初中政治教研活动记录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政治教研活动记录(通用9篇)

初中政治教研活动记录 篇1

时间:2015.5.14 地点:办公室

人员:全体政治组成员

一、活动主题:

如何提高政治学科课堂讨论有效性

二、活动过程:(各位老师针对主题积极参与讨论)

1、通过“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当下政治课堂讨论呈现的问题。

(1)讨论过于随意,无效讨论较多,缺乏中心论题。

在一些课上,讨论是家常便饭,什么问题都要讨论。论题的设置还是讨论的启动、组织具有很明显的随意性,讨论的质量不高。

(2)师生参与度不均,组织不力,没有注意小组的层次性。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讨论。仔细观察一下,发现有些学生的确是在按照要求讨论;可也有的学生互不倾听,你说我也说,甚至故意唱反调;有些学生乘机聊天或做些别的事情;有的学生干脆作壁上观,等着听答案。

教师缺乏参与意识。

2、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适时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发挥主导作用

(2)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注重学生差异

(3)科学分组,合理控时

(4)教给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方法

三、活动反思

初中政治教研活动记录 篇2

一、初中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社会实践活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符合新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 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亲身经历, 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容易束缚学生思维, 使学生放不开, 尤其是政治课堂, 大多是一些道德的说教, 对学生而言十分无趣。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更注重实践性,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 也会激起参与欲望, 产生学习兴趣。

(三) 有利于优化教学目标

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那么是不容易掌握的, 也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 才能达到预设目标。课堂教学就是理论, 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实践, 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走出课堂, 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升华课堂教学, 优化教学目标。

二、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

(一)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什么事都是一样的, 都要事先做准备, 只有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才有成功的可能, 而反之不去准备、计划, 就会把事情搞砸。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样的, 如果我们提前不做计划, 盲目地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就会使活动十分低效, 学生也不能从实践中学到什么。而提前做好计划, 如何组织, 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地点, 活动的步骤……都胸有成竹, 有计划、有组织,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高效地完成实践活动。

(二) 注重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就是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选择正确,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使活动更有效, 选择失误, 会使活动低效甚至无效, 同时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我们在设计活动内容的时候, 可以加入一些与课题相关的、有趣的、热门的事件。比如, 3.15之前, 我们组织了关于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去超市、商场进行调查、采访, 并且与当地的文化、司法部门挂勾, 建立固定的活动课基地, 共同开展好活动课。根据当地的环境、文化传统等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活动, 使活动课与国情、区情和本地的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从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三)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践

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一点: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组织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时, 开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之一:批评建议权”教学探究活动。对于公民享有批评建议权, 有言论自由等政治权利, 学生已经理解, 但是让他们对国家事务进行批评与建议, 对农村学生来说有些力不从心。我为他们设计的活动内容是“给校长的一封信”, 让他们以网名给校长信箱投信, 谈谈自己对学校管理的看法, 提出批评与建议。学生有感而发, 针对学校的食堂管理、伙食状况、作息时间、课程设置和老师评价纷纷发表意见, 畅所欲言, 尽管意见不是很成熟, 但是通过这次活动学生都体会到了“主人翁意识”——公民可以依法通过合法的途径有序参与政治文明建设。

(四) 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

对于社会实践活动, 很多老师会说, “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 哪有时间组织实践活动啊!”并以此为借口不去开展实践活动。其实, 实践活动不一定非要在课上腾出时间进行, 也可以在周末的时候, 或者在寒暑假的时候, 或者选择刚开学学生没有进入正轨的时候, 这样灵活组织安排, 就会使时间比较充裕, 也会使学生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比如, 学习完《珍爱生命》以后, 了解长假, 我就要求学生在假期时学校的安全教育,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 并根据自己长假期间的经历来制作手抄报, 题材可以是防火、防触电、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制作完成之后, 等到开学拿到课堂上来, 进行评比。这次活动, 既让大家互相学习安全知识, 又寓教于乐, 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体现了学生独特的视觉和个性。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改变了其原来认为思想品德课就是灌输道理的错误认知。

三、结语

以上, 笔者从“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优化教学目标”三方面分析了初中政治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 并从“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注重活动内容和方式的选择”“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实践”“灵活安排实践活动的时间”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其实,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确是政治教师应该努力去促成的, 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 一定要抓住重点, 理清思路, 提高认识, 结合理论, 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不断创新, 不断升华政治教育效果, 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关火.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 (12) .

[2]王毕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评价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4 (2) .

[3]李德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实效性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8) .

[4]雷媛.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王宝云.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浅谈初中政治活动课 篇3

关键词:浅谈 初中 政治 活动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改版后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

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一、初中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中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資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初中思想政治听课记录及评课1 篇4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青春期要注意事项)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

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于丹,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5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

教师和学生一其分析

6、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填空完成50页的小活动。(学生非常积极、讨论的也比较激烈)

7、教师点评,并总结课本内容(时间有些紧)评课优点:

一、XXX老师讲课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先讲解哲学中认识问题的两种方法,在后来的教学中在运用它来分析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无疑这样使学生首先在认识问题的方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能很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

二、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不着急、不生气;用这种语言即点明了学生的错误,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告诉学生,你们在说“嘁”我就说“吧”、“霉女”等语言是非常巧妙的教学智慧。

三、能够将课本内容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

四、能够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并明了的讲解了课本内容,使之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解“内在美和外在美”时举了“于丹”教授。

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问题,比如:一女生上课途中要上厕所,魏老师一个手势让其出去,即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保持了课堂纪律。不足:

一、课堂时间安排的有些不够紧凑,最后略微有些托堂。

二、如果能够更加注意点明课本主要教学提纲就会更趋于完美。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

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

(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核心)

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人(本质、价值、自由)

(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比较)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属性。

2、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永恒不变的人性。

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超阶级的“人性论”。

(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污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PS2: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人的利益。

2、价值体现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义,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篇5

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

这一章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地球的转动对人类的影响,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体会到地图的作用及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名词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要多利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无意识的记忆,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运动也是难点,其中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也是一个难点,困为这需要建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起抽象发散思维,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地球的运动同样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让学生有个充分持感性认识。

一、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紧迫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能力。

5.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发展积极的负责态度和价值观。6.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真正便他们体会到地理课的浩渺无穷和多姿多彩。

4.多借助实物,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手电简、台灯、地球仪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注重自然界的每一微妙的变化,及时运用课堂,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会。6.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共四课时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共3课时 第三节 地图

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这一章人地球和地图知识入手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都是衔接的。对世界海陆面积的比较,教材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非常地生动形象,使学生加深了对海洋和陆地的印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教师通过投影仪图片,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观察他们的轮廓、位置,在头脑中对其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概念的学习,只让学生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能够独立说明即可。

海陆变迁的学习,教材对“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二、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辨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的环境的意识。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5.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7.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8.能举例说出降水、气温与人类和生活的关系。

9.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10.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四、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3.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球课活动起来,动起来。4.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共1课时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共2课时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共2课时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三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发布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天气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联系生活现实,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也不是太难。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教材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述,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人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讲了日变化和年变化。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理解水平分布的关键是会阅读等温线图;理解垂直分布的关键是掌握气温的垂直递减的规律。

降水有多种形式,教材的重点是降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降水的空间分布重点是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以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这一部分的教学,应按照教材编写逻辑顺序进行,并把活动分散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之中。

二、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辨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的环境的意识。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的差异。5.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7.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8.能举例说出降水、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9.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10.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四、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像,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思考、总结归纳。3.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活起来、动起来。4.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共1课时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共2课时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共2课时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共2 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四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公开课的评课总结 活动内容:

为了促进老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统一安排、通过全体组内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地理组组内公开课已11月底全部结束。通过本次的听评课,使我们感到这次组内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起到研究示范作用。为我组的教学教研、课堂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对本次公开课作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是学校采取的一项举措,各位老师的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全体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精心选题,巧妙科学的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他们都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型,展示了我校倡导的高效课堂,体现我校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课改精神。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执教教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胸有成竹、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

4、课题上教法灵活多变,学生活而不乱,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5、教案备写很注重实效,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现代化教学辅助用具应用熟练。

二、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评课问题。总体来看,所有课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不够及时,特别是缺少激励性评价,针对性评价少。老师的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出现前后环节不连贯的情况。

2、对学生的放手程度还不够,难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主题班会活动记录总结 篇6

一、优点:

1.本学期,活动中各参赛班主任准备工作充分、扎实、细致

在活动中各班主任在信息的查找,整合,班级学生人员的分工,情景的导入等工作都做了充分、扎实、细致的安排,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花费了班主任的大量心血,为主题班会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先决条件。牺牲了上课与休息的时间,才使这次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2.班会主题突出、针对性强

本次活动各班主任所选主题没有经过商量却都不一样,没有重复的,各有特点、各有特色,主题突出,覆盖面广,3.本次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方式灵活、设计精彩。在本次活动中从主题班会活动类型看,出现了有体验型,讨论型,表演型,叙事型,综合型,日常主题,阶段性主题这样几种类型,可谓类型多样,涉及面较齐全。班会的设计大胆、开放、不拘一格,有个性,有风采,有特色,本次活动中各班主任都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精彩的设计,去展现班主任的个性魅力,班级风采,体现出了班主任的号召力,班级的凝聚力,特别是一些班主任把小品、辩论、演讲、朗诵运用于课堂,学生主持、班主任恰当的引导、适时的总结,为班会的成功起到了推波走蓝的作用。灵活多样、精彩的设计为班会的成功展开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有了精彩的设计就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就会演奏出美妙的心灵乐章,就会演绎出崇高的心灵升华。

4、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本次主题班会主题内容到方案设计都入情合理,都能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深入学生内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认识,培养了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生活,发展了学生能力,展现了学生风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效果明显。

5、这次班会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制作精美,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具有深的教育意义。

二、今后班会的几点建议:

1、班会主题需要进一步确立、升华

班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学好、学会某些东西,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因此主题需要进一步选升华和选定,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使主题更加切合实际,切合本班情况,要有针对性,要对症下药。

2.方式方法灵活掌握

在今后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大胆设想,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能够创新,善于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才会出精品。

3、课堂氛围需要在活泼

大赛中一些班会开展的过程中气氛略显沉闷,沉闷就会缺乏生趣,就会缺乏灵动,就会阻碍师生的有效交流,就会失去交流中所产生的共鸣,难免会达到教育所要的效果,那自然就会是一节失败主题班会。因此建议班会的氛围需要进一步活跃。

4.主题班会的结尾总结升华不到位

在大赛过程中班主任对结尾的总结大多没有去细细的打磨,去精心的设计,语言缺乏感染力、鼓动性,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是寥寥几句,草草收场。没有光彩夺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升华,就产生不了足够的效果,就上升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只能在平淡中结束,在结束中平淡。

总之,本学期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这样的活动我们会一如既往的进行下去,通过主题班会去形成、启迪、打造学生个性的完善、人格的升华,使他们都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信念不会变;通过主题班会使同学们都能够时刻围绕在班主任周围,以集体为荣,以大局为重,刻苦学习,奋力拼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的动力不会更改。为泥屯中学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而努力,加油,喝彩!

努力使初中政治活动课生机盎然 篇7

1. 人们对政治活动课不了解。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 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他们认为活动课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没有太大的作用, 只是在浪费时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 素质教育不断地取代应试教育, 我们应该正确地面对思想政治活动课。要宣传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益处, 我们广大学生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走进社会, 融入社会。而思想政治活动课可以通过实验性的参与来帮助我们提前了解社会,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活动课的重要性。

2. 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活动课的开展需要有场地, 还要和教学楼隔开一段距离, 免得影响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还要有一定空间, 便于我们教师进行更好地指导和巡视。

3. 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的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而我们现有的学习都是先给出结论, 然后才让学生去活动。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活动课的效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对活动课的逻辑结构进行改善。

二、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现行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 淡化了学科体系, 降低了理论难度,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形式灵活多变。

所谓政治活动课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社会, 真正地去参加社会实践, 或者是在学校的一个专门的场所进行学习和实践。

2.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是以课本知识为中心而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去的一种社会实践课, 通过政治活动课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理解课本知识, 而不是死记硬背照搬照抄。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实例的方式把一些抽象的课本知识形象化, 让课本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4. 初中政治活动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只有创新才会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懂得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而不是单单为了应付考试。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政治活动课也是在课本的基础上不断地让学生去创新去发现, 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 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广大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按部就班地监督学生, 发现问题然后要不断地去改正和进步。政治活动课的管理比较困难, 我们广大教师要让学生有序地学习和实践, 给予他们最大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去自由学习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

政治活动课是一门新型的课程, 广大师生也许还不是很了解这门课程的特点。要想在政治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懂得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1. 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展开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虽然是一门新型的课程,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要求活动课更符合当今的社会发展。活动课已成为呈现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要高度重视活动课的发展, 要尽力地去配合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

2. 要转变教学和学习的方式。

我们以前的教育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极差。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广大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前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学习, 初中政治活动课可以很好地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活动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学生亲自完成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式学习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探索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 活动课 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活动课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活动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这门课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兴趣,活动课的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活动课的开展需要学生集体参加,分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与人沟通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再次,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活动课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最后,活动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是教育的目的之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活动课的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的条件。

2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2.1 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教师和家长的印象里,活动课就是放松课,学生在活动课中很难真正学习到知识,活动课只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认为开展活动课会减少理论课的时间,因此教师会在潜意识里减少活动课的课时量,在开展活动课时,教师往往怀着应付的心态,不能真正完成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达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家长则认为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会在以后的成长中得到锻炼,没必要专门进行活动训练,因此不支持学生在活动课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学校和家长对活动课的不重视,导致活动课的质量无法保证。

2.2 活动课的时间没有保证

新课程标准重视活动课的开展,因而在教材的编纂中活动课的课时安排较多,教师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上都是采用直接讲述的授课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还不是很熟悉,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上都不能很好的规划。教师一般都想先把理论知识讲完,再用剩下的时间开展活动课,但长久以来教师的课程安排和授课模式都已经形成,理论知识的讲授正好是一课时的时间,基本没有时间再进行活动课,使得活动课的展开没有时间的保证,能不能开展活动课,开展怎样质量的活动课,完全取决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时间,活动课处于被动地位。

2.3 教学方法单一

活动课的教学过程往往分为三步,首先教师讲述理论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加以论证,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开始自己看下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旦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就会变得茫然无措,教师又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得活动课效率低下。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干什么的都有,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主能力的培养,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2.4 教师专业水平的局限性

思想政治活动课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对重大事件和信息的敏锐度,还需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活动课上,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教师以前都是按照教案上的内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固有的知识很久没有得到更新。思想政治课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教师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3 如何开展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

3.1 思想上重视起来

思想上的重视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前提。学校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广大师生展开思想教育,让师生认识到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意义,让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活动中来,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活动课高效地开展。

3.2 展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特点在于围绕课程内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政治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全体参与,教师要适时的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培养了能力,学到了知识。比如在学习台湾问题时,教师把台湾与祖国分离的历史讲授给大家,让学生明白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再引用一些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思念之类的文章,让学生拥有台湾回归祖国的迫切愿望。教师再分析阻碍台灣回归大陆的因素,以及国家团结的重要性,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3 活动课的开展要结合现实

思想政治课有我国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容,是国家制度的体现,也包含了每个国家公民都应该知道的知识。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要与现实紧紧相连,脱离了现实的政治就不叫政治了。教师应该关注和搜集社会热点、重大方针决策的信息,在开展活动课时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国家政策和道德责任就在身边,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3.4 建立思想政治活动课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虽然束缚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方面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建立思想政治活动课的评价体系,把思想政治活动课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总成绩中来,对于引起师生的重视,鞭策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思想政治活动课的评价形式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用成绩单说话的方式,而是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课中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在课后的进步,合理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做出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还是有重大的价值的。教师应该辩证的看待问题,积极采用各种方式,保证思想政治活动课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蓬山.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 2011(31).

[2] 尹万国.思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10).

[3] 袁春明.新形势下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 现代教育,2011(08) ,

[4] 常县宾.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1(30).

[5] 华凌志.中学政治课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失误与调适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8).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11 篇9

间 2010.10.19

学科 数学

年级 初二 中心发言人 张书伟(庄兴光 张建国 张玉强 程元义 杨静)

缺席人员

研讨内容:本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开始,是为以后学习三角形打基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经常用到。围绕三角形的概念开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开展探究,以提高学生操作、探究、归纳、表达的能力。

研讨效果:

我在教学的中重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用小组合作交流来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有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参与教师议课:

张建国 老师提出:首先,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学生们熟知的或身边的事实,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张玉强: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学习函数知识初步时的单纯依赖模仿和刻板记忆,而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两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初步形成函数的思想,学生是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的。

程元义:其次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过去那种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充当数学学习的主人.

杨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生活中的“温度的变化”,向学生提供充分形成函数思想的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他们的作法。

庄兴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求注意问题的层次性,由浅人深,逐层递进,从基本到简单开放,以问题串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这节课是认识三角形的基础,所以讲时应该放慢速度。

张玉强 老师提出:从教材上看,这节课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所以这处理这些环节时,应该注意掌握时间和学生动手操作时的目的,有时学生会不知道要得到什么。所以在让学生做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所做的目的。

张玉强:要充分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总体说来,这节课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的应有特色,体现了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程元义 老师提出:以前我们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动手操作这一块,有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还有一块就是学生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时,不知如何书写大于一个数而小于另一数的形式。

刘丽: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图形的思想,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展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张建国 老师提出:在安排练习时要多让学生做些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也可以多加一问,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时三角形的周长。

预期目标:

突出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动手做题,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集体备课记录

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表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初中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表的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四条线索,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在这个领域我们学校数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时一致认为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一,要挖掘有利因素,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首先要挖掘数学发展史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的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可介绍我国古代也发现了这个定理,在公元前1120年,商高答周公的话,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2、挖掘美育因素

我们教师必须从教材里去感受美,提炼美,将美的因素融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领略到几何中的美的风采,激发学生无空的乐趣和强烈的欲望。如在讲对称图形时,可让学生利用对称的性质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3、挖掘生活素材

几何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空间中的科学,现实生活中,有很丰富的几何知识,立体几何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如空间与平面那一个小节学生画三视图就是一个难点。我们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几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几何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和兴趣。

4、加强学科知识渗透

数学中几何与各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是互相渗透的。如在学习相似时,可结合物理上的力臂和杠杆那一小节,在学反比例函数时,可结合物理上的电压一定时,电流强度与电阻成反比。

二,加强几何建模,突出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1、收集图片材料,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变化过程,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所以我们有意识在每一节课前,有意识的收集一些有趣的图片和故事,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数学的美和趣味性,从而自己主动的爱上数学。

2、利用实用模型,培养直观认识

主要是在学习图形的认识那一节,认识立体图形和三视图时,多准备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多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的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

三,结合思维训练,强调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强化理性精神。

1、加强几何语言的训练与画图教学,是空间与图形顺利进行推理的前提。

对初中学生来说,熟练掌握几何语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还是比较画几何图形,教师应有充分估计,在教学中不能急躁,要循序渐进。从画图的角度来吸引学生喜欢几何,感受几何,慢慢入门。

2、培养学生的合情与演绎推理能力,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循序渐进。

上一篇:园林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及来年工作计划下一篇:责任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