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共20篇)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

万物都有美。 音乐之美,是那无形的美。音乐哺育了灵魂。莫扎克,贝多芬,都是音乐的天使,有着高雅圣洁的灵魂,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盛大的演唱会,少了音乐,不成体统;在干繁重的活时,听听音乐,使工作变得轻松又有趣……诸如此类的,有很多很多,更能说明人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了!

音乐还能陶冶人的情趣,变得有修养,举止文雅。音乐能使人精神抖擞,精神百倍。它时而激扬,时而忧愁,时而温柔,时而愤怒,它融进了人们的心情,使得更加真实有力度。它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真实,那么单纯又那么复杂,却丝毫不受世尘的玷污,依旧感人,高雅。

音乐,是无比芳醇的精神体验。有音乐的时候,变如饮玉液琼浆般醉着,美丽而飘逸。音乐之美……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2

1.1 教学内容片面

在小学音乐教育方面, 大部分学校依旧采取以本土化的音乐教育为主的传统音乐教育, 教学内容通常以多年以来被广泛传唱的音乐为主, 主要以经典儿童歌曲, 民歌以及其他一些汉语歌曲。这种教学方式在时代变迁的今天, 许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 且内容片面, 不能满足多元文化的要求。

1.2 教学形式单一

在教学形式方面, 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音乐演唱为主, 对学生的教学多为对歌曲演唱的教授。教学地点往往只局限于音乐教室, 通过教师对配乐的弹奏或通过录音等方式来教授歌曲。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枯燥无味, 难以提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不能与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要求相结合。

1.3 课程安排不合理

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化地位, 在许多学校得不到重视, 对课程的安排不够科学, 这就使学生对于音乐教育产生疲惫感。就课程本身来讲, 往往被安排得缺乏连续性, 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力不从心, 容易产生遗忘, 增加了学习的强度和难度。

2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2.1 对学生音乐潜力开发的作用

小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阶段, 是学生许多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综合性的音乐教育, 它不同于传统音乐教学, 通过采取多元文化的内容, 让学生对于音乐能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挖掘学生音乐潜力, 开发学生音乐才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全面的音乐教育, 从中外歌曲、戏剧、交响乐等内容入手, 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教育, 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 从而喜欢上音乐, 进而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开发相关潜力。

2.2 对促进学生认识世界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期, 同时也是各种知识储备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往往是一些常识性知识的教授, 而并非科学性知识的传授, 这也就决定了小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培养。音乐技能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这一时期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多元文化的音乐进行学习, 能够使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和认识世界。具体而言, 学生可以通过对民歌的学习, 来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解, 从而增加学生常识。通过对京剧等我国传统戏剧的学习, 可以对我国历史的认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西洋交响乐以及歌剧的学习, 可以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以及地理、历史进一步认识, 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 对认识世界产生极大的兴趣, 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自主学习。

2.3 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小学阶段由于课业压力小, 而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强, 对于培养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乐器演奏、音乐与戏剧欣赏等教学活动, 使学生能够懂得如何用音乐来享受人生, 用音乐来调节心情, 并能将音乐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从而形成和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

3 开展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

3.1 结合多种教学方式, 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多元文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也就决定了传统音乐教育难以实现多元文化的教学。教学方式的多元文化, 首先要做到的是在空间上多元文化, 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中, 应该是音乐与其产生的背景相结合, 如组织学生在春游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相关歌曲的教学;其次是要从时间上进行多元文化教学, 音乐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进行音乐教学, 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音乐进行欣赏, 如引导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 通过课后以及在家进行交响乐的欣赏, 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娱乐, 避免学生沉溺于电子产品中;最后是从手段上进行多元文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单纯以电子琴、钢琴等简单乐器演奏为伴乐的歌曲教唱, 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通过对演唱会、音乐剧等的播放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

3.2 借助其他内容, 补充音乐教学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这就需要借助其他元素与内容对音乐教育进行补充。一是改变单一的以中文为基础的歌曲教学, 打破语言界限,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际生活, 采用多种语言的优秀歌曲为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充分学习音乐知识, 了解音乐;二是结合历史文化知识,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补充, 让学生对音乐产生的背景充分认识, 从而增进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改变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学生演唱比赛、教授学生演奏与舞蹈等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实现全面深刻的音乐教学。

3.3 从学生角度出发, 改变教学目标

音乐教育的定位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定位往往较为偏激, 总是不能正确把握。一些人认为音乐教学是其他教学的一项补充教学, 将音乐教学边缘化, 得不到充分重视, 在课程安排和选择上都存在巨大的问题;而还有一些人认为音乐教学就是要教授学生一项技能, 是以精通为目标的, 因此过分强调音乐教学的技能化, 使学生为考级而学习, 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就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改变教学目标, 将音乐教学重新定位。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激发学生的音乐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使学生能够热爱音乐, 能让音乐融入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

4 总结

总而言之, 以多元文化为核心的小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我国小学教育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多元文化的教育, 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 对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 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1999.3.

[2]骆美珍.浅析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5.

以兴趣为引导的小学音乐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01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而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不当便容易影响学生正常的心理成长,甚至是叛逆、与老师对立,这更不利于教育与教学的进行。所以,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健康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在于此吧。所以,我非常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我都是很积极的乐观的与他们沟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也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从不用说教的形式,而是采用循循善诱,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课堂中的一些毛病或者是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侮辱、恶言伤害学生。而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帮助学生,让他们明辨是非,端正学习态度。对于不同的学生,也不能拿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要看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个成长的“标准”是昨天的自己而不是所有同学眼中的“榜样”,这样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就是“爱”,真正爱我们的学生,体现在了解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并适时的赏识他们、宽容他们。能做到这些,我相信没有哪个学生会不喜欢你。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玩”是每一个人的天赋。尤其是中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这是我音乐活动的教学理念。每个学期,我都设计至少十节活动课,通过寓教于乐,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比如,在母亲节前夕,设计一节关于这一主题的音乐活动课。提前组织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表演一些歌颂母亲的歌曲类的节目,而组织一部分不善于歌唱的学生,表演语言类节目。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情趣盎然。课堂情景交融,学生融入了课堂,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学校开展的各种文艺活动,我都做到深入班级,帮助学生选材、编排和指导。通过这些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自主创新,获得成长体验和活动乐趣,来促进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看到学生们出色的表演,我也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更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三、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而在教学中,我常常将视觉与听觉利用多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完美的视听享受,有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如,在歌唱课中,我也常常在网络中下载该歌曲的视频,这样欣赏起来比只用录音机欣赏效果极好,兴趣更浓厚,教学效果更好。

四、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以情激趣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教学的内容,所设计的学习背景和景象,或为学习活动所创设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具有情绪的感染性,情感的催化性,最终达到兴趣的激发性。我常常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来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欣赏、历史事件、自然风光、故事引入等作为导入主题的情景,或者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线索。并恰当利用多媒体、网络手段达到最大程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人入胜,激发兴趣。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梁祝》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故事法创设情境。这个民间故事学生并不十分了解,通过我声情并茂讲述后,学生对这个故事特别感兴趣。他们听完故事后,都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所惋惜,同时他们更痛恨旧社会的封建礼教,愤慨了好久。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很积极的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乐于和老师互动。学生真正的能感受到音乐作品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获得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认识。能够获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和创设的情境分不开的,学生只有带着兴趣进入课堂,才能真正的参与课堂,教者才能有效的实施美育。

五、培养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注重体验性和实践性

音乐课程性质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而实践性又是亲身体验尝试和创造性的相辅相成。实践性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内外,都应给予学生亲身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七年级歌唱课《青春舞曲》的教学中,在学唱歌曲后,可以设计一个创编歌词的环节。以“珍惜青春,積极进取”为主题,小组合作共同创编歌词,然后展示。在每组展示的过程中,所有的同学积极性都很高涨,积极踊跃。在表演的过程中脸上都洋溢了喜悦、自信和进取。在所有小组都展示完,师生共同评选出“最具创新奖”“优秀表演奖”和“最佳合作奖”等。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快乐与成功,学生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被激发起来,便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 篇4

冬末的阳光未曾温暖如夏,总带有几阵萧瑟的清风拂过脸庞,撩起发丝,迎风飘扬。听,风在唱歌。它用它流动的身躯穿过树林,越过城市,带着和谐的情调,构成一曲悠扬的风行曲。闭眼享受这惬意,心中舒适万分。灰悠的天空渐渐将阳光隐去,独步行走在寂寥无人的小道。这个城市的冬天呵,落叶肆意起舞,在空中划过一轮又一轮。风又在舞蹈轻吟了,叶是它的舞伴。

情不自禁地掏出耳机,放上几首纯音乐,便毫无顾虑地坐在路边的椅子上。

音乐缓缓流淌,流经身体的每一处,都能放松自己的神经末梢,慢慢地,便也沉沦于此了。

音乐总能勾起自己无数的回忆,无始无终。多少个无人的夜晚,空阔漆黑的房间里,飘荡的是扣人心弦的音符;多少个无伴的路上,将耳机戴上,任旋律舞动……都像迷雾般笼罩在自己身旁。似乎,也只有这纯净的音乐,陪我左右,做我的镇痛剂。

惟有它,音乐。我永远的朋友,从未离去。

从心底弹出淡淡的忧伤,无尽的悲凉不知从何处蔓延至全身。啊,我想我爱上了音乐,这位与我同行的朋友。

记忆褪去,逐渐空白。恍惚间已不知身在何处。迷了心房,醉了心殇。突然,一辆汽车疾驰开过,发出一声尖锐的车鸣。我惊愕地睁开双眼。地上落叶群集,依然寂静的小道没有任何改变,仿佛刚刚车鸣来自遥远的另一边,却又那么真实。

仓皇地站起,疾步向前走去。耳边回绕的依然是那几曲音乐。风儿散去,人急离。不曾留意,眼角边晶莹的一滴泪水,无声下落。

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5

太阳落山,月亮升起。城市中的所有景物全都被笼罩在银色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大家正在等着看从国外长途跋涉飞来的爱乐乐团的演出,这是人民剧场多次交涉并用高价请来的乐团。

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是国际顶尖级音乐乐团之一,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耳欣赏他们演奏的乐曲呢?我怎么也想不到,今天我能亲耳听到爱乐乐团演奏的新年音乐会。

大门开了,成千上万个人如一条巨龙涌进剧场。我和爸爸妈妈也入了场,坐下等待音乐会的开始。我看了看手腕上的表,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又望了望舞台上的幕布,真希望它能快点拉开,能让我早点欣赏到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过了好一会儿,盼望已久的演出终于开始了。

幕布缓缓拉开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小激动。五十几个演奏家同时开始演奏,我听到了优雅的小提琴声、浪漫的钢琴声、舒缓的大提琴声……一幅幅美景在你眼前浮现,你会觉得你仿佛在梦游音乐仙境一般,沉浸在无数音符组成的海洋里。在乐团中,拉大提琴的乐手仿佛是一位深沉的诗人,他带你进入了一片神秘的森林;弹钢琴的乐手仿佛是一位善于变脸的演员,一会儿高昂,一会儿低沉,好似牵着你进入了一个又喜又悲的世界;拉小提琴的……他们各具特色,都会带你进入他们的梦幻世界中去。

突然,场上的灯渐渐暗了下来,一缕缕的清烟不知从哪儿飘了进来,使你仿佛又进入了仙境。一曲《蓝色多瑙河》更是引人入胜。静静地听着,我好像面对着多瑙河,月亮刚刚升起,月光让周围的景物好似披上了银纱。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雪亮的浪花接连地涌向岸边,一草一树仿佛都在颤动。

我听得了入了迷,直到大厅的灯光亮起,才把我唤了回来。

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200字 篇6

早上第二节课,我们班同学来到了连兴音乐室。到了音乐教室,我们见到了美丽大方的郑老师。上课铃一响,只听见郑老师说:“同学们,小猴今天要和你们交朋友了。我是小猴,我是小猴,我们握握手,做个好朋友。”于是,小猴和我们开开心心的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会儿,我们的歌声把整个连兴音乐室变成了音乐世界,我们还与小猴交了朋友呢!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下课铃响了,我们又从音乐室回到了二(三)班。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7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8

【关键词】音乐课;情感培养;小学低年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前言: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作用于人的认知实践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健康且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并逐渐具备理智情感与爱国情操,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对小学生情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借助音乐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来发现美,在陶醉于音乐之魅力的同时实现情感的共鸣,进而为学生打造一块心灵的净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为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实现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这一成长时期的关键性在于影响到了小学生未来身心的发展。而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的旋律之美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净化小学生的心灵,通过这一体验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将小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中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在参与人们认知活动中,能够左右人们的价值选择,健康且丰富的情感内容能够促使小学生之间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爱国主义情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能够为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培养的对策

(一)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少年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其思想形式简单,感官上的色彩与形象能够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因此,在实际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学情境的设置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为实现音乐教学在培养小学生情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比如:以《过新年》这一歌曲为例,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第一时间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室进行装扮,用灯笼、福字等挂件来营造出过年的氛围,在学生进入教室中时,教师将这一歌曲进行播放,让学生在充满年味的教学情境中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对音乐教学感兴趣。

(二)积极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迎合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去跟着教师学音乐知识,显然无法促使小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兴趣,且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学生容易“溜号”,进而降低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并喜欢上音乐教学,进而才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具备基本音乐能力素养的同时,实现对小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比如:在基本音符听耳练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听出八个音符,教师可以将八个音符画成八个格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参与“跳格子”的游戏,当听到一个音符时就跳到相应的格子中,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表现最好的小组给出一定的小奖励。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并喜欢上音乐教学。

(三)将音乐教学与绘画教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音乐与美术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接受这一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艺术的熏陶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与气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通过音乐教学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美术绘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走进音乐中的同时,放飞想象在脑海中去构建一幅与歌曲相配的画面,然后落在画笔上。比如:以《春姑娘》为例,学生在欣赏这一歌曲的过程中走进春天的美景之中,在释放情感、净化心灵的同时,想象出春天时的美景并绘出一幅与之相配的图画。稚嫩的画笔下,流露出的是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歌曲之美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与升华。

(四)“歌舞”融合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很多歌曲的设置都能够实现“边唱边跳”,在听歌、唱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随着音乐进行摆动,肢体的配合下能够展现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也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对音乐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对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这种寓学于乐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根据歌曲的实际内容,借助网絡来搜集一些儿童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在边学边唱边跳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情感的充分释放。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净化与熏陶,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提升学生的素质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奠定基础。在实际落实这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法的设计以及“音画”“歌舞”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与释放,进而促使学生在喜欢上音乐教学的同时,实现真情实感的流露,确保小学生逐渐具备丰富且健康的情感内容,为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李鹏. 以情带声,声情并重——以小学高年级教学为例浅论音乐课中的情感培养[J]. 音乐时空,2014,23:170.

[2]范梅竹. 谈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的情感培养[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4:55.

[3]王梓鉴.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小学音乐课中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J]. 黄河之声,2012,19:30-31.

以音乐为话题作文600字 篇9

夏天的音乐广场热闹非凡,广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木桥上站满了人。广场的中间有一条江流过,江边围着木栅栏,江中安装着喷泉和各种各样的彩灯。随着音乐响起来,音乐喷泉开始了,人们的眼光都投向湖面中央,水柱随着乐曲的时起时伏,时而像一束丝带在翩翩起舞,时而像一枚枚火箭一飞冲天,时而像一列列卫士在列对相迎。在灯光的交替变幻下,喷泉更是千姿百态,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一曲音乐结束了,江面上安静了下来,这时便是草坪中虫子的天堂,它们的叫声,声声入耳,知了还开起了“演唱会”,给顿时安静的广场平添了几分色彩。突然,音乐又响起来了,江中的喷泉喷出来的水柱,像一群穿着不同颜色衣裳的“小仙女”在欢快跳舞,这时,人群开始流动了,他们迈着轻松的舞步,在江边溜达,有的还随着这音乐跳起了舞。

沿着栅栏走过去,你便会看见一个平台,上面有许多玩具,小朋友们在那高兴地玩耍,有时,还会有几个教练带着小朋友在那里学滑冰。他们那可爱的样子赢得围观人一阵掌声和赞扬声。

再往西走,那湖边有许多鹅卵石铺成的地,你赤着脚走上去,凉凉的,痒痒的,舒服极了,站在那,一股风迎面吹来,凉爽极了,带走了一天的烦闷与燥热。

以长大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0

自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爱所包围。就这样,而心里却被一次次深深地感动。就这样,我一点点长大了……

二年级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长子县。见到了久违的爷爷奶奶,立刻奔了上去。晚上,或许是太兴奋了,经常爬上窗户与院子里吃饭的爷爷打招呼。就在我又要往窗户爬的时候,突然踩空了,一下子从一米多高的窗子上跌了下来,右肩一阵疼痛。妈妈爸爸听到了我的哭喊声,急忙问我怎么了,我一五一十的.,抽噎着告诉妈妈。妈妈抱着我,慢慢地上了楼,哄我睡觉。

早上,爸爸开着车,把我拉到了医院,拍了一张X光片,医生说我锁骨骨折了,唉!可是妈妈却告诉我说:“儿子,别害怕,妈妈这个暑假就一直陪着你。”听到这里,我不禁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整整一个暑假,妈妈一直陪着我,姥姥也从长治县来到了家里,为我做饭,洗衣服。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感动的流泪。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方法论

想要加强写作的水平,大量的优质作品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现实状况来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对其写作兴趣和欲望的激发,进行完全自主的开放式写作,并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引导,从而令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然后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利用日记、读后感等方式进行持之以恒的练笔,最终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教师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育中,教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作文讲解,然后直接对学生进行硬性的命题写作,如“我的小狗”等。然而也许小学生家里并没有养过小狗,这就令学生们完全没有素材来进行作文写作,极大的打消了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

特别是教师在进行写作讲解的时候,更多的注重知识点和技巧讲解,常常选择一篇具有特点的文章,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讲解这篇文章的特点。讲解后就命令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严重的脱离了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既不理解,也没有足够的素材,从而令学生们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应该着重加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选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利用引发式的命题来进行写作引导,如半命题方式“我最爱的(家人、动物、运动等)”。这样既可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又能很好的令学生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拥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师生关系平等化,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实在小学教育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兴趣。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开展中,常常表现为教师以身份强制实施到学生的身上,这样便极大的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创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可以适当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共同欣赏、探讨文章中的意境和美,跟同学们站在同一起点,将学生作为进行作文写作教育的主体,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引发学生们的写作激情。

三、作文素材积累“观察化”、“阅读化”

素材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因此要想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实质性的提高,那么就必须要使小学生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然而以小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素材的积累是相当有限的。因此针对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予明确的阅读指导,并教会学生们对生活进行观察,从而利用阅读和观察来积累充足的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在有导向的指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引导学生们进行读后感创作,从而培养学生们进行写作抒情和阅读思考的能力。

四、作文命题生活化

学生们在进行写作创作时,仅仅拥有兴趣和素材是不行的,他们还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而这个导向要与学生们积累的素材相契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作。而起到这个导向作用的,就是作文写作时的命题。在命题时,要尽量使题目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从而引发学生们的生活共鸣,使其能够将真情实感真正的与写作相融合。

五、拓展教材,教材内容生活化

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其内容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而传统的教材内容更偏重于名家名篇的引用,忽视了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的契合。虽然名家名篇的写作水平很高,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拥有着极大的帮助。然而其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进行创作时,过多的对名篇进行模仿,从而丧失了自己对语文写作创作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材内容选择时,要有针对性的对传统内容进行筛选,并有选择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令教材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代入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利用教材内容中丰富的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对于文字表达的渴望,根据自身的生活环境进行自主的作文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

六、作文指导过程生活化

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时,“写”并不是教学的全部,相对于写,作文指导对作文写作教学效果具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传统的作文指导,只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直观的评判,如“中心混乱”、“没有主题”等等,严重的打击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然而作文指导却是进行作文教学时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针对作文指导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传统的“评语”模式,尽量通过公开的讲解来完成。在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的批评,要根据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充分的讲解说明,从而为学生们指出正确的写作改善方向。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可以令学生更容易接受,并能够从生活的联想中真切的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对学生们的整体写作水平提高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导致他们的学习更多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所以引发其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而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围绕着生活开展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实行互动、情境等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小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全志.作文,是心灵的轻吟低唱——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

[2]李彩萍.守望精神交流的家园——作文教学随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

[3]陈子祥.寻根固本 枝繁叶茂——作文教学随想[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4]林莉.浅谈中学研究性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特点[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5]张磊.用心灵去歌唱——浅谈作文与做人[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小学音乐教育无论是课程内容, 或者是课程理念,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现实中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 教育差异较大, 为保障教育公平、公正,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们组织课题组, 对四川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研究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 分析制约其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课题调研对象:四川中小学音乐教师。课题将调研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城市学校中小学音乐教师——成都市武侯区、温江区作调研;二是对四川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研。材料取自成都师范学院举办的“2014国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员。

调查方法:课题在地区调研员和高校教师的配合下, 以问卷调查, 电话采访、网络、访谈等方式, 研究了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问卷调查向武侯区、温江区、农村教师培训班学员, 共发放360份, 回收346份。调研有效率达96%。通过这些调研, 我们获得了不少有效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基础情况分析

1.城市教师情况: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成都武侯区、温江区中小学音乐专任教师占总数的80%, 兼任教师20%。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98%, 本科学历82%, 专科学历15%, 3%是中师、高中毕业的教师。职称情况:高级教师23%, 中级教师29%, 初级教师48%。教学的硬件、软件设备较齐全。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城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条件, 专职任教, 学历和职称等现状总体较好。

2.乡村教师情况

2014年7-8月, 课题组将问卷发向来自四川南充、达州、凉山、广元、宜宾、遂宁等16个边远山区的培训班学员, 并同时进行一些教师的访谈。通过调查得知, 农村专职、兼职音乐教师, 中学配备较好, 但很多小学没有专职音乐教师。不少边远山区的音乐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没有音乐教室, 没有音乐教学器材。即使有音乐教室, 大多是为迎接上面检查或者上公开课所用。每到期末或者高考期间, 音乐课程常常被主科占用。音乐学科不受重视, 使得音乐教师评优、升职称受冷遇。

(二)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

1.教育理念需要引领:调查表明, 有62%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对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问题了解不够, 先进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矛盾, 欠缺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

2.专业知识需要重构:调查显示, 有65%的教师对于人文与学科知识, 工具性知识, 现代教育理论等知识缺乏。其中也有高校问题。目前,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中, 大约有95%毕业于师范音乐学院, 学生在校期间重技能, 轻文化, 毕业后, 知识、技能结构单一, 也阻碍了专业发展的步子。

3.专业技能需要提升:调查显示, 有65%的教师在弹唱基本功, 合唱训练上有一定困难, 56%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存在问题, 55%的教师对现代化教具、多媒体缺乏操作技巧。

(三) 专业培训分析

1.专业培训现状:统计结果显示, 农村有36%的教师没参加过培训, 城市里80%的教师也只参加了一两次的县级或者校本培训。参与培训的级别是, 国家级2%, 省级6%, 市级20%, 县级与校本80%。对于培训, 城市教师45%感到时间不允许, 乡村教师53%认为受地域限制, 培训信息差, 时间不允许, 15%的教师感到培训费用高。

2.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统计结果显示为, 学科专业与音乐教育前沿知识76%, 典型案例分析75%, 优秀教学设计75%, 现代信息技术65%, 教育科研方法与创新65%。地区课改经验介绍63%, 新课标教材解析56%。

3.最有效的培训方式:统计结果显示为, 名师示范课86%, 观摩考察80%, 学员交流展示76%, 讲座与互动研讨结合68%, 观看优质课录像65%。农村音乐教师还需要实地观摩本土音乐课堂教学。

四、结论与对策

根据以上所做的调研, 笔者试图对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以期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有所启发和推进。

(一) 观念与政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文化的内涵已表明了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 音乐教育实际上就不仅仅是唱歌、弹琴的技法课程, 而是学校中重要的文化课程。树立音乐教育文化意识, 这是当代教育的特点。因此, 教育行政部门应思考:按文化规律来制定音乐教育政策, 只有教育决策好了, 才能从政策上、人力上、物力上给予农村音乐教育的大力支持, 改善教学条件。

(二) 合作与互助

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 一方面高校研究者可以提供学术理论与方法模式, 带领学生深入到到中小学的研究课堂, 了解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 为高校教改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 基础音乐教师在教改探索中有高校的理论支撑和模式探索, 使研究和教学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对于培养研究型教师、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城市与乡村教育互助。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 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有一定的优势, 农村教育条件落后, 他们受到诸多教育限制, 城市中小学校可以送优质课下乡, 帮扶乡村教师。城市里出生的小孩远离了农村、远离了大自然, 教学乡村民歌时, 也可以带到农村去体验。农村的小学生也可以进入城市活动, 这样, 城市、乡村的小孩都能扩展视野、增长知识。

(三) 反思与科研

反思与科研, 可谓是专业发展的双赢。一方面, 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或在教学科研中获得的新认识, 提出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积累教学经验, 形成科研论文, 向同行交流体会, 推广科研成果。

古人云,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日常实际教学中, 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只有不断地反思, 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去认识成功与失败, 才能形成教育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等内容可以系统归档, 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很好地概括分析出来。随着系统的经验不断总结, 点滴经验由量变到质变, 教学个性、教学创新, 一代名师的诞生也就理所当然。

(四) 加大在职培训力度

加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 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培训单位, 一方面要在培训目标上体现以人为本, 合理定位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训目标, 不仅要关注培训学员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情况, 还要关注个体专业发展的水平和环境, 发现、引导、启示、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题和具体问题。另一方面是培训内容的多元化与实用性。这就要求在培训中, 不断扩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学习视野, 把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 多媒体操作, 名师示范, 观摩考察, 学员交流, 观看优质课录像等内容融入到培训内容中。

五、结语

上述可见, 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科学政策;二是学校领导应该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三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 自觉地成为终身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课题组在一年半中, 通过对四川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问卷调研, 电话采访、网络、实地调查等方式, 对比分析了制约基础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收集中小学音乐教师对培训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全面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中小学音乐,调研与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以唠叨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3

但是因为一件事让我知道妈妈的唠叨意味着什么。

有一次,我正要出去玩,妈妈又开始唠叨:“记得带伞啊,马上要下雨了。”面对妈妈的唠叨,我干脆听都不听,直往外跑。不一会儿,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淋了雨,得重感冒。结果妈妈为了照顾我都累廋了。

以倾听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4

爱,是心灵的源泉。爱,是人间绽开的花骨朵。爱,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处,给予你滋润。

母爱是温暖的感觉,是人们向往的归宿,它让多少心灵净化,让多少儿女感动。

在一个朦胧的夜晚,只有知了的叫声打破了宁静,带着一丝惆怅,一丝悲凉,那晚我转辗反侧。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强烈的依恋之情油然而生。妈妈帮我整理好生活用品后,拍拍衣上的尘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别忘了打电话!”我隐约看到妈妈的眼睛里有晶莹的泪珠,我知道妈妈的心里像刀绞似的滴血。她走了几步,回头看看我,她的背影便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

母爱是难以琢磨的,但是随时随地可以体会得到,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感到一股股的暖流涌遍全身。

爱的声音,我在聆听。爱就像天空,天空是深沉的,它没有星斗那样璀璨耀眼,也不像浮云那样飘渺虚幻。爱就像大海,我没住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至今也无缘去看大海,但我却真切的感受到它,因为它就在我心中,

我觉得爱是包容,它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温暖、带来快乐。逐步做到包容,是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的必要过程。因为包容,你会始终生活在平静健康之中;因为包容,你会成为学习的赢家;因为包容,你会成为幸福的赢家;包容可以让生活变得美好许多,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5

荆州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荆州市市区西端, 是荆州市三个中心城区之一。全区辖纪南、川店等7个镇。九店小学所处的纪南镇现有3所中学、14所小学, 在校生近4000人, 其中留守儿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笔者调查的九店小学是一个寄宿制小学, 该小学共有39名教师、其中音乐教师一名, 12个班, 共有学生712人, 其中多数为留守儿童。

(一) 九店小学音乐课堂基本情况

1. 师资情况

仅有一名非专业音乐教师, 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懂一些音乐基础知识, 现在即将退休, 负责全校音乐课。

2. 教学条件

(1) 音乐教室。为应对教育局的检查才腾出一间空房作为音乐教室, 现在的音乐教室的设备就是一架旧钢琴和一个电教板。

(2) 音乐教材。统一用的是湖北科技版小学音乐教材。并且只有一二年级有音乐教材, 还不是人手一本, 而二年级以上的均没有音乐教材。

3. 课程实施情况

(1) 课程情况。一年级每周3节音乐课, 二年级每周2节, 三年级以上每周1节。一、二年级的音乐课都能保证上完, 但三年级以上的音乐大部分是被各科老师占用, 有时甚至一个月一节音乐课也没有。

(2) 教学内容。以唱歌课为主, 把课程目标基本定为学会演唱歌曲。内容非常狭隘和枯燥, 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很少, 无法给学生带来完整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3) 教学方法。教师在音乐活动中教的意识较强。填鸭式的教学, 很少考虑学生的成长思维, 音乐课堂几乎等同于齐唱。

4. 留守儿童对音乐课程的喜爱情况调查

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刚进校, 所以只针对二年级以上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194份, 有效问卷194份。

九店小学的整体音乐课程开展情况调查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仅有的一位音乐教师也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 课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音乐设备也无法使用, 学生基本上不到一堂精彩而正规的音乐课。 (2) 学校对音乐课普遍不重视。一直视音乐课为“副科”, 在教材上是“能省则省”。 (3)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对音乐课的热忱度很高, 但对当前的音乐课授课并不满意。这些以既是九店小学音乐课程实施情况的主要问题, 也是广大农村音乐课程教育的普遍现象, 通过这面镜子折射出湖北省乃至全国农村音乐教育的问题所在。

二、荆州区九店小学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改革与建议

(一) 加强农村音乐师资建设, 大力招进专职音乐老师

在荆州区农村的小学里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是一件极其普遍的事, 很多的音乐老师是身兼数职。这些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低, 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因此, 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 是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学校有必要招聘专业的音乐教师来对该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改革, 以便使学校音乐教育发挥其作用。

(二) 改变音乐教育观念, 全面重视素质教育

据表1、2可知,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都喜欢上音乐课, 都不希望被其它课程占去。要改变当前的九店小学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首先要改变学校领导及音乐教师的的教育理念, 明确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重要性。特别是九店小学这种寄宿制而且留守儿童很多的农村小学, 更需要重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才能使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 加大农村音乐设施投资力度, 改善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

完善的音乐设备是一堂正规的音乐课的基础, 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政府及学校应加大对教育设备的投入, 最基本的音乐教室和必要的乐器及教具要配备, 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及音响资料给学生查阅, 充实留守儿童音乐知识。

(四) 针对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音乐活动

据表3、4可知, 留守儿童的积极主动性较差, 不是很喜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音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留守儿童参加音乐教育实践活动, 把音乐课堂与艺术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设计音乐游戏课, 在留守儿童走进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让留守儿童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通过进行艺术实践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积极性, 同时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

(五) 以情育人, 强化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情感性

据表5、6可知,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比较喜欢抒情性的音乐, 音乐教育应该适当的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相结合, 关注留守儿童兴趣, 提高留守儿童情感外化的能力, 使留守儿童善于用音乐来调节和表达内心情感。例如《父亲》让学生的情感与歌曲情感达到共鸣, 让他们理解父母, 也能让其心中的的感情得到释放。

(六) 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据表7可知, 大部分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喜欢动画片音乐和本土化的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活动, 让农村留守儿童模仿动物的声音, 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大人劳动时的节奏和号子, 更可以适当的教授具有当地特色的歌曲, 例如荆州的马山民歌, 将留守儿童熟悉的声音和节奏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 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与学习更加积极。

通过在九店小学的实地调查, 对该小学的音乐教育情况有了相应客观详细的了解, 同时也对该校的音乐教育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够对荆州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有一些帮助, 也希望农村留守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最后能起到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缺的作用,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林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 (07) .

[2]程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0 (S1) .

[3]党云皓, 姚梅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11) .

构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堂B 篇16

一、借助想象进行审美教育

俗话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想象,无边无际、不受任何约束的畅想。所以,素质教育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感受美,感受音乐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爱星满天》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境,也为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歌词”;然后引导学生边唱边想,感受歌曲中的满天繁星,感受蓝天、白云、风筝、月儿、星星、彩虹等等,并随着教材中的插图展开想象,闭上眼睛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事物;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学唱,组织学生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感受文本中的爱,进而使学生在情境美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借助多媒体进行审美教育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其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本等为一体的特点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同,并被应用到了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之中,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中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学生一句一句地学的模式,要给课堂注入生机,进而使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获得审美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西湖春晓》时,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和艺术的魅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授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西湖的图片,比如:有小船漂浮在西湖上的图;有西湖边的垂柳圖;有雨后初晴的西湖图等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西湖,用心感受西湖的美,同时引导学生随着歌声轻轻晃动身体,好似西湖柳枝在飘动,进而在学唱中感受西湖的美。

当然,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将音乐和美术、音乐和舞蹈的结合等来感受音乐中的意境美,感受音乐的价值等等。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直观地将音乐中的美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领会音乐存在的真谛。

参考文献:

徐云芳.如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J].新课程学习,2015(5).

以爷爷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17

我的爷爷非常勤劳,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地种菜、拔草、浇水。我们的菜地里有各种各样的菜:长长的豆角、圆圆的土豆和穿紫袍的茄子等。总之,菜市场上有的我们的菜园里都有。我们家一年四季吃的都是无公害蔬菜。

爷爷菜地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每次他去菜地回来,都会给我抓一只大螃蟹让我玩。我拿一根筷子,放在螃蟹大钳子上面,螃蟹立即夹住筷子,死活也不放,我就惦着螃蟹满小区跑,有很多小朋友在看它的飞天旅行,好玩极了。

我爱我的爷爷,他是一个勤劳而又和蔼可亲的人。

小学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 篇18

老师大步走进教室,老师的手里提着一个黑袋子,我们只能压制住心里的惊喜,装作很低调,我们写完了开头心里话,就等着惊喜了,只见陆老师从袋子拿出一个黑布,咦?这应该不是礼物啊,当老师翻开一半时,我心里呼呼跳的,老师揭开了黑布神秘的面目,哎呀,这是是个啥啊?突突的身子,空空的心,它是真胖,我觉得它和我爷爷有的一拼,都是啤酒肚啊?

老师让我们每人抱着它观察十秒钟,有的同学是看,有的同学是闻,有的用手去敲了几下,叮咚叮咚的发出了美妙的声音,终于轮到我了,我仔细的看着一遍又一遍我仔细的揣摩着个“啤酒肚”哎!这是一个青花瓷,青花瓷上刻着龙,看到龙的嘴里含着一颗珠子,是哪位大师把龙刻的这么出神入化的,好像就浮现在我眼前。一只龙逗一只龙真是应了“双龙戏珠”这个成语,教室天花板的灯光照着青花瓷,这青花瓷在灯光的照耀下变得更美了,显得好看极了。

老师又提出了一个小问题,一个平板的黑碟能装的墨水吗?“不能”,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我想空心的就可以装下去了。这个青花瓷就可以装得下去,再说这做工精美,这不就明摆着我们考虑事物都要考虑周全嘛,要有一颗工匠精神的心,还有像青花瓷的啤酒肚一样能装下很多的东西。这就比喻我们人类的心,有的人心里大度容得任何的事情,而有的人心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

构筑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音乐课堂 篇19

中学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目标设定从不同的方面, 表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2)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享受音乐。 (3) 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 (4) 注重个性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5) 重视音乐实践,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6) 鼓励音乐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7) 提倡学科综合,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8) 弘扬民族音乐,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情怀。 (9) 理解多元文化, 树立学生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在多年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笔者认为,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创建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创设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

音乐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建立一种主民、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示个性、创造潜能以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

在教学中, 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 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 倾听他们的心声, 多一些鼓励, 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 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 少一些灌输;多一些爱, 多一些换位思考。在我的音乐教学中,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我都让学生自己课下查找资料, 然后拿到课堂大家共同来分享劳动的成果。每首乐曲的处理, 我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答案。每次课堂音乐擂台赛我都让学生自己布置舞台, 自己主持节目, 自己伴奏, 每位学生唱完歌曲以后我都会让他们自己讲评, 让自己明白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如何改进, 改进后的效果如何等。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变接受为参与, 音乐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情趣的, 平等和谐的课堂。

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其审美情趣, 促进其人文精神的发育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 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时, 开始我并没讲乐曲的内容, 而是在悲伤低沉的旋律烘托下让学生自由的展开想象, 听着富有哭泣性质的乐调, 全班同学沉浸在悲伤的气氛中。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的心情令人颤抖。在欣赏歌曲《小白菜》时, 同学们感受到歌曲充满了悲伤、痛苦的情绪。这样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 在内心深处悄然产生对人民生活的同情。音乐就是这样一种富有特殊人文魅力的艺术, 它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同情, 学会关爱。

三、学习了解不同历史文化, 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以获取人文素养

歌剧大师瓦格纳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作为音乐艺术, 它不仅是作者精神理念的表达, 而且也是社会存在的表达。创作者要表达的内容, 风格, 形式, 他的心他的生命都在感受时代的脉博, 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制约。可以说, 审美观念和标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体, 任何抽象的, 超历史的, 超国度的, 绝对不变的审美标准是不存在的。

在西方, 为什么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等作品都弥漫着浓烈的宗教气氛, 那是因为, 当时的欧洲, 人类尚在混沌中, 有许多现象无法证实, 他们把自己交给了上帝和神。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互补为基础的, 有着丰富的艺术创造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特别强调艺术作品中文与质和和谐, 情与理的统一, 自然与人文的双向交融, 推崇思想首先高尚的作品, 体现一种追求平淡, 中和的特征。它的文化精髓不仅渗透在杜甫诗, 韩愈的散文, 辛弃疾的词, 颜真卿的字中, 当然也渗透在《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艺术情趣无穷, 爱家爱国永远是不变的主题。

四、学习欣赏不同地域环境中的音乐, 提取其人文精髓

为什么江南民歌大多结构平整, 单调平稳, 舒缓, 风格柔美委婉, 清丽优雅?为什么陕北的信天游高亢, 粗犷, 无论是表达喜怒哀乐的哪一种感情, 在音乐表现中大都讲求音域宽广, 音调高亢, 旋律跌宕, 给人一种勇敢坚韧, 绝不折腰, 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因为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地理气候, 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态和精神世界。南北音乐的不同, 首先反映在文化精神层面的音乐风格上, 然后是实现风格的音乐形态的不同。就音乐风格而言, 南方音乐总体说来清新优雅、细致活泼, 富于一种温婉流畅的曲折意味。而北方音乐则刚健有力、憨直幽默, 俨然一种雄浑酣畅的宽广格局。“大抵北主劲切雄丽, 南主清峭柔远”。那么, 南北格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体说来, 音乐特征的形成是与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地域差异是人文差异的基础。南北音乐差异的基本原因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原生文化、语言特征和社会形态等因素。所以在音乐教学中, 一定要清楚认识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色, 充分提取其人文精髓, 让每个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中感受祖国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 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住音乐教育的本质, 坚持以人为本,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使学生获得尊重, 关怀, 友善, 合作, 分享等人文素养, 促进其个性的完美和发展。

摘要:音乐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 人文精神教育已成为音乐课堂的主旋律。为此, 人文精神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广大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我们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把握音乐教育的本质, 努力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音乐教学,人文精神,学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感悟音乐.中国音乐教育, 2001, (3) .

以音乐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篇20

关键词:音乐游戏;交往合作;挖掘尝试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更是合作的世纪。今天的幼儿,将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扩大交往,学会合作。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思想,认为要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其中第四条就是要能够合作。在他的家教故事中又提出关于“培养群体知识和交往能力”的主张,即交往和合作。怎样使这个交往与合作关系正确而完好地建立起来,参与共同生活,通过合作以谋取控制自然,改进社会,使个人及全人类得以幸福呢,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发展是与其本人的诸多因素有关,也与教育提供的活动有关。

陈鹤琴先生在《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音乐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灵魂。”一些社会学家、教育家也提出:音乐教育中蕴涵着培养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契机。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除了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游戏的共同特点。因此,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利用音乐游戏教育活动来促进学前儿童的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大都以“唱”为主,并存在二重二轻的现象,即重视对音乐技术、技能的培养,轻视音乐活动情感体验、交往合作能力培养,重“新授——复习”式的双层次人入模式,轻为儿童创造丰富、扩展、强化各处积极体验和交往合作行为的机会的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模式。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但在观念和实际行动上,都不能很好的把音乐当作与他人平等、友好交往合作的工具。我们还观察到,刚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自我调控能力的水平很低,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注意自己与他们的关系,在唱歌或韵律活动中往往不能和他人一起结伴,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与合作。

鉴此,我们提出了音乐游戏中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并努力追求参与各种音乐游戏的快乐和情感默契,帮助幼儿初步形成爱自己、爱父母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乐趣,在音乐游戏中挖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选择和挖掘在帮助小班幼儿发展社会交往合作能力方面具有潜质的音乐作品。

(1)选择和挖掘一些中外著名的成人音乐作品。一些中外著名的成人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为了能使幼儿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有机会受到文化精品熏陶,可适当选择中外著名作品。但由于这些优秀作品篇幅大,结合复杂,不适宜直接拿给幼儿,因此应该对原作做适当删改后再加以使用,并在制定活动时,努力体现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发展目标。活动的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目标为:要求幼儿在对话式的表演中学会两人一对,一先一后,有秩序地做动作,引导幼儿在结伴表演中注意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并从中体会表情交流的愉快。

(2)选择一些幼儿音乐作品中音乐内容能直接体现幼儿交往合作方面的作品。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的能力还不强,选择的音乐作品内容本身的思想情感蕴涵社会交往合作方面,应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能够引起幼儿相应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为幼儿所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甲、乙接唱等形式,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3)选择的音乐内容易于动作表现或者说结伴游戏。婴幼儿在学习讲话过程中,常会出现用动作帮助表达意思的现象。在音乐活动时,由于音乐具有一定的节奏,3周岁的幼儿更喜欢用动用来表示他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体验集体活动时声音、动作的和谐情感受默契的快乐。选择的音乐内容易于幼儿动作表现,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已掌握的音乐内容来玩结伴游戏。

二、尝试在音乐游戏中运用身体接触和运动刺激的方法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发展神经心理学家詹姆士·柏锐斯柯特医生认为,搂抱婴幼儿,与婴幼儿身体接触是婴幼儿心理和社会性活动正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希里发现早期身体接触和运动刺激对婴儿和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的正常发展很大影响,如儿童喜欢人抱、喜欢人摇等。

根据幼儿以上的心理现象和特征,我们在设计音乐游戏时,人为地给幼儿创造与同伴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幼儿自我的表情、动作、姿态,体验与人沟通的方法和乐趣,促进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例如:韵律活动“碰一碰”就是让幼儿与幼儿之间身体多方位接触、消除彼此的陌生感:音乐游戏“找朋友”中,当两个小朋友搂抱时,目光交流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友好、信任和愉悦的笑容。具体做法是:

(1)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倾听全体歌唱声音,并尽量使自己的歌声与集体的歌声相一致,体验大家一起唱歌乐趣,评价的导向是“大家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一个人唱出来的”。

(2)为幼儿提供双人结伴歌唱和做动作的机会,在寻找伙伴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帮助那些因智力问题找不到的伙伴的幼儿和那些因感情问题找不到合适伙伴的幼儿。在结伴表演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帮助幼儿学会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人交流并引导幼儿体会交流的愉快,

(3)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倾听全体演奏的声音,并努力使自己演奏的声音与集体的演奏相一致。

(4)在组织幼儿复习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如在歌唱复习活动中,儿童自己提出请哪些人唱、用什么方式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具体指导儿童如何向大家提建议,如何邀请他人参加活动,如何建立观众与演员、演员与其他人员之间友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引导儿童体会交流合作的愉快。

一系列的音乐游戏活动,不但丰富了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发展(见表1、表2)

以上统计表数据表明我们运用活教育原则,通过幼儿身体接触和动作刺激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幼儿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在不少人数中出现明显飞跃。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幼儿已初步具有积极良好的交往态度,如喜欢同伴、老师,掌握了一定交往合作技能和策略,活动常规、行为习惯明显优于对照班。

三、我们的体会:

从总体上说,在音乐游戏中加强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音乐的教育功能,发掘了音乐的教育资源及教师的潜能,对探索有效的“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提供了有益有效的经验,为“社会性教育”也拓宽了研究的内容和思想。通过上述各项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交往、合作方面,实验班都显著或非常显著地好于对照班。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我们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思路是正确的。

1.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

思想上重视,课程上保证,目标上落实,形成操作性较强的音乐游戏的组织形式,包括制定计划、落实活动、总结反馈等,每位参加实验的保教人员对如何挖掘音乐章程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作了再思考、再认识。理论的再思考包括:学前期是个体发展的初始阶段,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其全部有关学习的三种基本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动的发展上,尚处在刚刚起步,十分软弱、十分不完善状态。因此,我们不能用成人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标准看待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实验的再思考包括:在学前阶段,通过具体的音乐游戏活动可达到社会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目标,但更多地应通过“行动——情感——认识”的途径和“情感熏陶”的途径来实现。教育材料的再思考包括:在选择教育材料时,我们立足于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中主张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儿童周围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事物、现象来进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培养的教育。教育程序的再思考包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程序为儿童创造反复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加深体验,熟练交往合作技能的机会。

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提高

(1)帮助和增加幼儿的交往技能(交往策略),促进了幼儿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发展。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十七条原则中原则三提出“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该教他怎么学”。而幼儿在活动时,常会因发生一点矛盾就闹得不欢而散,这都是因为缺少交往、合作的技能和经验所致,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认为:集体的音乐活动,提供学前儿童大量人际交往合作的机会和经验,满足人的交往合作需求。因此,在音乐游戏过程中,我们挖掘其社会交往合作方面的潜质,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姿态与同伴建立亲切、友好的交往关系,使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培养了幼儿积极良好的交往态度。在各种音乐游戏中积累交往经验和技能,特别是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恰当的交往策略,如发起策略、邀请策略、加入策略等。共同游戏、合作唱歌等活动,使幼儿体验到集体合作的愉快,掌握了交往技能,交往合作面扩大,社会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强。

(2)转达化了发展落后的小朋友。通过“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的研究,一些原来在音乐游戏时比较孤僻、交往主动性不够或扰乱班集体的幼儿进步了。如一个叫张馨文的小朋友,由于生理上缺陷,非常自卑,教师把她作为个案追踪研究的对象,在音乐游戏中有意让其他幼儿主动与她交往、做朋友,让她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现在能主动跟老师、同伴交往了。再也不感到孤单了,初步消除了她的自卑感。

由此可见,理想的音乐游戏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努力研究和尽力追求真正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音乐,让儿童彼此沟通并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真正促进儿童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会,1996;

[2] 许卓娅、孔起英,《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1-P6;

[3]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小鱼的烦恼作文下一篇:温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