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精选7篇)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篇1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一种文明形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生活方式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文化关系的总和。

2、旅游物质文化:也能称旅游文化的物质层面,指蕴丰富的文化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附加的必要的游乐设施,以及为旅游者服务的交通工具、饭店、餐馆和其他设施。

3、旅游精神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指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反映出的特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观念形态。

4、旅游制度文化:也称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指旅游文化主体所处国家的管理部门或有影响的大旅游商所制订的各种法规、制度及相关的企业管理规则等。

5、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中的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7、政治型旅游文化:是说旅游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政治事功并且形成了主观修养和外在客观政治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传统。

8、历史名人级差:是指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大小,也即对历史所起的作用大小,把历史名人分成若干个级别。而所谓历史名人级差效应,则是指利用历史名人的不同级别,获取不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9、旅游主体文化:旅游主体文化是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形成的共有文化现象的综合。

10、旅游消费文化:是指有关旅游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信仰、判断、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物化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消费时尚、习惯和倾向。

11、旅游审美: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除了物质上的需求外,还有一种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我们称之为审美欲求,或称旅游审美。

12、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你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品发生“同 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

13、旅游客体文化:是指旅游文化系统中以旅游客体自身文化价值为基础,融合旅游客体的未经文化及来自旅游主体的文化审美投射等因素而形成的综合体。

14、旅游资源文化:是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原因以及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文化特色、文化魅力、文化功能等。

15、旅游景观文化:应是探讨和研究旅游景观生成、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旅游景观的结构、特点与文化内涵,以及旅游景观观赏者和旅游景观之间的审美与被审美关系。

16、旅游地形象:就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关于旅游地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和印象,是旅游地内在的历史文化蕴含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17、旅游介体文化:是指各类旅游介体在长期的旅游发展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共同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行业氛围等方面的总和。

18、旅游介体管理文化:就是在各类旅游介体管理过程中创造、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措施策略等成果。

二、简答题

(一)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

我国旅游文化研究大致可以从1990年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和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1978~1990年)

国内绝大多数旅游理论著作都将第一次使用“旅游文化”这一概念作为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开端。随着“旅游文化”在1984年作为一专业概念出现,学术界使用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文化形态进行研究的日渐增多,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1)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2)关于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的研究

(3)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旅游文化的研究 纵观“起始阶段”的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有以下特点:

2(1)理论研究迈向体系化、规范化。(2)学术交流走向群体化。

(3)过多拘泥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梳理、定义,且个人自成一家,对许多基本问题存在分歧。

2、发展阶段(1991年至今)

进入90年代,我国旅游文化研究进入了发展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中国旅游文化学会的成立和首届中国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第一次出现了全国性的旅游文化权威学术机构和交流会议。从此,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翻开了新篇章:

(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进势头。(2)旅游文化的应用研究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3)开始注意对其他旅游文化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

(4)旅游文化逐步尝试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明确自己的学科定位。从总体上判断,我国的旅游文化研究仍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起步阶段。

(二)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旅游是人们求知的课堂:旅游作为一种异地性的活动,旅游者对于文化遗址,园林,庙宇,风土,艺术,制度等等,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旅游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自由的文化活动:人们在紧张的劳动和工作之余,迫切需要心理上的平衡和体力上的恢复。

3.旅游是个体审美和个体人格的升华:旅游是最直接,最大体量的综合审美活动。

4.旅游是文化交融的一种需要:科学考察,学术交流,文化往来与旅游活动的结合,是现代化社会水乳交融的现象。

(三)旅游文化的文化基础的表现

1、物质文化:在旅游文化中反映出的人类的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交通状况、接待设施、历史遗迹和文化器物等方面。

2、制度文化:这里说的制度主要是指以法律、法规、命令、契约或组织等形式存在的正式的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就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制度文化。

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深层的精神文化的表现,可以把它分为技术和社会规范。作为行为文化的社会规范,主要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方式构成的风俗习惯来体现的。

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表现为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风尚等;社会意识形态又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基层意识形态表现为政治理论、法权观念、伦理学说,高层社会形态表现为科学、文学、艺术、美学、宗教、哲学等。

(四)旅游文化的民族基础的表现:

1、民族的差异性:(1)人种的差异:由于环境不同,遗传基因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共同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语言的差异:语言是在一定民族和一定地域成员之间表达意思和交流思想的交通工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语言的差别是

不同民族间的重要区别之一。

(3)宗教的差异: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在文化空间和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影响着他们信仰的宗教。

2、民俗风情:(1)民俗规范文化行为:这主要是指在社会制度方面表现出来的民俗文化。(2)民俗影响文化人格:表现在民俗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教化作用,民俗同时也是民族心理认同的重要标志。

(3)民俗传习文化成果并调节文化生活:民俗具有一种调节的功能,即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调适人类的生活和心理。

(五)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表现及功过利弊

1.表现:(1)政治旅游是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2)具有政治身份或代表的旅行家是古代乃至近代旅游活动和旅游文化的主体。

(3)政治旅游形成一种制度。

4(4)旅游(求仕)——政治(入仕)——旅游(归隐),成为政治家们理想的人生通途和政治模式。

(5)旅游与政治联姻,成为政治的内容。2.功过利弊:(1)利:旅游与政治联姻并入政治的轨道,客观上使许多重大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在政府的统筹领导和规划下得以开展和进行。政治的规范和导向,伦理道德的制约和劝导,也能在总体上保证着旅游文化健康有序的演进方向。

(2)弊: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旅游活动也是一种有个性的活动,把旅游纳入于政治的轨道,客观上阻碍了旅游文化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虽然利弊互见,但从总体、主流而论,毕竟是利大于弊、功大于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六)旅游文化与民谐乐传统的表现

1.与民谐乐旅游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发扬:孟子提出的与民谐乐理论,究其实质还主要是一种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由政治理论和哲学理论向旅游理论的转化并最终定型成为旅游文化的一个优良传统,时间上大致在唐宋时期。与民谐乐的旅游思想由与民同乐演进到让民先乐,可谓发展到了理论高度的极致。

2.节日旅游发达:旅游文化千差万别,旅游活动多种多样,但是就旅游文化的实际而言,节日旅游最为发达,形式最为集中,旅游事象最为丰富。

3.观光旅游盛行,就是指通过观光这种旅游形式,去落实和展示旅游文化与民谐乐的重民传统。

4.旅游以近游为主,旅游资源以人造景观见长: 因与民谐乐这一重民旅游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旅游以近游为主,人们大多不敢肆意远游,探险旅游很少。

(七)旅游文化重文传统的意义

1.充实了文学内容:如果没有浩如烟海的旅游文学作品展示,文学史也许会显得平淡无奇,黯然失色。

2.拓展了旅游文学门类: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体现在旅游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如诗、词、赋、曲、游记散文、对联等等。

3.造就了大批旅游文学作家:在文学史上,几乎所有的作家都程度不同地参与了旅游文学的创作。旅游文学作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创文学最高记录。

4.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旅游文学作品:旅游文化的重文传统,其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创作了大量的旅游文学作品。

5.旅游文学作品状景写物,景因文显,景以文传:滕子京这种“景以文传”、“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文”的认识,可以说是旅游文化重文传统最集中的体现。

(八)旅游主体文化的影响要素

1.内部要素:旅游主体的学习是影响旅游主体文化层次高低、水平深浅的主要内部要素,旅游主体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合理消费:即学会如何成为旅游市场中一个精明的购买者,还需要尽力避免一些不利于理性消费的心理,包括从众心理、贪图便宜心理、夸富心理等。

(2)学习相关规范:旅游者应多了解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的操作规范,熟悉旅游相关法规。

(3)学习旅游审美:旅游主体要在旅游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美学知识和审美技巧。

2.外部要素: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接待地文化和社会行业规范对旅游主体文化的影响。

(1)传统文化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者的影响主要包括:宗法伦理与道德的影响,地理环境文化生态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2)旅游接待地文化影响:旅游主体文化与接待地文化是互动的,所以,接待地文化也会辐射到旅游主体身上。

(3)社会规范与行业规范影响:社会规范和行业规范对旅游主体来说有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当这些规范内在化以后,才可能由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在反映出来,从而转化为旅游主体文化的一部分。

(九)当代旅游主体文化的文化走向

除了传统的游览、观光、团体旅游等消费方式外,旅游者更多地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需要,在旅游消费行为中出现了更多的文化趋势及走向。

1、旅游方式多样化:主要表现在自驾游和户外运动等的兴起。

2、旅游需求细分化:需求的多样化带来市场的细分,小规模的专门市场更注重旅游的质量和享受度。旅游需求细分化的另一鲜明特征是更加崇尚回归自然。

3、旅游意识积极化:旅游者在其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愿望正变得越来越强烈。

(十)旅游消费文化的内涵

旅游消费文化作为人们在旅游消费方面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其内涵主要有: 1.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工业化文化:通过一定的旅游消费文化把大众“培养”成为旅游消费者,成了极为必要的社会工作,也就是说,旅游消费文化就是培养旅游消费者的文化。

2.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它是一种重视现世的文化,认为旅游消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是自由开放的,是顺应时尚的。

3.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是商业制作的文化,再高雅的旅游文化产品也得接受商业文化的过滤和炒作。

4.旅游消费是一种感性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旅游消费文化所追求的是消费的激情和体验,它有一种无限深度性和无拘束性。

5.旅游消费文化是一种闲暇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旅游消费文化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而且主要是关于闲暇生活方式的文化。

(十一)文化对旅游主体消费行为的影响

文化因素制约旅游者的某些心理欲求,禁止和限制那些本民族和社会不允许或不赞同的旅游消费行为。

1、文化决定人的行为标准,使人们进行旅游时,对符合自己文化要求的则趋之,不符合者则避之,这反映了文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文化因素决定旅游主体的旅游消费观念和行为标准。不同地区的旅游者由于受各自文化因素的影响,旅游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

3、文化因素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具体的消费行为。由于人们在文化上的差异,不同阶层在价值观、消费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4、文化因素通过社会风气、参照群体影响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方向。文化因素对一定时代和地域的社会风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任何一个相关群体的旅游消费趋向和潮流都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十二)未来中国旅游消费文化的趋势是怎样的

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我国旅游消费文化的新趋势,将主要表现为: 1.由传统旅游消费文化向现代旅游现代文化演变:一是实现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转变,休闲、娱乐、享受等精神消费得到更多的关注。二是传统消费观念向现代消费、另类消费观念的转变。三是由温饱消费向小康消费转化。

2.由中国旅游消费文化向中西合璧旅游消费文化演变:一是异域旅游消费文化在我国登陆,并被追求时尚和新潮的一代所追捧。二是中外合璧的旅游消费文化氛围逐步形成。

3.由地域旅游消费文化向区域旅游消费文化融合演变:伴随旅游者的流动,其相关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风俗、审美等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4.由大众文化向个性文化演变:旅游消费文化未来个性化的需求更趋突出,旅游消费日益成为一种享受和情调,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十三)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内涵

旅游主体审美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者具有一般审美主体的规定性:首先,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其次,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再次,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主体。

2、旅游文化活动能够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素质:它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素质:第一,审美鉴别和欣赏能力的提高;第二,审美感受能力的培育;第三,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3、文化是旅游主体获得审美愉悦的契机:文化、知识的丰富,能广泛地为旅游主体获得审美愉悦,提供更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契机。

4、文化是旅游主体获得审美情感升华的依托。

(十四)旅游主体审美感受的层次特征

旅游审美心理活动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这三个 8 层次特点。

1、悦耳悦目:是指以耳、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所经验的愉快感受。一般来说,悦耳悦目是广大旅游者最普遍的审美感受状态。

2、悦心悦意:是指通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在无目的中直观地领悟到对方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升华,进入一种“对心思意向的某种培育”的欢喜状态。

3、悦志悦神:泛指主体在观照秀美或崇高、动态或静态的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或完善动力。

(十五)旅游客体文化的特点

1.内容丰富性:旅游客体文化涵盖的面、涉及的点都极其广泛,它由不同性质、不同表现形式的文化因素所构成。

2.范围渐增性:旅游客体文化的范围会随着旅游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程度的加深、随着旅游主体旅游审美与消费的价值观及趣味的变化而不断扩大、扩张。

3.美学价值:旅游客体文化最根本的特质在于其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它是旅游主体旅游审美的最重要的对象,是旅游审美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载体。

4.知识含量大:旅游客体文化涉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物,更包括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历程中各种独特的创造物,还关系到当代人的各种新创造。

5.利用手段、方式的多样性:由旅游客体文化的丰富性及旅游主体审美消费趣味的多样性所决定。

(十六)从园林和建筑角度阐明旅游景观的背景文化

1、园林:它的亭台楼阁、山石草木等物质形态,凝聚着园林创造者与欣赏者及其时代留下的观念与情趣、文化与思想,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心灵,寻找到中国文化血液中禅的因素。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兴起本身就与士大夫以心性为立足点的中隐意识紧密联系。其次,中国的园林追求静境。再次,中国的古典园林,遵循一种寂照的方式审视世界和自然。

2、建筑:中国传统建筑因为古代专制思想的束缚,建筑以追求共同的形式,崇尚共性为主流。如民居建筑直接受制于封建伦理宗法思想,宫殿建筑同样与封建时代的绝对忠君思想不无联系。西方的宗教对西方建筑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各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与哲学观也对建筑景观产生影响。建筑景观艺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典型、最集中的体现。景观背景文化有时还会直接影响景观本身。

(十七)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1.旅游产业直接增加了旅游接待地人们的经济收入,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2.旅游业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3.发展旅游业在心理和文化方面结束了民族地区的边缘化状态,使当地社区的文化自豪感、地域意识、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价值。

4.发展旅游业可极大促进旅游接待地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5.旅游业促使旅游接待地社会发生了很多结构性的变动及必要的制度性创新。

6.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意味着对旅游地文化的剥夺、风情民俗的被同化、文化仪式的贬值和地方特色的消解,导致旅游接待地旅游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出现流失或变异的问题。

旅游业在为接待地社会带来许多方面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潜藏着加速民俗文化商品化进程、消解地方特色文化、损害民族社区认同和民族文化完整性等消极效应。

(十八)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中的文化和谐的含义

1.保持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的“传统”与“当代发展”之间纵向的文化和谐:其核心在于对旅游地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与利用,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和形式,都应该符合特定地区区域文化的特质和地区文化当代发展的方向。

2.保持旅游者的文化消费权与民族地区居民文化发展权之间的和谐:不能在满足旅游者文化消费需求的旗号下,侵犯或剥夺接待地居民的文化主权,必须切实保障当地居民的应得利益。

3.保持旅游地居民的旅游谋利冲动与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当代发展之间的和谐:当地居民自发的旅游谋利冲动若得不到科学引导与调控,往往会跟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当代发展发生冲突。(十九)旅游目的地文化与旅游地形象之间的关系

1、旅游目的地文化是塑造旅游地形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托。

形象敏感因素对旅游地形象的形成及其质量优劣起着决定作用。旅游目的地拥有高品质的文化资源及其所体现出的文化个性与特色,就是最重要的形象敏感因素。

2、旅游目的地文化是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形成关于旅游地的“文化意象”——想象的形象或本底形象的基本材料。旅游地流传久远、声名远播的各类传统文化遗产、当代举办的各种大型文体节事活动是旅游者形成本底形象的主要依凭材料。

3、旅游目的地文化还是旅游者获得实际感知形象的基本材料。旅游者在旅游地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而形成这种氛围与风俗的因素当然来自于旅游地的区域文化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这两者正式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全部展现。

(二十)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塑造的重要性和途径

1.重要性:(1)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素养直接关系着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2)旅游服务者的文化人格素养直接关系着旅游企业的形象甚至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3)旅游服务者的文化人格素养跟旅游服务者本人的职业发展潜力与前景有密切关系。

2.途径: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的塑造尤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文化审美素养的教育。二是形象意识及形象提升技能的教育。三是自信、热情、开放的心理素质的培育。四是亲和力的养成教育。不同的旅游企业针对不同的旅游服务者往往会有不同的具体做法。如有的旅游企业针对导游服务人员进行的“三爱教育”——珍爱景区、关爱游客、自重自爱,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论述题

(一)论述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表现

1、旅游文化的延续性

(1)旅游文化进程的延续性:从上古关于旅游的神话传说,到春秋战国的商旅文化、秦汉的官旅文化、魏晋的玄游文化及唐宋的山水诗词文化,一直到今天更为丰富的大众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绵延不绝、耀眼夺目。(2)旅游活动的延续性;(3)旅游资源的延续性

2、旅游文化的多样性

(1)旅游动机的多样化;(2)旅游需求的多样化;(3)旅游活动的多样化;(4)旅游资源多样化;(5)旅游文化作品多样化:既有旅游哲学,如孔子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也有旅游艺术,如王希孟的山水画,旅游文学作品等。

3、旅游文化的地域性(1)旅游资源分布的地域性

1)自然旅游资源: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布局具有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个特点。2)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为例,我国东北、北京、河北、山东一带,因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民居多为“四合院”式;3)都市旅游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

(2)旅游业发展的地域性

1)旅游市场分布的地域性;2)旅游客流分布的地域性: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客源就主要集中在日本市场、港澳台市场、韩国市场、东盟五国市场和澳大利亚市场;3)旅游活动的地域性

(3)区域旅游文化现象:以中国的旅游文化二论,就有齐鲁文化、关陇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岭南文化等区域旅游文化。

4、旅游文化的民族性

(1)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中国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山水、宫殿和城楼等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景观。

(2)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旅游文化特点

1)旅游动机:中华民族一贯的圣贤教导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内倾型民族性格特征对中国人旅游动机的阻抑;2)旅游动机类型:中华民族对于单一性的需求,即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 12 见性的倾向较为明显;3)目的地选择;4)旅游组织形式;5)旅游习俗:中国人对数字很讲究,他们往往选择带3、6、9这些数字的日子出游。

5、旅游文化的实用性(1)旅游者方面

1)刺激旅游动机;2)丰富旅游活动;3)产生教育功能

(2)旅游业方面: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如四川丰都的“鬼文化”;其次,旅游文化对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在旅游文化开发过程中,旅游文化起指导作用;旅游文化也为旅游线路的设计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考。(3)旅游产品方面:旅游产品中的旅游景点宣传、介绍、地图等在旅游活动中为旅游者童工的各种服务正是旅游文化实用性的又一体现。

6、旅游文化的创造性

(1)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旅游能集中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旅游与宗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旅游文学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重要旅游文学样式与体裁,无一不是旅游文化创造的产物,如汉赋、游记、山水诗、山水文等。

(2)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特色

1)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的地方气息: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大年初一各地的饮食习俗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气息;2)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的差异性;3)没有创造就没有旅游文化的民族特点。

(二)我国旅游消费文化的现状解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现状:(1)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消费迅速发展,使得旅游消费文化随之快速升温。(2)旅游消费文化层次不断提高。(3)旅游消费文化的个性化色彩逐渐浓厚。(4)假日型旅游消费文化特征鲜明。(5)跨代型旅游消费文化成为旅游消费文化主流。

2.存在问题:(1)炫耀性旅游消费文化倾向:指的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追求奢侈、豪华,把旅游消费当作一种标志与象征,炫耀自己的富有、身份与地位。(2)迷信性旅游消费文化倾向,又称为愚昧型旅游消费:迷信是一种传统的病态文化,往往会完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3)恶习性旅游消费文化倾向:指的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将钱财用于那些完全无益于身心健康的、直接产生社会公 13 害的活动中去。

3.对策:(1)大力开展旅游消费者教育,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文化观。(2)加强传播媒介管理,正确引导旅游消费文化。(3)完善旅游立法,强化旅游管理,改善旅游消费环境。(4)选择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5)推进旅游消费主体的社会化。

(三)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策划的重要性、内容及基本程序

1、重要性

(1)就旅游地形象建设工作的角度而言,旅游地形象策划的质量和品位,直接决定着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工作的最终结果。

(2)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角度而言,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形象策划为其进行旅游选择、做出旅游决策提供了有效地帮助。

(3)从旅游地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来看,对旅游产品文化特色、文化内涵、文化风格、文化品位的打造恰恰是旅游目的地文化形象策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4)从旅游目的地整体区域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旅游文化形象的策划起到先锋军与突破点的作用。

2、内容及基本程序

旅游地文化形象策划的内容与基本程序一般包括前期的形象测量与识别和后期的形象塑造与设计。形象的测量与识别又包括明确地格因素、形象测定、形象代替性分析等。旅游地形象塑造主要包括形象定位、形象设计(口号、标示物)、形象传播策略等。

(四)论述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及其发展趋势

1.传承与弘扬: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把传统文化与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建设有新活力、新内容、新格局的世界旅游文化新体系,主要方式有:(1)建立商品经济基础上的旅游文化:中国传统旅游文化不可能脱离中国农业社会“农本商末”的经济结构,建设现代旅游文化,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2)发展大众的、全民的旅游文化:传统旅游文化是一种贵族旅游文化、少数人旅游文化,而当前的旅游也文化建设,要求我们着眼于国内市场,着重于大众旅游,将全民旅游建设在旅游发展任务的首位。

14(3)树立旅游文化的新观念:传统旅游文化是被动消极的,而现代旅游文化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创新的。现代旅游文化建设,必须打破封闭的旅游观,树立新型的、开放的旅游观。

(4)变封闭的旅游文化为开放性的旅游文化:传统的旅游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旅游文化,我们今天要建设的,是一种开放的、面向世界的旅游文化,因此必须加强同世界旅游文化的交流,加强中国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

(5)变因循守旧的旅游文化为突破创新的旅游文化:要实现旅游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总体上作好旅游规划,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创立“百花齐放”的局面。

(6)义利并重的旅游文化方向:传统的旅游文化重义轻利,当代的旅游文化应该义利并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所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进行旅游文化建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旅游文化大环境。

2、发展趋势:

(1)未来的旅游文化将是“世界的”与“民族的”二者的统一:未来的旅游文化既不可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型推进,也不可能是外来文化的整体移植,而只能是两者的融合,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再创造。

(2)未来的旅游文化将是“现代的”与“传统的”二者的统一:继承和发展旅游文化,必须借鉴传统,改善、净化现代旅游文化,还必须以现代意识扬弃传统,发展传统中富有生命活力的那部分,创造传统所缺乏而又为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新成分。

(3)未来的旅游文化将在迎接生态环境挑战中前进:在规划旅游文化发展的蓝图时,必需正视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制约,制定相关法律并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合理制定旅游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控制旅游规模,控制发展速度。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篇2

关键词:旅游资料,跨文化意识,翻译方法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增强以及影响力的扩大都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全世界人民都将是中国旅游业的潜在消费者, 全国各地都纷纷打出旅游牌, 开发出特色不同的旅游景点以及旅游项目, 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那么, 在我们的旅游材料对外宣传中, 能否吸引更多游客, 能否准确地传达旅游的实质, 翻译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主题在国外潜在旅游者头脑中的形象。从笔者在山西旅游职业学院任教期间接触过的许多旅游资料以及现在接触的旅游资料中发现有些旅游资料的翻译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对外宣传的受众是特殊的群体, 要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译者必须以受众为中心, 分析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其它特点, 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要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因此, 我们应该对旅游资料作一些简要分析。旅游资料与日常见到的说明书、企业介绍等说明类文体的类型是不一样的, 作为说明文体的一种特殊类型, 旅游资料的翻译是需要文化处理的特殊方式来进行的。

一、文化处理

文化与旅游的密不可分的性质决定了文化因素在旅游资料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给翻译者在翻译中带来了障碍。所以, 我们在进行旅游资料的翻译中需要进行文化处理。文化处理是一种新的概念, 它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全面地考虑翻译的原文与译文, 为了明确地表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最大可能地达到在文化上的对应, 所采取的一种翻译策略。首先,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交流。其次, 因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活动, 翻译自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或叫跨文化交际。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 在用英语表示中国社会文化中某些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事务时, 经常发现空缺词项, 文化空缺, 词义空缺, 意念空缺, 英语中有无对应表达, 出现了表达真空, 这时人们常通过音译、意译、译借、语义再生、补充与解释等手段, 以此弥补翻译的不足。无论如何, 在进行适当的文化处理时, 我们应注意文化传真 (facsimile of culture) 应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

1.比如, 泼水节, 如果只译作“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在国外游客看来那就是互相泼水的节日, 而对该节日的由来、意义、民族都不了解。所以最好译为“WaterSprinkling Festival----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 one happiness by sprinkling water to one another”这样的译文不但有效的传播了中国民俗文化, 而且迎合了外国游客猎奇的心理, 实现了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又如, “叫化鸡”可译为:beggar’s chicken (baked mud-coated chicken) “.白娘子”可译为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2.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在来源、神性、意蕴、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 中国龙取象广博, 形态神奇, 主要象征和谐、正义与吉祥;西方的dragon取象窄狭, 外貌丑陋, 主要代表魔怪、邪恶与祸祟。可见中华文化里的龙和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和寓意, 由此我们处理此类文化意象的翻译时必须注意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 又要兼顾原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二、文化处理实例

下面以太原晋祠博物馆部分景点旅游资料翻译为例进行浅析:

1. 文化信息缺损。

(1) “Jinci Templ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tection units of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原文照录) 对这一翻译笔者提出的供参考译文是:

Jinci Temple was called Tangsguyu Memorial Temple at first.It was built to commemorate the first duke of Tang State---Tangshuyu.He made the agriculture fruitful at that time by using the Jin R iver.People lived a happy life for more than 800years.To commemorate the wise duke, a Memorial Temple was built at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of the Tang State, which was called Tangshuyu Memorial Temple.And the Memorial Temple was renamed the state King Jin’s Memorial Temple.And Jinci Memorial Temple is its short form..

根据2006年11月3日所发布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 “Temple”一词在英文中是与宗教相关的。但晋祠并非和尚、尼姑、道士等的寺庙。晋祠被修建于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 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所以译成“Jin Memorial Temple”要更好些, 就像包公祠被译成“The Memorial Temple of BaoZheng”.如果我们就译成“Jinci Temple”, 外国游客可能将会产生误解, 误导他们对中国宗教的理解。因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景点导游词都是“Temple”, 但他们实际看到的景点与寺庙并无太大的关系。放置于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景点前的景点介绍难道不会影响它在外国游客心中的印象吗?这毕竟是一个很显眼的窗口位置。

(2) a) Many poets and writers have eloquently described the beauty of the Never Aging Spring.For example…written by Libai in the Tang Dynasty.

b)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Sui Dynasty all visited Jinci Temple.

“written by Libai in Tang Dynasty….”“Sui Dynasty…..”虽然唐朝和隋朝我们大多数人都大致知道, 但是有的外国游客甚至从来不知道那时一个什么样的朝代, 是什么时候, 这也属于文化缺损。所以我们加注时间会起到一目了然易于理解的作用。如:Tang Dynasty (618—907AD) and Sui Dynasty (518—618AD) , 看到时间, 游客能推断出在一千多年前晋祠就是如此的宏伟漂亮, 并为之深深吸引。

2. 冗余信息。

比如: (1) “The water of the Never Aging Spring is as clear as crystal and just as precious”written by Li Bai in the Tang Dynasty.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晋祠写下了这样美妙的诗句:“时时出城向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原文照录)

(2) “The mysterious power of the land has given birth to many beautiful plants so that the cypress is too ancient to tell its age and strength clearly.”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 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赞美它。 (原文照录)

此处对于古诗的翻译给出了过多的信息, 反而适得其反, 使得外国游客根本不知道作者要告诉他们什么, 过多的信息量破坏了交流的最初目的。更无从谈到有美感享受了。由于目的语读者与我们心理思维有所差异, 翻译这类古诗文时, 可对原文本进行适当的删减, 说出主要意思即可, 不能进行逐字逐句的硬译。

在英汉互译中, 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 有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难于找到文化共核而进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往往造成对源于文化意象、意义等方面的缺损与损害。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旅游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旅游资料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纷纭复杂而又极具特色, 对这些资料的翻译成为旅游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要想解决好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所出现的此类问题, 我们就必须尽可能多的了解异域文化和风俗, 在翻译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跨文化素养。其实, 我们不仅仅在旅游资料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在导游过程中也要考虑解决这些问题, 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我们才能与外国游客进行有效的沟通, 给他们讲解和导游, 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我们国内旅游景点参观游览的兴趣。这样我们才能为打造中国旅游景点品牌, 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我们坚信,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繁荣, 旅游资料的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方面, 必将我国的旅游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271—275

[2].蒲元明.谈谈旅游英语英译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 1987 (3) :30—300

《旅游地理》专题复习 篇3

《旅游地理》是实施新课标省份的选考内容,根据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分析,这部分内容的考试难度并不大,考查范围严格遵循课标,试题不偏、不怪、不超纲。从考查内容上看,旅游地理试题侧重考查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评价、发展旅游的意义及其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注重结合热点及我国著名旅游地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难度一般不大。从考查形式上看,试题多以图文、景观等方式呈现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基础知识进行解答,题型以综合题为主。从考查能力上看,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旅游资源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分析、论证能力。

考点高考命题预测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②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③旅游规划与活动设计;

④旅游与区域发展。①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价值和评价,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②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③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④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⑤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⑥分析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⑦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⑧说明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可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⑨阐明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⑩结合实例,说出旅游活动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网络构建】

【重点剖析】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作用表现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 3.影响区域环境。

理解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关键是理解旅游活动是一项超出人类生存需要和基本发展需要的消费活动,以及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行业。由于旅游活动是一项消费活动,因而旅游业能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资金,有利于增加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因而旅游业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1.类型。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

四、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景位置。

观赏的距离远近、角度变化、俯仰差异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欣赏,远望取其势,近看取其质。

(1)观赏距离的选择。

观赏距离景观类别观赏效果远观峰峦雄伟峻秀近观峡谷、幽洞、一线天置身其中,方知其妙适当距离仰视瀑布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2)观赏角度的选择。

景观观赏位置实例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观赏点路南石林中的阿诗玛、黄山的石猴观海、肇庆的七星岩面积较大的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洞庭湖、鄱阳湖、长江、黄河较小的湖沼池塘在低临水面的亭榭廊阁上观赏西湖、北大未名湖、济南大明湖 (3)动态观赏:对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如游画中,心旷神怡。

2.把握观赏时机。

观赏自然美景要把握季节、时间及气象变化,体验大自然中的色彩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当然,观赏人文景观同样也要把握时机。

景观类型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北方山水风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且富有变化,兼收避暑之利)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泰山观日出——早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五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把握特点,情景交融。

景观类型如何体会景观的意境自然景观了解其成因及象征意义人文景观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蕴涵的风情、意境和目的等自然和人文

结合的景观“深山藏古寺”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取决于人的心理活动与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关。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赏者面对相同的观赏对象会有不同的观赏结果,即使同一个观赏者在不同的心情下观赏,结果也有差别。

4.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四绝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4

1.名词解释:国家旅游组织

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中央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行政事务的组织机构.2.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旅游业的综合性意味着不同供给部门或行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一个旅游目的地中个旅游行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0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0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并非某一旅游行业或企业力所能及,因而需要该国或该地政府的参与和决策0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0为了防止或抑制旅游发展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促成可持续旅游的实现,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干预.3.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一)需求管理

(1)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和宣传(2)控制游客进入量(3)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4)通过为

到访旅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二)供给管理

01控制土地的用途02行使建筑物管制03市场管制04实行特别征税05实行投资鼓励政策

4.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又饿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 01与减小项目投资额有关的优惠政策02与减小项目经营成本有关的优惠政策

5.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和促进国家旅游战略的实施0海外市场促销,包括在主要国际客源地区设立旅游办事处0确定需要由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开发地区,并负责由国家财政资助的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及其开发工作的监督和控制0就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的有关配合问题,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0旅游调研与统计,特别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0在与旅游相关的外交事务中代表本国政府0支持和参与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支持和组织旅游教育和培训,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

6.简述我国旅游行政组织的设置状况

时至今日,不仅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普遍设置了旅游局或旅游管理委员会,其行政辖区内的很多地区,市,县也都根据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需要设立了相应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也因此而主要有这三个层次组成国家旅游局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0省级以下的地方旅游行政机构

7.简述我国旅游行业组织的目前状况

(1)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目前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等等,但由于后三者的业务工作开展都要接受中国旅游协会的指导,所以也可以说目前我国全国性的旅游行业协会主要是中国旅游协会CTA

(1)地方性的旅游行业协会

在地方层次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大都成立有各种名称不一的旅游协会,这些系会在性质上也都属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或民间团体,但在工作开展上接受当地旅游行政组织的指导.8.你对WTO PATA WTTC有哪些了解?

(1)WTO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面设计国际间旅游事务的全球性政府间机构,同时也是当今旅

游领域中最具知名度并且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宗旨是:通过推动和发展旅游,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

中,世界旅游组织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在旅游领域中的利益

(2)WTTC是一全球性非政府间组织,是全球旅游业中唯一代表私营力量的团体.成立于1990

年,由世界上逾百家著名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所组成,使命:一是促使人们深入认识旅游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二是与各国政府展开合作,一边通过制定相应的额=政策去发掘旅游业的潜力,从而实现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目的他的活动可以归纳为:1.全球性活动2.地区性活动3.经济研究

(3)PATA是一个地区性的非政府间组织,宗旨是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的游客前来太

平洋周边地区各国旅游,以及发展促进和便利该地区内各国居民在该地区内发展国际旅游

第七章

1.解释下列概念:旅游市场,市场细分

旅游市场:通常是用于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划分也称之为旅游市场细分化,所谓市场细分化,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将其分解货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2.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必要性;01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来说,一般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他们有必要从整体旅游市场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的旅游消费者人群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02对于有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来说,尽管他们客观上,可能会有足够的实力去满足多种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但出于优化经营的考虑,主观上也无意向国有类型的旅游消费者人群提供服务

意义:有助于选择和确定理想的目标客源市场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0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开展促销

1.简述划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

地理因素 旅游消费者特征,需求或购买行为特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旅游供给形象

2.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需求量收入水平价格同类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兴趣和偏好

1.你如何认识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

01距离欧美重要客源地较远02.周边国家激烈竞争03.开发旅游产品和产品质量方面存在问题04.目的地营销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2.简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0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02.短程旅游所占比例大03.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04.消费总额增长快人均低

3.简述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增长速度快出境旅游目的地选择范围拓宽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港澳游份额最大

4.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出国旅游(公民自费旅行团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旅游活动)边境旅游(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旅行团形式)港澳台旅游(港澳自由行 组团形式)

1.解释下列概念:国际收支平衡,旅游出口,旅游乘数,可持续发展,旅游承载力

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平衡 旅游出口:接待国际入境旅游也是一种出口

旅游乘数:使用一测定来访旅游者的单位消费额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程度的系数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旅游承载力: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的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的旅游经历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程度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一个旅游目的地所能接受的最大游客活动量

2.试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正面:01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02有助于增加内需和回笼货币03.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04.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05增加政府税收0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07.增加就业机会000000消极:0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0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03过度依赖旅游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3.是否对一个大国经济不应过度依赖旅游业

01.有可能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自恋限制或者严重失业的问题,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02.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接待地很难保住扩大市场0.旅游需求还收到接待地区各种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4.解释旅游城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公式

乘数=1/s+m或者乘数=(1-L)/(1-c+m)

5.是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积极:01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02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03.有助于促进横祸环境的改善0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05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0000消极:01不良的示范效应02.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03.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

6.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积极:01是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回复和休整02.是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03是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04是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 消极:01只是水体和空气质量的下降以及噪声增加02.只是人口密度变大交通阻塞03是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存在寿命受到威胁04.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05是当地原有景观遭到破坏

7.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旅游政策法规期末复习资料 篇5

题型:单项、多项、判断、案例、简答、问答、名词解释

复习范围课后习题及一下重点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旅游法:

狭义的旅游法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旅游基本法 广义的旅游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自然人或组织。

3、旅游法的渊源:是指旅游法律规范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法规、条例、法令和规章等

4、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

5、旅游法律关系责任:是指认为人对其实施反旅游法律法规行为或违反旅游合同约定行为造成的损害所有必须承担的赔偿、补偿、接受惩罚的不利后果。问答题

1.旅游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点: 2.法律补偿与法律制裁的区别:

(1)实现载体不同。补偿以财产为主,制裁以人身为主。

(2)目的与效果不同。补偿的目的和效果是针对被害人的,而制裁的目的和效果是针对责任方的。

(3)成立基础不同。补偿与制裁的成立虽然都是以客观行为为条件,但补偿成立的基础是以客观损害后果为主的。而制裁认定基础主要是主观过错,虽然也考虑客观损害,但考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主观恶性程度,有时行为虽然不存在客观损害,但可以根据行为的主观恶性来施加制裁。3.旅游法的特点:

(1)采用综合立法模式。内容具有综合性,突出旅游法的保障地位,强化旅游法的规范功能,发挥旅游法的作用。

(2)以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为立法宗旨。确定了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制度,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保护,确立导游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制度。

(3)旅游法充分与现行法律和国际通行做法衔接,充分考虑到了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与衔接。4.旅游法律关系的要素: ①主体:是指旅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自然人或组织。

②客体: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它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

③内容: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旅游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依法承担的义务。它决定着旅游法律关系的实质。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都享有权利,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5.旅游法律责任的种类:(1)民事责任是由于违反民事法律性规定或违约所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主要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

(2)行政责任是由于违反年行政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它表现为财产责任或人身责任,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人的财产、某种资格或人身自由的惩罚。(3)刑事责任是由于违反刑法规定,有犯罪行为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法律责任重最严重的法律责任。第二章 名词解释

1、边境旅游:是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2、旅游者行为:旅游者行为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季节、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选择特征,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旅游意识、旅游效应和旅游需求特征。简答题

1、经营者的义务: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和笑着约定的义务、听取意见和接受监督的义务、提供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提供商品和服务真实信息的义务、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出具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的义务、保证商品或服务质量的义务、履行“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不得从事不公平不合理交易的义务、尊重消费者人身权的义务

2、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1)维护环境卫生;(2)遵守公共秩序;(3)保护生态环境;(4)保护文物古迹;(5)爱惜公共设施;(6)尊重别人权利;(7)讲究以礼待人;(8)提倡健康娱乐。

3、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1)安全保障权:指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旅游商品或接受旅游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2)知悉真情权:指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旅游商品或接受旅游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3)自主选择权:指旅游消费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或接受旅游服务时,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公平交易权:指旅游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5)依法求偿权:指旅游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依法结社权:指旅游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

4、消费者所享受的公平交易权内容

(1)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2)消费者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组团社的义务

(1)在开展旅游业务前,组团社须与接待社签订合同建立关系(2)组团社须为每个团队选派领队(3)组团社须要求接待社派人全程陪同

(4)组团社须要求接待社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团队日程安排活动,未经双方旅行社及参游人员同意,不得变更日程。

6、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的主要内容(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2)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3)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4)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5)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6)健康娱乐,有益身心;赌博色情,坚决拒绝。(7)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8)遇有疑难,咨询领馆;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旅游规划:根据某一地区的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特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旅游资源属性特征、赋存状况,对旅游供给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该地区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目标,确定主题形象、旅游导向,定位旅游市场,策划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提出旅游区的总体布局,以及旅游供给系统技术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和其他因素。

3、风景名胜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4、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人类活动有关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产总成。

5、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址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者海域。

6、旅游区:是指经县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独家、康乐、求知等旅游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简答题

1、旅游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角度来吧我区域旅游开发,还必须同时考虑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

(2)动态性原则,旅游系统首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影响,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3)可持续旅游原则,要立足于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可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引入市场原则,进入世界市场,打造精品形象。(5)优化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规划。

2、风景名胜区划分的级别及依据

风景名胜区按其景物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与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分为三级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省级风景名胜区(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3、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措施

(1)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

(2)风景名胜区的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3)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及外围地带砍伐古树名木

(4)在风景名胜区内采集标本、野生药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必须经管理机构同意,并限定数量,在指定范围内进行。

(5)风景名胜区的管理部门应当对风景名胜的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进行鉴定调查,制定保护措施并组织实施。

4、风景名胜区如何让开发与利用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

(1)风景名胜区应当根据规划,积极开发风景名胜资源(2)风景名胜区应当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3)在游人集中游览区内,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及休养疗养机构,在珍贵景物周围和重点景点上,除必须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增减其他工程设施。(4)在风景名胜区及其外围保护地带的各项建设,都应当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风景名胜的利用

(1)风景名胜区应当充分利用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和文化娱乐活动,宣传社会足以和爱国主义,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2)按照规划确定游览接待容量,有计划地组织游览活动,不得无限制超量接待。

(3)风景名胜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游览者的安全和景物的完好。(4)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旅游者,应当爱护景物、林木植被、野生动物和各种设施。

5、文物资源保护范围

(1)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3)历史上各时代正规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

(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个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6、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1)划定保护范围,建立记录档案

(2)制定保护措施,并将保护措施内如城乡建设规划(3)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环境不受污染(4)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不受破坏

7、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1)划定范围和界限(2)自然保护区规划

(3)保护区内的活动和人员管理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2、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含义:由旅行社在指定银行缴纳或有银行担保提供的用于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专项资金 简答题

1、导游人员资格证与导游证的区别

(1)性质不同:导游人员资格证是标志某人具备从事导游者业资格的证书,导游证则是标志国家准许某人从事导游职业的证书

(2)颁发机构不同:导游人员资格证室友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或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旅游部门颁发的,导游证室友生、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部门颁发。

(3)领取程序不同:导游人员资格证事导游人员参加资格考试并合格后,向旅游行政部门领取,导游证是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并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后,向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

(4)作用不同:导游人员资格证是具备从事导游职业资格,而不能实际从事导游职业,导游证表明持证人可以从事导游职业。

(5)期限不同:导游人员资格证有效期3年,导游证有效期也是3个月,但是要继续从事导游活动,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可以申请换发导游证

2、旅游饭店应具备的条件

(1)它是一座建筑物或由多座建筑物组成的接待设施;(2)它能提供住宿设施,也往往提供餐饮或其他综合服务设施;

(3)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既包括外来的旅游者,也包括当地的社会公众;(4)旅游饭店是一种具有商业性、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使用者需支付一定的费用。

3、我国旅游交通运输的基本原则(1)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原则;(2)安全运输原则;(3)计划运输原则;(4)合理运输原则。

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尊重并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5、旅行社成立的条件

申请设立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的条件(1)有固定的经营场所;(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3)注册资本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 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条件

(1)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处于罚款以上处罚。

6、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7、旅游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不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违反市场交易原则,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8、旅游质量保证金的适用范围

质量保证金的适用范围:旅行社因自身的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的损失;旅行社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旅行社因歇业、解散、破产或合并后造成旅游者预交旅行费损失;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9、什么是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托,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10、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导游员的权利:(1)导游员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受到尊重;(2)导游员享有履行职务权,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3)导游员享有获得救济权,具体包括投诉权、申请行政复议权和诉讼权;(4)导游员享有的其他权利主要有:参加培训权;获得晋升权;获得合理报酬 权;最低工资保障、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

导游员的义务:(1)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3)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11、航空运输承运人的义务(1)出具客票的义务

(2)保障飞行安全、航班正常的义务(3)告知义务,例如航班延误(4)补救义务(5)赔偿义务

12、铁路旅客的权利

(1)依照车票票面记载内容乘车

(2)要求运城人提供与车票等级相应的服务与保障旅行安全的权利(3)索赔权

13、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1)采用假冒、伪造、冒用商标等商品标识的手段从事交易行为。(2)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强制交易行为(3)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4)商业贿赂行为

(5)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6)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7)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旅游合同概念:指作为平等主体的旅游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旅游者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简答题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重德原则、法律约束力原则

2、定金与押金的区别

(1)定金除了有履行担保功能、证明功能以外,还具有违约救济功能,而押金往往不具备违约救济功能。

(2)定金一般是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的,也即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而押金通常是超过或者等于合同标的额的。

(3)发生违约时,定金适用定金罚则,即给付订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押金则没有这样的罚则。

3、什么是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 法律特征:

·合同是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所实施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所设立的 ·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目的和宗旨 ·合同关系具有相对性

4、合同订立经过的程序

合同成立必须经过邀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因为邀约和承诺就是订立合同问题提出建议和接受建议的,如果没有明确的订约目的就不可能形成要约和承诺。

5、怎样认定合同成立时间、方式

6、如何认定无效合同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旅游合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旅游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的旅游合同;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旅游合同;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旅游合同。

7、哪几种合同可以撤销(1)必须具有法定事由的合同(2)必须由有权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

(3)必须走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来行撤销

8、合同法解除的条件是什么

9、合同解除后效力如何

10、违约责任的承担形式

(1)一方违约时违约承担,违约方承担责任(2)双方违约时,双方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3)由于第三人原因造成违约时,不管是由于自己还是第三方引起违约,都只是合同当事人的问题,有合同当事人违约方承担责任。

11、不可抗力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第六章 名词解释

1、旅游意外保险:

2、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 简答题

1、简述一般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通报上级、保护现场、组织抢救、领导到位。

2、简述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控和评估的主要内容

3、旅行社的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有哪些?--书本292页

第七章 简答题

1、旅游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旅游产业政策;(2)旅游法规建设;(3)旅游市场开拓与促销;(4)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5)旅游规划管理;(6)旅游服务质量管理;(7)旅游市场秩序管理;(8)旅游信息与统计管理;(9)旅游企业管理。

2、简答旅游行政管理组织的设立原则

(1)符合行政管理组织发展趋势;(2)依法设立;(3)完整统一;(4)为纳税人服务;(5)精简、效能;(6)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相适;(7)突出旅游行政管理特点。

3、旅游行政处罚监督的主要内容

(1)旅游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2)执法人员及其执法证件是否合法、有效;(3)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行为是否符合权限;(4)对违法行为查处是否及时;(5)使用的行政处罚依据是否准确、规范;(6)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是否合法、适当(7)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8)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是否规范;(9)重大行政处罚备案情况。

4、旅游行政处罚监督的责任有哪些?

(1)对旅游行政处罚的监督,可以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通过案卷评查和现场检查等形式进行;处理对行政处罚行为的投诉、举报时,可以进行调查、查询,调阅旅游行政处罚案卷和其他有关材料。

(2)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旅游质监执法机构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处罚不当的,应当主动纠正。(3)上级旅游主管部门在行政处罚监督中,发现下级旅游主管部门有不履行法定职责、处罚不当或者实施的行政处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等情形的,应当责令其纠正。第八章 简答题

1.简述旅游投诉的条件

(1)投诉人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投诉人、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2.简述旅游投诉的受理与处理程序

·旅游投诉受理是指质监所对投诉案件接受审理的行政行为。具体而言,是指管辖权的质监所,接到旅游投诉者的书面或口头的投诉,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予以立案审理的行为。·处理程序--课本328页

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一

(1)按照《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A旅行社并团的行为是否妥当?为什么?

(2)应当由哪家旅行社承担旅行社的违约责任?为什么?

答:(1)A旅行社的并团行为不妥。按照《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当旅行社将已经组织的旅游者转让给其他旅行社时,必须事先征得旅游者的书面同意。A旅行社事先未征得王先生的同意擅自转让,A旅行社的行为违法。(2)应当由A旅行社承担违约责任。因为王先生是与A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的,A旅行社擅自转让,导致的法律责任应当由A旅行社承担。

案例二

(1)组团社辩称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2)旅游者提出组团社赔偿全部旅游费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本案中,被投诉组团社所辩称的理由不能成立,旅游者要求组团社承担违约责任是合法的,但所提出的赔偿全部旅游费的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应该支持。

一、组团社应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2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同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按照约定解决。”合同关系是一种相对的法律关系,仅在当事人双方之间发生法律效力。对于旅游者来说,组团社因地接社的行为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时,合同的当事人组团社应对地接社的履行行为负责,向旅游者承担违约责任,然后再就其因此受到的损失向地接社追偿。

二、旅游损失赔偿的问题比较复杂。国家旅游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具体规定了对“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其中第8条第1项规定:“导游擅自改变活动日程,减少或变更参观项目,旅行社应退赔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同额违约金。”本案中,旅行社只退赔遗漏景点门票款显然是大大低于规定的数额,应该按法定要求进行核算,以使旅游者的损失得到合理合法的赔偿。

三、赔偿全部旅游费用的请求缺乏依据。旅游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组合产品,旅游的费用是吃、住、行、游、购、娱和提供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价格。要求赔偿全部旅游费必须以对方“根本性违约”为前提,根本性违约是指导致合同履行不必要或不可能,既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或者说主要合同意图不能实现,本案中,旅行社按合同约定履行了绝大部分义务,旅游者也享受了旅行社提供的各项服务。个别景点遗漏,不应该赔偿全部旅游费用。

案例三

请问:组团社的辩称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经过旅游质监部门审理认定,旅行社在组织出境旅游过程中,违反了有关旅游法规、规章,未履行法定义务,应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一、签约旅行社不得擅自将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44条规定:“旅行社因不能成团,将已签约的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出团时,须征得旅游者书面同意。”旅游者出游选择旅行社,除考虑其价格、标准、行程等因素外,同时应特别注意旅行社的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以使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旅游者享有自主选择提供服务的旅行社的权利,未经旅游者书面同意,擅自将旅游者转给其他旅行社的,是一种违约行为,转让的旅行社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提供领队服务是旅行社的法定义务。《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规定:组织中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港澳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及委托接待服务。《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第10条规定:“团队的旅游活动须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领队是指由旅行社派出,为出境旅游者提供协助、服务,同境外旅行社接洽,督促其履行接待计划,调解纠纷,协助出境旅游者和境外接待社处理意外事件的人员。作为法定义务,无疑是任何旅游合同的默示条款。旅行社违反了合同默示条款,就是一种违约行为。

本案中,因旅行社违规运作,致使杜某夫妇不得不为吃、住、行操心劳神,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旅行社既要赔偿旅游者住宿、景点等损失外,还要退赔领队服务费。

案例四

请问: “误机”责任怎么划分?为什么?

答: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审理后认为,在这次误机事故中,旅行社有违约行为和过错,对此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刘某等旅游者存在疏忽查验机票的过失,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组团社有违约行为。双方曾约定,组团社派全陪导游提供全程服务,而在出发前,旅行社以未买到机票为由,取消了全程陪同,旅行社未派全陪导游的理由,并不是不可抗力,因此,属于单方违约行为。

全陪导游的主要职责是:落实旅游日程安排、监督地接社履行旅游合同以及协调、处理旅途当中发生的问题。而北京的组团社只是派导游到机场送机,将机票交给刘某,并没有告之返程飞机有变动的真实情况。如果全陪导游随团,按其职责核实机票时间,误机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可以认定,组团社未派全陪提供全程服务与误机有直接的关系。

二、地接社未按国家标准提供服务。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导游服务质量》标准规定:“旅游团(者)离站的前一天,地陪应确认交通票据及离站时间,通知旅游者移交行李和与饭店结账时间。”本案中,全部行程是由旅行社安排的,在没有全陪的情况下,地陪社应负责组织落实全部旅游活动,而地陪并没有按导游服务质量标准的规定查验机票,确认返程的准确时间,只是询问旅游者,就轻率地认定返程时间,导致发生了误机的严重责任事故。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篇6

旅游资料是一种宣传资料,其功能就是向读者或游客介绍旅游目的地的地理历史背景,引起游客参观的兴趣,达到传播本地文化的目的。同时,旅游资料中所蕴涵的信息以文化为主,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极具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因此,翻译旅游资料就是要把含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信息转换到译文中,这才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所在。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却给这种文化的转换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的译文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有的译文的语法杂乱无章,错误百出。有的译者强行按中文的句法进行翻译。那就无法达到其英译的目的———吸引游客。下面就旅游业相关的几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一、旅游广告的翻译

虽然旅游资料的翻译应该以读者的文化为主,以译文为重,但是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旅游资料中与其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还应在读者接受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如果译文不作任何改变照直翻译,不但令外国游客不知所云,而且会使其失去阅读的兴趣,达不到翻译的目的。那么译者应适当地增减文化点来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所以采用删减、释义、类比、改译等方法。

典故是旅游广告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某些作品等。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因结构固定,义在言外,已失去指称意义,只有语用意义,在直译以后读者无法理解典故含义时,要对典故作适当转换。采取直译加注其背景知识和解释原文含义,避免损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联想意义。意译向译文读者忠实地转达原文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如:“玉兔”为什么英译成“Moon Rabbit”而不译成“Jade Rabbit”?会让人误认为是玉做成的兔子。

二、旅游景点的翻译

旅游景点的翻译在旅游文化的介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译者对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学习,还要实地考察,拉近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兴趣。中国悠久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传奇等,旅游信息中经常提到的许多风景名胜往往与它们有关。不增加说明,一般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有时候在翻译旅游资料中删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多数外国游客阅读这些资料都是为了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

三、公示语的翻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然而,当海外游客来华发现“Entrance Visa”(凭票入内)、“FreePark”(收费停车场)、“Ticket Office For”(补票处)、“Off Limits”(旅客止步)等非规范英译的公示语时,他们会明白吗?在北京,各街道路口都设置了路街名牌,如“长安街”。路牌上汉语“长安街”置于汉语拼音“CHANG’AN JIE”之上组合共用。像这种路标中国人只看汉字就一目了然,而海外旅游者不懂汉字,看了标注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明白“JIE”是什么意思。如能将拼音的“HANG’AN JIE”改用“AVE”或“AVENUE”岂不更恰当?公示语的应用功能特色公示语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公示语应用功能的不同直接导致英译公示语的语言风格、语气的差异。

突出服务、指示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旅游设施、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商业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街区名称、旅游信息咨询等方面,如:International Departure(国际出发),Interne Cafe(网吧),Drinking Water(饮用水),Shopping Mall(购物商城),Information(问询服务),Car Rental(租车服务)。突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紧急救援等方面,如:Turn Right(向右转弯),Slow(减速行驶),No Parking(严禁停车)。严格禁用生僻词汇,英语公示语的词汇选择非常重视公众化,严格避免使用生僻词语、古语、俚语、术语。

四、饮食的翻译

我国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菜系,翻译时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和原料成分及烹调方法等。如将“韭菜合子”译成Chive Box就会让人费解,可见译者在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dumpling”一词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 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table Dumpling。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建议译为Fried Leek Dumplings。

在对我国传统饮食进行翻译时,可采用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鱼”(Steamed Mandarin Fish)、“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炖牛肉”(Stewed Beef);音译+意译:“麻婆豆腐”(Bean Curd Sichuan Style)、“西苑饭店”(Xiyuan Hotel);意译:“红烧狮子头”(Braised Met Ballswith Brawn Sauce)、“棕子”(Pyramid-shaped Dumpling)。

总之,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必须重视旅游英语翻译的作用。翻译旅游资料时,译者一定要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旅游英语翻译得好,会唤起外国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们领略华夏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译得不好,则会破坏游客的兴致,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友.英语词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旅游文化学复习资料 篇7

关键词: 中职对口单招    《中国旅游地理》    专题复习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理论考试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1]。《考纲》规定的教材是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自2009年起,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纲没有做出变动。目前,旅游管理类专业使用的《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材,由陈锡畴、王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

经过一、二年级新课、复习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课程基础知识,笔者通过对2010~2014年连续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时,开展了以名山、建筑等为主题的专题复习,在学生历次测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试题分析

(一)《考纲》分析

2009版《考纲》中,《中国旅游地理》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旅游资源概述,了解中国旅游区划,理解中国八大旅游区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不同旅游区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主要旅游胜地的特点[1]。总结来看,内容共有10章,8大旅游区,91个景点。《考纲》中虽然有掌握、了解、理解之分,但就近五年高考题内容来看,只有中国旅游区划这一章每年占一道单项选择题或一道填空题,共2分,其他章节分值平均,且基本是需要掌握的内容。

从高考所占分值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综合试卷300分,《中国旅游地理》占17%,即51分。从2010~2014年的考题类型来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辨析题和简答题六种,且每年考试的题号固定(表1)。简答题以读图填空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读图完成10道与图相关的填空题,2014年的简答出现填空与简答相结合的形式。

表1    2010~2014年《中国旅游地理》考题类型分析

(二)2010~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

在《中国旅游地理》历年考题中,笔者将考题按照知识综合程度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知识点的考核,另一类是综合知识点的考核。

所谓单个知识点的考核,指考题就考纲、教材中提到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句教材原文进行单独考核,知识点的考核以教材原文为主,题型主要是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比较简单。如2010年高考题单选第14道题:

“(    )被称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宝库。A.丹霞山    B.罗浮山    C.西樵山    D.鼎湖山”①

所谓综合知识点的考核,以某个主题为题,将教材中所有与该主体相关的知识点糅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学生对主题知识的掌握程度,题型以选择、辨析、填图题为主。这类题目难度较大,却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主流。如2013年辨析题第67道题:

“云南石林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林,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②这道题中,将与岩溶地貌有关的云南石林、重庆万盛石林和贵州的织金洞三个景点的别称、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等知识放在一起考察,内容相近,容易混淆,难度较大。

笔者针对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进行了五年高考内容分析,发现在2010~2014年期间,选择题总共20道题,以单个知识点出现的5道,以某一主题出现的综合知识考核15道(表2)。

表2    2010~2014年《中国旅游地理》高考选择题内容分析

(加下划线部分是单个知识点的考核。)

二、专题复习设计

针对高考试题中将某一主题的知识串联起来考核的特点,笔者以中国旅游资源的概述为主线,参考历年高考试题内容,结合八大旅游区中要掌握的91个景点,设计出单招三年级上学期《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复习专题16个(表3),对将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对比总结,并通过试题加以巩固练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明显提高。

表3    《中国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设计

三、专题内容设计——以四大佛教名山为例

进行专题设计时,根据专题内容和考纲规定合理安排。

专题三四大佛教名山

(一)位置(读图、填图)

1.四大佛教名山所在旅游区、省(简称)市

2.在地图上读出四大佛教名山的位置。

(二)填写表格

(三)重点知识提炼

1.四座名山的位置:最北—五台山、最西—峨眉山、最东—普陀山

2.四大佛教名山的主峰及海拔:最高—峨眉山、最低-普陀山

3.主要寺庙

(1)五台山

五大禅处——显通寺、罗睺寺、菩萨顶、殊像寺、塔院寺;

显通寺——五台山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

塔院寺——原是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时独立为寺,舍利塔是五台山的标志;

菩萨顶——相传为文殊菩萨的住处,也叫文殊寺;

殊像寺——因供奉文殊像而得名;

罗睺寺——是一座喇嘛庙;

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建筑

南禅寺(大佛殿)——唐代木结构建筑,内部雕塑是唐塑中的精品。

(2)九华山

化成寺——九华山的开山寺庙,寺内有《华严血经》,梵文贝叶经,明代印刷的全套藏经;

月身宝殿——又名肉身殿,相传地下有地藏的肉身;

百岁宫——又名万年禅寺,明崇祯三年为供奉无暇禅师真身而建,江南罕见木乃伊。

(3)普陀山

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

普济寺——普陀山规模最大的寺庙,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多宝塔是普陀山三大宝之一;

法雨寺——九龙殿部分构建从明故宫拆迁而来,九龙盘拱的殿顶造型堪称一绝;

慧济寺——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寺内鹅耳枥树是稀有的观赏树,全国无双。

(4)峨眉山

报国寺——峨眉第一景,万年寺——主殿是无梁殿;洗象池——相传为普贤菩萨洗象处;

洪椿坪——又名千佛庵,金顶舍身崖是观“日出、云海、宝光”的理想之地。

4.赞誉

五台山——清凉山;

九华山——明清两代,九华山的佛教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佛国仙城;

普陀山——海天佛国;

峨眉山——峨眉天下秀,天然植物园,天然动物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名录》。

(四)巩固练习

1.九华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是?摇?摇  ?摇?摇的道场。

A.观音菩萨    B.地藏菩萨    C.文殊菩萨    D.普贤菩萨

2.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全山最大的寺院是?摇?摇?摇?摇。

3.下列关于四大佛教名山的连线,正确的是(    )。

A.五台山───晋───文殊菩萨───南台

B.普陀山───浙───地藏菩萨───佛顶山

C.九华山───赣───观音菩萨───十王峰

D.峨眉山───川───普贤菩萨───万佛顶

4.辨析:普陀山是一座巨大的佛教文化宝库,其密集之程度和内部陈设与佛像保存之完好居国内四大佛山之首。(    )

注释:

①选自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旅游管理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②选自江苏省2013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旅游管理专业综合理论试卷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合肥市幼儿园概况下一篇:“消防”主题团课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