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精选12篇)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篇1

特别是在读后感的学习中收获更大。我不但知道了读后感的结构。读后感是由引、议、联、结四个方面构成。还掌握了写读后感的方法,写读后感要有“鸡头、猪肚、凤尾”。“鸡头”就是指开头要简写不罗嗦。“猪肚”就是指中间内容要写详细具体。“凤尾”就是指结尾要写的漂亮。开头的意思:要扣题定位引下文。中间的意思:是承头顺写详重点(介、议、联)一:介就是简介原文内容。议:是用一两句话,对原文的内容加评议,引出下文IED“联”。联:是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理想、学习、生活实际。结尾要照应开头写所感。

再则我还学会了四种表达语言方式。

第一种是提示语在前面,如:我说“走吧!”

第二种是提示语在后,如:“走吧!”我说。

第三种是提示语在中间,如:“在这里,”我说,“它快跑了。”

第四种是省略提示语,如:“这是一条蛇。”“不,这是一根树枝。”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篇2

一、练习读后仿写,提高词句应用能力

小学教材里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经典文章,如果小学生能够将这些文章真正吸收,想必对他们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一定会大有帮助。而模仿是学习的一大有效途径,有了模仿,才有了提高。好的文章中遍布好句子,无论是句中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甚至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那么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会提高很多。课堂上可以进行句子仿写,教师首先让学生对仿写的句子进行感悟想象,然后再进行仿写。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学生从朗读中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夸赞之情。而后进行仿写,教师可以这样出题:“______真______啊,______得______;______真______啊,______得______;真______啊,______得______。”学生可以很快地仿写出符合要求的句子,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写作的特点,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成果与大家分享。然而单单独立的写句子还不足以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仿写句子设计情景,让学生开始对整体结构进行掌握。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对溪流的描写: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这样运用四个并列,把溪流的变换毫无遗漏地展现出来,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写云的变幻多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云变换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后仿写。

除了仿写句子外,还可以让学生仿写段落,因为句式的仿写对文章的情感展现的还不够足,也无法创设情境,所以小篇幅的段落仿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赵州桥》第二自然段“赵州桥非常雄伟,……”这一课文都是以段落开头句为主题进行论述描写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学习这种写法,那么,仿写的主题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如操场。教师可以这样出题“下课了,操场上非常热闹……”学生在段落的模仿中不知不觉地便学会了很多写作知识,提高了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进行读后练笔,对文章内容理解更深刻

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文章都留给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而想象能力也是学生语文写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填补文章的空白,多多想象。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黄河决堤所带来的危害,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题目:当黄河决口、时,洪水冲走了(),冲走了(),冲走了()。学生通过想象,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对黄河决堤带来的灾难有所认识。而灾难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类的某些不尊重自然的行为,此时,可以这样设计题目:是人类的错误行为让水土流失了,我想说______。我知道以后我们要______。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书写下对文章的感想,即读后感。我们教材中有很多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章,学生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光芒,受到道德的熏陶,学生在学习完这类课文时,可以写个小随笔谈一谈自己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可以采取边朗诵边写的方法,让学生随着文章的思路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当然,学生在写作之前需要对读后感有整体的认识,即要先确定主题,之后才展开全文的写作。最重要的是感受一定要出于内心真正的想法,不可伪造。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学生应该对地球资源有限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保护地球资源,珍惜地球资源这方面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三、解析文本人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小学语文的教授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与文章内部的人物进行对话,或者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然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然而不管什么形式的对话都离不了教师的用心设计和引导,教师应该多多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精神情感表达,让他们的情感随着文章的情感的变化不断变化,最终使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情感及思路能够比较准确地掌握。如苏教版第五册的《掌声》一文中,有一次新老师让身有残疾的小英走上讲台讲故事,“小英犹豫了一会,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当她一瘸一拐地走上讲台时,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演讲结束后又给了她赞扬的掌声,这几处小英的眼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而两处掌声也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假设自己就是小英或是她的同学,写一写小英和同学当时的想法,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练笔的收获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 小练笔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该淡出的重要环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的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够以文本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文本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一、小练笔激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见作文就头疼,也很难写出令自己满意、老师满意的作文。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觉得没内容可写,无从下笔。长此以往,他们必然会产生害怕写作的心理,久而久之,也就得了严重的“作文恐惧症”,并且这种恐惧写作的心理在长期的积累下,得不到渲泄与释放,越积越深,最终导致学生不想写作文,不善写作文,甚至是不敢写作文。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兴趣挖掘出了学生无限的潜能。学生只要对一件事情感兴趣了,他就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很好,写作文也是一样。因此,要消除学生的“恐文”心理,就要找到适合学生写作的基点,让学生在恰当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自然就敢于去写、乐于去写、勤于去写,最终达到善于去写的佳境。

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如果教师能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及时地练笔,既降低了写作的要求,又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再加上阅读课文教学后的小练笔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会觉得小练笔难以入手,没内容可写。而且小练笔注重一个“小”字,它一般都只是让学生写几句话,或者一段,没有让学生进行长篇大论,学生可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下来,也可以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运用起来进行佳句佳段的仿写,如此这般,学生就容易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写作任务,轻松地体验到喜人的收获。如在学习课文《清澈的湖水》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笔“湖水是如此的清澈,小洁如果把面包纸扔进了湖里,那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照课文的样子写写这时候的湖面。”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改写,与原文进行了对比,教师不用多说,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经过长时间的练笔,学生的语言材料得到积累,学生会逐渐发现平时难以下笔的作文有内容可写了,而且平时积累的语言也得到了运用。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发现,作文再也不是那么可怕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消失了,写作的束缚挣脱了,写作的兴趣也浓厚了。当然了,学生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小练笔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收获的学生自然会更乐于写作,继而勤于写作,最终达到善于写作。

二、小练笔促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重视的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我们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展开的。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及时地练笔就能最快地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借鉴而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的理解有时候是短暂的,教师如果在这时候安排练笔,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写下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加深。所以,小练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语文课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这些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难忘的八个字》正是这样一篇有个丰富感情的文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饱含深情的教态,一次次地让学生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学生心中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想法。而这时,教师安排了写话的环节“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你想对伦纳德老师或其他人说些什么?”学生心中积压已久的情感和体验正好可以得到宣泄,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写出自己真实、深切的感受。在学生情感得到宣泄的同时,对文本的感悟又提升了。

三、小练笔提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了我们实验教师所经常谈论的话题。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单元一次习作,想要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难达到的。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小练笔就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练笔,时时接触写作,才能在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语言的能力、重组语言的能力、创造语言的能力,即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

收获与感激 ——国培学习总结 篇4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吕耀华

充实而忙绿的国培学习就要结束了。回想学习的期间,每次讲座的内容都历历在目,让我学到了新的理念,新的观点,新的思想。重新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对他的重要性。,我不断的把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教学中,不仅让孩子们受益了,而且也让我感觉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学习的几点感受总结如下:

一、我的收获:

观看了史宁中教授《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我理解了制定新课标的意义和作用,它不再是单纯的要求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而是注重于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这让我深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重大。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只会做题的机器还是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人呢?后者是一个漫长的功夫,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通过国培的学习,我会把这些思想渗透到我的教学中。

在学习《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中,我明白了做为一数学教师一定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就能够从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奉行教书育人的宗旨,积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热爱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要以自己坚定的信仰去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求做真人,求做真事;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生活;以自己乐观的精神去培育学生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质。无数实践证明,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才能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学生;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学生。

在观看了潘雪琪老师讲《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修改的过程充分的给我们展示了积累活动经验和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的使用教材,每次备课时认真的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充分的挖掘教材的内涵,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寻找知识的生长点。经过这样的整合,一节课下来我感到学生学的理解知识很轻松,一系列活动经验让课堂气氛更活跃了,让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表现欲望更强烈了。

国培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解决我教学中的很多困惑,可以说把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我的脑海中清楚的形成了模式。

二、我的感激:

感谢国培,让我学到很多!感谢专家和一线的名师,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丰富的讲座和精彩的教学片段!更感谢辅导老师,是您不厌其烦的教导让我圆满的完成了每项作业、是您的耐心的指导,让我顺利的完成了学习。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收获 篇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丰富,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与大量的阅读密切相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拓展性阅读教学”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从信息论角度看,阅读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吸收)过程。从这方面讲,“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将是多元化的。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性阅读是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大体有这样几个内容是我们语文课堂经常进行拓展的:一是向文本拓展:二是向生活拓展;三是向学科拓展。

1、向文本拓展

关于文本拓展,又可以分为互文对照、课外阅读指导、填补课本空白三个方面。

1)互文拓展

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互文拓展,和我们以前进行探讨过的主题教学相似。比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中,教师就将各民族的创世神话推荐给学生,虽然没有在课堂上进行互文对照学习,但是也是学生学习这个神话的一个互文参照。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比阅读。如在教学老舍的《母鸡》一课时,我就和课本里的《猫》,还有课外的一些写动物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同是写动物,手法不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不一样,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在这样的归类阅读里,一下子理解和懂得了许多,估计以后要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应该可以胸有成竹了。学习一篇课文,从而了解许多篇同一内容或形式的优秀文本,犹如在一面镜子面前立起另一面镜子,呈现的便是一条风光旖旎的镜子长廊!

2)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文本拓展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外的阅读指导。它的方式有很多种。

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整合起来,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追求的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灵魂的相遇,精神的交流。我们促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向往。和在武汉的听课中,有好几堂课都有这种方式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还有作者当时创作这篇文章的激动心情,对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感情朗读文本,有很大的启发和情境创设作用。

要对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和介绍。我在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课后,推荐学生去阅读他的《我与地坛》还有他的《务虚笔记》,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学生把史铁生所有的作品都找来读了遍,写了篇长长的读书笔记,感触极深。如这样优秀的作家,这样优秀的作品,还有许多。我凭借自己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向学生推荐介绍古今中外的许多名篇,带领学生在人类思想精华的海洋里遨游。事实证明,积极的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这就是浸染书香的益处。

3)填补文本空白

对文本的拓展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填补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借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在《搭石》一课中,让学生想象还有其他人来走搭石,会是怎样的情景;在《坐井观天》一课中,老师让学生想象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这样的文本拓展,是为了充实课文内容,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更是对学生进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

2、向生活拓展

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成为生活的阐述,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比如说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写信、游记等。重视应用文的写作,让作文学以致用。这就是将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将语文课堂和生活融合起来。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借以语言文字进行顺利的交际,获取广博的知识,获得幸福的生活能力。

3、向学科拓展

向学科拓展就是将音乐、绘画引进课堂,让语文和数学、社会、自然等学科融合起来。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对于小学来说,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在武汉的很多课堂里,就有这种学科之间的拓展,运用得恰如其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看到更加广阔的学科的知识的魅力,更增添语文学科的美。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篇6

42、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乐乎。

43、播种文明,收获温馨。

44、大胆探索,反复实验。

45、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46、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创新育人。

47、勤细实树形象,教研改铸师魂。

48、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

49、要想成绩好,动手又动脑,要想环境美,大家齐创造。

50、学以知道,教以成德。

51、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52、精通英语,走遍天下。

53、谦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胸怀的象征。

54、实验是科学之父。

55、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56、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

57、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58、特别能协作,特别能钻研,特别爱学生,特别能奉献。

59、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办学水平。

总结小学语文学习收获 篇7

一、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对于事情的认知能力还不够, 因此, 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 因此, 要使他们更好地收获写话能力, 首先就要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 兴趣来了, 自然就愿意学, 能力也就慢慢养成了。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环境, 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 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而不是当作任务去完成。低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语文时主要是拼音的学习, 一般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者课堂编排进行教学,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就会出现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并不感兴趣的情况, 因此, 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素材供他们学习, 比如, 在课后练习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用拼音拼同桌名字、自己喜欢同学的名字、家人名字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很多平时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也会投入进去,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交流, 改变以往教学中课堂要求安静的现状, 让学生自由交流, 这个过程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写话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长期下去就会提高写话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涉及各种文化知识, 内容较多的科目。在小学这个阶段, 所传授的内容主要是基本文学常识, 汉语言的学习。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课堂授课形式, 一般由代课教师在课前提前将本节知识点梳理总结, 然后在课堂中直接与学生分享交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性的作用, 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实施, 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 在培养学生写话能力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规避这点, 这也是防止学生出现教学疲惫的一种方法。要做到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学成功案例经验, 与此同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再加以改进, 比如, 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还较弱, 他们的汉字量也相对较少, 而以往教学中, 教师要求他们写话的时候, 基本是使用简单的、学过的、自己会写的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很多孩子由于汉字量缺乏, 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想说的, 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拼音+汉字”的形式, 即不会写的汉字用拼音代替, 只要表达正确就可以, 这样一来, 学生对于这种新奇的组合方式会产生较高的兴趣, 而且也解决了有些汉字不会写的问题, 在写话的过程中, 自然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 而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指导他们正确的句子表达方式, 告诉他们怎样才算是一句完整的话, 这样长期训练, 学生的写话能力就会稳步上升, 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发挥想象, 放飞心灵

要学好语文, 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 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尽情发挥想象, 放飞心灵。要做到这点, 就要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一点一滴地去渗透, 让学生由最开始的被动想象到最后的主动想象、习惯想象。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数是比较有趣的故事, 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文, 基本都是简单的故事, 这些故事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 一篇课文学习完之后, 可以让学生进行续编, 学生一开始很难将想象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 这时教师就要求他们从最基本的说开始, 只要可以表达完整, 就可以, 慢慢再进行难度引申, 由说变成写,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随着不断地学习, 他们的汉字词汇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 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也更加容易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要注意质和量的控制, 不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想象产生负担, 要让他们主动愿意地去学习,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继而达到提高写话能力的目的。

四、及时拔高, 为作文打基础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上升以及深入的过程, 这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教学中, 针对语文教学, 它的目标主要是达到可以作文的目的, 那么教师可以对于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拔高, 即每一个阶段制订不同的拔高目标, 要在适合学生基础的情况下实施。写话是写作教学的起步, 注重训练, 能为学生迈好习作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低年级学生, 在学生的字词量达到一个高度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始进行简单的造句, 比如, 写一句话, 某某干什么, 从这种简单的句型开始, 然后逐渐难度加大, 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针对中年级学生, 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接触简单的作文了, 那么为了达到提高的目的, 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将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所见所闻用小作文的形式写下来, 然后在班级进行交流, 这样, 通过长期的锻炼, 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他们的作文能力较低年级和中年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做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 写一些议论文之类的文章,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 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学好语文, 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和成长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写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也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必备条件, 因此,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做到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改变教学方法, 发挥想象, 放飞心灵以及及时拔高, 为作文打基础, 通过这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话能力, 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应的对教育者的课堂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思想, 创新教学方式, 以此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娟.小学语文低段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 (02) .

快乐学习 美妙收获 篇8

关键词:幼儿;种植活动;意义;开展建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地为他们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自然界的很多原始的资源本身就充当了很好的探索材料。而幼儿种植、养护、收获、展示的过程是探索、认知自然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实践能力和认知水平,更能培养孩子喜欢探索、观察的习惯及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那么,要如何开展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它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让幼儿可以快乐学习、自由探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快乐地出发

充分的准备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大前提。一是对工具和场地的准备。这其中包括在种植活动中需要用的小铲子、小耙子、喷水壶、小铁锹等;场地的准备则需要教师先去试一试,看看是否适宜幼儿参与;二是对种植园地进行统整划分,把地合理划分给各个班级或各个小组。这样既进行了统一规划,同时也给各个班组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让每个班组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形成“班级特色种植区”;三是针对幼儿选择适宜的种植物,并对所将种植的植物进行解说,主要包括:基础的种植知识、种植物的科普知识、种植意义、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值得强调的是,在种植活动中,可以选择成长周期比较短,成长特征较为明显的植物,这样有利于幼儿的成长特点,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也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亲身体验种植活动所带来的价值及意义。当孩子们看到亲手种植的植物每天都有一点点新的变化,他们的参与及学习兴趣都将会成倍成倍的上升,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富有爱心以及责任感、成就感。换言之,种植的成长也将带动幼儿的自主成长,在不经意间慢慢地长大,慢慢地学会思考,掌握动手能力,增长知识和见识,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他们是快乐的,是自主的。为此,本文选择的种植案例选择了辣椒。这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成长特点和周长都符合上述所提到的要求:成长快、成长特点明显、周期短,既会开花,也会结果,又可以食用。

二、愉快地学习

在开展幼儿种植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不能一头栽进种植园里,要清楚在这个活动中,观察幼儿、把控活动、引导幼儿才是重中之重,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确保安全、身心愉快。例如,种辣椒:当教师明确目的及确定种植园的环境条件适合幼儿开展种植活动后,然后围绕这个活动引导幼儿挑选合适的工具松土,观察辣椒的种子、认识种子、种植的顺序以及辣椒种子的危险性。(辣椒种子会辣眼睛和手的,告诉幼儿尽量不要长时间的把种子抓在手上,更不可用抓种子的手去揉眼睛,放嘴里,一旦不小心辣到后,要报告老师,及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因为辣椒的危险性相对于小中班幼儿来说,比较危险,其自控性比较差,因此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大班的幼儿。)当播下辣椒种子后,孩子们天天都想着种下后的情况,每天都想看一下有什么变化,是否长高了,是否结果实了,要不要拔草、要不要浇水、要不要施肥等等。当辣椒开花后,幼儿认识到辣椒的花居然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是先开花才结果的,辣椒的形状原来是圆锥形或长圆形,果实成熟后居然还会变色等等,这些时刻都让孩子们欢呼雀悦,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播种的辛勤及收获的快乐。而不论是课堂中,还是在书上,都远远无法与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的各种感知与经验能力等相比。在这样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大自然有了探索欲,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值得强调的是,在整个完整的种植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将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如正确使用工具、不要被辣椒辣到、不要去摘辣椒花和果实、误吞误食等,这是过程把控的首要任务;其次再去考虑种植活动的开展顺序和秩序以及各种可能突发的状况及问题,真正实现幼儿种植活动的快乐学习。

三、美妙的收获

以上述为例,并不是辣椒长出果实,种植活动就结束了。教师还必须在种植活动中将发现的问题与孩子们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提高开展种植活动的有效性。对于孩子们偶发的动植物兴趣以及所萌生的疑问该如何引导,如何回应都必须纳入备课的范围中,提高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此外,本文所要强调和建议的则是幼儿教师应更加重视活动后的拓展与延伸,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选择种子,分组进行,为他们划分一个自然小环境,在每一种植物边上,帮助孩子们写上植物名称、养护条件、种植方法,让孩子们自主管理,对所观察到的变化进行简单记录,直至收获。当幼儿成功地参与整个种植活动,那么这个活动所带给他的经验、能力、情感等等,都将是构成幼儿完整生活的一部分,收获一路的美妙。

幼儿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喜爱自然、探索自然的主要途径,更是多年实践教学中对于幼儿多方面发展及综合性学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开展幼儿种植活动之前,首先要求幼儿教师对该项活动具有充分的认识,能够从观念上认可和认识开展幼儿种植活动的价值,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经验、知识及能力。其次,幼儿教师要妥善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以及关注过程与关注结果的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让幼儿亲自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去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或失败带来的伤心,帮助幼儿构筑一个完整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快乐学习,收获美妙!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英格丽德·查鲁福,卡仁·沃斯.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美]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军训总结:收获体验,收获成长 篇9

齐陵二中

刘宪成

三天的军训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悄悄的溜走。这三天中,每一位同学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和蜕变。在此,我提议用我们热烈的掌声,送给指导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教官们。把掌声送给能够促成这次军训的学校领导和雷霆训练中心!也把掌声送给一直陪伴我们军训的老师们。最后请把掌声送给身体更健康、精神更专注、意志更坚强的自己!

在周一的军训启动仪式上,站立不到20分钟就有十几个同学体力不支、面色蜡黄,离开班级队伍。第一天上午的军训,有四五十名同学,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第一天下午仅有少数几名离开队伍坐到凳子上休息。第二天就没有再出现如此的状况。这些有过体力不支,做到边上休息的同学这三天的进步是最大的,首先从自己的体能方面就应该能感受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看到这些同学勇于挑战自我、敢于磨练意志的优秀表现,一旦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就马上投入训练中,老师也为你们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而骄傲!那些一直能够坚持训练的同学体能状况和意志品质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老师更为你们的完成了最困难的挑战骄傲。

从原来懒散的集合到现在的迅速的集合,每一位同学不仅在能够做好正确立正姿势、正确的坐姿,还能够将齐步走、跑步走的练习做到排面整齐、动作一致。老师看到了每一位同学队列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军训中每一次的集合能够做到动作迅速、规范、安静、有序,每一位同学也从训练中领悟到纪律的含义,更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最重要的一点是同学的专注力在这三天的军训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点对于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专注力是一个做成任何一件事的前提!

在这三天的训练中,从开始喊的口号如蚊子哼哼一般到声音整齐洪亮,这是每一位同学自信心提升的表现。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伐的学习中,给每一位同学带来的是成功体验,正是这一次次成功体验的累积促成每一位同学的进步和成长!因此可以说这次军训活动是在做成每一个动作的小事中促进每一同学的进步和成长。

每个班级把基本的站立、行走、跑步、立定等动作做到整齐划一,需要班级全体同学的协作。从步调的不一致到动作的整齐划一,这里不仅有每一位同学的努力,更是每一同学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

在每个动作的学习和训练中,需要用口令做指挥,每个班级、每一位同学,能够完成动作、做到整齐划一的过程中,就是每一位同学倾听能力的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倾听能力,将会有助于你在未来的成长路上与他人做好沟通、提升学习的质量。“一切行动听指挥”,放在以前应该说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但在今天对于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句空话。因为我们每一位同学已经具有超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拥有良好的纪律意识。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纪律意识,是每一位同学将来融入任何一个团队必备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基本文明素养的基础。

职业素质收获总结 篇10

在此次培训中,我将我的个人职业素质收获做如下总结:

一、团队精神

1.团队组建过程

团队的组建过程一般为四个时期:

组建期——动荡期——稳定期——高峰期

团队最艰难的时期是动荡期,可能持续好几年,也可能是几天甚至几个小时,此时团队内部会发生激烈冲突。当这个时期度过后进入稳定期。动荡期需要团队内部成员不断的纠正、妥协、规范。当团队内部磨合成功后,一个团队才可以基本达到成熟。

2.团队中的信任

团队信任关系建立过程可用下面图形表示(图1-1):

图 1-1信任关系建立三角形

团队中信任关系的建立的开始是通过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基础,之后在工作中,通过个人的努力,工作能力的体现满足预期的管理期望,得到了比较好的信任,然而更长期的信任是通过个人的德行的体现,长期的表现,才可以实现对个体的更长期信任。

二、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一种双向的能力,既包括表达能力,又包括倾听能力。这说明沟通是相互的,向其他人表达和倾听其他人对你的陈述都很重要。

在沟通中,很重要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反馈”。为什么常常会出现沟而不通的情况,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反馈环节没有做好,表述方将自己的意思虽然表达了出来,但是倾听方不一定准确的理解你的意思,此时就需要倾听方做出反馈,确认相互之间的理解是相同的,准确的。这样的一种沟通策略才是有效的并且高效的。

三、全面质量管理

美国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有一个PDCA理论:

P(project)计划:在一个项目活动中,项目之前需要做好计划,计划中必须详细对项目进行设计,注意在设计的时候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保证以后做必要的修改。

D(do)执行:计划做完之后,实际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实际操作后的结果,对计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最后推广。

A(action)行动:对完善后的计划进行推广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再发现问题,则再次循环进入PDCA过程中。

这个理论提示我们在项目之前要做好计划,在过程中不断修改计划。其中对于初始计划留有余地这一点对我启示很大。

四、正确的个人心态

“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你端着了自己心态,你的收获将是正确而且丰富的。

ABC理论:

A:对事物的看法B:事件的产生C:结果

一般事物的发展过程为:A BC,这个序列表明初始的看法将会影响之后事件的产生,随即影响结果的好坏。这个关系说明你一开始的心态如果良好,最后也将产生良好的结果,如果你开始的心态就不好,最后会导致你得到不好的结果。

对于我们新入职的员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和的、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你最终将会收获一个好的结果。

五、突破前的冷静

在“飞跃断桥”项目中,我认识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概

念,我把它称为“深呼吸”。

意思就是在断桥跳跃之前,自己做一个“深呼吸”,平稳自己的心态,缓和自己的紧张情绪,冷静思考。之后再进行跳跃。

对于工作事业中的瓶颈、困难、机遇,我觉得也要有“深呼吸的概念”,通过深呼吸使你自己预先冷静下来,将思路整理,胸有成竹之后再进行“飞跃”,我觉得这样一种习惯是很成熟的,是为自己和团队负责的一种习惯。

六、不要轻易质疑你的领导

学习“欧氏证法”的意外收获 篇11

如图1,四边形ABFE、AJKC、BCIH分别是以Rt△ABC的三边为边的正方形.

这个证法的难点是理解“正方形BCIH的面积=2△ABH的面积”及“长方形BFGD的面积=2△FBC的面积”.

记得自己在只看辅助线想找到解题思路时,曾又添出如下的辅助线(如图2,连接KI,延长DC交KI于L),但无功而返,还是看教材上的思路提示才弄懂了.

但是,上述新添出来的辅助线虽然没有帮助我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却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点L恰为KI的中点!

请看我的思考:在图3中(只考虑了上述图形的上半部),分别作IN⊥CL,KM⊥CL,垂足分别为N,M.

模仿在图1中先考虑“左半图形”的思考方式,可以先证明△CBD≌△ICN,从而得到IN=CD;同样,在“右半图形”中有△KMC≌△CDA,从而得到KM=CD. 于是KM=IN,从而可证△KML≌△INL,于是点L恰为KI的中点.

有意思的是,这个结论可以一般化,从上述证明思路来看,即只要是在△ABC(可以是一般三角形)的两边CB,CA向外作正方形,则AB边上的高CD一定平分线段KI.

数学解题真是有趣,在准备进攻一个目标时,却能顺带着发现很多其他的结论.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研习“欧几里得证法”时,却在“思维回路”处发现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及性质,事实上,这正是陕西师范大学罗增儒教授在《数学解题学引论(第二版)》一书中关于面积理论的一条深刻定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必是剖分相等的. 即若两个三角形可以分成两两对应全等的三角形,则称这两个三角形为剖分相等的三角形. 而且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也不下10种!(留给有兴趣的同学继续钻研)

最后不妨再留一道与之相关的基础问题供同学们巩固理解:

如图4,△ABC中,AG⊥BC于点G,以A为直角顶点,分别以AB、AC为直角边,向△ABC外作等腰Rt△ABE和等腰Rt△ACF,过点E、F作射线G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 试探究EP与F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点滴收获 篇12

1. 小组的建立。

小组人员构成可分两种:一种是将有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相当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另外一种是由异质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形成互补机制, 使成员之间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同时小组成员成绩有梯度, 认识问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思维方式、形为习惯各不相同, 在小组中同学间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我们选择第二种结组方式, 根据学区各校班级容量的实际, 目前是4~6人一组不等, 绝大多数小班额班级都进行圆桌式排座;极少数大班额班级则前后两桌为一组。小组组建后要保持相对稳定, 需经过必要的训练和时间的磨合, 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但时间久了以后也需要每隔一段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一个学期1次为宜) 就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 以永远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实际上, 小组成员通常是4个同学一组较为科学, 能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自学和交流任务。在组员分配上有三种组合形式:一是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教师指定, 三是学生抽签组合, 我们选取一、二种相结合的形式组合学习小组。

2. 小组的运作。

学习小组建立后, 关键是要选好组长, 选拔组长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选素质较好、品学兼优的学生当组长;其次选择学习好但其他方面稍差的学生当组长;再次选择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来担任。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对小组长加强指导和培养, 使其尽快成熟。另外, 对小组内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组内其他成员有明确分工, 汇报交流时按秩序发言, 每次学习活动都有记录人, 有中心发言人。对于理解不深的核心问题, 组长需再次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培养好生带差生参与小组讨论, 养成小组学习不流于形式, 逐渐形成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

3. 小组内的交流方式。

小组内自学交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心发言式。一个同学作中心发言, 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意见, 但极易形成一两个人包办一切的现象;二是两两配对式。两人一组先进行交流, 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中讨论;三是小组长根据自学指导给出的任务, 小组长将任务分解, 每个成员专攻某一问题, 自学研究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总;四是采取组员轮流发言, 组内其中一名同学负责做记录, 最后归纳出一致意见, 这种方式可促使各个成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但较费时间。经过实践, 最后一种交流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也应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灵活选择。

具体做法是:各小组成员汇报自学情况, 以自学提示为中心, 组内成员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进行;在组员汇报的基础上, 小组长把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 让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 以备在组际交流时解决这些问题。在各小组讨论交流时, 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一些组中, 和学生一起讨论。在整个讨论中, 教师都要以征询的语气和赞许的目光与学生交流, 让课堂气氛保持轻松、活跃。

4. 小组间的交流方法。

在小组自学交流的基础上, 组间进行反馈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作主题发言, 在班上进行交流, 本组和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全班交流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 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 并结合本组讨论形成的意见进行梳理、归纳、重组。同时, 还要求学生积极对各小组学生的汇报情况 (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 作评价。组间交流可通过开展观点评议、评奖、积分等活动进行激励, 开始时要多采用激励法进行组间交流, 学生形成习惯后再逐步减少激励行为。

具体做法是:组间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 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较好地理解的内容, 基本上能正确回答的问题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 如果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 这时教师不应讲解、包办过多, 而要相信学生, 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 教师不要轻易地提供“标准答案”, 而是设法引导, 让他自己得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同时,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 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 避免发言的只是位于教室前排和中间地带的学生。此时, 教师应多关注一下靠边和靠后坐的学生, 也要多请平时不怎么爱发言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尽量做到一个也不能忽视, 公平对待。这样,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5. 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合适的自学问题, 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因为只有设计合适的有一定难度或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由于受个人认知水平的局限, 单靠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考虑不全面等现象, 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通过小组和小组间讨论交流, 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 提出各人的困惑, 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 去伪存真, 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 促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达到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扩展思维空间、完善知识结构、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要灵活, 对于那些适合学

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如预习新课、解决简单问题等, 可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 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而对于那些确实需要集思广益, 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如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一题多解问题等, 则可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效解决问题。

2.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

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 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给予表扬、鼓励, 实现相互支持;遇到意见分歧较大之处, 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这样, 有了方法的指导, 学生合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 合作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3.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最佳时机, 即学生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 在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际, 特别是在攻克教学重难点时, 在答案不唯一时, 在认识出现分歧时, 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 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内容, 才能使其合理、有效地开展。

通常情况下,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问题, 应该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课前预设的, 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但也有课中新生成的, 如果这些新生成的问题能够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的普遍关注, 也可将其纳入合作学习的范围,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 逐步推进。

5. 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的要求。

一是反馈交流要求学生要先准备后表达, 作有准备的发言;二是鼓励热烈讨论, 围绕所研究的问题不拘一格地发言;三是在组内讨论时, 清楚表达, 控制音量, 要使组内成员听清, 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四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 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 (适当作笔记) , 要多从汲取的角度, 从积极的意义上作评价;五是学会质疑, 发现问题时, 请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六是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 反思自己原有的学习与思考, 坚持正确的意见, 为自己的观点辩论, 修正错误, 并对不同观点作归纳、补充与小结。

6.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上一篇:神经外科护理总结下一篇:散文:美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