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设计思路: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产生,在三年级的时侯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学生并不陌生,但缺乏直观认识,所以在这课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尺上找出所要表示的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更易于记忆和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关系。

3.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准备一把直尺,如果有可能学生最好每人也准备一把直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边提问边把下面提到的数写在黑板上:

“过去我们学过一些数,像0、1、2、3、4、10、100、1000等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整数)“还学过一些数,像0.1、0.2、0.13、2.56等,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小数。)像0.6、0.3这样的小数我们过去学过一些,但都比较简单,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小数的产生。

操作:师拿出米尺,让两个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先让学生演示1米的长度,然后再量黑板的长度,每量完1米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短线。如果量完3米后,剩下的不足1米,提问:“余下的不足1米了,怎么办?”(小组讨论)“6分米可以表示成小数吗?”

“那么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在量黑板的长度和量课桌的长度时,都出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需要用小数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

2.学习小数的意义。

(1)操作:教师拿出米尺,同时也让学生把带来的米尺拿出来(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一把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1米的长度。(2)出示问题: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②多少分米是1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③3分米是几个1分米?3分米是几个十分之一米?那么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回答,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3.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在直尺上是多少? ②多少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多少分之一?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③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1毫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毫米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以自己的尺为标准,回答问题。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

4.师生共同概括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51页中间两段。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51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2.做练习九的第l题。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再进行讲解。

四、作业

练习九的第2、3、4题。

教学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感到非常高兴,为了加深大家对我的了解,老师特意制作了一张个人资料,请看大屏幕。(出示“个人资料”):性别(女);身高(1.63米);体重(54.5千克);兴趣爱好(听歌、打羽毛球,每次至少0.5小时)。

师:这些表示老师身高、体重、时间的数据都是什么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都有小数点。

生2:都是小数。

师:你能读出这些数吗?(让学生试读)

师:象1.63、54.5、0.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小数,日常生活中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小数,可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出示教师个人资料,学生从资料中发现表示教师身高、体重的这些数都是小数,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感知小数的产生

(一)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关键问题:一张课桌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多少分米?多少米?

活动要求:1.各小组分别用厘米、分米、米做单位,用米尺测量出本小组一张课桌的长度,请记录员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2.各小组代表交流分享。(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一张课桌的长度用米做单位表示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测量和计算往往得不到一个整数的结果,那么就要用另一种数来表示,除了用以前学习过的分数外,聪明的人类祖先发明了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小数就产生了。(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

(二)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

师:你们知道小数最早是由哪个国家提出和使用的吗?让我们一起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投影出示“小数的历史”)

[设计意图]让学生测量一张课桌的长度,并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他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学生亲自测量体验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产生的历史。

三、探究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师:小数有如此悠久的历史,那么小数在日常生活中表示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就借助米尺,通过把1米进行平均分来探究小数的意义。

关键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或几份的长度用整数、分数、小数怎样表示呢?(课件出示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

学习要求:(1)对照课本第50页例题1的米尺图,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题。(2)各小组进行交流,并做好总结。(3)各组推选一名组员在全班交流。

师:象0.1、0.4、0.9……这样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的小数,我们把它叫作一位小数。请认真观察,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呢?

生: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

关键问题: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呢?

学习要求:(1)对照课本第51页的米尺图,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图中的填空。(2)小组内交流,并总结。(3)推选代表全班交流分享。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做单位的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呢?3厘米、6厘米呢?

(生交流分享,逐一呈现以下数字)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用米做单位分数、小数,该怎样表示呢?6毫米、13毫米呢?

(生交流分享,逐一呈现以下数字)

师:像这样小数点后面是两位数的小数,我们把它叫作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三位数的小数,我们把它叫作三位小数;请认真观察,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呢?

[设计意图]紧扣教材,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吗?”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3.类推。

师:如果继续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0份呢?每一份是多少米?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

生:万分之一米,0.0001米,写成4位小数。

师:如果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0份,每一份写成小数是4位小数。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000份呢?每一份又是多少米呢?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

生:写成5位小数,0.00001米。

师:我们还可以继续平均分吗?分得完吗?

生:分不完。

师:由此可见,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根据需要把它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像这样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补充课题:意义)

[设计意图]在讨论0.1、0.4、0.9表示什么后,让学生从共性上去分析他们的共同点,进而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总结,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四、探索小数的计数单位

1.认识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0.3里面有()个0.1。

师:你还能像这样再说几个一位小数的组成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

2.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组成吗?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结: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可以写作0.1、0.01、0.001……

3.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形式,学生自己得出0.3里面有3个0.1,而0.1就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同理,可以知道0.01、0.001分别是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

五、探索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师:()个0.1是1

生:10个,因为1里面有10个0.1

师:()个0.01是0.1

生:10个,因为0.1里面有10个0.01

师:()个0.001是0.01

生:10个,因为0.01里面有10个0.001

小结: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分米、厘米、毫米三者的进率入手,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等相关知识。

六、回顾整理,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你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数有哪些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当堂构建小数基本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

浅谈禁榷制度的产生和意义 篇3

关键词 禁榷制度 国家财政 产生 意义

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专卖制度始于汉武帝时期。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施行盐铁专卖制度,至此“盐始有官、私之分”。政府限制此类商品生产,流通及出售的自由性,借此来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紧张。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直至宋代专卖收入与两税收入并驾齐驱,构成宋朝财政的两大支柱。禁榷商品的范围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较常见的包括有盐、铁、茶、酒等,另外还有矾、煤等物品。

谈到禁榷制度,我们应先从字面上了解其所含之意。《说文》:“禁,吉凶之忌也。”《说文》:“榷,水上独木所以渡者也。”榷意为独木桥。把“独木桥”放在经济层面上思考,我们便可以把它引申为“专卖”的意思。加藤繁在其《中国经济史考证》中指出,“我认为,不是把专擅无论什么事情都称为榷,而在专占、独占经济上的利益时才使用这个名字。”傅筑夫在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中也说到:“禁榷制度,就是官营工商业。所谓禁榷,就是对某种工商业完全由政府垄断,禁止私人经营。”

就禁榷制度的产生而言,其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专卖制度之下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力和国家统治的的需要。国家统治的需要又表现为财政经济上的需要和对富商大贾力量限制的需要。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国家便要很自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商人们争夺利益,以经济手段或者行政的手段来对经济加以管理、调节控制,甚至是干涉。之后再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最终也就形成了国家对经济的三种手段。

在西汉初年,由于国家刚刚从战乱中成立,生产凋敝,经济落后,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而不是与商人争夺盐铁之利。所以,便“弛山泽之禁”,不与民争利,采取一种自由放任的态度,这体现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也极大地推动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至汉武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较为繁荣,富商大贾的力量也有所壮大,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及到封建国家的统治。加之此时,汉武帝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大兴土木,国家的财政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而此时,商人们却拥有巨额财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武帝时期:“费以亿计,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这些富商大贾们主要是靠经营盐铁等此类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获得巨额利润。

盐铁这类商品为什么能成为专卖商品呢?就拿盐为例。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必需品,它属于资源的一种,是一种消耗品。由于盐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只有少数地区(如沿海或者有湖盐、井盐资源的地区)能够生产,所以很容易被垄断控制。这样,盐作为商品的利润空间就是很大。如同国家的命脉,关系到国家和民生。如果控制在少数富商手中,其便控制了资源和供应,便可操纵价格,扰乱市场。一来影响社会稳定,二则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商人势力的壮大,也影响国家统治。由此,国家便以盐铁这类的商品的垄断生产和经营为手段,以商人作为主要的争利对象。

对于禁榷制度的意义来说,最直接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我们可以从历代王朝的专卖来看,汉武帝时期,正是由于盐铁专卖的实施,缓解了财政危机,“是以县官用饶足,民不困乏,本末并利,上下俱足”。同时也给汉武帝出征匈奴提供了充足的财政保障。到了唐代,自第五琦榷盐后,盐利不断增加。“大历末,通计一岁征赋所入,总一千三百万贯,而盐利且过半。”食盐专卖的收入几乎占到了这个朝代财政收入的一半,可见正是食盐专卖制度的实施才得以支撑起大唐帝国的辉煌盛世。直至宋代专卖收入与两税收入并驾齐驱,构成宋朝财政的两大支柱。一直到元明清时期,专卖的收入仍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禁榷制度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国家同商人争利,自然会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手段。将专卖权利控制的政府手中,便会利用强权干涉,禁止其他私营。当国家的调控超过了一定限度,打破了市场本身的规律,破坏了该行业原本的正常发展,从而阻碍了整个商品经济自由发展的道路。正如傅筑夫先生说的:“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一角度来看,禁榷制度所起的却是严重的消极作用,即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是严重妨碍作用。因为它在表面上虽然只是抑制商人——排富商大贾,但是实际上则是在抑制商业和手工业,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古代的禁榷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产生过有利的促进作用,巩固了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统治;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专卖制度对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就整个中国古代的国民经济而言,它阻碍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无论怎样,禁榷制度在中国被历代所沿用,它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仍然实行,也能证明它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领域能仍带来深远影响,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圣铎:《两宋财政史》第243页,中华书局1995

[2]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一卷,第14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盐铁论·轻重》

[5]《旧唐书》卷一二三《刘晏传》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4

2、概念教学如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学习方式值得研究。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设计我修改了几次,但我觉得总是不能很好的揭示小数的本质,特别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为什么能写成小数,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告诉你”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所欠缺。

3、教师预设的问题指向目标不明确,对于提问的细节、有效性需要仔细、反复的推敲,是提问有效、高效。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显得太过直白、随意。虽然是常态课录像,但总能发现自己的欠缺,比如:备课时只顾自己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了备学生这一重中之重的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5

剪市镇喜雨完小:郭华松

一、说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时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知识、能力、诸方面得到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探索分数与小数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

每小组一把米尺、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复习旧知,唤醒记忆(小黑板出示)设计意图:通过的练习,唤醒学生对旧知识回忆,为下步做铺垫。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商店商品价格让学生说。

2、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商品价格外还有见过哪些小数。

3、谈话导入: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对小数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可谁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见机行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小数认识,加深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回忆,为下步导入新课做铺垫

(三)学习新知,自主探索

1、教学小数的产生。(动手操作,激发兴趣)(1)学生以四人小组实际操作,并汇报测量的结果。

①各小组测量课桌。

②让两名学生上讲台测量黑板并汇报。

③问:在刚才测量时,你们发现了什么?(往往不能得到整数)如果要求还是用米来作单位,怎么办呢?

(2)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从而小数就产生了。(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2、教学小数的意义。(迁移学习,讨论交流)

2、教学小数的意义。(迁移学习,讨论交流)

(1)一位小数的学习课件出示米尺图

①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份所对的位置。每份是多少?以米作单位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②根据分数的意义,1分米= 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 0.1米。(板书:1分米 1/10米 0.1米)

③(指图上3分米处)这是几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引导学生说出3分米,3/10米,0.,3米

④(指图上7分米处)你能说出这里用整数、分数、小数分别怎样表示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指名汇报,板书:7分米,7/10米.0.7米

⑤同学们从刚才的学习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使学生明确整数、分数、小数之间有联系,像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认识两位小数 ①课件出示米尺图

讨论: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100份?1份、4份、7份、17份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又怎样表示?(观察米尺,以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②1厘米、4厘米、7厘米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呢? 学生会说出,1厘米是1/100米,4厘米是4/100米,7厘米是7/100米(板书)

③引导1/100米可以用小数0.01米表示。

那么4/100米、7/100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呢? 根据学生的会答板书:0.04米、0.07米

④讨论:17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是多少米? 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17厘米是7/100 米用小数表示是0.17米)

(3)认识三位小数 ①课件出示米尺图

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将1厘米放大出示。②分别指出1份、6份、13份所在的位置。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并板书(1/1000、6/1000、13/1000)③同学们请想一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组织学生小组中讨论,并指名汇报。板书(0.001米、0.006米、0.013米)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熟悉的米尺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 7/10 米、7/10米、7/10米→写成 0.1米,0.3米,0.7米 的变化,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

小数的意义。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⑷认识小数的意义

①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数,你们 发现了什么?请你们在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板书:根据每组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你

发现小数的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引导出平均分成10份,用小数表示是1位小数,100份是两位小数„„)

如果继续分下去如平均分成10000份,就可以得到

几位小数呢?如此类推,小数会出现五、六位甚至更多位。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课件出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3、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及进率。(提出问题,自主学习)①让学生看书P51 ②学生汇报,并使学生明确: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1/10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100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1000 或0.001。

③思考:0.3是计数单位吗?为什么? ④练一练。(课件出示)0.03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计数单位。0.006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计数单位。

⑤思考题:谁能说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多少?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小数计 数单位的掌握,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⑥汇报

⑦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10个1/10是1,10个1/100是1/10,10个1/1000 是1/100。

那么小数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板书)。

三、应用反馈

⑴完成教材51页做一做。引导学生: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小数表示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⑵学生独立完成55页练习九第1、2题。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刚开始的教学效果不太好,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正确率不是很高,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读作(),表示()。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

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7

1、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课始,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小数信息,把小数的意义设置在一种生活化、需求化、个性化的大背景中,让学生用个性化的理解方式来表达对小数的理解。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充分利用个别学生会读这一资源,让这部分学生大胆释放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经验,通过他们的引读,让其他学生发现小数的读法。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活动前提,营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学习环境。小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抽象这个概念的过程中,通过旧知的迁移,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他们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如回忆了6角为什么能写成0.6元后,让学生在小组里商量商量5分为什么可以写成0.05元?在米尺上找两个整厘米数的刻度,把它们写成分数和小数;猜一猜,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会产生什么样的分数,又如何写成小数?在学生经历了这么多的探究、体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从而发现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8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学会读、写小数,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小数的读、写,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小的数位较多的情况下,学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通过小数读、写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整数的写法 .

2、复习整数的读法。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

3、尝试改数

你能不改变这三个数的数字,将这三个数改成小数吗?

563 4007 12378

二、教学小数的数位的顺序表

(1)复习整数的数位表

指名学生讲已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什么叫做小数的数位?

②小数的计数单位哪最大,它和整数个位间进率是多少,那么表示十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十分位。

③表示百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④表示千分之几的数要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几位,这个数位叫做什么,它所对应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⑤再往下还可以有万分位、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因为数较多的不常用,我们在数位表上就用“……”表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上面的问题。

小结:实际用时小数和整数常写在一起,这样的数也叫做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就称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数就称小数部分。

三、学习小数的读法

(1)、读55.55

教师:通过预习,小数55.55应该怎么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呢?

学生(猜测):五十五点五十五;五十五点五五;五十五点五十分五百分。

教师:哪个同学回答正确?正确读法是“五十五点五五”.小数的正确读法是什么?

[小结] 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不同,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读,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2)、读5050.005

(课件出示5050.005读作)

教师:按照我们刚才的小结,大家一起读出这个小数。

学生:五千零五十点零零五。

教师: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个数字都要读,这一点大家必须记住。

(3)、整理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成“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四、学习小数的写法

(1)、感悟写的方法

教师:根据小数的读法,你能写出小数吗?

(幻灯片出示:写出下面的 小数三点三零、六十四点零五、零点零零四、一点零零一)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写出白版上的小数,彼此检查看看正确与否。

学生:交流自己的成果,总结小数的写法。

教师在学生书写过程中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点拨指导,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出相应的小数。

[小结]在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五、探究提升

(1)、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十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百分位右边应该是哪一位呢?

(2)、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3)、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六、达标测评

(1)、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 五点零六 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 零点零一四 十五点五零三

(2)、填空

0.9里面有( )个 0.1,0.07里面( )个0.01,

4个( )是0.0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

(3)、读出下面各数

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课后习题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9

金清小学 梁海鸿

第一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P73~74、例1及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怎样准确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具体编排和教学建议:

教材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提出“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这一问题来介绍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结合豆豆身高的数据依次说明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在教学时可以先复习一下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回忆练习,通过复习唤起学生印象,为求小数的近似值打下基础。如:

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卡片出示)98653

4587431200 50047

398010

1487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学生填完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复习完后我们再进入第二环节新授。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如豆豆的身高0.984米,平常不需要说得那么精确,那么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二、新授

师:豆豆的身高0.984米,我们一般怎么表述豆豆的身高? 你是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的?

师:你们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求出这个小数在不同情况即: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近似数吗?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一看有没有争议的地方。并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汇报。

(1)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思维过程,并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2)保留一位小数,有争议吗?找同学汇报自己的想法。学生讨论近似数是1.0还是1。教师出示线段图,看一看给学生带来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1.0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也就是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

师:总结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同学们认为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去掉。(3)保留整数部分应怎样思考,(4)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求0.984近似数的过程,你能发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两点:

①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②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第二课时::把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P74、例2及练习十二第3、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具体编排和教学建议:

教材通过呈现木星与太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木星的直径及其与太阳的距离,结合图片中提供的具体数据,从算理入手,介绍改写的方法。在完成将第一个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将改写后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一方面巩固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教学时可以先复习把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用亿作单位的数。复习之后再出示例2,让学生看图交流信息。并读出木星的直径及其与太阳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直间读出这两个数比较困难。为了读写方便可以把这两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学生获取信息: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之后提问: 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

小组研究,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把142800千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看142800里面有几个10000,应当用多少来除?即把142800缩小到它的多少分之一?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学生明确这些问题之后,要再说明改写时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写上“万”字,并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了,所以142800千米=14.28万千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把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改写和省略尾数混淆,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以区别:一个数省略尾数是把指定单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这样求得的数是一个近似数,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是改变原数的单位,得到的是一个精确数。教学时可让学生具体说说:改写后的数7.7833亿千米和其近似数7.8亿千米两个数的区别,以加强对一个数的近似数和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认识。

第三课时:练习十二

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6题都是求出同一个小数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近似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保留的位数不同,求得的近似数的精确程度不同,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近似数的精确程度更高。此外,教师可结合具体数让学生明确求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第8题是判断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改写的有关概念更加清晰。

第9~13题是混合练习,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的小数和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教学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处理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和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通过这节课学习,弄清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掌握小数的意义及性质。提高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水平,并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小数的感受和应用能力。这部分可以用一课时来完成。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罗列的比较清楚,我们的学生都已经是四年级了因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在教学时可以先出示学习的要求:(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3)你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翻开书P50—P74,先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再把自己归纳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下面是实验区老师在复习整理时学生梳理的知识(列举其中的一种)。

相信我们的学生同样行。练习十三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整理的知识条块加以练习。

四、总的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强调的是一定要让学生牢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区分“数位”与“计数单位”,教学小数性质时要区分“末尾”和“末位”。重视“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会看数轴。

(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

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小黑板、挂图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    )元   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 零点零五     0.48   读作:  零点四八

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05元是5分,是5个 ,也就是1元的 。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

学生回答: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48元是48分,是48个 ,也就是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1元的 。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看着米尺将4厘米和9厘米写成分数和小数。提问:1厘米表示多少米?还可以表示多少米?

2、1毫米表示多少米?7毫米呢?15毫米呢?

3、思考: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结论:分母是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试一试:

5、练一练:1、2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呢学会了什么?

教学得与失:

课题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小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四点三  九点五七  零点零八  三点零二零  六点零四

2、读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0.36    0.45    0.002      0.7       0.90

3、从右边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并说说每一位的计数单位,再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相机板书)

4、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并会读会写这些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

(一)、学习例3

1、你能先涂色表示上面的小数吗?

提问:你是怎样涂色的?为什么这样涂?

(1)1里面有几个0.1?0.1里面有几个0.01?

(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问:从图中你能看出1和0.1的关系吗?

明确:10个0.1是1,1里面有10个0.1。

3、你知道0.1和0.01有什么关系吗?0.01和0.001呢?

同桌互相举例说说。全班交流。

4、小结: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而且它们分别是小数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那么,它们这些计数单位

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例4。

1、学生读题。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2、把这个小数写出来。

3、说一说每一位上的数各是几?各表示什么?

4、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

5、试一试。

同桌说说:1.45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6、完成P31/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又是多少。

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思:完成练习五/6--10

1、练习五/6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怎么想的。

2、练习五/7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2)师简单介绍发射“神州”五号飞船及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出相应的数。

说明:“十二秒九一”就是“十二点九一秒”

3、练习五/8  组织学生将课前了解到的进行交流。

4、练习五/9  让学生看清要求后想想每个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分别在直线上标出来。

学生试标0.5、1.3、2.6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3.75和4.05怎么标,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练习五/10

学生看清要求后,分小组开展活动。

要求:边想边摆,摆好后读一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摆法。鼓励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小数。

四、看书质疑

五、介绍“你知道吗?”

上一篇:科技党委党建下一篇: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