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共9篇)
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具体要在5个方面有显著变化: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变,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显著发展,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四是社会保障事业显著改善,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12月26日下午,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本世纪前十年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郭声琨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带着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区各族群众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郭声琨在讲话中指出,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高规格的重要会议,吹响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角。对我区来说,这是推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极好契机,也是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好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上来,把思路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安排部署上来,不断开创我区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郭声琨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区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我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历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作为始终不渝的庄重承诺,作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地开展扶贫“接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等历史性机遇,超强度、超常规地推进扶贫攻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1064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412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群众收入显著增加,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1176元、1058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4元、3037元,年均增幅分别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77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以水、路、电、房、校、基本农田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新农合全面覆盖了贫困县,等等。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贫困地区发展目标实现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郭声琨指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区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扶贫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以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推进,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
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具体要在以下5个方面有显著变化。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变。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行政村通班车,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无电贫困村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显著发展。贫困地区科学种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基本通网络宽带,户户通广播电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社会保障事业显著改善。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从2012年1月1日起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郭声琨强调,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把握五个关系、实施五大工程。把握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扶贫开发与“五区”建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推进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的关系,五是处理好扶持帮助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二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程,三是实施产业化扶贫示范攻坚工程,四是实施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五是实施生态扶贫攻坚工程。
郭声琨强调,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寝食难安、食不甘味”的精神去抓好这项工作。要以坚强的领导抓扶贫,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以创新的机制抓扶贫,创新扶贫模式和方式方法,学习借鉴区外、国外扶贫经验,推进扶贫开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要以优良的作风抓扶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真扶贫、扶真贫,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解决。要以强大的合力抓扶贫,继续强化专项扶贫,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等专项工程,确保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切实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营造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飚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村贫困问题,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力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扶贫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收入较快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产业扶贫开发初具规模;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贫困地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加快。
马飚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扶贫开发对象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繁重,扶贫开发进入到新的攻坚阶段。这次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员令。自治区将出台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及28个配套文件,充分说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实,对促进我区贫困地区发展,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打赢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一要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养老工作。二要加强劳动力培训教育,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加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四要着力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五要加
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六要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夯实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七要集中力量推进重点贫困区域开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八要实施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与农民工公寓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建设易地脱贫的新家园。九要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十要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1 提高标准, 在落实创建责任上取得突破
2009年初, 省农机局与省安监局联合转发了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通知, 按照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乡、村、户创建标准, 结合江苏实际, 按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农机管理、驾驶操作人员管理、农机安全执法、管理绩效等6个方面, 细化考评指标, 提出了“三个40%” (经省级验收达标的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市级验收达标的平安农机示范村和示范村的示范户达40%以上) 的创建要求。
各级政府将平安农机创建列入平安创建系列活动之中, 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机为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多数市县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 农机、综治、安监等部门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创建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 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和扶持创建工作, 主要领导主动参与创建活动。
安监、公安、农机等部门建立、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路面动态联合执法等联动协作机制。各级安监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协调相关部门全力支持农机部门开展平安农机创建工作;公安部门积极支持并高度重视公安交巡警驻农机警务室建设, 公安交巡警驻农机警务室已基本步入规范化建设的轨道。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宣传教育、事故通报、信息互通、事故分析等制度, 联合开展道路执法, 加大对上道路拖拉机的查纠力度, 增强了农机安全联合监管合力。目前, 全省设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30多个,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主动与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协调配合,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近两年来, 全省各地共投入创建资金近千万元, 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江阴、宜兴、昆山等地已将创建经费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太仓市政府2009年追加创建经费60万元, 为各镇农机站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和必备的安全监理设施。金坛市部分镇村投入20万元, 在危险路段和危险桥梁设立了安全警示标志239个, 在道路路口设置了47个减速带等设施, 有效地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环境。淮安市投入5万余元, 建立安全警示教育室。镇江市投入50万元用于活动场所、标志牌、墙体标语和平安农机创建宣传等。
2 突出重点, 在夯实创建基础上取得突破
各地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充实创建内容, 整合创建资源, 探索长效机制。坚持把平安农机创建的着力点和工作重心放在乡镇, 充分发挥乡镇在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乡镇政府整合公安、安监、交通、广电、学校等各方面管理资源, 推进平安农机创建常态化。坚持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组织纳入平安农机创建的重要范畴, 在全省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 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到合作社, 提高安全监管的组织化程度。金坛市制订了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创建标准, 从农机合作组织财政补贴中专门安排每个合作社创建资金3 000元, 建起了机具库和维修车间, 定期对合作社的所有农机具进行维护保养。2010年, 江苏省农机局抓住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契机, 力推平安农机创建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延伸。将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创建与推进合作社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并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江苏省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评比办法 (试行) 》的规定内容, 列入平安农机示范县、乡镇的考核范围, 通过召开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现场推进会, 安排合作社平安农机创建专项资金等有效手段, 大幅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和平安农机创建水平。
3 创新手段, 在增强创建活力上取得突破
各地将平安农机创建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创新宣教形式, 丰富宣教内容, 积极构建多形式平安农机宣教体系, 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安全生产、支持平安农机创建的良好氛围。
(1) 打造“平安农机通”信息服务平台。为整合资源, 创新农机安全宣传形式, 降低宣传教育行政成本, 提升农机管理服务水平, 省农机部门与中国移动江苏公司以用户手机为终端, 以现代通信技术为载体, 联合开发了江苏平安农机通信息服务网, 率先在全国打造农机安全监管服务信息平台。国家农业部、工信部、中国移动在重庆召开2010年中国移动信息化服务三农推进大会, 展示了江苏平安农机通应用成果并作大会交流, 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好评。目前, 全省入网用户已经突破10万户, 发布各类信息达300多万条次, 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及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009年以来, 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网进行升级改造, 增加栏目, 完善功能, 建立信息直报点、信息宣传工作考核表彰办法等制度。仅2009年全年编发的信息就达1 225条, 发布其余栏目各类信息千余条。自2006年平安农机创建以来, 建立并巩固了一支宣传信息员队伍, 每年组织专题培训和评比表彰, 构建了通畅、快捷的省市县三级宣传信息网络。
(2) 推广使用“双优加油卡” (优先、优惠) , 提高“三率”促安全。2010年5月份, 省农机局、中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联合在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暨“江苏农机双优IC卡”发放仪式, 正式启用“江苏农机双优IC卡”。“双优卡”的推广使用, 让农机手在得实惠过程中接受安全管理, 也为解决农机燃油补贴或免除燃油税探索了合理的操作办法。目前, 全省已有4万多张农机“双优加油卡”发放到农机手手中。为鼓励农机手持卡充值加油, 中石化江苏分公司还通过抽奖方式, 向用卡农机手奖励100万元。
(3) 调整保费, 推动农机保险。2009年, 各保险公司因保额提高造成交强险亏损, 纷纷停止农机保险, 影响年检率。为此, 在反复调研、权衡利弊的基础上, 经省政府同意, 省农机局与省政府金融办、江苏保监局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拖拉机交强险工作的通知》。2010年1月, 省政府召开全省拖拉机交强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针对江苏的实际情况, 率先在全国公布调整了拖拉机交强险的费率标准, 积极开展农机政策性保险。2010年又增加了司乘人员政策险。新政实施后, 省农机局适时开展联合督查、调研, 推动各地的承保工作, 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农机手的利益。
4 规范行为, 在严格源头把关上取得突破
(1) 规范变型拖拉机淘汰过渡期的安全监管。认真吸取2008年“6·29”道路交通事故的教训, 严格变拖规范管理, 加大力度整治变拖不规范行为。2009年,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省安监局、省农机局《关于加强变型拖拉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苏政办发[2009]40号) , 省农机局根据意见精神下发了三个具体执行文件, 就加强变拖源头和路面动态管理、构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等提出了具体意见, 严格进行变拖登记管理, 变拖检验, 变拖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和教育, 变拖交强险、变拖驾驶人记分管理, 加快变拖报废和淘汰。组织对已在江苏省公告的变型拖拉机企业生产条件及产品性能进行复查, 对不符合《江苏省拖拉机变型运输机行业规范》 (苏政办发[2002]30号) 要求的生产企业和产品, 一律不纳入登记管理的范围。2010年, 结合江苏实际, 省农机局、省公安厅、省安监局印发了《多功能作业变型拖拉机安全管理规定》 (苏农机管[2010]8号) , 统一规范了多功能作业变型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
(2) 开展农机检验员“大培训工程”, 着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理队伍素质。2009年, 江苏省实施了监理人员“大培训工程”, 计划用2~3年时间完成对县以上全部监理人员的培训工作。2010年是实施“大培训工程”的第二年, 按照年度工作计划, 省农机部门于七八月份举办了3期全省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员培训班, 参加培训人员330人。邀请了南农大老师、基层业务能力较强的同志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理论培训重点是对检验员行为规范、相关标准宣贯、农机安全技术检验方法、检测设备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等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技能培训重点是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变型拖拉机、操纵杆式联合收割机4种机型交叉轮流实践模拟检验, 各机型的唯一性认定、外观检验、运转检验及使用灯光、烟度、噪声、制动性能等项目检验。通过培训, 参训学员学习了农机安全技术检验相关标准、行为规范等理论和专业知识, 掌握了相关农机检测设备的使用技巧, 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为农机安全技术科学检验、精确检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3)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基地、设施装备建设。2008年省农机局下发《关于开展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示范所创建活动的通知》 (苏农机管[2008]16号) , 制定了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示范所创建标准, 从机制科学合理、设施装备精良、执法行为规范、检查监督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等5个方面规范全省农机安全监理所的工作, 近两年, 省级财政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全省规范化示范所建设。南京、徐州、盐城等地监理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南京市新建了农机检测、考试中心, 集农机安全检测、维修、培训、考试等公共服务于一体, 得到了部省有关领导的肯定。东台市投入45万余元, 通过租用方式建成了较为先进的考试与检测中心, 目前该市监理所拥有44台计算机、3台检测线、5台考试机具、3辆执法检查车、2套事故勘察设备等。全省县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拥有办公基地5万多平方米, 拥有计算机千余台、农机安全检查专用车145辆、考试机具176台, 正常使用的拖拉机安全检测线60条, 无纸化考试中心38个, 电子桩考仪6套。部分市、县监理机构开始走上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路子。
5 加强检查, 在提升创建质量上取得突破
各地紧紧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年这一主线, 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检查工作。依靠乡镇政府, 发动农机安全监管人员和农机从业人员深入开展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针对上道路拖拉机、进滩涂作业拖拉机、变型拖拉机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2009年, 全省组织隐患排查2 467次, 共排查一般隐患56 843个, 整改54 011个, 整改率达90%以上;全省共发生各类农机事故1 079起, 死亡473人, 受伤830人, 分别比2008年下降13.8%、2.5%、22.3%, 未发生一起农机重特大事故, 死亡人数低于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按照省安委会的要求和部署,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参加平安畅通县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重大安全生产活动。2010年, 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 全省农机部门全面组织开展了拉网式、全方位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各地共出动检查执法车1 800余台次、执法人员9 015人次, 开展农机安全检查17 300人次, 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7 527台次, 查纠违法违章行为3 116人 (起) 次。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来年似乎都是改革的再举之年。以历史观点来看,2008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执行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钟声传来新回响,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有理由推开新一轮改革;以现实政治来看,中共十七大召开,路线方针定局,不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革除种种积弊,都有必要推开新一轮改革;以政治传统看,新班子新人事,有动力以新一轮改革的“三把火”,来树新威、推新政。
中共十七大之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场改革大讨论;十七大后,围绕新班子组成、下届政府的政策制定等的改革讨论再度升温。主要议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等。
虽说社会各方对新改革有不同期望,以及改革的具体部署尚未落实(要到2008年3月份),但中央领导层对改革的大致走向,已敲定腹案,就是宏观上推动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都将展开,实质上改革将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心环节。
按照智囊们的意见,中国的改革已结束“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也不再采取“单兵突进”的方式,而要进人“整体推进”,“科学决策”阶段,这也就是新一轮改革。
改革的“整体推进”,也有其现实的要求,既要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又要落实“科学发展”,各个方面都有以改革来排除体制机制障碍的要求,而各个体制之间,互相的关联、牵制和影响,都更加突出,比如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已是密不可分,需要协调推进。
今天的改革,难度不比30年前小,因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改革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改革的对象;改革必须重点突破,使改革的旁观者成为全面改革的新动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成为改革的重点,这是因为,所谓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政府体制的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又成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还直接影响到文化体制的改革,社会体制的新建。
(摘自泰国《世界日报》社论,本刊有删节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有两句话大家很清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可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引路人。什么是高素质专业化?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这十六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是一条主要途径。为此,《刘希平同志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启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质量根本在于教师质量,学校办学水平根本在于教师水平。哪个地方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肯下力气、下大力气,哪个地方教育发展的潜力就会更大,未来就会更美好。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培训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抓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暂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因此,搞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对当前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认真对待,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
二、要把握好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里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认定标准》中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改革创新五项为一级指标,实际上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方针。因此,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必须朝着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三、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无从谈起。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注意科学性。科学性可以解决二个问题,一是确保我们做正确的事;二是确保我们把正确的事做正确。那么,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呢?
1.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安排教师培训工作时要合理,要向农村,向薄弱领域、薄弱学科倾斜;结构要全面,既要重视专业素养的提升,又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培训模式上要不断完善,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做好内外协调工作。既要重视内部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想方设法增强协同力;又要重视与省教育厅师范处、市教育局、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各中小学校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形成上下协同的工作局面,把工作做好。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既满足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又能促进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处理好长远与眼前的关系,重视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要重点做好培训内容的确定和授课教师的聘请等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实际上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就是要求把所处理的事物看做一个系统,既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整体出发把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加以处理和协调。因此,我们要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要统筹安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相关工作,突出针对性、有效性、竞争性和选择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即《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和《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及本校在职教师个人成长计划、需求,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规划和各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管理制度与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明确任务与要求,按计划实施好本校的校本培训,统筹部署各类培训工作;中小学教师要结合学校发展需要和个人成长需求,认真制定个人5年成长规划和学习进修计划,按时完成报名、培训和考核等工作,服从任职学校的总体安排;各学科研究小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需要制定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五年规划和各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和一周期的专业发展培训任务。
四、要总结经验,研究对策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市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我院暑假7个96学时培训班学员的反馈情况来看,项目的整体满意度平均为92%,授课教师的满意度平均为93%,受到了学员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应组织力量到全市各地跟踪调研,召开教师培训机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座谈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同时,在继续实施好教研活动培训化模式、任务加压模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与外地培训机构的合作办学模式和校本课题研究模式,积极探索“学做合一”培训模式,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大幕(政策解读·改革发布厅)
本报记者 白天亮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16日 03 版)
制图:宋 嵩
国务院国资委15日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4项改革的试点,分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授权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大幕。
谁来试点
4项改革确定6家央企,试点未设时间限制和批次
4项改革,哪些企业先来“吃螃蟹”?
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华岗介绍说,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将开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将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试点;还将在国资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中央企业中选择2到3家开展派驻纪检组试点。
先试点、而不是一次性全面推开,彭华岗解释说,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首先,通过试点由国资委和企业一起探索破解改革难题之道。其次,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第三,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
为何目前只确定6家企业进行试点?彭华岗表示,国资委此次主要选择了工作有基础、试点有条件、近年来改革力度比较大、效果比较好的企业进行试点。虽然符合试点条件的企业很多,但从积极稳妥的角度,国资委还是选择了少数企业开展。他透露,此次试点没有设时间限制和批次,随着试点经验不断积累,改革将深入推进。
试点什么
不搞“盆景”和政策“洼地”,试出可推广的做法
4项改革试点具体试些什么?
据介绍,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主要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模式。在国资监管层面,将探索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关系,厘清职责界限,研究国资委如何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在国资运营层面,将探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如何有效服务国家战略目标,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混合所有制试点,主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路径。目的有6个方面,一是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二是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三是探索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五是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机制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和途径;六是探索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
董事会授权试点,主要是探索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试点将明确国资委与董事会的职责权限,将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和董事会自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试点企业董事会将在国资委的指导下,完善各项制度,开展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权试点工作。其中,在董事会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权方面,试点初期首先落实董事会行使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的选聘权,增加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在总经理选聘中的参与度。在董事会行使业绩考核权方面,试点企业董事会将自主构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在董事会行使薪酬管理方面,试点企业董事会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明确薪酬策略,建立与经营业绩、风险和责任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管理制度,真正实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
派驻纪检组试点是探索对国企负责人重点监督的纪检监察方式。通过试点,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增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央企业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彭华岗表示,开展4项改革试点,不是搞“盆景”,也不是搞政策“洼地”,目的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试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做法。
如何推进
改革多开“绿灯”、少踩刹车,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彭华岗介绍说,4项改革试点将按照5个步骤有序推进。
其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试点工作在国资委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国资委改革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成立四个专项小组分别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推进和试点企业的指导服务。
其二,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对企业的方案经专项小组研究后,提交国资委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实施一个。
其三,加强指导、大胆实践。结合简政放权,对取消或下放的审批事项,率先在试点企业落实到位;对试点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在不越法律法规“红线”、不碰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多开“绿灯”、少踩刹车。
其四,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注意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以指导全国相关改革的可操作办法和制度性安排。
其五,梯次展开、逐步推广。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摘要回望高三复习历程,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将涵盖所有的知识点,是我们对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会,也可以说是全面复习的唯一机会。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一是各地要加大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力度。要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 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 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严格实行问责制, 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 要进行约谈, 直至追究责任。
二是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 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 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规定。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 禁止用于购买住房。对不认真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 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继续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项目和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贷款需求。
三是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稽查。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 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四是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各地要加大对各地2010年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供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 切实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 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抓紧制定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
尽管大多数房地产限购城市都已或明或暗地放松了限购措施,8月份房地产销售面积再次同比下跌12.4%(7月同比下跌16.3%),经季调后的绝对水平鲜有改善。此外,虽然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且棚户区改造开工强劲,但8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放缓至6.2%。为赶在“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加快推盘、改善现金流,开发商可能加快了建设速度,因此在建面积增速有所好转。虽然瑞银建设活动指数低位企稳,但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进一步跌至10%以下,为两年半以来的最低值。
房地产活动疲弱抑制了建筑材料(钢铁和水泥)、汽车、家具及家电产品等的需求和生产。这使得高能耗工业生产活动低迷,8月发电量同比下跌。
内需,尤其是房地产相关需求疲弱拖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1.3%,为近10年来的低点。此外,虽然政策不断加码,但由于去年基数较高,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放缓至16%。因此,8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7月的15.7%进一步放缓至13.8%。
实际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稳定在10.6%,不过汽车、家电、家具销售有所放缓。与此相反,食品饮料、中西药品、通讯器材和金银珠宝的销售则有所好转。此外,国内外客运量数据也显示服务业消费仍然强劲。
决策层的政策定力将面临挑战。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决策层不会依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而是要加强定向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李克强同时提到,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已接近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因此重申可以接受略低于7.5%的GDP增速。统计局官员在解读8月经济数据时也强调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
不过,鉴于工业生产同比增速降至66个月以来的新低,且未来几个月房地产建设活动可能会持续下滑,既有政策面临挑战。虽然近几年经济杠杆率不断升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使得决策层一直避免采用强刺激政策,但房地产建设和工业生产活动进一步下滑可能会危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最终拖累劳动力市场表现。
未来几个月预计稳增长政策会陆续加码。除了进一步简政放权、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之外,预计决策层还会定向放松信贷条件,包括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定向注入流动性、降低房贷利率,甚至小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快基建和保障房(包括棚户区改造)建设进度,并在环保、水利或能源等领域上马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不排除降低首次购房者的首付比例以支持住房需求。另外,决策层还可能加快推进三四线城市户籍改革。
如果四季度和明年初房地产建设活动进一步下滑,经济增速大幅滑坡可能会最终迫使决策层出台涉及面更广的宽松政策。降低基准利率或房贷利率可以改善购房者的购买力,从而缓解房地产市场下滑。
虽然理论上贷款已自由定价,但鉴于有约70%的信贷仍围绕贷款基准利率定价,降息仍然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决策层已多次要求降低融资成本,但目前看来,定向宽松措施和降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效果很有限。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降低,实际利率会有所升高,预计明年通缩压力上升可能会推高实际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降息与推进改革并不矛盾——降息是为了缓和经济减速而进行的逆周期操作,而利率市场化则是可以改善中长期资本配置的结构性改革。
考虑到三季度以来经济活动弱于预期,且四季度房地产建设活动还可能进一步下滑,瑞银将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从之前的7.3%下调至7.1%,并将全年GDP增速预测从7.3%下调至7.2%,同时维持2015年GDP增长6.8%的预测,该预测已低于当前市场预期均值。我们对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均已考虑了政策进一步加码。
鉴于内需疲弱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拖累了进口,瑞银将全年进口增速预测下调至1%,并相应地将外贸顺差上调了近750亿元。因此,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略有提升,而内需(特别是投资)的拉动则有所下降。
——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乡镇(街道)、开发区的表态发言
梧桐街道
梧桐街道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中排名第474位的武康镇。目前我们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梧桐街道工业总产值为87.2亿元,而武康镇为112亿元,对此,我们将咬定目标不放松,自加压力求突破,比学赶超创新绩,到2011年达到武康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为实现上述追赶目标,2007年主要目标为:实现生产总值51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可支配收入达到8500万元,同比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5元,同比增长8%;
我们具体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产业集聚促规模培育。按照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的要求,加快街道纺织、服装二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实施街道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完成7亿元。
二、抓平台建设打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对工业区内已出让的用地项目,督促企业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特色羊毛衫产业,同时协调发展纺织、机械配件、针织面料产业。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分步、分阶段做好二期规划范围内2600多亩土地的征迁工作。
三、抓招商引资强发展后劲。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全街道经济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和产业关联度强的针织服装企业。2007年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内
资2.6亿元。
四、抓农业三产强综合实力。在农业经济方面,我们将做好发展都市型农业这篇文章,推进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规划建立出口蔬菜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各1个。同时,全力依托市区的有利条件,抓好第三产业发展工作,在街道工业区规划区内建设好商贸区,使街道的三产不断发展壮大。
凤鸣街道
2007年我们街道主要工作目标为:继续服务好开发区和市级重点工程,高质量完成征迁工作;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工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1%,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工业生产性投入达1.5亿元,财政可支配收入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超亿元企业2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主要措施:
一、集中精力抓征迁。进一步加大征迁工作力度、加快征迁工作进度,想方设法做好剩余农户的签约工作,如期完成开发区三期征迁与三期扩征涉及农户的拆迁工作,确保开发区各项建设不受影响。同时,着力抓好三期扩征拆迁户的建房工作,加强农民新村社会和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二、加大力度促发展。加快凤鸣分区二期400亩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七通一平”工作;服务好18家进区企业,加快手续办理,争取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多产出,使分区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经济密集区。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个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优化结构稳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订单农业;加强农业基地建设,着力抓好省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长新蔬菜基地、灵安肉鸡养殖基地、西牛桥生态蛋鸡养殖小区和生猪养殖五大基地。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维护建设工作,巩固农业基础。
四、完善功能美环境。进一步完善设施,建设功能特色型城镇。加强村庄整治,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优化美化城镇环境,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居住创业,努力把凤鸣街道建设成为投资创业、安居乐业的市区南部新城区。
龙翔街道
龙翔街道的比学赶超标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586位的平湖市新仓镇,目前新仓镇无论从人口地域规模还是经济总量上都明显超过我们,我们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GDP龙翔街道6.83亿元,新仓镇1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龙翔街道19.2亿元,新仓镇26.63亿元。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逐步缩小差距,综合发展水平接近新仓镇,力争赶超新仓镇。
2007年,龙翔街道的工作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3.3亿元;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实到外资10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3000万元;实现出口交货9.5亿元;上缴税收9500万元;财政可支配收入16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2007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重大项目开工投产,实行街道领导跟踪联系制度,全力以赴做好现有的8个千万以上大项目的服务工作。
二抓项目审批和指标报批进度,重点抓好当前手头的11个工业项目的报批工作。
三抓工业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工业区可用土地存量较多的优势,今年计划征地550亩,并在五年内征地不少于1000亩,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赢得尽可能多的用地指标,畅通平台建设中的融资渠道。
四抓规上企业培育,出台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实现规上企业100家的目标,确保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使规上企业对街道经济总量的贡献率在2010年达到90%以上。
五抓第三产业扶持,重点抓好诚辉PTA物流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
濮院镇
濮院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百强乡镇排名第88位的张家港市南丰镇。目前两镇差距在规模企业发展水平上,2006年南丰镇实现生产总值28.2亿元,濮院镇为25.1亿元。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生产总值赶上南丰镇的发展水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牢固树立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不被土地缺而困住、不被基数大而难住、不被资金少而抑住,在全镇掀起“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热潮。做到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变,克服困难的信心不变,敢打硬仗的勇气不变,谋求国际毛衫产销研基地的志向不变,依靠发展来富民强镇的思路不变。
2007年主要工作目标:工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25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2亿元。
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的完成,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加快市场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今年我们计划投入市场改造建设资金4亿元,重点抓好羊毛衫城股份公司启动区、中央商城一期、国际贸易中心、物流仓储中心迁建等工程建设,完善市场中央商务区。同时,通过市场的持续繁荣,加快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旅游购物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发展。
二、加强工业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我们将利用濮院毛衫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优势,推动工业区提升扩容。加快区内工业项目的建设,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实施扶优扶强策略。计划投入基础建设资金 3000万元,力争新征迁土地420亩。完成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有效改善水环境。
三、大力营造发展环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重视人才的引进,加快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走自创品牌之路,逐步由数量优势向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转变。大力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继续办好2007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设“平安濮院”。努力营造又好又快的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乌镇镇
乌镇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285位的江苏昆山周庄镇,目前两镇的主要差距为:GDP乌镇为12.73亿元,周庄镇为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乌镇为9293元,周庄镇为10550元;财政总收入乌镇为0.78亿元,周庄镇为1.72亿元。我们决心通过努力,力争2007年接待游客数量方面超过周庄镇;通过三年努力,在GDP、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达到周庄镇的发展水平。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为:力争实现生产总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8%;工业总产值64.6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44元,同比增长8%;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1.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超2.6亿元。
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坚持在做大工业、做强三产、做优农业上做文章。
工业方面,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有一家以上的高科技企业落户乌镇,使乌镇工业有一个质的突破。
三产方面,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的改造步伐,力争使乌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乌镇旅游发展相协调,重点吸引宾馆、休闲业来乌镇投资,从而为乌镇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条件。
农业方面,我们将在确立乌镇养殖业优势的前提下,重点在提高品种质量、品牌建设和专业合作社三个方面下功夫,从而促进乌镇养殖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屠甸镇
屠甸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572位的嘉兴秀洲区王店镇,目前两镇主要差距为:生产总值屠甸镇为王店镇的57%,规上工业产值为王店镇的70%。我们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生产总值方面达到王店镇的80%以上,在规上工业产值方面与王店镇持平,在财政总收入方面远远赶超王店镇,全镇综合发展水平接近王店镇。
2007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生产总值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规上企业总产值19.3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1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0家;在现有2家亿元企业基础上,力争新增6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工作中突出三条主线:
一是突出工业主线。着力提升植绒产业比重,打造“中国植绒家纺名镇”。利用砖瓦企业清理整顿,挖潜土地抓好招商,合同外资力争500万美元;实际外资力争400万美元;市外内资力争3500万元。同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国家级驰名商标零突破。
二是繁荣第三产业。在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意大利国际商贸城项目;在镇区东侧兴建浙北旅游品市场项目;在与海宁交界处包装“江南秀园”三产项目。
三是深化城乡统筹。一方面,要启动城西新区开发,拓展镇区面积。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实现整治村全覆盖。
崇福镇
崇福镇的比学赶超标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8位的绍兴县杨汛桥镇,而我镇目前的排名则为307位,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但两镇的产业结构相似,在不考虑人均数的前提下,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差距不是太大。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GDP崇福镇为27.69亿元,杨汛桥镇为44.07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崇福镇为145亿元,杨汛桥镇为158亿元;财政总收入崇福镇为4.12亿元,杨汛桥镇为4.88亿元;崇福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752元,杨汛桥镇为11700元。我们决心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在主要指标的绝对值上力争超过杨汛桥镇。
2007主要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13%;现价工业总产值力争170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力争8.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力争1500万美元,实到外资力争7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力争1.8亿元。城镇工业区基础设施投入1500万元,皮草工业区新征土地1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以上,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
具体措施如下: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抓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积极鼓励皮毛、轻纺等特色行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艺。全力打造中国皮草制品生产基地。积极引进项目质量好、单体规模大的杭迁企业来崇福落户。鼓励企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企业循环生产,鼓励清洁能源利用。继续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和新型商贸业。投资建设四星级涉外宾馆和商贸中心。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以市场购物、生态观光为重点的旅游产业。
二、以加强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供水一体化、垃圾收集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带动城镇和农村各具特色的发展。
三、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目标,增强发展软实力。围绕“文化名镇”建设目标,依托崇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弘扬正气,营造科学、民主、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高桥镇
高桥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435位的海宁市斜桥镇,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生产总值高桥镇是斜桥镇的58%,工业总产值是斜桥镇的52%,工业增加值是斜桥镇的57%。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上赶上斜桥。为进一步缩小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力争达到10.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力争达到8.2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18%以上,力争达到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350元,同比增长8 %。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为实现“争先进位”,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快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现有区位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工业区开发进度。2007年力争开发工业用地300亩以上。同时,积极盘活资源存量,利用砖瓦厂、水泥厂现有土地实行存量招商,切实加快用地规划调整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加大招商力度,提升项目质量。在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外资利用总量,争取在桐乡的排名前移。加强项目评审筛选,强化“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的项目选择路径。下大力气引进规模型、龙头型外资项目,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科技型企业。2007年力争引进合同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000万元。
三、强化项目推进,促进投资增长。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要求切实推动项目建设。2007年将重点抓好“可降解新材料膜生产线”、“新型装饰材料生产线”等7个千万元以上重大生产性项目的建设,力争全年工业生产性投入突破2亿元。同时,继续抓好规模企业培育工作,年内新增规模企业力争10家以上,全镇规模企业总数力争达到7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力争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大麻镇
大麻镇比学赶超的目标是海宁许村镇,许村镇是“中国布艺名镇”,与大麻地缘相近、人缘相通、产业相同,在2006年全国千强镇综合排名是633位。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GDP和规上工业产值,GDP我们大麻镇为8.13亿元、人均2.4万元,许村镇为38.57亿元、人均3.6万元,规上工业产值大麻镇为10.94亿,许村镇为52.62亿。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在人均GDP上赶超许村镇,规上工业产值达到许村的一半。
2007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达到1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6.7%,达到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8%以上,达到14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5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6000万元。
围绕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筑发展平台。加快开发工业区,扩大工业区建设规模,充分发挥其集聚和带动功能,为经济发展拓展空间。再加力度,再提速度,充分发挥大麻的产业及其配套优势,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实现跨跃式发展。
二是加快产业升级。扶优扶强,培育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品牌,提高知名度。完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丝织业,抓好不同层次的互动发展,形成梯度发展的格局。
三是提高经济外向度。依托大麻“中国家纺布艺名镇”的效应,启动沙发布专业市场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进一步推动布艺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会,支持申报自营出口权,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洲泉镇
洲泉镇将以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23位的萧山区衙前镇为比学赶超目标,目前我们两镇产业结构基本相似,都是以化纤产业为主,以大企业为龙头,经济总量相差50多亿元,人均指标差距更大。我们决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总量赶上衙前镇,通过五年努力,综合发展水平赶上衙前镇。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为:实现工业现价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6.3%;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3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10.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力争12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力争6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力争1.2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大投入,推进发展。按照做强支柱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的要求,着力推进化纤、机电、橡胶、输送带、鞋类、丝绵纺织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抓好三个续建项目和10个新建项目。全年新增规模企业力争20家,新增亿元企业力争3家。切实抓好平台建设,力争完成工业区征地600亩,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重视企业创牌发展,力争新增一个“中国名牌”和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二、加快建设,促进和谐。按照“以工促农,以镇带村”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功能,促进三产发展。以组建协会和打造品牌为抓手,做精做优“坝桥肉鸭、湘溪生猪、湘溪水产”等效益农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牢固树立“小进则退”的思想,坚决破除“小进则满”思想,做到好中求快,优中求进,能快则快;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力争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发展。
石门镇
石门镇的比学赶超标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602位的新埭镇,目前我们两镇的主要差距为规上企业产值和财政收入。2006年我镇的规上企业产值为18.4亿元、新埭镇为31.28亿元;财政收入石门镇为3948万元、新埭镇为8330万元。我们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在GDP、工农业总产值方面超过新埭镇,在规上企业产值方面达到新埭镇的发展水平,在财政收入方面达到新埭镇的60%。
2007年石门镇的工作目标是:生产总值12.88亿元,同比增长15%;工农业总产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0元,同比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3850万元(新口径),同比增长10%以上。
2007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工业经济要突出招商引资和技改投入两大重点,积极推进工业区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建设工程,促进工业发展提质增效。抓招商引资,力争合同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0万美元,引进区域外内资7000万元,新引进企业20家。抓技改投入,力争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2亿元。抓平台建设,启动工业区二期,拓宽空间,实现工业区提升扩容,完成工业区征地面积450亩。抓扶优扶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不少于4家,超5000万企业不少于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85家,进入全市销售30强企业2家,利润30强企业1家。抓品牌建设,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只,浙江省著名品牌、嘉兴市名牌产品、桐乡市名牌产品5-10只,使之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和区域经济的代表。
二、农业经济要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要做好“土地流转、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销售网络”四篇文章。
三、第三产业要以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和市场建设,推进商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以早日实现建设“商贸旅游文化强镇”的目标。
四、以“城建立镇”为战略,按照“以镇带村、城乡互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和“东进、西拓、南连、北延”的思路,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核心的“一城、二区块”的发展布局,整体推进石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山镇
河山镇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579位的平湖市黄姑镇。2006年底两镇的差距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我镇为20.89亿元,黄姑镇为25.28亿元;生产总值我镇为7.96亿元,黄姑镇为12.28亿元。我们决心通过五年的努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黄姑的发展水平,生产总值达到黄姑的75%以上。
2007年我镇的工作目标为:实现生产总值9.2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23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出口交货值2000万美元,工业生产性投入完成1.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元,引进内资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
围绕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通过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多元化发展促增量
1、绢纺业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增大产品的营利空间。2007年投入3000万元,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增加值2500万元。
2、建材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2007年计划投入1500万元,新增产值6000万,新增增加值1500万元,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培育建材业向木业、家具配套行业进行多元化发展,2007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增加值1000万元。
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促增量
1、加强工业功能区建设。2007年完成镇级功能区360亩土地的开发工作,基础设施投入300万元;开发东浜头分区100亩,基础设施投入200万元;盘活现有土地存量100亩。
2、积极承接杭州市的产业转移。新引进杭迁机械、五金、服装等企业5家,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增加值3000万元,并使机械和服装两个产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由现有的2.5%和60.5%均上升两个百分点,为以后形成新的两大支柱产业打下基础。
三是通过培育规模企业促增量
1、加大对村级经济工作考核力度,对2006年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个小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年内培育新增村级规模企业8家,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增加值1000万元。
2、配合功能区标准厂房建设并通过招商引资,2007年新增规模企业5家。
同福乡
同福乡的比学赶超目标为全国千强乡镇排名第675位的嘉兴南湖区凤桥镇。目前我们两乡镇的主要差距为2006年我乡实现生产总值5.35亿元,凤桥镇为11.25亿元;工业总产值27.98亿元,凤桥镇为30.9亿元;农业总产值1.91亿元,凤桥镇为5.2亿元;财政总收入700万元,凤桥镇为1500万元。我们决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总量赶上凤桥镇,通过五年努力,达到凤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007年我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生产总值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总产值32亿元,工业增加值3.8亿元,工业生产性投入1.1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50万美元,实到外资100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3000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一产强基础。以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抓手和载体,打响桑菊特色品牌、发展优质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把同福打造成为集栽培、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杭白菊产销研基地。年内建设杭白菊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小桑苗特色农业基地各2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1个。
二、突出二产提质量。开展“项目投产年”活动,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以工业区为平台,以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为前提,推进“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依靠引进人才、技术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和品牌经济。以争创“星级企业”竞赛活动为载体,发展壮大规模企业。2007年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民营科技企业4家,科技立项12项,专利申请15项,创建企业技术中心1家,发展循环型企业2家,新增规模企业5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三、培育三产增亮点。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中心,巩固福严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做好以宗教生态观光旅游为重点的三产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同时强化三产招商力度。
四、统筹发展促和谐。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创建嘉兴市级文明乡为载体,注重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和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实力同福、活力同福、法治同福、和谐同福。
开发区
我们经济开发区的赶超目标是柯桥经济开发区。
2007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合同利用外资力争2亿美元,确保实际到位外资8000万美元;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20亿元,基础设施总投入1.5亿元;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区内企业出口创汇4亿美元,全区总实缴税金确保5亿元。产业水平、科技贡献率实现新的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能耗降低和污染减少,区域整体环境显著提升。
具体工作措施:
一是抓招商。有选择地吸引国内外关键性企业落户,加速形成精密机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特色产业为支撑、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是抓投入。以项目推进为抓手,以15个投入超千万的重点外资企业项目推进工程为龙头,狠抓工业有效投入,在配强力量、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强化协调等方面,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切实营造抓项目、抢投入、促发展的氛围。
三是抓产出。坚持已批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的工作方针,开展“加速增效提升”、争创十佳企业主题活动,狠抓产出,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四是抓形象。加快三期及三期扩征征迁步伐,完善区内各项配套设施,加快项目推进工程,使三期及三期扩征早出形象、出好形象。
发改局
围绕2007年全市三产发展的主要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四项工作:
一、发展氛围再增强。会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召开好全市三产发展大会,完善和改进三产例会制度,加强部门、镇乡街道以及项目之间的联系交流,营造良好的三产发展氛围。
二、发展措施再完善。突出政策导向,发挥好引导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大力扶持带动作用强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提升发展;突出增强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系,加强上下沟通与协调,加快三产协调发展;突出推进力度,强化重点项目督查、联系制度,加强跟踪管理,促进三产快速发展;突出目标任务,完善统计指标,改进考核办法,促进三产稳定发展;突出有效服务,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促进三产健康发展。
三、发展项目再推进。突出发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立足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强项目招商,以外引外,好中求优,合理布局。重点是抓好已建项目上规模、提档次,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抓好在建项目保质量、赶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开业;抓好资源整合,发挥优势,储备、招商一批项目,不断壮大三产发展的基础和实力。
四、发展水平再提高。力争通过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使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快濮院、崇福两大市场改造提升进程,重点项目初出形象,成交额大幅增长;以乌镇为龙头的旅游业力争超额完成目标,全面带动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消费稳定增长;建设形成九龙港、黄金水岸等一批专业特色示范项目,抓好蚕丝品家纺市场等一批重点市场项目建设;整合货运资源,启动物流场站建设;培育拓展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确保全年三产增加值、地税收入、三产从业人员完成增长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嘉兴对县市考核指标,三产综合排名继续名列嘉兴市前茅。
经贸局
2007年,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强化服务引导,举全局之力,推进工业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主要措施是:
一、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工业生产性投入力争75亿的目标,在对工业投资项目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关联度大、带动效益强的项目作为重点跟踪和服务对象,开辟报批绿色通道,强化项目前期服务,落实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协调制度和跟踪督查制度,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二、以实施“百家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为重点,增强全市工业发展后劲。根据企业规模、产业类型、培育方向,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工作措施,同时,积极推进规下企业提档升级,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80家,新增规上企业150家,使全市规上企业达到1150家。
三、以杭迁企业为突破口,努力开创内资引进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加强与杭州经贸部门和有关区政府的联系,做好与杭城外迁企业的对接,为镇乡街道引进杭迁企业牵好线、搭好桥,争取更多的杭城外迁企业前来我市投资兴业。力争全年引进市外内资16亿元。
四、以提升工业区能级为目标,增强产业集群能力。加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4.5亿元。重点抓好以政府为主的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的研发平台、以中介为主的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乡镇工业区的产业配套功能、工业服务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全面启动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切实抓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制定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启动编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工业炉窑等能源系统的更新改造,建立和完善节能目标考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能耗指标公报等制度,确保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手段,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树立“一切为了经济建设、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理念,急基层所急、想基层所想,充分发挥经济综合部门的作用,积极向省经贸委等上级部门申报推介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建设,再树窗口机关新形象。
外经贸局
2007年,我们将围绕力争完成合同外资3.3亿美元、实际外资1.65亿美元的目标任务,以及“高起点建设载体,高质量引进项目,高效能服务客商”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注重招商选资。落实科学发展观,按产业配套、节地、降耗、环保和投资强度等原则进行招商选资。把电子机械和高新材料等产业作为招商重点,抓好高科技含量和完善产业链项目的引进,加快引进世界500强来桐投资,积极引进基地型和龙头型大项目,力争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0个。同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基础设施、市场物流、商贸旅游和现代农业等领域,提升外资对产业整体发展的拉动力度和贡献水平。
二、创新招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招商,拓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商务顾问等中介渠道,精心策划包装和推荐招商项目,降低招商成本,招高招商效率。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提高外资企业自主增长能力和扩张溢出能力。充分发挥本地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大胆探索项目融资、股权投资、企业并购等新的投资方式,吸引海外资本向桐乡汇集。
三、提高服务水平。落实重大外资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完善涉外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和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加强调研,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全力为镇乡、街道和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提供有效信息,努力提高引资实效。不断完善考核办法,注重调动部门、镇乡、街道和企业的招商引资积极性,形成大招商格局。继续实施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招商队伍。切实做好为外资企业服务工作,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氛围,努力构筑外商投资新优势。
2007年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我局将进一步加大选资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扎实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力推动我市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土资源局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任务重、压力大。为努力保障土地要素供给,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全市现有的1982亩机动待置换土地,并积极争取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精心组织、尽快报批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工作,以缓解用地空间不足矛盾。
二、向上争取省、嘉兴市留计划指标,向下扎实有效推进土地整理、造田造地、建设用地复垦,尤其是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全年力争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总面积不少于5000亩,基本解决用地指标短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问题。
三、严格按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指标”核定具体建设项目用地规模;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批后管理力度,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的约束力,坚决遏制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以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四、督促土地开发单位和业主及时办理供地手续,着力提高供地率;进一步依法深入开展闲置、空闲土地的清理处置工作,在现有已查出的1622亩闲置、空闲土地基础上,继续扩大清理面,提高处置率;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向空中要车间,以解决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五、力保工业项目用地需求,按国务院、省政府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同时向社会承诺,凡属选商引资的工业项目用地,给予保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凡属必要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给予基本满足。根据2007年用地指标计划,各类用地的报批总面积基本不少于:工业用地首批2500亩,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800亩,经营性用地600亩,农村村民建房用地600亩。
六、进一步重视用地报批工作,加快报批工作进程,梳理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热情为我市经济建设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农经局
这次大会是全面开展2007年工作的一次动员大会。会后,我们农业部门将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方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一手抓引导、一手抓规范,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提高优质新品种覆盖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探索粮桑共存安全措施等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快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健康养殖业,推动无公害、绿色食品发展,优化我市农业发展大环境。
三、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层次
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农技推广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强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引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大户,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品、树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实现我市农业的深层次发展。
【新一轮】推荐阅读:
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汇报11-16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11-24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建议论文11-08
继续推动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06-30
一轮辩论资料11-22
如何进行一轮复习09-27
高三一轮复习基础12-07
高中物理一轮教案12-16
高考一轮文言句式复习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