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传统节日(精选7篇)
阴历5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是:战国时期,一个叫屈原的人不愿随波逐流。公元前278年5月5日,他抱石跳河自杀。附近群众得知消息后,纷纷划船救屈原,但没屈原的影子。为了不让伟大诗人屈原的身体被湖底的鱼吃掉,大家用艾叶包起饭团扔给鱼。因此,粽子渐渐成为传统食品。
端午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赛龙舟的风俗。龙舟赛开始时,鞭炮、鼓、锣、水一块响,选手们一块喊口号,沿海群众一块喊口号,看龙舟赛的声音,欢呼的声音,喊口号的声音,欢笑的声音,交汇在一块,震耳欲聋。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点的活动。端午节里的声音是洪亮的,端午节是用喧闹和兴奋来安慰国内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作为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他也是一位孤独的学者,应该在声音的世界中得到平衡,在喧嚣的环境中得到回报。
试题:写出四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苏教版第四册的教学内容)
学生1写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毫无疑问,完全正确)学生2写了:春节、清明、中秋、泼水节(“泼水节”为争论点)教师甲们认为“泼水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少数民族的节日,要扣分。因为教参上只讲了“春节、元宵、端午、清明、重阳、中秋”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没有列举少数民族的节日。
教师乙们认为“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试题的“中国”是指“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六个民族。所以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该扣分。
对于上述的争论,笔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命题是否超出学生的认知?对于这道试题,命题者没有超出学生的认知目标,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完成这道试题是可能的(因为在苏教版第四册《识字》中已学过),只是命题答案生成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可能没想到学生会写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部分阅卷教师没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也不可能预见。再说,语文试卷的答案本身就丰富多彩,对于各种的想法、异样的表达谁能预见?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厚的底蕴是难以驾驭的。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怎样界定?笔者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中国”与“传统节日”这两个概念。
“中国”指的是“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没有历史发展的眼光,总认为中国是大汉民族的中国,因为汉族人口众多,其他少数民族只是大汉民族的附庸。(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约占91.6%)这些人心目中的“中国”不言而喻。
所谓“传统节日”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传统属性的节日。它是民间的文化、道德、思想等使男女老少都参与的庆祝纪念活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所孕育的节日活动多彩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反映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所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具有传统属性的节日。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在中华大家庭中不能以大汉民族的心态自居,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应该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子目,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涵盖、包容少数民族的节日。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包括一些特定节日,例如“建军节”、“国庆节”、“教师节”、“植树节”或舶来品的“圣诞节”等。不过,随着历史的进程,今天的某些特定节日将来也可能成为传统节日,就如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前一样,一开始不可能成为传统节日,需要长期的历史时空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凝聚。
三:学生如何以答?当学生答案如上述的“学生1”那样完全符合教参时,毫无疑问,师生是双赢;当学生答案如上述的“学生2”时,写了“火把节”、“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泼水节”、“雪顿节”等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某些老师却判为错题并要求其订正。这些可爱的二年级学生只会认为老师的“正确百分百”,那么他们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正确的知识?假如一个少数民族的孩子就在这个班级,他(她)既写了“春节”、“端午”、“中秋”,又写了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怎么办?把其判为错题,孩子该如何抉择?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将会烙下什么?请问,你的笔下留下的是怎样的中国心、民族情、文化结呢?
四:教师如何应对?这道题生成的争论也是在今天新课程背景下的争论。新课程是不排斥考试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应试”更不是把试题斧凿、修剪成唯一的答案,而是更趋开放、灵活、人文的等待。如果因为语文教师的底蕴不厚(有些教师唯教参的标准答案是举),未三思而判分,就会对学生造成一种莫大的伤害,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君不知我们国家已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加强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而少数语文教师还在为这道题扣不扣分进行争论,这真是悲哀。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俗称“叩天钟”。清朝尤乘的《寿世青编》说:“齿为筋骨之余,宜常叩击,使筋骨活动,心神清爽……”中医经典《类经》说:“肾主骨,齿者骨之余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生骨髓,肾气实,齿更发长。”也就是说:人体骨骼体质有赖于骨髓的营养,而骨髓则为先天之本肾精所化生。肾精衰少,则不能充养骨髓,代表“肾之标,骨之本”的齿就会生长迟缓,新陈代谢功能低下,或松动,或质蚀,或病变,或脱落……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局部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保持并增强咬肌和牙齿根基部的整体机能,还能延缓老年性机体萎缩带来的凹脸瘪嘴状。最为可贵的是,经常叩齿还能十分有效地增强牙周粘膜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咀嚼功能,促进口腔、牙床、牙龈和整个牙齿的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改善并及时充盈其中组织营养,增强牙齿的抗病抗菌能力,从而使牙齿变得更加坚固,整齐洁白,丰润光泽。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明朝李中梓的《医宗必读》认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在于肾。而肾元的强健却与双耳息息相关,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系。中医经典《灵枢·口问》、《灵枢·脉度》、《寿世青编》、《外台必要》等书也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肾气通于耳”、“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的说法。显然,古人无非是在强调肾耳合一,互为作用;肾主内,耳主外;耳为肾惟一之上外窍,耳健则肾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绣针坠地能闻其声。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临床实践证明:采用扯、拉、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实际上就等于对双耳进行特殊的物理刺激和针灸性治疗。如果长期不间断,除了具有良性震荡体位、反馈激发活气、疏通十二经脉、加快血液循环、调理五脏六腑、健脾胃、补肾元和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清肝明目、消疲安神、增强新陈代谢等功能外,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利于胆道的通畅,防止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增强免疫力,调节肝脏抗病毒的能力,对肝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记载:“既而握指细擂,如似团絮相触状,体畅而不可言;擂至腰,口目皆慵;至股,则沉沉睡去矣。”
背部有数十个重要穴位,捶背刺激穴位可反射性地刺激神经系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功能一是舒经活络,使血液通利,肌肉放松,有利于防治腰酸背痛及腰肌劳损;二是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机能。白日捶背使人头清目明,精神振奋;睡前捶背可安心宁神,催人入睡,对防治失眠有较好效果;三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日本学者早就发现,经常捶背可以促进脑腺肽的分泌,而脑腺肽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抗毒素和抑制细胞变异的作用,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力。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虚,意即轻。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收益。
(未完待续)
去年教授这节课时,我自认为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很明确,除了识字外,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记住传统节日以及对应的习俗,拓展点再让同学们记住这些节日的顺序。本来我认为很简单,结果今年再学到三年级下的传统文化单元时,有的同学竟然连清明节的习俗都不记得了。
这次我在外出学习中有幸听到深圳名师赵志祥老师《童谣童趣》的教学,其中包含《传统节日》的教学,让我耳目一新。
赵志祥老师借助“闯关游戏”的形式以古歌谣《弹歌》为引,设置悬念,鼓励孩子们走入童谣的世界。
这节课,孩子们先从《传统节日》学习中了解到节日风俗,认识到“童谣里面有节日”,而赵志祥老师也告诉孩子们“节日里面有童谣”。接着,赵老师带来了自己收集的“春节童谣集萃”。从《过新年》到《贴窗花》再到《过年谣》,最后回到给孩子们带来好奇心和神秘感的《弹歌》。
孩子们的笑声、童真的回答,听课老师们的掌声与会心一笑,赵老师的课堂全程都是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的。课堂结束,“童谣童趣”的课题也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童谣里有童趣,带着童趣去感受童谣。
课堂上的童趣是赵老师的语言。赵老师已年近60,本是磁性的男低音,说话时的尾音却总是上扬的语调,声调高低不断变化,时而向同学们撒个娇,时而给孩子们开个玩笑,带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宛如童真的孩子。孩子们的童趣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把童趣带到学习中,正是赵老师放下成人的身段带领孩子进把童心童趣带到了童谣的学习中。
课堂上的童趣是赵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有趣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是最好的感知方法,这是我们很多老师的共识。可是朗读如何可以避免重复的枯燥,开展有效的朗读,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赵老师教孩子们读童谣时,让孩子们学会用手、脚发出节奏,变换速度和音量,这样多样化、多层次的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不但有趣,又和童谣“歌谣”的特点相吻合,特别是最后孩子们弯着腰,跺着脚,朗诵着《弹歌》,就像在感受“逐宍”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实在是令人惊叹!
课堂上的童趣是赵老师用孩子们喜欢、适合的方式去教学。赵老师用闯关游戏激励孩子们,处处给孩子们留悬念,用动作演示“打提溜儿”,与孩子们进行“悄悄话”……这些教学方法无一不显示着童趣,推动着课堂上孩子们对“童谣”的学习热情。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赵老师给孩子们灌输传统文化知识的理念,南山、老子、重明鸟、十二生肖、福禄寿等,都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得以补充。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本套课程设计,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人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本套教材包含“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中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包括:《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弟子规》、《幼学杂诗》、《中华改良杂字》、《千家诗》、《神童诗》《随园诗话》、《世说新语》节选部分内容,共17课。“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摘抄部分格言警句供同学们欣赏。
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的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袋”(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措施
1、要精心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全面搜集教学材料,做到讲解全面,便于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经典。
2、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少年儿童的个性生活体验,为他们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3、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4、教学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感悟、参与和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丰富情感,获取知识技能。
5、努力作到四个“优化”,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围绕以活动反馈机制为主题,以活动串起学生表现,提高教学质量。
6、开展诵读比赛,采用齐读、领读、开火车读、诵读、背读等方式,提高学生读书水平,让其在读中感悟。
四、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1-2 《声律启蒙》(节选一)3-4 《续小儿语》(节选)
5-6 《增广贤文》(节选一)《增广贤文》(节选二)7-8 《弟子规》(节选一)《弟子规》(节选二)9-10 《弟子规》(节选三)《弟子规》(节选四)11-12 《幼学杂字》(节选)13-14 千家诗 15-16 千家诗 17-18 千家诗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总第1课时课题:声律启蒙 备课人:李曼 时间:9.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 晴空: 宿鸟: 鸣虫: 天浩浩: 日融融: 佩剑: 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 教师带读 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 重点点拨 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 分组朗读比赛 师生对读 练习背诵 熟读课文 收集课外资料
2、根据注释,小组交流一起理解含义。
楼: 阁: 户: 窗: 巨海: 长江: 泽: 岌岌: 淙淙: 故国: 他邦:
3、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4、尝试背诵。
五、课外延伸:对对子游戏
地球上有美丽神奇的自然现象,漂亮多变的花草树木,可爱有趣的小动物。我们都很喜欢他们。我们还把他们编成了有趣的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先从最简单的一个字对起。
山—水 湖—海 多— 大— 天— 先— 晴— 宽— 易— 横— 前— 文— 教师归纳:只要词类相当的都可以对。
2、对二字。
千山—— 七嘴—— 天南—— 鸟语—— 万紫—— 山清—— 和风—— 花红 教师归纳:为什么你们能脱口而出地对出来?去掉中间的连线,就变成了四字词语。我们的汉语就是这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你们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文来会下笔有神的。
3、三字对
瓜子脸—葡萄牙 教师归纳:上下两句内容不搭界,格式却正确的对子,叫无情对。
4、四的对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5、五字对:白日依山尽——
6、七字对:两个黄鹂鸣翠柳——
7、游戏:我说*——我对*
六、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除了《声律启蒙》,还有《笠翁对韵》《三字经》等等,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七、熟练背诵 《声律启蒙》(节选二)
总第2课时课题:续小儿语 备课人:李曼 时间:9.1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1、《弟子规》
2、《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
(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
7、学生自由读解析。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练习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指名说一说
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总第3课时课题:增广贤文1 备课人:李曼 时间:
9、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二),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做人的道理,感悟父母及他人的关爱。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二)。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二)。
2、看“温馨点击”,师简介,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最被人们看重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总第4课时课题:增广贤文2 备课人:李曼 时间:9.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增广贤文》(节选二),深入理解选文内容。
2、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做人的道理,感悟父母及他人的关爱。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增广贤文》(节选二),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反哺之孝、跪乳之恩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这样的小故事吗?
2、讨论交流: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分小组表演一下。
四、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总第5课时课题:弟子规1 备课人:李曼 时间: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节选一),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谦虚、勤勉,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意识,并认识到攀比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节选一)。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弟子规》(节选一)。
2、看“温馨点击”,师简介《弟子规》(节选一),书中依据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诲,提出了为人处世、言行治学的一般准则,用来教育儿童。全文三字一句,琅琅上口,非常便于记忆和朗诵。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总第6课时课题:弟子规2 备课人:李曼 时间:10.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弟子规》(节选一),深入理解选文内容。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谦虚、勤勉,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意识,并认识到攀比的危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节选一),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现在有些小朋友爱比谁的玩具多,谁的文具好。你能用《弟子规》里的语句劝劝他们吗?
2、讨论交流:当有人指出你的缺点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结合上文,讲一讲应当怎么做。
四、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两个苹果都涂红,如果还不太满意,就涂红一个。
2、师小结。
总第7课时课题:弟子规3备课人:李曼 时间:10.2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弟子规》(节选二),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到有益的读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节选二)。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弟子规》(节选二)。
2、看“温馨点击”,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读好书吗?上面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总第8课时课题:弟子规4 备课人:李曼 时间:10.3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弟子规》(节选二),深入理解选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到有益的读书学习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节选二),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讨论交流:平时你是怎样读书的?你还知道哪些读书的好方法?跟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吧。
2、师补充介绍一些名人读书方法。如孔子的“学思结合法”、朱熹的“三到法”等。
3、读了这段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请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
四、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就把水果全都涂红,如果你还不太满意,就先涂两个。
2、师小结。
总第9课时课题:幼学杂字1 备课人:李曼 时间:1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幼学杂字》(节选),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知道一些节气、时令和传统节日的名称,能有主动了解与此相关的谚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读书识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幼学杂字》(节选)。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幼学杂字》(节选)。
2、看“温馨点击”,师简介《幼学杂字》,它分门别类整理了大量的杂字,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这段话选自其中的时令篇,对于我们学习时令知识和集中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总第10课时课题:幼学杂字2 备课人:李曼 时间:11.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幼学杂字》(节选),深入理解选文内容。
2、通过学习,知道一些节气、时令和传统节日的名称,能有主动了解与此相关的谚语、故事等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读书识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幼学杂字》(节选),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讨论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气的谚语?把它写下来吧。补充二十四节气歌。
四、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背诵,可以涂红一个苹果,每搜集到一句谚语就多涂一个苹果,比比看谁得到的红苹果多。
2、师小结。
总第11课时课题:千家诗1 备课人:李曼 时间:11.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家诗》
(一)。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传统文化》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家诗》
(一)。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千家诗》
(一)。
2、看“温馨点击”,师简介这首诗,春天的西湖好美呀!花草树木那么茂盛,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唱,画船在鼓乐声中徐徐划行,在这画一般的情境中,游人们的心都醉了。小朋友们,让我们也睁大明亮的眼睛,观察观察我们身边的春天吧!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5、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6、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7、分排比赛读。
8、男、女生比赛读。
9、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回家想想春天里,你到哪些景点游玩过,下节课交流。
总第12课时课题:千家诗2 备课人:李曼 时间: 11.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千家诗》
(一)。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家诗》
(一),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男女对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春天里,你到哪些景点游玩过,给同学们讲讲你的发现和感受吧。
2、生交流。
师对于交流的学生予以鼓励。
四、评价表现
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这首诗你背过了吗?画一画也好呀!如果能背下来或画出来,就给自己画一个飘上蓝天的小气球吧。
2、师小结。
总第13课时课题:千家诗3 备课人:李曼 时间:12.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家诗》
(二)。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和丰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家诗》
(一)。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千家诗》
(二)。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千家诗》
(二)。
2、强调容易读错的字音。在炎热的夏天,树荫、池水、微风,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呀?读了这首诗,你是不是也想到山里避避暑呢!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5、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6、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7、分排比赛读。
8、男、女生比赛读。
9、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0、回家搜集有关夏天的语句,下节课交流。
总第14课时课题:千家诗4 备课人:李曼 时间:12.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千家诗》
(二)。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家诗》
(二),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男女对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夏天的诗句?能再背诵几句吗? 师对于搜集到的学生予以鼓励。
2、爷爷教给我一首宋朝民歌,《赤日炎炎似火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四、评价表现
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就在成长袋里给自己画一串糖葫芦吧!
2、师小结。
总第15课时课题:千家诗5 备课人:李曼 时间:12.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家诗》
(三),初步了解理解内容。
2、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家诗》
(三)。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千家诗》
(三)。
2、看“温馨点击”,原来,在远处也一样可以看山观景呢!远处看山,通体的碧绿中点缀着片片红叶,悠悠白云的下面,一道清溪沿山势流下,好美的秋色呀!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回家搜集秋景的古诗,下节课交流。
总第16课时课题:千家诗6 备课人:李曼 时间:12.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千家诗》
(三),深入理解内容。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家诗》
(三),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男女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你还知道哪些秋景的古诗吗?推荐给大家。
2、生交流。
师对于搜集到的学生予以鼓励。
3、讨论交流:让我们找出诗里写色彩的词语并记住它们吧。
四、评价表现
1、读了这首诗,你能积累些写景物色彩的词语吗?如果能,就给自己贴一张小贴画吧!
2、师小结。
总第17课时课题:千家诗7 备课人:李曼 时间: 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千家诗》
(四),初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对学生进行形成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家诗》
(四)。
二、读熟文章。
1、师范读一遍《千家诗》
(四)。
2、看“温馨点击”,师简介内容。同学们,梅和雪忙着争春互不相让,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却没看到对方的优点。还好,智慧的诗人提醒了她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诗人借此告诉我们:人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是正理。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看注释,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总第18课时课题:千家诗8 备课人:李曼 时间: 1.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背诵《千家诗》
(四),深入理解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3、对学生进行形成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家诗》
(四),同学们都能流利地朗读下来,全班齐读一遍,分排比赛读一遍。
二、背诵文章
1、自由练习背诵,也可以同桌互背。
2、全班齐背一遍。
3、指生背诵,纠正错误读音,点评。
4、分排比赛背。
5、男、女生比赛背。
6、全班齐背一遍。
三、活动广角
1、诗人还写了另一首《雪梅二首》其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把它读熟练了,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四、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首小诗你能熟练背诵了吗?如果能,就把成长袋里的一朵梅花涂红;如果你还能把另一首《雪梅》诗也背诵下来,就把另外两朵梅花也涂红吧!
保定二师, 百年辉煌, 铸就了百年名校品牌, 沉淀了无比丰赡、宝贵的师范教育办学经验, 造就了师范教育关荣的校本传统, 并且极具时代价值。研究保定二师优良的校本传统文化, 汲取其师范教育之精华, 能够为当代师范教育未来的科学发展、自主发展找到富润的智慧的源泉和文化营养, 藉以滋润当代师范院校师生的精神境界,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范生的生命成长。本文站在师范教育的角度, 审视保定二师的优良校本传统, 挖掘其对于当代师范教育的价值, 以期使保定二师师范教育优良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并绵延开来, 形成师范院校的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及向心力, 最终促进当代师范教育的蓬勃发展。
一、秉承治学严谨的校本传统, 建设当代师范教育院校严谨、求实的良好教风、学风
“师范”乃培养“堪为人师而模范之”的人才之所, 因此, 百余年来, 保定二师一向以底蕴醇厚, 治学严谨著称。一方面, 早年, 曾邀请李苦禅等著名学者、作家来校任教, 可谓名师济济, 以大师的大气感染者二师的莘莘学子, 并且, 学校教师大多是京津两地名牌大学毕业生, 教学水平很高;另一方面, 保定二师一向重视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常规管理, 对学生的出勤、听课状况、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 逐项检查计分, 使学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同时, 保定二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学生的着装、发型、宿舍内务、教室卫生都有着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无形的精神见于品质, 有形的影响见于行为。于是, 在二师青瓦灰转、绿檐红柱的校园里, 学子们激扬文字, 朗朗读书, 走出校门的二师学生, 凭借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功在保定周边乃至河北省基础教育战线上建功立业, 形成了亮丽的风景。教育的兴衰已经关乎国家的强弱, 而基础教育的水平堪为万丈高楼之地基, 尚在校园中求学的师范生是未来基础教育行业中的生力军, 他们的学识水平、教育素养水平, 已经关乎一个民族的命运。因此, 秉承二师传统, 建设当代师范教育院校严谨、求实的良好教风、学风至关重要。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雄厚的师资力量, 形成良好教风。
一个学校, 有了大师才有大气, 有了大气, 才会有良好的教风、学风。因此, 建设一支学识高、能力强、高素质的优秀教师群体, 是师范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两个程序来建设, 即“聘用名师”和“打造名师”。 “聘用名师”是走出学校, 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邀请各学科名师来定期为学生讲学, 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声音, 感受大师的修养与学识, 体验知识的浩瀚。“打造名师”是采用一系列措施在校内培养名师, 譬如在中老年教师中通过教学评比、示范研讨课、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 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进一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外出参加培训学习, 促使他们的专业成长, 成为校内真正的名师。同时, 重用名师, 鼓励他们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实现对青年教师作风上、业务上、的积极影响。使优良的教风传统得以传承、发扬, 也使打造名师成为持续性的工程。
(二) 加强学生日常教学常规管理, 强化过程, 建设严谨、求实的学风。
实施“三抓”, 即一抓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常规管理,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及作业情况进行常规检查记录, 并把情况及时通报给学生;二抓学生辅导员对学生的教学常规管理, 规范学生的请假、销假制度, 并严格实施把请假、销假情况与任课教师对接制度;三抓学习委员的教学常规管理, 要求学习委员如实向任课教师汇报出勤情况, 并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三抓, 强化师范生的学习过程, 建设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内强素质是指加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基本功包括“三字”, 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一画”, 即简笔画, “一话”, 即普通话;基本技能指:组织班队活动技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和学习辅导技能、设计黑板报和手抄报技能、管理班集体技能、组织课堂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技能等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要坚持长期化, 日日练, 周周练, 月月练, 并且通过组织日常各项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在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比如建立大量校外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实训基地的方式, 让学生走进小学, 亲临现场, 锤炼技能, 为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与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外塑形象是指:开展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要求师范生着装、发型、言谈举止能够符合对小学教师外在形象的要求。并且要有检查监督机制, 一日一检查, 一日一公布, 一周一小结, 一月一评比, 定期通报, 奖优罚劣。
二、弘扬德育为先的校本传统, 建构当代师范院校崇高的道德风尚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百余年来, 保定二师一向坚持德育为先的培养目标, 把培育学生做一个品德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践行在一切教育教学形式之中, 因此, 二师的学生爱国、爱党、勇于奉献, 把报效祖国,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终级人生目标。在国难当头之时, 二师的学生挺身而出, 以一介书生的薄弱之躯, 唤醒国民的沉默, 启迪民智, 践行了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的担当, 在祖国建设之日, 二师培育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 敬岗爱业, 成为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正是二师德育为先的校本传统塑造了学生内心拥有报效祖国、衷于共产党、服务社会的崇高信念, 才能在不同时刻演绎出对祖国、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美国教育家鲁道夫.奥伊肯曾这样说:倘若没有对某种崇高理想的信念为我们的一些活动注入热情与欢乐, 我们便不可能获得生活的巨大动力, 就只能在一片混乱与忙碌之中仍觉得精神无法安顿。因此, 弘扬二师校本传统, 建构当代师范生崇高的道德风尚极具时代价值。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理想教育建构师范生爱国奉献、报效祖国的道德信念。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 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因此, 加强师范生的理想教育, 能为师范生的生命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以及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对于师范生爱国奉献、报效祖国信念的构建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保定二师校本传统精华所在。师范生理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理想教育和事业理想教育。政治理想教育是对师范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最基本内容, 是指坚定师范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教育, 其目的在于使师范生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而不懈努力, 在新的时期, 还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信仰与民族精神, 从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树立起一个政治上的标准和目标, 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事业理想教育是指坚定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信念的教育, 目的在于使师范生在求学期间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进而树立起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 形成任劳任怨、肯于牺牲、无私奉献的职业信念, 并且以此激发师范生热爱所学专业、勤学苦练的强大动力。一个师范生, 如果没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必定不能安于师范院校繁重的课程学习以及未来教师清贫、忙碌的工作岗位, 也不可能做出成绩与贡献。
(二) 加强品德教育, 打造师范生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范。
古人云:“行可以为仪表者, 人之师也。”师范院校造就的应该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 要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因此, 每一个师范生, 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 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堪为人师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 才会怀着深挚的情感严谨治学, 为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 忘我奋斗, 鞠躬尽瘁。师范生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 要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 并依法指教。其二,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严于律己。其三, 关心、热爱、理解、尊重学生, 并对每一个学生表现出合理的期待, 努力提高教师职业威信。其四, 与同事团结协作,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董金义, 阎增年, 王福亮.保定七六护校革命斗争记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战锁, 杨治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洒在校园的圣洁血花——记保定师范“七.六”烈士纪念园[N].中华魂, 1997
[3].门岿, 张燕谨主编.中华国粹大辞典[M].北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
[4].方立克编.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5].王鹿鸣.保定二师, 无上光荣[N].保定日报, 2012
【歌诀】
格腕进步挫臂剪,上下紧密配合行。
转身旋拧滚动劲,一声呼喝锁压肩。
【招法】
1敌我对峙(图38)。
2敌上右步,出右拳击打我方面部,我急用右臂格住敌右腕内侧(图39)。
3右手屈指回收抓拿敌右腕;同时,进右步于敌裆下,右臂屈肘用前臂猛向敌左臂滚搓,此时左手也借势将敌左臂锁压住,使敌左臂伸直不能弯屈;顺势我向左侧转腰、绷右腿,左臂向上抬对方左臂,右臂向下压其左臂,一压一抬,使其疼痛难忍而被我擒拿住(图40)。
【要点】
1右前臂用力下压和左前臂上抬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发力,不要让对方左臂弯屈。
2如果没有控制住对方的左臂,其就有机会更招换势,对我发起新的攻势。
十一、逆水行舟
【歌诀】
声东击西兵诈计,一旦接手锁擒敌。
扣腕拿肩摇橹状,当胸一膝即趴地。
【招法】
1敌我对峙(图41)。
2我方进身出左手诱敌来接之时,我旋腕扣指叼扣其来接之右腕;同时,进左步,右手沿其右臂上反摆击其头部右侧(图42)。
3对方左手格架或向左闪躲,我右手顺势拍抓其右大臂外缘下软肉;此时,左手叼扣其右手,由上向下再向上划一圆弧,向其身后推举,同时右手四指掐抓其右臂外缘下软肉,边旋拧并拉向自己腰间,两手合力旋拧折扳其臂,使其臂或直臂后伸旋内状,抬右膝利用其向前俯身时,猛击其腰腹胸或裆部(图43)。
4上体右转,右脚向左后侧插步落地,整体配合用力,将敌摔跌于地,并擒拿住(图44)。
【要点】
1此三动必须一气呵成,两手折扳,一推一拉,同时旋拧,使其成直臂后伸(肘关节呈反关节状)。
2“旋”是指两手同时旋拧其臂,使其大臂旋内,并使其臂旋向身侧后上方。
十二、攀桂折枝
【歌诀】
反攀桂树巧折枝,诱敌出手踩边关。
与敌背势别下盘,扳住腕臂旋压弯。
【招法】
1敌我对峙(图45)。
2我方诱敌出招之际,敌不避反进用左拳劈面而来时;我收左步、闪右步,用左手掌向其左上方推格其右前臂(或肘部)(图46)。
3进右步与敌成背对势,右手由下而上沿敌右大臂外侧上插,扣抓敌右腕(图47)。
4此时我臂在敌右大、前臂间呈杠杆状,利用撬杠省力原理,将手腕猛力向下压,同时别住其大臂上抬。其必成屈臂、肩关节外展旋状,并对肘关节亦形成反关节锁定,使其后倒或直接形成被擒拿住(图48)。
【要点】
1“别”是指利用我臂插在其大前臂之间,利用撬杠省力原理,别撬其肩、肘关节。
2要注意,力点和支点的相互关系。“压”是指将其前臂腕关节压向其身侧下。即是撬杠中的力点用力方向。
十三、小鬼扛刀
【歌诀】
叼扣带旋锁腕骨,进步击肘肩扛肘。
锁腕扛肘挑肩身,锁步背身旋拧扭。
【招法】
1敌我对峙(图49)。
2敌右拳击来,我左偏身,两拳上提,格推住敌前臂外侧(图50)。
3右手顺势叼扣敌右前臂或腕部;同时,左臂屈肘,用左前臂尺侧向上猛力扛顶其右肘部(图51)。
4右手叼扣其腕下压回带,使其右臂成后伸直臂,肘窝向上的反关节状,倒右步,身体右后转至其右侧,并顺势顺劲将其右肘部滑至自己左肩上成反关节扛顶,两手将其臂用力下压,同时躬身弹胯,成反关节倒步过背摔势制住对方(图52)。
【要点】
1“顶”是指一手在其手臂前端并向下用力,一手在其肘部用力上顶,使其成肘关节后伸直臂状。
2“扛”是指我肩在其手臂上端并用力上扛,两手在其手臂前端,并使其肘窝向上,肘关节后伸成直臂状用力下压。
十四、鸿鹄翻转
【歌诀】
潜身扣腕向回击,旋身回抱步伴行。
一顶一压往上撬,肩靠侧身搬枝成。
【招法】
1敌我对峙(图53)。
2敌出右拳击向我面部,我疾右闪,进右步,右手顺其右臂外侧拍格,并顺其前臂叼扣其腕部;同时,以左下勾拳击对方胸腹部(图54)。
3敌格架我左拳时,我左手顺势从其右臂内侧滑向自己右手,猛力回抱其前臂前端;大臂猛然上抬击敌肘部,并用力上顶(图55)。
4前后两端相互用力,一向下用力,一向上顶抬,前后用力一致,致使其肘关节后伸成直臂状(肘窝向上)(图56)。
5疾坐胯转腰,向右后侧转弹,其因脚被我左腿绊锁,右臂受反关节击压,而前跌被我擒拿住(图57)。
【要点】
1也可在抬击肘时,使其右肘部沿我大臂滑至我左肩,两手合拿其前臂或腕前拉、下压。
2向右后坐胯弹腰,躬身下俯成反关节正过背摔而擒制之。
3其法为“抱折”。“抱”是指两臂反关节抱其臂;“折”是指两臂反向用力反关节折扳其臂。
十五、再展两仪
【歌诀】
缠腕锁臂劲螺旋,吃肘搓滚用惊弹。
进步撞打腿相绊,扭身十字肘击山。
【招法】
1敌我对峙(图58)。
2我方进右步翻右拳劈击向对方头顶时,被其抬右臂上架格住(图59)。
3我左侧闪,右手沿敌右臂向肘部缠绕,将其右前臂夹在我右臂间;疾进左步至其腿前,向右转身,将敌右臂反关节向自己身体右后侧别顶(图60)。
nlc202309020442
4左掌向右下侧猛击其肘。此时敌右前臂被我别顶,肘关节受到反关节击打,并被我左手下压锁定肩关节;其腿又被我绊锁,其即前跌伏地被我擒拿住(图61)。
【要点】
1“缠”,是指我臂如蛇般缠住其臂,并利用大前臂反关节别顶其臂。
2“抖”,是指我左手发寸劲之抖力,猛击其右肘尖,并续力向下猛压其肘尖部。
十六、托弩打虎
【歌诀】
旋拧阴阳亦反转,滚搓腕肘抖颤劲。
扣腕锁手加进步,顶压搬折一气成。
【招法】
1敌我对峙(图62)。
2我方进右步出右手戳击其面部时,对方抬右手格住(图63)。
3我右拳变掌贴敌臂旋腕掳抓下滑扣住腕骨缝隙并上抬旋拧,其必对抗而向下用力。此时我疾进左步,右手随其劲力,自下而上,从左至右划一圆弧,左手由下而上扣抓其肘部麻筋(图64)。
4右手下折拉敌腕,左手上托;同时,用力便能完全控制其右上肢的运动链而被我擒拿住(图65)。
【要点】
1“顶”是指右手顶压其手掌,使其腕关节极度背伸,左手顶其肘使其成直臂。
2“折”是指右手压顶其腕关节,同时左肘上顶其肘,两端一致用力反关节折其腕、肘关节。
十七、箱子横笛
【歌诀】
扣抓掌指旋拧转,沉身扭胯臂靠顶。
翻掌铁扇弹鼻峰,挎提肘臂折断筋。
【招法】
1敌我对峙(图66)。
2我方出招诱敌之际,被其惊下取上右手抓住我右肩衣领(图67)。
3我右手旋腕勾指叼抓敌右腕旋拧;同时,上体右旋转,左臂靠击敌右大臂外侧,使之肩、肘、腕关节反折下受寸劲击打而疼痛难忍(图68)。
4我左手经对方右臂下穿过提挎其臂,将其擒拿(图69)。
【要点】
1“拧”,是指旋拧其腕关节,使其臂肘伸背反关节。
2“折”,是指以左臂靠击其以反之肘关节而折断。
3左手提挎穿手之后,可以上打其面部,反手下打其裆部。
十八、大鹏折翅
【歌诀】
叼掳来腕往侧擒,进步插撩腋大筋。
紧跟上步身速转,扭折敌臂捆绑紧。
【招法】
1敌我对峙(图70)。
2敌用左拳迎面打来,我退左步,右掌拍格敌左腕外侧之际,扣指叼抓住敌腕,并掳手卡住其腕关节缝隙(图71)。
3上右步,右臂从敌右臂下前插,左前臂挑击敌左上臂内侧(图72)。
4左手扣敌左肩臂部;同时,右脚上步,右转身,向下方猛压敌之左肩臂部,使敌疼痛难忍而失去抵抗能力被我擒拿住(图73)。
【要点】
右手抓敌腕部和左臂从其左腋下插动作要连贯,进左步扭腰转身下压的动作用力要协调一致;上步转身旋扭快速有力。
【二年级 传统节日】推荐阅读:
一二年级 传统故事演讲比赛 方案11-10
最新二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总结01-16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千字文》教学计划12-27
传统文化六年级09-14
传统节日端午节八年级作文06-22
三年级写传统节日作文300字07-19
一年级传统文化总结06-21
传统文化作文五年级11-12
六年级下册传统文化01-27
三年级写传统文化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