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精选7篇)
我国古典诗词是一座宝库,可以说,初中生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可是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还是比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诗的内容呢?诗是形象的艺术。古人作诗,讲究“立像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所以在学习这一专题时我试图从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入手,由浅入深,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学好的信心,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教学课题】
通过品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逐步学会鉴赏古诗词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教材所选的古代诗歌虽然其人不同,其事各异,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
2、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体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教学方法】引导 讨论 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可是谈到考试时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恐怕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吧,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揭开诗歌鉴赏的神秘面纱。
二、温故归纳
(一)欣赏回味《观沧海》和《天净沙 秋思》(配乐朗诵)
归纳诗歌中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鉴赏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过的古诗词回想人物鉴赏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温馨提示1: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苏东坡的豪放旷达 陆游的悲壮爱国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三、例题引路,明确答题思路
(一)典型例题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诗中刻画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什么形象)
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③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二)总结答题思路:一般应该有三部分构成: ①诗中塑造的形象是什么; ②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③通过形象的塑造,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是什么。温馨提示2:常见人物形象的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离别诗(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边塞诗(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等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
温馨提示
3、常用情感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四、学以致用(分组竞赛,合作探究)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五、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反思】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和谐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教师该怎样把学生领进诗歌的圣地,让他们真正去领略古典诗词的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节课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品
析人物形象这一较为浅显的角度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1、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课伊始用学生作文中的一段话导入新课,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回顾学过的古诗词,总结鉴赏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在比赛中落实所学,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和提示,体现了《课程标准》“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的教学理念。
2、利用多媒体拓宽语文教学新思路。视频短片、精美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身心沉醉在诗歌意境之中。
“文学即人学” (高尔基) ,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 考生们要“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考试大纲》) 。因此, 鉴赏人物形象成为平时的考试乃至高考当中不断强化的一个重要考点和考查方向。为了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 我们在阅读叙事性文学作品时, 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了解描写方法, 感知人物形象
【方法解说】
关注人物形象, 把握性格特征, 要注意学会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入手。“正面描写”, 主要是指传神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生动准确的行为描写等;“侧面描写”, 主要是通过描写他人或他物, 从侧面来烘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还有细节描写, 对比描写等方法。这些都是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 为读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的必要手段, 所以不容忽视。当然, 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不是目的, 高考不会在名词术语上设置问题, 准确理解人物性格, 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这往往是高考命题者的用意所在。
【文本展示】 (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
例1:现在, 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 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 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1) “又来催饷了, ”他心里说, “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 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 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 再不然, 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 两只手湿淋淋的, 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 挂号信, 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 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 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 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 并有一种特别风韵, 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 他又何必紧张, 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 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2) 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 因他为小城送来———不, 这种事是很少有的, 但愿它不常有。
(师陀《邮差先生》, 有删节)
题目: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考生答题时先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然后结合语境分析人物性格。具体到此题, 第 (1) 处画线句是邮差看到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件后的心理描写, 包括两个意思, 一是知道学生又要钱了, 二是很体谅家长们的辛劳。这也表现了邮差善解人意、仁厚体贴的性格;第 (2) 处画线句是间接转述邮差的心理, 他有时也会给别人传递不好的消息, 所以感到抱歉, “但愿不常有”。这一处心理描写刻画出邮差勇于自责、心地善良的性格。
【参考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 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 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 他为此感到遗憾, 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二、品析环境描写, 把握人物性格
【方法解说】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够起到烘托的作用;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 它包括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它无不左右着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所以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 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文本展示】 (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14题)
例2:……有一天, 琴店来了两位父亲, 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 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 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他们各拉一曲后, 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 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 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后来, 他们果然都成了“家”, 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 他们一直合奏着。
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 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 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 推波助澜。
最后, 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 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 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 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 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但自从分开后, 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 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 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 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 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终于, 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 跃下阳台, 一命呜呼。
那时, 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 随弓皆断。弦断之际, 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 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 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 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 他疯了。
……
(梁晓声《双琴祭》, 有删改)
题目: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人物形象的个性形成, 往往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 合理地鉴赏人物形象, 就要紧扣环境因素, 分析环境描写, 包括体味环境特点, 把握它对人物命运及其最终结局的影响。具体到此题, 题干要求筛选出“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 这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 即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 所以考生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 并分点概括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1) “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 (2) “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 (3) “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 (4) “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三、分析文本情节, 统观人物形象
【方法解说】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史, 情节总是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换句话说, 人物性格往往是在情节发展中表现出来, 又在情节中得到发展。一般来说, 把握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 为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了依据。但要注意: (1) 考生在通过分析文本情节来概括人物的特征时, 要达到全面、恰当、实事求是的要求; (2) 题干要求分析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正面形象, 所以考生要注意从正面概括其特点; (3) 人物性格虽说具有多样性, 但往往有主次之分, 所以考生答题时要着重把握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文本展示】 (2012年高考安徽模拟卷第12题)
例3:……那时候, 每次舅舅来, 我和姐姐都会感到很厌恶, 因为他一来, 就会从我家里进行一番“抢掠”, 甚至包括我和姐姐还没用完的作业本, 还没打算丢掉的衣服, 都难以逃脱他带来的那只欲壑难填的大口袋。当然, 舅舅每次来也没有空手, 他总是会带来一些诸如汤子面和小豆腐之类的城里人不易买到的东西, 可是我和姐姐不爱吃, 总感觉那些东西像喂猪用的。
舅舅没别的嗜好, 就是喜欢喝点酒, 累了一天之后, 喝口酒能解解乏。每次孩子给他打回酒来, 他都要往里面兑些凉水, 那样的酒难喝极了, 他却喝得津津有味, 也只有那个时候, 才是他最惬意的时候, 仿佛灰暗的人生里透过的一丝霞光。
上高中的时候, 我和同学玩牌机, 输红了眼, 直到把100元学费输个精光。那时候, 100元不是个小数目, 我害怕极了, 开学好几天, 老师催了好几遍, 我却迟迟拿不出钱来交学费。我不敢和父母说, 那样会被父亲打死的。我想到了借钱, 可是同学们都不肯借给我, 最后, 我想到了这个令我厌恶的舅舅, 明知道他穷得叮当响, 可是没有办法, 我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舅舅为难地直挠头, “唉, 总不能为这个把学习耽搁了。”舅舅让我先回去念书, 他来想办法。看着舅舅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我知道肯定没戏了, 这只不过是他的托词而已。没想到第二天, 舅舅竟然真的来学校给我送来了100元钱。“这件事我不会和你父母说, 但你要记住, 以后一定不要再玩那个东西了, 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我狠命地点头, 第一次感觉到了舅舅的可敬可爱。
后来我才知道, 那次, 舅舅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
舅舅没日没夜地拼命挣钱, 养家糊口, 就在家境刚刚有些好转的时候, 舅母又病了, 瘫痪在床。不知道为什么, 他的生活仿佛被命运撕开一个大口子, 苦难一个接着一个, 老天爷似乎有意和他过不去的样子。但舅舅并没有被苦难压垮, 而是咬紧牙关, 60多岁的人了, 还在工地上当力工。因为他没有劳保, 唯一的两垧地也都给了孩子, 他还得生活, 还得伺候瘫痪在床的舅母。
终于有一天, 他在脚手架上跌下来, 从此一病不起, 而包工头却不闻不问。那是他这辈子唯一停下来不去劳作的日子, 也是他生命的终点。因为没钱医治, 舅舅终于没能挺过那个冬天。舅舅撒手人寰的时候, 也没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在他病重的日子里, 我去看望他, 给他捎去一件新衣服, 可他不穿, 他开玩笑说, 带补丁的衣服穿着暖和, 厚实。
如今, 舅舅在地下依旧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吧。我不知道, 那些补丁, 能否真的给他带来温暖。
我只知道, 这些穷人的补丁, 替那些富人们缝补了心上的洞。
(朱成玉《穷人的补丁》, 有删改)
题目:联系全文, 说说文中的“舅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来分析人物形象, 考生要学会在通览全文、梳理情节的基础上, 进行多层面的理解分析, 注意把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从相关情节中提取出来。解答此题, 先理清文章的叙事情节, 即“小时候, 我厌恶舅舅来我家→有一次, 舅舅卖猪替我交学费→后来, 舅舅从脚手架上跌下来病死了”, 同时“我”对“舅舅”感情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最后就将“舅舅”的形象逐渐凸显在读者面前。
【参考答案】舅舅是一个贫穷、勤劳、坚强、富有爱心、宽厚仁慈的人。
四、创意解读人物, 进行个性化阅读
【方法解说】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板块中出现了不少开放性的探究题, 要求考生立足自我, 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感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所谓“探究”, 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有所发现和创新, 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层级。
【文本展示】 (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18题)
例4: (1) 那年我去宏村, 正是深秋季节, 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 层林尽染, 草黄枫红, 间杂粉墙黛瓦, 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 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 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 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 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2) 但是, 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 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 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 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 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 在有雨的夜晚, 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 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 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 卧听雨打残荷, 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3) 其实, 我有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 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 每年莲藕起出之后, 就再也没人去管它, 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 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 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 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
(韩开春《荷叶》, 有删节)
题目:在第 (2) 段和第 (3) 段中, “林黛玉”和“我”都见到了残荷, 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更强调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考查。具体解题时, 考生需要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产生的背景, 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林黛玉的感受基于她的身世, 作者的感受来自他的生活, 最后分点表述。
【参考答案】 (1) 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 有身世之痛; (2) “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 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 (3) 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 (经历) 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 寄人篱下, 身世凄凉, 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 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 有着美好的童年, 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 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提问模式
在平时的测试当中, 常见的命题方式有如下几种:
1. 把握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 简要概括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2. 请结合文章, 简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
3. 简要分析第×段的景物描写, 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 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有何用意?
5文中刻画的“×××”和“×××”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解题攻略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鉴赏人物形象题, 考生要注意掌握如下方面:
一、一般技巧
在高考叙事性文学作品阅读题中, 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要想既省时又高效地解答此类略有难度的题目, 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两联”“三抓”“多维”。
“两联”是指考生在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时, 要注意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 密切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地位与身份来思考问题, 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身份特征, 其鉴赏作答的着眼点及用语范畴有很大的区别。
“三抓”是指抓住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安排, 抓住曲折波澜的故事情节, 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及文章中出现的议论评价性语句。
“多维”是指考生要善于多向思维, 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欣赏人物形象, 也就是既要从多方面对人物的思想情操进行概括, 也要从多个角度对人物的本身性格特点进行赏析。
二、基本思路
具体鉴赏人物形象时, 要把握好如下基本思路:
1.使用简洁的语言, 从总体上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 画出作者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以及通过描写环境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特征的语句。考生在明确了作品中列举的相关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 再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还要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或者社会环境, 依据画出的句子, 由表及里地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也要善于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 努力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变化, 探究出寄寓于相关物象或环境中的思想情感。
4.用准确精练的词汇, 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和意义, 得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三、注意事项
考生答题时要紧密联系文本内容, 从文章实际出发, 紧扣作品对人物言行举止及心理神态等的描写以及相关的议论评述, 而不能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乱贴标签, 更不能将“莫须有”的东西强加在人物身上, 并且凭空分析, 一定要结合作品内容来分析归纳。
考生表述答案时, 要对人物性格作简要的分析, 换句话说, 就是对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不能仅用一些抽象的、概括性的词语来表述, 还要联系作品的相关内容作必要的简单分析。概括时要尽可能做到要点全面, 并按某一顺序排列。
※强化训练
一件毛衣的温度
徐芳芳
19岁那年, 我第一次去北京, 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任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 他还是没有出现。夜还是来了, 我流干了泪, 收回了所有希望, 准备打道回府。
半夜的时候, 我坐上了去南京的列车, 车厢里人很少, 也很冷。一会儿的工夫, 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 希望能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鼻子开始发痒了, 一个接着一个的喷嚏不听召唤地喷涌而出, 还带着黏黏的液体。
我四下寻看着, 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 我发现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 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会, 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候, 发现他还在看着我, 脸通红, 眉目微蹙着, 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奇怪, 便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 挺拔的身材, 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 因为瘦, 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
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 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 嘴微微蠕动了一下, 又没了声响。随即, 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 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那是一个深色的购物袋, 还能隐约地看到最底下留着一小撮已经发干的泥土。从我的位置处, 可以辨别出袋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可是, 寒冷一阵阵袭来, 我越来越觉得冷。
后来, 我从厕所回来经过他的位置前, 小心地问:“袋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 有些惊讶, 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 拿出袋子里的毛衣, 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 你不介意的话, 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 我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 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身子顿时暖了起来, 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
等身子暖和起来, 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手指般粗细的小洞, 在一整片灰色中显得很扎眼。我看着那个小洞, 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 想借衣服给我, 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将衣服递上。瞬间, 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到南京的时候, 他将毛衣留给了我, 我没有拒绝, 因为有毛衣的相伴, 我不再感觉到寒意。至今, 我还留着那件毛衣。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 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 有时却又显得如此珍贵。不知道, 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个小举动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带来多大的宽慰与温暖。
(选自《女士》)
题目:文章主要运用哪些方法来刻画男生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品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烛
丛维熙
教师节到了, 我回忆起一位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让我一生难忘的国文老师。
那是我读初中二年级时, 开学后一位新老师走进了课堂。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 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名字:胡风、冯雪枫、田秀峰。他直白地说:“胡风、冯雪枫的大名, 你们一定听说过———我就是尾随其后的‘田秀峰’。”我明白了, 他是用“峰”与“风”的谐音, 幽默地介绍他自己。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 如此公开张扬个性的老师, 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但就是这位不拘小节的老师, 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 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文之路。
我在一天下课之后敲开老师宿舍的门, 借口是补交课堂上没能完成的一篇作文。我在他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题为《一串念珠》的书皮上, 印有他的名字。对我来说, 这个发现引起的震撼, 无异于一声雷鸣,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有个人著作出版的国文老师。
上第一堂作文评讲课时, 他兴冲冲地在全班朗读了我那篇补交的作文。田老师在朗读时, 全然没有了老师之尊, 一会儿摇头晃脑, 一会儿停步凝思, 犹如一个大顽童。多少年后, 我感知从那一刻起, 已然决定了我一生从文的归宿, 因为我的文学潜能, 在这一刻被田老师激活了, 并得到了他的认可。
第二件难以忘却的事情, 还是缘于作文。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桃花盛开的时候》的作文。文中叙述了我童年时, 与山村的小伙伴在遍山的桃花丛林中, 叠垒石塔的悲怆记忆:一个绰号叫“小马驹子”的童年伙伴, 脖子上长了一个疔疮, 没过三天他就与世长辞了。他走了之后, 再看那满山桃花时, 感到那些艳丽的花瓣如同浸染了血浆。
田老师径直把我的作文交给我的家叔从陆人。家叔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 曾在天津大公报冯至主编的副刊上, 发表过诗作, 此时家叔在此任教导主任之职。当天, 我叔叔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在求证了作文的真实性后, 告诉我:“这篇作文是田老师送来的。他认知你身上蕴藏着有待开发的文学细胞, 我看了你的作文之后, 也认同他的意见。你以后要多多向田老师请教, 他是个有见识的国文老师。”
田老师常说他虽然不是算命的先生, 但他能管窥到我的未来极有可能是与文学结缘的人生。他那百无禁忌、心口如一的个性, 在我少年时播下了行文的种子和做人的罗盘。可惜, 他只教了我一年国文课, 就调往天津去任教了。1951年我也在报刊上发表了处女作。所以, 我对这位老师给我的文学初步加薪助燃之情, 一直牢记于心。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 有一次我接受采访时, 提到了这段往事。后来, 田老师通过报纸给我写来一封长信, 除了与我叙说别情之外, 还用他当年的幽默, 在信中问我:“我能算上个识别千里马的当代伯乐吗?”我复信说:“田老师, 您是一个杰出的教师, 在我眼里, 是伯乐中的伯乐。我不是千里马, 而是一条只会拉车的笨马, 您把一匹‘笨’马, 调教成奋蹄远行的‘奔’马。”
多少年过去了, 田老师的音容笑貌, 仍鲜活如初———他影响了我对人生之路的选择。一个好老师, 能够识别学生中的草和苗, 并能把草变成苗而对其加薪助燃者, 怕是智者和超人了。
(选自《解放军报》, 有删改)
题目:下列对田秀峰老师的性格特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田秀峰老师第一次走进“我”的教室的开场白, 其风格不仅直白、幽默且不失夸张。
B.“我”借口补交作文往田老师宿舍的目的有二:想得到重视和了解田老师是怎样的人。
C.看到田老师书架上《一串念珠》书皮上他的名字, 令人震撼, 难怪他会个性张扬, 自称“三峰”之一。
D.田老师在全班朗读了“我”的那篇作文。他“兴冲冲”的神态决定了“我”从文的归宿。
E.伯乐会识别千里马, 而田老师不仅会识马, 还会把别人眼里普通的马调教成千里马。这表明田老师善于挖掘人才, 更善于激励和培养人才。
【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解答时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几种方法, 并知晓其作用。然后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 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而归纳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重点从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和品格方面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文章对男生的刻画, 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 有力地表现了男孩内向拘谨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从而突出了文章主题。
2.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能力。解题时通读全文, 注意把握相关信息, 从而概括出人物性格。
参考答案:AE (B项, “想得到重视”的说法没有根据。C项, “令人震撼”的原因是“这是第一次看见有个人著作出版的国文老师”, 而不是“难怪自称‘三峰’之一”。D项, 不仅仅是这种神态, 还包括“朗读我的作文”这件事, 以及他的动作行为和班上的影响等等。)
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欢乐颂
陈 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了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的,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了,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削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
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第一场风过后,大妈躺下,大哥通知该通知的亲戚,其中有我,大哥说大妈疼爱的人,都得回来给她唱歌。我以为是那一带老人故去后守灵人唱的孝歌,说我不会。大哥说,就是唱歌,欢乐的歌。
我到时大妈已经弥留。大妈躺在床上,她要重新启程,回到三十一年前和她分别的大爹、四十年前从她怀抱离去的三弟身边。那是宋氏家族墓地,那里还长眠着大妈挚爱的她的婆婆,她在大妈五岁时收养了这个流落异乡的孤儿,养大妈到十八岁,然后从大妈的养母变成大妈的婆婆。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大妈说,她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的。现在,她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就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
歌声在大妈弥留的那一刻响起。都是大妈熟悉喜欢的汉水民歌的调子。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四妹、四妹夫一个接一个唱,直到这个家族的晚辈都加入到这唱歌的队伍里来,低缓、悠长、重重叠叠,让我再次看见那根血脉的藤,弯转绵延,生生不止。歌声伴大妈渐行渐远。
我忽然惭愧,大哥说我是大妈疼爱的人,我当然得给大妈唱歌,我搜索心海,想起不久前刚学会的一首民歌,我在大妈床前的席子坐正身子,端庄而歌。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火塘会熄掉呢。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着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槐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有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了。有个女人在着么,山倒下来男人就扛起了……”
灯火摇曳,我看见大妈脸上恍惚积满笑意,仿佛说,大妈喜欢这歌呢。
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解析 ①明确命题指向,注意区分“概括”与“分析”、“形象”与“性格”之别。“概括”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而“分析”是要求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文字分析。“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②找足找全相关的人物描写文字,不仅要找出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文字,还要注意侧面描写的文字。侧面描写更多的是通过环境与他人的言行来体现、烘托、反衬人物的性格特征。筛选过程中尤其不要忽视了描写人物的细节文字,概括时还要注意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③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作者对人物介绍、评价的感情倾向常常通过一些带情感色彩的词句表现出来,抓住这类词句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正面的,一般会用褒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反面的,一般会用贬义词来概括其特点;如果作品中人物形象丰满,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一般会从两方面客观评价;④对时间距离较远的中国小说,要注意宏观、历史地评价小说人物;对空间距离较远的外国小说,尤其是西方小说,要注意用西方文化视角来看待文中人物。
答案 ①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②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③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④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她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一、概念解析: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也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
二、鉴赏指导:
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三.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四.评分标准: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扣2分;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扣3分;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五.例题分析: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 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析】(1)诗后附有“幽州台”的注释,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再,贤才无举,登临此地,作者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语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六、课堂练习: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参考答案】
(1)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
(2)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3)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误例:
(1)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2)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3)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七、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9.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苏轼的《定风坡》。
八、课外练习:
1.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2.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解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
3.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解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解析】(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5.“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解析】(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注],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注] 神鳌:《列子·汤问》中说,上古时东海有蓬莱等五座仙山,随波上下往还不定。天帝恐怕它们消失,命十五只巨鳌牢牢顶住。鳌指海里的大龟。
(1)(考查形象)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
(2)请说说本首元曲是如何将夸张和衬托结合在一起的。(4分)答: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 鸪 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刻画了词人自己的形象,词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答: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注】 ①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
6、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 ① 寒花:菊花。
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答: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注】 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答:
(2)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答: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 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答: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连未暇论奇字①,先向水边看白云。[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燕 子 矶注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1)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赏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词的上片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环境的?有什么作用? 答:
(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1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注]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 瓜田:秦末汉初时被封作东陵侯的邵平,种瓜于长安东门。
安岳实验中学
吴海燕
【考点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考察的重点之一。【学情分析】
高三十四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文科生,对诗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诗歌鉴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有畏难情绪,因为诗歌的语言凝练,思维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够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鉴赏指导。【学习目标】
①掌握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②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③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把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分为八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不朽之作,我们作为这样一个国度中的一员,我们肩负着灿烂文化的传承。而这些作品也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古诗,开始高中阶段的诗歌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结合“诱思探究教学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根据高考《考纲》要求,重在方法、技巧地点拨和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熟练程度的训练。【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人物竞猜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形象 ②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少女形象 ③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士形象 ④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妇形象
二、高考面对面 1.考纲诠释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考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级(鉴赏评价)。对古典诗词中形象的鉴赏,主要是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塑造方法的分析,对形象特征的把握,以及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2.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鉴赏依据——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鉴赏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答案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①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典型例题
(设计意图:教师分析典型例题,是学生有法可依。)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①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袜刬(chǎn):踩着袜子走路。2.学生自主作答,教师点拨。
【答案】①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情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③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1)什么形象——身份(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六、延伸阅读室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明确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不朽的失眠
(台湾)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这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让他羞愧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如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来说,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那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地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制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没有华美灿烂过呀。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都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如清霜,一粒粒零绝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呀,正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点缀他惨绿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吗?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权力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是一记一记都撞在心里的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的28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28字在他心里已是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就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住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不朽的失眠。
七、板书设计
一、概念解析
(一)概念: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二)分类:
1、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
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鉴赏指导 【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歌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变式提问: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情感 【常用方法】
先“盖帽”,即说出诗,再以此为“ ”,从诗歌的 方面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 进行分析说解,注意要围绕“ ”这个中心来写。缺第一方面,没有分析,只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内容,不能围绕中心写,均要扣分。【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答题步骤】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2、掌握诗中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过去与现状对比。“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理想与现实对比。
(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例
2、分析下诗的人物形象。《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步骤1)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 形象。
(步骤2)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步骤3)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正面描写
1、手段 :肖像 行动 语言 心理 细节
2、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血肉丰满。
(二)侧面描写
1、手段: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他人
2、作用:衬托 例如:《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 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由。亦可另抒己见。
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四、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例如: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破阵子》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拚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从细节解读形象:诗词中很难像记叙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形象展开描写,多是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如李端的《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罗带。”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即便”二字,于虚处传神,为语气、神态、感情之转折处,一以见人物的急切神态,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细语”二字,维妙维肖地状出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闻,故于无人处,以细声细语出之,诗人亦不闻也。而“北风吹罗带”看似客观描写,但人物内心之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 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诗歌全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二)、鉴赏诗歌的景(事)物形象
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2、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意象的特点:
1)含蓄性(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意象之后,要借助想象,再现画面,解读物语)2)确定性(见意象附录)3)丰富性
3、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事)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
(3)剖析作者思想。答题模式:
引述词语+情景描述+分析特点+体味情感(关联主题)
4、鉴赏意境形象提问方式: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怎么样)的意境?诗歌描绘了怎么样的画面?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诗歌是如何描绘画面的?
诗歌史如何营造意境的?请赏析诗歌的画面美。诗歌是怎么写景的? 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如:《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
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 是动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
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无处卖”“闲抛闲掷”表现其怀才不遇。但“独立”“啸”又表现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步骤3)诗人借此既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簶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娖(chuò):整理。③银胡簶(lù):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步骤1)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步骤2)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步骤3)
《马诗》(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环境烘托)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肖像、动作)注释:金络脑:金络头,贵重的鞍具。(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摘要】人物形象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鉴赏的重要内容。对于人物形象,我们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不同方面去进行分析,挖掘其蕴涵的审美因素。
【关键词】小说 人物形象 鉴赏
高中课本中小说的篇目较多,这两年高考中,也时常出现鉴赏小说的阅读题。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要部分,那么,如何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可以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环境等方面去把握。
一、从人物的外貌去分析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这是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死之前三个时期的外貌。初到鲁镇的外貌,表现出她忠厚老实,年轻。再到鲁镇的外貌,表现出她精神备受刺激,内心极度悲伤,临死之前的外貌,说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还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是《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对王熙凤的服饰描写,暗示她的贪婪、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三角眼、吊梢眉、含春威不露的粉面,未启笑先闻的丹唇,表现她的刁钻、狡黠。
二、从人物的语言去分析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这几处语言描写出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几处语言描写出王熙凤果断、能干、精明。
三、从人物的动作分析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两处动作描写,说明林冲细心、缜密。
四、从人物的心理去分析
“她一向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这是《项链》中玛蒂尔德的心理活动,表现出她希望摆脱平庸的生活,置身上流社会成为高贵夫人的梦想。
五、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去分析
豹子头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胆识过人,武艺超群,也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其父作过提辖,岳父亦是教头。家有贤妻,侍有丫环,虽非万户之侯,却是殷实之家。这样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林冲不会一下子走向本阶级叛逆的道路。他性格既有耿直的一面,又有软弱的一面。
六、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还要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目的
林冲以自己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和逼上梁山的生活真理。民反是逼出的,梁山是迫上的。在林冲这一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阴险、卑鄙和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普通百姓;他们所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在风云激变的阶级斗争形势中,我们可以看到激烈进行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唯一正确的斗争道路。这就是林冲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典型意义。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练习】推荐阅读:
鉴赏诗歌形象09-07
考点一鉴赏诗歌形象09-16
教学课题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07-08
2022-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09-12
诗歌鉴赏题练习题设计10-30
诗歌鉴赏之诗歌题材06-02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教学设计11-17
诗歌鉴赏意境07-05
诗歌鉴赏基础09-12
《雨巷》诗歌鉴赏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