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 篇1

最近通过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的仔细阅读,让我受益非浅。从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与哲学中的作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一部发展的、系统的、科学的著作。通过这次阅读导言,使我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远远超出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是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恩格斯说过,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恩格斯认为,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部注入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里加以阐发。植根于自然科学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建立,标志着思辨地构造体系的旧自然哲学的终结。

古代东方和西方的自然科学,同自然科学的萌芽状态相适应,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实验自然科学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唯物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相应地有了重大的发展。但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是力学,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直到18世纪尚未发展到足以揭示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广泛联系的阶段,因而那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往往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德国自然哲学继承发展了历史上与机械唯物主义相对立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包含许多有见识的和合理的见解,然而却是以神秘的形式阐发的,它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也具有思辨的、唯心主义的性质。这种自然哲学就其形式、体系和方法而言,是同自然科学分离并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

在大约十六世纪,欧洲各国在经历了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认知革命后,促使人们真正发现了地球。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恩格斯认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在这个伟人云集的时代,在人们开始渴望以科学的自然辩证法正确的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并威胁到神学的时候,一些为了真理而奋斗的先驱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自然科学

当时也在普遍的革命中发展着,而且它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布鲁诺和塞尔维特等人成为新科学的殉难者,用自己生命捍卫了真知。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中指出,“十七和是把世纪的形而上学,是一些迷人的障碍。”在这个关键时刻,哲学发挥了其巨大作用。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而是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地球是某种生成的东西,其上面的 生物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在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这样,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这就使得自然科学家们不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并节省在错误方向下浪费掉的无法计算的时间和劳动。这也告诉我们,在今天,我们提供科学方法训练、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的知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都有我们可以汲取的营养。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学习辩证法,也是我们探索自然界奥秘,以指导我们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

正如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所揭示的,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从而使我明白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促进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你好!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工作者

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三部份研究对象。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技术观(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科学技术方法论(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三部份组成。

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中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

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因而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特别突出的现实意义。其次,是科技工作者探索自然界奥秘的需要。

《自然辩论法》导言读后感 篇2

我系xx学院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自然辩论法概论》的代课老师xx就为我们讲了,作为一个研究生,应当好好学习自然辩论法,并深深为今年《自然辩论法概论》课时的减少而感到惋惜,xx老师强调哲学是每一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不管以后是研究还是工作,哲学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发展,并帮助我发现新的事物。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哲学,在xx老师的介绍下,我认真阅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概论》导言。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导言,让我对科技、宗教、人类、社会以及宏观宇宙的演变,有了一个客观的了解。让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于当今人类的发展任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指导我们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真正把握科学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也查阅了其他的材料,写下了这篇写下了这篇关于人类与自然界辩证关系的文章,文章中有很多摘自其他地方的文献,只想以此来表达出我的观点。

人类初始,由于人对大自然的充分依赖,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感性和谐”。发展到近代,由于人文和科学的力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日渐增长,因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如今,人们重新审视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它已成为当今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努力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崇尚和谐”已是当代人的呼声。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破坏了自然环境,就等于破坏了自己。怀特海认为,当一个实体“能将自己所属的更大整体纳入自身的范围之内时”,它才是它自身;“反之,也只有在它的所有面都能渗入它的环境,即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同一个

整体的时候,它才是其自身。”人类与自然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在这具有整体性的和谐中,才会显现出其自身的价值。

我们以往接受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人定胜天”。但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表明,这样的认识并不是最佳理念。因此,很有必要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及其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重新加以审视。有利于人类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把人类长久生存的价值视为最高价值,人类在追求这一伟大的理想过程中,会自觉地与自然和谐共荣。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实现哲学革命后,确立了以实践为中介的自然观,并具体到生产方式的历史分析中,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因此,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相互联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首先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所以,人靠自然界生存发展,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都以自然为基础。从起源上看,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界构成了人的类本质。同时,马克思还指出,人的能动性可以把整个自然界当作自己活动的对象,赋予它以人的属性。人跟动物不同,他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把握自然,人按照自身的需要变革着自然界,同时也改变了自身。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从而推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与自然相互对立

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不断地否定和改变自然界的自然状态。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双重性,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同历史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方式

二、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设想

要解决由于人与自然的对抗而造成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明确科技发展的价值取向

现代科技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它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因此,应用现代科技时,必须谨慎小心地衡量各种技术抉择是否合乎人道主义,是否用于造福人类,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从而避免人类陷入根本性的困境——即人类在创作文明、创造自己丰富生活形态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乃至背离人类自然本性中许多珍贵的品质。

人类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超越或脱离地球生态系统而存在,人与自然始终共存在于生物圈这个系统中。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状况。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地球生态系统,既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并保持着合适的生存环境——一种以一定成分和比例的空气、水分、土壤和一定的地标温度、酸碱度等为特征的自然环境,又为人类的全部社会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对象

和物质资源。因此,现代科技应该建立在自觉维护自然整体价值和促进自然进化的基础上,在促进自然的完整、健康和繁荣的同时来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根本上,只有从生态关怀的立场出发,从关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出发, 才能真正达到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科技的生态关怀,正为我们在科技发展和应用中有效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进而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和行为规范。

(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类道德理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导论 篇3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研究导论

由恩格斯本人定名的<自然辩证法>名著,其伟大贡献在于:(1)为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基本理论支柱之一,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另一基本理论支柱为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2)开创了自然辩证法学科;(3)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中,有“两个伟大的.发现”--辩证自然观和辩证科学观;(4)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相结合.认为今天要继承和发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就应当世代相传恩格斯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建设和发展以辩证自然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以辩证科学观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

作 者:刘猷桓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B029 关键词: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后感 篇4

“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八开本两厚册的原稿早已送到威斯特伐里亚的出版所,后来我们才接到通知说,由于情况改变,不能付印。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的一段话。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这些光辉的思想有如煜煜晨星,穿越百余年的历史云烟,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的前进方向。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第一次做了说明。阐述了在认识过程中,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论问题。马克思说“:“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会共存于人类社会。它们之间既对抗又传承。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它们的存在都是现实的,都有其合理因素。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人一生的思想就像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它总是随着地形、降雨量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变,才是永恒不变。马克思在其一生中,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当中探索真理;而一旦在探索真理的路途中又向前迈出一步,他就更加坚定地向前走去。他知道,河流一旦停止了它匆匆向前的脚步,就不会再翻滚出晶莹的浪花,也不会再发出恢宏的涛声。脱离了历史的地形、时代的气候,脱离了瞬息

万变的水文而舀出的河水,对这个现实的世界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僵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截断的河流不再是河流。

上一篇:传染病试题及答案免费下一篇:三级毕业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