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委调研报告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宿迁市委调研报告(精选7篇)

宿迁市委调研报告 篇1

宿迁市委书记下乡化积案

沭阳网讯 在沭阳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有几位群众喜缤外地见到了一位同志,他笑容满面,热情和群众握手,喜滋滋地和群众拉起了家长,几位群众屯时满面春风,开怀畅言……。他就是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2月22日下午,魏书记赴沭阳县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他首先接待了该县吴集镇吴西村的史某。在耐心听取史某诉求后,并向相关部门仔细询问有关情况,魏书记要求该县纪委要根据反映情况认真调查,主动邀请村里老党员参与调查,实事求是把事情搞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而后他又接待了南湖街道鲍某,他反映该县临港新城承建单位通海公司拖欠工人工资问题。魏书记对相关人强调说:“要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摸清底数、找准对策、落实责任,全力以赴帮助解决问题”。家住沭阳县胡集镇胡集居委会的梁某反映,因205国道扩建造成其房屋墙体产生裂缝,要求给予补偿。魏书记详细了解情况后,向梁某进行了耐心解释。他指出,要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把问题搞清楚,把权责区分好。可以采取村里党员群众评议或者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法,科学认定责任,依法给予补偿,用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满足群众合理合情合法诉求。该县韩山镇韩西居委会的洪某反映,由于对当地政府补偿标准不满意,导致其房屋至今未拆。魏书记详细了解情况后,他对相关人员说:“拆迁安置工作要坚持阳光操作,严格依法拆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消除群众误解。要严格执行拆迁补偿政策,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绝不允许任何人乱开口子,同时要高度重视群众合理利益诉求,结合实际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几位群众听魏书记解释强调后,笑容绽开满天云彩,心里感到暖洋洋的。一个个握着魏书记的手说:“魏书记啊,市里的工作那么忙,你还到我们乡间来接待我们,谢谢你”!魏书记望着几位群众离去的身影,又对在场人员强调抓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祁锡江、魏欢庆、柏志勇

宿迁市委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在研究方法上, 采用了调查研究方式中的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从宿迁市残疾人联合会获取了宿迁市登记在册的所有残疾人的信息, 然后选取了在劳动年龄段内、 有劳动能力和简单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信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286 份, 有效回收率为95.33%。

二、宿迁市残疾人群体的就业基本状况

目前宿迁市共有残疾人约为35万, 就业率为60.84%,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未能就业。 就业的残疾人也面临着同工不同酬、工资收入低和岗位不稳定等问题。 此外,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 有些企业仍然存在着歧视残疾人的现象。 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一) 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比较低

调查发现, 大专和本科及以上的人占到18.53%, 高中学历的占到了20.28% , 初中学历的占30.77%, 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0.42%。 有34.97% 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他们自己不想上学, 因为在学校会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有45%的被调查者表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上不起学;还有14.34%的被调查者反映, 因为身体残疾没有学校愿意接收。而且只有少数残疾人会一些按摩、修鞋、修理家电等手艺, 大多数残疾人并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职业技能。从总体来看, 残疾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缺乏生存的职业技能。

(二) 残疾人康复服务不够完善

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残疾人的身体机能的恢复, 提高残疾人的劳动能力。 但是调查发现, 55.94%的残疾人未能充分利用康复服务。 因为康复训练是个缓慢的调理、 恢复过程, 部分残疾人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变化不大便会放弃训练。 而且, 目前宿迁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还在开展中, 各类的康复器械和专业的康复技术人员还不够充足。

(三) 企业仍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

宿迁市关于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有关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 都要按本单位在职在岗职工总数的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达不到这个规定比例的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 但是, 有部分企业主仍然表示, 他们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意接受残疾人, 因为残疾人工作的效率比较低, 达不到企业生产的要求, 还占用了一个正常员工工作的岗位。 而且他们还认为招聘身体有明显缺陷的残疾人会有损企业的形象。 还有部分企业虽接受残疾人, 但是对残疾人同工不同酬, 甚至克扣残疾人的工资。

三、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

从以上这几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中, 我们总结出了几个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 残疾人的教育程度

宿迁市的特殊教育工作做得还不到位, 整个宿迁市的残疾人共有35万, 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仅5所, 宿城区、宿豫区、泗阳县、泗洪县和沭阳县各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5所学校共有老师173人, 学生651人。 不管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老师人数, 还是学生人数, 都是远远不够的。 特殊教育对于残疾人来说, 可以教会他们与人交流, 教会他们生活自理, 疏导他们的心理, 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 职业教育则可以帮助残疾人获得一些职业的技能, 方便他们找到工作。 而且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可以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方向, 让他们能尽快走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岗位。 职业教育对于残疾人可以起到帮助其就业、 解决其基本生活需要, 进而提高其职业满意度的作用。

(二) 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

调查中发现, 表面上有54%的残疾人参加过职业培训, 但是这54%参加过职业培训的残疾人中又有88.09%的残疾人表示: 他们参加的培训大多数是讲座形式的, 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是社会的志愿者给他们简单讲解一下求职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等。 这种为期短短几个小时的培训既没有教会他们什么专业技术, 也没有带给他们什么实质上的帮助。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尚未摆到应有的位置, 残联给予的重视还不够。 承担全宿迁市35万残疾人培训就业与服务指导的市级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编制仅有几人, 这样的人员配置根本就不能充分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而且全市中高级职业培训指导师也只有少数的几位, 绝大多数未接受培训就业指导专项业务培训。 这样开展的培训在质量上将会大打折扣, 残疾人将得不到专业的指导, 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职业的方向和目标, 就业成功的速度将会减缓。

(三) 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体系

目前, 宿迁市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不到位, 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长期的康复训练治疗缺乏耐心。 二是康复服务的运行缺乏资金作为保障。 康复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械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资金, 导致康复服务的发展缓慢。 三是缺乏康复专业技术人员。 对残疾人的康复没有系统的评估, 使得残疾人康复治疗进程缓慢。 康复业务员水平低, 先进的康复知识无法及时应用于具体的康复治疗过程中。

(四) 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

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 比如:在同等条件下, 企业不予录取残疾人;企业录用了残疾人, 对其不同工同酬、克扣工资。 这样不仅伤害了残疾人的自尊心, 还让他们不能获得生活来源。虽然在我国的《宪法》和《劳动法》中都有针对残疾人反就业歧视的规定, 但是企业这样做并不会招来多大的麻烦, 也不会对单位造成什么损失, 更不会受到相关的惩处, 最多就是缴纳保障金, 所以他们才敢对残疾人进行歧视。 而且残疾人法律维权意识较差, 遭遇就业歧视时不知道寻求法律保护, 以至残疾人控诉无门。

四、建议

针对上述提出的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几个因素, 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一) 完善残疾人的教育机制

这就要求政府大力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 落实好残疾人教育救助政策, 减免学杂费、给予生活补贴等, 尽量使广大的残疾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在建设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 还可以结合残疾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 与相应的职业高中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 尽最大的努力使残疾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特殊职业高中学习深造, 让他们能够拥有一项用于就业的职业技能。 这样不仅能提高残疾人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而且还能减轻残疾人就业培训部门的负担。

(二) 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1.加强残疾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 是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的关键点。 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展开, 要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计划, 争取做到以岗位定培训, 以培训促就业。 还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层次的残疾人,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以满足各种类别的残疾人的培训需求, 使得每位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培训, 为就业创造条件。

2.加快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是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质量的有效环节。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可以有效地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的质量。 因此要广招人才, 各级残联可以公开招聘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的人才充实到技能培训的师资队伍中。 同时, 还可以在企业、高校中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人才担任培训的讲师。

(三) 加快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

1.加强康复机构的专业人才培养。 外部招聘专业的康复理疗师、评估师, 内部选拔优秀的人才进行康复服务工作的管理学习。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 开展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活动, 提高康复机构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工作。 我们可以借助“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契机, 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残疾人的康复效果, 提高社会关注度, 让人们知道残疾人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四) 加强立法, 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在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 都有针对歧视残疾人的相关法律法规, 如韩国的《关于促进残疾人雇佣平等的法律》。因此, 我们国家也要加强残疾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方面, 我们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歧视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还应该建立残疾人就业反歧视的举证制度, 只要残疾人证明自己符合岗位录用条件而没有被录用, 则完成举证责任, 用人单位则要证明自己拒绝录用残疾人具有合法合理理由, 而不是歧视。 当然, 为此国家要出台残疾人就业岗位资格标准规范。

五、结束语

残疾人就业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是一个有关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残疾人的生理缺陷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提高残疾人就业率, 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现在, 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思考, 怎样让残疾人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 更好地融入社会。本次的调研就对宿迁市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发现影响宿迁市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有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残疾人得到的康复服务、企业对残疾人的歧视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改善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如:完善残疾人的教育体系,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增加对残疾人歧视的立法等。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歧视,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胡仕勇, 梅紫.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 2015 (4) .

[2]肖菊英.我国残疾人就业研究进展及启示[J].绥化学院报, 2015 (01) .

[3]徐景俊.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11) .

[4]张圣林.人权保障视角下的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 2014 (3) .

[5]罗遐, 兰瑶.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的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7) .

[6]章群.论我国残疾人就业权的法律制度保障[J].长春大学学报, 2015 (7) .

阳春市委书记调研老区建设工作 篇3

当天下午,胡海广先后深入到春城街道蟠龙革命老区村,对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所在地旧址纪念设施建设进行现场考证,察看了岗美镇黄村革命老区村被超限超载运砂车辆严重损毁的水泥村道,听取了阳春市老促会及有关部门对河口烈士纪念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老区村桥梁建设等情况的介绍。

历年来,阳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老区建设,想方设法建设好老区,把加快革命老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阳春的重大举措,不断投入资金,落实扶持政策,使老区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调研中,胡海广要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对如何将阳春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旧址建设成为党史教育基地,责成黄村段河砂开采者尽快出资重建被损毁的黄村村道,切实维护老区群众合法权益和交通出行便利安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先急后缓,居住人多及重要道路优先”的原则,逐年解决老区村庄公路、小桥规划建设问题;由民政部门负责解决烈士后裔张业许建房问题,完善好河口镇烈士纪念碑问题。

阳春市副市长林喜叠、市老促会会长叶均盛及市委办、住建、国土、交通、民政、财政、农业、党史研究室、春城街道办、岗美镇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调研活动。

宿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篇4

前言

一、调查时间:2012年5月18号

二、调查地点:江苏宿迁

三、调查人员:

四、.调查目的:通过一些调查,从而对宿迁地区的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了解开发过程中的优势条件,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后更好的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发。

五、.调查意义:其意义在于合理的开发本地区的资源,扩大宿迁地区的影响力,带动其经济发展,使整个城市的综合实力有所提高。

六、.调查方法: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阅读,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一章 调查区旅游环境

宿迁历史悠久,境内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5万年前古人类活动所在地“下草湾文化遗址”。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周初,徐夷建立徐国,在东夷各部族中最为强大,曾数次联合淮夷等对抗周王室。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在此。秦置下相等县。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豫县并置。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称宿豫县。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因避李豫名讳,改称宿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宿迁县属淮阴地区管辖。宿迁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和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总人口530万、面积8555平方公里,分别列江苏省第7位和第4位。国家全面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抉择使宿迁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又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宿迁应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快区内产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国上下各类人士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优先发展旅游业是宿迁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骆马湖,象一对孪生姐妹滋润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河流纵横,可供水产养殖的优质水面达303万亩,盛产银鱼、鳗鱼、甲鱼、螃蟹、青虾等50多种水产品。螃蟹产量全国第一,银鱼出口量江苏第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宿迁又一宝藏。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珍禽比翼,渔舟泛影;始建于1681年的满清乾隆行宫;楚霸王项羽的纪念馆——项王故里雄伟壮观;嶂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自然典型。宿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储量超5亿吨,蓝晶石、黄砂储量居省辖市之首,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建市以来,宿迁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发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酿酒、纺织、建材、电子、化工、机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洋河”、“双沟”大曲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国名酒之列;绢丝出口量占全国绢丝出口总量一半以上。全市耕地面积4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

早在去年我省宿迁市就已出台推进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高速公路干线网络形成,将旅游业全面融入到经济建设的进程之中,在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开发旅游精品、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苏北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仍要在人才的引进和意识的创新上做进一步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帮助宿迁发展旅游业,苏南要协助苏北共同发展.制约宿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近年来宿迁旅游业一直保持10%左右的递增速度,这是在起点低、接待规模很小的基础上取得的一种发展速度,与宿迁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1)基础薄弱,观念保守。(2)交通不便,“游短旅长”主要表现在:宿迁区域内现有运输网络不完善,铁路和航空并未发展,公路网较小,水路仅限于运输,交通相对闭塞。(3)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宿迁旅游供给质量整体水平还很低,接待规模和功能都还需提高。(4)远离客源市场,宿迁地处江苏内地,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交通费用支出大。

(5)对旅游业的投入严重不足,由于长期依赖于国家的政策性投入,宿迁经济在对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倾向于传统产业,而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投资严重不足,旅游业景点开发滞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宣传力度不够。

第三章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嶂山森林公园,国家2A级风景区,属自然风景旅游区。位于宿迁中心城市北部。从发展大道运河桥转嶂山大道可达,距宿迁市区7公里。水域风光:京杭大运河是举世公认的古代奇迹,在海外游客眼里,古运河完全可与长城和兵马俑相媲美。运河纵贯我市100公里,尤其在市区,古运河与古黄河比肩并辔,蜿蜒如两条巨龙,实为造化赋予宿迁的两大瑰宝。乾隆皇帝每次南巡,在宿迁都留下了著名遗迹。近期市区开展五大整治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使古运河、古黄河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生物景观: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属自然风景旅游区。是集科普、科教、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同时被环保厅正式命名为“江苏省首批环保教育基地”

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物古迹:宿迁文物古迹众多,仅宿豫县境内就有以青墩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0余处。泗洪县双沟镇的下草湾猿人遗址,距今5万年,为江苏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宿迁几千年沧桑巨变,极有考古价值,如洪泽湖城堡遗址、马陵山古战场遗址,泗洪和泗阳古徐国、泗水国古城遗址,泗阳三庄、穿城、郑楼、史集古墓群遗址,泗洪松林庄醉猿和汉画像石遗址,项羽、虞姬传说遗址的考察,均具诱人魅力,其中以项王故里、皂河安澜龙王庙最为著名。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代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枚等曾在这里为官。宿迁是苏北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宿北大战纪念碑、阳革命老区纪念地、泗洪雪枫墓地、朱家岗烈士陵园、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旧址及新四军烈士纪念基地、江上青纪念碑林等一大批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宗教文化资源:梵音寺原址坐落于大运河北岸众兴门之内,始建于清初,前称为观音庵,占地约1亩,属人文风景旅游区。

现代人造设施:雪枫墓园位于泗洪县半城镇境内,距县城约25公里,距宿迁市区70公里,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是为纪念彭雪枫将军而修建。虞姬公园是沭阳

县唯一一座县级历史名园,始建于1929年,因历史名人虞姬故里而得名,属自然风景旅游区。

饮食购物:洋河酒厂工业园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著名酒都,古镇洋河位于泗阳县西30公里,北距地级宿迁市20公里,地处泗阳、泗洪、宿豫三县交界,自古商贾云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属人文风景旅游区。

第四章旅游资源评价

1.资源本身的评价:

<1>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将使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当前,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继续扩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深化,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实施战略调整和缩小苏南苏北差距战略,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2>基础设施面临大改善,发展旅游,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部目前已经完成了高速公路的改进和建设,飞机场的建设正在进行,水路客运有待开发.除交通以外,通讯、电信等基础设施也将有大改善,这必将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3>资金不足的窘况将大为改观,为加快宿迁经济的发展,国家将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同时引进国内外投资及苏南城市带动等方式,这将使宿迁更容易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

<4>教育政策改进将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西流,宿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数量上小于国内其它省区,专业人才少,教育落后。返乡就业的热潮使专家学者们纷纷为宿迁的开发和建设出谋划策,并使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有望成为可能。

<5>环境和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建设观念已经推广,宿迁在城市建设中造成土地资源掠夺性开采、对环境保护的忽视等现象会随之改变。旅游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点的增强是宿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后劲所在。

2.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性,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只要达到足够的条件,本地区的资源将会处于最佳的合理利用状态。

<1>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2>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境内高等级公路达到220公里,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3>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宿迁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名酒之乡”、“花卉之乡”和“蚕茧之乡”。

<4>风光秀美,生态优越。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被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江苏的两湖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5.环境宽松,政策灵活。宿迁是全省唯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6.发展迅猛,速度领先。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顽强拼搏,务实苦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这些优势条件都是本地区资源有很强的开发性。

3.客源市场分析:宿迁市旅游市场营销蓄势发力,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营销思想,围绕建设旅游大市这条主线,整合资源,强化主题产品促销,创新市场促销机制,进一步提升宿迁旅游知名度、美誉度,有效拓展客源市场,实现宿迁旅游市场更大突破。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宣传品质,努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突出营销重点,开拓目标市场。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重点开拓长三角地区、淮海经济区等重点客源市场和大陆桥沿线(郑州、西安和咸阳)中远程客源市场,主攻江苏旅游新三角旅游内部市场互动、本地游及淮海经济区等周边旅游市场。创新运作平台,提升宣传实效。积极创新运作宣传平台,多角度、深层次拓展微博、网站、短信、视频等新媒体宣传渠道。继续加强与中国旅游报合作,办好《宿迁旅游》杂志。在央视、省台等主流媒体上投放城市形象广告,在沪宁高速、京沪高铁等重点区域投放宿迁旅游形象广告,利用新华网、腾讯网等各类门户网站开展旅游相关推广活动,与携程网、驴妈妈、乐途等重点在线旅游企业合作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吸引媒体和公众的主动关注,以提高宿迁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宿观光旅游。

第五章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我认为,宿迁旅游业的发展要从转变观念、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开放力度入手,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加快发展,必须从体制和观念上深化改革,首先要转变人们的观念。在开发项目和投资方式、企业组织和运作、旅游产品的包装和促销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

<2>走特色开发之路,树旅游名品、精品:在对传统产品的更新改造、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扬长避短、避免贪多求全,真正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

<3>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和领导应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以职业教育为主结合多种形式的培养方法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素质。

<4>协同周边省区,建立联合促销机制:宿迁旅游业应主动走出去,与兄弟苏北城市及苏南等城市积极合作,协同开发,联合促销,形成四至六条有较高知各度和吸引力的国际黄金旅游路线。

<5>开展可持续旅游,开发和保护并重:这将是改善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资源、振兴宿迁旅游业的重要抉择。<6>加大宿迁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宿迁旅游资源丰富,可选择以资源来换资金的方式,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以吸引投资者,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宿迁特色文化》作者: 程芳银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版本: 第1版2.《大运河(宿迁段)保护规划》

2.《宿迁》作者:《宿迁》编委会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09出版)

3.《扬子晚报》2009年11月03 日

4.《泗洪历史古迹遗址探寻》作者:陈平

5.《运河(宿迁段)保护规划》

宿迁市委调研报告 篇5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宿迁市宿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一五”主要成就和2010年工作情况

“十一五”是宿城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激烈的区域竞争,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全市第一方阵、苏北区级领先”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商贸富区、文化兴区、生态立区”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创历史最好水平。

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10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倍,年均增长14.8%;实现财政总收入33.1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92亿元,分别是“十五”期末的5.74倍和6.02倍,年均分别增长41.8%和4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2005年60户增至2010年325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亿元,是“十五”期末的4.4倍,年均增长25.1%。全国民营百强企业恒力集团投资建设的恒力工业园顺利投产,洋河股份成功上市,产业集聚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突破50%,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工业强区战略导向更加鲜明。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商检海关大楼、宿中新校区等陆续建成投入使用,顺利完成“两大搬迁”,人气商气日益提升,五年起新城目标如期实现。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大润发、宝龙地产、金鹰国际等知名品牌相继入驻,幸福路、黄运路、楚街等商业街区更加繁荣。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村实事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人居条件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义务阶段入学率达10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普比达5.8:4.2。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网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市率先建成“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区、省级平安法治先进区。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22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578元和2927元。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4.23亿元、105亿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7.5辆,电脑57.5台。人民生活水平比“十五”期末有了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这一年里,发展环境硬性约束日趋紧迫。我们准确判断形势,积极有效应对,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以备战市委工作会议为契机,牢牢抓住“五大龙头、十大园区、百项工程”,一心一意谋发展,步步紧盯抓落实,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工业经济再攀新高峰。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22.7%;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户,超5亿元企业3户,超15亿元企业1户。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2600万美元,增长10.6%。积极推行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引进亿元以上工业开工项目10个,亿元竣工项目3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47亿元。元大科技、宏运环保、光大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户开工,长顺纺织、力帛纺织、汇丰纺织等主导产业项目投产运营。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宿城经济开发区荣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佳经济开发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称号。金融服务网络逐步健全,银政企合作不断深化,全年银行业对我区工业贷款投放量达31.3亿元,金融机构与198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额度达38.25亿元。完成50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46个,创建“三名”商标8件,申报“三级名牌”产品26个,3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点。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引进外协专家4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43人,企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建设展现新面貌。启动宿城新区、开发区、洋河片区控制性规划,完成新区两河片区、清水河综合商业街区、中轴线景观等关键节点的规划设计,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启动“1897”、幸福新城等14个危旧片区改造项目,完成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新区水木清华、中港雅典城、乐府兰亭等“百栋高层”项目顺利推进,新增房地产面积20万平方米。恒力五星级大酒店、苏豪银座、中豪国际商业广场等商业项目相继启动;卫生路东延段、东大街改造、成子湖路西延段等一批市政工程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树人国际学校主题公园、古黄河环城西路西段景观工程一期全面建成,新增绿地11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12.08平方米。扎实开展精品城市创建、城市出入口综合整治、聚焦脏乱差秋季风暴等活动,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观。宿宿淮铁路、宿新高速宿城段及省道245、249、325宿城段改扩建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省级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启动,荷兰“绿港”项目快速推进,龙头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1万亩,其中设施农业3.9万亩,高效渔业1.5万亩。推广新型农机具2744台,新增社会化为农服务组织26个,粮食总产达42.57万吨,连续7年稳定增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高标准完成船行灌区续建改造、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建设任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3.75万亩,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8万亩。完成耿车、中扬、郑楼等3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9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启动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区56个,新建住房7200套。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增农用地2000亩。完成农村绿化植树218万株。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成效明显,被列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脱贫攻坚工程深入推进,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8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8个,实现4万贫困人口脱贫,1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脱贫目标。

民计民生得到新改善。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34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3%以内。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93万人。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全年职工“五险”参保人数达20.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19.96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30元和155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3110万元。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为501名特困职工提供长效生活救助,向24名困难劳模发放生活补贴7.2万元。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5个,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73.7万元,实施44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新建廉租住房160套、经济适用房1233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59户。深入推进平安宿城、法治宿城建设,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建立职工心理疏导中心和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课堂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创建扎实开展,教育活力逐步增强。共计投入5100万元,添置师生用电脑4000台,配齐638口功能教室设施设备,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建成投入使用。校舍安全工程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树人国际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完成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叶酸补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计划免疫11种疫苗接种率全市领先。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现“9.7大水”之后无疫情。完成农村改厕1万户。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顺利通过“全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验收。被列为省13个免费孕检试点县区之一,在全市率先开展免费孕检项目,实现婚姻登记免费婚检“一站式”服务。区计生指导站和南蔡、洋河、埠子、耿车等乡镇世代服务中心分别被授予全国县、乡级计生优质服务示范站。基层文化事业日趋繁荣,乡镇文化站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建成,“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新增农村有线电视1.26万户。文学艺术生产再上新台阶,苏北琴书《拆墙记》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奖。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实现行政资源充分整合,精简行政机构7个,政府行政效能明显提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平台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有效规范政府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9件、政协委员提案147件,答复率为100%。3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32项,结转下实施3项,完成率达91.4%。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组织行风监督员开展明查暗访60余次,查纠各类问题58项,查实待岗机关干部19名。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全年查处违纪案件90件。另外,体育、民族宗教、审计、人武、人防、消防、妇女儿童、老龄、双拥、物价、统计、外事、旅游、对台事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十一五”,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在各种危机和困难面前,我们没有动摇懈怠,发展的劲头更加强劲迅猛;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面前,我们没有左顾右盼,发展的思路更加开阔清晰;在激烈的区域竞争面前,我们没有畏缩不前,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五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攻坚克难不分心、务实落实不犹豫,“铸造精气神,亮剑争第一”,战胜了比预想要大的困难,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累了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的成功经验,筑牢了在激烈竞争中决战决胜的扎实基础。“十一五”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宿城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工作热情关心、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市驻区机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竞争力较弱;中心城市功能不强,辐射带动力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仍然较低,统筹城乡发展压力较大;政府自身与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战略任务和工作思路

“十二五”是宿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是宿城实现快速攀升、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和战略优势: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已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移,为我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空间提供了良好机遇;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必将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叠加效应;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措施,将宿迁确定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省级机关和南北对口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我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十一五”期间积累的能量和实力持续释放,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鼓劲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十二五”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内部支撑。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十二五”期间,优势和劣势交织,机遇和挑战并存,既面临着总量扩张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又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制约加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也面临着微观经济低效运行、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现实问题。机遇让人欣喜,压力更令人警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谋发展,乘势而上求突破,深入前沿一线,落实到底到位,在改革创新中实现进位赶超,在跨越攀升中实现快速崛起。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率先达小康、实现新突破”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城、城乡统筹、强基富民、生态文明”五大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实施项目突破,加快转型升级,注重统筹发展,更加关注民生,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快于周边、城市建设强于周边、社会和谐优于周边,2015年率先在全市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战略目标:人均超全国,全面达小康。

人均超全国,即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7.4%。全面达小康,即到2015年,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25项主要指标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工作报告《宿迁市宿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两步走,确保五个翻番。

第一阶段打基础。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9年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二阶段达小康。到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3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730元和13700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向着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进步、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宏伟目标迈进。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以下五个方面,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一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跨越赶超的核心动力。牢牢抓住全省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大好机遇,大胆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机制障碍,重点突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瓶颈,激发一切发展要素活力,迸发一切社会财富源流,努力把宿城建设成为全市改革创新的先行军、区域经济的排头兵、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二是坚持把项目突破作为跨越提速的强劲引擎。牢固树立干在大项目、快在大项目、突破在大项目的理念,集中最强人才、最优资源、最佳政策,千方百计招引大项目,加紧加快培育大企业,以大项目调优结构,以大项目增强后劲,以大项目实现裂变增长,奏响项目突破最强音,唱响工业强区主旋律。

三是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跨越攀升的重要抓手。围绕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后劲更足,着力破解发展空间、资源制约、环境容量等现实难题,加强人才培育,实施科技引领,抢占产业链高端,推进产业集聚扩张、企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加快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加速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四是坚持把统筹发展作为跨越突破的基本保障。突出规划先行,彰显区域优势,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人气做旺,强化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城市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流动,城市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五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跨越发展的根本追求。践行发展为民、发展利民、发展惠民,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在基本实现城乡共享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公平与均衡目标迈进。

2011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紧紧围绕“一个总量加速扩张、三个收入显著提升”目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3%;全社会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2011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抓项目、扩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强力推进招商选资。突出招商重点,着力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强度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坚持招大引强,建立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环境等为主要指标的筛选评审机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积极引进亿元以上、15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投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采取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形式,突出专业招商,确保每季度都有项目签约、开工。全年完成亿元以上工业开工项目13个,其中投资15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工业竣工项目13个;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3个。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年内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80万美元。

培植壮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3+X”战略,全力打造“四个百亿级产业”,在品牌培育、用地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大倾斜,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新产品研发拓展新兴产业。年内三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5%,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速超过50%。加快推进德力化纤20万吨长丝项目、金苏能源电动锂电池、青啤4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精科智能电气、元大科技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箭鹿、精科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促进裂变扩张。年内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4户,超5亿元企业4户,超15亿元企业2户。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扶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节能降耗。年内完成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65个,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40个,实施节能降耗项目6个;新创“三名”商标5个,申报“三级名牌”产品16个。

做优做强载体平台。积极推进恒力工业园、粮食物流园、纺织工业园、箭鹿工业园、光大环保静脉产业园、四季青国际创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园、洋河酒厂工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省级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十大”特色园区规划建设,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高标准完成青啤管网、科创路、西民便河疏浚整治、开发区供电联络变电站等8项重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加速推进淮海物流园、水韵家园二期等8大商业地块开发,加快果园街和徐淮公路耿车段开发建设步伐,加强开发区城中村改造和道路景观建设,尽快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工业集聚、服务配套、宜居和谐的新城区。加大项目清理力度,提高开发区资源利用率,为大项目入驻留足空间。拓展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年内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1家,金融业对我区工业贷款投放量达35亿元。优化园区帮办服务,大力推行“管家式”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用工、融资等具体问题,力促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引领农村、市场带动农民的机制体系,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省级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年内高标准建成发展大道南延段、罗圩农副产品加工区两个出入口和园区综合服务、农产品检测两大中心,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加大园区招商和项目推进力度,年内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高效农业项目8个,投资200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个;荷兰“绿港”项目、爱维贝生物科技、天健生物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2万亩,高效渔业1万亩,建成生态养殖示范基地10个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利用“天下粮缘”中国粮农产品网,实现网上无形市场和田头有形市场有效对接,大力发展网上直销、市区配送、专卖直供等现代流通业态,逐步提升宿城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服务力度,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新型社会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年内新增为农服务社1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30个,完成3-5个乡镇的农田水利互助合作社试点。

致力改善农村面貌。按照“三集中、三靠近”原则,树立“镇当城建”理念,不断提升小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水平。集中打造13个规模较大、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新建住房8000户。加快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村村通公交工程,80%以上的镇村开通公交车。扎实推进西民便河、古黄河治理和县乡河道疏浚工程,统筹解决城乡排涝问题。实施船行和运南两大灌区续建改造、农田水利重点县等水利重点工程,着力改善陈集、洋河、屠园、南蔡等10个乡镇30万亩农田的灌排条件。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年内争创省级环境整治试点村3个、省级污水处理试点村2个、市级“十佳优美乡村”2个。完成农村绿化植树170万株,建成村庄绿化示范村15个、绿化达标村70个。实现秸秆全面禁烧,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新建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5处以上。完成洋河、埠子、屠园3个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项目筛选、资金使用、资金监管”三大机制,大力推动扶贫项目集聚区建设。年内投入脱贫攻坚资金3000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50个以上,实现2万贫困人口脱贫,3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5万元。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支持引导农民通过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合作经营、走向市场、稳定增收,年内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10个以上,完成土地流转面积6万亩。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稳步扩大种植业、养殖业参保范围,逐步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参保率。不断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8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2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三、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人居环境和管理水平为重点,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打造最适宜人居的生态滨水城市。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坚持“统一规划、整体出让、安置优先、发展共享”的老城改造思路,扎实推进马陵路两侧、幸福片区等危旧片区改造,年内完成改造面积100万平方米。大力推进城市“长高”,丰富城市轮廓线,年内新开工建设高层73栋,竣工31栋。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项王路扩建、城区主次干道搭接口整修、新区“二路一桥”等道路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建设古黄河环城西路西段景观工程二期、新区中轴线景观工程和一批公共绿地,新增绿地面积100公顷。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加强铁路、高速、省道有机衔接,积极配合宿新高速、宿宿淮铁路宿城段建设。扎实推进省道121、325、330、宿迁环城西路改造以及发展大道南延段等8项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启动建设洋河火车站站前路,实施洋河高速出入口、宿邳路双庄段、徐淮公路耿车段、开发区大道等4条道路景观优化工程,大力提升城市迎宾门户形象。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牌匾广告、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专项治理,积极做好宿迁学院周边、新南菜市、花鸟市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强化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枢纽作用,完善城市管理快速反应网络,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做好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布点及环卫保洁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现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新提升。强化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积极推行城市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引导实现居民自治。开展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提升物业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

促进城市繁荣发展。完善区域商业配套,加快宝龙城市广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建设,促进滨水核心区商业带尽快繁荣。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超市、高档专卖、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态,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农服务社建设、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工作,搞活商贸流通。依托宿宿淮铁路、宿新高速和宿迁中心港建设,发挥铁道、水运、公路联动效应,引进一批大型仓储、物流项目。进一步做大宿迁国际汽车城,引导更多品牌入驻,加速助推繁荣。放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效应,积极推进项王故里景区扩建招商,加快现有景点景区包装提品,注重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农村旅游,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四、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围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机制体制创新,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使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现代化标准。继续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新开工建设校舍面积5.2万平方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团队,提高全区教育教学水平。均衡协调发展各类教育,鼓励发展特色教育,提升教育发展内涵。深化“校企合作”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年内引进外协专家45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50人。创建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以上,建成省级科技孵化中心。

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工建设东方医院、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加快洋河、埠子2家乡镇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计划免疫、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叶酸补服和特困家庭妇女免费妇检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城市社区药品“两网”示范区建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规范医疗行为,妥善处理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综合指标达到省级标准,完成农村改厕8000户。

统筹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充实完善城乡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实施送戏、送书下乡以及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等文化惠民工程。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申报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传承人,完成通汇桥修复保护工程。筹备召开首届全区运动会,结合宿迁中学体育馆建设全民运动中心,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加强科普教育,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审计、人武、人防、消防、妇女儿童、老龄、双拥、统计、外事、对台事务等工作。

五、着力构建和谐宿城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着力改善民计民生。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620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0%以上。探索实施城镇非就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争取年内启动试点;提升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万人,续保率达98%以上。加大城镇职工“五险”征缴力度,年内新增参保人数2.1万人,当年征缴基金1.95亿元。做好大病救助工作,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就医压力。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安居工程建设,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建设经济适用房1230套、公共租赁房300套、廉租住房160套。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全面推进免费婚检、孕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扎实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量土地挖潜、土地执法模范区创建等工作,完善土地储备机制,保障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用地,年内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0亩。深入开展全社会节能行动,大力推广节能产品,培养全民节能习惯。完善城区、开发区污水管网,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超标排放、恶意排污行为。强化农村污染源监管,确保农村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继续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创新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刑事案件总量和治安案件总量双下降。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扎实开展省级法治县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以信访工作“三无”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认真做好民生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工作,确保信访渠道畅通高效,矛盾纠纷案结事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监管,继续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学习,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勤政廉政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学习,坚持科学施政。坚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要务,深刻把握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创新的思维应对变化,以科学的方法破解难题。坚持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减少决策失误。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好实事,确保承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实到位。

规范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管理社会事务、调整经济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强化权力公开运行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求真务实,坚持勤勉从政。健全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无为问责制,强化限时办结制,切实提高政府抓落实的能力。深入推行工作交办、催办、督办和现场会办制,加大专项督查、跟踪督查、综合督查力度,保证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有声、抓铁留痕。积极改进文风会风,精简文件,压缩会议,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和“表格工作法”,使广大干部都能深入前沿一线、落实到底到位,让抓落实成为宿城干部的第一特色,让执行力成为宿城干部的第一能力。

廉洁奉公,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项规定,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加强对重要部门、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督,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大兴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之风,严控公务开支,降低行政成本,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畅通评议渠道、完善审计制度、强化效能监察等手段,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监督网络,促进机关作风明显转变,树立政府“为民、务实、清廉、高效”新形象。

各位代表,开局之年,任重道远,我们肩上责任如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脚下征途漫漫。我们要义不容辞担负起开创宿城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庄严使命,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苦干实干,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宿城而努力奋斗!

宿迁市委调研报告 篇6

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在全省“两个先行”新征程中勇扛历史使命、勇当探路先锋,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增强笃行“两个维护”、推进“两个先行”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我省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豪情满怀喜迎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党代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就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班子,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是创新、催人奋进的大会。袁家军书记代表十四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全省开启系统性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的生动实践,系统梳理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接续奋斗的政治宣言,是指导**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行动纲领,必将凝聚起全省上下砥砺前行、勇毅奋进、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对于省党代会精神,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把握。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关怀备至、厚爱有加,我们必须感恩奋进、绝对忠诚。

以最真挚感情领悟总书记殷切嘱托,以最坚决行动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是这次省党代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主题。报告全景回顾总书记亲自为新时代**赋予光荣使命、擘画宏伟蓝图的感人历程,系统阐述总书记对**工作的“五大战略指引、十一方面重要遵循”,充分体现了感恩总书记、看齐党中央的大忠诚、大格局、大担当。报告以实事求是的论证、科学严谨的逻辑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过去为何发生精彩蝶变、未来如何创造新的伟业”,最根本的是靠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感悟总书记掌舵领航是我们攻坚克难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主心骨、最可靠保证,始终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指路明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的实践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二)“八八战略”是指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总纲领、金钥匙,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

“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既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时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又与时俱进融汇集合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重要指示、党中央重大部署在**贯彻落实的战略要求,是总书记留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省党代会报告通篇贯穿忠实践行“八八战略”这条主线,明确指出在“五大战略指引”中“八八战略”是管总的,强调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形

成“理论付诸于实践、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付诸于实践”的迭代深化和螺旋上升,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与“一往无前开新局”的高度统一。我们要深刻感悟“八八战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真理伟力、实践伟力,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亲自开创的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两个先行”是新时代**再创辉煌的新目标新愿景,我们必须锚定坐标、走在前列。

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是这次省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彰显政治担当的“大目标”,一体集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思路举措,高度凝练**作为“红色根脉”所处的历史方位,把心怀“国之大者”、勇扛**使命的价值追求坐标化具体化,是**党员干部群众的高度思想共识和郑重政治承诺。这是一个勇于争先创优的“高目标”,树立世界眼光,顺应发展大势,坚持一流标准,明确了打造“八个高地”的具体目标,体现了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引领风气之先的豪迈气魄,展现了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懈追求。这是一个可衡量可操作的“实目标”,提出了一系列细化量化的预期指标,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五大工作导向”“十个着力”具体任务,既有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又有清晰具体的路线图、施工图,体现了战略布局与战术策略的高度统一。我们要准确把握“两个先行”的政治性、全局性、引领性,深刻领悟未来**“干什么、怎么干”的根本问题,以“两个先行”统领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迭代完善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的指标体系和任务举措,以更加昂扬奋发的状态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

(四)系统重塑是育先机开新局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守正创新、革故鼎新。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变革重塑,是这些年**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应对大变局、迎接新挑战、蹚出新路子的重要法宝。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目标、路径、任务、举措,全面贯彻系统集成、变革创新、重塑重构的理念,科学把握发展与安全、政府与市场、守正与创新、共建与共享、善作与善成的辩证关系,聚力推动各方面工作由“事”向制度、治理、智慧提升,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我们要着眼整体、聚焦本质,激发创造性张力、深化变革性实践,构建推进“两个先行”的新体系新机制,全面展现现代化**大都市的美好图景。

(五)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是**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不忘初心、为民造福。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既是**为“国之大者”先行探路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历史机遇。省党代会报告深刻阐述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系统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在缩小“三大差距”、加强社会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目标举措,开出了一份干货满满的惠民利民“承诺书”。我们要深刻领悟共同富裕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的现代化

为核心,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自我革命是守好“红色根脉”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大抓党建、重抓基层。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省党代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明确将“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守好红色根脉”作为“五大战略指引”之首,对健全党的全面领导体系、全面提升新时代党建质量、坚定不移深化正风肃纪反腐等作了部署,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特别是新一届省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专门作出关于加强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并第一时间前往嘉兴瞻仰红船、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了带头以政治能力素质示范先行推进“两个先行”的坚定决心。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强化党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引领全市党员干部自觉做“红色根脉”的坚定守护者、“八八战略”的忠实践行者、“重要窗口”的优秀建设者、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先行探路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懈奋斗者,不断开辟“两个先行”的新境界。

二、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奋勇前进,在“两个先行”新征程上勇担当、作示范、走在前

具体来说,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要在十个方面全力打造重大成果,做到担当示范。

第一,全力打造守护“红色根脉”重大成果,在践行“两个维护”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省党代会提出,“红色根脉”是党在**百年奋斗最鲜明的底色,要以“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生动实践。我们要树牢当好“红色根脉”坚定守护者的强烈意识,从信仰追求最高点、思想灵魂最深处、知行合一最实处,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要永葆政治忠诚。坚持把政治忠诚作为政治建设的首要之义,用制度进行全维度淬炼、多角度检视,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必然性、现实必然性和制度必然性,发自内心、坚定自觉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要时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健全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量化闭环,切实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见行动、走在前”。二要筑牢政治信仰。一以贯之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首要内容”制度,坚持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前首先学习对标,切实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发挥“红色根脉”资源优势,以“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为契机,用好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在**,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学、训、研、宣全周期一体化载体

平台,推动党员干部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三要严守政治纪律。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常态化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和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治“四个意识”不牢固、“四个自信”不坚定、“两个维护”不坚决问题,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做政治上知行合一的明白人、表里如一的老实人。

第二,全力打造提升硬核实力重大成果,在服务“国之大者”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期间勉励**,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努力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省党代会也特别强调,要勇扛**使命、心怀“国之大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取得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我们要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坚持“立足**发展**、跳出**发展**”,放大既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增创新的优势,把服务“国之大者”的硬核力量锻造得更强。一要用好港口这个最大资源。紧扣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目标,高水平打造现代化港区,构建系统完备的港口基础设施体系、集疏运体系、多式联运体系和智慧管理体系,优化“两场一仓”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初级产品配置中心和储运基地,培育壮大高端港航服务业,全面提升港口辐射带动和物流保供能力。与**共建海洋中心城市,加快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重大功能平台、**文化地标和“一岛一功能”海岛特色发展机制,打造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二要发挥开放这个最大

优势。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市场强市,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联动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和**自贸区**片区建设,积极争创大宗商品特色自由贸易港。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打通生产端、贸易端、消费端和科技侧,积极培育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增长点,加快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培育一批有国际话语权的本土跨国企业。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立健全高标准市场体系,超前布局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城乡一体打造消费型社会。三要激活创新这个最大增量。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推动发展全面转入创新驱动模式。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支持甬江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提升能级,在“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攻关上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三大科创高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迭代升级甬江人才工程,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变革重塑,做实“**五优、人才无忧”服务品牌,努力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支点城市。四要筑牢实体经济这个最大根基。加快制造业“大优强、绿新高”发展,聚力打造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实施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行动,形成以百强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促进“两个健康”

的政策体系,让**民营经济有更大活力、更广舞台、更快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强做优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创建“**服务”品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健全减负降本长效机制,夯实经济稳进提质的基石。

第三,全力打造数字化改革重大成果,在系统塑造变革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省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变革,引领改革风气之先。我们要一体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重大改革和数字化改革,勇当数字变革领跑者、改革攻坚排头兵。一方面要勇闯数字化改革蓝海。迭代升级“**”体系,构建完善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党政机关运行体系,一网通办、多端易办的政务服务体系,一网统管、协同治理的现代治理体系,数据集成、“大脑”辅助的决策支撑体系,率先探索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建成“掌上办事之市”“掌上办公之市”“掌上治理之市”,勇立数字文明新时代的潮头浪尖。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迭代升级政策体系和服务措施,深化企业常规数据“最多报一次”改革,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另一方面要提升**改革辨识度。紧扣全局指向、问题导向、群众意向,注重从源头本质出发,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全力抓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滚动实施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强化多跨协同、系统集成,确保取得更多机制性制度性成果,更好为全国、全省先行探路。

第四,全力打造都市区建设重大成果,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期间要求**,在优化城市形态、完善功能布局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省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提升**都市区等四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能级,着力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我们要深度融入全省“四大建设”,加快做强都市极核功能,全面提升**都市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一要促进区域发展大协同。全市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唱好杭甬“双城记”,健全**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机制,打造甬舟、甬绍、甬台一体化先行区,完善环杭州湾现代产业带布局,为建设世界级大湾区提供支撑。高质量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工作,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二要构筑现代都市大格局。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牵引新型城市化、全域都市化、市域一体化,全面落实“三区三线”,大力推进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多组团、三江三湾大花园”的空间格局。高水平谋划推进重大片区开发建设,滚动实施“精特亮”工程,统筹推进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地下城市建设,加强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加强城中村、城边村、镇中村、镇边村整治,全面展现田园城市、都市乡村的大美风貌。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大网络。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高标准建设现代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市政、应急储备和新型基础设施网。强化海港、空港、陆

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全力推进**等重大工程,构建外联内畅、安全便捷、智慧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要加快城乡发展大融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升发展中心镇、特色小镇,加速南部地区崛起和**山区振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万工程”,完善“两进两回”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第五,全力打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成果,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以民主促团结,为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凝心聚力。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面增强创造活力、发展动力、治理能力。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渠道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四个机关”建设,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要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支持政协构建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服务群众有效机制,拓展“请你来协商”、委员会客厅等平台载体功能,丰富“有事好商量”制度化实践,充分释放专门协商机构的潜能效能。要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全面提高多党合作水平,扩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组织覆盖、工作覆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宗教事务治理现代化先行市,做好新时代港澳台侨工作,持续擦亮“**帮”金名片,促进“五大关系”和谐,画出最大同心圆。要发挥基层民主实践创新作用,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代表督事制、“村民说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等实践,完善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

第六,全力打造民生优享重大成果,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起,在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省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战略地位,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结构、社会单元和社会政策变革。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力突破共同富裕重大集成改革,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缩小“三大差距”,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一要擦亮“*里甬有”幸福民生品牌。大力实施“医学高峰”计划,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和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加快打造城乡一体、全龄友好、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体育强市,协助办好杭州亚运会。二要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社保筹资和待遇差距。三要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探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拓宽老区、山区、海岛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推动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四要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加快城乡社区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增点扩面,推广应用“三化九场景”,探索基层公共服务新模式,构建居民幸福共同体。

第七,全力打造文明典范重大成果,在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省党代会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大力繁荣港城文化,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一要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体系,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文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二要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有礼·**示范”行动,构建志愿服务精准触达机制,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打响“在**,看见文明中国”品牌。三要打造新时代港城文化标识。挖掘弘扬**文化等优秀*东地域文化,精心打造**等文化地标,加快建设**等重大文化项目,擦亮“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名片。四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实施文

化“名家引育、名品原创、名企壮大”工程,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公众人文素养提升和全民艺术普及计划,做优“在**,悦享美好生活”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让文化的力量更好滋养人心、引领风尚、促进发展。

第八,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成果,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省党代会提出,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我们要系统重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一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方案,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领域低碳转型,积极发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利用林业碳汇和海洋“蓝碳”,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二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实施“甬有碧水”行动,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加快构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治”体系。三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强化“三线一单”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海治理修复,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构建共富型自然资源政策体系,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不断拓宽生态富民的路径。

第九,全力打造平安建设重大成果,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省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省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筑牢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坚固防线。我们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平安联创、法治联建、军地联动,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一要构建大平安格局。全面贯彻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政策,完善疫情防控精密智控机制,筑牢疫情防控和生物安全屏障。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立体化、智能化、法治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迭代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推动除险保安全域全量全程全覆盖,打好防范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仗和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仗。加强党管武装,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进一步密切军地协作。二要建设高水平法治。与时俱进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诉源治理、案源治理,健全大普法格局,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让法治成为最优治理模式和社会普遍共识。三要突出强基层导向。坚持“四治融合”,迭代升级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加快基层智治系统建设,构建党建统领、平战一体、集成协同、精密数智的新型网格治理体系。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和“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创新城乡社区“五定”管理体制,建强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社区工作者队伍。

第十,全力打造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成果,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中担当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省党代会提出,要高水平推进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省域实践,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和清廉建设高地。我们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把全面从严治党引

向纵深,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一要党建统领。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不断完善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统领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整体跃升。二要固本强基。认真落实“两个必须”要求,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全面推行全域党建联盟,打造“锋领港城”升级版,推动基层党建全区域建强、全领域过硬、全面走在前列。三要淬炼提能。大力推进干部队伍组织工作系统性重塑,深入开展“锻造一流作风、营造一流环境”行动,实施引领带动和专业化能力“双提升”计划,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堪当现代化**大都市建设重任的**铁军。四要立规严制。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强化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坚决斩断权力与资本勾连纽带,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政商关系。五要激浊扬清。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培树新风,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宿迁市委调研报告 篇7

一、肉鸡产业发展的背景与起源

北票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 有29个乡镇, 261个行政村, 人口62万, 其中农业人口41万。全市有耕地126.4万亩, 粮食产量30万吨。由于气候“十年九旱”, 粮食产量低, 粮价不稳, 往往是农民增产不增收, 加之北票市矿务局实施整体破产, 下岗失业人员增多, 面临农民脱贫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诸多因素决定了北票基本市情就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慢、人民生活比较贫困, 所以, 北票市委、市政府认为, 从发展“避灾农业、设施农业”的角度出发, 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结构, 培养新型主导产业, 实现经济转型, 有效地解决“三农”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当前所必需的。把什么作为切入点?哪个农产品市场前景抓起来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更能保障老百姓的实际利益, 北票市委、市政府在积极寻找和论证着畜禽养殖产业。1997年初, 宏发模式的启动, 北票市委、市政府站在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局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这种模式运行的好, 能给更多的农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 北票市委、市政府多次聘请专家考察论证肉鸡产业的发展前景, 形成了肉鸡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过论证得出了结论:它投资少、见效快, 主辅劳力都可经营, 符合农民和下岗职工缺少资金和技能单一的特点;当地饲料资源丰富, 距京、津等大中城市近, 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这样一来, 北票市委、市政府把扶持肉鸡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同时也积极主动为肉鸡产业发展寻找市场, 为宏发企业和农户打造发展平台。在逐渐改变传统饲养方式的基础上, 实现了肉鸡产业由分散型、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向专业化、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的生产方式转变, 使宏发公司肉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肉鸡产业发展思路及保障措施

自1997年以来, 北票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畜牧业强市的目标, 结合本市畜牧业生产实际, 调整了畜牧业生产结构, 把“三禽”生产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来抓, 在肉鸡发展上, 北票市委、市政府不断构建理想的资源整合机制, 抢抓机遇, 以诚动人。首先对农户发展养殖业予以补助;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手续, 保证农户资金需求;宏发公司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 化解农户养殖风险;业务部门充当服务员, 化解养殖农户与公司发生的摩擦和矛盾;农户利用自已的土地和劳动力, 实现种植户向养殖户转变, 形成“政府、农户、金融和企业”资源整合模式。其次在政策上支持, 不断强化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发展长效机制。并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 确定了以“围绕增收抓调整、围绕调整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龙头、围绕龙头抓基地、围绕基地抓大户、围绕大户抓增收”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具体工作中, 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 注重优化区域布局、强化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坚持市抓龙头、乡抓基地、村抓大户并重的原则, 积极发展畜牧业专业村 (屯) 、专业小区和大场大户, 不断加快肉鸡产业发展步伐。

(一) 强化目标落实考核, 重要任务助推发展

在肉鸡产业发展上, 北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 并在肉鸡产业发展中逐渐改变发展思路, 进一步创新发展意识,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 不断加快对宏发公司建设步伐。重点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企业产业化生产链不断完善, 同时, 密切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增强带动力, 促使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肉鸡产业化经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建立健全了发展肉鸡产业考核机制, 通过政府操控, 助推产业加快发展。

1. 北票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肉鸡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

实施同类同考责任制, 强化考核、检查指导和奖惩力度。每年都下发1号文件, 贯彻落实《农村经济考核办法》, 加大畜牧业在考核中的分值权重, 制定了《畜牧小区、规模化饲养场、规模饲养户、专业村屯认定办法》及养殖小区、场户畜禽舍建设标准, 同时对养殖小区、专业村屯、大场大户饲养规模、防疫卫生、病害物处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使肉鸡养殖规模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方面也要达到标准, 以促进畜禽饲养业的标准化生产, 实施科学养殖、清洁养殖。并将养殖户发展纳入北票农业经济同类同考责任制, 增加赋分权重, 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奖罚和衡量经济发展的依据, 做到责、权、利挂钩, 保证肉鸡发展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北票市委、市政府领导还对肉鸡养殖小区建设进度、质量做经常性的检查指导。

2. 紧紧围绕加快产业发展这个主题, 把“公司+农

户, 小群体、大规模, 抓大放小、以小带大”作为发展肉鸡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把发展规模饲养作为工作的重点, 突出抓了重点乡镇和专业小区建设, 大力培植规模饲养户, 利用典型引路, 辐射带动和效益吸引的方法, 引导农户发展肉鸡生产。

3. 深入宏发企业调查研究, 及时解决实际难题。

就宏发企业本身的发展, 中央、省、朝阳市各级领导对宏发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视, 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定时或者适时到宏发公司进行视察和现场调研, 及时了解企业运行情况, 并对生产中的具体工作做分类检查。

北票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宏发企业的发展, 多次到企业走访调研, 针对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并督促企业搞好内部服务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延长肉鸡产业链条, 2006年至2007年, 北票市委、市政府帮助宏发公司在东官营乡皇古屯村邱家沟组规划建设了标准化肉鸡饲养示范基地。同时, 在黑城子镇兴建了肉鸡饲养场, 增加饲养肉种鸡1.25万套, 增加种蛋供应能力200万枚。此外, 在北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宏发公司抢抓机遇, 提质扩能, 不断谋求新的突破, 投资1.5亿元, 新建两条具备产品出口能力的屠宰加工生产线, 年加工能力由1500万只增加到8000万只;新建饲料加工厂一处, 年加工能力15万吨;扩建种鸡场一处, 种鸡饲养量达到20万套;新建孵化场一处, 年孵化能力达到6000万只, 建立了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技术服务体系, 使企业各项生产能力相配套。宏发公司现有肉鸡加工厂两处, 新引进3条肉鸡屠宰分割生产线 (2006年为1条) , 产品可以达到欧洲肉鸡冷分割产品技术标准。年屠宰能力6000万只的加工车间, 比1997年的20万只增加了近300倍, 比2006年的年屠宰1500万只增加了3倍, 饲料加工厂1处, 加工能力由2万吨提高到15万吨;种鸡厂3处, 饲养能力由10万套提高到30万套;孵化场1处, 孵化能力由1500万只提高到6000万只;产业化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 配套生产能力同步增强。在北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 北票市已发展肉鸡养殖重点乡22个, 发展肉鸡养殖小区100个, 规模饲养户2400余户, “龙鸟”牌肉鸡系列产品被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 被省评定为“辽宁省名牌产品”和“消费者放心名优食品”, 远销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 并与“双汇”、“雨润”、“金锣”等大型熟食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牵动肉鸡产业发展

肉鸡产业发展“公司+农户”模式运行过程中, 北票市委、市政府重点考虑的是, 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这个突出问题会间接地导致畜牧业经济水平较低, 科技含量不高等实际问题。为此, 如何发展农户, 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在农户发展过程中, 农户的自有资金肯定有限, 所以离不开银行的贷款支持。这样, 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和地方产业政策的扶持成为肉鸡产业模式运行改进完善的关键因素。从1995年开始, 北票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银行运作, 针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 在确保银行利益、保证宏发公司发展、充分调动养户的积极性的前提下, 出台了农户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对农户饲养肉鸡贷款执行财政贴息50%标准, 逐年加大对肉鸡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

1. 加大本级财力投入力度。

本级财力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畜牧业生产, 并以每年20%的额度增加。

2. 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支持畜牧业生产。

辽宁省、朝阳市补助资金给产业化生产以巨大支持, 累计利用上级资金4047.5万元。其中省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2180万元;朝阳市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273万元;国家畜产品加工业建设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 对企业建设和改造支持作用非常大。

3.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金融部门每年为养殖小区、户投放贷款5300万元, 为龙头企业贷款1.3亿元。其中宏发公司为解决养殖户饲养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担保并负担贷款全部利息。截至目前, 已累计发放贷款3亿多元, 2009年为农户担保贷款3600多万元, 企业年贴息470万元。2007年以来, 金融机构持续向宏发公司投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00万元;农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向肉鸡产业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肉鸡小区、规模化饲养场建设投入150多万元配水配电。金融部门绐终保持为肉鸡生产投放贷款1亿多元;畜牧部门争取上级资金也重点支持肉鸡基础设施建设。北票市委、市政府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共向企业投放无偿和有偿资金1000多万元。2003年以来, 所争取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到肉鸡方面达20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重点向肉鸡小区和大场大户投入, 仅向小区投放的资金就达400多万元;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为肉鸡小区打井配水, 共打井60多眼, 投资260多万元。北票市委、市政府在通过财政部门注入资金和金融部门贷款投入, 大力支持肉鸡产业的同时, 还积极为龙头企业、小区、大场大户协调土地, 化解因土地而引发的各类矛盾和纠纷, 为企业规划开辟了园区, 扶持企业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对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企业占地实行零地价政策, 并无偿为企业提供配水配电。几年来, 北票市龙头企业占地近600多亩, 建设用地补偿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支付;肉鸡小区、大场大户建设用地达3000余亩, 由乡、村负责调剂, 并视为农业生产用地。

4. 北票市乡镇村级政府对养殖小区资金投入力度加大。

为肉鸡小区、规模饲养场、大户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300多万元, 统计共投入水、电、路、场平等项目扶持资金3300多万元。

(三)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 保证农户养殖利益

为推进现代肉鸡养殖大发展快发展, 北票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 集中财力, 整合各类资金向畜牧业倾斜。进一步做出了《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鼓励北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二十一条, 对产业化经营、畜牧养殖基地建设、饲料产业开发等畜牧业发展工作给予多项政策鼓励, 特别是加大了对肉鸡生产的投入力度, 增强了肉鸡产业化发展的活力。2008年对达到市标准而没达到省标准的畜牧小区, 北票市财政每个补助4万元。2009年后, 继续加大投入, 出台了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新规定, 即新建省级、朝阳市级、北票市级标准的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 年度内投入使用的, 在享受省财政补助的同时, 市财政分别每处给予补助5万元。新建市级以上的肉鸡规模饲养场, 年内投入使用的, 北票市财政每处补助2万元;通过畜产品产地认定的肉鸡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 北票市财政每处补贴0.5万元, 完成产品认证的补贴1万元。近两年北票市本级财力总共投放资金1500万元, 其中拿出900万元重点为达标肉鸡小区、规模养殖场给予补助, 支持防疫卫生、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无公害产地认定。与此同时, 北票市成立了畜牧产业贷款担保中心, 对肉鸡养殖户进行相应扶持, 保障资金的正常运转。如北票市龙潭乡虽然矿产资源丰富, 但由于水利设施缺乏, 乡政府提出了以“金铁强乡、林牧富民”为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肉鸡产业。同时, 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新建肉鸡小区达到30000只规模, 政府给补助6万元, 新建大户帮助协调水电路基础设施, 并对肉鸡批次出栏每只鸡政府给补助一元钱。龙潭乡政府还定期组织养户开展技术培训, 以自身抓起的小区为典型, 带领有养殖欲望的养殖户和其他农户进行参加学习, 以此来带动更多农户养殖。此外, 在调研中, 我们了解到该乡领导和一般干部还通过包肉鸡养殖大场大户形式, 帮扶农户加快肉鸡生产步伐。乡财政所韩国杰、张振民、刘贵杰三名同志为所包贫困户宫殿福还清信用社贷款5000元的基础上, 考虑到还缺启动资金, 三人又借给他10000元, 更加坚定了他从事养殖的信心。现该乡已建设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4个, 达到省级规模2个, 发展肉鸡养殖大户50余户, 年肉鸡出栏量达150万只, 养殖户年收益达500万元。看到肉鸡养殖所带来的收益, 农户们打心眼儿里的高兴。2008年12月, 龙潭村董东组养殖小区养户为乡政府送去了锦旗, 上面绣着“情系三农谋发展、利惠百姓奔小康”。东官营乡连续两年出台扶持政策, 即每建1个标准规模的小区, 经验收合格, 乡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 用于小区水电路等附属设施建设;乡村对占用土地、水电路设施建设予以协调。在肉鸡产业发展上, 调研中我们发现更多的是, 北票市乡镇村各级政府、领导干部都非常重视, 都相继采取包村包组包户的形式, 帮扶农户开展肉鸡生产养殖, 并分别制定了适合本地肉鸡发展的目标和相应扶持政策, 促进了肉鸡产业的稳定发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2007年前, 北票市小区建设标准基本是走出庭院、集中连片, 开始由传统分散养殖到规模养殖的转变。为确保肉鸡小区健康发展, 北票市委、市政府对畜牧小区实行了全程技术服务。2007年以来, 北票市与省“双倍增”计划和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中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接轨, 实现了小区布局合理、建设质量高、饲养设施和防疫卫生、粪污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得到保护。

1. 组建由畜牧兽医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规划设计组, 逐个小区测量认定, 设计图纸, 画出规范的平面布置图, 指导标准化小区建设。通过严格执行标准选址、设计、建设, 标准化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基础设施的水、电、路配套齐全, 防疫卫生、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 环境得到保护, 向清洁化健康养殖快速迈进。

2. 通过科普下乡、科技之冬、专题讲座、“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平台和走进直播间等形式, 开展畜牧兽医法律法规、肉鸡标准化生产饲养管理技术培训, 实现一场一户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3. 采取内组外聘的方法组建专家团, 经常性的深入现场进行肉鸡养殖技术指导。自2000年以来, 共深入养殖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2300余次, 现场解答农户养殖过程中难题13000余条。

4. 做到了“四结合”:即当场答复与实地指导相结合, 咨询与培训相结合, 建网络与联基地相结合, 坐堂接待与主动出巡相结合。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推广到肉鸡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养殖大户中, 并推行了肉鸡网上平养综合配套技术, 应用自动刮粪、自动上料、自动饮水和机械纵向通风设备, 对提高养殖效率、增强环境控制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5. 抓好经纪人队伍和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健全肉鸡产品生产、供给、需求、市场价格的预测、预报信息体系, 使农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和生产信息,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北票市委、市政府在抓肉鸡产业发展的同时, 把市场营销也摆上了工作日程, 把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培植和发展运销大户作为推进肉鸡产业发展的关键, 鼓励支持市外各种经济组织参与到北票市肉鸡产品的流通中来, 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内外相连的流通网络。

6. 加强宣传教育, 锻造诚信农民。针对部分农民不恪守信义的问题, 在加强农户技术培训的同时, 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和法治教育培训, 逐步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不仅要让农民学懂技术, 还要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公民, 以此切实保护企业和银行的利益。

(五) 完善现代化生产手段, 全力实施标准化生产

自1997年肉鸡产业发展起步到2001年, 经过短短4年的生产实践, 北票市委、市政府证明了肉鸡这一短线养殖项目, 资金周转快、饲料报酬高, 符合农民和下岗职工缺少资金和技能单一的特点, 易于就业, 且北票正常年粮食产量20多万吨, 粮价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往往造成农民丰收不增收, 饲养肉鸡是北票探索粮食转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较为有效的途径。肉鸡生产又被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产业, 群众饲养肉鸡的积极性非常高, 饲养量迅速增加。时至2001年, 北票市肉鸡饲养量800余万只, 是1997年20余万只的40倍, 饲养户发展到1300余户, 是1997年40户的30倍, 有4000余位农民参与肉鸡生产, 每出栏一只鸡收入达到1.5-2.0元。宏发公司屠宰加工量由1997年的20万只, 增加到800万只, 产值从400万元增加到6500万元, 销售收入从800万元增加到7800万元, 利润由30万元增加到330万元。这组统计数字表明:5年中各项经营成果都大幅度增加, 但饲养加工量增加了40倍, 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却只增加了16.3倍、9.75倍和11倍。分析说明北票市生产的肉鸡产品已经受到了市场变化的制约, 平均售价在下滑, 饲养、加工、销售产生了不协调。这是由于时至我国加入WTO的前夕,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内市场点击到了国际市场“绿色壁垒”这个关键词, 国内市场上人们开始注重食品的安全与身体健康, 注重绿色消费, 大都市亮起了“非绿莫入”的警示牌, 从而普通肉鸡产品竞争力降低, 价格低已不是绝对优势, 而北票市生产的肉鸡恰恰还没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因此, 实行肉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实现数量型为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打造品牌, 是肉鸡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标准化生产, 是提高产品档次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肉鸡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 北票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标准化生产研究发展课题, 并撰写了操作性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了具体实施。以求把标准化真正做为肉鸡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 把宏发公司做大做强,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此基础上, 北票市委、市政府还实施了畜产品加工业建设工程。自2006年实施后, 肉鸡屠宰加工能力1500万只, 北票市发展肉鸡养殖基地乡22个, 养殖户2400余户, 饲养出栏量达到1500万只, 农民每饲养一只肉鸡平均收入2元以上, 年使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企业员工800余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人。2009年, 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00万只, 北票市肉鸡养殖基地乡镇达到27个, 养殖户3500余户, 饲养出栏量达到3500万只, 农民每出栏一只鸡平均盈利3.5元左右, 宏发企业用工达到2000多人, 专业技术人员160多人。屠宰加工能力提高, 养殖规模大幅增加, 产值效益同步增加, 设备先进, 形成良性循环。

(六) 强力推进设施养殖,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肉鸡养殖基地建设是肉鸡产业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首先需要饲养规模的升级。因此, 北票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 按照发展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发展原则开展工作, 积极打造宏发公司屠宰加工“第一车间”。从2002年起, 北票市委、市政府就把建设肉鸡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基地, 作为保证宏发公司发展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 紧紧围绕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突破口, 建设产业基地。并从2007年后加快了建设步伐。2007年, 新建畜牧小区67个, 其中批次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的小区16个;新建肉鸡规模化饲养场5个;发展肉鸡养殖大户500余户, 增加肉鸡规模饲养能力850万只。2008年, 肉鸡小区增加30个, 规模饲养户增加800户, 饲养总量增加800多万只。到2008年末历年建设的肉鸡小区总数达130个, 规模饲养户增加到3200多户, 饲养总量达4000万只。至2009年已建设各类畜牧养殖小区232处, 377个规模, 达到省级标准的129处, 227个规模, 其中肉鸡小区42处46个, 达省标的16处19个规模。同时建设规模养殖场83个, 培育肉鸡规模养殖大户3500余户, 增加肉鸡饲养能力1730万只。2009年, 北票市肉鸡饲养量达到5957万只, 出栏4778万只, 与2005年比, 增长177.3%, 年递增22.6%。这些数据说明, 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基地和专业乡村已初步形成, 宏发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跻身全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强, 肉鸡产业成为全省“一县一业”主打产业。与此同时, 按照推进畜牧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 北票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市级畜牧业生产基地乡24个, 其中肉鸡生产基地乡11个, 规划建设畜牧业基地村77个, 其中肉鸡29个。通过建设这些养殖基地, 切实提高了设施畜牧业发展水平, 把基地打造成为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

(七) 健全防疫监督机制,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达到肉鸡产品无药残, 无重金属积留, 无细菌污染, 无疫病感染的指标, 提高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北票市委、市政府通过采取“六项”措施,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加强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防疫、检疫和投入品、产品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1. 注重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强饲养设施升级, 推进饲养设备、饲养技术、管理的升级, 促进了饲养方式的转变, 使饲养过程利于料、水、光、温、湿、风、空间、卫生的环境控制, 力求从源头上推进标准化生产。特别是宏发公司在肉鸡发展过程中, 北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 对小区、大场大户饲养中的病害物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给以资金补贴和扶持, 促进了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2. 实行强制免疫, 认真开展疫情监测。

全面实行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责任制, 按照“政府保防疫密度、业务部门保防疫质量”的原则, 北票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动物防疫责任状, 畜牧部门与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签订防疫、检疫责任状。并实行了防疫业务包乡责任制, 采取突击开展免疫战役和常年补免的方法, 检查验收与抗体检验监测相结合, 达到了免疫注射率、耳标佩戴率、免疫卡发放率、档案建设率四个百分之百, 实现了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高质量、高密度、高效果的要求。

3. 加强畜产品安全管理。

北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饲料兽药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对生产经营使用兽药、饲料和加工畜产品的单位进行登记建档, 然后对产品和商品进行抽样检验, 组织专业队伍集中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投入品安全检查和排查, 积极介入到肉鸡加工企业开展工作。通过常年开展检查活动, 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饲料的单位, 打击了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保证了广大肉鸡饲养户的根本利益。

4. 严格开展产地产品检疫。

派动物检疫员、监督员常驻宏发公司, 对屠宰加工过程进行监督, 对产品进行检疫, 彻底销毁病害畜禽。对饲养场户出栏的活鸡进行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率达100%。

5. 组织开展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在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 组织生产单位申办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现在宏发公司肉鸡已全面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 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龙鸟”牌肉鸡通过了国家绿色产品监督检验中心产品认证, 并被评为名优产品。

6. 注重解决养殖污染存在的问题。

针对病害物和粪污未进行有效处理的情况, 在养殖污染问题上, 北票市委、市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 坚持标准, 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坚持设计标准, 在小区、规模饲养场 (户) 建设上, 坚持按省级标准化小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使小区都做到了选址科学、布局合理, 从规划设计上控制了畜禽养殖污染。第二, 坚持建设标准。对规划建设的畜牧小区、规模饲养场 (户) 建设质量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督促他们按要求施工、按图纸办事, 保证建设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为投产后实现达标排放创造条件。第三, 坚持验收标准。对未达到设计要求以及建设中擅自改动设计图纸和设备配套不全的小区、规模饲养场 (户) 一律不予验收, 保证了小区、规模饲养场 (户) 建设质量, 规避了投产后增加畜禽养殖污染的风险。第四, 完善规范, 逐渐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积极争取上级标准畜禽舍改造资金, 对北票市未达标的小区 (场) 进行完善规范, 建设了污物及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 使畜禽粪便、污物经过沼气池发酵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另外, 北票市还建有3处鸡粪加工厂, 加工厂将鸡粪烘干后制成有机肥, 施于农田, 变废为宝, 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又减少了污染。第五, 科学养殖, 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无污染。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 努力提高畜禽饲养水平, 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如推广了肉鸡网上平养综合配套技术以及自动刮粪、自动上料、自动饮水和机械纵向通风设备, 达到了舍内清洁、集中堆粪发酵的目的。目前, 北票市的标准化养殖小区 (场户) 逐年增多, 养殖污染逐年减少, 养殖排放已全部达标。

(八)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2005年, 国内外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给北票市委、市政府、宏发公司及养殖户一次最严峻的考验, 因为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不但能感染禽类, 也能感染人类。当时, 随着锦州、黑山、阜新等周边地区相继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北票市全境处于疫情包围之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北票市委、市政府和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高度重视, 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 认真加以防控。

1. 强化领导力度, 周密部署防控工作。

针对禽流感疫情的肆虐蔓延态势, 北票市的各级领导始终将防控工作列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 先后分别召开两次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七次防控指挥部成员会议、八次全市禽流感防控工作大会及五次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禽流感防控工作。市乡村主要领导把全部精力全部投入到禽流感防控中来, 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指导到位、督查到位、措施到位, 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一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人民战争。

2. 明确工作责任, 建立防控体系。

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指挥部, 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禽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要求各乡镇、各管理区、各行政村成立相应的组织体系, 重点抓好本单位、本区域的防控工作, 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五大防控体系。第一, 建立了疫点疫情扑灭体系。主要由公安局、武警中队、畜牧局和相关乡镇管理区组成, 重点负责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家禽的扑杀和消毒工作。第二, 建立了非疫点、疫区的防护体系。主要由畜牧局和各乡镇管理区组成, 重点负责非疫点、疫区的紧急免疫接种、消毒、防控等工作。第三, 建立了人间疫病传播防控体系。主要由北票市卫生局和各乡镇管理区组成, 重点负责人际间防疫知识宣传、疫情监测、消毒工作, 防止人员感染等工作。第四, 建立了疫区封锁体系。主要由公安局、交通局、工商局和武警中队组成, 重点负责疫区的封锁工作, 防止疫区内家禽出入。第五, 建立了后勤保障体系。主要由北票市政府办、财政局、畜牧局和民政局组成, 重点负责保障防控所需资金、物资供应, 加强防疫物资储备, 及时组织调拨。并成立了防控协调、新闻宣传、后勤保障三个组。由市政府办、财政局、民政局和畜牧局的分管领导组成, 具体负责防控后勤保障工作。

3. 因地设卡堵截, 有效堵截外疫。

防控禽流感, 堵截是关键。为了切实堵住外疫, 防住疫情, 北票市委、市政府设立了7个消毒检查站均在通往域外的主要交通路口, 人员由公安、交通、畜牧及所在乡镇抽调, 每站由一名副科级领导主持工作, 保证昼夜有人值班, 24小时在岗, 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消毒, 严禁手续不全的运载禽类产品的车辆进入北票市。

4. 实施强制免疫, 确保免疫质量。

为确保不漏一禽, 在第一时间再一次部署了强制免疫工作, 并启动包乡单位包扶责任制, 明确包乡牵头单位及责任人, 组织包乡机关干部、乡机关干部、村组干部逐一进行包村、包组、包户 (场) , 逐村逐组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 查漏补注, 堵塞免疫漏洞。在拉网式排查过程中, 发放由包村领导、村主任、村兽医和免疫人员共同签字的免疫卡, 确保了免疫禽卡相符, 只只免疫。

5. 强化消毒圈笼养, 切断传播途径。

消毒是消灭病原微生物和净化环境的有效手段, 因此, 首先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了消毒工作, 保障消毒效果。在消毒过程中, 北票市委、市政府依据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规范, 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北票市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消毒规范》, 发放至各乡 (镇区) 及相关单位, 使全市的消毒工作有章可循, 有标可参。同时, 北票市委、市政府采取乡财政拨专款和养禽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 购买消毒药, 派专人到各家各户进行消毒, 消除了消毒死角, 保证了消毒效果, 确保了肉鸡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北票市肉鸡产业发展潜力

(一) 宏发企业辐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

作为肉鸡产业龙头的宏发公司, 目前直属养殖户不仅遍及北票市各乡镇, 而且已辐射至朝阳、阜新、锦州、建平、凌源、喀左及内蒙古奈曼、敖汉等周边区域。产品远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 深受消费者青睐, 产销率100%。

(二) 规模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

北票市现有肉鸡养殖户3000多户, 批次饲养量达到600余万只;有3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小区29个, 批次饲养量达到128万只;有1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大户13个, 批次饲养量达到21万只。

(三) 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养殖户中, 有超过10%养殖户都采用了标准化养殖方式, 养殖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2009年, 北票市委、市政府共指导养殖户新建扩建标准化鸡舍11万平方米, 新上风机、雾线、水帘、刮粪板等先进生产设备1800多台套。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 让我们了解到肉鸡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鸡肉食品市场状况良好, 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2. 在肉鸡养殖利润的驱动下, 有大批养殖户依靠饲养肉鸡脱贫致富, 广大农民具有饲养肉鸡实现致富的愿望, 养殖基地进一步扩大的潜力巨大。

3. 宏发公司历经十余年磨砺、成长, 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发展经验, 随着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 这种经验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财富, 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

四、目前肉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不足因素依然制约着肉鸡产业发展

宏发公司在扩建完成后, 规模扩大了, 流动资金周转也出现了压力。特别是政府对于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少, 企业的大部分流动资金又需要贷款, 难以享受到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公司盈利的大部分利润又反哺养殖业和农户, 如果养殖户不断增加, 企业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为农户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从而一定程度上相对制约了肉鸡饲养户的增长。同时, 北票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民投入能力较差, 依照肉鸡标准化小区建设标准, 需要较大的投资, 由于自有资金不足, 导致建设进度相对缓慢或不能及时达产, 养殖效益大打折扣。

(二) 畜牧小区建设用地调整难, 小区建设标准不平衡

畜牧业用地没纳入土地利用规划, 所以, 很难办理土地手续。另外, 养殖小区一般需用地10-30亩, 建设需要进行流转, 土地流转困难, 补偿费也过高。同时, 辽宁省制定养殖小区建设数量标准, 投资额相差比较悬殊, 建设一个肉鸡小区需140-150万元, 不利于鼓励投资大、效益高的小区建设。

五、对肉鸡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 坚持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生产的扶持, 保持政策稳定性

当前肉鸡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还是资金问题和养殖能力与生产能力不匹配问题。

1. 在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技术改造上仍存在资金缺口, 目前企业扩产改造工程已经完成, 要尽快达产, 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考虑协调解决贷款手续和贴息。

2. 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养户饲养肉鸡的奖励、扶持力度, 特别是加大对标准化养殖的鼓励力度, 以帮助养殖户扩大生产, 提高养殖质量, 通过相关政策扶持企业尽快做强做大, 使企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 对养殖小区建设给予资金补助, 解决小区建设用地问题

按各畜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小有所区别。上级小区补助资金对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加速生产方式转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继续加大肉鸡产业资金补助, 体现政策的连续性, 并按照投入大小调整补助额度或适当调整单个小区的建设数量标准。同时, 将养殖小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 适应调整养殖小区用地政策。

(三) 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专项资金

养殖基地是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 应给予大力支持, 进一步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降低贷款门槛, 增加对养殖小区的贷款额度。

(四) 坚持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搞好服务

坚持小区建设标准, 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规划设计, 并严格按设计施工。加强对养殖小区的技术培训, 突出一户一个“明白人”作用。既要抓好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服务, 又要搞好小区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 推广新技术, 加快防污、整洁、健康养殖建设步伐。

(五) 进一步加大帮扶龙头企业力度

上一篇:流量经营工作总结下一篇:成功创业需要的三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