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技术防范知识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密技术防范知识(共8篇)

保密技术防范知识 篇1

 1.()可通过光耦合方式进行窃听。(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普通手机 B.光纤通信 C.互联网 D.计算机

得分:3分  2.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必须实行()。(单选题3分)o o o o A.逻辑隔离 B.物理隔离 C.信息隔离 D.程序隔离

 3.涉密信息系统按照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一般划分为()三个级别,对不同的级别按照不同强度的防护要求进行保护。(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绝密、机密和秘密 B.保密、机密和秘密 C.绝密、保密和秘密 D.绝密、机密和保密

 4.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实行分级保护。(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A.涉密领域 B.涉密人员 o o

 C.涉密范围 D.涉密程度

5.涉密信息系统的八个保密管理环节依次是系统定级、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测评、系统审批和()。(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系统废止、测评与检查、日常管理 B.测评与检查、日常管理、系统废止 C.日常管理、测评与检查、系统废止 D.日常管理、系统废止、测评与检查

 6.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两个环节。(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系统测评和系统运行 B.系统建设和系统审批 C.系统建设和系统运行 D.系统测评和系统审批

 7.专网电话和普网电话之间应距离1米以上,以避免()造成泄密。(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电磁耦合窃听 B.线缆搭线窃听 C.电磁泄漏发射 D.微波信道无线窃听

 8.检查非涉密信息系统、互联网和政府门户网站信息,重点检查()。(单选题3分)o o 得分:3分

A.发布信息是否及时 B.发布信息是否涉密 o o

 C.涉密设备是否违规 D.涉密设备是否齐全

9.3G手机保密管理的要求涉密信息设备与3G基站的距离应()。(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o o o A.≥30米 B.≥10米 C.≥20米 D.≥40米

得分:3分  10.涉密系统的审批权限是在()。(单选题3分)o o o o A.地市以上保密局 B.县市以上保密局 C.省级以上保密局 D.镇县以上保密局

 11.新《保密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多选题4分)o o o

得分:3分

A.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B.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C.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o D.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 12.涉密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要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即()。(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o A.系统管理员 B.安全保密管理员 o o C.设备维护员 D.安全审计员

得分:4分  13.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新形势表现在()。(多选题4分)o o o o A.保密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B.境内外敌对势力窃密活动猖獗 C.我内部泄密隐患突出 D.网络泄密案件呈高发势态

 14.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重点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o o o A.身份认证 B.网络协议 C.监控审计 D.访问控制授权

得分:4分  15.非涉密系统保密管理要求是()。(多选题4分)o o o o A.控制源头 B.加强检查 C.明确责任 D.落实制度

得分:4 16.保密管理措施不落实表现在三个不到位,即()。(多选题4分)分

o o o A.意识不到位 B.措施不到位 C.制度不到位 o D.管理不到位

得分:4分  17.符合3G手机保密管理要求的是()。(多选题4分)o o o o A.禁止带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B.禁止在涉密会议和活动场所使用 C.禁止所有涉密单位配发使用

D.禁止作为涉密信息设备使用或与涉密信息设备及载体连接

得分:4分  18.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要求如下()。(多选题4分)o A.办公场所管理方面,确定进入人员范围,确定安全控制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o o o B.人员管理方面,加强涉密资格审查和保密教育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 C.技术防护措施配备方面,按照要求强制配备防护设备

D.在信息设备使用方面,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查检测后,可以使用无绳电话和手机

 19.《保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多选题4分)o o o o

得分:4分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C.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D.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得分:4分  20.普通手机泄密隐患有()。(多选题4分)o o o A.手机的拍摄功能 B.手机的跟踪定位 C.手机被改为窃听装置 o

 D.手机通话内容被窃收

21.使用特种“木马”,通过互联网窃取涉密人员违规存储其中的涉密信息,是境外情报机构惯用的手法。(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得分:3分  22.光纤通信不能通过光耦合方式进行窃听。(判断题3分)o o 正确 错误

 23.新修订的保密法,针对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信息系统,载体与设备,会议、活动与场所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提出了禁止性要求。(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4.对硬盘、软盘、磁盘进行数据删除和高级格式化只是删除了文件的内容,并没有清除文件的索引。(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5.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的核心思想是实事求是,即有什么样的密级,就花什么样的代价去进行保护。(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6.国家秘密信息电子化,大量国家秘密信息进入信息系统,国家秘密的安全依赖于系统安全。(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7.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 28.系统审批是由国家保密局各省级保密局和地市级保密局来实施的。(判断题3分)o o 得分:3分

正确 错误

得分:3 29.敏感信息可以在与互联网联接的非涉密网络上处理。(判断题3分)分

o o 正确 错误

保密技术防范知识 篇2

一、企业的科技经营与技术知识外溢

企业的发展就是科技知识从创建、使用、提高质量、保存到溢出技术知识的过程。在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会在内部的科技资源和需要的外部科技资源结合的基础上, 通过转化和发展,转变成自身需要的新知识,并且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和实践,收获更多有益与企业发展的知识资本。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主要就是以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为核心的,科技经营在帮助企业技术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和升值。

一般情况下,企业知识资本由两个方面组成,分别是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两个方面。人力资本指的是企业员工要具有相关工作技能和知识,这种知识资本不以企业资本为主导,而是建立在个人组织资本之上。组织资本还可以细分为知识资产和经营资产。知识资产是无形的,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有法律进行保护的知识资产我们一般都称为知识产权。而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通过知识资产获得相应的市场报酬和实现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

二、技术知识外溢的表现和影响

企业的技术知识外溢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方面是商业性,一方面是非商业性。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一般技术知识的外溢基本上被分为自主溢出和非自主性溢出。如果把以上两种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就可以归为四种类型。

(一)自主有益溢出。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市场经营的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宣传自身的产品和知识信息,必须主动地溢出有利于客户进行选择的产品信息,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还能帮助企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扩大销售渠道,是产品在经济市场上顺利发展的保障。

(二)自主不益溢出。这种情况指的是企业在自主溢出技术知识的环节中,由于企业的失误造成溢出内容过量和溢出速度的加快,受到了竞争者的重视,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麻烦, 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三)不自主不益溢出。这种情况指的企业技术知识在被动甚至是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其他企业进行恶意的复制和模仿。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技术知识的优势,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于想要恶意复制和剽窃的企业来讲,想要以此对付技术知识的原企业进行诬陷,是很容易的事,因此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

(四)不自主有益溢出。这种情况一般指的是企业在不知情或是不自主的前提下,技术知识的流出,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一般情况下,自愿有益的技术知识溢出属于合理的溢出手段,但是自愿不利溢出和不自愿不利溢出就属于不合法的溢出情况,企业想要发展顺利,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并在日常的管理上加以防范和注意。

三、防范技术外溢

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要靠平时大量的参与科学技术经营活动,保持企业技术知识的新鲜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还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防范知识外溢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企业要想平稳发展,不仅仅是靠技术知识的不断进步,还要对自身的技术知识做好保护工作,避免不自愿外溢情况的发生。

(一)提高技术保护的意识。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职工进行企业知识保密工作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和职工签订相关合同,一旦发生技术知识的外溢,做到有法可依。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只有建立健全更完善的科技保护意识,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

(二)加强产权的保护。我国现阶段对与知识产权的认识还不是很足,因此建议国家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宣传,让企业和人民群众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做到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企业的科技经营环节中,要加强技术外溢的防范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竞争带来最大的优势。在企业的发展中,加强自身保护意识的提升,是企业更好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喻金田.企业科技经营中技术知识外溢及防范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2(6):33-36.

[2]刘又礼.推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5):75-77.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和防范 篇3

一、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比例的员工流动率能够为企业带来活力,但是如果员工流动过于频繁,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尤其是没有对组织保持忠诚的知识型员工的支持,企业必然会因为缺乏人才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知识型员工往往掌握着企业(或组织)的重要信息和技术。一旦流失将给企业(或组织)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才的损失,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或组织)的商业机密构成了严重威胁。

1、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泄露,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知识型员工跳槽到竞争对手企业或另起炉灶时,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曾经历过类似的一个教训。公司创业初期,天才设计师费根设计的第一代微处理器8080一炮打响,该产品给公司开创了巨大的市场。意想不到的是,费根在关键时刻离开了公司,并带走了另两名重要的技术人才,在外面重组了一个新公司,推出了比8080还要先进的新产品,很快将英特尔的市场抢去。这个沉重的打击,使英特尔几乎一败涂地。若干年后,英特尔才重新崛起。

2、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可能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由于知识型员工掌握某种专门的技能,所以一旦他们离职,企业可能无法立刻找到可替代的人选。那么,这一关键岗位在一定时期内会空缺出来,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甚至可能对企业形成严重的损害。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了知识型员工的集体跳槽,那么企业面临的风险将是成为一个没有血肉的空壳,假如不及时补充,面对的必然是死亡。

3、知识型员工流失使得企业培训成本增加。知识型员工的离职使企业必须重新招募和培训新员工以满足对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支付相应的招募和培训费用,有时还要付出赢得新客户所需的成本。知识型员工属于稀缺人才,需要企业花费更多的成本来获取,而且招聘来的新员工是否胜任工作,是否能融入企业都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风险。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

外在多种形式的流动渠道给知识型员工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决定知识型员工自主离职的主导因素则表现为内因,即组织本身和员工个人期望的不一致,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行为因素和组织文化因素等。

1、在现代社会,金钱的功能开始泛化,它不仅带给人物质性需要的满足,还体现出人的价值、满足人的尊重需要。追求更高的个人收入是人们择业的最基本期望,也是人才获取高智力投资收益的合理要求。一些薪酬调查发现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平均收入水平比外企低三、四千元,高额的薪金自然是吸引人才流动的首要因素。从双因素激励理论来看,一旦经济收入不公平不合理,最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只要外界存在可获得职位,最容易导致离职行为。

2、组织中的政治行为也影响到员工的满意度并引发流动效应。所谓的组织政治行为意指组织中的个人或群体以牺牲他人、群体或组织的方式来获取某种东西,满足自己的利益。因为组织可分配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组织没有什么规则或政策的时候或制度执行不严的时候,某些成员或群体对诸如晋升、培训、外出考察、办公空间、荣誉、奖酬等资源的竞争就会采取欺骗或机会主义的政治行为,混乱的制度环境可能使绩效卓著者得不到识别和奖赏,而使善于钻营和玩弄权术者得逞。政治行为无异于一个污染源它或使正直者改变既有行为方式,加剧政治行为的盛行;或使成员不堪忍受此种“污染”,对组织失去信心而主动离开。在中外企业都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埋头工作十分敬业的人,由于没有时间去拉关系或不善于表现自己,他们在上司心中的印象可能还不如工作平庸但与领导亲近的人。

3、组织与个人期望不一致的另一表现是个人特点和组织文化的不匹配。大凡知识型员工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自己尊崇的东西,喜欢有完成挑战性任务的探索空间。如果组织的文化背景是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地位的人来做决定,存在较大的权力距离,员工个人没有一点自主权、决策权,显然会伤害人的自尊和积极性、创造性;如果组织是封闭的,有关的管理、技术、产品、知识信息沟通不畅,知识型员工也无法主动利用资料与信息规划自己的行为,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的措施

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和流失风险,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管理措施,对其加以防范和控制,将流失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一)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防范。

1、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重视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钓地位,这样能够对知识型员工产生持久的激励效应,从而降低其离职意愿。例如,生产上的技术难题,新型的经营策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尝试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其感受到企业对他的尊重与认可。在报酬上与产生的效益挂钩,从而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使其也看到自身价值到底有多大,创造的企业经济效益有多少,做到企业对其有衡量,自己对自己有度量,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双向互为激励。并且还可带动技术工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达到群策群力、竞争拼搏的氛围,开创企业蒸蒸日上的朝气局面。

2、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要考虑企业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员工与企业决策者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开放式沟通,还可以随时了解和关注知识型员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对员工流失的防范;同时有利于企业信息知识的发展。

3、企业要考虑帮助知识型员工自主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近年来,有些企业对员工尝试职业生涯管理。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已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由于知识型员工的自主管现能力较强,可以考虑在企业内部创建公开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以便知识型员工控制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企业只在必要时,提供相关信息,协助他们准确地评价自己的价值观,使他们准确定位,发现自己“心目中的职业生涯路径”对企业忠诚。

4、实施企业内部流动制度。有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其流动倾向具有某种必然性,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例如,通过实行工作轮调,可以帮助员工消除对单调乏味工作的厌烦情绪,使工作内容丰富化;或者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公开招聘,使愿意尝试新工作或愿意从事更具挑战性、重要性工作的知识型员工能有机会获得新的工作,从而满足了其流动意愿。

5、招聘新员工时挑选与企业相适配的知识型员工。近来国家对企业的人才流动凋查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同时,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流失的员工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是,一方面重复招聘同类专业的知识型员工,造成过剩。迫使企业给其改行,造成流失。另一方面,企业有新产品要上马,因种种原因未生产,招聘的员工用不上,造成流失。其次,招聘的知识型员工企业把关不严,员工有“过度性思想”,或追求高层次人才,造成员工流失。为了减少知识型员工流失,在引进时就应严格挑选,注意知识型人才的态度、个性、行为、知识层面和思想要与企业相适配。同时要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进企业后,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和考核,使其更快地融入到企业和企业文化中,避免与企业文化相冲突而造成流失。

(二)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控制。

1、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建立一个电脑化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将企业内外部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集成一个信息库,可以方便和增强管理者对这些信息的管理。通过信息库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内部知识型员丁离职率变动情况以及离职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用人、留人政策;通过对人才供给状况的了解,企业可以快速有效地为知识型员工流失后的空缺岗位补充优秀人才。在同业人员信息中,了解其它企业特别是直接竞争对手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薪资福利水平和政策以及行业平均薪资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本企业薪酬政策,防止因薪资问题而导致知识型员工的流失。

2、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这样有利于保证企业不会因某些关键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中断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做好人才备份,一方面要强化人才的储备和技术培训,使某项关键技术不会只被一两人独占;另一方面,同一尖端技术岗位至少要有两至三人同时攻关。在发生人员流失时,后备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工作,从而降低了由于员工空缺而造成的损失。

3、重视运用工作团队,建立工作分担机制。项目开发通过运用工作团队来完成,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是团队中每一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因知识型员工流失而导致关键技术泄露的风险。因为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和掌握全部技术,所以,即使某个员工眺槽到其它企业,也会因缺乏这样的团队而难以对企业构成真正威胁。这样就避免了因某个知识型员工的流失而造成大量重要客户的随之流失。

4、合同约束。合同约束即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前,采用合同的形式规定员工对企业的义务,约束其行为,目的是为了防范由于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

校园安全防范知识 篇4

宿舍防盗知识

学生宿舍易发生被盗的情形:

1、有偷配钥匙,预谋行窃的;有顺手牵羊,行窃的;也有以找同学,等名义混入宿舍,相机行窃。

2、新生刚入学,宿舍较乱时有的装扮成老师,有的装扮成大二大三的老生骗新生离开宿舍进行盗窃。

3、放假前刚开学时易发生被盗。

4、假期,宿舍走空,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5、同学都去上课时易发生被盗,尤其是上午第一,第二节课时。

6、上晚自习,如相连的几个寝室人走空,也可能发生被盗.校园火灾的防治

一、校园发生火灾有哪些原因(1)在一些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机房等。(2)在宿舍内生明火(点蜡烛、烧酒精炉、烧废纸)。(3)使用热的快及大功率电炉。(4)长时间使用电器,如充电。(5)乱拉乱接电线。

二、发生火灾的处理方法(1)在火灾面前,被困人员应沉着冷静,争取时间,利用各种方法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2)发生火灾时,选择有利时机、路线、方向及时逃离现场,进行自救。(3)逃离现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尽量放低身体或爬行,以免因浓烟窒息。校园安全防盗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保护好自己和同学的财物,这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也是全宿舍、全班乃至全校学生共同关心的大事。学生宿舍和教室的防盗工作,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最后离开教室或宿舍的同学,要关好窗户锁好门。②不要留宿外来人员。违反学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随便留宿不知底细的人,就等于引狼入室。③发现形迹可疑的人应加强警惕、多加注意。如果发现来人携带可能是做案工具或赃物等证据时,可一方面派人与其交谈以拖延时间,另一方面打电话给学校保卫部门尽快来人做调查处理。④同学们应积极参加教室和宿舍等部位的安全防范,协助学校保卫部门做好安全工作。⑤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能随便借给他人或乱丢乱放,以防“ 不速之客” 复制或伺机行窃。⑥禁止不认识的外来人员在本宿舍逗留。⑦身上携带现金不要超过100元,手机等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或者锁在柜子里。⑧睡觉前应检查门窗是否关好锁好,在睡觉时有外人来访时,需起来询问,如果发现可疑人员需及时向学校保卫人员报告。

外出安全小常识在周末、假期,同学们难免外出回家、旅游,为不破坏美好的兴致,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外出时,要结伴而行,避免单独外出、乘车时,要将钱物保管好,最好放入包的内层,不要携带大量钱物,防止被扒窃。3、在火车站,公交车等人多拥挤的地方,要提高警惕性,提防第“三只手”,伸入自己的口袋。、在外出期间,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饮料和食物。、如果选择自行车外出,放好自己的提包,防止飞车抢劫。

廉洁风险防范知识问答 篇5

如何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廉洁风险实行PDCA循环管理。

(一)查找并评估风险等级(计划Plan)。从权力行使过程入手查找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薄弱环节,确定“风险点”,评估风险等级,以预防、监控和外臵为主,制定防范措施。

1、梳理职权清单。一是对权力进行全面清理。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自上而下进行排查,行使那些权力,行使依据是什么,列出权力名称和行使依据。二是对权力进行确认。对清理出来的权力,按照文件授权原则进行确认。三是对确认的权力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

2、查找廉洁风险点。一是查找岗位(职责)风险。对照以往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组织定等多种形式,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二是查找处室风险。对照职责定位和行使的权力,查找出在业务工作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是查找单位风险。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的风险。四是查找行业(系统)风险。针对行业或系统特点,查找行业(系统)在业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对查找出来的廉洁风险,上级组织要进行审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监督。

3、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发生的机率或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确定排查出来的风险点的风险等级,经审核后在一定范围内进

行公示。

(二)制定并实施防范措施(执行Do)。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岗位、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在制定严密的监控措施,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臵办法,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并适时将风险防荡措施上升、固化为反腐倡廉制度,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1、岗位(职责)风险防控。对照岗位职责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处室风险防控。对照职责要求,根据查找出来的在管理事项、审批事项、执法检查事项和单位职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从工作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部门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3、单位风险防控。由党政领导班子对照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4、行业(系统)风险防控。分析行业(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控风险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廉洁风险防范管理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通畅、有效运行机制。

(三)评估及检验防范效果(考核Check)。通过差距分析、量化效果、评估反馈等方法,对廉洁风险实行动态防控,对于未实现预定目标的,重新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直至达到预定目的。对

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对等级较高的风险点,在分管领导管理的基础上,单位主要领导负责防控;对等级一般的风险点,分管领导负责防控;对等级较低的风险点,科室领导负责防控。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结合,整合监督资源,实施有效监督。

(四)考核防范效果,完善管理体系(修正Action)。建立和完善廉洁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廉洁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工作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根据考评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风险内容,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时纠错、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逐步形成内部管理有制度、岗位操作有标准、出现问题能修正、事后考核有依据的风险防范管理体

什么是风险?

辞海的解释是:人们在生活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或可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什么是廉洁风险?廉洁风险,就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产生或发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不廉洁行为的风险。

任何掌握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都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每个权力岗位都存在廉洁风险。只要有权力就存在着滥用权力的可能性;只要有职能就存在着不作为、乱作为的可能性

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1950年代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一词形成。1970年代以后,逐渐掀起了全球性的风险管理运动。

中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什么是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或正在演化中的腐败问题,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臵等措施,依托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PDCA循环管理机制,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查找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廉洁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在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廉洁风险实施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廉洁风险有哪些基本特征?

廉洁风险是危害廉洁的。廉洁风险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是廉洁的隐患。

廉洁风险是可描述的。廉洁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廉洁风险是可防范的。针对廉洁风险制定的防范措施应能够在日

常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从而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什么是廉洁风险点?如何排查廉洁风险点?

廉洁风险点是指公共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廉洁风险的具体环节或岗位。廉洁风险点及与其相对应的廉洁风险是动态的、变化的,随着权力运行的变化或岗位职能职权的调整,而相应发生变化。

排查廉洁风险点要紧密结合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实际,按照“梳理履职用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找准廉洁风险点(重点环节或岗位)和风险表现形式——组织审定并公示结果”的思路进行,全面查找岗位、科室单位和行业(系统)廉洁风险。排查岗位风险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明确各自岗位职责,查找个人在履职用权方面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科室风险要求各单位组织科室对照职责定位,梳理科室业务流程,查找出科室存在的廉洁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单位风险要求各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工作,重点梳理在决策“三重一大”事项、行使行政审批、执法或司法权等方面的工作流程,查找出权力运行流程中可能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排查行业(系统)风险,重点排查对行业(系统)业务工作中可能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

廉洁风险有哪些类型?

廉洁风险具体可分为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上部环境风险五种类型。

思想道德风险:指因私欲、私利等自身思想道德偏误或因亲情请托等情节,可能造成个人行为规范或职业操守发生偏移,行政管理行为失控,或授意他人违反职业操守,导致行动行为结果不公正不公平,行政行为对象利益受损或不当利益,权成“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岗位职责风险:指由于岗位职责的特殊性及存在思想道德、外部环境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实际风险,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正确履行职责或不作为,构成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业务流程风险:业务流程各环节缺乏有效的相互制约、制衡的监督内控机制,造成管理者易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

制度机制风险: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的明确覆盖,工作程序的明确规定,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的明确约定,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利失控,行政行为失范,构成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外部环境风险:指为了达到行政结果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的,行政管理对象可能对相关行政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政党影响,导致行政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洁风险。

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控制思想道德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思想道德风险来源于世界观、信念方面出了偏差,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正面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真善美为体,道德信念为用;立足教育,反复强化。概括为:激励+信念+强化。

控制岗位职责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岗位风险存在于每一个岗位上,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定岗定员+岗位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

检查评比制+奖惩激励机制。

控制制度机制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制度机制风险来源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或制度的不落实,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是:原则性+灵活性+协调力。

控制业务流程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业务流程风险贯彻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中,控制业务流程风险一般模式可以概括为:制定规范+执行规范+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奖惩兑现。

控制外部环境风险的一般预防措施。外部环境风险因外在客观原因而产生,控制风险的一般模式是:排查和锁定风险+预警机制+日常监控。

廉洁风险防荡管理从阶段上分有哪些主要预防措施?

针对确定的廉洁风险点,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臵“三道防线”,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有效控制。

(一)前期预防措施是针对风险点采取的预防性措施。主要是综合运用各种工作手段,将预防腐败融入各项业务工作中,贯彻于各个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前期预防措施的关键在于从本单位、本岗位的具体工作中找准“风险点”,将前期预防措施明确为具体工作任务,以便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二)中期监控机制是开展风险预警和工作检查的动态性措施。主要是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和垂直抽查等三种手段,对党员干部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落实中期监控机制的关键在于发挥好各类监督渠道的作

用,形成对廉洁风险的有效监控“网络”;同时发挥及时纠错功能,确保各项前期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三)后期处臵办法是针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实施的惩戒性措施。主要是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等手段,对存在风险表现的个人进行告诫,对前期预防不到位的单位进行督导。实施后期处臵办法的关键在于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实施超前处臵,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廉洁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

实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有那些作用?

实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对公共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工作规范高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是有利于深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排查廉洁风险点,让每位从事公务的人中了解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潜在的廉洁风险,从而在思想上确立“从政有风险,防范除隐患”的意识,变上级要求防范风险为自身需要而自觉防范风险。

二是有利于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排查廉洁风险点,找出可能引发腐败的制度漏洞,增强了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既给党员干部敲响了廉洁风险警示钟,又通过多种预防措施,使党员干部远离腐败,真正为党员干部编织起一道廉洁“保护网”,保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

四是有利于构建反腐倡廉建设与业务之间的关联机制,较好地解决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抓手和载体问题,既为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平台,也会促进业务工作规范高效。

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重在预防。在明确和充分评估廉洁风险种类和级别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建立预警和防范机制,做到弥补漏洞,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把保护干部和注重预防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通过查找评估廉洁风险和制定防范措施,把重大决策、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审批及使用、重要人事任免等重点工作岗位和关键工作环节纳入重点监控管理范畴。

(三)过程管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原理,对管理事项从经办开端到完结进行全程监测,通过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潜在的廉洁风险和管理的薄弱环节,纠正问题,循环往复,达到规范权力运行的目的。

冬季居民安全防范知识 篇6

一、进入冬季,天气渐冷,请抽出一天时间对家中的所有线路和煤气通道进行一次检查维修。当您离家或入睡前,请抽出几分钟时间对家中安全进行一次检查:水管是否关紧,以防水患;电器、煤气和火源是否关闭,通风是否良好,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门窗是否关闭锁好,以防盗窃;车辆是否落锁,以防丢失;嘱咐儿童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二、家中不要存放大量现金,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女性晚上尽量不要单独外出,随身挎包内不要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出行走过程中拨打手机后要妥善放置手机,以防伺机被盗。

三、当您骑自行车时,遇到车辆被铁丝、布条缠住或有人从车后碰、撞拉拽您的车时,请您注意车筐内的钱包和物品,防止不法分子趁机偷抢。

四、当有人以和尚、尼姑、道士、相命先生等身份化缘乞讨或花言巧语说您有天灾人祸时,请识破其骗局,以防钱财被骗。

五、当您离家外出,遇有人向您套近乎、交朋友、敬烟或送您饮料或请您吃饭时,要婉言谢绝,警惕其中有麻醉物麻醉后被抢劫。

六、经商的个体户请警惕有人使用假币或用假币换取您的商品。夜间要留人看完店铺,路边偏僻的小店,夜间遇陌生人叫喊买货,要特别警惕防范入室抢劫。

七、当您遇有人拿“中奖”的易拉罐或其它中奖标志低价销售,或有多人围观争相抢购时,您要识破其骗局以防受骗。

八、当您遇到有人持外币、金砖、金元宝、金佛像、古文物或牛黄、人参、灵芝、鹿角等名贵药材;以遇有天灾人祸等理由,与您兑换人民币,或以丢失钱包,声称拾者、见者共同有份时,要识破其圈套,以防贪小便宜吃大亏。

九、当您在银行取款时,要警惕有人跟踪抢劫,大宗取款,要打110请求护送;在医院、车站、车上、商场等场所交款处交款,遇有人多拥挤的`情况时,请注意您衣袋内的钱物,以防扒窃。

保密技术防范知识 篇7

所谓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风险是指知识产权质押标的物在质押期间, 发生导致质押物的价值减少、消失、转移或者质押权利无法实现的法律事实。制约知识产权质押发展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知识产权权利的归属风险。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 知识产权质押不同于动产质押, 无需转移标的物的占有, 在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即可。质权设定方式决定了质权人无法实际占有标的物, 只能通过拟制占有的方式主张质权人的权利。当设定质押的知识产权发生权利纠纷或者权属变动时, 质权人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此外, 知识产权中的专利权与商标权规定了撤销机制, 从而导致已经成立的知识产权可能因为利害相关人的宣告或者异议而被撤销, 这种权利归属的风险可能导致质权人无法有效实现主债权。

(二)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

知识产权评估主要是对未来收益现金流的预测。但是, 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会受到专利技术因素、市场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专利技术因素又受到技术产业化效果、替代技术等多种不可测因素的影响而评估困难。知识产权这种价值不确定性较高, 增加了知识产权的评估难度。

(三) 知识产权变现风险。

有些知识产权除了对提供担保的企业外, 对于其他企业甚至竞争者而言都不一定适用。这类知识产权虽然有很好的价值, 但是市场流通性比较差, 变现比较难。将来一旦融资者要实行其担保的权利, 拍卖担保物时, 质押的知识产权可能因为缺乏交易市场而一文不值。与不动产抵押相比, 知识产权质押物的流动性相对较差, 并受到产权交易活跃度的限制, 其拍卖、诉讼及执行的交易成本较高。知识产权流转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阻碍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质权人面临贷款可能无法收回或者收回成本大于收益的风险。

二、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公示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法律法规, 有代表性的包括《专利权质押合同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商标专用质押登记程序》、《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但是, 法律规定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质押需要向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登记, 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进行质押需要分别向知识产权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版权部门进行登记。这种知识产权多头登记的情况加大了当事人的成本和风险。当企业将包括商标和专利在内的多个知识产权进行多个质押时, 在众多登记机关进行逐一登记的话, 势必增加交易成本;而著作权的财产权等权利的质押没有相应部门管理, 势必出现一项知识产权在不同的机构进行多重质押的情况, 给重复质押登记留下可能, 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资源浪费。

(二) 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不健全。

知识产权评估存在困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财政部虽然发布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 但到目前为止, 我国对无形资产评估只是制定了总体标准, 而没有对专利技术、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制定独立的评估法规和准则, 导致操作性不强。实践中, 对知识产权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场比较法, 而选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或者不同的评估机构会导致评估结果大相径庭。二是知识产权评估中介机构水平的参差不齐影响了评估效果。我国知识产权评估行业缺乏行业规范, 行业秩序不佳, 不同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人才资源和评估水平差距较大, 对知识产权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三、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风险的防范

(一)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的统一。

基于目前知识产权登记制度的多头管理及登记效力问题, 笔者建议:首先, 建立统一的登记机关。统一、有效的登记制度的建立是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的制度之一。政府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知识产权质押工作, 避免多头管理。其次, 规范统一的登记事项和程序。只有建立统一的登记事项和程序, 方能提高担保设定的效率, 降低质押担保成本, 促进质押融资的发展。第三,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效力应为登记生效主义。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 无法通过交付方式占有或者转让, 只能通过登记来取得相应权利并对抗不确定的第三人。这一特征决定了其在质权成立上应采用登记生效主义。第四, 统一目前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法律规定。《物权法》规定: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 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而《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规定:商标专用权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办法》中规定:著作权质押合同自《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证》颁发之日起生效。上述规定冲突的实质在于质权的设立与质押合同的订立混为一谈, 应将三个部门规定中的条款随物权法做相应的修改, 将质押合同的生效与质权的成立区分开来。

(二) 知识产权质押的动态评估机制的重构。

首先, 制定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评估标准和办法, 为知识产权质押的设立及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产权的价值的时效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估方法的多样性, 因此要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办法, 评估机构应当事先公布其评估标准以及多依据的参考指标。其次, 扶持和鼓励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发展, 规范评估行为, 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知识产权评价评估小组成员应当由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资产评估师、会计师和律师组成, 设立评估机构的规范并完善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三, 建立知识产权评估相关的数据库。在知识产权局的主导下, 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报告的备案制度, 为知识产权积累第一手的数据, 完善评估数据库, 逐步推进信息共享制度的建立。

(三) 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具体建议是:首先, 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制定知识产权交易规则。交易规则的制定可以首先借鉴国内已经有的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操作方法, 然后逐步将交易品种拓展到专利权、著作权领域。其次, 建立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质押交易网站, 促进知识产权交易的市场化、统一化和开放化。建立一个专用于知识产权质物交易的网站, 为企业提供查询服务, 为知识产权质押交易提供便利。在交易网站上建立知识产权质物的预警系统。当债权到期前债务人出现财产状况严重恶化, 使其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时, 质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应担保或者提前清偿债务, 如果债权人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 质权人可以应用预警系统, 将质押的知识产权提前在网站上发布交易信息, 这样提高了知识产权变现的效率。

(四) 多方主体参与制度的构建。

首先, 厘清多方参与主体的关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现离不开政府、行业主管机关、评估机构、担保机构、中介机构、银行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实践中, 可参照韩国经验, 由政府出面, 由政府、行业主管机关、银行、融资方和其他各主体共同签署知识产权质押协议。根据该协议, 知识产权交易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在内的中介机构评估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价值和企业经营能力, 银行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等事宜。

其次, 需要保险机构介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保险机构的介入有助于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发展。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保险市场上广为存在。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 承包的被保险人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承担的赔偿责任;二是以第三人对被保险人知识产权的侵犯为前提的知识产权财产保险, 承包的是被保险人因诉讼而支付的必要费用。这种知识产权保险制度有助于分散质押风险。

第三, 建立多方参与和责任共同分担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 而多个主体在参与过程中未尽到审慎义务都有可能造成质押融资的失败。因此, 建立严格的责任分担机制势在必行。责任分担比例应当按照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获得的收益来确定。以银行、担保公司参与的专利权反担保的模式为例, 当债务人违约而无法偿还贷款时, 先由担保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然后由担保公司进行调查, 是评估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损失, 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责任明确后, 向相关主体追讨, 从而使风险适当转移。这种责任共同分担的机制可以发挥多方主体参与的能动性, 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有所裨益。

知识产权质押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在我国的发展却面临困境。这与知识产权质押的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有关, 我国现有体制下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 因此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使得知识产权质押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应有作用。S

摘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我国迅速发展, 但其法律风险客观存在, 产生的原因包括登记制度的不完善、评估制度的不规范等。亟需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制度、重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制度来防范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陶然.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1, (4) .

[2].宋伟, 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到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 2009, (4) .

[3].王锦瑾.我国知识产权质押法律风险及防范[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3, (1) .

保密技术防范知识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项岗实习;安全防范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脚步发展起来的,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他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一枝独秀。据统计,2006至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步上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看,以进企业、事业单位为主;从产业分布情况看,在第二第三类产业就职的中职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大量的职业学校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主力军。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职、高职在校学生分别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一年、半年的顶岗实习,这意味着全国每年将有1200万名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这个时间对于学生的管理和保护似乎成为各地区、各学校的难题。

2010年8月13日,在北京某企业顶岗实习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某职业学校学生小相,由于电梯故障导致意外身亡。经协调,企业同意向学生家长赔偿48万元。目前只赔付了40万元,家长仍在准备继续索赔的材料。云南昆明一名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发生意外死亡事故以后,校长害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一走了之,导致了家长与亲属到当地党委、政府所在地上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从去年下学期至今,各地出现了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发生意外死亡的事故:河北省4起,云南省6起,贵州省1起。“这是已经统计上报的事故数据,不排除还有部分省区市隐瞒事故未上报。”

教训是深重的。为此,笔者曾对部分职业学校一些即将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调查和询问,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学生只浅显地了解实习室操作的某些要求,对于工厂车间正规的安全操作规程似乎不大清楚。一方面是学生实习期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安全防范知识的缺乏。本该密切关注的问题却如此奇怪的独立存在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走访和了解,我发现职业学校学生安全防范知识的缺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职业学校疏于管理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多数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水电安全、人身安全、集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自然灾害的防范等。也就是说学校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在校期间,似乎只要确保学生在校时间的安全,学校就已经完成了任务。我查阅过部分学校的安全管理章程,几乎没有学校把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列入防范和管理。这主要由于多数学校没有发生过严重的实习事故,故而没有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

专业教师素养不足

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实习老师是由专业理论教师担任,他们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要在实习室进行指导。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但这也存在不足,多数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实际操作的经历,对于企业车间相关要求不能全面了解,这在指导时就存在一定的安全盲区。此外在学校实习时,学生操作的前提是教师理论详细的讲解,这种情况下的操作有单一、细化的特点,学生就无法了解实际操作时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也就无法进行安全防范。

学生防范意识薄弱

学生每次进入实习室操作都是在教师的讲解与指导下进行,基本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不少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滋长了松懈思想。加之实习安全防范知识教育的缺位,长此以往,学生的安全意识会越来越薄弱,甚至会缺失。

实习单位督导不力

据了解,多数企业不愿意花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在指导实习学生上,更多的只是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包括现状、历史发展、机构设置、主要成绩和经验等。指导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岗位,了解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而对职业安全防范方面指导过少,甚至没有进行。

职业教育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一批又一批中职学生将陆续进行顶岗实习,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职业安全,我觉得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安全保障

中职学生的学生生涯应该包括顶岗实习的这半年或者一年,既然如此,学校就应该将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列入学校工作重点,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

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在职业院校推行学生实习保险,以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学生实习的责任风险,保障实习学生的权益,消除学校、企业、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实习期间意外发生伤害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目前,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让“三方”知晓顶岗实习责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一方面职业院校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必须为其投保责任保险;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坚持具有相关责任保险以后才去企业顶岗实习;还有一方面就是企业只接受具有实习责任保障的学生顶岗实习。

学校在这三方面中起着主要的作用,由此,学校要落实好学生实习保险工作,协调多方关系,健全责任保障体系,以维护学生的安全利益。

2.提高教师素养,强化安全技能

中职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实践性非常强,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既有理论讲授能力又有动手操作能力,并肩负着指导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重任。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单一,必须具有开放性,转换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时刻关注技术的进步,及时与企业单位随时沟通。作为学生实习操作的指导者,专业教师还应将职业安全教育列入自己的授课范围,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并在具体指导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专业教师每年均需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一方面提升自己专业素能,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企业中的安全制度规范,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加以落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

3.增强防范意识,注重安全教育

学生是实习操作的主体,因此要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应该从学生身上抓起。首先要从心理上做好准备。平时学习时要端正态度,实习课要认真细致,顶岗实习前要调节好角色心理,以正确面对实习工作中出现的诸多困难。

其次要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不少学校的实习室里均悬挂管理条例,条例中往往有安全方面的事项,所以学生在进实习室的第一天起就要严格执行,同时听从实习指导老师要求,规范操作。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安全防范上却有着共同点,因此在进入岗位之前就应该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在实习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车间的操作规程进行,集中精力,沉稳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的紧急处理方法,了解应急预案,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防患于未然。

4.规范实习单位,筑就安全平台

当然在学校的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保护外,我们还希望用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指导责任,以切实维护学生的安全和企业的利益。

首先实习单位应为确定的顶岗实习学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需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保证其在人身安全不受危害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根据实习学生岗位实际情况,按国家规定向其提供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若因实习单位安全措施原因,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责任由实习单位负责。同时协助学校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安排指导老师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排解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上一篇:小学作文:读《稻草人》有感下一篇:安全风险分级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