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和再就业(精选11篇)
xxxx年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按照城东街道和街道劳动服务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强化管理,求实、有序、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理论学习,做好社保宣传工作
通过劳动局、街道组织的各种劳动保障培训班学习,加强了自身文化、理论、业务水平,掌握现行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居民讲解做到了准确、易懂。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网站,开展社保就业和政策法规宣传,使上级政府有关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政策深入人心。今年社区共为 215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补贴,其中新增办理补贴人员40人。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
目前,我社区共有失业人员682名,今年初开始我社区着手对社区所有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下岗失业人员充分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宣传单、现场咨询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程序、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的审核程序、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相关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宣传,使广大群众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劳动就业政策法规。通过再就业典型现身说法,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市场,自主创业,营造出良好的再就业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已发放政策法规发宣传单 1000 多份,现场咨询 3 场400多人次,今年共有 8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次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三、拓宽渠道,发挥职业介绍服务功能,确保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各类台帐。服务站加强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失业人员的动态情况,详细登记其基本情况,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经济来源、求职意向、专业特长等,并建立台帐,做到“五清”。
2、建立劳动力人才库。为及时掌握社区有专业特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情况,将辖区内有技术特长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人才库,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业用工创造了条件。
3、开拓再就业岗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此,我们争取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一是重点扶持“4050”人员和特困人员。如小区治安、卫生、消防、绿化及公共职务岗位。二是收集就业信息,利用区域资源拓宽就业渠道。首先,及时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开发空岗181个,主要为一些就业困难便于就近工作的求职者提供岗位,积极引导、鼓励辖区企业充分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三是积极与一些企业取得联系,一方面可安置我社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用人提供服务。本以来共推荐和介绍121人到辖区单位再就业。
4、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一是认真协助劳动局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登记工作,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二是实施再就业援助。社区建立了困难群体个人档案资料,开展上门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岗位、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咨询。三是积极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参加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工作站共组织了一百余名失业人员参加了创业、营业员、物业管理、中式烹调、家政等技能培训。职业培训使一批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自谋职业之路。今年7月
我社区失业人员王莉通过通过创业培训后,在港闸区成功创业,创办了南通万德百货用品超市,圆了自己的老板梦,并且在社区指导下,在9月成功申请到小额担保贷款。
一、对下岗原因的认识
(一) 国家政策层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大中型企业获取的利润都上缴给国家, 造成企业自身缺乏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缺乏更新设备、购买技术的相应配套资金, 而且还面临设备老化、离退休人员增多等问题, 巨大的资金缺口使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只能把困难转嫁到下岗职工身上。
(二) 企业领导层面
下岗人员比较集中地认为, 很多企业负责人思想保守僵化, 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外市场, 生产经营决策不适应发展的需求, 经营不善, 陷入困境。他们认为, 企业领导的一些直接责任造成企业困难, 使职工下岗。
(三) 职工自身原因
下岗职工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劳动熟练程度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欠缺。我国下岗职工中老年和低学历者占绝大多数, 他们长期从事着简单重复劳动, 技能较为单一, 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 而自谋职业也有一定的困难。
二、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 就业观念的影响
不少下岗职工就业观念落后, 他们习惯于计划经济下的国家分配工作、企业包一切的模式, 仍然认为国有单位、正式工、长期合同才是就业, 依赖政府安置就业, 自谋职业的意识不强, 宁愿靠国家, 企业拨付的基本生活费勉强度日, 也不愿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二) 劳动力素质原因
大多数下岗职工整体素质不高, 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 比如有的行业需要的是高新技术人才, 但是往往这样的劳动者数量很少, 出现了新兴工种人才紧缺, 传统员工下岗失业的不良局面,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 尤其在新生代农民工和毕业大学生人数连年增加的形势下, 再就业对于他们来说异常艰难。
(三) 就业性别和年龄歧视现象严重
大多数招工单位对性别和年龄都有严格的限制, 市场的需求基本锁定在40岁以下, 许多年龄偏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往往因为年龄超过限制而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而女性就业难于男性, 有的企业虽然对年龄限制不严, 但工作环境恶劣, 谈不上养老和医疗保险。
(四) 再就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由于财政压力和社会成本过大, 严重缺乏资金建立再就业服务体系。当前各种名目的社会培训良莠不齐, 企业对下岗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的投入不够, 失业人员无法在一个公平交易的情况下选择就业, 也得不到充分的值得信任的就业信息, 致使再就业难上加难。
三、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
(一) 加强宣传引导, 转变择业观念
要从根本上引导和教育下岗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这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通过各种媒体, 大力宣传市场就业的方针, 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就业观念, 摒弃只有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自谋职业,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鼓励更多下岗失业人员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为促进就业再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 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 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水平
培训是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基本手段。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 组织和动员社会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就业需求的变化,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实行“订单式”定向培训,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 保持适度政府投入, 对就业困难对象实行再就业援助
政府应当建立保障机制, 保持再就业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 并在近期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适度资金投入, 给再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岗位援助。比如,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有一些由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 每天按时按点工作, 且工作强度不大, 参加工作的多是一些年龄稍大, 又没有什么技术的人员, 在为其安排工作的同时, 还提供一定比例的岗位补贴, 保障其生活, 这种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 就解决了一部分就业困难人群的失业生活无保障问题。
(四) 发挥社区基础作用, 为再就业提供更多的便捷条件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工作 就业率 就业质量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智力因素,大学生就业既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又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但牵动着广大毕业生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可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我国自1999年开始,有关部门首次公布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2003年,教育部又将学校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就业率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各高校、各专业就业率,可以利用“就业”这根指挥棒来引导高校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使办学更加面向市场,对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就业率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单纯从学校的就业率的数字上是很难看出学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供需比例与专业特点等。单纯追求就业率也导致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也采取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这实际上是我们片面追求高就业率而不关注重就业质量的负面结果。如果把就业工作看成一个苹果,那么就业率就是苹果的表皮,而就业质量就是苹果的果肉,苹果的果肉是决定苹果是否美味的实质性要素,在就业工作中,就业质量就是就业工作的实质性要素,反映了就业的优劣及层次。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生人数又达到了一个高点,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压力很大。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除了要求各地和高校继续大力推进就业优质服务,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也首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可见,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就业工作的一个新标准。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等教育的结构的失衡。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无市场需求、无市场竞争力等原因造成。要想改变现有的状况,各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到就业工作的手段、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双提升。
一、确立适合各高校自身特点的的人才培养目标
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专业设置上,除开设全国就业市场有需求的专业外,还应兼顾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既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又重视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尤其是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构建就业指导体系
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并最终实现充分就业的教育环境。
(一)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都提倡“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在单纯考虑就业率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的,但从“就业质量”这个角度考虑,这种就业观是片面的。虽然现在毕业生有业不就的情况仍很普遍,“两高”(即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用人单位要求高)和“两不”(即不准备就业、不签订就业协议)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但我们也要看到,更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已开始考虑就业发展空间,他们积极就业,但他们并不盲目就业,他们对自已的第一份工作并没有过高的期望,他们选择先就业,在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后再择业,他们慎重就业,在选择工作时,他们会选择有发展潛力的工作,“工作不好找,合适最重要”已成为很多毕业生的就业心声。因此,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时,除了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攀高,盲目挑剔,现实合理地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还要引导学生在就业时关注企业的发展空间是否与自己的需求相匹配,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毕业生才能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才能够保证就业工作的稳定性。
(二)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和整个培养过程,做好学生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主要是提供各类工作机会的信息及招聘会信息,组织各类校园招聘、主题讲座,但对学生就业服务及就业咨询关注比较少,这实际上是“授人以鱼”的方法。学校的资源有限,联系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对于学生而言是“僧多肉少”,并且众口难调,很难让每名学生都满意,往往也达不到学校预期的效果。但如果我们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再加上学校提供完整的信息体系及指导,就业工作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从学生刚入学开始,分阶段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和训练。从大一到大四,每学年由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开设就业课程,通过开展职业能力、职业倾向、职业适应性测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和正确定位,在择业过程中能加强针对性,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提供择业技巧指导。面临就业选择的毕业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在就业供需见面过程中,往往比较拘谨,甚至手足失措,从而错失良机。就业指导部门应对学生简历的制作到面试技巧,安排专人予以指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择业能力。
(3)为每位学生建立就业资料档案,开展 “1对1”的就业咨询与指导。结合每名学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兴趣爱好、职业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及家庭背景,建立个人就业资料档案。有了详细资料,就业指导人员就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很多学生在大四之前根本不关注就业,进入大四之后,就业之于他们也只是个名词,真正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工作自已能够争取到,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而“1对1”的就业指导在此时尤为重要。
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建立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基地,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使他们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正确处世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以及与相应的社会人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参与实践、经受磨练,可以使学生提高面对挫折、摆脱困境、超越障碍的心理能力。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从事各种兼职工作,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因为能够把握住兼职和实习的机会是未来求职成功的关键。在实际的工作中,人事部门更愿意聘用一个已经和未来同事相处和谐、熟悉工作流程的人,而不是一只什么也不懂的“菜鸟”。实习期间和同事一起吃饭、聊天,不仅能够学习怎样和同事相处,建立互信,同时也能观察自己是否适合所实习的职位和行业。实习和兼职工作能够使得大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同工作实际中的差距,找到弥补缺失的方法并且确定努力方向。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家长和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影响高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高校只有以培养有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建特色学科、育特色人才,拓宽就业市场,创新就业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确保就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2年4月13日第18 版
[2]邹红.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8.20
关于农村青年创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由此可见,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下大气力着重解决的事关全局面的重要工作,已经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显著标志。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有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在以往的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就如何围绕党中央的新一轮的就业与再就业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尤其是我们远郊区县,农村青年比重较大,更应引起团组织的深刻思考。
一、农村青年创就业和再就业现状的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创就业和再就业这种说法。再就业本指具有城镇居民户口的人员因“下岗”等原因失去原有工作而谋求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农村青年因其农民身份则不应存在这种现象。但事实上,确有这样一部分人员――具有居民身份的“农民”,或者说是需要再就业的“农村青年”。他们就是根据现行有关土地确权政策(主要指以后农转非的和小城镇户口)而在原籍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人,其中绝大部分农转非毕了业就失业,“漂”在城里或在原籍待业,他们既是居民又是农民;既失业,又有业,还需再就业。
基于上述情况,“农村青年”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使得农村青年的就业状况相对复杂一些了。所以,我们只能避开有争议的身份问题,并且不把拥有土地使用权机械的看作是有职业(已就业),只能较为笼统的以其处于郊区,称其为农村青年。这样,不用太多的数据,就能得出广大农村青年的就业状况:一是就业率比较低;二是从业状况不稳定,失业频率高;三是就业人员从事简单体力劳动比例大,知识型、技术型人员比例小;四是个人创业比例小,成功率低。
二、新时期农村青年创就业和再就业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
1、从农村青年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青年自身素质低,严重影响就业和再就业的实现。随着科技进步,产业现代化,用工单位对就业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农村青年由于素质低,制约了其主动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能力的发挥,造成创就业和再就业难度加大。二是就业观念陈旧落后,束缚就业和再就业的实现。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的就业观念上所造成的影响根深蒂固,使青年对政府对企业仍抱有十分强烈的祈盼、等待和依赖心理,很多青年在机会面前进行了自愿失业的选择。一些青年不愿意接受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的就业机会;有的在选择就业岗位时缺乏跨行业、跨地区的长远眼光,固守田园;有的希望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不愿去做临时工和季节工,从而出现了“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的结构性失业与自愿性失业交织在一起的怪现象;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制约自主创业的实现。待业青年还没有涉足社会,没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想要自谋职业,从事就业,没有资金来源;即使部分已就业青年,由于就业时间短、工资水平低、家庭(婚姻、赡养、抚养)负担重等原因,要想自主自立创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困扰,影响自主创业的实现。
2、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一是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特别是一些基层部门和权力部门,由于认识不高,理解偏差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往往造成政策落实不到位,客观上削弱了政府支持的力度,挫伤了青年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二是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一些私营、个体户把下岗青年当成廉价劳动力,利用下岗失业、无职业青年多,急于再就业的心理,私招乱雇后,不能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同下岗青年签订用工劳动合同,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同工不同酬。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使下岗青年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部分企业在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问题上态度不够积极。部分企业一旦有点不景气,不是想方设法去扭亏增盈,进行内容挖潜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企业富余人员加以开发和利用,而是坐以待毙,把部分富余人员当作包袱,特别是有的企业为了减员而采取一刀切,企业论资排辈的传统思想较为严重,一刀切下来的60%以上是青年人。企业简单地将下岗分流人员推向社会,加重了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社会负担;四是郊区企业构成简单,数量少且单一,就业机会明显低于城区,可选择的余地几乎为零。
三、推进青年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对策初探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农村青年和城区青年创就业和在就业状况的差距主要在可选择范围上。所以,我们不再细分,而从团的`角度考虑以下所有青年创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事业化发展、实业化运作的大共青团观
1、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建立就业互动网络,拓宽就业渠道。共青团组织最为活跃,有着广交朋友,互通有无的良好传统。因此,在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上也应实现互动、互补,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界限,培育和发展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青年就业市场,通过劳动力的供求信息的采集、发布、传递,实现双方的沟通,以达到双向选择、合理配置、安置就业的目的。在这方面共青团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尽快建立全国的青年岗位供求信息网,建立青年就业信息库,建立青年职业介绍网络。利用新兴的现代化媒体,进行全方位人才信息服务,使得人才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更加方便快捷。
2、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信誉优势,建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的激励机制和扶助机制。共青团是青年之家,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团的各级组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评价激励机制,要以团的组织信誉,多方协调,为青年就业和再就业争取相关的政策,扶助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特别是在就业资金的扶持上,团组织要下苦功夫,多运作,多取金融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小额信贷支撑体系,使青年在创业发展中所遇到的资金困扰问题得到缓解。
3、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人才优势,进一步优化培训体系,建立良性的培训机制。青年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不应看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是就业培训工作、职业介绍及职业安置的有机衔接。团组织要建立培训前调查、培训中管理、培训后服务的有效培训机制。即在培训前,团组织要对青年人的状况、择业意向进行全面调查,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在培训中,要加强对青年培训的管理,掌握青年的培训情况,了解青年接受培训的程度,检验青年培训的效果,使青年真正达到培训有收获、培训有提高、培训长本领的目的;在培训后,团组织还要根据青年培训后的优势和技能,向青年提供用工信息,有组织地介绍青年就业,并积极鼓励有志青年自己领办和创办实体,自主创业,为青年就业和再就业提供智力保障。
(二)树立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大社会观
1、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各级劳动部门要建立企业减员和安排就业挂钩制度,对企业减员进行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企业安置职工就业的主体作用,裁员必须坚持“先挖渠后放水”的原则,少下岗、多转岗。企业不能盲目地将下岗青年推向社会置之不理。
2、加大劳动力域外转移的力度,并实行劳动力流动的补贴制度。政府应引导下岗职工树立“离土离乡、奔向小康”的观念,劳动力要流动起来,根据南北方城市的不同特点及对用工的不同需求,要大循环、大流动,形成各地市劳动力安排的互动式就业。同时,为了鼓励和帮助失业者从缺乏就业机会的地区流动到就业机会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向那些愿意流动的劳动者提供迁移补贴,以调动劳动者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年初下达的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在市局社区指导科及相南街道事务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城里社区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我城里社保站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进行自查,总结如下: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年来,城里社保站通过入户调查下岗失业人员,了解失业人员的近况,核实有关情况;对信息库、台帐进行更新调整,通过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经过我们的努力,使得一些失业人员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共发布用工信息77条、完成就业再就业166名、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已就业35名、办理《再就业优惠证》19名、帮助49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了社保补贴,共享受资金37987元、《再就业优惠证》年审45人、创业培训补贴6人。
二.扎实开展“再就业百日帮扶”活动
为切实解决弱群体的就业问题,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消除“零就业”家庭为目的。我社保站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了“再就业百日帮扶”活动,我们采取上门入户,全面调查的方法,做到区不漏户、户不漏项、项不漏人,彻底将本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摸清,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情况、就业状况、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对重点援助对象再次登记造册,建立“再就业帮扶”活动援助对象管理台帐。并对每一位援助对象制定一份援助计划书,与其签订服务协议落实就业岗位和相应补贴政策等服务承诺,3人/3户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帮扶,已有3人实现就业。
三.开展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信息采集工作
城镇居民家庭就业、社保信息采集工作,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这次的调查对象为16岁以上的城镇居民(未参加医疗保险包括16岁以下)。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未就业状况及未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人员,经过一个月的入户采集,我社区共登记未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067人。其中:60—70岁49人,70岁以上的13人,各类再校学生191人,其他814;未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67人,其中60岁以上的84人,16岁以下的107人,各类学校学生187人,其他689人。
四.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同时做好宣传工作
为切实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我社保站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医保政策宣传工作,各个街巷悬挂宣传条幅,每个楼栋每个单元张贴医保宣传政策,对于平房户则逐门逐户进行宣传,并每户一张“淮北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问答”,做到了人尽皆知,此项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解答居民咨询200余人次,万事开头难,一部分群众对于我们开展的医保工作还不理解,因为我社区居民大部分都是失地居民,思想认识觉悟低,给我们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产生了冲突,使居民参保率降低。于是我们又重新逐门逐户的进行宣传医保政策,让居民对新型的医保政策充分了解,加深印象。其次,延长上班时间,节假日不休息,为居民能够顺利参加医保让路。经过我们的努力,社区共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892人,总计缴费128530元。
五.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为了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我们首先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对就业困难对象进行排查,做到家庭情况清、下岗失业原因清、求职意向清、就业状况清,并建立台帐,定期走访,经常跟踪、纪录、核实,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援助工作。通过帮扶,都实现了就业。
六.积极开展退管工作
1.为了全面提升社区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根据市社保局关于推进我市企业退休人员标准化管理服务社区建设的通知,我社区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更新基础信息表,并建立70岁以上高龄退休人员台帐,特困退休人员台帐,孤寡退休人员台帐,长期重病退休人员台帐,退休人员遗属台帐,劳模退休人员台帐,退休党员台帐,建立了自管小组和兴趣小组,并输入微机;定期开展活动。
2.企业退休党员划转社区管理,对社会化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目前我社区以接转退休党员19名。
3.认真做好退休人员及遗属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是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和遏制冒领养老金的有效措施,我劳动保障协力员认真贯彻省劳动保障厅和市社保局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对统筹范围内的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及其遗属和75岁以上高龄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进行资格认证,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在醒目的地方张贴通知,对一些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和遗属,我们则主动上门为其办理资格认证,根据认证获得的信息充实修改了企业退休人员信息库和台帐,共认证一名遗属人员。七.加强流动就业人员的管理工作
对辖区外来流动就业人员进行详细摸底登记,协助计生部门做好流动就业人员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定期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共查验外来就业人员,并建立查验台帐。
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我社区社保协理员将严格要求自己,刻守为民职责,积极进取,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不断创造出新业绩,做出新贡献!
城里社保站
法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就业岗位:法语翻译、外贸业务员、法语外贸业务员、法语教师、法语业务员、法语客服、法语老师、翻译、外贸专员、英语翻译、外贸 贸易专员 助理、外贸销售等。
法语专业就业方向分布
排名方向占比1贸易/进出口32%2互联网/电子商务28%3教育/培训/院校9%4文字媒体/出版5%5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5%6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4%7新能源4%8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3%9机械/设备/重工3%10计算机软件3%法语专业就业地区分布
排名地区占比1深圳36%2上海19%3北京10%4广州10%5武汉5%6杭州4%7厦门3%8成都3%9长沙3%10宁波3%二、法语专业就业前景
法语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世界上有两亿多人口使用法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2大语种。掌握了法语,也就意味着有了一张通向包括瑞士、比利时、加拿大,非洲等在内的五大洲47个不同国家的特殊“护照”。随着近年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增加,对法语专业学生需求量大增,工资待遇给得也很高,但由于非洲环境艰苦,女生很少去,法语专业的男生也就成了香馍馍。对于法语专业好就业、工资高的情况,人们习惯把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都视为“小语种”,这让选择学习法语的学生比学英语的学生少很多,就业竞争自然就小了。加上法语自身并非“小语种”,全世界约有1.2亿人讲法语。出于历史原因,法语在五大洲通用,同时她也是联合国的通用语种,特别是非洲许多国家还把法语当作官方语言。加之法国文学、电影、时尚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巨大,法语在官方应用十分广泛,市场对法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1.法语专业的就业前景
2.法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3.法语专业的就业前景介绍
4.园林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
5.法语就业前景
6.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前景方向
7.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方向
8.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方向
9.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前景方向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其影响因素
导致现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酷的原因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 观念因素
一个人的观念会直接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而社会的观念会直接引导一个人的行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 与个人观念和社会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有眼高手低的心态。在整个就业市场来说, 是供过于求的状态。从大范围来说, 找工作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是, 很多大学生都抱着“我一个大学毕业的人, 怎么才那么点工资?而且工作那么累“诸如此类的想法。但现在的市场处于经济复苏阶段, 相应的高薪岗位人员需求有限, 而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如此之大, 当然有很多就得不到高薪工作了。况且在能力和学历以及经历上, 大学生相较于研究生、博士生、职业人员等都未必占有优势, 如此能够在毕业得到高薪的人就更少了。这里又要说卖猪肉、扫大街的大学生, 尽管他们没能够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 但毕竟解决了自己的工作问题。比起很多啃老族、无业游民已经好很多了。在当前难找工作的严峻形势下, 如果一直纠结于自己是名牌大学高材生, 未必找得到工作。尤其是自以为是的毕业生, 总想着只有多高薪的公司才配得上自己的那张文凭, 那些证书, 往往就会在这上面摔跟头。
此外, 观念还包括了社会观念的影响。这一点比较玄妙。一方面, 社会上很多公司对于文凭的形式化需求促进了更多的人进入高等院校进修。但另一方面, 这些公司又对工作经验一事耿耿于怀, 导致大量的没有经验空有文凭的大学生成了待业人群。另外, 还有很多人看到国家体制内的工作待遇好又稳定, 就一心想要往里面扑, 从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报考公务员就可以看出来。但越是体制内的工作, 对人员限定越是严苛, 被淘汰的大学生数不胜数。等这些人回过头来找工作的时候, 发现那些一早就开始奔赴各种招聘会的同学大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自己却还不知道往那个方向去。
(二)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教育体制、国家政策、经济现状三方面。
教育体制方面, 前面已经提到了高校扩招减轻了高考负担的问题。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小。不仅拉低了高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还造成了日渐增长的大学生毕业工作难的问题。此外, 由于教育体制内, 高校分成各种等级, 直接加深了社会企业对于文凭这件事的苛求程度, 有很多甚至直接表示要985或211的毕业生, 这让其他大学的毕业生情何以堪?专门性高校要变成综合大学, 一定要专业齐全, 很多理科性出身的大学文学院出来的学生, 完全没有市场, 面试时还可能遭到质疑。且越来越多, 越来越细的院系划分, 有很多市场已经饱和了的专业仍然在不断招收新生, 导致自己专业工作找不到, 不是自己专业的能力水平又不够, 要想找到工作自然困难。
国家政策方面, 尽管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对引导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重视了。但由于国家政策引导还不够, 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贫困地区是唯恐避之不及。以至于西部等地区缺乏人才, 而很多大学生却在沿海等着要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加强, 有些大学生在国家良好的政策补助之下, 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这些地区。
经济现状方面,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 市场低迷。国外市场不好, 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的工作供应。尤其是在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开设工厂、分公司的情形下, 受到市场的影响, 别说招聘, 裁员都是常事。被裁的人至少比大学生多了实践经验, 找起新工作来, 也更加有力。结果, 很多想要进到外企的大学生也被挡在了门外。
二、就业前景
尽管形势十分严苛, 但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获得保障的。首先, 鼓励大学生创业。现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有自己的想法, 有干劲, 只缺乏资金。但好在国家已经开始在采取措施提供创业基金给大学生, 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天使投资人这一行业, 也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援助。而大学生创业以后往往有一个特点, 就是很能理解没有工作经验的苦恼, 他们往往会接纳很多有能力却没市场的同学、师兄弟等, 直接带动工作需求增长。其次, 引导大学生往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很多工作尽管不能提供高薪, 却能够提供很好的发展前景和锻炼机会, 毕业生完全可以先在这样的公司待几年, 有了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以后, 对于增加薪水或者进入更好的公司都有十分大的帮助。而且对于国家体制问题, 毕竟是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出现了村官这一工作, 很多大学生可以选择这一方向, 但毕竟还是很有限的。能进去固然是好, 不能进去也应调整心态、尽早做其他打算。
总结
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尽管严峻, 但并不是不可扭转的。只要大学生调整心态, 保持自信, 积极支持国家政策和国家建设, 不再眼高手低, 想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大观周刊, 2012.33
工作过度
黄工退休前是某药厂的副总工程师、省劳模,人称“老黄牛”,干起工作来有拼命的精神。2011年初黄工被返聘回药厂后,正赶上医药集团开展“百日竞赛活动”,药厂想争个好名次,便加大了工作力度,几乎天天加班加点,没有节假休息日。作为药厂生产顾问的黄工也是身先士卒,不甘落后。厂长考虑到黄工年岁已高,让他正常上班,不要加班。但黄工却谢绝了厂长的照顾,也和大家一样奋战在生产第一线。毕竟人上了年纪,经不住长时间的劳累折腾,2011年3月25日,黄工突然昏倒在车间里,经抢救及时,虽保住了一条老命,但也落下个半身不遂的中风后遗症。虽然药厂给了黄工一定的经济补偿,但黄工这辈子肯定不能再重返生产岗位了。
我们的一些返聘老同志,特别是当过领导、劳模、标兵等的人,喜欢将以前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到返聘的工作岗位上。从主观上讲,这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好汉是不能提当年勇的,年纪大了就要服老,不能像年轻时那样拼命工作,而要量力而行。一味地像从前年轻时那样去工作,不懂得休息、喘息,是很危险的
工种不适
2011年春节过后,65岁的于师傅应聘到一家超市守夜,时间为晚10点至早7点,每月工资为450元。担任这项工作的还有其他5位老人和超市保安。于师傅以为超市守夜就是和自己以前的工作单位——银行一样,在库房睡觉。殊不知超市的守夜是坐守,不能睡觉。尽管于师傅白天抓紧时间睡觉,但白天睡觉的效果哪有晚上好?久而久之,于师傅就感到身体不适,但他仍硬撑着,认为多睡睡就好了。由于于师傅的掉以轻心,没有及时到医院看病,使得他在2011年2月28日值夜班时猝死。
有些工作是不适合老年人干的。如保安、守夜、重体力劳动……一旦发生抢劫行为,年老体弱的保安如何敌得住身强力壮的歹徒?一旦公司赶工加班,年老体弱的员工怎能胜任工作?所以,老年人再就业最好选择安全系数高、劳动强度低、薪水相对较低的工作。
环境欠佳
朱老由于替儿子买房背了不少债,不得已,他到一家民营机械厂打工。工作单位离家相当远,每天早晨他6点就要起床往公司赶,途中要1个多小时、转几次公交车才能在8点前赶到公司,否则迟到就要被罚款。2011年3月的一天,朱老跑步换公交车,却被一辆无牌照摩托车撞伤。虽经积极救治,但朱老腿部却因骨折而造成伤残,行动十分不便。
老人再就业要考虑劳动环境问题,比如工地环境恶劣、上班不便、冬天保暖夏天降温条件不行等等,都要考虑进去。毕竟老人们年岁已高,是经不起折腾的。像朱老就是没考虑上班地点的远近。
应酬意外
李处退休前是某市公安局的处长。最近,一家房地产公司力邀其加盟,给他安了个副总的头衔。该公司实际上是看他人缘熟、路子广,主要是让他干公关。既然是公关,便少不了陪客喝酒,李处不仅没有星期天,而且每天最少要喝一餐酒。一天晚上,公司请银行的信贷人员喝酒,李处照例作陪,因为想得到银行的贷款,李处喝酒格外卖力。银行信贷员逗他:“一杯酒100万!”李处连干三杯三两三的白酒!当时就瘫倒在椅子上,同事们用力给他掐人中,也没苏醒过来,等救护车赶来,李处已经命赴黄泉、回天乏术了。
大凡离退休后返聘的老人,此前都有一段辉煌的经历,或有一官半职,或是技术权威。公司请客,出于尊重,有时会请返聘的老人们作陪,这时老人们就要知道喝酒伤身,在酒席桌上好好把持,不能过量喝酒,以避免李处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 (江西 肖保根)
为了毕业时更准确地打印大家的报到证和派遣档案,各位需尽快落实就业单位,并交回相关的就业资料(包括就业协议书或者就业证明或者劳动合同复印件),以便学校给大家编制报到证等的信息。由于就业协议书每人只有一份,比较宝贵,现就如何正确使用就业协议书和就业证明,特建议如下:
(1)、如果你找到的就业单位属于没有人事档案接收权的(比如:私企、民企等),除非单位要求签订就业协议书,否则建议你签就业证明即可(协议书保留以后备用),就业证明在QQ共享可以下载。
(2)、如果你找到的就业单位只是暂时的,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跳槽,那么建议签就业证明(协议书保留以后备用)。但更换了新工作单位时要重新提交新单位就业证明或者就业协议书。
(3)、如果你找到的就业单位属于有人事档案接收权(比如:国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且愿意接收你的档案和户口的(当然,你也愿意迁进单位),那么你务必签就业协议书(这关系到你报到证的打印、档案和户口的派送)。
(4)、另外,不管你签订就业协议书还是就业证明,单位联系人最好写认识自己的同事,方便核实;联系电话最好写上联系人手机和办公电话(包括区号,如有分机写上分机号码),务必保证电话通畅,核查有效。
(5)、如果你的就业单位直接要求与你签订劳动合同,那么你需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回来编制你的信息。
(6)、如果你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那么单位盖章后你务必拿回来学校盖章方有法律效力,不能邮寄回来,因为还有一份表要填写以及邮寄有可能会遗失。如果实在不能回来,那么建议你委托信得过的朋友来帮你办理,这事比较重要,建议你尽量自己回来办理。
(7)、如果你与单位签了就业证明或者劳动合同,那么就业证明原件(单位盖章)或者劳动合同复印件要邮寄回来学校存档,写设计指导老师收。(邮寄地址:广州增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建设学部XXX收 电话:xxxxxxxxxx邮编:511325)
(8)、就业协议书、就业证明和劳动合同复印件三者当中你只需提供其一回来学校编制你的信息即可,你可以根据你单位的性质等实际情况与单位签订三者中的一种。
(9)、如果由于地方偏僻,邮寄存在困难的个别同学,那么你可以先扫描就业证明(单位盖章)或者劳动合同发送到设计指导老师邮箱,原件回校答辩或者领取毕业证时务必交回存档。特别提醒:就业协议书必须要三联拿回来学校盖章方为有效,不能邮寄。
(10)、需要就业协议书而未领取的同学,可到黄小燕老师处(2#106办公室)签领。如果委托他人代领,那么事先告知我一声,以便核实身份。因为每人只有一份,遗失无法再领。
(11)、如果你要申请毕业设计笔答,那么条件之一必须是你找到了就业单位,而且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回来答辩,提交回来的就业协议书或者就业证明或者是劳动合同复印件经过学校核查后属实的才允许申请笔答。
(12)、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同学,需扫描你的护照和国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发到我的邮箱。
(13)、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需提供你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回来给我。
(14)、自主创业的同学,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回来。申请自主创业税收优惠政策,需与黄小燕老师联系。
(14)、如有不明之处,欢迎联系。电话:020-82909807;QQ:224515080;邮箱:224515080@qq.com。
黄老师
就业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后大多数都是从事会计类职业,一般要花大量实践工作才能得到运用,现在中国企业主很难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作用,还是一手抓,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一整套管理来运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关键词:就业焦虑;社会支持;就业认知评价
一、引言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生产率已经逐步被知识生产率取代,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期间出现焦虑情绪,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感受到的压力更大。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逐年增加,使得其中一些人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身心不良症状,若长期持续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适度焦虑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但是,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将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引发心理疾病。许多因素都会导致个体焦虑,认知评价作为个体的一种内在因素,在焦虑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作为外部应对资源之一的社会支持,与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焦虑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但是在就业这个特定的情境下,考察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对焦虑的影响却相对较少。
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不仅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开始注重发展过程中的内在作用机制。中介作用过程是关于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潜在关系内在作用的过程,中介变量有助于了解某一关系是如何发生或为什么发生,对干预与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目前,有关就业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焦虑的概念、焦虑的状况、焦虑的对策,很少考虑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社会认知与焦虑水平、社会支持的关系。基于以上不足,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大学生及其弱势群体的就业焦虑、社会支持系统和就业认知评价的关系,帮助他们降低就业焦虑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郑州大学等6所高校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问卷 350份,收回问卷341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为330份,其中男生152人,女生178人,年龄均在18~25岁,有效回收率为96.8%,其中大学生弱势群体问卷104份,对照组大学生问卷226份。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大学生就业认知评价问卷是在研究文献基础上,并根据访谈和开放式量表调查,形成大学生就业认知评价问卷的正式量表,对正式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采用5级计分,“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基本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基本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该问卷共有40个项目,该量表特质焦虑量表(T—AI)的相关系数为0.73~0.86,状态焦虑量表(S—AI)的相关系数为0.16~0.62。对该量表进行效度检验,发现该量表的一致性、会聚性、区分性和结构性都比较满意。
社会支持问卷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包含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的一致性为0.89~0.94。
3.研究程序和分析
将所回收的问卷进行编码处理之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 15.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大学生社会支持、状态——特质焦虑和就业认知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都与就业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其中,消极评价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4和0.287,中性评价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02、—0.130和—0.240;就业认知评价总分与特质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7;就业认知评价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2、—0.110和—0.119;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状态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3和0.142。
2.大学生社会支持、状态——特质焦虑和就业认知评价的回归分析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社会支持为因变量,就业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为预测变量,结果显示,就业认知评价对于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β=—0.325,β=—0.397,β=0.741,而社会支持没有能够很好地预测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它们总共可以解释大学生总变量的18.9%。
四、讨论
1.大学生焦虑总体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由于面临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存在心理焦虑,弱势群体的特质焦虑显著高于非弱势群体。针对弱势群体大学生而言,焦虑情绪可能与其就业认知的消极评价、自身特点及特殊环境有关。
2.大学生社会支持、状态——特质焦虑和就业认知评价之间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呈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很好的社会支持,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充满信心,在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学生的积极认知评价与焦虑呈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在面临压力时,认知起着一定的作用,大学生对就业所持的态度越积极,其焦虑就相对较低。
3.大学生社会支持、状态——特质焦虑和就业认知评价之间回归分析
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就业认知评价对于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并没有对焦虑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这说明社会支持可能是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地对焦虑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能否缓解大学生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受认知评价的影响,大学生就业认知水平越高,就业焦虑水平越低,在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说学校、社会等在加强社会支持的同时也需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认知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研究结论及方向
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以下两个结论:一是社会支持和就业认知评价均与就业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二是就业认知评价对于焦虑有良好的预测作用,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β=—0.325,β=—0.397,β=0.741。
同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认识到研究水平还相对较低,今后应在以下4个研究方向努力。
1.从较大范围地区中选取被试进行研究,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性质学校大学生求职认知、求职行为、情绪调节特点,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群体服务。
2.将毕业生情绪反应、求职认知、求职行为、情绪调节作为动态过程。
3.研究内容上,需深化大学生特殊群体就业问题的研究。
4.研究方法上,不仅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还可运用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资源,综合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安雅然.毕业生焦虑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2]揭水平.大学生就业焦虑因素分析与调适方法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8).
【就业和再就业】推荐阅读:
历史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11-15
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07-17
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11-16
就业和社会保障证明11-0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10-12
就业和职业社会调查报告10-23
网络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11-14
落实创业就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0-15
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半年工作总结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