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觉得,他们是从打娘胎出来,就头顶着的巨大光环的那种。
初中历史课上,也被迫咿咿呀呀的背过不少他们不少“灼灼战绩”,但是内心却从来没有一丝真正的触动。
他们对糍粑而言的意义,仅仅是,写在文综答题卷上的一道几分的填空题。
可是,当在大银幕中,直观感受他们是如何,艰难的从“一次又一次失败中,走出来”。糍粑渐渐明白,所谓“伟人”这两个字的分量。
毫不夸张的说,《建军伟业》是糍粑在这个暑假,看过得最感动,最触动的电影。
虽然同为主旋律电影,《战狼2》总给糍粑一丝刻意的尴尬,虽然也被国产难得的精心制作所感动,推荐大家去观看,但是到底,糍粑真的谈不上喜欢。
但是,这部电影就不同了,他的剧情是观众早早就熟知的,就是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后发生的历史。
它仅仅是尽量真实的还原那段历史,并没有故意设置什么“泪点”或者“燃点”。可是,即使二刷的时候,糍粑还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其实,最初确定刘伟强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诧异,毕竟,选择香港导演拍摄这么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还是第一次。
据说,当时为了拍摄,他还特地恶补了一个月的近代史。但是,从最后的效果呈现来看,糍粑觉得是非常棒的。
电影的灵魂,始终都是故事本身。特效什么的只能算是加分项。否则,就如同许多好看的小鲜肉,徒有外表的美丽,眼神却空洞而无趣。
而《建军大业》里面的故事,本身就有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第一次看完之后,糍粑是觉得,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实在不值一提。当和他们当年艰难的一步步打仗,克服种种困难相比较起来。
甚至来说,在战火纷飞、政权分裂的年代背景下,当今所有“不愉快,想不通”的各种纠结,都不过是矫情。
最可怕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就是,当年他们发动武装革命,思考着中国未来,拿着命去为后人们搏出一片天的时候,年纪甚至比我们还要小。比如,在1927年的时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物:
周恩来仅29岁,
叶挺、贺龙31岁,
刘伯承35岁,
朱德年纪最大,但也不过41岁。
而当年:
毛泽东刚34岁,
聂荣臻28岁,
陈毅26岁,
罗荣桓25岁,
陈赓那年24岁,
邓小平23岁,
谭政21岁,
粟裕、林彪只有20岁,
张宗逊更小,只有19岁,
就连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也不过22岁。
而我们的二十多岁呢?
糍粑觉得很惭愧。不知道,他们知道了当今许多不珍惜生命,颓废生活迷失自己的年轻人,会不会感到失望。
当然,很快糍粑就释然了——
也许,他们革命战斗,为的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吃着外卖,在空调房里伤春悲秋;而不用和他们一样,每天面对的都是生离死别这种大事情,不用小小的年纪就背负沉重的历史使命。
毕竟,如果一直有人呵护照看,谁会愿意长大?
和很多人一样,全片糍粑最为感动的部分,就是三河坝那场战役。
领导人,朱德。
任务是坚守三河坝三天,为贺龙叶挺等领导的大部队转移。他的兵力仅有三千,可是河对岸的钱大钧兵力却有三万,战况之惨烈可想而知。
终于撑到了第三天凌晨,他们剩下也只有几百人了。为了保留革命的星星之火,他必须要留下一部分拖住敌人,带着剩下的大部分人转移,去和其他人汇合。
据说,当老戏骨黄志忠在演绎那一场生离死别的戏时,一番眼含热泪时长120秒的激情演讲,使现场200位群演深受感动,不自觉地留下眼泪。
尤其是,当听到很多士兵,用沙哑的嗓子主动喊出“我是孤儿,我愿意留守原地”的申请后,真的是直戳糍粑泪点。
人性真的是好复杂的东西。
为什么有的人舍己为人,挺身而出,哪怕明知道这是生命的代价;而又有那么多冷漠的人,可以对着自己的同学、朋友下毒甚至“磨刀霍霍”?
这部电影,可谓把糍粑的原本略微扭曲的价值观,硬生生给“掰直”了。
还有两处特别打动糍粑的细节是,尽管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在战场上无兄弟。但是,对于勇士,他们却都是发自内心的彼此尊重。
比如,当结束战斗之后,看到废墟里的他们,致以军礼或者予以厚葬。
而相反,无论是钱大钧还是贺龙,对于出卖情报,不忠诚的叛徒,利用完之后,都是毫不心慈手软的直接开枪处决。甚至都不带看一眼的。
这大概就是,“重于泰山”与“轻如鸿毛”的区别吧。
毕竟,一个连对于自己信仰都可以轻易背弃的人,也是无法得到对手尊重的。
只不过,那些所谓的背叛。
也是建立在成王败寇的立场上吧?
(糍粑真的是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写的比较多一点......)
接下来,不扯感情了,聊聊导演的拍摄吧~
首先,他运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比如在”四一二“政变前后,学生的游街、军队的暴力镇压等等。非常有代入感。
其次,电影的剪辑和画面的衔接让人看着很舒服。
电影只有一百三十三分钟,如何在这短短两个多小时内,从“南昌起义”讲述到“井冈山会师”,还是非常考验导演功力的。
在大环境的表达上,运用了很多俯视的镜头,用以展现激烈的战况或者大屠杀的满目疮痍。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用一字一句,一个镜头画面就能够清楚的向观众传达出导演想要说的话。
当看着战场上的尸横遍野,河边的红色血水。不需要导演在银幕上显示“好惨的战况呀”,观众们就能一览无遗。
同时,剪辑的过程中,导演又运用了大量的交叉镜头,比如一封信的内容,让收到信的三拨不同的人,接力似的念出来。而从他们的神态中,每个人的心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为一部人数众多的戏,《建军大业》几乎所有的重场戏都是群戏,有时候甚至是几方实力交替出现,相互制约。
就好像《无间道》那样,营造了一种宽银幕美学,尽可能多的人,在画面中装进尽可能多的关系,因造出紧张感和压迫感。
由于人物众多,难以抓到个体,因此刘伟强就把整个参与的将领们,处理成一个斗志昂扬的集体。
而这些人的交替出现,随着编年体的故事进展,一个个登场亮相,这样时代英雄风起云涌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柚子
(这段评论,糍粑认为非常精准了,于是就直接搬过来了,但有部分删改)
有人说,如今是一个没有大师的年代。
太多的名人,尤其是以娱乐圈的许多流量小生。世人们,对他们也仅仅停留在,“认识”,或者“喜欢”上。
至于“肃然起敬”,亦或者发自内心的“尊敬”这类的感觉,至少对糍粑而言,基本上已经灭绝多年了。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对于那些奋不顾身的勇士们,让糍粑从心底中,长出了“敬重”的嫩芽。
终于知道了,原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其实并不是一句硬凹出来的口号,而是一群人,真实的追求与信仰。
最后的最后,糍粑为小鲜肉们说几句话吧。
尽管影评里面有很多小鲜肉,比如,鹿晗,李易峰,刘昊然,马天宇,周冬雨......但总的来说,他们表演还是不会让你太出戏的。
所以,如果大家仅仅是因为担心,鲜肉们的存在会降低影评的体验度的话,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
其实,这部电影中,“老戏骨”与“小鲜肉”之间的互相飙戏,又何尝不是一种电影的传承呢?
只是,未来岁月中,他们能否真的扛下,娱乐圈演技这面大旗,就不得而知了。
8月4日下午,我跟几个朋友相约来到顺义影剧院观看了纪念建军90周年的电影建军大业,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加热血。这部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影片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头,以井冈山会师结束,以南昌起义为主线,秋收起义为辅线,高度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军队的困难,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建立新中国的决心。
影片一开始,在蒋介石政权和汪精卫政权联合帝国主义的多重打压下,无数的共产党员被残杀,加之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使得中国处在弱势的共产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也使无数的共产党人意识到了这一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影片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片段,一个是南昌起义时,作为南昌城制高点久攻不下,叶挺主动请战,帅炮兵部队轰炸制高点,“放”“放”“放”......毫不拖泥带水,其场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叶挺的硬汉形象也在我心里建立起来。
三河坝战役是最惨烈的一次,也是我哭得最厉害的地方。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朱德率领3千人马死守三河坝,以一比十的差距阻击钱大钧的3万人马,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满是尸体的战场上,决定留下200人为撤退争取时间,“父子同军者,父亲留下”“兄弟同军者,兄长留下”。200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退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的希望。为什么?是他们真的不怕死吗?是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正是他们加上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放荡不羁的叶挺,沉稳内敛的朱德组成了一支有着无限潜力的队伍,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以后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井冈山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逐渐壮大,点燃了中国胜利的希望,看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曙光。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共邀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寰亚传媒集团执行董事兼主席林建岳、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等重量级嘉宾,以及《建军大业》等电影的主创代表一同开启了“博纳之夜”盛典。与电影同步发行的《建军大业》玉玺也在酒会上惊艳亮相,成为本年度“博纳之夜”一大亮点。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建军大业》是博纳今年的重头戏。于冬在推荐这部电影时表示:“《建军大业》是博纳影业跟中影集团联合打造的继《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之后中国电影历史上又一伟大的作品,导演做到了创作上的商业,而不只是堆砌明星。针对很多年轻人对于那段革命历史不熟悉的现状,我们大胆启动50多位当红青年演员,就是为了让年轻观众能了解到祖国伟人的那段峥嵘岁月。”
中影授权发行的《建军大业》玉玺也在酒会上震撼亮相,吸引与会众嘉宾明星及媒体的关注。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优秀文艺作品迎接建军90周年,继“建国三部曲”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后,中影出品《建军大业》电影,并同步发行《建军大业》玉玺,首次实现影视、工艺美术跨界联合,开文化收藏之先河,是建军主题中极具创新性、代表性的艺术创作成果,极具历史纪念意义。
当133分钟后影院灯光亮起时,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的好电影,并未“把革命历史严重的娱乐化”,更没有“羞辱和歪曲”。如果叶挺后代的吐槽是真的,大可不必。
首先,影片是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影片剧情由四部分组成:“4.12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经过、起义后撤兵南下(重点是三河坝战役)、井冈山朱毛会师。剧情按照历史真实,结构合理,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向观众交代清楚了八一起义的缘由、经过和结果。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基本没有虚构的情节和人物,摒弃了“胡编”和“戏说”,而是秉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使剧情和人物尽量符合历史真实,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不但通过观影了解这段历史,知道人民军队的来路,不忘初心,而且,进一步认识到毛主席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革命道理。影片在表现当时反动派血腥黑暗的同时,还表现了党内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错误路线的坚决斗争,衬托出八一起义的必然和艰难。
宏大叙事、激烈场面与微小细节、人性人情相结合,是该片的突出特点。影片的题材,决定了宏大叙事的风格和必不可少的激烈场面,生与死构成了该片的基调,血与火染成了该片的底色。“4.12”大屠杀中敌人的疯狂残忍、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的拼死搏斗,充满着呐喊呼号、腥风血雨,让观众强烈感受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没有革命者的生存,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八一起义、三河坝之战,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场面非常震撼,特别是呈现了爆炸后的火焰蹿升至三层楼高的壮烈奇观,以及蔡晴川率领200名战士与敌军血肉拼搏,最后忍着重伤拉响引爆器,200个炸点轰然巨响,烈焰腾空,以真实震撼的视听体验,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建军之初的苦难和牺牲,由衷地敬仰我军元勋和牺牲的无数先烈。影片还善于采撷微小细节展现人性的光辉,直戳观众心窝和泪点,让人感受到战火硝烟之下仍不乏细腻温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河坝战役中,朱德率部血战强敌、坚守三天后准备撤离时,决定留下200人断后,掩护主力转移,朱德发表了两分钟慷慨激昂的演讲,做出了“父留子走、兄留弟走”的决定,面对生死抉择,出现了人人争当断后的感人场面,有的士兵高喊:“我是孤儿我留下”,有的受伤失去了小臂仍坚持敬军礼,最后2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不但令革命者为之心灵震撼、肃然起敬,甚至震撼对手的人性出窍,敌酋钱大钧看到惨烈的战场后,也动容地下令“为所有黄埔生厚葬”。又如,毛泽东与杨开慧分别时,杨开慧“不要回头”和“十年不回,我等你一辈子”等台词,饱含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戚和深情,令人潸然泪下。
这是一部燃血的电影作品,一部血泪交加的成长史,一幅血肉分明的历史群像。
历史书上简简单单南昌起义四个字,背后是多少勇士的鲜血滋养,惨烈的三河坝战役,凭三千守三万,任朱德精心部署,终是实力悬殊,不堪一击。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留下二百人死守阵地,于是父子最后的相拥,兄弟最后的珍重,挚友最后的呐喊“做勇士,不做烈士!”无奈,战争有胜负,失败就是失败,以卵击石,终是难当。
绝不能让蒋介石等人的阴谋得逞,毛泽东领悟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点醒了无数优秀...员,.....人临危受命,在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等的领导下,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取得成功,后期攻打城市失败,帅军会师井岗山,最后以毛泽东“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而结局。让人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期望。
此刻回想起南昌起义,从大伙全力反张国焘,让我感受到当时革命先辈者青春激荡的风采。
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三河坝战役,朱德率三千战士誓死抵御钱大钧三万大军,最后需留两百人死守三河坝时,无人退缩的场景使我感动不已。
《建军大业》影评两极分化 小鲜肉或许没那么不堪
《建军大业》正在热映,网上铺天盖地的影评真实感人,很多观众都真切的感受到了影片想要传达给大家的那种精神:“革命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的牺牲换来的”!而对于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来说,不仅仅是对生活的适时反思,更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试炼”。
导演刘伟强说,1927年的革命前辈们都是年轻人,所以当然要选年轻的演员:“青春是没法演的”。
今年4月《建军大业》放出第一波剧照时,争议达到顶峰,有网友称:有些人看着就觉得革命不会成功……
但从最终展现的效果来看,大部分青年演员并没有掉链子,相反,有些角色的塑造还相当出彩。
欧豪最近备受争议,但平心而论,他饰演的30岁的叶挺,自信、张扬、霸气,非常吸粉。
带兵进入南昌城时,马背上的叶挺将军,潇洒自信,意气风发。
饰演蔡晴川的白宇,之前演电视很容易用力过猛,没想到进步神速,这一次,他演的蔡晴川,看哭了无数观众。
蔡晴川最后身中数枪,挣扎着用最后一口气按下了引爆器,这一幕太过悲壮,观众集体落泪。
马天宇的演技一直备受争议,但他这次却实实在在演出了林彪的变化。
电影《建军大业》的导演找到马天宇的时候,他在健身房锻炼,没有丝毫犹豫,就接下了这个角色。从提前进组进行军事化训练到现场奔跑跳跃在百余个炸点之中;从听到枪声会腿软,到训练有素的使用机枪不停扫射;从一向温声细语的说话到喊口令时声音大得吓到工作人员——这些改变只有熟悉他的人最深有体会。
三河坝战役后,林彪随朱德撤离,走到半路,听到巨大的爆炸声,意识到蔡晴川等人已经牺牲的林彪,眼神充满悲怆,眼含热泪地对着爆炸方向敬礼。
一个懵懂的小兵,在血与泪中成长了。马天宇在诠释这个转变时,能看出做出了努力,并不显得突兀。
另一个19岁小将粟裕,扮演者是同样19岁的刘昊然。
董子健饰演的邓小平,出场时间很短,却让人印象深刻,十分灵动。
张艺兴饰演的卢德铭,硬气、坚毅,不出彩,但也绝对不出戏。
白客、刘循子墨、小爱,其实并不如想象中出戏,真正让人一秒出戏的,是陈赫、包贝尔、鹿晗。
同样是来打酱油,陈伟霆就比鹿晗要好很多,至少不让人出戏。
饰演何长工的李易峰,一如既往地在做自己,前半段毫无存在感,后半段猛刷存在感:当他挥舞着小拳头向毛泽东汇报的时候,对不起,整个电影院都笑了……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建军大业》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是共产党人救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他们带领劳动人民不畏强敌,与敌人作斗争。经历过多次斗争后,终于推翻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时代。
现在,我们新一代的儿童无忧无虑,生活十分惬意。在学校里大家和睦相处,做着有趣的游戏,快乐的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现在的高品质生活,处处离不开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他们为了劳动人民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向这些烈士敬礼,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新生活!
一、青年党员应端正入党动机
影片中,贺龙同志积极入党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贺龙同志一颗红心希望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受苦受难的人民伸展正义,解救人民于苦难之中。当周恩来同志拜访他、希望他加入南昌起义时,贺龙同志抵制了蒋介石整个汉阳兵工厂和各种军领衔荣誉的诱惑,坚决协助中国共产党,并在周恩来同志的鼓励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周恩来和贺龙同志拥抱的那一刻,我联想到现代年轻同志的入党动机。在当时的特殊时期,积极入党是希望能找到组织,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消灭敌人、建立新中国;而现在的和平年代,老一辈革命前辈的那股热情,那股渴望,那股为天下百姓谋利益的坚忍不拔之志,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我们青年党员积极入党,是为了继承老一辈先烈的革命精神,是为了继往开来、努力奋斗,是为了共建中国梦。
二、青年党员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粟裕等同志在影片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天下苍生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教诲,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党员同志们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组织工农共同革命。他们远离家乡,不怕吃苦,时刻体现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与国民党军的骄奢淫逸对比显著。他们无时不忘党员身份,顽强奋斗,在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身份,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责任,无论身在何时何处,都应坚守自己的人生信仰,不被外界利益所诱惑。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能活多久,而是做多少有意义的事!
三、青年党员应敢于创新
一个民族要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国家要兴盛需要创新,一个人要走的高远需要创新。影片中的毛泽东同志敢于在大会上提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周恩来同志一次次的脱险,一次次的广纳人才,是因为他敢于创新的大脑;三河坝大战中的朱德同志以三千人抵挡敌军三万大军,是因为他敢于创新作战方略和果断的决定,看到他胜利后流下的泪水,我对这位将军肃然起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更要敢于创新,敢于有自己的声音,敢于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推荐阅读:
建国大业观后感范文07-02
建国大业作业观后感09-30
建国大业观后感5000字10-24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六年级07-16
大国崛起之小国大业05-24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12-06
22祖国统一大业必修一09-29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设计07-04
关于建军节的作文:八一建军节对联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