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精选8篇)
一、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云分为()、()和积云三类。
2、常见的降水形式有()、()冰雹等。
3、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4、耳朵分为()、()、()三部分。
5、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颈、躯干和()四部分。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1、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2、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3、物体溶解的速度与水的热度有关系。
4、声音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5、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风是西北风。
6、运动时,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的氧气。
7、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8.耳朵可以长时间使用,所以也可以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
9、尺子伸出桌面的距离越短,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10、骨骼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要观测风速可以利用()。
A、风向标B、风速仪C、电风扇D、发电机
2、天空中的云是由()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B、水蒸气和空气C、小水滴或小冰晶
3、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B.酱油C.酒精D. 食用油
4、下列没有应用溶解的是()。
A、用洗衣粉洗衣服B、炒菜时放盐C、和面D、白糖水
5、鼓膜的振动通过()传给耳蜗。
A、外耳道B、听神经C、听小骨D、耳廓
6、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A、气流B、直线C、波
7.声音不能在()传播。
A.固体B.液体C.气体D.真空
8、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
9、牙齿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的作用是()
A、咬碎食物B、消化淀粉C、搅拌食物
10、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高B、低C、不一定听到
五、问答(10分)
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5分)
本课是《写字》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人教版新课标》) 第八册第二课《左中右结构 (一) 》的内容。教材列举了长短、宽窄不同的“衍、澈、辩、倒、游、谢”6个左中右结构形式汉字, 要求学生识读范字掌握其特点和写法。把“例、滩、彻、树、嘲”5字补写完整, 书写“道谢、例外、关键、沙滩、旅游、健康”6个词语, 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练习, 本课共计练习51个汉字, 多种练习, 从模仿到自主练习, 达到熟练程度。
左中右结构是在左右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 因此, 首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左右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地书写。由此, 学习左中右结构的字就不显得很难了。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 不要很直接地让学生看结构很复杂的字体, 其实再复杂的字体, 通过教师的点拨, 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所以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指路的作用。
本课利用电脑操作让学生了解, 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并不都是一样的, 而是有变化的, 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 抓住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高低的变化特点, 得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基本类型, 掌握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帖, 观察、比较、分析左中右结构汉字“结构随行, 写得紧凑”的规律, 激发学生自探规律的学习兴趣。
2.感受左中右结构汉字在一个方块内三部分组合宽窄高低、参差变化、相互让就的动态美。
3.学会“看—想—临—比—改”五步临写法。从模仿练习到自主练习, 达到熟练书写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拍照游戏:体会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时同学形体变换的必要性。
2.揭题:从拍照中引申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安排也要注重各部分的穿插和避让。
(设计理念:从拍照片和左中右结构字之间寻找共同规律, 初步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变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揭示造字的原理)
二、识读范字, 掌握特点
分组出示范字“倒、衍、辩”和“谢、澈、游”。
1.观察、比较、分析它们共性的特点。说说“倒、衍、辩”左中右三个部分宽窄、长短的变化。 (板书:宽窄、长短)
2.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师:这里有三座不同套型的房子, 你看看汉字宝宝的体形, 它该进哪座屋子? (中部较宽、短) 用图形课件演示三部分宽窄、长短不同。
3.为什么有宽窄变化?
“倒、衍、辩”左中右三部分中中间部分较宽、短 (课件演示中间部分特点) , 独体字“至”书写时也较宽, 三点水、言字旁作为偏旁书写时也写得较短, 结字随形, 因此在左中右结构书写时中部仍然较宽。 (板书:结字随形)
4.出示范字“谢、澈、游”。师:仔细看看它们的体形, 能进刚才那幢房子吗, 为什么? (中间部分较窄、长)
“谢、澈、游”中言字旁、三点水书写时仍然遵循结字随形的原则, 在左中右结构汉字书写时写得较短, 中间部分“身、育、方”分别写得较长, 书写汉字有规律可循。
5.总结规律, 出示儿歌:
左中右, 别碰撞, 宽窄高低要细想。
避让穿插形体美, 和睦团结好风尚。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中间的部分要写得正一点, 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 碰撞在一起不好, 应该像小朋友一样, 要讲文明, 讲礼貌, 互相谦让,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左中右三个部分之间的参差变化, 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领悟字理如同做人之道。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比较, 学会发现问题, 编写朗朗上口的书写儿歌, 指导书写)
三、临写范字, 指导方法
1.明确书写要领, 师范写“倒、辩”。
“倒”:中部较宽短, 右部较窄长。
“辩”:中部窄短, 右部宽长。
2.指导自主临摹“五步练字法”。
(1) 看。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想。想一想范字结构的主要特点, 左中右三部分的大小、高低关系。
(3) 写。在田字格里临写一个。
(4) 比。与范字作比较, 找出缺点。
(5) 改。再次临写, 改进缺点。
3.学生尝试练习“倒、辩”, 各写三个。
4.教师异步指导, 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
5.指导书写“衍”。
(1) 出示小篆“衍”, 理解字义。会意字, 本义:河:水流入街道来了。现指是多余的。
(2) 设立病字医院。以“衍”字为例, 讲解分析:
各部分要减肥, 长短适宜。
各部分要穿插, 相互避让。
各部分要紧凑, 高低适当。
6.师范写, 明确书写要领。
“衍”:中部较窄, 中部较长、偏下。
7.学生练写“衍”三个, 同桌互评。选出最漂亮的一个圈起来。
四、明确要领, 自主临摹
1.指导学生同桌合作摆放“谢”, 要求: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和谐, 田字格中位置正确。
2.指名上台摆放。
3.引导总结:“谢”:左部较窄, 右部宽长。师范写。
4.回忆五步临写法, 学生尝试练习“谢、澈、游”, 各写三个。
5.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 提醒正确的坐姿, 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 讲解、示范。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动一动、摆一摆、比一比, 概括写字结构规律, 引导学生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让学生明白书写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自主练习, 拓展运用
1.补笔练习。
(1) 示范。补写“例”。
(2) 学生练习:“滩、彻、树、嘲”等字, 先补笔画, 再完整练习。
(3) 反馈, 重在补笔效果。
2.书写词语。
(沙滩) 运动, 有益 (健康) 。
(旅游) 时迷路了, 遇到好人帮助, 连声 (道谢) 。
成绩好的同学 (关键) 是上课专心听讲, 无不 (例外) 的。
3.把你喜欢的字挑几个再练一练。
(设计理念: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拓展中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 学会举一反三)
五、作业反馈, 评价小结
1.四人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优秀作业, 参加“小书法家”的评选。
2.学生欣赏“小书法家”的作业, 教师适当点评示范。
3.为班级“小书法家”“小评论家”颁发“书签奖”, 统计全班合格率。
4.小结:今天,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 今后, 在书写时碰到这一类字一定要先分析每个偏旁部首的特征, 给每个部分都排好合适的位置, 处理好大小比例的关系, 那么你的字就一定会写得更加亮丽。让我们端端正正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 共创和美世界。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 提升学生对字的鉴赏审美能力, 通过互评改进,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过程, 增强自信)
【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法指导, 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左中右结构的字较为复杂, 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分析, 这节课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抓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长短主要特征。在揭示字形的表象、列出书写知识的要领时, 教师不是包办代替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 而是设疑提问, 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独立思考, 尝试答问, 分组出示“倒、衍、辩”和“谢、澈、游”, 学生不难发现言字旁、三点水无论在左中右的左边或中间都写得较窄、短,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 形成书写知识要领。在写字技能教学阶段, 常采用尝试练习和自我评价方法,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改进缺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还教给学生运用“五步练习法”自主临摹范字, 一看 (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 二想 (思考一下范字的特点) , 三写 (先临写一个范字) , 四比 (与范字比较找出缺点) , 五改 (再次临写, 不断改进缺点) , 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效果显著。
二、注重文化熏陶, 感知与领悟书法魅力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启发、引导、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中, 教师通过拍照片、拼字游戏等创设的情境,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答一答,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 知道写好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为了突破本堂课的难点, 掌握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长短的变化, 教师创设让汉字宝宝找房子的情境, 让学生明白结字随形的造字原理。“衍”字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较生疏, 教师从出示“衍”字的小篆, 理解字意入手, 帮助学生识字、写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感受民族文化的智慧。
三、注重多元评价, 激励和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学习成果
预计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教学步骤: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教师总结:车论的运动是转动,而车厢的运动方式是直线移动。
教师出示载重汽车的录象让学生看完后提问:“你们觉得要想让汽车运动的更快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作者:悟空
来自:科学视野网
第一单元 植物与土壤
单元分析:
土壤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目的是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本单元共分为四部分《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植物与土壤》、〈保护土壤〉。
学生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气、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让学生把知道关于土壤的事情、观察土壤的结果、想知道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认识土壤的种类及性质与植物的关。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土壤里有什么
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和腐殖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从小使学生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拓展性目标: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铁罐头盒、干土块、火柴。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采集的土壤样品。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
二、新授
1、认识什么是土壤
中小学资源网
(1)我们对土壤知道些什么?把我们知道的关于土壤的事情写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畅谈。
(3)学生交流后写活动记录。(4)讲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层的土,比较疏松,含有养料,能够生长植物。简单说,地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土壤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层,二是能生长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滩上,沙漠中不能生长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点土来,观察一下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土壤的成分(1)学生观察土壤。(2)学生汇报。
(3)对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的构成(水)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铁罐头盒、方座支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土块、水。
实验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土壤的成分。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一:
1、将烧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积的水。
2、把干土块放进烧杯中。
3、观察烧杯中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来。
分组观察:用手摸有什么感觉?说明土壤含有什么?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中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B土壤中含有空气。
把干土块放进盛有水的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实验二:
1、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散,直到与水混合均匀为止。
2、把烧杯放在桌子上静置,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淀后,从烧杯外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 中小学资源网
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学生实验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水中的土沉淀后大致分为两层。下层的、颗粒比较大的是沙子,上层的、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
讨论:下层颗粒比较大的是什么?上层颗粒比较小的是什么? 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教师演示讲解: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气味?这说明了什么? 实验三:
1、安装好方座支架,然后放上一片石棉网。
1、取少量土壤捣碎后放在铁罐头盒内,将盒放在石棉网上。
2、点燃酒精灯,给盒内的土壤加热。
3、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学生实验、讨论。
讲解: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
E提问:谁能说一说,从以上的实验,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
教师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
中小学资源网
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
三、评价
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评一评。
四、小结
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和腐殖质等物质。
拓展活动:
从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它们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土壤的种类
认知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动手。(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纸上涂一涂?(2)学生实验。
中小学资源网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书。
2,调查我们家乡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计划,然后再做实验。用图表来展示我们调查的结果。观察方法 : 用放大镜看
用手捻
在纸上涂抹
放进水里搅动后
汇报观察的结果。
三、练习:
提问:土壤分为哪三种?它们有什么性质?
四、教师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还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
中小学资源网
五、评价
自评或学生之间互评。
拓展性活动:
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
2、调查红薯、花生、水稻分别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里?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植物与土壤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中小学资源网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保护土壤
认知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拓展性目标:
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中小学资源网
(4)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
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
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拓展活动:
1、利用学到的知识,试制一些绿肥,撒在学校的植物园里。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第二单元 春天来了
本单元安排了《春天里的动植物》、《种子发芽了》、《春季星空》三课内容。在知识安排上,这三课内容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导形式进一步了解季节的变换对动物、植物生长的影响,认识星空变化的规律。是约定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延续,后面的《夏天来了》单元构成了系列性的、持续一年时间的观察活动,体现学生亲历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在编排特点上,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逐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生命世界。在科学探究上,伴随学生探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带领学生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的观察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探究过程,起到了总结、归纳和不断丰富、发展自己探究方法的作用。
中小学资源网
1、春天里的动植物
认知目标:
1.能依据观察重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学会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亲历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注意保护植物,懂得珍爱生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观察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学会记观察记录。拓展性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活动准备:
教科书将活动准备融入一幅学生野外观察的场景图中,借助“到野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什么呢?”引领学生进行课前思考、讨论,做好观察前的准备。目的一是引起学生野外观察的兴趣,产生外出观察的欲望;二是引发学生的思考,确定探究的主要方向。活动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1、提问:东去春来,校园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过交流,学生说说“动植物在从到冬天到春天发生的变化。”
3、根据学生日常的观察及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猜想。
4、设计观察方案
方案要设计具体,如使用的工具要写上、怎样进行测量、观察,并设计上要观察注意的事项。
第二课时
活动二:出去观察。
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兴趣,自由组成观察小组,教师也可和学生共同组成观察小组。每个观察小组要事先做好分工,并依据不同分工,携带好相应的观察用具,以便野外观察时使用。同时要教育学生在野外观察时注意保护好植物,懂得要珍爱生命。
1、观察前,教师要慎重选择好观察地点,保证不同观察目的的学生找到合适的 中小学资源网
观察目标。
2、观察过程中,当学生的观察兴趣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3、教师要适时的给予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
4、教师要督促每个小组做好分工,记好观察记录。
5、观察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会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自觉保护植物。
第三课时
活动三:
交流一下,看看我们有什么收获。
交流形式:观察日记、生长、对比图。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观察结果。
1、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推选一名学生在班上进行汇报。
最后,结合搜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介绍与展示,使学生感受到直接的实际观察与间接的借鉴他人的经验都是获得知识的有效的途径。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赞美春天的方式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2、评价:学生根据自己课堂内外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自我评价中设计的四项评价内容,可以结合课堂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拓展活动: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植物进行长期观察,还可以选择校园里的一株植物进行观察,重点记录下它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情况,养成对自然事物进行中、长期观察的习惯。
2、种子发芽了
认知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标: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活动准备:
中小学资源网
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观察现象,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自己确定要准备的材料。相关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 认识种子的结构
1、提出问题:种子什么会发芽?它有哪些结构特点?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运用工具进行研究。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提出问题:“春天来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说明什么?”只是对探究方向的一种提示。组织活动是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3、画出种子的结构,猜测种子哪一部分能发芽?
活动二:依据猜想制定实验方案。
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猜想提出问题: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
2、引导学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芽?
3、定研究计划,展开探究。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三:实验验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设计对比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指导学生掌握切割的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认识,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识。
自由活动:
评价时,从“我对研究活动的兴趣”“我提出的研究问题”“我的观察、实验”三方面的内容反思自己的表现,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并讲出评价的理由。
拓展活动:
记录种子发芽及生长过程,仔细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记录。
中小学资源网
7、春季星空
认知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 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中小学资源网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 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拓展活动:
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
第三单元 光与镜子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认识光》、《奇妙的镜子》两课组成,主要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以“光”为主线,主要探究光的直线的传播、各种镜子的反光特点,《认识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引领,认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奇妙的镜子》在了解光的传播路线后,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各种镜子反光的特点。
8、认识光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做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拓展性目标:
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蜡烛、激光器、硬纸板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单元小诗
2、让学生猜想: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变的这样绚丽多彩?
3、学生交流
二、活动一:
三、提出问题:哪些地方有光?
1、引导学生交流活动。
2、对光的分类: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中小学资源网
„„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选了这六种光?它们有什么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能发光,同学们刚才的举例很好。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类能发光的物体:天体发光,如太阳、星球;生物体发光,如萤火虫;还有靠电能发光的,如电灯等。我们将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小结:使学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区别;了解生物光源、热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动二:哪些地方用到光
1、学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引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归类、整理。
小结:灯光不仅仅能照明,还具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适合热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采用冷光源等等。活动三:光沿着什么路线传播
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沿着什么路线传播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
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蜡烛的光穿过三块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
8、学生小组探究实验。
9、实验说明了什么?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 自由活动:
1、做手影游戏。或观察一个物体的影子。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通过资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识,设计实验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速度。
9、奇妙的镜子
中小学资源网
认知目标:
1、能够用图画、语言对不同种类镜子的成像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制作活动,了解镜子的应用。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平面镜等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多个平面镜会聚太阳光后,会使聚光出温度升高。拓展性目标:
研究镜子在生活的物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活动准备:
搜集相关的事物和图文资料。不锈刚勺子、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活动时间:2课时 相关的音像资料。活动过程:
导入: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镜子?你搜集了哪些与本课探究有关的材料? 学生交流、回答。小结:
活动一:玩各种各样的镜子
讲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
1、交流,观察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们有什么发现,设计观察方案。
2、开展观察活动
以表格为引导观察三种镜子的成像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3、交流、整理
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统一的认识。结论:
凸透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透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三种镜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围不同,凸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大;凹透镜反射的范围最小;平面镜反射的范围居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三种镜子所成的像与实际物体相比有较大变化。活动二:我们一起做游戏
1、提出问题:镜子反射的太阳会聚到一点,温度会怎样变化?
2、分组活动
(1)学生进行假设与预测。
(2)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填实验表格。(3)讨论交流结果。(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比赛,分别将阳光反射到各自的温度计上,一段时间后,看哪组温 中小学资源网
度计升温的快。
结论:镜子反射的光会聚到一块后,温度会升高。阅读P39的资料卡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温习上节课内容
二、授新的活动内容 活动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镜子
镜子的用途很广,你能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吗?
1、学生讨论交流。
2、每组推选一名在班上说说。
小结:弯道反光镜、汽车后视镜起到了观察扩大范围的作用;平面镜具有可以成像的作用;室内装饰镜具有可以成像的特点,使室内景物成像后,可以使人产生室内空间扩大的感觉;太阳灶说明镜子反射的太阳光会聚到一点,所产生的高温可以用来烧水、做饭。自由活动:
1、出示万花筒,让学生观察,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模仿制作万花筒。评价:
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可以叙述方式评价,也可以采用星级评价。拓展活动: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用到镜子的物品,了解镜子起到的作用。
第四单元 材料与生活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木头》、《陶瓷》《金属》、《玻璃与 塑料》、《材料的分类》等五个课题组琛,主要研究常见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木头》体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陶瓷》是在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迁移引用研究木头的方法;《金属》的 探究方法呈开放性,是钱粮可她牛方法的运用与再提高;《玻璃与塑料》不仅迁移运用了以上即可的探究方法,还渗透了对比试验的方法;《材料的分类》是对前即可学习的汇总。本单元的每一课都渗透材料与环境的教育,注重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小学资源网
10、木头
认知目标:
1、能正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更具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
2、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试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头彩绘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拓展性目标 :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各种木头、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教师准备 多样木头、关于木头应用的课件及资料。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同学们,那么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活动一:木头有什么特点?
1、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讲: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也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问题。
2、制定研究方案
小组分工,合作配合,制定研究方案,准备研究材料,发记录表格等。
3、各组汇报研究方案
说说要研究的问题,该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讲:你们可以按照方案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做好记录。
4、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5、汇报实验结果
请各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小结:木头有哪些特点呢?有沉浮,轻的浮,重的沉;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干木头不导电;木头有软、硬程度;木头的花纹也不一样;„„ 活动二:木头是天然材料;木头的用途
木头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节约木材。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谈谈木头有哪些作用?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说说木头的作用。
小结: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而且在其它地方用途很广。
中小学资源网
讲:你们知道木头是怎么来得吗?一棵树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成材。所以我们有珍惜木材。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木材呢?
3、学生讨论、交流上述问题。汇报讨论结果。
4、提出问题:哪些木制品可以选用其他材料来代替? 学生进行讨论。
小结:木材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给社会生活带来繁荣,木材的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不合理使用木材造成的后果是难以弥补的。因此,有些木制品现在已用其他人造材料来代替。自由活动:
1、辩论会分甲、乙两组,就“使用一次性木筷是利是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确“使用一次性木筷”带来的危害。
2、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取对方的长处。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大小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子。写出调查报告。
11、陶瓷
认知目标:
1、能针对研究陶瓷的 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观察实验;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陶瓷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拓展性目标:
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陶瓷的资料、陶瓷物品碎瓷片、木锤、小刀等。教师准备:关于陶瓷的录像片段及陶瓷物品、陶瓷资料。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我们一起来欣赏陶瓷物品
1、学生说一说自己带来的陶瓷,介绍本物品的特征、来历。
2、将学生自己带来的陶瓷分组摆放在桌子上,进行参观活动。
3、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小结:同学们通过参观、交流认识到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除了具 中小学资源网
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鉴赏价值、艺术价值。活动二:陶瓷有哪些特点?我们想办法来研究。
1、提出问题:陶瓷有哪些特点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设计观察实验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同学们设计方案要考虑到方案的可操作性,方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需要的材料。要记录下观察实验中的发现,比比那些同学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方案。
3、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可以补充。
4、学生进行实验。
5、各组汇报观察实验结果。小结:在同学实验中发现陶瓷有很多特点,如,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损坏等。陶瓷是利用天然材料经过人工合成的人造材料。课下同学们继续进行研究陶瓷。活动三:
根据陶瓷特点,说一说怎样利用陶瓷材料?
1、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陶瓷材料?
2、放有关陶瓷录像资料,向学生展示陶瓷在生活中的大量应用。
3、提出设想:根据陶瓷材料的特点,利用陶瓷材料来做那些物品比较合适?
4、学生进行猜想或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活动四:讲一个陶瓷的故事。
让学生通过讲故事,了解关于陶瓷的趣事以及陶瓷的发展史,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科学应为社会服务的信念。自由活动:
1、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活动,也可以选择教科书中提示的集中活动。
2、评价:从:“我的发现、我采用的研究方法、我对陶瓷的认识”这几方面来评价。拓展活动:
“对陶瓷还项研究哪些?”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金属
认知目标: 1.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实施;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 中小学资源网
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尊敬他人的观察实验的结果.3.知道金属使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拓展性目标: 课下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筒,会收集废旧金属物品.活动准备: 金属 材料
课前完成部分实验方法的设计.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研究了“木头”“陶瓷”,这节课我们在上两节课的基础上,来研究金属.活动一 : 1.提出问题:金属有什么特点?(1)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说一说: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3)说一说:观察实验方法.2.提出观察实验要求(1)实验中注意安全.(2)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发现得多,而且科学.3.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老师参与学生探究活动,随时处理一些问题.4.引导学生金农分得表达与交流(1)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2)让学生对全班同学的发现进行归纳总结.(3)学生整理最后的发现,形成对金属特点的共识.活动二: 1.学生谈一谈”金属从哪里来”
(1)让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观点.(2)猜想用金属制成金属物品的过程.(3)播放录像片,介绍获取金属的两种途径: 一种是对金属的提取冶炼制作过程,让学生明白金属首先来自于金属矿,然后对金属矿进行开采冶炼,获得金属,再对金属进行加工,最后得到金属物品。
另一种是将回收来的废旧金属物品进行冶炼加工,获得金属物品。2.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自由活动: 学生进行交流: 哪些地方用到金属? 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实际中,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新的研究方法.中小学资源网
拓展活动: 在教室里准备一个收集筒,会收集废旧金属物品.玻璃与塑料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
3、了解玻璃与塑料的特点。拓展性目标:
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活动准备:
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电池、导线、镊子、木锤。玻璃塑料有关资料。录像图片资料。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材料——玻璃与塑料。活动一:
1、列举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与塑料
学生结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没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会怎么样?
3、出示 :玻璃、塑料制品,让学生鉴别“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小结:通过上述活动,使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现玻璃与塑料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活动二:
1、猜想
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结果。
3、进行对比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实验方法(3)进行实验活动
中小学资源网
整个实验活动老师注意调控课堂气氛,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地处理,确保学生观察实验的进行。
4、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再进行对比。
5、学生汇报
通过实验,你发现玻璃与塑料分别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6、出示:资料卡,让学生阅读
讨论交流:社会面临着“白色污染”的威胁,应该对材料进行怎样的改进? 小结: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讨论角落,认识到玻璃与塑料的使用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废弃物品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发明新材料来代替塑料。自由活动:
1、讨论交流:玻璃与塑料的未来。
学生充分进行创新、想象,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想法。
2、评价:根据“对材料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大胆想像”学生进行互评。拓展活动:
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材料的分类
认知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会查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2、通过设计房屋的活动进行大胆想象;意识到使用材料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对人类进行分类。拓展性目标:
查阅资料:材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活动准备:
观察:社会中的物品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查阅资料:了解关于材料的知识。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
提出问题: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材料?
讲: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材料,在生活中你能给材料分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中小学资源网
活动一: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带来了哪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材料来自于哪里? 学生讲,老师适当地进行纠正。
2、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自带的物品及所用的材料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3、学生汇报分析、讨论结果。
小结:同学们通过分析、对比,能区分自带的物品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介绍材料:P58 活动二: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1、学生分组将自带的物品合在一起。
2、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类。
3、提出分类标准:按材料的不同的物体进行分类。
(1)是否是天然材料;将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分为另一类。(2)是否是再生材料;将不可再生材料制成的物品分为另一类。
启发学生还可以用你自己想的办法分。
4、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分类活动进行评价。活动三:设计一间自己喜欢的房间
1、提出活动建议 2活动三:
1、提出活动建议
设计一间自己喜欢房子、自己喜欢的车或其他物品,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设计。设计中说出各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设计时,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提示,提倡合作。
2、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说一说:各部分用的是什么材料,说明使用本材料的理由。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自由活动:
教师展示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带来的废旧材料开展一些制作活动。(在课下制作)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材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中小学资源网
第五单元
夏天来了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夏天里的动植物》和《夏季星空》两课组成,主要让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知道夏季的代表星座,初步发现星空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单元的两课之间从知识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观察方法上却具有共同之处。首先都是进行长期观察活动的阶段终结,担负着一年来对四季动植物、星空观察、探究活动进行整理、汇总的任务,因此如何科学地、系统地对获得的数据、信息加以整理,从而获得结论和规律就成为本单元两节课的重点。
15夏天里的动植物
认知目标:
1.能够观察、探究夏天里动植有哪些变化,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问题,做出科学的方案和计划,并能参与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活动。
2.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分享信息、观念、思考和相互启发的意义,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
3.认识夏天里动植物生活习性特点及动植物在四季里发生变化的规律。拓展性目标:
精心管理移栽的西红柿,做好观察记录。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在自己家周围和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究动植物在夏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者是实物,为课堂上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前观察提供一定的观察指向,提醒学生要进行一些细致观察并认真做好记录,还需要提示学生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一些音像资料或者课件;课前应把前期培育好小西红柿苗准备好,以备上课时可以进行移栽。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
谈话:同学们,炎热而多彩的夏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所观察到的动植物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如果准备了有关夏季动植物的课件或录像资料,可先播放,让学生感知夏季动植物的特点,使学生产生 中小学资源网
强烈的探究欲。
探究过程:
活动一:夏天,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变化?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各自在课前所观察和发现动植物的变化,把他们讨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选出小组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方法、观察时间和地点等。)
2、小组代表再将各小组的发现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讨论、思考。
3、教师适时进行鼓励、评价,并把交流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方法及发现等方面较典型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张贴、展示。
4、谈话:同学们刚才交流了动植物在夏天中的变化,同学们观察地非常认真、投入,老师也很受启发,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5、多媒体展示:动植物在夏天中变化的一些典型图片和音像资料。活动二:观察我们校园里的动植物。
谈话: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动植物在自己家周围和大自然中的变化,其实,我们校园中的一些动植物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观察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多,能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商量一下怎么办?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先制定一个观察探究的计划,做好分工。
2、小组同学到校园内观察动植物,找出它们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快快乐乐地观察、交流。)
3、小组代表交流小组同学的发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4、教师对小组同学的发现进行点评、补充。活动三: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交流了动植物在夏天中的变化,以上我们还观察、探究了动植物在其他季节中的变化。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棒,收获也非常多,一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想不想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观察、探究下去?!
1、小组同学充分讨论、交流自己所感兴趣的观察、探究的问题,(问题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前提,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有条件可研究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集体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向确定下来。)
2、个人或小组同学自己选择一二个较喜欢的问题。(提示学生以自己周围的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问题不应过多。)
讲述:现在每个小组都选择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研究能成功,希望大家在行动之前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怎么样?
3、小组同学根据问题制定本组的探究方案。(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心声,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每个小组都制定出一份科学、可行的计划。)
实物投影活动方案。
在整个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详细地记录,同时要注意爱护动物与植物。还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及时、中小学资源网
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3、小组代表交流小组同学的发现,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4、教师对小组同学的发现进行点评、补充。活动三:探究四季动植物变化的规律。
谈话:刚才我们观察、交流了动植物在夏天中的变化,以上我们还观察、探究了动植物在其他季节中的变化。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棒,收获也非常多,一定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明白,想不想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继续观察、探究下去?!
1、小组同学充分讨论、交流自己所感兴趣的观察、探究的问题,(问题是促进发展的主要前提,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找出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有条件可研究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集体所要探究的问题和方向确定下来。)
2、个人或小组同学自己选择一二个较喜欢的问题。(提示学生以自己周围的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问题不应过多。)
讲述:现在每个小组都选择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研究能成功,希望大家在行动之前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怎么样?
3、小组同学根据问题制定本组的探究方案。(教师深入小组,倾听学生的心声,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让每个小组都制定出一份科学、可行的计划。)
实物投影活动方案:
我们的研究方案
我们想研究的问题:小西红柿的移栽与养植 活动目的:探究小西红柿的生长规律
要选择的材料:小西红柿苗、花盆、培养土、喷壶等。活动地点:教室及家中的阳台。活动的方法、步骤: 我们的发现:
第二小组 2005、4
4、谈话:刚才每个组都选择了问题,并且都制定了行动方案。现在让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计划,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一听他们的方案是否合理。如果你觉得不合理,我们可以帮他们来完善一下,好吗?
5、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本组的探究方案,其他同学一边聆听,一边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组同学给予补充,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力争修改、制定出一份科学可行的探究方案。
6、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探究方案,持之以恒地开展探究活动。自由活动: 移栽小西红柿。
中小学资源网
向学生介绍、演示小西红柿移栽的方法,并说明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如:
1、找一个大小适中的花盆,放入适量的土;
2、把小西红柿苗完整地从土壤中挖出来,尽可能多地带一些根部的土,不要损伤到它的根;
3、埋入准备好的花盆中,并浇上适量的水;
4、刚开始,小西红柿不能放在阳光下直晒,应放在背阴、通风处,并适量洒水。小组同学合作移栽小西红柿。(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中,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处理在移栽过程中的
一些关键问题,力争每个小组都移栽成活一株小西红柿。)拓展活动:
动员学生悉心照顾移栽的小西红柿,注意观察它的生长变化的情况,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同学、哪个小组的小西红柿生长的茂盛,最先开花、结果。
16夏季星空
认知目标
1.能观察、探究夏季星空及典型星座;能与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在四季星空中观察到的星座及方法。
2.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星座,并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拓展性目标:
继续观察星空,发现有关星空的更多的秘密。
活动准备:
引导、鼓励学生观察夏季星空及星座;并搜集整理自己在四季星空中的典型星座和有关资料。
准备夏季星空的资料,如银河、夏日大三角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夏天来临,美丽的星空更加灿烂,我们不仅可以观察到雄伟壮关的银河,而且还可以看到夏日大三角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情景。如果准备了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与神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
1、让学生在全班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交流课前的观察和发现,如学生展示介绍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在春天、夏天的变化。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探究的星座和夏季星空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学 中小学资源网
生把自己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的感受、搜集到的有关星座的传说等问题充分地说出来,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观察记录等。
3、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通过教科书上的资料卡及银河两张正面、侧面的图片进行展示,或者展示自己、学生搜集到的有关银河的图片、文字资料。
5、最后通过星空全图和相关资料、课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所观察的星座在从春季到夏季所发生的变化及夏季星空的典型星座。还可以以此为依托交流有关夏季星空、星座的知识,及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其他星座的传说,从而让学生对夏季星空及星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活动二:
1、学生在小组内共同交流、整理自己一年来对星空及相关星座观察、记录、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观察的方法、自己的感觉、发现等方面的内容。
(1)让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在一年中所观察的有关北斗七星的问题,画出北斗七星在秋、冬、春、夏四季中的四幅简图。(2)秋季的仙后座、飞马座,冬季的猎户座、大熊座。
(3)春季的巨蟹座、金牛座,夏季的天鹅座、夏日大三角等。
2、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和相关资料,来讨论、总结星空变化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选定的星座在天空中的四季变化记录,并给学生留有整理和展示的空间。
3、进行全班形式的大讨论与交流,展示学生整理、总结出的星空和星座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发现与认识,以求全班同学认识到星空及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规律。自由活动: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推测、猜想星空、观察过的星座及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星座在新的一年轮回中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做出合理的判断和猜测。
3、引导学生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新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科学性。要求小组同学共同制定出方案并探讨方案的可行性。
4、证实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坚持观察看能否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评价:
让小组同学从“坚持长期认真观察”、“观察记录”“发现问题”等方面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对星空和星座进行中长期的观察,力争有新的发现。
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星空及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定期开展一些交流、展示活动,比一比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看谁的发现多,谁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人人争当“小天文学家”,使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中小学资源网
第六单元
太阳与生命
单元分析:
本单元主要由《认识太阳》、《太阳与植物》、《太阳与动物》、《太阳与人》等四课组成。主要通过对太阳的初步认识以及探究太阳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太阳》一课集中体现了搜集信息资料的几种方法和途径;《太阳和植物》是对前面方法的温习,即利用分类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太阳与动物》体现利用图表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方法;《太阳与人》体验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
认识太阳
认知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拓展性目标:
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来研究太阳的奥秘。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关于太阳的知识我们了解多少?
1、说一说:对太阳的认识。
2、交流:对太阳的认识。
3、选代表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小结: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活动二: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那么还想知道什么?(1)把它写在纸条上呈现出来;
(2)对所有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归类;(3)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再进行研究。(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为合作小 中小学资源网
组)
2、制定研究计划
根据所选定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3、实施探究活动
按照各组的计划进行活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4、考与结论
各小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5、表达与交流
(1)小组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并做好记录。(2)用各自擅长的方式进行总结。
(3)提出新的问题:现在我们对太阳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自由活动:
1、提出问题:如何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呢?
让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如做手抄报、剪贴报、图片展等。
2、评价:
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学生进行自评。拓展活动:
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太阳与植物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资料。
2、在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了解太阳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拓展性目标:
到大自然中继续观察太阳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活动准备:
课前,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将植物生长的环境做好记录。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导入:课前,同学们针对太阳与植物关系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现在,就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吧。活动一:
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中小学资源网
将学生搜集的图片及文字按照生活在向阳处的植物、生活在背阴处的植物分类贴在黑板上。
2、发一张记录单,将要点进行记录,为整理信息资料做准备。活动二:
1、学生对所有信息资料进行整理。(1)谈谈: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2)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定归类的标准。
2、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
3、提出:通过分析调查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不同植物对阳光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4、提出:为什么树林里的空气新鲜? 学生研究回答。
5、老师出示光合作用的课件资料,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对此现象有更形象的认识。自由活动:
1、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植物生长与阳光的关系,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在阳光下与背阴处生长着的植物种类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植物,接受阳光照射情况不一样,生长情况也会不一样的。
2、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简短总结。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选择其他植物观察研究太阳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太阳与动物
认知目标:
1、能利用图表整理有关资料。
2、在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年。
3、了解太阳对动物生活习性的影响。拓展性目标:
以“太阳与动物“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活动准备:
有关文字及图片资料、小动物玩具。
调查当地有哪些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哪些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课前,同学们针对“太阳与动物关系”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观察或查阅了资料,太阳与动物有什么关系?大家对次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向大家汇报。
中小学资源网
1、让学生对自己了解到的“太阳与动物关系”的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1)分组进行交流
(2)将交流的结果进行简单汇报(3)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活动二:
1、提出问题:如何整理这些信息资料呢?(1)设想几种统计信息自料的方法。(2)分析如何使用图表整理信息。
2、分组用图表进行整理了解到的信息资料。(1)先将图表画下来。
(2)将动物资料按热带、寒带、温带进行分类。(3)按白天活动、夜晚活动的动物进行分类。(4)数一数每种环境下的动物种类有多少。
(5)统计结果在图表上利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3、将统计表展示出来(1)利用多媒体展示。
(2)再次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最后的统计表。
5、对最后的统计表进行分析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发现其他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自由活动:
1、谈话: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太阳与动物的关系,请同学们再以太阳与动物为主题,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2、2、评价学生的活动。
3、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拓展活动:
提出建议:以“太阳与动物”为题 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一些其他的相关活动。
20太阳与人
认知目标:
能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资料。
在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了解太阳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拓展性目标:
结合本课探究内容,让学生自主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课后活动。活动准备:
调查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情况。
调查自己家的一个月的用电量、每天需要用的热水两、一天中所吃事物的种类几数量。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中小学资源网
一、导入
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与动物”“太阳与植物”,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太阳与它们有什么关系?假如没有太阳它们会怎样?减轻举例说一说。
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知道动、植物与太阳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它们都离不开太阳。那么我们人类与太阳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阳与人”。
二、活动一
1、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太阳土我们有什么关系?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交流中可以展示一些图片,介绍一些文字资料等。
3、通过交流总结,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太阳为我们提供了热量”。
三、活动二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证据能说明太阳为我们提供了热量?
(1)学生汇报课前自己的调查的结果。并做简单的记录。(2)引导学生将类似调查的主题进行归类。
(3)将调查的项目进行疏理,归纳出几类,按类摆放。
2、提出调查结果的问题。
(1)探讨整理数据的方式方法。即直观形象、简单明了、便于计算数据。(2)根据统计类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兴趣相同的为一组,并进行合理分工。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整理。(4)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其他同学做好记录。(5)根据全班同学的统计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结论,再次进行分析,谈谈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三
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想像:假如没有太阳,太阳会怎样?
学生可以争论,不要求获得什么结果,只要学生开放思维、具有创新性即可。自由活动:
1、提出“利用太阳能的新设想”为主题,让学生将创新设想写下来。
2、评价
可以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拓展活动:
以“太阳与人的关系,画几幅科学幻想画”。
研究与实践
依据“研究与实践”的总体设计思想和目标安排,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与计 中小学资源网
划,尝试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及材料应用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全程化的探究实践。初步培养学生“设计与建造”、“调查与养殖”、“模仿与制作”等实践活能力,增强问题的意识,达到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专题1 做泥陶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3、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活动准备:
有关泥陶方面的资料、泥陶作品、黏土材料等。活动时间: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出示:各种各样的泥陶制品
1、学生观察,提出问题。怎样做泥陶?
2、学生交流泥陶的制作、烧制过程。
通过搜集的制作资料,或是学生参观制陶工厂的生产过程来进行交流。活动二:
1、提出研究性问题。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应用有的经验和知识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猜想和假设。
3、制定制作计划
提出进行制作活动的大致思路。活动三: 制作的泥陶。
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泥陶作品。活动四:
展示泥陶作品。
1、各小组进行展示,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
3、对每一件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活动五:
举办泥陶展览会。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 (女生) 上前, 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 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 继续拉手。以此类推, 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 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 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 (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 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和男的手拉手, 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 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 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 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 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 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 我再请你们说一说, 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 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 “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 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 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 (该生接不上) 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 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 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 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 “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呈现略读提示语, 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 课文有两 个要求, 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 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 (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 如果有兴趣, 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 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 其实是错的, 应该是——
生:画出。 (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 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 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 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 “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 (生猜)
师:破坏, 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 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 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 (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 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 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 (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 (齐答) :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 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 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 (稍等待) 来, 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 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 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 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 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 “打扫”森林, “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 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 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 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 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 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 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 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 把它画出来。 (师出示要求)
师 (巡视, 指点) :总起句, 不要拿起笔就画, 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 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 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 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 (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 , 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 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 “原来” (白板上红笔圈词) , 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 “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 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 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 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 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 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 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 (白板时间线) 没了, 就结束了。画好了, 可以贴到黑板上。 (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 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 选一个小组汇报。 (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 :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 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 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 (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 :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 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 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排出氧气, 供养人类, 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 小鸟为大树捉害虫。 (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 (生主动一齐鼓掌) 再选一组。
师: (对生2) 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 :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 从害虫联想到天敌, 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 由鸟类联想到树木, 从树木联想到土壤, 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 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 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 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 没有讲清楚, 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 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 能不能讲清楚?
生4 :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 :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 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 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 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 给人类提供氧气, 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 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 “鸟类”“昆虫”“栖息地”, “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 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 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 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 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 (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 (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 “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 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 (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 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 所以, 我们要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 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 结合课前的游戏, 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 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 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 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 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四年级科学教案下册】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6-22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05-31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1-26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卷06-04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09-12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05-29
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10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2-10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