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器材管理制度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护器材管理制度(精选11篇)

防护器材管理制度 篇1

一、美术器材室必需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美术器材室。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管理人员应及时申请购买美术器材和设备,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要建立美术器材管理总帐、分类帐。美术器材的配发、自购、自制、调拨、馈赠、破损、丢失、报废等,要凭单据及时登记,做好帐册管理,所有器材每学期盘点一次,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四、美术器材借还制度

1、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初应填写使用器材安排表,交器材管理室。

2、任课教师将使用器材通知单提前一周填写,交器材管理室,管理人员提前准备好。

3、非本学科教师借用器材,应填写在器材借还登记簿上。

4、外单位借用器材,须持介绍信,归还时要全面检查,若有损坏,按规定处理。

5、对任课教师归还的器材、范画要根据“通知单”或借还登记簿逐一查对,并把完成情况填写好,若有损坏,按规定赔偿。

6、学生使用器材若有丢失,按规定赔偿。

7、所有器材的借用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限(器材一般在上课结束后立即归还)以保证器材正常流通。

8、美术器材的借还过程由美术专业老师负责,如遇借还过程中有器材损坏现象由专业老师负责。

五、美术器材保管制度

1、美术器材必需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美术器材室。

2、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器材及设备,保证教学正常进行。美术器材的配发、自购、自制、调拨、馈赠、破损、丢失、报废等都必须及时登记。

3、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部分美术器材可在学期初由教研组(教师)向美术器材室办理出借领用手续,美术器材在期末结束前及时归还给美术器材室,4、美术器材领用和归还时应仔细检查器材完好情况,做好借用记录。

5、要加强对美术器材的保养和维护,根据不同的特点,分别定期进行烘晒、通风、除尘,确保美术器材良完好可用。

6、保持室内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它无关物品。

7、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电源、灭火器等安全设备。

六、美术器材损坏赔偿制度

1、如遇美术器材有损坏情况,专业老师要及时通报给器材保管员。

2、美术器材保管员对美术器材的损坏情况要及时进行登记。

3、损坏的物品原则上要用同样的实物赔偿,如实在难以购买应按原价赔偿。

4、损坏的物品要在损坏后两周内赔偿完毕。

5、器材保管员要对损坏物品的赔偿情况进行登记。(包括赔偿时间、赔偿人等)

防护器材管理制度 篇2

放射防护器材,是指对电离辐射进行屏蔽防护的材料以及用屏蔽材料制成的各种防护器械、装置、部件、用品、制品和设施。我国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和发展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80年代开始步入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1987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卫生部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测中心”后,对放射防护器材的防护质量管理和监督监测的力度开始逐步加大[2]。1988年卫生部发布了《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管理规定》[3],在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检测和监督管理方面做出了规定:要求放射防护器材产品必须经指定的机构测试合格后才能定型生产和销售,并接受监督管理。1996年制定了X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的国家标准[4],对放射防护材料的屏蔽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出厂标志提出了要求。2002年实施了《射线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5],明确要求放射防护器材经检测符合有关标准及卫生要求,有由检测机构出具统一印制的检测报告单才能进行生产、销售、进口与使用。2002-2006年先后制修订了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6]、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7]和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8]等三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为管理办法的实施、规范放射防护器材的质量及监督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2 放射防护器材的需求和作用

2.1 放射防护器材的需求

核与辐射技术在工业和医学等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群众对健康的追求变得突出和迫切。核与辐射技术应用中的放射防护日益受到关注,放射防护器材在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估计,目前全国放射工作人员数量在35万人左右,在工业和医学领域的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其中核工业系统有3~4万名放射工作人员,非核工业系统约有12万放射工作人员,放射诊疗机构有超过22万放射工作人员[9]。在核工业的发展方面,2016年1月我国发布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显示,从1985年3月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破土动工起,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27台,总装机容量达255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751万千瓦,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大陆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左右[10]。我国已步入核电发展的快速期。在医学应用的发展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开始大量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放射诊疗设备,但从2009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放射诊疗资源状况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都远低于I类医疗卫生国家水平,美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的百万人口拥有量几乎是我国的10倍[11],表明我国在放射诊疗设备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方面还远远不足,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核和辐射技术在核工业和医学应用的发展,无疑将会带来放射工作人员数量、放射诊疗设备数量的高增长,也必将带动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与发展。

2.2 放射防护器材发挥的作用

核与辐射技术应用的发展,也伴随着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与发展。截至1993年纳入许可管理下的放射防护器材生产或销售的厂家约有50家,1994年将许可管理改变为检测管理后,至2001年底发展到135家,至2008年底发展到294家[1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作为国家级的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测中心和全国唯一取得放射防护器材检测资质的机构,2005-2015年收到的送检样品主要有铅板、铅玻璃板、铅橡胶板、防护涂料板、铅钢复合防护板、射线防护服、射线防护围裙、射线防护帽、射线防护手套和铅玻璃眼镜等,共计4000余份,主要以建材类样品和个人防护用品为多,其中建材类样品占88%,个人防护用品占12%,且送检样品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放射防护器材通常可根据用途分为个人防护用品、核医学放射防护器具、放射性物质运输/贮存容器和场所的放射防护器具四种类型[12]。从送检的样品种类来看,放射防护器材大多集中于应用在放射工作场所的建筑施工和个人防护两方面,这可间接反映出在近十年期间,放射诊疗设备得到较快速的发展。据统计,2005-2006年间和2008-2011年间送检的放射防护器材的屏蔽性能大部分能够达到或超过相关标准的要求[13,14],送检的个人防护产品中仍有低于标准要求的。与2005-2006年的统计结果相比,2008-2011年铅玻璃板、铅橡胶板和防护涂料板三种防护材料低于比铅当量推荐值的比率都有所下降,但仍有高达19.5%的防护涂料板的比铅当量低于比铅当量推荐值,表明随着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的贯彻落实及国家对放射防护器材质量的监督力度的加大,放射防护器材的防护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有改善的空间。通过开展防护器材屏蔽性能的检测,不仅有助于生产厂家保持和改进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有助于对产品质量采取最优化的设计,避免原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减轻用户负担,这得益于我国医用辐射防护水平提高尤其是放射诊断逐步推行隔室操作。我国医学应用中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的人均年有效剂量由1986-1990年的2.15 m Sv下降至2009-2013年的0.57 m Sv;工业应用上,2000年以前,除工业辐照及加速器运行职业人员的人均年剂量在1 m Sv以下,其他工业探伤、发光涂料工业、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测井等职业应用人员的人均年剂量水平高于1 m Sv,2011年工业应用人均年剂量水平平均下降至1 m Sv以下[9]。规范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应用,在提高我国辐射防护水平及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监督管理

1988-1993年间,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监督监测管理主要采取的是许可管理的方式,发放“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许可证”;1994年后管理方式改为检测管理,发放“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合格证”;2002年起改为发放“放射防护器材检测报告单”并同时附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单合并附有检测报告的监督监测管理模式在发挥其有效作用的同时,已获得厂家和用户的普遍认可。2015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15]的要求,将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机构的审批职责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6]。2016年1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废止包括了《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等25件部门规章[17],即放射防护器材检测报告单已退出放射防护器材管理的历史舞台,只有具备放射防护器材检测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在规范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方面才能发挥作用。原管理办法规定,已连续生产两年的产品、进口的每批产品、停产逾一年再投产的产品与设计、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比有改变的产品应当进行重新检测,该管理办法废止后,我国在规范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方面,则只有在对检测机构进行规范管理方面有章可循,而对生产或销售的厂家进行规范管理的依据缺失。

3.2 相关标准

除了管理办法废止可能会出现的缺乏规范管理的问题外,保证放射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的相关标准已显老旧,最近发布实施的标准也已有10年之久。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在2013年对标龄满5年的放射卫生标准进行了复审,与放射防护器材相关的X射线防护材料衰减性能的测定、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和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标准等三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仍继续有效[18],但这些标准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依然需要相关部门和技术机构给予密切关注,跟踪国际上相关标准的最新动态,结合我国放射防护器材的应用和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或建立相关标准,弥补在规范管理生产或销售的厂家方面的法规依据缺失的不足。

3.3 检测参数

在质量检测方面,放射防护器材的生产厂家及销售者往往更重视屏蔽性能的检测,而对与防护质量密切相关的物理性能的检测方面却重视不够,如铅橡胶板的拉伸性能、硬度、撕裂强度及老化实验后的各种性能的改变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近三年对所有铅橡胶板的防护性能的检测发现,委托方均只委托检测铅橡胶板的屏蔽性能,而没有委托检测其相应的物理性能。

4 发展趋势

2002年起,由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且具有放射防护器材检测资质的机构只有1家。自2015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该资质的审批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后,目前尚未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该类资质的审批。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国家实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较多的许可审批由国家层面下放到省级部门,省级部门在承接相应的许可审批职责后需要逐步消化吸收并辅以配套的实施细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机构如需满足开展放射防护器材检测的资质条件,既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支撑,同时还要满足对硬件方面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专用X射线机、X射线剂量仪及标准铅片等仪器设备[19],并且X射线机的辐射场要通过参与相关辐照剂量的比对以达到能力的维持和提升的目的,所以目前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只有1家。审批权下放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要求的举措之一。国务院明确指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但要放管结合。随着相关法规及实施细则的完善,会涌现出更多符合资质要求的技术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放权的同时也会加强指导和监管,真正提高技术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规范放射防护器材的防护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简政放权的作用。

论学校体育器材管理 篇3

【关键词】体育器材 管理

体育器材管理包括组织机构建设、预算采购管理和日常管理工作三个方面,具体到计划、预算、评估、订货、采购、使用、储备等部分,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做好这些管理工作,必须明确管理目标、重视信息实效,从人、物、财等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使之达到最优化。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1.正确处理各层次关系,努力培养优秀人才。在体育器材 管理的各个过程中,结构上要协调好各个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层次做到有的放矢,明确职责、权利与范围。而且在纵、横向领导之间建立起一种上通下达的立体网络,使各种信息、管理的决策能及时反馈、确立。当然,要处理好各层次间关系,一定要有优秀的人才,因此,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开发与建设,应加大力度,要有政策倾斜,使这方面人才脱颖而出,为各层次管理高效、良好运转作保证。

2.建立岗位管理和考核办法,充分调动积极性。在体育器材各类人员的管理上要注意以职能需要定岗、以岗定人,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和考核办法,例如,在交货验收方面,勤登记、勤清点,核对体育器材名称、价格、数量、质量及来货形式;在保管、养护方面,勤整理、勤清洁、勤修理、勤核账,使物、账相符,确保体育器材的出借率和使用率。要进行每半年小盘库一次,每一年正规大盘库一次,发现问题按考核奖惩办法执行,并且要拉开奖励差距,以充分调动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落实两级管理责任,灵活运用经济手段。体育器材的管理体制上总的实行机关、基层两级管理为好,但是两级管理的责任要明确、做细、做充分,要把责任落实到人。在坚持大计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使基层都来参与大计划的调整。把对体育器材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的办法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注意经济手段的润滑剂、催化剂作用。

二、科学做好预算与采购

1.编制体育器材的计划与预算。为了减少漏洞,把好关,必须建立一套制度,要深入调查研究,为方案的制订与设计做准备。要了解教学、科研、群体与训练所制定的建设规划,并预测今后可能发展的情况,以便确定体育器材的规模、数量和档次。要搜集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的资料并通过有关使用单位,了解体育场馆中器材的实际使用情况。根据需求,编制计划,作出预算,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和建议,保证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订货与采购制度,确保体育器材的供货质量。对每件体育器材要选订二三家以上厂家供货,使供货商之间有一个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要选购性能好、质量达标、价格低、费用省、供货周期短、服务好的生产厂家。当然,在选择供货厂家时,应对该厂家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价格、运费、生产、信誉情况、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登记,建立供货单位档案,为正确选择供货厂家提供科学依据。体育器材的采购有现货采购和期货采购两种基本形式。要根据需求,确定采购方式,对于零星的小额体育器材,宜采用现货采购方式,对于需用量较大,需求有规律的大额体育器材,适于用期货采购方式,当然,要根据市场行情、货源、价格等因素适当灵活调整。同时,在采购时提醒供货厂商要严把质量关,要确保把不合格的体育器材拒之于门外。

三、抓好日常管理与维护

1.加强体育器材的日常管理。(1)体育器材的使用管理,是对各类人员所需各种体育器材的领取、使用、保管、交回等环节进行管理,并把使用意见及时反馈生产厂家。体育器材的使用管理方法主要是器材耗损定额和ABC分析法。体育器材耗损定额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按正常操作使用所耗损体育器材的数量标准。确定合理的体育器材耗损定额,是控制体育器材合理使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术水平和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ABC分析法又称重点管理法,通过计算对比的定量分析进行归纳、分类、分清重点和一般,找出主要原因,对主要原因进行重点管理。(2)建立入库验收制度,体育器材的管理应由专人负责,对入库体育器材分门别类,出库应有登记单,各类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并对各类人员进行考评,同时制订出库体育器材盈亏控制值和使用耗损控制值,使制度健全、责任明确。

2.分类做好日常维护。体育器材通常分为木质器材、皮胶质器材、纤维质器材、复合质器材、金属质器材和电子仪器类器材六类,要做好器材的管理必须结合特点有针对性做好日常管理维护。木质器材存放时要避免猛烈撞击,防火,防潮,远离电源,还需要定期刷涂油漆;皮胶质类要防止尖锐物体扎其表面,存放时要保持通风,隔空放置,雨天避免使用;纤维类器材要注意防潮防火,清洁干燥,定期晾晒,清洗及时;复合质类器材要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根据其特点去维护;室外的金属质类体育器材,尤其要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涂刷防锈漆;室内金属质类器材要放在专门的架上,长期不用的要涂油保存,有螺丝连接部位要保持滑润;电子仪器类器材结构复杂、抗震抗压性能差,在运输过程中要小心轻放,根据其使用说明书等进行专业的维护。

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篇4

通过对天津市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学习,我们了解到要依法开展放射防护管理,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与安全的需要。为了规范日常医用X线诊疗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医用X线辐射的负面影响,国家特制定以下放射防护规章制度,作为日常开展放射防护管理的依据。内容如下:

1、辐射防护三原则:

“检查的正当化”,“防护的最优化”与“个人剂量限制”。

2、X线检查必须遵循:

①“检查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即在获得必要诊断信息的同时,尽量使受检者受照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②X线工作者与受检者防护兼顾; ③兼有安全防护为主、个人防护为辅;

④合理降低个体的受照剂量与全体居民的检查频率。

3、未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允许,不得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1993年10月13日卫生部第34号令)]。

二、对临床医师的要求:

1、在获得相同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临床医师应:

① 优先选择非X线辐射类检查法,尽量避免采用放射性诊断技术(X线、CT); ② 严格掌握X线诊断适应证,是否进行X线检查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和防护原则进行分析判断,确有正当理由方可申请X线检查; ③ 合理使用X射线检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与重复照射。

2、不得将X射线检查列为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3、育龄妇女的盆腔部位及婴幼儿的躯干部位X射线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4、非特殊需要,早孕期间忌下腹部X射线检查(受孕后8~15周)。

5、X线透视下进行骨科整复和取异物时,不得连续曝光,并注意尽量缩短时间

6、从业人员就业前或定期体检,X射线胸部检查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7、接触粉尘工人的X射线胸部检查间隔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对X线工作者的要求

1、必须熟练掌握放射学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仔细核查每一项X线检查申请是否合理,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拒绝没有正当理由、以及不合理的X线检查。

2、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透视中应采用小照射野透视技术。

3、完善影像学科病案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照射。

4、实施X射线照射操作时:

a.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机房; b.开启工作警示灯;

c.候诊者和陪检者(病人必需被扶持才能进行检查的除外),不得在无屏蔽防护的情况下在X射线机房内停留;

d.各机房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铅围脖。

5、放射科医技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少受检者受照剂量。

6、对婴幼儿、青少年的体检,不应将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常规检查项目

7、未经特殊允许不得用儿童做X线检查的示教和研究病例。

8、非特殊需要,早孕期间忌下腹部X射线检查(受孕后8~15周)。

外科

口腔科

美术器材管理制度 篇5

一、美术教师负责相关器材的管理。管理人员应熟悉有关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二、必须建立器材、设备账册的分类管理:总账、分类账应记录及时、准确。“总账”一年填写一次。学期中仪器数量增加或减少,应做到账账相符、帐物相符。

三、器材设备管理科学合理。器材设备必须全部入橱或上架,并按器材的性能分类存放,合理排列(或按仪器编号或按教学开出顺序),定橱定位(可根据重下轻上、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特高特大仪器应设专柜存放。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取用方便。

四、保持橱架内器材设备随时处于可使用状态。美术器材设备应定期保养、及时维修,并根据器材不同要求做好通电、防尘、防潮、防锈、防腐蚀工作。

五、备用美术器材、设备可另行装箱,列清单备查待用,破旧器材及时申请报废。

六、必需做好美术器材室的使用记录:器材、设备借还记录;使用器材设备情况记录;器材、设备报损记录等。期末整理,分类装订成册。

七、学校美术器材专供师生教学使用,不准外借。

装备器材室管理制度 篇6

一、装备器材由专人保管,科学管理,做到无丢失、无损

坏、无锈蚀、无霉烂。

二、装备器材按规定领用,并及时登记入帐,做到帐物相符,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外借。

三、装备器材按类别、品种、规格配套存放、保管,做到保管柜架化,分类标签化,放置序列化。

四、定期检查核对、整理保养。室内通风、干燥、整洁,装备器材放置有序,认真做好防盗、防火、防虫蛀工作。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篇7

装备器材仓库是储存和供应器材的基地,装备器材依托各级仓库进行多级储备。随着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装备器材仓库管理中的应用,装备器材仓库信息化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新时期装备器材保障的要求,实现器材仓库信息采集和结果响应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与器材供应保障精确化,设计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研究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提高装备器材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改进现有装备器材仓库管理模式,建立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使其能够有效融合提高装备器材仓库管理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科学的辅助决策模块来提高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建立高效共享、高度集成以及良好可扩充性的信息系统。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是将物联网理念融入装备器材仓库管理系统体系设计中,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各级装备器材仓库业务信息管理的实时高效运作。装备器材仓库管理系统体系构架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控制器、R F I D标签、条形码、智能装置、电子标签、读写器、G P S模块等相关设备和技术。实现装备器材信息的感知,即自动识别并采集所需装备器材信息,包括器材出入库、库存、捡货、配货、盘点等信息。利用条形码、射频标签等表示器材实际数量和位置信息;利用PDA实现器材的快速查找定位和出入库;采用卫星定位和质量检测设备跟踪器材的位置和质量完好信息;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能够监控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对库房进行视频监控、火灾报警和安全防盗监控等。

网络层主要实现网络结点的网络配置、用户管理、结点控制、信息传输等功能,是仓库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平台。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可以依托专用通信网络、近距离无线网技术(如蓝牙通讯、wifi传输、Zig Bee技术)等进行信息传输。网络层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网关技术,以及高速率、低功耗、近距离的感知层通信、节点及组网技术等。

应用层主要包括应用基础层和软件应用层。应用基础层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应用集成、云计算、数据挖掘分析、中间件以及网络管理等,实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划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决策数据等),对访问权限设定,确定信息的共享程度,通过建立云计算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实现对信息的真实剖析,确保决策正确性等内容;软件应用层是面向用户的信息系统终端,以建立模块化、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为目标,充分融合装备器材仓库管理各业务功能,包括智能出入库管理模块、器材信息查询模块、智能仓储环境监控模块等实施器材管理和信息采集的应用系统。

整个系统集成采用基于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方案。中间件系统位于应用服务的底层,为上层的装备器材仓库业务管理软件屏蔽网络访问和数据操作的复杂性,各子系统之间当需要访问时,只需调用中间件提供的访问接口,就可获取所需数据。整个系统以中间件为中心,各个应用环节通过中间件访问各种资源,例如访问硬件资源(R F I D读写器、L E D显示屏等),存取数据等等。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功能模块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层的功能是将感知和传输来的仓库器材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控制,实现器材仓库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系统主要业务功能模块包括出入库业务管理模块、器材信息管理模块、智能仓储环境监控模块,实现标签发放管理、器材接收管理、器材入库管理、器材出库管理、器材质量管理、器材查询统计、器材盘点管理、办公监控、环境监控等实施器材管理和信息采集的应用系统。

出入库管理:依托信息系统对器材的出库、入库、盘库、移库等进行信息化作业。对需要出入库的器材进行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出入库路线和顺序,提高器材的收发效率,降低器材收发出错率。

器材质量管理:根据不同器材的特性与质量保养要求,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器材的质量和保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提醒器材质量管理人员对器材质量进行检测和包装保养,并将结果记录到器材管理数据库中,供相关保障部门掌控。

信息查询统计:根据各种查询条件,查询统计器材在库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器材存放的区域、属性、数量等情况,以便补充器材或者调剂器材,实现高效、自动化的器材管理,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分析依据。

器材需求预测:通过信息化采集技术,实时感知器材消耗及库存信息,及时掌握各单位器材存储和消耗数据。根据对历史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建立需求预测模型,以对器材需求进行需求预测和库存控制。

辅助功能子系统为其它保障子系统提供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共用件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维护、信息系统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等功能,确保其它分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器材信息实时感知。利用RFID射频标签和传感器,实时感知器材信息,为科学分析器材消耗规律,准确预测器材需求数量提供数据基础。在器材出库时,将器材信息与运输载体进行绑定,对运输载体(如车、船、集装箱等)进行准确定位实现对器材的定位。在集装箱内部设定质量传感器,监控整个集装箱内部的器材质量信息,在器材入库时,再将器材信息与载体分离。对于贵重器材,由于价格昂贵,受到损坏时,对全局影响严重,因此采用RFID射频标签和GPS等进行全过程感知。

基于RFID的器材出入库管理。通过RFID标签绑定在器材的包装箱上,对出入库以及在库的器材进行智能化管理。器材在入库之前,在器材包装上建立器材与R F I D标签的绑定,将标签ID、条码信息和货品信息绑定上传服务器,器材进入仓库过程中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通过射频信号进行信息交换,读写器与主控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主控系统给器材分配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保证在仓库系统内进行追溯货物的目的。整个器材在仓库内的流通过程中货物的信息都通过RFID标签和读写器与主控制系统进行实时传输。

基于高频R F I D的器材智能盘点。通过部署在货架上的天线实时感知在库器材,实现智能盘点功能。智能感知节点是Zig Bee技术与感知技术的完美结合,在仓库中,可以任意布点、实时输器材的信息,实现与服务器的信息交互,对仓库进行实时监控、定时盘点。货架内安装了无源读卡器,可实时监控货位上的电子标签,管理员在控制室的系统终端查看器材的库存情况,进行高效、准确的无线远程信息采集与管理并进行分区盘点,库存数据动态实时更新。如果器材出现非法离位,读卡器无法读取到相应货架的标签信息,将自动报警。

基于多重技术的仓库环境监控。通过传感器技术+Zig Bee技术+网络视频监控设备的多重技术手段集成应用,获取器材仓库的环境信息以及库存信息,实现对仓库的全方位监控。通过温度、湿度、红外传感器探测仓库环境数据,将其传给系统与标准数据作对比,以此判断库室内的环境情况,做到实时监控。库内出入口和库房周边重要路口或地段架设网络视频监控器,在库房窗户及通风口处设置红外报警。采集到数据的显示和管理界面,数据会在终端软件及L E D显示灯上得到显示,同时通过设定数据的安全线来提醒管理者对器材仓库中环境进行调整,实现管理监控一体化。

浅谈网络管理安全分析与防护 篇8

关键词:物理安全;VLAN;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Security Analysis and Protection of Network Management

Shi Qinghao

(Haimen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Management Committee,Haimen226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to a certain extent to human social life on a fast and free,open and interactive,but at the same network technology also brings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the network security.Network management network security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ssue,caus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network management security analysis and response.

Keywords:Physical security;VLAN;Network security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诞生阶段;第二,形成阶段;第三,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高速网络技术阶段。由于网络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网络安全自然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国家机密信息或个人隐私,处理不当将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所以认识网络安全问题及加强安全技术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前提,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施、设备等其他媒体免遭火灾、水灾,地震等环境事故以及不可避免的人为操作失误及各种网络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网络临界点安全。

三、网络共享资源和数据信息安全的安全设计

(一)计算机网络物理隔离技术。基于软件的一种逻辑保护机制,可以被逻辑实体进行操纵,但这些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它无法满足军队、科研、政党机关及企业等组织提出对数据安全方面的要求,而物理隔离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不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物理连接,网络的安全威胁就会受到真正的限制。

(二)VLAN技术。1.VLAN性能介绍。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该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额划分为一个个网段以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技术。VLAN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拒绝未经授权的VLAN访问,二是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可把广播隔离在子网内。因此,VLAN能在网络安全性及稳定性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VLAN的优点。VLAN的优点主要有三:第一,控制网络的广播风暴。采用VLAN技术,可以将指定的交换端口划到某个VLAN中,且一个VLAN的广播风暴对其它VLAN的性能不构成影响。第二,确保网络安全。第三,简化网络管理。借助于VLAN技术,网络管理员能轻松管理整个网络。

四、网络安全的威胁及应对

(一)网络安全的威胁。如今,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有:1.非授权访问和破坏;2.拒绝服务攻击;3.计算机病毒;4.特洛伊木马;5.破坏数据的完整性;6.蠕虫;7.活板门;8.隐蔽通道;9.信息泄露或丢失。

(二)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领域的三大主流技术包括: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1.防病毒技术。防病毒技术主要包括单机防病毒、网络防病毒、网关防病毒,系统防病毒四种情况。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可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非法分子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网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网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3.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可看成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被认为是防火墙的第二道安全闸门,能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达到对内外攻击和不当操作的实时保护。

五、网络安全策略

(一)安全检测评估。安全监测评估需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1.网络设备。 2.网络操作系统。3.数据库及应用软件。4.E-mail系统。5.Web站点。

(二)安全体系结构。安全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访问控制、物理安全、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和路由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1.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层次上对存储和传输的信息进行安全保护,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通过对用户和数据进行分类,从而设置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3.数据保密:数据保密对各系统间的交换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漏。4.数据完整性:确保接收方接到的信息与发送方发送信息的一致性,包括无恢复的完整性,可恢复的完整性、选择字段的完整性。5.路由控制:在大型网络中,有些线路是安全的,但有些是不安全的,通过路由控制机制,能让信息发送者选择指定路由,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三)安全管理措施。网络安全管理不仅要保证网络资源和网络用户免遭非法使用,而且还要保证网络管理系统自身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所以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它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软件的安全管理,管理网络的安全管理,安全的行政管理等。

(四)网络安全标准。网络安全标准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多学科、规范性等特点的标准,主要用来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设备操作人员和用户的人身安全。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安全方面的标准,可归纳为四大类,分别是基础类标准、物理类标准、网络类标准,应用类标准。

六、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使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和自由,但同时也带来更多、更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学习和认识,才能使计算机网络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刘晓辉.网络安全设计,配置与管理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钟九洲.浅谈VLAN技术与应用[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Z:2

[3]杨佩璐,白皓.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篇9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处室、分厂及外来施工人员。

二、职责与分工

主管处室:生产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处室:各处室、分厂。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三、内容与要求

1.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3.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4.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5.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审查,没有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6.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7.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试论通信电源系统的管理和防护 篇10

【关键词】通信电源;管理;防护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56-01

1、重视通信电源系统的管理

1.1 要加强其运行管理,减少通信事故

加强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编制通信电源系统维护规程、技术规范、安全操作及规章制度,指导全通信部门安全管电和安全用电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抓好通信电源、机房专用空调和环境监控系统的完善研究和推广应用,要进行电源专业维护体制改革的研究与推广。要对新的先进供电技术与设备进行应用验证研究,防止盲目性。加强对本单位通信电源专业的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做到科学使用和优化组合。重视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安全用电等方面进行管理。参与通信电源重大工程的技术选型及重大工程质量验收,抓好通信电源、机房专用空调及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控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工作,加强对发电机组、整流设备、蓄电池和专用空调等设备的运行及例行检测。

1.2 培养专业的通信电源系统管理者

对通信电源要求通信网上的各级管理层次和建设、维护方面都应该有独立的电源系统管理机构和人员。因为通信电源是一个专业,而且是个包括多种系统和学科的大专业,因此应该对它作相应的专业管理,由其他专业人员来兼管电源专业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要培养及配备有一定水平的通信电源管理、维护专业技师。在各级通信单位设通信电源专业管理岗位,选用热爱通信电源专业并具有相当专业技术知识,对通信专业有一定的维护或管理经验,让具有管理才能的技术骨干来负责通信电源系统的管理。

1.3 建立通信电源系统维护管理机制

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通信网的需要,也是企业减员增效的措施之一。随着通信设备的日益集成化、小型化,各种电源设备也要智能化、标准化,符合开放式通信协议。要对大规模的通信网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并保证通信不间断,同时在人员较少的情况下还要对种类繁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电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抢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通信电源维护机制和制度,实现维护工作效率最大化、科学化,使管理水平日益增高,以适应行业的更快速发展,就变得势在必行,这也是通信电源系统管理追求的目标。当前要结合以集中维护、集中管理、集中监控为特征的本地网一体化维护管理体制,利用动力和环境监控系统的平台来进行维护体制改革,不同地方可以按照自身不同的特征来设计属于自己的维护机制。把维护管理的重点放在维护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方面,在基础管理工作上,务必倡导主动维护、预防性维护,以消除故障苗头为目标。在故障发现和抢修方面,要利用各种监控手段,及早发现故障,然后集中技术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做到及早、及时以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

二、建立健全通信电源系统的防护方法

加强蓄电池防护方法:

蓄电池不但在交流系统或整流器出现问题是保证不间断供电,而且还能在市电和自备柴油发电机正常转换时提供保证。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说蓄电池组目前都采用了免维护电池,但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测比、配比、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但因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造成的影响没有变,所以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放电。放电前应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应停止放电,继续放电须先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再作核对性放电实验。这样可防止事故,以免放电中落后电池恶化为反极电池。平时每组电池至少应有8只电池作标示电池,作为了解全电池组工作情况的参考,对标示电池应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清洁并检测电池两端电压、温度。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检测连接条压降;电池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壳变形和渗漏;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免维护电池要做到运行、日常管理周到、细致和规范,保证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从而延长使用年限。保证直流母线经常保持合格的电压和电池的放电容量,保证电池运行和人员的安全可靠。这是电池维护的目的,也是电池运行规程中包括的内容和运行规则。当电池组中发现电压反极、压降大、压差大和酸雾泄漏的电池时,应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恢复和修复,对不能恢复和修复的电池要换掉,但不能把不同容量、不同性能、不同厂家的电池联在一起,否则可能会对整组电池带来不利影响。对寿命已过期的电池组要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到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

3、其他防护方法

3.1 通信电源系统的雷电防护方法

雷击产生强电流和高电压对人体和设备都将造成重大损害。直接雷或间接雷都将对通信设备产生巨大危害。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某种有效技术和器件的采用,只能降低雷击危害的概率、减少损害,必须对所有进出局的电缆电线进行屏蔽和防雷处理,采用完善的接地系统,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接地、减少雷害。

3.2 通信设备的接地防护

通信设备的接地,一般分为两类: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从接地的目的来看,特别是室外设备接地,防漏电和防雷显得特别重要。对它们的接地电阻要求,照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即可。为了保证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后的接地及接地电阻的检查和测试工作就非常必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检查接地装置系统,是一项应坚持的必要的制度。

3.3 防止静电引起的过电压

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检修通信设备时,先带防静电手环,或者用手先摸机壳放电后,再进行设备检修,这些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因静电引起的通信设备故障。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加强通信设备的过电压防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已经成为通信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京生.浅谈通信电源的发展和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

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体系研究 篇11

一、消防器材的定义与使用

按照我们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消防器材主要分为简易灭火器材、灭火器和室内外消防栓等三大类。简易灭火器材是指在初起火灾发生时, 凡是能够用于扑灭火灾的所有工具, 主要有黄沙、泥土、水泥粉、石灰粉、铁板、锅盖、湿棉被、湿麻袋、水桶、水壶、水盆、扫帚、拖把、手套等, 这一类灭火器材品类繁杂, 而且使用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般不列入消防器材的管理范畴, 因此, 本文所讨论的消防器材的范围不包含此类器材。灭火器是指能在其内部压力作用下, 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火灾, 并由人力移动的灭火器具。灭火器负担的任务是扑救初起火灾, 一具质量合格的灭火器如果使用得当, 扑救及时, 可将一切损失巨大的火灾扑灭在萌芽状态, 因此, 灭火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消防器材的管理重点。灭火器的分类方法很多, 最常见的是按照充装灭火剂的不同进行分类, 这其中,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干粉灭火器。室外消火栓是与城镇自来水管网相连接, 用于消防车供水的消防器材, 需要每月或重大节日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室内消火栓通常设置在具有玻璃门的消防水带箱内, 其箱内由水枪、水带、水喉、消火栓和报警按钮组成, 室内消火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主要检查设施是否完备、水压是否正常、能否正常工作、有无损坏等。综上所述, 本文所讨论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和室内外消防栓。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管理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定点摆放, 不能随意挪动;二是定期对灭火器进行普查换药, 定期巡查消防器材, 保证处于完好状态;三是定人管理, 经常检查消防器材, 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上报, 及时补充;四是严格按照报废年限对消防器材进行报废和更新。本文所研究的消防器材管理体系的目的, 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上几个基本原则。

二、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的特点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校园面积较大, 建筑密度较大, 建筑面积较大的特点, 按照我国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 这直接导致了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部门需要管理的消防器材品种繁多、数量巨大, 由于管理内容不同, 管理方式不同, 极易造成消防器材管理上的失控。灭火器的管理一般需要每年进行自检一次, 每两年做一次充剂, 每十年为一个报废期;室外消火栓一般需要每月或重大节日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室内消火栓通常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灭火器和室内外消防栓又因为建设和更换的时间不同、检查密度不同, 需要进行管理的时间节点也各异。此外, 高校是进行科学研究与试验的场所, 有些高校的实验室会使用少见的材料或者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材料、化学试剂、加工方式, 一旦发生火灾, 需要使用特殊的灭火方式和灭火器材, 这也给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试谈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体系的建设

按照我国消防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的管理由高校保卫部门负责, 各高校都是按照这些规定进行落实的, 可以说, 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体系中的人员配置是到位的, 人员管理体系是完备的, 目前缺乏的主要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 因此, 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体系的建设重点是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消防器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个问题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校园消防器材管理系统配合一个小型的数据库来实现。

(一) 消防器材管理系统

消防器材管理工作的流程主要是系统提示某个位置的消防器材需要进行检查或者充装, 然后系统管理员和该区域的负责人收到信息, 同时, 系统对该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特殊显示, 比如标记鲜艳颜色等, 该区域的负责人对该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或者充装调换, 操作完成后在系统内进行操作, 然后该位置的消防器材在系统内恢复正常显示。每位区域负责人只能操作自己负责区域的消防器材的状态, 这样就明确了每个消防器材的责任人, 同时, 利用数据库可以对每个消防器材进行精确到具体日期的管理, 甚至可以显示具体的过期数字, 以提醒管理员。

(二) 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的建设是这个系统的关键所在, 数据库的数据越是精确, 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度越高。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准确的位置信息, 消防器材的位置一经确定, 一般不会更改或者挪动, 因此, 位置信息是固定的, 可以利用文字描述和图片描述, 甚至使用超链接, 位置信息越具体越好;其次是消防器材的名称、型号或者规格、数量、出厂日期、最近一次检查日期、距离下次检查剩余天数、充装日期、距离下次充装剩余天数、距离报废日期剩余天数、所属区域负责人、备注等信息, 这其中, 消防器材可以根据灭火器、室内消防栓、室外消防栓进行三项分类, 出厂日期进行人工输入以后, 可以根据灭火器每年自检、每两年做一次充装、每十年为一个报废期的原则自动计算出距离下次检查剩余天数、距离下次充装剩余天数和距离报废日期剩余天数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给系统发送提示。

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 未来除了信息化、网络化, 还可以实现移动互联,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在现场对消防器材进行管理, 可以使用拍照、位置定位等更丰富的手段, 更便捷、快速的进行管理, 这方面的研究是高校校园消防器材管理体系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郝琪.消防装备器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信息科学, 2010 (3) :44-45.

[2]王风坤, 郑魁先, 姜杰.大中型企业消防器材管理.安全管理, 2012, 12 (9) :48-51.

[3]苗涛涛, 卢曦.浅议消防器材.新材料新装饰, 2013 (6) :189.

上一篇:关于过年的诗句对联下一篇:节能环保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