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汇报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体化教学汇报(精选8篇)

一体化教学汇报 篇1

工学一体化教学汇报

——电子技术模块

汇报人:杨林

王博

电气工程系本学学期试点班级的电子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任务伴随着最后一组课程综合设计作品的调试完成,圆满的完成教学计划,回顾过去的3个月的教学过程,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深刻的教训,现将工学一体化电子技术实训模块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汇报。

一、课题选择

在全院改革的大环境下,电气工程系作为全院工学一体化的试点院系,全系上下齐心合力,在各个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在9月初,电气工程系召开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会,成立教学改革小组,系主任任组长,抽调骨干教师共同研究新学期工学一体化的电子技术教学课题。针对电子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已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经验,就电子教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原理难以理解等实际情况,传统的电子技术实训课在进行中出现瓶颈,使得电子实训教学多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针对这种现状,系领导召集骨干干教师多次讨论,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牢牢抓住,在电子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电子的兴趣。让兴趣称为电子学习的切入点,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课题的选择上,紧扣教学大纲,以兴趣为主线、实用电路为主题、兴趣电路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多次讨论筛选,最终确定了以模拟电路中二极管为主要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强化三极管放大的小信号放大电路、兴趣使用的“知了”电路、“叮咚”门铃电路;以及数字电路中三路表决器电路、四路抢答器电路等三部分八个项目的综合实训课题。整个课题的选择以项目模块设计法为主,每个项目下设置

漯河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工学一体化教学

相应的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楚,使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变成课堂上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来看,教学效果较传统实训教学有大的改观,学生的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二、学情的分析

该实验班级为11秋电工(2)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采用的就是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学生已经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有了了解,已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不存在适应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学生返校的实践较晚,在校外勤工俭学的时间较长,在学期初,出现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加之在电子技术开始的应知应会部分的理论学习,学生热情不大,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上学期有大的退步,针对这种情况,负责教学的两位老师及时向系领导汇报情况,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召开教学座谈会、找个别同学谈心、看相关的励志短片等方式,一点点的将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同时在教学设计上加入更多的视频、实例、现场参观等方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学期中断全班46人,70%的同学已经对电子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入门。同时大多数同学已能够自主的学习,无论是从的接受,任务书的填写,到现场的焊接、调试,都可以在组员的协作下自主的完成。同时在教学中加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到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人际交往,在工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发现自己的亮点。比如,有的同学在装焊方面比较优秀,有的同学在调试方面比较得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中的任务,在接受任务后,让学生自主的去选择自己的任务,在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取得成绩

漯河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工学一体化教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训教学,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在系领导的带领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一些成绩。整个学期成功举行院级电子技术工学一体化教学观摩课1次,在本系部内完成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课题的制定任务,举办工学一体化教学成果展(暨学生优秀作品展),同时完场工学一体化(电子技术模块)校本教材的初稿,全书分两部分:电子技术应知应会和典型电子电路安装调试模块;以及原理图、工艺图、评价表等一系列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模板。

四、存在不足、改进的方面

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固然取得一些成果,但是我们也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实验班人数较多(全班46人),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教学效果的极端化,全班对知识的掌握成两极分化状态。二是实验班由于没有现成的工学一体化教材,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够、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不完善,教学过程中教学深度把握不好。

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向有经验的兄弟院校学习,通过学校之间的交流,借鉴成功改革的经验,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苦练教学本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情况,不断地完善工学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力争完成教学设计的完整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力,完成工学一体化教学课堂的大变脸,使得教师称为完美的编导,主持人,使学生称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体化教学汇报 篇2

如果教师按照课本从头到尾讲授命令和参数设置, 学生要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才能动手绘出像样的图形。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让学生能够迅速对AUTOCAD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保持兴趣, 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 采用了一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选取几个班作为试点, 在此基础上不断研究, 积累经验, 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AUTOCAD教学方法创新与学生的能力培养,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教材, 强调实践与应用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高职院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与技能训练。选用校本教材, 教材中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2) 强调命令栏的用途。在学生刚刚接触AUTOCAD这个软件时, 还是对此有一些新奇和兴趣的。首先, 在让学生认识AUTOCAD的界面时, 一定要用多媒体来讲解, 告诉学生界面上各个工具栏, 菜单栏的用途。特别是要强调命令栏的用途。这也是以后绘图的精髓所在。通常学生在绘图时, 只是牢牢记住老师讲的要点, 第一步, 第二步, 各种操作顺序, 而在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时, 则不会变通了。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看命令栏的提示, 根据命令栏的提示来绘图。

(3) 从简单的, 学生感兴趣的命令入手。在学生熟悉界面以及各种工具栏用途的基础之上, 教会学生简单的命令。比如直线的画法。直线的三种画法, 边讲解, 边演示, 然后让学生自己来绘图。同时教师要在机房走动, 发现学生的问题, 及时纠正。在学生自己练习了直线的画法并熟悉了绘图方法后, 可以让学生画一个具体的图形。比如, 大家都很熟悉的五角星。这个图形看着很简单, 但是如果用画直线的方法一条一条线绘出图形, 还是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的。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 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五角星的每个角度是多少度?该怎么来画?在老师的启发下, 学生能够自己绘出五角星, 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也增加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画一些在制图上, 他们已经熟悉的边框和标题栏, 都是用直线组成的。启发学生比较CAD绘图与手工绘图的优劣, 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 与以往的制图学习结合教学。在讲解各种命令时, 需要贯穿一些图形让学生来完成。一般配备的教材上会有一些相关的图形。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 让学生绘制一些以前手工绘过的图形。比如, 在讲解完圆弧连接命令后, 可以让学生绘制出以前手工绘过的扳手, 吊钩图。在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时, 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学生在刚刚绘图时, 能用20分钟的时间完成草图, 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自己在手工绘图时所用的时间, 加以比较, 更加突出AUTOCAD绘图的方便快捷, 也更加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绘完图, 老师还没有讲解修剪命令的基础上, 会对多余的线条无所适从, 也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时, 老师再来讲解修剪命令, 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5) 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因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操作能力有所不同, 老师可以根据前面一两次的学生绘图情况, 选出几个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 组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教学。课堂练习时, 一个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方便讨论。平时绘图时, 对积极按时认真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小组之间互相竞争, 小组内部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学生帮助稍稍落后的学生, 大家共同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6)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的基础上, 对学生也可以采取分层教学。对领悟能力较好的学生, 可以给予提示性的指导, 在完成基本绘图任务的基础上, 多给他们一些创造性的绘图。对中等层次的学生, 对于他们不太懂, 或者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找出问题的原因, 鼓励他们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再绘些更难的图。对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 每次上课可以要求他们坐在演示机前排, 这样他们更能看清楚操作步骤。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对于他们还没能接受的问题, 耐心讲解, 多鼓励, 多表扬, 增强他们绘图的信心。

(7) 精通教材, 分层备课。分层次备课是分层目标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精通教材的基础上, 需精心设计分层目标教学法教案。根据AUTOCAD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 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 分解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起点, 从三类学生着手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安排每一个教学程序, 制定每组学生每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 力求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8) 目标教学。将中高级制图员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课程目标, 使学生学有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 AUTOCAD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 让学生置身于学习之中, 自觉参与教学过程;恰当好处运用教学中一人一台机子, 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如今职业技术在飞速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 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客观上是对教研教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UTOCAD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传统的AUTOCAD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 我院从社会需求出发, 尝试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组织“一体化”教学, 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AUTOCAD,“一体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晓星.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J].现代教育, 2009, (12) .

[2]黄俊蓉.高职类AUTOCAD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 2009, (12) .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篇3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增强教学直观性,针对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更好的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一、树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策略的关键。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的讲授法在教学行为中已成为定势.但如今社会需要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能说会做,不仅口头传授,还要亲自指导学生动手设计、操作、练习、实践。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理论教学为主”转变成“实践教学为主”,树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仅在时间上融为一体,更是在场地空间上融为一体。因此,必须将课堂搬到实训中心、实验室,在真实环境里,教师演练示范、讲解技巧,学生及时训练、形成技能,理论知识的讲授融贯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讲解和学生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有机结合,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完成知识的正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会”,使学生在“见”与“行”的基础上构建理论知识。

三、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

3.1建立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对该课程所涉及的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制订课程标准。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对任务进行分类,设计学习项目。

3.2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首先,必须注重对视听光盘、教学仪器、多媒体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跨校的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努力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共亨,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学标本、教学模型,以扩增教学资源。加强校企教研活动,吸取企业兼职教师的建议,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充分利用和不断扩增校外实训基地。

3.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3.4建设实践教学的实训场地和设施

实验实训设备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场所。合理规划,逐步建设功能完善的专业实训专业教室(实训中心),使实装、模拟器材、实践设备、工具、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这样,就可以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完成主讲并指导实操,教学做到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在教学中也就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可以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的作用。

四、结束语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情,不是三件事情。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动手体验相结合,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林美珍.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

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莅临游河乡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将游河乡创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0年,游河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核心,真抓实干、务实创新,牢牢抓住出山店水库建设前期工程暨游河新镇区建设的大好机遇,总体推进,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和发展。现将我乡2010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强力推进。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书记、乡长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全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召开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城乡一体化工作目标顺利推进,同时在每个行政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小组,使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民主化、规范化。

二、编制乡镇总体规划,促进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为了做好我乡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乡长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小组。邀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克服资金紧张,工作条件艰苦等多种困难,完成了《游河乡总体规划》及《游河乡村镇体系规划》和18个行政村的规划修编及一个中心村、两个附属点的规划编制工作,弥补

1了我乡规划建设没有规划的空白,为统筹城乡发展绘制了科学长远的宏伟建设蓝图,城乡一体化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三、加快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是突出抓好新集镇建设,强力推进游河新镇区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亮点工程。围绕“六场硬仗,八篇文章”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将游河镇打造成中洲名镇,千里淮河第一镇。新镇区三官综合试验区规划用地1.74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完成统建安置房建设、河道治理、迎宾大道修建等工程用地征地1500亩,拆迁92户,累计投入资金4.6千万元;统建楼29栋楼盘,主体已完工,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成大小户型700余套,总投资近8千万元。小区内“五化三配套”(既: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和水、电、路配套)已全部完成。目前乡政府已入住统建安置区。规划区内新架设线路6370米,新建500千伏变压器3台,长1100米的迎宾大道主干道已绿化完毕,全长3.2公里的三官村治理正在砌陡石护坡,规划区内3.1公里的三条主干道一完成路基土石方的70%,累计投入资金3千万元;自建区已竣工建筑面积近25000平方米,正在施工建设约 6000平方米, 累计投资近2千万元。目前游河新镇区雏形初现。

二是全乡八个行政村新农村规划点正陆续建设。张湾村新农村规划点框架已全部完成总投资1.1千万元,已建2层商住两用楼共计200套,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孔畈村新农村规划点已完成总体平面图、鸟瞰图、施工图,规划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可供容纳2000人。姚湾村正在兴建茶业一条街,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满足茶农200户,高台村村室建设完成,还

有将实施的姜堰村,大塘村,游河村,新集村新农村规划点。

三是宅基地置换商品房工作推进迅速。结合游河新镇建设,实施宅基地置换商品房策略促进土地征收,目前已拆迁92户农户中88户用宅基地置换商品房,总置换商品房面积达1.1万平方米,平均每户置换商品房近125平方米。

四是继续坚持小城镇建设齐头并举,推进城镇化率和城镇水平快速提高。目前我乡城镇化率已达25%,形成了游河乡游河老镇、新集、孔畈、出山小集镇均衡发展和游河新镇快速发展的态势。进一步引导农民着眼新农村建设相对集中建房,努力改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以推进迁村并点试点工作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为创新点,大力提升现有村庄的生活房屋环境,积极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四、优化城乡环境,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1、游河乡村村整治工作积极推动。游河乡以“六城联创”为契机加大了游河乡村村整治工作。游河乡高台村全部实施了村村通,组组串硬化任务,共计15个村民组,全乡12.4公里借宿了黄泥土现象,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五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

2、建设干净整洁生活便利的居民环境,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改圈、改灶),如孔畈村,笃祜店村,三官村,新集村,姚湾村等五个村进行了“三清五改”,清除污泥,铲除路障,撤掉了乱搭乱建。认真做好农村的卫生保洁工作,配备了专门的环卫工人,各村成立了保洁队伍,做到每日清扫垃圾。保障村民用水安全,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技术,改变农村传统食做方式,以沼气代

柴,以沼气代煤,为我乡正在申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好2011年城乡一体化工作,逐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发展”新镇区拟定下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

2、工作目标

⑴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发展速度,进一步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使我乡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⑵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增强集聚能力,引导农民向新村集居,圆满完成我乡申报省级生态乡镇。

⑶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重点在环境整治,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生态绿化,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扩大迁村并点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汇报 篇5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兴隆镇利用宣传车、广播、标语、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广泛地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带来的美好变化,调动和激发了全民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强化管理,完善配套设施。兴隆镇按每百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村级保洁员,按20户配备一个垃圾收集桶的标准配备垃圾收集桶。并要求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管理。同时,镇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保洁员召开会议,调度各村城乡环卫一体化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有效地处理。

三是强化督查,健全考核体系。镇有关部门负责对村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制度,将平时考核成绩纳入年终综合考核,并与村支部书记绩效工资挂钩,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运转顺畅、常态保持、有效推进。

城乡一体化汇报材料古城乡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作为我县城郊乡之一的古城乡,面临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中村改造及建设过程中农民如何安置的艰巨任务,乡党委政府通过对民意的了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接洽,立足于本乡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多层面全方位的统筹古城乡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古城乡基本情况:

古城乡属城郊乡,全乡总面积69平方公里,总户数1826户,农业总人口7837人,有汉、维、回、满、蒙、哈、锡伯7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占42%。下设四个行政村既:南湖村、果园村、古城村、八家户村。耕地总面积41754亩,人均占有耕地5.3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成为我县万元乡镇之一。

古城乡作为城郊乡,近年来征地拆迁一直被乡党委、政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地处县城中心的八家户村,其基础设施规划已纳入到县城总体规划当中,面临被征地拆迁。近三年来共完成拆迁230多家,涉及昌吉东西路、沙区路、环二路等工程;近三年来征地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地,涉及昌吉东路,天山南路、西五路等工程。今年我乡将继续执行县委、政府提出的加大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将八家户村作为首批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征地拆迁任务也将更加繁重;同时古城村、南湖村、果园村部分区域也已纳入到县城总体规划当中,征地拆迁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及具体措施

今年,我乡将继续落实奇台县委十七届十三次全委会议精神,以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确定的坚持一个中心、发达两大优势,实现三个转变,做到四个统筹为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一个中心既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中心;发挥城郊地缘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传统种植业向高效、优质、规模化现代农业转变,畜牧业向基地化现代畜牧业转变,二三产业由传统的外出打工向城市服务、劳务输出、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等多方位转变,做到四个统筹包括:

一、统

筹城乡规划空间布局一体化。按照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乡一体发展的各项规划;把乡域内每一块土地都纳入规划范畴,计划到2015年建成三个中心村,既:果园中心村、南湖中心村、古城中心村。八家户村已全部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当中。

二、要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化。积极整合土地资源,五年内调出一万亩土地用于城市建设,集中该农民新居建设工程,使全乡80%以上农民搬进楼房集中居住;

三、要统筹城乡产业资源配置一体化,推动城市资源“下乡”、农村资源“进城”,努力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农产品物流业。在符合规划要求的村集体土地上建设一个集农资、农机、大宗特色农产品交易、仓储、劳务、水产、水果、交易等多功能综合市场,重点扶持、培育2—3家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

四、要统筹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把财力主要用于城乡公共事业,初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生态环保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将古城乡的两所小学合并到县城小学,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争取援疆项目,新建高标准的卫生院,改善农民看病难问题。普及新型农牧民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一)、发展目标:

201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05元。预计到2015年实现全乡经济总收入可达6.1亿元,增加3.66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25143元,人均增加15038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其中:种植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274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17%;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7542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30%;二三产业及劳务收入达13326元,占人均纯收入比重的53%,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二)、城乡一体化建设措施

要做到四个统筹,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除了要求我乡要将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到城镇总体规划外,村民要在医疗、教育、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方面真正能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好处。但是现实村容村貌与现代城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环境卫生脏、乱、差,农民思想得不到

解放,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等。古城乡位于奇台县发展的新城中心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做好古城乡总体规划与布局,不仅使农民享受到城市发展建设的成果,同时对我县城市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社会和谐稳定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县新建的昌吉路、米东路、环二路等多条道路建设,供暖、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涉及到我乡各个村,为我乡进行村镇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2011年我乡党委政府将南湖村确定为我乡2011年新农村及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示范点,进行中心村建设,建设内容如下:

1、中心村农民新居建设:南湖中心村计划建设农牧民新居490户,其中多层住宅330户,别墅住宅160户;新居基础配套设施投资212.5万元,其中给排水管线4500米,并与昌吉路给排水管线相接轨;供热管线2900米、燃气管线2870米,与县六中供热、燃气管线实现一体;埋设电力、电信线路共4740米。2011年,计划完成农牧民新居220户及中心村新居全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计划投资2206.5万元,包括农牧民新居1994万元,新居配套基础设施212.5万元。

2、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南湖中心村计划建设占地面积为250平米的村委会办公室,投入资金30万元;建设60平米的公厕一座,投资7.2万元。

3、民俗风情园建设:民俗风情园规划在居住小区西侧,用以展现南湖村民俗风情,并通过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占地面积60亩,其中内部建筑面积为13079.5平米。

4、中心村绿化建设:计划在中心村内建设绿化面积9583平米,绿化植物以乔、灌、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栽培,计划投资92.5万元。

此外,我乡果园村、古城村中心村规划设计方案也已基本完成,明年也将陆续开展中心村建设。

八家户村属于典型城中村,基础设施已全部纳入到县城总体规划当中,通过近几年来的征地拆迁,八家户村耕地将逐渐消失,农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减少,而八家户村的服务业则异军突起,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为进一步推动我乡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八家户村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今年我乡提出将八家户村进行村改社区,变村民为城市居民,进行城镇化管理。使村民从思想及生活方式上都实现大的转变,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真正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八家户村改社区建设思想也得到上级本门的认可,计划今年予以实施。

三、解决失地村村民生计问题的措施

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解决失地农民生计也是我乡目前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虽然通过征地拆迁,失地村民通获得可观征地款收入,生活上暂时有保障,但这不足以解决农民长远生活问题。对此,我乡认为采取如下措施对上述问题予以解决:

1、通过对建设市场、商铺等增加农民的收入途径

2010年,八家户一村和三村通过以地置换的方式,解决了失地村民住房问题,同时修建了9500平米的商铺分配给失地村民,村民可利用商铺进行生意买卖或租赁取得收入,仅此项收入农民便可增收近3000元。2011年,八家户一村和三村计划修建占地约180亩综合市场,通过建设市场,村民可通过投资入股分红、打工的方式参与到市场的运营当中,有助于解决当地失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配合县直相关部门修建占地约1500亩的昌吉东部现代物流园,项目分三期完成,今年计划修建约600多亩,该物流园建成后,将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村民可以以入股或打工的方式参与其中,将有利于解决八家户村失地村民及周边村失地村民的就业问题。此外,八家户五村土地被征购,利用剩余资金投资商业,投资商业的分红,按照相关制度分配给失地农民,使八家户五村部分失地农民生计问题也将得到合理的安置。

2、通过村改社区政策,促进变村民为城市居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安置

八家户村试行村改社区后,将村委会变为城镇社区委员会,使村民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就业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居民就业政策,参加公益岗招聘获得就业机会,参加城镇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运用城镇居民创业政策谋生计等形式。此外,我乡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农牧民的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居民适应城市工作的能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指导与联系,促进农民就业,保障农民日常生活有稳

定的经济来源。

四、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县城市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我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但现实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果园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县城基础设施接轨,目前奇井路、昌吉东路建成后,虽然穿果园村而过,但其基础配套设施并未建设(包括水电气暖线路等设施),建设果园中心村,除了建设用地的落实外,其供暖、电力、电信、供排水、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存在缺失,为果园中心村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2、八家户村村改社区之后,村民虽然变成了城市居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就业政策,但这部分群体由于长期从事于传统农牧业生产,受教育程度普遍有限,进入城市生活后,其自身能力还远达不到城市就业者的要求,虽然我乡通过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村改社区后,居民就业问题。

一体化教学汇报 篇7

1 单片机教学现状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把单片机教学作为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单片机技术相对来说比较难掌握,不仅学生觉得难学,单片机课程教师也觉得该课程难教,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单片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达不到教学标准。

1.1 传统模式教学,枯燥乏味

单片机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知识,学生则心不在焉,走神打瞌睡,课堂上气氛低沉,老师平铺直叙的讲解,学生对复杂的单片机知识很难理解,先学理论后实验操作,这种传统模式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不知道单片机长什么样、有什么用途,达不到单片机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一味的接收,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应用所学习到的单片机知识解决问题。

1.2 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大多高职院校对单片机课程内容讲解比较系统化,并没有对讲课内容和问题进行展开讲解。内容不够丰富,课堂气氛比较低沉。单片机教学很来就很有难度,再加上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单片机技术产生厌烦心理的反效果。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掌握不能很好地掌握单片机技术知识,缺少实践机会,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只学习到理论知识,对技术的使用操作不能很好地掌握。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单片机教学所反映出的问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单片机的教学现状。

2.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提供高技能人才,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单片课程的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通过单片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知识、知识的实际应用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也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设置情境式教学,活跃单片机课程气氛,让学生能在教学中提升学习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把理论知识充分的用于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点

1)在实际环境中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是将教、学、做相结合,把课堂从普通教室搬到一体化教室,教师在实际环境中,为学生讲解单片机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操作技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提升单片机教学的课堂效率也有所帮助。

2)任务项目组织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点是用任务项目来组织教学,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指导,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单片机的知识内容能够具体分析,以多种形式引出教学知识点,把理论和实际结合一起,使理论更加具体化。教师组织教学课题、引导教学方向和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答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知识、创新自主的能力。课堂上通过设定任务目标,让学生实践操作,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用任务项目组织教学,提升单片机教学的课堂效率。

3)理论应用于实践

职业技能的三种形式是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技能,实践教学可以培养操作技能;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所以,可以采取以任务为中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原理、理解知识、实际操作、应用知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 单片机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单片机课程中,在实践应用中,教学效果显著。以下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3.1 丰富单片机教学内容

教师课堂教育不应仅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对其内容展开式教学,创设情境,把课题引入情境之中,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对于课堂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有趣的教学,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接收到更多的知识信息,教师与学生要多互动,根据课堂内容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3.2 多种形式开展创新式教学

教师应该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把学生作为主体,掌握学生对单片机技术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单片机有关的实际作品,以实例讲解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布置设计任务

“学”和“做”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点,根据课堂上单片机相关知识点,设计任务目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分组: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选出小组组长负责人员的分工和协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2)提出任务: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分析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实施操作。任务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单片机的知识积,找到项目任务进行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4)实施任务:在对任务分析之后,开始实施任务,让每个组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任务实施当中,以学生为主体,每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对于出现的问题,一起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小组成员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一些提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任务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5)检查任务:小组完成任务实施之后,要对任务进行检查测试,看是否达到了项目任务的要求,是否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测试结果达不到任务要求,学生要寻求解决办法,以达到教师所布置的要求。

6)总结分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要重视学习的成果。单片机课程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分析、总结。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讲解和指导,强化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对自己掌握知识情况有所了解,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4 结语

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展示相关单片机作品、布置相关的项目任务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总结分析,把“教、学、做”一体化应用于单片机教学中,理论与时间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学习讨论中,通过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志广.适合高职院校的单片机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2]赵丹丹,李锡祚,宋海玉,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7)

[3]阮武林.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下的单片机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邢鹏康.《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内江科技,2011年(07).

一体化教学汇报 篇8

而夯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正是中职学校“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实现“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的科学的、高效的途径。因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中职学生的相对优势为切入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起点,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获得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和指导思想

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是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空间里融为一体,以有效解决理论、实践之间割裂的现象。整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示范做、学生学做;学生做、教师指导改进;学生独立做,老师点拨提高。教、学、做融合并行,同时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循环递进的关系。教学做一体化最终要实现学生做(能做、会做、做得好)的目标。

其指导思想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合理优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核心,集教、学、做于一体,在仿真乃至真实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教、做,学生的学、做,教学相长,完成教学任务。并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场所为中心转变。也就是将教室与实践场所融为一体,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二、夯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当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已在中职学校普遍开展。但要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也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一)建设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雄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还是割裂的,一体化教学也就无法有效开展。“双师型”教师能够把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做”结合实施教学。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实操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例如,梅州农业学校坚持把培养建设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采取“引进+培养”双轮驱动的模式,有计划落实师资建设提升计划。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理论基础深厚、动手能力较强的硕士研究生,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名家名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如2014年引进的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陈钢文老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烹饪大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餐饮业国家级评委、世界客都梅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菜传承人。学校成立“陈钢文大师工作室”,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该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优异、成绩斐然。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中等职业学校“烹饪”项目技能竞赛,多人次获得国家级三等奖、省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和包揽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2012年,学校成功创建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年均培训中餐烹饪行业技术人才500多人,担当引领区域职业教育作用凸现。

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到德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交流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年均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从而培养造就了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通过以上方式,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参加全国、省、市信息化大赛、技能大赛取得较好成绩。

此外,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用,聘请行业、企业行家里手担任学校客座教师,如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的国家级厨师、梅州市中梅电子商务孵化器有限公司的培训师等,定期到学校授课。

(二)规范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场所

一体化教学场所是夯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前提。它是能将“教、学、做”融合在一体的教学空间。根据专业或课程不同,它既可以在传统的理论教室上建立,又可以独立建设,还可以在实训场室内设置理论教室(即“室中室”)。根据主体不同,它可以是学校自建,也可以是学校借助社会力量合作建立,甚至将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工作场所在某段时间“占为己有”,变成学校的教学场所。总之,在一体化教学实训场所,能实现教、学、做快速无缝对接,做到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或依次或交替进行,在同一时间、地点完成教学任务。

如梅州农业学校,在上级支持下,近几年来,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专业实训基地和6个省级专业实训中心,其中新建、改建均为一体化教学实训场所,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在教学中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实操相结合,大幅提高学生“做”的比重,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此外,在70多家单位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实训场所延伸“外挂”到单位,效果明显。

(三)深化校企合作,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作用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夯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要实现零距离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零距离。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发挥职教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融合。积极推动校企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如梅州农业学校,研究论证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产业链和人才培养链的要求,校企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共同撰写教学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建共管集“教学、实训、培训、研发、推广”于一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场所,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行业标准和管理理念融入实训过程,形成校企双轮驱动,师资、专业、基地、就业合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融通对接。

其一与梅江区声发机械厂合作建“校中厂”,学校与企业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的双向辐射线,将生产操作、工艺流程以及管理理念融入实训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形式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师傅是老师,学生是徒弟,形成校企共建、共享、共用的技能实训系统,使学生未出校门先入“行”。

其二与广东柳菱宏通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建产品生产线,将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等融为一体。学校提供场地、设备,公司提供原材料、技术和师资支持,共同制定管理制度,真实企业环境生产与教学,企业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为课程标准和实训操作规程,提升校内实训场所的生产性功能,在学生实训的同时,生产合格产品并按计件返销企业,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与企业文化,实现了校企双方双向开放、资源共享、强化教学实训、科研研发、技能考核等功能。

其三与行业协会合作,把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梅州市名厨专业委员会、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研究中心、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引入学校,并成功创建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

其四在畜牧兽医专业引进“公司+农户”模式,专业教师入股,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疫苗等,由公司和专业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养殖技术指导,由学生负责养殖,公司实施保底收购和盈利激励机制,实现“三转变、三形成”:即转变学校包投资、包管理、包销售的机制,形成师生根据市场,灵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激励机制;转变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被动、强制管理机制,形成学生自主经营主动参与的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机制;转变单纯为教学服务的观念,形成师生根据市场、教学的需要,自主经营,发挥智力、技术优势、突出经济效益的新观念。

其五实施“专业+公司+项目”产学研嵌入式社会服务模式。依托农科类专业人才和技术优势,兴办校办实体绿色企业,将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直接融入到真实生产项目中。通过“铁皮石斛的引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等省、市科研项目,做到教师走进基地、课堂开在基地、产学研相结合,师生全程参与项目试验、生产、示范和推广并在整个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将行业生产标准有机融入到一体化教学中,教学效果得到科研成果、生产成果的有效检验,在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教学的双功能作用。

(四)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是夯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有效保障。如梅州农业学校积极探索“以岗位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体系,参照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以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实施课程改革”的思路,努力探索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显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适应性,注重在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衔接。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

其在对市场、学生需求、职业群、职业标准、学校条件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依照“并行式课程模式”和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个性,注重挖掘专业特色,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结构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特色,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构建以职业能力测试、职业人员测试为核心内容的测评体系;选用体现职业要求,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等三大类教材。在模块式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创编以能力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校本教材,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和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需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典型岗位的职业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

实践证明,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而且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通过它,中职学校能提供中、高端层次的教学供给,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是今后中职学校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上一篇:关于建立--雕塑公园的建议下一篇:中国联通考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