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法交流会发言稿(精选12篇)
各位同学 :
大家下午好!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语文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个人认为要学好语文,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注重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工整的书写,是支撑我们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书写的水平,不要求同学们都达到大书法家的标准,但是书写规范、横平竖直、文面清洁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我要提醒我们的同学,书写不能为了彰显个性而无拘无束,龙飞凤舞的字是语文考试中的败笔。正楷字是最受评卷老师青睐的字体。所以,练好了正楷字,你就打下了语文的半壁江山。
二、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预习,就像是房子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房子才能砌得高、砌得牢固。大家在完成的预习时,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草草了事。在预习环节中,查字音、字形、词语解释、作家作品的介绍,这是我们语文预习必须要完成的项目。预习认真了,基础扎实了,我们的学习才会得心应手。另外,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把文章读一下,把段落标记一下,再结合书后面的练习题先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这样,知识掌握才会更加牢固。
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在语文课堂上记笔记,一方面能让我们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去听讲;另一方面,语文的笔记本,相当于一个知识宝库,宝库里的内容,包括文章的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各种文学常识的积累、各种文体或题型的答题技巧等,都融合在这个宝库里。语文课上记笔记,相当于在积累财富,财富积累多了,需要的时候就拿得出来。尤其是在复习考试前,笔记会让我们的复习更省时省力。
四、读写并重
如果有人问我,语文学习中最能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是什么?我要说,大量的阅读!阅读是写作和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阅读的书籍,可以是世界名著,可以是各种小说、散文、杂志、报刊,其他学科的书籍也可以读一读。(但是电子小说除外,既伤眼睛又没有营养价值)。具备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了。小学时写的日记、周记,都是写作训练。我个人认为,写作训练中写日记是非常必要的,日记内容可以记录生活、学习中发生的大小事件,可以倾诉烦心事,可以针对社会上某种现象有感而发,可以摘抄课文中精彩的片段,可以摘录名人名言------可以说,日记本就如同一个资料储备库,写作时需要素材,从储备库里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你粮食充足了,写作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五、习题训练不可少
可能有些同学会认为,习题训练是学习理科的事,语文不需要做题目。实际上,语文的习题训练也很重要。同学们买的学习资料,尤其是阅读题的训练,一方面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见到一些新的题型。我认为,认真做题的同时,同学们还应该去总结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可以说,题型训练是语文获得高分的有效途径。
同学们,总的来说,学习语文归纳起来就是二十个字:注重书写、提前预习、勤记笔记、读写并重、课后训练。希望大家掌握好这二十字法则,学好语文,为你们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交流是指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的交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使用语言、非语言 (普通交流语言、多媒体辅助等) 进行思想的交换、学习方法的讨论等各类语文活动的动态过程。它是挖掘、提炼语文思想方法的良好载体, 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过程, 更是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过程。现对语文课堂交流中的主体、情境和形式进行探讨, 试阐述笔者的看法和做法。
一、交流主体的重认
在传统教育中, 教师是既当“导演”又当“演员”, 结果是“导”不明, “演”不精, 事倍功半, 苦不堪言;而学生只能跑跑龙套, 敲敲边鼓, 充当配角或背景, 甚至是旁观者的角色。《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语文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明确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语文交流中, 教师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 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首先, 教师是模特儿, 不仅演示正确的途径, 也演示错误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其次, 教师又应该是学生的顾问, 要帮助个人、小组甚至全班决定他们的交流是否保持主题, 进展是否合理, 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再次, 教师还应该是学生的对话者, 应该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包容不同的意见, 鼓励他们靠自己的活动作出反应, 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人生真谛;最后, 教师还应该是仲裁人,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应该指出讨论中矛盾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而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
二、交流情境的重设
语文交流的情境创设, 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 要努力营造语文交流的情境,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做语文的机会, 鼓励他们使用合理的语言进行发言, 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同学和教师的发言。
1. 创造氛围, 适宜交流。
教师与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平等的交往, 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朋友与知己, 在交往中多一些宽容、理解及鼓励。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 交流的欲望也会更强, 从而使课堂生气勃勃。例如, 在《雪》的教学中, 教师要求大家朗读全文, 看看全文都写了哪些雪景?学生交流的欲望很强。
生1:文章写了两种不同的雪景, 一是江南的雪景, 二是北国的雪景。文章还写了南国的雨, 不过只是一笔带过, 主要是描绘雪景。
生2:描写江南的雪景主要是抓住江南雪中的花和雪中孩子堆的雪罗汉这两个事物来写, 写北国的雪时是直接写雪本身……
教师 (继续加载) :请大家从江南雪中的花、罗汉和北国的雪这三个描写对象中选择一个, 找准相应的描写语段, 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语段, 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才能传达出所写对象的特点? (明确段落并自由朗读) 下面我们来进行朗读展示和交流。
生3:朗读“江南的雪, 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这段文字时, 应该用一种舒缓的语气来朗读。因为这里描绘的画面色彩艳丽, 这样美丽的图景居然在雪天, 因此还应该读出一种欣欣然的喜悦。
师:其他选择朗读这段文字的同学, 你们的看法呢?
生4:我同意他的看法, 特别是最后一句:“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天花开在雪野中, 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它写出了冬天少有的生机, 似乎是春天已经来到人间了。因此, 在这里更要读出那种喜悦之情……在鼓励宽容中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但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要能够包含和容纳不同意见, 决不能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越出了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期望轨道, 或因为学生的“吞吞吐吐”, 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而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要留给学生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和空间, 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再次, 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他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来激励自己的创造思维, 发挥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相互激励作用。
2. 设置情境, 引导交流。
课堂上巧妙设疑, 为学生提供更多语文交流的机会。例如, 在《听潮》教学中, 以“同学们, 你们看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 列举一些词语来形容它的情状”引入课题, 然后放手让学生说:海, 无边无际, 辽阔壮美;神秘莫测, 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 海鸥掠过水面, 在海空之间盘旋翱翔;有时它光涌澎湃, 浊浪排空, 怒吼咆哮。生活在海边的人, 目睹海的情状, 耳闻海的呼啸, 熟悉海的脾气, 热爱大海;远离海边的人, 读描绘海景的佳作, 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感受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一文, 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 让我们认真阅读, 仔细体味。
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 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进而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 便于他们理解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鼓励学生使用合理的语文语言进行发言, 引导他们以批判的眼光听取同学的发言, 使之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和不断反思的习惯, 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的非语言交流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 透彻领悟知识。
如在《死海不死》的教学中, 课前先准备两个水杯, 一杯盛清人, 一杯盛盐水, 上课时拿两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杯子。让学生观察鸡蛋的位置。然后, 学生很自觉地在课文中找出鸡蛋位置不同的原因。这个实验与课文密切相关, 既激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又为他们将来在物理课上学“浮力”知识奠定了基础。其间, 师生可以通过非语言手段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
3. 把握时机, 促进交流。
在教学中把握时机, 尽可能多地创设交流机会, 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教学中创设如下问题:什么是流星?你们见过流星吗?流星很快在天空移动, 一转眼就消失了。这“一转眼就消失”的现象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转瞬即逝” (板书) “这不是一颗流星”是说这颗星是怎样的呢? (一直存在不会消失的) 这颗星是指什么呢?教师通过一连数问, 在学生平静的思想上, 刹时激起层层波澜, 再让他们思考后进行交流。这样既增强了交流成功的信念, 强化了学生的交流意识, 又使他们在讨论交流及归纳分析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了语文结论的获得, 使他们学会充分运用语文知识。
三、交流形式的重构
在课堂教学中, 在教师的引导为学生所接受后, 便进入了表达、接受、语文思想载体转换的阶段, 它们不断交替、深入, 呈现多重性、多样性和合作性等特征。但是,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 语文交流的层次、内容也不尽相同, 每段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语文交流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1. 在研讨中交流。
一个能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最容易激发学生探索、尝试的欲望。语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 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的基础上参与对语文问题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得猜想, 获取知识。
例如, 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进行美丽的石塘民间故事收集、加工和编写活动, 写作的形式是学生自己来想, 如《蛤蟆照镜》、《横塘帆影》、《莲屿冲坡》、《鱼池映月》、《雷公怪石》等十大名胜的故事。他们的奇思妙想远远超过了老师的思考范围。这样, 语文活动课的审美、智慧、宽容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语文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有生活就有语文。生活世界本是生动、鲜活的, 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学生意识到“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最后, 起到了以“文”养人、以“意”励人的作用。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 使用各种语言表达问题, 建立教学模型。在交流中思考、领悟真理, 获取合理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 在《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投影人物图片) :假如在那个星期天, 四位文学巨匠都在, 这时莫泊桑也来了。请你以其中一位文学巨匠的眼光, 也来描绘一下莫泊桑, 并且想象, 他们会交谈什么?表情如何?莫泊桑又会说什么?他又有什么表情?……大家试着对照插图, 用在记叙、描写中插入议论、抒情的写法对莫泊桑的肖像加以描写。充分利用插图,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品味语言, 理解内容, 让学生学得有趣且有效。学生们在问题的研讨中进行交流, 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反思是发现的源泉, 是训练思维、优化思维品质、促进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极好途径。弗赖登塔尔强调:“反思是教学的重要活动, 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开展作业互批, 促使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反思, 在反思中交流不同的解法。学生通过建立错题卡, 学会了把知识进行归类, 并尝试进行变式训练, 由做一道语法题到会做一套题, 同时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备一本错题订正集, 认真订正错题, 要在主观阅读题上写上学习反思, 检查错误原因, 找出解题的决窍, 发现问题所在, 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 弥补不足, 这样使自己的学业成绩不断进步, 使归因、归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在交流中共享。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再现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 教师应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交流, 在交流中开展问题解决方法的比较, 启发自己发现新的规律和方法, 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水平, 实现创新性地突破和重组。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找不到突破口, 或对其产生错误认识的题目, 此时, 他们你讲一言, 我补充一句, 互相提醒一下, 借助小组集体讨论, 往往能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 在《端午的鸭蛋》教学中, 教师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呢?”由此, 自然地引入了交流。
师:端午, 现在已经纯粹是一个节日的符号, 远不如情人节、圣诞节那样深入人心。其实, 不仅仅是端午, 许多其他民俗风情也已经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就在我们身边, 那乡土里传出的千年楚韵———马山民歌, 那千古绝、安送亡灵的鼓盆歌, 那挑起欢悦、喜游四方的挑担锣鼓, 都曾是荆沙一带古老而具有荆楚风情的传统习俗。如今, 它们都已渐渐走出了人们的记忆。那么,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呢?
生1: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时代的进步, 我国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古老的风俗正一点一点被遗忘, 被新潮流吞噬。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 我们应该努力将我国文化发扬光大, 因为这些习俗不仅是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 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古人端午节往河里撒粽子, 是为了不让鱼儿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尸体, 足以证明古人敬仰屈原的精神;过年时放鞭炮、贴春联, 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不能忘本, 我们又怎能将我国古老的文化遗忘?我们应努力将其传承下去, 也是将古人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不希望看见, 中华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节日, 失去了自己的民俗, 失去了中华文明的根!
生2:传统习俗、传统文化逐渐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 并不是一件值得叹息的事情。因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必将淘汰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没有淘汰, 也就没有进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俗。但我并不否认我们需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 因为每个民族都必须有自己的特征。所以我建议对传统的文化、习俗要剔除其糟粕, 保留其精华。
生3:在如今的社会中, 许多外国文化习俗逐渐流传到中国来, 而许多人也渐渐遗忘了本国的传统风俗。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写到了过端午的许多习俗:系百索子、包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而现在, 老师问起我们端午的风俗来, 我们却只知道吃粽子、划龙舟, 可见许多风俗都已经被我们遗忘。现在, 许多年轻人都崇洋媚外, 一味地去追求外国的节日,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虽然说时代在进步, 应跟上潮流, 免不了会有文化消失。但作为龙的子孙, 我们有责任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既要吸收外来文化, 也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既不能妄自尊大, 盲目排外, 也不能让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明, 而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征。
……
学生你讲一言、我补充一句, 很快达成共识:一个民族的节日、风俗, 往往成为凝聚该民族的纽带, 成为其他民族认识该民族的主要符号。端午节、端午的鸭蛋, 是我们抹不掉的印记。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都不要忘记, 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
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交流, 突出主体是前提, 合作互动是关键, 宽松氛围是保障, 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意识、培养交流, 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对交流主体的定位、交流情境的创设以及交流形式的构建, 为语文课堂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75-01
语文学习重在熏陶渐染,贵在日积月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知识自成体系,要系统规范的掌握,必然要用一定的方法。首先,语文的学习不在技巧,在读书。如果学生既能埋头读书,又能抬头看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先对语文感兴趣,如果学生能主动自觉的去分析一个字形、掌握一个词语,理解一个熟语、记住一句名言警句、赏析一首诗,阅读一篇文章,欣赏一部名著,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随之语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一、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如: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等。
二、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1、语文学习方法五原则
⑴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⑵熟读精思的原则。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⑶自求自得的原则。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⑷博研结合的原则。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原则。《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2、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联想起我们学习过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还可以通过想象在头脑再现文章的内容和情景。
3、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学校里,语文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课本的学习。对课本中的文章,老师有老师的理解,老师的理解融入了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师的话也好,教参的话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学生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这理解之中融入了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说不定你们自己的理解会更好。课堂上同学们如果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希望与我们进行思想交流,心灵的沟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既可以激活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锻炼你们的多种能力。所以,学生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4、掌握两种学习技能
第一,学会快速阅读。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语文课本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第二,作好笔记。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5、五遍读书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当然是一种泛指,强调书要多看,多读,并非真的要读百遍、看万卷。不过,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读几遍,学习效果会更好。特别是,同学们使用的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读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读十遍尚觉得少。现向推介“五遍读书法”,其内容如下: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书再读一遍。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法交流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法交流发言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八(6)班的龙敏妍,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好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捷径》。
在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中,终身学习的意识、愿望和能力越来越重要。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应用又是其能力的核心,因此,我想把我总结的学习方法与大家交流。
首先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作息时间。“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学习,才能取得进步。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我会给自己列一个作息表,定好学习计划,然后根据作息表学习。因为,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时间不会因为我们的懒惰而放慢脚步,我们必须自己去追赶时间。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学习,适当的休息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善于做到劳逸结合。
然后,要确立一个学习目标。目标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
其次,就是要多看书。书本是知识的来源,我们的学习离不开书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平时多看书,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在课外时间,我们更要多看课外书,扩充自己的知识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老师所讲授的知识。
第三,抓好学习的关键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要在学习新课前挤时间预习,也可以在周末。预习要找重点,难点,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听课:课堂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保持听课效率是一个关键。上课时要带着问题听课,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在课堂上把预习时自己不懂的问题弄懂。并且要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记笔记要记重点,把老师讲的主要内容记下来,课后再多看多思考,把不完整的地方补完整。复习:复习要遵循遗忘规律,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把知识点都从头到尾看一遍,理清楚知识框架,找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做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这样更便于记忆。作业: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作业要独立完成。多数同学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必须自己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宁愿空白也不能抄袭。
第四,是关于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一般我会将做题整理在一个纠错本上,写上错误的原因,错解与正解,以及记录同种类型的题目,避免以后的学习中再犯类似的错误。平时多翻翻纠错本,是有助于我们的学习的。
第五,课外最好适当的准备一些参考资料,才能更好的掌握书本内容。我们也要多做题,多见题型。
另外,我们还需要:
1、英语每天必练、必读,而且一定要读出声来,多读才能有好的语感。
2、对物理的常规题要做出速度来,不妨经常试试一个小时能做出多少题来。
3、数学的.计算是难免出错的,刻意地找一些烦琐的计算来锻炼耐心与能力。并且时常找一些压轴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4、习惯于请教老师或与同学切磋,这是提高水平的好方法。
5、政史地生要多背多记忆,要重视这些科目。
其实,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都应在学习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论是何种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具备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等于走上了成功的捷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成功者靠的都不只是运气,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付出汗水,付出努力,收获自己的成功。我们要记住: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关注你,改变自己,你才有自信,梦想才会慢慢的实现,做最好的自己,懒可以毁掉一个人,勤可以激发一个人,不要等夕阳西下的时候才对自己说,想当初、如果、要是之类的话不为别人,只为做一个让自己都羡慕的人。
我的发言完毕,愿与大家共勉。谢谢!
学法交流发言稿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这是对我们这半学期学习成效的一次检验。面对成绩,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或喜或忧。但这次考试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接下来我们将迎接更多的考试。
所以,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讨论学习方面的问题,把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对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下面是我给同学们提的几点希望和建议:
一、三个希望。
第一个希望,希望同学们能抓住机会,拼搏出精彩的人生。如果我们现在贪图晚起的舒服,贪图享受的快乐,我们将很难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现在不拼搏,不吃苦,将来也就无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第二个希望,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命运之手,做自己的主人。国际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命是自己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这你都无法改变,但命运是可以抓住的可以改变的。大家同在一个学校,同在一个年级,为什么有的同学学得好一些,就是因为他们在抓住机会、抓紧时间,在把握自己的命运。
学校现在给了你改变命运的机遇,给了你施展才能的空间,但你不去抓,而是等待、观望,怎么能创造成功的奇迹? 第三个希望,希望同学们养成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做规定事情的良好习惯。
当天的学习任务要当天完成,不能留下问题,免得积少成多,问题越多,学习压力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学习信心。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三点要求
1、让目标引领人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希望同学们尽快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期末考试目标,并把它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同时,制订详细而科学的学习计划;把每天的任务写在小纸片上,贴在桌上,一项一项的完成。
2、让行动引领目标
目标不是口头说说的,它需要用行动去实现。从现在就开始行动,不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因为明天是失败者找借口的日子。
3、让自信带你远航
有一句话说:“在这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一个,生下来你是什么这是上帝给你的礼物,而你将成为什么这是你给上帝的礼物。”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信心;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难以做到。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垂头丧气,相信自己,我能行,决不轻言放弃。学习是个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有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看不到有多大的起色,但坚持下来,持之以恒,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你一定会有进步。
三、三种学习方法态度
同学们应该适时调整学习时间,有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抓好听课、复习、作业三个环节。
1、学会听课。
注意听老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先学会质疑,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
2、定期复习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一是当天复习。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找出章节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三是月复习,每个月归拢一下看看各科得失。
3、做好各科作业,抓紧课后时间,”保强提弱“,促进学科平衡。
坚固优势学科,提高弱势学科,培养对弱势学科的兴趣,加大对”弱项"的投入,每天保证定量接触,坚持较长一段时间,进步才会明显。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感到很荣幸。其实在座的各位班主任和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谈不上班级管理经验,在这里说一说我对班级管理的一点做法。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除了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外,我着重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建设良好的班风,促进紧张的学习风气。
抓思想工作建设,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直接指导着一个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端正了,学生就基本不会犯错,班级管理也就轻松了许多。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
1、制定班级量化考核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
通过制度的约束,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做出错误的行为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而高尚的品德却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班级的奖励。如昨天一位同学在座位下拾到100元,就奖励她量化考核10分,并在班上公开表扬,可以看出哪位同学十分的高兴。
2、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1)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逐条分析讲解,明辨是非。
(2)通过班会上对错误行为的事例分析,认清错误行为的本质和危害。如有个别班级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我就抓住机会,在班会上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是赔款较大的恶性事件,通过分析,学生知道以后自己遇到此类事件的处理办法,也知道了打架给自己
家庭带来的沉重经济后果,自己面临退学的后果。通过教育,到目前为止,学生没有发生恶性的打架事件。
3、通过个别谈话,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刚接班一个月就遇到班上两个学生谈恋爱,通过与他们的谈话,和家长的沟通,家长和学生的谈话,成功的拆散了这一对初恋的有情人。班上也没有在出现谈恋爱的现象。
4、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学生问题的出现虽然是个别,但却带有普遍性,观察自己班级,别的班级出现的偶然问题,防患于未然,及时在班上进行思想教育,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5、做好班委会的建设工作,明确班委会的责任,交给他们正确的管理方法。
做好班级德育工作的同时,班级的学风建设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绩是一个班级的生命,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我是这么做的,1、在初一接班之时,便召开主题班会,给学生分析了不同成绩的学生今后的人生道
路,在思想上明确了为什么学习,讲解了学习方法,知道怎么样去学习。每当发
现学生学习松懈时,我就会在次进行这类的教育。
2、注重对学习进步学生的表扬,通过和科任教师的沟通,班长,学生的反映,自己的观
察,只要发现进步了的学生,就及时表扬。
3、利用家长会,进行成绩分析,把学生月考成绩,期中,期末成绩逐一分析对比,设立
学优奖和进步奖,与年级对比,每位同学,只要进步,就可以在家长会上获奖,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座位采用全班轮流前后左右交换的办法,不放弃每一位同学,学习最差的同学,坐在第一排,都在认真的听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保证了班级没有特别差的学生。
5、教育中注重暗示教育的作用,适当的放大学生的优点,不直接否定学生对某一科目的兴趣,做到润物细无声。
6、对学习退步较大的同学,课堂纪律特别差的同学,采用家长陪读的办法,教育是学校
和家长共同的任务,家长更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有责任,有义务配合学校,班级抓好学生的学习。
通过有效的管理,各科任教师的努力,我班成绩从组建班级时的倒数第一,上升到现在的总成绩第一,除了语文,数学,其他科目在这次期中考试中都取得的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召开的中考说明会的要求及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我校派出9名老师参加了说明会。根据区市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现就我校中考语文备考情况,做如下三方面汇报。
一、树立团队意识,弘扬协作精神
学校迎接中考,不单单是个人的付出,更是团体协作的结晶。中考树立“团结协作,必结硕果”的团队意识很重要,要干群协作,同事协作,同舟共济,共谋中考。我们在整个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把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放在复习备考的第一位。从备考方案的制定,到复习进度的安排,从检测试题的编制,到作业的设计,从任务的切割,到资料的搜集,都发挥学科组、年级组的团队精神。团队协作的核心是群策群力,要淡泊得失,全力以赴。考的是学生的知(识)情(感)意(价值观),看的是老师的精(精诚团结)气(底气要足)神(神凝于一)!
二、紧跟中考动态、认真研读课标
抓住两个字:实、稳。
1、中考讲习会结束,我们就把区教研室安老师的5份讲稿传到学校群里,供组员传阅、理解,对照《宁夏教育》第一期相关语文中考的信息,进一步学习、研读,了解其中暗含的信息。
2、关于今年语文中考当中一些变化,比如增加的语境阅读、古诗文理解性背诵、谚语俗语的运用、非连续性阅读、文言文断句,等等,我们通过对比中考试卷,结合具体复习任务,及时告知学生这些变化,在复习中加以重视。包括试卷样式的变化(小书册形式,不再是长卷)。
3、关于古诗文的背诵,以前是相对明确的,本次则把范围限定在《课标》规定范围内,这与之前我校制定的方案有出入,我们把该补的得补,该删的抓紧删,尽可能给学生划定安全可靠的有效信息范围,节约复习时间。
4、复习,不仅仅是再现知识的过程,更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还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一句话,复习不单是做题,而且不能简化为做题。而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为本,即“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贵在“新”上:提高新认识、发现新方法、0形成新能力。
5、备课,尤其是集体备课,要如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的策略一样,讲究“精”、“准”.不大水漫灌,要科学滴管,按需滴管。
6、认真研读课标。这是教学的“宪法”,也是中考的“宪法”.不可不遵。
三、抓好各个环节、突出复习重点
中考我校按照三轮计划复习,相互穿插,综合进行。首先是抓好古诗词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1/4的分值题。
结课到4月上旬。
第一轮复习四月底结束。背诵已经在之前有过几次的全面检查,不是难点。难在个别诗词的理解记忆和正确书写。
内容:古诗词默写34首。作文。
古诗文复习策略:1、每节课课前默写3首诗。学生板演和同步默写,一并进行。对照板演,同桌互批,当堂检验,及时纠正,这样能保证课堂有效率,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采取进一步的方法。
2、让学生明白,每首诗词难记的字,难理解的句子其实也就个别。要学会抓重点,破难点。比如“燕”、“雁”(谁家新燕啄春泥、归雁洛阳边、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从季节、生命力、蓬勃、思想情绪等角度对比理解。再比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理解可以重点从“惶恐、伶仃”两词上着手破难点。再比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诗,重点从评价历史角度去思考。所以说,本着“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思想,很重要。这也是教会了学生怎么去稳妥的把握整首诗的方法。复习,不仅仅是会做题,更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最终形成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也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作文复习策略:
1)目标。让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合格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少数学生审慎地在作文中书写个性,有创新意识。具体是结合九年级下册作文教学的序列(审题、立意,选材、加工,布局、谋篇,写实、虚构,个性、创新),以及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优秀 篇章,从作文方法、技巧上做一些理论铺垫。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我的母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是学生学习作文技巧、技术的富矿。我认为,这些课文不能不重视。里面涉及拟题、选材、章法、主题、明暗线、手法、生活、体验、成长……等等。好文不厌百回读,要反复读经典文章,这是作文教学的“富矿”.
2)重视对特殊作文的批阅。个别同学的作文,要直指关键,反复修改,直至写出达标的文章。这部分是作文复习的重点。缺啥补啥。
3)优秀作文的交流。每次模考,我们会把全年级最优秀的作文,修改、打印、分发到各班,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4)作文中要有“我”,避开“假、大、空”,落实“真、小、新”.
5)作文秘诀“观(观察、观点)世(世界、世间、人世)音(文章的美感、节奏、旋律、艺术……)菩萨(仁、爱、慈、善、道、德……)”
3、穿插现代文(记叙性散文)的阅读。
(阅读,最后交流)
3、第二轮复习五月底结束。
内容:文言文19篇、现代文(议论文)阅读。
文言文复习策略:不能往后拖,越早越好,便于学生训练、改进。
1)同样,让学生明白,每篇文言文中难记的词义,难理解的句子其实也就个别。也要学会抓重点,破难点。复习文言文要贯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思想。比如“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一词与整个句子及文章主旨的关系,“公问其故”的多层含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斯人”所指……等等。把背诵、解疑、讨论、作业,要花在课堂上。留在课下,学科挤占,相互干扰,这个不好。
2)“四、五、六”作业:积累四个疑难成语(谚语、俗语、)、每篇文言文五个左右的疑难句子、六个重点注解。把夯实基本贯穿在每日的作业训练中。我们的作业要求每一课一页,没写完的留着,复习的`时候、补充的时候好再次利用。这样,既是作业本,又是资料本,把零散的资料集结起来。
3)每日课堂提问不能少。提问内容就是学生作业中找出的疑难句子。同时,通过作业,反应个性和共性的问题,以便老师针对不同问题着手解决。(提问一定得有方向,把关注和检查结合起来。)
4)文言文复习,重在学有所获。
把背诵、释义、理解、运用四个方面结合起来。
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
1)现代文的复习,把文体知识、阅读能力、思维表达等,结合具体的文章进行学习、归纳、训练。尤其要教给学生提炼、总结、归纳方法。比如句子赏析、修辞妙用、线索的寻找、人物分析……等,都有方法和步骤。
2)注意训练学生会读。一定要让学生读,不能泛泛地去做题。训练学生读的耐心和从文章中找“根”的机智。精读一篇,胜过泛读若干。
3)把阅读和作文结合。阅读材料,往往是好的作文材料,所以也能学到写作方面的诸多方法,选材、加工、结构、谋篇、文采等。
4、第三轮六月中旬结束
1)主要是针对模拟考试出现的问题,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和复习。学生个性问题的解答。
2)对于口语交际、谚语俗语、成语、非连续性阅读、文学常识等内容,穿插在各阶段的复习和模拟考试之中进行。因为,这些不大属于能力,而是侧重于技术。有一些属于积累内容,有一些则它有自己的特点,即有答题的步骤和章法。
3)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前心理及应试辅导。
主要是指卷面书写、考场时间把握、试题查漏、心理适应……的技巧指导及紧张、慌乱等意外的克服。包括草稿纸的使用。
这就是我校中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用母语来刺激学生, 培养其学习兴趣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 有的教师认为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不需要再向他们传授热爱祖国母语的思想。但是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答题作业中会出现很多的错别字、语病等, 这就恰好说明了语文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感悟能力的训练, 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 比如, 开展找错别字比赛, 给学生一组词语,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别字, 看谁找的又对又快,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还可以组织小型演讲比赛或者故事会的形式, 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将文字知识渗透进去, 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游戏中就可以学到知识, 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激发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探索的欲望。最后,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 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所提出的问题要新奇、巧妙, 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首先考虑到学生会不会对这个问题有兴趣, 能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在备课时要远离教案, 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被教案所禁锢, 这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 比如, 在学习当代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时,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诵读文章中的几句,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学生听了这样的内容可能会觉得好笑或者有错误, 这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提问, 既然这样的句子不符合自然规律为什么作者还要这样写, 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通过探讨找出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 积极性会比较高, 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又传授了知识。
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深化语文知识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了基本知识以后, 可以组织学生对语文课文知识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延伸, 让学生展开想象, 对文章的后续内容以及人物命运的发展进行合理的推测, 因为初中生在这个阶段的思维比较活跃,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让他们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比如,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节课时, 在完成了整节课的教学之后, 让学生展开想象, 对故事的发展进行联想。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在听了小男孩的话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呢, 故事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皇帝把小男孩杀了, 还有的学生说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穿衣服, 狼狈的跑回皇宫, 最后把那两个人杀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推理对文章进行设计,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理解的更加深刻, 能够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角色特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构建角色的方式来创设符合文章内容的情境, 比如, 演唱诗词、采访回答、对白文章等, 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去, 真实的感受角色情感的变化, 提升学习兴趣。比如, 在学习《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时, 让会唱的学生教给全班同学唱或者根据音乐伴奏将这首诗词进行演唱, 细细品味诗词的意思, 慢慢体会诗词的意境。再比如, 在学习《变色龙》这节课时, 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通过奥丘梅洛夫与众人的对话, 我们可以总结出他的性格是阿谀奉承、欺下媚上、见风使舵, 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也要将其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记忆更加深刻, 并且学习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五、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简单, 没有新意, 往往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形式, 对教材照本宣科,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初中教学过程中,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出来。语文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枯燥的古文知识通过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 比如, 在讲到《荷花淀》这篇课文时, 可以先给学生讲嫦娥奔月的传说, 演示荷花淀的由来, 用实景照片向学生展示荷花淀的美丽景色,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时, 可以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 给他们播放示范朗读, 不仅让他们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 也给他们的朗读提供了范本,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 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习兴趣自然就培养起来了。
六、结语
实践证明,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所以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之下,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不管使用任何方法, 其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 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 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学科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探析
参考文献
[1]陈延玲.关于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6) .
[2]田丽霞.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趣味教法[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1 (20) .
[3]俞慧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之我见.中华活页文选, 2011 (04) .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3、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
5、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
6、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兩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讨论班主任工作。说实在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很普通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可能也没有什么经验值得大家借鉴,真的很抱歉。下面我在这里谈谈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电影《夕照街》中有这样一段话:“西屋里住着的倒是两位主任,只是他们是社会上权利最小的主任。”这里所指的主任也就是我们。从职务权限上看,权和利微乎其微,但从责任上看,却比其他主任大得多。因为班主任所掌握的不是物质金钱,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几十位学生的未来和命运。就这一点来说,我们的作用就尤为突出了。我当班主任3年了,在这3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要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在班主任这项工作中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就我个人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一是: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爱心。二是: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三是:工作要抓到实处、做到细处。四是:只要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五是:要有爱心,融到他们中间去。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就是做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养成,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也可以说是终生受益。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八一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已基本养成,本学期加入三个新生,其中两个女孩子比较听话,省心,自不必说;一个男生李朋针虽然有一些坏习惯,也基本上能按照我的要求来做。我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遵纪守规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班级量化管理》。按量化细则扣分、奖分,已系统化正常运转的量化积分制度俨然成为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杠杆。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及时引导,及时补救,效率确实不错。
二、只要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班主任工作3年,无论学校布置什么工作,我都会用“心”去做。首先要对学校布置的工作要求、及精神要领会,然后在班级中定出目标,落实措施,挤出时间,扎实训练.如针对卫生打扫不及时的现象,我首先采取了一项措施:早上超过7:30、下午超过2:30没有打扫完卫生的小组,每超过一分钟扣一分,像我班解决迟到的问题方法一样。这样一来,明显有了效果。但是还有新的问题出现,如打扫不干净、值日生迟到等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这时,我发现同是学校内操场的八二班卫生区总是早早地打扫完,而且十分干净。于是请教马老师,他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恍然大悟,于是经过子啊班级颁布了一条新的班规:
1、早7:20之前、下午2:20之前打扫完且打扫干净的情况,参加扫地的本小组同学+2分,组长+3分;
2、早7:30、下午2:30之后才打扫完的,按迟到扣分方法扣分,没超过一分钟扣一分;
3、早中扫地不干净者-1分,并勒令重新打扫;晚上扫不干净者-2分,组长-3分;
4、所有组员必须在卫生打扫干净之后,组长宣布可以离开时一起离校,早退者-2分,并勒令随第二天值日生扫地一天;
5、严重迟到的值日生(早7:25之后,下午2:25之后到校)扣5分,早7:30之后、下午2:30之后来的值日生,按迟到扣分,罚擦黑板一天,洗一楼或二楼厕所,检查过关后方可进入教室。
这个班规一出台,我班的值日情况明显好转,值日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不管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三、要有爱心,融到他们中间去。了解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呵护学生。如,八年级的很多女孩子到了生理期会肚子痛,我会到杯热水给他们送到教室,这小小的举动不算什么,到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感受到些许温情。男孩子总是不注意细节,当我看到谁的衣领没有整理好时,我会顺手帮他整理好。把师爱均匀的洒向学生。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应把师爱均匀的洒向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有爱的雨露、师爱的阳光。
----寻找属于一线教师的幸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班主任: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和班主任在星期天班会课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指导我,我觉得自己何德何能在各位前辈面前谈我的班级管理,衷心感谢,接下来我就我的班会课谈一点自己小小的想法:
班会结束后,同学们都觉得感触了,也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不知道这种感动能持续多久,也写了很多东西给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在这里也感谢我九(3-4)班的孩子们,我在讲课中说到:教学一直在做着,今天是育人的开始,也许以前太过于强调机械化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性化的育人,导致欲速则不达,初中班主任交流会发言材料。
原九(4)班陈金沄同学这样写到:“十年教学,今有育人”。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我就在想十年教学今天才真正知道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原来这十年我只是一个只用一只脚在行走的残疾人,一直在和双脚行走的人赛跑着,也许我们正常人经常以异样的眼光注视着残疾人同时也扮演着残疾人的角色,教育,应该是教书一只脚和育人一只脚,教育大计,德育为先,有了双脚还应该是德育这只脚先跨才对。我教书十年真的好像只是在教书,当教师十年真正当班主任只有三年,现在才真正感觉到德育走先的道理,也许太晚了,也许醒来就是希望吧,其实,德育工作是教育路上的风景(过程),教学是教育路上的根本(终点),我就在思考:为什么我走得没有别人快?也许是我只用一只脚在行走,必定落后他人,发言稿《初中班主任交流会发言材料》。
九(3)班姚正平、邹国秀和李长菲等许多同学,他们在感动的同时还给我了很多有用的建议、鼓励和温暖的话语。
九(4)班朱春永同学这样写到:“人,为什么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其实,我们身边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眼睛”。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我就在想,为什么总觉得教师工作很累,老找不到职业幸福感呢?老抱怨学生,这个那个的,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幸福,有那么多可学习的同事们,还有缘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我们还有那么多学生可教,也应该感谢学生给我们惹的每一个麻烦,我们从中学到了东西,只是他们用的是一种特别的方式(犯错误)把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会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教育了别人也成长了自己。
还有,我们的领导,一直在为改善我校师生的生活条件努力着,为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思考着,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奔波着,其实我们已经身在幸福当中了,再有,我们的职工赵云凤老师的爸爸,人出去都要来亲自为你开门,说,“你出去反手不好关,我来开吧”。那种敬业和感恩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倘若我们还找不到幸福的话,也许是我们心盲了。我们应该感恩,我们应该敬业,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找找幸福到底在哪里了,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还不够,我们还要有一颗特别的心,去体会、去感受、去体验,体验到了,那就是幸福。
谢谢大家,在各位前辈面前班门弄斧了,真心感谢!
【关键词】兴趣;初中语文;学生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智慧灵感的源泉。那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学习好初中语文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例如一些语法和词性,这些内容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业,更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例如,语文中的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就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语文和英语的语法在一些方面有区别,但是在一些方面却有着很大的相似度。一些词性的修饰和位置,在中英文中都是通用的。而在英语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也是建立在语文语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学不好初中语文,在学习英语语法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例如名词的修饰,修饰名词可以用形容词,这在英语中同样也是适用的,只不过是位置的变换而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只是作为一个结论来进行讲解的,而并不会对这些语法和词性进行最根本的讲解。而语文则不同,语法和词性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内容,我们不能够忽视。从另一个方面讲,学习语文可以提高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例如历史和政治等。
二、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不管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教学内容的设置,都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神经处于活跃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想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有效提升备课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小故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小故事既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又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感觉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能获取大量知识,还能够得到一种身心的放松与美的享受。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益。我从学生初一时就开始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效果还不错。①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初中生负担重,作业多,学生反映说没有时间读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惯,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的自觉阅读。②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好的句子、段落、篇章,要求学生摘抄,感受较深的要求写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定期让学生们交流,互相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上,我都要带头阅读,并专门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把动笔和阅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③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只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书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收获。
四、注重情感渗透
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后,他们就会积极思维,提出许多问题。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的发问,常常会在课堂上出现,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会把老师推到很尴尬的地位上。遇此情形,学生总急于观察老师的脸色,甚至怀有一定的紧张的情绪。为了消除学生的顾虑,不给学生造成思想压力,作为老师不应批评、责备学生,而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并积极善诱。这种和颜悦色的诱导过程,往往渗透着情感教学。其实语文教学的本身,就是认知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2008,(08).
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 以提高课堂的最大实效性, 达到教学目的, 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出发点, 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遵循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多学少教, 以学论教的原则。[1]其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景设问, 出示目标
1. 教师首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景, 我们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
要求能根据课文类型、内容,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创设一种情景, 或以游戏、学生表演、故事、音乐开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做到心中有数。
在“创景设问”过程中, 我们主要采用了这样一些做法:
⑴运用成语, 进行创景设问。
案例一:《曹刿论战》一文创景设问:
用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导入, 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曹刿论战》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 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大家马上开始翻阅成语词典, 然后举手回答, 我就接着说下去: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吗?具体故事又是怎样的?自然引出《曹刿论战》, 然后指明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 学生兴趣浓厚, 求知欲强烈。
⑵运用诗歌进行创景设问。
诗歌 (包括词) 语言凝练, 想象丰富, 含义深刻, 表现力强。教学实践证明:用与新课有关的诗歌 (词) 创设学习情景,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拓视野, 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情感, 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
案例二:《再别康桥》一文创景设问:
师:自古多情伤离别”, 离愁别绪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我们过去也学过不少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 同学们能否当堂背诵?
生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生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生3:“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是的, 有人说,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离别诗, 它像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 诗人自由的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秀丽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再别康桥》, 看看诗人徐志摩如何抒写离别之情?
诗歌引入, 学生兴味十足, 同时留下悬念, 激活思维。
⑶运用多媒体进行创景设问。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 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 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 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讲清一些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创景设问, 能使学生尽快进入理想的学习境界, 由此及彼, 触景生情。
案例三:《背影》一文创景设问
让学生看《一位父亲读给儿子的一封信》视频片断, 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创设情景, 渲染凝重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 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初二学生有朴素的情感, 丰富敏感的心灵, 但由于文章的年代久远, 年龄和时代的限制, 根本无法体会作者情感, 因此学习本课仍需努力创设情景, 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进入情景学习。
⑷运用故事进行创景设问。
案例四:《小巷深处》一文创景设问:
在讲《小巷深处》时, 我先讲述了一个故事:1999年“十一黄金周”, 在桂州麻岭风景区, 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落。就在缆车坠落深谷的刹那, 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 高高托举起自己两周岁半的儿子。结果父母双双遇难, 儿子却安然无恙。这感天动地的父母之爱, 打动了很多人, 也深深的打动了歌手韩红。韩红毅然收养了这个孩子为义子, 这个故事也因此被传为佳话。还有一个与之类似的故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一条深深的小巷里生活着一个极贫穷而盲眼的老人, 她收养孤儿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催人泪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巷深处》, 去感受那份真挚的母爱。
故事和课文中的盲母收养孤儿的事, 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学们带着感动, 走进文本。
学生喜欢听故事,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所以我们结合课文实际;从故事、趣事、轶事、寓言、典故、取材原型等方面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然, 在教学中, 创景设问的方法不止这些, 方法灵活多样。好的“创景”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 但是“创景设问”的目的不仅是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开好头、起好步, 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景设问”这一教学步骤来开启学生心扉, 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 教师励志。
明确目标后激发斗志、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力保障。 (有氧学习)
例:A:我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本课? (信心) B:中考, 离我有多远?我, 距中考有多远? (时间和实力) C:同学们的表现最棒, 今天让我们再接再厉, 攻克难关! (激发斗志)
二、学生自学, 个体探究
1. 学生。
学生根据“定向”规定的要求和范围, 主动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程度较差的学生, 可以略放低自学要求, 保证其学有所得, 增强学习信心。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充分暴露问题。
2. 教师。
(1) 指导学生自学, 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 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 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2) 学生自学时勤于巡视、指导鼓励, 了解自学情况, 对自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 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 (3) 尽可能扩大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 重视中等生和后进生, 让学生用笔标记预习中的困惑, 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并认真分析, 将问题梳理归纳, 为“教师导学”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 是“第二次备课”。
落实好这一环节有两个前提,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抓好了自学的常规训练, 要求 (1) 听:动笔动脑, 记住概要, 把握重点, 提出疑难, 概括中心, 发表看法; (2) 说: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发音清晰, 态度自然, 声音宏亮, 说普通话, 感情充沛; (3) 读:勤查字典词典, 钻研“提要”、“注释”, 勾画、圈点、评注, 理清文章脉络, 概括中心意思, 提出疑难问题, 练习默读朗读, 积累有用资料, 完成课后练习; (4) 写:仔细观察, 准备材料;编写提纲, 认真修改;言之有物, 说实在话;字迹清楚, 符合格式。第二, 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读、读懂、读透, 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 直至变成自己的东西,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读要贯穿教学始终。课堂教学中, 教师树立了读的质量意识, 有目的, 有层次, 有方法地指导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 努力做到了“每一次读都有目的, 每读一次都有收获”。对一篇现代文章或一段文字要读到几遍, 第一遍要求学生正确地读, 第二遍要求学生了解地读, 第三遍要学生理解地读, 第四遍要学生欣赏地读。在“自学教材”这个环节, 我们狠抓了“读”的训练。
学生将课文读熟读透了, 不仅能整体把握课文, 而且能找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这就为交流作好充分准备。
三、小组互学, 合作探究
1. 学生。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 提出疑难问题, 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 寻求同学帮助, 尽力解决自学中不会的问题, 通过自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方式, 力求在小组内最大限度地记忆、理解、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
2. 教师。
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基础上,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实际困难, 恰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 强化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关注学生讨论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
案例五:《春》一文, 小组合作探究:
师:“你喜欢春草图的什么?” (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书记员将问题、结果规范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师适时参与各组讨论)
下面是第一小组学生的讨论:
生1:文章从点到面, 由近及远, 层次清楚。
生2:春回大地, 人自然就快乐。“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
生3:作者运用了叠词“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这种句式结构整齐, 读起来特别美。
生4: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
大约十分钟后, 让学生把合作结果交流一下。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了发言, 他们分别从语言、结构、情感、音韵诸方面把文章第二节的精妙之处挖掘了出来, 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采用分组讨论, 互研互答的方式让学生彼此合作, 共同探究。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程度好的学生还能读出自己的个性。
四、教师导学, 交流探究
1. 学生。
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疑难, 拿到课堂上集体交流, 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可以反驳他人的观点, 可以倾听别人的见解, 对有争议的问题, 可以百家争鸣。
2. 教师。
(1)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 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各抒己见, 适时进行课堂点拨。学生讲对了, 老师不必重复;讲不完整的, 老师补充;讲错的, 老师更正;对于难度较大及规律性的内容, 在启发的前提下适当讲解。 (2) 课堂点拨后用鲜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 小结要与学习的目标相对应, 做到画龙点睛;让学生将本节所学的内容集零为整, 知识条理化。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决不是教师的一言堂, 而是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感悟理解。
案例六:《小巷深处》一文, 师生探究:
(1)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养母的语句, 并讨论:作者描写养母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养母是怎样的人?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师再作点拨, 然后教师恰当小结: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五、当堂训练, 检测反馈
课堂训练要学生做到独立按时完成、不准讨论、抄袭,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全神贯注、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指导表现在勤于巡视督查, 批改部分作业, 鼓励先进, 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 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
案例七:《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后面题目。 (文段略)
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 是____朝的_____家。
2.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 念_____ (2) 步_____ (3) 遂_____
(4) 步_____ (5) 盖_____ (6) 闲人_____
3. 翻译下面句子。
(1)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______。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
4.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____, “藻、荇”、是指____, 此句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
5. 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地点___人物___事件___
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以训练检测为手段, 学生能把新知识综合为相对完整的体系, 能把知识充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 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 找出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
六、学生总结, 评议回味
本环节一般从以下三步入手: (1) 引导学生评价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程度, 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达标的思路及采取的方法, 并与同学们对照, 使自己认知条理化、方法最优化; (3) 引导学生回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尤其是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使他们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2]
案例八:《背影》一课学生总结:
师:学过这篇文章后, 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发现?
生1: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
生2:我知道了一些日常小事, 看似很平淡, 但细细体会, 能感觉父母对我的爱。
生3:写文章要详写那些最能突出中心的细节。
生4:文章的语言不一定要辞藻华丽, 朴实的语言也能写得很动情, 很感人。
当然, 自古教无定法, 教改之漫漫长路在我们脚下, 我们只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完善我们的教学, 相信一定会走出一条有效的教学之路。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出示目标、个体探究、合作探究、交流探究、检测反馈、评议回味”六环节教学模式, 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此模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六环节教学法,步骤
参考文献
[1]张伟忠.新课程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原则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 (1~2) :13~15.
【初中语文学法交流会发言稿】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戏剧教学法07-06
初中语文经验交流稿07-03
初中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10-05
初中生学习经验交流发言稿11-04
初中语文高中语文07-02
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交流会发言稿06-19
毕业班语文教师经验交流会发言稿09-14
初中物理教师暑期培训会交流发言材料07-26
中考语文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