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通用9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1

【课前寄语】

1.同学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骆宾王的《鹅》吗?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就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字词。

2.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和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的手法。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出示丰子恺的画《鹅》)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幅当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所作的画《白鹅》,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与自己的画比较,然后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了解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漫画闻名海内外。散文主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里。

2.写作背景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2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3

【知识与技能】掌握设置背景色和笔的颜色的两种方法;学会给封闭的图形填充颜色的命令(Fill);会利用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多彩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绘制彩色的Logo图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每节课绘制多彩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Logo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Logo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设置背景色和笔的颜色(setbg setpc 命令)。

三、教学难点

给封闭的图形填充颜色(fill命令)。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练习制作黑白的小旗子、用笔记下表现比较好的同学。

师:同学们请将电脑返回桌面,打开Logo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幅用Logo绘制的图形,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出示图形)

生:回答。

师:怎样绘制小红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Logo命令训练营(二),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绘制小红旗了,你们可要认真学习呀!

板书:三 Logo命令训练营(二)

(二)探究实践

师:“请同学们和同桌交流,找一找设置画笔颜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1.设置背景色和笔的颜色

生交流。

师:你发现了几种设置画笔颜色和背景色的方法?

学生演示。

(1)利用工具栏中的背景色和画笔色按钮。

(2)Setbg 设置背景颜色 Setpc 设置画笔颜色”

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将背景色设为黄色,画笔的颜色设为红色。

师:接下来,同学们按照12页的要求画出一面小旗。画得快的同学,一定要主动帮助一下慢的同学。

2.画小旗

生练习绘制彩色的旗子。

师巡视辅导。

师: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帮你的同桌。(体现小组合作)

学生演示:(老师提出明确要求,第一步输入什么命令,第二步输入什么命令。)

师:接下来,同学们画出一面小旗。

师:接下来,同学们给小旗填上红色。

3.给旗子填充颜色

学生动手操作。

师巡视辅导。

学生演示。

师:板书FILL命令。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给旗子填充上了颜色,在使用填色命令时,你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生:无法填充颜色,颜色填充了整个屏幕。……

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填色时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填色时位于图形内部;必须落笔;填充的颜色必须是图形边框的颜色。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演示演示。

生讲解(演示)

师总结。

师:我们已经给小旗涂上颜色了,想不想画一些其他图形,那我们先来清屏吧。

师:(学生跟着输入)CLEAN CS DRAW CT (逐个输入,强调功能。)

(三)大显身手

练习:

指挥小海龟绘制红色的正方形并涂色。

指挥小海龟绘制一个背景色为黄色的蓝色三角形并涂色。

(学生作品展示)

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的彩色作品。

(学生作品展示)

师:谁来说说这幅作品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学生互评)

教师鼓励:你真是个优秀的海龟指挥家!

(四)总结。

师:总结。

师:同学们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在课下能将16页的彩色的小房子画好之后发给我.

出示邮箱。

师:下课。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4

教学内容:《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

1、知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2、知道什么是北大荒精神。

3、开发北大荒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北大荒开拓者的精神。教学难点:开发北大荒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①教师:收集一些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图片。

②学生:收集一些开发北大荒的故事或有关北大荒的谚语。

教学流程:

一、导入:

①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②学生用语言描述美丽的大东北。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课《青春献给北大荒》,让我们共同领略北大荒开拓者的精神和豪情。

二、新授:

1、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号召人们去开发边疆,数十万人响应号召陆续来到了北大荒。第一批拓荒者是14万人民解放军专业官兵,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历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有45万知识青年来到这里,投入到了“屯垦戍边”生产建设的行列中。请大家看看13页上的两幅图片。

2、请同学们再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美丽的大东北。

3、教师简单讲解“知识青年”和“上山下乡”。

4、教师出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图片,用语言描述昔日的北大荒。

5、师:听了老师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请大家自由谈一谈。

生:自由回答后,教师予以确认。

师:指导孩子们读14页上面的三幅图片。

6、同学们,通过学习请你总结一下北大荒精神的精髓是什么?

大家自由发言,老师暂不做评价。

7、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看一看15页上的三幅图片,并把你看完图片后的感想说给大家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当时的生活条件那么不好,英雄们为什么还能够吃苦耐劳呢?

同学们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小结。(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十万转业官兵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亘古荒原上发起了“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来,几代拓荒人承受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用火热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号划在了祖国边陲那曾经荒芜凄凉的土地上,他们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垦荒英雄们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性巨变。)

8、请同学们讲一讲收集到的在开发北大荒中发生的故事或或说一说收集到的有关北大荒的谚语。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倾听,不做评价。

9、师:同学们,请谈谈你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评价。

三、结束:

同学们,五十年代中期,王震将军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先是率领铁道兵,后又指挥十万转业官兵挺进荒原,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奠定了垦区的基矗。近半个世纪以来,先后由14万转复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山东、四川等地的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和地方干部、农民组成的垦荒大军,继承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头顶蓝天、脚踏荒原,人拉肩扛,搭马架、睡地铺,战胜重重困难,在茫茫沼泽荒原上建起了一大批机械化国营农场群。老一代北大荒人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垦区的开发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黑龙江垦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为工农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工副渔综合经营、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经济区域。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垦区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学习了《把青春献给北大荒》一课,课后,请同学们写一些感言,下节课读给大家听。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5

【教学目标】

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思想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认识、悦纳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进而珍惜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同时,要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教学重、难点】生命需要关爱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学生自学 1.学习目标:

(1)懂得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2)懂得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3)珍爱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睦相处。2.自学指导(6分钟)P24—26 问题思考:

(1)生命的存在对于世界有什么意义?(2)人类应该怎样与其他生命相处呢?为什么? 要求:

1.大字精读,小字通读; 2.围绕目标思考题找出答案;

3.圈注关键字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第二环节 检测自学

【图片赏析】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本没有生命,一片死寂。后来„千百万年万物孕育,生命就从这里开始,生命就从这里开始!渐渐的蔓延开去„终于,生命得到了延续,绿色覆盖了大地!这万物的生命啊,给世界带来了—勃勃生机,地球已成为生命之舟„„

让同学们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初步激发学生的热爱生命之情。即:了解了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生命。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生命对于世界的意义: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如此生动和精彩。

【观点辨析】人类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界的主宰。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呵护与关爱其他生命,和谐相处,共生共存。

思考: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关爱(板书)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1)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板书)(注意引导学生懂得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不是世界的主宰)(2)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板书)

(师)虽然我们很多人都会为自然界顽强的生命力而惊叹,但不容忽视的是生命又是如此脆弱。有时,某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可能伤害其他生命,进而伤害我们人类自己。

 资料图片展示:可怜的小猫,小龟钥匙等

引导学生明白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特别是野生珍稀动植物,因为它们是与我们同住地球家园的朋友。

 资料图片展示:野生珍稀动植物灭绝或濒临灭绝(3)假如人类不关爱和呵护其他的生命,将会。。。

资料展示:《地球的诉说》大地、沙漠、海洋、森林、野生物种等遭到严重破坏。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地球的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如果我们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板书)(过渡:那好,以后坚决只吃荤,不吃素——不对,蔬菜瓜果也是生命——绝食——还是不对,还是对生命的伤害——完了,不活了——更是不对——那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森林、树木可以砍伐,海洋资源可以捕捞,但凡事一定要在合理、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4.对于中学生,除此之外,还应该怎么做呢?(联系同学们身边的点滴事迹) 关爱生命,我们可以做到: 爱护花草树木 不吃野生动物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不乱扔垃圾 节约使用纸张 第三环节 课堂小结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个人类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地球。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最后,老师将一句话送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同时也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束,那就是:“你可以不喜欢它,但请你不要去伤害它!” 第四环节 当堂练兵 学导练P13—14 【教学反思】

随手关闭水龙头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随手关灯、电扇、空调,节约用电 不随意丢弃废电池,提倡使用充电电池 „„„„

第三课 珍爱生命

第2课时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初一政治备课组,主备课人: 授课时间:第5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询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各种生命,思考和设计自己独特的生命之路。逐步提高学生观察、辨别与分析生命差异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对生命存在的价值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人类生命和每个人生命的独特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内心对生命独特性的敬仰之情,并由衷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辨析题:人类是万物之灵,可以去征服自然界,不需要关爱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新课导入:

【材料分析】蜘蛛编织蜘蛛网、鱼类游泳、鸟类飞翔等技术让人类赞叹不已。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地球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之处,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生命的“特殊功能”。

(师)地球从一个没有生命、原始荒凉的星球逐步演变,成为今天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生命之舟。在所有的生命中,以人类的生命最具有独特性。引出课题:第二框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第一环节 学生自学 1.学习目标:

(1)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2)人类的生命具有独特性(3)如何发挥自身的独特性

2.自学指导(4分钟)P27-28(1)如何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3)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4)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独特性? 第二环节 每个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 思考:如何理解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地球上生存着几百万的生命,尽管他们有些很相似,可是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生命体。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三环节 人类生命的独特性

1.人的生命独特性的突出表现(即人与其他生物的最大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相比,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如何理解?能否举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人有思想、有思维、会学习、会创造;懂伦理、有情感、有是非感„„ 【名句欣赏】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恩格斯

(补充图片欣赏:毕昇发明活字印刷;人类可以飞翔于蓝天,可以探测宇宙,如神七太空行走、嫦娥二号的发射等;人类可以了解遥远的过去,如秦陵考古采用探地雷达,可能还有更大的兵马俑待出土等等)

拓展思考:如何理解“最”字?其他生物是否具有智慧?能否举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案例故事】美国威斯康辛州灵长类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作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故意让一只小猩猩独自看到工作人员在园中某处埋下葡萄,接着又把它的几十个同伴放到园区。与同伴同行时,知情的小猩猩装得若无其事。3小时后,等同伴们都睡着了,它

才悄悄起身,摸黑来到“藏宝处”,神不知鬼不觉地挖出葡萄,吃了个精光。【故事启发】一个哲学家与一个人之间的对话:“人就是两只脚直立行走的动物”“人就是两只脚直立行走身上没有羽毛的动物”“人=被拔光了毛的鸡”。

【案例升华】动物做加减乘除以及章鱼“保罗”预测世界杯等等是否也是智慧的表现呢?(引导学生辨析明白我们很容易被所看到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即使是科学家也不例外。动物看上去非常聪明的一些举动,其实很可能只是本能或条件反射,不一定和智能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做仔细的观察、设计严密的实验去辨别。)2.人与人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人的生命独特性更多地表现在,人的个性品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如何理解?三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想一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发挥自己的生命独特性,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第四环节 发挥自身的独特性 图片赏析:姚明、周星驰等

思考:他们的成功之路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独特性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1.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个性品质)2.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人生道路)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6

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三课时耕海牧鱼

【课程标准】

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要通过日本渔业的发展和海洋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人要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开展生产和生活,并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日本的渔业的发展和鱼文化的形成,知道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比较“水”在不同沿海岛屿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沿海岛屿在发展渔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傍海而居的沿海岛屿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沿海岛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教学过程】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浏览了水乡孕育的城镇——周庄,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另外一个地方,看看这里是不是有别样的风景?

第一环节——走近日本

新课:

一、认识日本(板书)

T:要了解日本,我们首先要知道日本的地理位置,请同学们运用地图(出示世界地图,再链接日本地图),来介绍日本的位置。

说说日本多什么?少什么?(多海港、少陆地或者说国土面积小,海岸线长)

T:海港多是日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那么海岸线长是否一定会拥有优良的渔港呢? 学生讨论,然后观看视频:日本渔场的形成。分析得出日本的渔场形成的原因。

二、探秘渔港:

再以铫子港为例分析海洋对日本渔业生产的影响。(根据图上4—20图,说一说: 这些工厂与渔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来完成。

三、鱼文化揽胜:

T:丰富优良的港湾早就了日本渔民的生产方式,那么对日本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呢?

请学生观看图片和书本材料,归纳出日本的鱼文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然后教师再展示日本鱼文化图片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料感受和认识自然环境即海洋对于日本人们生活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T:如此看来,人们靠海吃海,安居乐业,过着早出晚归、满载而归的幸福而简单的日子。但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示图片日本40万渔民全面罢工,(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和矛盾的情景)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1)渔民们的烦恼是什么?产生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四、渔民的烦恼:

那么日本政府为保护渔业资源、解决渔民的烦恼,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么多措施中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做法,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解决之策 学生讨论解决。

学生活动略。

出示日本政府的做法。

拓展延伸:联系浙江,以浙江的渔民的生活作为探讨的话题,再进一步地认识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说说中国的鱼文化),播放视频夜排档海鲜、渔业资源的衰退和文字材料—渔民的行动(休渔期延长)。

说一说:靠海而生的沿海地区的人们,发展渔业是不是唯一的生财之道呢?他们是否选择其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关键是有没有为他们营建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注意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千万不要为了自己的异己私利而影响了整个资源的衰退、资源的保护和保护环境等。

然后老师出示幻灯:渔民的选择与行动:

• 2009年东海伏季休渔时间有所调整,将比往年延长了半个月。这意味着多年来宁波象山渔民呼吁延长东海渔区休渔期的建议终于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东海渔区鱼类产卵期普遍提前,休渔期前一个月的捕捞作业对幼鱼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象山石浦镇的渔民们反映,5月至6月,东海渔区的带鱼、鲳鱼基本上是幼鱼,只能当作水产养殖的饲料或者送鱼粉厂加工鱼粉,不但价格低廉,而且严重破坏了海洋渔业资源。这些幼鱼如果长到9月份,就会变成大鱼,以鲳鱼为例,售价为每公斤四五十元,“现在的一筐等于那个时候的几十筐”。

1998年,象山渔民率先提出休渔期延长的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并从2000年起延长为3个月。此后,象山渔民不但积极参与鱼苗增殖放流活动,而且还多次呼吁进一步延长休渔期。

请个学生小结一下收获!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7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8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天津市集贤里中学

刘立新

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同学·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极其危害;

②、了解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③、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

①、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 ②、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及友谊的意义,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③、能够运用交友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

②.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③.接受自己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

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赞美友情的诗歌、名人名言、典型事例,《朋友》、《友谊地久天长》flash音乐。

2.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选择,重新设计问题与活动。学生准备:

1.回顾与朋友交往中感人至深的一段往事。2.搜集有关名人的友谊故事、名言。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活动讨论

七、板书设计:

一、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 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二、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 2.友谊的作用

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八、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父母亲人时刻关爱着我们之外,与我们交往最多,甚至朝夕相处的,还有哪些人?

学生回答(略)

师:有老师、同学和朋友。他们就像是我们的伙伴,伴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走近他们,与师友结伴而行。进入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学习。

活动一:(媒体)播放歌曲《朋友》,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知道怎样交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围绕“同学朋友”这个话题一起来探究。

第一框

同学·朋友(板书)

一、我的人际圈(板书)

活动二:请同学们完成教材30页的活动要求,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并说说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课件展示树轮图)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朋友的多少与你个人心理品质有关吗?(2)你为什么喜欢你的朋友?他有什么人格魅力?

(3)我们班里谁的人缘儿最好?为什么?

(4)你认为想拥有广泛的人际交往和拥有更多的朋友需要哪些条件?

情景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略)

教师点拨与归纳:这个活动告诉我们,朋友多的人,或想多交朋友的同学,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要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开放自我,积极交往,千万不能封闭自己,要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敢于敞开自己的心扉。其次,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要具有真诚、友善、负责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具有人格魅力,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从而成为让更多人所欢迎和接纳的人。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及青春闭锁心理的危害(板书)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板书)

师:我们渴望友情,要使同学之间的交往上升为友情,就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友情为何可贵?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离不开朋友的相伴,现在,我们就来共同体会“与友同行”的感觉。

二、与友同行(板书)

活动三:体验与感悟——理解友情 师先提出疑问:

(1)刚才大家谈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请说说你的朋友在你的学习、生活中的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学生真切地谈好友对自己的影响或自己与好友交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朋友、友谊的作用)

(2)你们知道哪些经典的友谊故事?

学生讲述:请同学讲述自己搜集准备的经典的友谊故事。(教师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过长)

(媒体)展示教师搜集的揭示友谊的经典故事(略)

教师提问:从刚才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中,你体验和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略)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给予指导、归纳,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归纳:朋友是与我们分担痛苦忧愁,分享幸福快乐的人,朋友会给我们带来温暖、支持、力量,他会使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

(媒体)播放老师搜集的“名人名言”;请学生朗读自己搜集的“名人名言”(略)

师过渡: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可是,朋友从哪里来?他们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友情,我们该如何明智而谨慎地把握和栽培?

活动四:情景讨论——寻找交友的秘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3至35页三段活动材料,并完成活动材料中的问题。

(媒体)展示第四段活动材料:

中学生小王,经常逃学旷课。一次,在网吧认识了两个无业青年。他们经常给小王钱,小王十分感激,把这两个青年视为“恩人”,于是交上了朋友。这两个青年经常带者小王出入各种营业场所、喝酒抽烟、拦截要钱等。后来,他们入室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分别受到了法律制裁。

说一说:他们这是真正的友情吗?对我们交友有何启示?

学生分为四组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师指导(略)

师点拨:通过活动,我们看到交友也是有方法的,我们一起归纳交友的原则(秘方):

⑴、平等互惠的原则(板书)

对朋友的帮助不能过分依赖,而且应懂得回报,不能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给予与分担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⑵、宽容理解的原则(板书)

人无完人,好朋友也难免有缺点:而且,人各有别,朋友之间难免有分歧,如果不能宽容和谅解,矛盾和分歧就难以化解,友谊也就难以持久。只有尊重差异,加强沟通,原谅朋友的不足或错误,才会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朋友。⑶、懂得坚持原则。(板书)

有时候,为了照顾朋友的情面,可能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但是,只讲义气,不讲原则,会害人害己。真正的友谊应该是真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维持友情。⑷慎交朋友的原则。(板书)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选择朋友时要谨慎,要学会选择品行良好,对自己发展有帮助,有积极影响的朋友,即乐交益友、诤友,不交损友。

活动五:谈感受

师:通过本节课对交友的探讨与交流,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在交友上有什么新的打算?

学生发言,师引导(略)

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交友的原则。人的生活离不开友情,但要得到真正的友情并不容易,友情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愿同学们都能建立起真挚的友情,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媒体)播放flash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刘立新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自尊、知耻,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

(2)知道自尊知耻是个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3)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提高辨别善恶、荣辱、是非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采取正确的方法面对羞耻感,从“知耻”而“记耻”,“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

(2)正确对待自尊与虚荣、自尊与自傲,学会自尊,学会尊重别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个人勇于承认错误、改过自新、对他人和社会履行应尽义务的态度。

(2)树立在个人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讲道德、负责任的价值观。

(3)增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把个人的荣辱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羞耻之心,义之端也”,“什么是自尊”,“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羞耻之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改变陋习,培养良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阅读讨论法、活动体验法、谈话法。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做人从知耻开始

导入新课1:生活在线(教材P22)

讨论:(1)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

(2)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准备如何让小明提高认识,改正错误? 问题提示:要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要有羞愧之感。

导入新课2: 生活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老百姓骂人的话很多,但最毒的莫过于“你这个畜牲。” 讨论: 如果别人用这句话骂你,你会有什么感受?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在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中,廉耻历来被视为“立人之大节”,“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种观念:

新课讲授

羞耻观念,就是对自己言行的过失和对自己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要有羞辱惭愧之感。(板书)

一、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活动内容:关于“设立免监考考场”的讨论(教材P23)(1)说说自己是否赞成学校设立免监考考场。为什么?(2)学生考试作弊有什么危害?(3)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 问题提示:培养知耻之心对克服考试作弊行为有怎样的作用? 考试作弊是一种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的危害不仅在于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人不知廉耻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免监考考场本身就是对学生自觉学习、严于律己、自尊知耻品德的认同和鼓励。当然,造成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多,如考试制度是否合理、考试内容是否合适等,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人考试作弊的借口。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虽不能保证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现象,但有利于增强个人自律,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设立免监考考场”问题,(也可以围绕“设立免监考考场是否能够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最终结果是让学生明确免监考本身是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 能力的信任和考验,它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既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应注意对活动的控制和引导,及时加以总结,充分强调培养知耻之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设立免监考考场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耻之心。培养羞耻之心,有何重要意义?

知耻之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板书)因为,知耻之心,使人在内心建立起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

知耻之心,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板书)因为,能使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羞辱,从而使人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活动内容:你说我说

讨论:有人说:“犯错误是青少年的权利。”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和我们的犯错误分不开。当你因犯错误受到批评和指责而感到羞耻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做呢?这样做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问题提示:在感到羞耻的时候,我会做什么? 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感到羞耻的时候,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有人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用大笑或玩笑来掩饰羞耻感,分散他人的注意,进而将自己大部分的心理活动隐藏起来;有人会压抑自己的记忆,以免给自己带来痛苦和羞耻;有人会变得激动、易怒,甚至用暴力、报复的方法来避免羞耻、保全面子;有人会自我责备或责备他人,对自己和他人失去信任,进而远离他人;有人则采取积极的方法,在知耻的基础上记住耻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生活中的积极方面,努力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说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和我们的犯错误分不开。”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长,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抛弃对自己“所犯错误不好意思说”的思想。另一方面,这一讨论要使学生在讨论明确“羞耻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也能摧毁人的信心”,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下面一个环节“耻辱戒指”的故事讨论怎样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

阅读感悟:“耻辱戒指”的故事

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都佩带着一枚与众不同的戒指——“耻辱戒指”。原来毕业于该校的一名工程师由于设计错误,使得一座大型桥梁在交付使用不久就倒塌了。为汲取这个惨痛教训,学院买下这座桥梁的钢材加工成戒指。长期以来,学院的毕业生手戴“耻辱戒指”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工作上认真仔细,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请回答:

1.加拿大工学院在事故发生后,有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为什么? 2.从加拿大工学院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提示:1.没有想方设法逃避责任。因为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

2.启示: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教师小结:当我们感到羞耻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由“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发挥羞耻心的积极作用,能够催人奋进,不断进步。(板书)

过渡:羞耻之心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能使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能够催人奋进,不断进步。它对社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活动内容:“改变陋习,培养良知”

活动要求:(1)学生仿照教材P25举出一例生活中见到的社会陋习;

(2)根据学生列举的陋习和班级实际情况,就某一陋习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和危害,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问题提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会因为缺乏羞耻心而作出有损公德和人格的事情。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无耻必然无德,社会上出现的坑蒙拐骗、盗窃抢劫、走私、贩毒、吸毒以及凶杀、黑社会等丑恶的社会现象;有的经商者,以假乱真、缺斤少两,坑害顾客;有的行医者,视有无“红包”以及“红包”的大 小开药、住院、动手术;日常社会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绿地、损坏公物、在古建筑上乱刻乱画、说粗话脏话、稍有摩擦发生口角乃至大打出手等种种缺乏公德、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都与这些公民缺乏廉耻之心有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发现、列举身边和社会生活中不知羞耻的现象,目的不是引导学生看社会的阴暗面,而是要强调培养知耻之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知耻之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上。

活动建议:教学中应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不知羞耻的行为不仅损害社会公德和他人利益,同时也有损自己的人格;二是才能转化为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优雅的人。本活动可以就社会生活中某一无耻、无德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和危害,并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教师小结:从对社会陋习的原因和危害分析,可以看出:羞耻之心,对社会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羞耻之心,能引导公民树立道德责任感,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板书)

从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可以得出: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板书)

过渡:羞耻之心关乎个人的成长,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羞耻感与责任感

阅读感悟一:教材P26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坐落在南京市江东门。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要来此敬献花圈并进行祭奠活动,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 问题提示:因为:①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辉煌璀璨的一面,也有其阴暗屈辱的一面。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在民族耻辱感的基础上萌动、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勇敢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②自尊知耻,可以转化成为一种精神动力,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勿忘国耻”可以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

教师小结:羞耻之心能树立公民对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责任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祖国富强。(板书)

阅读感悟二:见教材P30拓展天地“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提问1:从徐悲鸿的身上,你觉得他的成功除了坚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什么重要条件呢? 提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提问2:请你列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例,谈谈使你最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事件。提示:香港回归等

提问3:请就“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例举事实,充满激情,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500字。

活动建议:这一活动是本节课的深化,提问1、2可在课堂完成,提问3可作为作业;如有条件,也可结合主题班会,开一堂以“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为主题的班会课,把提问3改在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进行演讲比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做好班会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班级布置、主持人、评委等。

或可结合教材P30“徐悲鸿欧洲留学的故事”开一个“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的故事会。介绍梅兰芳蓄须明志、邓世昌甲午殉国、鲁迅弃医从文、林则徐虎门销烟、朱自清拒领施舍、周恩来少年立志、钱学森毅然归国、詹天佑自修铁路、李四光地下寻宝等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立身需要自尊

导入新课:生活连线——俗语:“树要皮,人要脸”、“宁输馒头不输气”的含义。

教师小结:这两句俗语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人若失去了自尊,生命便没有了价值。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需要主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尊重自己(自尊)两层含义。

新课讲授

一、我的自尊体验

活动内容:教材P27说说在下列情景中,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或行动:

当我被人无端地指责甚至谩骂时,我会。当我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会。当我,我会。当我,我会。……

设计意图:“我的自尊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曾经有过的自尊体验,从而使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再上升到理论——“信息点击”里的介绍“什么是自尊”。从学生亲身的感受中得出自尊的概念。

教师行为: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半径列举事例。如当我被人无端地指责甚至谩骂时,我会感到十分难过,产生一种羞愧感,进而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言行;当我的建议被老师或同学采纳后,我会认为自己很重要,会感到分外高兴,产生一种荣誉感;当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周围人赞扬的目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品德高尚;当我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有能力;我们这些都是自尊。自尊使人自爱、自信、自强不息;丧失自尊会使人自轻自贱,甚至自暴自弃;触犯人的自尊,则会使人烦恼、怨恨或愤怒。

教师小结: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获得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的情感。(板书)

二、自尊的力量

过渡:自尊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板书)

阅读感悟:教材P27-28一个纽约商人的故事,他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扔下1元钱,但又觉得不妥,重新返回,取走了几支铅笔。这件事使铅笔推销员受到很大激励,最终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讨论:(1)纽约商人为什么又回来取走几支铅笔?(2)纽约商人的一席话对铅笔推销员产生了什么影响?(3)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问题提示:纽约商人回来取走几支铅笔,将“施舍”转换成了“交换”。他以平等的身份对待铅笔推销员,不因自己的成功而轻视别人,尊重别人的自尊心,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你跟我都是商人”这句话使铅笔推销员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成为推动他不断前进、奋斗的动力。可见,自尊具有巨大的力量,是个人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自尊与尊重别人是统一的,尊重别人,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每个人都能把自尊和尊重别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设计意图:这一故事,蕴含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思想,这对引导学生正确地追求自尊、把握自尊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小结:

从推销员身上:自尊是成长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板书)因为一个人有了自尊,就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人处世就会光明磊落。个人的生命因为有了自尊,才显得更加有力,社会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才更加繁荣强大。

从纽约商人身上:任何人的自尊心都应该得到尊重。自尊不是轻视别人,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对平等的要求。

三、自尊不自傲 自尊不虚荣 活动内容1:借我一双慧眼

材料一 小明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不理想,他看到同学买了一双名牌运动鞋非常羡慕。小明的父母收入不高,经济条件有限,他就向同学借钱也买了一双。许多同学都投来羡慕的 眼光,小明觉得很有面子,有了自尊。

材料二“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请回答:

1.小明的做法是为自己赢得了自尊吗?为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傲气”和“傲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例子中感受到,自尊有两重性,如不能把握好自尊的“度”,就可能成为自傲、虚荣。问题提示:1.不是。小明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虚荣心理。自尊与虚荣不同。自尊是对自己负责,追求的是踏实;虚荣是为自己化妆,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和光彩。

2.“傲气”指的是自傲,“傲骨”指的是自尊。自尊与自傲不同。自尊的人没有傲气,但有正气;自傲的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

活动内容2:教材P29看漫画,说寓意

填写: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在于。自尊心会使我们。自傲、虚荣会使我们。活动内容3:联系两则材料和漫画,说说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什么人生道理? 问题提示: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交往中毫无自尊不行,虚荣自傲也不行。维护自尊应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做到自尊而不自傲,自尊而不虚荣。

设计意图:设置两幅漫画,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走向成功,不仅需要自尊,而且需要把自尊和自傲、虚荣区别开来,同时要注意自尊的两重性,把握好自尊的“度”。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填写等环节,认识到:没有自尊,自暴自弃的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而自傲的人惟我独尊、目中无人,不懂得尊重别人,最终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很难取得成功。生活中有的人特别爱面子,贪图追求表面光彩,这就走向了虚荣。比如将父母或他人的荣耀也当成自己的;因为害怕别人看不起,而不顾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在穿着打扮上互相攀比;在知识学问上,不懂装懂;总想表现出一贯正确,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如此等等,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自尊心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有自尊心的人也承认自己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但是他们相信通过努力能够改变这种状况,使自己变得更好;而虚荣心却建立在自卑的基础上。有虚荣心的人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总是不由自主地掩盖自己的弱点,以便显得自己和别人一样或比别人更优越。虚荣心使他们不是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而是急功近利地做表面文章,结果到头来并不能真正改变不利地位,反而进一步丧失了自尊。因此,虚荣并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充实,永不满足的虚荣心带给人的只能是无休止的烦恼。

四、正确维护自尊

过渡:自尊具有两重性,在生活中,特别是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地维护自尊呢?自尊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心理训练,下面我们来做这一个训练。

拓展天地:教材P30保持自尊的“弹性” 当我们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怎样做?为什么?

当办事情遇到冷遇时:。当意见被否定时:。当你受到批评时:。

上一篇:03安全事故管理办法下一篇:春节习俗变迁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