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职业路径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场营销职业路径(精选8篇)

市场营销职业路径 篇1

市场专员承担各种市场部门的基础和协助工作,需要很强的市场推广、维护客户的能力。根据产品促销要求,制定常规活动、节假日活动等促销推广方案并组织实施,参与重大促销推广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以达到促销效果。

职业素描

岗位职责

根据产品促销要求,制定常规活动、节假日活动等促销推广方案并组织实施,参与重大促销推广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以达到促销效果。

在外企,市场部分为渠道部、品牌部、推广部,其职位通常为市场代表、市场主任、渠道代表、渠道主任、渠道经理、市场部经理;

在国企,市场部分为品牌管理科、促销市调科、策划执行科。

市场专员设在销售大区,职责为:

1、协助大区经理按公司要求,策划本大区的市场营销方案。

2、针对公司的市场推广主题活动,对办事处主任、业务代表和事务代表进行沟通、培训和指导。

3、对公司要求的市场推广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大区内各办事处进行现场督导和检查。

4、组织大区相关人员对各办事处的促销活动进行验收。

5、对大区内各办事处促销申请和促销费用的审核。

6、协助大区内各办事处对基础工作的强化和规范管理。

7、收集市场信息及行业动态。

8、完成公司下达的临时任务。

职业要求

教育培训: 一般要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类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工作经验: 做市场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策划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要对产品的运作、销售渠道、公关及促销有全面的了解;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媒体沟通经验。同时,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出色的市场专员,个人对于行业市场的敏感度必不可少,再有就是要在平时注重信息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新鲜的独特的市场见解。

薪资行情

市场专员是市场部中最常见的一个职位,但是不同的公司对市场专员的职责范围规定不尽相同,这也视不同的产品而定,所以这一职位的薪资变化会非常大,据统计,这一职位的月薪一般在3000-7000左右,并且这一数值随着企业性质、工作经验、学历甚至是外语水平而上下浮动。

职业发展路径

市场专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从事此行一定要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地点、产品对象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和路径:

路径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于人际关系较广的市场专员,如果对于公关感兴趣,可以向公关经理发展;对于媒介方案、媒体合作熟悉后,可以发展为媒介推广经理;对于管理市场部门及其所负责的品牌管理、市场调查、促销等方面的工作有兴趣,可以发展为市场经理、市场调研经理、促销经理;

路径二:对于所负责产品的策划、开发、产品培训及产品上市计划、宣传工作了如指掌,可以发展为产品经理;

路径三:市场专员对市场的走向、市场销售战略计划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可以发展为销售经理。

市场助理就是集营销、推销为一体的市场管理协助者。

工作内容

1.负责公司销售合同及其他营销文件资料的管理、归类、整理、建档和保管工作。

2.负责各类销售指标的月度、季度、统计报表和报告的制作、编写,并随时答复领导对销售动态情况的咨询。

3.负责收集、整理、归纳市场行情、价格,以及新产品、替代品、客源等信息资料,提出分析报告,为部门业务人员、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4.协助销售人员做好上门客户的接待和电话来访工作;在销售人员缺席时,及时转告客户信息,妥善处理。

5.负责客户、顾客的投诉记录,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6.协助部长做好部内内务、各种部内会议的记录等工作。

7.逐步推广使用电脑信息系统处理营销资料,妥善保管电脑资料,不泄露销售秘密。

市场营销职业路径 篇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同社会各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 所培养的学生人才必须能为行业企业所需要。培养和强化职业技能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目标就是要达到“学以致用”, 而“学以致用”的实质即职业能力培养问题。

目前, 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着较大距离, 究其原因, 即没有把握住“学以致用”这一根本目标。“学以致用”在职业技能培养上尤为重要。学生毕业即面临就业, 面临生存、发展等问题。在学校教育培养过程中, 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否为社会所需要, 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水平和质量。

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是职业技能的有用性。如何使培养职业技能有用, 对于培养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 就是要在构建满足用人单位对操作能力需求和长远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上下功夫。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2 强化职业技能要坚持两条原则

2.1 强化职业技能要坚持以职业道德的使命感为基石的原则

2.1.1 职业道德是职业技能提升的基石

职业道德是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 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会产生追求职业技能提升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必然不会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相反, 一个充满自信、严于律己的人, 则会主动学习, 积极要求进步, 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相互作用, 职业道德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2.1.2 职业道德是职业技能创新的动力

职业技能创新是综合职业能力的体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 思维才能活跃起来, 才会激发灵感, 才会有所创新, 才能够不断推动职业技能进步和发展。

2.2 强化职业技能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明确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发展宗旨主要是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并且要以就业为导向, 使课堂内容能够与职业技能需求相对接, 做到产教深度融合。

2.2.1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面向市场优化人力结构的需要

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技能性人才, 不仅是保证企业效率的核心, 更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核心。但是, 我国人才培养历来重视学历文凭证书, 重理论, 轻技能, 偏离市场需要, 学校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人才不一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不但可以改变和克服教学工作中脱离实际的缺陷, 而且有利于改变我国市场上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2.2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技能不过关, 很多学生毕业后还要去参加社会上的技术培训, 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如果在校期间就注意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则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目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 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 必然会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3 强化职业技能要关注三个关键环节

如果把强化职业技能培养看作一个系统, 该系统的发展必然涉及相关的要素, 明确各个要素的作用, 有利于从更好的角度入手,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3.1 课程体系与行业准入职业资格要求有效衔接

我们都知道,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职方向主要是各个行业的一线岗位, 必然涉及行业准入的问题。很多企业也设置了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行业准入制度。教育部也要求高职院校要实行“双证书”制度, 也就是说要确保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 获得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还没有做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有效衔接。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办法, 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模式虽然比较成熟和稳定, 但是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较大, 实践技能性课程所占的比例较小, 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职业技能训练, 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职业技能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 在专业课程内容上, 很多院校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删减了部分理论内容, 将必备的专业知识纳入专业课程, 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学科体系基础上课程内容的增减, 体现在工作岗位上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还不多。课程设计的定位仍然是“专业方向”而不是“职业定向”。职业资格证书则需另外参加社会培训后再通过考试方能获得。

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做好“双证书”制度, 必须尽可能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 并在学校专业课设置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国家职业标准考试内容。

3.2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主动面向产业, 主动服务企业, 进而融入企业, 从而实现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资源支持, 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等技术和人力支持, 将企业与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 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 形成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和工作实践为一体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原有灌输式教学模式, 把知识和素养融入专业技能实践之中, 逐步打造完善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让学生主动学习,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形成职业能力的同时, 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采取“工学交替”的培养方式。“工学交替”是一种把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到企业实践锻炼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方式。“工学交替”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并带着在实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岗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返回学校。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促使其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标准的把握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3.3 坚持“三个课堂”并重

通常意义上认为, 学校常规教学的课堂属于“第一课堂”, 校内的课余时间组织的训练和活动属于“第二课堂”, 走出学校参加社会实践属于“第三课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上, 应“三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 从整体上系统安排职业技能训练。具体说, 有以下三个方面。

3.3.1 适当收缩“第一课堂”

相对而言, “第一课堂”时间稳定、集中, 能够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能够达到最好。但是“第一课堂”时间有限, 而且需要完成的内容也较多, 包括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等等, 能够用来完成专业职业技能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有限, 所以应适当收缩“第一课堂”。“第一课堂”重在讲职业技能的操作流程、基本技能的规范和后续业务操作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课堂”的职业技能训练时间可以尽量压缩, 讲练结合, 以讲为主,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技能处理的操作流程, 基本操作规范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教师更好地开拓教学资源, 为学生在课后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尤其对于一些职业技能处理的关键点, 应适当的录制成视频, 供学生下载和观看,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3.3.2 努力扩大“第二课堂”的开放性

职业技能通过“第一课堂”培养操作流程的认知和基本操作规范后, “第二课堂”应该与“第一课堂”相匹配, 开展与职业技能关联紧密的各项活动, 例如开展职业技能课后训练, 职业技能竞赛周赛与月赛, 把职业能力渗透其中。“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技能, 尤其是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与主要平台, 拓展和深化高职院校“第二课堂”, 开展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类活动, 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

3.3.3 努力提高“第三课堂”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性

除了校内“第一、第二课堂”之外,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走出学校, 进入社会实习和实践的“第三课堂”更是极其重要的。“第一、第二课堂”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多是模拟和仿真的形式, 毕竟与真实的工作业务操作还有一定距离, 很多职业技能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下, 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所以, 对于“第三课堂”切不可忽视或轻视。

开辟“第三课堂”, 走进实际工作岗位实践和实习, 重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真实性和职业性。但是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实习流于形式, 质量不高, 有的学校学生实习甚至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 完全失去了实践的目的。所以, “第三课堂”应注重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性, 通过参加工作实践, 将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结合起来, 在充分促进学生自身优势能力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其他各个方面的能力, 最终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健.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 2013, (04) :96.

[2]张秀美.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外贸单证业务课程考核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 2014, (33) :89.

[3]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 2009, (01) :92.

[4]郑玉清.现代职业教育的理性选择: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J].职教论坛, 2015, (05) :102.

职业转型的全新路径 篇3

苏珊·方丹曾是一家大型咨询公司的合伙人和战略部门主管。她毅然决定要与无法实现自我的过去一刀两断。但是这位管理咨询专家并没有想清楚未来的方向。当一位老客户给她一个顶级战略工作的机会时,她欣然接受了。她已为改变摩拳擦掌,而且这份工作看上去十分诱人,实在不容错过。然而,结果却令她大失所望——虽然这是个极其完美的工作,用她的话说,可以写成一份“完美衔接的后MBA简历”,但它在各个方面都与原先的工作完全相同,根本无法带来她所渴望的改变。就职仅两周后,她就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加里·麦肯锡正值人生转折期,他的个人生活一波三折,工作中也遭遇挫折。从商学院毕业后,这位投资银行家和顾问按常规进入了一家蓝筹股公司工作,等候机会,希望寻找到他“真正的兴趣”。现在,他决定积极地做一次职业选择。为了不出差错,加里做了所有“正确”的事。他首先咨询了职业心理专家,对方给了他一系列测试,帮助他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他不断和猎头、朋友及家人交流职业转换的话题,并广泛阅读这一领域的畅销书。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以上方法无一奏效。加里对可能的行业和公司进行了调研,列出了两个清单: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和已尝试过的工作。但一年后,可行的转型方案还是遥不可及。

当我思考这些人和过去几年间几十个研究对象的经历时,有一点显而易见:真正进行方向性的改变知易行难。这并非因为管理者或专业人士不愿接受改变。恰恰相反,许多人对重塑自我都有过认真严肃的尝试,并不惜冒着工作和个人风险,在此领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虽然付出巨大,他们仍陷在错误的职业中,不能实现个人潜能和职业抱负。

许多研究者及职业顾问在察觉这种困境后,将问题归根于人的基本动机:我们惧怕改变,准备不足,不愿做出牺牲。但通过深入研究,我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人们遭遇失败,最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沿用了完全错误的方法。事实上,正是传统观点让转换职业的人们裹足不前。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动机,而在于方法。

职业转型怎么做

当我们开始不仅质疑今天所处的工作或组织是否合适,也开始反思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时,那些曾经的职业搜索方式就不再奏效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任由不可控因素主导——不论是一场迫使我们重新定义人生重心的生活危机,或一份出乎意料的应聘邀请。在传统方法之外,有一个与其相去甚远的思路和方法。加里和苏珊及很多我观察到的许多成功实现职业转型的人士,均无一例外地使用过此方法,我将它称为“实验+学习”法。在转型期间,我们“可能的自我”变化无常,唯一能推动改变的方法是将这些可能的身份付诸实践,进行精心尝试,直到具备足够的实战经历,再做出更多决定性选择。

1、实验+学习

职业身份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括:工作类型、人际关系、所在的组织以及职业故事(你如何走到今天、为何从事此份工作)。因此,重塑职业身份是逐步调整以上所有方面。这是渐进式和试探性的调整,从表面看过程可能无序可循。但事实上,通过实验、发现和调整,这是个非常有条理的过程,对任何寻求职业更新的人来说都适用。

“实验+学习”方法认为,对抗不确定性和安于现状的唯一方法,是将未来的可选方案变得更生动、形象、可行。我们的旧身份来自实践。同样,通过精心实验、社交转型和赋予正在经历的变化以意义,就可以在实践层面重新定义这些身份。这三个方面是这种颠覆传统的职业转型路径的核心内容,看似随机且行为无序。

2 、精心实验

尝试转换职业跑道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迟迟不迈出第一步。这是个致命的错误,因为发现梦想职业的唯一方法是行动和尝试。大部分人在踏入未知之前会迟疑不决,这不难理解。但是,我们必须勇于尝试这些幻想。否则,它们永远只是幻想。我发现大部分人创造的新职业身份最初只是副业,往往以工作之外的尝试和周末项目得以实现。

精心实验指的就是创造这些副业项目。它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不牺牲现有工作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尝试新的专业角色;或避免我们过快跳入一个全新领域。几乎所有我观察的成功转型者,在进入新职业前都已与其进行较长并深入的接触。

精心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下定决心要进行多种尝试,苏珊选择了从事原有领域的自由职业工作,并为慈善机构做免费的公众服务以帮助她度过困难期。通过这份工作,她开始结识新朋友,他们将她介绍到可支付薪酬的慈善咨询机构。她开始逐渐深入非营利机构,这是她从未设想过的职业。不仅如此,她发现自己非常喜欢从事自由职业。今天,她就职于英国最大的一家专注于慈善机构的顾问公司,她说:“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不会再犯当初的错误——在探索真正想做的工作前就跳槽。”

学习新领域的课程、参与培训或考取证书是精心实验的另一种实践方法。在我的研究中,很多人通过管理课程和和休假时间提高新技能。这些假期使人收获良多,帮助我们脱离每日的常规工作,结识新人并参与不同的活动。

3 、社交转型

提起自己的公司,想想这样的员工反馈有多普遍:“公司里没有我的榜样。”步入职业中期,我们不仅希望改变工作本身,更希望我们的职场关系可以变得更有意义、更具启发性。改变社交关系指的是尝试寻找那些帮助我们发现新自我并获得成长的人。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成功完成职业转型的人都获得了他人的指点,或加入新的专业组织作为职业转换的缓冲地带。

nlc202309091048

寻找新工作需要在熟悉的人际圈外构建新的人际网络。通过向外延伸,可以获得新想法和工作机会。加里成功利用校友和公司网络即是一个例子。他因为公司一位前雇员的帮助而获得现在公司的临时项目,他本人并不直接认识这位介绍人。但促使他下决心更换职业的原因是因为,他将获得与一位前辈共事、并直接向对方学习的机会。

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很自然会向熟悉的同事寻求安慰。哈里斯·罗伯茨是一家大型医疗保健公司的法规部主管。当他转向多年的导师艾尔弗雷德寻求建议时,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对方的过度呵护使他成为一名不自信的学徒,这抑制了他的成长空间。哈里斯能从这种“共生”关系中走出,得益于一位在业内会议上结识的朋友。

这位朋友叫格里,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随后雇用哈里斯成为首席运营官。当时,他因法规问题向哈里斯寻求建议。最终,他们建立起一种非正式的咨询关系。因为格里,哈里斯找到了一位能看见他具有总经理潜能的人,对方给了他一种亲密无间、互相独立的工作关系:“这与我之前和艾尔弗雷德之间的关系是天壤之别。”哈里斯说,“这不是一种父子式的关系。格里知道我需要学习的领域——与创造性金融及资金筹资有关的内容,但他也需要从我身上学习东西。他不知道怎样运营一家公司,但这是我的专长。他找到我,希望我告诉他发展组织和奠定根基需要做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格里学到很多,相比我和艾尔弗雷德的关系,这是一种更成熟、更专业的关系。”

如果我们希望与过去一刀两断,就必须勇于开拓新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为了获得工作机会,而是因为,陌生人往往能帮我们看见自己的未来。

4、 赋予意义

深陷困惑,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出现一件事澄清所有困惑,将我们的挣扎变成清晰的轨迹。一位试图放弃从医的医生朱利奥·冈萨雷斯这样说:“我一直在等待一次顿悟——某天我一觉醒来,出现一位怜悯的天使告诉我该怎样做。”职业身份尝试的第三步——赋予意义的时刻是创造改变的契机:为那些瞬时、枯燥的事件赋予特别的意义,将它们编织成关于我们未来的故事。

每个成功进行职业转换的人都经历过真相揭晓的时刻。约翰·亚历山大希望成为一名作家,我在前文对他有所提及,他的真相时刻来自他对一位占星师的即兴拜访。令他吃惊的是,这位占星师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庆幸在过去两、三年没见到你。你正因两股力量互相角力而经历一次痛苦的内心拔河。一边希望获得稳定、经济富足和社会地位,另一边却渴望艺术创造,或许像作家或剧团经理。你可能暗自希望能两者兼顾。我想告诉你,这不过是妄想。”

另一位职业转换人士是一位就职于新兴高科技公司的管理主管,她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说“有一天,我丈夫突然问我:‘你开心吗?如果开心最好。但你看上去不是很开心。’他的问题让我反思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我们常常以为,类似故事是引发职业转型的起源。但其实这些时刻常是更换职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采访很多人以后,吃惊地发现这种认识仅在经历多种磨难后才会发生,它常出现于职场转折的晚期。这些具有决定意义的时机没有催生改变,而是帮助人们理解早已在发生的改变,赋予其意义。

诱因事件不止使我们从常规中惊醒,也是我们改写自己故事的线索。将人生整理成一个有条不紊的故事,是职业转换过程中很微妙却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在职业转折初期,我们只有一堆凌乱的想法,惴惴不安,也没有任何值得讲述的故事。好故事可以通过不断讲述而丰富、完善,甚至在它还未全部完成之前。例如,约翰并没有对自己拜访占星师的行为感到尴尬,而是将这个故事告诉了身边所有人,甚至将其发表于报纸专栏。他越靠近自己希望寻找的创作道路,这个故事就变得越真实、它就越少会引发诸如“你怎么会想从事这种工作”的反馈。

如果将自己所寻找的事物以及旧我与新我之间的连接公之于众,就可以表明自己的动机,从而得到更多外界的支持。

大部分人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逃离的处境:单一的、缺乏真实感或乏味透顶的工作、让人麻木的公司政治以及被工作侵占的个人生活。寻找真正匹配的转型方案,如同寻找人生使命一样,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坚持和艰辛的付出。但是单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使用恰当的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技巧不可或缺。

酒店员工职业心理素质提升路径 篇4

一、影响酒店员工职业心理素质的原因。

我国许多酒店在硬件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欧美先进国家,但在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软件方面却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通过对两家五星级酒店的实地考察,对影响酒店员工职业心理素质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是文化素质低,笔者所调查的酒店员工人数 193 人,小学学历的 15人,初中学历的 108 人,高中学历的 35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 35 人,可见,大专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 82%,而这一大部分基本上都是一线员工……二是对自己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不认同。很多员工感觉自己从事的职业是伺候人的活,低人一等,怕被别人看不起。这一点心理暗示让他们心里自卑,使其在工作中想要表现出相反的高傲态度,觉得这样表现才能被客人看得起,实则是在反其道而行之。

(二)工作压力大。

通过调查研究总结,某五星级酒店的前厅部、销售部、康乐部、管家部和餐饮部的员工工作压力最大。首先,这几个部门中除了管家部以外都与客人的接触频繁,不同的客人所带来的问题和情境是不同的,一旦处理得不妥当会给酒店带来负面影响。而管家部的主要工作压力是要在客人退房和新客人入住期间将客房打扫干净,工作标准高,部门主管要求严格,另外经常会有根据酒店接待的客人人数多和时间安排的`紧带来的时间压力问题。

(三)职业发展不稳定。

1、很多女员工认为酒店这份工作是“青春饭”,一旦到了适婚生育年龄会耽误工作因此丢了饭碗,这会导致酒店业女员工流动比例高的原因之一。

2、酒店分淡旺季,而酒店在淡旺季的工资上却没有任何调整,赶上酒店淡季营业额很低的时候,员工总有酒店会面临破产的预感,自己面临下岗重新就业的困难,带着这种情绪工作,服务质量明显下降。

(四)人际关系问题。

酒店管理者“重硬件,轻软件”建设,花重金建设酒店的硬件设施,却鲜少为员工们的心理培训这类软件建设投资,没有真正意义上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

1、不同部门的一线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有时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好直接影响对客人的服务质量,致使客人的投诉增加。

2、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管理层人员对一线员工的工作规范以惩罚的居多,长时间下去使员工越来越机械化,而缺少人性化。

3、缺少应急情况解决方法培训,服务人员的语言培训,礼貌、礼节培训都不到位,在真正遇到棘手的事情,不能恰当进行处理。

二、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酒店员工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要从五个层面正确的认识自己,第一个层面,物质自我,即要对自己的身体层面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第二个层面,心理自我,例如,员工内心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工作的信念、个人价值观以及人格的特征方面;第三个层面,社会自我,“,如果能够想到自己角色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不是总执拗于”我是伺候人的角色,我低人一定“这种错误的观点中,才是正确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第四个层面,理想自我,”我应该是怎样的人?“,员工对自己有一种期待,为自己设立一个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理想,不断的朝着理想目标奋斗;第五个层面,反思自我,”别人为什么对我是这种评价?“,”我应不应该改变一下我的做法?“,在自我概念反馈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缺点,努力朝着大家满意的方向发展自我。

(二)培养敏感的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表情的知觉、对人格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和对行为原因的认知。首先,对表情的知觉作为酒店从业人员尤其是跟顾客接触最多的岗位员工,应该让自身的感知觉敏感起来,在服务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顾客的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言语表情,通过这些信息可知觉到顾客的情绪、态度、意向等,从而准确的提供使顾客满意的服务。其次,对人格的知觉方面,主要应该学会的是热情,许多研究发现,热情还是冷漠在对人的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置是中心特征。因此员工的热情服务会给顾客留下温暖又深刻的印象。再次,这样的优良工作品质也会促进酒店员工与顾客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增强员工对人际关系的知觉。最后,人际关系的知觉敏感有利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搜集和选择的信息进行整合,对他人进行判断和推测,形成有关于人和事的完整印象,从而完成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

(三)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精确制导:选准职业发展路径 篇5

站在市场的高度,一件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反映,在市场化的职场,每个职业人也一样,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价格,薪资是衡量个人身价的唯一标准,任何浮夸的薪资都经不起长期的考验,而脱离市场价值的薪资又会挫伤竞争力。而有些职业人士,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把握市场走势的前提下一切向钱看。他们最大的优点在于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即使“身无长物”依然能成就高职。

智诺信职业顾问在调查中发现,23.6%的职场白领因不懂得变通,固守原有的职位,说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实际上是不了解市场和自己的价值,而离高薪高职有着那么一小段的距离。

智诺信职业顾问案例:

李先生毕业于一所北京语言学院外语系,学的是法语。借助在校期间做兼职翻译时的优越性,他到以前认识的一个老板那里做公司总经理秘书。薪水待遇很可观,在实际工作中,他主要负责进出口、对外招商引资、商务谈判、技术资料翻译等和外国相关的各项业务。因为深的老板信赖,他得到许多锻炼的机会,他很快熟悉公司运作的业务流程,自己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同期了增长。

李先生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多时间,由于他的职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对有发展愿望、有管理欲望的他来说开始变得难以安稳,求变的想法占据了他的思维,他希望通过内部转岗的方式进入企业管理层,但是老板不太愿意他的换岗。考虑再三,李先生不顾上司的挽留,还是决定跳槽辞职。

李先生希望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到法国的一些大企业就职,接受大公司的熏陶以利于将来自己的创业。在一次项目合作中,他得到了去一家法国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工作的机会,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他熟悉的工作环境踏上了新的征途。在新岗位,他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相关操作和投资项目的一部分翻译工作,他非常希望通过业务流程的实践,自己能够尽可能的学到先进公司的管理经验。

一个月后,李先生就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差距。考虑到公司即将进行一项项目的.投资计划,可以有机会积累更多大型项目经验,和目前生活的压力,他选择了留守。但这家集团化的大型公司,日常的外贸业务工作有一套非常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运作模式,这让他感觉到自己就像一条生产线的一名普通操作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整个业务的运作,工作的一点自主性都没有了。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希望求得智诺信职业顾问的支持。

智诺信职业顾问分析:

一、因人而异,选准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工作三到五年,职场中人通常会面临向专业发展还是管理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解开这个瓶颈,就无法创造为下一个成功而打拼的台阶,不知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并使雇主看到自己的职业含金量。

李先生对前途产生迷茫的关键就在于他不愿意在自己的专业(法语)发展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但是也找不到自己正确的职业路线。他的外语技能向其它专业领域衍生的过程中,获得了市场认可,但是在广阔的行业应用范围内,他简单地把自己的未来锁定在项目管理之上,但是诸多公司没有给他相关的机会,他应该重新估量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

李先生当务之急就是必须明确科学的职业定位,结合本身的职业气质、相关的职业满意度、职业背景以及相关的职业含金量通盘考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位目标。

二、突破职业瓶颈需要勇气,不要为自己找借口

在李先生看来,目前他不仅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他的女朋友辞职专心考研,生活的压力使他不得不考虑现实的经济问题,

他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因素,自己应该可以从容的进行选择。

智诺信职业顾问认为:从企业定位来看,工作才两三年的白领基本上处于公司的操作层面,公司需要他们踏踏实实地做基础的工作,以便对整个行业、公司本身有更深的理解,逐渐为公司提高效益带来促进。李先生自己的定位和企业的定位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而自己的职业方向定位本身又出了问题,怎么可能不出现职业发展停滞的局面。因为生活的理由,他可能会马上选择一份工作,但是他的职业问题肯定还要持续。

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定位问题是个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很多看似充分的理由却可以成为借口让我们逃避面对这一切,解决职业问题需要勇气。

智诺信职业顾问观点:

一、整合职业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个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内容,关键是必须找到最优组合,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对个人优势进行整合分析,集中力量办大事。职业发展要以个人核心竞争力为轴心,要用自己最“长”的一块板和别人竞争,还要不断增长自己优势“板”。

智诺信职业顾问在对李先生进行了科学的全方位的职业测评,通过测评结果发现,他的职业气质、职业兴趣和职业属性与商贸领域的许多职业确实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他的感知力、策划力、行动力和分析判断力等职业能力属于良好水平,能力结构模式能够适应很多种类的工作,但与商贸领域的工作契合度最高。从人格类型判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二、突破就业瓶颈

结合其教育背景以及从业经历来看,再盘点了他的职业能力模型和专业经验积累状况,职业顾问团队就李先生的情况进行岗位因素调研。在偌大的职场发掘出了许多适合他的职位切入点。经过一番科学的职位评审,为他挑选了契合度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职位目标。

三、把握环境变化,寻找市场价值

个人身价的高低将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规律性变化。不要说我们不看重钱,只是我们不为钱而工作罢了,但是钱能够客观反映我们的职业价值走向,让我们随时把握自己职业脉搏,真正从前途的发展指导“钱”途,达到持续增值的效果!

职场中人必须站在市场的高度去审时度势,寻求自己的身价突破,而不是固守安逸的现状,为自己寻找借口。

职业顾问团队在为李先生明确定位后,为他量身定做了跳槽路线,根据市场价值为其推荐了一家法国进出口贸易公司任项目主管。通过后期的简历设计和面试辅导以及不足之处的完善补充,使他能够充分胜任这一岗位。他不仅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充分发挥他的个人发展潜力和经验,而且薪水也有小幅程度的上扬。

智诺信资深职业顾问萧先生认为:

市场营销职业路径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贸类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除了知识、技能之外,对职业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商贸类专业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因此,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不可或缺,学校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增加学校的就业率。

1商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工作中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作风方面等的整体素质。它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一是动手动脑操作的能力。操作能力是商贸类专业学生的最基本能力。该项能力是学生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以及形形色色的顾客,将自己所学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熟练使用的能力。这要求学生要不断熟悉更新迭代的产品,分析多变的市场环境,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灵活使用各种沟通交流的技巧,解决顾客各种各样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要求,是学生在工作中展示自我,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二是竞争与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中处处有竞争,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在工作中也如此,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竞争能力。学生要学会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包装自己、表现自己,让自己脱颖而出。学会竞争,就要不断完善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学会在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寻找方法解决对手所出的难题。在学会竞争的同时,也要有团结协作的能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多一个人完不成的任务,通过团结协作就能完成。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可以让工作高效率的完成,在合作过程中,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与技能,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三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与人打交道,销售、客服等,这类工作都离不开与人沟通交流。学生需要向顾客介绍产品,解决顾客对产品的疑问,提供产品的售后服务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工作的展开,因此,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说服,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利于不败之地。四是自我调节的能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难题,遇到刁难,在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因此,学生一定要正确的评价自己,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变化。不管是顾客的刁难还是工作压力的增大,不管是职场中人际关系的压力还是生活中各项开支的压力,不管是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还是遭受失败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胜利时不得意忘形,失败时也要坦然面对。五是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如今的社会瞬息万变,只有创新、改革才能让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研发的创新,还包括市场开拓的方式、营销的方式,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等。学生要学会在日常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接受新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给团队、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2高职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2.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职业培养目标

传统的高职教育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对于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应根据职业特点,设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对于有志于销售工作的学生,重点培养其产品认知、观察顾客需求、与人交流的能力,并将此做为培养目标。应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制定符合当地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2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改变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反映了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商贸类专业的教学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有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理论教学也要以应用为主,偏重于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在科目的设计上,要根据职业需求、岗位设定等,比如客户管理、营销销售的知识。实践教学要给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礼仪教育、角色认知、心理调节、团队合作、职业生涯规划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科目也应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3丰富校园活动,融入第二课堂修炼职业素养

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是以学校为主的,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校外实习上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早晚自习等时间,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校园服务周活动,以每个班为单位,让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服务,为学校的各个部门与师生提供相应服务。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对于教职工工作的辛苦感同身受,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服务过程中,学生难免要与人打交道,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服务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文明礼仪等有所锻炼。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职业工作。教师还可利用早晚自习的时间,从校外引进相应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培养,例如,开展书法、口语交际、文学等方面的培训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书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一手好字可以给人留一个好的印象,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加分。而且学习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沉着、专注的品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练就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利用正确恰当的沟通技巧,可以让学生在日后与顾客交流时事倍功半。文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思考、总结的能力,而且,在日后的工作中,离不开总结等文书的写作,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可以让学生对各项报表文书的写作游刃有余。

2.4增加实习培训的机会,体验真实职场

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以后的工作,实习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校外企业人员来校内为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自己日后所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对于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讲座、课堂实训的锻炼,还应增加校外实习机会。学校应与附近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校企合作的实现,需要学校联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假期时间,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地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而且,有了实习经历,在日后的求职中会更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商贸类毕业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岗位,在毕业前,学校应进行一系列的岗前培训。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工作流程,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百倍的信心与精气神迎接日后的挑战。

3总结

高职学校商贸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有很多,高职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职业素养的培养列为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也应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打基础的阶段,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实战演练。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接触企业员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总之,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的毕业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对学生、学校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商贸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探究.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

[2]霍雄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

[3]周晓红.微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究.船舶职业教育,2015.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四大路径 篇7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

职业生涯管理是组织为其员工设计的职业发展、援助计划, 有别于员工个人制定的职业计划。职业计划是以个体的价值实现和增值为目的, 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增值并不局限特定组织内部。职业生涯管理则是从组织角度出发, 将员工视为可开发增值而非固定不变的资本。通过员工职业目标的努力, 谋求与组织的同步发展。

1. 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

人力资源是一种可以不断开发并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 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更应注重人的智慧、技艺、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如果离开人的合理配置, 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一句空话。

2. 职业生涯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的积极性, 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职业生涯管理的目的就是帮助员工提高在各个需要层次的满足度, 既使员工的低层次物质需要逐步提高, 又使他们的自我实现等精神方面的高级需要的满足度逐步提高。因此, 职业生涯管理不仅致力于满足人的发展的基本需要, 而且也立足于人的高级需要, 即立足于友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协调其制定规划, 帮助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这样就必然会激起员工强烈的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 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更好地实现企业组织目标。

3. 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任何成功的企业, 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拥有高质量的企业家和高质量的员工。人的才能和潜力能得到充分发挥, 人力资源不会虚耗、浪费, 企业的生存成长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通过职业生涯等管理努力提供员工施展才能的舞台, 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证, 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组织保证。

二、掌握员工的职业性格

个性理论认为, 对组织和个人都适宜的职业可以通过寻求个性与组织环境要求之间的最佳配置方式而推测出来。职业满意度、稳定性和实际成就取决于个性与职业特点的匹配程度。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 要通过科学方法, 认真考察研究每名员工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一般指个体的性格对职业的适应性。在职业心理学中, 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 一定的性格适于从事一定的职业;同时, 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因此, 在考虑或选择职业时, 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 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这样才能给自己良好的职业生涯准备前提条件, 以保证个体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职业适应性从事职业。此外, 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性格特征来设计职业岗位, 将具有不同职业性格的人分配从事不同的职业, 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职业性格可以采用问卷等方法进行测试。各种职业的性格特点主要有: (1) 变化型。这些人在新的和意外的活动情景中感到愉快, 喜欢经常变化职业。他们追求多样化的生活, 以及那些能将其注意力从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上的职业情景。 (2) 重复型。这些人喜欢连续不断地从事同样的职业, 他们喜欢按照一个机械的和别人安排好的计划或进度办事, 喜欢重复的、有规则的、有标准的职业。 (3) 服从型。这些人喜欢按别人的指示办事。他们不愿自己独立做出决策, 而喜欢对分配给自己的职业负起责任。 (4) 独立型。这些人喜欢计划自己的活动和指导别人的活动。他们在独立和负有职责的职业中感到愉快, 喜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决定。 (5) 协作型。这些人在与人协同工作时感到愉快, 他们想要得到同事们的喜欢。 (6) 劝服型。这些人喜欢设法使别人同意他们的观点, 一般通过谈话或写作来达到。他们对于别人的反应有较强的判断力, 且善于影响他人的态度、观点和判断。 (7) 机智型。这些人在紧张的和危险的情景下能很好地执行任务, 他们在危险的状态下总能自我控制和镇定自如。他们在意外的情景中做得很出色, 当事情出了差错时, 他们不易慌乱。 (8) 好表现型。这些人喜欢表现自己的爱好和个性的职业环境。 (9) 严谨型。这些人喜欢注意细节精确, 他们按一套规则和步骤将职业做得完美。他们倾向于严格、努力的职业, 以便能看到自己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效果。企业应根据员工不同的职业性格为其设计不同的职业通道。

三、为不同员工提供不同职业通道

显然, 对不同胜任能力的员工, 企业所提供的职业生涯通道应该是不同的, 然而, 由于浓厚的“官本位”意识, 企业内部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尤其在一些国企中表现更为突出。单一“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通道, 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 会诱导企业所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向于职务的晋升上。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限, 以至于出现千军万马齐走独木桥的局面。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 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学家施恩提出的员工职业发展三维圆锥模型, 员工在组织内部的职业发展表现为垂直的、向内的、水平的等三种线路。一般生产企业可通过设立管理序列、专业序列和操作技能序列, 使每个员工从一进公司起, 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并根据自己的特点, 清晰地看到自己发展的路线和努力的方向, 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晋升标准。好比一个房子, 有基石、有砖、有瓦有梁, 一个企业也需要不同的人来组成, 有人做管理, 有人搞专业, 有人搞操作, 关键是他使员工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及前进的方向。建立职业生涯的多重发展通道, 一是基于员工能力和个性的客观差异,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职业

52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7期

定位和取向, “职业锚”理论已经分析了员工职业定位的差异性;二是基于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特性的根本差异;三是基于组织的持续发展, 需要保留并激励一大批的优秀员工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组织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一批出色的经理人员, 而且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路径设计方面, 有不少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 如深圳华为公司对人力资源实行的“分层分类管理”制;青岛海尔集团实行的“星级技术能手”制和“员工职级动态转换”制;IBM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双向前程” (即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管理路线或者专业路线) ;美国微软公司的“员工职业阶梯”制等。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色而选择适当的职业路径, 发挥职业管理的巨大功效。

要为专业技术人员 (包括操作人员) 设计专门的晋升通道。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 是两类不同的人员, 但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人才;因此, 需要为专业技术人员设计职业梯, 使专业技术人员走上职业梯, 并一步一步地向上发展, 使人感到有奔头。设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梯的目标是为了吸引和稳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激励热爱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在其技术岗位上努力工作, 发挥潜力,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在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梯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层次性原则, 即技术人员职业梯内要形成不同层次结构;各梯级 (职位) 有明确的界定, 从而能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奋发向上, 顺着职业梯向上发展; (2) 合理性原则, 即专业技术人员凭技术能力与业绩, 而不是凭年资、关系走上职业梯并向上升迁, 真正体现公平公正; (3) 可操作性原则, 即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梯及以后的晋升应有严格、科学而又易于操作的程序加以保障。需要说明的是,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梯不同于管理人员职业梯, 前者只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职位系列, 后者却与行政管理层级联系在一起。

四、搞好企业与员工的互动

与组织内部一般的奖惩制度不同, 职业生涯管理着眼于帮助员工实现职业计划, 即力求满足职工的职业发展需要。因此, 要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 必须了解员工在实现职业目标过程中会在哪些方面碰到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员工的漫长职业生涯是可分为有明显特征的若干阶段, 组织一方应充分认识每个阶段的典型矛盾和困难是什么, 如何加以解决和克服, 组织在掌握这些知识之后, 才可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帮助员工找到内部增值的路径。一方面全体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会带动组织整体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组织的有意引导可使同组织目标方向一致的员工个人脱颖而出。所以,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 要让员工积极参与, 从而在组织与员工互动中不断完善职业生涯管理过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 自我评价。

(1) 目的。帮助员工确定兴趣、价值观、资质以及行为取向, 指导员工思考当前所处职业生涯的位置, 制定出未来的发展计划, 评估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当前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获得的资源是否匹配。 (2) 公司推行自我评价, 主要采取如下两种方式:一是职业兴趣确认。帮助员工确定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兴趣。二是自我指导研究。帮助员工确认自己喜欢在哪一种类型的环境下从事工作。 (3) 员工与公司的责任。员工的责任是:根据自己当前的技能或兴趣与期望的工作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改善机会和改善需求。公司的责任是:提供评价信息, 判断员工的优势、劣势、兴趣与价值观。

2. 现实审查。

(1) 目的。帮助员工了解自身与公司潜在的晋升机会、横向流动等规划是否相符合, 以及公司对其技能、知识所做出的评价等信息。 (2) 现实审查中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员工的上级主管将信息提供作为绩效评价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员工进行沟通;上级主管与员工举行专门的绩效评价与职业开发讨论, 对员工的职业兴趣、优势以及可能参与的开发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 (3) 员工与公司的责任。员工的责任是:确定哪些需求具有开发的现实性。公司的责任是:就绩效评价结果以及员工与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相匹配之处与员工进行沟通。

3. 目标设定。

(1) 目的。帮助员工确定短期与长期职业目标。这些目标与员工的期望职位、应用技能水平、工作设定、技能获得等其他方面紧密联系。 (2) 目标设定的方式。员工与上级主管针对目标进行讨论, 并记录于员工的开发计划中。 (3) 员工与公司的责任。员工的责任是:确定目标和判断目标进展状况。公司的责任是:确保目标是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可以实现的;承诺并帮助员工达成目标。

4. 行动规划。

(1) 目的。帮助员工决定如何才能达成自己的短期与长期的职业生涯目标。 (2) 行动计划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员工职业的需求以及职业目标, 可采用安排员工参加培训课程和研讨会、获得新的工作经验、获得更多的评价等方式。 (3) 员工与公司的责任。员工的责任是: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及时间表。公司的责任是:确定员工在达成目标时所需要的资源, 其中包括培训课程、工作经验以及关系等。

五、及时修正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篇8

一是把“能力”等同于操作技能。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技能是什么?技能是人通过训练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工作任务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坚持“以能力为本位”,这里的“能力”不仅仅是指“操作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注重操作技能,但也不能忽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是把“够用”作为理论知识的度量标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强调要加强实践性教学,这是正确的。考虑到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强调主要让学生掌握“是什么”,而不过多强求了解“为什么”,这也无可厚非。但提出学生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却不够科学。什么是“够用”?好似“差不多”,缺乏科学的界定,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掌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够用”也不可能相同。我们认为,理论知识应按照实事求是、满足需要、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原则,采用“学得会”、“用得上”的提法比较科学。

三是把“只要有个工作”当成了就业。许多学校在招生时向学生承诺就业有保证,学生毕业时可以提供2—3个甚至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此来吸引学生报考。但实际情况是,在学生毕业时,学校不能够全部安排就业或安排的工作较差,很多学生不能够对口就业或被安排到满意的工作岗位,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进了流水线作业的工厂等。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是目前职业院校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首岗适应”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即时就业的需要,而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增强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发展后劲方面则重视不够。

二、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径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方方面面,涉及观念、教学、管理、评价等各个不同环节,本文重点从以下路径进行探析:

1更新观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前提

一是要确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要

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上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办学,坚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改善民生、服务于就业再就业。准确把握学校办学的科学定位,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应试教育“淘汰”下来的,大部分学生是考不上本科或普通高中后的无奈选择。不可否认,许多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之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如对学习缺乏兴趣、偏科、成绩较差、迷恋网络、交友不慎、自信心不足等。学生因为分数低没能上普高和大学,但并不能说明他们就不是人才,因为这些学生可能不适合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他们虽然在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抽象逻辑方面表现不突出,但他们在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却表现不俗。因此,职业院校要重新定位人才观念,纠正原来的错位教育。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树立人人都可造就、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才能使职业教育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基础

一是深度推进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校企合作近几年在多方推动下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现实状况是力度不大、缺乏深度、合作面窄、不温不火。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话说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致命弱点。主要原因是法律政策保障措施不力,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等。如何推进校企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深度化开展,使学校与企业真正“水乳交融”?一方面,政府要发挥主导、统筹作用,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出台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适应性和专业技术能力,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同时,注重加强科研工作,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迅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第三,企业要有大气魄、战略眼光,不要急功近利,充分认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上对企业长远利益的作用,尽可能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性教学、学生顶岗实习、项目研发等方面与学校广泛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要通过加强专业建设,创新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这一点是许多学生缺乏、学校忽视的,但却是企业在录用学生时十分重视的。要发挥学校主战场、课程主渠道的作用,在教学中、活动中、工学结合中、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与根本优势就在于培养学生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历,比较过硬的操作能力。要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完善实习实训基础设施,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问题,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并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实现任务和知识的关联,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首先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竞争、流动、发展等现代就业观念,相信自己,直面挑战,敢于竞争,主动积极就业。正确处理好待遇和发展、个人前途和事业的关系,改变“求稳”的偏见,不要过分留恋大城市、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先就业再择业。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正确的创业意识,努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应聘技巧、就业心态、社会适应性等基础能力,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差异性能力、敏锐的行业洞察力、职业转换能力和不断学习、开发创新的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职教理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受管理体制、引进机制、培养体制、资源等约束,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比较欠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够健全,教师的能力素质尚不能真正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要求。一是要加强在职教师能力的提升。在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的同时,重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规范教师定期到企业、到实践中学习提高的制度。使教师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水平,同时通过参与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二是要面向社会广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对这部分教师重点是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教学水平。三是要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建立首席制、导师制、项目制,形成专家工作室,促进教师组织方式和教学组织结构的变革。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增强提高学生能力的综合实力。

4完善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保障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校分数至上,企业能力第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要让社会满意、用人单位欢迎,显然不能只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这对部分理论素质稍弱而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来说显然有失公允。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衡量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态度情感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和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达到合理评价、科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的评价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广泛采用现场操作、工件制作、产品展示、情景模拟、问题答辩等形式。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雨季防洪通讯稿下一篇:乱世佳人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