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学教案:有趣的面具(通用14篇)
主题名称:神通广大美猴王 次主题名称:我演美猴王 活动名称:有趣的面具 主要教学领域:艺术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整体的获取这些经验,对身边的事和物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并运用认知和图象记录将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的表象加以梳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晰而有条理.通过对材料的组合运用,创造性的加以表现。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重难点分析: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1)出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啊?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东西,我们来一起做一个面具娃娃好吗?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活动反思:
关键词:幼儿教学,轮滑学习,方法步骤
现在的孩子由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包办的比较多, 有的孩子出生时是剖腹产等各种因素, 容易造成孩子出现因为运动智能开发不良而产生的如躁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性、过分胆小、安静、没有表现欲等现象。通过练习轮滑可以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协调性, 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耐力和坚毅的个性品质。轮滑运动还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的参与及展示的机会, 使孩子从小树立竞争意识, 增强其自信心, 改善个性品质。轮滑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深受幼儿的喜欢,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轮滑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开展轮滑教学, 在锻炼幼儿身体的同时, 也可以通过教学, 让幼儿在学习中学会其他的一些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多次、反复练习, 促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数学方面有关大小 (护膝、护肘) 、左右、数字 (护具的数量、轮滑鞋轮子的数量) 等的概念, 以及通过教育幼儿对轮滑装备的摆放、穿戴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生活技能。
一、轮滑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 自我保护及自我预见危险的能力差, 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有“安全为主, 安全第一”的观念,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安全工作:首先, 在轮滑教学前要选择一个比较宽敞的运动场地, 如:大操场、大礼堂等, 同时在教学前要对运动场地进行检查, 排除一些碎石块、沙子、小钉子等异物。其次要争取家长的配合, 为幼儿配备由正规厂家生产的轮滑鞋及护具。中班幼儿在教学前要逐一为幼儿检查是否全部正确穿戴, 保证无松动脱落。大班的幼儿可以采取互相检查, 教师个别抽查的方法进行。再次, 要让孩子们知道在轮滑运动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在做各种动作时一定要记住:胆大、心细、循序渐进。最后, 轮滑班的幼儿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在15人左右, 每周学习二次适宜。同时, 在轮滑教学中还要特别关注一下几点:
1. 在每次上课以前要让孩子们做适当的热身活动,
要把全身的关节都运动开, 切不可一开始就直接穿上鞋子开始滑行。有新教的动作时, 也可以让孩子们先练习动作要领, 再穿上轮滑鞋进行练习。
2. 在轮滑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孩子们安全跌倒的方法, 避免后仰, 造成伤害。
3. 课后要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以表扬
鼓励为主, 对学得好、表现认真的孩子可以用发五角星等形式进行鼓励, 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愿望。
二、幼儿园轮滑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1. 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幼儿学习轮滑的基本动作。
心理学表明,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 他们对于轮滑的基本动作要领是很难理解与感兴趣学的。教师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孩子掌握动作要领。如在让幼儿学习5个基本动作时, 我就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幼儿“站立”就像“跳芭蕾”, 抬头挺胸, 脚尖微分开, 左脚跟顶住右脚内侧成T字形;“踏步”好像“鸭子走”一摇一摆真可爱;“滑行”就像“小企鹅”, 哧溜哧溜真好玩, 等等。幼儿在这样形象化的比喻下马上就能掌握这些基本的动作了, 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2. 通过创设情境性的环境, 帮助幼儿巩固学习轮滑的基本动作。
幼儿在基本掌握了轮滑的基础动作后, 再让他们进行简单枯燥的训练, 反复地练习某一个动作会使他们失去耐心从而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化的环境, 帮助幼儿练习。如在训练场布置“去郊游”的活动场景:高耸的红绿灯, 在小路上撒上一些沙包做小石头, 用蓝色的皱纸制作了小河, 等等。教师带领幼儿去郊游啦 (大家一起练习滑行) , 哎呀, 前面有许多的小石头阻碍了我们的路, 我们应该怎样过去才能避开这些呢? (幼儿一起练习了踏步) 咦, 前面出现了一个红灯, 马上要停下来。 (幼儿一起练习了站立) 绿灯了, 我们快快出发吧! (再次练习滑行) 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 阻挡了我们的路, 快快刹车! (练习了停止) 看似一个简单的情境性游戏活动却包含了许多的练习动作,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轮滑学习的基本的动作。在幼儿轮滑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动作上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景帮助孩子纠正。如在学习滑行动作时, 要求幼儿重心放低, 膝盖弯曲, 大腿稍微并拢。但经常会有孩子重心会提得比较高, 就像站着滑一样, 经多次提醒, 收效甚微。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钻山洞”的游戏情境, 用大网挂在一定的高度, 幼儿滑行时要“钻”过去, 这样反复多次, 幼儿滑行时重心都自然而然地放低了。
3. 通过集体性的表演, 帮助幼儿展现轮滑学习的成果。
在幼儿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可以将学到的动作进行整合、编排, 配合动感十足的音乐及队形的变换, 使幼儿感受到轮滑学习的快乐。如在幼儿园运动会上, 请轮滑小队员在开场时手拿各色彩旗进行表演秀, 既调动了全场的气氛, 又让轮滑队员产生了无比的自豪感, 增加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
4. 通过个别竞赛, 帮助幼儿展现自我, 培养竞争意识。
现在的孩子, 在家里都是宝贝, 容易做事拖拉、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我就设计了一些竞争性游戏, 帮助孩子们提高。如在“运水果”活动中既可以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运的水果多,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运的水果多。在“拉小车”游戏中培养了幼儿两人一组的配合性及与同伴间的竞争性。在游戏中, 幼儿的比赛意识越来越强, 对自己也越来越自信了。同时, 在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摔倒也可以使幼儿变得更加的勇敢与坚强。
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1)出示面具,引起幼儿兴趣。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是谁啊?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东西,我们来一起做一个面具娃娃好吗?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秋游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加表演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剪、贴、画、折等方法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活动准备
1、电脑,动物狂欢的光盘,动物狂欢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2、范例面具、皮筋若干。
3、旧挂历、报纸、碎布、塑料袋等制作材料若干,剪刀、胶棒等制作工具每人一套。
活动重难点
1、激发幼儿制作面具并参加表演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动物面具。
3、难点:剪洞。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动物表演,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小动物们要举办狂欢会了,我们也去看一看,好吗?咱们听着音乐,扮演小动物进入会场。
二、讨论示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采用教师现场示范制作、表演的方法,激发幼儿制作、表演的热情和欲望。你们表演得真美呀,我也要表演。
1、出示旧挂历纸,采用边提问题边引导幼儿讨论边示范的方法制作鸟面具。讲解剪、贴、画、折的方法,重点引导幼儿怎样挖洞。
2、出示塑料袋,引导幼儿用系、剪、贴等方法制作狮子面具。再次强调挖洞方法:不能太近太远,和两眼距离一样宽。,!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3、展示各种范例面具,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的面具,注重引导幼儿创新。
三、实践操作:幼儿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挖洞。请操作快的幼儿帮助慢的幼儿,也可以互相参观,改进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创作。鼓励、帮助较慢的幼儿完成作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完成面具后注意收拾自己的物品。
四、表演展示:通过播放“动物狂欢会”短片、“动物狂欢节”乐曲,来展示动物狂欢的场景、创造狂欢的氛围。师幼一同带上自制面具随音乐表演。引导幼儿互相观看,互相欣赏,分享快乐。小朋友们,动物狂欢会开始了,赶快来表演吧!
活动延伸
请小班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班的幼儿一起狂欢。制作其它动物面具。
教学反思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创造性的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我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操作的平台、一个创造的契机。我为孩子们准备的所有材料都是适合多样性选择和探索的,丰富多样的材料给孩子们的创造活动带来无限的想象与乐趣,孩子们也极富创意,比如一个孩子用化妆品瓶子做小猪拱起的鼻子,既稚拙可爱又生动形象。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创造和表现快乐。
本次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较高,都想亲手制作动物面具,只是个别孩子的操作能力较差,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方才制作好面具。
活动名称:有趣的剪纸 活动重点与难点:
1、活动重点:激发孩子对剪纸作品的兴趣。
2、活动难点:能够大胆创作进行剪纸。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剪纸的特点、生动的形象和夸张变形的造型等。
2、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特色,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活动准备 : 课件、剪刀、剪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课件。
二、欣赏剪纸:
1、好多的剪纸阿,我们一起来看看分别有哪些剪纸。(引导幼儿了解剪纸的种类)。
2、你最喜欢哪一个剪纸,引导幼儿说出剪纸作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
3、这么多漂亮的剪纸,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播放课件
三、欣赏故事:
1、剪纸是怎么来的?那些艺人为什么剪纸?
2、于是,人们学习、研究更对的剪纸方法,剪出各种各样的种类。——播放课件。
3、剪纸要用到哪些工具呢?——播放课件。
4、我们怎么用这些工具才能剪出一幅漂亮的剪纸呢?——引导幼儿说出剪纸的步骤。
四、播放剪纸过程的课件:
1、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这样。并提问:纸是怎么折得,要至少折几次?剪纸之前要先在纸上画上图案或线条,在剪的时候要遵循什么顺序?把剪好的纸在打开时要?
2、你想不想也来剪纸?
五、幼儿操作——剪纸
1、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好了纸和剪刀,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找个地方做好。
2、观察并剪纸:你们看,在盒子里有很多,老师已经折好并画好图案的纸,请小朋友随便拿一个,你们看看你拿到的这张纸是怎么折——请2个不同折法的小朋友说说。仔细观察纸上画的,你猜猜剪出来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我们剪的时候要先剪哪个地方的?——先剪中间再剪边缘。
3、请小朋友拿起剪刀,认真、仔细的进行剪纸。
4、点评作品:把剪好的粘贴到黑板上,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5、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非常的认真、细心,所以完成的作品非常好,有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把有的地方剪断了,相信再小心点也能完成的非常好。
六、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刚才是老师给你们把纸折好并画好,你们只是剪的,现在老师给你一张纸,你能不能把它变成一幅漂亮的剪纸。
2、折纸:我们要先怎么样?——折纸。可以怎样折?——对角折和对边折(幼儿说着,老师拿纸示范。)
3、给幼儿分发纸。折好后请小朋友相互检查,看折的是否正确。
4、我们再在上面画上你想剪的图案或花纹。
5、画好了的小朋友,拿起小剪刀开始剪吧!注意:先剪中间的再剪边上的。
6、请把你的剪纸拿到前面,和大家说说你剪的是什么。——幼儿说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并把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七、活动延伸:
我们在旅游的时候, 可以从大街小巷的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到各式各样好看的面具, 摆放在室内不仅可以成为一个美丽独特的装饰品, 感受和欣赏面具艺术带来的魅力, 也可以对环境气氛起到一种烘托作用。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 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 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色彩的肌理, 大胆设计, 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 色彩艳丽, 神态夸张。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使面具这一古老的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人类灵魂最美丽的装饰品——面具, 达成了原始艺术与时间艺术的天作之合, 再次完美诠释了艺术的极致境界。
这些来自非洲、亚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面具在诉说什么?千百年光阴辗转流离经历了多少主人多少故事?铅华洗尽, 面具无声, 沉默地回应着来自现代文明的好奇与探询, 那些来自远古的平静表情, 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纯粹。
面具艺术, 验证曾经存在和即将存在的美丽年华。艺术、时空, 方寸之间得以永恒。在电影《变相怪杰》中面具赋予主人公神奇的力量, 戴上面具, 人的欲望和潜能被无限增强和释放, 变为无所不能的超人。面具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一方面, 它以物质形态示人;另一方面, 它是人内心或思维的外在掩饰。电影《夜宴》以独具创新的面具, 与剧情呼应成为一大亮点, 面具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材料与装饰
一切装饰品的发展离不开装饰材料的发展, 一切装饰的载体是材料, 不同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给装饰艺术带来了巨大的拓展空间, 也给装饰艺术审美增添了内涵,
历史上面具的材料运用有黄金、玉石、象牙、青铜、铸铁与陶瓷等, 现一般用各种木材、树皮、椰壳、竹笋壳、葫芦、兽皮、布麻、贝壳、羽毛、泥与纸浆等。面具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抽象型, 除了运用这些传统的装饰手法外, 还可根据的自己的想象运用不同的装饰手法与材料。在制作面具的时可以结合传统材料与现流行元素, 有纸浆、布艺、金属、钻、亮片、珠类、蕾丝、铆钉、亮粉等。还可以运用铁丝夸张、抽象、概念的表达。如今的面具想表达的是随性的、自主的、个性的、矛盾的、真实的、虚假的, 但不外乎是内心思想的, 恰当的结合了材料, 是最直接传递。在对材料的理解后, 选择好材料后, 再运用剪、刻、折、粘贴、彩绘、穿编等多种技法, 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 锻炼协调能力与思维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饰品装饰艺术还是前卫观念的室内设计作品, 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质来辅助图形和色彩来表达设计者的观念以及思想, 选择适合的材质, 用恰当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去, 进而展现出不同材质独有的自然属性, 这在设计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我们发现可以利用的各种材料时, 就更加能创造具有独特材质感的作品, 就能认识到周围的世界实在是充满了具有各种表情的质感环境。我们要懂得运用材料语言来表达商品的特性及装饰或包装的美感。
二、色彩表现
视觉的需要促使着形的变化, 有韵味、意味、趣味的“变形”也满足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在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形象, 无论是在平面的面具上, 还是立体的面具上, 在构图上都处于平面状态;而面具色彩多采用复杂的颜色, 使面具具有审美感染力和表现力。也可根据个人对面具的理解, 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 来组成面具的形象面貌。形成画面效果所具有的秩序感、韵律感、节奏感。这些形式设计者一般采用重复、渐变、放射、对比、统一等法则来体现, 也可随意加以夸张, 随便涂鸦、临场发挥, 或者把内心中想表达的通过色彩结合图案表现出来, 最终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三、装饰图案
人的脸形及五官是因人而异, 千人千面的。面具图案设计把抽象的人的感情借助于外在面部形象夸张的表现出来, 如额头的宽与窄;眼睛的大小与形状, 嘴唇的薄与厚;鼻子的大小与高低, 耳朵的尖与垂;面部的形状等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印象, 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品质。面具装饰图案的设计创意既要抓住人物外在的形象特征又要抓住人物内在的情感特征。作为装饰图案设计要借鉴面具的艺术特征, 使设计思维超越客观物象, 取客观事物的典型特征作出局部上的变形, 达到形神兼备的最佳境界, 才能显示美学规律和高层次艺术美感。
在具体设计面具装饰图案之前, 我们应对面具的装饰图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以及进行必要的收集和整理, 以作为应用设计的准备。通过大量阅读可以使我们对设计的面具历史背景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接下来我们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或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某类信息加以专题阅读与观摩。我们今天看到的图案大体上可分为实物图案和图片图案两部分。例如我在设计面具时, 找了很多有关凤凰、孔雀的造型, 汲取有益的图案, 根据个人的认识、感受加以变形结合处理, 就形成了面具上我所想要的图形。同时我们可以保持自己原有的设计风格的前提下, 适当更新的现代的风格与形式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房子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够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不同的造型、不同的功能。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水彩笔、画纸、课件、范画
知识准备:幼儿对房子有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介绍房子)(10分钟)
1.“你家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平房、楼房)(石头房子贴上瓷砖进行装饰)
2.“以前人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原始人山洞—草房—木房—石房—砖房,随着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房子也在不断发展。)
3.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会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1)吊脚楼: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就住在吊脚楼里,那里很潮湿。因此,建造吊脚楼,最大的特点:通风干燥,防毒蛇猛兽。
(2)窑洞:在我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很厚,根据这种地形特点建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特点:冬暖夏凉,很环保。
(3)蒙古包:毡包、毡帐。我国北部的蒙古族人们就住蒙古包,他过游牧的生活,会根据牛羊食物的数量的多少而进行搬迁,方便搬迁。
(4)四合院:北京以前就大部分是四合院,四四方方或长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很和睦,有困难会互相帮助。
二、展开(20分钟)
1.看课件,欣赏造型奇特的房子。
“一些建筑师为了追求美观奇特,在不同的地方建造了奇特的房子,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山上,有的是鞋的造型的房子,有的是球形的房子等等”。(1分钟)
这些建筑师想象力可真丰富,他们设计了现在的房子,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呢?你来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2.互相讨论。(2分钟)
提问:你想把未来的房子设计成什么样?(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很大胆,很有创意。)
3.范画分析。(2分钟)
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未来的房子,车房,多功能车房。升降伞可以飞起来,也可以降落,就像直升飞机一样。想去哪就去哪,看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潜水,到海底去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5分钟)
5.教师点评。
从想象力、颜色搭配、画面布置合理三方面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
画完画的小朋友可以用玩具搭建出自己设计的房子。
希望小朋友长大能够当真正的建筑设计师把自己的想法实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感觉本活动知识非常的丰富,在简单认识房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大胆的设计未来的房子。
优点:教师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都比较充分,课件图片丰富,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对一部分幼儿的评价语也比较及时、到位。
幼儿表现很积极,想象出各种各样未来的房子:从功能上来说有安全房子,可以防地震、水灾、火灾(这是一个比较爱观察生活的幼儿所想象的);声控房子,是一种高科技,比较先进的房子(这可以让残疾人住在里面,比较方便,说明是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在海底游泳的房子,想进入海底观看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这是一个喜欢海洋生物的幼儿想象的);会飞的房子,可以去旅游,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从形状上来说有老虎形状的房子、小兔形状的房子、米老鼠形状的房子等等。幼儿的作品也比较丰富漂亮,创作出了鲨鱼房子、米奇妙妙屋、月亮上的房子、乌龟房子等等。
不足之处:
1.前边教师讲述较多,用时较长。
2.没有给幼儿一个总体概括的评价。分别是从功能上、结构上、外观形象上等进行概括性讲评。
3.范画不饱满(没有涂底色)。
设计意图: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十分熟悉的,在桌面游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高声尖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学习分辨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游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难点:探索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准备: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教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朋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教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朋友们都能根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准备了很多物品,小朋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朋友?这些东西很奇怪的,你如果不爱惜、保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朋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清脆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改变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变化。(节奏快、慢的声音)
(3)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有趣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朋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比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如果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经常要求小朋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快乐的歌唱?我们也来做一只快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 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比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飞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有趣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真呀真热闹!
小结:小朋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小朋友们以后仔细观察,试着模仿,就会发现很多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单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育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分辨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分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后通过探索--发现—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索中、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高。
一、青海傩面具的分类
青海傩面具同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的面具一样, 最早是作为一种巫术符号出现的。出于“万物有灵”的藏族原始苯教思想, 大自然中的山、石、鸟、兽等生灵万物, 都成为藏族先民信奉和崇拜的对象。生灵崇拜、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是青海傩面具艺术形成的基础[1]。
青海傩面具按照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 即宗教面具和民间艺术面具。
(一) 宗教面具
宗教面具主要包括羌姆面具和寺殿悬挂面具两种。
羌姆面具是青海面具中最富有特色的面具形式之一。在藏传佛教寺院举行盛大法会时, 羌姆法舞中所佩戴的面具, 通常被视为一种“法器”。可见, 羌姆面具在藏族宗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体现藏传佛教精神为己任, 成为通往佛教孜孜以求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桥梁。
悬挂面具主要是各种护法神的面具像, 如护法神、吉祥天女、马头明王, 还有一种叫“赞”的鬼面具, 一般都悬挂在寺庙的梁柱上。这些神像原系各经堂中的雕塑或画像, 平时与佛享受同等的供奉。
青海藏传佛教寺院遍布全省各地, 教派纷繁, 因而各个地区、各个寺院所表演的羌姆及其面具也都各具特色, 最具代表性的有青海塔尔寺“法王舞”面具、玉树地区康巴面具、贵德罗汉堂寺“鹿舞”面具。
青海塔尔寺“法王舞”
(二) 民间艺术面具
民间艺术面具主要包括藏戏面具和民间傩舞面具。
从文化形态上看, 藏戏源于羌姆[2]。早在14世纪, 高僧唐东杰布将寺院中简单的“羌姆”仪式, 穿插情节, 注入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或记载在佛经中的寓言、故事内容, 使其戏剧化, 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观看, 达到宣传佛法教义的目的,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在西藏, 最早形成了“白面具”、“蓝面具”的不同流派。而青海安多藏戏面具, 由于其色彩艳丽, 造型独特, 已成为这个流派的重要标志。
民间傩舞面具, 从掌握的资料来看, 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藏族和土族民间傩舞中的面具, 形态较为古朴原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青海同仁地区的“瓦状”面具和青海民和县三川地区每年一度大型土族面具舞上所用的“纳顿”面具。
第二类是土族和汉族的脸谱艺术。脸谱是面具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之一。在青海同仁县年都乎土族村寨至今保留着虎图腾脸谱巫傩祭祀活动, 当地群众称之为跳“於菟”。青海大通黄西村每年社火表演中以青蛙为崇拜图腾的祭祀傩舞“四片瓦”, 就是在演员脸上画上青蛙脸谱进行表演的舞蹈。
第三类是面具与脸谱相结合的汉族民间社火舞蹈面具。青海乐都县正月社火中表演的《五鬼闹判官》最具特色。表演中判官戴面具, 五小鬼分别画红、黄、蓝、白、黑脸谱, 造型诡异, 颇具研究价值。
二、青海傩面具的造型特征
(一) 羌姆面具的造型特征
羌姆面具造型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据《噶当书》载, “羌姆”共有360种, 护法神数目不下3000种。除佛、菩萨、高僧、圣人外, 主要为各类护法神祗所组成的强大阵容[3]。护法神中有一小部分善静形, 即面具表情呈慈祥、和善与温情者, 如玉树地区康巴面具中的“孔雀”、“老寿星”、“五色鹿”面具, 类似汉族“老寿星”的“长寿老人”憨态龙钟的面具造型, 基本是中原面具的写照。这些从汉文化中传来的艺术形象与藏文化融合, 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康巴面具艺术。
绝大多数护法神祗的面具呈狞厉相, 其形象狰狞、恐怖, 表情严厉。它们多呈牛头马面, 青面獠牙。如青海塔尔寺“法王舞”中法王 (怖畏金刚) 的面具为牛首, 以五骷髅为冠, 巨齿獠牙, 三目大睁, 嘴唇血红, 充满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威慑力量, 以示对妖魔邪恶的镇压。
羌姆面具中还有一类动物造型面具, 是傩面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如牦牛、鹿、羊、狗、大鹏造型的面具。这些动物造型面具也同样以恐怖、威猛、奇特为审美追求, 强调造型神态的高度夸张、变形, 如贵德罗汉堂寺的“鹿舞”面具, 鹿首怒目圆睁, 张口龇牙卷舌, 眼口血红, 神情狰狞, 体现了羌姆面具为佛教宣扬制服恶魔、压倒邪恶的功能。
在形制方面, 除了普通的单层、单面面具外, 青海羌姆面具还有一类多层、复面面具, 如“章颂四面兽”面具 (现存海南共和县吉东寺) 、“罗刹”面具 (现存贵德县罗汉堂寺) 、“九曜神”面具 (现存同仁县江龙琼贡寺、浪加寺) , 均为三棱形三层九头同一面孔的立体造型面具[4]。这种多面形象的神祗造型在面具领域里极为罕见。
(二) 民间艺术面具的造型特征
从内容上看, 青海民间艺术面具可以分为三类。第一, 神祗类。其形象大多是根据民间传说或庙堂神祗刻画的, 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渗透着人们对各类神祗的审美判断。如乐都县的《五鬼闹判官》中的判官形象就属此类。第二, 英雄类。英雄类形象多取自民间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纳顿”面具中的“刘备”、“关羽”、“张飞”面具, 不仅雕工精致、色泽鲜艳而饱满, 且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给人们一种狭肝义胆、忠贞豪爽的感觉。第三, 世俗类。这类面具的特点是接近生活真实, 重实感造型, 很少有“神气”和“鬼气”。正面人物大多五官端正, 面带笑容, 给人以敦厚朴实的印象。如“纳顿”《庄稼其》舞蹈中农夫全家人的面具形象均属此类。
从形制上看, 青海民间艺术面具主要有三种形式:
1. 立体套头面具:
是以“盔帽”、“蒙面”合二为一的面具。此类面具多以泥塑为坯, 采用纸浆、漆布制作而成, 普遍流行于青海各藏区民间藏戏中。如传统藏戏《公保多吉听法》 (亦称《米拉日巴规化记》) 中主人公公保多吉和公保弟弟努依的面具, 就属于“立体头套”样式, 其造型趋向中原汉族面具形制, 面目慈祥、色彩温和。
2. 瓦状面具:
其造型比较特殊, 类似石窟绘制的菩萨, 两只尖耳高出头顶, 形同一片老式的青瓦。素有“热贡艺术之乡”的同仁县浪加村, 在每年一度表演“勒什则” (龙舞) 时, 即佩戴这种木制瓦状面具, 此类面具共有两个, 在造型上略有不同, 其中一个类似蛇头, 另一个类似蛤蟆头。这种瓦状面具在其它藏区并不多见。
3. 平面门帘式面具:
是一块在眼睛部位剪孔 (便于透露视线) 的平面布片, 上面以抽象多变的线条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进行装饰, 表演时悬挂于脸前, 以替代戏中角色的面部化妆, 从而表明该角色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这种面具在华热藏戏中较为多见。
三、青海傩面具的色彩表现
青海傩面具属藏传佛画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门类, 其色彩多具宗教象征意义, 佛经中的“四显色”, 即青、黄、赤、白是青海傩面具的基本用色。
塔尔寺“法王舞”中的各种护法神祗面具, 用色极为绚丽华美。其中法王“怖畏金刚”面具为牛头造型, 青黑色面, 象征着权威和正义;“托干”和“多尔达”面具造型均为人型骷髅 (“多尔达”耳边有风翅, “托干”无风翅) , 黄白色, 以示威严和敬畏;“巴吾巴莫”, 意即天界勇士, 面具造型为人面型, “巴吾”即男性, 为黄面, 象征着肃穆和忠实, “巴莫”即女性, 用绿面代表;“夏雅”, 意为鹿和牛, 鹿首黄色, 象征着自由安宁, 而牦牛神则为黑面, 以表现野性威严;其余各路护法神祗, 面具有蓝色、红色、黄色等, 其中蓝色象征着勇武、震慑, 红色象征着权力和庄严, 黄色则象征着慈悲光明、兴旺和盛。
而在藏戏《公保多吉听法》中, 地方神面具为黑白两色, 采用羊皮和羊毛材料制成, 给人亦人亦神的感觉;蓝色的梅花鹿面具代表着生灵, 体现了藏族原始苯教自然崇拜的宗教观;红色的猎狗面具象征着愤怒与最终被驯化的忠诚。藏戏中每一种面具颜色都代表着一类较为固定的角色, 如白色象征着纯洁, 黄色象征着神圣, 绿色象征着生命, 黑色象征着邪恶等[5]。
青海傩面具的色彩表现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管是塔尔寺的“法王舞”还是藏戏《公保多吉听法》, 其主旨都是以佛教的思想来教化人多多行善, 勿造恶果, 脱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人向鬼神祈求的美好愿望, 让人们在光怪陆离的色彩幻境中获得一种超现实的情感体验。
四、青海傩面具的宗教内涵
面具, 既是原始巫术意识和图腾崇拜的一种物化形式, 又是反映民族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曲六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傩面具, 不论是作为巫术的法器, 宗教的符号, 神像的象征, 图腾的凭依, 祖灵、神话传说人物、历史人物的再现, 以及装扮的手段和审美情感的渲染, 都蕴涵着一个基本特点, 即从人类第一自我瞬间衍化为第二自我。”[6]“摘下面具是人, 戴上面具是神”, 是对这一观点最为直接的阐述。羌姆和藏戏艺术在宗教法事活动中, 通常以面具为媒介, 把心灵中作为偶像的神佛变为现实中活灵活现的神佛, 把佛经的抽象教义变为直观可见的场景和形象, 用艺术的形式来反映宗教精神, 以弘扬藏传佛教的经典和思想。
对藏族民众而言, 拟神仿佛的面具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实体, 而依然是宗教中各种神佛的金身玉体, 对面具的尊崇即是对神灵的敬重, 信徒们“睹形象而曲躬, 闻法音而称善”。因此, 傩面具中充溢着各种各样的神佛鬼怪形象, 讲述着形形色色的佛教故事。然而, 面具中神鬼形象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并不完全归结于宗教性或社会性, 而是由宗教原形、创作者的意象和意义生成三个方面构成的。所以, 我们最终将其归结为艺术性, 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 弘扬佛法、教化子民, 这也正是青海傩面具的魅力之所在。
注释
1[1]付平摄, 薛建华文.法器面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2.63页
2[2]马达学.青海民间藏戏面具文化之印象[J].西藏艺术研究, 2005 (04)
3[3]格桑益希.藏传佛教"羌姆"面具艺术探秘[J].贵州民族研究, 2004 (02)
4[4]马达学.青海民间藏戏面具艺术[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8 (03)
5[5]岳岚.青海藏戏面具的审美探析——以德钦寺的《公保多吉听法》为例[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2 (08)
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一、主题的由来:
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各种小昆虫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等问题,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昆虫与花儿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将自然地生成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让幼儿继续探索花儿与昆虫的秘密,认识各种各样昆虫的名称、特征等等。
二、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我知道的昆虫》
活动一:《我认识的昆虫》
活动目的:
1.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3.体验捕捉昆虫的乐趣。
4.尝试饲养昆虫,增进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发幼儿谈论有关昆虫的话题,比一比谁知道的昆虫多。
3.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分类活动,按会飞的、会爬的、泥土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布置展区。
活动二:美术活动《画昆虫》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话出喜欢的昆虫。
重点指导幼儿在涂色时,使用鲜艳的色彩。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的延伸:饲养昆虫,引导幼儿记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第二阶段:《昆虫的本领》。
活动一:《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的:
1.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二:歌曲《小蝴蝶》
1.律动《蝴蝶飞》入室,提醒幼儿双手与双脚配合协调。
2.练声《一只小铃铛》
3.出示蝴蝶头饰,引入歌曲的内容。
4.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5.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边唱歌表演。
第三阶段:《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的: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第四阶段:《昆虫的乐园》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四、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活动感想: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
课后想到上午的回答是否太简单了,孩子们能理解吗,而且,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将非昆虫类的蜘蛛当作昆虫介绍给了幼儿,使他们形成了错觉。于是我立刻生成了新的活动《昆虫保安大队》,为幼儿提供了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标本、图片,同时还详细的向幼儿介绍了关于昆虫和非昆虫的知识。
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923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路灯》含反思》:中班教案《路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发准串、完、闪、边等字音,学习表演,感受儿歌的情景,知道各种各样的路灯,了解路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能按数取物,根据数卡站在相应数量点子的圈中,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路灯》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小狗卡片若干个,小音符每人一份,纸,胶水,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小嘴巴不说话。”(边听音乐,边跳边拍手)
2、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是谁吗?对了它们是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它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我们看看带来了谁?(出示小狗)这只黄色的小狗它喜欢叫一声,看看还有谁?这只红色的小狗喜欢叫两声。还有一个小狗来了,这只蓝色的小狗不喜欢叫的,所以它不出声。好。我们拍着手一起来学一下小狗叫。先在小朋友来看一下老师把小狗换一下位置,先在多了什么呀?好,我们来拍一下。黄色的小狗带来了它的好朋友音符宝宝(出示四分音符)这个黄色的音符宝宝和黄色的小狗一样,喜欢出一声(师拍一下手)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红色的小狗也带来了它的好朋友,红色的音符宝宝,它和红色小狗一样喜欢出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蓝色的小狗也一样带来了好 朋友蓝色的音符宝宝,这个蓝色的音符宝宝也和蓝色小狗一样不喜欢出声,它的名字叫休止符;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
节奏: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愿意出来表演一下(请若干幼儿出来拍节奏,给于表扬)
(出示所有符号)高音妈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高音妈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3、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那老师要请坐得好不说话的小朋友来玩摘星星的游戏,看看小星星背后藏了些什么?
(师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游戏玩法:听音乐 《闪烁的小星星》做动作,到音乐结束时,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背后音符的名字和知道它的节奏。
4、操作:好听的节奏
请幼儿把自己桌面上的小音符粘在白纸上组成一个节奏,然后拍出自己所创作的节奏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记录乐曲的方法,让幼儿从小正确认识五线谱,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观看VCD、给音符宝宝造房子、一起做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五线谱的认识。
中班音乐教案《有趣的音符》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46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好妈妈》含反思》:中班教案《好妈妈》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热爱妈妈的情感,学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好妈妈》,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好妈妈》含反思教案吧。
一、贵州地戏及其发展
贵州地戏由傩堂演变而得。地戏因不搭建的舞台,而在地上直接戴着面具表演,因此得名“地戏”,民间也称之“跳神”,它有傩文化的性质,演出的内容都是描述战争的相关事物,剧目多是武打剧种,如《三英战吕布》,《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等。所以从范畴上属于军傩。贵州的地戏主要分布于安顺、贵阳、黔西等地,其中最典型的要属安顺屯堡,它是典型的贵州地戏文化聚集地。安顺地戏分布于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中心及市属的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开发区,以及邻近的清镇、花溪、长顺等地。在300堂地戏剧目中,仅西秀区就有190多堂。
在安顺,地戏一年演出两次,分别是春节和七月半,前者叫“玩新春”,后者叫“跳米花神”,面具上插着长长的羽毛,十分有趣。演出者为当地的普通人,戏服分蓝白两色的战裙,反面人物是蓝色,正面人物是白色。
地戏演出的时候,有严格的仪式,演之前和之后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首先是开箱子,又叫做请脸子,这与人们的信仰有关。村民们认为面具是神圣的,一年只拿出来两次,平时都用白棉纸把面具包好,放在干燥的木头箱子里,密封好,演出的时候要选好日子,举行祭祀仪式,才能开箱,把面具请出来,所以叫“请脸子”。接着是参庙,演出之前,大家要到庙宇里拜神。第三个步骤是扫开场,由戴着面具的两个孩童边舞蹈边唱诗文。第四个步骤是扫收场,全体演员按两个弧形站好,唱念诗文。扫场结束后,就是封箱,把面具仔细分开包好,小心放入箱中,用红色纸条封箱。
二、贵州地戏面具的造型艺术
1、面具的用料和制作
地戏面具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致,选料讲究。它由专业人士雕刻,用料多为木料,如丁木,白杨,白果等,以前用丁木较多。
首先,先把树木晾干,切成两个半圆的柱体。接着,量好头盔与脸部的比例,一般比例为各占一半,然后刻画出大概轮廓,五官的比例为额头三指,鼻三指,鼻子到下巴五指。而头盔又分为尖盔和平盔两种,男性头盔多龙纹,女盔多凤纹。然后将面具打磨光滑,用颜色上彩,装饰图案纹样。面具的着色分为油质和胶质两种。前者是用石青,石绿,赭石等颜料加入油漆调配,然后上颜色。这种方法,色彩非常鲜亮,防水。后者是用粉状颜料加牛皮胶上颜色。这种方法容易掉色,不防水,但成本低。最后上完颜色后,还要安装上镜片和胡须。镜片一般安装在武将的头亏和耳翅上。地戏面具有胡须的面具角色很多,胡须有黑,白,红三种颜色,用人发,马尾,麻丝染色。
地戏的面具工艺很复杂,需要的工具也多,有的多达40多种,各种型号都有。经过上述步骤,面具还不能用来演出,制作完成后,需要经过开光,也叫开眼,开光仪式设在庙里,把面具放在祭祀台上,供奉各种祭品,宰杀雄鸡,用鸡血点在面具上,然后由戏头念开光词,这样面具才能在演出中使用,具有灵性。
2、面具的造型艺术
地戏的面具造型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武将,它在地戏中地位很重,不但有正反派之分,还有文将,武将,老将,少将和女将之分。武将的特点是重视头盔和耳翅,以龙凤做装饰,在技艺上,是浅浮雕和镂空相结合,制作精细。第二种是道人,在地戏中出现也很多,多为仙人现象,比较明显的特色是不戴头盔,一般戴道冠。第三种是丑角,最常见的丑角是歪老二。第四种是动物,常见的是龙,虎,狮子,牛等,它们多是得道成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从面部的造型看,将帅面具讲究的是刀法明快,要求有棱有角,轮廓分明,既注重写实也注重夸张。武将面具强调煞气。多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豹子胆、火烧眉、高鼻梁、撩牙嘴,人物形象显得骠悍、勇武、刚烈、威猛、深沉。文将面具注重灵气,着力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刻画,人物形象显得威严而又庄重,平和而刚劲。少将面具则为五官端正、剑眉倒竖,多为粉脸小生形象,透着英武、洒脱、阳刚之美。女将面具则讲究秀气、娇媚、端庄、娴静,又不失武戏的人物特征,显现出一股飒爽英姿的精神气质。用面具艺人的口诀来说,嘴的刻法是“天包地(上齿咬下唇),地包天(下齿咬上唇),上下撩牙分两边;地包天,天包地,呲牙咧嘴显神气”。眉气的刻法则是“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根线,武将如烈焰”。眼睛的刻法是“武将豹子眼,女将弯月亮,少将精气足,文将菩萨样”。
三、贵州地戏面具的色彩艺术
除了面部造型、头盔和耳翅的装饰以外,人物形象上的表现,还特别注重用色。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定的性格特征。
1、红色的象征
面具的颜色一般根据人物性格来,脸谱中红脸多为忠勇刚直的武将,如薛仁贵、关羽、杨龙、伍云召面具便是;蓝脸多为果敢之将,如单雄信,麻叔谋;绿脸多为怪异者,如南洋王朱灿、尉迟宝林;白脸多为英武之将,如马超;青脸多为凶恶骁勇之将,二花脸多为守关总兵,三花脸多为反派营垒中的将帅或其他偏将、副将。
2、白色的象征
白色一般代表英武,如马超。地戏面具色彩与京剧脸谱有相似之处。京剧里的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脸谱在演出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3、黑色的象征
黑脸多为刚烈、勇猛的武将,如张飞、杨玉成和尉迟恭。而在京剧中,赵天君,许褚,张飞,李元霸,也是黑色脸装饰,可见地戏面具与京剧脸谱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结语
贵州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各种因素,产生了地戏这一富有特色的戏剧种类,无论是过去纯粹的驱鬼辟邪的简单仪式,还是后来的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都是戏剧艺术和工艺造型的具体体现,这种质朴的美反映了贵州人民的劳动智慧结晶,我们需要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地戏面具的艺术文化熠熠生辉。
摘要:贵州民间的地戏,属于傩戏,它分布在安顺、贵阳、黔西等地,地戏也是戴上面具演出的一种戏剧,面具的造型艺术心神兼备,形象动人,色彩艺术丰富,在与京剧脸谱对比中,有异同之处。
关键词:贵州地戏,面具,文化艺术,脸谱
参考文献
[1]黄埔重庆.贵州傩面具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2]安顺文化局.贵州安顺屯堡[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3]沈福馨.安顺地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4]顾朴光,陈荣,张世申.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傩面[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碰击气球,使气球不落下。
2、自由探索各种玩气球的方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萌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个数多于幼儿的人数、大垃圾袋两个、圆形即时贴若干、塑料泡沫垫一块、背景音乐。
场地准备:空间足够大的空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韵律《兔子舞》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和小白兔来跳舞吧!
幼儿随着教师听完整音乐有节奏的进行律动。
二、游戏:长了翅膀的气球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气球,这个气球可神奇啦!气球上长着翅膀呢,不信你们来试试,让气球飞起来!
给幼儿分发气球(人手一个)用手让气球“飞”起来。
教师:(拿着气球示范)小朋友们看,我们可以用手让气球飞起来,不要让气球落地。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玩气球,教师参与其中,注重个别差异,鼓励幼儿用手背、手指,变拳头等或用手指弹一弹等多种方式来玩气球。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原来我们的手可以用各种方法让气球长翅膀,飞起来。
三、自由探索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
教师:除了用手可以让气球飞起来,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些部位让气球飞起来呢?
幼儿自由探索后请个别幼儿说身体部位并大胆的在同伴面前展示后,教师在自己身体部位上粘贴圆形即时贴。
四、游戏“气球不落地”。
两人一组夹球运球,运到指定地点,要求幼儿在玩气球的过程中,不许落地,落地幼儿一旁观看。
(游戏中教师以裁判的身份参与游戏,注意幼儿的安全)
五、调节活动:欣赏教师顶球教师:下面请欣赏老师是怎么让气球飞起来的!
放背景音乐,教师随音乐有节奏的用即时贴粘贴的身体各个部位顶球,幼儿在一边欣赏。
六、放松活动
一起坐在垫子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拍拍身体的各个部位,放松四肢,幼儿帮助整理气球,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气球是幼儿常见的、易得的材料,幼儿对气球有相应的游戏经验。例如:让气球不落到地上,能训练幼儿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判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碰触气球,能让幼儿感受到身体各部位运动灵活性之间的差异;将轻飘飘的气球拍到更远的地方,则需要幼儿体验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弹力;躺到气球垫上,则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一种掌握和控制身体平衡的独特体验。
在环节设计上,我力图体现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思路。
●动作探索。首先,让幼儿创造性地用手的各个部位(手指、手背、拳头等)来垫气球,感受垫气球的快乐,了解气球的特性。然后,让幼儿大胆猜测除了用手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也能垫气球,并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验证。幼儿在验证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自然地感受到了身体部位和运动的关系。
●竞赛挑战。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挑战。于是在幼儿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垫气球的挑战赛,让幼儿选定挑战部位进行挑战(头顶、脚踢等),给幼儿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和挑战他人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每个个体的动作表现,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趣味“排球”赛。运用排球赛作为游戏情节,让幼儿尝试向前方远距离拍球,进一步感受手臂、手腕的推力与爆发力,在紧张、激烈、刺激的竞赛游戏中挑战自我。
●气球按摩床。这个游戏有极大的趣味性,既可以让幼儿进行放松,又能让幼儿挑战自我,克服恐惧感。同时在与气球间接的接触中,幼儿还可获取一些有关“力”和“平衡”的科学经验。
大班体育教案《有趣的气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316字。
相关文章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切西瓜》》: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切西瓜》适用于大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切西瓜》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敢于表现自己,喜欢在集体面前讲述。
难点:能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述
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幼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2、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3、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来.源快思教.案网>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4、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三、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教学反思:
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课件的使用使得活动效果更加完美,量词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幼儿在存在一点困难,还需在生活中进一步的熟练。
【幼儿园艺术教学教案:有趣的面具】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及教学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