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现代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现代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10篇)

市现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工作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以及对社会公众与企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作为其主要形式的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应用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在今天开放的绵竹,更需要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绵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必要性

(一)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全面正确地实施《条例》,是各级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义务。作为政府信息主要公开形式的电子政务又被严格地刚性化、程序化,从而大大弱化了传统政府运作的人为性,充分体现出民主,每一公民都可以平等地获取政府信息,无疑是最为经济、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

政府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努力向“无纸办公”时代迈进,使政府服务率先实现现代化,将带动我市信息交流的拓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绵竹的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树立一类崭新的标杆,从而不断加快绵竹的现代化进程。

(三)转变职能、利民惠民的现实需要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政府职能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和效率化。当前,我省提出“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号召,加快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市政府职能从“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的转变,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从而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好地利民惠民、为民服务。

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早在2007年5月31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洪林作了题为《打造阳光规范政府,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成都》的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到“审批项目和其他手续办结率达100%,其中当场办结率由去年的75%提高到目前的89%。”据了解,成都市之所以提高了当场办结率就是因为他们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把一些简单审批事项放到了网上进行审批,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见,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已经成为高效行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中共绵竹市委 绵竹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决定》中提出“集中行政审批,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功能,建立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信息集中发布平台”,这就对我市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仅仅依托绵竹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绵竹市人民政府网站(外网)和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内网),外网因为种种原因还未实现真正意义的“电子政府”,而内网只针对机关内部,没有面向公众,谈不上政务公开,因而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还在积极探索和筹备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据此,针对我市电子政务

平台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机构,加强政府网站建设

着力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实现政府和市级部门共建政府网站,利用政府网站有效推动和实现政务公开,挖掘和整合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提供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利用网站推行政务公开,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

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及各窗口的信息公开工作,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的公开申请,又具有集中行政审批,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的功能,还是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务信息集中发布平台,因此,建议市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我市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整合利用已有的公众信息网资源,不断深化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步实施“网上审批”,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市政府办重点做好电子政务的安排部署、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组织考核工作;市监察局负责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做好有关组织协调工作。

各镇乡、市政府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向电子政务外网报送信息的工作。已建立政府网站的单位要加强管理,提高建设水平,将本部门网站建设成果通过电子政务外网服务于公众;没有建立网站的单位,应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抓紧网站的规划建设。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信息共享

一是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议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统筹规划、建设与整合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充分

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政府公众信息网)搭建和联结我市电子政务网络传输体系;按照大集中的原则统一建设市政府数据中心,促进资源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统筹和强化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发挥电子政务的应有效益。

市政务服务中心应制定全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制定),市级各部门要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加强网络建设,逐步接入市电子政务内外网。今后,市级各部门原则上不再另建行业专网,已建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规划、标准逐步进行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系统与市电子政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并逐步迁移到平台上运行;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要利用市电子政务平台,市级各部门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向下延伸网络建设;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报经市政府审核批准。垂直和双管单位的系统建设以中央要求为主。各业务系统依法应当公开数据的,要提供数据公共接口,开放数据,不得进行信息封锁。

二是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协同办公)。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主要是以共享为目的,按照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功能完备、业务协同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目前此项工作德阳市信息化办公室正在与电信洽谈,准备进行全市范围内的前期推广工作,建议我市由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加强与德阳市的沟通与联系,为全市提供可共享的信息办公系统。加快推进工商、税务、质检、社保、财政等部门间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

(三)推进综合性公共服务系统建设

一是建设全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据国家、省、市和我市关于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建设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平台和部门业务系统,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公安局“三台合一”(110 119 122)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紧急救援服务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重大事故隐患监控系统等应急指挥资源,建成覆盖全市辖区的应急联动指挥系统。通过应急指挥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对突发事件和应急事件做出快速联动反应,为广大群众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建议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应急办)牵头,会同市公安局、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气象局、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是建设“一站式”联合审批系统。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与各部门的业务系统连接整合行政服务项目,并通过在电子政务外网开设面向居民和企业服务的“网上审批大厅”,为群众、企事业提供“一站式”高效快捷的审批服务。“一站式”联合审批系统建设建议由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要与“网上审批大厅”紧密结合,依托“一站式”联合审批系统,将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上网,提供在线咨询、表格下载等服务,实现50%以上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在线办理。

市现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2

1 信息化建设方案要求

首先, 信息系统的构建要考虑人性化。图书管理固然有自己的系统, 并且已把流程模块标准化,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除了要使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自动化运营, 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创造信息化价值, 信息系统的设计也是相当重要的元素, 如果不让技校工作老师觉得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 就难以提高这些人的绩效。传统的信息系统非常重视流程规划, 比较容易落入标准化的作业程序, 未来应该多重视人性化的使用接口。

技校应该考虑很多系统需要投资, 技校出了十万乃至几十万资金来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 就一定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吗?信息化建设, 除了在技术上的选择外, 如何在学校图书中运用, 无疑需要探究。如何探究技校图书管理建设信息化, 就需要使用者的支持, 系统的成功率才能增加, 让技校职工、学生不断地运用图书管理信息化提供的便利, 才能让职工、学生不断地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建议, 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图书多种类又需要信息化的情况下, 无论是在建设中, 还是在规划中都会给人疑虑和困惑, 如何展现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政府、学校虽然给我们展现了比较美好的信息化建设蓝图, 但是对于一些技校而言, 他们注重的实效和作用的发挥, 在意的是信息化建设是否低廉, 就需要国家无线的发展和投资,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实用主义态度。而实际上在偏远的技校建设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不实际、不作为, 只有低廉的、实用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技校中展现。借助国家的力量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是非常必要可行的, 在更好的平台推广, 技校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推行易操作和易执行的, 便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掌握技校的硬件建设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

2 图书管理信息化方案应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阶段的科技技能内涵, 不仅在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手机用户上做有效的图书资源共享, 还要在多个领域建立全面的信息化建设, 由技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广到新的领域, 让学子们在充分享受信息化的同时不断建立自主学习、自主看书的良好习惯, 倡导信息化建设, 倡导学以致用的信息化建设。而实际上, 借助信息化建设管理图书信息已不是新鲜事物, 在技校规模发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中, 信息化建设早已成为一个被多方所垂涎的市场。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早已不是一个概念, 在信息化发展的同时, 政府机构早已倡导多年, 信息化可使学生从中收益。而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费用, 在建成之后只需要简单维护, 为技校图书管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效果。如此看来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效能已经逐渐清晰, 在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无疑重要的是实用性和低廉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 会有更多的科技元素将技校日常行为包含, 通过无线、有线覆盖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相比之下, 图书质量的运作也在信息化建设中浮现, 如何加快阅读缓冲速度、如何加快信息化人性化发展也成为重中之重。经过了跑马圈地时代之后, 科技含量占据大多数的时代逐渐使得信息化建设充实。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很大程度上正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 信息化建设是不可逾越的重要部分, 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识。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也得到了全人类的认可, 互联网、物联网, 无线、有线、手机终端发展是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 由此来看,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学子们最终的选择。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只是在一个网络、几台设备和几套系统上, 不能认为信息化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硬件系统的建设, 最重要的是信息化的实用性, 让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需要让信息真正地运作起来, 为学习知识的人服务, 这就涉及到了人员素质和管理。

在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 需要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好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流程, 提出流程优化方案、消化吸收软件系统, 制定健全的发展计划、发展总结, 才能更好保障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校技术人员的短缺, 疲劳应付本职工作的设备和维护, 不能有效地培训, 导致技术的落后, 知识的陈旧, 面对新的技术更新, 往往力不从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发展, 就需要动用社会的力量, 把专业技术人员请到技校展开培训, 让技校维护人员在工作中学习。不断地健全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 最贴近学生的网络, 也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集中点。这就需要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健全, 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让图书管理信息化成为技校学子看书读书等的重要渠道。不断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服务目的, 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覆盖到技校的每个角落, 覆盖到每个学生当中。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信息化工程, 必须坚持信息化的畅通,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建设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 坚持为学生信息化为社会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3 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呈现发展的良好态势,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将深入维护国家安全, 社会的稳定也促进了信息化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信息化安全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健全, 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积极推进, 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安全标准不断深入运行, 不断完善, 信息化建设将深入进行。

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推广的力量将逐步加大, 加强信息化在各行业应用工作, 而推广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望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对各行业的作用日益凸显, 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广, 导致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逐步明显, 政府投入的作用逐步加强, 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政府到技术内涵的条件逐步成熟。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多种行业已运用, 信息产业将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不断的源泉。基础性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 信息化知识理论、信息化技能、信息化实践、信息化普及工作进一步良好发展。

4 结语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运用与实用性, 对信息建设、独立运作, 是当前比较大众的做法, 对技校来说, 开放、维护、服务等具体业务是独立的, 技校必须发展自身IT力量, 才能更好地服务, 否则会带来信息不对称问题, 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无功而返, 只有建设开放性、合理运用内部IT资源和外部IT资源才能更好地发展技校图书管理建设, 这需要技校本身进行思考、对症下药、共同努力。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学校一个重要领域的课程结合, 如何让学校学子多样性地接受教育, 探究信息化建设与学校课程的正规化整合, 同时探究图书管理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的新领域。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探究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2001 (12) :15.

[2]周欣娟.图书馆信息化建设[J].2008, 01 (01) :25.

[3]朱岁松.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2005, 10 (1) :102.

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我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使我园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培养幼儿初步感知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农村幼儿适应并融入现代化社会的脚步,拉近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之间的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之间的距离。到20xx年,我园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将迈进全镇前列,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对我园幼儿教育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1、加快“三通两平台”(三通: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2、加强幼儿园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深度融合。建设为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和示范校,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任务

为了稳步推进我园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前瞻性、实用性、可扩展性、规范性和我园实际情况,对教育信息化逐年进行分级建设。

1、工程建设进度

为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强县”创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从20xx年秋季开学起,到20xx年暑假间,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作如下分解。

从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阶段,为实施探索阶段。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目标达到或接近C级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阶段,努力实现B级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

20xx年秋季开学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阶段,为完善升级阶段。根据我园具体情况,进一步升级,把幼儿管理、教师考勤、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纳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范畴,打造智能化校园。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向高一级教育信息化标准升级。

(二)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建设

加强教育资源库和关集幼儿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完善幼儿园配置急需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幼儿园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

目标:

1。配合中心校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参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每年要开发我园优质教学资源,完成3节以上课例的学科审查、拍摄、制作和向中心校推荐上报工作。

具体措施:

1、我园积极配合中心校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资源网)。

2、教师制作的课件要及时上传到中心校信息处。

(三)、网络工程建设

目标:到20xx年底完成我园互联网宽带升级。

四、信息化人力资源的培训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

建立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领导班子队伍、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骨干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我园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

(一)信息化的领导班子队伍培训

目标: 积极参与中心校组织的信息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培训。

(二)教育技术能力骨干队伍培训

积极参加中心校开展的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通过三年培训,我园达到县、镇级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1人。

(三)电教管理员队伍培训

每年参与一期电教管理员培训,使我园电教管理员达到1人。

(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根据皖教秘〔20xx〕489号《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实现我园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建立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师包园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具体措施:

1、培训任务。20xx年培训1人以上的学科教师,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训学科教师人数达4人以上;20xx年达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训任务。

2、培训年度计划。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总计12人。

3、校本学科教师培训。按照《安徽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合理规划培训安排。

五、信息化应用推进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幼儿园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功经验。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评课、专题讨论、专题报告等研修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课、评选应用新星等研修活动。

(三)学校管理信息化

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学校形象。

六、推进策略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原则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4

一、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质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质条件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当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网站,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口。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它是企业内部信息主旨的管理者。

(一)网站建设:

网站是企业形象的窗口,许多企业和个人都是通过窗口了解企业情况,对于企业网站的模块,我们设置了一下几个方面:

1新闻发布集团的动态、公司新闻、活动、安全建设;○

2企业文化、集团的品牌、企业的理念、企业的质量;○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5

概况编辑

企业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发展模式。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两个方向,第一是电子商务网站,是企业开向互联网的一扇窗户;其次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企业内部信息的组织管理者。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惊人的,各行各业的许多企业都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有的以介绍产品为主,有的以提供技术支持为主,还有一些企业网站则开展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组织企业的进货和销售。

数字化车间编辑

利用DNC技术提升车间网络化能力

信息化时代制造环境的变化需要建立一种面向市场需求具有快速响应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数控机床成为现代加工车间普遍使用的设备,构建网络化数控车间生产现场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尤为重要。盖勒普DNC(Distributed Numeric Control)作为一种实现数控车间信息集成和设备集成的管理系统,实现车间制造设备的集中控制管理以及制造设备之间与上层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彻底改变以前数控设备的单机通讯方式,帮助企业进行设备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组,大幅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利用MDC技术提高车间透明化能力

在数字化车间的方案设计中,SFC底层数据管理对企业车间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已经具备ERP/MRPⅡ/MES/PDM等上层管理系统的企业来说,迫切需要实时了解车间底层详细的设备状态信息,而MDC是绝佳的选择。MDC实时监控车间的设备和生产状况,25000多种标准ISO报告和图表直观反映当前或过去某段时间的加工状态,使企业对车间的设备状况和加工信息一目了然。管理人员不用离开办公桌,就能查看到整个部门或指定设备的状态,便于对车间生产及时做出可靠、准确的决策。

利用PDM技术提升车间无纸化能力

当制造业与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时,就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车间生产过程中所有与生产相关的信息和过程集成起来统一管理,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实现作业指导的创建、维护和无纸化浏览,将生产数据文档电子化管理,避免或减少基于纸质文档的人工传递及流转,保障工艺文档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快速指导生产,达到标准化作业。盖勒普PDM已经成为数字化车间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并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利用MES技术提升车间精细化能力

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MES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是因为企业越来越趋于精细化管理,越来越重视细节、科学量化。MES通过条码技术跟踪车间从物料投产到成品入库的整个生产流程,实时记录并监控生产工序和加工任务完成情况,人员工作效率、劳动生产率情况,设备利用情况,产品合格率、废品率情况,等等。通过生产数据的集成和分析,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生产改善。盖勒普MES帮助企业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智能化制造,并通过进一步完善车间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

价值优势编辑

1.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浏览器使用方式,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8.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9.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

10.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通过SSL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

实施条件编辑

1、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 对企业信息化内容的认识,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连上网、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以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是为管理服务的,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

所以根据建设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企业信息化内容应为:

(1)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

(2)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起企业的总体数据库。该总体数据库分为两个基本部分,一个基本部分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另一个基本部分则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

(3)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起相关的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建立Internet,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及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

(5)联通Internet.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6)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国内外经验表明,企业开展信息化需要具备一定条件,那么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可能成功实施呢?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

(2)要有一个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3)要有基本的技术和管理基础

(4)要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5)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

(6)要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7)要有一个信息主管来统帅

(8)要有专门的部门来实现

2、建设领域开展企业信息化需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形式下,企业不开展信息化就没有出路。

(2)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

(3)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注重实效,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4)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和经济效益;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弹性适应原则;安全可靠性原则。

建设步骤编辑

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

2、企业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尝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上述各个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从而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3、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能力现状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询公司的辅助效果更好。

4、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需求。

6、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7、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市现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6

一、高级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 不断进步的电子信息技术已逐渐运用于高级中学的管理与发展之中。不过其应用范围一般为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等, 并未深入到档案管理工作。目前, 高级中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迟缓, 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

(一) 领导缺乏足够重视

目前来说, 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未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一方面, 很多领导仅仅是用短期眼光来看待并制定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并没有了解这一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只是用敷衍的态度来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相关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 一些领导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教学之中, 完全忽视档案管理对于学校正常运作的重要作用性与便利性, 继而将本该用于档案管理的资源全部抽离, 使这一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经济与人员支持。

(二) 相关理念不够正确

尽管有些高级中学已经建立了档案管理的专业部门,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关人员的思想与观念逐渐失去了创新和发展。他们更希望安于现状, 仍然沿用以往的管理方式, 缺少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动力。同时, 相关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一些人将信息化完全等同于数字化, 而另外一些人单纯地将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信息化的全部, 而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流程知之甚少。

(三) 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为了满足新时期的要求, 信息化建设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很多高级中学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团队, 专业人员也相对匮乏。甚至有些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人员是由其他人员所兼任的, 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极大地妨碍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四)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高级中学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 相关的软硬件环境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很多学校缺少全套的档案管理设备, 计算机、扫描仪以及档案管理软件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基本不具备现代化特征。简单落后的基础设备明显制约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阻碍档案管理的步伐。

二、新时期高级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通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当中, 高级中学能够科学有序地保管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价值不菲的信息与资料。档案管理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信息化更是为高级中学各项工作提供经验与依据。

(一) 资源共享的需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成为社会上各个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优势所在。没有信息优势的学校将逐渐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并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学校长久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资源共享的实际需求。高级中学的档案工作涉及面广, 具有高度服务的性质。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不仅有助于相关信息快速有效的查询、汇总以及管理, 同时有助于实现信息拥有者与信息需求者的信息共享, 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二) 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都对高级中学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高级中学中, 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学校工作进行辅助的基础工作, 对于学校的发展与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信息化是在新时期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的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时期要求, 就要摒弃以往的传统理念, 逐步消除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制度障碍。因此,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三) 时代进步的需要

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其中包含广大师生进行各种教学与活动的实际情况。人们可以通过查询高级中学庞大而有序的档案库来寻求自己所需的信息。但是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求高效的工作方式, 这就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快速查询与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 无纸化是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特点, 保证了相关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另外, 时代赋予档案管理工作更大的作用, 使其在保留原有查询与借鉴作用的同时, 也对学校的育人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三、新时期高级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

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涵盖面广, 作用大, 是其日常管理所不可缺少的工作。在新时期, 为了更好的发展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能够满足资源共享、档案事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的要求, 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意识

从某种程度上讲, 高级中学相关人员的态度决定事态发展与资源支持。为了有效地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宣扬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并定期检查与监督相关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 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准确。其他人员要与校领导高度保持一致, 转变以往的旧理念, 用新时期的档案意识来服务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总之, 高级中学应该实现档案管理的管理共识, 进而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二) 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素质

在高级中学中,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管理的直接执行者, 其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与进程。因此, 高级中学应该重点培养或吸收专业人才, 来提升相关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技术。一方面, 高级中学应该注重管理团队的知识构成与学历分布, 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 高级中学应该为管理人员提供培训与提升的机会, 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先进的管理技术, 从而具备更强的工作实力。

(三) 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很是复杂, 相关人员不仅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以及录入, 还有义务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 规范其过程中的行为。相对于书面资料来说, 电子资料的调整与管理更为方便, 查找与修改也更为迅速。不过工作人员必须保证这一工作的规范性, 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量。另外, 功能强大、稳定性好的管理软件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支持。

四、总结

总之, 档案管理是高级中学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新时期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作, 它不仅关系着高级中学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 还会对档案管理事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由于高级中学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不乏非和谐因素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级中学必须从管理意识、人员素质以及管理信息化的规范等方面着手, 循序渐进地实现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湘平.对中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3) :212, 227.

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7

司法局强力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有机整合,促进社区矫正工作向规范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全面强化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监管,切实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效。

一是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软硬件上下功夫。为适应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需建立高效信息化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建立“一个平台、两套系统”:即社区矫正监管平台、远程监控指挥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实现了“七大功能”,即通过互联网数据的自动生成、存储和传输,集合动态监管、视频指挥、应急处置、远程教育、指纹考勤等七大功能,发挥指挥中心信息中枢作用,满足当前社区矫正工作新需求。同时购置高清摄像头、指纹报到仪、执法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电子屏幕和电子腕表,设备配套至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和各司法所,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终端全覆盖。通过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形式,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更新观念,提高意识,强化使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各司法所各配备专职信息人员1名,专门负责通过信息监管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日常管理。

二是重实用,在提升信息化建设效能上做文章。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操作规程的制定、细化和规范,最大化利用各项信息化设备功能,加大“人防”和“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社矫正管理智能化。开展集中训诫、教育学习同步视频活动,将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思想汇报、个别谈话、集中教育等情况通过视频方式实时传输到县社区矫正监控指挥中心,实现同步监控。各个司法所要开展集中报到同步视频活动,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震慑力。给每名社区服刑人员佩戴电子腕表,防止人机分离,24小时实现实时追踪监控。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每月报到、思想汇报、社区服务、集中教育、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工作使用指纹考勤管理,避免了假冒替代现象的发生。推行信息化核查日记制,由专职工作人员每日通过社区矫正管理平台,对停留超时、越界警告、关停机警告、轨迹异常、人机分离等社区服刑人员违反日常管理的情形进行信息化核查,并根据实时定位、轨迹研判等信息化核查手段判断、确认相关事实,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并强化落实。从此通过信息监管平台掌握的事实证据,及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纪行为,做出相对应处理。

农村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8

一、基本现状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完小现有在校学生数134人(其中三至六年级学生87人),6个教学班,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共有4幢单体建筑物(教学楼已经成为危房)。

(二)学生机及计算机教室间数

由于学校教学楼属于危房,目前没有条件配备计算机教室,也没有学生计算机、教师机、稳压电源、交换机等相应的设施设备。

(三)班班通多媒体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6个,目前有一套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下差5套。

(四)局域网建设情况

现有各种用房4幢(其中教学楼属于危房,停止使用),接入学校局域网的有1幢(原教师宿舍),一层。

附:XX完小局域网示意图

XXX完小网络拓扑图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24个端口三楼:3、4、5、6年级教室(4个端口)会议室电脑室二楼:13个端口值班室1个端口

(五)监控系统情况,学校目前没有安装监控系统。

(六)教师机基本情况 有教师12人,有计算机的0人

二、设备需求和规划建设

(一)计算机教室和学生机

1、需要建设1间计算机教室,配备学生计算机 9套。建设地点:教学楼,第 2 层,第 1 间,使用面积 50平方米。学生机 9 台

稳压电源功 1 台,功率(kv)交换机 1 台,端口 24 口。计算机桌椅 5 套(按照两台一套计算)教师机 1 套 教师机座椅 1 套 机柜 1 个

2、能安排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数 1 人。

(二)“班班通”通多媒体

1、现共有班级 6个、普通教室安装多媒体1 套,下差多媒体 5套

2、下差多媒体分别安装于什么地方

安装于教学楼,第2层,第 4间,1个 班;第三3层,第 1、2、、3、4间,4个 班

(三)局域网

总的有1幢用房需要接入学校局域网,需要交换机 1台,端口 24口。

XXX完小网络拓扑图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24个端口三楼:3、4、5、6年级教室(4个端口)会议室电脑室二楼:13个端口值班室1个端口

(四)网络监控

1、现有监控系统 0套,球形监控头 0个,枪型监控 0个。需要安装监控系统 1套,球形监控头 3个,枪型监控4个

2、监控系统安装在值班室,三个球形监控头安装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左边和厨房侧边;四个枪头监控头分别安装在教学楼楼梯处口、学生宿舍楼梯口和学生食堂内。

3、网络监控示意图

(五)视频会议室

1、学校具备视频会议室的建设的装备用房

2、具备准备用房的具体信息

教学楼,2层 第三 间,面积 50平方米

方案制作人: 学校负责人

钟市采油管理区的信息化建设现状 篇9

根据总部中石化关于油气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切实实现油气生产信息化, 推进油田管理模式的高效运作, 钟市采油管理区于2016年4月开始信息化建设。钟市采油管理区, 负责钟市油田、严河油田的生产经营管理, 油井开井数125口, 水井开井数34口, 水井配水间10座。对应有接转站2座。钟市采油管理区自2016年4月份开始信息化建设, 到2016年年底已经基本完成油水井的信息化覆盖。

2 钟市生产信息化现状

2.1 通讯和视频

网络系统:井场网络采用无线网桥, 每个井场安装点对多点无线网桥远端设备, 已安装网桥设备93台, 安装在井场监控顶部, 通过网线与通讯箱内的POE和交换机连接。在钟市管理区各个共安装无线网桥基站设备15台。钟市管理区站点除严2站外, 均已敷设光纤。站点及无线网桥基站数据通过光纤回传到管理区。

视频监控系统:

1) 单井井场和多井式井场采用单点监控。每个井场设1套130万像素智能红外网络球型摄像机, 目前各井场已安装摄像机93台,

2) 每个站场设1套智能红外网络球型摄像机, 监控大门和站场, 配套通信箱、有源广播等, 安装11个摄像头。各站点配水间安装摄像机, 共8台, 各增注泵房安装摄像机, 共计17台。

2.2 前端设备

通过在井场安装油井数据采集柜 (集成RTU) 和无线仪表等设备, 配水间设置PLC数据采集系统, 完成RTU对油水井实时数据的采集。RTU通过光纤的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生产指挥中心。

目前井场安装油井数据采集柜 (集成RTU) 共120个, 各游梁式抽油机配无线压力变送器、无线载荷传感器、无线角位移传感器;3台高原机配无线压力变送器、无线载荷传感器、无线死点开关。各配水间配PLC控制柜, 共计8个;各配水间装有磁电式智能流量计, 用来测量瞬时流量, 累计流量, 共计29台;装有压力变送器, 共计37个。

各井场采用无线载荷传感器和无线角位移实时监控油井功图数据;采用无线压力变送器实时采集井口回压, 监控油压数据;通过智能数据处理终端RTU将单井所有生产运行数据集中采集上传至数控中心, 并实现油井远程启停。120口抽油机井安装数据采集采集柜RTU, 电表利用原有的亚盛电表 (综合保护器) , 实现数据采集, 预留远程启停和远程调节变频参数。

2.3 钟市管理区监控中心

钟市管理区生产信息化建设网络部分主要内容站场、配水间等自控数据以及监控图像传输至钟市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内, 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

监控系统实现对整个井场设备运行及人员活动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视, 预防各类盗窃破坏井场设施和及时发现险情给予报警等, 保证安全生产。

系统采用网络化数字系统结构, 前端摄像机把图像信号摄入后, 通过网桥远端传输至网桥基站, 从基站通过通信光缆传输数据到管理区生产指挥中心, 并通过存储管理服务器和控制键盘将前端信号进行实时显示及存储。

2.3.1 视频监控平台

各路视频信号通过各自配套的网络通道传输至机房, 在机房进行统一管理、转发和中心存储, 同时通过流媒体服务器支持网络用户实时查看图像。已实现以下功能;实现对前端所有视频图像的显示, 显示方式为轮巡方式。转发图像给其他用户观看。作业井场需二次录像时采用定时计划录像或手动录像存储。管理区中控室配置视频监控平台软件, 数据库、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客户机、存储设备、解码控制器、操作台及电视墙等。流媒体服务器承担区域内视音频数据实时转发, 避免多用户同时请求一路视音频流时可能引起的网络拥堵。

2.3.2 江汉采油厂生产指挥系统 (PCS)

通过集成现场自动化系统, 钟市管理区实现了生产现场可视化。PCS已建成7个功能模块, 目前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是如下5个模块:生产监控、报警预警、生产动态、调度运行、生产管理。

生产监控模块, 监控油井总井数120口, 计量站点9个;监控水井35口, 配水间8座。以前端自动化数据采集和scada系统为基础, 结合输油、注水流程, 将单井参数、功图数据、视频信息等实时监控信息进行汇总融合, 按照分专业管理模式, 实现采油、注水的分专业运行监控, 辅助管理区掌握现场实时运行动态。生产动态模块按专业集成生产动态指标、设备运行信息, 基于自动化数据和视频资源进行现有功能数据源的转换和功能提升, 形成基层管理的班报、日报等基础管理报表, 实现最新的动态信息汇总和基础资料电子化。报警预警根据前端自动化报警阀值设置及SCADA报警推送信息, 按照采油、注水等专业进行报警设置、报警处置、报警查询。调度运行实现管理区生产运行相关的岗位人员动态、生产值班、生产会议、重点工作、管网运行、电网运行等运行管理功能。生产管理模块以系统自动采集和源头数据为基础, 实现管理区日常关注的工程指标统计, 将生产分析与日常生产运行相结合, 按采油、注水、集输、开发分专业管理日常生产运行。

3 目前存在问题

油井压力是通过无线载荷传感器采集, 无线传输到RTU, 油井功图通过无线载荷传感器采集后无线传输到RTU。当无线信号不好时, 会出现传输回的压力值显示0和功图丢失的现象。

关于我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10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样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得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技能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题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一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即将与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将进行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

2.引入三个专题系统

三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题库系统已于2012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12门学科题库、2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

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与2015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成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题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5年下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陆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陆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程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六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钱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

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科干事)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

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4)学科教师根据分工,要分步骤、有重点、常态化地做

好各类教学资源文件的整理、汇编和导入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各类学科资源体系。

(5)计算机科组教师要发挥专业特长,热心做好技术指导

和答疑服务工作。

上一篇:大学生学习工作汇报下一篇:电路理论基础模拟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