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团体心理辅导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团体心理辅导(共9篇)

初中团体心理辅导 篇1

我自愿参加自2013年9月24日由初

一、初二年级的12位同学组成的《心理社》团体辅导活动,保证积极参与所有活动,遵守以下团体契约:

1.自愿参加本次团体心理活动。保证不缺席,不迟到,不中途离开活动,期间将手机调静音,以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团体中。

2.愿意在团体中坦诚地谈论自己的一切,真实开放自己,愿意不断成长。

3.在团体活动中,我会与其他成员保持团结友爱的关系,不攻击、贬损任何成员坦诚对待团体中每一位成员,相互尊重,学会倾听,经验分享,相互信赖。

4.对团体活动保守秘密,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尊重其他成员个人经历和隐私权。

5.积极服从、配合领导者和同伴的安排。6.如果临时有事不能到课,做到事前请假。

参与成员签字:

初中团体心理辅导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中三年级某班目睹同班同学突遇车祸身亡的学生, 共54名。某周四中午该班级一名学生突遇车祸身亡, 同学们目睹事发过程, 事发当天整个班级成员出现哭泣、不安、难过、自责、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 不能正常上课。班主任立即联系心理学工作人员, 对该班学生进行团体心理干预。在问卷调查前, 分别在学校的协调下获得家长与学生的知情同意。本研究发放问卷54份, 排除4份不完整问卷, 实际有效问卷为50份。年龄13~16岁, 平均 ( 14.26±0.66) 岁。男生27名 ( 54.0%) , 女生23名 ( 46.0%) ; 汉族47名 ( 94.0%) , 少数民族3名 ( 6.0%) 。

1.2工具

1.2.1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 PCL-C) [9]

该量表共17项, 每项症状的严重程度按1~5级评分, 总分范围为17~85分, 评分越高表示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总分>38分则为PTSD症状筛查阳性[10]。包括3组症状群: B组 ( 反复创伤性体验症状) 5个条目, 1条及以上阳性判B组为阳性[11]; C组 ( 情感麻木与回避状) 7个条目, 有3条及以上阳性判为阳性; D组 ( 警觉性过强所致易激惹症状) 5个条目, 有2条及以上阳性判为阳性。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12]。

1.2.2汉密顿焦虑量表 (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13]共14个项目, 采用0~4的5级评分法, 分别对应无症状、轻、中等、重、极重。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 超过21分, 肯定有明显焦虑; 超过14分, 肯定有焦虑; 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 低于6分, 为没有焦虑症状。

1.2.3汉密顿抑郁量表 (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14]共24个项目。采用0~4的5级评分法, 分别对应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总分超过35分, 可能为严重抑郁; 超过20分, 可能是轻或中等程度的抑郁; 低于8分, 表示无抑郁症状。

1.3团体心理干预方法共分为5个部分, 即建立关系 ( 干预者自我介绍, 介绍活动目标。进行生命意义的讲解及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故) 、宣泄情绪 ( 鼓励同学们采用诉说、哭泣等方式充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心理干预人员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共情) 、深度放松 ( 教授同学们进行放松训练, 消除躯体紧张感及不安感) 、解除遗憾 ( 设计解除遗憾、迎接新生场景, 同学们与离去的同学遗物———书包进行一次临终告别并书写哀思寄语, 完成其残缺的心理事件) 和调整应对方式 ( 调整认知结构, 区分不合理认知, 讲解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 以成员分享和干预者教授的方式使成员掌握对负向情绪体验和消极生活观念的应对技巧) 。每周2次, 每次1.5~2 h, 共3周5次, 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完成。团体心理干预者2名, 均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心理学临床应用研究方向硕士, 经过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与实践培训, 具有一定的团体咨询经验。

1.4问卷填写研究对象于干预活动前、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均集中在教室填写问卷, 全部问卷由心理测量人员以团体的形式指导填写, 对个别有问题者进行一对一解答, 当场统一回收问卷并编号。

1.5统计方法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 ±s) 、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 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进行统计描述, 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L-C量表各症状群得分比较干预前, 8名学生 ( 16.0%) PTSD症状筛查阳性; 干预1个月后, 2名 ( 4.0%) PTSD症状筛查阳性; 干预3个月后, 4名 ( 8.0%) PTSD症状筛查阳性; 干预6个月后, 1名 ( 2.0%) PTSD症状筛查阳性。团体心理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PCL-C量表B, C, 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 见表1。

注:t1值为干预后1 个月与干预前比较, t2值为干预后 3 个月与干预前比较, t3值为干预后 6 个月与干预前比较。* P<0.05, **P<0.01。

2.2 HAMA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干预前、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超过7分 ( 可能有焦虑) 分别为11 ( 22.0%) , 12 ( 24.0%) , 10 ( 20.0%) , 4 ( 8.0%) 。1个月后与干预前HAMA总分及躯体、精神因子得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 3个月、6个月后与干预前HAMA总分及精神因子得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见表2。

2.3 HAMD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干预前、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超过8分 ( 有抑郁症状) 人数分别为4 ( 8.0%) 、3 ( 6.0%) , 3 ( 6.0%) , 2 ( 4.0%) 人。干预前、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HAMD得分最高分均 < 20分。干预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认识、迟缓、睡眠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1) 。见表3。

注:z1值为 1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z2值为 3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z3值为 6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P<0.01。

注:z1值为 1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z2值为 3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z3值为 6 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 P<0.05, **P<0.01。

3 讨论

在干预前, 本研究对象亲眼目睹了1名同班同学车祸身亡发生过程, 16.0%的初中生出现了创伤后应激反应阳性症状, 与既往对灾难后青少年PTSD的发病率范围 ( 9.4%~95.8%) [15]一致。在3组症状群中, B组 ( 反复创伤性体验症状) 阳性率最高, 其次是D组 ( 警觉性过强所致易激惹症状) , C组 ( 情感麻木与回避状) 最低, 与向莹君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22.0%的初中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8.0%的初中生出现抑郁症状, 可能是因为创伤事件影响了目睹者的焦虑、抑郁水平[17]。可见目睹同班同学突遇车祸身亡会给初中生带来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

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 在PCL-C总分及B组、C组、D组3组症状群得分较干预前均下降, 与汪智艳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焦虑症状上, 干预在短期内 ( 1个月) 降低焦虑各症状效果不明显, 但在3个月及6个月后焦虑总分及精神症状均下降, 干预的效果明显。在抑郁症状上, 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降低抑郁总分效果均明显, 3个月后迟缓症状、6个月后认识、迟缓、睡眠症状下降效果显著, 与蔡军等[19]研究结论一致。

初中团体心理辅导 篇3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初中生;羞怯;心理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羞怯是指在人际情境下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引发的不自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1]。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个体在婴儿后期(2~4岁)就应形成自主性,战胜羞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还因为羞怯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则会形成社交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体验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羞怯的个体由于不敢表达自己,易被同伴排斥,在班集体里难以找到归属感,因而易长期处于烦恼、压抑、孤独的心境,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可见,羞怯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积极心理学认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心理学对人性消极一面的关注,通过对心理疾病的修复来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更应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挖掘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达到自身潜力的充分开发,从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国内已有对羞怯的干预研究表明,以心理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方案是改善大学生羞怯的有效方式[3]。遗憾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对初中生团体辅导效果的验证,而且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研究甚少[4]。本研究将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团体心理辅导中,探讨其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某中学羞怯水平较高的学生30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对照组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

2. 研究工具

羞怯量表:该量表由Cheek和Buss修订,共13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羞怯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α的值为0.90,条目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9,45天重测信度为0.88。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王极盛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共6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团体辅导活动效果调查表:该调查表由黄月霞编制,由6个单选题目和3个开放式问题组成,Cronbach’α的值为0.75。

3. 研究方法

实验组成员参与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共7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分为创始、过渡、工作、结束4个阶段[5],采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设计,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个成员,从积极认知、积极品质、积极情绪、积极行为四个方面对成员进行干预,以达到他们潜能的最大发挥。具体活动设置见表1。

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三、研究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羞怯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各个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表3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羞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成员自评

表4显示,所有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满意的,没有人对团体辅导做出否定评价,都喜欢参加本次团体辅导,认为参加此次团辅增加了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使自己更能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并能够将所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愿意介绍别人参加这个团体。

调查表还包括三个开放式问题,分别对“我最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我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从辅导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加以回答。在“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喜欢的是团体辅导的氛围,这么多人可以在一起讨论,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团体游戏活动非常有趣,并且认识了新朋友。在“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活动太短,希望能多开展几次,每次时间再长点。成员在回答“从辅导活动中的收获”时,谈到了敢于主动开口讲话,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学会了更乐观地看待问题,知道了怎样和别人交往等。

四、讨论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干预下,被试降低了羞怯水平,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对实验组在干预前后取得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支持方面,团体辅导方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心理资本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位成员,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重视从他们身上挖掘优势。每一次辅导所设计的各种积极心理小练习,比如“优点轰炸”“快乐回忆”等,都有助于成员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设计方面,团辅方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活动注重趣味生动性,各个活动又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自然发展。被试都是有着同样羞怯现象的学生,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产生一种“原来他人和我一样”的感觉,有利于共同探讨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交流,这样团体凝聚力也就提高了。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氛围营造方面,始终坚持开放性、包容性、支持性。羞怯个体内心渴望与别人交流,但羞于情感表露,压抑了自己的自然情感。而在团体中,历经7次的团体辅导过程,成员之间相互熟悉,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自我表露更加自然。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方案对氛围的营造尤佳,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宣泄情感、互相支持的互动平台,从而能帮助成员在团队支持中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6]。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切切实实地帮助羞怯的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也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好的启发,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方法。

[1]王晓乐.初中生自尊、羞怯与生活适应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

[2]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3]焦小燕,盖笑松.成长小组活动改善大学生羞怯症状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53-657.

[4]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97-402.

[5]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

[6]姜金花.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35.

团体心理辅导感想 篇4

团体心理辅导我参加过几次了,每次都有很多不同的感悟。这次是我们学校自己开展的活动,我更是增加了一份投入感,得到了一份亲切感。

这种感觉我以前参加时从未有这么强烈过,自己也从未有这样投入过。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过,这是因为我们彼此之间太过熟悉。大家都很放松,没有不好意思,不适 应的感觉。说到这里,大家也会知道屈生为什么会这样享受黄校的照顾啦。对啊得到信任的朋友的关怀照顾我们会感到很温暖,见到兄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这种 互相之间的帮助关怀是建立在感情上的。

社会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人的圈子也是这样。我们也避免不了要取得一些不熟悉的人的帮助。这个时候我们心里的感觉是怎样了,还会那样轻松自然吗?当然不会。得到帮助的人老是琢磨别人帮我是为了什么。给予帮助的人也在考虑我帮别人有好处吗,以后别人会帮我吗。这种互相之间的帮助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我们一生一世就是纠缠在这两种“互相之间的帮助”上。我们老是想得到第一种关心帮助,然而往往遇到最多的都是利益上的帮助。没办法,人生难得一知己吗。这就 是社会的现实,我们不能反感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帮助,我们应该适应它,驾驭它。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教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他们如何和别人相处。每个班 级都是由不同档次的学生构成,而每个班级就这么几个老师,所以很多“小老师”就成了我们老师的“好帮手”。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使学生们处于利益和帮助的矛盾 纠缠之中,有矛盾就会出现问题。有的学生无私的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知识,有的学生却留一手。有的学生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有的学生会抵触别人的帮助。其 实这种情况在各行各业中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叫做鸢雏,这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在这遥远的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 一只鸮鸟的头上,这只鸮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鸮鸟恐怕鸢雏抢走它的老鼠便仰头嘎地大叫一声。”鸮鸟为什么会嘎地大叫一声呢?我想大家都明白。社会现实营造 了“鸮鸟”,同时也教会了它们“嘎地一声”。鸮鸟为了顾全自己的利益,其实没有做错啊。很多学生不愿意帮助别的同学往往出自这种原因,他们会想:我帮了别 人,到时候别人的成绩好过我,那怎么办„„

现在国家助学机构力不从心,私人助学机构出现时便出现了很多的矛盾,贫困学生接受了“嗟来之食”,在新闻媒体面前好像没有了尊严,在其他同学面前失去了信心,还要背负起“报恩”的强大精神压力。有的学生得到助学后在学校还要接受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说来说去“帮助”二字,我们还有我们的学生都应该去好好去理解它,适应它,驾驭它。

团体心理辅导心得 篇5

姓名:杨华平专业:教育学

上学期选课时看到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这个课程名称时,便深深的被吸引了,自从知道有心理学这个词时便对任何有关心理的东西感兴趣。从安老师那里得知这是王老师退休前的最后工作阶段,而我们有幸成为她的最后一届学生。王老师说话很有亲和力,且一矢重地,总能说到内心里,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

从团体心理辅导课上,我们不仅从理论上知道了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有机会真正的体验了团辅的过程,使我们的身心得到进一步的调节和成长。本来一开始对于老师的分组活动不是太感兴趣,由于这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而不得不参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喜欢小组活动的上课方式。

我们小组由起初的建立到最后的告别,组内成员一直相处融洽。我们组的主题是大学生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从主题的确定到设计活动方案,再到后来活动的实施,每次活动前都有一个小组研讨会。这样的一个过程让我们的关系一步步近了,从最初的点头之交,到后来的了解、信任、依赖……更重要的是在这期间我们溢着开心和快乐,体验着温暖和感动。

几个平常看起来比较外向、活泼、开朗的人又开始的嘻

嘻哈哈,到最后当着团体成员说出自己内心那些曾经逃避和不可碰触的东西直至痛哭流涕。当时我就有一种感觉,感觉自己好幸福、同时她们高兴——自己早已成为她们所信赖的人,同时她们能当着组员说出自己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说明她们应经成长强大了。

一句很受用的话“借团体的力量,助个人成长”,这是我们王老师在课上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我认为这句话会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甚至逐渐壮大,把这种思想传递自己身边的人。

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比较特立独行的,别人说是这是有个性、有主见,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因为我不擅长、不愿意跟别人合作,没有团队意识。通过这学期对团辅课的学习和体验,让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做到跟外界的人和事断绝来往,很多时候都需要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某些工作。然而,无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它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都是相互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只有先把自己的心门对别人敞开,别人才会走近你的心里。在工作和学习中才能配合的更加的默契。

在团辅课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感觉自己有成长了,现在想起忧忧同学在最后的离别祝福卡上说道:“一开始感觉你不怎么爱说话,害我以为我们的交流会有问题。可是经过这

么长时间的相处和交流,发现自己当时确实是多虑了,你已经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并且愿意表达自己。很高兴你能这么信任我们,同时也很高兴我们能给你带来这样的信任和安全感。”

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综述 篇6

一、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团体辅导逐渐进入高校, 研究的方向也逐渐多元化, 高校教育人士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运用团体参与的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进行辅导, 从而帮助受干预者实现心理上的转变, 进而充分调动自我潜在实力, 在认知、感知、行为适应性等方面得以和谐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高校团体辅导的研究现状:

1) 学习辅导:这类型的辅导根据实施干预的对象的区别分成广义与狭义的研究。广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而狭义的学习辅导是有针对性的就学习挫折和困难时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进行辅导。目前, 我国高校学习辅导主要是涉及学生的自我效能、能力评价、学习习得性等进行训练与辅导。如程利关于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 有效的辅导干预能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正确分类, 促发正确的效能定义。

2) 人格辅导:目前心理研究中定义人格是指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高校人格辅导着重针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 以及群体协作技能等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正如郑凯关于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 经过问卷筛选获得对照组和实验组共48人, 采用综合性团体干预, 发现人际关系有了显着的改善。邢秀茶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 结果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 而团体心理辅导对人际交往不同方面的影响结果不同。周永红等人关于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中发现, 无论是针对实验对象实施干预后的交流行为前后调查, 还是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对比测试, 受干预的对象都表现出情绪稳定性明显提高, 焦虑状态明显降低, 情绪更趋于适应交流。李献中等人关于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训练有助于大学生积极面对交流, 自卑心理有得以转变的趋势。王威贤等人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影响的长期效果研究, 研究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 成就动机等来影响本人人格特质的塑造。

3) 生活辅导:运用团体辅导渗入学生日常活动细节, 运用干预辅导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促进正确的人生观的生成, 树立正确的学习和人生目标。目前国内相关的研究诸如陈真真阶段性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干预效果评价, 通过阶段性逐步干预, 使干预人群从抵触拒绝逐步演变成接受适应社会, 逐步找到生活的积极状态。李丹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通过共同兴趣爱好和生活乐趣达到心理辅导的成效。

4) 职业辅导:大学生能根据自身资质、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客观的选择职业是事关个人的发展前途。目前, 各高校都开展高校职业辅导, 通过辅导正确剖析自我, 运用适合职业需求的自我能力、智慧和性格优势, 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为今后顺利地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寇玉生等人关于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探究, 伍婷关于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王凤兰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以及陈维霞关于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中都得出, 团体辅导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我国团体心理辅导在研究方法上的情况。综合所检索文献资料作为统计分析的依据发现, 国内关于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文章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实验法、测量法以及文献综述法为主, 有些论文可能用到了如同时使用实验法和测量法这样的一种以上的研究方法, 但是总的说来研究方法较单一, 而以统计法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在国内的还未发现。

2) 从研究领域来说, 本综述通过学习、人格、生活和职业的四个观察角度来定义和分析目前国内研究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 发现研究领域较早期有了些突破, 团体心理辅导的种类和针对的人群都有增多和细化的趋势, 但是在心理干预模式, 应对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是稀缺。

3) 从研究工具来说, 随着研究方法不断细化、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研究层次和深度的不断提高, 国内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不适用研究工具的已经无法达到研究的精髓, 所以研究人员都会在自己的研究中加入研究工具, 以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 深度挖掘。目前被使用的工具包括SCL—90、SAS、SDS、IAS等, 但是弊端就是这些量表多从国外引进, 无法贴切的诠释国民的包括生活环境、人格特质等不同于国外人群特质, 研究人员应该考虑开发适合本国人格特质的研究量表和研究工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广受关注, 团体心理辅导以它特有的优势而更受研究者的亲睐, 近些年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研究结果有一定的效度, 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并总结我国高校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动态, 从大学生学习、人格、生活和就业四个方面综合归纳国内团体辅导的研究现状, 并就所检索的文献的研究方法、领域和调查工具的优点和局限提出建议和展望,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初中团体心理辅导 篇7

【关键词】团体辅导  初中德育

团体辅导,顾名思义就是以团体为基础的。这是和个体辅导之间的最大区别。辅导对象可能是一群特殊人,也可能是一个班级或两个班级。之所以需要以团体为基础,就是因为在对团体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团体中的人员不仅是需要以个人为单位来进行学习和思考,更是要让团队中的成员相互探讨学习,相互交流借鉴。对不同类别的团体进行不同的团体辅导,可以帮助学生简历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三观。

一、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的原则

初中的德育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开始接触世界,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没有完整且正确的三观。他们非常容易受身边的人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没有好的德育教育,学生难免会走偏路。因此在初中必须要实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所以在德育工作中使用团体辅导的方法的时候,应该注意其原则。

1.专业原则

通常在学校,我们将一个班级视为一个团体。老师就是这个团体的教育者和领头人。学生所有的活动都是和班级这个群体分不开的。所以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日常生活。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使用团体辅导的方式,需要班主任具有将团体辅导方式和德育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对于一个团体来讲,一个高素质的老师可以帮助团体进行自发的改变。其中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表现出有目的,有规划,有纪律的行为。所以教师必须要接受专业的,与团体辅助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更好的运用在学生身上。

2.平等原则

初中时代,是学生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模式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但是现在初中,在教学方面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以至于学生只懂得表面却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将学习慢慢的变得形式化。这样的现象致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好奇心。针对这样的现象,团体辅导强调的不是老师的权威,而是一个班级团体中学生们之间的行为活动。在某一层面体现了在学习方面对学生的尊重。让班级的同学共同探讨,共同疑惑,共同分享。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有推动作用。

3.共同原则

初中的德育教育需要细致的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心理变化。同时也要对团体辅导的特点就在于群体性教育。在团体中是不强调个人主义的,因为在团体中可以学到的东西是在平时的德育教育当中很难实现的。我们可以发现团员们的共同之处,并且开展各种有趣的团体活动,通过团体活动,学生就会自发的观察别人从而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互相帮助,促进成长发展。

二、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方法

因为团体辅导的方式很早被应用于中学教育当中,所以团体辅导的方式也发展了很多种。那么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团体辅导呢?

1.团体谈论

每个个体都是有社会属性的,再是单独的个体的同时他们也离不开团体。例如在生活中,个人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是向很多人争取意见然后进行判断。这样就是在团体中寻求方式。往往团体的力量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个体的困惑。所以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团体辅导要使用团体谈论法,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集思广益,学会聆听。

2.位置分配

团体中需要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个。这样的方式在班级当中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角色会给团体带来不同的影响。例如在一个班级当中,教师会给学生分配不同的工作,让他们担任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不同职务。在他们履行对团体的责任的时候,就会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是在为班级服务。不仅在生活中需要这样的位置分配。在学习中,老师也可以开启角色扮演。例如让学生共同协作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去读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将自己带入其中。学习体会。

3.竞争比较

团体中除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分享之外,还需要团体内的竞争。因为有了竞争才会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逆流直上。教师可以组织全班性质的小测验,然后给出分数。让学生时刻知道自己在班级中的水平。然后教师加以鼓励。教师也可以组织益智类小游戏,例如脑筋急转弯或者是数学题,让学生们限时抢答。在让学生有竞争的同时也放松了课堂气氛。

三、总结

针对初中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团体辅导方式和其他任何阶段的团体辅导都有所区别。可以说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团体辅导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因此它特别的重要,也特别的有效。所以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探索更加有效的团体辅导方式,提升自身的团体辅导方面的专业素养,从而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 姜相志. “团体辅导法”引入“基础课”的范例阐释[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3).

[2] 谷萌、郭成. 班级团体辅导的应用探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06).

[3] 李子飞. 初中生感恩原因、现状及干预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3.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篇8

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

毛聪慧

【辅导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记忆力训练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记忆方法探索的兴趣。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因记忆规律而衍生的记忆方法,发现自己的记忆方法,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记忆方法,在记忆方法上有所创新。知识目标:

了解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故事记忆法。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儿歌教具。

2.音乐:富有激情的音乐 为调整状态,激发激情而用。

音频:学生记忆困惑的内容

3.场地要求

普通教室

4.设置一位计分裁判员 【活动方法】

1.通过适宜的“音乐放松”、“感官训练”、“专注训练”等准备活动,寻找最佳的学习状态,把身心完全集中在情景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有效的开放的学习的平台。

2.综合运用“调整最佳学习状态”、“思维”(3步思维法:连结、发现、创新)、“竞赛”、“庆祝成功”的4步和谐活动法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探索记忆力的兴趣。【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

(一)导入

播放音乐《我相信》,让学生尽情放松自己。

(二)进行儿歌记忆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记忆的乐趣。

出示一组数字儿歌:

1象小棍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红旗迎风飘;

5象秤杆来买菜; 6象豆芽出水上;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扭一匝;

9象小勺来盛饭; 10象鸡蛋打蛋糕。

师:请我们的小演员把这组儿歌表演一下。其他同学试着在他表演的过程中迅速记住这首儿歌

生:表演,余生记忆

生:汇报记忆结果。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看一遍表演就记住了这首儿歌。你知道这首儿歌代表的数字是哪些吗? 生:123456789 师:那么打乱表演顺序,你还能迅速给这些数字按照表演顺序排序吗?

生:打乱顺序表演

生:开始排挑战

庆祝成功:看来同学们非常厉害,都是生活中的记忆高手,要是大家再通过这节课的练习,那对于我们来说记住安全平台的账号密码,记牢游戏的账号密码,甚至是记住每天需要背的英语单词简直如虎添翼啊。

二、转换阶段:

(一)数字记忆展示

师:相信大家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先不要说出来,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记忆20个数字,仅用2分钟。

出示数字

***067217

学生记忆

生1 ***7

记不全

生2.***7127

记不全

生3 ***067217

完全正确

学生鼓掌,你真行!加10分

师: 是不是很难记忆啊!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如何记忆的?

(二)交流记忆方法 下面进行本节课的第三环节,学生记忆方法展示

生1

死记

师:

死记也是一种记忆方法呀

生2: 分开记

894 208 508 168

师 :好!你发现了记忆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原则。分开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节奏美,就像音乐一样啊!我们给它起个名字:节奏记忆法(创新方法1)

生3: 数字中含有计算 42+08=50

(学生抢着想和大家分享记忆的方法)

生4: 我有更好的!我注意到数字含有对称 像8168中的两个8、7217 中的两个7,隔2个数子又出现了

生5: 我看到数字中的顺序和逆序,像 89 543 67 21

师 :以上3位同学发现了数字的四种美:计算美、对称美、顺序美、逆序美。这正说明了哪句谚语?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3位同学可谓独具慧眼呀!好!我们把它提炼一下,看能不能找一条能串起珍珠的链子?再给它起个名字:特征记忆法(创新方法2)

好!还有什么呢?出示教具,并轻声唱出

1象小棍细又长; 2象鸭子水上漂;

3象耳朵听声音; 4象红旗迎风飘;

5象秤杆来买菜; 6象豆芽出水上;

7象镰刀割青草; 8象麻花扭一匝;

9象小勺来盛饭; 10象鸡蛋打蛋糕。

师: 1就是小棍,原来数字可以形象化,能不能用形象化的数字编个故事?

生6: 讲故事

师: 迎接挑战,更精炼一点好不好

生6:

爸爸(8)用勺子(9)把鸭食(4)喂给了鸭子(2),于是鸭子下了一个蛋(0),爸爸(8)给了我(吾5)一蛋(0),爸爸(8)要(1)了六(6)个蛋。后来爸爸(8)和我(5)买了些鸭食(4)喂给了30只鸭子,又下了67个,可它们还要(1)吃(7)。师生大笑(简直一个养鸭专业户)

师: 这位同学讲的非常精彩!该故事包含了三种记忆方法:形象记忆法 故事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创新方法3)

庆祝成功

以上5位同学将获今天的创新小卫士,记分长给他们每人加10分。

师:接下来,谁还敢来挑战

(三)学生竞赛

音乐响起《春江花月夜》(琵琶版略低,为调整状态,激发热情)

题目推出

6138540137

112451352010

(2分钟,记对一个得5分)

庆祝成功(利用规律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得到了应得的分数).师: 下面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针对这两个数字,看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

甲组: 奶奶的年龄正好是61岁,我家地址正好是38号楼5单401室,我的鞋码是37码

乙组: 足球比赛 11个人;踢2场球(主场、客场);每半场45分钟; 争一个球(对极了);比赛完没有结果,加赛3分钟;任然没有结果,点球决一雌雄!共点5个,主场一方进2,客场一方进0,于是最终主场一方以1:0险胜!

师: 甲组用家庭成员的年龄、住址等相关信息来促进记忆,他们发现记忆可以像自己的身体、家庭一样亲切!乙组还用上了足球联赛有关规则来改善记忆,记忆给他们带来了足球之外的享受。这莫不是也应了哪句“生活处处皆学问”的谚语吗?以上两组同学靠生活积累的知识,编个故事,解决了记忆上的困难,应该说是故事记忆法的发展。

庆祝成功(甲、乙组将获得今天的 “最佳讲故事组”,并给他们每组每人各加5分)

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总结了5种方法。(即:节奏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故事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当然还有更多更好更快的记忆方法,要想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地,除了要熟练运用我们这一讲学到的5种方法,还要靠你深厚的知识、经验积累,爱好广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高超的编故事的能力。

三、工作阶段:

(一)强化讲故事的记忆方法

师:想不想听个故事,我给讲个故事。还记得“花椒、大料、飞机、大炮”的故事吗?(该故事在小孩子中颇为流行,大意是说妈妈叫小明去商店买花椒、大料,小明害怕忘记,口中念念有词,一不小心,摔了一个大跟头,这下可坏了,花椒、大料变成了飞机、大炮)

(学生反映热烈,争先恐后的要亲自讲一讲故事)

生1: 讲故事

生2.:讲故事

游戏开始: 出示题目:顺序记忆以下5个词组

鞋油、运动鞋、稿纸、牛奶、玫瑰花

要求:

30秒记概念,强调顺序!顺序 不对不得分

生记忆 大部分学生能够记住

师:

今天记住的,明天还能记得住吗?

师:

编个故事

讲的好的,将获“最佳讲故事奖”

生1:(略)

生2:(略)

生3: 早晨起来,迷迷糊糊去刷牙,一不留神竟把鞋油涂到牙刷上,幸快发现的早,要不然,倒霉可就大了!牙刷是不能再用了。扔掉它,怪可惜的,总想找个法补偿补偿。咦,何不用它去刷运动鞋,再用稿纸涂匀;该喝牛奶了,别忘了,给生病的王老师买一束玫瑰花

生4: 把鞋油挤进运动鞋,(孩子们最爱做的恶作剧)再用稿纸涂鸦、(坏上 加坏)用牛奶浇玫瑰花(奢侈极了!)(加括号的语句为教师加的题注)

师: 以上几位同学讲的都不错。特别是后两位同学的故事更精彩,他们二人将获今天的“最佳讲故事奖”。第三位同学故事的可读性强,尤其是他尊敬师长,这一点更值得称赞!第四位同学有点要搞恶作剧的意思了,不值得提倡。但他能打破常规思维,故事显得荒谬离奇,出人意料,趣味性强且易于记忆,不是吗?因此,他也将获“最佳讲故事奖”。

总结:这一节的学习,“故事记忆法”显得更加丰富了,更加色彩化了,就像广告所做一样,画面生动、声音优美、故事夸张、荒谬离奇且出人意料等。

出示题目

2分钟记20个毫不相干的词组,而且要求顺序!

蛋 椅子 菠萝 犀牛 套装 录音机 裤子 水龙头 香水 吊床

书架

箱子 杯子 牙膏 玻璃杯

写字台 杂志 窗户 游泳裤 磁盘

评分标准:第一行记住一个得3分;在记对第一行的基础上,每记住第二行的一个词组,另加4分;在记住第一、二行的基础上,每记住第三行的一个词组,另加10分;全部记住的加100分。祝你成功!

小结:这一节我们进行了词组记忆游戏,同学们反映热烈,参与性高,有近半数以上的学生上台表演,分别获得了相应得分数。故事记忆法在这一节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同学们可以在课下互相探讨一下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

四、结束阶段:

(一)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师:播放学生一段音频(内容:学生在记忆生词如何读时总是记不住,或者记住了很快就忘了)

师:出示生词:懒惰、平衡、跨越、袭击、红润,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帮他顺利的记住这五个词?

生:学生交流帮助他记忆的方法。

师:那么大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和记忆力有关的困惑呢?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彼此的困惑。

全班交流困惑,教师选出比较普遍的困惑1---2个,全班一起解决。(鼓励学生多用故事法记忆)

师 :以上几位同学讲的都不错。特别是后两位同学的故事更精彩,他们二人将获今天的“最佳讲故事奖”。第三位同学故事的可读性强,尤其是他尊敬师长,这一点更值得称赞!第四位同学有点要搞恶作剧的意思了,不值得提倡。但他能打破常规思维,故事显得荒谬离奇,出人意料,趣味性强且易于记忆,不是吗?因此,他也将获“最佳讲故事奖”。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今天一样,积极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记忆问题。那样我们的学习生活会越来越轻松,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音乐 :师生齐唱《明天会更好》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中,暖身阶段的小儿歌可以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情境中,同时利用儿歌巧妙的变换数字顺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记忆训练的兴趣,达到了在熟悉的环境中进入情境的目的。

在转换阶段,通过一组组数字记忆的练习,运用挑战式的比赛方式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不断的探索中,学生自己创造了节奏式记忆和特征记忆法。顺学而导,接着引出故事、谐音及形象记忆的方法并让给学生设计有趣的情境进行运用这些方法。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需要更新;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对教师能力有更高的期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新的形势、更高的期望,使部分教师心理失衡,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我校是一所省一级学校,教师面临各方面的压力更甚。教师队伍高学历、年轻化,正处于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心理问题的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使教师能熟练地通过班会、少先队活动以及学科教学渗透等途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持续、稳定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援助与指导的咨询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同时,现代社会提倡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反映到教育上,就要考虑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其中最关键、最基本的。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必然是身心健康的。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必然要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必然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本课题主要开展面向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研究旨在提高教师间以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的团体心理训练的内容、形式及方法。

1.研究、重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2.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研究在学科组、年级组等学校组织结构中开展团体心理活动的科学机制和有效形式。使用现有的量表、问卷,并进行校本化改造,研究符合学校实际的促进教师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的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建立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

3.通过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研究。研究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又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将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运用于教师,通过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种尝试,通过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状态,激活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力量的凝聚,努力打造具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促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1、注重理论学习,进行全员培训,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尤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必须要有一支懂得心理学,并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技巧的教师队伍。学校课题组充分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为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制定了课题研讨例会制度、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了学习的时间、内容,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自学一篇相关理论的文章,并作好学习记录,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学习考察、教师论坛等形式

组织学习,保证理论学习的实效。我们邀请了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梁东标教授进行理论学习知识讲座——解读团体心理辅导;广州市教科所的傅荣教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教师与学生心理沟通艺术;海青素质教育培训中心的蔡老师进行一个关于“教师有效沟通“的讲座。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本课题研究性认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认识水平,并提高了教师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质。

而另一方面则加强与实践相联系。为了让全体教师对团体心理辅导有感性上的认识,我们2006年4月请来了海青素质教育培训中心的何俊桦、蔡昊在四(1)班开展团康活动示范。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几个心理辅导课例存在许多不足,于是全体教师2007年1月全程参与、观摩了海青素质教育培训中心组织我校学生所开展的两个两天一夜的营地训练“小领袖培训营”和“救急扶危训练营”。通过观摩学习提高教师对本课题研究的更深层的认识和掌握了更具体的操作方法。

2、通过调查分析,为更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了当前部分教师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种种原因: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给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学校人际关系氛围也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教师本身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同,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各实验小组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并开展研究。

3、突出研究重点,分层推进

对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为了使课题研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实效性,我们将课题研究实践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重点。

第一阶段是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题的设计、论证以及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下阶段研究的针对性。

第二阶段是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主要是确定实验教师、班级,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调查、访谈,收集相关资料;撰写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案例,总结在实验教师和班级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经验。

第三阶段是2007年3月至2008年5月。在总结第二阶段试点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向全体师生推广;进一步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机制;收集、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当然,以上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只是体现各阶段研究的不同的针对性,并非截然分开的。其中对理论的学习就贯穿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不断深入,对活动的组织、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机制的研究也一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深入开展。通过这样突出重点的全面推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定期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力求实效

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海青素质教育培训中心进行的“阳光教师团体心理训练营”,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将教师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训练营的主要内容有:小组建立活动、团队合作训练、历奇活动、人际沟通训练、心理剧、小组时间、惜别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校教师对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活动设计等都有了真实的活动体验和认识。教师们都觉得收获很大,感悟很多,他们普遍表示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如何用心聆听,尊重别人,对身边的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对于在我校继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各项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有关人际沟通的专题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明白如何利用同理心的原理、打破思维定势等心理原理进行有效的沟通。

另一方面,由于我校的教师比较多、且教师工作比较繁重,尤其是不同级组和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比较少,这就很难形成团结合作的教师团队,因此我们工会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根据节日组织的各种的活动、比赛,以年级组为一个小组,大家齐心协力、相互交流,在活动中形成一个个具有凝聚力的小团体,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每周还进行一次体育活动: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时间进行乒乓球、足球、篮球、板羽球、毽球比赛。要求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利用团体精神,学会打球。结束后,谈比赛经验,相互交流,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次的体育活动。这样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培养良

好的合作能力和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

5、组建教研组团队和青年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组团队是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这个团队规定每隔一周的一个下午(数学科、英语科是周三下午;语文科是周四下午)为学习时间,开展教师之间互动对话,传阅教改资料,组织讨论等开展学习,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传带、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开设竞赛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力,互相帮助,因此组内教师外出上课,总是上一堂成功一堂,获得区内的一致好评。如语文组的青年教师许小云参加全国的口语交际课例评比中获一等奖;青年教师郑慧卿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技能”评比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谢兆华参加片“青年教师技能”评比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数学组的青年教师邝丽怡参加片“青年教师技能”评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等。

青年教师团队是以35岁以下的年青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开展“人际沟通”的单元培训,促使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合作精神。还开展了“职业压力管理”单元培训,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定位,了解压力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找到消除压力的方法及感受情绪放松的意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年青教师的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我校的教师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成长一批教师导师

一方面,班主任结合少先队每月的活动主题,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各种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及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通过有效的沟通、细心的聆听、机智的策略、紧密的配合,从而增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教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注重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合作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7、通过课例研讨,发挥教师的协作能力与个性潜能

我们以心理教育检查为挈机,组织课题组的教师根据所学到团体心理辅导知识与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潜能,设计了几个心理辅导课例,如冯燕琼老师的《班级角色扮演》、邹嘉颖老师的《学会安慰》、李丽茹老师的《自我放松的方法》。并充分发挥课题组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既为上课的老师出谋画策,也为上课老师精神上的支持,形成一个和谐、温暖的合作群体。其中冯燕琼老师执教的《班级角色扮演》获得了专家们的赞许。

尽管我们的研究取得以上成果,但我们在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五、问题与思考

第一,在团队中,要求成员彼此接纳、互相信任,敢于交换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但遭遇部分成员的回避,没有做到“放开自我,全情投入”,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而有部分成员则过度地袒露自己,说了不能说或说了原本不想说的话,个人的一些隐私在事后泄露,造成对这些成员心理上的伤害。

第二,由于我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持者大部分并非心理系毕业,训练团体心理辅导专业经验较少,有时会为团队带来负面的影响。

总结三年来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懈地为之付出努力。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Gerald Corey著,刘铎、张玲、郑佩英、张信勇、方豪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营地心理辅导手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丛书之三》戴育红,梁岚,汤礼深 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下一篇:关于组织开展爱心捐款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