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论文完成了管式加热炉工艺相关设计,包括燃烧、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及通风系统等模块,得到辐射室炉膛温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对流室介质出口温度、排烟温度等参数,适用于常减压、重整、焦化等不同用途,圆筒炉、双室立式炉、双面辐射立式炉等不同结构加热炉的相关问题。
通过测定、经验以及计算可获得传热系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该加热炉的真实传热能力以及传热效率,对加热炉的是否选用提供决定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加热炉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排烟损失是加热炉能量损失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考虑加热炉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排烟温度以及控制过剩空气系数是比较有效的节能措施。强调了传热的最近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理论分析为节能效果提供了定性的分析,热力计算为节能效果提供了一个定量的分析。通过本论文也可在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以及燃料的节约方面寻求到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管式加热炉;类型;结构;传热系数;炉温、炉压;节能。
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1 目录...................................................................................................................2 前言...................................................................................................................4 第一章 管式加热炉概述.....................................................................................5
1.1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机构.........................................................................5
1.1.1辐射室..........................................................................................5 1.1.2对流室..........................................................................................5 1.1.3 余热回收系统.............................................................................6 1.1.4燃烧器..........................................................................................6 1.1.5通风系统......................................................................................6 1.2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类型.........................................................................7
1.2.1蒸馏炉..........................................................................................7 1.2.2 残渣油加热炉.............................................................................7 1.2.3加氢炉..........................................................................................8 1.2.4重整炉..........................................................................................9 1.2.5气体加热炉................................................................................10 1.3管式加热炉的特点...............................................................................10 1.4管式加热炉的作用...............................................................................10 第二章 传热.......................................................................................................12 2.1 传热过程............................................................................................12 2.2 传热的基本方式................................................................................12 2.2.1 热传导.....................................................................................12 2.2.2 热辐射.....................................................................................13 2.2.3 热对流.....................................................................................14
毕业论文
2.3 传热系数............................................................................................16 第三章
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18 3.1 节能改造途径....................................................................................18 3.2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18 3.2.1控制燃烧供风............................................................................19 3.3炼厂加热炉节能改造...........................................................................21 第四章
结
论.................................................................................................22 参考文献.............................................................................................................23 致
谢.................................................................................................................24
毕业论文
前言
管式加热炉是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重要设备之一,它利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火焰与烟气作为热源,来加热管中流动的油品,使其达到工艺规定的温度,以供给原油或油品分馏、裂解和反应等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热量,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为了确保石油化工厂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状况,就必须强化设备管理,广泛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检修质量,搞好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即使消除设备隐患,排除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度,从而确保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毕业论文
第一章 管式加热炉概述
1.1管式加热炉的一般机构
管式加热炉一般由辐射室、对流室、余热回收系统、燃烧器以及通风系统五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1.1辐射室
辐射室是通过火焰或高温烟气进行辐射传热的部分。这个部分直接受到火焰冲刷,温度最高,是热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全炉最重要的部位。可以说一个炉子的优劣主要看它的辐射室性能如何。
1.1.2对流室
对流室是靠由辐射室出来的烟气进行对流换热部分,但实际上它也有一部分
毕业论文
辐射热交换,而且有时辐射换热还占有颇大的比例。所谓对流室不过是指“对流传热气支配作用的部位”。
对流室内分不多排炉管,烟气以较大速度冲刷这些管子,进行有效的对流换热。对流室一般担负全炉热负荷的20~30%。对流室吸收热量的比例越大,全炉热效率越高,但就仅占多少比例合适应根据管内流体同烟气的温度差和烟气通过对流管排的压力损失等,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比值。对流室一般都布置在辐射室之上,与辐射室分开,单独放在地面上也可以。为了尽量提高传热效果,多数炉子在对流室采用了钉头管和翘片管。
1.1.3 余热回收系统
余热回收系统是从离开对流室的烟气中进一步回收余热的部分。回收方法分两类。一类是靠预热燃烧用空气来回收热量,这些热量再次返回炉中。另一类是采用同炉子完全无关的其他流体回收热量。前者称为“空气预热方式”,后者因为常常使用水回收,被称为“废热锅炉方式”。空气预热方式又有直接安在对流室上面的固定管式空气预热器和单独放在地上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等种类。固定管式空气预热器由于低温腐蚀和积灰,不能指望长期保持太高的热效率,它的优点是同炉体结合成一体,设计和制造比较简单,适合于热回收热量不大时选用。
1.1.4燃烧器
燃烧器产生热量,是炉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管式加热炉只烧燃料气和燃料油,所以不需要少煤那样复杂的辅助系统,火嘴结构也比较简单。
由于燃烧火焰猛烈,必须特别重视火焰与炉管的艰巨以及燃烧器间的间隔,尽可能使炉膛受热均匀,使火焰不冲刷炉管并实现低氧完全燃烧。为此,要合理选择燃烧器的型号,仔细布置燃烧器。
1.1.5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任务是将燃烧用空气导入燃烧器,并将废烟气引出炉子,它分为自然通风方式和强制通风方式两种。前者依靠烟囱本身的抽力,不消耗机械功。后者要使用风机,消耗机械功。
过去,绝大多数炉子因为炉内烟气侧阻力不大,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烟囱通常安在炉顶,烟囱高度只要足以克服炉内烟气侧阻力就可以了。但是,近年来由于公害问题,石油化工厂已开始安设独立于炉群的超高型集合烟囱这一烟囱通过烟道把若干台炉子的烟气收集起来,从100米左右的高出排放,以降
毕业论文
低地面上污染气体的浓度。
强制通风方式只在炉子结构复杂,炉内烟气侧阻力很大,或者设有前述余热回收系统时才采用,它必须使用风机。
1.2管式加热炉的主要类型
管式炉的类型很多。根据炉型结构不同,可分为箱式炉、立式炉和圆筒炉等。按炉内进行传热主要方式分类,管式炉有纯对流式、辐射-对流式和辐射式。按燃烧方式分类则有火炬式和无烟燃烧式。按用途分纯加热炉和加热-反应炉。前者如常压炉、减压炉,原料在炉内只起到加热(包括汽化)的作用;后者如裂解炉、焦化炉,原料在炉内不仅被加热,还应保证有一定的停留时间进行裂解或焦化反应。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炼油装置的管式炉。
1.2.1蒸馏炉
蒸馏炉包括原油蒸馏装置的常压炉、减压炉以及后续加工装置的长牙和减压分流馏塔加热炉。一般蒸馏炉,当热符合不大于30MW时,有优先用辐射-对流型圆筒炉;当负荷大于30MW时,通常选用立管立式炉或双管双室箱式炉。
1.2.2 残渣油加热炉
这类加热炉包括延迟焦化炉、减粘加热炉及沥青加热炉等,均属于加热重质油的管式炉。其特点为炉管内油料相对密度大、黏度高、易裂解、管内避容易结焦。为保证加热炉能长周期运行,一般均在辐射管内入水或蒸汽以及提高管
毕业论文
内流速。
由于延迟焦化炉和沥青炉操作条件较为苛刻,应选择水平管立式炉或单排管双面辐射炉时,不仅能改善传热的均匀性,还能缩短油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因此新设计的焦化炉大都采用这种炉型。
惠州炼油焦化加热炉采用FW公司专有的双面斜面阶梯炉,每台加热炉由6个辐射室、1个对流室组成,每个辐射管程设置单独的一个炉膛。1个对流室安装在辐射室上,用于原料预热和蒸汽过热。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根据操作灵活性,独立控制每一个单元,能够实现在线清焦和停车机械清焦、蒸汽空气烧焦。燃烧器采用进口焦化专用燃烧器,可以有效的实现环保排放。
1.2.3加氢炉
加氢装置反应器进料加热炉,一般简称为加氢反应炉或加氢炉。按操作压力分类,加氢炉可分为高压加氢炉和中、低压加氢炉两大类。操作压力在10MPa以上的一般叫做高压加氢炉,如减压榨油加氢炉、常压重油加氢炉、加氢裂化炉、润滑油加氢精制炉、润滑油加氢降凝炉等。对于高压加氢反应炉由于其操作条件十分苛刻,因此早期的加氢反应炉都设计成纯对流炉,避免盘管受火焰直接加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70年代以来,高压加氢反应炉逐渐改用辐射-对流型或纯辐射型炉型。
理想的炉型是单排卧管双面辐射炉型(图1-5)。它可以在最高强度不超限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平均热强度,缩短炉管总长度和减少弯头数量,从而得到最
毕业论文
小的压降。这样一来,缩短炉管总长度和减少弯头数量,将成为大幅减少压降的重要手段,这与一般流速较低的炉子是不一样的。同时由于炉管表面被充分利用来传热,因而也是最经济的。
1.2.4重整炉
“重整”是使烃类分子重新排列成新分子结构的工艺过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环烷烃和烷烃转化成芳烃和异构烷烃,同时副产部分氢气。
早年的处理量15-30万吨/年半再生重整装置中常常采用纯辐射型圆筒炉。随着催化剂重整工艺的进步,重整加热炉的规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重整炉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求管内流体的压降要小。大型化的重整炉管内介质体积流量大,出炉温度高。加热炉的炉管多设计为几十炉管并联。圆筒炉在结构上已不能满足大型化的要求,新型炉应运而生如图1-6。
毕业论文
1.2.5气体加热炉
气体加热炉主要特点是炉管内的被加热介质不是油品,而是气体,如氮气、空气和过热蒸汽管。气体加热炉的炉型主要按其热负荷来选择,20MW以下的一般选用圆筒炉。热负荷更大时,一般选用箱式炉。
1.3管式加热炉的特点
管式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和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器,其中空气预热器由非冷凝式空气预热器和冷凝式空气预热器两段组成,余热回收系统中另设有冷凝液收集池,引风机和鼓风机,冷凝液收集池直接设在冷凝式空气预热器下方,冷凝液收集池与引风机相连接,鼓风机与冷凝式空气预热器相连;其加热炉的排烟温度可降低到100℃左右,实现烟气中含酸水蒸气的部分冷凝,且在回收烟气低温显热的同时,能回收部分含酸水蒸气的汽化潜热,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节约能源.1.4管式加热炉的作用
管式加热炉的结构和作用管式炉主要由辐射室、对流室、炉管、燃烧器及烟道等组成。1.辐射室与对流室 管式炉四周有炉墙(由耐火层、保温层等组成),里面排有炉管.原料油或油品 从对流室的炉管(称对流管)进入,经辐射室的炉管(辐射管)加热到要求的 温度后离开炉子。燃料油和(或)燃料气在炉膛里燃烧,以辐射方式直接加热 原料油。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对流室,以对流方式把热量传给原料,最后从 烟囱中排出。在加热炉里70~80%的加热任务是在辐射室里完成的。对流室 除用以加热油品以外,有时还有部分炉管用来生产过热蒸汽供装置内用。2.炉管 排列在辐射室里的炉管,一般材料为优质碳钢(10 号钢);
毕业论文
处理高温或有腐蚀 性的原料油则采用铬钼合金钢(如Cr5Mo 等)。为了增加传热面积,强化传热 过程,对流室炉管外表面可以带有钉头。3.燃烧器 是喷散燃料与空气混合的设备,以使燃料完全燃烧。加热炉所用的燃料有两种: 一种是重质油品,即燃料油,另一种是燃料气。烧燃料油时,一般采用蒸汽与燃 料混合,经油嘴高速喷出,使油雾化,空气从风门中选入,选行燃烧。
毕业论文
第二章 传热
2.1 传热过程
传热学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实际。传热过程一般都不是单一的传热方式,如火焰对炉壁的传热,就是辐射、对流和传导的综合,而不同的传热方式则遵循不同的传热规律。为了分析方便,人们在传热研究中把三种传热方式分解开来,然后再加以综合。
传热过程即热量传递过程。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都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为了达到和保持所要求的温度,反应物在进入反应器前常需加热或冷却到一定温度。在过程进行中,由于反应物需要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故又要不断地导入或移出热量;有些单元操作,如蒸馏、蒸发、干燥和结晶等,都有一定的温度要求,所以也需要有热能的输入或输出,过程才能进行;此外,许多设备或管道在高温或低温下操作,若要保证管路中输送的流体能维持一定的温度以及减少热量损失,则需要保温(或隔热);近十多年来,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回收废热及节省能源已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上所讲到的情况,都与热量传递有关。可见,在化工生产中,传热过程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2 传热的基本方式
2.2.1 热传导
定义:物体各部分无相对位移,仅依靠物质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使热量从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热传导是介质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
毕业论文
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
物体或系统内的各点间的温度差,是热传导的必要条件。由热传导方式引起的热传递速率(简称导热速率)决定于物体内温度的分布情况。温度场就是任一瞬间物体或系统内各点的温度分布总和。
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个系统的现象叫热传导。热传导是热传递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它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不流动的液体或气体层中层层传递,在流动情况下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热传导实质是由大量物质的分子热运动互相撞击,而使能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至低温部分,或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的过程。在固体中,热传导的微观过程是:在温度高的部分,晶体中结点上的微粒振动动能较大。在低温部分,微粒振动动能较小。因微粒的振动互相联系,所以在晶体内部就发生微粒的振动,动能由动能大的部分向动能小的部分传递。在固体中热的传导,就是能量的迁移。在金属物质中,因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热运动。一般晶格震动的能量较小,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中对热的传导起主要作用。所以一般的电导体也是热的良导体,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说钻石,事实上,jewller 可以通过测宝石的导热性来判断钻石的真假。在液体中热传导表现为:液体分子在温度高的区域热运动比较强,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热运动的能量将逐渐向周围层层传递,引起了热传导现象。由于热传导系数小,传导的较慢,它与固体相似,因而不同于气体;气体依靠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碰撞。
2.2.2 热辐射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热辐射的光谱是连续谱,波长覆盖范围理论上可从0直至∞,毕业论文
一般的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可见光和红外线传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无需任何介质,所以热辐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传热方式。
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当温度为3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在红外区。当物体的温度在500℃以上至800℃时,热辐射中最强的波长成分在可见光区。关于热辐射,其重要规律有4个:基尔霍夫辐射定律,普朗克辐射分布定律,斯蒂藩-玻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这4 个定律,有时统称为热辐射定律.物体在向外辐射的同时,还吸收从其他物体辐射来的能量。物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与它的温度、表面积、黑度等因素有关。但是,在热平衡状态下,辐射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见辐射度学和光度学)r(λ,T)与其光谱吸收比a(λ,T)的比值则只是辐射波长和温度的函数,而与辐射体本身性质无关,即
上述规律称为基尔霍夫辐射定律,由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于1859年建立。式中吸收比a 的定义是:被物体吸收的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该物体的辐射通量之比。该定律表明,热辐射辐出度大的物体其吸收比也大,反之亦然。
黑体是一种特殊的辐射体,它对所有波长电磁辐射的吸收比恒为1。黑体在自然条件下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但可用人工制作接近于黑体的模拟物。即在一封闭空腔壁上开一小孔,任何波长的光穿过小孔进入空腔后,在空腔内壁反复反射,重新从小孔穿出的机会极小,即使有机会从小孔穿出,由于经历了多次反射而损失了大部分能量。对空腔外的观察者而言,小孔对任何波长电磁辐射的吸收比都接近于1,故可看作是黑体。将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应用于黑体,可见,基尔霍夫辐射定律中的函数f(λ,T)即黑体的光谱辐射出射度。
热辐射的特点:
1、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 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2、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4、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5、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6、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 4 次方。
2.2.3 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
毕业论文
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1)热对流类型
按流体在传热过程中有无相态变化,对流传热分两类:
①无相变对流传热。流体在换热过程中不发生蒸发、凝结等相的变化,如水的加热或冷却。根据引起流体质点相对运动的原因,对流传热又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自然对流是由于流体内各部分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如散热器旁热空气的向上流动);强制对流是流体在外力(如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流动。强制对流时流体流速高,能加快热量传递,因而工程上广泛应用。
②有相变对流传热。流体在与壁面换热过程中,本身发生了相态的变化。这一类对流传热包括冷凝传热和沸腾传热。
(2)对流传热机理
流体的运动对传热过程有强烈影响。当边界层中的流动完全处于层流状态时,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热量传递虽然只能通过流体内部的导热,但流体的流动造成了沿流动方向的温度变化,使壁面处的温度梯度增加,因而促进了传热。当边界层中的流动是湍流时,壁面附近的流动结构包括湍流区、过渡区和层流底层。湍流区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热量传递除了热传导外,主要依靠不同温度的微团之间剧烈混合,即依靠对流传热。此传递机理与湍流区中的动量传递机理十分类似。在层流底层中热量传递只能靠热传导。由于流体的热导率一般很小,所以即使该层很薄,仍是传热过程的主要热阻,相应的温度下降很大。过渡区的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对流传热和热传导的作用都不能忽略。
(3)牛顿冷却定律
关于流体与壁面之间的传热虽然可从求解能量方程得到温度分布,然后计算热量通量和热流量;但在工程上常用简化处理办法,即将热流量φ与有关物理
毕业论文
量的关系经验地表示为牛顿冷却定律:
φ=αAΔT
式中A为传热面积;ΔT为流体主体温度(横截面上的流体平均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α为传热分系数,表示对流传热强度的一个参数,其倒数可表征对流传热的热阻。通过实验来测定φ和ΔT,而A为已知,即可由上式算出α,通常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关联式,以供设计使用。
(4)对流传热的强化
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任何可提高传热分系数以及增大传热面积和温度差的措施,都能提高热流量。在工业生产中,物料温度由工艺决定,加热和冷却介质的温度又受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因之传热温度差的增加通常是受限制的。在增大传热面积方面,可采用波纹板、翅片管、螺纹管、小直径管等,借以提高单位体积内的传热面积。而提高对流传热分系数,是强化对流传热最基本的方法。无相变对流传热时,热阻集中在层流底层,增强流体湍动或直接在层流底层中产生干扰,以减薄层流底层的厚度,是提高传热分系数的有效方法。提高对流传热分系数的措施包括增加壁面粗糙度,管内设置添加物(如插入螺旋圈片),气流中加入固体细粒,利用喷嘴产生射流等。有相变对流传热的机理与无相变的不同,需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强化(见沸腾传热、冷凝传热)。
2.3 传热系数
在传热基本方程式Q=KAΔtm中,传热量Q是生产任务所规定的,温度差Δtm之值由冷、热流体进、出换热器的始、终温度决定,也是由工艺要求给出的条件,则传热面积A之值与总传热系数K值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合理地确定K值,是设计换热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总传热系数K值有三个来源:一是选取经验值,即目前生产设备中所用的经过实践证实并总结出来的生产实践数据;二是实验测定K值;三是计算。
毕业论文
前述确定K值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往往会因具体条件不完全符合所设计的情况,而影响到设计的可靠性。所以,还必须对传热过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以了解各种因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从而建立起计算总传热系数K的定量式。这样可将理论计算值与生产过程的经验值或现场测定值互相核对、互相补充,最后得出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K值,以用来进行生产设备的设计。
两流体通过金属壁的传热包括以下过程:
①热流体以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给管壁一侧;
②通过管壁的热传导;
③由管壁另一侧以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传给冷流体。
上述过程可表示如下。根据传热速率方程式,当传热量Q、传热面积A及平均温度差为已知时,则可测出某换热设备在该工艺条件下的K值。
注意事项:
①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对应关系。所选基准面积不同,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也不同。手册中所列的K值,无特殊说明,均视为以管外表面为基准的K值。
②管壁薄或管径较大时,可近似取,即圆筒壁视为平壁计算。
③总传热系数K值比两侧流体中α值小者还小。④当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
且
且
当时,壁阻可忽略不计时,则
由此可知,总热阻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的,即两个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α较小的;若两侧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值,才能提高K值。
毕业论文
第三章
管式加热炉的节能改造
根据影响管式加热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管式加热炉热效率的具体措施。根据系统、装置的操作情况、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最佳的方案,使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得到提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对降低炼油厂总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节能改造途径
加热炉热效率是指炉子热负荷与燃料发出的热量之比。管式加热炉热效率一般为75%左右,目前先进的管式炉热效率为80%~85%,最高达88%~92%。热效率高表明相同的热负荷所耗的燃料量少。在加热炉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除被油品吸收外,其余的热量均被烟气带走或炉体散热损失掉,若烟气温度越高,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故加热炉的热量最大是由烟气带走的;另外,过剩空气系数对加热炉的热效率也有较大影响,过剩空气系数指实际供给燃料燃烧的空气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在保证燃烧完全的前提下,使炉子在低而稳定的过剩空气系数下操作是有利的。过剩空气系数过小会造成燃烧不完全而浪费燃料,过剩空气系数过大,进入炉膛的空气量大,炉膛温度下降,影响传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烟气的量。此外烟气中的氧气较多,会使炉管表面氧化加剧,缩短了炉管的寿命。过剩空气系数一般在1.2~1.5左右。所以提高管式加热炉热效率的途径主要有:(1)改进燃烧状况,使燃料完全燃烧;(2)充分回收烟气热量;(3)提高炉壁的保温质量,减少炉壁散热损失。
3.2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
加热炉在操作中的节能也是节能的重点,在操作中最主要的是控制排烟温
毕业论文
度(在设有可控手段的加热炉上可实现)和氧含量。控制氧含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控制。
3.2.1控制燃烧供风
燃烧供风是是必需满足的,但是不合适的供风也将造成燃料损失,对于加热炉来说,不但要控制烟气中的氧含量低,还要控制烟气中的CO含量低,要经常检测烟气中的CO含量,正常的CO含量为50~150ppm。无论烟气中的氧含量有多低,只要是没有检测到CO,就可以继续降低供风量,但是如果CO超过了预定值,即使是氧含量超标,也要继续增加供风,否则就相当于燃料在放空。不但能耗增加,而且造成新的污染。有一些燃烧器在低供风时不能完全燃烧,这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换来解决,对于大部分烧气的燃烧器,通常可以通过增加旋流来解决,但是如果炉膛的温度不高,并且炉膛也不太高的情况,自然通风的燃烧器这样改造受到限制,同时自然通风的燃烧器不能适应早晚的空气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带来的实际通风量的差别,再加上由于动力不足,燃烧的强度较低,所以其过剩空气要高一些。
3.2.2控制加热炉的漏风
加热炉在传热区漏风是有害的,如果在辐射室漏入,不但能量损失增加,还较大幅度的降低传热能力。目前新设计的加热炉对流室的漏风量很少。因此我们控制加热炉的漏风主要是要控制辐射室的漏风。加热炉的最大负压在炉底,中大型加热炉其炉底负压在10mm水柱以上,而炉顶仅控制在1~3mm水柱。显然在同样的泄漏面积下,控制底部的漏风是最有效的。在炉底,最大的漏风是燃烧器的漏风,如果一台强制通风的加热炉,其底部燃烧器有停开的,那么这台炉子的氧含量就很难控制,特别是强度高的燃烧器更是如此。因此燃烧器的调风板必需是密封的。其次就是底部的门孔类,对于炉膛温度和高度较高的加热炉,一个下层看火孔如果全开的话,每小时漏入的风量将达1000m3N/h。这是
毕业论文
一个很大的量,相当于一台1MW燃烧器的用风量。但是如果这个开孔面积在炉顶的话,仅有五分之一的漏风量,所以对于下层门孔要尽量的密闭。通过漏风来改变烟囱的抽力,这样的控制在国外许多加热炉上采用。由于控制精度的提高,加热炉的漏风量大为减少,资料介绍,平均能提高加热炉的效率一个百分点。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取消炉体的防爆门,防爆门在国外的规范和国内的规范均没有要求加装,可是在线运行的加热炉经常出现闪爆,所以我国目前运行的加热炉均装有防爆门,如果在烟道系统没有挡板就可以不装防爆门,因为一个防爆门的泄爆面积只有0.2m2,而如果烟囱没有挡板的话,要远远高于防爆门的泄爆面积。
以往一提到加热炉的节能,大家自然都想到的是提高加热炉的效率。提高效率确实可以节能,但是节能的根本目的是节约燃料,节约燃料有多种途径,工艺上节能是根本。具体措施:
(1)降低排烟温度;(2)提高空气入炉温度;(3)合理控制过剩空气系数。
管式加热炉对流室出口温度为排烟温度,排烟温度在某种程度上对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起决定因素,徘烟温度越低,其烟气带走的热量越少,热损失越小,热效率越高。而排烟温度主要与被加热介质入口的温度有关,并且随介质入口温度升高而升高,随烟气与介质之间的温差而变化。所以提高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必须充分利用对流室,从而降低被加热介质入口的温度和缩小烟气与介质之间的温差,使排烟温度降低。管式加热炉的原料一般都是先经装置换热后,再进管式加热炉,所以可通过减少换热流程、采取冷进料方式来降低管式加热炉介质入口温度,或者增加余热回收设备,使排烟温度降低,提高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
利用装置的余热或用烟气的余热来预热入炉空气,这样,不仅可以省掉冷却该介质的空冷和水冷设备,使管式加热炉的排烟温度下降,同时又提高了进
毕业论文
入管式加热炉的空气温度,对燃烧及传热带来很多好处。当空气预热到150℃时,相当于将管式加热炉热效率提高7%,当空气预热到250℃时,相当于将管式加热炉热效率提高12%。可见提高空气的入炉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通常采用的方式为:用烟气余热来预热空气,这样即可降低管式加热炉的排烟温度,又可提高空气的入炉温度,使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得到提高。
过剩空气系数对管式加热炉热效率影响很大。过剩空气系数过大,一方面,表明管式加热炉内烟气含氧量过多,排烟时,过剩空气将热量带走,排入大气,所以使炉子热损失增加,热效率下降;另一方面,会降低炉膛内燃烧温度,使炉管表面热强度下降,若要保证管式加热炉的恒定热负荷,则必须增加燃料用量,使管式加热炉热效率下降。过剩空气系数过小,会造成燃料燃烧不完全,也会使管式加热炉燃料耗量增加,从而使管式加热炉热效率下降。合理的控制过剩空气系数,对提高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是很重要的。通常采取的措施是,检测烟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来控制烟道供风挡板或燃烧空气入炉量,使管式加热炉处于最佳的燃烧状态,从而使燃料耗量减少。
3.3炼厂加热炉节能改造
燕化炼油厂常减压两台管式加热炉是1969年投产使用的,在80年代初进行了第一次节能,由于当时受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改造后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加热炉散热泄漏严重,热量损失大,致使加热效率较低,约80% 左右,加热炉的前置式空气预热器温度较低,约135摄氏度。这次节能改造是在第一次改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主要措施如下:(1)增加了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使空气预热温度达到245摄氏度。但由于受全装置热平衡的影响,此次节能改造前置式空气预热器没能取消,所以只能保留原上风道和风机,这样进入热管式空气预热器的空气温度就是70摄氏度左右。改造后的两台加热炉排烟温度在206摄氏度左右环境温度~20摄氏度时。(2)采用了加热炉全密封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加热炉的泄漏和散热,即有效地控制了加热炉的过剩空气系数。这方面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在改造对流室增加热管式空气预热器时,从对流室弯头箱
毕业论文
到炉顶采用新的保温和密封材料。其次,对辐射室所有的看火门和炉底风道的快开门进行改造,采用了新的结构和密封材料,控制了不必要的泄漏和散热。
第四章
结
论
本文通过对管式加热炉结构、类型的研究可以在一定基础上充分了解到加热炉的相关知识,通过图片了解到部分加热炉的样式,在管式加热炉的选用以及用途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对传热系数的研究可简单懂得传热的基本计算以及对相关计算的注意事项,对以后工作时的应用需要奠定基础;在加热炉节能改造方面指出提高管式加热炉热效率的具体措施。通过对传热的基本方式的学习可进一步巩固此专业知识(热对流、热辐射以及热传导);通过以上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加热炉的技术改造措施主要有:(1)增加了热管式空气预热器;(2)采用了加热炉全密封技术;(3)采用了新的结构和密封材料,控制了不必要的泄漏和散热。在节约燃料方面也可有具体的操作可行性,具体方案有:(1)降低排烟温度;(2)提高空气入炉温度;(3)合理控制过剩空气系数。加热炉主要从工艺、设备、对空气进行预热以及操作中控制参数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钱家麟.《式加热炉》,中国石化出版社(北京)2003,201-209 [2]陈敏恒.《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3]刘盛州,王烽, 陈天禄.高等化学学报,2001, 22(3), 494-497.[4]须文波.管式加热炉对于流受热面的吹灰优化研究,石油与天然煤气化工 2006/01 [5]刘倡议.高效空气雾化油燃烧现象器的预设与在小规模管式加热炉中的应用研究, 锅炉技能, 2005/02 [6]姜喜成.管式辐射加热钢丝热措置惩罚炉的研究,金属制品,2006/04 [7]危木建.步进式加热炉筋管绑扎料施工工艺探讨,安徽冶炼金属科学技术生业学院学报,2006/02
毕业论文
致
谢
本论文是在xx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您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题目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x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xx大学生活的各位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1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不重视,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1)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课程设计或一个验证实验的简单扩大,没有必要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形式,学校不会因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优劣而影响他们正常毕业,存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2)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第八学期,与学生就业和考研复试时间重叠,学生无暇顾及。不少学生对毕业设计只是敷衍了事,个别学生诚信意识薄弱,采取编造实验数据或拼凑论文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
1.2 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精神
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综合考验,大学阶段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整个课程体系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2]。部分学生在前期各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粗枝大叶,对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也应付了事,由此导致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1)有的学生因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欠缺,在接到毕业设计任务后不知如何下手或是拿到实验数据后也不知如何分析。(2)有的学生查阅、综述文献的能力不足,仅限于文献拼凑或简单堆积,导致研究缺乏深度和新意,甚至自相矛盾。(3)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基本功不扎实,文句表达逻辑性差,偏口语化的现象严重,格式也极不规范。(4)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普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遇到困难过分地依赖指导教师。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设计工作举步维艰,质量难有保障。
1.3 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
(1)不少指导教师未能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毕业设计与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该教学环节上的投入不足,缺少过程管理,指导明显不到位。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放任学生自流或对学生的抄袭现象持姑息态度,忽视学生学术道德的培养。
(2)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部分教师多年来将精力过多地投入于课程教学,科研热情不高,项目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受到限制。不少中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限制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4 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大多数毕业设计题目是由教师单方面指定的,学生没有参加选择与设计。并且有些指导教师单纯根据本人科研需要选题,而没有考虑选题性质、难度、工作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5 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招生数量骤增,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普遍落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由此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生师比偏高,指导教师既要完成繁重的课程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要指导6~7名,甚至10名以上学生的毕业设计,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毕业设计所需的实验场地、设备和图书文献短缺,经费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6 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过程监控流于形式
尽管各高校对毕业设计都有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很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对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后期检查、评阅及答辩等环节的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考核指标。此外,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对于个别责任心不强或业务水平低的指导教师,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
2 提高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措施
2.1 学生方面
2.1.1 加强宏观指导,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加强毕业设计的动员与宣传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目的及其重要作用,强调毕业设计工作是就业和考研的前提,如果做不好就不能按时毕业。另一方面,加强诚信教育,杜绝蒙混过关的心理,防止学术腐败。
2.1.2 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使其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扎实掌握化工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强化学生对实践环节的认识,使其认真对待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并积极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此过程中逐步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1.3 强化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如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加入实战内容,教师给出题目后安排学生独立检索文献,撰写一篇文献综述;或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将部分知识点分配给学生去讲解,让其独立完成资料收集、课件制作。实践证明,该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为日后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教师方面
2.2.1 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指导水平
高素质导师队伍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涵盖的知识面较广,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同时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教师应加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2.2.2 组建导师团队,加强指导力度
通过组建导师团队,形成集团军作战,便于交流指导学生的经验,共享资源;便于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便于实现对学生论文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强化指导力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明显的作用[3]。
2.2.3 科学选题,因材施教
(1)选题应符合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选题,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选题的难度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根据专业方向和科研项目立题外,还要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和特长考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因材施教。
2.2.4 加强论文写作指导,严格论文要求
指导教师要在论文的结构安排、规范性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和正确运用技术语言阐述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及时纠正学生抄袭、拼凑等学术不端行为,培养优良的科学作风,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4]。只有指导教师从严、从高要求毕业设计写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2.3 教学管理层面
2.3.1 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1)制定并完善毕业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文件,是规范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保证其质量的基础[1]。
(2)建立健全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并明确责任分工。学校层面负责制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条例”和有效的监督和奖惩制度,进行宏观管理;学院负责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细则,明确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及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教研室则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工作,按要求执行各个环节并实现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2.3.2 加大投入,优化教学资源
(1)针对实验场所、设备和参考文献等硬件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也可缓解校内实验环境的不足[1]。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软件条件。通过“内培外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降低生师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和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使教师得到实际工程训练,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3.3 提前开始毕业设计,减少与求职、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
将毕业设计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初甚至第六学期末开始。通过延长时间的方式弥补求职或考研耽误的时间,做到求职或考研与毕业设计两不误、双促进。另外,积极组织、妥善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将创新成果深入或延伸也可形成毕业设计。实际上这部分学生从二、三年级起就已经切入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2.3.4 严把选题质量关
一方面在选题方式上,改变指导教师单方面指定题目的做法,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导师把关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建立题目申报与审核制度,加强选题内容的宏观调控。在教师和学生确定好题目后,学院组织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对上报的选题进行审核,以保证一人一题和立题的科学性、实践性,符合专业培养教育目标。
2.3.5 加强质量监控,完善过程管理
集中开题,量化考核。毕业设计开题环节由学院统一管理,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具体负责开题工作。检查小组按照学院制定的量化考核细则分别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查阅资料情况、工作思路、工作量等给出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理清思路。
引入定期与不定期两种检查方式,强化过程监控。学院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负责检查工作。定期检查集中安排在毕业设计中期和后期。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质量和学生出勤情况,同时了解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检查安排在答辩前两周,检查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并结合“双盲评阅”[3]审查毕业设计质量,确定学生的答辩资格。不定期检查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情况,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严格答辩,科学评分。答辩过程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原则,由学术造诣较高的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确保有一名评阅人参加答辩。为增加答辩的透明度,学院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这既有利于低年级学生熟悉答辩流程,树立良好的学风,同时也促进毕业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实行二次答辩制度,对于第一次未通过者要参加二次答辩,保证质量。另外,为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在成绩评分标准中,合理设置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及答辩成绩权重。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化工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关键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积极因素,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三个层面,不断加强毕业设计全程管理,就能够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摘要:分析了当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奇,张燕,古秋婷.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67-170.
[2]贾宇波,童基均,寿萌吉,等.本科毕业设计中若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1:152-153.
[3]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2):51-53.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应用化工技术 课程链接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其基础部分是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则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落脚点。本文对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存在设置各自独立、相互分离、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能力不衔接等问题。
(一)中高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严重。例如:某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等。化工工程学校刮宫工艺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无机物工艺、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学。通过对比中职和高职化工专业的课程,高职应用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几乎包括了中职化工工艺专业所有专业课程,重复率高达80%,这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课严重脱节。中职和高职的毕业生在普通文化基础课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或高职学校学习,学习虽然开设了高中的普通文化课程,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但学习的内容、深度。课时数都不能满足高职相关专业的学习要求。中职学生在文化基础课方面的知识点不全、基础薄弱、在考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感到比较困难。
(三)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街接体系。各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自己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案;中高职学校未能遵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贯通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体化方案;课程开发未摆脱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模式。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未建立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国家、地方和行业也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教材,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不统一,不能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四)中职与高职学校未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街接机制。
中职与高职学校之间的沟通以招生和考试环节为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环节则缺乏互动、相对独立;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层面的沟通与衔接;中高职应用化工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未开展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使得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缺乏课程体系衔接的基础。
二、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职和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一)构建中高职课程模块课程模块衔接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模式,将公共基础课服务到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融合到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运用到专业技能课中。课程模块设计要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对中职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操作的实用性。对高职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操作的原理性。
课程模块设置完成后,对课程模块实施要有所创新。根据学习的难易程度,将课程设计成不同的学习情境,各情境间既关联又递进。情境一简单易完成,情境二中等难度,这些由中职生完成。情境三综合性加强,由高职生完成。这样的实施体系在总体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设计中高职课程模块体系,有助于减少中高职衔接中知识的脱节和教学内容的重复,确保实现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建立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
建立和完善中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共同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的机制体制。明确各中、高职院校、化工企业的职责与权利,健全职责机构,建立成员单位院校长经理会议、课程衔接教学工作会议等例会制度。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生产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生产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课程设计遵循职业能力本位的质量关,行动导向的教学观,生产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课程中,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三)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中职和高职课程的有效街接。
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化工专业学分互认机制,实施学分制管理。应用化工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认可,相应课程可以免修,并折算成有效学分。各高职学院须加强学分制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分的组成、确定、申请、考核等相关工作。建立职业教育学历资格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沟通机制,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化工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和程度,规定职业教育层次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及其对应的职业能力等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建立统一的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学分制,实现应用化工专业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 [J] 教育研究,2012(5)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 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虽然没有通过我的申请,但我从没有气馁过。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考研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 ,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 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 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 的刻苦努力,在06~被评为班级“三好生”.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 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做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 阅历。
----2014年青海大学大型招聘会知识学习
一. 青海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初步统计
(1)概述:截止2013年05月20日,省内外300余家企业提
供了10312个工作岗位,签约1054人。
(2)化工类企业招聘情况:
1.西部矿业:460个岗位(化工类32人),签约98人
2.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207个岗位,签约22人
3.青海平安高精铝业:75个岗位,签约8人
4.盐湖集团: 化工类25人
二. 本次招聘会与化工专业接近的企业部分统计
1.青海宜化
2.青海盐湖
3.青海桂鲁化工
4.青海盐业
5.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
三. 化工专业工作方向及招聘条件,薪酬,福利介绍
1方向:能源分(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技术分(分
析化验类,环保类,合成类,提纯类等)
2薪酬:试用期1800-2200元/月,转正后2500-4000/月(按
岗位)
3福利:按公司定(国有企业 五险一金,私有企业 五,均
有年终奖)。
备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4.招聘条件:成绩优异,丰富理论知识,较强实验操作能力,部分企业对英语语言,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一定
要求,沟通能力强
四. 化工学生在学校里该如何多方面,多层次学习
1.书本专业知识的学习
2.实验操作能力的学习(专业实验,课题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
3.交往、管理,应变能力的学习
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接入为王、内容为王、应用为王和服务为王的四个阶段,在接入为王阶段,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能够接入互联网,厂商以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主;在内容为王阶段,用户的核心需求不再是互联网的接入,而是希望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取想要的内容,此阶段的厂商主要靠优良的内容资源吸引用户,从而获得较高的流量,如站;在应用为王阶段,用户不再满足于单向的从互联网上接受厂商提供的内容,而是希望厂商能够提供丰富而有趣的应用,这一阶段,在搜索引擎、sns、视频等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用户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厂商没有足够的资源也没有能力满足用户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需求,服务为王的阶段应运而生,在这一阶段,开放是互联网企业的必须之路,通过提供开放平合,借助开发者的力量来开放精品化的应用并上线到自己的平台上来运营,以丰富的优质应用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平台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服务为王阶段,平台服务商以提供openapi作为主要的手段,通过收入分成或其他激励手段,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将他们开发的应用以服务的方式,接入到平台运营商所建立的开放平台中,如互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将自己开发的《胡莱三国》接入到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社交平台上,借助腾讯公司强大的用户和平合优势,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通过在游戏中提供虚拟增值服务并盈利。
随着平台的发展,平台服务商在接入流程和基础服务方面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加入到应用开发的大潮中来,大量的第三方开发的应用,接入到平台中来,据不完全统计,某开放平台提供商至xx年1月,已经接入了将近2-万款应用,传统的靠运营手段推广业务的模式面临了很大的挑战,首先,由于存在大量的应用而运营推广的资源有限,使用传统推广手段,必然会在众多的开发者和厂商中厚此薄彼;其次,这种传统的推广模式,主要靠平合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手段,过多的推广会影响平台中的用户体验,致使用户的流失;最后,很多开发者或厂商,公司规模小且资本实力无法承受愚贵的运营推广费用。因而,需要在平合中建立一个用户易于接受并可以免费帮助开发者进行应用推广的渠道,病毒式营销正好在这样的场景中排上用场,如何结合病毒式营销的特点在开放平台中设计并实现病毒营销渠道,成为各平台服务厂商吸引开发者和厂商将应用接入到自己平台的重要因素。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开放平台的行业环境、产业链进行研究,并结合开放平台中开发者的特点,借鉴病毒营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基于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中,提出建立病毒营销渠道的框架、建立流程,并在a公司的开放平台中结合其现有的平台建设,设计并实现一套完整的病毒营销渠道,收集病毒营销渠道上的应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提供实践建议,本文的目的是期望能归纳出在开发平台中应用病毒营销的营销策略,为业内在开放平台中建立病毒营销渠道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为:病毒式营销及其在开放平台中的应用,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病毒营销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结合病毒营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概括总结病毒式营销的基本要素、受众特点、传播渠道、传播模型以及传播阶段等。
2、开放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和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报告,对开放平台的产业链、发展矩阵、开放类型等方面进行总结和研究,同时,对开放平台的另一核心开发者从团队规模、收入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建立开放平台的病毒营销渠道提供理论依据。
3、开放平台病毒营销渠道基本框架研究
运用前文关于病毒营销、开放平台和开发者的研究结果,结合开放平台的产业环境特点,分析开放平台中建立病毒营销渠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期望能提出一个适合业界建立开放平台病毒营销渠道的基本框架、建立流程,并对消息在病毒营销中的执行流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4、开放平台病毒营销渠道的建立
应用前文关于病毒营销渠道建立的基本框架、建设流程等研究成果,结合a公司开放平台的实际情况,以病毒营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指导,设计一套完整的病毒营销渠道。12
5、营销效果总结和经验总结
收集实际接入所建立的病毒营销渠道的开发者实际营销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讨论病毒营销渠道的实际营销效果,然后,结合在实际建立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建设建议。以期能总结出在开发平台中应用病毒营销的营销策略,为业内在开放平台中建立病毒营销渠道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研究方法
文献阅读法文献分析法是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规律、属性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其研究结果与建议,指出需要验证的假设,并说明这些建设性的假设在应用中是否有价值。
通过阅读文献的方法,我们可以对前人在病毒式营销和开放平台中病毒式营销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能够跟踪相关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动态。
本文的文献来源主要来至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通过关键字“病毒式营销”、“viralmarketing”、“开放平合”、”openplatform“,“开发者和厂商”等关键字检索国内外关于病毒式和开放平台相关的一些文献。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大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大量病毒式营销的案例入手,结合以往前辈在病毒式营销中的研究成果,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以期能够深入分析病毒式营销的传播特点、传播渠道和影响病毒式营销的基本因素,以便对实施病毒式营销提供理论指导。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井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本文采用论文前爭部分的研究成果,在开放平台中设计并实现一种病毒营销渠道,通过对营销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期能总结出开放平台中的病毒营销策略,为业内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论文结构
本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与现状,从实践与理论角度阐述本文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方法;列出研究框架及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病毒式营销、开发平台、开发者等,然后对病毒式营销的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问题。
第三章:开放平台病毒营销设计框架。结合文献内容,结合开放平合产业链中平台运营商和开发者的特点,借鉴病毒营销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在开放平台中建立病毒营销渠道的整体框架、建设流程,并对其执行流程做详细的讨论。
第四章:开放平台病毒营销建设。本章以前文提出的开放平台中建立病毒营销渠道的基本框架,结合a公司基于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借鉴病毒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建立开放平台病毒营销渠道,重点对病原体设计和传播渠道的建立做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第五章:结果分析和实践建议。本章通过收集开放平台中病毒营销渠道中应用的实际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病毒营销渠道的营销效果,并对建立开放平合上的病毒营销渠道提供实践建议。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国德企之乡”太仓市的区域和资源优势, 积极开展与德国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07年6月, 由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政府、德国工商行会上海办事处 (AHK-上海) 、部分在华德资企业、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建“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 (简称“中德工程训练中心”) 。该中心现已成为完全引进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的教学机构, 是“德国AHK机电一体化工”职业资格在中国最大的培训和考试基地。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依托“中德工程训练中心”, 在创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过程中, 引进德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与先进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培养国际化的高端技能型人才[1]。
2 机电一体化工毕业考试介绍
2011年, 德国颁布了新的机电一体化工职业培训条例 (根据2006年的条例和职业教育法的规定) 。机电一体化工是德国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 培训期限为3年半。
2.1 本培训职业的基本内容。
(1) 职业教育, 劳动法与劳资法; (2) 培训企业的结构与组织; (3) 劳动安全与劳动健康保护; (4) 环境保护; (5) 企业沟通/交流与技术沟通/交流; (6) 工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 工作结果的检查与评定; (7) 质量管理; (8) 检查、划线与标记; (9) 手动与机械切削、分割及成型; (10) 联接; (11) 安装电气组件与元器件; (12) 电气参数测量与检查; (13) 硬、软件安装与测试; (14) 控制装置/系统安装与检测; (15) 机电系统编程; (16) 将组件和元器件组装成机器和系; (17) 机器、系统和设备的安装、拆卸、运输和加固; (18) 机电系统功能检查和设定; (19) 机电系统调试和操作; (20) 机电系统维护。
除了以上规定的内容之外, 培训的内容与企业培训计划有所出入是允许的, 尤其一些内容是企业培训计划中没有的但企业实际情况又是需要的, 这些内容是允许增加的。
2.2 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分两次进行, 分为毕业考试1和毕业考试2。毕业考试是为了判定考生是否取得了职业行动能力。要求考生在毕业考试中证明:是否掌握了必要的专业技能, 是否具备必要的职业理论知识和一般能力, 是否熟识职业学校教学中传授的、对职业培训关键的教学内容。
毕业考试1在培训进行18个月后进行, 应该在第二个学年结束前进行。毕业考试2在培训结束前进行。
(1) 毕业考试1。毕业考试1部分考试课题:“在机电子系统上工作”。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 (含专业谈话) 两部分, 考试时间共8小时, 其中理论部分90分钟。在考试过程中要求考生展示以下能力:a.能够整理分析技术资料, 确定技术参数, 制定并调整工作流程计划, 处理材料和工具。b.组装组件和元器件并进行布线和连接及配置, 遵守安全规则、安全技术规范、环保规定。c.评判机电子系统的安全, 检查机械与电气保护措施。 (2) 毕业考试2。毕业考试2部分考试课题:“机电系统的安装或维护, 然后进行调试”毕业考试2分为实践考试 (工作订单) 和理论考试 (工艺设计、功能分析、经济社会学) 两大部分组成组成。
毕业考试2考试形式有两种, 其一为统一命题的考试, 其二为企业订单任务的考试形式。
企业订单形式的毕业考试2要求为:在20小时内做一个企业的订单, 用与实践相关的资料作记录, 进行针对订单的专业对话 (最高30分钟) 。专业对话根据已做的企业订单之有关实践的资料进行。通过针对订单的专业对话是为了参考有关实践的资料来评估考生做订单时与过程相关的重要能力。在做企业订单之前必须给考试委员会提交任务单 (含处理定单时间段计划在内) 供审批。
统一命题的毕业考试2要求为:在14个小时内准备、实施、后处理一个工作任务, 并用订单专用的资料进行记录和进行情景专业对话 (最高20分钟) 。工作任务实施时间为6小时。通过观察实施情况、根据任务专用的资料和专业对话来评估考生做工作任务时与过程相关的重要能力。
“工作订单”即实践考试中考生应该展示以下能力:a.能够分析工作订单, 从资料中搜集相关信息, 搞清技术上和组织上的衔接, 从技术上、企业经济管理和生态角度评价和选取不同解决方案。b.计划并调整订单流程, 确定分任务, 编写设计资料, 考虑使用地点的工作流程和有关人之职责。c.做订单, 检查功能与安全并进行记录, 注意系统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系统查找故障和缺陷的原因。
2.3 毕业考试的组织形式。
毕业考试1、2在实施过程中均采用六步教学法, 即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部分, 六步学习法其核心在于让学生能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工作计划、独立进行任务实施、独立进行任务检查”。
3 毕业考试对专业课程的借鉴
3.1 考试项目的真实性。
无论是统一命题的考试项目还是企业工作任务的考试项目, 项目均是以真实综合性任务为题, 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应用, 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
3.2 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实施。
在毕业考试实施过程中采用六步教学法, 目的在于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 从而构建属于其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体系。
3.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德国职业工种的毕业考试, 除了传统的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之外, 更加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 注重训练学生““独立”做事情的能力。
评价中除了理论与实践成绩外, 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精度的掌控能力、方法能力都在评价方案中有体现。
4 结论
德国“双元制”教育引入中国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 很多职业院校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我们在职业教育目标和职业规范标准的有机融合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韩树明.基于“双元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5) :5-9.
[2]潘云忠.IAHK德国“双元制”机电一体化工毕业考试本土化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0) :89-91.
【摘 要】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应用化工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思考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高职高专 应用化工专业 实践性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53-02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践性课程,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后续实践课程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目前高职高专使用的实验教材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普遍性较高,无针对性。凡是与化学有关的专业如工业分析、冶炼、化工、药学、生物等都适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但实验内容跟后续的实践课程缺乏紧密的连贯性。二是实验类型单一。实验过程过度依赖教材机械性操作,缺少充分想象环节,实验过程一般都是老师根据实验内容给学生讲解一遍后就由学生参照教材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虽然实验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却忽略了化学实验所包含的科学性、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达不到真正意义的实验目的。因此,要使实验实践达到预期的目标,实验过程的开设就必须对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所有专业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仔细分析无机化学实验与后续实践课程的之间关联环节,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课时,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应用化工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本文以培养本专业人才目的为背景,结合笔者多年来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及未来的发展形势,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培养目标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应用化工专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一、优化实验项目的内容
优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实践环节。一是坚持“必需”原则来开设实验项目。化工类专业很多,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是针对化工类所有专业开设的。而无机化学实验实践课程一般为一至两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不仅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开发学生潜力,而且又要保证实验项目的开设跟后续实践有所关联的教学目的。因此,优化实验内容首先考虑哪些实验是“必须”开设的,删减那些与未来本专业其他课程无关或者关联很少的实验项目,增加一些与其他课程有连贯性的实验项目,对实验课程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实验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二是坚持“可实行”原则来遴选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必须根据本校所提供实验设备和条件来设定,根据实验条件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又能使教学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二、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所学到知识是被动的,思维往往被教师课堂上所讲的东西束缚,因为验证性实验整个实验原理、药品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都是由教师详细讲解。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则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任务,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收集各种相关知识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出合理是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过程基本都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师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中只对学生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对实验方案审阅,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摆脱对实验讲义的依赖,培养自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知识上,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学的引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完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结合起来编辑出来的课件进行实践性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可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很形象地模拟出整个实验过程,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起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投影视频对实验过程的扩大化更能方便学生观察,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二,更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危险性操作和某些注意事项,教师不能做演示,只能通过在实验前反复强调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为什么只能浓硫酸倒入水中稀释而不能反过来操作?反过来操作后果会怎样?会出现什么危险?通过利用多媒体动作制作来演示反过来操作出现危险后果整个模拟过程,更能让学生理解和认知水倒入浓硫酸中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从而增强学生安全操作意识。第三,能提高教学过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解一个复杂或反应时间长的验证性实验中,那些比较抽象理论知识用语言形式来描述的教学方式对空间思维较差的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另外,反应时间长的实验由于实践课时的限制,做一个演示实验室不现实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和认知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实验过程中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实验已经证实:人类通过听觉获取信息只有11%,而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则高达83%。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四、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环境污染中很多情况下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实验结束后的液体、固体废弃物;二是化工生产及冶金行业的废气、废液、废渣;三是城市垃圾中比如废旧电池、荧光灯等物质;四是矿山选厂的废液。这些物质的排放和处理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向化工生产部门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加强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从工厂“三废”的排放、城市垃圾、日常生活用品、实验室药品和废液等各方面分析了解造成污染的原因,来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其次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节约使用药品,利用最少药品达到减少废弃物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完毕后的废弃物,使学生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更新,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将会或多或少地接触新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参与到新的工艺流程改良活动中,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高职教育既然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也就变得很重要。教师在传授学生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设无机化学实验课程中一至两个由教师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通过查阅文献,收集相关的知识和材料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独立对某个实验的实验条件或实验方法进行改良,设计出可行的实验过程;并通过实践总结出最佳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如何把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时毕业论文的撰写以及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实行无机化学实验考核评价机制
实验考核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和实验报告占20%相结合来进行的办法。实验考核目的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基本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验考核评价除了看实验结果外,还应该从实验素养、操作能力、实验过程、仪器使用、问题处理能力、环保意识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评价方法,使考核成绩能全面反映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每个专业必须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社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伶.浅谈高职高专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4)
[2]王公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J].价值工程,2010(10)
[3]庞秀言,穆晓楠,孙汉文.改革“化工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化学创新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5(5)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2012JGA403)
【作者简介】韦后明(1972-),男,广西河池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应用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化工厂DCS与PLC的Modbus通讯应用研究论文06-10
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材料工程学论文07-12
应用化工实习报告10-13
应用化工技术个人简历06-09
化工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论文09-16
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05-27
精细化工专业简历07-08
化工工艺专业英语词汇10-26
化工专业自荐信素材05-24
化工专业技术员总结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