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店工作制度(精选8篇)
1、调剂人员应由药师(士)或经过系统训练的具有一定药物只是的人员担任。重要调剂人
员工作时要严肃认真、精神集中,根据有处方权的仪式(士)签署的正式处方配方。调剂人员本人及其家属的处方需由其他调剂人员调配。
2、调配前要认真审查处方中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药名、用量、剂量、服法、配伍禁
忌以及是否计价交费,无误后,方能调配。如有疑问,必须找处方医生问明,并及时更正。签名后再予调配。凡处方有短缺药品应经处方医师更改后才可调配。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改动或代用。凡超过剂量,违反配伍禁忌的处方调剂师有权拒配。
3、调剂员必须按处方应付的统一标准去调配。配方时要按方称量,一放多剂者,分包要等
量,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称。除定量制成品的及只条尔为单位者外,一律用星戈子称取。
1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设置
1.1 制度创设的背景
我国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于1993年初正式实施。制度设置之初,药品尚未被纳入可专利化的范畴中,在这之后随着新的专利法的生效,药品专利被正式确认。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专利制度得以成型和发展,专利渐渐占据了药品保护的基本类型,无论中药或西药,专利化似乎成为不二的选择,我国的药品管理制度也走向了以西药管理为模式的思维进路。然而相比于西药的专利化顺境,专利在构成和标准上的法定要求使得中药专利的适用面临着相当的局限。中药不同于西药的特质使得它的专利化之路异常艰难,专利授权率非常低,即便申请到专利,其技术创新程度也偏低,专利寿命普遍较短(通常只维持3~5年)。
中药和西药是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之后出现的概念[1],最初的西药指的是由西方引入的药物,现代意义上的西药则扩大为所有人用化学药;中药则是指依照我国中医的“理法方药”原则和“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组成的方剂。中药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由多种药味组合而成。依照中医理论,中药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机理通常不是来自于某一味药材或某一种活性成分,而是依赖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在经过配伍制成中药成品后,其化学组分更为复杂,适用于西药的物理、化学语言几乎不能实现对中成药结构和成分的有效描述,即便能够测定出其中某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指标,也无法以此为据获得对该中成药功效的准确评价[2]。因此完全套用西药的规制要求或制度体系,用西药的框架界定和约束中药,实际上就是要求所有药物都按照西方科学观和现代观的思维方式来表达。这不仅无法实现对中药的科学描述、难以确切真实地评价中药方剂的效能,还会严重有损中药的理论根基,导致中医与中药的分离,进而抹杀中药治病的特色和优势,使中药面临西药化的风险。
自中医药的保护进入知识产权法关注的视野以来,有关其保护路径的争论始终未平息。基于保护主体和客体与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的不完全适格,将中药完全纳入专利的保护范畴并不能实现保护效用的最大化。在专利基础上尝试其他协调性制度的补充应是务实的选择。有关中药的特殊保护,学界提出了诸如建立数据库、专有权等多种主张,但这些建议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将其付诸实施仍有一定现实难度。事实上,以特别权利模式为中医药保护设计新的类型,甚至完全抛弃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做法值得商榷,它容易造成法律资源和社会成本的浪费,在全球化浪潮背景下也容易被排挤出主流对话的领域之外,使中医药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
相比之下,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因顺应了中药的保护特质而具有较强的可适用性。该制度将申请保护的中成药分作一级保护品种和二级保护品种两类1,其中对于能够证明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效果上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或用于预防和治疗特殊疾病的,纳入一级品种,保护期内其配方和工艺一律不对外公开,仅限申请人控制和使用。对于能证明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优势、或对某一主治疾病、证候或症状的疗效优于同类品种的,采用二级保护,通过颁布品种保护证书将同品种的生产者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2。
1.2 中药品种保护的现状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保护范围有限,一般只覆盖国内的中成药生产,不包括中药材或单纯的中药技术,国外企业生产的中药类产品以及我国销往国外的中成药也不列入保护范围。有研究者据此提出质疑,认为该制度的存在没有真正达到对全部中成药进行覆盖保护的效用,加上国外没有类似制度,其实施无法实现与国外接轨[3],因而制度存在的意义并不大。
事实上,判断一种制度的好坏不宜简单的以“先进”与否或者是否“与国际规则接轨”为标准[4],而是需要以其是否符合立法主体所代表的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依据。任何离开立法主体所代表的国家利益而追求所谓的客观或自然依据的努力都是不现实的。至于国外有无相关规制更不应成为制度合理与否的判断基准。中医药资源的多样化印证了其保护体系的交叉性,单一法保护无法穷尽其保护主题,它需要谋求一种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多元保护机制。公法保护主要以中药材为对象,私法保护则专注于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虽然中药品种保护并没有创设新的知识产权类型,但仍然可以看作是对中药知识产权的有效补充。在对中成药的保护中,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专利保护构建了保护框架体系的主要部分,中药品种保护的行政手段于其中居于次要地位,只是在制度设计及运行过程中不宜僭越私法规范的领地,而这正是当前该制度存在的问题。
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是正视中药专利效用有限的结果,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药品种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及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药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因而有助于对中药技术优势的维护并促进技术进步,但是由于该制度是在我国传统的医药行政管理模式下建立的,随着发展进程的推进,许多先天不足逐渐暴露出来。
2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实施之困
2.1 与药品标准的重叠
中药品种保护与药品标准的关系极为密切,品种保护的适用要伴随着对各类标准的适用,特别是国家药品标准,它是中成药申请保护的前提。我国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非常复杂,自身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增补本、卫生部颁布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标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总局标准等几个层次[5],在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叠甚至矛盾之处,加上多头管理机制的存在,企业在适用时往往无所适从。从这个角度分析,中药企业申请品种保护的过程,现实中会逐渐转化成为中药标准的适用之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标准化组织代表的利益不同,权力分割的“部门黑洞”现象突出,彼此间的权力内耗会加剧行政成本过高的恶果,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药品行政权力的部门配置以专业划分为标准,其初衷是实现药品管理的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然而在运行过程中部门权力会呈现不断膨胀的趋势,这就使得行政机构的设置变得越来越细,彼此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一方面,由于部门被赋予过多的资源配置权力,其利益逐渐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公共利益大量地被消融在“部门黑洞”之中[6];另一方面,由于众多干预主体以相对独立的“群”的形式存在,相互之间权力割据、机构重复建设等情形常现。对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追求使各干预主体缺乏协调配合,在行使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职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权力创租行为[7]。中药品种保护的市场准入性质,则使行政部门进一步获得了权力创租的空间,有机会利用其职权创造和维护某些企业的既得利益以保障其长期保有垄断高利润。
从中药保护品种的质量看,有些获得保护的中成药品种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疗效方面并不突出,但由于属于国家药品标准的收载品种,因缺少正确的评价方法也被纳入了保护的范围[8],相反,对于一些被社会公认的疗效独特的中药精品如“六味地黄丸”,却由于剂型没有实现所谓的“创新”而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对保护精品、珍品上没有实现预期效果。
中药的技术标准通常带有传统产业技术标准的特征,专利化数量不高,即使获得了专利,专利技术的分布也比较集中,一件产品最多几件专利即可覆盖,无法形成如西药一样的“专利堡垒”。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中药技术权利人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自身专利技术的先进性能否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而在这方面,由于中药专利的技术先进程度普遍偏低,很多专利流于对原组方剂型的简单更改或调整,因而很容易被后续技术所替代。而新技术一旦产生,又意味着新的中药标准的制定。
此外,对于同品种的管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要求在原研者首先提出保护申请后,其他生产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同品种保护申请,否则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申请又继续生产同品种中药的,将被中止药品批准文号的效力3。虽然后来的《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调整了同品种申请的申报资料要求,缓解了同品种逾期申报的问题,但是该规定的保留仍然缺少法理依据。申请保护的同品种药品首先是已达到国家标准、获得生产批号的中成药,品种保护制度却规定该类药品如不同时申请品保或者申请品保未获批,将剥夺生产厂家的生产资格,这就等于赋予了品保制度以法律溯及力,否定了药品行政部门之前对生产厂家所进行的中药生产审批的结论,使中药生产批准程序的效力和权威性不再。加之药品的生产企业与各地药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对该问题认识不一,各执一词,执行过程中对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不一致,因此时常引发纠纷。
2.2 与专利制度的纠葛
从目前我国国家药品标准的内容来看,中药技术标准所记载的通常是产品处方、功能与主治等指标,这些项目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中药技术方案或其实现手段,而即便是中药管理标准、中药基础标准也都含有大量的技术内涵,这些技术要素通常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出现并加以保护,因此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联系。
不同于知识产权的垄断性要求,中药品种的二级保护不具有排他性,同一品种可以由药品的原研者与仿制者同时生产,所以药品的同质化现象就比较明显。二级保护制度优先保护临床优势明显、药效突出的产品,而对这类中成药的质量判断需要结合所控成分与药品疗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过程控制。而在国家标准中,作为中成药关键技术的处方和工艺项目一般都会以具体技术方案的形式进行表述,这就意味着对中药二级保护品种的质量控制通常绕不过专利,需要伴随着对专利的同时适用。专利权人面对其他生产者对该品种的生产要求,不能因药品标准中含有专利内容而予以拒绝,必须许可其他同业竞争者使用该专利。可见,品种保护制度的存在等于实际否定了中药专利权人对自己专利的排他性占有。虽然中药标准有时候也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企业对拥有商业秘密的中成药可以通过制定独立的企业标准以排除技术性信息的绝对公开,但鉴于中药二级保护并未采用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因此凡二级保护中涉及的中药标准多是以专利或公有领域技术方案的形式存在。而这种形式在面对获得专利的中成药品种时,表现出对专利独占权的抵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中药专利的实际价值,该制度非但没有缓解中药专利申请的压力,反而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者在有关专利信息披露、专利许可方式及费用等问题上的新争论。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并非属于强制性的制度,中药生产厂家没有法定申请的义务,适用与否应由生产者自己选择。但是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该制度与既有的中药专利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对于中药生产厂家来说,如若不申请品种保护,则会面临后期生产的困难。依照《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对于已获得专利的中成药,应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来处理,不适用品种保护。但现实中为获得药品生产的行政批号,中药专利权人仍然需要同时申请中药品种保护,否则有可能因其他企业率先提出申请而使自己丧失该药品的生产资格。这就使得品种保护制度带有了强制性的色彩,企业为保住生产资格不得不提出申请,也因此被迫支付大量的费用。对于已获得专利的中成药,这种还需另外再申请品种保护的做法,使专利申请的意义变得不大,企业更看重的反而是获得药品的生产批号,中药品种保护成为该领域保护策略的“首选”[9]。在这种背景下,品种保护制度试图弥补中药专利保护不足的作用没有凸显,却人为增加了行政审批申请的繁琐。品种保护制度因此失去了“行政保护”的意义,反成了生产者的行政“负担”。
3 中药品种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
3.1 公法保护方式的协调效用
中医药的保护具有浓厚的公法特征,在具备私益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性,即便是作为私权类型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也不例外。知识产权的社会性决定了其权利存在的界限。作为包含私益和公益的统一体,无论中药专利抑或商业秘密都蕴含着限制权利滥用的内在要求。权利限制并非其外化的东西而就在权利结构的内部,权利的限制与权利本身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范畴[10]。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药知识产权的规范分析对于划分其权利边界具有积极意义。权利永远是以某种规范形式出现的,本身并不直接体现为利益评价,无论公权或者私权,权利只是法律保护的主体进行行为选择的一种自由,公权和私权的划分是对中医药保护方式所作的价值评价,在法律规范层面上则没有区别[11]。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出台最初是出于保护中药成品的配方和工艺、遏制我国中药行业的低水平仿制的目的,以改善中药产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应该说该制度在设置之初带有较明显的权宜色彩,然而其内容设计一定程度上却顺应了中药的保护需要,在制度运行二十年后的今天,它反而显现出强烈的适应性。特别是随着2009年作为《条例》下位法的《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的颁布实施,更意味着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在我国的进一步稳固。
作为行政保护手段,中药品种保护具有浓重的公法干预的色彩,它实质上是政府经济规制职能的体现,因而其运作需从公权力层面加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药管理主体兼具市场规制和药品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12],这就要求政府需明确其角色定位,有效区分上述职能。而有关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思考也正是遵循此思路展开,对于能够借助现行知识产权类型实现保护的中药品种,品种保护制度不应再将其纳入其中,只有将专利药与非专利药相分离,针对非专利药实施品种保护才能实现该制度弥补中药专利效用不足的目标。在中药领域,当前公权力主体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对中药生产进行宏观调控、维护正常有序的生产秩序方面,重在弥补和补充私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在行使规制职能时,公权力主体所面对的是中药企业这些经济性个体,此时的“政府”应具体化为“职能部门”,否则多重角色和身份的并存容易使其在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与追求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之间上演持久的冲突[13]。唯有将经济规制从政府的药品行政管理职能中脱离出来,才能限制公权力扩张国家干预空间的机会,有效克服品种保护审批过程中政府的权力寻租。
3.2 秘密保护方式的补充
探究中药保护品种的制度设置,其实质是用行政法的方式对中成药实施的保护和监管。它对中成药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其中二级保护属于政府的市场准入,一级保护采用的则是与专利相对的秘密保护制度。目前我国的一级保护品种数量不多,主要包括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等几种,这些中成药普遍具有突出的临床优势却因专利条件的限制难以获得专利授权。品种保护制度借助对相关技术信息的封存以期克服这种被动,它其实是以行政法的外衣来实现对中药商业秘密保护的途径,其合理性内核就在于对商业秘密制度的运用。它一定意义上赋予了商业秘密以强保护色彩,同时也反过来印证了商业秘密对中药保护的价值优势。就鼓励创新而言,中药品种的一级保护与商业秘密殊途同归。
商业秘密保护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类型。相比于专利,它在维护中药技术信息的价值利益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中药商业秘密的制度基础在于保密性,信息内容不为该领域相关人员普遍知悉且对方很难借助反向工程获取其配方或生产工艺;而权利人之所以采取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在于这种保密信息能够使其获益。反之,一旦将信息公开,它就转化为公众共享的财富,权利人将失去获益的来源,这正是商业秘密制度的个体性价值所在。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特别是一级保护对秘密保护手段的肯定,正是基于该制度的积极效果。而把私法性质的中药商业秘密纳入行政法性质的品保还有着政策权衡的现实需要,为避免和克服企业的经济短视或市场流通过程中中药秘密信息的流失,用中药的一级保护对企业行为加以约束可以提升商业秘密的保护级别,进而维护技术信息的安全,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借助公法为中药商业秘密的制度价值给以“正名”。但不可否认的是,公私法手段的混用在该领域仍然存在着难以解释的理论障碍。
法律究其根本应属于规范知识而不是非规范的社会现象,无论公法或私法皆有自身的知识属性。虽然在设计具体规范时立法者需参考利益维护的实际需要,但必须首先体现对法律内在规律的基本关照,否则法律就会沦为工具无异。因此,在私权利能够实现自我维护的商业秘密空间内,品种保护没有介入的法定理由。用行政法手段保护中药商业秘密,实际上就已经把私法层面上权利人本该自由交易的信息予以了行政化(4)。因此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回归中医药的本质,正视商业秘密的制度价值,还其以合理的生存空间。
当然,在专利制度无论是理论抑或实践已高度发达的当下,中药品种的一级保护并非刻意强化商业秘密手段适用的比重,而是应当协调它与中药专利的权利配比。对中药的秘密保护方式的研究,无意于对抗专利的优势地位。与中药专利相比,中药的秘密保护只能居于辅助性的地位。在这方面,公法的作用不是尝试打破私法秩序、取代私权利主体创制新的权利类型,而是应确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中医药商业秘密的发展去除政策障碍5,以期更新过度倚重专利制度的立法理念,重塑和完善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实践。
摘要:中药品种保护制度是我国中医药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种特有设计。它针对中成药采用了分而治之的管理策略,一级保护适用商业秘密手段,二级保护具备市场准入的性质,其制度设置具有弥补中药专利化不力的功能。然而在运作中该制度却存在与中药专利及中药标准混用甚至重叠的事实,其内在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制度完善的基础则在于厘清专利药与非专利药保护策略的区别,有效借助公权力以实现品种保护对中药专利制度的有效互补。
【关键词】 如何做好;中药;制剂工作
中医、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抗争中摸索出了十分宝贵的医疗经验,在一系列的治疗经验中,中药制剂工作又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都加强了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管理,直接推动了我国中医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不少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中药房,认真学习、总结和发展传统中医药理论,大胆创新,配制出具有自己独特性的中药制剂,不但疗效確切,而且造价较低,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做好中药制剂工作。
1 草药的采购和入库
我国传统的中药理论认为“药食同源”,说明中草药的来源是极其广泛的。中药种类太多,产地的名称和疗效又有差异,这无疑会对中草药的收购造成很大的困难。要想真正做好中草药的采购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加强中草药采购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讲究知识培训的系列化,药材的形态、产地、生长期、性味等,都必须熟知。不能仅仅从书本和理论上了解,还要深入到实践中去,要到药材的产地去做实地辨认,从而获得“真知”。近年来,中药市场上已有不少假药材上市,采购人员没有中药辨别的真本领,就很难收到货真价实的好药材。二是严把入库关。药材入库之前还要用现代科技对药材进行必要的理、化分析和鉴别,应设立质量检测岗位,专人负责,以保证药品的入库质量。
2 存和保管
药材和成品进入库房之后,如何储存和保管就成了关键。药品品种多、量大,给保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管库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并熟练地掌握好有关知识,如各种药材不仅种类多,而且性质不同,其变质的原因又因品种而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药材和药品的霉烂变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库房应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管措施和条款。必须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干燥、有效防止蚊、蝇、鼠害等。1
3 中药制剂
我国传统制剂的剂型以丸剂为主,散、膏、丹次之。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在又增加了针剂、滴丸等不少剂型,但各剂型都要经过很多严格的生产环节,加之大多数制剂工艺复杂,要想确保制剂的质量,生产过程中就必须严格认真地步步把关。
3.1 防污染 制剂生产中,要制定出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认真执行。一是要求对制剂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没有中药基础知识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中药理论知识的系列化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者才能从事制剂工作;2二是制剂厂所最好远离医院,以避免受到医院的污染;三是每三个月对制剂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体检,患有传染病、皮肤病者治愈前不可从事制剂工作;四是制剂室的全部设备都必须定期严格消毒,防止污染。
3.2 认真执行生产工艺 制剂的生产工艺是药品质量的生命线,必须严格执行。制剂的生产工艺源于几千来的传统经验,是我国人民几千年中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经验总结,并已在临床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疗效,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并不是说不可创新,而是说不能轻易草率进行任意变动,没有长期临床实践和疗效的验证是不能变动的。另外,制剂成为成品后,要做好生产记录,包括生产日期、品种、剂型、数量等。
3.3 配料齐全,称量准确 在制剂生产过程中,无论原料或辅料都必须一一核对清楚,缺一不可。配料过程中要由两人以上在场并由复核人一一复核,贵重和毒性中药应由三人以上在场并签名确认。每一步称量必须准确,不得凭感觉和经验进行。3
3.4 设备和用具 制剂生产中,设备和用具的精确度必须准确,否则,制剂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制剂生产之前,要对各种生产所用的设备、仪器进行认真的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能用。为了保证设备的质量,应尽量购买现代化的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时淘汰旧的、落后的设备仪器。所有的设备和仪器等都必须有管理状态卡和运行状态卡,制药设备要有专职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人员,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和维修,凡有故障的设备不得继续使用。4每一台设备和仪器都应有一套相对应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牢记,并熟悉设备的性能和原理,及时填写设备或仪器使用记录。
3.5 灭菌 大家都知道,中药富含微生物,在制剂生产过程中即使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也不一定能保证成品的微生物检测符合规定。5所以,如果制剂成品的菌检不合格就应对成品进行灭菌处理。我院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对制剂成品进行Co60辐照灭菌处理,效果一直不错,此法具有穿透力强,灭菌效果好,在灭菌剂量下对药品质量无影响,可整箱灭菌等特点,是菌检不合格的制剂成品最好的灭菌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一福.新型中药制剂添加剂——吸附澄清剂[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倪健.中药药剂学——药剂的稳定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安宁.常用中药高良姜化学成分研究2准噶尔大戟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雍小嘉.采用知识发现技术判断方剂功效的方法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作总结合集
2018药店季度工作总结
(本文为你提供工作总结范本两篇。)篇一:
一、煎药室人员收到药剂后,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液量、煎法等。经核对无误后再收药本上签收并记录取药时间。如果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药师联系,注意与患者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时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另煎、冲服、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处理。内服、外用药严格区分。
三、煎药卡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包装容器转移。
四、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先煎药,保证急煎中药不可超过2小时。
五、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六、药品煎干或煮焦严禁使用,应丢掉,重新配方煎煮,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应丢掉重新配方。
七、药品煎煮好后,包装打袋,清点数量,贴好标签以备取药人取药。
八、煎煮用具、容器、煎药机每煎好一次药剂后,应清洗干净,以备下次煎药使用。停止煎药时请关掉电源开关。
九、煎药过程中严禁离岗,其他非本室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煎药人员严禁私
自将剩余药液送人或自用。煎药室消耗用品(煎药袋、塑料袋等)严禁送人或自用。
十、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戴煎药手套工作,做好个人卫生,严禁煎药手套与打扫卫生手套同用。
十一、以上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如违反,按院内规定处罚。
十二、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点等,注意安全隐患。
十三、定期(一周)对煎药室所有墙面、棚顶、隐蔽处清洁。定期(一月)请后勤人员检查用水用、电路安全。定期(一月)维护设备仪器,保证起工作正常进行。
煎药室工作流程
一、煎药室人员接到中药师通知取待煎药品后,及时取药(不可超过15分钟),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金收讫章或住院收讫章。五对: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量、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室人员收药后登记“煎药室取药记录本”、“煎药记录”。
三、待煎药物(群药)应当冷水浸泡40-60分钟,煎煮开始时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四、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40-6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五、凡注明先煮、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1、先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于30分钟,煮沸30分钟再投入群药同煎。
2、后下药:应当浸泡不少与30分钟,在群药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3、另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与30分钟,煎药(沸煮后改文火)
1-2小时,所煎的汁与方剂中其它药汁混匀后再分装。
4、烊化(溶化药):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5、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
6、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物同煎。
六、“煎药袋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随同煎药袋、浸泡容器、煎药容器、包装药袋转移。
七、根据处置单留液体量要求包装打袋(如药量过多需浓缩至预定量),注意包装打袋前必须检查总阀门是否关闭,确认关闭方可包装打袋。包装打袋完毕清洗煎药机备用,煎药袋不可重复使用。同一方剂药物如需分两锅或更多锅需注意色差(目测)。如出现色差,查明原因,无误后需将所有药液混均包装打袋。
八、药物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块、无白心、无硬心,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药物煎干或煎焦禁止使用。如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
九、煎药过程中必须带手套,以免烫伤,煎药用手套与打扫卫生用手套不可同用。
十、每天、每月,根据煎药单结帐(门诊收入、门诊药剂数、住院收入、住院药剂数、灌肠药剂数、泡脚药剂数、免费药剂数、受费药剂数、总药剂数、煎药单数量等)。
保证药店购进药品的质量。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 适用范围
药品购进过程的质量管理。4 职责
4.1质量管理员全面负责药品购进过程的管理。4.2采购员对执行购进计划和购进药品负责。4.3验收员对执行购进退出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负责。5 内容
5.1药店药品由采购员统一采购、供货。
5.2购进药品应以质量为前提,从合法供货单位进货。票据和记录应保存不得少于五年。
5.3购进药品要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购进记录内容包括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生产企业、品名、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价格等内容。5.4购进药品的要货计划有明确的质量条款内容。5.5药品购进退出的管理要求:
5.5.1药店已购进的药品因质量验收、在柜养护等经营过程中,经质量管理员确认为破损、包装污染、包装不牢的药品。
5.5.2 因近效期、滞销或进货量过多的药品。5.5.3与供货单位联系退货事宜,做出退货。6 质量记录 6.1《购进退出商品台帐》
药品验收管理制度
目的
确保购进药品的合法性和药品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 适用范围
购进药品和退回药品的验收。4 职责
验收员负责药品的验收。质量管理员负责药品的验收的管理 5 内容 5.1 药品质量验收
5.1.1 从事药品验收的人员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或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中药饮片的验收人员应当具有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药学专业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5.1.2验收员凭供货单位合法法票据或发货清单清点验收数量,并检查外包装有无破损、水迹、响声、封口破损等,对药品进行验收。
5.1.3 购进药品验收工作应在专用待验台上进行。
5.1.4验收内容参照质量标准。购进药品凭供货单位合法票据或发货清单逐批进行验收,贵重药品应实行双人验收。
5.1.5药品验收时,必须检查药品的外观性状质量,标签和所附说明书,标签和所附说明书应有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应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注册商标、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贮藏条件等。发现质量不合格或可疑,应迅速查询拒收,单独存放,作好标记,并根据实际情况立即上报质管员处理。
5.1.6 整件包装中应有合格证。验收外用药品、其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有规定的标识和警示语或忠告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有国家规定的专用标示。
5.1.7药品验收合格后验收员在供货单位的送货单上签字确认收货。将药品交营业员分类上架销售。凡验收合格的药品,必须详细填写《药品验收记录》,验收员要签字盖章。记录必须完整、准确,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五年。
5.2验收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名称,主要成分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6 支持性文件
6.1《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 7 质量记录 7.1《药品验收记录》
药品陈列管理制度 目的
保证陈列中药品质量,为用户提供质量合格的药品。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药品陈列过程的管理。4 职责
4.1 营业员:负责药品陈列的管理工作 4.2 养护员:负责陈列药品的养护工作 5 内容
5.1陈列药品的货柜、橱窗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人为污染药品。
5.2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陈列,并按药品的品种、规格、剂型、或用途分类摆放,类别标签使用恰当,放置准确,字迹清晰。5.3凡质量有疑问的药品,一律不予上架销售。
5.4上架药品按月进行质量检查并记录,发现陈列药品至失效期在一个月内的,应及时下架并向质管员汇报。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药品质量问题必须及时下架,并尽快向质量管理员汇报。
5.5养护人员应每日上午10:00时,下午3:00时各填写一次《药品陈列环境温湿度记录》,要求陈列环境的温度:常温为10-30℃之间,阴凉处为不超过20℃,凉暗处为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为2-10摄氏度,相对湿度在35%-75%之间。根据温湿度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除湿等措施。
5.6处方药严禁开架自选。
5.7拆零药品存放于拆零专柜,并保留原包装的标签。5.8危险药品不陈列,必须陈列时,只能用代用品或空包装。
6、质量记录
6.1《陈列药品养护检查记录》 6.2《药品陈列环境温湿度记录》
药品销售的管理制度
目的
保证药店销售药品的质量,杜绝不合格药品销售给用户。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药品销售过程的质量管理。4 职责
4.1 药店负责人全面负责药品销售过程的管理和对药品销售的质量负责。4.2 营业员对销售过程中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5内容
5.1从事药品销售工作的营业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2营业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法规及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岗前培训与继续培训,同时对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要进行健康检查。
5.3营业时间内,营业人员应佩戴有照片、姓名、岗位等内容的工作牌,执业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工作牌应标明执业资格和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在岗执业的执业药师应当挂牌明示。5.4认真执行价格政策,做到药品标价签齐全,填写准确、规范。
5.5营业员在营销宣传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正确介绍药品,不得虚假夸大和误导用户。
5.6营业员根据顾客所购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核对无误后,将药品交于顾客。5.7销售药品时,处方必须经药师审核签章后,方可调配和出售,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处方的审核、调配和销售人员必须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保存一年。5.8非处方药可不凭处方出售,如顾客要求,药师应负责对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进行指导。5.9对缺货药品要认真登记,及时向采购员传递信息,组织货源补充上柜,并通知客户购买。5.10营业员应作好每一笔销售业务的台帐记录,字迹端正、准确、记录及时。5.11处方药不准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5.12销售近效期药品应当向顾客告知有效期。
5.13药品销售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
5.14按时完成意见征询工作。
药品拆零管理制度 目的
规范药店的药品拆零工作,确保药品质量。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药品调剂的质量管理。4 职责
4.1 营业员对拆零的药品质量负责。5 内容
5.1负责拆零销售的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
5.2配备基本的拆零工具,如药匙、酒精棉球、瓷盘、拆零药袋、医用手套等,保持拆零工作台及工具的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5.3拆零前,先对拆零工具进行消毒。对拆零药品须检查其外观质量,凡发现质量可疑及外观性状不合格的药品不可拆零。
5.4对拆零后的药品,应集中存放于拆零专柜,不能与其他药品混放,拆零专柜短缺的拆零药品应从其他药柜移入,采用即买即拆,并保留原包装。
5.5做好拆零销售记录,内容包括拆零起始日期、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批号、生产厂商、有效期、销售数量、销售日期、分拆及复核人员等。
5.6拆零销售应当使用洁净、卫生的包装袋,包装袋上注明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批号、有效期以及药店名称等内容。5.7药品拆零销售期间,应保留原包装和说明书。6 质量记录
6.1《药品拆零登记表》
中药饮片购销管理制度
目的
为规范中药饮片购、销的管理,特建立本制度。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药饮片购、销的管理。4 职责
采购员、营业员、养护员、对中药饮片购、销负责。5 内容
5.1 中药饮片采购:
5.1.1 应向具有合法证照的供货单位购入中药饮片;
5.1.2 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除应有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外,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有批准文号。5.2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5.2.1 中药饮片质量检查必须贯穿在入货、养护、销售过程中,任何与饮片流通有关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5.2.2 饮片入货时,必须验收其品名、产地、数量、规格、质量,实施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在包装上应标明批准文号,如发现有虫蛀、霉变、变质等质量不合格现象或货单不符的不得入库。个别饮片如果不易辨别真伪的,必须送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方能入库。5.2.3在橱饮片必须定期采取养护措施,夏防季节,每月要将全部饮片检查一遍。出现质量问题,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5.2.4 中药饮片销售必须执行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不合格一律不得销售。
支持性文件 6.1《药品采购程序》 6.2《药品购进退出程序》 6.3《药品销售管理制度》
中药饮片销售与处方调剂管理制度
目的
指定中药饮片销售管理制度,规范药店中药饮片销售管理工作。2 范围
适用于本店中药饮片的销售管理。3 责任
药店负责人、药品销售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4 内容
4.1 中药药品的销售
4.1.1中药饮片在装斗销售前,必须仔细筛选,整理清洁,质量优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4.1.2处方调配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药品调剂有关规定,保证所调配的药品处方正确,剂量准确,防止错配、错付等事故的发生。
4.1.3 对于在使用过程中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中药饮片销售人员应向顾客详细说明注意事项,必要时应附以书面文字说明,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4.1.4 中药饮片销售人员应采用符合国家要求标准的包装材料对分装后的饮片进行分包装,并在单个包装上注明药物的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还应注明批准文号。
4.1.5 中药饮片销售人员应及时做好岗位清洁工作,保持销售柜台、分装药斗、分装工具、分装环境的良好卫生条件。
4.1.6 中药饮片必须符合炮制规范,禁止掺假、掺杂,并做到剂量准确。4.1.7 销售的饮片配方中不能有以生品代替炮制品的现象。
4.1.8 不得错斗和串斗,发现有串斗混杂的药物要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发生误服事故。4.2 中药饮片的调剂
4.2.1准备好药品调剂用具、包装用品和必要的计量器具。
4.2.2对药品调剂用具进行清洁,避免药品调剂用具对药品产生影响或污染。
4.2.3需要计量器具时,检查药品调剂用计量器具是否已经校验,并进行校准,保证药品调剂计量的准确性。
4.2.4 药品调剂人员对要调剂的药品处方进行审定把关,做到“三不调配”:处方所列药物
中毒剧药不符合规定的不调配、处方字迹不清的不调配、处方所列药物有相反或相畏组合及配伍禁忌的不调配。
4.2.5药品调剂人员按处方所列药物逐项进行调配。4.2.6调剂人员应认真核对品名数量等项目。4.2.7要计量准确,分戥均匀,认真复核品名数量。
4.2.8对调剂完的药品进行捆扎或包装,包装要求达到外型美观、牢固,便于携带。4.2.9调剂完毕的药品向顾客发放时,必须核对顾客的姓名,剂量,剂数,交待清楚煎药或服药的程序、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4.2.10对于药品调剂所用过的器具、场所及时进行清洁,并对器具进行妥善保管。4.2.11对于外配的处方应留方或登记,并按月装订成册。4.3 中药饮片的计量
4.3.1中药饮片所用计量器具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管理组织检定合格,方可用于中药饮片计量使用。
4.3.2中药饮片销售时的计量操作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
4.3.3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应对计量器具进行维护保养,并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精确度与国家规定的标准一致。
1药品管理工作
1.1 药品库存管理工作
熟悉中药储存养护知识, 保管好中药饮片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为保证临床用药的中药饮片质量及安全有效性, 我院住院中药房由组长负责, 将各种中药饮片的进出和库存保管工作细化到个人, 根据临床使用情况, 严格控制住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的领用数量, 原则上药房内的中药饮片存量不超出10d的常用量。药房配有冷藏柜、空调和除湿设备等, 采取遮光、控温、防潮等措施, 按照常温、阴凉、冷藏、毒麻、贵细等储存要求分别存放中药制剂。药架上贴上清晰醒目的标签, 药架上的中药制剂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取用。在实际工作中, 每种中药制剂都有专人负责, 每月盘点, 并定期查看库存和保养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 将近期内无法使用完全的中药制剂退回仓库避免浪费, 对超过有效期或发霉的中药制剂及时清理出库以免影响医疗效果或造成医疗事故。仓库保管员还要注意防火、防电, 消除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1.2 常规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
中药饮片的管理遵循科学、规范原则, 科学分类, 并严格按照中药饮片分类合理摆放。根据中药饮片功效性能、取用方便等分类定位的方式划分区域, 定点摆放, 药品架上明确标明中药饮片的名称、性能、功效。药品摆放必须以干净整齐、工作方便为依据, 以便查找、取放。对名称跟外观易混淆的中药饮片特别予以区分, 注意将其分开放置, 以减少调配差错。每天打扫, 保持地面及药架的清洁规整, 同时可避免由于取药时的不慎造成中药饮片遗落。每月盘点, 及时掌握中药饮片消耗和库存情况。
1.3 贵细中药制剂的管理工作
常用的贵细中药制剂, 有专柜进行摆放, 建立专用帐册由专人负责。用药时要做好取药登记, 并由住院中药房组长签名后方可进行取药。日耗日销, 每天清点账目,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并保持账物相符。
1.4 特殊中药制剂的管理工作
毒性中药制剂切实、严格遵守国家药品管理法规, 杜绝一切毒性中药制剂流出。具体管理严格按“五专”要求, 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中药制剂以专用密码保险柜保管, 设立专管员, 专用账册登记, 配发药时, 均需双人核实、签名。相关处方做到分类装订, 单独保存, 并作为档案备查。每天进行交接班, 做好交接班记录和消耗记录。
2中药饮片调剂工作
2.1 处方调剂工作
我院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原则和调剂流程规范化执行处方的调剂工作, 调剂人员收到处方后先审方, 注意查看诊断是否和药物的适应证相符, 处方上的中药饮片慎用剂量, 重点查看是否出现配伍禁忌或因笔误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存在疑问需及时通过领药护士与医师沟通联系。审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中药饮片的调配工作, 处方调配完成后, 实行双人复核制, 复核正确方可将中药饮片发出, 发药时要交代清楚中药煎煮和服用的正确方法, 毒性较强的中药要交代煎煮时的注意事项。部分患者中西药一起服用时需注意配伍禁忌、饮食禁忌等。
2.2 退药相关问题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要求, 中药饮片一经发出, 无特殊情况不得退回。但在住院中药房实际工作中, 常有各种原因需退药, 如因患者病情变化医师调整用药, 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患者药物过敏, 处方书写或电脑录入时发生错误, 患者因费用问题或个人因素要求退药[1]。本着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处方尚未调配情况下可接受退药请求时, 对于退药的管理也必须遵循严格的制度。首先必须由原处方医师填写退药单, 注明退药理由, 并签字确认, 方可退药。
2.3 常见调剂差错和处理办法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种种原因, 中药调剂差错或多或少存在。住院中药房常见的药品调剂差错包括: (1) 处方录入电脑时发生错误; (2) 因患者适应证等原因造成医师频繁修改医嘱或临时医嘱过多而导致漏药、错配; (3) 处方上药物名称相近导致错配, 例如枳实跟枳壳, 或醋鳖甲跟醋龟甲; (4) 外观相似的药品摆放位置相邻导致错配, 例如益母草跟败酱草, 或丹参跟续断; (5) 调剂人员为提高单位时间调配的速度, 使住院患者及时服药, 不完全按处方排列顺序调配而导致漏药; (6) 摆放中药饮片时, 工作人员将药入错药柜导致调剂人员错配。为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降低中药差错的发生率, 我院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 (1) 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工作人员严格遵照“四查十对”的原则调剂流程规范化执行处方的调剂工作; (2) 通过取药护士与住院部医师建立起一套合理沟通的机制, 最大程度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错配; (3) 处方经电脑重新排列, 按照从左到右、从常用到不常用药的顺序处理后, 调剂人员调剂效率就可大大提高; (4) 建立药品调剂的绩效考核标准, 发生错配漏配情况, 相关人员接受相应处罚, 反之及时发现各种配药隐患 (如摆放药品时入错药柜、外观相似的药品摆放位置相邻, 处方可能存在药品录入或打印错误) 的工作人员可得到相应奖励。
3人员管理工作
3.1 合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要形成一套运行机制良好、管理科学规范的住院中药房工作体制, 就必须事先根据住院中药房的工作职责,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首先, 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 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 建立岗位责任制, 将具体的工作职责细化到每位住院中药房工作人员;其次, 各种药品的管理实行规范化, 制定住院中药房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实施, 实际工作中, 结合具体工作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 不断对操作规程进行改进, 以更加符合政策的要求和市场需求。
3.2 人员培训工作
鉴于药品管理工作极强的专业性, 有必要加强住院中药房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以提高药剂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 我院员工入职后, 将针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集中培训, 并对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各种药品知识分别进行相关培训, 同时, 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加强培训的效果, 提高工作人员实际业务水平, 每年根据具体岗位的要求下发相关培训资料并组织专业考试, 成绩合格者方能继续上岗。此外, 积极鼓励我院住院中药房的人员参加省、市药学会及各科研单位组织的论文研讨会, 在和各单位的交流中吸取住院中药房管理和实践的宝贵经验。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 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战略决策。在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 住院中药房也应与时俱进, 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总体思路指导下,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 并具体落实到与医疗相关的各个环节, 同时拓展医院药学发展, 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档次, 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
参考文献
[1]袁晓斌, 罗玉鸿, 黄好武.住院药房药品调剂与药品管理工作体会[J].今日药学, 2011, 21 (9) :585-587.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在校中药高职高专班250名学生为样本,随机分组。每组125人。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分布及平时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由具备丰富采取工作过程化教学方法,以“优”“中”“差”为三个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试和考核。以同一教师、同一命题、同一评价标准、不同教学方法,即“三同”“一不同”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研究方法
(1)工作过程化教学班
中药化学内容繁杂、零乱,理论抽象,相当部分内容与高职高专生自身能力和培养目标并无必然联系,徒增教学难度,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热情。因此将部分内容删除,除繁就简,除粗取精,将繁杂的知识点连接成“线”,由“线”及“面”,由“面”构成中药化学知识立体构型。“点”“线”“面”结合,增加学生对整个学科的立体把握,具体来讲,将内容组合成八个有鲜明特色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块,大工作过程化细化为若干个小工作过程化,理清知识脉络构造,系统化掌握。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简化复杂理论知识,强化实践。以实践性导向教学模式为主,以十二个实验为抓手,转化为十二个具体的工作过程化教学。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步骤:
①开展调查。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本人、家庭结构、主要成员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②进行对比。对实验班、对比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诸方面要素进行测定、比较、研究。
③开展行动研究。以《研究方案》为指导,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做好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总结工作。
④进行评价。
⑤进行经验总结。
(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理实分离。
3.评价指标和方法
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评估,以考核理论和实践成绩作为客观指标。
4.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以卡方检验作为统计手段。采用成组设计的卡方检验,可信度水平取0.05。
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过程化教学方法组中药化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期末理论成绩(表1)和实践操作能力(表2)较传统教学组有明显提升。
表1 两个年级学生中药化学理论成绩
■
统计学分析(?字2=53.93,α=0.05,P<0.05),二者有明显差异。
表2 两个年级学生中药化学实践操作成绩
■
统计学分析(?字2=73.03,α=0.05,P<0.05),二者有明显差异。
三、讨论
中药化学所包含内容广泛,理论抽象,知识点繁杂、零乱,有相当部分章节内容与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培养目标相关甚远,也不适合现实教学需求,部分抽象理论对于高职高专生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工作中毫无用处,徒增教学难度,增加学习压力,弱化了学生学习热情。因此,“中化”工作过程化式教改力求删除,将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化、通俗化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打造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工作过程化教学就是将中药化学的内容,整合成若干个具有共性的工作过程化,在此过程中,去繁就简,去粗取精,弱化“化学”知识在学习过程的作用,以通俗、直接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以代表性、精典的例子作为引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叶落而知秋的效果。同时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整合到一起,淡化理论,强化实践,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准绳。使培养出来高职高专生能够适应企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彻底地和大学生“只会讲一点理论,不会动手操作”尴尬分手。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任意子领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以德国布莱梅大学教授felix rauner教授为主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派认为: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和经验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近年来工作过程化教学法在药学职业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其教学效果也得到肯定和提高。中药化学是一门非常适合工作过程化教学的一门专业课。
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过程化教学法能够应用于中药化学的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考核成绩来看,工作过程化组理论识及实践动手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表明工作过程化教法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使他们的未来工作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endprint
但从工作过程化组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问题还有待于需进一步探讨。教师和学生在工作过程化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查找资料,做好学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少数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运用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会让他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将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国,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6.
[2]杨发,杨娟,刘晓,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16):1915-1919.
[3]艾继周,楼渝英.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快教学改革与建设[J].重庆医学,2009,38(16):2109-2110.
[4]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5.
[5]王风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2008(98):38-39.
[6]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4-16.
[7]彭颐,高宝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术课程开发[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7):145-148.
[8]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4(20):14-15.
[9]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7):59-60.
[10]齐宝宁,孟娟娟,杨媛.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3-2684.
作者简介:方应权(1973-),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三峡库区医药教育集团在药学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2-GX-182。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但从工作过程化组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问题还有待于需进一步探讨。教师和学生在工作过程化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查找资料,做好学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少数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运用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会让他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将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国,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6.
[2]杨发,杨娟,刘晓,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16):1915-1919.
[3]艾继周,楼渝英.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快教学改革与建设[J].重庆医学,2009,38(16):2109-2110.
[4]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5.
[5]王风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2008(98):38-39.
[6]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4-16.
[7]彭颐,高宝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术课程开发[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7):145-148.
[8]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4(20):14-15.
[9]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7):59-60.
[10]齐宝宁,孟娟娟,杨媛.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3-2684.
作者简介:方应权(1973-),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三峡库区医药教育集团在药学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2-GX-182。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但从工作过程化组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些问题还有待于需进一步探讨。教师和学生在工作过程化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查找资料,做好学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少数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有些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运用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会让他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将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建国,赵惠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向[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6):1-6.
[2]杨发,杨娟,刘晓,等.高职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16):1915-1919.
[3]艾继周,楼渝英.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快教学改革与建设[J].重庆医学,2009,38(16):2109-2110.
[4]李学锋.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0-15.
[5]王风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2008(98):38-39.
[6]应力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4-16.
[7]彭颐,高宝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术课程开发[J].卫生职业教育,2001,29(7):145-148.
[8]徐国庆.学科课程、任务本位课程与项目课程[J].职教论坛,2008,24(20):14-15.
[9]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22(7):59-60.
[10]齐宝宁,孟娟娟,杨媛.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3-2684.
作者简介:方应权(1973-),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三峡库区医药教育集团在药学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2-GX-182。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药店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中药处方管理制度07-14
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1-07
中药饮片采购制度01-02
中药房工作程序06-08
中药房员工工作心得12-23
中药房工作制度集01-18
中药材中药饮片总结10-26
中药材种植管理制度09-26
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制度07-07
中药材种植工作表态发言材料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