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共11篇)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1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

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成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们存在一些不成熟认识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介绍我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2

一、任务的设置

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因此, 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应力求做到:

1. 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 引起学生的共鸣。

兴趣越浓, 求知欲越强, 参与意识越高, 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在Go For It!七年级课本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创设各种任务。设如设计制作ID卡的比赛、编辑寻物启事、打电话、过生日、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 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由此可见, 教师应充分发挥想象力, 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兴趣, 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2. 任务设置要目的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

没有目的和可操作性的任务都是空洞的、无效的。教师应明确每一项任务的目的, 同时又要考虑该任务的实际操作性、可行性。为了让学生从教学内容中获取新的信息, 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让学生“跳一跳, 摘果子”, 注意任务不要太容易, 倘若任务缺乏挑战性, 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但如果太难, 学生望而生畏, 就会觉得无法完成, 失去自信。例如, 在教描述人物的外貌时, 我设计了游戏任务。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去做游戏, 当然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假设同学们和他的朋友走散了, 想要找回他的朋友, 进行口头广播寻人启事, 其他人猜该同学要找的朋友, 由此大部分同学都学会了运用目标语言:He is of medium height.He has short curly black hair.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会并运用了描述外貌特征的词。而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这几个词总是记忆犹新。因此设计切实可行、目的明确的任务,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关键。

3. 任务的设置要面向全体, 人人参与。

任务的设计, 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景的真实性、可操作性以外,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差异, 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因此, 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 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 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交给不同学生, 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在执行过程中,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优差结合, 团队成员各尽其职, 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从而做到人人参与, 人人都有收获。

二、任务的执行

1.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 拓展能力。

组织教学活动时, 教师应尽量地放手。注意活动“面”, 做到全体参与, 活而不乱, 动静有序。

2. 在任务执行中要注意课内贯穿, 课外拓展, 使运用英语成为习惯。

在任务型教学中, 语言形式的呈现减少了, 但表达突出了。活动越多, 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越多, 语言习得就越多, “为用而学, 用中学, 学了就用”。不仅在课内, 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例如, 鼓励学生与外国人用英语交流, 组织学生制作英语海报, 为社团写招聘启事等等。

3. 在执行任务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乐趣, 淡化教师的地位。

任务型教学和自主学习应该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汲取知识才能够完成任务达到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 同时要严格控制课堂讲解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实践, 这样, 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 “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 学生是直接受益者, 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学方法是多样的,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孜孜以求, 使我们的教学艺术为有源头活水来。

参考文献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 篇3

榕阴剪剪,林鸟瞅瞅,淡远逍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是自然风情万种的昭示吗?――书的力量无穷啊!

幽谷兰馨,小溪欢歌,林间蜜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人间心韵的快乐呼唤吗?――书的力量无穷啊!

拂过几缕风,吹面不寒;飘过几丝雨,沾衣欲湿;燕子衔泥,那是入春的一景。有书做伴,我的生命永远是春天!

沙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我信了,我折服了,我敬畏了,因为我体验过。

每次心受伤后,都不愿与人交谈,我只要有书作伴则可,与李白共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再大的困难也只是我的垫脚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是书,抚慰了我沧桑的心田。于是我载着无尽的书,驶向我人生的港口;也载着人生的无限哲理,划向我理想的大海!

因为书中的一句话,我曾领悟过;因为书中的一件事,我曾努力过;因为书中的一则寓言,我曾经旷达过……即使千言万语,也畅棕不尽此时的快意。我默然了,无言,用灵魂去感受书的温暖,用鼻子去闻书的香味,用双手去抹书的尘埃……

我爱书!我喜欢同陶渊明爷爷一起去南山采菊;我喜欢同苏轼爷爷一起对月当歌,祝福远方的朋友;我喜欢同常建一起游览曲径通幽的古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是我生命的花雨,理想的晨雾,带着书,潇潇洒洒,痛苦也会带着微笑的眼泪,有书作伴,我的人生不会孤独。

书――人类知识的源头活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4

为有源头活水来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陆向阳张建明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两句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解这两句的意思是:“这一池的水怎么会这么清澈,就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由此及彼,武进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活水之源”何在?培育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就是他们的活力之泉。

一、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定位。

银行发展关键在人、在于员工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方法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武进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指向解决员工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行为表现。

1.适应市场、面向未来

改变合作制的制度缺陷、运行方式、管理机制,按照现代企业本身的逻辑去运营,适应市场运行规律。新生的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诞生之初就将经营的文化氛围定位于“武进人民自己的银行”,着力打造“常(州)武(进)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不仅要着眼于精细管理、专业服务,而且突出农商行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应有的战略视界,通过“适度关注中高端客户”不断在发展进程中将“武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持续升华。这样的文化定位解决两个问题:近可以奠定基础、树立品牌,远志在问鼎同业、引领未来。

2.塑造形象、凝练精神

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在地区金融市场上占有“三分天下”,应该说得益于融合“改革之势、地缘之利、人脉之和”而致力于在社会上谋取一个独特而富于竞争力的企业形象。武进农商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专注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发展的能力,保持全行拥有共同目标,培养员工拼搏合作意识,透过外显于行风行貌的品牌效应,凝练内隐于员工心中“奋发创新、艰苦创业、团队合作、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依靠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塑造专业服务、追求卓越的企业形象。

3.立足传统、良性互动

农商行取代信用社,决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复杂的资源整合,“画龙”重在“点睛”,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不只是建立一种如何适应某种环境或市场状况的特定的企业价值或经营文化,而是立足于银行的长久生存与发展,建立一种良性互动、不断更新和再造的文化机理,立足于建立农商行永葆活力的核心能力,立足于五十年“信合”事业的金融积淀,有继承、有发展地突破传统框架,有借鉴、有创新地吸取一切先进的文化养分,以文化推动农

1商行经营崛起、以经营实践输送农商行文化给养。

二、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提炼。

企业竞争的实体是员工队伍,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竞争的背后就是企业文化的较量,对以服务为主打“产品”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

1.构建发展战略,延展品牌意念。

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武进农商行通过确立新体制的发展目标、构建新体制的发展战略,让员工对农商行的前途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近期就是要“奠定基础、树立品牌”,着力打造“常武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现代商业银行”;中期就是要着眼“形成优势、拓展空间”,逐步将“武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品牌持续升华;长远规划就是要有“问鼎同业、引领未来”的理想抱负。走“服务立行”之路,以服务谋市场、以服务创品牌,将品牌资源融合到各项工作中去,通过服务向客户播撒农商行“诚信、专业、稳健、高效”的社会商誉。

2.培育企业精神,确立共同愿景。

武进信用社的功成谢幕,意味着武进农商行二次创业的开始。“奋发创新”正是二次创业者应有的心态与勇气;“艰苦创业”是农商行保持创业状态、实现基业长青的根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互补产生远远高于简单叠加的效能,“团队合作”是一种全局视野、是农商行的基本工作方式;发展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是农商行人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拢聚了组织的向心力、队伍的凝聚力,把员工的注意力吸引到“高品质服务代表,可持续发展典范”这一共同追求、共同愿景上来。

3.锤炼职业道德,升华经营理念。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超前的服务意识、开拓的进取精神,就是武进农商行实现脱胎换骨、升华经理理念的“三步曲”:通过引导员工认识本职岗位的社会价值,增强责任心、荣誉感和金融职业道德情感,把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以主人翁姿态开展工作;通过经营中正反两方面典型,总结提炼相应制度规范,使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供员工学习、对照操作;通过先进典型感化教育、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使员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干有力量”,在工作中逐步确立“以诚为本、用心服务、稳健经营、利益共享”的经营理念。

三、武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策略化

1.整体形象的设计——CIS的系统化规划

首先,以个性鲜明的视觉识别(VI)打造武进农商行的外在形象。一方面,规划统一整体的传导媒介,完成旧形象的更新或升级。运用体现农商行企业形象和精神象征的行徽标志、标准字、标准色、标准组合来传达由“合作制”到“股份制”实现的质的跨越,注重用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去维系客户关系。另一方面整合所有视觉传达渠道,使其更具一体感和持续化。统一办公视觉、统一传播口径,所及即所见,将农商行崭新的企业形象传达给内部员工和外部人群,从而达成良性的沟通与认同。

其次,以规范标准的行为识别(BI)塑造武进农商行的服务形象。武进农商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始终立足岗位职责,强调员工参与,将提炼企业精神、塑造农商行形象渗透于员工的岗位责任和本职工作。在行风建设过程中,从《员工行为规范》、《员工着装规范》、《营业场所办公环境规范》、《一线员工服务规范》抓起,修订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构建农商行的制度文化,人定制度、制度管人,推进武进农商行品牌意念、品牌形象的日常行为化,极力打造员工为违反企业价值而自责、为履行企业价值而自豪的氛围。

第三,以开放求索的理念识别(MI)活化武进农商行的品牌形象。新机制需要新观念,转变员工观念、厘清经营理念、确立经营方向,方能达成武进农商行组织再造之目标、实现农商行品牌形象质的飞跃。一场场知名专家学者送来的“文化大餐”,给员工带来了新视野、新观点、新思维,提升思想境界,跳出狭小圈子;引导员工登高望远,明确“市场就在岗位上、效益就在工作中”,敢于引领竞争、超越竞争,将二次创业的热情落到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开放的思维方式、求索的行为习惯,熔铸武进农商行的创新能力。

2.局部事件的引导——行风建设工程的推动

一方面,在总行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一是推进机关部室从“一分钱”抓起,反对铺张浪费;从“一份申请”抓起,提高办事效率;从“一个建议”抓起,解决实际问题;从“一把扫帚”抓起,营造温馨环境;从“一个电话”抓起,规范服务用语。以“五个一”统率部室高效、协调、规范的服务秩序。二是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八个不让”工作标准,以此来营造机关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氛围,强化机关员工务实、高效、进取、奉献的服务理念。

另一方面,在基层推进“三优一创”服务竞赛。一是在基层支行全面开展以“树立优良作风、开展优质服务、营造优美环境”为主题的“三优”创建活动,规范服务行为,推行服务礼仪,改善服务质量,美化服务环境,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向客户传递农商行新生的服务形象。二是在一线员工中开展争创“星级服务明星”活动,通过“创星”竞赛、“授星”仪式,促进一线员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弘扬敬业爱岗、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3.个体案例的强化——多方位的文化渗透

一是努力培养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企业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在缺少集体活动、习惯“单打独斗”的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武进农商行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坚持每月第一个周一在总行广场举行升旗仪式,集体诵读企业精神,培养员工爱国、兴企意识;通过组织员工集体参加大型的机关作风建设宣誓仪式,拢聚员工心智、确立共同目标;举办大规模的员工服务礼仪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团体活动,为员工提供一个个展现才华的舞台,在团体活动中增强凝聚力、形成向心力、提高战斗力。

二是不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自豪感、家园感。通过统一着装,整肃员工仪表,培养员工群体意识、集体观念和企业豪情,增强员工组织纪律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员工迎新春联欢会,中层干部(家属)联谊会、棋牌比赛、摄影比赛、拔河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增进了员工友谊,激发了团队合作意识;在总行、在支行那配套齐备的健身器材上显现的是充沛的精力,如今的农商行到处充斥着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是注重激发员工的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友爱精神。服务之心、待客之情,需要爱心的自然流露,全行大规模“扶贫济困”捐款活动,建立情牵困难员工的“扶贫济困”救助基金;“爱心扶春苗”,30余对手牵手的呵护,托起的可是民族的希望;慈善“一日捐”,一夜之间4.8万元善款寄托了农商行人爱连弱势群体的心愿„„这些事例决不是“几次活动”、“几张票子”的表面文章,而是新生的农商行“真情待客、用心服务”的自然延伸。

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体会。

做企业、做文化,最终就是做人,建设企业文化,员工的参与是关键。新生的农商行越来越感觉到原来的“小农”习惯已经束缚了新体制的发展思维。明确“以人为本、文明塑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来建设商行文化,《武进农商行

报》上的探讨争论、经验交流,一次次的激荡,转变的是员工的观念、理顺的是不安定情绪、消除的是发展障碍、提高的是员工素质。

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一要靠有形的、经济的、物质的手段,二要靠无形的、文化的、精神的推动;只有两个轮子同时转、两种燃料一起烧,双管齐下、两轮驱动,才能真正推动武进农商行乘上新世纪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

陆向阳:男,经济师,本科。

工作单位: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

张建明:男,经济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管理。工作单位:江苏武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秘书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常武中路8号邮编:213161

Email:电话:0519-6588233传真:0519-658823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篇5

一条小溪,因其源头活水常在,才能清澈动人;同样,一个集体,在正确意识的指引下,进化思想,在坚强领导的实践中,改造自我,才能欣欣向荣,友爱和谐!

我初来二小时,每次考试,只关心自己的成绩、竞争对手的成绩。很少去关注后进生的`成绩。如果一个后进生要自己给她讲题,总觉得耽误自己功课。觉得给后进生讲题耽误时间,但自从开展教育活动后,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每天花很多时间给小静(后进生)讲题,我不由感到羞愧……现在主动帮差生讲了,我们班级的关系更和谐了。自从开展“和谐满校园”活动后,班级变得更团结友爱的原因,是大家受到了专题教育活动的感染(部分存在矛盾的同学,携手并肩争创先进,是因为集体意识变强了,而之所以增强了集体意识,是因为先进个人在专题活动中表现踊跃,使其感到惭愧)。我发现,不光是我,我的同桌,原来不主动擦黑板,现在每次都踊跃劳动,其他方面也变化很大……

其实,不光是我们五(7)班,放眼校园,其他班级也争创先进……在专题教育活动的大背景下,各班都不甘人后,这并非偶然——这,就是我在前面说过的:一个集体,在正确意识的指引下,进化思想,在坚强领导的实践中,改造自我,才能欣欣向荣,友爱和谐!今年5月,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中华民族充分展现了众志成城的友爱精神,也正因为这种精神,才有祖国今天和谐温暖的局面!看万里长江,奔腾不止,浩瀚无边,只因源头那一缕活水,生生不息!看中华大地,春风化雨,暖阳照冬,只因人人心中这一种精神,蓬勃滋长!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6

首先,情境教学要预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注意力是学习的窗口,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首先就同学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刚刚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为突破口,展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关键词。但是本环节问题的设置非常重要。“结合前面搜集的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相关知以及大屏幕上展示的关键词,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关注的热点是什么?说说原因。”

问题的设置要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和“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我们要选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的一些案例作为导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选择的情境不一定必须是个人的行为,从党、国家和社会都可以作为切入口,本课就是这样做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对当下时政热点的关注并能说出当下社会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为“情境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其次,情境的创设要有新颖,要有亮点,不可以纯粹地为了知识而牵强附会随意创设。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生命,每天都处于不断的变动和兴奋中。教育实际上是充满创造的事业,教育是面对生命的事业。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们总能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并出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针对“二孩”这个敏感话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兴奋点,面对同一对象或事件,他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教师应在课堂中享受智慧的挑战,享受创造的欢乐,让学生享受成长的欢乐。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再次,在情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情境互动,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提出了众多的活动性建议,并尽可能地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学生的能力不是我们教会的、讲会的,也不是他们自己听会的、看会的,而是在种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参与、总结中生长起来的。完全给学生权利、机会、信任、锻炼,在上好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在实施“情境教学”长期实践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出以下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作为政治教师的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良好教学效果取得离不开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而这所有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尤其是作为政治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才能及时捕捉社会时政热点,比较充分地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其次,要具备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样看待问题才有深度,分析问题才能准确、贴切,这正是学生所崇拜的所在。最后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情感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教师的期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其次,在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学中心任务的“度”。课堂教学情境是为教学而设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掌握理论知识。营造氛围要适度,如果教学中一味追求情境,就会偏离教学的正常轨道。在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这就要求教师控制课堂节奏,防止偏离中心。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教学,创设情境后,学生进入角色了,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及时把学生的思维转到教学内容上,而不应该只注重讲情境,偏离主题。

再次,教师要努力做到认真倾听每一位同学的观点,尤其是不能打击思想异类,或许这就是情境教学的闪光点所在。在教师的心灵天平上,给每个学生都应是同样重要的砝码——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情境,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错误是很好的学习资源。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允许学生表达见解,有时学生就能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正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努力让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家的见解,并尝试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们能畅所欲言,如“我给你点个赞”,“我给你点一万个赞”,“我给你出彩”,回答的近乎完美,perfectly……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思想性、时代性较强,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对政治课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或许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仅仅就是知识灌输有很大的关联。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应该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借用生活元素,推动课堂的精彩生成。叶圣陶先生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政治教学的老师,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老师必须在教学上和对学生方面有所创新。情境创设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股活水,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要用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迎接思想政治教学的绚丽曙光。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通过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以哲学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为例,就“情境教学”从实施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谈谈我的看法,谈谈情境教学的运用效果。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7

——浅析农村小学生阅读与作文教学

单位: 固始县新桥小学 作者: 王中强

内容提要

“每周两节作文课,真让我头疼哪!”常听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这样说,“每次写作文,我挖空心思地教方法,学生硬着头皮挤内容,结果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内容贫乏,语言干瘪。”这对于在农村小学教学多年的我来说,也是常遇到的问题。那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如何使“教者乐此教,学者乐此学”呢?我认为应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远景目标。

一、积累语言,快乐入门。

1、熟读成诵,积累词句。

2、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创设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二、抒发真情,催生兴趣。

三、走进生活,广积“材”源。引导学生习作“走进生活”,即作文生活化。作为农村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引领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广积“材”源。第四、厚积薄发,勤抓练笔。第五、民主开放,合作互补。“心灵的自由是写作创新的源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写作、合作互补,让孩子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孩子们通过利用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源头活水”在老师的引导下,变被动的“让 1

我写”为“我乐写”真正地做到了“教者乐此教,学者乐此学”的作文教学目的了。

关键词:阅读积累、抒发真情、生活、乐写 正文

“每周两节作文课,真让我头疼哪!”常听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这样说,“每次写作文,我挖空心思地教方法,学生硬着头皮挤内容,结果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内容贫乏,语言干瘪。”这对于在农村小学教学多年的我来说,也是常遇到的问题,造成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来小学生初学作文,就常感到无从下手,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总觉得无话可说,农村的学生尤为突出,因为农村学生平时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社会接触相对较少,且留守儿童居多,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几乎就是自己身边的农村生活。但农村孩子们生活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鲜事物还是非常丰富的,在他们周围发生的事、出现的人,尤其是山间田野的风光等等,这些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那为何又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局面?我想这与学生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不会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素材,不会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作文语言有关。那如何指导好农村学生初学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如何使“教者乐此教,学者乐此学”呢?我认为应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远景目标。

一、积累语言,快乐入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所以感到作文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写出来的文章又怎能做到用词确切,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那么,平时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1、熟读成诵,积累词句。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朗读和背诵,是积累语言、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能力的好办法,从而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促进写作。在课堂上要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背诵能发展学生思维,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 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又能从中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2、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农村学生朝夕面对的青山绿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鱼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多彩的事物记下来。

3、创设条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说过:“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少之甚少。为了给孩子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可以在班级中增设“图书角”,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电子阅读,甚至推荐性地开出书目,引导学生多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必定有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4、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内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或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形式记下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qq群、微信等分享交流自己阅读的佳作名篇,阅读体会感受,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习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互评习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抒发真情,催生兴趣。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要联系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星期天学生参加了家里的收割麦子的劳动,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有写劳动辛苦的,有写生活不易,感恩父母的,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坚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三、走进生活,广积“材”源。

引导学生习作“走进生活”,即作文生活化。作为农村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引领学生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广积“材”源。

“世界不是没有美,只是缺少发现”。农村生活天地更加广阔,生活也很惬意。农村孩子春天可以到田野看花、放风筝;夏天可以到小河边捉鱼摸蟹;秋天可以到田野赏风景、摘果实;冬天还可以在漫天雪地里玩耍„„真是乐趣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感受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间,把丰富的生活场面记录下来,让学生从有趣的生活中有所发现,使身边的这些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仓库”,作文时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在写一处景色片段时,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在石榴园里,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在风中摇曳,一个个裂开嘴的石榴绽开了笑颜。只见园里的人们正欢快地忙碌着,娇艳的石榴红透了金秋果农的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写出清新鲜活的作文,除了走进大自然,还要深入到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作文教学中,指导他们用身边的

事实说话,也就是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在游戏中学,从而掌握大量、客观的生动的作文素材,并且引导他们怎样进行写作。

第四、厚积薄发,勤抓练笔。

有了充足的“材”源,还要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勤练笔。小学生作文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练笔的行为。所谓“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重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在要求学生“练笔”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摘抄法”,“日记法”或“感想法”。除了这些语言的积累以外,还应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从内容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认识,融入到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中。鲁迅曾经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如气候的变化,春天到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田野里的植物又有了哪些变化?每天作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在指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这样就很自然地有了表达的欲望。通过利用孩子们独有的生活“材”源,辅以童真童趣,厚积薄发,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民主开放,合作互补。

“心灵的自由是写作创新的源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写作、合作互补,让孩子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1)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个性,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独特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2)作文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汇报沙堆中学学校管理工作。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汇报我的学校管理工作,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诚信教育是清泉

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彰显在横幅里,而要落实在行动中。我认为考试诚信是学校诚信教育最有效的手段,沙堆中学2013届、2014届、2015届为什么能像此前的历届中考一样取得优异成绩,并且不断攀升,“端正考风,严肃考纪”这老生常谈的八个字就是制胜的法宝。

在沙堆中学,不管是初三调考,还是七八年级期中期末考试,每个考室我们总要安排两位教师监考,尽量做到“考室无声音,地面无纸屑,考试无抄袭”。今年上年,九年级毕业考试全县质量分析出来后,我校1000名占有率、各科四率和依然不理想,外语人平成绩低于有的兄弟学校10多分。我和徐书记告诉全体初三教师,这么多年了,我们平时的调考都不曾领先,也没有大起大落,但中考总能打胜仗,因此,我们要有信心,没有理由泄气。

学校坚持“诚信考试”,学生就没有了作弊的念想,反过来只能认真学习,考风正了,学风正了,教风正了,校风也正了。诚信教育就是一股股清泉,渗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干净,澄澈。

二、团队齐心如甘露

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我很庆幸,我的团队值得我骄傲。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目标:让沙堆中学红旗不倒。

总支开校长会时,徐东升书记常有这么一句话:“校长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这话说得好!我认为,校长是主导,中层干部是主体,校长在提出学期、学年或远期发展规划后,在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后,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凝聚力、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校的年级主任都是由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和综治主任兼任,工作量大,近三年来,我不断加大年级管理力度,年级主任自觉性、积极性不断增强。早上,各年级主任分年级集中训话,晚上督查本年级班主任查寝。清晨,行政值日和日查组织跑步、训话后,各年级又集中训话,小结头一天年级学生管理情况,违纪学生及时处理,这样一来,各年级基本上都能在萌芽状态化解问题和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力保证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教师支持像春雨

2014-2015学年,沙堆中学在编在册教师108人,学生629人,师生人数之多均为农村初中之最。“众人划浆开大船。”在沙堆中学这艘负重前行的大船上,我深知全体教师支持的重要性,全体教师的支持就像一元复始的春雨,在春雨的洗礼中,柳更绿,花更红。

怎样才能获得全体教师的支持?

一要身正。二要尽责。

近三年来,我克服种种困难,要求老师做到的,我必定先做到。为方便老师,抓实教师考勤,沙堆中学每个年级办公室一个考勤指纹机,为公平公正公开起见,我和全体校委会成员一起到年级办公室按指纹签到,接受全体教师监督,考勤每月张榜公示。

近三年来,我带领全体校委会成员围绕三个方面履职履责:一是做学校全面发展的领路人,二是做教师职业幸福的贴心人,三是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带头人。

近三年来,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全体教师的信任和支持。教师考勤的规范保证了常规教学的有效落实,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的积极参与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师的幸福感让教师攒足了干劲。

过去的一学年,正是全体教师的积极支持,沙堆中学教育教学又一度捷报频传:去年11月全县运动会,我校代表队28人有23人获奖,团体总分第三;12月,师训股组织的“寻找身边的美丽”主题征文大赛我校有1篇获湖北省特等奖(《“海阔天高”和他“战友”们》,作者吴金品,后入编中小学教师教育读本《杏坛彩虹》)、9篇获一、二、三等奖,论文一篇在省校长协会年会上做经验交流;湖北省第27次学术年会论文和2014年案例大赛,我校共13篇获省级奖;市教育局组织“实现伟大中国梦,办人民满意教育”征文活动,我校3人获市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过去的一学年,胡元龙、吴金品、卢红河等教师6篇散文、报道在《咸宁日报》发表;“一师一课”活动中,我校万少云、卢红河、卢晴华等9人之多进入全县决赛;本期全县中小学爱国主义读书演讲和才艺表演,我校两项均获一等奖,演讲为全县所有初中第一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诚信教育、团队齐心、教师支持是清泉,是甘露,是春雨,这些永远都是我们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源头活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借此机会,我们要衷心感谢沙堆中学历任校长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本人及沙堆中学发展的教育局领导、各位同仁!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9

一、走向社会生活, 寻找实践资源,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能力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生活,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 鼓励学生多方面体验, 走向生活, 实现活动与生活的沟通, 课内与课外的畅通, 让综合实践活动面向生活, 回归生活。

1. 开发社会生活资源, 增强合作能力

在开展实践活动中, 应关注社会生活, 生成实践资源。通过学生的交流, 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学习, 学会沟通, 学会分享,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如:在句容市政府决定重建大圣塔时, 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大圣塔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有的小组着重研究有关大圣塔的传说, 有的研究它的历史, 有的着重调查了解为重建大圣塔捐款的典型事例……同一个组的几个同学互相合作, 共同讨论需要研究的内容, 采用哪些方法去研究。研究大圣塔传说的那个小组, 他们不满足从书上和网上查来的有关故事, 还去采访了一位老人。采访中谁主要提问, 谁记录, 谁摄像事先都做了细致的分工, 采访活动非常成功。在全班交流汇报时, 同学们都被他们的录像带吸引了, 这几个同学也尝到了合作的甜头。在开展实践活动中, 提高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 激发学生潜在资源,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出相对于学生自身的“新的价值”和“新的作品”。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促进其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如:在“大圣塔文化”活动汇报交流后, 学生对大圣塔的历史传说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重建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此时, 让学生开动脑筋, 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为大圣塔作宣传。学生积极性很高, 他们开动脑筋, 大胆创作, 于是一首首小诗, 一幅幅字画, 一首首歌曲, 一段段介绍词, 甚至快板都从学生的手下诞生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了激发。

二、走近校园生活, 拓展实践资源, 培养学生探究应用能力

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 校园四季景色各异, 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 扎根校园生活, 拓展实践渠道, 在综合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引导学生主动研究,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身边的生活世界, 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秋天到了, 我们校园桂花的芬香, 飘香四溢。同学们很喜欢桂花, 但桂花到底有哪些种类?栽培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用途?学生产生了探究桂花的欲望。于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对桂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学生通过采访花农、去图书馆和上网查资料、自己动手栽培等多种途径进行研究,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桂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指导学生课内展示, 锻炼自我表现能力

表现能力是将感觉和思考的事物表现出来并能够使自己和他人理解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成果交流和成果展示两个方面。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和研究完成之后, 都需要对自己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展示。此时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进行, 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如:在研究家乡的桂花之后, 要在全班汇报交流。研究桂花种类的同学把收集到的桂花品种图片做成投影片。栽培桂花的小组成员展示了自己写的观察日记和养护桂花的小论文, 同时研究桂花用途的小组展示了桂花粘贴画, 制作了桂花产品的说明卡片, 演示了桂花茶的冲泡过程。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走进家庭生活, 挖掘实践资源, 培养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中, 这是很好的资源。立足家庭生活, 丰富实践内容, 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实践中学习, 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 增强学生自我表现, 自我完善, 自我创新的能力。

1.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增强学习技能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学会收集、整理信息, 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养成思考记录习惯,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中, 教学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 可以要求学生在家里, 从电视、报刊、网上等多种媒体收集信息, 并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 真实记录个人体验。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 开阔了眼界, 而且还可以提高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2. 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提高劳动技能

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家庭不同的社区环境, 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等, 学生可以走出校园, 与社区相关人员进行联系与接触, 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也可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劳动, 如给家乡的草莓、葡萄、水蜜桃等植物松土、除草、施肥, 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劳动的艰辛, 深切感受到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10

——高中数学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挖掘与应用探究

摘要: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只是理解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发展了能力,但要对知识的掌握、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解题策略形成等,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进行挖掘应用,加强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开发课本例题、习题资源的一些思考。关键词: 高效课堂 例题习题

开发利用

正文:

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是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蕴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练习效率不理想的状况,学生完成练习的效率不高,甚至有学生态度不认真,应付了事,导致出现学生练习量大而不精。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应是有效的、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那么应该如何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功能

1.教育功能 数学例题具有应用的广泛性,结合课堂练习可以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数学例题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可以向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数学例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同时学生对课堂练习的态度、解题的策略、练习的效率等方面,通过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也会受到教育与启迪。

2.巩固功能

新课过程中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课结束时进行巩固性的变式练习,还有提高性的综合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后通过练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进一步理解、巩固、掌握,以及各种知识技能的形成。

3.反馈功能

习题的教学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通常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练习,如课前的预备性练习、新课中的反馈练习、巩固练习以及课后练习等,以便得到强化,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教师要及时把握各种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他们最关心的是练习的结果是否正确,但这种关心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漠。教师要及时点评,给予肯定。如果是错误的,则要让学生明白错误原因。

二、课堂教学中例题、习题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成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共识。课堂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到位,就会出现“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求把例题讲完,布置好习题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对课本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意识不强

课本的例题、习题是学习的基础,学生之友学好课本,才能掌握双基,培养良好的数学思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材照搬照抄,很少对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二次开发”。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例题、习题进行变式创新、知识迁移、提炼和总结,不仅学生会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教师也会有所收获。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本的“转播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教师对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例题与习题的“二次开发”,就能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同时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三、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

明确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关键是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课本的例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精选的,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即其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典型作用和潜在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充分发挥课本例习题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讨论、引伸、拓广,由此及彼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创设变式、激活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编写都是十分精练,例题的解题过程简洁干练,一般都省略了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过程。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是照着课本的步骤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以至于有的学生做题时只是机械的套模式,就题论题,不知道变通,学生充其量只能获得一种模仿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搞懂解题依据是什么知识,用的是什么方法,是怎样形成解题过程的。

例1 已知圆的方程 x2y2r,求经过圆上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苏教版

必修2教材105页练习7)为激活学生思维,寻求新的解法,教师可提示、点拨由平面几何知识中的勾股定理,以及使用向量知识OMMP0,对问题进行解决。在学生思维活跃时,改变题目条件,创设变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变式1]若圆的方程变为(xa)2(yb)2r,求经过圆上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

[变式2]若圆的方程变为(xa)2(yb)2r,求经过圆外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

[变式3]已知M(x0,y0)为圆x2y2r内异于圆心的一点,判断直线x0xy0yr2与圆的位置关系。

[变式4]已知M(x0,y0)为圆x2y2r外的一点,过M作圆的切线,求切线方程。上述变式问题多且有层次性,入手相对较易,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不仅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登高”的成功感,而且体现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设计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随着教学层次的展开,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讨,将学生思维的交点引向知识的深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2.标新立异、另辟蹊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课本中的解法是科学正确的,但并非只有一种。教师要引导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积极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热情,如果学生有了自己新的问题思路,他会为自己的伟大发现而兴奋不已,产生对数学学习极大热情和愉快成功的体验。

例2 讲授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画出了一个椭圆。(苏教版教材选修1-1第24页)

教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

(2)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最后教师再揭示本质,给出定义。

这样,学生经过了感性认识——分析思考后,对椭圆定义的实质就会掌握得很好,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错误。

又如,讲“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设计如下练习:

(1)在长方体AC中,AB2,BC3,BB4,位于点A处的蜘蛛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去攻击点C处的苍蝇,问蜘蛛的最短行程是多少?

(2)AB是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为4厘米的圆柱的一条母线,一只蚂蚁从点A绕侧面一周爬到点B,求爬过的最短距离。

(3)AB是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为3厘米的圆锥的一条母线,一只蚂蚁从点 A绕侧面一周爬到点B,求爬过的最短距离。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蜘蛛、蚂蚁只能沿表面爬行。用可折叠的矩形纸板翻折演示,通过计算比较,学生不难发现最短途径。再追问:圆柱、圆锥侧面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又如何计算?继续演示,将圆柱、圆锥的侧面沿一条母线剪开、铺平,此时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最后归纳:可展曲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展开后即为所得平面图形上两点间的距离。这是将立几问题转化为平几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新知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由此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师讲题时,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另辟蹊径,可以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想得全,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方法灵活,同时还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

3.用“活”习题、拓展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如何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挖掘例习题的潜在内容,引导学生向更广的范围,更深层次去联想,纵横引伸,把所学知识去更大范围内进行归纳、演变,促进知识融会贯通,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题方法和策略形成。其方法有:变式练习、一题多解、改变成开放题、探索题等。

4),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例3 已知抛物线对称轴为x轴,顶点在原点,且过点(3,(苏教版教材选修1-1第46页练习1)

讲解该题时,很多教师认为该题太简单,只需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再将点M代入即可,因而一带而过,甚至视而不见。其实在教学中若能积极加以引导,合理变式,学生将有很大的收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深入研究本题,给出变式练习。

[引申]如何改变上述问题中的条件,使得其解法分别是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y22px(p0)、x22py(p0)、x22py(p0)。此问题并不难,但能激发学生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也参与到变式教学的问题设计当中来。

[拓展]已知抛物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3,4),求它的标准方程.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应能想到用分类讨论手段解决。

[变式]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a,b)(ab0),求它的标准方程。此时学生仍可利用分类讨论解决,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照结果以及变式1中的情况,还是有可能概括出此时抛物线的方程可设为y22mx(m0),以避免分类讨论。

[迁移]已知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M(a,b)

(ab0),求它的标准方程.解法是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x22my(m0)。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分析、概括,参与问题设计,使得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理解将更透彻、更深入。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和阶梯式的设问,不仅分散了难点,更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兴趣高涨。便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性,从而发展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发散思维能力。

4、合理拓展、丰富内涵,深化数学概念的理解

教材习题由于受到教材版面篇幅的影响,往往针对单一的训练目的而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因此,教材习题有时看似没有值得深究的内容,实际上是可以进行合理拓展的.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拓展,丰富习题内涵.例4 在ABC中,已知必修5第9页例4)

本题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由题意,sinAsinBsinC,即

cosAcosBcosCabc,试判断ABC的形状。(苏教版教材cosAcosBcosCtanAtanBtanC,又A,B,C(0,),ABC.挖掘正弦定理的性质,这道题目可以加以引申:

sinAcosBcosC[引申] 在ABC中,已知,试判断ABC的形状。abc还可以借助余弦定理,把问题拓展为:

[拓展] 在ABC中,已知a2bcosC,试判断ABC的形状。[变式] 在ABC中,已知abcosC,试判断ABC的形状。

[迁移] 在ABC中,已知acosAbcosBccosC,试判断ABC的形状。通过例题的引申拓展,既训练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单一型练习题进行了合理、适切的拓展,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课堂练习,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有一定的“坡度”、“难度”、“密度”的习题,练习时注意加大知识间的“跨度”,变换形式间的“角度”,求新、求近、求活,让课堂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那么我们的课堂练习设计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篇11

一、内外串联, 提高互动性

语文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 更是学生感受生活的精神工具。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 老师单纯地在讲台串讲课文, 勾画生词, 学生一味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变成课本的奴仆, 不能够真正理解文章所讲的精神内涵。生活是语文的来源, 任何脱离生活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是一张形式化的白纸。我们可以设想,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 若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情境与课文内所讲的环节联系起来, 其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人物的心理动态是不是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呢?

比如, 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前, 我并没有以老师的身份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之类的学习。而是和学生展开了对话。我问:“你们在家经常吃苹果吗?”学生们都说:“经常吃。”我又接着问:“那你们平时观察爸爸妈妈是怎么切苹果的了吗?”学生们的答案开始变得五花八门, 有的学生说:“我爸爸妈妈削好皮, 切成小块小块的。”也有的学生说:“我爸爸妈妈就是竖着切一刀, 切成两半。”最后, 我对学生们说:“我今天就带来了一个苹果, 但是呢?我能从苹果里面找出‘五角星’来。”说完, 我便用刀把苹果横着切了一刀。学生们都看到了藏在苹果里面的“五角星”。我又说“老师这种切苹果的方式是不是更有创意呀?”。学生在和我的聊天中,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也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事物, 只要多多观察, 开动一下脑筋就有可能发现意象不到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学习, 既可以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 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文章的内涵, 实现老师和学生的有机互动。

二、案例导入, 增强带入感

语文是一门文字性占很大比重的学科, 由于它的这种特性, 语文便成为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比较怵头的一门课程。学生对语文主导能力的缺乏使学生只能够跟着文章的思路, 站在作者的立场看问题。从科学上来讲, 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越紧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就越强。所以, 老师在讲解文章时, 为了让学生摆脱脱离生活的阅读方式, 联系生活案例, 导入课文情境, 便成为又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例如, 在教授《诚实与信任》的时候, 我在正式讲课之前问了学生几个问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问题一:如果在教室没有人的时候你打坏了教室的玻璃你会怎么做?问题二:如果你的东西被别人弄坏了, 却找不到“凶手”会有什么反应?问题三:阅读课文, 找出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三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针对第一个问题, 有的学生说:“假装事情没有发生过, 反正也没有人看见。”也有的学生说:“要告诉老师, 向老师承认错误。”关于第二个问题, 有的学生说:“如果自己的东西被弄坏了, 还找不到“凶手”, 只能自认倒霉。”也有的学生会觉得非常气愤。接着学生们各自阅读课文, 来回答第三个问题, 学生们找到了课文中主人公的做法。

在讨论完这三个问题之后, 我对学生们说, 今天我们要讲的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诚实与信任的问题。这就如同我们耳熟能详的《狼来了》一样, 你不诚实, 那别人自然也就不会信任你。反之, 你很诚实, 别人才能信任你, 和你成为好朋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 有的时候, 我们蒙混过关, 而日后却又心存愧疚。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承认错误, 赢得别人的信任, 也让自己心安。通过对课前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让学生体会到了课文中主人公的心情, 深刻地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三、生活挖掘, 丰富知识面

生活是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 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书本是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平台, 生活才是广阔的知识海洋。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已经不是纯粹的文学类读本, 它涵盖了自然、地理、科学等多个方面。这样的语文课程编排可以说既增加了语文课程的趣味性, 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由死读书转变到读活书。

例如, 我在讲解课文《神奇的克隆》的时候, 我没有急着让学生通读全文, 而是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课文中提到的那只羊———多莉, 学生们对这个有三个妈妈而没有爸爸的绵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纷纷提出问题, 问得最多的就是多莉怎么可能没有爸爸。我对课堂这种充满激情的氛围很满意, 回答学生, 这是因为我们即将要学的, 特别神奇的技术———克隆。我能感受到学生面对这篇科普文章《神奇的克隆》那种急切的心情。所以, 我抓住这个机会, 向学生讲解了很多我们身边的利用克隆来造福人类生活的例子, 像抗冻的番茄, 抗虫的棉花等等, 让同学们了解克隆技术的重要, 经过这么一来, 学生对于文章背后所隐藏的秘密更加的好奇, 这样也间接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和良好的探索精神。

【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推荐阅读:

上一篇:给情侣的祝福语下一篇:销售员工作转正申请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