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精选9篇)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1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教育逐步由以往的学年制模式向学分制转变。这使得高校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校对学生信息、选课、成绩等高密度的信息管理的越来越庞大和繁杂,全面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已成必然之势。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都有运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也各有千秋。有部分高校自行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有部分高校从市场招标各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由于软件设计的核心和侧重点不同无法进行类比,暂不去评论各管理软件的优劣。现就目前我院购买的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现状及作用做一个综合评述。

一套好的教务管理软件必须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与教材管理等方面,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学年/学分混合制的需要,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

通过此系统,教务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专用客户端实现安全可靠的管理控制与智能批量的数据处理,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浏览器通过WEB端完成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其中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包括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学生基础信息的管理三个模块。

教学资源负责对全院教师教辅信息的维护,教学场地的管理以及学院系部专业信息的管理。教学计划主要负责课程库的建立与维护、学生入学到毕业几年间的培养方案制订以及各学期的开课计划的摘取,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实用又方便的功能,对于不同年级或者是相同专业之间可以进行培养方案的继承,对于负责教学计划的老师只需要完善一个年级的培养方案版本,对于往后各年级的培养方案可以直接通过从上一年级进行复制,如果有差异也只是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学生学籍负责班级、学生信息维护、学业预警、学生异动处理以及毕业审核,学业预警对于学生学业情况的警示与提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系统根据学院设置的学业预警值进行自动预警。学生的毕业审核,如今通过教务系统的毕业审核功能,针对各专业设置对应的毕业要求模板,教务系统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负责毕业审核工作的老师只需要针对未能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进行复核基本就能完成一届毕业生的审核工作,学院自上该教务系统以来已通过系统审核两届毕业生,毕业审核结果基本达到预期要求。课表编排、网上选课、考试事务构成教学运行的核心。课表是学院教学秩序顺利运行的基本依据,涉及到课程、上课班级、任课教师、周次/节次、教学场地,必需考虑编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尽量满足多方面的特殊要求。由于学院本科、高职并存的情况,要求教务系统能充分适应学年制/完全学分制的编排要求。网上选课制度是高校推动学分制改革的有力手段,其必须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公平并简便的选课平台,我院的选课模式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参与学院的三轮选课,学院的每学期开设所有课程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完全开放的,学生除全院公共任意选修之外还可以选择其它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提前修读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能让学生自主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查看课程简介及教师简历,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和时间从侧面反应出任课教师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

考试工作是每学期的重要工作,涉及到考试安排、缓考处理、补考安排等。通过学院各系安装的教务管理系统由各系提交监考老师名单后,由分管考试工作的老师统一进行学期期末考试的时间地点安排以及监考老师的安排,并将考试安排结果和监考安排发布到互联网和校园网上,学生及老师只需用自己账号密码登录上网便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安排及监考安排,完全避免了以往发考条和监考通知等繁重的工作。

学生成绩、教学考评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管理反映了学生在校期的学习情况及各种考核情况,其中包括了各类考试成绩的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录入,任课老师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完成成绩的登录,并能随时打印上课班级的成绩表单。校外考试管理,对于目前学院越来越多的校外考试,各种各样的上报软件系统,通过教务系统的网上报名功能,在基于完善的学生学籍数据,针对各上报软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格式调整及数据转换就能进行数据上报。就目前校外考试来说,极大地解放了各系部上报学生报名工作以及对于学生数据的核对工作,确保了上报信息的完整与准确,减轻了工作量。教学考评我院目前只开放了学生对于任课老师的评价,每学期结束由学生在查期末成绩前对教授该课程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进行打分,教务处可以从另一方面掌握老师的教学反应,对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

学院自更换系统到目前使用已有近三年的时间,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教务管理系统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是招标购买,后续开发与维护方面软件公司响应不够及时等这些都是教务系统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虽然部分问题及情况已相应得到解决,但要完全与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契合还需要时间磨合。另一方面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数据的规范、流程紧密的操作以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独特见解,其对于学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试用教务管理系统其间发现了不少学院教务管理规范当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加强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规范教务信息化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但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仍需在高校教学管理运行中去不断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时代教育.2009(11-12)

[2]李念良.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9(6)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2

1 编码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编码之前,首先应从规范化、标准化予以考虑,考虑国家标准、教育部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已有的标准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实用性和简便性等,建设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务管理信息化标准编码。

2 基础编码的设计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概念(编码对象)赋予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即以数字或字母等字符来代表各种编码对象的名称、属性、状态等。

设计编码应从系统运行和实际情况的轻重缓急予以考虑,首先设计院系编码,该编码一般,由人事部门来负责制定,但且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编码,紧接着就是设计教职工编码、校区编码、专业编码、班级编码和学号编码,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院系编码:机构编码一般采用4位编码,由人事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1所示。

其中:X1X2为单位代码,X3X4为流水号。处级单位X1X2为顺序号+固定值00(行政部门编码:01-29,教学部门编码:30-59,教辅部门60-89,90-99为预留码),科级单位编码为所属处级单位编码前两位+2位顺序码,其代码示例,如图2所示。

2)教职工编码:教职工编码可采用8位编码,由人事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3所示。

其中:X1-X4为教师入校年份,X5-X8为顺序号。

3)校区编码:校区编码采用1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4所示,其中:X1为顺序号。而校区编码代码示例如图5所示。

4)专业编码:专业编码采用4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根据招生计划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6所示,其中:X1X2为系代码,院系编码中处级单位代码的前2位,X3X4为专业号。而专业编码示例如图7所示。

5)班级编码:班级编码采用9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8所示,其中:X1-X4为年份,X5-X8为自编4位专业代码,X9为班号。而班级编码示例如图9所示。

6)学号编码:学号编码采用12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10所示,其中:X1-X4为入学年份;X5为层次:4-本科;3-专科、高职;X6-X9为专业代码;X10为班号;X11X12为班内顺序号,而学号编码示例如图11所示。

3 其它编码的设计

在完成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编码设计的基础上,就需要考虑其它涉及到得相关编码的设计,比如课程编码、学年编码、学期编码、教室编码和宿舍编码,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课程编码:课程编码采用8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12所示,其代码示例,如图13所示。

其中:X1X2为开课部门代码,取院系编码中处级单位代码的前2位;X3为课程性质:0-全院通识课,1-系内必修课,2-全院选修课,3-系内选修课;X4为层次:1-本科,2-专科,3-高职;X5为考试方式,0-考试课,1-考查课,X6-X8为顺序号。

2)学年编码:学年编码采用9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14所示。其中:X1-X4为开始年份,X5为中横杠分隔符,X6-X9为结束年份。

3)学期编码:学期编码采用1位编码,由教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15所示。

其中:X1=1(表示该学年的第1学期),X1=2(表示该学年的第2学期)

10)教室编码/宿舍编码:教室编码/宿舍编码采用8位编码,由总务部门来负责制定,格式如图16所示。其中:X1-X3为楼栋号,X1为字母,代表楼栋种类:学生宿舍(X)、课室(G);X2X3为顺序号,代表该种楼中的序号。X4-X8为寝室号、课室号:X4为字母,表示分区;X5X6为寝室或课室所在楼层;X7X8为该区该层的序号。

4 编码的补充设计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编码设计必将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而需要不断完善,只要本着综合考虑,兼容扩充,统一调整的思想,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或重新设计,这样的编码才具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5 结语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编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与否,以及系统以后的是否易维护与可扩展,是实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工作。通过给出一个具体的编码方案来进行说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编码设计的问题,同时提出了代码与时俱进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编码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摘要: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编码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与否,编码设计需要考虑唯一性、规范性、可扩充性与稳定性原则,就此,提出了具体的编码设计方案,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编码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编码设计

参考文献

[1]李石山,张菁,田彩华.信息系统开发中的代码设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2]丁福兴.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研究[J].信息技术,2005(2).

[3]黎孟雄,陈小春.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安全管理[J].教育信息化,2005(3).

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59-02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日渐增多,专业方向更细分,使得教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随着师生需求的逐渐增多,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已逐步落后,尤其是学生成绩审核、自主选课、学生毕业资格审查及在系统进行等级考试报名工作已向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日渐繁杂,为适应新的变化,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工作以及满足师生需求,教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是以文件形式为主、电子化形式为辅的模式完成教务管理工作。尽管电子化形式能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实际并没有减轻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没有满足师生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的繁琐性并没有得到解决,离教务管理信息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教务管理信息化仍没有得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急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能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等优势。

(一)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教务管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以老带新传授工作经验的方式,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量大,准确率低,从而降低教学管理效果。而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及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的数据不断庞大,而且数据之间紧密结合,传统手工模式已逐渐落后。而教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将原始数据输入,使得数据格式统一,分类明确,查询方便,同时可以实现各系、行政部门间的资源共享。通过实现信息资源的高速共享,可以促进各系级、教务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电子文档、无纸化、信息化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

教务管理工作由许多模块组成,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级考试、课程考试、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施教者、受教者、教学硬件等。通过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把这些模块科学合理地组合起来,这就可以把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选课、等转化为师资管理、学生管理等模块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二)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从信息资源处理角度来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部门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信息资源也是相对单独的,教学数据、信息的交换、处理需要繁琐的人工传递过程,教学数据、信息的传达性不高,准确率也不高。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使得教学数据信息有效地、及时地进行交换、共享,解决了各部门对教学数据、信息的共享需求。

从信息资源共享角度来看,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学管理人员是师生间教学信息交流的纽带,他们必须要及时获取及下达教学活动的信息,如及时做好师生调停课的传达工作;在师生间进行教学意见的收集及反馈,以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保证了师生间教学活动信息的高速传达性,同时师生间可以也通过网络的及时性、灵活性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准确性,还可以加快工作进度。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合理、其他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与本校教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力求方便,服务师生。而目前许多高校基本都采取委托某个软件公司进行研发,或是直接购买现有教务系统,由于软件公司缺乏教学管理经验,难以在教学管理立场上考虑实际情况,同时没有本校相关管理人员直接参与研发,使得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大打折扣,系统某些功能开发不够完善。虽然某些功能可显示却只能搁置在系统中,或者是有些功能没有被研发,仍旧是需要采用传统的处理方式去完成。

另外,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赖于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尤其是网络服务器的支持,这才能确保教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在自主选课时、等级考试报名时,由于服务器负荷过大,导致系统瘫痪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教务管理人员也时常碰到系统突然故障的现象。另外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只能支持校内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如在校外使用则需要繁琐的过程,这种不完善的配套设施最终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二)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观念不强

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只有训练有素的教学管理人员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目前,普遍高校认为教学管理只是日常的常务性工作,技术含量不大,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即可胜任此工作,同时具有高校教学管理专业背景的教学管理人员比例较少,这就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整体能力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需要。

就目前而言,高校仍是较多采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无论是教学管理人员、教师还是学生,仍习惯于这种管理模式,尤其是年长的教师,还不太能接受信息化这种新颖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无纸化、电子文档式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师生而言还处于朦胧时期,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及推广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三、高校有效利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合理设计教务系统、完善教学硬件配套设施

首先,高校必须合理地设计与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符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对教务管理系统有一定的重视,对系统的研发、维护与更新都需参与其中。在研发教学管理系统前,应向服务于教学管理一线的人员征集建议,或者直接派教学管理一线人员参与到系统研发当中,其次是教务管理系统的模块设置需合理,尽可能将日常教学所涉及的模块规划在系统中,方便日后进行教学管理。同时,高校必须不断地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与更新,将信息化管理实现最大化。

其次,配套设备是基础条件。为保证教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应加大教务管理硬件配套措施的投入,提高教务管理系统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功能。这样,才能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快速应用于教务管理中来,使教务管理工作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观念

作为教务管理系统的一线使用者,作为学校各系部、各行政部门间的纽带,作为师生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的纽带,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教学管理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一套好的系统并不能完全解决教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设计一套功能全面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只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最终将其运用到教务工作中并且决定该系统功效的还是广大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此,学校应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可以自如运用系统处理繁杂的教务工作,将科学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推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而教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全校师生,也只有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为此,全校师生应改变传统观念,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加强自身计算机基础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使用中提出更好的建议,使教务管理信息化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四、小结

在高校办学规模日渐扩大的情况下,我们逐渐意识到,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只有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才能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才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明确性。有助于增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减少矛盾。

参考文献:

[1]李花.高等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10(02):112-114.

[2]董明伟.高校教务管理的二级优化与实務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1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4

中国要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培养出一流人才,同时必须具备一流管理,而一流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拥有和准确度。将电子网络引入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务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将网络技术应用于管理中,能够增强高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特点

(一)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世界,信息化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多,Internet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完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速度飞快,已渗透到全国的各行各业,已走进千家万户,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网民居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竞争也进入了国际化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人才乃立国之本,国之宝也。“我们对高校教育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使命,将义不容辞地、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拔尖人才,为此,高校要办成一流大学,必须拥有一流管理水平,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管理方法全面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社会是一个靠信息化生存的时代,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它以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的特点,给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国家及部门之间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惊人的快捷与便利,瞬间便抵达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在高校的教务管理中积极引进计算机现代手段,充分利用共存储的海量信息并能快捷提供信息的特点,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所以,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中国要从教育大国成为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地浑化改革,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办学层次与办学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学科门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断变新……高校教育的诸项重大变革,均对高校的教务管理构成挑战,其工作量大大增加,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高校的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务管理带来了机会,把电子网络引入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务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直接将相关信息输入网络信息库中储存,有教程保障越来越庞大复杂的高校教务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避免用数据遗漏或错误造成损失。把网络技术应用在教务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增强高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实行教务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三)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高校维系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既定的教学管理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务管理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教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水准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教务管理必须走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道路。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指在高校的教务管理过程中广泛地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教务业务中许多功能部件:学籍、注册、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学评估、教材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大量的数据,只靠手工处理,工作量大、速度慢,效率低,而且数据在处理和传递过程中常常发生差错。教务管理信息化恰好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它能够用尽量少的人力、物力,更有效、更优质地完成更大量的工作,网络以其快捷的提供方式和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之不足

(一)教务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薄弱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破除教务管理人员陈旧思想及观念的过程,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用信息化的观点对各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和决定的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信息化教务管理的创新者,才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不论设备和技术多么先进,最终决定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在引入教务管理系统之后,高校步入了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对软件的使用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熟练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破降教务管理人员陈旧思想及观念的过程,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用信息化的观点对各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统计和决定的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创新者,才能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和协调,才能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使用软件时,他们往往出现为难情绪甚至知难而退,不善于结合实际挑战常规,不能大胆创新,而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按传统模式进行管理,结果,促使软件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样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能期望对软件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教务管理系统搁置的时间越长,滞缓的资源信息就越庞大,与软件系统发展变新距离就越远。所以,教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急需改变。

(二)系统的安全面临挑战

我国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得到普遍应用。高校的教务管理模式已逐渐步入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教务管理信息化给高校办学带来便捷的同时,管理系统的安全隐患面临重大挑战,在效率、安全及稳定性等各方面需要更多的改进,学生学籍、成绩管理、网上选课、自动排课、教材及学费结算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工具破坏网络安全和稳定,服务器被恶意攻击、入侵,窃取数据。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包含着大量的重要数据,倘若重要数据被窃取、被篡改或被清除,会导致系统瘫痪和崩溃,致使日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运转,给学校日常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后果。

(三)管理系统的设计不合理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实现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系统软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现阶段,大多数高校本身的研发能力有限,教务系统软件的开发往往不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而是学校委托软件公司进行设计或研发的,作为专业的软件开发者,他们不可能直接参与到教务管理中,无法全面了解高校的学科性质与实际办学特点,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开发,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系统缺乏针对性,不能与实际工作相匹配,无法充分涉足教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一些高校的教务系统设计程序有不合理之处,设备运行速度相对迟缓,计算机中的部分功能与实际操作要求不符,这些情况都是软件公司的工作盲点,导致实际工作需求与管理活动效率之间产生矛盾。

三、提升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

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实施教务管理信息化工程的重点。教务管理信息化首先是以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应用为重点,在推行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升他们的信息化素养,使他们具备信息化高效运作的能力,大大提升他们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及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推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尽可能地为教务管理人员多提供信息化培训机会,可以在校内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也可以到校外参加相关的教务管理信息化专题培训,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地了解、熟悉、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电子处理软件等信息化知识,利用各类信息化技术来处理各种教务信息,并努力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信息共享。

(二)完善网络安全体系

高校应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就注重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安全策略为指导进行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并在执行环节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体系要通过安全的系统、防火墙、信息审计、网络监控、通信加密、安全扫描、灾难恢复等组件来实现,单独的组件提供的只是部分安全保障,缺少任何组件都无法确保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完整性。要做好软件的安全防护与数据的保护,首先要加强对使用者的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禁止在不安全的环境中使用软件,防止密码泄露与丢失;其次,在安装软件的系统中设置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做好数据备份,阻止系统遭受攻击,避免数据丢失。

(三)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要制定规范、严密、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各项制度必须符合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操作性要强,要做到用制度来规范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教务管理质量。规章制度涉及的范围要全面、要标准化;要强化制度制定的系统性,不断适时修订,完善、充实规章制度,保证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教务信息化管理执行严谨性的统一。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规范、严密、科学的工程。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必须要配套相对稳定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华政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放通知 篇5

1.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请于6月12日到录取学院教学办领取通知书。

2.非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已按预通知在考生信息平台更改邮寄方式为“自取”《通知书》的,请于6月12日至20日凭本人身份证到我校青岛校区研招办(行政办公楼604)领取,代领者须持代领人身份证和考生本人委托函。

3.外地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将于周五(6月13日)按照本人网上报名确认的“通讯地址”,用挂号的形式寄出,挂号信编号将在一周后公布以供考生查询。

定向就业考生尚未寄送定向就业《协议书》的,其通知书在研招办收到材料后发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招办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6

一、主要工作:

1、开学前及时安排好课务及驻班,为开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抓常规检查,促进教师改变教学的态度:

(1)设立专人从事日常工作的巡课工作,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以短信和QQ留言的形式在QQ群中加以公布,并对一些不合规的行为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

(2)教务科组织人员对五年内的老师进行随堂听课,并填写《听课反馈表》,针对老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关注他们的成长。

(3)本学期教务科分别检查了文化课及专业课老师的备课情况,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并联合实训处制订了实训课的教案格式,以便统一检查。

(4)继续开展了“学风检查评比工作”,从早晚读的风气、晚自修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努力提升班级学风建设。

(5)本学期于期中后对高

一、高二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总结会上反馈,对于存在的集中性问题进行了一一评价。

(6)本学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期中测评,将测评的意见在网上进行了公布,并在期中总结会上对排名靠前的老师进行了表扬。

3、考试及考务工作

顺利开展并完成了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工作,完成了技能课考试的抽测工作,完成了高三多次的月考组织工作,并对会考班级组织了一次模拟考试。每次大型考试都安排领导巡视反馈,对老师的监考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协助教务处做好会考的监考工作。

4、修订并完善了计算机及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

结合学校实际及今后的专业发展,细化了计算机专业设置,将原有网络技术及平面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合理调整,突出了专业方向性,并拟增设数字媒体、电子商务专业。

5、其他工作

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第七届信息技术大赛,获得了7个二等,5个三等奖;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了兴趣小组的日常检查工作,并对参赛的队伍进行了停课实训;协助教务处做了优质课的评比工作,王文辉老师获台州市二等,王希扬、陈云娥、潘静怡老师获温岭市三等;组织老师参加了省、市计算机应用基础大赛,王文辉老师获省二等,胡娟芬老师获省三等,两位老师获得台州市一等奖。

6、立足原有工作,开展特色探索

结合台州市技能测评的要求,探索技能教学评价的办法,本学期期末在计算机基础中进行了技能测评,并将测评成绩向全体任课老师公布,使各位老师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下学期将在技能课教学中推行“罗列知识点,提炼技能点,考教分离,强化技能”的措施,并将结果与评优、考核等奖励制度挂起钩来。

二、存在问题

1、计算机课程改革有很多的路要走,但现实是我们缺少对外的交流,难以把握前沿课改信息。

2、绩效工作前提下,如何调动一线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将,需要学校层面的思考。

3、教学理念学校层面的引导,以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无论从备课还是改作,个别老师的质量不是很高,如何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此外学校对于优秀老师的发掘和培养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应该有梯队培养意识,否则几年后我校将会出现“无师可名”的尴尬局面。

信息商贸部教务科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7

一、教务信息的管理系统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各个院校在规模上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院校的相关教务管理的过程中, 依靠原始的人工方法来进行实现对相关教务数据的统计和采集, 加工和处理使在教务工作方面的量逐渐的增加。也随着我国的教育行业现阶段正在处于进行相关的教学体制改革当中, 推行素质教育, 实行学分制和个性化教育。并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管理的方面也越来越复杂化, 这就给在有关教务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行有关校园网方面的普及, 这就给学校的网络教务的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支持和在物质上得到了保障, 有关教务信息化管理的运营。其最基本的特点是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 应用网络媒体会辅助于各种相关管理的软件, 从而来完成有关教务信息化的有关建设, 这也直接的影响到学校在相关工作方面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从信息规划上进行分析:在有关教务信息的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 有效的对信息进行合理化的布局, 其中主要体现在把相关的各类教学中的数据处理为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的数据库数据。主要以相关软件的系统来规范对在教务管理过程中操作的流程, 把管理的思想要融入到软件的系统当中。以软件的相关形式来进行约束人为方面的管理, 以管理的思想从而促进软件的健全和完善。在系统的相关设计方面应该要符合其日常办公运作的需求, 界面要友好清晰、功能要完备和使用、简单易懂, 在网络的结构上要层次清楚、简单明了、易于扩充, 要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来使用。

二、信息化管理平台

教务信息管理的系统类似于档案的管理, 它是一个教育单位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例如:检索迅速、寿命长、查找方便、保密性好、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 也是对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 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但目前还有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 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 如:效率低、保密性上比较差, 另外时间一长, 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 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同时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有关教务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 其强大的功能已让人们深刻认识, 使计算机应用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它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务系统信息的有关研究

从网络安全方面分析:信息的系统是建立在校园的网络基础之上的, 所以校园网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网络的安全性主要技术是防火墙技术, 其中防火墙的技术核心思想是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来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子网环境。来确保信息的安全则是对信息系统的建设最首要的问题, 如果信息的篡改和失窃则会给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必须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 制定相关的安全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开发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 采用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等两个方面。通过系统实现用户可以在网络环境下直接访问操作权限范围内的各项信息, 同时系统也可借鉴应用到其它的相关教育单位、一般政府机关和厂矿企业进行信息管理。从而确保了信息的不外流的情况, 系统如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对数据库科学的设计避免出现数据冗余的情况。从而使人们在使用的方面更加放心。

四、结束语

经上述的分析, 教务的管理涉及到了学校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工程。对于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方面, 应该充分的依托于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 从而实现教务信息的分散操作、集中管理、信息共享, 使传统的教务管理进行无纸化、信息化和综合化方向进行发展,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务管理的效率, 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 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从而切实的提高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柴永生、吴秀丽、孙树栋、李鹏:《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12) 。

[2]钟茂生:《动态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广场》, 2004 (11) 。

[3]陈小军、杨彦平、祖剑平:《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

[4]刘与愿:《浅谈我院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情报探索》, 2006 (02) 。

华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篇8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18-01

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正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也曾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实现信息化带动教育发展的现代化,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务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未来极其重要。文章首先对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概述,其次提出传统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设立并完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议。在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办公模式,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高职院校转变的目的。

一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的任务之概述

高校中的教学是建立在教务管理基础之上的,场所安排、设施提供与定制、人员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检查以及学籍管理等都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阶段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增长,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设置与学科门类等日趋多元和交叉,这种变化给教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高校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管理模式提出新挑战。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高校教务人员、教师、学生,并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务管理水品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还将影响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涉及包含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课程等信息,与院校的多个职能部门相关联。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校园网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各自权限进行操作和管理、师生在不同地点可以根据权限进行浏览访问、操作,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教学管理过程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教务管理系统调整院校教学工作内容的广泛和规划的范围之广,使得教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必然是根据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及方法,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进而确保教学过程的畅通,使繁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不断趋向整体协调化、管理和使用的高效化。

二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尽管目前的教务管理网络和信息化得到发展,教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教务信息管理工作的复杂和变化性,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挑战,教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上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首先,系统的灵活性不足和系统间不兼容性制约了系统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务管理中,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一经开发很难更改,系统升级和后续的配套完善往往会跟不上,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和改造不能同步跟进,更新速度慢导致系统中使用的软件必然出现缺陷和系统漏洞,结果是导致系统无法稳定地运行和进行维护,将给教学管理和信息管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教务管理系统中,一些基础数据如学生信息、教学资源等都有其既定的格式,而基础数据一半来自不同部门,各部门信息系统独立,数据类型和格式不兼容是信息运作过程中成本提高,而软件间的不兼容则导致系统出问题、计算及运行性能降低。

其次,教务信息管理理念和工作人员能力的不完善制约教务信息管理的发展。一方面,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高校沿用传统教务信息管理理念、习惯和方法,对信息收集、整合和分析、发布全部靠人工来完成,在建设中往往表现为管理内容上不全面而缺乏系统规划,在管理投入上过于注重硬件。另一方面,教务管理者不仅只从事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其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以及自身的对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操作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是其工作内容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

三 、高等职业院校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完善

首先,主观上创新教务信息管理理念,促进教务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完善教务信息管理,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务信息管理理念和习惯,树立现代化的教务信息管理观念,用全新的方法、思维方式、服务习惯与指导原则,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发掘自身的优势,找出适合自身和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教务管理理念。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信息化和服务广大师生的理念,结合学校内部的特点,统一规划并全面协调,确保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转。

其次,客观上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系统兼容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因此为便于管理和操作,选用同一单位开发的系统可以使软件架构和操作方法一致。为能使软件之间兼容,应尽量采用后台架构和支持系统相同的软件,应选用与操作系统平台无关的软件,另外要注意常用软件间的兼容性能,如杀毒软件、word,office等的兼容,避免软件的不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吸收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务管理人员加入到系统设计中,他们来自教务信息管理第一线,会更了解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需完善和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地方,从而可以在设计时最大限度实现灵活性。

再次,教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需要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是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引进具有较高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同时培养和不断提高教务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适应教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栾天.高职学院教务信息管理平台设计[D].天津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叶建国.高校教务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3.(3)

威尔教务考勤管理系统 篇9

系统目标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大院校逐步建立起,以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程、实验预约、成绩审核、学分制等为特点的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开课/排课、选课、成绩管理、实验管理、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

但是随着学校对教务管理的逐渐深入,传统教务系统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学校通过教务系统本身,无法及时掌握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上课情况,教室的使用和变动情况,以及临时调课造成的学生缺课等问题。从而出现教育资源无法合理分配,学生管理出现漏洞等实际情况。同时随着身份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对教务一卡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例如:多媒体教室管理、宿舍进出管理、考试考场管理、会议签到管理、车辆门禁管理等多种应用需求,都反映了学校在建立教务管理信息化时,遇到的问题和迫切的需要。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基于这种广泛的需求,在充分综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开发一套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高校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教务考勤管理系统成为必然。、系统简介

教务考勤管理系统,主要依托先进的智能身份识别终端。通过射频卡(IC/ID/CPU)、手机卡、指纹等识别介质进行身份验证,并依靠TCP/IP网络传输、CDMA/GPRS/WIFI/3G无线传输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完成对教室上课情况的采集和统计。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情况、教室的使用情况、调课/换课/代课的执行情况、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的出勤率、教学课程的听课率等信息。帮助学校管理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制度等管理工作。

同时教务考勤系统可直接形成标准一卡通平台,结合教务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宿舍进出管理系统、考试考场管理系统、会议签到管理系统、车辆门禁管理系统等多种应用系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务一卡通平台。

教务考勤系统除了满足学校的基本管理需求之外,还可以替代课堂点名制度,直接为授课教师统计应到、实到、迟到、未到等学生信息。节省了课程时间,并为教师的日常评分提供有效依据。并且通过终端设备提供的实时拍照和照片彩屏显示等功能,可以有效杜绝学生的替代上课情况,帮助学校完善教学管理的监控工作。

教务考勤系统的软件功能模块包括:

基础档案信息(学生档案、教师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卡片信息、行政班组织结构等)基础教务信息(校历、上课时间定义、考勤规则定义等)

日常事务流程(请假流程、调课/换课/代课流程、补出勤流程等)

教室设备管理(教室定义、设备定义、教室设备关系定义、设备通讯管理等)

教学课程管理(课程定义、教学班定义、教师任课定义、日常排课等)

上课数据处理(请假管理、调课管理、补录记录、异常调整等)

上一篇:申请更换项目经理报告下一篇:第二单元单元整体说明(九年级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