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教学案例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 篇1

一、背景 《狐假虎威》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森林中的百兽吓跑。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来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本事,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时间过去了很多年,人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个有趣的故事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许多学生不觉得狐狸是狡猾的、伪善的,而是机智的、灵活的,他对老虎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正当防卫,因为首先是老虎要吃狐狸的,“狐假虎威” 是狐狸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保护自己的一种应急措施。而且在小学生看来,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道理深刻的行为,而随机应变,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坏人坏事做斗争,却是他们喜爱的。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学参考。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执教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健康状况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老师上课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我们应着眼于并科学利用课堂上新生成的教学资源,应尽可能满足不同生活经验、家庭环境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使他们获取更丰富的生活经验。

再者,像这样一类的以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动物为主要形象的寓言故事,长期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喜爱,所以他们常常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不自觉地走进文本为他们营造的虚拟时空,与其他小动物们一同喜怒哀乐,所以执教者应好好利用这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二、过程

(一)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二)教学结构:

1、新课预知。

2、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3、游戏巩固,指导写字。

4、朗读课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5、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6、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7、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8、指导课外课本剧的编排。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1、狐狸和老虎的画图。

2、识字游戏卡片。

3、充分考虑或是预设课堂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

三、具体做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新课预知。

1、分别出示狐狸和老虎画图,让学生指认,并说说自己所知晓的有关知识。

2、根据你们平时的经验,说说狐狸和老虎谁厉害?为什么?

3、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狐狸和老虎的故事。(师讲故事)

4、说一说在“狐假虎威”故事中,狐狸是怎样把百兽吓跑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5、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狐假虎威(师补充板书并带领学生齐读2遍)想想这里的“假”应该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在“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一只狐狸却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给吓跑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二、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一)读文

1、每人选择一小节或几小节读给本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大家评议。

2、一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二读课文,做到读通顺,做到不断句,不破句,不重复。

(二)识字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小组内集体读,说说各自理解的意思,如不能统一,拿出来全班讨论。

2、本文要学习的这些生字,有多少是你已经掌握的,将你的经验说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听听,让大家都来记住。

3、说说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以及原因,遇到难以记忆或理解的生字,可以查字典,也可组内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三、游戏巩固。

刚才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有的小动物吓得找不到家了,只要读出动物卡片背后的生字,你就能把它们送回家。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学生:“威、派”两个字要求按笔顺描红,掌握正确的笔顺,要提示学生不要把“爪”写成“瓜”;“派”字右边也不要写成“瓜”。不要把“假”字的右边与中间写错。

2、语文书上的生字表中描红。

3、在《习字册》上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在家中熟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一、朗读课文,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1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书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虎比狐狸厉害?说说自己的意见。

在这其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窜”、“扑”、“逮”,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再理解“纳闷”、“撒腿就跑”等词语,体会百兽的神态,再由学生自荐或推荐人选合作表演,来表现这些词语的含义。

2、紧紧扣住“假”字,让学生思考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用了哪些手段,取得了怎样的结果。狐狸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3、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体会狐狸的狡诈、做作,并且体会“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上台,来表演一下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看看谁表演得最像。

三、创设情景,学生表演。

1、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再请几个小朋友当导演。注意提醒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要这样走?

2、请学生进行评价。

3、通过表演,学生基本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语的意思,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老虎和狐狸看见小动物们都逃走了,它俩分别会怎么想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四、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1、小朋友,《狐假虎威》是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说话的时候些文章的时候还经常运用成语。其实,像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成语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2、这个故事学完了,狐狸和老虎,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3、这个办法用在其他人的身上,会不会也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用?为什么?

五、课本剧的编排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 篇2

从心理学角度看, 狐假虎威可以算是一种心理防卫方式。心理防卫方式最早是由早期精神分析学派提出来的。所谓心理防卫, 就是当人们面临困难、冲突、挫折时, 为了不至于在情绪上引起过分的痛苦与不安, 可以采用一些心理上的措施或机制来进行自我保护。心理防卫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有一种叫“认同”, 狐假虎威便是此方式的一种表现。

可“狐假虎威”是贬义词, 这是约定俗成的。课文第二自然段开头就有一个很重要的词语———狡猾。我想这个词语就为我们定下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一方 面学生领会到了课文的中心主旨,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初步引导他们能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事物。本以为这课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却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声音:“有没有搞错, 这样的狐狸也有人喜欢?”狐狸是狡猾还是聪明呢?教室里炸开了锅, “狡猾, 这还用说吗?”“聪明, 聪明……”干脆请大家重新回到故事当中去, 通过一场辩论赛去寻找证明观点的依据。孩子们迅速被分成了甲方乙方。

甲方:课文中有“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 说明狐狸在打坏主意, 不就是狡猾吗?

乙方:“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 把狐狸逮住了。”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 狐狸应该救自己。

甲方:“狐狸带着老虎朝森林深处走去,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没有真本事, 装成了不起的样子骗老虎, 就是狡猾。

乙方:不演得像一点, 老虎不相信, 还是要吃了它, 为了保护自己, 把老虎也糊弄了, 真是聪明。

双方僵持不下, 我顺势说道:“‘眼珠子骨碌一转’‘摇了摇尾巴’, 这样的内容你还在哪篇课文里见过?”“‘狐狸和乌鸦’”, 学生说。我个人认为, 在“狐假虎威”中再用类似的词语绝非偶然, 是为了突显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 引导他们通过回忆、比较体会这些狡诈、做作的神态是狐狸惯用的伎俩。

是啊, 灵活的脑子用在正道上就是聪明, 用在歪门邪道上就是狡猾。如果这样分析, 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赶走百兽, 保护自己, 那有什么错呢?可是, 就作者写作意图来说, 这课还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品析文字来体悟狐狸的狡猾的, 而非聪明。

通过辩论, 学生们有的认为狐狸是狡猾的, 有的则认为狐狸是机智的。不同观点的支持者, 依据文章中狐狸的形态及语言特点进行辩论。学生们都在辩论中展开思维, 明白了评价某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时候要有充分的依据。

反思:

1.我们希望“甲方乙方”的出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 如“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不能为了出现而出现“甲方乙方”。我们希望课堂中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能因为过于注重多元化, 而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产生错误的分析结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一些与文本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课堂教学往往会滑向失控的边缘。

狐假虎威教学案例 篇3

1.根据提示语,想象画面,练习朗读角色对话。

2.在表演中体会“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语的含义。

3.学习用一句话概括,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设计】

板块一:学习词串

揭题: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狐假虎威》。齐读课题。

1.出示第一组词串。

窜过 眼珠子骨碌一转 扯着嗓子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大摇大摆

(1)指名读。这组词是描写谁的?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出示:狡猾的狐狸)

(2)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串。

逮住 一愣 被蒙住 松开 爪子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1)指名读。这组词是描写谁的?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呢?(出示“?”)

(2)对,这是一只不威风的老虎,想象它的样子来读好这些词。(指名读,生齐读。)

3.出示第三组词串。

纳闷 吓得撒腿就跑

(1)指名读。这组词是写谁的?(野兽)

(2)对,是写大大小小的野兽的。(出示:大大小小的野兽。生

齐读。)

【设计意图:教学时逐组出示词语,教师无需多讲,就使学生在读词的过程中将课文中出现的“狐狸狡猾、老虎不威风、百兽慌忙逃窜”的形象印在脑海里,并轻松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意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三雕”。】

板块二:图文互读

过渡:小朋友,我们的语文书上为这个故事配了两幅漂亮的插图。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插图。(出示插图1)

1.图文对照学习第1自然段。

(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内容说清楚?(一只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板书“图一:老虎逮住狐狸”。

(2)课文的哪一段描写了这幅图呢?(出示第1自然段)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

(3)小朋友,这段话里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把这幅画写得动起来了。(把“窜过、扑过去、逮住了”标红)

(4)谁来读读这些动词?(评价要点:动词的朗读是否让这幅画动起来了。)

2.图文对照学习第二幅图。

(1)出示插图二。图上画的是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幅图的内容?(画的是老虎跟着狐狸走,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板书“图三:狐狸吓跑百兽”。

(2)课文的第7、第8自然段就写了这幅图的内容,(出示第7、第8自然段)谁来读?(评价要点:注意描写老虎和狐狸不同神态和动作的词的朗读,是否把这幅画读活了。)

(3)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生读这些词。

(4)这些词把老虎和狐狸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看看图上老虎和狐狸的样子,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表演出来呢?请学生推荐两位同学把这些动作演一演,教师指导。

(5)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6)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生齐读第7、第8自然段。)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表演欲望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情景表演法是很受孩子欢迎的。课文中描写狐狸和老虎神态的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如何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让学生模拟表演,用这个方法来理解词语。结果学生将狐狸和老虎的样子演活了,对词语也理解了。看似简单的表演,却蕴含了这样的道理:在演中乐,在演中学。】

板块三:朗读对话

1.小朋友,课文还缺了中间一幅图。画的应该是什么呢?拿出课文,自己先读读第2~6自然段,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读后交流:里面写了狐狸蒙老虎。板书“图二:狐狸蒙住老虎”

2.那么,狐狸是怎么蒙住老虎的呢?这幅画,画在我们的脑海里,它不但有形象,还有声音。注意人物的对话,读好对话,才能让这幅画变得有声有色起来。(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指名读。)

狐狸:“你敢吃我?”

老虎:“为什么不敢?”

狐狸:“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

狐狸:“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3.过渡:小朋友,要把人物的对话读好,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出示提示语)

4.根据提示语,想一想,狐狸和老虎的话该怎么读?(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5.下面老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朗读这段话,看谁读得最好。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的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想象狐狸和老虎对话时的情景,把这幅图画呈现在自己的脑海里,并根据课文提示语来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朗读教学的目标自然得以实现。】

板块四:理解寓意

1.小朋友,一个故事,我们用三幅图概括出来了。其实,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哪句话呢?

2.学习第9自然段。

指名答: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生齐读)

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那么,“假”是什么意思?(板书“假:借着;威:威风”)

3.其实刚才我们画在脑海里的那幅画面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谁来试试?(出示提示,生回答。)

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 蒙住的。

其实,凡是借着他人的威风来吓唬别人的行为,都叫“狐假虎威”。

4.这样的人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交流,师总结:寓言故事就是叫我们学做人、学做事的。做人要为善,做事要求真。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在学习课文时学会概括,并不知不觉地理解寓意,教学预设时,我以插图为主要线索,串联起各个板块的教学活动。在学生根据每幅图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每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然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语言,也用一句话来概括刚才想象的狐狸与老虎对话的画面。最后交流“像狐狸这样的人你喜欢吗”。如此步步深入后,揭示寓言故事的道理,学生就能轻松理解,水到渠成。】

板块五:写字指导

1.教学生字“虎”。

(出示“虎”字的甲骨文字形)这是什么字?古时候的文字都是根据事物的样子画下来的,这样的字叫象形字。看看它像什么。我们来看看它的演变。(师范写,提醒学生跟着书空,注意笔顺。)“虎”是虎字头,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像这种半包围结构的字,里面的部分要写得半藏半露,一定要有笔画伸展出来,这样整个字的重心才稳,才好看。

2.生书写,师巡视指导。(讲评要点:是否写得半藏半露。)

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喜欢这个故事吗?今天回家后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如果想让他们也喜欢,讲故事的时候就一定要边讲边想象画面。相信你一定能讲好!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狐假虎威 教学反思 篇4

《狐假虎威》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了狡猾的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故事。以下是截取的一个教学片段:

读演结合,分析7、8小节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老虎被狡猾的狐狸给蒙住了,狐狸还要继续骗,它要带老虎到森林走一趟,讲故事不仅要讲得生动,而且适当的地方要配上表演,这样会更精彩,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7、8自然段,看看该怎样把这两段的内容生动地表演出来。„„

师:课文中写到了哪些小动物? „„

师:请五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兔子、小野猪、小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生:狐狸要装出很厉害、很威风的样子,所以狐狸走在前面 „„

师:野猪、小鹿、小兔应在什么地方?(应该在森林深处,要站的远一点。)请一名学生读课文第7、8自然段,台上的学生表演。

评议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怎么样?(评“狐狸”的表演主要抓住词语“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评老虎的表演主要抓住词语“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师:老师来问问这只“狐狸”,你为什么要显得“神气活现”,还要“摇头摆尾”呢?

生:我装出来给老虎看的,为了骗它,让它以为我是很威风的,真是老天爷派我来管百兽的„„

师:“老虎”,你为什么“半信半疑”?为什么“东张西望”? „„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撒腿就跑,撒腿就跑是什么意思啊? 看到危险的拔腿就跑„„

师:老师来采访野猪:刚开始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 „„

师:“小鹿”:你为什么跑,你怕谁呀? “小兔”:你为什么跑,你怕谁呀?

生:我是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吓的跑掉的„„

师:哦,原来这些小动物们是害怕老虎才逃跑的呀,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通过课件,把狐狸、老虎的形象展示于学生,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如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它这时候心里想什么,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也更能体会教学内容,快乐地学习课文。

指导阅读方法,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效率,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读课文时,如果加上动作,那你会读的更出色,先让学生练习,学生读好了课文,会有成功感,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劲头很足,课堂上充满了读书声,在读中学生又很好的体会了课文,体会了狐狸、老虎当时的心理。

全员参与,表演课文,由于是低年级学生,都积极举手想要上台表演,但只能请5位,所以我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当导演,说说这些小动物们应该怎么演,课堂上学生举手发言,如雨后春笋一般,都来出注意,答案精彩纷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投入到课堂中来,投身到课文中去,无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闪现了创造思维的火花,多方面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学的很快乐。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篇5

一、写课题,了解题意。

师:小朋友,森林里这么热闹呀,都有哪些动物呢?(板书:狐狸老虎百兽)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热闹的森林,了解有趣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想去森林,首先要过生字这一关。开火车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第1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告诉大家,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读)

师:(点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汇报)

师:老虎厉害吗?(你从哪些词知道的?)

师:“窜”是什么样儿呢?你能演一下吗?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查字典了(出示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生:逃跑,乱跑。

师:狐狸为什么要窜?

生:怕老虎

师:谁来读读狐狸窜的样子?(指名读)(评:再快一点,小心被逮住!这只狐狸窜得还真快!身手真敏捷……)(学生读)指导朗读。(评:老虎,把你的威猛劲儿拿出来吧。厉害!凶猛!太可怕!再厉害一点,再凶猛一点!)(男生齐读)

(二)第2―8自然段。

师:哎呀,狐狸被老虎逮住了,这下可麻烦了!狐狸被吃了吗?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一看狐狸是怎么做的。

1.学习第2、3自然段。

师:狐狸怎么做的?

(出示课文内容: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师:狐狸的眼珠子-----

生:骨碌一转(点出:骨碌一转 )

师:转转看。(学生自己做做动作)谁来转给大家看一下?

师:哎,他这眼珠子骨碌一转,在干什么呀?

生:想办法。

师:想到办法了吗?

生:想到了。

师:这主意是什么呢?

生: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师:哎,狐狸是怎样问的?

生:扯着嗓子。

师:扯就是拉,可嗓子能拉长吗?拉长的是什么?

生:声音。

师:谁扯着嗓子问一下?(指名读)

师:老虎听了一愣,说――

生:为什么不敢?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狐狸说――

生:“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师:要想把老虎给蒙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呀,谁来试试?(再让这一生读。)

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5、6自然段。

师: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师:这时候,狐狸得意极了,它摇了摇尾巴,主动提出――

生: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师:谁来读读狐狸的得意?(指名读、齐读。)

5.分角色读2~6自然段。

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太精彩了,现在,我们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老师当老虎,大家都当狐狸,再请一个同学读旁白。

6.默读第7、8自然段,画出狐狸和老虎神态的词语。

出示图片:

师:狐狸走在――(前面),老虎走在――(后面)。

师:狐狸是什么样儿?

生: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师:第8自然段还有一个词是描写狐狸的――大摇大摆

师:老虎又是什么样呢?

生: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师:其他动物看到狐狸和平时不一样,都很――

生:纳闷

理解“纳闷”

师:读读,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

生:奇怪

7.表演7、8自然段。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到前面演一演第7、8自然段。师: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到前面演狐狸和老虎,你们都是小动物,你想扮演谁就扮演谁。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里走一趟(老师手指),你们都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哦,看!狐狸和老虎来了……

师:哎呀!你们怎么都那么害怕呀?我要采访采访几个小动物,先采访老虎大王。

师:老虎大王,你看到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很害怕的样子,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现在真的相信狐狸就是森林大王了,以后我可不敢再吃他了

继续采访:

师:请问你扮演的是谁啊?

生:刺猬。

师:你刚刚看到狐狸的时候,你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那你为什么要跑啊?

生:因为后面有只大老虎,所以我要赶紧跑。

师:那你害怕的到底是谁?

生:大老虎

师:引读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板书:借,吓跑)

师:这就是――(示意读课题)

三、总结感悟。

师:故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狐狸或者老虎说?

生:老虎,你要相信自己才是百兽之王。

狐狸,你太狡猾了!

老虎,你不能相信狐狸。

师:那老师说狐狸很聪明,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但是我们要把聪明用在好处上,而不是像狐狸那样,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

四、拓展延伸。

师: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现在我们在文章中经常用到它,看这样一则小故事。思考:这篇短文中,______借______的威风吓______?

五、学写生字“威”、“爪。

师:我们的写字时间又到了,上节课还有两个字没有学习。那两个字?

生:威、爪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威”这个字?

生:“成”里面换成横和女。

小口诀:成去横折钩,一女其中休。

师:这个字在写的时候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生:里面一横不能长。

斜钩要长一些。

不能忘记一点。

生描红,仿写。

师:再来看“爪”这个字,它是一个象形字,就像手指向下抓东西的样子。你觉得这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不能写成瓜。

撇捺要舒展。

师:第一笔撇是横撇。中间一竖是垂露竖。

生苗红,仿写。

六、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走进《伊索寓言》,了解更多像狐假虎威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

教后反思:

本次我执教的《狐假虎威》给我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感悟。下面我来谈谈这节课的得与失。

这节课上下来,我比以往的公开课有所改进的地方是让学生读的多了,以前,我总是自己讲的东西多,力求把自己的语言弄精美,所以经常忽视学生表现,学生的读与感悟。就想着把背上的教案走下来就可以了,所以经常显得游离于课堂,与学生的距离很远。《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一看就能明白,所以如何能让学生对课文更感兴趣,便是不断地读,把自己置于主人公的位置,体会狐狸的狡猾,老虎的受骗。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生字词和重要语句,这除了遵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力图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最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成语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找出“借”这个词来解释成语中的“假”,教学难点轻松地突破了,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多了。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开火车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些关键词,并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来,低段学生十分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其次,我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我自己所定的“读一读”,“演一演”上,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同时又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教学效果不错。

失的地方也有很多,首先就是第一课时教学不到位,意识上我便没有重视,总觉得带着孩子读几遍,孩子自己再读几遍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课文教学。所以我仅仅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带这个班的孩子读了生字词,比较匆忙,上的不扎实,所以后来的开火车读生字词,对他们来说,便有点难了。读得不顺利,这样也降低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后面教授课文的时候,学生便放不开,所以以后,上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一定要自己打扎实,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给孩子以自信。还有就是有些问题,应让多个孩子多点机会回答,但是我有些地方就只提了一两个孩子回答,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没有太多机会发挥,所以也有些缺憾。最后就是生字教学,“爪”这个字,在讲的时候,我问孩子们这个字在写的时候,你有哪些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开始我看学生没人回答,便出示了一个不大好看的爪字,让学生注意第二笔是竖撇,后来才知道,教学生字时,应出示正确的正楷,不然学生就可能会写成老师出示的那个字,这是教学低段孩子生字的一个注意点。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6

天堂镇前冲小学 余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狐狸的言行,体会“狐假虎威”的字面意思及深刻含义。教学重难点:

1、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会复述课文。教学准备:

教学PPT,老虎、狐狸的头饰。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

大屏幕展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中动物的外貌,了解并表达两种动物不同的形象特点。引入课题:狐假虎威(注意多音字“假”)

二、初读课本,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在听教师范读的时候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并找出跟这些生字有关的词语。

3、理解本课生字词,学生范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阅读文本

学生带着对字词含义的理解,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男女生竞读。

三、走进文本,理解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二)、学习课文2—5小节

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2、再读2—5小节,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划词)

3、指名说(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狐狸说的话)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两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你敢吃我?)

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

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为什么不敢?)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

③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④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怎么说?(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代表什么意思?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于黑板。)

5、分角色朗读2——5小节。(愿意的小朋友站读。)

(三)、学习课文6—8小节

1、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学生读书,划词)

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分别写在狐狸和老虎下)

3、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4、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5、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

6、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

“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

7、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

8、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

9、第八小节怎样读?(指名读)

10、师引读7—8小节,边读边表演。

11、采访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

采访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齐读

3、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板书)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四、结合实际,多向思维

1、谈谈对课文角色的理解,阐述不一样的理解。

2、总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这样才是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五、承上启下,总结理解 齐声朗读课文,预习生字书写。

“虎威”还是不抖为妙 篇7

那是下午第一节语文课, 我先给学生30分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 并要求完成好导学案。上课之初, 我就发现第八学习小组的蒋XX, 一直低着头, 既没有自学也没有参与小组讨论。我几次用目光暗示和警告他, 而他却毫不在意。在自学快结束的时候, 我拿起他的导学案一看, 他连最简单的注音练习都没有动笔, 当时我狠狠批评了他几句, 罚他站着听课, 并扣了他们学习小组5分。

等我一转身走上讲台的时候, 他又低头在位子下干他的了。我当时非常气愤, 以命令的口气强行要他将位子下面掏玩的东西交到讲台上来。在全班同学的睽视下, 他不得不将一本体育画册交了上来。我当时血涌脑门顶, 气不打一处来, 就势抢过他手中的画册, 重重地在他脑壳上连续敲打了三下,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将画册撕得稀烂, 并指着他的脸说:“你以为猫不发疯, 就是只病猫!”其实, 我本来是想说“你以为老虎不发威, 是只病猫”, 因为一时气急, 把自己说成了一只“疯猫”。

当时, 我的突然变脸, 全班同学都惊呆了, 课堂上本来活跃的空气一下子凝滞下来。当听到我的那句“你以为猫不发疯, 就是只病猫”时, 很多同学想笑, 但一看我那“凶神恶煞”的样子, 马上将笑又憋了回去, 做出种种奇怪的表情。我也因发怒而血涌全身, 又加上说错了话而自感羞愧, 本来先前一点也不觉得热的教室里, 好像一下子温度陡增。我满脸是汗, 不得不用粘满粉笔尘末的手在脸上揩拭, 弄得脸上花一块白一块的, 像暴雨过后的沙丘, 沟壑纵横交错;外衣的纽扣也全部散开, 敞领掀襟;内衣已全部湿透, 贴背粘胸, 一副狼狈的样子。

下课回来, 整个下午我的心情都显得异常烦躁不宁。坐在电脑前, 先前本来构好了思、开好了头的一篇下水作文, 半天在键盘上一个字也敲不出来。平时最讨厌上网聊天的我, 居然玩起了“漂流瓶”来, 东扯西拉地在电脑上“漂”了半天。吃晚饭时, 妻子看我阴沉个脸, 东猜西测, 以为我和领导或同事闹了矛盾, 不敢和我多说话。晚上7点多钟, 读大学的女儿打电话过来, 女儿问一句答一句, 有时还老搭不上调。女儿老以为我和她妈闹了矛盾, 几次打电话追问她妈原因。每天的必修课———给母亲打一个电话, 那天也因故“停课”了……

回过头来反省自己, 我何苦要抖那一下“虎威”?难道就不能用别的方式来阻止和教育学生这种不良学习行为吗?这一抖“虎威”, 既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如果不抖这“虎威”, 就不会汗腺分泌加剧, 弄得汗流满面, 衣衫汗湿了;就不会去玩那无聊的电脑游戏, 虚度时光了;就不会弄得妻子瞎操心, 女儿瞎分心, 母亲瞎担心了;就不会语无伦次瞎说话、恼羞成怒瞎吼叫了;更不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粗俗放诞的“凶恶”一面了。

作为一名教师, 制怒是非常重要的。人一发怒, 其造成的负面情绪往往有传导性的影响, 会辐射到与自己相关的每一个人。记得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丈夫在单位挨了领导的批评, 回家无故埋怨妻子不会料理家务;妻子受了委屈, 等儿子读书回来, 就把委屈发泄到儿子身上, 埋怨儿子不知道做母亲的辛苦, 学习老不长进;儿子受了埋怨无处发泄, 来到书房, 对着一向宠爱的小狗狠狠地踢了几脚;这狗今天没有讨到主人的欢心, 汪汪地叫了出来, 碰到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花猫, 于是跑上去无缘无故地咬了它几下;这猫只得朝厨房里逃命, 用力往灶台上一窜, 把个油壶碰落在地上, 弄得满地都是油……

狐假虎威续编 篇8

自从狐狸骗了老虎之后,它每天在森林里四处张扬,号称自己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不久,这话传到了老虎的耳朵里,老虎听后暴跳如雷,大吼:“可恶的狐狸,尽敢欺骗我这个堂堂正正的百兽之王,真是活腻了!”于是,它四处打听狐狸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老虎便找到了狐狸的住处。

第二天一大早,睛空万里,阳光明媚,老虎自言自语道:“也许我可以借着去晒太阳的名义靠近这只狡猾的狐狸。”于是它戴上小墨镜,爬上了狐狸家的小山坡。哪知狐狸正得意洋洋地在向其它小动物炫耀:“报告一条大新聞啦!那只弱智老虎被我骗得团团转啦!”老虎一听,气得像箭一样冲过去,一下子逮住了狐狸。狐狸见此不妙,立刻眼珠一转,可怜巴巴地说:“尊贵的老虎大王,求求您别吃我,您看我这瘦骨如柴的小身体,还不够您老人家塞牙缝呢!您若放了我,我保证今晚会为您奉上更鲜美的食物。”说着它又悄悄地在老虎耳朵边嘀咕了一阵,老虎眉开眼笑地说:“好!这方法好得不能再好了!”

当夜幕降临时,狐狸跑到小鹿家,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老虎被我杀死了,你快去看看吧!”小鹿听了立刻跟着狐狸来到了它的家。进屋一看,老虎果真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小鹿开心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老虎猛得翻过身来扑了过去,一下子咬死了小鹿,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紧接着,它又向狐狸扑了上去,狐狸惊慌失措地问:“我帮您吃到了鹿肉,您为什么还要吃我呀?”老虎恶狠狠地说:“你出卖了你的朋友,换来了你的生命。等我老了,你也一定会出卖我的,所以,我现在不吃掉你,将来一定会后悔莫及的!”说着,一口把狐狸吞进了肚里。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经常做坏事的人,终归会将自己的命都赔进去的。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二(3)班

指导老师:万春花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9

《狐假虎威》是一则流传了千余年的寓言故事。在课堂上,它被无数次地演绎成这样一个结论: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借助强权哄骗恫吓人们的现象,勾画了自己没有真才实学却仗着小聪明借势欺人者的狡猾嘴脸。于是,在文本中,狐狸成了狡猾的象征,成了仗势欺人现象的形象代言人,多少年来没有人提出异议。

然而,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它借老虎的威风干什么?是为了吓跑百兽而满足它的虚荣心?还是别有其他的意图?文本中有这么一段叙述:“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请注意“寻找食物”这四个字。这个极其普通的文本信息后面隐藏着什么?显而易见,狐狸作为一种食物被老虎捕获,它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大难临头,狐狸该怎么做?坐以待毙,还是自我拯救?狐狸面临着无可选择的选择——假虎威以自救!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闪烁着狐狸生存智慧的光辉!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对主人公形象的价值判断,均来自于文本。文本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提供给教师,其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复原文本情感思想进行道德教育,还是为学生构建思维发展的平台?教师也面临着一种选择。新课程告诉我,请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于是,有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讲故事,谈角色

教师板书“狐”,认读后问:以前读过有关狐狸的故事吗?在你所读的故事里,狐狸是个怎样的角色?

教师板书“虎”,认读后问:那有没有读过关于老虎的故事呢?在你所读的故事中,老虎又是怎样的角色?

教师在学生讲述后总结:是啊,因为大家看的故事不同,所以对狐狸和老虎的看法也就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要评价一个人怎么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信口开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又是怎么样的?

设计理念:问题引领,激活学生知识储备,再现学生生活经历,并以此为基础对角色形象进行初步的价值判断,使理性思维在学习伊始就融入感性认知。

二、读课文,识角色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相继补全课题。

3.在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狐狸和老虎?

过渡:好,大家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要说服别人,必须找到充分的依据,以理服人。现在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狐狸,请大家重新回到故事当中去,去寻找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依据。

设计意图:学生一旦接触故事,就会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价值判断,虽然此时的判断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却是最真实的。而这很可能形成矛盾的冲突点,比如一部分学生认为狐狸是狡猾的,一部分人认为狐狸是聪明机智的,而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为下面的辨析打开话题。

三、找依据,亮观点

1.学生再读课文,寻找依据。

2.根据依据,进行辩论:

认为狐狸狡猾的学生可能会找到这样依据:“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认为狐狸机智的学生可能会抓住“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这一点,认可狐狸的逃生技巧。

过渡:你们的辩论很精彩。在辩论中,我们基本统一了对狐狸的看法:狐狸在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它应该救自己。面对凶猛的老虎,弱小的狐狸不能靠硬拼,只能靠智取。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进行理性思辩的高潮所在。学生辩论的热点是狐狸究竟是狡猾还是机智,用来进行辩论的依据基本是文本中狐狸的言语以及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辩论会逐步聚焦在“骗”这个字上,辩论的关键是狐狸究竟该不该“骗”。通过感性的述说,理性的思维,学生更进一步明白,评价一个人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不可空说无凭。在这一段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故事中狐狸的认识达成一种共识。

四、回现实,明常识

教师:寓言故事从远古流传到现在,意义会发生变化,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寓言故事的理解也往往不同。今天我们从《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只机智聪明的狐狸,那你们知道现在的人们通常是怎么来理解这个故事吗?

„„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成语故事,主要写了狡猾的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退动物的故事,教学时可从题目入手,引起疑问,展开教学。

设计理念:

本文着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认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理解新词,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

本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一年级和二年级孩子小,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应多方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尊重学习过程的体验。

教法与学法: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和老虎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它们的故事《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同学们一定很喜欢。

二、初读感知

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得少,可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课文想一想。

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把这个故事概括出来了,也就是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

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是吗?再把最后一节好好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借”的意思。

读3―5小节,怎么读老虎和狐狸的对话?(板书:骨碌 扯 蒙)

“骨碌”是什么意思?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大家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名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教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主意)

“扯着嗓子”的“扯”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示范,并和“拉”区别。

指导阅读第4节,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

指名读,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一生上台读。

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

学生按老师的指导读。

教师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教师才松手)

三、拓展练习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学生回答。

大家说得真好,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斗争,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相关的练习题。

四、布置作业

必做:1.选择正确读音。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选做:根据意思写成语。

狐假虎威话团队 篇11

一天,楚宣王问左右:“听说北方那些国家都很怕昭奚恤(楚国大将),这是为什么?”大臣们面面相觑时,江乙出奏,说了一个寓言:

一只老虎逮着一只狐狸,正准备饱餐一顿,没想到狐狸一本正经地对老虎说:“你不能吃我!”

“什么?”老虎揉揉耳朵,以为它听错了。

“因为我是上天派来管理百兽的。吃了我,你就是违背天意,大逆不道!”

“这……”老虎愣住了,真有这事?

眼见老虎半信半疑,狐狸煞有介事地说:“如果你不信,我可以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来证明。”于是,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往林中走去。果然,众野兽看到他们,都害怕得四散奔逃。这下不由老虎不信,于是放走了狐狸。

江乙总结:“百兽逃跑,其实是怕老虎。如今楚国方圆千里,精兵百万,全由昭奚恤统率。与其说北方人怕昭将军,还不如说是怕您的精兵和实力!”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狐的狡狯,也可以用来反衬虎的威风,这里想谈的是后者。

记得1986年我进台北花旗银行工作时,花旗号称是台湾的金融人才训练所--因为花旗提供的培训最好,人才最盛,以致人员频被挖角,开枝散叶到全台各银行去。

当时一进银行,前半年全是培训:先在台北各部门轮流上课四个月,没被淘汰的就送到马尼拉的亚太培训中心再上八周的课。分发实习及正式工作后,每年还有各项专业培训。讲师有来自行内外的专家,多数是来自欧美先进地区的资深专业人员,课程之精彩就不必提了。

但也因此,花旗不断培训,也不断被挖角,特别是工作三年左右,刚成熟正可派大用的,最容易被挖走。

人才这样流失,公司还有可能发展吗?这是包括我在内许多人心中的疑问。金融业是一个极端依赖人才的行业,用这么天真的培训去为他人作嫁,花旗的好日子恐怕过不了多久吧?!

我是1989年离开花旗的。当年花旗的股价是每股9美元。十年后,扣除各项配股、分红不计,花旗的股价已经升到了每股180美元,市值长年雄踞全球金融业榜首。再看花旗台北分行的表现:1999年它一家的利润,独占全台湾46家外商银行总利润的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

回想当年,我以二十多岁的年纪,能和各大公司的财务长、总经理、董事长们在一起开会、报告、会餐,当时志得意满之余,忘了我其实是顶着花旗的金字招牌在做事的。花旗的制度、流程、后勤服务、信息系统、信用管理、创新精神,都给客户以最高满意的保证。而我呢,不过是站在花旗大虎前面的那只小狐。

所以,业务和客户维系良好关系,做成生意的时候,别忘了背后有一只老虎在;采购成功杀价时,别忘了背后有一只老虎在;人力资源招聘到优秀人才时,也别忘了背后有一只老虎在。

老虎是谁?是老板个人吗?不是的。是我们的财务实力和银行存款吗?也不是。是产品线还是研发实力吗?也不是,都不是。老虎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我们大家同气连枝所构筑起来的营运网--正如方圆千里、带甲百万的楚国,而非楚宣王一个人--这个营运网是你我一点一滴构筑而成的。这里面有你的贡献,也有我的贡献。

工厂生产效率提高,对销售业务是有帮助的,因为成本降低了;反之,销售工作做得好,对工厂也是有帮助的,因为订单量大,成本就能降低了。其他各方面也是如此--沈阳机电产品做得好,对昆明通信业务处绝对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因为在辽宁机电市场创造的收入和效益,能够让公司总体不断充实壮大,扩大生产和采购规模,降低整体营运成本,从而有助于我们通信产品在云南的销售实力。由此推之,在这家公司里,没有哪一个单位是独立的孤岛。每一个单位都是同气连枝的。也只有大家团结一致,相濡以沫,才能既分工又合作,为群体和个人创造最有希望的未来。

当然,这话也还是知易行难--没有哪个企业不是强调团队精神的,但只要规模一大,便很容易形成本位主义。因此,要能塑造并不断强化整体的团队感,就必须从观念、任务、制度上做好三件事。

观念上,要持续强化组织成员的系统观、互赖观。

人的发展是一个从“依赖”(dependent)到“独立”(independent),再从“独立”到“互赖”(interdependent)的过程(见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个人如此,组织亦然。意识到“每个单位固然要能独立作战,但也还是要相互依赖才能做大规模”这一点,是形成一个团队最基本的共识。

任务上,高阶主管要重视组织的总体实力,而不仅仅是短期目标的达成。

有次在一个饭局中和某大公司的亚太区执行长同席。他原在台湾某跨国IT公司任职,后调大陆担任总经理,又因表现优异而升管亚太区。席间听他叹气说:“我还是怀念以前的日子,那时有什么想法可以立刻执行,不像现在,拉不动那么多部门,让人充满了无力感!”这话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逻辑上难以接受--组织越大,高阶主管的本职就越应放在“建构大老虎--提高组织规模与制度效能”上。

制度上,要在部门评比因素中加入“对总体战力的贡献度”。

在各部门的绩效评比中,除了各自应达成的单位目标外,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属于“对公司总体竞争力的贡献”“对公司年度政策的支持”“对平行单位日常业务的支持”等因素。具体做法可采用类似360度评分,或是平衡计分卡的精神,由上级、下级、平行单位共同来评估该单位的团队协作表现。

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唯有共同擦亮属于你我的金字招牌,才能构筑大老虎,让每只小狐狸的才干充分舒展发挥!

上一篇:白领男士仪容礼仪下一篇:关于教师节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