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个人目标表格(推荐6篇)
在一年中我们酒店除了对酒店员工的工资,还有各种费用的支出,如烟酒等好友饮食原料的购买等都是一大笔消耗,为了让每一笔账都清晰明确,并且不发生在下一年汇总我们财务每一个支出都由一个财务人员负责。
1、美一项支出都由一个财务人员负责,通过专门的人负责支出,做好预算核算工作。
2、为了明明确每一笔支出我们酒店财务都必须要明确且准确的去做好预算。
3、每一个月的预支都少我们部门都必须要事先做好预算,并根据历年来的数据做好微调,让酒店的资金能够及时流通。
4、每月月初核算好前一月员工的收支,并且在月中发放,目的是防止员工突然离开,减少公司的损失。
5、在每天早上头脑最清晰的时候核查财务账单的准确性,保证自己经受的账单没有任何的纰漏。
二、内咳嗽钡奶嵘嘌
为了提升我们财务人员的能力让所有的人都有独挡一面的作用特意决定给所有人员做好培训工作,让他们做好财务工作。
1、在每月月中和月末,对内部优秀的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其目的有两个,为酒店培养后备的主要人才,让更优秀的人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2、对于所有人员则会在月底做好培训,因为一个月的工作已经结束,这时候真好把一个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清楚,弄明白一个月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
3、在部门内部提高财务人员的学习,给予提升最快的人员奖励委以重任,能力有多大,就担当多大的责任。
4、让财务部的所有人都在学习中成长,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让所有人都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三、日常统计工作
在平时工作时。我们除了要核算相应的财务报表,和账单之外更要通知酒店的相关数据,把酒店的数据做好处理完成相约的任务。
1、在月中时收集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和一些资料数据,比如酒店新人员的加入和开,做好事先的了解,并且在最后工作中做好安排。
2、提升工作能力练习office软件等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的练习,每月一次教授指导,特所有人呢家伙除去他们心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3、完成了一些工作的统计任务之后就会及时的做好相关的数据分心并且把这些资料在月底前送到主管手上,让主管及时下达指令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精细具体, 序列分明, 且多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 命题对应目标, 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 能准确测定达标效度, 便于及时评价, 及时反馈, 及时矫正, 查漏补缺。回收补救, 一步一回头, 一课一评价, 不放过一个知识点,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把对全体学生负责和防止两极分化落到了实处。
在制定目标上我们参照了布鲁姆及其它学派的教育目标分类,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 按学习内容和能力水平。对单元教学目标搞分类, 课题教学目标搞分析。切实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的第一环节, 它可以起如下作用: (1) 启动旧知加忆; (2) 明确学习结果; (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目标这个职能的制定能否实现是衡量这一教学环节质量优劣的标准, 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准确有度。科学、适度地制定教学目标, 它能使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处在有期望, 有目的的控制之中。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 目标是目的的分解, 是目的具体化。在制定目标时, 要确立知识点和学习水平要求。而且一般地分为两类和四个水平层次。两类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 基础目标是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习内容的较高要求, 是基础目标的拓宽和延伸。前者面向大多数, 后者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条件。四个层次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划分的。其顺序为:识记、理解、应用、综合。
一、识记
即记住、知道。指对原材料的再认、再现。在制定目标时一般多用以下行为动词:写出、背出、认出、记住等。它要求回答的是“是什么”、“什么是”。如在初一课本中, 教英语反身代词的构成及其用法, 首先指出识记内容:1、myself 2、themselves3、yourself 4、ourselves 5、himself。授课一开始, 师生就以自然流畅的英语对话, 巧妙地转入本节的重点知识学习。出示卡片:What’s the English for“我自己”How to spell it老师回答, 学生跟着repeat, 这时老师指出:myself是反身代词。由my+self组成。这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音知识, 正确地拼读5个反身代词。进而进行构词法知识教学, 讲述反身代词的构成。并启发引导学生看单词, 抓特点, 找规律。
二、理解
即领会、懂得, 指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简单的思维之后的替换作用, 包括形式上的转换等。它要求回答的一般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采用的行为动词有:区别、掌握、辨认、判断等。’例如:The shop near our school一课中共有七个单词和短语, 在示范教学时, 我紧紧抓住“a lot of”和“on one’s way home”这两个语言点, 引导学生围绕行为动词, 系动词be的一般现在时和情态动词进行课文复述, 最后设计了一类似的话题:The shop near our home。
三、应用
指将所学的规律、概念、结构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比如情景交际、阅读等。如教初一教材其中一课时, 我就运用情景交际进行现在进行时的技能练习。给学生一个装满水的茶杯, 并请他喝水。伴随这一动作, 提问What are you doing并启发:You can answer。“I'm drinking.”然后再给学生苹果、画册、粉笔之类的实物, 反复提问并启发学生:What are you doing?I'm eating/reading/writing, 通过这种直观情景教学, 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学习产生了强烈学习动机后, 并有所感悟, 运用自如。
四、综合
是指所学语言材料的综合分析、综合使用, 如翻译、写作等。学会how to plant trees这课后, 我就鼓励学生写一则日记。关于植树节的情况, 内容侧重于怎样植树, 即植树经过。这样通过达标检测, 完成了对how to plant trees用语的学习。使学生从感知到理知, 并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另外, 在制定目标时, 应本着下保底不封顶的原则, 对每个知识点的不同层次作以具体、明确的说明。为防止偏差, 保证实施的准确性, 对所制的目标都应配有相应的例子、练习。因为目标绝不是纯知识的。它应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的思想方法, 也应包括思想教育的具体要素:所谓客观性是指目标的质和量的规定与学生认知发展的统一性。既要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 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言之, 其基本作法是“分析内容、提出要点、明确要求、对应验证”。
在制定目标时, 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 对档次不同的学生也要提出不同的目标。这就要摒弃一刀切的做法, 做到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 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目标需要达到使A层学生尽善尽美, 要求B, C学生努力向更高层递进, 例如, 在应用方面, 老师所设置的练习题筛选分两部分, 普遍掌握题和提高题, 后进生一般只作普遍掌握题。让各类学生都能跳起来摘果都有成功感的喜悦, 这样心理优势就自然地树立了。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常需协助客户企业制定年度目标,以便完成KPI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和考核推行,然而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急剧,不确定因素增多情况下,企业年度目标制定常演变成一种耗时费力的讨价还价,变成老板与经理人的博弈。作为第三方的顾问,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企业情况,顺从老板意志设立过高的目标,将会影响企业中高层的积极性和绩效体系的实施,导致企业激励机制失效。在企业业绩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制定企业科学的年度目标?个人认为需要利用历史数据、构建动态的分析预测模型来进行科学的目标决策,引导双方达成共识。
首先,需要帮助企业进行战略梳理,切实地进行战略分析及规划。
年度目标既是战略规划中的具体里程碑,又是经营绩效的一个具体的考量指标,因此年度目标的设定既要考虑战略方向,又要考虑现实的可行性和具体性。因此必须明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竞争对手动态以确定3—5年战略目标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年度目标。但一般企业进行战略规划往往不知从而人手,受知识、条件所限对其敬而远之,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建议用“PEST+SWOT工具组合”进行战略梳理,通过宏观环境的分析,评估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对公司影响,并达成经理团队共识。然后结合行业环境、竞争对手和自身产品的市场处境进行综合评估,选取最关键因素,最后回到企业本身进行SWOT分析,制定阶段性的重点经营目标和管理目标,比如各年度预计销售增长率、股东回报率、品牌提升的目标、研究能力的目标等。
其次,参考往年财务数据。建立关键目标的动态分析模型。
往年数据是年度目标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住年数据我们可以获得对现有能力的客观评估,以确定比率型指标的发展走势。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销售增长一利润模型来展示整个利润系统中个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在研讨时只需要在固定几个核心变量,然后设定销售成本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以及税率等因素的值,再根据战略规划确定销售增长率和年利润这两项最关键目标,就可反推实现利润各项指标和策略。此过程不但可以采纳管理人员的意见,同时还罗列出运作状态良好时的目标(乐观值),以及无法预测、通过努力还是能达到的目标(悲观值),从而得出不同外部条件影响下的年度执行目标结果预测。
第三、通过分析协商决定大致框架后,老板和经理人之间就大致达成共识了。
此时,目标还是期待值,需要将目标下发讨论,进一步明确实现目标的条件,论证其可行性。具体做法是指导各部门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实施策略,特别是所需公司资源和其他部门的协助;然后经过整合预测,确定总体计划差距,再对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以及可以整合的资源和能力进行一下评估;最后通过部门主管的参与和承诺,制定出企业的年度目标就有了坚实基础。如果企业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基础,可导入完整的经营计划及预算管理流程,操作步骤如表3。
第四,目标分解和绩效计划制定。
年度目标确定后可将其定为企业级关键业绩指标KPI,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对相应系统的KPI进行分解,确定相关的要素目标,分析绩效驱动因数(技术、组织、人),确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流程,分解出各系统各部门级的KPI,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激励办法。这时可引导各部门主管和员工一起将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KPI及职位的业绩衡量指标,这些业绩衡量指标就是员工考核的要素和依据,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达成。
综上所述,有了科学的目标制定工具和方法,企业年度目标制定过程就是对企业战略和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有力保证目标达成;同时在此基础上KPI体系的建立和测评工作过程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战略目标努力的过程,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张丹:那么下面呢我们开始第二个话题的交流,在上个话题中呢,我们讨论了教学目标 的重要性,以及教学的目标的内涵,那大家肯定会很关心,就是我们如何合理地制定课时的 教学目标,当然教学目标有课时的有一个单元的,甚至一个学年的,但是我们这里侧重可能 是课时的教学目标,那么还是由我们四个呢,来跟大家进行交流,那么我们到底如何合理地 来制定教学目标,也就是制定教学目标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呢,我们也想请这个老师们思考一 下,我们给那个三位年轻的老师呢,1 分钟思考的时间,请他们写出呢,他们认为制定教学 目标最应该关注的内容,那我们来看看他们会写什么内容。
女教师1:我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主要关注是的教材内容,然后呢,会看看教材,然后看看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然后再决定自己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来设立自己的教学目标。男教师1:我在安排这个教学目标的时候,主要是关注这个编者的意图,比如说我们这 个计算课,为什么编者要安排一些摆小棒的活动,为什么要安排一些画图的活动,还有我们 的那些解决问题的课,编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情景,编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个很多的情景进 来。
女教师3:我想我在这个平时设计这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主要是关注学生比较多,关注 学生也就是我想了解就是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他学习这部分知识存在哪些困惑,还有他 的年龄特点等,根据学生那个现状进行设计教学,更有目的性的,更有针对性的。张丹:刚才我们看到了三位老师啊,从不同的角度提到了他们所关注的,一位老师提到 了教学内容,一位提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还有一位特别是最后一位老师提到了学生,看来 大家的关注面还是不一样的。于萍老师你觉得你制定这个目标你比较关注哪一方面了。于萍:我个人的认为啊,我觉得教学呢,教学的对象呢是学生,所以每一节课它的教学 目标的设定,反正我自己认为首先是来自于学生,关注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他们是需 要怎样去学,我觉得这个是我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出发点吧。
张丹:你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美国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 话,他说教师讲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学生们想什么比这个重要1000 倍,但是教师很重要,但是学生看来是更重要的,我想跟于萍老师说的,关注学生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但是一 些老师也有这样的困惑,就是我也关注学生,但是呢,就是往往在课堂当中啊,让我想要关 注他的时候,我已经来不及了,怎么能让这个关注学生更好地落实,我不知道于老师,你可 以结合你这节课你有哪些做法?
于老师:我想您说的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过。如果真站在讲台上,再想关注的时 候,可能就是觉得来不及了,其实我呢,我想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它是在课 堂实施之前进行的,那我觉得对学生的关注也必定是在进行药学设计之前,在制定教学目标 的时候,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而我不是真正站在课堂上,和学生面对面的时候才叫关注,那 我就结合这个小数加减法这节课,来说说,当初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在设计教学环节之 前,我是怎么关注学生的,当时呢,也考虑,因为研读了教材,觉得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这个 内容很小是不陌生的,他前面有丰富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尤其是人家晚教材,在三年级又 有过对小说的初步认识,以及最最简单的这种计算,所以这孩子有经验,除此之外呢,生活 当中呢,大量存在着这种小说,在超市当中,在购物的过程当中的这种加加减减孩子肯定不 陌生。就想到到课堂上能不能让孩子自主地去探索呢,但是这个老师的这个设想到底是可行 还是不可行,我觉得只有从学生这儿来寻求最真实最准确的答案,所以那个我就在课前对学 生进行了调研了,当时呢,我是选择了一个四年级,自然班的38 名的全体学生,在正式学习这个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内容之前,主要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的内容呢,主要是两部 分第一部分呢,是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有的是小数部分位数是相同的,有有小数部分 位数不同的,其中还涉及到了,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少,你的减数小数部分位数多的这种也就 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孩子们先试着做做,了解孩子们的情况。第二个调研的主题呢,是 一个问题,问题形式出现了,是这样问的,你认为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是看看孩子有没有这个经验,通过调研反馈回来看到的结果呢,我觉得呢成为了我设定这节 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当时回馈回来,最基本的小数加减法,孩子可以说是有一个 非常广泛的经验节决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对,但是从这几个道试做的题来看分是遇到计算结 构需要化简的,或者是说小说部分位数少,减为数多的。尤其是整数与小数运算,像这样的 新情况,学生还广泛地存在着一些困苦和不清楚的地方。那我自然而然也就找准了我这节课 老师要进行的教学的时候重点以及突破点在哪儿了,也正是基于调研中当中得到的学生的这 个经验基础,我也更坚定了自己在这节课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空间的这个想法,我觉得 学生有基础,一定能够发挥孩子们这种自主探究的这个能力和意识。
张丹:就像于萍老师说的,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还要有关注的方法,所以于萍老师 做了一个前测,就是在学之前的一个调研,就发现了学生呢,是有经验的,不仅仅是有知识 的经验,还有一些这个方法的经验,特别我也注意到有好多孩子,其实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 3 的加减法的联系已经有了感受了,所以这个就为学生的这个自主探索啊,自主编题等等,奠 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呢,老师呢,把这个目标定位在算力,把它定位在培养 他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道理了,所以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 方面,需要关注学生,当然了,到底要关注学生什么方面,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关 注学生,包括我们课前关注学生,课中关注学生,课后可能还要关注学生,到底怎么做我们 还有一个模块专门跟大家来分享啊,那么除了这个关注学生,我不知道王老师你还会关注一 些什么呢?
王瑞军:当然了,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是没错,但是我们在教学生内容的 时候,其实教材也是必不可少,也是我们的关注的一个点,就拿这个小数除法为例吧,小数 除法第一,教材的向我们明确地呈现了,就是在算术式的右侧,它强调了第一个,小数点应 该点在什么位置,然后接下来每次出的什么,表的什么,那么这个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学 生这节课学到的计算方法算理的理解,当然,在学生学习一些困难教材同样给我们做了指示,比如说竖式的左侧,它也是同样用了一个框图,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可以把千米转换成米,其实也是暗示着孩子们利用业务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地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么这个都是 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他自己可以自然而然地接受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的也就是关 注教材本身,教材呈现给我们的重点难点包括我们解决这些重难点的方法,教材都给了我们 一些指引,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是觉得关注教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张丹:对,像王老师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的这个一个很重要的基本 功,就是能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像教材呢我也看了,很多老师分析教材,更多的是分析,我要教什么,实际上我觉得实际上更重要的除了分析教材什么的,要分析这个教材他所呈现 出的逻辑,这个逻辑不仅仅是数学上的逻辑,就是你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特别是他呈现了 一个学生的认知的一种逻辑,就是你们看这个图片,你们可以看出来,就是你们可以看出来,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情景,是吧,我们就要去体会,因为除法,可以有很多种切入,为 什么人家会选择这个千米、米这个长度作为一个情景,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千米、米?
胡红宇:实际上这个也是借助学生一些生活经验和他以前学习的这些知识帮助学生进一 步地去理解这个整数小数的这种算理。
张丹:对我们确实在原来在学的那个小数的时候,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生活例子,一个是 就是元角分,一个就是长度,为什么,因为它的那个关系,跟我们小数的十进制的关系是一 样的,所以这个情境就显得很重要,而且学生非常熟悉。说你要老师说,我为了使用性使用 4 教材,我把这个情境改了,那你就要思考,你改了是不是跟人家的教材的意思是一样的,那 么紧接着,人家教材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想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实际上是告诉这个 地方,应该让学生们去放手去探索探究对不对。这个上就是呈现了一个孩子的一个认知逻辑,也可以是我们老师的一个教学线索,那么紧接着像王老师所说的,他左边呢,是呈现了一个 孩子借助这个例子来想的方法,当然了,也点出了这节课可能存在的一个难度的突破,那么 右边呢,这个数轴上这儿看,你看他特意地点了那个二十四个十分之一,就是说这个是重要 的,必须让学生体会到你这是二十四个十分之一,你那个小数点的点才点到那个五点六的那 个点,正好与商的小数点对齐,它的道理是什么,所以我想通过这么一个讨论呢,那就是什 么,就是如何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就变得非常非常重要了,那么到底如何读懂教材的编写 意图,当然了,我们也专门还有一个模块,给跟大家再进行交流,在这个里头我们在不再进 行赘述了,但这里头呢,我只想稍微提醒大家一下,就是虽然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课时一个 课时的教材,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也是一个课时怎么来制定这个目标,但是老师呢,应该有 一个整体的把握的思想,就是应该专著教材内容之间的一个联系,当然这个联系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支持那些纵向联系,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感觉呢,这个也是我想举一个案 例跟大家分享,这个也是一位老师跟我说的,那个老师呢,就是打电话说,说现在这个教材 不好,我说你现在别着急说不好,你能不能说哪儿不好,他说我现在要教一年级100 以内的
比较大小,他说现在教材不好,就是不出比较方法的结论,他说你这个学生怎么学啊,后来 我说是这样吗?那么咱们也去看看,于是呢,我就把原来的那个教材呢,拿来了,我一看呢,确实在在课时改革之前某一套教材中,在比较35>28 的时候,教材给出了明确的结论,就 是先看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呢,该怎么办,等你再看各位上的数,实际上给了 孩子们这个明确的结论,后来呢,我又把那个课程改革之后的一些就是使用的比较广泛的教 材呢,我看了比较广泛的教材呢,我看了,在这个地方是没有给出这个方法的,所以这个老 师就提出来了,你不给方法,我们的学生都学不到,所以现在新教材不好,但是这个问题呢,我们就和这个老师思考,就是为什么教材不给?我不知道你们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首先我 们就这么几个问题,我们来判断一下,首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重要不重要,实事求是地说。王瑞军:肯定很重要。
张丹:那应该是很重要,你不能说上了小学六年级了,都不知道怎么比较这个大小,说 不出来这个方法,第二个这个学生你们觉得能不能接受,还有一点可能就是很重要,但是学 生不能接受,咱们也不能讲,你们觉得能不能接受,凭着经验。
王瑞军:应该是分人吧。我觉得,应该是有一些同学可以接受。也有一些老师不可以接 5 受。
张丹:但是我觉得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原来这个教材也是这么编的,我估计人家也是有 基础的,但是我们又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我们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东西,为什么教材不给?你们觉得有什么思考角度?
于萍:我觉得我的理解啊,我觉得这些结论就像您说的,既然是数学课嘛,不能最后教 完了这个学生是什么都不会,这个肯定是不可以的,那么这些要会的东西,那么首先会的途 径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应该简单地就通过这个成见的方式,你知道了你记住了,仅此而已,另外呢,我觉得对于同样的结论,不同人收获它的过程是不一样的,而且最终不同的人收获 的形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不用统一划一的这种形式来规定每个孩子来学到的知识是 完全一致的,可能都是这个结论,但是不同的表示,不同的表述,不同孩子的,不同的理解,我觉得这个是现在这个现代这个教材意图的所在。
王瑞军:我觉得好象是从这个新旧教材对比上来看,原来可能是重结果,现在不能说是 不重视结果,方法同样重要但是,希望是学生自己找到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呈现给他们的方 法。
张丹:就是我们这两位老师说的,我们现在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方法。那么我们可能 就在设想啊,我们去想,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去做调研。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当他拿了 38 和25 比较他会有哪些方法,那么我们可能做一个调查,就我曾经做过调查,我觉得可能
有这么几个方法,一种呢,就是以我儿子的为代表的,我们家小孩儿很早就会比,就是还没 学一年级的时候,就知道35 比28,那你会很奇怪,他也没学个位十位呢,怎么比啊,你猜 他的方法是什么,他说妈妈我发现了,后数的就大,因为他会数数了,一般现在孩子吗,到 上小学之前都会数数,到100,他说妈妈只要我会数数,后数的就一定比先数的大,所以这 样实际上一种叙述的一种观点,这是一种方法,那么还有的孩子呢,35 比28 呢,为什么比
它大呢,说他感觉到不到那个方法,但是能感觉到那个35 比那个30 要大一些,但是好象 28 呢,比30 要小一点,我找一个中间的数来比,这个孩子可以一个一个比,你有一个一,我有一个一,你有28 个苹果,我35 个苹果,我比你多了,剩下的一个比,这是一一对应的
这么一个思想,当然了一一对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会发现,一个一个地去对,太麻烦 了,孩子发现我们不用一个一个对,我们可以什么啊,可以一堆一堆地对,换句话说,我们 可以一个计数单位一个计数单位地去对,我们先看那个十的计数单位是吧,我们的那个十都 比你大了,我不需要看你的个位了,但是这个是在孩子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他一对一 对,或者是后数后数,慢慢地基础上,他才体会到原来我可以对的快一点,但是本质上还是 6 一一对应的这样的一个思想,那么我们就在想,我们到底是愿意从一开始就愿意把一个孩子 统一成某一个方法呢,还是一开始给他多种发展的途径,那他最终慢慢地体会到原来这个位 值这种比较大小,就是所谓的先看高位,然后再看那个,我觉得应该是有这样一个过程的,可能是跟老师讲,可能是觉得还是不服气,那您说这么好结果还是应该要的吗?过程我们重 要,为什么要结果呢?后来我又带着他,看了一些教材,我说一年级不出结果,不代表他二 年级不出结果,更不代表他四年级不出结果,如果说到了六年级不出结果,那我们就得跟那 个教材编制讨论一下,但是有没有可能就是一级教材先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我不分口,我让你多种思考。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你的经验有了,我再把你那个明确的方法把它给提炼出 来,结果我翻了一个教材,这个教材在一年级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方式,但是到了二年级,就开始让学生讨论了什么呢,就是提示他,就是你说说,四位数是不是肯定比三位数大。如 果都是四位数呢,比如说我们二年级要学万以内的数了。孩子就开始体会到我要比位数了,那么到了四年级多位数的学习的时候,就明确地给出了比较方法,那么举行这个例子呢就是 说明了,我们老师不仅仅要关注一节课的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要以联系的这个纵向的观点 来看看这个整个的内容是怎么编写的,当然了还有一些横向的联系,那看来呢,关注学生,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我们老师容易想到的,也是比较容易达到共识的。那么胡老师你觉 得除了这两方面你还觉得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关注的呢?
胡红宇:其实我更关心的是数学知识背后那种数学思想方法,因为它是我们数学知识的 一个核心,也是一个精髓,这个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在中科院院士张景中先生这样说,小学数学的知识虽然很基础,很简单,但是它的背后呢,都蕴藏着一个很深厚的思想和方法,由此可见这个数学思想方法很重要,日本的米山国藏就曾经这样说过,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的 这些知识,由于他走向社会之后,应用很少,过一两年之后呢,他也许把这个知识给忘掉了,但是那种数学思想方法将给他们的人生不管是从事什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这两位教育家 所说的话我觉得确实是关注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方面,比如说像孙雪林老 师圆的周长这一课里面,他就特别关注这种有值代取的这种思想方法,我觉得这个也用了这 个转化的方法。
张丹:对就像胡老师所说的这个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跟知识并没有矛盾,我们要挖掘知识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方法,曾经我们开过一次玩笑,就是咱们不妨调查一下,成年人中有几个人能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是初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啊,学了很长时间。但是因为你工作基本上不用那个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的话,所以都忘了,我估计可能没有多少人能记住了,但是什么记住了,就是遇到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我不会,7 但是我通过一种方式,我要把它降成一元一次方程,以后它这种转化的思想,它可能慢慢地 渗透了,所以这个知识可能忘掉,它的思想方法一旦建立起来,他就能够指导它的以后的工 作和学习,确实像胡老师说的这个思想方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胡红宇:张老师那么数学思想方法这么重要,那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在小学当中哪些 思想方法是最重要的。
张丹:就是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好,但是也比较难回答,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 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争论的是非常大的,就是几乎那个你说出一个就会有人批评,这个不 是数学思想方法,这个应该是什么,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小学老师呢,我们没有必要就陷入 这个词,你说叫做思想方法,有的学生说老师你不能叫思想方法,可能应该叫思考问题的方 法,还是叫什么,我觉得这些不重要,关键是这是事儿是不是重要,所以这里头呢,我只简 单地介绍一下,数学家们他们的一些看法,我们分享一下就可以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史宁中 教授,也是我们课程标准修订组的一个组长,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就是他把数学的思想方法分了一些层次,他这里提到了数学发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 有三个,这个实际上是最高层次的,就数学发展必须依赖的,如果没有这三个,那么这个数 学就不能发展了。他提到了,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是抽象,首先要抽象,抽象完了,然后要推 理,然后我们要建立一定的模型,这三个思想,当然有的人呢,把这个叫做数学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也无所谓,这个是最高层次的,第二个呢,他提到的就是不是最高的数学发展,但是 具体内容中本身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就是常说的数形结合思想,比如说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等等。那么说到转化呢,我们小学老师,就觉得非常重要。但有的数学 家认为转化不是一种思想。于萍:那只是方法。
张丹:但是这个我觉得是什么都不重要,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但是第三个层次呢,就是解题中的一些具体的一些方法了,比如说像中学的配方法啊,换元法啊,等等等等。那 相比来说,就是更加下维一点,这是史宁中先生他提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些层次,再比如 说刚才胡老师提到的张景中院士他提到了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思想一个是数形结合,一个是函数思想,所以我想呢,老师们心里面有这个弦,以后呢,你如果想要专门去了解一 下,你还可以看这些专门的方式,但是我想呢,总而言之呢,去钻研数学思想这个是非常非 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举一个,老师们在小学生们转换的一种思想,我们先暂时把它叫做思 想吧,不管他叫做什么名字啊,还有人把它叫做划归,还有人说他不是思想,是一种原则,我觉得叫什么都行这个东西,它实际上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路径,就是当你遇到了一个 8 待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你无法直接解决,或者说你很难直接解决的时候,我通过一种途径,把它变成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那在把这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我再还原成原来 问题的解,那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有人呢,把转化思想了,说成了三个观念,一个是 转化的原,就是从哪儿开始转化,一个就是转化的目标,往哪儿进行转换,还有一个就是转 换的途径,我个人感觉就是我们老师在讲这种思想方法以后呢,讲得过于这个笼统,所以这 个地方体现了转换的思想,你要把不会的转化成会的,其实说这个等于是没说,谁都知道,要把不会的转换会的,关键是我到底要去怎么去把不会的转换成会的,我们老师在划归途径 上交流的少,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都说小学几何图形的面积,是体现转换思想的一个 非常集中的东西,那我们就举两个例子,三个例子来说吧,你比如说当我们学了长方形和正 方形面积以后,我们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时候的转化,你想我们的转化的原是平行 四边形,我们要把它的转化成为长方形,所以你就要教孩子们怎么来实现这个转化这个途径,那么我们就要让这个学生去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同什么不同。那我们看看 什么同的,边都是对边的,那有什么不同呢。胡红宇:长方形是角不同。
张丹:对我们指的平行四边形是一般的,就是角没有直角是吧,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那么我们就很自然地想怎么能得到一个直角呢,老师想怎么能够得到一个直角。胡红宇:把它给剪开。
张丹:对,所以把它一切,也就是高啊,一切就是一个直角,所以它的转化图形是一个 割补的,我切过来,我再移过去,正好形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就进行了转化,但是如果是 圆的面积,怎么去转化一个,我们也要把圆的面积转换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好,还是转变 成一个长方形也好,胡老师你想割补方式还行吗? 胡红宇:不行了。
张丹:你怎么割你怎么切,那个圆弧也补不上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让这个学生去观察,我这边是曲,我怎么去转化成直的,很自然的想法就是什么呢,我就把那个曲的看成是直,但是你看这个直的误差太大了,比如说有学生说我在圆里画一个大的正方形来代替它。但是 觉得这个误差太大了,那么很自然地想到什么啊,我每一边,我每一边割的少,割的边数越 来越多,越来越多,对不对,这样我的误差会越来越小,以至于到最后呢,可能就是圆的面 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刚才胡老师以直代曲,或者是画曲为直接这样一种转换思想,但是如 果老师呢,你心里没有这个转化思想,你没有这种转化途径,你把它点出来,孩子就不会真 正地掌握。也就是说若干年后,这个孩子就忘记了这个圆的面积是怎么推导的,但是他知道 9 我需要转化的,和这个要转化到的那个东西建立一个联系,找到一个途径我就能实现这块儿,也就说的转化思想,这个就我们想说的一个方法的一个重要性,就是我们要关注学生,就是 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关注这个教材的联系,当然我们也要关注教材背后所蕴含的一些思想 方法,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那么在制定这个好的教学目标中,除了关注这些东 西,老师们还有没有什么困惑,比如说像王老师你有什么困惑?
王瑞军:现在我们大家现在都清楚在教学目标当中应该关注知识技能,观察方法包括情 感态度,但是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还是对前两个目标,我们关注的比较多,说句实话,情感 态度这个目标,在实现包括指定的时候我觉得其实是一个空的,现在我就是想请您给我们讲 一讲就是在制定这个情感态度这个目标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张丹:实际上呢,我们王老师把那个进一步引申,就是我们关注教学内容背后的数学思 想方法,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背后它所蕴含的其他的教育价值,是吧,这个教育价值当然包括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价值,也是说实在话,对于这个内容我们这个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跟 那个知识技能相比,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很可能通过一些案例来我们来进行一些体会,我想说就是这么几个数,先呢我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定要具体尽管可能你觉得他很 空,但是我们一定要想这节课,到底我能给他带来什么,我们不一定求全,我们一定要思考,这个内容,他所独特的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呢,我们要特别要想一个问题,它的背后 的教育价值,为什么要教,那么老师你说那我怎么能让他具体呢,我觉得这里头呢,可以给 大家一个路径就是什么呢就是在自己的教学中去找问题,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长点,我们 就来看一节这样的例子,看一节课,这个例子呢,是我们六年级的圆的周长,那么制定这个 目标呢,是我们北京大学附属下学的孙学连(同音)老师,它当时这个思考点呢,就是也是 向挖掘这个背后的价值,所以他就是给自己起了一个问题,就是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为孩子 储存多少发展的后劲,你听这话,他肯定就是挖掘这个价值,那么他是怎么来挖掘呢?他是 在以往的教学中挖掘,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他的教学我们大部分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他是有 一个情境,你入圆了以后,所以圆的周长就知道了,就测,一般是两种方法,什么绕线的滚 动的,测完了以后呢,你不光要测测圆的周长,你还要测测直径,你就这么一除就发现这是 一个固定的,于是我们就引进了π 而且在讲π 的时候,一定会讲了祖冲之,比别人早了多 少多少年,然后最后就是做一些相应的练习,他就是提了,孙学连(同音)老师就是仅仅提 了这么几个问题,他说了,这节课看来是实际上是让学生去探索,但是真正是孩子们自己的 探索吗?为什么是老师让我做的,测完圆,不行了,还得测直径,还得除一除,所以这个是 10 老师,所以有的人说了到底是上课有了让孩子做一个操作着还是做一个思想者,所以按照老 师操作呢,还是自己去思想,这是一个,第二个一个问题呢,就是我们经常性的就是在课堂 中发现了,你真是要测了,是得不出了3.14 的,很难得出3.14 的,对不对。王瑞军:因为有误差。
张丹:所以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孩子看着明明都不相等,但是他也知道,这个事儿 就差不多,就相等了,或者呢就是说我知道3.14,我去凑3.14,比如说他他举过一个例子,就是π 正好等于周长初除以直径等于3.14,它真的是这个测量后的结果吗?仔细找学生去 询问,原来这个数凑出来的,是因为他知道直径了,然后他在乘下来,然后再凑一个,那有 的老师就可能就想,这不就得了,反正这个直径能在教3.14 嘛,对于这个就直接过去了,无关大雅啊,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正好失去了一个培养学生一个实事求是的一个态度的机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正是数学的这个情感态度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嘛,所以他提出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学生真正认可了π 了吗?我们的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记住π 和会用公式 吗?那么第三个,就是说我们对祖冲之这个不进不行,好像就是,一讲好象就是那个贴似的,就是这个膏药非得贴上去,就是仅仅数学文化只能作为课堂上的一个点缀吗?就是这三个问 题我们再思考一下,是不是都牵扯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了,第一个,这个学生真的是他自己 的在做探索和发现,是不是跟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的精神,是吧,这个探索精神中,所获得的这种乐趣是有关的,第二个提到了学生真正地认可π 吗?就是所谓的实事求是的 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不是这种情感条件有关,那么这个数学文化仅仅是一个点缀吗?实际上 又牵扯到了我们怎么能通过数学文化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的价值的认识,正是因为这三 点呢,他制定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就是在情感态度中制定了一个情感目标,我觉得就是非 常地具体了,什么具体了呢,首先是发展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反思,就怎么让学生体会到 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实事求是,我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说那实事求是不是那 个结果怎么办,我想反思,我们我这个结果都不像呢,为什么大家测都是同一个东西,你的 那个周长跟我的周长不一样啊,学生反思发现原来我们可能是产生误差的,所以他有这种反 思的意识。所以他问老师那怎么办,那怎么解决呢,他就紧接着引入了这个一种人类的探索 精神,实际上数学不就是这样吗?当你遇到一个问题,你解决不了了,人们不是放弃他,而 是想办法探索他,找新的方法,那看来这个测量的事儿解决不了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然后我们就就了,我们所说的这个割圆术,不是去测圆,而是以值带取这样的一个割圆,用 计算的方法,那它的误差就大大地减少,所以最后才有祖冲之算得这么精确,以至于到现在 还有人在不断地用各种方法来算π,比如说现在好象据我所知,前几年吧,有一个日本的一 11 个组算到了1240 亿吧,那个小数点的那个数,那问为什么他们算那么多呢,那是因为它这 个可以检验你的计算机运行速度是不是合适,所以人类对这种探索是无止境的,所以呢用这 个来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的探索精神,当然了在人类的探索精神呢,自然的就发展了自己的民 族的自豪感,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老师们看看,几个教学中的 问题,是吧,他思考了情感态度的这个落脚点,就使得这个情感态度,这个目标就非常地具 体明确。这是我想说的这个情感目标的第一个,一定要具体明确,第二个我们要有设计好的 活动,不管是你的实际技能也好,还是过程方法也好,还是情感态度,最后还是要落到数学 的学习活动中去的,你说了实事求是态度,反思的意识,靠什么活动来的,那么他特别精心 地设计了一个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引入呢,真的要为什么激发学 生这个探索精神,不是老师让做的,它的引入就不是从圆的周长引入的,而是让学生感受,什么越大,它的圆的周长越大,学生都知道,就是半径越大,或者是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 越大,那么他们有没有关系呢,从关系上引入的,那么学生有的想,那到底是有什么关系呢,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类比了,学生发现原来我们学正方形的时候,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几 倍,4 倍,那么他想了,那么圆能不能是我们的直径或者是半径的几倍呢,这个东西对不对,怎么办,我们要去找这个倍数关系怎么办,那么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只能是试试啊,所以自 然就引入到我需要去探索,这样一个探索的精神,当然了,他还有其他的设计,我们等到下 一个话题的时候我们还会再想,所以在上完这节课以后呢,孙学连(同音)老师也对学生做 了一个后测,看看学生是不是真的激发了它的学习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呢,继 续探求的愿望,作为我们这个目标呢,是否达成了一个测试,最后你会发现,孩子的回答,他是非常好的,孩子都愿意继续探究,他说学习了这节课,你还想了解或研究哪些问题呢,有的孩子就想到了,我还想研究,圆周率既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能不能用分数表示,其实我们看这话是不对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用分数的,但是孩子不知道,没有学这个,没有自觉把这个知识联系起来,我想不是这个问题提的对还是错,他有这个探究,就是他自 己就会去研究去想了,还有的学生提到了,这么神气的东西,人是怎么发现的啊,也有的学 生提到了,那为什么我们的祖冲之就能比别人早了1000 年啊,他是怎么是的,好象据说是 祖冲之发明了一种赘述,但是这个已经失传了,就是因为咱们发展了这个计算方法快,所以 比别人早的,但是有的学生提到了,那么我不仅觉得研究了圆我觉得很神奇,那么立体图形 中,球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还有的学生提到了,就是历代,就是孩子的原话,历代包括现在 的人们对圆周率永无止境的探究给了我很大激励,我想这样表示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呢,确实了,得到了一个充分的发展。那么就是说呢我们看到他们的价值观呢,必须结合具 12 体的活动。第三个,我就是想说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呢,我们要注意单元的备课,也确实一 节课很难体现某一个全部的价值观,更多的是我们在整个单元中去挖掘它的各个的侧重点,就是关于它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刚才我们就讨论了这个教学目标要关注的教材啊,学生啊,教育价值啊,联系啊,情感态度价值观啊,思想方法啊,实际上我们都是想要追求 一些好的教学目标,那么到底是关于什么是好的教学目标,以及呢,在制定教学目标中需要 注意哪些问题,我们也不妨来看一看吴正线(同音)老师它是怎么来思考的,那下面我们来 看看吴老师一个采访。
王瑞军:吴老师,有人说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教学灵魂,那这样形容教学目标您 怎么看,那我们在指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依据什么?
吴正宪:好,刚才瑞军你提的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的确教学目 标,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儿说呢,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它就确定的一节课,或者一个单元或者整个教学的一个方向,就是说你最后要达到一个什么 样的目标,它是个方向性的东西,因此呢,他是混也好,谁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关键也好,那么都因为最后我们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要朝着它所制定的这个目标前行,所以它是把握想 象的,你这个方向偏离了,那可能这节课的效果,就是大大折扣,如果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是健康的,是合适的,那我们的学生呢,就会获得发展,所以啊,我认为啊一位教师他在制 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这的确是是实施教学的关键的一步,那么谈到这个实施这个制定的目标 啊,我觉得这里面呢,的确有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就是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数学教育观,你 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木要的设计,这个很关键,我一直在讲啊,我说如果学生观,数学教育 观错误了,一错而百错,就是跟上的东西,你走偏了,那么肯定你的教学设计,你的教学流 程都会偏离我们所要求的这样一个正确的一个目标,所以我想呢,可能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 候,你谈到了有什么样的依据,那么在谈依据之间呢,我首先特别讲的就是一位教师它的这 个学生观,它的数学教育观,那么这些东西呢,都很重要,比如说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学生它 是活生生的人,那么他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就应该尊重,那么在你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 当中,如何去尊重每一位学生,能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很体面地生活在 集体中,比如我们还谈到了这个学生观,那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很有潜力,你就要激发 它的潜能,给他空间,那么你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如何设计好这样一个探索探究啊,这 个合作啊这个独立思考这样一个空间,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潜能,那么发展中的人,还说明学生什么,不成熟,他会犯一些我们成年人眼里的错误,那么孩子犯错误,出现问题 是天经地义的真理,那么在你们的教学目标的设计的时候,你就应当考虑到孩子已也的实际 13 情况,可能发生的问题,那么我想呢,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数学教育观的,你的教学目标这个 确定,才能够更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更符合我们的教学的发展规律,这个就是我们特别想 讲的,就是你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判断,你就会制定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因此呢,我想更新 观念是特别重要的,那么依据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是课标,因为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咱 们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那么数学课程标准它代表了国家,政府对我们学校特别是是对 我们数学教育的要求,所以我觉得一个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反复的认真地研读 课程目标,来把握课程目标的基本的理念这个很重要,另外一个依据呢,我认为就是教材,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教材来制定教学目标,当然这个教学目标可能是一个单元的,一个年级的 或者是课程目标,整个的数学的范围的课程目标,那么我们今天呢,具体到一节课来说,那 么对于一节课来讲,比如说这个教材你怎么去研读它,研读教材的时候呢,我想方法也挺多 的,我们特别是前一段时间,北京市进行全市(04:30)听不清大赛的时候,我看到很多老 师他研读教材是纵横两条线,比如说我们说纵线啊,纵线来说,这个教材我今天要讲这个知 识,它从哪儿来,基础是什么,然后这个教材呢,它这个知识点呢,又要发展到哪儿去,那 么它在当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就是整个的他在数学知识的系统过程当中,它是一个什么 位置,这个很重要,我管他叫做纵向的去理解分析教材,那么横向呢,就是说要进行对比,比如今天我用的是北师大的教材,那我可以看看人教版的教材苏教版教材等等,看看这些教 材他们在编排上是怎么样的。另外呢还有很多老师,参考一些国外自教材,像美国的啊,加 拿大的啊,日本的啊,这样来做一个鉴借,看看他们在这个教材的这个知识点过程当中,他 们是怎样编排的,来去理解这个作者的这个编排意图,所以我认为呢,读懂教材也是非常重 要的,那么最重要的我以为你是读懂学生,这对于老师来讲也是很难的,你要做教学目标的 确定,如果没有对学生情况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读懂,恐怕你这个教学目标就缺乏针 对性,缺乏实效,那么怎么去读懂学生呢,我在这儿也想举一个例子啊,只是从这一个角度 来讲啊,你看我们在做进行教学背景分析的时候,因为你想做教学目标,首先离不开的是教 材学生,对不对,我就以哪节课为例呢,我就以这个北京一师附小的韩玉娟(同音)这个因 数与倍数这节课为例,我们来看一看啊,这节课呢,我们就说从教材进行分析,从学情进行 分析,这两个角度,那么教材的分析呢,首先他把它这个要讲的这个知识,放在整个数学知 识的系统当中去找它的位置,然后呢,他又看看它的这个教材的知识点纵向横向是怎么样安 排的,它的这个位置是什么,这些我不再细讲,我只是讲他对学情分析。这段我们先让他过 去啊,他对学情的分析,他做了一些调研,那么对因数和倍数来讲,学生到底把握到了一个 什么情况呢,那么你要想制定这个教学目标的时候,你怎么去理解它呢,你看他提了这么一 14 个问题,你听说过倍数和因数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请你举例说明。你看学生的回答的,我 听过,倍数因数,学生举的例子是什么,30÷6=5,这个5 就是倍数,他还认为倍数就是除 法中的商那么什么是因数呢,那么4×6=24,4 和6 就是因数,其实这个学生的反映情况也 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因数倍数这样一个理解,我不知道瑞军(同音)你看完这段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有什么想法吗?
王瑞军:我觉得这个老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目标之前,在设计这些课之前,对学生我觉得 是非常清楚的,他把学生的真实想法完全地展示出来了。
吴正宪:好,那么她把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了,那么看到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这个一点,就是你能够诊断出这孩子现在是什么状态吗?
王瑞军:孩子目前对这个因数倍数的认识,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因数和倍数之间的认 识是存在着不同的。
吴正宪:多好啊,是吧,孩子对因数和倍数,首先来说它不是陌生的,他有经验基础,但是你说的非常好,那么他说的这个此倍数,非比倍数,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倍数的概 念,但是他有这个经验。但是这个数根本不是一回事,他在这个概念上和我们讲是两回事,另外呢,你还发现了什么呢,除法里有倍数,乘法里有因数。他是把倍数这两个本来是相互 联系的概念怎么样,是把它的分裂开,割裂开,这是孩子它的一个在认识上的一些模糊,那 么有了对学生的调研,学情这个调研,这里面有很多啊,包括你看这些调研的情况,我觉得 都反映出我们刚才说的这个问题,那么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首先我们一个结论,就是因数 和倍数学生并不陌生对不对,他既然不陌生,他有经验,第二点呢,他把这个因数和倍数孤 立开来,就是乘法和除法是两种孤立的运算,然后呢他是把它的前任之有干扰,就是刚才你 说的,此倍数是非比倍数,所以我们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是模糊 的,甚至是混乱的,你看有了对学情的分析,有了,对刚才我们教材的分析,包括对北师大 版和人教版她选择了两个教材版本进行分析。因此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有她自 己的思考,那么她首先考虑到了什么呢,考虑到了三个问题,根据我们教材过去的教材是通 过那种逻辑演绎推理来提出这个因数和倍数的,是在整除的前提下,可是今天呢我们看到了 北师大版教材他是直观的操作,对吧,让学生呢,自己用12 个小方格来组成一个长方形,会出现一个什么情况,人教版教材呢,它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一排有六架小飞机,两排有 几架,2×6=12,因为它就直接就给的2 和6 是12 的因数,12 是2 和6 的倍数,那么在这
样的前提下呢,这两个版本的教材,一个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际情景提出的,一个 是通过直观操作来提出来的,可是我们的过去的教材不是这样的,所以她就提出来了,要把 15 概念阶式变逻辑演绎为操作建构,那么根据刚才的情况呢,她提出来了,把问题解决,便关 注结果,为对话生成,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学生对这个概念是模糊的,怎么让学生通过对 话来真正地理解,所以他就特别设计了,对话生成,另外呢她也知道这部分的东西是比较枯 燥的抽象的,那么怎么样去体验这个应用中去感受数学的美妙和神奇,那么有了这样一个思 考,才有他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因此这时候再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典 型的是知识,技能对吧,她的这个确认,怎么认识理解这个因数倍数。特别是怎么体会倍数 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她之所以制定这条教学目标是根据什么,一个是根据教材,我们看到了这个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技能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要体会,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 关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呢,就是因为他对学生情况调研的时候,他发现了学生的情况是模 糊的,是分割的,你看有了对教材的读懂,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读懂,才有这样比较准确的目 标的确定,接下来呢,他制定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活动建构自主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那么这些的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刚才情况的这个因为这个具体 的情况而制定的,包括他看到的教材是比较抽象的,因此他怎么让学生去体会它的有趣,培 养学生的好奇心,那么通过刚才这个例子,我是想说什么了,你刚才问我教学目标很重要吗? 真的很重要。因为它的确是一节课一个单元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魂,是吧,这个老师提 的非常好,就是你有了怎样的目标的确定,我就会沿着你的目标怎么样去前行,那么怎么样 来设定教学目标呢,你要提出一个依据的问题。那么依据呢,可能就是我们课标教材和学生 的实际情况,那根据这三点,我刚才呢,列了这样怎么样去根据学生已有的情况来设计教学 目标,重点谈到了这个学生,但是我想,第一个问题呢,最终我想说真是这样老师,你也什 么样的学生观,有什么样的数学教育观,就是你的理念是什么样的,你的教学目标一定就是 冲什么方向来的,因为你也看到了,有些老师上来就是知识点啊,就是你把这个知识掌握就 刑了,对这个技能掌握就行了,而对其他的方面关注的不够,所以我想呢可能老师的这个理 念,对制定目标有着这个非常重要的左右作用,因此呢,我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 要的,他在我们整的教学过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是第一个运作咱们 就说到这儿啊。”
柳庄小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
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
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的教学,以及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可简化为导学、导教和导评(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指导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教学策略是指适合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步骤、媒体的运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侧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如果教学目标侧重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侧宜选择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2、指导学生的学
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通过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学生知道完成目标或部分目标,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作用。
3、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相对照,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
二、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
三、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考虑学科课程目标,如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科学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第二,考虑当前的教学任务适合为本学科三类目标中哪些类型的目标服务;第三,因为除了符号和事实性知识可以在短时内掌握之外,系统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都需要经过若干阶段,因此,不仅考虑目标类型,还应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学习阶段。第四,还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考虑目标的可行性。
2、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1)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三维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适宜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等。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
(3)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一词应省略。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 ”这类句式,因为这类句式中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
因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最总指向人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标准
(1)明确。要把目标描述清楚,不能模棱两可。
(2)恰当。课时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做到起点要准,落点要实,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具体。课时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情境、标准的表述要明确,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尽量具有可测量性、可操作性。
(4)完整。课时教学目标能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出发,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要求进行科学整合与选择,利于学生和谐、主动发展。
台湾学者郭玉生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
行为主体
行为方式和情境
行为结果等因素。
行为主体——指谁来完成教师所预期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是指学生(一般可省略),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教学活动的其他参与者(如教师、其他同学)的辅助来完成。
行为方式和情境——指为达成“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的教学预期,师生双方需要作出的行为或必须具备的教学情景或教学条件。通常以行为动词叙写,如“感受、体验、探索、预测、猜想、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如上述目标中的“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学习活动”即是。
行为结果——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获取的效果。即“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如上述目标中的“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图形的变换;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表述方式范例。
【案例4】《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1)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图形想象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和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方式和情境——如 “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学习活动”即是。
行为结果——如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图形的变换;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意识。”
【案例5】《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三年级上册)
1、通过摸一摸,围一围、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知道(或者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
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
(2)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情感目标应当经常考虑: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如何组织学生探索,鼓励学生创新?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 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如何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
如何帮助学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的词语
乐于合作、积极参与、锐意进取
喜欢、喜悦、自信心
尊重、敢于质疑
责任心
坚强意志
良好习惯
„„
日常备课时,一般情况老师们会从教参上把目标原封不动抄写下来或者很随意地设定。有一位语文在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时是这样写的。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很多问题:第一个目标用语模糊不清,“把握”指的是什么具体要求,不甚明了,“体会”是内化的过程,没有外显的表现,两者显得“很假”;第二个目标“培养„„能力”如同在写课程标准,显得“很大”;第三个目标很不明确,读者误以为要通过一节课学习对所有的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显得“很虚”。如何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呢?
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少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即便教师做了,学生方面“会不会”、“能不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如《临死前的严监生》这样修改:
(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人人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
(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有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
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学生能“结合文中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的内容”,学生能“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说写一段话”等等。这样的修订,用语明确,易于把握,更有利于切实提高教学实效,避免给课堂教学带来随意性。
二、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如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可以为:
(1)识记7个生字 “蚱、嗡、啃、樱、蚌、嘟、倭、瓢”,了解方言“倭瓜”所指植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快乐的语段。
(3)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她的其它作品的愿望。
这样的表述目标可操作性强:“识记7个生字”指向性明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清晰明了,利于操作和检测。
再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有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操作性很强。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部分词语能说出意思。②读通课文,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村庄美丽及消失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③发挥想象,围绕“我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写几句话,说明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应该多采用确定的可以测量的语词表述,少用“揣摩”、“掌握”、“体验”等不便操作和教师观察测量的语词,即使必须使用时,也尽量与可操作的语词结合起来。
第三章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技能的训练 第一节
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指导控制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相应的自主、合作学习,达到目标。可以说,目标达成度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好。也就是说,准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有效的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统一、整合地实现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实现学生全面、终身的发展;倡导给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给学生主体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上,全面依靠学生。
新课程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新课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的课程目标。
在这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构建的三个侧面。
以数学学科为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叙述数学课程目标时将这三个侧面十分恰当的渗透、融合在一起,并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以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数学课程目标的叙述。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学科课程的目标分别设计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独立的三个部分来操作。事实上,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必须让学生亲历一系列学习活动,去感受和理解这种知识产生与发展并从中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学会学习,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智能。这些活动使学生领会知识与技能的意义,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成功的喜悦,习得正确的态度,受到价值观的教育和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又寓于知识的学习,寓于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具体教学的设计和操作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课程实施中那种过多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时要同时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目标的实现。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数学教师特别要注意进一步认识数学的教育价值,将共同价值观向学科价值观转换渗透,拓展学科育人价值。许多教育专家在讨论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实现的问题时,强调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关注人的终生发展。应该自觉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教育意识,强化数学课程教学的教育性,牢固确立数学课程具有育人功能的观念,消除目前在我国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的现象。
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应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把握之上。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是在以真理的力量征服人的过程中、基础上对人的价值引导,离开真理的力量,学科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就失去了可依托的载体,这是学科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特点所在。在学科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方面,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和方法,要因教学内容而异,结合学科课程自身的特点予以精心设计。曾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校长和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L·Boyer)在谈到教师教育时曾经指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将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本学科所要考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本学科所包含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本学科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专业。”[1]博耶的观点,对我们深入探索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的途径和艺术,应当也是有所启迪的。
2.知识、技能目标仍是课程基本的、基础性的目标
在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统一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素质形成、提升。新课程并不忽视知识的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这是因为知识与能力、素质不是简单的对立或包含关系,知识是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的基础,智力、能力与素质是在知识掌握、建构、内化、运用的过程中获得的。能力、素质均不是某种可以独立出来加以单独训练的实体,素质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增强潜移默化地提高。
知识目标为课程基本的、基础性的目标。但“基本”、“基础”并不等于“核心”,更不是“唯一”,知识要转化为智慧素质、道德素质、情感素养更多地还要在实践中去形成,在活动中造就。三维目标均围绕学生的发展与素质的生成而展开,服务于和服从于人的全面、充分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离开了具体而生动、鲜活的教学活动与过程,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无法实现,活动与过程是三维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与机制。
3.灵活的、又有侧重的提出目标的要求
对于具体的教学,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我们不可能同时,花同样的气力落实数学课程目标中的四个方面。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有的教学内容易于通过“亲历过程”获得方法的启示,我们就可以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点。例如在第一学段统计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具有强烈的情感态度倾向,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因素,就应当着重进行“情感与态度”的教育。当然对于一些“中性”的学习材料也不用硬性附加思想标签。
总之,应当在全面达成目标的策略思想的指导下,有侧重,有计划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落实数学的课程目标。当然,多维目标落实时不可能是共时的。一般说,“知识与技能”目标往往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 “数学的思考”、“解决问题”的目标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习得;而“情感与态度”更需要长时间的熏染、积淀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达到。
4.注重内隐和生成性目标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传统课程认为,课程是知识的载体,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学科知识,课程就是教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教学变得机械、单调、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正如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外在信息,而是依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的直觉外在信息,建构其意义。课本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基础上对这些假设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调整的过程。因此知识可以看作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教师也应当把自己独特的理解、独特的感悟、个人的人生阅历和体验融汇到我们的课程中去。由此,新课程认为课程也是师生主体建构的产物。它应当依据师生所在地区的社会生活实际、自然资源实际、学生生活经验实际而决定,是开放的、动态生成的。
长期以来,追求学习目标应具有外显性、可测度性的“行为目标取向”曾成为一种时尚。“行为目标”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与明确性等优点,但他并不完全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实际。当我们更加注意受教育者个性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时,将教学目标仅仅定格在一些外显的行为上时,就会发现忽视了那些更为重要的关系到学生人格层面,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德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思维方式与想象活动,感悟与自我意识发展,领略到难以言传的“缄默知识”,是不能归结为一种完全可以看到的、可测定的“行为”。而这一切是我们价值目标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课程和教学目标分为两类陈述:一类主要是“知识与技能”领域的终结性目标,一类是“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领域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应当看到,课程与教学目标虽然有“规范”和“统一”的一面,但他同时具有“生成”和“灵动”的一面。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学生凭借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对所学课程的解读而产生多义性,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对话碰撞产生出“意义”的新意性。在新课程的课堂里,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获得“解放”而更加自由,随着他们生命活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一些新的目标就会引发和生成出来。而这种非预期目标的产生,应当说更有意义。
第二节
叙写教学目标
在教学准备中,叙写教学目标是使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结果的体现,是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整合课程资源,设计教学程序的基础。
1.课程目标是分层次陈述的 课程目标是分三个层次陈述的:
第一层。由国家制定教育方针。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专家参与)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
第二层。由专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段课程目标,再根据学段目标制定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
第三层。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学段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
2.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用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
3.陈述教学目标四要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目前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课程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又没有完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教师。这与以往教学大纲不同,不能使用“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方式不符合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
目前许多中小学教师在叙写课程目标时,有时运用了一些笼统的、模糊的术语,如“提高„„”、“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精神(能力、技巧)”、“了解”、“掌握”等,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可测性和可比性很差,无法测量。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它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由于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语言要明确,行为动词要准确。尽量用上“知道、学会、理解、掌握”这些表述清楚的行为动词,可以量化的目标还要尽可能量化。像上例“学习本课7个生字”“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条目标,就显得过于含糊。学生只要把“本课7个生字”感知一下,不会读,不会写,也叫“学习本课7个生字”,但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呢?“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究竟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得而知。这样的教学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完全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去甚远。像“学习本课7个生字”,可以改为: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达到什么程度,从而起到教学目标应有的作用。
(3)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的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特定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依据。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一是使用辅助工具或手段,如“可以使用计算器”、“允许查字典”;二是以供信息或提示,如“依据地图指出北京”;三是限制时间,如“10分钟内计算出„„”;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
例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显然“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表达了具体观察的教学结果。
(4)要有具体表现程度
表现程度是指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所产生行为变化可以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如“通过给出的某一例题,至少给出3种答案”,“80%的学生能给出5种解题方案”。
(5)每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整合的
虽然,我们对课程目标进行了分类,例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当是整合的,这样才有利于达成。例如语文课程目标在第二学段阅读的具体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这里“联系上下文”是过程,“理解词句的意思”是知识。而“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就既是“过程与方法”,又是“知识与技能”了。
5.行为动词
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知识
一是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等。
二是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三是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
(2)技能
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惊醒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行为动词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三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应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一是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知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包括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三是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对象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目前,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教学目标叙写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以下是一部教师培训教材中的一个案例节选。
【案例】
《七颗钻石》的教学目标
(一)概述
· 课名是《七颗钻石》,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新课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 《七颗钻石》是一篇„„。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水罐发生一次次变化的原因,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并进行符合主题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
· 读懂课文,来理解文中“喜出望外、涌出”等词语;能完成课件中提供的“填空”练习,会口头练说“她想------但又一想------”的句式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 能围绕“学完了课文,我想说------”进行主题答写。过程方法:
· 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 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提高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 在情境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 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 从品读大量有关爱的故事中,体会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策略(略)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略)
(五)教学资源(略)
(六)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略)„„
在这个案例中,应当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叙写是很好的,满足了“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的行为条件”,“有具体表现程度”,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案例叙写的教学目标中“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一条,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发生了行为主体的混乱;
二是,具体教学目标不是整合的,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独立地部分叙写,既不利于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统一、整合地实现教学目标,又使叙写的教学目标显得条目太多,不利于评估。例如我们可以将“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与“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两条整合为“通过自主识记、教师检测、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将“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两条整合为“通过俩俩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自主、合作、探究水罐的一次次变化原因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拓展与训练】
1.总结一下在确定教学目标是要注意些什么?
2.你在叙写教学目标时主体正确吗?教学目标四要素都具备吗? 3.请你为自己的课例设计教学目标。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目标是三个目标吗?
以小学语文课为例子,如“认识生字”的环节,这是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哪一个目标呢?很明显,“认识生字”这个环节,既有“知识与能力”,也有“过程与方法”,同时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但是“认识生字”环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同时朝向“三个目标”(实质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
这样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实际上等于放弃了目标应有的定位与“责任”。采用这种“三维目标”来表述,等于什么也没表述,即使表述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策略安排也没什么影响和作用。
这种目标表述方式最大弊端是这“三个目标”(其实是同一个“知识”的目标的不同角度的表述)不在一个层面上,在教学中无法清晰的达成。
按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依次罗列教学目标行不行?
弊端也是明显的。首先教学目标不能按教学内容或知识点罗列。因为教学目标不是教学内容,它是教学内容的量化标准,具有可测性。其次,即使表述了几个知识点的目标,每个知识点要在哪个板块得到实施,知识点之间哪个是重要的,需要多用时间;哪个是次要的,需要少用时间,这些都无法让教师明确。
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的目标分A、B、C三个层面来表述,既从知识呈现角度考虑,也从教学效率角度考量。
首先,这样的表述方式可以让老师清楚的知道“教什么”。分A、B、C三个层面来表述,不像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而是三类目标。这三类目标,每类目标都是三个维度合一的。只不过,这三类目标有基础目标,有核心目标,有附属目标。基础目标基本上是每节课都会遇到,需要日复一日累进学习的,这是学生需要的“基本口粮”。核心目标是一节课最核心的教学价值所在,是“这节课”的意义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是学生需要的“最佳口粮”。至于C类这种附属目标,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可能,一是A、B两类目标达成度越高,C类目标达成度就越高,因为它多数情况下是附属性质的。另一种可能是,在一定情况下,它也会成为拔高性目标。作为拔高性目标,它没有先在的达成的标准的极点,它的极点在于这一班孩子的最高发展水平。
其次,这样的表述方式可以让老师明确的知道“教到什么程度”。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每个学生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不能混淆于教学过程,即教过什么操练过什么不能成为教学目标,应该理解为“每个学生达到了获得了什么”。教师在备课时确定了核心目标,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才会更好地围绕达成核心目标来选择,才会保证把最多的时间花在核心目标的达成上。
如果把教学目标视作登山,A类目标是登山的第一阶段,这是要求学生全部到达的位置。B目标是登到山上最有游览价值的位置,这也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达到的位置。而C类教学目标则不然,有一部分同学在B类位置不再攀登了,但在从A到B的位置他(她)的心灵、态度、情感等都发生了变化,当然,每个人的变化是不一样的。这个“变化”就是这部分同学的C类目标。还有一部分同学在B位置继续向上或向其他方向攀登,则看到的风景、心情、态度等跟自己到达B位置之时又会不同。从A到B,再到B后面所发生的“变化”则是这部分同学的C类目标。
A类:1.自学课文后的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类:2.利用鱼骨图,结合关键词分析,梳理课文结构。3.通过文本细读,理解信赖建立的过程,和“信赖不能就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道理。
C类:4.利用《小狮子爱尔莎》和《画眉鸟》,与课文构成互文,讨论两个问题:如何对待他人和野生动物?希望自己是一只怎样的“鸟”?
综上所述,如果把前面
(一)列举的两种目标表述方式看作“迷宫型表述”,新教育有效课堂框架的目标表述方式则可视作“登山型表述”。迷宫型表述往往使人晕头转向,不知方向在哪里,走了多少路也无法准确清晰检测。而登山型表述,A、B、C三类目标中,A、B两类目标是存在先后关系的,C类目标则始终伴随前两类目标,甚至在前两类目标停步的地方,C类目标视学生情况还有施展空间。这是一条清晰的上升型目标,走了多少路,收获了怎样的心情(态度、情感等)也一清二楚。
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行为目标是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的。行为目标有时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马杰提出,设计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例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太模糊,应改为“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句子正确。
1、确定目标
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寻找知己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3、自身要求
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
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如何制定个人目标表格】推荐阅读:
如何制定个人职业规划06-24
制定个人简历目标10-28
面试如何制定计划06-09
如何制定高一学习计划06-21
如何制定每日学习计划07-08
如何制定商务谈判方案06-23
如何制定班章班规10-03
如何制定月度工作计划10-16
班主任论文.:如何制定班规11-07
【备考经验】制定高三复习计划需如何考虑?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