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青春散文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忆青春散文(共11篇)

回忆青春散文 篇1

高中的第一个晚自习是这样度过的,一张张新面孔一个人都不认识,老师叫我们一个个自我介绍,我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对这种情况有点胆怯,可最终硬着头皮说出自己的名字,记得那天晚上班上很热闹,有的说有的笑!记忆犹新!

高一下学期,分班我读了文科班,不知为什么自己分到了最后一个班,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无用,从小到大自己都是失败的度过,每次下定的目标都是不好!但是我又能怎样呢?

最难忘的是高三,高三恐怕是最深的影响,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补课,我记得是个多雨的夏天,花了时间不少但是消逝着自己的青春,每天努力可进步不大,有时消极不想继续,高三有着忙不完的事,写不完的题目,一切都是未知的!

记得高三的最后一次运动会,我参加了只是希望不后悔,虽然结果是不好,但是自己心里知足了!记忆中的…………

留下了记忆,时间不能改变的只有过去,记忆中的高中有无数的感叹,高中遇见许多的朋友,偶尔遇见小人,高三的岁月,我的朋友刘超曾对我说过许多的鼓励的话,青春的流逝,记忆中的角色也是那么的耐人深思!?

回忆青春散文 篇2

主观方面, 回忆性散文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的沉积和提炼的结果。作家在生活中独立思考人生问题, 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认识。鲁迅写《朝花夕拾》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所以, 回忆百草园的花花草草、长妈妈给他讲故事……1926年, 鲁迅已经人到中年, “三一八”和“四一二”惨案的发生, 使鲁迅悲哀痛苦, 此时回忆便成了他心灵的避风港, 在那里他找寻着人性的爱与美所给予的温暖。他回忆童年天真烂漫的时光, 掏出心底那些珍藏许久的往事, 慢慢咀嚼, 从而有了对生命的追问。

客观方面, 社会的变革和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作者形成心理落差。鲁迅留学日本而思念儿时的故乡, 而作《朝花夕拾》。巴金经历了文革, 从而有了那本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社会外部环境是促发作者心灵思考的助推器, 也是形成文学审美的资料库。外部环境可以给作家心灵的启示, 成为作者写作的动机。一个场景, 一个人, 一段话, 一件事都可以给作家带来或喜或悲的内心体验, 尤其是过去的人和事, 遗失的美好总会带给人淡淡的忧伤, 或怀念或感动, 留在记忆中的肯定是当时触动人心的东西。

二、回忆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

回忆性散文的主题大体分为四类 :1. 追忆童年。如鲁迅《朝花夕拾》、茅盾《我的小学时代》。2. 思念故乡。如茅盾《可爱的故乡》.3. 难忘旧事。如《记一辆纺车》。4. 怀念亲朋。朱自清《背影》、《儿女》, 艾青《忆白石老人》。在学术界对于散文的分类比较驳杂, 人们对于散文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 散文就是作家对于自我生命形态的叩问和咏叹 , 在美学层面形成一种对话方式, 诉诸读者一种审美感受。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种形态, 无须写人却又不可避免的反映着人。

散文文体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和文体属性。记叙散文主要侧重于人的经历, 然后把经历和感受通过作者思想表达出来。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经历都可以作为散文来表达, 散文更多的是一种文学沉淀, 尤其是精神层面的独特感悟。精神建构只有和社会发生关系, 形成价值观念后才能从思想上反映在文字上。散文的叙事是拔高式的叙事, 区别于小说。而且, 散文是片段式的, 不连贯的, 不追求完整性, 但这些片段的背后有统一的思想主宰。

回忆性的记叙散文主要是回忆主体生命过去所经历过的事。主情性和写实性。回忆部分采用叙事的写作手法, 并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如“大概是三十年以前吧”“九年前的这些日子”。一个作家有几篇作品有连续性或互补性。如茅盾的《疯子》、《阿四的故事》、《小三》, 都是对作者儿时的邻居阿四, 小三的真实回忆。回忆的内容必须是在回忆主体人生留下深刻印象的, 人或事件本身涵盖的韵味能够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经常回扣回忆主体的心灵。直接影响着回忆主体对生活的判断。回忆性散文中的人或往事具有失真的特点, 随着时光的流逝, 作者的经历会附加在原来的经历至上, 从而构建新的审美架构。失真是带有时间性覆盖和遗忘。文学作品不是纪实的, 是作者在想象空间经过典型化处理而达到美学效果的加工品。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都具有合成效果。

三、回忆性散文的价值

对文学的价值。现代回忆性散文非常朴素, 大多是不加雕琢, 返璞归真的情感流露, 比如萧红的《商市街》、《桥》等散文作品, 表达了命运的坎坷和早年的不幸, 成为了作家用生命演绎的一部血泪史。童年的不幸给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越是伤怀越具有感染力。回忆性散文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对逝去的忧伤。从文本形式上, 参悟人生的优美语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给文学无穷的力量, 从文本内容上, 感染读者与作者涕泪交流, 心灵相映, 祭奠历史的悲哀, 呈现不同时空的审美交错艺术。

对社会的价值。如《记一辆纺车》和解放区的革命人民反围剿联结起来, 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延安的革命精神。巴金“讲出了真话, 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 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茅盾《可爱的故乡》“我回忆这些往事, 想念这些故人, 是为了寄语故乡的亲人 :浙江是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踏着前辈的足迹, 高举四个现代化的旗帜前进再前进!”

对人生的价值。首先, 回忆性散文对人有激励作用。茅盾回想三十年前的武昌革命, 以及三十年中发生的几次大变革而发出感慨“回忆是辛酸的罢, 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其次, 回忆性散文启发人对生命的思考。如叶圣陶的《春联儿》回忆推鸡公车的老俞原本想在过年时把两头猪卖掉, 做点小买卖, 小儿子却死了, 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 卖猪的钱只能给儿子做丧葬费。他叹道“唉, 说不得了, 孩子死了, 猪也卖了, 先前想的只是个梦, 往后还是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 推到老, 推到死!”对人生的无奈, 作者给予乐观的态度, 拟了一副春联“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摘要:回忆性散文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在思想中的沉积和提炼的结果。社会的变革和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作者形成心理落差。回忆性散文的主题大体分为追忆童年、思念故乡、难忘旧事、怀念亲朋四类。现代回忆性散文对文学、社会、人生都具有独特价值。

关键词:回忆性散文,原因,特点,价值

参考文献

[1]丁文.“乡间风景”的发现——周作人早年文学观念与散文文体的生成[J].鲁迅研究月刊.2014 (05)

他们如何回忆青春? 篇3

【关键词】 中产阶级;青春记忆;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不知不觉,70后的一批人已经越过或者正在走近40岁的门槛。行走在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大地上,又适逢改革年代,三十多年巨变早已令很多人产生些许的恍如隔世之感。无论是功成名就的白领,或者是仍然默默无闻的屌丝,青春对他们而言只能是一种怀念。而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试图传达一代人的这种怀旧意识。数亿计的票房收入就是影片获得热捧的明证。

我们承认,很多人总会从电影中找到很多的曾经的情感、已逝的理想、走过的记忆,甚至会有人因为主人公的某句话、某个动作黯然伤神。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影片中的诸多情感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同样令很多人陌生,乃至惊奇。这种差异的根源何在,因为影片所传达的情感和观念都是中产阶级式的,弥漫在电影中的怀旧意识最能为这一层次的观众所理解甚至产生认同。总而言之,电影是作为中产阶级的70后的青春记忆,“这种记忆并非是动物化石中保存完好的脊椎,可以凭之就能重建包含它们的整体”。[1]82这里所呈现和建构的是一种为身份、等级所暗中支配的青春图景,并非具有普遍诉求的记忆。所以,这种记忆是“他们”的记忆,而并非“我们”。

中产阶级的青春记忆

让我们从影片的结构说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采用了简单的今夕对照式的顺叙方式来讲述青春故事。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电影中存在着两个彼此对立的年代:90年代初期和当下。在前一个时代,在优美如画的校园风光中,影片中的人物开始了如诗如画的大学生活。我们看到影片在努力呈现当年的大学情景和氛围。开学迎新时学长对新生大献殷勤,校园里铺天盖地的海报,充满着青春激情的广播,热闹非凡的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晚会上激情澎湃舞蹈和歌曲《红日》,学生宿舍内的电影海报《阮玲玉》。同时,校园中的几乎各种代表性场景,如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小道等等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呈现。这里所要表达的无疑是一种被理想、激情所包围的,远离世俗的、充满着烂漫情怀的象牙塔图景。

而在后一个年代里,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变成了都市白领,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但是他们的生活情景却一下子从象牙塔中滑落到了地窖中。在这里,支配着人生的不再是理想和激情,而是金钱和利益。白领们一方面在享受着都市的繁华,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却因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而身心疲惫。我们注意到,昔日的大学生们都进入到了职场,在工作中冷峻严厉,在生活中充满着矛盾和无奈。有人为爱而死,有人却为钱而嫁,有人坚守爱情,有人却更相信利益,有人还在探寻,有人却已经心灰意懒、随波逐流。破碎的现实在考验着每一个人,身心的疲惫与无奈充斥着这个世界,让人都不相信曾经有过的青春。这两个年代相互辩驳、相互联系、相互映衬,从而呈现出一种对照式的结构。在这两个年代里,有一种意识却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中产阶级意识。

在影片中,这种中产阶级意识首先体现为一种情感取向,这种情感看似迷茫,实则充满自恋。当年的大学生如今早已成为在职场上大显身手的白领。我们注意到,这些白领们的生活中虽然不乏烦恼,例如他们也要承受爱的代价去打胎,他们也要为了过好日子而嫁给年过半百的大款,他们也要在两个男人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他们也要为了绿卡而娶美国女人生混血儿子,他们也要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和利益鼓动别人……虽然这些烦恼充斥着他们的人生,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在这种烦恼中寻找快感,每一个人的自我感觉都非常好,自我认同感非常高。换句话说,充裕的物质生活和快乐的消费抵消了种种烦恼,甚至让这些烦恼也成为一种时尚。而在自恋式的烦恼之余,回忆变成了很好的生活调味料。而这调味料的味道也因为生活的改变而变得不同寻常。我们不妨通过影片中角色的戀爱对白来说明这种生活调味料是如何变味的。“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陈孝正,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亏欠谁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在茶余饭后,在紧张繁忙而单调乏味的都市生活中,已逝的青春、爱情便成为本来就单薄冷漠的都市情感中的调味料,当中产阶级回忆它时,一个纯情、丰富、另类的故事便诞生了。

这种中产阶级意识也体现为一种价值观念。他们虽然对现行体制中的种种弊端不无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往往显得温和、“怨而不怒”。因为他们最终是现行体制的受益者,从而变成了体制的维护者。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拥有了较高水平的物质条件之后,他们的价值观念代表和主流意识形态虽然保持着一些距离,但是显得非常合拍。这是因为,“个体认识到自己所在群体的成员所具备的资格,以及这种资格在价值和情感上的重要性”。[2]22从男主人公陈孝正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当这个出身贫贱、表面冷酷、一心求学的男生在学生食堂批评追求者浪费粮食的时候,当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前往美国留学的时候,当他批评宿舍其他男生抽烟和荒废学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与主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距离。但是,一旦他学成归国,自己爱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占据了相当的高度,成为后起之秀之后,他的价值观念甚至超过了稍早于他成为中产阶级的大学同学们。他也竟然为了绿卡而与不相爱的美国女人结婚。我们不妨看看他与郑微再次相见时的对话,“真可笑啊,你也抽起烟来了!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可以说,陈孝正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恰恰说明了中产阶级意识的强大收编能力。阶级“是一种过程的结果,一个集团在此过程中理解自身的世界,用格尔兹的话说,即造就其成员看待和理解自身和他人行为的意义网络”。[3]11影片最后,所有的人都在由金钱主宰、由利益驱动的这个世界中乐此不疲,关于爱请的那些回忆也不痛不痒,类似于撒娇。

nlc202309031403

中产阶级意识同时也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无衣食之忧,也无更为远大的抱负和追求,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利益打转,偶然还有一些不痛不痒的情感。在郑微的大学生活中,除了两次受骗的爱情没有其他的内容,这个女孩子似乎一直在糊涂的恋爱,自我陶醉。大学里的消费水平就非一般同学所能比,谈恋爱对她而言几乎就是一种青春时尚,也类似于一种游戏。而在她离开校园、遇到欺骗自己的前男友之后,又发明出什么“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之类的话自我安慰。可以想见,在充裕的物质生活之外,找点空闲和时间用来游戏、用来消费感情也是一种非常时尚的生活方式。她在用爱情来来打发闲余的时间,并不断去凭吊已失去的爱情,在这种怀念中她体味着人生并迷恋着自己。

被建构的青春记忆

在这种中产阶级意识的支配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青春记忆体现出一种被剪辑、建构的特征。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福柯的警告的话,我们知道,当下就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而20世纪90年代则是故事所讲述的年代。“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而90年代的故事正是在当下的视野里得到讲述。如前所述,影片中按时间顺序讲述这两个年代的故事,选取了极具象征意味的景色、服饰,容易给人一种忠实呈现历史风貌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就会发现,所有故事、图景绝不仅仅是自然而然的历史呈现,而是一种文化建构。这是一个倒着讲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当下的故事,当下的身份和意识,才生发出当年的故事、情感和价值取向。而支配着这种建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叙事者的中产阶级身份。为此,我们要追问的是,在当下的视野里,这个青春故事如何被讲述?哪些内容得到强调?哪些情节又被省略?

当昔日的大学生摇身一变为中产阶级,“贪恋的岁月,被无情偿还。骄纵的心性,已烟消云散”。简单、重复又富足的生活毕竟让人厌倦,所以作为生活的调味品的青春回忆便涌上心头。这种调味品区别于五六十年代的革命青春记忆、80年代的个性解放的青春记忆,而是成为一种浪漫而感伤的爱情回忆,当然,这种爱情回忆一定要发生在大学校园中,这不仅仅会增加爱情的浪漫程度和纯度,而且也是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因为,“认同是人们获得其生活意义和经验的来源,它是个人对自我身份、地位、利益和归属的一致性体验”。[4]15在中产阶级的眼中,唯有自己才配享有这般浪漫而又独特的爱情。

让我们来看影片中关于大学的想象。在这里,一般意义上的宿舍、食堂、教室的三点一线式的,学习、实习、找工作程式化的不乏枯燥的大学求知生活不见了踪影。课堂教学的片段也被描述为学生与老师之间斗智的闹剧,图书馆成为疯狂的表白爱情的场所,食堂成为爱情的追求者撒泼、耍无赖的地方。开学迎新和参加学生社团是为了认识女生,校园小道是为谈情说爱提供便利。主人公考进大学是为了爱情而来,主人公读大学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和享受爱情,就连毕业也成为对爱情的缅怀和祭奠。校园里的一切几乎都弥漫着一种爱情云雾,挥之不去。

在影片中,爱情故事几乎是大学生活的唯一内容。这是因为,在中产阶级的视域中,五六十年代的革命青春未免有点太天真,太崇高;而80年代的个性解放的青春又显得过于做作与飘渺,唯有消费和爱情成为最实惠最体贴的青春方式,成为最见“品味”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的青春记忆里充满着爱情的元素,他们在消费和爱情里获得了自我安慰和认同。同时,他们也不会为爱情去献身,他们清醒地意识到爱情不过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郑微的“我曾经以为我没有你的爱会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我们都应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这些话传达了影片中所有成为中产的人物的爱情观。

爱情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显示出一种建构性。作为独生子女的女主人公郑微家庭条件优越,她对陈孝正的爱情多少显得有點冲动,有些匪夷所思,好像是因为一直受到青睐,而偶然的一次受挫才使她赌气似的爱上了陈孝正。因为二人之间家庭条件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的价值观上的巨大冲突。郑微死缠烂打的追求过程便可理解为陈孝正在价值观念上向女主人公的靠拢过程。但是,两人同为大学生,根源于家庭出身和经济条件的价值观念的差异还不至于爆发强烈的冲突。何况,在奋斗目标上,在上升空间上,陈孝正比郑微具有更多的优势和决心。这就决定了二人在终极人生目标的一致性:成为中产阶级。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男主人公陈孝正果然在超过了所有的人,成为最“成功”,最具有代表性的中产阶级。通过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才使得爱情波澜起伏。而错过了昔日的穷屌丝如今的高富帅才显示出郑微的眼光,这样的青春才值得回忆。

和这个爱情故事相关的几个三角关系也值得分析。富家公子许开阳、副院长的千金曾毓等人构成了影片中几个相互关联的三角关系。这两个人物起初都成为爱情中的失败者,而后二人结合成为夫妻,过起了闲适富足的日子。他们看似在爱情故事中失败,但是他们才是影片中的常胜将军。因为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就是影片中所有的人所追求的。当同学们进入职场后,他们无疑都成为这一类人。富足、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以金钱为中心、以消费为乐趣,注重品位、身份。我们不禁要问:若干年后,是谁征服了谁?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逃不过当下社会机制的整体规约,归根结底,以金钱为逻辑、为中产阶级为奋斗目标的人生观在左右着影片中所有的人物。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得看似闲适、优越,实则充满感伤和怀旧。“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

“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而在这种闲适与优越的环境下,爱情和青春想象才更加纯情、浪漫与感伤:正如主题曲所唱的那样:“他不羁的脸,像天色将晚。她洗过的发,像心中火焰。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我的手,像滚烫的誓言。你闪烁的眼,像脆弱的信念。”

通过对青春故事的有意味的剪辑和重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我们建构了一种为中产阶级意识所萦绕和渗透的青春记忆。这种故事的讲述方式可能为很多愿意进电影院的中产阶级所认可,其后所渗透的意识也更容易引起这类观众的强烈共鸣。影片所编织的这种青春故事以及萦绕在周围的意识同时也与底层划开了界限,从而强化了观众的中产阶级意识。不知有多少观众曾经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仅在看电影,而且在被电影所建构,在这种观看过程中,他在无意识中做了一个中产阶级的幻梦。所以,虽然赵薇曾说:“我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致敬所有有过青春的人,绝不是为了拍一部电影来纪念自己的青春,这是我们内地70后到80初之间一代人的青春。”而我们要说的是,这绝不是一代人的青春,充其量只不过是中产阶级的青春而已。和很多颇为自信的导演、作家一样,动辄使用“一代人”这样的字眼其实是不负责的。期望赵薇能够拍出另外一些“沉默的大多数”的青春记忆,这个人群数量应该远远高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这一代人。我们期待着。

参考文献:

[1]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张淑华.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1).

[3]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M].陈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xysk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小刚,博士,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马小雷,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青春回忆的散文 篇4

有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同学,她那阳光灿烂的笑脸,她那活泼可爱的笑容,她那在篮球场上潇洒的英姿。深深的走进我的脑海里。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头脑里发了芽,生了根。所以在我走出校门40年的日子里,无论是在那劳动的间隙里,还是在火热的军营生活中,或许是在那如火如荼的工厂里,那个阳光灿烂的少女,经常出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缭绕在我的心头,真想见一面,舒说分离的思念。只是,老天真会捉弄人,我竟然不知道她在哪里。只知道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她居住的村子离我住的村子,相距30多里地。没有相逢的日子,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

40年过去了,在我们同学聚会的那一天,我记忆中的同学也来了。还是那张笑脸,只是缺少年轻的稚嫩。还是那么潇洒,只是增添了华丽。缺少了篮球场上的飒爽英姿。真的是你吗?想一想昔日的你,现在的你,两个身影怎么也重合在一起,40年的离别,重逢的日子,有太多的喜悦,太多的话语,和一点点遗憾。一种陌生感,在心头升起,是啊,毕竟过了40个春秋,人的容颜会变,那么距离感从何谈起。只觉得那个记忆里的阳光灿烂飒爽英姿的少女离我越来越远了。时间匆忙而过,没有过多的交谈,只是一声问候,便是分别。当你轻轻从我身边走过,像一股微风从我身旁轻轻的吹过,带着一股迷人的芬芳,难道你就是我头脑中那株生根发芽花,虽然这么近,但我没有理由把你留下。

无论在清闲的日子,还是在忙碌的间隙,无论是电脑前欣赏音乐,还是品茶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我总是努力的回忆。把脑海中记忆的她和现在的她重和在一起,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失败了。好像是两个人。看来,多少年来,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缭绕在我心中,日夜思念的还是那个扎着两条小辫,阳光、灿烂,青春活力无限的,活跃在篮球场上的那个潇洒英姿的少女,还是学校里的女同学。

世事无常,聚散随缘。红尘中,人世间,多少人相濡以沫的缠绵,总归于江湖相忘。缘来相聚,缘去分别,这世间原本就没有什么什么永恒,更何况在脑海中的记忆。只能顺其自然。所谓惜缘,不是紧紧去抓住爱恨不放,而是:相遇时,彼此善待;珍惜。分别时,相互尊重,因为下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相见。

回忆的青春 散文随笔 篇5

那么,青春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呢,在我们的心中又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青春是一腔无人可诉说的心事,青春是一本不让人翻阅的本子,青春是一股无名的躁动,青春是不计功利的努力,青春是无法证实的自负,青春是莫名的开心与莫名的发愁,青春是新绿,青春是一种彻底的愿意,青春是留给后来的一坛老酒,青春是一种飘扬在空气中的并非液态/气态或固态的悬浮物,青春使人变得比婴儿更幼稚,比老人更忧伤。诗人食指说:“即使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炉台,即使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们依然要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所以,相信青春给我们的力量,就像电影《勇敢的心》的男主角一样,借着努力铸成的圣剑,去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自己的精彩。

“青春本无罪,何苦常嗟哀,世间本精彩,笑看百般态”,青春本就是无病呻吟的年代,我们的心中总有或多或少装着沉甸甸的琐碎,没有原由的笑,情不自禁的暗暗感伤,生活的意义来源与偶像剧里的爱恨缠绵,最大的梦想就是一边玩电脑,一边吃着棒棒糖,青春的我们,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肆无忌惮的奔跑在草原上,青春的我们,是一艘迷失在海洋的帆,不知道终点在何方,倍感迷茫。青春的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人能懂我”,可仔细想想,我们又懂谁呢,凭什么要让别人懂我们呢……

少年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世界的傲慢。

青春,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而这段难忘的岁月,却注定让我们终生铭记。有人说:“读书,或者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青春,正是这样一股动力,给黑暗一片光明,给梦想一双翅膀,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上,添一抹鲜艳的颜色,添一份动人的的风景,也正是因此,我们爱它爱得义无返顾,如痴如醉。当我们蓦然回首的时候,千万不要感叹时光易逝,年华不返,因为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才是领跑者,我们没有埋怨的资格。世界在动,是因为你在动;青春在动,是因为生命在动。

人生如旅行,青春是动力,梦想在前方,自己去创造。此时一随笔,内有千种情。惹得伊人憔悴,骗去数滴眼泪,“兴尽晚回舟,我要去登峰,生命要勇毅,更上一层楼”。

青春是独一无二的苦涩回忆散文 篇6

走在青春的道路上,我们渐行渐远。原来青春这个东西,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些青春所留下的印记,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回忆。

曾经,我们都以为长大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所以每时每刻无不盼着能够快快长大。长大了之后,其实,我们更眷恋的是不想长大。然而,关于那些逝去的青春,我们却再也绕不回原点。

青春,是一条单行道。我们一旦上路,便是有去无回,更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理想,长大后要做个伟大的人。可是,现在的我们又是怎样呢?是不是还在为未来的前程而担忧,同时也是离我们儿时的梦想愈来愈遥远。生活,真的会把一个单纯的人磨练成另外一个样子。

细听窗外风雨,夜的呢喃,向我们诉说着关于青春那个经久不衰的故事。人人都走的是同一条路,到后来,总是会走出不一样的步调。

再有几天,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彻底走出青春的校园。那时的`我们,该是怎样的心情。高兴吗,终于释放自由了;难过吗,肩上背负更重的担子。这一切,好似早已撰写好的剧本,等待着我们的循循上演。

走在往日再熟悉不过的校园里,一种陌生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努力的尝试着在人群中找寻我们曾经的影子,可是我看到的只是完全陌生的面孔。昔日的篮球场上,再也找不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想起那年的我们,也是这样子。上课前,下课后,路上总是有间接不断川息的人流。我们两三个人,肩并肩,手挽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说有笑。手里或拿着课本,或提着包,显得格外招摇。篮球场上,或是校园的某个角落,时不时总会遇到几个认识的人,打个招呼,说几句话。那时的我们,还有青春的本色。

一年以后,再回到这里,那些熟悉的人都不见了踪影。而我们所能见到的,都是一些陌生的不能在陌生的面孔。甚至有时候,我会怀疑,难道这就是我待了整整两年的地方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陌生感。

篮球场上,稀稀落落的人群,未曾看到往日的热闹非凡。萧瑟的冷风,一阵阵迎面袭来,吹得我瑟瑟发抖,身体凉飕飕。旁边有几个男生坐下。有一个说:“大三的回来啦!”这话听起来怎么那样耳熟,是我们曾经也说过的吧。去年,或是前年。如今,我还有什么资格再说这样的话语。只是默默地发呆,陷入深深地回忆里。

那年的我们,还是刚入校,还很乖巧。所有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鲜。每天都是拿着书本笔记本听话的按时上下课,晚上在教室里也是很认真的自习,学习自己喜欢的数学或英语。回到宿舍,也是写写作业,或者写写日记,和舍友聊聊天。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这是我晚上必不可少的习惯。那时的我们,因为其他的一些事情,要逃掉一小节课,都是小心翼翼,还会跟班长老师请个假。

说实话,我比较喜欢那个时候的自己。生活简单,却有规律。闲暇的时候,做做兼职,也是不错的选择。晚上待在宿舍太闷了,就到操场上散散步,看看星星。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而今想起来,甚是怀念。可是现在的我们,生活过于繁忙,脚步仓促得难以停留,却是再也回不到当初了。

校园中时不时有手牵手走过的一对对情侣,也算是寂静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吧。对于一年后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小清新。看着他们走过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留下的也是大同小异的足迹,总是想要说些什么,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愫。然而,话到嘴边,又被硬生生的下咽,有话说不出来。

一年后的我们,若是偶遇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我们一定会说:“你变了好多。”是的,我们再不是当年那个自己,现在的我们早已变了模样。岁月的年轮,已悄悄爬上青春的末梢。当年的我们,拿青春做了赌注,终于换来如今的这般成熟。

回忆青春散文 篇7

已出版作品五十余部,作品语言优美、故事动人、风格多变,享有“文字女巫”之称。代表作有《左耳》《沙漏》《离歌》《雀斑》等,作品多次登上全国各地(含港台地区)畅销书排行榜,是当之无愧的青春文学领军人物。因为主要讲述青少年的感情,其作品也被冠以“青春疼痛文学”的称谓。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饶雪漫始终亲近女孩,聆听成长期女孩的心声,并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关注女孩成长问题,执笔写出真实的女生故事,成为千万女生最喜爱、最信任的作家。2012年《那些女生该懂的事》最佳治愈励志图书奖。2013年《左耳》荣获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最佳青春小说。

记录不了永恒;承诺太轻,承载不了未来。谁的伤痕记录谁的泪水?如雨而下般纪念成长;谁的脑海珍藏谁的笑颜?似阳微笑下慰藉青春。青葱年纪里温暖的遇见,冰凉的离别,谁才是谁的羁绊与牵挂?她的《斗鱼》,她的《沙漏》,她的《雀斑》,她的《左半边翅膀》,她的《左耳》……那些温柔浸透了淡淡的哀伤,萦绕在耳边久久不散。1994年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文学系,当代青春文学作家,十四岁就出版处女作,至今已累500多万字。她的文笔独特,写有“青春爱情系列”“青春疗伤系列”“青春疼痛系列”等系列作品。她就是被誉为“文字女巫”的饶雪漫。

从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青春文学的读者一直在变,而每个时代的青春期里,饶雪漫这个名字却挥之不去。作为最早一代的青春作家,从“青春爱情系列”、“青春疗伤系列”到“青春疼痛系列”,在青春文学领域里,饶雪漫已经成为不会老去的“文字女巫”。

在饶雪漫的众多作品中,最让我们难忘的或许是《左耳》、《沙漏》,又或许是《校服的裙摆》、《左半边翅膀》……但《左耳》却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记忆,在那段记忆里小耳朵、吧啦、张漾、许弋,等等,这些名字再让我们熟悉不过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成长,这些人物也逐渐埋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不过十年之后的今天,因为电影《左耳》即将被搬上大银幕,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内心的那个角落将重新被点亮。

十年《左耳》,原汁原味

与饶雪漫聊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她会很耐心的倾听着我的询问,而后娓娓道来。因为电影《左耳》的即将上映,我们的话题也围绕着这个慢慢延伸。十年前的作品直到今天才把它拍成电影,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有些晚,但饶雪漫却觉得时间刚刚好。“因为十年时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阶段、一个转折。《左耳》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青春的记忆,可能第一批读小说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她们肯定不会希望自己那段青春岁月被毁掉,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青春的作品被搬上大银幕,越来越多的人留言给我,希望《左耳》能被拍成电影,也有很多家影视公司想要去拍,我觉得《左耳》毕竟已经十年了,是时候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了。”

可在拍摄前期的筹备上,饶雪漫却遇到了难题——剧本,在与26个编剧接触、聊天之后她决定亲自操刀编写剧本。问她为何最终想自己担当编剧,饶雪漫呵呵一笑,说道:“《左耳》这本书出版10年了,在青春电影没有流行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希望能将它改编成影视剧,为此我们前后换了很多家影视公司,却始终看不到满意的本子,真的很绝望。我周围的人说让我自己来试一试,我其实是很抗拒的,要知道作家和编剧的思维是不同的。但事实是没有好的剧本电影没有办法开拍。某一天,我心一横,一个晚上写出了近三十场戏。大家看了都说挺好,你就自己写吧。我算了一下,一部电影最多一百场戏,一天三十场,我不是三天就写完了吗?于是我就答应了。结果是,不过三万字的剧本,我写完改,改完写,用了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编剧不是人干的活。”

而今再回过头看着自己创作的剧本,饶雪漫满意的给自己打了85分,“虽然我没有做过专业编剧,但导演一直在帮着我往前走,更要特别感谢我的编剧统筹李佳颖和编剧助理连若琳,在我最焦头烂额的时候,她们一直陪伴着我,才能有今天这个分数。所以最大的提升和改变就是‘还原’二字,用和小说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去还原这部小说的精华,我觉得自己做到了。我相信这将是一份最贴近原著的剧本,所以在这里也希望我的书迷朋友们放心,你们的《左耳》,你们的小耳朵和吧啦,一直都在。”

导演、演员都让我无比满意

一部影视作品的诞生,不光要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还要有一个“总指挥”——导演,而《左耳》的导演却选择了首次触电的苏有朋。虽然是第一次担任导演,但是饶雪漫却一点也不担心他的实力。“我觉得有朋能够理解我的作品,能够明白其中人物的各种情感,我们在最初讨论的时候虽然有很多分歧,但是他能理解我想要什么,我也懂他想要什么,他就像一个读者一样能体会其中的情怀,我们比较有默契。”

“那与苏有朋导演在沟通的时候出现分歧,你们如何解决呢?我不禁问道。饶雪漫不假思索的说:“其实,从筹备到开拍,甚至是拍摄期间,我们常常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出现分歧也不止一次。但我真的很感谢苏有朋,在尊重原著这件事情上,他做得十分出色。他总是跟我说,原小说里谁谁谁说的话真的特别好,你试着放进去看看。他对剧本的要求很严格,有时候为了磨一句台词,我跟他往往要花掉一整晚的时间。实在坚持不了的时候,他就鼓励我说我是可以拿金马奖的,所以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我就说,那咱可不可以先不搞剧本了,我先去把领奖词好好想一下,哈哈哈。他这个人既聪明又努力,既认真又严格,我相信他一定不会让每一个期待《左耳》电影的人失望。”

“我知道你非常珍爱自己小说中塑造的那几个人物,现在变成电影,被活生生地演出来,影片中演员们的表现是否符合你的想象?”

“说实话真的很符合,他们就是我心中的不二角色。因为我们想把最真实、最正宗的《左耳》给大家看到,首先就要符合书中人物的年龄,所以我们的演员基本都是90后,欧豪、杨洋、胡夏都是当红‘小鲜肉’,关晓彤更是刚刚17岁。其次,要符合书中人物的性格,有很多角色人物层次很复杂,没有演技又不行,所以像马思纯、段博文这样既年轻演技又很出色的演员也是首选。而小耳朵这个角色不用有太多的表演,我们从茫茫人海里挑出的陈都灵,本身的性格就和小耳朵很相似,可以说她就是小耳朵。”饶雪漫赞许地说着。

二十七载,仍就青睐青春文学

从十四岁发表文学作品至今,在青春文学领域饶雪漫已经经营了二十七年,出版作品五十余部。时至今日她依旧对青春文学情有独钟,乐死不疲的创作着。饶雪漫说自己和青春期的孩子接触很多,对他们有感情,能体验他们的真实的情绪是她写青春文字最大的原因。青春期没有好坏,只有对错。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属于“70后”的饶雪漫对于青春有着自己的理解,与80后、90后的青春文学作家相比,她坦言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作家的写作特点,“但我觉得青春文学主要还是以故事中的情感或者情怀为主线,表达上和内涵上当然是80后、90后会更奔放一些,70后含蓄一些,因为现在的新生事物越来越多,所以肯定是年轻作家的作品中新奇的东西多一些,社会矛盾也表现得更多,而年长一些的作家则是情怀更重。

但我一直认为,同类型作家之间,没有优势、劣势之说,只是各有特色和风格。我多年来一直写青春文学,更关注的是少女们的成长与蜕变,后来举办女生成长夏令营,开始写成长治愈类的作品,如《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那些女生该懂的事》都是出自本心,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做的一件事,好好做好,好好地坚持做下去。”

至今去到任何图书市场里,在最显眼的地方我们仍旧能一眼看到饶雪漫的书。《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沙漏》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它们还开创了中国青春文学市场的“青春疼痛”系列品牌,并掀起了一场“图书娱乐化”革命。而饶雪漫也印证了张爱玲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出名要趁早。”而她却并不觉得自己出名,“特别是在青春期的时候,尽管我很小的年纪就发表作品了。但是我觉得大家喜欢我的作品远远超过喜欢我。不过在我心里,出名早不早不重要,上天眷顾的是努力认真坚持自己梦想的人。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有自己的想法,应该不会再被这些东西束缚住了。”

那些青春的回忆 篇8

——读《女生贾梅》《男生贾里》有感

“在这个没有什么值得珍藏的时代里,少年纯真的生活和情感也许是最值得回味和珍藏的。”在《女生贾梅》《男生贾里》中,我看到了贾梅与贾里精彩纷呈的初中生活,让我感叹:多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里!

初中生活总是洋溢着欢乐。学校举办食品节,为了班级的荣誉,贾家两兄妹也开始了明争暗斗。两人绞尽脑汁,最后贾梅贾里各自做好“五光十色”和爆米花。谁知比赛当天,贾里用调包计夺来的“五光十色”被捂得面目全非,贾梅香喷喷的爆米花却获得好评。常输给一班的二班终于扬眉吐气,人人心中都充满欢乐与狂喜。

初中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痛苦。柳老师病倒后,贾梅班上的同学看不惯新调来的软弱的陈老师,都觉得他没气势。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当他们接纳他时,他却又匆匆离去。面对严厉的柳老师,大家便怀念起那温婉随和的陈老师来。失去以后,才懂珍惜。

一页页地翻着书,看着贾梅与贾里的故事,我情不自禁想起自己三年来那交织着欢乐与泪水的初中生活。入学时面对新同学的尴尬;交到新朋友时的喜悦;与同伴一起奔向食堂时的满足;为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加油、欢呼时的激动;为了学习每晚挑灯夜战的辛苦;毕业时,含泪离别的不舍„„

回忆青春作文 篇9

现在,回忆起来,却不知道自己读书的那些岁月里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很冷,天气冷得不像话,她算是个坏学生吧!,成绩烂得不像话,还经常逃课。唉连老师拿她也没办法。

“XM,你给我把桌子搬进分流班,”老师严厉地对她说。

所谓的分流班也就是成绩差的学生进的,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若是进了,一辈子就完了。

她终究拗不过老师,桌子被搬走了,一起走的还有她的几个好朋友,那个班,太乱了。

她无力反抗什么,只希望能静静的过完初三,或许那时候的她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看到同龄人谈男朋友,她也渴望,却不知道这样会影响她的以后。

那一天,她见到了他,那时的他还未脱稚嫩的气息,一身白色的运动装,大冬天,她心里只觉得他不冷吗?下雪了,他也只穿了两件薄薄的衣服,更衬托出他身体的单薄,那时候的他多么像脱落凡间的精灵啊!

她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只是好想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那一次,她把他在心里偷偷地藏起来了,他是那么的耀眼,有那么多的女生围绕着他,而她,却只是一只丑小鸭。

那时候的她不奢望什么,只要默默的看着他就好了,把这段青涩的恋情埋藏在心里那个最深的角落就够了。

很快,她进分流班的事情被她爸爸知道了,找过老师后,她被带回了原来的班级,初三2班,他还留在分流班。

后来,他们两个之间就像两条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到最她也没有提起过他,中考后,大家各奔东西的时候到了,回想起四年前的那个她,曾经那段最单纯最洁白的单恋。现在想起来仍然对他有着淡淡的遗憾。

现在她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也只是单纯的纪念他而已。

回忆青春散文 篇10

英剧选演员下手总是很重,偏爱奇形怪状、蓬头垢面和神经质的类型,让人对他们的审美感到绝望,所以,在一部英剧的6个主要人物中,有4个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美女小鲜肉,你多半会怀疑自己是在看一部美国青春偶像剧。但是,永远都要有但是,这群18岁少年中的第一主角,也就是如片名已经告诉过我们的那样,肥瑞,是个体重180斤、结结实实,一丝也没有打折的标准女胖子。

尽管这个女胖子的花俏日记里充斥着意淫、性幻想和生殖名词,辛辣且重口,但在现实中,她只是一个自杀未遂,刚刚从精神治疗中心出院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她试图假装成一个正常人,重新回到校园,过平凡普通的正常生活,但导致她抑郁恐惧自卑的那个诱因却始终不可磨灭—她仍旧是一个满身肥肉的女胖子,所以她的青春注定要与“正常”背道而驰。

外貌不平等条约已经是世界公认法则:“世界是属于瘦子的”;“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长得好看”;“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首先,你得有腰。”“如果文章长得像吴彦祖,我们还会那么厌恶他的不忠吗?”但我们仍旧有一个误会,以为外貌歧视这生存进化论是变成大人之后才愈演愈烈的,沉浸在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少年的时候,也曾是一个快乐的胖子和幸福的丑鬼的虚假记忆里。事实上,这法则在我们长大之前,运作的还要更惨烈。

我们几乎都做过类似的事:给班上的胖同学取难听的外号,强烈排斥跟丑女同桌,拒绝和鼻涕虫搭档做实验,在有人对胖子和丑鬼们恶作剧的时候跟着开怀大笑。每个少年都曾经远比自己以为地还要更残忍。因为当时的我们都还不懂得掩饰和体谅,更毫无负责和后果意识,并且都沉浸在自己的麻烦和困扰里,觉得自己才是世界上最郁闷委屈的少年,潜意识地把对其他人的残酷当成了天然的发泄出口。就算是被欺負的胖子肥瑞也同样如此,她在日记里写满了对长得好看的发小兼闺蜜刻薄的怨恨、恶毒的批判。她将自己的失败落寞不成功都归咎于,是像发小一样贱的所有别人的错。或许这才是少女肥瑞最大的心理症结,她只能看到“我”,只在乎“我”,只想着“我”。自恋和自卑,归根到底都是自私和自我。

当然,这剧最不合理的地方是,肥瑞在被“花瓶”发小引进6人小团体后,居然迅速成为受欢迎的社交达人,被长得像成熟版贾斯汀比博的暖男迷恋上,跟不敢公开出柜的美少年小受成了好闺蜜,还时不时地跟其他人搞出点小绯闻。虽然这趋势相当励志,就算是胖子,也可以做一个辛辣幽默的胖子,做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胖子,做一个知识渊博的胖子,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定位,就能收获为此而追随和爱你的人。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肥瑞依然还要继续纠结于自己的外貌,继续抑郁,似乎就有点作了。

回忆青春的句子 篇11

2、我们走出了青春,但我们却没有走出时光。

3、那时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

4、人生有期,有种守护永不落幕,无需刻意寻找,轻轻踏着时光,在流年的角落里,寻的到,说无情,只因有情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旧书常读出新意,旧人常念有真情!

5、时光流逝着青春,岁月沉淀着情感,随意地回想都是一首纯情的歌,青春经不起我们轻易地挥霍。

6、颓废一段时光,苍老一季年华。

7、那些从耳旁吹过的风,那些从指间流过的水,那些不可复回的年华,那些有血有泪的青春,如水般流过,怕是再也回不来了吧。

8、流年,随烟而动,掌心的记忆,写满了时间的暖,一声问候,穿越千山万水,温暖指尖的薄凉;一抹牵念,穿越四季轮回,温暖心扉;一次告别,定格成风景,永生难忘。总会在一个没有云的日子里,想起那些告别,那些告别的泪,用它们描绘一段心路,陪你万水千山,伴你寻遍江南。

9、漫漫的旅途,就像成长一样跌宕。许多人在无数次现实的碰撞中头破血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10、重走青春路,找寻只属于我们的回忆。

11、曾经你也是一个青春阳光的男孩子,有着一双善良的小眼睛。

12、再见青春,再见灿烂的忧伤,再见青春,再见永恒的迷惘。

13、一壶酒,品多了会无味,一首歌,听久了会无声,一条路,走远了会迷失,一个人,痛惯了会无情!

14、窗外满目疮痍的繁华,里内痛彻心扉的惆怅,再见时光,再见青春。

15、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16、有话就要说出来,有不满就要骂出来,有情绪就要发泄,有爱就要讲。我们的青春很快就过去,不要整天怕这怕那。

17、年纪轻轻,活得用力,不想让自己受委屈,不想让自己难过,于是用尽全力,最终活成别人眼中最特立独行又特别善于自嘲的人。

18、在做梦的年纪,做了一场大梦,在梦醒的时候,又两手空空。

19、青春是蒲公英,看似自在,实则身不由己。

20、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21、你可以嘲笑我年少轻狂,我会告诉你什么叫胜者为王。

22、青春是一场又一场,放肆地哭喊。

23、一个懂得怀旧的人,总是会悲伤起来的。

24、想来,在我20岁的时候,我也是说过青春已逝这样的话。

25、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愿意回到刚认识她的时候。

26、我知道,青春的风吹过,带走了太多的气息,那些可嗅的可触的;岁月的河流过,遗落了太多沙粒,摸上去,手生疼生疼的。

27、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无过往。

28、曾经深爱、思念着的人便轻易的变成了曾经熟悉的陌生人。曾经纯真无邪,曾经美丽梦想,随着四季轮回慢慢的散尽这就是青春,在岁月里的转身,从一个熟悉到另外一个陌生,再从陌生转变到熟悉,直至一场场的青春的帷幕渐渐的落幕。

29、不知不觉中,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背上行李走了,静静地,不回头。宿舍里越来越空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走路也习惯了一个人。

30、珍惜我们即将逝去的青春,我们已经不是年轻的我们了,在后面的道路我们不知道还要付出什么。

31、女人三十,你不再只属于爱情、梦想和青春。你外表变得成熟且坚强,但你内心却一度茫然而忧伤。你眼巴巴看青春褪去,你决心把梦想收起。

32、付出了全部,青春已荒芜,最后只是一个错误。

33、怀念过去,不是为了感伤而感伤,而是为了现在寻求一种感觉。如同一遍遍地重温同一个梦境,不为别的,只想看得更清。

34、那一天,那一年,舍不得和青春告别,长大后才发现,人生的考试不能交白卷。

35、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那些素面朝天的城市,那些洗尽铅华的容颜,在命运的齿轮翻滚中,全部沦陷,从今以后,擦肩而过的人,各自辗转在不同的命运里,各自匍匐在不同的伤痕中。当火车隆隆的碾碎我们明媚的青春,有没有,难过的,哭了。

37、青春是终将散场的筵席。

38、人最伤心能到什么程度,是好想回到过去让一切都没有开始。

39、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40、青春就像卫生纸一样,看着很多,用着用着就没有了;生命就像小说书一样,觉得很厚,掀着掀着就到头了。年轻的我们要:珍惜青春,爱惜生命。

41、轻轻地,时光走了,多想回到童年,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42、雨在记忆的梦里悄悄滑落,化作雪花在肩膀上慢慢的融化。再见了青春,那些永恒的长夜漫话,再见了青春,那些让心潸然泪下的青春年华。

43、如今,曾经的青春失去了踪影,曾经的我们逝去了青春!

44、站在我家后门后,眼前的景象带我回到20多年前,致敬我们的青春。

45、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们已经不再年轻!在慢慢衰老!

46、拥有青春,就拥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拥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可是如果你的青春里没有梦想,或者不去梦想明天不去燃烧今天,那么这种青春便是一堆死灰。你不燃烧自己,你不心存希望,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迎春花开的季节。你本该年轻的心灵便会刻上无数道皱纹,遗憾恐惧自卑会扭曲你的灵魂,并将你的青春化为灰烬。

47、喜欢童话,是因为把它当成了童年。

48、青春是一些不再犹豫的日子。

49、在这个气候有些异常的晚春,校园里的桃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被一场接一场的雨水给逮了个正着,处处绽放着的再不是笑脸,而是一朵朵过早凋谢了的悲伤。

50、秋天就如青春过隙的你,成功过后安静回想,年轻时的闯劲、丰收、果实累累,而是酸是甜回忆的你,冬天就如闭上眼睛时的你,回忆,回忆年轻的自己,人生何处无风雨,感谢一路青春走过的岁月里,难得遇知己,归尘故里,下一个青春在此开启。

51、青春是我们生命的图腾,曾经让我们无比疯狂的信仰!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可是我知道青春还在注视着我们,看谁变成了我,谁变成了你,谁变成了他!

52、青春只有一次,何必把它书写的苦不堪言。

53、青春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他留给我们的是曾经的骄傲和无尽的财富,无论我们是选择记住它挥汗如雨的疯狂,还是选择遗忘它明媚的忧伤,它终将会成为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走且珍惜吧!

54、重走青春之路,土路白杨已故,青石台阶依旧,所幸所幸。

55、人间有多少芳华,就有多少遗憾,一个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就会发现,青春真的是一个人拥有过的最美好的东西。

56、青春是岁月的使者,用那快乐的言语,灿烂的的笑容,充斥这岁月里的烦恼。

57、当我们回忆那段青春岁月时,分有些许的遗憾!在这万千感慨之中,曾经有过多少个年轻时的梦想让我无法忘怀?如今只能叹息没有把握好青春,也没有把握好逝去的时光。

58、那一天,有着我幸福的身影,有着明媚的微笑。时光清浅,岁月悠然,幸福来临。相信美好的日子会来临,或许在那不经意的时光,或许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悄悄的从黑暗的角落里走出来,拥抱阳光,拥抱幸福,拥抱幸福的身影,那样的人生将是何其的美好,何其的美丽,愿生活不再负心,愿你的人生从此光茫万丈。

59、告别父母时,方知慈母线的温暖;告别朋友时,明白但愿人长久;告别青春时,方知时光匆匆。回眸,转身,才发现,原来告别的是一种成长,它丈量着时间的长度,衡量着爱的重量。

60、青春本是坎坷最好的借口,现在却成了错误最大的替罪羊。

上一篇:教师进社区工作总结下一篇:《简单语文不简单》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