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条件(共11篇)
留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条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UBC大学。在医博类大学排名中一直是名列前三甲,学校提供的专业和课程非常广泛,很多学科如生物等在加拿大甚至世界上均属一流。
留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条件:
1、有合格英语成绩
高中毕业,平均分85%以上,SAT成绩可作参考。
托福iBT 90(读、听各不低于22;写、说各不低于21);或雅思6.5(单项不低于6分)。
个人简历(申请时在网上完成,约为两 篇essay),包括突出成就,工作或义工经历,领导能力等。
2、没有合格英语成绩
高中毕业,平均分85%以上,可先在UBC语言中心完成英语课程之后申请(但时间较长)。
个人简历申请在网上完成,要写个人简介与数篇essay,内容包括突出成就,工作或义工经历,领导能力等。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许多华人称为卑诗大学)的科研项目很突出,大学从政府、公司、非盈利组 织每年吸引2个亿的资金。在加拿大,高中平均成绩在94分左右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申请
1. 4年全日制本科学士学位
2.新托福iBT 86 (读、听各不低于21,写、说各不低于20); 或雅思7.0(单项不低于6.5) 部分专业需要GRE或GMAT成绩。
3. 大学总平均成绩 A (85%)
入学申请UBC一学年分为2个冬夏学期,一般在一月和九月入学。(部分本科专业职能9月入学)
具体时间如下:
学位分类 申请截止日期 入学时间
研究生/本科/专科 1,9月
MBA 1,8月底
Toefl 550-625分 有的专业也需要GRE或者GMAT成绩
平均成绩为85分以上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申请要求
1、平均成绩要求
平均成绩必须在B+以上。同时四年本科成绩也应该 B+以上。
2、学历学位要求
第一个误区是将校务基金押在房地产上,而不是积极地发展校友关系、向广大校友募捐。此外,1968年震动全美的学生骚乱让哥大陷入法律纠纷,同时哥大当时房地产生意做得一塌糊涂。这两件事情加在一块,让哥大债台高筑。此时哥大已经意识到,再不通过向校友募捐来筹集资金,校务基金将难以为继。但哥大在募捐时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把眼睛盯在几个非常富有、非常有名的校友身上,却忽略了绝大多数虽然默默无闻、但对母校无限忠诚的广大校友。经费的削减导致学校在校友关系方面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的捐款运作、校友会机制不健全。由于校友关系机制不健全而打击了校友对母校的信心,结果造成了人心涣散,反过来又对今后的募捐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第二个误区是重研究生、轻本科生。在本科教育方面,哥大多年一直对本科生宿舍的建设兴趣不大。因为哥大在曼哈顿,社会生活非常丰富。但是他们忘了一般学生是消费不起的。再者校方对校园里的餐饮和社交设施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哥大就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走读大学”。后果是本科生在大学上了四年以后,对校园没有感情。有一个词,我是在研究美国大学时学会的,叫“Sense of Community”。Community这个概念指的是,大学里教授(甚至包括教授的家属)、学生、职员(就是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大家庭。一所学校会花很大力气营造“Sense of Community”,让每个人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一部分。哥大当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糟糕。学生在校时对校园没有认同感,毕业之后回想起大学生活也没觉得哥大给过他什么东西:他自己在那里努力了几年所以才有今天。
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没有Community的大学忽视了大学生活的心理学基础。学生进哥大时都是十七、十八岁,毕业的时候是二十一、二十二岁。大学这四年是人生当中激情燃烧的岁月,可以说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大学在这四年里,只是教他们专业知识,不好好花功夫帮助他们在情感上、思想上健康成长,那学生毕业了,功成名就了,他们回想大学四年,会想到了什么呢?一片空白。所以轻视本科教育的后果就是:第一是校友和母校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第二是从学校今后的发展来说,后果严重。以哥大为例: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哥大在八个常青藤大学中,录取率最高,达到四分之一;但录取了以后只有40%的学生会接受录取,这在常青藤大学中是最差的。历届学生回馈母校的比例,哥大在常青藤大学中也是倒数第一。
一直到了90年代中期,哥大才意识到,对本科生不重视其实是其发展史上最大的失策。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心理学基础。在这点上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区别的。第一,研究生心思比较多且分散:要考虑找女朋友、结婚、成家、经济问题、今后的工作,要照顾父母亲……这些是他们都经历过或将要经历的事情。再者,他们最大的一个区别是研究生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但是本科生不清楚。本科生需要在大学期间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研究生是一个非常讲究实用的群体,不太关心学校生活,而是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学业。多少年以后功成名就了,他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上本科的学校。所以,我总结了一下:美国大学其实最成功、历年辉煌不减的一个真正秘密就是:倾其所能去设计一个完美的本科教育经验。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经验中,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在学术上有所得,而且要让学生在社会、感情生活上满载而归。这样的学生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论境遇如何,都会对母校无限忠诚。
因此,哥大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转变了思路。新上任的校长提出的一个口号便是“本科教育是哥大的核心”。本科学院的院长上任伊始便做了一个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把大学的筹资战略、学生的就学经验、情感体验以及未来校友的忠诚这几件事情放到一起去做。至于筹资战略的重点,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校友,他始终强调一个词:参与。还有一个重要的策略,即他把回馈母校当作一种文化来培养,将回馈母校的教育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做起。“回馈”的概念不是天生的,而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哥大新的本科发展战略是:将学生与学校“亲密接触”的十四年时间作一个规划,就是本科四年学习,毕业后十年工作,这十四年作为一个框架。每年录取完毕,学校的招生办、校友会、本科生院、学生事务办公室等各个部门就一起对录取的学生发起攻势,邀请学生到我们学校来了解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校友会在夏天的招待会上送给每一位新生一本《伊利亚德》,因为这是每一位哥大本科生必修核心课程中的第一部作品。新生还没踏进校门,就觉得自己已是哥大的一员了!进到学校以后学生的就学经验在四个社交圈子里形成:与教授和同学的交往形成学术经验,与室友交往形成宿舍经验,参加学生社团形成组织领导经验,与职场中的校友交往得到职业方面的经验和指导。通过一系列社交活动真正地把所谓“哥伦比亚大家庭”的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从现在开始,把“学生就是大学”不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认真对待。我们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校长身上,推到领导身上去。每个学院、每位教授、每位行政部门的主管都应该参与到学校长远发展的规划过程中去,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日常工作的目标。
中国需要新经济模式
中国能成功向市场经济转型,主要是建立在适应性的战略和政策基础之上。这一进程包括社会创新。中国认识到它根本无法照搬在其他国家奏效的经济制度。至少,在他处成功的东西不得不加以调整,才能适应到中国独有的问题上。 在今天,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当然,旧的经济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中国知道,要想持续增长,它就必须改变。
中国一直在搞所谓的“卖方融资”,也就是提供资金支持美国的财政和贸易赤字,让美国人进口更多的产品,其数量大于其出口。但这却是一项离奇的安排。那就是说,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在资助美国的伊拉克战争,以及给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最富有的人减税。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巨大的需求表明在消费和投资上还有巨大的扩张空间。
实际上,中国为了迎接重组经济、从出口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中转移开来的挑战,就必须刺激消费。中国的储蓄率超过40%,当世界各地努力提高储蓄之时,中国却在竭尽所能让人们更多地消费。
我们认为以下这些措施将会有效增加中国的消费。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医疗、教育以及养老)将会减少“预防性”储蓄的需要。给中小企业更多的融资机会也将会有所帮助。而类似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绿色税收”将会改变消费模式,与此同时还可以抑制能源密集型的出口。
在中国从出口带动型增长中转移之际,它就要在不断增长的企业界中寻找新的能动资源,这就要求致力于建立一个独立的创新体系。
但是,如果中国想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它就应该抵挡住西方国家要求它采纳不平衡的知识产权法规的压力。相反,中国应该实施一种“平衡的”知识产权制度。由于知识本身是知识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投入,规划不良的知识产权制度会阻碍创新。
我们都应当期盼中国新的经济模式取得成功。果真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大有收益。
作者Joseph E. Stiglitz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塔克商学院
管理商誉风险
首席执行官们总是认为,管理商誉是他们的职责。一项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有近三分之二的首席执行官认为,管理公司商誉是他们的个人职责。
但问题是,虽然大多数高管都认同商誉的重要性,却并未在公司中安排任何人员或者职位,来将商誉管理和商誉风险评估的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有时,公司中甚至根本无人对此负责。因此,当商誉真的受到威胁时,组织内就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无法了解各方对于组织的态度。其后果是,在组织开始维护或者恢复其发展动力之前,往往为了就商誉的现状达成共识而耗费太多的精力,在内部纷争之中错失了宝贵的时机。
在这种被动的状态下,组织必定无法对其商誉所处的局面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因而也无法采取措施来全面维护商誉资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呼声最响、要求最为严格的利益群体才能得到组织的关注,但这种有失公允的做法反而在其他利益方中埋下了风险的祸根。如果处理得不够妥当,反而会事与愿违,损害商誉。
除了首席执行官,可以承担商誉管理职责的人员或部门还有很多,如公司董事会、对外宣传部以及那些与关键利益方交往最为频繁的部门(如客户营销人员、负责与股东沟通的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等),此外还包括专门委以此任的管理人员,如首席商誉官、首席营销官和首席法律事务官等。
不过,我们的调查和经验显示,积极参与商誉管理的首席执行官,再加上一支由跨部门人员组成的任务小组,往往是一个公司防范商誉风险的最佳保障。
但无论组织委派什么人员、采用什么流程来防范风险,防止其演化成无可挽回的危机,企业高层都需要提前对这些威胁进行分析,并根据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潜在危害以及公司的有效反应能力来确定需要防范的重点。另外,公司应对危机的方式,往往决定了危机平息后公司的商誉是升还是降。
作者Paul A. Argenti为塔克商学院教授
哈佛大学
中印经济奇迹丰富增长理论
不久以前,中国和印度还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落后国家,如今却成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国,这的确非同寻常。
近来的一些进展,都清楚地表明了增长理论中一些最为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阿尔文·杨的假设——这一假设在保罗·克鲁格曼的著名文章《亚洲经济奇迹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Asian Economic Miracle)中得以广为人知。假设内容是,亚洲国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迫不得已的资本积累,因而将转化为收益递减,而非总体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情况要么是赶上西方,要么是产生某种被称为亚洲价值观的东西。)显然,资本积累只能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奇迹提供一半左右的解释。剩下的还是要由TFP来解释,尽管与亚洲文化相比,自由化似乎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解释。
第二个问题,是财政扩张对于经济增长而言是利还是弊。一方面,老套的主流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扩张短期内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大多数增长理论的观点则恰恰相反(认为这会阻碍增长),至少从长期来看是这样的:大型的公共领域往往都存在浪费、低效和扭曲的现象,而财政赤字吸收了储蓄,并排挤了私人投资。
印度的情况似乎恰恰说明上述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印度的经济增长最初始于实施经济改革前的20世纪80年代。为什么呢?财政刺激了总体需求。但到了1991年,赤字财政无法维系,印度陷入了一场危机。随后该国出现了进行重大市场改革的政治意愿,这引发了一轮供给驱动长期增长提速。但在中印两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可能仍存在一些严重的调整问题:印度大规模的预算赤字和中国庞大的银行不良贷款。
第三个重要问题,是应该在经济自由化之前还是之后实施政治自由化(即原来的“皮诺切特-戈尔巴乔夫”问题)。答案似乎是:实现经济增长可以有民主,也可以没有(许多学术著作也都发现了这一点)。不过,当然出于其他的理由,民主会受到青睐。
作者Jeffrey Frankel为哈佛大学资本形成与增长专业教授
沃顿商学院
事出有因的公司福利
Google公司(谷歌)高级产品行销经理戈皮· 卡拉伊尔(Gopi Kallayil)在罗列他在享用的一些广为流传的员工福利:供应免费美食,因为这是生活必需品。接下来是健身中心,24小时开放的健身房。还有瑜伽课。可以享受医疗服务、咨询过营养师,用过干衣机和按摩服务。还有私人教练、游泳池和温泉水疗(Spa),还可以乘坐公司为员工提供的班车,这种以生物柴油为燃料的班车是先进技术的产物,配有无线上网服务。
谷歌的福利丰厚难道只是单纯的大方吗?自然不是。我们认为,所有这些福利(或者传统或者怪异)都表明,谷歌此举是出于商业目的。它希望达到几大目标,包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让员工在公司享用美食和处理私人事务,从而可以长时间的加班;告诉员工公司看重他们的价值;让他们在今后许多年一直使用谷歌的服务。
虽然有些员工可能不会喜欢公司的慷慨福利,因为他们可能觉得公司这样做是在侵犯他们的私人空间。但多数人都认为谷歌等公司的做法不论对公司还是员工都有益。这些福利可以吸引那些愿意把绝大多数时间花在工作上的人才。
公司既想打造令人向往的环境来吸引和保留人才,并且让他们有归属感,同时也希望借此提高生产力。员工会因为照顾孩子,做饭洗衣,看医生等烦心的事而分散精力。
有太多的公司不注重员工的价值,并且为此付出了代价。通常人们认为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激励员工或者增加他们的归属感?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问题是管理层如何才能避免削弱员工士气?
塞洛塔调查公司针对公司员工的调查研究表明,员工入职的时候都是情绪高涨。但在短短六个月之后,热情就会急剧下降,因为员工感到自己不被重视。
如果管理层把员工当作成本而不是资产,又或者员工的薪资福利太低,员工士气就会下降。谷歌等公司的做法正好相反。员工福利当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研究表明,公司在福利方面的举措越多,员工的士气就越高,他们的业绩也更加出色。这其实对公司非常有利。
谷歌等公司提供的优厚福利可能迫使那些不那么大方的公司改善自己的福利。但福利不太诱人的公司员工是否觉得没有受到管理层的足够重视还要取决于具体环境。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福利,不论有多么诱人,都不足以留住员工。员工的去留还要取决于薪酬。员工福利只是薪资福利的一部分。这些福利确实诱人,但不是吸引员工的全部。
学校名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所在位置:加拿大,Vancouver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9
学历:预科 本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46500人
院校地址:2329 West Mall, Vancouver, BC Canada V6T 1Z4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5034
12月09日讯由出国报道。加拿大留学UBC本科预备课程是什么?加拿大专家做了详细介绍。
IUSPP现分为无学分课程与学分课程。加拿大专家称,其目的正是希望通过该课程让学生先接触并适应北美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减少在大学阶段的淘汰率。最大亮点是加入了UBC大学学分课程,并新增了UBC大学特有的LPI考试培训写作训练课程。加拿大留学中介专家介绍,课程全程跟UBC大学所有国际学生和加拿大本地学生一起上课,避免了预备课程中国班的问题。
UBC温哥华校区上课:
哥伦比亚大学转学有哪些要求呢?一般来说,美国很多大学对于转学生会有如下要求:一是需要已经在大学入读,有些学校会有学分以及先修课程的要求,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转学要求需要修读24个学分以上;而宾大则是不同学院对先修课程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外学校对大学申请修学的学生也可能会有额外的规定,比如哥大就明确指出如果大学修学时间超过一个学年,只能够申请general的课程而不能够申请明确的专业。下面百利天下留学为大家详细介绍哥伦比亚大学转学要求。
哥伦比亚大学转学要求
一、SAT或者ACT成绩
此外学生还是需要考SAT或者ACT,这个主要是针对顶尖的名校,有些学校会明确如果学分超过30可以不提交标准化的成绩,但不少顶尖名校还是要求这个成绩评估的。最后,有些学校是不接受大一转学的,必须是大二下学期才可以转。我们之前有个学生就是这种情况,她在美国读大学的,大一的时候申请被拒了,大二重新申请就录取了。比如UC Berkeley的商学院,是需要学生在大三的时候重新递交一份单独的Application申请的,需要在申请的时候完成商科所有Lower division的课程。所以要明确每个学校具体对于转学生的要求,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学校,申请才有把握。
哥伦比亚大学转学要求
一、文书是否与学校要求匹配
而对于常青藤名校的申请,当然竞争是很激烈的。如果在新生的时候申请没有被录取,其实很大可能是文书表现上并没有体现自己跟学校的匹配度。所以对每个学校要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学校喜欢招收的学生并评估自己是否属于该类型,然后在申请材料上针对性地表现自己的情况,这样录取的机会才会更大。
哥伦比亚大学转学要求
三、学分24分以上以及先修课程等
哥伦比亚大学要求转学生是必须完成24个学分以上才可以转学的,另外还是要求要评估SAT/ACT的成绩。如果申请工程专业希望能够在微积分、物理、化学等有比较好的成绩,对先修课程有一些要求。如果休学超过一学年,学校要求只能申请general studies,而不能申请明确的专业。每年大概有2500人申请,录取150人左右,录取率为6%。建议学生可选择转读大
一、大二以及大三,但也有表明大
二、大三的位置比较少,对于工程专业的学生强烈建议申请大一或者大二。
2013年南京加成留学2013教育展落下帷幕,现场人头攒动,学生家长和校方代表都积极交流。但是本次教育展正逢小高考当天,很多学生家长都没有来得及赶到现场参加教育展,南京加成留学特别在本周日举行教育展展后特别咨询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教育展前夕,我们喜获本年度第一个“常青藤”大学的录取!让我们再次恭贺W同学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录取!
哥伦比亚大学简介
2013年US NEWS美国大学最新排名第4名
2012泰晤士全球大学声誉排名 第15位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属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和教授中一共有8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的三位美国总统是该校的毕业生。此外,学校的医学、法学、商学和新闻学院都名列前茅,其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高端文书申请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人文课程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以下简称UBC)成立于1908年,在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增刊》2011年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名列第22位。目前,UBC是G13大学联盟、①环太平洋大学联盟②和Unive-rsitas 21③的成员之一。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以下简称UMASS)始建于1863年,是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大学,也是美国百强大学之一。作为百年老校,两校都具有关注人文教育的历史传统;而且,作为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两校在“培养能够引导和改变社会的精英人才”的目标上也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探索。审视两校在人文课程的目标、要求、内容、设置以及实施等方面的特点和经验,对同样聚焦于继承和发展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人文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一)UBC人文课程的目标及修读要求
UBC没有从学校层面对人文课程的目标进行统一说明,也没有全校统一的人文课程修读要求,但UBC一贯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主发展,强调大学是“发展思想的地方”(a place of mind)。UBC的校训是拉丁文“Tuum est”,意即“it’s yours”或者“it’s up to you”,[1]中文就是“这是你的”或“由你决定”。在这种“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引领下,UBC所存在并实施着其特有的人文课程。
梳理和分析UBC官网上所提供的各院系课程及要求,可以发现,UBC在关注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应用科学”(Applied Science)的学位要求为例,除专业必修课程之外,学生还要学习3类课程:[2]工程类选修课程;英语课程;补充性学习课程。其中,补充性学习课程要求至少修满20个学分,包含5类课程:[3]专业发展类(2学分)、沟通与交流类(6学分)、工程经济学类(3学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类(3学分)、人文与社会科学选修类(至少3学分)。在该专业列出的上百门可供选择的补充性学习课程中,人文类课程占有相当比例。补充类学习课程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可见学生的选择面是足够广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UBC采取权力下放型的管理体制,学校的课程设置及学位要求等都是由各个院系决定的。专业院系往往更倾向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人,倾向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出发点来设置课程并提出要求。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UBC的人文课程带有某种“为专业服务”的色彩,并与专业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完成UBC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作为一个关系着人类发展的专业,“助产教育”(Midwifery education)就非常明确地将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与女性学等人文类课程纳入其课程体系中。[4]
UBC由于受学术管理体制所限,未从学校层面对人文课程进行统一规划,但其“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渗透于每个院系开设的课程中,加上学校在选课方面给予学生适度的自由,UBC为人文教育课程和人文教育提供了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当然,课程权力的过度分散会使各学院、各专业对人文选修要求变得非常复杂和多样,在增加选择性的同时,不同专业院系对人文教育课程的价值判断和选课权重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二)UMASS人文课程的目标及修读要求
UMASS在学校层面上设立了专门机构“通识教育专责小组”(简称GETF),负责全校学生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实施与评价工作。
UMASS将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他们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和专业工作做好准备;使他们能参与到社会和世界事务中;在当今迅速变化的多样化世界中生存和学习;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5]UMASS的这个目标,可以说是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而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则是其中核心的内容之一。因而,在整个UMASS的通识教育体系中,人文教育的目标和人文课程占据相当比重。
从学校提供的课程门类看,UMASS的人文教育课程集中体现在“写作”、“社会世界”和“社会与文化多样性”3个领域。[6]各领域下的具体课程及修读要求见表1。[7]
根据表1所列的人文课程及相关要求,结合UMASS对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可将该校人文课程目标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8]了解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能用批判和探究的思想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用多元化的视角来审视世界以及各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
二、人文教育课程的门类与内容
(一)UBC人文课程的门类与内容
如前所述,UBC的人文课程由各学院在各自的课程计划中加以安排,由于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学生所修读的人文课程的门类和内容也各不相同。
UBC的人文课程主要由各文科类学院承担。以文学院为例:[9]仅在2010年,UBC的文学院就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几百门人文课程,涵盖了人类学、历史学、哲学、文艺研究、区域研究、专题研究和社会科学等7大门类的诸多内容。表2列举了部分人文课程的名称,虽无法反映UBC人文类课程的全貌,却能看出UBC人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二)UMASS人文课程的门类与内容
UMASS人文教育的门类和具体课程每个学年都会因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有所变化。如前所述,UMASS的人文课程主要由大学的通识教育机构提供。以2012年秋季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为例,在该学年开设的13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属于人文教育的共8个门类,课程数量超过200门,表3是UMASS在2012年开设的部分人文课程的举例。[10]
说明:根据UBC 2010年秋季课程整理。
UBC和UMASS的人文教育课程,都具有门类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特点。北美综合性大学人文课程的丰富性,与其历史形成的人文传统有关,也与大学良好的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有关,有利于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质。
三、北美综合性大学人文教育课程的特点
根据上文对UBC和UMASS两所大学人文课程的具体分析,笔者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几个方面,将北美综合性大学人文课程的特点归纳如下:
(一)课程目标
1.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出发点
UBC和UMASS都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必须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通过修习各类人文课程,形成较为博大的识见、宽广的胸怀和聚散自如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适应社会和迎接挑战的综合能力。两校对人文课程的内容设置及修读要求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说明:本表根据UMASS2012年秋季通识课程中的人文教育课程进行整理,因涉及课程众多,本表仅选取少数课程名称为例。
2. 关注文化多样性,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
在价值体系上,两所大学都重视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理解并包容异质文明和文化,克服偏狭的价值观。例如,UBC土地与粮食学院(The Faculty of Land and food system)除开设了介绍加拿大本国、BC本省以及本国本省原住民的课程外,还开设了一系列涉及到国际化和区域化的专业,[11]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同样,UMASS的人文课程也特别关注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例如比较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东西方的善与恶”(Good&Evil:East-West),就是从东西方的经典文学、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入手,分析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标准。[12]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接触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帮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理解和宽容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3. 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UBC和UMASS的人文教育课程目标体系中,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和语言能力占据重要位置。UBC的人文教育课程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全球资源系统科学”和“国际林业”等专业,要求选修若干“区域专门化”(regional speci-alization)课程和12个学分的与区域专门化相关的(非英语)语言课程。[13]UBC还开设了专门培养批判思维的课程,帮助学生应对日常和技术辩论有关的工具和概念,并对混乱、模糊和谬论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课程设置
1. 课程内容紧贴社会现实问题
UBC与UMASS的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主题紧贴社会,重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应用和分析。以UMASS的经济学门类的导论课程为例,可以看到,尽管课程的内容及要求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例如,微观经济学导论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理论探讨在金融危机下公共政策的运用;宏观经济学导论则要求学生思考可以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公共政策;而政治经济导论更是直接把失业、经济发展、不平等、技术、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的替代品和歧视等当今美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学习主题。[14]UBC的课程也是如此。例如在一门为4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医患与社会”(doctor,patient and society)课程中,就涉及医疗领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医患关系、医疗系统、医学研究、传染性疾病、疾病预防、医学伦理、行为与社会科学、医疗资源分配、文化多样性和边缘人群等问题。[15]课程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增强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2. 课程设置体系化,关注层次性与逻辑联系
虽然课程门类繁多,内容庞杂,但由于关注不同课程之间的层次性与逻辑联系,UBC与UMASS都形成了一个有序运转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这个体系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程度,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和条件选择适当的课程。两所大学对课程间的层次性和逻辑联系的关注,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根据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注重课程之间的难易程度和内容衔接,保证学生系统地学习人文教育课程;二是注重学科间的内部联系,注重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与融会贯通,并提供了从跨学科和多学科角度审视问题的课程;三是每一课程类别下都开设有相当数量的课程,涵盖范围极其广泛。例如UBC的历史类课程中,不仅有针对本地区历史背景的课程(如加拿大西部历史),还有世界各地的历史课程(如南非史),而且非常细化(如将英国史细化为不同年代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单独开设一门课程)。
(三)课程实施
1.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学校引领相结合
UBC与UMASS都对学生如何选修人文课程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往往并不限定某一具体的课程名称,而更强调对课程门类/领域进行学分和学时的分配,以保证学生人文课程的修读广度。由于同一课程门类下都包含了若干具体课程,在选课时学生只需要遵循学校提供的课程修读指引,就可以在相应的课程门类下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体现了“学生自主选择与学校引领相结合”的课程修读原则。
2. 课程实施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综合性大学更加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为学生提供在多元社会中有效运作的技能和技巧。UBC和UMASS的人文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灵活多样,课程空间也突破了课堂的限制,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场所,经验学习、社区参与、田野考察等成为人文教育课程的重要实施形式。例如,UBC理学院地球与海洋科学专业开设“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与实践”(science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ility)课程,包括为期两周的跨学科野外学习课程,学生以田野考察与亲身参与的方式,愉悦地完成“生态素养”(ecoliteracy)和“生态足迹”(ecofootprinting)等内容的人文教育跨学科课程学习。[16]其次,综合性大学厚重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实际上就是UBC与UMASS人文教育的“隐性课程”。
参考文献
[1]Sheldon Goldfarb:UBC's Colors:Blue&Gold.http://www.library.ubc.ca/archives/colours.html 2012-05-04.
[2][3]Bachelor ofApplied Science Degree Requirements:Vanc-ouver Academic Calendar 2012-13[EB/OL].http://www.cale-ndar.ubc.ca/vancouver/index.cfm?tree=12,195,272,30.2012-05-04.
[4]Miduifery Education Program:Curriculum Overview[EB/OL]http://www.midwifery.ubc.ca/midwifery.htm.2012-05-04.
[5][8]Final Report from General Education Task Force.2007-2009[EB/OL].http://www.umass.edu/gened/pdfs/getfFinalRe-port.pdf.2012-05-04.
[6]Curriculum Areas and Designations[EB/OL].http://www.um-ass.edu/gened/learningObjectives/Designations.html.2012-05-04.
[7]University Graduation Requirements[EB/OL].http://www.umass.edu/ug_programguide/academicinfo/universitygradu-ationrequir-ements.html 2012-05-04.
[9][15[]16]UBC Vancouver Academic Calendar courses.2010/11[EB/OL].http://www.calendar.ubc.ca/vancouver/pdf/UBC_Vancouver_Calendar_courses.pdf.2011-02-24.
[10]Gen Ed Classes:Fall 2012[EB/OL].http://www.umass.edu/registrar/media/gen_eds.pdf.2012-05-05.
[11][13]Bachelor of Science-Global Resource Systems.Reso-urce Specialization Options[EB/OL].http://www.landfood.ubc.ca/undergraduate/programs/grs.
张学良先生的口述历史工程,由华裔学者张之宇、张之丙姐妹牵线联系、协助完成了张学良的口述磁带100多盘,并整理出4 800页的中文稿,收藏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珍品部“毅荻书斋”。
“毅荻书斋”于2002年6月3日开馆,但不对普通民众开放。据珍品部主任 Jean Ashton说,张学良口述历史工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张学良将他的日记、书信、照片、手稿和100多盘磁带等捐献给了哥伦比亚大学,并于1996年10月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落成典礼。按照张学良夫妇的意愿,所有材料于2002年6月1日张学良生日那天正式开放,但因2002年6月1日是周六,故推迟至3日正式开馆,于5日起接受学者调阅。Jean Ashton表示,哥伦比亚大学珍品部重在保护资料,所以不允许一般大众阅览,即便是本校教工、学生,也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不过,只要是“诚恳的张学良研究者”,就可以获准。阅览者申请时需出具大学的介绍信。出版过张学良专著者,可携带出版社出具的信件,经珍品部批准并安排时间后,携带本人证件,在指定的时间前往阅览。
据知情人士透露,20世纪90年代初,哥大就开始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工程协商,哥大答应在图书馆珍品部专门开辟空间保管史料,于张学良的号“毅庵”和夫人赵一荻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毅荻书斋”,并答应严格保密,2002年之前不对外开放,得到了张学良的首肯。最后由华裔学者张之宇姐妹协助完成,共录制了100多盘磁带,整理了4 800页的中文稿。张之宇后来把这期间的详细过程写成书,在台湾出版了《口述史料之外———张学良是怎样一个人》一书。书中谈到有记者问张学良为什么选择哥伦比亚大学收藏史料,张学良的回答是,之前从来没有任何机构与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一女不嫁二夫”。书中还透露,哥伦比亚大学为了争取到张学良的文物收藏,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因为时任珍品部主任的罗福先生态度谦恭,给张学良夫妇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才初步确定了“捐赠与受惠”意向。为防止泄密,张学良不接见哥伦比亚大学校方人员,而指定张之宇姐妹负责整理和编目,校方同意了张学良的安排,仅派哥大东亚所的韦慕庭教授担任工作导师。
诺森比亚大学开设有200多种专业的本科以及研究生课程,下设五个分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工程,科学与技术学院;保健,社会工作与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院;纽卡斯尔商学院。其中纽卡斯尔商学院已通过EPAS,AACSB,AMBA等多种世界领先商学院认证。立思辰河北留学360张晶老师介绍说,AACSB认证是卓越的特点,获得了双认证的学校不到世界百分之一的商学院。外国留学生可以在每年9月入读。商科硕士预备班在1月份开学。住宿服务部向学生提供有关宿舍楼、公寓和合住房屋,以及出租房屋等多种住宿方式的建议和信息。
综合排名
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 第701名
2016年泰晤士报TIMES英国大学排名中排第65名
2015年1月韦伯麦特里克斯网全球院校12000强排名 第1029名
2015年韦伯麦特里克斯网英国大学排名 第66名
2015年《泰晤士报》英国大学综合排名 第66名
2015年《完全大学指南》英国大学综合排名 第58名
英国利兹大学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利兹大学
英文名:University of Leeds
创办时间:1831年
类 别:公立大学
所属地区:英格兰英国约克夏―横勃塞得地区首府利兹市
校 训:Knowledge Will Be Increased.
主要院系:传媒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艺术院,法学院,心理学等.
英国利兹大学的专业排名(前十)
关键词:档案学;档案教育;UBC
作为北美第一个档案学硕士项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图书档案信息学院(SLAIS)档案学的发展对于档案学研究和档案教育具有典型意义。从建立之初对档案学独立地位的倡导,到对经典档案学精髓的坚持,以及对电子文件管理的贡献,UBC档案学在国际档案界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档案教育方面,UBC档案学秉承理论与实践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档案与非档案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档案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本文将对UBC档案学及其教育理念做简要介绍,期望为我国档案学研究及档案教育提供参考。
1 UBC档案学的建立
在UBC档案学建立之前,北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档案教育,但多附属于历史学和图书馆学,缺乏独立自主地位。这一状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20世纪中后期,北美档案学还没有得到发展,缺乏理论丰富性,这使很多人怀疑档案学是否有资格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John W.Roberts的观点代表了这种怀疑的态度:“档案学的理论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档案的,但却不是理论性的,关注的是档案实践工作的一些技能;第二部分是理论性的,但是却不是档案的,关注的是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此时将档案工作者归为历史学家更为合适。”[1]与第一点紧密相连的是历史界对于档案学的过多干预,这在美国档案界尤为明显。比如,早期的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一度都是由历史学家组成,档案学教育也由历史学把持。这种状况慢慢形成了恶性循环:与历史学的密切联系使档案学脱离了学科根基,剥夺了档案学理论成长的土壤,也就无理论可言;理论的贫乏进一步成为档案学没有资格成为独立学科的论据。
UBC档案学的建立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首先,与美国相反,加拿大历史界对档案教育并无太多干涉,为档案学项目的建立减少了很多阻碍。其次,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和实践界都表达了对职前专业档案教育的需要。此外,UBC档案项目的建立与SLAIS第二任院长Roy Stokes的努力是分不开的。Roy Stokes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来UBC之前,曾在英国拉夫伯勒技术学院(Loughborough Technical College)的图书学院工作过一段时间。与加拿大相比,这一时期的英国在档案教育方面要先进很多,已经有若干个大学开设了一年制的档案专业项目[2],学生毕业可获得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这一背景对Roy Stokes在UBC建立档案项目有很大的影响。1976年9月,Roy Stokes向文学院课程委员会递交了建立档案学的申请,申请建立一年制的档案项目,而几经周转,终于获批扩展为两年制的档案学硕士项目。
1981年9月,SLAIS档案学的第一届学生开始上课,这一届共有8名学生,Terry Eastwood是唯一的全职教员。1987年SLAIS引进了档案学的第二位全职教员,也是后来将UBC档案项目推向世界前沿的关键人物——Luciana Duranti。目前UBC档案学有三位全职教员,主要负责档案学的核心课程。大部分的选修课程由来自实践界的兼职教员负责,兼职教员往往因其在某一领域的特长而被聘请。
2 UBC档案学与电子文件管理
UBC档案学在国际档案界的影响力与其突出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其所开展的若干国际性的电子文件项目是分不开的,包括:UBC项目、电子系统中文件真实性永久保障国际合作研究项目(InterPARES1-3) (1999-2012) [3]、InterPARESTrust (2013-2018)[4]、电子文件与云计算(Records in the Cloud) (2012-2016) [5]、电子文件取证(Digital Records Forensics)(2008-2011) [6]等。
这些项目不仅对电子文件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对UBC档案学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先,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与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承担不同的任务,科研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其次,项目成果往往会很快融入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尽早了解如何应对新的技术挑战。比如,InterPARES项目的科研成果是电子文件保存课程的核心内容,电子文件与云计算(Records in the Cloud)(2012~2016)项目的最新科研成果也被逐步融入课程内容中。
3 UBC档案学的教育理念
3.1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参与20世纪中后期北美档案界对于档案学理论丰富性的讨论中,UBC积极倡导档案学的独立自主性,并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发展。
Terry Eastwood在一篇文章里引用Frank Burke的观点说:“档案学理论少或者说现在没有不代表档案学理论不存在。档案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传播需要一个孕育学术思想的摇篮。”[7]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了独立的档案专业教育对于档案学成长的重要作用,而UBC档案学所取得的成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Terry Eastwood在档案学理论、档案整理和著录、档案鉴定和档案教育等方面均颇有成就。UBC档案学的第二位全职教员,意大利档案学者Luciana Duranti,为北美档案界带来了欧洲经典档案学的思想。比如,她的代表作Diplomatics:new uses for an old science,将欧洲经典古文书学的理论体系结合北美的现状进行了现代化,阐释了文件的生成、内部构成、文件传递,以及文件与所记录事件之间的关系;她曾撰文[8]专门梳理档案学在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过程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这对于处理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她还将古文书学与经典档案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将这些作为解决电子文件问题的理论基础。除了教员以外,UBC档案学学生在理论方面的成就在业界也是公认的,如Jane Parkinson的论文[9]引发了档案界对问责的探讨;Trevor Livelton的论文[10]对档案学理论、档案的定义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Heather MacNeil的博士论文[11]对从法律、历史和档案学角度理解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为电子文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根基,等等。
除了发展档案学理论以外,UBC也十分重视理论在档案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UBC档案项目认为,专业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其核心应该是教会学生去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应用档案学的理论、方法去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档案学素养、档案学思维方式和专业敏感性。正如Terry Eastwood所言:“教育是关于思考,而不是学习技术。人们普遍都会认为教育是关于学习技术,但若一个人不能从各种状况和异常中想清楚问题的本质,也就不太可能会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技术。”[12]
理论固然重要,但实践也并没有因此而被忽略。Roy Stokes在为建立档案学项目辩驳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专业项目的本质在于对两个方向的把握:完全的学术性项目和实践界对该项目毕业生的接受和认可。若毕业生不能得到实践界的认可,那么这种昂贵教育所培养的失业不得不遭人诟病。”这句话准确地阐释了UBC档案项目对于二者关系的理解,其不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并设计了相关的机制和项目以促成这一目的的实现。
UBC档案学的实践项目主要有三种形式:实习、职业经验,以及UBC和雇主之间的合作。三种形式各有侧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实习通常是围绕档案工作的实践,学生有机会了解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不获得薪酬,但修习学分;职业经验一般由学生独立为某单位完成一个特定项目,侧重于项目管理能力,不获得薪酬,但修习学分;UBC和雇主之间的合作则根据雇主的需要,可获得薪酬,但没有学分。
值得说明的是,作为帮助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方式,这三种方式本身也许并不新鲜,但UBC档案学对于实践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以实习为例,UBC档案项目始终坚持应以学生的教育目标为主,实习接收单位的利益为次,以帮助学生获取最多的实践经验为宗旨。这种对于实习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既避免了实习流于一种形式,也避免了学生沦为实习接收单位免费劳动力的弊端。为此,UBC档案项目对实习的具体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了精心和科学的设计和组织以保证实习目标的实现。实践项目通常会被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中间的暑假,经过实践之后,学生在第二年的课程上往往更加批判,更渴望去学习知识来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2 经典与现代结合。特里·库克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报告中[13]曾将Luciana Duranti归为后詹金逊主义的代表,这种用派别标识的方式不仅没有准确概括她的学术思想,反而容易产生误解。在我看来,以Luciana Duranti为代表的UBC档案学对经典档案学秉承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态度,这种态度捍卫的是其他派生档案思想的根基。比如,在对档案本质的分析中,Jennifer Meehan认为无论是“记忆派”还是“证据派”,其出发点都是档案的证据特性,是其真实反映历史事件的属性。[14]若档案失去了这一特性,任何派别的思想也就都失去了意义。
除了上文提到的古文书学以外,Luciana Duranti使北美档案界开始关注谢伦伯格之外的另外一位经典档案学代表人物——希拉里·詹金逊,她还重新确立了档案学和法律的密切联系,并形成从档案本质、生成、文件生命周期、鉴定、保管、整理、著录到长久保存等一套完整、有机的理论体系。作为UBC若干电子文件项目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如现代古文书学的内容在分析和理解电子文件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适用的地方,对此,InterPARES在对电子文件生成进行了具体研究之后形成了电子文件古文书学。在意识到电子文件取证中的挑战,以及电子文件古文书学与电子取证的相关性之后,UBC积极倡导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电子文件取证学(Digital Records Forensics)。应该说,UBC档案学能够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并不断解决新技术为档案学带来的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经典的坚持和对档案本质的透彻理解。
3.3 档案与非档案结合。如果说,在没有取得独立地位时,档案学需要认识到与非档案学科的区别以建立独立学科身份,那么,在确定了自身的理论体系之后,档案学需要重新审视与这些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促进档案学的成长。对于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Luciana Duranti认为有三条途径可行[15]:第一条是使该知识从外部整体影响档案学,并渗透到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每一个部分,从而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机性;第二条是从档案学的本质和理论核心认识这些知识,先将其融入理论核心,再从核心影响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其他部分,这样也可以保证该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机性;第三条是该知识仅仅影响档案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非核心部分,不仅该部分本身会与档案学理论体系脱节,还会影响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其他部分。显然第三条途径是危险的,会造成档案学失去学科自主性和独立性。
UBC档案学培养方案本身的演变体现了其对非档案学科理解的不断变化。UBC档案学刚刚建立之时,从属于图书学院和历史学院,作为培养方案的要求之一,学生需要修一门历史学院研究生级别的课:加拿大史学和历史学研究方法。此外,历史学院还专门为档案学开设了两门选修课:口述历史和家谱学。如今,UBC档案学的培养方案中仅保留了一门带有历史色彩的课程,即档案史。此外,UBC档案学对欧洲经典档案学学科体系中的法律、经济学、考古学、古文书学、信息学、古文字学等进行了再认识。在欧洲,这些学科往往是经典档案学教育的主体,而档案学反而占据次要地位,有时甚至仅仅是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的内容[16]。这种教育理念背后是一种对档案更深层次的理解,欧洲档案学者认为,档案工作者若想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去理解一份档案,那么就需要对该档案的产生背景具有透彻的理解,包括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法律背景、文书生成的习惯、文字书写习惯,等等。简言之,欧洲档案学教育体系培养了档案工作者理解和解读档案的一种方法,即档案是如何被当时的社会所生成的。[17]
尽管UBC档案学认识到了这些知识对于档案工作者解读档案和履行档案职能的必要性,但其仍然认为一门独立、自主学科应以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核心,其他学科作为辅助知识,故这些课程被安排为选修课程。今天UBC档案学的培养体系中有关于法律、行政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4. 结语
作为北美档案学第一个职前学历教育项目,UBC档案学的发展与北美档案学的成长是紧密相连的,既受到北美档案学发展状况的限制,又推动了其发展。在对档案学理论的发展上,UBC档案学继承和发展了经典档案学的精髓,为信息时代档案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捍卫了档案学的学科独立性和自主性。
专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该专业应有的素养和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们不仅要做好具体的档案工作,也要能够关注、关心、思考、倡导、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与档案相关的问题和事件。除了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具有的社会职责以外,他们还应该能以档案学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社会事件,贡献专业的声音。只有这样,全体档案工作者才能共同履行一个专业的社会职责,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oberts,John W. Archival theory: much ado about shelving [J]. American Archivist, 1987 (50):66~74.
[2]比如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iverpool,Bangor University College,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等.
[3]http://www.interpares.org.
[4]http://www.interparestrust.org.
[5]http://www.recordsinthecloud.org.
[6]http://www.digitalrecordsforensics.org.
[7]Eastwood,Terry.Nurturing archiv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J].American Archivist, 1988 (51): 228~252.
[8][15]Duranti,Luciana. Archival science [M]. Encyclopedia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59, no. supplement 22 (1997):1~19.
[9]Parkinson,Jane."Accountability in archival science." PhD diss.,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3.
[10]Livelton, Trevor.Archival theory, records, and the public. Scarecrow Press,2003.
[11]MacNeil, Heather Marie."Trusting records: the evolution of legal, historical, and diplomatic methods of assessing the trustworthiness of records, from antiquity to the digital ag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98.
[12]Eastwood, Terry.Educating archivist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 American Archivist, 1993(56):458~466.
[13]Terry Cook,What is Past is Prologue: A History of Archival Ideas Since 1898,and the Future Paradigm Shift [J].Archivaria 43 (Spring 1997):17~63.该报告后发表于Archivaria.
[14]Meehan, Jennifer.The archival nexus: rethinking the interplay of archival ideas about the nature, value, and use of records [J].Archival Science 9, no. 3-4(2009):157~164.
[16][17]Eastwood,Terry.Reforming the archival curriculum to meet contemporary needs[J]. Archivaria,1996 (42):80~88.
【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条件】推荐阅读:
211大学出国留学条件09-21
大学生出国留学条件11-06
英国基尔大学留学申请条件介绍10-0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留学条件简介06-10
澳洲留学:莫纳什大学的申请条件05-24
留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申请条件20207-23
日本留学重点大学申请条件2007-27
申请美国普渡大学留学预科项目的条件07-14
新加坡留学公立大学博士申请条件介绍10-29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本研留学的入学条件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