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调研报告

2024-1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乌兰察布市调研报告(精选6篇)

乌兰察布市调研报告 篇1

随着乌兰察布市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致灾因素随之不断增多,市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直接关系到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区、市两级政府对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十分重视,根据总队工作安排,对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辖区概况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区面积5.5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70万人,下辖1区、1市、4旗、5县11个旗县市区,有企事业单位4000多家,个体工商户14813户,居民住宅小区500个。

二、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种致灾因素随之不断增多,火灾发生的机率和频率也在不断升高,而纵观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危害的程度及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无不与人们消防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严峻的火灾形势告诉我们,国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是火灾防控的源头,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是筑牢消防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最基础的消防工作。可以说,全民消防安全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火灾形势的稳定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如何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消防安全素质是人们理解、掌握、运用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知识,灭火技能的具体综合体现,是一个公民、一个群体一个区域乃至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包含一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状况。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素质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是一项社会性全民性的工程。近年来,消防宣传的触角不断延伸,覆盖面不断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总体看,消防宣传靠消防机构唱独角戏的思维定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在营造社会消防舆论宣传氛围、加大消防安全教育上也仍然相对薄弱。加强政府主导宣传、学校消防教育和新闻媒介宣传三个方面,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消防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共同营造全民关注消防安全,全民参与消防宣传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

三、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建立消防宣传协同机制。

1.各级政府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纳入消防安全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和全民普法教育的工作内容,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2.依托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或防火安全委员会建立消防宣传工作领导机构和议事平台,完善消防宣传工作定期研究、检查指导和推动落实机制。市、县两级每半年分别不少于1次研究部署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3.建立由宣传、经贸、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建设、规划、市政园林、交通、卫生、工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安全监管、旅游、信息、保险监管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参加的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联络小组,建立消防宣传工作通气会、碰头会等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及时协调解决消防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4.抓好自治区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内蒙古自治区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指导意见》、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综治成员单位宣传工作通气会纪要》、国务院九部委《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督促协调各部门、系统、行业、单位落实消防宣传工作责任,着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宣传新格局。

(二)实行受众对象分类教育。

5.根据各类受众群体特点,将受众人群划分为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学校师生、城市居民、农村村民、外来务工者、消防管理者、媒体从业者等十类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公安消防机构结合实际编撰《全民消防宣传教育丛书》、《消防宣传“六进”系列手册》作为实施分类教育的基本教材。

6.针对不同的人群,确定不同的宣传重点,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和手段。

对领导干部,要协调各地党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消防法制意识,落实消防工作领导职责。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设消防频道(专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内容。

对企业法人,要强化消防教育培训,增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措施,自觉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培训。

对学校师生,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和学生的课堂教育。幼儿阶段要推行消防安全启蒙教育,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小学阶段要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使每个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到“两知一会”(知道火灾危害性、知道报火警、会逃生自救);初中阶段每名学生必须完成4次以上的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和演练;高中阶段要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高等院校每学年要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对城市居民、农村村民、外来务工者要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栏,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以掌握基本的家庭防火常识。特别是利用暂住人口登记、劳务市场招聘等时机对外来务工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其查改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引导人员疏散、应急逃生自救“四个”能力。

对消防管理者,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和消防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掌握必备的消防职业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对媒体从业者,要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气会、联谊会、座谈会及消防采风、部队生活体验、主题宣传策划等活动,使媒体记者了解熟悉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对消防工作的感性认识,发挥“信息传播使者”功能和消防宣传员的作用。

(三)完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7.建立健全消防志愿者招募注册、专业培训、队伍管理、项目规划、经费筹措、表彰奖励、权益保障等“志愿者行动”规章制度。明确消防志愿者行动组织成员单位的职责,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联络员工作例会等制度,共同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市、县两级每半年分别不少于1次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志愿者队伍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8.重视消防志愿者骨干的培养,积极吸纳在传媒、文艺、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消防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2009年、2010年、2011年,各县(市、区)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专项注册成为消防志愿者的人数要依次达到不少于本地区常住适龄人口(14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数量的1%、2%、3%目标。按照“制度完善、行动规范、管理到位、典型引路”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模式,力争培育发展一批“能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能预防和整改火灾隐患、能进行消防安全救助”的消防志愿者骨干队伍。

9.要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分别组建消防志愿者队伍,大力推广“老年腰鼓队”、“妈妈防火团”、“更夫巡逻队”、“保安巡查队”、“自行车单骑队”、“少年消防队”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消防宣传队伍,壮大消防宣传力量,扩大消防宣传影响力。

10.大力加强对社区管理人员、村“两委”成员、乡镇文化员、广播员、安监员、综治员等基层组织力量和城乡各类保安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将消防宣传纳入其岗位职责,组织指导他们深入社区、村庄、企业、家庭等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四)拓展消防教育培训基地。

11.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消防部队消防站开放工作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推进星级消防站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评比工作,拓展教育功能,提升科技含量,突出体验互动,增强教育效果。年内,全国百强县所辖消防站达到三星级消防站开放标准的不少于1个,其余县(市、区)所辖消防站达到二星级消防站开放标准的不少于1个。星级消防站达标工作专项验收每年组织1次,对获得三星级的消防站,优先推荐参加全国、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评选。

12.消防站开放工作要保持常态化,每月“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分别不少于2次和3次。

13.积极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消防教育馆(室)。要在科技展览馆、学校教育馆、社区教育馆、乡镇教育馆、企业发展陈列馆等公众教育场所,建立形式多样的消防教育馆(室、厅),不断拓展覆盖城乡的消防宣传教育新平台。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筹建消防主题公园、消防文化一条街、消防角等。

(五)推进消防宣传“六进”工作。

14.各地要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指导意见》,于9月底前制定出台消防宣传“六进”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法,量化工作标准;要科学制定消防宣传“六进”工作长期规划和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力、物力,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家庭、场所,面对面指导推动消防宣传“六进”工作的开展。

15.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消防宣传“六进”工作。按照“全市有精品、各地有样板”的要求,年内完成苍南县的全市“六进”工作试点,其他各县(市、区)2年内都要建有1个“六进”示范样板。

(六)加强固定宣传阵地建设。

16.抓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的消防专栏建设。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县(市)要在农村广播电台(包括无线电台)开设固定消防宣传专栏。

17.大力拓展户外传媒宣传阵地。各地要设法利用分众传媒、平安视频联播网等户外视频和公交视频传媒资源,精心制作各类消防宣传公益广告,定期纳入户外、公交视频滚动播放。在广场、车站、码头、机场、商(市)场、影院等人员聚集的地方,要设立或利用已有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户外视频,滚动播出消防宣传节目和公益广告。要积极推行在当地移动电话运行平台开设手机短信宣传,在重大节日、火灾多发期向手机用户群发送消防宣传短信。

18.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广播、局域网等宣传阵地定期刊播消防安全知识。

(七)健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保障制度。

19.各地对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切实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要加快配备消防宣传车(应具备报警模拟系统、电子屏幕火灾扑救系统、电子起火模拟系统、影视播放等基本功能),市本级年内至少配备1台多功能消防宣传车,各县(市)2年内都要配备1台多功能消防宣传车。

20.重视宣传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新闻单位要积极接纳公安消防宣传骨干跟班学习,同时指导公安消防队伍举办新闻写作、摄影、摄像等专业技能培训班。各地要成立由5名左右具有较强策划、采写、编导、摄影、摄像、网管专业水平人员组成的消防宣传专家组,负责重大消防宣传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调研指导、舆情分析和考核考评。

消防宣传是消防事业的“喉舌”,创新则是消防宣传的“灵魂”。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也并不是在开展一次消防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一次灭火演练所能达到的。因此,必须创新消防载体,求创新,求突破,求实效,贴近群众,强化舆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消防、支持消防、关心消防的积极性,逐步养成全民自觉学习、遵守、实践消防工作的自觉性,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将得到全面的进步。

乌兰察布市调研报告 篇2

由于近年来养狗数量激增, 且疫苗接种不及时, 再加上农户家畜混养, 导致其他动物感染该病, 发生急性死亡。现将2014年4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城关镇北关大队25号村发生的牛狂犬病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多数发病后8~9h死亡, 患病牛采食突然减少或废绝、不反刍、全身多汗、眼球发红、尿频, 并伴有站立不稳、喜卧, 有甩头、全身战栗、颤抖易惊等症状, 心率116次/min, 病程极短约9h, 猝死。

2 剖检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了剖检, 全身淋巴结基本无病变, 仅见鼠蹊淋巴肿大, 质硬。心外膜、心内膜、脾表面、胸腺和空肠可见轻度到严重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肺脏气肿、体积增大, 密布出血斑点, 有小叶性肺炎病灶, 气管内有含血泡沫液体。肾质脆, 易碎, 皮质呈黄白色。脑水肿明显, 颅内出现大量水肿液, 闹质软。

3 病理变化

脑水肿, 在小脑浦金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层的神经细胞浆和延脑多极神经元胞浆内均可见狂犬病病毒包涵体, 并可见小出血灶和神经细胞变质和卫星现象。将牛脑进行病理切片, 在小脑浦金野细胞浆、海马多形细胞层的神经细胞浆内可明显检测到包涵体, 心、肾、脾等器官实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出血, 肺出血灶多处。增生性淋巴结炎。

4 防控

对本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强行政领导

狂犬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是具有高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 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县乡行政领导要充分认识狂犬病疫情形势,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确实加强组织领导, 对25号村疫点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迅速采取措施。

4.2 紧急开展免疫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根据当前疫情情况, 全县所有的犬猫全部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对疑似有狂犬病症状的犬和猫全部扑杀、焚烧、消毒、深埋。疑似狂犬病死亡家畜和犬猫全部无害化处理, 严禁死亡家畜食用或上市出售。

4.3 做好流调、检疫、消毒和宣传工作

市领导调研报告 篇3

成立以来,为做好迁安地方金融服务工作,我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户及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政策,科学结合迁安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摒弃趋大避小的错误金融价值观,充分发挥本土银行对三农发展的主导作用,深入农村、深入中小企业,利用村镇银行审批链条短、经营方式灵活的金融服务优势,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产业发展定位,科学把握信贷投放结构和节奏,稳步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覆盖率和服务满意率。调查走访期间,我行制定“走进工业园区,银行与企业手拉手”计划,逐步完善对工业园区的信贷支持网络覆盖,促进了我行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线性增长。于此同时,我行及时加强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交流合作,确保每一笔担保资金落实到位,有效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难问题。

关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我行主要提出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1、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贴近市场、贴近社区、贴近农户及中小企业,发挥好专营机构的

1引擎作用和示范效应;

2、深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关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授信管理体系、定价体系、激励问责体系等,切实增强涉农、涉小金融服务的制度保障;

3、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努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4、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拓宽金融服务宣传渠道,切实提高县域企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认知和双向对接成功率。

地方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更是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及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银监会积极推动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质量持续改善、服务水平和能力持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为支持地方经济和“三农”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地方金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服务地方经济作用的发挥。下面,我主要就发挥村镇银行金融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讲几点想法。

一、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牢固树立社区服务责任意识。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中介和枢纽,其社会责任的履行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村镇银行根植地方,更应该贴近市场、贴近社区、贴近农户及中小企业,发挥好专营机构的引擎作用和示范效应。牢固树立社区服务责任意识,不仅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期望,更是我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价值、统筹城乡发展、有效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二、立足迁安,准确把握涉农、涉小的金融服务市场定位。村镇银行的发展,客观上优化了地方金融组织体系,满足了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三农”对银行服务多层次、多方面的融资需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作用就是按照社区发展要求提供金融服务,发挥拾遗补缺优势。地方金融机构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找准目标客户群,突出发展重点,坚定不移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

三、努力打造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在地方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地方金融机构要正确认清形势,挖掘自身优势,并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和特点,更新经营理念,革新业务流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努力打造特色化的金融服务。要充分发挥与本地经济联系密切、信息对称、决策链短的优势,坚持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重点,创出特色,锻造品牌。无论是城市金融

市场还是农村金融市场,都要积极研发和引入多样化的适合于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创新业务经营担保机制,大力拓宽服务领域,努力培育和拓展市场,着力完善服务功能,并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不断丰富的客户需求,有效提高服务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市场方面,当前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大力推广、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将其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信贷品牌,并将比较成熟的城市金融产品,如保险、租赁、保管、担保、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引入、推广到广大农村。

四、充分发挥地方金融合力支持作用。地方金融机构有根植地方的优势,但是也有规模小而分散的先天不足。地方金融机构不仅要在同类机构之间积极开展业务合作,也要广泛开展与不同类型银行间的合作、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按照市场需求开发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服务有效供给,避免金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防止因金融服务目标和功能错位而诱发经营风险。

五、大力营造支持地方金融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一个公开、规范、和谐的外部环境,是地方金融机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转换经济管理职能,对地方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管理,减少对金融机构自主经营的行政干预,建立新型的政银关系。要综合运用货

币、财税、监管等政策,建立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要大胆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和农村担保机制,引导和激励地方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投入支持力度。要积极改善金融法治环境,健全并联通城乡征信信息,强化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着力打造诚信社会,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地方金融机构也要主力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扶持。

近年来,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中小企业不断崛起,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以及城乡个体私营经济日益扩大,跨区域的资本流动和区域协作,特别是各种经济带、经济圈不断形成,城乡经济间的相互转移和融合度不断提升。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4

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总体情况

全市11个县市区,有桂东、汝城、安仁、宜章4个县属于国家罗霄山片区扶贫县,其他7个县市区均为面上扶贫县。2014年国家确定农村贫困线标准为人均年收入2300元,2015年上调到2855元。

(一)贫困人口状况

按照2014年国家扶贫标准,全市共有贫困村528个,贫困农户约14.96万户、贫困人口约44万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呈现出病残人口多、文化程度低、生存条件差等特点,其中有5.8万户、7.2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分别占45%、19%;约5.57万户家庭有残疾人,残疾人口约5.73万人、占整个贫困人口的1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约27万人、占71%;有4.48万贫困户居住在偏远高寒山区,5.85万贫困户居住在土坯房和危房内。

全市528个贫困村还有少部分行政村未通水泥路、有1693个村民小组未实现通达;约390个行政村、2491个村民小组、24万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有152个行政村、884个村民小组、8.4万人存在用电不安全、不稳定等问题。

(二)近两年脱贫及现有贫困人口分布情况

2014至2015年,全市共争取中省财政扶贫资金3.69亿元,11个县市区筹措财政资金约1.03亿元,通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使13.8万人实现脱贫,117个贫困村摘帽(实际脱贫数据还有待省政府认定)。截止2016年全市还有贫困村4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约10.1万户、30.2万人。其中北湖区0.5万人、苏仙区0.9万人、资兴市1.1万人、桂阳县2.6万人、宜章县5.6万人、永兴县2.3万人、嘉禾县2.1万人、临武县2.3万人、汝城县4.9万人、桂东县3.1万人、安仁县4.6万人,4个片区县的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总人口的60%。

(三)主要成效和措施

1、领导重视,政府责任明确到位。一是市县两级成立高规格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真正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易鹏飞任组长,市长瞿海任第一副组长,各县市区均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调度。二是强化市县乡三级工作责任。市县乡三级领导和市县两级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是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各部门和驻村工作队都与上级或派出单位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各相关单位都把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范围。三是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市县两级扶贫办人员由原来的52人增加到94人,片区县乡镇都成立了扶贫工作站,建立了精准扶贫网络,全市基本形成“县领导、乡主抓、村落实、部门协作”等精准扶贫工作大格局。

2、周密部署,精准识别贫困群体。一是规范识别工作程序。2014年以来市县两级扶贫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集中时间、人力、物力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共识别出贫困人口44万。按照“户主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复核、县人民政府审批”等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进行建档立卡。二是反复核准贫困对象。2015年结合“一进二访”活动,开展“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核定。全市共核实校正贫困人口约8.4万户、22.8万人,其中调出约1.6万户、5.1万人,新补入约1.6户、4.8万人。三是摸清分类帮扶底数。通过对不同贫困人群、致贫原因进行全面分类识别和建档立卡,为后续精准帮扶、精准施策和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撑。

3、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确定目标任务,强化政策保障。按照习“五个一批”的总要求,市政府出台了《郴州市精准扶贫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各县市区也围绕精准扶贫出台了文件,细化了措施。二是坚持产业扶贫,因地制宜促发展。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改普惠政策为差异化扶持,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帮扶。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电商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庄达945家,扶持带动贫困人口约10万人。今年还开展了光伏产业扶贫,在每个贫困村建设60千瓦的光伏,以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贫困村摘帽。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2015年完成职业学历教育培训1.1万人,基本实现“培训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家”的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化,培训实用技术37万多人次。对3430名贫困家庭子弟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帮助完成学业。市人社局已连续三年,每年安排资金达1000万元免费培训片区县400多名贫困子弟。四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针对汝城和宜章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点较多特点,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农田水利、低产田改造、饮水安全、学校、卫生院(所、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少数民族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4、完善机制,不断加快脱贫步伐。一是建立联乡驻村帮户机制。2016年,省委派驻我市4个片区县驻村工作队11支,市委向4个片区县派出驻村工作队40支,各县市区也向各贫困村派出了工作队。市县两级领导都分别联系一个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及一个贫困村,各单位都有一个以上的驻村帮扶任务,所有公职人员都结对帮扶一至两户贫困户。二是建立精准扶贫投入机制。2014-2015年,市县两级在不断争取中省财政大力支持的同时,大幅增加本级财政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为精准扶贫提供了资金保障。农村金融部门开展了金融扶贫,2015年对12.64万户贫困户进行授信评级,发放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3.45亿元。三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资金整合方式,打捆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两年共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部门项目,完成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59公里,解决了2826户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支持37个贫困村新建了卫生室。四是完善人员培训机制。首先是组织扶贫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市直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培训,其次全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通过增加补贴解决特殊困难家庭九年义务教育问题,支持和鼓励贫困学生参加省、市、县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实现转移就业。强化对村官、科技骨干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脱贫技能。五是完善住房保障机制。2015年全市完成危房改造4218户、约1.25万人,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5.8万人纳入到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今年有望完成1.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计划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难问题。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市县两级人民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方式,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呈现了新局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一)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如期稳定脱贫工作压力增大

1、实现全面脱贫的时间紧。按照《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市要在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时间层面看已不到4年时间,要实现这一目标时间非常紧张。

2、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重。截至目前,全市尚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30.2万人,如果按任务分解要求,每年需完成脱贫人数7.6万人,平均每个月要实现0.63万人的脱贫目标。加上全市有4.48万贫困户居住在偏远高寒山区,5.85万贫困户居住在土坯房和危房内,且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脱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3、实现稳定脱贫的压力大。从目前扶贫、脱贫和返贫的趋势看,部分贫困户在脱贫后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仍然不少,脱贫人群中,短期内还会出现新的贫困人口,贫困人口的素质与技能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扶贫工作越往后减贫的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

4、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难度大。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饮水、农田水利、交通、教育、卫生、通讯、住房等基础设施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危旧土坯房改造和易地搬迁任务重,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保障等都还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大兴瑶族村610户农户、1938人、22个村民小组,目前还有一半以上不通公路,有9个组还没有完成农网改造,还有500多户居住在危旧土坯房、占85%以上,饮水保障也是由各家各户自行引接山泉水,800多人生活在通讯网络盲区。据村民反映像大兴这样的村在汝城还有不少。

(二)规划项目难以落地,政策资金保障与脱贫需求有差距

1、“十二五”片区规划项目仍有部分没有落地。根据省政府批复的罗霄山片区扶贫实施规划,十二五期间郴州市规划项目635个,总投资1177亿元。截止目前,仍有74个项目未落地开工,其中有1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213亿元未能进入行业规划,在调研中甚至获悉有的项目已经或将被取消。

2、部分帮扶政策没有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国家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项目是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的关键,但这个政策也还没有惠及到全部贫困人口。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的大兴瑶族村土坯房的500多户村民,只有137户纳入了建档立卡范围,10户申请了易地安置,其他均为土坯房改造对象,但目前只有15户实施了改造,大部分没有享受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政策。据反映,宜章县也还有近5000栋土坯房需要改造。

3、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不一致。2014年省里确定的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165元/月,而现在的扶贫标准为每人238元/月,两者存在73元的差距。如2015年,全市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约9.3万人,占贫困人口的31%,其中已纳入低保的有6万人,但对纳入低保中的“零劳动能力户”来说,他们的收入仍没有达到脱贫标准,还有3.3万人没有纳入低保,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急需国家和省里兜底政策的保障。

4、医疗救助标准较低。目前全市贫困人口中,患慢性病的约4.9万人,参加新农合的约4.8万人。依据政策规定,全市因大病一年要自负1至2万元的有0.9万人、2至3万元的有0.4万人、3万元以上的有0.33万人,这批贫困人口要想脱贫,急需在医疗救助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5、生态补偿标准过低。罗霄山片区扶贫县地处全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绝大多数贫困户都属于常年居住林区的纯林农,目前4个片区县已有林地面积844万亩,但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助的只有323万亩,且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到户仍维持在18元/亩的标准,根本不足以维持林农的基本生活和脱贫需求。

6、扶贫小额信贷受限。目前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借贷人员的年龄作出了部分限制,即对60岁以上人员的评级授信不予认可,使大批年龄偏大的贫困人员无法获得贷款支持,导致金融扶持产业发展的实效大打折扣。如安仁县永乐江镇大石村有193户贫困户,按人头计算可落实贷款约600万元,实际只落实了56万元,直接导致村里已种的250亩黄桃都缺乏后续资金支持。

(三)精准识别工作有差距,推进“两个确保”难度加大

1、原有建档立卡政策对贫困人群范围作了限定。明确规定了只能将贫困户中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这就导致一些五保户、残疾人、重病人、智障人、低保户等没有进入建档立卡的笼子,现在也不能完全享受扶贫帮困的政策。如安仁县现有2.6万名低保户,能享受扶贫兜底政策的只占低保人数的1.5%左右。

2、对已建档立卡户的帮扶有一定政策条件限制。目前省里对片区县危房改造资金是有限额的,导致部分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能及时享受这个政策,同时也有的贫困户因为自己无力承担改危资金而放弃危房改造,另外就是大批居住在危旧土坯房的贫困户,因为没有进入建档立卡范围仍没有被列入省改危计划。

3、部分没有列入建档立卡范围的群众有意见。由于建档立卡初期,各地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完全一致,造成在前期确定贫困户和贫困对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因素,导致一些隐形贫困户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其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负面情绪和上访,对扶贫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因地制宜施策不够,贫困农户内生动力不足

1、扶贫资源投放重点不够突出。在具体的帮扶过程中,财政资金投入不平衡,领导干部联系点与一般干部联系点、派驻工作队与没有派驻工作队的村相比,资金投入差距过大。各行业和各部门的扶贫项目资金不能有效整合,不同程度影响了扶贫工作绩效和资金使用效率。

2、部分项目前期工作耗时过长。有的扶贫工程在论证、立项、审批、招投标等程序过于繁杂,在预决算和检查验收等多个环节,部门工作不够协调,时间跨度过大,影响了工程进度。

3、贫困户内生动力和能力严重不足。全市大多数贫困户都居住在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山区,其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更新慢,加之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等因素,影响了部分贫困户自身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另外,因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扶贫攻坚工作,使部分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

(五)《条例》宣传贯彻不到位,基层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宣传贯彻实施《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力度不够。在宣传贯彻《条例》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盲区和薄弱环节,多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条例》的内容知之甚少,对如何利用《条例》推动工作、促进扶贫,思路不广、办法不多。

2、基层扶贫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大多数贫困村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能力不足,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市县乡三级扶贫机构力量不足,片区县乡镇都没有指定扶贫专职人员,大部分乡镇是明确党委办秘书或民政专干负责扶贫工作,难以保证扶贫工作实际需要。

3、联系单位工作方式有待转变。部分联系驻点单位帮扶工作仍停留在送慰问金及衣物等方面,对如何有效帮扶群众精准脱贫思路不广、调研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三、几点建议

为全面推进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促进区域整体脱贫,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现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全力推动扶贫《条例》和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紧紧围绕提出的“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总要求,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工作措施,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

二是依法强化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以实际行动解决“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

三是选好配强支村“两委”班子,选派好驻村工作队员。要及时安排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大学生到贫困村任职,保障好村干部待遇,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扶贫工作《决议》和省扶贫工作《条例》。大力宣传《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认真贯彻《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让《决议》和《条例》内容家喻户晓,依照《决议》和《条例》有效解决扶贫攻坚的各类问题和困难。

(二)进一步落实扶贫规划,确保规划内项目资金落地实施

一是积极主动争取扶贫《规划》项目全面落地。抢抓国家扶贫攻坚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省将我市已进入扶贫专项《规划》的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为下一步有效推进扶贫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实施贫困村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工作,有效解决特困人员社保兜底,医疗救助,生活保障等实际困难。

三是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帮扶力度。加快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缺乏、产业发展难、脱贫难度大的问题。

四是加大土坯房和危房改造力度。综合利用国家新农村建设、扶贫攻坚、避险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危旧土坯房和危房改造工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住房不安全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如期稳定脱贫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充分利用各部门和行业优势,支持和促进贫困村找出路、建项目、筹资金,鼓励贫困群众学技术、强能力,从根本上克服“等靠要”思想,实现扶贫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帮扶。

二是坚持静态帮扶与动态退出相结合。进一步摸清识别对象底数,对没有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应重新登记纳入,对已稳定脱贫的对象要及时启动贫困退出机制,确保所有贫困户能得到有效帮扶。

三是坚持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改善贫困地区整体生产生活条件,一手抓对贫困人口的具体帮扶工作,根据不同原因和不同类型,分别采取措施分类帮扶,切实处理好扶贫工作点面均衡发展问题。

四是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四个覆盖”,即: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全面改薄”项目支持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全面覆盖。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通过“两后生”“人人有技能”“雨露计划”等培训,提高贫困人员的生产技能和外出务工能力。

(四)进一步增强部门合力,坚持产业扶贫不动摇

一是切实增强部门合力。针对资源分散、体制分割、管理分治、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情况,有效解决部门之间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资源资金投放重点不突出、帮扶工作不协调、解决问题不到位等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产业扶贫。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加工企业、现代农业庄园、小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职业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贫困农户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是创新帮扶方式。通过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把贫困对象的帮扶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扶贫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

四是加大生态帮扶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据实增加生态林补偿面积,提高生态林补助标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帮助林农就业,促进林农转型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和考评标准

一是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市县两级扶贫力量,明确片区县乡(镇)扶贫专职人员,配齐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全面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

二是健全扶贫工作机制。根据扶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任务和“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扶贫攻坚工作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评估。严格按照国省市有关扶贫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脱贫工作进行客观公正考核验收,避免层层压减扶贫与脱贫时间,造成“数字脱贫”和“临时脱贫”,防止贫困村人为“被摘帽”、贫困户“被脱贫”。

四是严格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增加财政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加强资金监管,严禁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建立贫困村、户资料和扶贫资金数据库,增强扶贫资金预决算和项目建设投入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 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调研报告

★ 精准扶贫检查报告

★ 扶贫调研报告

★ 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 精准扶贫现实表现材料

★ 精准扶贫心得体会

★ 精准扶贫整改措施范文

乌兰察布市调研报告 篇5

2012年全市农机监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安全发展的新要求,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以增强农机安全监管能力,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为主线,以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提升能力为重点,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完善制度、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思,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加强事故防控,促进农机安全监理发展。目标是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机械化促进条例》,以安全生产为中心,通过源头管理,依靠政府的支持,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动运行机制,确保2012年农机监理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根据2010年、2011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全市的具体情况,抓住机遇灵活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阳光工程”等一系例惠农政策,通过“无牌无证”的专项治理,全面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三率”,力争使全市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工作2012年更上一层楼。

一、继续做好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工作,争取地方财政补贴。2012年把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继续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积极向市政府的分管领导进行工作汇报,反 映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通过汇报,使政府领导认识到农机安全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了解农机监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及全市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从而争取得到市政府对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下发政府文件,要求各地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得到地方财政经费补贴,从根本上解决农机监理工作经费紧张的困境,为圆满完成全市目标任务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协作,提高农机安全监理“三率”,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为了切实搞好全市的农机监理工作,克服由于农机监理自身的不足,2012年我们继续把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公安、农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借助公安交警的力量,“砍旗杆,拨钉子”,做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实现对拖拉机的有效管理。通过与公安交警联合开展农机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拖拉机的违法载人、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不参加年度检验、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超速行驶、无警告标志牌、占道停车(行驶)、无喷印放大号、灯光信号不全等进行专项整治,全面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三率”,确保2012年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三、深入推进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化。丰镇市9.12特大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再次告诫我们,进一步促进监理业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2012年我们将积极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农业部《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拖拉机登记规定》及《拖拉机驾驶证业务规范》、《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抓源头管理,严把注册登记、技术检验、培训考试、网络审批和牌证发放“五关”,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各级签订农机安全监管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具体做法:一是规范牌证核发业务。进一步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核发工作和农业机械安全年度检验工作。二是加强牌证制发管理。适时举办农机牌证管理与技术标准培训班,不定期地开展拖拉机号牌抽查送检活动。三是规范考试工作。严格执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考试各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定标准,全面推进考试工作的规范化。四是规范档案工作。推动考试、检验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四、继续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度检验工作 2012年继续扎实做好农机安全检验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强力促进工作:严把检验关,全部实行双检验员检验签名制度,确保年检质量,对检验不合格的限期修复,重新检验。检验过程对照档案,核查档案材料手续是否齐全,身份证(复印件)、购机发票及出厂合格证、发动机和机身(底盘)或车架号码的拓印膜以及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缺一不 可,同时查看拖拉机使用性质申报书,是否需要上拖拉机第三者强制保险,核对发动机、机架号码及拓印,发现不符的及时整改,保证做到“车辆、档案、网上信息”三相符,严把检测关。提前印发年检通知,提供有机户名单,逐村逐户将年检通知送达到机手家中,做到家喻户晓;同时要求各旗县市区农机监理站派专人深入田间地头,送检验服务到基层,方便机手参加年检,工作中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实行人、机、证“三见面”,对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人员分工实行“四公开”。

五、大力开展拖拉机旧牌证的换发工作

为规范拖拉机和驾驶员的牌证管理,强化管理措施,2012年我们将对全市以往由农机监理机关核发的旧牌照的拖拉机进行牌证换发工作,这次换发农业机械新牌证工作也是我们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广大机手的切身利益。各旗县市区农机监理站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好,把通知及时下发到每个车主和驾驶员的手中,使他们及时掌握换发牌证的时间、地点、技术要求和办事程序,坚决杜绝通知发不到本人的现象发生。并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为换发新牌证工作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要严格执行农业部、自治区、市局有关牌证换发规定,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执 行。禁止任何形式的搭车收费,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机手负担。要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实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树立农机监理的良好形象,要利用各种形式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换发牌证工作结束后,要对照台帐查出未换牌的拖拉机,督促车主到市所农机监理服务大厅参加换牌。

五、继续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开展农机监理员培训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机安全监理人员整体素质和监理工作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12年我们将对全市农机监理员进行培训学习。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条例》、《农机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部《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工作规范手册》等法律法规,加深农机监理人员对有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农机监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学习,学员培训结束后,将参加考试,通过对农机监理人员培训考试和核发证件工作,进一步树立和提高队伍整体依法行政理念,对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

六、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

2012年我们将按照农业部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要求,在全市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建设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着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1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1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100户。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每旗县市一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和“平安农机”示范户从以上示范乡镇中选定(达到示范标准也可从非示范乡镇中选)。通过开展此项创建活动,使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农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机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等到进一步提高。

六、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全市各级农机监理机构要以强化农民、养机户的法律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改善农业机械安全技术状态,强化源头安全教育为目的,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车、标语、横幅、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常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农机安全生产氛围,提高乡村宣传覆盖面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受教育率,乡村宣传覆盖面要达到90%以上,农机驾驶员、养机户、中、小学生宣传受教育率达100%。

同时,围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向《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监理》、等相关报刊、信息网站及其他媒体投送稿件,宣传农 机监理工作经验,报导先进人物和事迹,进一步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宣传,树立良好的农机监理形象。

七、全面落实内蒙农机监理目标任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有效调动全市各级农机监理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使全市各级农机监理工作落在实处,全市各旗县市区农机监理站要认真总结2011年工作的成功经验,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农机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制定出完善的农机安全考核体系,将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进行了量化,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市各农机监理站明确任务、明确方向,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保证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要求各监理站每月末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上报市所,市所再进行全市汇总通报,实行末尾通报批评,起到督查作用,从而推动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稳步进行。

新的一年里,市农机监理所在市农机局的正确领导下,农机监理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农机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农机安全生产基本得到实现,全体农机监理人员将进一步努力,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再立新功。

乌兰察布市旅游商品开发初探 篇6

一、乌兰察布市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一) 皮毛、皮革系列

皮毛类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集宁产的各种品牌皮衣;化德县生产的驼羊绒被套, 羊绒、保暖衣、裤;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旅游中心的工艺品生产厂家生产的羊毛为材料的毛毡画;各种类型的地毯、挂毯等。皮革类的旅游工艺品主要有皮革画、牛皮岩画和用皮革制作的各种真皮皮包、皮手套等各式皮具。

(二) 民族工艺品系列

主要包括各种金属制作的工艺品、雕塑类型工艺品、民族服装、服饰和蒙古族的传统生活用具、用品。如:各种金属制作金碗、银碗;各式鼻烟壶;丰镇市生产的墨玉石雕;查玛舞服饰;各种文化艺术表演和蒙古族的日常生活服装、服饰;各种样式的哈达;各种蒙古刀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牛角杯、羊角制作的各种挂件及小手工艺品等。

(三) 食品、烟酒及各种饮料系列

食品类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集宁双汇集团生产的各种肉类食品;卓资山熏鸡、熏兔等;岱海大银鱼等各种水产品;集宁及各旅游景点制作的烤全羊、烤羊腿、奶豆腐、奶酪等肉食和奶食;以及莜面、乔面、豆面、马铃薯和察右中旗生产的精品红胡萝卜以及丰镇市生产的月饼、红山野蘑菇等各种农副产品。

烟酒及各种饮料类的旅游商品主要有乌兰察布市生产的乌兰察布牌硬盒精品香烟;集宁生产的“纳尔松”酒;凉城县生产的“鸿茅药酒”;萨林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女士酒、蒙古奶酒系列和凉城县生产的沙棘饮料等。

(四) 中药材系列:

主要有天然干草、黄芪、柴胡、党参、麻黄、枸杞、杏仁、黄芩、防风、大黄、茎芥、知母、车前子、益母草等。

二、乌兰察布市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 旅游商品雷同, 缺乏特色。

据旅游市场调查, 来我市旅游的游客最主要的目的是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而将旅游购物作为主要目的的游客比例很小。因此游客在乌兰察布市的旅游购物主要是一种随机冲动型消费的购物行为, 因而要求旅游商品的特色性要强, 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 能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才能激起旅游者的购买兴趣。而在我市市场上销售的旅游商品却缺乏创新和特色, 大同小异, 结构雷同。诸如各种皮革类、民族工艺品在周边地区都有生产, 体现不出当地特色、景区特色, 在知名度、市场竞争上没有突出的优势。

(二) 旅游商品精品少, 工艺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质量和品牌对于旅游商品的信誉和市场开拓十分重要。但由于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我市虽然有集宁皮衣、卓资山熏鸡等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 却开发重点不突出, 自主研发产品少, 品牌形象模糊, 在现有的旅游商品中, 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

而且我市的旅游商品加工工艺粗糙, 商品质量差, 如, 目前民族服饰对外来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 但我市的一些企业生产的民族服饰的款式及其材料老套, 质量也属于中低档次, 其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不高。

(三) 重景区开发轻旅游商品开发。

我市旅游项目的开发, 景区、景点的创建、扩建、改建, 旅游设施的新建、完善, 都已经迅猛发展起来, 但旅游商品的开发却比较滞后。

如果长期只重视景区的开发, 而忽视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旅游者的购物消费, 则会导致旅游业结构中各构成要素发展不平衡, 无疑会影响我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 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缺乏统筹规划。

我市缺乏对旅游商品开发研制和销售经营上的政策、资金和科技扶持, 同时由于缺少研、产、供、销的良好机制, 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客源市场间相互脱节, 不能以游客的需求作为旅游商品生产及销售的导向。

(五) 旅游商品销售网络不健全。

畅通的销售渠道, 运营有效的市场, 可以刺激、推动生产, 增大旅游商品的经济产出和效益, 反之, 营销不畅, 资金周转不灵, 会影响生产。目前我市旅游商品的销售, 主要分布在知名度较大的各城区和经营效果较好和影响力较大的旅游景点、景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较为突出的景点、景区, 如四子王旗的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 察右中旗辉腾锡勒旅游区, 凉城县岱海旅游区以及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和丰镇市。由此可以看出, 我市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销售网络体系。

三、对乌兰察布市旅游商品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 提高对旅游商品开发的认识。

我市旅游商品发展的滞后, 与我市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势头极不相称, 需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把旅游商品看做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来发展旅游商品生产, 扩大旅游商品销售, 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 同时发挥好旅游六要素中“购”这一要素的广泛的产业带动作用, 促进我市的地方经济发展。

(二) 提高旅游商品质量, 开发个性化商品, 突出文化内涵。

商品质量的高低和地方特色的强弱, 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不仅要突出产品特色、把好质量关, 还要注意到旅游商品的多功能性, 如纪念品应根据各风景区的特色进行不同的设计制作, 大小、颜色、式样、质地、价格等方面要多样化。要从不同的角度诱发旅游者的购物欲望, 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根据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及气候特点, 可开发出一些方便游客的旅游日用品, 如:针对地区气候及草原风光的特点, 推出太阳帽、太阳伞、太阳镜、防晒霜、矿泉水及果汁饮料、盖碗茶、多功能袖珍罐头起子等, 冬天可开发裘皮系列、优质手工地毯、绒毛制品等。总之在开发上要将旅游商品的实用性、纪念性和文化特色相结合, 增加旅游用品的文化内涵。

(三) 实施品牌战略, 树立名牌精品形象。

在我市旅游商品开发中, 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优势, 变历史文物资源为文化旅游内涵, 变文化旅游内涵为旅游商品优势, 集中力量创造一批富有乌兰察布市特色的著名品牌,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如围绕“神五”主题, 可以开发的航天旅游纪念品系列包括神五模型、宇航服模型、相关音像制品等。对所售商品加以印盖, 留下宣传乌兰察布市旅游的字样, 还可根据不同的游览内容。刻上相应的纪念字样。

(四) 加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

我市要加大对旅游商品开发研制和销售经营上的政策、资金和科技扶持, 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研制特色旅游商品。建立旅游商品信息收集中心, 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 以便企业生产出适销的旅游商品。

成立全市旅游商品协会, 引导和协调全市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经营活动, 加强产、销、研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完善专业商品市场功能, 建设和扶持几个上档次、上规模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积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 不断提升旅游商品的外包装和便携程度, 注重观赏、实用、纪念、收藏等相结合。

(五) 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络。

在我市重点旅游城镇、旅游景区建立旅游购物城, 销售各种旅游商品。充分利用内蒙古区内商店、商场, 结合旅游观光线路, 确定几家旅游定点商店, 出售乌兰察布市名牌精品。

严格市场管理, 倡导诚信经营。确定旅游定点商店, 给予挂牌经营, 同时要加强旅游商品市场管理和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以次充好、以假冒真、坑骗旅游者的行为, 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乌兰察布市旅游商品的声誉。

参考文献

[1]乌兰察布市旅游局, 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乌兰察布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2005, 12

[2]秦颖, 骆高远, 周优光.内蒙古旅游商品开发探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30 (4) :73-77

[3]王国新, 唐代建.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39-146

上一篇:护理技能大赛闭幕词下一篇:小星星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