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导学案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纸船——寄母亲》导学案(精选7篇)

《纸船——寄母亲》导学案 篇1

《纸船——寄母亲》教学案例的设计说明

新洲区阳逻街第三初级中学周红林

教学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新课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以“美读吟诵,体验感悟”作为设计理念,以读导学,以写体悟。因为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上,完美的实现“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文实践方式。这样也尊重和适应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学魅力、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七年级学生的朗读还停留在小学时的唱读模式上,而且这些90后的孩子思想感悟上还比较幼稚,对母爱的关注也不够,觉得母亲为自己流汗、操心是天经地义的。加上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许多学生在校住读,第一次离家,难免想念父母;还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借着学校和社会正在进行“感恩教育”之机,我就想以这节课为依托,在训练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切实体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去关注、发现和感受母爱。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现代诗,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分析诗歌的语言内涵,而是重在训练朗读的技巧,通过听说读写唱去感知诗歌的情感,并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进行延伸学习,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亲情。

教材选择及特点:

《纸船——寄母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关注学生成长生活的内容编排的。本单元是以情感的涟漪为主题,单元目标中要求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和圈点批注的方法。有手足情、亲情、友情、思乡情等,《纸船》和《母亲》都是表现母爱的现代诗,《纸船》也是冰心早期“爱”的哲学观中“母爱”的深刻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本课特点和优势:

本节课从学生叠纸船的经历入手,通过听说读写唱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了情感教育,实现了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顺利地实现了三个学习任务:深情的朗诵、细腻的感受、诗意的仿写。让学生自己配乐朗诵,自己寻找身边的母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后自己上网搜索歌曲,学生兴趣很高,气氛也很活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能力、实践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课的教法与学法选择:

1、情景设置法:利用音乐、画面设置相关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2、切身体验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情感。

3、圈点勾画和批注: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4、诵读法:以读导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5、学导式讨论法:指导学习与自主解读相结合,指导学生品读诗歌的一些步骤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情感。

6、分组讨论探究: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双向互动,从而实现个人和小组的进步与收获。

七年级语文《纸船——寄母亲》共6页第1页

课件说明:

本课件使用PowerPoint2003和Flash动画制作,容易掌握,又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素材资源丰富,在不同的人手中可以有不同的演示方式。缺点是交互性差了一些,主要还是老师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新洲区阳逻街第三初级中学周红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托物抒情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并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

1、继续学习并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间至深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抒情手法的运用,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亲情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回眸童年,激趣导入

以“纸船”图片及学生自己叠纸船的经历导入。

你们知道吗,这小小的纸船曾经承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你们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每天领受着母爱的恩泽却浑然不觉,对于母亲的给予和付出,觉得只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必须远离母亲独自去生活时,你们会想妈妈吗?(联系住宿生)如果想了,如何排遣思念之情呢?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女孩,在她大学毕业以后,荣幸地获得了美国威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为了完成学业,她离开了亲爱的祖国,远离了疼爱她的父母,独自背上了行囊,登上了远走大洋彼岸的油轮。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难以遏制对母亲的思念,于是写下了一首诗——《纸船――寄母亲》。她就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冰心的小船,划着记忆的桨,感受那《纸船——寄母亲》的脉脉深情。

【展示课题,作者】

二、走近冰心,认识冰心

1、学生随意介绍搜集的有关冰心的情况后,教师补充明确: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冰心的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她的三个支柱是母爱、童真、自然,她博大纯洁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2、背景介绍

【屏幕显示】

三、走进作品,朗诵感受

(一)读出画面

听录音,想象你所眼前出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小组每人一两句,再全班交流)

(二)读懂诗意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作者深情的倾诉,走进冰心的心灵世界,随她一同飘洋过海,感受那份赤子情怀。学生听读,自读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

1、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诗歌常常通过一种具体事物表达情感,这种事物被称为物象。诗人是借助什么具体物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引出托物抒情)

3、全诗共三节,围绕纸船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

(分小组合作交流后概括)

4、诗中哪些词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情感?请在书上圈点勾画并简要批注。

5、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

(三)读出诗情

对于诗歌,我们主要通过朗读来体悟情感。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歌?(可在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方面思考)

1、你认为这首思念母亲的诗作应读得深沉还是高昂?

2、这首诗应读得急骤还是舒缓?

3、刚才我们找到了表达诗人思念之深的词语,这些词语应重读还是轻读?

(分小组自读交流,划分节奏及标出重读)

4、我们要读活一首诗,与作者心曲相映,还缺乏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感情)

5、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然后选代表,单独读,同学互相评议,全体同学齐读。教师点拨小结,鼓励优点,提出建议:

用心读,用心感受,你便能自然进入诗歌情境,领悟诗人情感。

四、我配乐,我朗诵

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表演,注意节奏、重读、情感的把握。

(如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配乐)

五、我展示,我快乐

《纸船》这首诗歌是借助纸船这一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1、仿写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母爱在里,着它。

(提示:母爱又何尝只是“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上学后,母爱藏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深夜里,母爱渗在被子里,盖着它,暖烘烘。

饥饿时,母爱浸在饭菜里,嚼着它,香喷喷。

干渴时,母爱冲在牛奶里,喝着它,乐呵呵。

调皮时,母爱藏在巴掌里,挨着它,热辣辣。

离家时,母爱镶在相框里,望着它,泪潸潸。

这就是诗啊,只要做有心人,有情人,你就会发现母爱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从不同的角度看母爱,每个人的体验皆不同。

2、课后拓展

借一种事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爱。

六、课外自选活动

“爱心回报”——怡情

写——可仿照诗人的写法写一、二句表达母爱的小诗。

唱——可唱首与诗人感情相类似的歌。

(可上网搜索:《烛光里的妈妈》、《母亲》、《妈妈的吻》、周杰伦《听妈妈的话》、满文军《懂你》……)

画——可以画一幅画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做——可折一只纸船或纸鹤,写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诗歌是生活的一方净土,心灵的一泓清泉,老师感动于你们在此播种的爱。最后,老师也送大家一节短诗:

亲爱的同学们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束温柔的烛光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挚爱的周老师用爱和诗意为你点亮的学途漫漫,求它闪亮你们别样的青春年华

教学反思:

在诵读中体悟深情

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课堂上,完美的实现“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文实践方式。在这节课上,顺利地实现了三个学习任务:深情的朗诵、细腻的感受、诗意的仿写。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当是——深情的朗诵,它是后两个任务实现的前提。

1、在情感中体验学习新诗

教学时,我明确了在朗读中感受、在想象中感悟,在于诗人的对话中体验情感的方针,读懂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填补诗中的空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多读多说多体验。

2、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诗歌本身的凝练性和跳跃性给读者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读者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填补。因此,读诗也是一个在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是的意象并大胆想象、合理猜测,批注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对于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只要不偏离整首诗的主题,都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3、结合学生切身体会

把听说读唱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课文为依托,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母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兴致非常高,气氛也很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很好地进行了情感的渗透教育。

只是在朗读、仿写时,学生都很踊跃,表现欲都很强,现有课件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再就是朗读和仿写展示是,原打算让学生自己配乐、录音等,又担心这样会不会上成了信息课,这也是今后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学体会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说实话,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我原先只是简单地以为就是把课件运用到语数外、理化或综合课等其他学科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兴趣或辅助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以就是为主体的。现在才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来营造一种新型数字化教学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的提法和做法:

(1)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

包括课堂讲授模式和网络交互式,是以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集体学习为主。

(2)协作教学模式

主要是以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去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3)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就是给出研究课题或任务,学生部分或全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完成任务。

3、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科就是赢具备的素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资源,利用网络搜索教学资源;熟练各种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保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4、如何将学生信息技术课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语文教学:

学生掌握了电子文档的使用,网上资源的查询与下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上网查找资料图片和音乐,进行诗配乐、配画、录音试听自己的朗读效果等。

5、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整合广义的课程资源:

纸船寄母亲集体备课 篇2

纸船—寄母亲(冰心)

姜秋茹

高海燕

肖丽萍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中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3.理解诗句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游子对母亲的深情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细读诗句,领悟诗情,品味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与悲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诗人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课时任务:

有感情朗读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借纸船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会叠纸船,你当时是什么情景?让我们来看看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让这小小的纸船曾承载着什么?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远离故土与母亲,独自一人在大洋彼岸,她总希望她那一只只纸船能载着她思恋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请同学们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学生对作者及诗歌的了解。2.出示课件(作者简介)3.出示课件(写作背景)

4.通过预习诗歌中描绘了几幅画面?(课件)

5.检查读诗歌情况,注意停顿。(课件)(1)指名读,分小节读。(2)其他人认真倾听评价。

6.你觉得全文围绕哪些语句来写的?(课件)

三、深读感悟

1.出示感悟题: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哪些语句表明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勾画相关语句,作批注,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在书中作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先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感受,然后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4.全班交流。预设一:(课件)

(1)从来不肯,总是(时间长,对母亲思念由来已久)(2)一只一只(数量多,思念之深)

(3)仍是不灰心 每天叠,总希望(困难多,坚持不懈,爱的执着)(4)含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情绪难耐,思念至极)5.指导感情朗读(课件)

过渡:小小的一只纸船承载着一份深切的思念之情,对母亲那深沉的爱。

四、拓展阅读

冰心奶奶以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向我们展现了《纸船—寄母亲》这优美的诗歌。课件 《繁星》节选 五.选择练习(课件)(1)名言,诗句(2)仿写(课件)

六.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思念

我 ←----→ 母亲

纸船寄母亲教学设计 篇3

了解诗歌的内容;反复朗读感受本诗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赋予纸船的含义。

二、教学教法

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教师“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和学生一起叠纸船,并提问:如果要把你的纸船寄给你的一位亲人或者朋友,你准备在纸船上写上什么话呢?

接下来我们看看冰心把她的纸船寄给谁呢?又写了些什么话呢?

诗歌内容

1、第一节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一节。

提问:为什么“我”不肯随便丢弃一张纸,要留着留着?

回答:要留着叠成小船,并且一张纸要叠成很多很小的船儿。

我们一张纸就叠一只小船,而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回答。

“我”的小船叠好了要干嘛呢?抛到海里。诗人是在轮船上。

第一节内容:叠、抛纸船

2、第二节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请一个同学朗读诗歌第二节。

提问一:“我”叠的纸船抛到海里之后会怎么样?

回答: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提问二:“我”小船都被破坏了,为什么还是要每天都叠着?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答:诗人一直都希望至少有一直小船能够到“我”到他到的地方去。执着,坚持,心中永存希望的人。

提问三:第一节留下的问题,诗人为什么要把一张纸叠成那么多的小船呢? 回答:“我”希望叠的纸船到我希望他到的地方去,而纸船抛到海里不是被风吹回到船上,就是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不能到我要他到的地方,所以我要尽量多叠纸船,增加实现愿望的概率和可能性。

第二节内容:纸船的命运,坚持叠抛纸船

3、第三节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齐读诗歌第三节。

提问一:第二节中“我”要纸船去的地方是哪儿?

回答:母亲身边

纸船可能漂洋过海到达母亲的身边吗?显然不能。于是诗人便遥想母亲在梦中能够看见一只很小的纸船。

提问二:为什么要让母亲不要惊讶小船的入梦呢?

回答: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我”含着累叠的,载着她的爱和悲哀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到母亲身边的。

提问三:为什么要用“求”字呢?

回答: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纸船--寄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诗内涵。

2     掌握本文写作手法。

3    体会母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加深对母爱的体会。

教学方法 赏 析法 教学煤体 投影

教 学 设 计

情景切入:

人们都知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纯洁、最不指望回报的感情,对母爱的感恩与歌颂,是人类最美好的共同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会那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成的“纸船”。

(通过学生朗读,听范读,大家齐读的方式体会文意。)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景,你体会到了吗?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个人的体会,谈一谈对诗的理解?

分析:

诗人凭借叠纸船戏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了自己对母亲的怀恋,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诗人以纸穿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读吧《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所动容呢!你还搜集到哪些冰心的有关母爱的诗歌。

冰心的小诗犹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却有耐人寻味,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仿照她的这种三言两语的形式书写对亲人的爱好吗?

总结:

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让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祝福所有的母亲幸福。

纸船:

1、执著让人感动,对感情的执著,对爱的执著,即使纸船并没有流走,但仍然要叠。

2、对母亲的思念极深,很浓烈,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有感情的读出来。“一只一只”所叠纸船数量多,“从不肯”写对母亲思念之情由来已久。

3、叠纸船是诗人大胆、奇特的.想象,纸船不一定要漂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要漂到母亲的梦里。

4、意境很美,在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写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远也不停止对家的思念。你会想到一个女孩儿坐在船上,正痴痴的盼望纸船能够带走她给母亲的心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也会在叠着一只只纸船的。

5、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来源于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爱。尤其是,这时他背井离乡去美国求学,爱的更深切,更热烈。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爱的三大主题。

怀恋母亲导学案 篇5

谢延礼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感情朗读。

学习重难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学法提示:课前了解季羡林,阅读《永久的悔》,课堂上采用多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习准备: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学习过程

一、预习达标

1、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a.我能把生字写正确美观,”寝、朦、胧、频、挚”等字我要多写几遍。b.比一比,组成词语。

挚()

侵()

班()

遍()执()

寝()

斑()

篇()c.联系句子,理解词意。

在我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弃养”是指()。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指(),说明我”()。

学法盘点:联系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2、默读全文,想想文章围绕题目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自我挑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4、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二、合作探究 通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

爱慕呢?画出来读一读,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法指导:读、画、思、批、议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有感情地朗读怀念生母的句子,说说从哪些关键词体会到作者的思母之情。

2、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联系上下文尝试回答问题。

(1)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 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3、这篇课文的中间部分都用当年的日记来叙述,你觉得这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哪里?

4、阅读歌曲《我的中国心》

三、达标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2、根据下面意思,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1)食不下咽,寝不安席。()(2)沉静到不能再沉静。()(3)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下来了。(3、缩写句子。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四、拓展延伸

五、相关链接

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 篇6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二、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三、交流展示(字词、搜集材料、课文理解)

四、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五、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

3、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老舍:《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纸船——寄母亲》导学案 篇7

一、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广漠宽恕 文绉绉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明确: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3.课外阅读推荐:

上一篇:综治维稳中心工作职责下一篇:新课程标准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