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游泳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记叙文游泳(精选15篇)

初中记叙文游泳 篇1

那时,一公尺深的游泳池对我这个一年级生而言,是个艰难的挑战。我无奈的看着泳池,好想立刻逃跑,游泳池也回看着我,以深邃的眼神刺探着我心里的恐惧和无助,这时的游泳池,彷佛是个万丈深渊,可能一下去就会呛水。之前的恐怖经验又再次涌上心头,但看着一旁玩水玩得乐不可支的同学们,于是我鼓起勇气,缓慢的,将脚伸进水里,紧接着是一番寒彻骨的冰冷从脚底袭来,冷得像是一根又一根的针戳着我的脚,我猛然跳回岸上,之后好不容易再次鼓起勇气,把全身浸在水里,直逼鼻腔的水为及刺骨的寒冷却使我无法专心听课,因此成为班上出了名的旱鸭子,直到参加了游泳夏令营,才一股扭转了局势。

暑期游泳课的老师比较细心且又耐心,把每一个不会游泳的小朋友都教会了,连我也是由她领进门的。即使刚开始我连坐在岸边踢水都会犹豫不决,但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渐渐克服了对“水”的恐惧,过了心理这一关,我终于能够专心一意的学习。一天、两天学会踢水,三天、四天能够划手,一周、两周不用浮板,三周、四周自由式二十五公尺,经过老师的开导,我第一次尝到了在水中恣意优游是什么感觉了。

自从不再怕水后,游泳彷佛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的元素,由于学校本身就设有游泳池,每当炎炎夏日一到,游泳课便成为我引颈期盼的日子,沁人心脾的温度、梦幻般的漂浮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当肚子一压,双脚一蹬,从墙边喷射出去,我便能感受到急速的冲刺感,接着双脚以柔软的力量打水,两只手轻松的轮流划手,就能以优美且快速的体态优闲的抵达终点。游泳,不仅犹如是身处在比冷气房更加凉爽的地方,更能够一边挥汗运动,却能同时不感到黏热,也就是因此,我热爱游泳,一直到现在,它仍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

初中记叙文游泳 篇2

首先, 《初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 欣赏文学作品,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其次, 中考记叙文阅读大致包括以下题型:

(1) 理解记叙的要素。

(2) 理清记叙的线索。

(3) 说明记叙的顺序。

(4) 分析记叙的详略。

(5) 概括全文内容。

(6) 划分文章层次。

(7) 领会全文主旨。

(8) 感受人物形象。

(9) 理解的中心句。

(10) 理解文中的过渡句。

(11) 概括事件内容。

(12) 感受人物语言。

(13) 理解词句的含义。

(14) 对表达方式及文段作用的理解。

(15) 对文中疑难之处的辨析。

(16) 对文章艺术特色的欣赏。

我们在记叙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根据《标准》的要求, 扣住考点, 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对语文课常保持一种期待心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整体感知。

记叙文阅读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其步骤大致分为: (1)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这样一来,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故事中的人物, 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全都明了, 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 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 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 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 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 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 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 叙述完了, 仍按顺序叙述。 (3) 理出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中都会有一个纲, 把事件串在一起, 这就是记叙文的线索, 抓住了线索, 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 掌握文章的结构, 理解文章的主旨, 感受文章的情感。记叙文的线索有多种, 如以时间为线索, 以事件为线索, 以见闻感受为线索, 以地点转换为线索, 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等。

下面以《背影》为例来说明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时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一, 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后, 查资料,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概括出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其中作者重点写了哪件事?

第二, 主要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要求能叙述出来。

第三, 弄清记叙的顺序及叙事的线索。

第四, 弄清事与事之间的关系, 从而理解文章所写的“背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出现的, 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浓浓的父爱。

(二)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对重点文段的鉴赏, 以便更加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产生共鸣。

仍然以《背影》为例。在整体感知中, 学生已经明白, 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望父买橘”, 而“回家奔丧”, “送我到车站”只是为写“望父买橘”作铺垫。重点分析“望父买橘”的每一个细节, 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父爱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重点文段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尽量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结合文段重点词句, 能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出来。

(三) 在整体感知和重点文段鉴赏之后, 再回头理解作者如何处理材料的, 包括文章的选材、剪裁、详略处理等。

如对《社戏》这篇课文, 要研究作者选材的匠心, 就要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社戏的,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待学生讨论后, 再让学生思考平桥村是乐土, 是因为哪些事, 等学生答出是四件事 (得到优待、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钓虾放牛可以看到社戏) 后就引导学生研讨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三件事。讨论之后, 学生们就能认识到, 这些乐事为看社戏作了铺垫, 突出看社戏是在平桥村的最大乐事。同样《背影》一文在重点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之前, 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变卖典质, 以及父亲亲自送“我”到车站?让学生明白, 那是为描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也是为描写“背影”作铺垫, 让“背影”出现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特定事件中, 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四) 分析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有:

(1) 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用词语、句子或段进行过渡, 然后要了解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

(2) 照应:内容与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有伏笔, 后有照应。

(3) 欲扬先抑或欲抑后扬。

此外还有衬托、铺垫、对比、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五) 分析关键词句的作用, 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如《背影》一文中写“我”流泪的四个句子, 父亲过铁道去给我买橘的动作描写的词语, 都要作认真的分析。

(六) 主题和写作借鉴的归纳。

概括文章主题时, 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 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及事件的社会意义。如《背影》望父买橘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在歌颂真挚无私的父爱。

归纳写作借鉴时, 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得到,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出来。如《背影》中倒叙手法的运用, 渲染和铺垫, 细节描写等。

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 篇3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前;主题

想要写好记叙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观察,平时还要多读些课外读本,充实自己的知识面。在写作之前需要多多思考、多多准备、多多积累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一、动笔之前关键是要审清题

在动笔写作之前,需要认真地看题目,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研究。审题的过程中要正确地明确文章的重点和中心思想以及主题要求。另外,还要明白题目要求写出的重点是什么,即关键点是什么。很多题目当中都藏有关键词,这样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眼”,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把它找出来,这样也就能找出写作的中心思想围绕点。这样才不会跑题。有的题目很是简单也比较模糊,我们更要认真找出关键词,领会其含义。另外,在题意搞明白后还要明确写作的体裁。碰到半命题的作文,我们还要对已给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明确规定之后还要填充另一半的题目,这样把整个作文题填充完毕后通读一遍,看是否连贯,是否符合材料要求。

二、选择材料要慎重不跑题

在审清题意并且定好中心思想后,需要选择好材料。选择材料要慎重,要取舍得当,要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对于那些无关中心的材料要放弃,不能因为喜欢而选择它。

选择材料时候要注意:材料要具体真实和独特。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亲眼所见所闻,这样才能反映我们的真情和实感。当然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联想是可以的。写作文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还有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把主要的写具体,所以,材料也一定要丰富和具体,这样文章才能具体且生动。材料有很多,但是对于那些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出彩。

三、列好提纲省时省力

一旦确定了中心,并且选择了好的材料,那么对于这些材料要怎么安排才得当,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这样都要好好地进行构思,为了更好地表现中心,我们应该列好提纲,这样对于整体布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做到统筹安排,不会顾头不顾尾,省时省力。

写作提纲可以分为:写作的题目、中心思想和表现重点以及段落的安排等。

编写提纲时候需要注意:(1)时刻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2)要沿着一条合理的线索思路进行布局,或是时间线索或是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是人物出场的前后顺序。(3)要时刻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对于哪些需要详写和略写,对于怎么开头和怎么结尾都要认真考虑。

写记叙文需要作者的用心创造,按照科学合理的办法,经常训练,还需要时常总结优缺点,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思想,这才是写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桂萍.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教育,2013(06).

[2]李海萍.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新教育,2011(01).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

游泳记叙文 篇4

游泳课在一二两节课,我们早早地到了游泳馆,开始了准备工作。老师把全班分成男女两队后,我们女生就随着老师来到了女士换衣间换泳衣,我此时的激动心情全挂在了脸上,女生们在换衣间里叽里哇啦地讲着话,透露出遮不住的兴奋,可把一旁的老师急坏了。

在老师地千催万催下,我们终于磨磨蹭蹭来到水池旁,教练领着我们做下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十几个下来,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终于可以下水了,我们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我伸出脚,在水中蜻蜓点水般的点了一下,试探过后,才把脚伸进水中,哇,好凉啊!我又搓了搓手,活动了一下,全身慢慢下水,至最后水淹到了胸前,啊,好痛快,好凉爽!为了不让自己太冷,我在水中像个弹簧一样,蹦来蹦去,可好玩了!

像我一样不会游泳的同学要教练单独教,先学会憋气吧!我要自己试一次了,心里真是害怕。教练在一旁给我鼓气,微笑着看着我,好像在说:“你一定行,给同学们做个榜样吧!”别的同学也在一旁看着我,时不时的会听见同学给我的鼓励加油声。为了不辜负教练与同学的期望,我鼓足勇气,手紧紧抓住一旁的把手,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戴好泳镜,再把头猛地往水里一扎,一秒,两秒,三秒......十六秒!我看到了水底是多么蓝,是多么纯净,好美!耶,我憋气成功了!我不断地要求自己憋得时间长一点,到最后我竟能憋二三十秒!这一次,我在憋气的时候放松了,到后来我全身竟浮到水面上来,那感觉真好,像飘飘悠悠的云朵一样。再看看别的同学,他们互相打水,玩得不亦乐乎。

“梦”很快就结束了,我们该回去换衣服了,我浑身带水地上了岸,感到寒意袭来,全身起了鸡皮疙瘩,不由得向旁边同学靠了靠,但身体仍抖得不行,我们飞快地跑进换衣室,恨不得全身都裹上衣服。

在寒冷的来袭下,我们麻利地穿好衣服,顺利地回到了学校。

学游泳记叙文 篇5

这是个炎热的夏天,连知了也唱着:“热呀,热呀!”爸爸提议我们去游泳,我高兴地拍手跳了起来。我立刻带上游泳衣和救生圈就和爸爸一起出发了。

我们是上午去的,所以一连找了好几家游泳馆都没开门。我很懊恼,最后我们找到了正在营业的塔山游泳馆。我穿好游泳衣,拿好救生圈,和爸爸一起来到游泳池边。我看到池边的墙壁上挂着三块牌子,左边的是浅水区,中间的是中水区,右边的是深水区。我选择在浅水区游,爸爸在深水区游,我们各自游了一会儿,爸爸游过来说:“我来教你游吧!”爸爸拿掉了我的救生圈,用一只手托住我的下巴,另一只手托住我的肚子,把我整个人横着浮在水面上,然后让我用脚使劲地蹬水,用手划水,这姿势看上去就像一只青蛙在水里游泳。游了一会儿,爸爸忽然把托住我肚子的手放掉了,我顿时惊恐万分,连忙死死地抱住爸爸的脖子,爸爸说:“你胆小如鼠怎么学的会?不如我先教你在水里憋气吧!”说完,只见爸爸深深地吸了口气,一下子把头钻进了水里,大约过了四十秒才钻出水面,然后他就让我照着他的方法学憋气。于是我也深深地吸了口气,把头钻进了水中,但当我的鼻子一碰到水,我的气就憋不住了,我慌忙把头钻出水面,这样我反复练习了几次,但是还是没有学会。我们又各自玩了一会儿,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泳馆。

虽然我这次没有学会游泳,但是,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学会游泳。

初一记叙文作文练笔:游泳记 篇6

换好衣服,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了游泳池。还未进入游泳间,就已听得里面人声鼎沸。走进去,只感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池子里人头攒动,热气氤氲。我束一束腰间短裤,按一按鼻上泳镜,便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

一入水,身子便如坠入冰窖一般,水中刺骨的寒冷与岸上舒适的温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池子里真是人满为患啊,眼前时不时地有人影飘过。正在这时,爸爸将身一纵,溅起了一朵巨大的浪花,仿佛谁向水中扔了一块大石头一样。“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游到对岸。”满脸水花的我提议道。老爸欣然同意。

“三、二、一、开始!”随着老爸的一声令下,我们都猛地扎进水里。说时迟那时快,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评书用语,借着用用)猛地一蹬墙壁,身子像离弦之箭一般窜了出去。眼看速度减缓,我将双腿收于腹部,又猛地一蹬,脚上便传来一阵剧痛,我的左脚踢到了什么。刚想停下来检查一下伤势,可又猛地想起了与爸爸的比赛,于是又将腿一收一放,双臂发力,将面前的水分开。刹那间,我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只青蛙。

正当我一路劈波斩浪,忽得,斜侧里窜出一道黑影,一个呼吸便超过了我。我以为是爸爸,大惊失措。只得加快动作,奋力向前游去。可正当我快要追上他,心中暗自得意之时,他又猛一发力,又与我拉开一段距离。

渐渐地,我心灰意冷,正准备放弃时,又转念一想:“他说不定也是强弩之末,体力不支了呢,只要我再坚持一下,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可惜,也只是曙光而已。正当我快要超过他,洋洋自得之时,他突然变换泳姿,先我一步到达目的地,我傻眼啦。

我探出水面,四处寻找爸爸的身影,可并没有找到。正东张西望之际,爸爸才游到这里。原来,我那一脚蹬在了他的眼镜上,不仅让他后退几步,还让他晕晕乎乎,这才输了比赛。

我侥幸的赢了这场游泳比赛,但我也曾经为此全力以赴,奋力拼搏过。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不一定每次都要赢,奇迹也不可能每次都发生,但只要我们心中有希望、信心和执念,不抛弃,不放弃,那么上天也一定不会亏待我们!

因为,爱拼才会赢!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灭楚!

浅谈初中记叙文写作策略 篇7

一、激发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 要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因此, 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应做好引导工作,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 在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时, 教师应使学生对写作充满好奇, 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具体而言, 教师可从改变作文题目入手。例如, 《记一件小事》和《记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类题目是传统记叙文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训练题目, 比较缺乏新意。如果教师将《记一件小事》和《记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改为《猜猜我遇到了什么事》和《一件你绝对想不到事》, 这样比较新颖的作文题目易于引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 很多学生就会把生活中遇到的、出人意料又难以忘怀的事作为记叙文写作的素材。实践证明, 比较新颖的作文题目更能激发学生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

二、培养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他们告别了儿童时代的懵懂, 进入青春期, 开始用自己的视角观望世界。平心而论, 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可是, 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很少体现在他们的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用心感悟生活, 所以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以致不能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 结果写出缺乏生活热情的作文。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进而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 最终写出充满生活热情的作文。

1.观察生活

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情趣, 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其实, 大多数学生未能理解观察生活的意义, 因此, 他们的作文缺乏生活情趣。例如, 一个学生在其题为《一件令我高兴的事》的记叙文中, 写到爸爸妈妈带他到游乐场玩, 当他们到达游乐园门口时, 不禁被眼前热闹的景象所感染 (……还没走进游乐园, 我们就听到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 待到我们走进游乐园, 才发现游人真的太多了, 而且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不禁被感染了……) 。虽然作者提到游乐场人很多, 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但作为读者却很难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那份喜悦。如果作者能在作文中写出看到的具体场景, 那么文章就显得真实、生动了。可见, 要让学生写出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 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例如,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可播放一段有关热闹的小镇菜场 (或丰富的课间活动) 的简短视频, 并要求学生对播放的视频进行描写。当学生完成这一训练内容后, 教师可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描写段落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 (例如, 描写热闹的小镇菜场。有的学生对整个菜场的热闹程度进行描写, 有的学生选取菜场中的典型人物进行描写, 还有的学生对小贩手里活蹦乱跳的鱼进行描写) 。在全班学生交流过后, 学生便能对观察和描绘生活有所感悟。

2.选择素材

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择素材。例如, 在以《我最尊敬的人》为题进行记叙文写作时, 很多学生可能会写自己的爸爸。那么, 如何在文中体现爸爸的特点就成为写作的关键。这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其一, 在生活中, 爸爸做的哪些事令人印象深刻。其二, 在工作中, 爸爸有怎样突出的表现。其三, 爸爸做的哪件事最令人敬佩。总之, 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爸爸进行观察, 并选取其中最具特色的材料作为写作素材。可见, 要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且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就要培养学生选择素材的能力。

三、不断学习

要写好文章, 就要不断向名篇佳作学习, 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名篇佳作, 并从中汲取精华 (例如, 描写人物环境的好词佳句、交代事件的技巧以及组织文章的方法等) 。其实,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是名篇佳作, 并且最适合初中生阅读, 所以教师可将其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范本。

例如, 在写题为《我的童年生活》的记叙文时, 虽然很多学生对美好的童年生活印象深刻, 但他们无法用文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此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鲁迅的散文名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寻找灵感 (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习文中拟人的修辞手法, 从而为自己的文章增彩添色) 。当然, 教师也可指点学生从一些经典古文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技巧。在唐代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记》中, 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颇具特色, 所以, 教师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以增强写作能力。

其实, 学生学习名篇佳作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布局, 掌握写作的技巧, 体会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例如, 在教学《走一步, 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记叙一件事, 更要指引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记叙一件小事表达深刻哲理的写作方法。

四、掌握技巧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应避免过于直白地描写事件和抒发感情, 也就是说, 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基于此, 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专题训练。具体有三点。其一, 在记叙一件事时, 可适当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 以丰富文章的内容, 这种手法就是穿插流动法。例如, 在下雨的夜晚, 一个女孩子在等公交车, 在等公交车的过程中, 可插入有关她内心感受的内容, 以表现她的性格特点, 并为后面的事件发展作铺垫。其二, 以小见大是记叙文写作的经典技巧, 这种手法在《走一步, 再走一步》这篇课文中运用得非常成功, 因此, 教师可在课文教学时, 指点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技巧。其三, 在记叙文写作中, 画龙点睛、欲扬先抑等技巧也颇具意义, 因此,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引入相关概念, 更要培养学生善于掌握写作技巧的能力, 以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最终更好地运用文字抒发情感。

谈谈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篇8

一、指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抒发真情实感

现实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请看下面例文:

“爹正在屋檐儿下给牛拌料,冬天里山坡上没草,要在家里喂养。

他给牛料桶里兑上热水,又丢把盐末。这才伸手试试水温,并把指头放在嘴上伸出舌头尝尝成不成,他做这些活一贯非常认真,总觉得牛干了一年活,冬天里难熬,不能亏待它们。爹常说牛是庄稼人的半个江山,虽不会说人话却通人性,也是隶里一口子,要以心换心。平时犁地赶车,爹手里的牛鞭子总爱在空中绕来绕去,轻易不抽在牛身上。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选自《乡村情感》张宇著)

给牛拌料,这是生活中一个极其平常的劳动瞬间,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这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有多少同学曾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呢,他们总是关注着那些新奇事物的出现,挖空心思地去编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没有真情实感。那么,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到平凡的生活中,盯在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呢?所以,只有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体察事物,从平凡琐事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才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捕捞到作文的珍珠。

二、指导学生善于提炼新颖深刻的哲理,为文章画龙点睛

写文章应该说理,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要想文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须在记叙的小事中提炼出深刻隽永的人生哲理或科学道理。如上面的例文片断,从父亲给牛拌料的平凡小事,由父亲那认真细致的动作而产生联想。从中提炼出“土地把人和牛的感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依为命,耕种着未来和希望”这样深刻的哲理来。可见,最平凡的事情,往往蕴含着最深的哲理。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最后一段写:“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有哲理性的议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地奋斗。理,是记叙文的灵魂,因此,写文章不能为叙事而叙事,为写人而写人。要想作文成功,必须在“理”上多下功夫。

三、指导学生作文中巧妙转换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训练学生在记叙中巧生波澜,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记救文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必然索然无味;如果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吸引读者。在作文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人称转换,内容转换、主题转换、表达角度转换、顺序转换、思维转换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习作叫《迟到》,叙述的顺序是: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帮助一位孤寡老人做家务,因此行为显得有点怪异,早上常常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来,经过调查,老师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作文交上来后,我就叫他将作文的材料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尽量设置一些悬念,使文章能引人入胜。第二天,他把作文交给我,果然,他将材料的顺序调整了一下,还把题目政成了《跟踪》,首先写这位同学行为怪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也反映放学后经常不在家,接着写老师带着疑问在一天的清早来到这个学生家的附近跟踪这个学生。结果发现他原来是去帮孤寡老人做家务了。到此,悬念解开,真相大白。经过这样重新安排。整篇文章就“活”了起来,虽然题材旧,但是其情节安排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结尾尤为新颖、别致。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还有一次,我安排了作文《我的老师》叫学生写,一般人都知道,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题目太旧,能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过了,比如写老师关心学生、热爱工作、默默奉献等,很难出新。但有一个同学却写了讲台下的老师,写了老师的课余生活,如何与学生踢毽子、打乒乓球、下棋,从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物特征。展现了课堂教学下一个活生生的老师的形象,这种思维的转换,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四、注重评讲,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面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对于写得好的同学,固然要表扬,但对于写得差的同学,也要呵护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使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评讲作文时,要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表扬,并对一些作文的选材、写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给予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

初中英语作文:游泳 篇9

初中英语作文:游泳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s, I went to learn how to swim. When I went to the swimming pool, I saw many children swimming happily. The teacher taught me how to hold my breath. I was frightened at first, but gradually, I could stay in water for a long time. After some days, the teacher taught me leg- movements, hand- movements and so on. After ten days of training, I learned how to swim at last. Now I can swim freely in water. How happy I am!

游泳课初中作文 篇10

说起我的游泳经历,很搞笑。刚开始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游泳池,忍不住停顿了一下。我进这么大的游泳池,不会沉到底吧?但是学了之后,一想到这个想法就觉得可笑。就在我蛙泳不熟练的时候,每次游泳看到岸上没人,我就拼命向岸边游去,生怕自己抓住水沉到底。即使呼气也不能把头钻下去,也不能长时间呼气。一次,终于,你累了。但是在蛙泳的学习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我对游泳的恐惧。

那次,我、陈辰和一个小男孩都是游泳健将。我们玩水枪。我和陈辰在一个小组里,小男孩们在一个小组里。早上我把水枪扔出去,让我赶紧游过去接住。看到的时候,我傻了眼。我不太擅长游泳。我被水呛到了怎么办?然而,我忍不住了。为了不让小男孩赢,我投怀送抱,但发现吐气时间长一点,钻得深一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接下来的蛙泳课上,我不再害怕蛙泳,动作变得很流畅,不像之前的游泳课,像是逃命。

我学仰泳的时候,感觉就很不一样了。因为我练蛙泳很熟练,即使仰泳被水呛到,也能马上浮出水面。正因为如此,我信心倍增,敢于尝试池中仰泳。有一次,教练突然把浮板拿走,让我直接躺在水上。但我一出水,水就没经过护目镜,抓起几口水。这真的是“失去妻子和士兵”。很快,我急中生智,利用蛙泳姿势浮出水面。但是在后来的课上,我也一步步提高了仰泳技术,最后变得非常熟练。

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记叙文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13

記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也是初中生最常接触的作文形式。目前,通过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初中生在撰写记叙文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缺乏对细节把握的能力。本次论述将从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和下笔阶段三个层面展开,继而总结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细节描写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准备阶段,善于捕捉细节

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布置记叙文任务时,会听到学生抱怨不知道该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去写,以至于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会发现通篇都是流水账。面对当前初中生时常出现的“落笔无物可写”和“细节描写一笔带过”等问题,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能力无疑是最佳手段。在指导期间,可以将记叙文写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便是准备阶段。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但何为细节捕捉呢?就好比照相机拍出的照片,让细节定格在某个瞬间,并放大在众人的眼前。所以,语文教师要擅长利用这个比喻方法让初中生明白,再单调的生活,只要肯于认真观察某个瞬间,捕捉其中的亮点和精彩,还是有许多内容可写的。其次,在练习阶段,语文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景象图片供学生观察,捕捉其中的趣事和亮点,然后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文字描述。如此一来,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便可以建立良好的细节捕捉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对记叙文细节的把控能力。

二、分析阶段,善于掌控细节

在捕捉细节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学生分析细节的能力。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可以围绕以下两点着手:第一,对外部形象的描述。外部形象包括事物的具体形象,例如形状、颜色等。以描述“雪人”的颜色细节为例,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以这样刻画:“雪人的白空灵而又无瑕疵,它就像是一团棉絮,轻荡荡地‘飘在那里。清风拂过,让人担忧,仿佛空中的灰尘会玷污这份难得的纯净。”这段话适当地运用了夸张的描述手法,一阵清风都能将雪人的洁白玷污,可想而知这里所交代的“白”是完全无瑕疵的。第二,围绕事件所能带来的结果、影响进行细节上的分析。在这期间,学生首先要思考自己所要描述的细节会给作文中的某个人物,甚至整个文章的走向带来哪些影响。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适当夸张的语言将细节事件表达出来。例如在某名学生撰写的《乞丐》中,他如此描述:“他将仅有的五元钱交了过去,但是,我发现他并未因为晚饭还没着落而担忧。”众所周知,乞丐时刻要为填饱肚子而乞讨,哪怕是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活着的保障。但是在这段话中,作者利用“仅有”进一步体现了文中乞丐的困境,在下一句话中,作者却将话锋转变,表示乞丐并没有因为送出去仅有的五元钱而担心自己晚饭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乞丐下如此大的决心,哪怕是面对即将到来的饥饿呢?可见,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述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最有效、便捷的描述方法就是将事件、形象夸张地表达出来,让夸张的描述和原本的事物之间形成“摩擦”,而使读者更进一步对描述的事物获得更多认知。

三、下笔阶段,善于突出细节

众所周知,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和外貌,以及周边的环境、场面氛围的描写。如果可以把这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精彩纷呈,凸显其中的神韵,那么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学生下笔阶段,语文教师要围绕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突出细节色彩。例如短篇小说《变色龙》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在这段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穿”和“脱”两个字,详细地表达出了奥楚蔑洛夫为了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凌弱畏强的丑态。这时,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为何这两个字在这段话中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随后再回顾全文,带领学生了解小说内容。这时,学生便可以发现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而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利用相同的手法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情绪等细节。当然,在一开始练习的过程里,学生难免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但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他们对字、词的运用必然会更加巧妙,从而提高他们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另外,还有一个相对较笨,但是效果显著的练习方法,即用比喻和借代的描写手法。例如将鸡冠花描述为倒置的女裙,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比喻来突出细节的描写手法。所以在平日的练习中,教师要合理点拨学生在观察细节的同时,分析哪些事物与其存在形象上的关联,再利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

总之,根据当前初中生在记叙文细节描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合理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初中生对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掌控能力,这需要语文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和备课中给予深入的研究与高度的重视。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探讨 篇12

对于刚由小学进入初中校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 写作学习方面最需要的是一个榜样。教师通过展示并分析几篇贴近他们年龄和学业水准的典范的初中学生记叙文习作, 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受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整体性要求。笔者会首先展示并分析一篇优秀学生习作, 这篇习作要综合性地包括了初中记叙文的主要组成因素, 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地构建初中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框架。

学生通过对习作的认真品读, 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梳理出初中记叙文的基本因素:

记叙文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人物描写:外貌, 动作, 神态, 心理, 细节, 语言描写立体融合;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发展故事情节, 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一气呵成;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相结合;

艺术手法:开门见山, 以小见大, 化抽象为形象, 想象, 悬念, 铺垫, 呼应, 衬托, 过渡等手法水乳交融;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基本到位。

通过对习作的认真与反复赏析, 学生熟读其文辞, 理解其手法, 领会其含义。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初中记叙文的基本知识体系。

序列二:梳理模式, 结构记叙文提纲

长期以来, 语文教师有一个心理误区, 认为文无定法, 写作是作者个人精神情感的构建过程, 具备丰富多样性。其实我们忽略了以下的实际需要:对于站在作文门槛前尚未入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 必须要有一个成熟的写作体系示范与借鉴。面对精彩纷呈的写作大世界, 他们需要一个基本模式支撑以便跨入写作的门槛。所以, 基于多年的思考积累, 笔者整理了自己的一个初中记叙文写作模式, 为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梳理了一个大致的提纲, 为未来更丰富多彩的写作创造性活动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一段: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第二段:环境描写, 搭设舞台。

第三段:外貌描写, 主角亮相。

第四段:想象情节, 故设曲折。

第五段:议论抒情, 卒章显志。

序列三:专项训练, 逐个突破写作瓶颈

专项训练是高考和中考复习阶段常用的强化提高应试能力的有效手段。作文是综合性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 但是, 如果因为这种综合性就胡子眉毛一起抓的话, 反而事倍功半。相反, 如果集中学时专项突破, 往往能真正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记叙文以人物为核心, 外貌描写是最直观的记叙文训练的起步。所以笔者很注重“人物外貌描写”这个专题的讲授与训练。

1.外貌描写必须凸显人物独有的特色, 呈现鲜明的人物个性。戴着千篇一律的面具, 人物就失去了灵魂。

2.外貌描写不能面面俱到地照相。必须抓住2~3方面有重点地刻画。

3.外貌描写尽量与主题和情节环境吻合

4.外貌描写用贴切的比喻和巧妙的夸张, 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序列四:仿写课文,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仿写课文, 也是引领学生迈入写作门槛的有效方式。“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语文版课文《忆读书》《风筝》等篇目都是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的典范性记叙文。教师在分析这些篇章的时候, 可以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引导学生汲取课文写作方面的精华。然后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艺术手法及行文思路进行模拟训练。

比如鲁迅先生的《风筝》, 内容可仿, 它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这种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写法特别适合学生从小角度观察大生活。

序列五:文学独创, 模式与个性取长补短

教是为了不教。当儿童在父母手臂的搀扶完成了从爬到走的飞跃, 就要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奔跑跳跃甚至舞蹈了;同理, 当学生在作文模式的引领下完成了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就要让他们酣畅淋漓地展现自我的风采了。到了八年级下期, 随着学生向青春过渡, 是时候引导他们开始运用自己心灵中储藏的智慧, 喷薄他们的精神与个性的火花了。由循规蹈矩的记叙文模式开始, 文学性独创可以掀起初中作文教学新高潮。

游泳作文初中 篇13

我想到大约1米深的儿童水区,可是吴姐姐她们非要到成人区去,我很无赖,就跟着他们一起去了。成人区的水真冰呀没儿童区的水暖和,可是儿童区又太低了吧!

我跟着吴姐姐和何姐姐小心翼翼的下水,啊!不好我踩不到水,我忽然觉得有些冷,一下子就游回到吴姐姐身边,冷得我直打抖。

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泳衣在水中翻腾嬉戏,处处水花四溅,看得我眼花缭乱。他们像泥鳅那样一下子钻入水中,一会儿又在不远处露出一个个水淋淋的脑袋。孩子们也像小泥鳅似的,在水里追来逐去,又喊又叫,玩耍嬉戏,真是有说不出的惬意!我看见一个哥哥,他站在平台上,数着“123”,然后一下子就跳入水中。在水中只见他挥臂的把水排开前进,在水中上下左右翻滚,然后忽然又一下子沉入水底,真像是在天中自由自在的小鸟呀!

我们一行3人来到儿童区,在儿童区两个姐姐是不能下水的。我一下跳入水中,一个好大的浪花向我洒来,哎哟,水好凉呀。旁边左一个右一个的漩涡像一个个圈套,想要套住我,我要往东,他偏要往西,我要往西,他偏要往东。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游到了吴姐姐和何姐姐那儿(是她们坐着的地方)。不一会儿,我开始玩滑滑梯了,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去,“123”预备,“滑”,我一下子就滑入水中,一个好大浪花,猛地向我洒来。哈哈!这个滑滑梯还真的很好玩哦!

我学会了游泳初中作文 篇14

一到成人游泳池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游泳池的浅水区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在大人身边窜来窜去,爸爸叫我下水试一试,我第一次来游泳,看到满池的水,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惧怕,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没事有爸爸在,我游泳比赛还名列前茅呢!‘’我马上又信心十足,克服恐惧。于是我小心翼翼地下去。“哇,好凉呀﹗”爸爸让我把水往身上泼,来适应一下水温,要是直接下来游泳,可能会抽筋的。

首先,爸爸让我练习憋气,学会了就不会那危险,憋气最少也要十秒以上,我按爸爸的`方法学起来,先站在水中,深吸一口气,把气全放在肚中,然后憋着气半蹲在水中,使整个人都在水中。当实在受不了就抬起头吸气,我刚一试没掌握好,呛得我快吐了,慌忙上岸,泪流满面地说再也不学了。爸爸也跟上岸帮我拍拍背,差点把晚饭都吐出来,我休息片刻。爸爸在旁边苦口婆心的说:“人要学会游泳,在以后长大了,假如掉入水中或遇上涨大水,最起码会自救呀。”我听了之后想了想也对,我是要长大的,父母不可能随时陪在我的身边。我再次下水,反复练习憋气,慢慢的憋气的时间越来越来长了。第二天,爸爸让我练习蹬蛙腿,先学用手怎样划水,然后教我使身体浮起来。先深吸一口,憋住,身体尽量拉直,全身放松,渐渐地我居然能在水里浮上一会儿,我兴奋不已。最后我结合开始学习的一系列的动作努力地练习着。

经过三四天晚上的练习,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蛙泳姿势终于正确了,还能游游泳池的三分之一远了。爸爸说要想游得远还得学会水底呼气,仰头吸气。原来游泳的学问还真多呀!

初中生记叙文升格训练方法举隅 篇15

一、注重意识的培养,养成自主升格文章的习惯

一种意识或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人为的固化与坚持。著名语文教育大家黄厚江老师曾经有过一个学期让学生写一篇文章的经典故事,其中大量的时间用来反复修改和升格迁移,给笔者以很大启发。

1.强调修改升格的重要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写作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他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学生原生态的写作,如果不和分数相挂钩,也许是一种私语。但一旦涉及考试、评改,就进入大家的视野,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就要符合一定的阅读规范,写作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你要表达的意思有没有说清楚,能否产生共鸣,能否赢得大众审美,其实是和读者不断进行沟通的过程。叶圣陶认为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的过程。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修改,转换被动修改的思维,化被动为主动,可以达到实实在在的升格效果,而不仅仅是敷衍老师的要求。

2.固定升格时间,把文章修改纳入正常教学范畴。

诸多语文方面的泰斗都提出多写少改精讲反复等写作关键词,那么这些都要有时间加以保障。如果只是一篇接着一篇,而且前后毫无关联,没有层进式要求,那是起不到训练的作用的。像黄厚江老师那样的做法,就在修改上,切实保障了学生的时间需求。哪怕量少一点,但在写作课之后安排一节修改课,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久而久之,修改成为学生的必要。此外,一题多写,也可以促使学生就同一个题目在不同年龄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思考,从而写出不同的风景,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写作素养。

二、注重营造氛围,诱导学生主动升格作文

有了意识和时间的保障,可以在大背景下就具体的作文升格训练做铺垫工作,提升学生的修改素养。

1.提供佳作,让学生自主选取升格角度。

所谓佳作,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文章,或立意选材,或谋篇构局,或遣词造句,开头、结尾、过渡,句子、片段、篇章,每一次视具体题目设定佳作的选取角度,那么所谓的佳作是丰富多彩的,让每一种作文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便于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找到修改升格的突破口,以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个体的修改动力,有学生主动提出重写的申请,而且在笔者的作文教学中,几乎每次都有学生不折不扣地重写一篇。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会越来越重视作文的升格。所以从作文的布置开始,要有意识地提出写作训练目标,批改的时候有意识地逐层分类,便于精讲时有的放矢。此外,作文题目的布置要有一定的梯度,并形成系列。如“初识__”,之后可以写“再识__”,“那一刻的温暖”之后可以写“心花开放”。

2.师生面谈,激发学生升格文章的兴趣。

有专家认为评改作文的评语只是用做面谈的把手,学生对评语的领会,如若不经过教师的当面提点,也许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不会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分内的事情”(2)。教师对学生当面提出修改的意见,学生加以反馈,或者及时质疑,一来二去,就是一种小型的探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心理或困难,进行即时性的疏导或排解。

3.教师下水,师生共同探讨升格之道。

教师下水,不仅是参与学生写作的过程,而且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体验。其实写惯长文的教师如果进行考场作文的下水练习,会发现要在600—800字里面,以优美的文辞、最佳的选材、精妙的结构体现高明的立意,绝非易事。既要说清楚,又要说好,还不能拉得太长,非短期所能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方能更平等地站在学生层面考虑升格之道。学生的习作,教师参与修改,学生的题目,教师同步写作。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陪练,会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致,也有利于了解学生写作中的具体困难所在,“知道作文的甘苦”(3),在跟学生指导的时候能切中肯綮。“教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越大”(叶圣陶)。

三、注重方法的引导,多角度升格训练

在修改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后,方法不拘一格,只要愿意改,终究可以发现可以更好处理的地方。叶圣陶先生提出修改文章要多读几遍,使文意更顺。笔者认为,如果要实现文章的升格,就要回归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诸方面。

1.从立意着手,转换思维,使文意升格。

王鼎钧先生在《作文七巧》中有关作文立意升格的阐述中曾经举例:“独恨天下太平无一事”,不如“独幸天下太平无一事”。后者退一步海阔天空,豁达淡泊,倒另外生出一种意境。可见立意对文章的重要性,思维稍一转换,格局为之大变。某些学生在习作中抱怨社会不公,环境污染,充斥欺诈,包括学习的辛苦,看不到前景,心生晦暗。也许生活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种境况下,确实让他有不如意感,但如果就此发泄在文章里面,只会产生负面情绪的传染,用心态决定文章立意,不是为文之道。新课标表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其实很多时候,只要转换一下思维,转变看问题的角度,文章立意就会大为不同。

如有学生在习作中写篮球场上有高年级学生“霸场”,甚至抢篮球现象。这是一件令人极为愤怒的事,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一味地停留在私愤的发泄上,而是透过这种现象,剖析高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看到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此表示一种忧虑,从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照这件事情,作者看到了比“霸场”或“抢球”更深层的本质。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也许不但能平息愤怒,还能产生悲悯情怀,达到思维的深度,从而大大提升立意。其实不过就是角度的问题,看待问题,是沉浸在问题里长吁短叹,还是跳出问题高屋建瓴。

2.从选材着手,去粗取精,使内容升格。

文章立意定下来,接着就是选材的问题。选材要精而准,切入口要小,不宜铺开来写。比如有学生写父亲卖包子,通过父亲整天剁馅儿这个细节表现父亲的勤劳。但在具体实施中,既写到父亲剁馅儿的具体情景,又写到剁馅儿用的砧板,还写到父亲做的包子远近闻名,笔墨相当分散。在修改中,学生单从父亲剁馅儿这个动作着手,着重声音的描摹,通过这个小的切入口表现父亲勤劳务实的立意,笔墨经济而恰当,文章格调大大提升,这就是选材去粗取精的过程。改文如下:

父亲不打鼓,不打字,也从来不弹钢琴,但他的双手比打鼓、打字、弹钢琴的人忙碌十倍,也巧妙十倍。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背着书包从父亲开设的包子铺门前经过,总看见他在剁馅儿。他两手并用,双刀轮番而下,打鼓似的、弹琴似的敲响了砧板。当我去上学的时候,包子铺里的成品堆得像小丘那么高,他仍然不停地剁馅儿,好像他的工作才开始。放学回来,成堆的包子不见了,卖完了,他仍然在那儿剁馅儿,好像永远没个完。(来自王鼎钧《作文七巧》)

学生在初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难以甄别选材的优劣,凡是想到的都给用上,重复而无层次。所以在修改中,就要舍得大刀阔斧地增删,在“真”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写好一点,往纵深挖掘素材之于文章的效用。

3.从结构着手,调整顺序,使文势波澜起伏。

“原则上,我们照时间的顺序写。我们既希望忠于事实,也希望文章可读。若想两者兼备,得事实本身具备构成好文章的条件;倘若那事实本身不能支持我们的写作,怎么办呢?”“也许,我们只要把时间顺序更动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能出现精彩”(4)。王先生举例说:“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我要结婚了。”反过来,“我要结婚了,如果秀英肯嫁给我”效果非常明显,后者有了起落,有了层次。王先生认为倒叙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把整件事倒过来写,另一种把事情的一部分倒过来写。

当然未必所有的叙事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修改升格,或者说,没有一定的必要。

4.从表达着手,锤炼语言,使文章鲜明生动。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在对语言表达进行修改时,要贴近文章中心字斟句酌,使表意更通顺、自然,真正达成“我手写我口”的效果。比如有学生在写《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老师》的时候,对这位老师的外貌描写提到老师的胖,至于是怎样的胖,还仅仅停留在概念的阶段,修改的时候对胖进行了更真切的表达:笑起来的时候,双下巴都出现。再改:老师在课间跟我们一起玩乒乓的时候,随着她身体的来回摆动,双下巴也一抖一抖的,显得十分可爱。这样在细节处有了更鲜明生动的表达,使人对老师的印象更深。除了细节外,语言的表达还可以从修辞、选词等方面加以考虑。“我们普通人难免有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写作文的时候带了出来。修改的时候加一番审查,如有发现,就可以改掉。这也是主张修改的一个理由”(5)。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G].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栋生.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城管工作征文下一篇:歌曲童谣在幼儿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