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百分数认识教学反思(精选8篇)

百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1

深圳市福田小学王莹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的,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更应该是智慧教育,应该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

那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智慧课堂是一种实施智慧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和水平的课堂教学新范式。构建智慧课堂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师必须具备课堂智慧才能构建智慧课堂,培养有智慧的学生。在《认识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追求:

一、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智慧的课堂里不应该仅仅只有读书声,更应有笑声。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产生一种“亲和力”,使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个快乐的旅程,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平时和学生的交往,我总是笑容可掬,和学生平等对话和协商,师生之间相处非常愉快。课堂上,只要时间允许我经常都会和孩子们玩个小游戏或说个笑话,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认识百分数》的录像课上,因为摄像机的缘故,学生非常拘谨,我灵机一动,对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知道今天是谁给我们拍摄吗?下面让我隆重介绍咱们福田区著名的导演——张导,有请张导闪亮登场!”话一说完,课堂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笑声,教学反思《认识百分数教学反思》。教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就创造了一种愉快、宽松的氛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接下来的学习,学生不再唯唯诺诺、小心翼翼,而是自由地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展示个性。

二、让课堂贴近生活

有人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最大理由是因为教学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太远。知识与生活脱节会严重削弱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尽可能和孩子的生活接近,取材于孩子们的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只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融合,才能增长学生的智慧。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然没有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情境引入中运用了糖水比甜的内容。请学生猜一猜三杯红糖水,哪一杯最甜呢?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倍感亲切,纷纷踊跃发言。在猜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发现,要比较三杯红糖水哪一杯最甜,不能仅看糖的质量,也不能仅看糖水的质量,而要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为了比较大小,再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引出百分数。至此,学生初步感悟百分数的意义,也初步感受了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接下来,我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百分数。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再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百分数配以图片引入课堂,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每一个百分数的意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百分数意义具体化为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一张张鲜活的图片使课堂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而且就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事物中。原本“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成了“密切联系生活学数学”,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融合,才能增长学生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百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2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0 页例3。

【教材分析】

教材上求“7 只鹅是10 只鸭的几分之几”, 是根据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行获得的“鹅的只数是鸭的十分之七”这个分数结果, 再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得出求“7 只鹅是10 只鸭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计算。对此, 笔者认为由十分之七这个结果推出列式为除法还是比较别扭的。

用张奠宙教授文章中的观点来看,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回避这一定义, 只是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分数是分子除以分母’这样不着边际的话蒙混过去”。“人教版教材在用黑体字写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 马上给出分数的比定义, 所用例题是:小新家养鹅7 只, 养鸭10 只, 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这个弯子绕得很大, 恐怕要多做些铺垫才好”。

其实张教授谈到的例题是实验稿时的编排, 现在的修订版例题变为:小新家养鹅7 只, 养鸭10只, 养鸡20 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我们不难发现, 修订教材已经试图通过对比, 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几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例题所附除法由来还是与实验稿相同。

【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我们对2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问题一: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又买了 () 个梨,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 。

问题二:下面这个图形你看出了什么分数?

1.学生真的理解吗?

2.要出现假分数吗?

学生之所以出现上面的疑问, 是因为人教版教材在编写本课时, 回避了假分数, 把假分数和真分数的认识放到了下一课时。而另外版本的教材, 都是把假分数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放在一起的, 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相比,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假分数。因此, 本节课有必要出现假分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经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 渗透类比推理的数学方法。

(3) 初步感知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 激活经验, 唤醒对分数的原认知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已经吃了3 个, 已经吃的个数是总个数的 () 。

生 (齐答) :四分之三。

师:这里的四分之三你是怎么理解的? (根据学生回答, 师逐步完善上图, 最终得到下图)

生:把4 个苹果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 已经吃的个数表示这样的3 份, 所以用四分之三表示。

(反思:通过这样的学习材料能有效激活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已有认知, 即分数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后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四种分数定义中“份数定义”的理解, 为后面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奠定了基础。)

(二) 类比推理, 实现对分数的再认识

教师边说边画在大黑板上:现在妈妈买了4 个苹果, 又买了12 个梨,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 。

师:怎样列算式? (板书:12衣4=3) 这里把谁看作了标准?

生:把4 个苹果看作了标准。

师:从图中你看到3 倍了吗?谁上来圈一圈?

师启发: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都知道3 个苹果是4 个苹果的四分之三, 现在可是3 个梨呀, 不一样的哦, 3 个梨怎么也是4 个苹果的四分之三呢?这是什么道理?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其中的缘由。谁来说说其中的原因?

生:这里比的是个数, 即在个数上, 3 个梨相当于3 个苹果。

师:什么意思?谁听懂了?

生:在这里大家都是在比个数, 都是3 个对3个, 不是比什么重量、形状等等。

师:谁听懂了? (指名复述)

师小结:同学们, 现在黑板上有6 个算式, 上面三个算式的商都是整数, 都是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后面三个算式的商都是几分之几,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

(三) 夯实模型, 巩固对分数的再认识

师:根据屏幕上提供的信息,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学生独立提问解答, 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说说你提的是哪个数学问题?

生答师板书:篮球的个数是排球的几分之几?

师:请说说你写的算式, 让其他同学猜猜你解决的是哪一个数学问题。 (生答师板书算式)

生答师板书每个算式相对应的问题。

师:黑板上哪个分数你有点看不太明白?

生:把7 个篮球看作单位“1”

(反思: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 先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 然后再集体交流所提的问题和相应的算式, 通过丰富的、相类似的问题与算式, 引导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还可以表示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而不仅仅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此, 假分数的出现变得不那么突然, 不那么难以接受。)

(四) 拓展延伸, 深化对分数的再认识

从形到数, 完善意义。

师:请一起看屏幕 (见下图) , 从图中你看到分数了吗?

师:你能看懂哪个分数?能说说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吗?

2援从数到形, 延伸意义。

师:你能用一幅图来表示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动手画图, 教师巡视, 收集材料。

反馈交流:有位同学这样画, 你看得懂吗?

教师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这位同学用线段图表示的, 谁看懂了?

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师:根据这个线段图, 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

启发:都是相差的1 份, 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单位“1”不同。

(反思:这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对分数的认识, 即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第三种定义, 即比定义:它是“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比”, 另一部分可以是整体, 也可以是部分, 把一部分当作新的整体。同时, 还力图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比是一个有序概念, 颠倒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的比较顺序, 就得到另一个比。)

(五) 课堂小结, 梳理对分数的再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分数不一定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是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

生:分数不一定都是分子比分母小, 也有可能分子比分母大。

生:同一个图,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分数。

(反思:通过课堂小结、梳理, 使学生对分数有了更加系统、深刻的认识, 即分数不仅仅表示同一类数量之间的比, 也可以表示不同类数量之间的比;分数不一定都是分子比分母小, 也有可能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甚至分子比分母大;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随着两个数 (或数量) 之间的比较顺序的颠倒而交换位置;等等。这对将来灵活地运用分数大有裨益。)

【总体思考】

整节课, 在厘清份数定义显示过程, 商定义表示结果的基础上, 旨在着力解决如何妥善实现由算式到结果这一教学难题, 同时深入思考与之有相同本质的已有数学知识, 并最终确认应该是“如修订版教材中所要体现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综观两个数 (或数量) 相比, 既可比较相差多少即差比, 又可比较两者的倍数关系即倍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其实质就是倍比, 所以整节课的新授部分先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引入, 后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展开教学, 最终由商定义得出商是整数时我们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当商不是整数时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自然地获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用除法计算的思考方法。

另外, 在细细解读张奠宙教授的观点“已经学过比和比例之后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仍然有缺乏用比和比例的眼光去审视分数的缺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在讲比和比例的时候, 应该补充‘分数的再认识’, 这对将来灵活地运用分数很有好处”等之后, 更加坚定了笔者对此例题的定位, 那就是此例题既是“解决问题”, 更是“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比定义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练习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比定义的认知, 力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体会到部分与部分之比、部分与和之比、差与部分之比、差与和之比等等, 有的问题即使不能当堂解决, 但对学生六年级学习分数 (或百分数) 解决问题时应该会有不少的帮助。

总之, 作为数学教师既要读懂知识发展的思维轨迹, 又要读懂学生学习的思维轨迹, 两者同样重要, 缺一不可, 只有让知识发展的思维轨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轨迹和谐共振, 课堂才会更有张力、更有魅力、更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摘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既是“解决问题”, 更是“分数的再认识”, 即分数比定义的认识。基于此, 本课教学应侧重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是两个整数之比, 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是分数意义教学的延续和递进, 可以通过迁移、类推达成理解。

关键词:解决问题,再认识,迁移,类推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分数”教学中需要澄清的几个数学问题[J].小学教学 (数学版) , 2010 (1) .

百分数认识教学反思 篇3

这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56页的内容——《分一分》。它是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本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设计理念】

目前,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由过去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课堂成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動中,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与探索,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自我。本篇教学活动设计力图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活动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辩一辩”等数学活动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受到“认识源于实践”“部分与整体”的思想启蒙。

【活动准备】苹果、水果刀、学生练习纸、彩色笔、多媒体课件一套、半个橘子的卡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用拍手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T: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玩游戏了,是不是?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小游戏(放课件)“分水果”,你们愿意吗?

T:那好,游戏规则是:我来问,你来答,不过,要求同学们不许动口,而是用拍手的形式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几就拍几下。

1、课件出示实物(4个草莓)问:老师这里有4个草莓,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拍手表示)

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师评:你们的答案又快又准确,继续)

2、课件出示实物(2个桃子)问:如果老师手里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拍手表示)

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师评:真不错,是不是很容易?还想不想再来?好,继续)

3、课件出示实物(1个橘子)问:如果老师手里有1个橘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无法用拍手表示,学生思索,可能会有学生说用“半个”)

T: 怎么不拍手?噢,一个橘子被分成相等的两半了,像这样(课件演示平分橘子)对吗?

T:每个人 分到的半个橘子已经不能用拍手的形式表示了,因为我们以前还没有学过用来表示一半的数字,那么一半该怎么表示呢?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表示橘子的一半吗?

T:下面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创造出表示一半的方法,好不好?

(先让学生自己创造,再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同时老师巡回指导,并请4名同学到前面去画或写表示一半的符号。)

T:刚才老师下去观察了一下,发现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谁愿意先来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表示一半的?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写、画或手势等多种形式,先让那4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让组织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一)认识分数1/2

T:大家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橘子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你们想学吗?

T:首先请大家先来想一想(课件出示问题:我们把一个橘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答略(课件出示小结:我们把一个橘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整个橘子的二分之一)

T:那么当一个橘子被平均分成2份之后,这其中的一份(老师贴出两个半个的橘子卡片),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不能)

T: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家族的一位新朋友,名字叫“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它能帮我们解决今天我们遇到的这个难题。

T:这半个橘子,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符号1|2这个分数来表示(在半个橘子的下方板书1|2)

讲解:1/2就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T:那么我们来看大屏幕(放课件:没被平均分的圆),这是二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理由:没有平均分。)

T:大家知道,我们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分数的每一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给分数起名字,让学生明确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三部分组成的,并用书空的方法掌握分数的写法)

(二)加深对1/2的认识

1、直观操作:分苹果

T: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1/2了,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我想得到一个1/2该怎么分呢?谁愿意帮老师分一分?(请一名学生前拉来分苹果)

师评:他分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平均的问题)

你要把苹果分给谁吃?(生答略)那妈妈吃的这一半,也就是这个苹果的多少?那老师吃的这一半呢?(明确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两份后,其中的任意一份都是它的1/2)

2、涂一涂

T:我们能从实际操作中得到1/2,那么如果给你一些图形,你能从图形中找出1/2吗?

打开课本56页,先找出每个图形的1/2,再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表示你们所找到的1/2

(涂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这些图形的1/2的,再说说通过涂色知道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橘子、半个苹果、还能表示……

3、折一折

T:我们大家不仅能够通过分实物得到1/2,还能从图形中找到1/2,纳闷如果让你创造一个1/2你会吗?

T: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折出你们喜欢的图形的1/2,并图上你喜欢的颜色,来表示1/2,好不好?

(先自己创造,再同桌之间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到的)

T:我发现同学门讨论得可激烈了,那下面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学生争先展示略)

(三)认识其他分数其实1/2还有好多朋友

T: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2,认识了1/2之后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其实1/2还有好多朋友,你觉得1/2还可能有那些分数的朋友?(生答:1/3、1/4、1/5、1/6、1/7、1/8等等)你们想认识他们吗?

T:那下面就请你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折一折,为1/2找到更多的朋友,再用涂色的形式表示你想认识的分数朋友(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

T:我发现同学们都认识了自己想认识的分数,为1/2找到了朋友,谁想到前边来向大家汇报一下,把你所认识的分数朋友介绍给大家认识认识?

(介绍的同时老师或学生自己来板书所认识的分数,老师要学生明确这些数和1/2一样都叫分数)

T:你们能说出这些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T:通过折纸、涂色表示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T: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创造了这么多分数,还发现了分数的好多好多知识。

三、巩固练习(游戏:芝麻开门 闯难关)

第一关:判断题(课件出示文字判断题)

第二关:说一说图形阴影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第三关:观察每一部分各占整体木版的几分之几。

(顺利地闯过三道难关后,课件出示阿里巴巴手举鲜花出门迎接向大家祝贺)

四、课堂小结

T:见到了阿里巴巴,你们高兴吗?那下面让我们向阿里巴巴汇报一下今天的收获吧,你这节课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你对分数是怎样理解的? 有何收获?有何感想?

让我们和阿里巴巴说说。(学生汇报略)

提示:(分数)怎样分呢?(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 就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刘淑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一、立足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及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场景,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开课时,我以名言警句做铺垫,以点球大战的情境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揭示了百分数的意义后,又让学生说饼干盒、衣服标签等物品上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也可以用于生活。通过一个个熟悉的场景及物品,不仅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了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关注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渗透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更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在比赛写百分数的环节,向学生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最后送给学生含有百分数的名言,也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起到了指导的作用,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回归本质,让数学学习富有“数学味”。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确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百分数,而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形成、并归纳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经历“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数学思考方法;另外,在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反馈、互评等环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很满意的。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我深感还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

不够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百分数是学生在学习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在备学生时,我忽略了由于学习时间过长,大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分数的意义这一关键,在比较百分数和分数的异同时,我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直接放手让学生交流,导致后来学生的回答与我预设的不相符,虽然最后我也做了小结,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还是很模糊。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认真备课。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节内容,我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确定本课教学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课前准备。同事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完整。由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的例子引入百分数,再让学生质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出三个大问题: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怎么写怎么读?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接着就按顺序学习,解决这三个问题,学习百分数读写法时适当做些联系;最后对课堂进行总结。

导入设计恰当、合理。我采用谈话式引入,让学生读生活中关于百分数的句子,并且说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的例子,一方面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百分数,另一方面是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这一点也受到了教研员极大的肯定,内心很高兴。

问题设计合理。板书课题后,我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在学生对百分数提出数学问题后,我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出三个大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法、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然后一一出示在黑板上,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让学生明确了目标,了解了学习内容,有了目标才不会漫无目的地“乱走”,这个问题的设计非常合理恰当,指引了方向,指出了目标,所以非常好。

情境的创设。在探索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是在三杯糖水中找最甜的,一个是在三中西瓜种子发芽中找出发芽情况最好的。目的是使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用通分比较大小的方法可以找到想找的,用100作公分母更容易比较,进而说说这些分数表示什么,最后引导孩子用一句话概括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

缺点:

在探索百分数意义时创设的两种情境中出现了相同的数(20、25、50),在通分时都是100,给孩子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才是百分数,分母不是100的就不是百分数,也不能很好的突出百分数的作用。

在练习“把下面成语写成百分数”时教师关注的不够,好的孩子一下子就会写,基础差的可能连成语的意思都不懂,更别提再写出百分数了。

在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时,教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

教学时间分配不均匀,前面两个问题占用时间过长,以致第三个问题只是在老师仓促的点拨下了解了一下百分数和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百分数的认识》数学教学反思 篇6

10月9日周日,我们补上周二的课,下午3点多,孔老师给我说10月11日,市教研室的领导来我校督导数学教学,让我上一节课,我接到这个通知很重视,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认真阅读教学参考书,从网上收集教学设计、课件,整理、修改,当天夜里忙到12点多,课的流程和课件总算有了眉目,周一一整天,我仍在忙着记教学过程,修改课件……

周二第二节课,市教研室的毕孝海老师准时坐在了六年级二班教室里。谁想出了意外,电脑操作台出了故障,重启了电脑,已经上课两分钟了,我自己感觉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百分数的意义、读写法、了解了百分数的特点、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不同,渗透了环保教育、用眼卫生等。反思这节课,感觉前面出示的`百分数太多,占用的时间太多,所以后面的教学自己有些慌乱。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 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2) 在具体情景中, 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感受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 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 体会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 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3) 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感受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师板书用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概念

师:谈话:同学们, 现在正值春天, 春天是一个绿色而充满希望的季节, 而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被誉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想不想看看那里的花卉展? (出示课件2:云南花卉展及含有百分数的相关信息, 让学生感知。 )

师:引入“百分数”这个概念, 究竟什么是百分数,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和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探讨问题, 形成概念

出示课件3:某科技实验小组做了花卉种子的发芽实验, 3天后种子的发芽情况如下:实验1一号:实验种子数100粒, 发芽种子数80粒;二号:实验种子数100粒, 发芽种子数90粒;三号:实验种子数100粒, 发芽种子数40粒。

师:看了这些数据, 你能直接比较出几号花卉品种的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与同学交流。

生:可能汇报思考结果:a.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因为实验种子数相同, 二号发芽种子数是90粒, 所以二号发芽情况最好。 b.因为二号种子的发芽率是90%。

师小结:要看几号种子发芽情况好, 在实验种子总数100, 即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 我们把发芽种子数和100比较, 几号种子对应的分率大, 就说明几号种子的发芽情况好。 出示课件4。 实验二:四号:实验种子数20粒, 发芽种子数18粒;五号:实验种子数50粒, 发芽种子数20粒;六号:实验种子数5粒, 发芽种子数5粒。

师:了解了第一组实验数据:实验种子数发生了变化, 实验种子数不同, 发芽种子数不同, 能不能直接比较出来呢?

生a:求它们的发芽率。

生b:直接比较出六号种子发芽率为100%, 因为它种了5粒, 全都发芽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些疑惑, 不要紧, 看看借助线段图 (略) 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5:四号种子;课件6:五号种子;课件7:六号种子。

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分析, 能不能比较出几号种子的发芽情况好, 还是不好比较, 把它统一成“分母为100的分数”, 即单位“1”相同的情况, 把发芽种子数和100比较, 几号种子对应的分率大, 就说明几号种子发芽情况好, 为了便于书写, 把写作:90%;写作:80%;写作:100%。

出示课件8: 像90%、80%、75%、45%、100%、22%、117.5%等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叫做百分号。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归纳小结:

1.百分数表示什么? 1它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2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 它不是一个数。

2.在这里, 另一个数是单位 “1”,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实际就是求一个数占单位 “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3.生活中的百分数有时小于100%或等于100%, 比如说:种子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班级的出勤率可能小于100%或等于100%;生活中的百分数有时大于100%, 比如说:老师布置了10道题, 小明完成了14道题, 小明完成题目占布置题目的140%, 就大于100%。

三、课堂小结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采用投篮争霸赛的情境引入,通过在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来丰富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64至6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感受百分数的价值,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實际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都喜欢体育运动,给大家说说?

生:…

师:每种体育运动都有它的魅力,让我们一体来欣赏篮球比赛的精彩瞬间。(播放篮球视频),看完视频谈谈自己的感受,进而引入学校将要举办一场篮球争霸赛,看看谁都报名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 感悟新知

1、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出示表格一,只显示参赛同学姓名)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他们训练的信息。(出示表格二)

姓名投中次数

小张7

小王17

小刘9

师:你认为谁的实力更强呢?

生:我认为是小王的实力最强,因为他投中的次数最多。

师引导学生在争论中发现,如果投篮总次数相同可通过投中次数比较实力,如果投篮总次数不同则需要另外比较,进而明白只知道投中次数一个量无法比较,需要知道另一个量:投篮总次数。(出示表格三)

姓名投中次数投篮总次数

小张720

小王1750

小刘925

师:那么现在知道了投中次数和投篮总次数,怎么比呢?

生1:比较投中次数和投篮总次数的差,差越小代表实力越强。

生2: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师引导学生发现比较次数和投篮总次数的差无法确定谁的实力强,而通过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能确定谁的实力强。

师:他们的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生1:小张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 =

生2:小王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 =

生3:小刘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 =

所以,小刘的实力最强。

师:像这样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一百分之几的分数也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35℅,这种数叫“百分数”。并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1)、介绍百分数的写法,读法。

注意师板书百分号的时候要让学生看到写“%”的顺序,要先写一个圆圈、再写一斜杠、再写一个圆圈,注意圆圈不要写的过大。以免和数字“0”相混淆。

全班书空写一遍。

让学生写出另外两个百分数,(34℅、36℅)并读一读再相互评价。

(2)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师指着百分数说:35℅在这里也就表示什么?

生:小张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35℅。

师:那34℅、36℅呢?

生:……。

(3)感受学习百分数的必要性。

师:看来百分数同样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和分数相比哪个更容易看出谁的实力强呢?

生:百分数便于比较,因为分母相同,只比较分子。

(设计意图:采用信息的逐次出现,学生认知心理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从而激起他们的认知冲突,在辨析中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与争论中看到知识产生的必需性。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百分数的价值。)

2、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概括概念。

师:正由于百分数有便于比较这个优点,他才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我们一体来看看生活中的百分数吧,说说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情境图:(略)

生:52% 表示我国男性人口约 占 总人口的 52%

生:95% 表示今天出勤人数 是全校总人数的95%……

师:你在生活中哪里还见过百分数,说一说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生:……

师:我们说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他们都是在表示什么?

讨论:百分数表示什么?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汇报。

引导归纳: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举例,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数的含义,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不同的百分数之间的相同处。在充分感知百分数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你觉得百分数和那种数有联系,( 分数)

那我们把分数请出来: 选 一 选

60%

1.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

2.一根铁丝长( )米。

生选择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师引导使学生明白在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时既可选择百分数,也可选择分数,他们都表示分率,而在表示具体数量时只能选择分数。

三、操作应用 深化理解

我们已经会读、写百分数,并理解了它的含义及与分数的区别,那你会使用它吗?

(一)、填一填

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二)、画一画。

设计一个图案,再说说各种颜色分别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三)、想一想。

1.一本书,我已经看了40%

2.据调查:2011年西安市小学生近视率高达42.3%

3.神舟飞船连续九次发射,全部成功。

四、反馈质疑 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上一篇:《短文》教学教案下一篇:心理辅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