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学习总结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概念学习总结(精选8篇)

新概念学习总结 篇1

总共有15个小标题.其中1~6在一楼.7,8,9在二楼.10~12在三楼.13~15在四楼

一、新概念选择英音还是美音?

二、学习《新概念》该从第一册开始,还是从第二册开始?怎么去背诵课文?

三、怎么去听录音?怎么去听写,听写有什么用处?

四、每天学多少合适?

五、我不会改写怎么办?

六、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从第一册学起,你说我完全不会吧,我也会点,你说我会吧,我又觉得自己还真不行!

七、关于教材的选择?

八、我的《新概念》是老版本的,现在都是大开本的新版本,我是否要换掉?

九、我是上班族,我该怎么合理分配时间?

十、我也想学好英语,可是我怕自己坚持不住!

十一、如何背而不忘新概念?

十二、我阅读没有问题,过了6级,但是我听不明白也说不出来英语。

十三、我就是不敢开口说英语怎么办?

十四、我该怎么背单词?

十五、感受听力

一、新概念选择英音还是美音?

答:在书店购买的《新概念》配套磁带就是英音版,由外研社出版。一般我们说的经典语音就是这个版本。但是,对于第一册来说,偶数课,这个版本的录音是没有的。只有美语版《新概念》第一册的录音是完全的。

但是,对于学习美语又喜欢《新概念》的朋友来说,最好是听美音版的,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市场上很少见了,需要耐心的在网上找。

美音与英音的原则全凭个人喜好,没有谁好、谁不好的区别。只要是学英语的人,在练习听力时应该美音、英音都接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你不知道你碰到的外国人是欧洲人,还是美洲人,即使是美国人也有说英式英语的。

那么你自己的语音要始终遵循一种,不要英美混杂。

二、学习《新概念》该从第一册开始,还是从第二册开始?怎么去背诵课文?

答:对于《新概念》的学习,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下苦功夫,不能嫌烦,坚持下去。而且要从第一册开始学起,这样对于你以后的学习会有好处的。相对来说,第一册简单一些,基本上是一些日常对话,或者简单的叙述性短文。别看简单,如果你能脱口而出、运用自如的话,口语方面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而且,对于第二、三、四册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说说新概念一的学习:

1、不要去看那些背着2、3、4册人的感言。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背诵的。没意义!即使背了,说的时候也都是想那些最简单的句子去表达,因为难的一个都想不起来,简单的还怕自己表达不准确呢。

2、你可知道生活中的英语就是很简单的,哪里有书本上那么复杂?陈述式的表达方式就是比日常口语要复杂。它不像

“您住哪儿?”

“我住天安门广场正中央”这种对话那么简单。

3、打开新概念第一册,看哪儿哪儿会,当然是觉得非常的简单了。你别去看书,就听录音,尤其是那些对话的录音,一句一句的播放,相当于在和别人交谈,你看你能否回答正确?即使你的回答不是和书上的一样,那么你想想你能顺利的做出回答吗?

4、每课学完后,你能把这些简单的对话用到生活中去吗?生活中不用英语,4册书都背下来最大的成就也就是顺利通过考试,其他的什么都不是!没有人会听你滔滔不绝的背课文的,课文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

5、新概念第一册,语速是慢,这种情况下,你能在听英文的时候反应出它的中文解释吗?你能在听录音的同时,直接做出它所表现的动作或想像出它表达的意思吗?是不是还在心里“听到英文――翻译成中文――想中文回答再翻译成英文做出反应”这么一个过程?

6、新概念第一册的每篇文章学完后,你能照着原文自己写出一篇来吗?

7、没有第一册的基础积累,2、3、4册想学好才怪呢。盖房子是要打地基的,没有地基,上面的房子再漂亮,扇下扇子都会吹倒的。英语同样如此,要学就学好,别学“豆腐渣”英语。

8、如果简单的第一册没有用,作者干什么不直接写第二册,非要凑个1-4册呢?2-4册不就得了?

9、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毅力了吗?懒惰只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大多数人好高骛远,总想一蹴而就!基础的,简单的看不上,复杂的,难度大的又学不明白,于是就开始困惑、茫然,实在不行了就换教材,还是从第一课开始学,简单,心里高兴!那速度,一天20课都没有问题,又如何呢?全是白费力气,到了有难度的,还是不会,恶性循环。剩下的只有抱怨了!

10、书本是死的,脑子是自己的,方法是灵活的!

英语背诵的流利程度不是越快越好。速度快只能代表你非常熟悉了,但是谈不上发音、语感就一定强。

快,带来的好处是你再去听录音时,不会再觉得紧张,听不懂。使你能够做到同步反应的效果,这只是培养语感或者说叫做训练反应的一种方法而已。

同样的一句:“How can I ever repay you for all your help?“在录音带和电影中的语气是不同的,你即使背得再快,未必就能反应过来。因此,英语的背诵是要从模仿开始的,不要觉得录音带里的语调很怪而自己不好意思去模仿,非要按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表达,那么,你永远感受不到自己的语音纯正。

录音带的语音只能说是“标准英语语音”,它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就像“标准普通话”,北京人说的也不是普通话,只是地方方言而已,它只是接近普通话,比如“哥们儿”一词,一般来说都是儿化音,“儿”的发音弱读了,听着很好听!但是,标准普通话的要求是要说成“哥”“们”“儿”,三个字的发音必须饱满,这才是“标准普通话”。英语录音带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跟读速度的快与慢都是帮你培养语感的途径,快的基础是慢。

对于背诵,相对来说都是指的二、三、四册全文,背诵实际上是增强语言能力,增强语感的一种方法而已,效果很好的!

背诵要理解性的去记忆,无须一字不落,你学英文的目的无论是说还是写都是为了能够表达思想,而不是去给别人单纯的背课文。机械式的背诵只能让你打击自信,失败得更快。除了课文你会背诵,让你自己说点什么就一概不知了,这不是掌握英语,而是应付差事。

理解性的背诵,是你白课文的意思后,就要学会去改写它,把范文中涉及到事件改写为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让自己成为第一人,而不是一个阅读者或是一个旁观者。这样,你的记忆才能深刻,才能积累语言,迅速的表达思想。

书后的练习一定要做,同样也是改写成自己的事情,虚拟一个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才是自己真实拥有的,别“傻背”。

在背书时,每次都把要背的内容写出来,再和原书去对照,拿着你默写的去背。你的书翻得越少越好!磁带越多听越好。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巩固记忆力,锻炼阅读能力。

背书一定要有计划,有规律的背诵,否则耗费精力却不见效果,最好按照科学的艾宾浩斯曲线进行背诵设计,或者更简单一些用设计好的超循环背诵大表,可以到百度上搜索一下。

三、怎么去听录音?怎么去听写,听写有什么用处?

磁带要天天听,早、中、晚,各一次。就像你听流行歌曲一样,听多了,记忆自然就深刻了。即使你不去背诵,听多了也就会了,当录音说一句时,你就能接下一句,这也是很好的练习口语的方法。

先整篇课文放一遍录音,看看自己能听懂多少?然后要逐词逐句的听,也就是放一句话的录音,按下复读机的复读键,让它反复播放,你听出来什么就写什么,对于词汇量上的刚开始可以看书,但要慢慢的减少翻书的次数。水平高的不要看书。实在听不出来,也可以看一眼书

然后,利用词典去查每个单词的音标、注解。自己试着写出中文解释,写出来了,再和书上对照。未必一个字不差,只要意思对就行,因为汉语太复杂,一句话能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不必精益求精。

写出来了,和原文对照了没有错误后,就去跟随录音大声的朗读,直到语气、发音和录音相同为止。然后你再继续第二句话的重复劳动。

当一篇课文结束后,要保证听完的录音每隔5-7天就重新听一遍。边听边跟着说。

每天不要学的过多,当你听到最兴奋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了,哪怕是这一课只剩下最后一句了。都要到此为止,把这点激情留到明天去。充分利用剩下的时间去查词典、去理解,去改写,把精华变为自己的思想。很快你会感觉到,每天不听英文你就会很别扭了,这时,英语就不再是一种学习的负担,它已经成为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你进步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明显。

听写,一是练习听力、二是练习写,练习记忆力。一句话由几个单词组成,你写出一句话,就要写出很多单词来,写出来的是英文,自然你眼睛看到的也是英文,能够练习阅读能力,而且,在你写的过程中,你是不会去想中文的意思的,你想的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或者是表情。比如说:Last week I went to the theatre.你在写出来的时候,你想的是“个星期我去看戏”这么一个事情的场景,而不会去想中文“Last week代表上个礼拜,I是我的意思,went to是去的意思,而且它还是go to的过去时,更不会去想the theatre是剧院。只有你不认识这个单词,在查到词典时,你才会去想它在中文里是这个意思。那么,你既然知道了,下次就不要在有这个英翻中的意识,要有想像的意识。看到了the theatre,你就把它想像成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嘛,或者大华电影院之类的。这叫“形象记忆”。时间长了,你就脱离中文思考的瓶颈了。

还有不明白的,就看看这个步骤:

1、先整体听一遍课文。看看自己到底能听懂多少。

2、利用复读机复读功能,逐句播放,听一句,写一句,碰到不会的单词了就先空着。继续往下听写。整篇课文或者你拟定的几句话都听写完了,再结合上下文看看那些不会的单词能不能猜出来。

3、逐句回放那些空着单词的句子,试一试能不能写出来。如果还不行,就打开书对照的看一下。在这里,我倒是不主张钻牛角尖,恨不能一个不会的单词憋好几年才写出来。因为,有些单词确实我们不会,那么直接看一下书,就知道了,下次也可能在其他课文中还会遇到,这就等于是复习了,不要太死板了。其实,这次看了,未必下次你真的就会写。

4、把不会的单词,或者你认为含糊的单词去逐个的查词典,逐条的去看注解。

5、每天多听这些听写过的录音,最起码你要在今天听写新内容之前要默写一遍昨天听写过的。

6、看着中文注解写英文,联系中英互换。绝对有效。

7、如果你想练就口语,就要大声的去模仿朗读,最好能背读。

8、运用李阳的“一口气”训练你的伶牙俐齿,这个真是很管用,以后你会发现听任何英语都不会觉得语速快的。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在于:

听能够让你集中精神,写能练习拼写和记忆,听写的同时你是不会考虑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英语思维方式。

写出来的东西应入眼帘,就是练习阅读。英语听写得多了,你就知道很多句型、句式是大同小异的,经过查查语法书,了解一下,自然语法知识就提高了。阅读速度也就提高了。因为始终在听,所以你置身的就是英语环境。

大声的朗读,直到会背诵。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语调、记忆的。口语能力自然提高了。一口气能让你的嘴巴更流利,你就不会感觉外国人语速快了,即使新概念2还是慢速英语,没有慢速的积累,哪里可能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其实,一口气的训练基础也是先慢后快直到最快速,不信,你就试试!

看着中文写英文,实际上就是把看着英文想中文反过来,这样,你就不自觉地去做起了翻译,也是训练英文思考方式的一种方法。不过,要想当个真正的翻译,光是《新概念》可还不行,还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新概念》毕竟是大众英语。

对于急于考试的学生来说,上面的几条你可以不完全照着做。这些就是打好基础的方法。《新概念》可以这么做,任何一本教材或者是dvd也可以这么去做。

四、每天学多少合适?

每天不要过多的记忆,有5-6句话足以,多了什么也记不住。科学的说法是一天记忆8句话,我们还是不要那么标准了,少点好。最好能把学到的组成简单的对话,这样一问一答自己都可以练习口语了。不要去考虑进度,不要去想:“唉呦,这得猴年马月我才能学会呀?”,当你对英语有了感觉后,速度是突飞猛进的。心不要太急,戒骄戒躁,就像一个人猛吸一口气,他可以跑得很快,但他永远跑不远。就是这个道理。

五、我不会改写怎么办?

谈到改写,其实不用犯愁。《新概念》每课后面都有练习,尤其第一册书,练习部分有大量的替换词,连人称、动词格式你都不用改,直接把book换成car就行了。当然这是最初级的改写,但是你有可能就想到你自己身边的东西了,比如:手机、手套、mp3什么的,改过来就是你的语言了,你先照着书上的练习去做,一段时间后你就知道如何改写了。

然后再学会把第三人称改为你自己,无非就是“he、she、they或者是人名都改成“I”,遇到第三人称单数时,它动词后面有“s”,你就把“s”去掉。比如说:He loves a pretty girl.”你就改成:I love a pretty girl.遇到宾语的地方,无非就是把它们换成“him、her、me、them、us”等等。比如说:Where do you plan to take me? 你就该为:Where do you plan to take her?或者:Where do you plan to take my dog?其他的都可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总之呢,书里说去剧场,你就去改为商场,说里说买了个帽子,你就说你买了件大衣。但第一人称变第三人称时一定要注意动词的变化。这样简单的改写一些以后,你脑子里就有的写了。每天都看一看自己写的东西,每天你都会有新的想法,那就不断的增补,修改。不知不觉间,你就有了质的突变。即使刚开始写错了,自己看不出来也不怕,待你水平提高后,自然你就知道哪里错了。我们说母语的时候不是照样经常犯错吗?所以说错、写错英文简直就不要拿它当回事。如果你都会的话,你还学英语干吗?那不是吃饱了撑的找休闲来了吗?

六、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从第一册学起,你说我完全不会吧,我也会点,你说我会吧,我又觉得自己还真不行!

拿出第一册录音,别看书,听一遍,看自己反应得过来吗?听到的话能不能不想中文就明白?让你说,你能随口说出来吗?如果不能,那就证明你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正好利用第一册来巩固基础。要一丝不苟的去听、去写、去理解。千万不要再看着书听录音,这样你就会认为你哪里都明白,哪里都听得懂,但是一合上书,就会感到什么也听不懂了,心里就没有了底。

十、我也想学好英语,可是我怕自己坚持不住!

坚持!话虽好说,做起来却是一点都不容易。这其中要伴随着多少苦闷和乏味。读英文著作、听歌、看DVD、背诵名篇名作等等,让人觉得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然而这些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形式而已,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坚持”地把这些方法和形式付诸实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摇了,坚持不住了又该怎么办呢?

就我个人学习英语的经历而言,也曾是多次放弃、重来;再放弃,再重来。开始都是怀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战斗中去。恨不能一天之内就要学会两课书、三课书。一个月就要学完一册书。然而,学着学着,就感觉要“坚持“不住了,想要放弃。开始总是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为此而郁闷。后来才发现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难。

一、要学会精神转移。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信心不足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往下学,因为从你的思想意识形态里已经开始产生了抵触英语的情绪。这时再继续只能是“适得其反”,请你先放一放你所学习的内容,最好的去处是逛书店,到外文书店看看那些崭新的原版小说,先不要看其内容,只看图书的封面。

这些原版图书要比国内图书的封面做得好得多。这些花花绿绿的封面(特别是名著的封面)能够强烈刺激你的大脑神经,让你对书中的内容产生联想,从欣赏图片的审美角度去激发你阅读的兴趣。这时,你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翻开内容看上一两段,你就会发现原来你的英语已经很有水平了,以前的时间没有白费。

还有一个原因,你学英语的时候是孤立的,当你置身到外文书店的时候,你会发现那里有很多中国人、外国人,这时候你才能够感受到很多中国人都和你一样在努力着,也许他(她)的英文水平很高,也许他(她)还不如你。从而让自己产生羡慕、嫉妒、欣慰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你的继续学习的兴趣。而你所看到的那些外国人,如果你能上前聊上几句,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不敢呢?是自己水平不够吧?那还不回家赶快去学?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去听听那些原版磁带,去看看原版DVD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尽量不要去想自己现在所学的教材。毕竟在内容上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保持你好学的心态。

二、学习他人之长。

学习英语是要虚心的,在自己坚持不住的时候,要多去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的书籍,听听他们的心得。俞敏洪、李阳,杜子华、钟道隆等等,这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同样也遭遇过你我这样的经历,也曾经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徘徊过。他们是怎样走过来的?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管你是否认可这些人,为什么他们成功了,就因为他们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坚持走到底。我在坚持不住的时候,就会找出钟道隆教授《踏踏实实学英语》讲座录音听听,体会一位老人学习英语的艰辛,看看李阳《疯狂英语》的演讲,感受他的狂热,读读杜子华的《英语成功学》吸取他丰富的经验。这些都能调节自身的心态,鼓励我们“坚持”下去。

三、不要一棵树上吊死。

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教材,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会因人而异。别人的经验是经过多少次失败总结而来的,或许对你就不实用。要学“博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在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找到自己能够“坚持”的方法。一套教材未必就要全书背诵下来,人都有个性、喜恶。或许某一类你就不喜欢,那就别硬着头皮去看、去听。即使别人都说好的,也要自己去衡量,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你才能够坚持下去。如果非让一个喜欢流行音乐的人去听京剧,还不如让他去参观疯人院的好。所以,千万不要一棵树上吊死,喜欢什么就去接触什么,一本书里只一点点也好,一盘磁带里只一句就行。

四、要了解学习的资源

有些人开始时如狼似虎的背诵英文,一天好几课。可是背了半天,却发现除了会说些已经背过的课文,再想说点别的就什么也不会了,脑子里空空如也。能听懂的录音也仅限于学过的课文,再听别的就好像是天书一样。于是,自信心开始动摇,对教材开始怀疑。

英语作为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要想掌握它不是短时间内突击就能取得效果的,这是必须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去大量的接触。不是你背诵几篇文章就会了,听懂一盘磁带就明白了那么简单。

你要理解的是背诵文章,听录音的目的是什么?背诵文章要理解性的去记忆,不能“傻背”。能背诵下来并不是目的,而是你要掌握作者写作的风格以及用词、用句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是聪明人,就不应该一字不落的把原文背诵下来。而是应该以原文为模板,去进行创作。把原文改写成自己的事情,使自己成为主角,而不是总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只有这样,通过模仿,你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以及写作能力。你才能在想表达时不至于脑中无词。听录音,是要你了解英语发音的特点,纠正你的发音,说话的语气,训练你的反应速度,训练你的对话能力。然而很多人却用错了录音带,只是把它当成了一部有声词典,发现一个单词不会念时才会去听。甚至根本就不听磁带。

学习英语重要的是思考,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深入的理解,从而进行创作。英语一定要去“悟”,去“练”,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你才能够坚持下来,最终掌握英语。

十一、如何背而不忘新概念?

要想背好《新概念》,所有课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背诵前一天背诵的课文。

第二点:利用空闲时间重复背诵以前的课文,哪怕只是其中的几句都可以。比如今天背诵第一课,明天背诵第二课。第三天背诵第1、2课,第四天背诵第三课,如此往复。最好还是根据艾宾浩斯基以曲线进行规划背诵或者还是参考超循环背诵大表,简单实用。

第三点:每天听从头至尾的听录音,也许你现在不能完全记住前面背过的课文,时间长了,这些录音都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自然而然的也就记住了。这需要一个过程。录音非常重要,必须天天听!

第四点:不要报以强烈的目的性去背诵,比如说为了短期内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了应付考试等等而背诵,好像完成任务一样。那样的话,用不了几课书就会把你累地筋疲力尽。始终要保持“兴趣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五点:《新概念》每篇课文都堪称是微型小说,市面上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短文欣赏了。所以,要从欣赏的角度去理解背诵。这样不会感到枯燥了,当然水平也是在不知不觉中突飞猛进。

第六点:对于《新概念》中课文篇幅较长的,要分段背诵。人的大脑在一天中能记住的句子最大限度只有“8”句话,我们缩短一些,只背“5”句,滚瓜乱熟。第二天再背诵其他的。当天背得越多,忘得也越多。这就是很多人背得快,忘得快的原因。只记住表层,没有深入骨髓。

第七点:利用电脑、或手写默写课文。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第八点:当你背诵时,感到自己进入了最佳状态时,好像只要看一遍后面的课文,就能立刻背诵下来时,要强制自己不再背诵了。把这种激情保留到明天去。蓄势待发,才能更加应付得轻松自如。

实际上,打基础,不见得非要《新概念》这部书不可,我们初中的英语书、高中的英语书都是打基础的好材料了。我奉劝众位,不要轻视了它们。

十二、我阅读没有问题,过了6级,但是我听不明白也说不出来英语。

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这种“中国式阅读”英语状况。也就是说“聋哑高材生”。

其实,解决这类人的问题很简单,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了,无非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听和说。

如果,你真的想克服你的弱点,首先要做的是得肯“放下架子”,脑子里不要再去想你考过了的四、六级,就是你是个“特八”见了外国人说不出来那也等于没学一样。怎么做呢?从现在开始,不要看书,一个字都不要看。

先去买一本音标的书,现在市场上的音标书籍做得比较好了,都有vcd的,可以看着练习,买这种带vcd的。好的音标教材首先是一个音标会有一个代表性的单词,然后,会有一个带有这个例词的例句,其后,是一组对话。既能教你发音,又能通过单词、例句而学到一组对话。

发音不过关,听力就不过关,口语也就不过关。音标是相当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

之后,你找一盘VOA慢速英语,或者《新概念》第一册的录音带,听一句,跟学一句,每句话听上300遍,你跟读300遍,直到你和录音带的发音完全相同为止。不求你学的进度有多快,只要求每句话都和录音一模一样,不听录音的时候,你就自己练习,每句话不要求你能连读、弱读,流利,只要求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把发音读准确,要最慢最慢的速度读20遍,然后逐步的加快,和录音同步了,你还要加快速度,要达到录音说一遍的速度你能说两遍。这样来培养你的听力和语感。记住!这个时候也是不能看书的。

最后,我告诉你,学习英语,你出的错误越多,你离成功就越近,所以别怕丢人、别怕出丑。不敢张嘴就先把自己关在屋里,把录音机的音量调大,这时候。录音有多大的声音,你就多大的声音说。(想着把门反锁上,别让别人进来)。每天这么练习,直到一篇文章,你都能够流利的和录音同步说出(相当于背诵得滚瓜烂熟了),录音的音量不要减,同样还是这么大声音。在你和录音同步发音的时候,你去突然的把录音音量调到最小,这时候,你的音量别降低,还保持着那么大的声音继续说下去,直到这篇文章说完为止。多试几次,第一次失败了无所谓,哪怕能保持大声的说一句都可以。然后慢慢的去第二句,第三句。然后,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把镜子里的你当成抢了你女朋友的情敌,愤怒的去张嘴嚷嚷吧,不过别骂人(那可是你自己呀),只说英语。

找本原版的外文小说,你的阅读不是很好吗?在家把不会的单词查出来,然后出门找人多的地方,什么公交车、商场之类的,你就拿着书读,保证别人都很羡慕你的英文,而不会有人认为你在学习英文。你偷偷地用余光去环视四周,然后自己心里乐去吧。多试几次,你就会有很高的成就感了,那时候,你说英文心里不会再紧张、怕别人笑话。

这是增强自信的歪门邪道,非常有效果。(待续)※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男人就要像茶壶一样,屁股烧的通红,他还有心情吹口哨~

引用 回复 TOP

TOP 4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12-8 23:41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回复

十三、我就是不敢开口说英语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个人的问题,很多人,包括很多男性都在开口说上特别的怕!

我也看过很多专家的文章,到了怎么开口说这里,总是说一些什么不要怕说错、不要羞涩,要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之类的不疼不痒的话,Don’t be shy, Just try.可问题是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突破这道心理障碍关,让自己真的不惧怕了?

有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李阳、俞敏洪、还有那些学院派的英语专家门第一次和外国人讲话时候也紧张呢?可能那时候他们也说得驴唇不对马嘴吧,后来是练就了够深的“不要脸”的功夫,可能才真正突破了“开口说”这个难关。

说了点废话。还是说咱们实际的情况吧。

如果说让所有人按李阳的方法去练习口语,我估计那是不可能了。毕竟很多女性更含蓄一些。我觉得,包括男性在内,不敢说的恐惧心理有这么几点:

1、英语毕竟不是母语,没有我们说中国话那么流利,那么自然。所以,说出来总觉得别扭,怕别人听到了笑话自己。本来就不熟练,再加上怕人笑话的想法,更让自己紧张了。越这样就越不敢说了。

2、脑子里的句子量太少,学过的单词挺多,就是不能组织起来达到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的目的,这就给交流带来了困难。因为在交流的时候,你听到的内容是被动的,你不知道对方会说什么,所以精神会比较紧张,生怕自己不会说或者是有的单词听不懂,这就产生了紧张心理,紧张就会给人带来恐惧。

3、也许你要面对的是外国人,虽然现在街上到处是外国人,电视电影里也比比皆是。但是,真的有个外国大活人站在你面前了,叽了呱啦的和你说英文,你还真的犯蒙,因为毕竟你平时所做的听力练习都是标准录音,而不是生活口语。在语调、语态、语气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4、在自己没有外国朋友的时候,很想走过去和那些逛街的外国人聊上几句,可是又不敢,一怕人家不理你,自己没有面子,二怕听不懂人家说什么。因为彼此都是非常陌生的,别说外国人了,就是中国人自己在街上不认识的情况下上前打个招呼,还一个个的跟防贼似的用异样的眼光看你呢。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原因,那么我觉得既然强求不来,那就顺其自然。首先要把自己英语口语练好,即使你考下了六级,但是并不等于你的英语水平高,所以就要大量的去看口语书、多看原版电影,越生活化的越好。从电影中大量的搜集日常的对话,把它们说得要像说自己的名字那样娴熟,要说得像“What‘s your name? Thank you!”那样自然,然后你要对你的家人说,我想你不会对你的爸爸、妈妈说话也羞涩吧?你说出一句英文,你告诉他们你的中文意思就可以。这样还能练习的你的中英互换。然后同样的句子,你对你最好的朋友说,因为她们不会笑话你说错了,谁都知道说好英语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这样,针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慢慢地你会减少恐惧感,说话会比较自然、流利了。既然你能和别人说好中文,就一定能说好英文。

其次,找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原版电影,你把台词写出来,然后自己当演员,比如说像《罗马假日》,你就当那个公主,当你的大臣、还有偶然遇到的那个男主角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就做出公主的回答。一个人在家里练习,没人会笑话你的。而且,各种电影中有各种不同的英语口音,你又是在跟这些国际大牌明星对话,那是多么的了不得!大街上一个区区平常的外国人你还在意吗?“咱是跟大牌明星天天说话的主儿!”只要环境熟悉了,说话也就不紧张了。无非就是个熟练程度的问题。

还有,如果你真的碰到了外国人,刚开始紧张也很自然,外国人也是知道这点的。他们也会放慢语速和你交流的,说上几句适应了,你也就不紧张了,然后你告诉他(她)平时很少能和外国人交流,所以说英语势必会紧张一些,甚至有的不会说。他们能够理解。如果说他们不理解,你就直接说你那最纯正、最流利的汉语,说得他们晕头转向,照样很了不起!

再有,如果有那种外国人参加的英语角或者是外籍老师的口语授课,可以去参加,目的就是接触外国人来过度自己的恐惧感,其实大家都是人,接触多了,熟悉了,说话就自然了。

如果身边一个外国人都接触不到,那就和你的亲人、朋友或者以后工作中要好的同事练习说英语,说多了,就不会嘴笨了。我平常不接触外国人的时候就和同事、朋友说英语,我的目的不是他们能不能听懂,而是我自己要练习说的熟练,可能几天里我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而对方只是简单的应答我一句,那无所谓,我能说得自然、流利了就是目的。就象说“Good morning.How are you doing.see you tomorrow.Can I help you? I‘m leaving now!I need your help." 这样自然,那么当我遇到外国人的时候,说这些,我就不会紧张了。在拿了一落东西的时候,我会和同事说“Would you be good enough to carry this for me?劳驾给我拿着这个行吗?”虽然我第一次由于紧张、说得不流利,但是我会再去不断重复的唠叨这句话,然后我再找机会我还和这个同事说这句话。等我和这个人说熟练了,我还会找其他的人再说这句话,直到我和别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不再紧张,而且非常流利了为止。

平时,还要多听英语新闻,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刚才说的那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的听力要和新闻播放是同步的,因为英语新闻的语速很快,只有你熟悉了这样的语速,你再听日常交流的语速,你才会发现每一句你都听得很实在,这样就从容不迫了。而且,听英语新闻非常锻炼反应能力,不要想着每句你都能听懂,我的朋友在国外待了4年,回来后考雅思简直就跟玩儿似的,可是看CCTV9的英语新闻照样很多听不懂,但是并不影响交流。

如果以后你在外企工作,这一切都将成为自然,那里有很多外国同事,环境逼迫你不说也得说了。在没有这样的环境的时候,就上自己和自己说、和家人说、和同事说、和男朋友说。别无他法!

十四、我该怎么背单词?

背单词不要孤立的背,一定要融合到句子中去。要查词典,在词典中把这个单词每个不同的例句都要找找出一两句实用的作为代表练出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一个单词的不同用法。

除了听写、默写以外,还要增加阅读量,看一些和自己水平相当的英语其他书籍从而扩充词汇量,就我个人认为,词汇量这个概念应该是英语水平提高后才涉及的问题,不应该是初学者上来就想的事情,初学者应该先掌握基本句式,会说会写了,才能去想这个东西英文怎么说?那个东西英文怎么称呼,这个时候才是增加词汇量的时候。阅读不需要去背诵,也不需要去听录音,但必须勤查词典。这个方法只是为了增加词汇量,尽量地短时间内减少生词。

十五、感受听力

以前看书或听别人说只要听上一盘磁带,听力就可以完全过关。最初,百思不得其解!根本就不相信,毕竟一盘磁带的内容是有限的,单词量、句子量都是有限的,怎么可能只听一盘就能够过听力关呢。后来,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渐渐地领悟到,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所谓,听一盘磁带过听力关,不是说听了这盘带子后,你听什么都听得懂了,而是指录音中的发音、语调、语气、语言习惯、强读、弱读、连音、省略等等经过一盘磁带不同内容的训练,来培养你的语感,使你再去听其它的磁带时,没有感觉上的障碍,剩下的无非就是单词你不会了,不过听力水平完全是可以应付自如的了。

一定要坚持住!英语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逐级上升,不进则退。你坚持住了,水平就要提高了。

在练习听力时先听一种磁带,反复地听,实在听不出来的,不要太勉强自己。做好记号,然后换一盘磁带来听,等听得和前一盘一样了,再返回头来听前一盘,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就明白了。

新概念学习总结 篇2

在如今不断全球化的时代, 英语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学好英语不光是英语学习者不二的诉求也是英语学习中一直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新概念英语》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英语学习者想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首选教材。那么要怎样能利用好这套教材, 从而得到学习的最好效果, 这是我们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主要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结合语料库这种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 以其海量的语聊为基础以及其快速的检索功能为手段, 在英语学习尤其是词汇、短语以及句型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料库本身就是一种可行性比较高的科学手段, 基于大量的真实的有效的语料, 进行科学的检索、统计、分析, 借助其快捷准确的优势在语言学等各个领域以及英语教学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随着语料库的研究不断发展以及语料库的应用不断深化, 人们发现在这样大量的语料基础之上, 通过检索分析得出的数据以及语料库所呈现的语境共现的形式, 更容易掌握英语的重难点。尤其在本身就是英语学习重点的词汇方面, 通过语料库的搜索检测出的高频词汇, 将给英语学习者以快捷的方式找到词汇中的重点, 这不但缩短英语学习者的无用功时间, 而且大大提高了对词汇学习的效率, 从而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加高效且有规律的学习。

二、语料库与语料库语言学

语料库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队大量的自然生成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存储, 以便自动检索、索引以及统计分析的大型语言资料库。语料库对大量的语言材料通过自动附码、自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等进行处理。语料库不单是用于语言教学的辅助性工具, 而且还是应用语言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语料库基于语言事实, 收集到的语言材料, 运用高端的检索软件, 对数量为之庞大的语言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因此, 语料库在描写语言学领域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力。描写语言学家利用语料库对所研究的语言和词汇或者是语法进行真实可靠的描写。这种方式是根据语料库所获得的语言证据来研究语言, 所有的语言基础都是真实, 有效的, 而并不是像乔姆斯基那样事先确定好一套语言规则来研究语言。

三、语料库与英语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英语作为重要的国际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作为如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化语言之一, 其重要性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在中国, 很多学生已经投入到英语学习的热潮中去, 但是怎样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英语学习, 很值得重视的问题。任何语言的构成都离不开词汇, 句型, 语法以及语境。词汇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 学与教的过程都体现了, 词汇量大, 学习才能融会贯通。然而, 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无极限的掌握词汇量却是一件不容易的过程。学习的方法各有不同, 有的学生抱着单词书背单词, 或许这样认识的单词是不断增大的, 但是单一的记住单词, 会使得单词脱离语境, 很有可能无法运用的局面。还有一种情况是, (尤其对低龄儿童) , 记得单词之多, 但却没有重点, 无法学以致用。所以, 我们不管是在学还是教的过程中找重点, 有范围的进行对英语的学习。语料库则能在我们的学习与教学中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很好的帮我们区分重难点, 例如词频分析, 词语搭配等等。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词出现的频率较高, 用法也很多样。最简单的例子, go这个单词, 使用频率极高, 且形式变化多样, 短语搭配也多种, 例如, go shopping, go bad, go ahead, 等等。频率高舞步说明适用范围广用处多, 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分辨出这些高频词汇并且有意识优先强化记忆, 这不仅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 也会为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但是如何确定哪些词汇就是频繁出现的高频词呢?光凭经验和直觉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来统计。

四、结合语料库对《新概念英语》的学习分析

本文主要以《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为例, 结合语料库的方法进行分析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书中的知识重点, 以及该如何运用这种便捷的方式更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一) 利用语料库确定《新概念英语三》中的词汇出现的频率。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知识水平是建立在有一定词汇量及语法知识的水平之上, 使得有一定英语语言基础的英语学习者能够把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到流利和融会贯通的程度。那么通过语料库的检索和分析, 区分出词汇的出现频率的高低, 从而了解并掌握学习型概念英语三中知识的重点和次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 做好最完善的安排, 及时掌握住重点并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记忆。通过Wordsmith 4.0这一软件中的Wordlist, 我们将新概念课文处理后得出, 如下图 (1)

图 (1) 只截取了处理后文本的前段部分, 序号1-5则表示5种单词一次出现的频率, 而且是一次由高到低排列。本书共词汇有3829个种。这样我们就很清楚地看到这些高频词汇。而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是高频词但是这些出现之多的词汇大多是我们掌握或熟悉的词汇, 所以我们可以逆向思维, 着手加强我们不熟悉的词汇的学习。据己所需, 来区分次重点。如下图 (2)

图 (2) 是新概念三英语课文文本处理后随机抽取的一段, 我们从排序中就能看出, 这几个词也是出现频率比较低的, 而且只有出现一次。这样有区分的去注重对类似这些词汇的重点学习。例如, struggled, 在不了解其意的情况下, 我们就需要同过翻阅词典, 来了解struggle的用法, 从而更有效的记忆这些词汇。

(二) 利用语料库学习《新概念英语三》中词汇的搭配。

词语搭配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搭配是“在文本中实现一定的非成语意境并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 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 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共现。”结合语料库的词汇搭配则是以语料库中大量的英语母语为真实预料, 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词语搭配信息, 提高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而又不仅仅是词汇学习的能力。

例如, 我们以“take”一词在语料库中的搭配情况为例。我们利用WordSmith 4.0的Concord功能, 检索新概念三课文文本中包含take的句子, 检索结果如下图 (3)

如图 (3) 所检索出的结果 (部分含take的句子) , 我可以进行观察, 分析, 并总结出take一词在句子中的用法以及各种搭配。例如, 几种常见的take一词的固定搭配, take advantage of, take possession of, take a short walk, take no interest in, take into account, 等等。这些在课文中出现的固定搭配正是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需要重点消化和吸收的经典英语用法。除此之外, 学习者们还可以通过take一词对句子进行分析, 充分清楚的了解take在句子中的变换和运用方式, 从而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能力。

五、结语

语料库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通过语料库的科学的检索, 分析等处理功能, 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行处理分析, 产出对学习者有用的信息和资料。而且以语料库辅助英语学习, 突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而为学习者开辟了一条快捷有效的学习道路, 为盲目的英语学习者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使得学习者能够有的放矢。《新概念英语》本身作为英语学习者合适的学习教材, 让学习者们能够系统的对英语有所了解和熟知。再结合语料库的处理帮助, 这不仅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 还加强了学习者独立思考、观察、分析以及归纳语言现象的能力。在这种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能够更加轻松自如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并加深英语语言各个知识点在不同语境下的熟练运用。

摘要: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逐渐发展起来。语料库的兴起, 对英语学习来说起到了极其有利的作用。本文不但介绍语料库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和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效果, 而且以教材《新概念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词汇、短语、语法的学习, 并以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为事例, 表明语料库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的良性辅助作用, 以及借助语料库, 直击英语语言知识的重点, 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快捷更有效的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知识, 优化英语学习策略。

关键词:语料库,英语学习,辅助,新概念英语

参考文献

[1]、张普.关于韩与语料库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A].载《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C].科学出版社

[2]、刘世芳.语料库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4) :65-67.

[3]、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00

[4]、何安平.基于语料库的同义词辨析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57.

[5]、桂诗春, 杨惠中.《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3.

《新概念英语》与英语学习 篇3

《新概念》与“纵向”词汇学习

通常我们所熟悉的词汇学习方法,更多的是注重词汇的“横向学习”,比如掌握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根词和短语搭配等, 强调“量”的累积。笔者在这里要介绍一个词汇的“纵向学习”方法,即注重对词汇的深度学习和挖掘,掌握一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含义。大家看下面的例句:

例1:It immediately ran away when she saw it, and experts confirmed that a puma will not attack a human being unless it is cornered.

她(一位妇女)刚看见它(美洲狮),它就立刻逃走了。专家证实,美洲狮非被逼得走投无路,是决不会伤人的。(《新概念3》Lesson 1: A Puma at Large)

句中突出的词corner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常见意思为“角落”,常见词性为名词。但在这句话中,corner用作动词,表示“将……逼入困境”之意;其实再拓展一下,corner用作动词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词义“垄断”,如“corner the market in silver”(垄断银产品市场)。如果大家再拓展一下corner名词词性下的释义,我们会发现corner还可用来表达“困境,窘况”之意,例如:“She’ll need luck to get out of the corner like that.”(她要靠运气才能摆脱那样的窘境。)利用这样“纵向记忆”的方法,我们最终记住的其实不只是一个词,而是能用在三个场景中的“三”个词。

例2:When reports came into London Zoo that a wild puma had been spotted forty-five miles south of London, they were not taken seriously.

当伦敦动物园接到报告说,在伦敦以南45英里处发现一只美洲狮时,这些报告并没有受到重视。(《新概念3》Lesson 1: A Puma at Large)

句中突出的词spot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意思为“斑点,地点”,常见词性为名词。但在这句话中,spot用作动词,表示“发现,发觉”之意。了解这一词义后,我们在表达“发现”之意时,就可以用spot来替代千篇一律的find或discover了。

通过以上两个例句,大家可以发现,词汇的积累不一定全靠横向上的“量”的增加,而应该是在保证一定“量”的同时,重视词汇在不同词性上的“纵向学习”,用有限的词汇进行多样而有效的表达,从而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新概念》与写作能力培养

提到英文写作,很多人都觉得头疼,要么觉得无从下手,要么虽言之有物,却苦于词汇贫乏,得不到理想成绩。其实写好英语作文并不难,大家在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中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熟悉英语表达的特点;②熟悉各种句式与短语的构成。选择地道的、真正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短语和单词进行表达。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新概念3》中提供的写作技巧。

活用词性

活用词性指的是把某个单词的一种词性活用为另一种词性,其中最常用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等。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当地活用词性,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有效方法。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She stood three feet high and her hands rested on her hips.

她身高三英尺,双手叉腰。(《新概念3》Lesson 3: An Unknown Goddess)

我们知道,rest常用作名词,意思是“休息”。而在这个句子中,rest活用作动词,表达“把……靠(或搁),使得到支撑”之意,给人以鲜活的形象感。

在《新概念》中像这样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很多,例如:“They had to edge (侧着移动) their way along this, sometimes wading across shallow streams, or swimming across deep pools.”(《新概念3》Lesson 42: Modern Cavemen)。这些都是很好的活用词性的例子,希望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对比学习。

灵活使用介词短语表达

在英语写作中,灵活使用介词短语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英语是形合式语言,不同于汉语这种意合式语言。形合式语言更注重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很多在汉语里习惯用动词、形容词、副词表达的结构,在英语表达中常用介词短语来代替。大家来看《新概念3》中是如何巧用介词短语的:

例1:As no pumas had been reported missing from any zoo in the country, this one must have been in the possession of a private collector and somehow managed to escape.

由于全国的动物园没有一家报告丢了美洲狮,因此这只美洲狮一定是某位私人收藏豢养的,不知怎么设法逃出来了。(《新概念3》Lesson 1: A Puma at Large)

本句中使用了介词短语“in the possession of” 来表达“拥有,占有”之意,而我们在表达这一词义时,常常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而使用动词possess,原文就会变为“this one must have been possessed by a private collector...”这样的表达较之例句来说,行文的结构就逊色多了。

例2:Though the crew were at first under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lost ship had been found, the contents of the sea-chest proved them wrong.

船员们开始认为沉船找着了,但海底沉箱内的物品证明他们弄错了。(《新概念3》Lesson 32: A Lost Ship)

“under the impression”这一介词短语用来表达“以为,认为”之意。通常在表达这一词义时,很多同学可能会不约而同地使用“consider”“believe”“think”这样的基础词汇,而在写作考试中千篇一律地使用这些基础词汇,往往会使行文显得呆滞而缺乏结构上的变化,也因此很难拿到高分。这里《新概念3》为我们提供了在写作中灵活表达的办法——多使用介词短语。

学习修辞表达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语言信息的传达都离不开修辞的帮助,使用了修辞的语言才显得更有文采。在《新概念3》中,修辞的使用也比比皆是:

例1:Only when he saw that the man was actually telephoning the police did he realize that they had all been the victims of a hoax.

当他看到那个工人真的是给警察打电话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都成了一场骗局的受害者。(《新概念3》Lesson 40: Who’s Who)

该句使用倒装的句式,来强调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使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倒装是英语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语法点,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其用法,若能将之适当运用在写作中,定能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

例2:A yellow light on the dash-board flashed angrily and Bruce cheerfully announced that there was no oil in the engine!

仪表盘上的一盏黄灯闪着刺眼的光芒,布鲁斯兴致勃勃地宣布发动机里没油了!(《新概念3》Lesson 39: Nothing to Worry About)

此句用angrily形容灯光的“强烈和刺眼”,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同时,angrily一词与cheerfully形成鲜明的对比,又使用了英文中的修辞手法——对照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新概念快速作文学习心得 篇4

范县张庄乡中学 崔立国

2017年5月17-18日,我有幸在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观摩了“初中新概念作文优质课比赛”,这次经历让我对快速作文及一些写作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及体会:

一、课前互动丰富多彩,暖课暖心好开端

众所周知,当前的一些教学活动一般是异地接班上课,师生之间可以说是相当的陌生。于是,经济、高效的课前谈话便应运而生。

这几位老师分别运用了不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张冬花老师以打招呼的方式与大家见面,入场亲切,声音洪亮,语调错落有致,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范县第二初级中学的田菲菲老师、市第五中学的张慧玲老师都对学生们上一堂课的优秀表现进行了肯定,并提出希望他们继续精彩的展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还有市第十中学的刘丽锋老师,在上课前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同学们做了一个拍手、拍腿、跺脚的小游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参赛的选手们幽默风趣,让课堂充满愉悦。他们用各自的语言方式对学生激励鼓舞,让全体学生充满自信,敢于、乐于参与课堂。他们用语自然流畅,所谈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大都和所授新课有所关联,让新课导入大雪无痕。

课前谈话这短短的几分钟,不仅是教师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体现。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前互动让一堂好课更是锦上添花,妙不可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课前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二、导入新课方式新颖,方法多样。

本次参赛选手的导入新课的方式灵活多样,新颖有趣,大部分老师语言干净、规范、流畅,迅速的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所要达成的学习任务有具体准确的了解。

市一中的孟捷老师以学生习作导入新课,让学生评学生的作品,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市五中的的张慧玲老师以《文化传承》栏目组来到我校录制电视节目,进行有奖竞猜的虚拟场景切入话题,并且对回答积极的同学分发小礼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张冬花则引用华尔街日报的新闻,告诉人们会辩论的人往往必不会辩论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引出“学写辩论稿”的话题。同样是讲授“学写辩论稿”的赵瑞琴老师则已调查小视频“带手机是否正确”引出了课题。范县第二初中的田菲菲老师以满屏的美丽四季之花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出扩写这个话题。市第四中学的孙丽霞老师以节日为话题导入新课,李志亮老师选取了一个富有“争议”的图片,让学生们展开联想。刘丽锋老师则以名言警句,导出“了解战争,珍惜拥有”的课题,而张艳利老师则以作家冰心的话导入新课。

各位老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不拖泥带水,干净利索,所选素材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

三、课程内容活动充分,训练扎实

本次参赛的各位老师设计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活动,几位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之后,都会留给学生们充足的时间去写片段,并且提出了具体要求:口不出声,手不停止,目不斜视。

孟捷老师非常耐心,并且一直在学生们中间来回走动,进行指导。董金刚老师设计了不下于十个活动,且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在授课中,对同学们有不解的地方深入浅出的讲授疑点,当堂解决困难,没留后遗症。

在进行具体的写作训练时,讲授的写法具体,精要有用,能让学生迅速的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法可依。各位老师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让同学们学、写无缝对接,在阅读中感悟写法,在写作中提升能力。

新概念数学学习心得 篇5

第一,蒙氏理念在日常实际教学的运用。比如蒙氏教学所倡导的教学氛围与幼儿的学习品质值得我们教师的借鉴和幼儿的学习。愉快、宽松、独立、和谐、专注、自主、创造是对蒙氏教学理念的反映,这几个简单的词语其实也是我们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也是对孩子学。可拥有理念还远远不够,理念需要实践的行为来实现。

第二,蒙氏教学走线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看完蒙氏数学的前奏曲“走线部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运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幼儿常规的培养以及幼儿性情的熏陶。蒙氏教学的前奏“走线”部分,走线目的是使幼儿静心,对后面的操作活动做好情绪和心理上的准备,通常选用纯旋律的、舒缓的钢琴曲。试想在每一次的活动之前给幼儿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让幼儿自然地静下心来准备学习,要比常规的做法“拍手示意”不是更好吗?现在我才明白在走线常规培养之初,教师宜多用自己的行为,如优雅的步态、柔和的语调去影响孩子,营造一个宁静、宽松的精神环境。这要比现有老套的方法好得多。

我想蒙氏数学活动之前采用走线,我们其他较安静内容的集体教学活动也可以采用走线这种组织形式。一旦走线的常规形成,幼儿在听到熟悉的音乐旋律之后,就能够自觉地、有序地在线上慢慢行走,而不需要教师多说一句话,这样良好的常规不就养成了吗?那教师也不是轻而易举地成为一名优雅教师了吗?孩子也不成了优雅的孩子了吗?呵呵,看来走线的运用就是一举多得呀。

第三,蒙氏数学与我们整合课程的有机结合。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系统性,针对新《纲要》将数学划归到科学领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将自然科学与数学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即:在以自然科学内容为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已有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在以数学内容为主的活动中,利用科学活动的材料为介质让幼儿操作,使他们已有的关键经验得到迁移。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将蒙氏数学与我们整合课程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 “拜访大树”主题课程中,当孩子们采集来各种各样的树叶后,我请他们玩树叶,一部分幼儿将树叶按照颜色、大小、形状进行了分类、对应、排序,但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该怎么玩树叶。于是我自制了一个阶梯状的学具(其实这个学具就类似于今天蒙氏学具“棕色梯”),还组织了一次为孩子丰富宽和窄经验的集体活动,在分组活动中,提供了不同宽窄的树叶,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拥向这一小组,在前一次玩树叶活动中不知怎样将树叶分类、排序的孩子,这时能将十多片宽窄不同的树叶准确无误地排序!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每次都有不少孩子放弃玩大型玩具而四处搜捡树叶,然后饶有兴趣地从宽到窄或从窄到宽地排树叶。实际上因为这种将不同学科进行有机融合的思路与思维训练,促使教师和幼儿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也不知不觉地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又如在一次用橡皮泥制作点心的美工活动中,有的幼儿将自己做的点心按从大到小摆成一排,有的幼儿将自己和同伴做好的点心先进行按某一种特征分类颜色、品种、形状等,再展示出来非常有趣。

第四,蒙氏教学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借鉴。如蒙氏教学中,收放学具时要求轻拿轻放,哪里拿哪里放,这些习惯的形成需要老师持之以恒的引导教育,所以在我们现有的教育教学中也一定要注重幼儿这一良好习惯的形成。其实自选学具也体现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但我们的很多孩子不会自选材料,在活动中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与争执,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个固定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自选材料的训练,如区域活动或早晨来园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最好的自选练习的最佳时间。

学习新概念英语的正确方法 篇6

第一步 词汇

新概念教材课文里所学习的单词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词汇,必须先背上,如果课文有生词,也要摘出背诵,背单词不要孤立地背,一定要融合到句子中去。对于意思不太明白的,最好用英英词典或者双解词典查阅并掌握其含义。在词典中把这个单词每个不同的例句都要找找出一两句实用的作为代表练出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一个单词的不同用法。词汇掌握后是后面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步 听力

大家完全可以把《新概念英语》当成是一套很好的.听力教材,它的配套磁带有英音和美音两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或者考试等实际需要去选择购买。根据经验总结,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练习英语听力。

一、听写。不要看书,将整篇课文听写下来。可先将课后的单词表先记忆一遍,在听时如果有一些单词听不出,不要急于翻书,首先尝试猜测该词应该是什么。在听的过程中,也可加深对英语发音的认识。而且实践证明,如果能达到一听就懂的程度,你的脑子里英语翻译成汉语的现象就会消失,听一句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句,可以反复听,实在听不懂的隔过去。

二、比对。把听写下来的文章与原文比对,查找错误,这样才能在今后避免重复的错误,一篇听完后对照原文改一遍,改完后再听一遍或是两遍。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听力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模仿。可用一些App,如步步跟英语等,反复跟读课文。注意各单词的读音以及语调等问题,语音语调尽量模仿。

第三步 语法

建议大家进行习题练习和同步测试,这在步步跟英语软件产品都提供了线上的测验,巩固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尤其是,新概念每课都有一个自己的核心语法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将每课的这一个语法掌握。

第四步 写作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借学习新概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其实这也是有法可循的。你可以在接触一篇新的课文前,先不要看它的英文,而是根据它的中文翻译自己写再翻译成英语,然后再和原文对照,这样一经对比,就可以找到自己写作的弱点和问题,及时修正,日久积累,从而获得提高。特别是第三册和第四册里面的一些美文,就为大家提供了相当好的写作方法和经典范文。对于一些重点语句应圈出,重点掌握中译英、反复练习。

第五步 背诵

在前面掌握了词汇、语法、纠正发音等基础上背诵课文,这样可快速记忆,而且不是死记硬背,会更有效率,并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背诵这些经典课文将对英语的记忆、理解非常有益。尤其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记忆区域,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多经典的句型、语法、词汇,通过背诵课文,都可以十分有效地长驻背诵者心中,这样一来,同学们的阅读、语法和写作,能够同时得到提高。

学习新课程 关注概念图 篇7

一、对概念图的认识

概念图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诺瓦克(J.D.Novak)提出的,它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和命题、用连线表示概念间逻辑关系、用连线上的标注语说明逻辑关系的图示。换而言之,概念图就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图示方法。概念图注重表达起点到终点的流程,是一种多线性思维表达方式。概念图能够在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推理方面发挥很好的作用,常常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致力于帮助师生建构概念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二、剖析生物新课程教材中的概念图

纵观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图,发现新课程教材中建构的概念图的具体形式有三种:填空式概念建构式、群概念建构式和核心概念建构式。

填空式概念建构式,就是让学生对已经给出的概念图补充所缺的相关概念或连线上所缺的连接词的方式。如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一、二、四章自我检测;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二、四、七章自我检测;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一、二、四、五章自我检测中展现的概念图。填空式概念建构式相对群概念建构式和核心概念建构式较简单,相当于概念图已知,只需学生填出所缺的内容。教材大量出现此类概念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深入模仿发展到自主构建,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

群概念建构式,是让学生用给出的、有内在联系的若干概念建构成概念图的方式。如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自我检测中:画一个概念图,将呼吸、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这五个概念之间的联系表示清楚。通过上述五个相关概念建构概念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细胞呼吸,即呼吸作用及其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的陈述性知识,知道呼吸可为细胞呼吸提供氧气并排出细胞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

核心概念建构式,是让学生通过给出的核心概念,联系出若干相关的下位概念并建构成概念图的方式。如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三章自我检测中:将动物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名称及其相互关系以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核心概念建构概念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与填空式概念图相比,群概念建构式和核心概念建构式一般操作的步骤为:1.找出相关概念;2.对概念分级、分层、分支;3.建立连接,标出连接词;4.进行校正、修改、完善。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依次出现的三种概念图建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展示了概念图建构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递进式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三、新课程教学中概念图教学的作用

对学生来说,概念图的建构能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建构概念图的过程是一个整合知识,实现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以建构概念图形式组织教学,会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促使学生能积极学、主动学、善于学。在实际教学中,若遇到知识点多、跨度大、原理难理解等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合适的填空式概念图,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学学,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随时体验成功的喜悦,维持学习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

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选择所需类型的概念图进行构建,是新课程组织教学的一种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概念图构建的时间不同,对学生的帮助不同。教师若一开始使用概念图,有利于了解学生已有概念的储存情况;在教学中使用概念图,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概念网络化;在教学结束后使用概念图,有利于检测教学效果,并近一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借助构建概念图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诊断、纠错、完善、创新,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数学概念的学习 篇8

关键词:数学概念;数学符号;概念引入;概念形成和同化

一、引言

我们注意到,教学中,侧重于语义分析、语义理解、语义记忆和例子辨析,反复指正定义,重结论,轻过程,重解题,轻概念,常常导致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觉得枯燥乏味。数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重要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都充满着人类理性的思考与探索的情意,也就是说,在形式化的数学概念这一“冰冷的美丽”里面,蕴含着人类探索的“火热的思考”,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意义。

我认为在数学概念教學中应重视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学生的思维带回现实中,主动参与对常识材料细致入微的探究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火热的思考”,探究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在探究中学习怎样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数学概念的概述

(一)数学概念的定义

数学概念是反映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根据数学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不同,可以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具体概念是根据事物的感知特征而形成的概念,如事物的形状和事物的个数等。抽象概念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形成的概念,如有理数、函数等概念。数学概念通常包括四个方面:概念的名称,定义,性质,例子和属性。

(二)数学概念的符号

数学概念往往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例如多边形全等的符号“≌”,对数符号用“㏒”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符号的存在,才使得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更为简明、抽象。因而,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必须使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表示。

三、影响概念学习的客观因素

(一)学生的年龄、经验与智力

学生获得概念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之一。但研究表明,就智力和经验对概念学习的影响程度来看,经验的作用较大,有丰富的经验作背景,可使概念的学习变得较易;反之则易致死记硬背概念的字面定义,不能真正领悟概念。教师应及时注意指导学生获得实际经验,以增强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教师应纠正学生死记硬背书本而不接触书本以外的东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二)学生的概括能力

研究表明,概括(抽象)是人们形成和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学生掌握概念,直接受他们的概括水平的制约,要实现概括,学生必须能留意相应的具体事例的各种属性予以分化,比较、类化,从而抽象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因而分化、类化又成为概括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把教会学生对材料进行分化、类化当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使学生在对材料顺利分化、类化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概念的关键属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另外,概括能力中很重要的是发现关系的能力,即发现有关具体刺激模式的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概念间的关系的能力,如果发现不了这种关系,概括就难以进行。

四、数学概念的学习

概念学习的过程,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此种认识过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构建而成的,一类是关于学习的积极性:动机,兴趣,态度和意志,另一类是学习和认识的规律:感觉,知觉,思维和记忆。

(一)概念的引入

一般来说,引入概念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观察,概括出观察对象的本质属性。如通过观察一组实例或一种数学活动。但必须注意:实例有助于形成概念,又不等于概念。因此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要着力于揭示概念的真实含义。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理性思维,以解决数学内部的需要引入概念。以这种方式引入概念时,应注意充分显示旧概念的局限性,明确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概念的获取过程

学习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数学概念。所谓获得概念,是指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掌握了概念的本质特征及其范围,并能识别具有这种本质特征的同类事物。学习数学概念的基本方式有两种: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1、概念的形成

总结以往和近年来的有关概念形成的研究结果,我概括出概念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在教学环境下,这些刺激模式可以是学生自己感知过的事实,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事实。

(2)分化和类化各种刺激模式的属性。为了了解一类刺激模式的本质属性,就需要对刺激模式的各种属性予以精确分化。各种具体模式的属性不一定是共同属性,为了找出共同属性,就需要从具体刺激模式中分化出来的属性进行比较,找出共同属性。

(3)提出和验证假设。一般来说,事物的共同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因此在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提出各个刺激模式的本质属性的假设,然后在特定的情境中检验假设以确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2、概念的同化

概念同化方式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

阶段:

(1)接受概念的定义、名称和符号的信息;

(2)建立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实质性的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3)通过辨认概念的肯定例子和否定例子,使新概念和原有概念精确分化。

五、结束语

本文基于概念课在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调查研究写了这篇文章。由于时间有限本文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技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分析还不够透彻,研究还不够全面,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去发现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肖柏荣.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2-59.

[2] 李莉.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层次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2:1-8

上一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下一篇:观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