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结核病管理职责(共11篇)
1、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进行督导管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
2、督促患者按时复查、取药,按期留送合格的痰标本。
3、每月自查本辖区内门诊日志,发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上报镇卫生院公卫科,并同时写好转诊单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协助开展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并做好相关记录。
4、对实施督导化疗的患者家庭成员或志愿者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5、向患者和公众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6、对门诊14-65岁就诊患者或家属进行村医一对一结核病核心知识宣传。
7、协助宣讲团及志愿者入户宣传活动。
8、积极参加并接受上级部门业务指导和培训,接受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督导考核。
9、协助学校结核病管理工作。
自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逐步实施以来, 给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管理、完善村卫生室服务功能、优化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和提高村卫生室运行效率带来了机遇, 也为进一步巩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网底功能、改善农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创造了条件。我院自承担CMB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适宜模式研究”以来, 将完善村卫生室运行机制作为本项目研究的首要任务开展探索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项目试点地区近年来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建设和存在的困境, 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 研究方法
1.1 项目试点地区选择
根据青海省地域特点, 分别在农业区、牧业区各选择2个具有代表性的县, 并在4个样本县内各抽取2个样本乡镇和2个对照乡镇。
1.2 资料收集
系统收集、整理有关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相关的各类政策和文献, 开展试点县、乡 (镇) 的现场调研和利益相关者访谈, 深入了解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3 运行模式设计、干预运行与评价分析
认真分析和总结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运行的成功经验, 运用卫生系统诊断树分析方法, 剖析影响村卫生室运行的问题、原因和影响因素, 制定适宜的运行机制并干预实施, 最后通过监测和评估手段, 评价、总结一体化管理下的村卫生室运行机制。
2 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包含的内容
所谓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 影响这种运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 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 是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及相互关系的总称。
2008年,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建立健全村卫生室管理运转机制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2008]175号) , 对村卫生室管理运转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3〕14号) , 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等5个方面22项措施阐述了构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本项目实施以来, 项目组在我省项目试点地区从村卫生室办医形式与管理办法、村医队伍建设与管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求、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建设、药品配送与管理和服务监管与绩效考核6个方面开展了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工作。
3 青海省村卫生室运行机制构建概况
3.1 村卫生室办医形式与管理办法
3.1.1 办医形式。
青海省主要通过村委会集体办医、村医个体办医、乡镇卫生院设点和联合办医4种形式举办村卫生室, 在海东农业区以村办为主, 占64.9%, 其次是个体办 (22.6%) 和联合办 (11.2%) , 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比例最少, 只占1.3%。在牧业区, 以村办 (38.1%) 、联合办 (28.3%) 和乡镇卫生院设点 (14.5%) 为主, 个别牧业县如天峻县, 乡镇卫生院设点占100%。
3.1.2 管理办法。
村卫生室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主要是个体办医的村卫生室, 其余村卫生室以挂靠在乡镇卫生院的方式, 由卫生院院长作为其法人代表。在具体管理中, 以合同管理、购买服务为基础, 按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要求, 由乡镇卫生院全盘负责卫生室的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药械管理、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等, 并按照青海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的具体要求, 建立系统全面的卫生室工作制度和监督考核措施。
3.2 村医队伍建设与保障制度
3.2.1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配备的数量。
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量的大小确定, 每村卫生室配备2名以上, 其中必须配备1名女村医。大部分村卫生室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3.2.2 村医准入制度。
乡村医生的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青海省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 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2) 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从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员中公开聘任, 由乡镇卫生院考核, 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 由卫生院聘任并颁发聘任证书, 规定聘期和目标任务。建立定期考核、续聘和解聘制度, 实行优胜劣汰。
3.2.3 村医补偿政策。
我省逐步完善村医补偿政策, 乡村医生补助标准大幅度提高。自2009年以来, 两次提高村医补助标准, 至2011年, 全省乡村医生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8000元, 同时按每村卫生室1 000元的标准给予水、电、暖补贴;对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或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 每人每年再增加1 000元的补助。
我省海西州采取省、州、县三级补助方式, 对每位乡村医生年补助岗位资金10 200元, 同时对每个村卫生室每年补助1 000元工作经费, 对取得中专和执业资格人员每年增加1 000元补助。天峻县乡村医生补助在叠加州、县补助后, 全县村医补助月人均达1 740元, 年人均达20 880元。
3.2.4村医养老等保障制度建设。
为有效地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的问题, 稳定和发展乡村医生队伍, 我省各地区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 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结合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机制。各地采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方式, 给乡村医生参加了不同水平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地方财力相对较好的地区如海西州天峻县, 参照公益性岗位为村医缴纳“三金”, 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3.3 村卫生室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求
3.3.1 能力要求。
在乡镇卫生院统一组织、指导下, 按照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动态掌握服务区域内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 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以及康复指导工作, 开展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合作医疗等工作。
3.3.2 乡村医生能力培养。
为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及时向他们介绍医疗卫生新技术、新业务知识, 省财政每年安排乡村医生培训补助资金200万元。同时, 将村医能力培训作为乡镇卫生院的常规工作之一, 乡镇卫生院利用每月例会和安排工作的机会、乡村医生在卫生院代岗、卫生院医生在村卫生室蹲点驻村以及其他集中培训学习等形式, 对乡村医生及时实施培训。
3.3.3 用药与诊疗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基层临床用药, 规范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组织专家编撰、发放《青海省增补药品临床实用指南》—藏成药、中成药和化学药品部分, 编撰《青海基本药物藏药处方集》, 并发放到项目试点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3.3.4 服务模式。
村医凭借驻村和对本村居民熟悉的优势, 根据村民健康需求, 及时有效地开展了上门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但由于乡村医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同, 在开展某些时间紧、工作量大并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工作时, 单个卫生室的村医就觉得势单力薄, 为此, 在乡卫生院的引导下, 乡村医生自由组合, 以乡村医生互助小组或中心卫生室的形式共同开展工作, 并在工作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 又提升了村医能力。
3.3.5 健康档案与信息化建设。
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已成为乡村医生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不断推进, 项目试点地区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已全部达到100%, 乡卫生院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了健康档案的电子化。但由于受乡村医生计算机水平 (大龄乡村医生) 、地域环境 (牧区) 和经济水平 (贫困地区) 等因素的制约, 尚不能做到每个村卫生室的有线网络覆盖, 使健康档案信息不能得到即时更新。
3.4 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建设
3.4.1 完善财政补偿政策。
青海省对村卫生室的运行过程中, 形成了以村医岗位补助、学历与职业资格补助和工作运转经费补助为主体,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补充, 药品周转金为支撑的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体系。其中前三项作为乡村医生岗位基本的补助经费, 保障了乡村医生的基本收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则按服务地区村民人口每人每年40元给予补助, 最后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完成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给予发放。药品周转金作为村卫生室药品购买中的周转经费, 省财政给每个村卫生室提供3 000元。
3.4.2 实施一般诊疗费。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 (青发改收费[2011]1112号) , 自2011年8月20日起, 取消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取的挂号费、诊查费和注射费, 合并为一般诊疗费, 收费标准为每次8元, 其中个人账户基金支付7元, 个人承担1元。
3.5 药品配送与管理
3.5.1 稳定和完善基本药物采购与配送。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了《青海省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及货款集中支付流程》 (青卫药械便函〔2012〕5号) , 规范了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及回款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细节。明确要求青南、环湖地区村卫生室采购的药品及其发票由乡镇卫生院代为验收, 并在网上代村卫生室完成入库操作。
3.5.2“中心药房”制度建设。
在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发现, 对于边远乡村药品的统一配送、集中管理有困难, 为此, 发挥乡卫生院药房的作用, 将卫生院药房作为村卫生室的中心药房, 送药企业只需把药品送到卫生院药房, 乡村医生通过每月例会、工作安排和培训等机会, 直接从乡镇卫生院药房取药, 这样既方便了送药企业, 又规范了药品来源渠道, 避免了送药不及时和其他渠道药品流入的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对村卫生室药品使用情况实行了有效监控。
3.6 服务监管与绩效考核
3.6.1 服务监管。
乡村医生实行合同管理, 通过行业监管、医德医风评价、群众满意度评价以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形式, 对乡村医生实行服务监管。
3.6.2 绩效考核。
按照村卫生室的职能和乡村医生能力要求, 根据青海省医疗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要求确定具体年度考核目标, 签订年度目标责任制。依照《青海省乡村医生工作补助绩效考核发放办法》, 根据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三大任务, 实行考核。
4 村卫生室运行面临的困难和优化措施探讨
4.1 办医形式与乡村医生管理对村卫生室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推进, 最大限度地将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纳入到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范畴之内, 但由于村卫生室的办医形式不同, 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难点。特别是对于租借或自建房屋并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村卫生室来说, 其与乡镇卫生院的关系只是合同管理、购买服务的一种关系, 卫生行业的管理体制止于乡镇卫生院[1], 而村卫生室并不能受到更多的制约。从整体投资运营的模式来看, 村卫生室在主体上是私营性质, 而与我国村卫生室的注册性质、实际运行性质存在明显的冲突, 影响了村卫生室非营利性公益类单位性质的体现[2,3]。
由于乡镇卫生院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村卫生室签订管理合同, 这对于技术水平较好、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卫生室来说, 签订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合同, 而拿上政府的那部分补助与原来的医疗收入相比, 相去甚远。我们在海西某村卫生室访谈时, 乡村医生明确表示更愿意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医疗业务上, 而对公共卫生服务热情不高。显然, 各级政府对村卫生室的财政支持过少, 乡村医生的收入普遍较低。这已经成为限制村卫生室发展和影响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1]。
尽管各地区采取了不同的补偿政策和养老等保障制度建设, 这些政策和制度为稳定我省乡村医生队伍, 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推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购买服务式管理与各地区采取的保障制度的差异化,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而天峻县对乡村医生采取的政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随着我国和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已经具有能力将村卫生室的产权收归公有[4], 其人员和运转经费由财政全额预算投入。借鉴天峻县的经验, 将乡村医生全部纳入社会公益岗位或参照公益岗位标准, 享受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保险, 同时享受乡村医生岗位的各项补助和补贴, 这样既解决了其身份问题, 又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同时保障了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 也为一体化管理铺平了道路。
4.2 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与业务能力对村卫生服务能力要求的影响及对策
乡村医生的配备、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虽然从政策层面上对其数量和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但从乡村医生的来源看, 既有来自原来的赤脚医生, 后经过培训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的, 也有来自卫生学校等经过系统学习的毕业生。从年龄结构看, 4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所占比例较大, 这部分乡村医生中还有一部分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从执业资质来看, 虽然绝大部分村医取得了乡村医师资格证, 但真正拿到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的却不多, 青海省只有11.5%的乡村医生取得了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同时, 由于乡村医生收入过低、生活待遇差、工作量大和条件艰苦, 导致技术较好并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流入大城市的私立医院[5], 使村医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已成为制约农村医药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 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和业务能力已成为改善村卫生室服务水平的不二手段。尽管各地区均对乡村医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培训, 但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乡村医生能力的培训的却不多, 而更多的培训只注重眼前工作或流于形式, 只是为了完成相应机构安排的任务, 而对提高乡村医生能力帮助不大。因此, 在现有的乡村医生培训体系下, 以完成目标责任工作为基础, 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证书为目标,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 结合乡村医生互助小组、卫生院医生驻村指导等形式全方位开展培训, 使乡村医生学习有目标, 工作有指导, 业务上能互补互助, 从而稳步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
4.3 运行补偿制度对村卫生室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深入开展, 各地区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补偿内容主要包括[6]: (1) 财政专项补助, 主要分为两种:对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专项补偿和对村卫生室的年度定额补偿。 (2) 公共卫生经费补助。 (3) 一般诊疗费。其中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和补助金额上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从补助项目上看, 有村医岗位补助或卫生室补助、水电暖运行费用补助、网络运行费补助、执业资格与学历补助和药品零差率补助。从补助金额来看, 乡村医生岗位补助或卫生室补助、与药品零差率补助占财政专项补助的比例较高。由于各地区执行的标准不同, 有些补助项目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如果从村卫生室正常开支考虑, 参照湖北省江陵县村卫生室支出情况[6], 财政专项补助至少应当包含乡村医生岗位补助、药品零差率补助、水电暖运行费用补助和网络运行费补助四部分, 执业资格与学历补助可根据各地区情况而定。再加上公共卫生补助和一般诊疗费收入, 就能明显提高乡村医生收入, 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如果乡村医生实行社会公益性岗位, 那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其待遇。
4.4 基本药物供应与规范用药对村卫生室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制度, 开展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是规范基层医药市场、保障农牧民医疗服务质量和解决看病贵的主要措施之一。然而, 在开展过程中发现存在统一配送药物不能及时到位, 对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力度和村卫生室药品使用情况监管乏力等问题。
参照青海省部分地区采取的乡卫生院中心药房制度, 使乡镇卫生院的药房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 接受为所属村卫生室统一采购、配送的药品, 并建立登记记录和分发药品制度。村医利用到乡镇卫生院或卫生院巡回医疗的各种机会, 领取或发放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这种措施的实施, 既解决了药品采购、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村卫生室的药品来源渠道、用药环节也得到了有效监控, 可以切实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间接地防止村卫生室以药养医、滥用药物等情况的出现, 为财务统一管理奠定基础。
5 监管与考核
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管力度, 建立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自上而下的监管和村民对乡村医生自下而上的监管[4], 形成一个具有反馈回路的闭环式监管机制, 是对村卫生室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时, 结合卫生行业督导和监管的手段, 医疗事故与纠纷的风险防范措施, 既可减少乡村医生的行医风险, 也可有效地实施对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已成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对卫生室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提出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一体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为考核指标, 以绩效管理为抓手, 改善农牧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为目标, 实施绩效管理,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的有效运行机制。方法 通过项目试点地区选择, 各类文献和访谈资料收集, 运行模式设计、试点地区干预运行与评价分析开展研究。结果 本研究从村卫生室办医形式与管理办法、村医队伍建设与管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求、村卫生室运行补偿制度建设、药品配送与管理和服务监管与绩效考核六个方面实施的运行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结论 乡村医生纳入公益化岗位, 乡镇卫生院药房建成村卫生室的中心药房, 建立科学系统的监管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失为推动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村卫生室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玉, 王晓燕, 杨佳, 等.“乡政村治”背景下村卫生室的管理体制问题--基于北京市密云县的实地观察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9) :1239-1241.
[2]聂俊婷, 王薇, 张云英.论村卫生室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 24 (1) :109-110.
[3]高清, 王晓燕, 彭迎春, 等.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9) :2918-2920.
[4]曹春燕.农村卫生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功能分析的视角[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1:48-49.
[5]祝远恩, 魏敏, 赵满意, 等.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9) :24-25.
责任范围:负责所管辖村内卫生监督协管任务。主要场所为超市、饭店、理发店、浴池、学校、供水单位等。
1、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院并协助调查。
2、职业卫生信息报告:发现可疑职业病线索及时上报卫生院并协助调查。
3、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报告:协助卫生院对村集中式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协助调查。
4、学校卫生信息报告:包括传染病防治、学校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环境卫生的检查指导和信息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
5、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的违法情况的检查和信息报告:发现相关信息及线索及时上报并协助调查。
村卫生室是基层医疗的网底,是距离农村人口最近的基层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机构,承担了农村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的大部分工作,目前村卫生室所承担的医疗卫生职责是:
一、向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二、向农村人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三、预防和参与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目前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整体观念差。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只看重医疗收入,对各级党政出台的农村卫生政策、卫生法律法规,不关心、不重视、不了解、不掌握,各行其是,缺乏农村卫生发展的整体观念,缺乏农村卫生改革的参与热情。
二、业务能力与自我学习的意识差:乡村医生缺乏业务更新,诊疗方法老化。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乡村医生又缺乏对医学知识更新升级的主动性,使乡村医生在获得医学的新进展、新技术等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三、是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差。乡村医生普遍缺乏社会关系协调能力,主要指乡村医生应当具备能协调好上下级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生与农民群众的关系的能力。
四、是防范执业风险的意识差:由于乡村医生受到业务能力差,执业环境差,没有辅助检查设备等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执业风险的防范能力相当薄弱。
五、村医新老交替衔接差。具体表现在,农村师承学医已基本绝迹,医学毕业生又不愿下农村,导致村医老化严重,同时进入乡村医生的门槛比较高,致使村医新老交替衔接差
六、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乡村一体化以来、村卫生室收归公有后,群众对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期待提高,少部分乡村医生产生干多干少都差不多的想法,同时因为工资有保障,部分乡村医生工作倦怠、安于现状,关于乡村医生服务态度的投诉较多,主要反映:上班时间做其他事情,不愿出诊,态度不好,下班时间不接待病人,夜间找不到医生等。
针对以上问题医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院长室长月沟通制,严格执行乡村医生月沟通制度。在例会上调度各卫生室工作进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听取村医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交流各卫生室工作先进经验,制定下一阶段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以便于更好完成各方面工作。将卫生室的功能定位,以及国家对乡医的方针政策传达,同时了解乡医的思想动态,做好维稳工作
二、业务副院长月培训制
要加强乡村医生业务知识与医患沟通的培训,每月例会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培训内容紧贴工作实际,在涉及疾病防治的具体内容时,根据不同季节疾病谱的变化,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了村卫生室整体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以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
三、分管副院长月考核制
一.严格规范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
1.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要实行集中专户管理、分室核算。由乡镇卫生院会计兼任村卫生室会计记账人员、村卫生室确定一名专(兼)职人员任出纳员。
2.票据统一印制、收入统一上交、支出统一报批。
3.严格财务手续,补偿支出登记完整、及时,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二.村卫生室会计人员的职责:
1.做到钱、账分开管理。
2.做到处方、发票、药品进销台账、收支账目能够相互印证,严禁截留或坐支收入资金。
3.出纳员对于现金、银行日记账要做到日清月结,余额于每月月底与会计人员核对;每月底系统库存药品和账面库存要进行核对,不一致找出差额和原因。
4.出纳员要及时整理、汇总所报销的处方和登记表,月底据实填制门诊结报汇总审批表,由领导审批后报给乡镇卫生院。
三.监督与检查
村卫生室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补偿信息及时公开,接受上级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各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加强对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的财务监管,定期不定期对村卫生室的财务进行检查。财务管理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村卫生室应暂缓门诊统筹定点,已经定点的应暂停或取消。下列行为属于违纪违法行为:
1.通过篡改票据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2.不按规定开据农合专用收据;
3.不按时、不按规定标准支付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待遇的有关款项或者做假账、设置账外账;
4.不及时发放、故意扣留合作医疗就诊卡;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加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保证学校师生的健康,遵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医院实际情况,制订东南大学医院《预检分诊制度》。
1.医院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
2.严把“入口关”,在医院大门入口查看苏康码、行程卡,健康码绿码、无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正确佩戴口罩者准予进入医院。
3.规范设置导预检分诊台,原则上设在医院唯一进入通道最前端,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4.预检分诊台安排一医一护,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选用隔离衣、丁腈手套、N95口罩等。
5.对进入医院所有患者进行测量体温,询问主诉、流行病学史,登记、签署基层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操作表,未有异常的患者进入医院就诊。
6.对于有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腹泻、乏力、肌痛、结膜炎、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症状的的就诊人员,引导其至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追踪该患者的就诊情况。
7.对有新冠肺炎十大可疑症状,且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的.患者,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值班领导和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及时报告属地疾控中心研判是否须安排专车转运。
8.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指导并落实专人负责环境消杀。预检分诊台及周边环境每2小时消毒一次,发热患者临时隔离房间环境和转运车使用后即时消杀。
9.做好转诊相关工作,对不具备救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卫生室隔离健康观察点消毒措施
1.体温计每天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待用,消毒液和纱布每天更换。
2.物体表面(桌面、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面)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每天4次。
3.地面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每天两次,有污染随时消毒。
4.被观察者解除隔离后做好终末消毒。
5.废弃物处理:观察点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可放入黑色垃圾袋按照生活废物处理,由被观察者密闭垃圾袋口后送至门房外,垃圾日产日清。
6.医务人员使用后的防护用品等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先用稀释40倍左右的84消毒液喷洒,然后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扎紧塑料袋口,外面再套上一个黄色医疗垃圾袋、扎好(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容物不能超过3/4,防止破损,每天清理。
7.清洁人员做好防护,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一次性帽子、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穿鞋套,必要时再戴一副长袖乳胶手套。及时做好手卫生。
4.转运发热病人后交通工具的消毒
每转运一名发热同学后,打开车门、摇下车窗通风30分钟。座椅、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面用稀释40倍的含氯消毒剂(即1000ml水+25ml 84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并通风干燥。车内准备一些黑色垃圾袋和黄色垃圾袋,以备学生呕吐,如车内有呕吐物,按照以下方法处理。
少量污染物用5000mg/L(1000ml水+125ml 84消毒液)含氯消毒液的吸附材料小心移除,放入黄色垃圾袋,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擦拭。
大量污染物用足量一次性抹布覆盖,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在吸附材料上,作用30分钟后清除干净,再用含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清洁,用后的抹布要浸泡在稀释了40倍的84消毒液中30分钟,清洗干净后备用。
卫生室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消毒要求和方法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早晚各30分钟;不能自然通风的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2、必要时采用其他消毒方式,如紫外线灯管照射(无人情况下进行)。
二、物体表面的消毒(台面、门把手、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座便器等)
1、1000mg/L(配比方法见下面)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每天2次;
2、遇污染随时消毒;
3、少量污染物用5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的吸附材料小心移除,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清洁;
4、大量污染物用足量一次性抹布覆盖,用5000-10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在吸附材料上,作用30分钟后清除干净,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抹布清洁。
三、地面的消毒
1、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稀释80倍的84消毒液进行湿式拖地,每天2次;
2、有污染随时消毒;
3、少量污染物(呕吐物等直接污染地面)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的吸附材料小心移除,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拖把清洁;
4、大量污染物用足量一次性抹布覆盖,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在吸附材料上,作用30分钟后清除干净,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后的拖把清洁表面及其周围2米范围。
四、清洁用具的使用与消毒
1、分区使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做好标识 。
2、使用后的拖把、抹布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清洗干净,悬挂晾干(清洁标识牌)。
五、床单、被套的消毒与处置
使用后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织物,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0.5-1小时,然后按正常清洗流程洗涤消毒。
六、餐具及茶具
使用后的餐具及茶具煮沸15分钟或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0.5-1小时,然后按正常清洗流程洗涤消毒。
七、手及皮肤、粘膜
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为0.5%碘伏消毒液、含70%乙醇手消毒液擦拭手部1-3分钟 ,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
八、汽车等转运工具的消毒
每次转运同学用车后,打开车门、摇下车窗通风半小时,用稀释40倍左右的84消毒液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并通风干燥。
九、生活垃圾的消毒与处置
一般医学观察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普通垃圾处理,放入黑色垃圾袋。如果隔离人员核酸检测阳性或变成疑似病例,则其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放入黄色垃圾袋,其住所要进行终末消毒。
1、清洁人员做好防护,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一次性帽子、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再戴一副长袖乳胶手套。及时做好手卫生。
2、先用稀释40倍左右的84消毒液喷洒,然后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扎紧塑料袋口,再套上一个黄色医疗垃圾袋、扎好(双层黄色垃圾袋),每天清理。
3、医疗垃圾送到校医院指定地点存放,运送工具用稀释40倍的84消毒液喷洒消毒。
十、消毒液的配比方法
1、500mg/L含氯消毒液的配比方法:
1升水加入12.5毫升84消毒液(稀释80倍左右);
2、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配比方法(最常用):
1升水加入25毫升校医院提供的84消毒液(稀释40倍左右);
3、5000mg/L含氯消毒液的配比方法:
1升水加入125毫升校医院提供的84消毒液(稀释8倍左右)
十一、注意事项
为推进我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发展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根据《盂县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考核管理办法: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按百分制计算。
一、疾病预防(60分)
(一)健康档案管理(5分)
1、主动参与乡镇卫生院建立辖区居民健康档案;(3分)
2、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承担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和维护。(2分)
(二)计划免疫(10分)
1、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组织的例会、培训及考试考核;(2分)
2、制定本村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制度并上墙;(1分)
3、协助乡镇卫生院确定辖区接种对象,协助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帐、卡、簿);(2分)
4、按照乡镇卫生院要求,及时通知和督促儿童监护人到所属疫苗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4分)
5、规范管理预防接种基础资料,年终对全年资料整理归档。(1分)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10分)
1、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本村老年人健康体检;(8分)
2、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承担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2分)
(四)慢性病管理(10分)
1、筛查患者,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4分)
2、随访辖区慢性病患者;(4分)
3、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慢性病患者健康检查。(2分)
(五)做好结核病管理工作(5分)
1、制定结核病报告管理职责;(0.5分)
2、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及时转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并做好转诊记录,转诊率100%;(1.5分)
3、对结核病人进行化疗管理,负责落实化疗方案,督导服药,填写“病人治疗记录卡”;(1分)
4、及时报告病人出现的毒副反应或中断用药情况;(0.5分)
5、督促病人按时复查、取药、按期留送痰标本;负责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调查管理,建立档案。(1.5分)
(六)做好地方病的病(疫)情调查、监测、预防及治疗(5分)
1、协助县、乡两级开展地方病病(疫)情调查、监测、资料统计工作,做到本村地方病病情底子清楚、病情数据及动态信息有资料记载并档案化管理;(2分)
2、协助县、乡两级防保人员和地方病专业人员开展地方病病人治疗对象筛选、治疗、观察、疗效初判、相关信息记录、报告;血吸虫病流行区要认真监视疫情,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3分)
(七)做好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12分)
1、建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积极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助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和中毒事件的隔离治疗工作;(2分)
2、认真填写各种卫生统计表册,做好门诊日志及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工作,项目齐全,填写完整率≥98%;(2分)
3、熟悉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规范,对发现的疑似传染病逐级上报,及时报告率100%;(4分)
4、对本村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步调查,及时上报基本情况(包括事件类型、时间、地点、人数、主要症状、体征、已采取的措施、发展趋势等),及时报告率100%,协助上级处置;(4分)
(八)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3分)
1、主动参与乡镇卫生院补充患者个人信息;(1分)
2、承担患者随访任务;(1分)
3、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患者健康检查。(1分)
二、妇幼保健(30分)
(一)孕产妇保健(15分)
1、早孕建卡率100%。新婚人数、生育人数建册登记,底子清楚;(2分)
2、产前检查不少于5次,产后访视不少于3次,新生儿保健、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实行挂牌管理;(7分)
3、高危孕妇筛查率100%,及时转诊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以上;(2分)
4、积极宣传婚前医学检查基本知识,推广住院分娩和新法接生;宣传、指导母乳喂养;利用板报、广播等宣传工具,开展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科普宣传工作;(4分)
(二)儿童保健(10分)
1、协助组织开展儿童系统管理或生长发育检测,散居儿童 系统管理率95%以上,集体居住儿童系统管理率100%;(5分)
2、定期对新生儿访视,使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5分)
(三)妇幼信息管理(5分)
1、资料收集及时、规、范完整,表卡证册齐全,装订成册;(2分)
2、按时上报各类报表,数据真实、准确,符合逻辑 无漏报(3分)
三、健康教育(10分)
(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工具,有可供检查的宣传资料;(4分)
(二)围绕计划免疫、艾滋病、乙肝、结核、地方病防治知识、妇幼保健、爱国卫生等开展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每月不少于2次;(3分)
(三)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及卫生科普知识日常健康教育咨询活动。(3分)
四、管理与评价
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采取量化打分法每季度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在80分(含80分)以上的,全额发放补助;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下的,责令整改,完成整改后再考虑发放补助经费。
六、补助资金的管理与发放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为加强和规范村容村貌管理,做好创建省级卫生村工作,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特制定本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求真务实为根本,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全面推进创建省级卫生村的长效管理,促进我村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爱卫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做到有人员、有经费保障;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并经常性开展卫生检查评比。
2、健康教育。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卫生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卫生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保健和卫生防病知识入户率达100%。
3、环境卫生管理。村环境卫生实行包干清扫负责的责任制;同时,落实村干部划段管理的责任,村支书、主任为环境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建立长效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强化环境整治和户厕管理,做到无暴露性垃圾和露天粪缸,家畜家禽圈养,粪便无害化处理。
4、基础设施建设。配齐配足垃圾收容器具,垃圾密闭存放,达到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绿化覆盖率≥25%。
5、除害防病工作。以综合预防为主,有效控制“四害”孽生地,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药物,除“四害”的各项指标必须控制在省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内。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100%;村卫生室达到省相关标准;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环境污染事故。
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为了加强本村环境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保障村民身心健康,改善我村整体形象,经村“两委”及群众代表研究议定,制定如下村规民约:
一、成立环境卫生管理监督小组。
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干部为成员。负责全村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二、成立环卫队。由村委会负责,由本村劳动能力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低保五保等人员组成。负责定期清扫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
三、各户按照村委会划分的卫生区“门前三包”,负责门前屋后清扫与保洁。严格管理洗涮用水,不得随意向街道公共场所倾倒排放;所有垃圾一律倒入村委会设定的垃圾池内;管好禽畜,实行圈养;不准乱搭乱建,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四、环境卫生标准。杜绝五乱: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污水乱排、畜禽乱跑。做到街道“四无”:无垃圾、无坑洼泥泞、无乱堆乱放、无临街茅厕。
五、不准在街道及公共场所堆放柴草物料,废弃建筑材料及时清走。临时占用道路或场地存放等物品,应提前申报并缴纳保证金100元,经村委会批准后方可使用。
为巩固发展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规范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管理,明确乡村医生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责任到人,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真正把公共卫生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圆满地完成本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特签定本责任书。
1、负责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
2、协助做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3、开展健康教育,向村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4、参与农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更新,配合乡镇卫生院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随访与记录;
5、协助做好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老年人保健,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村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
6、积极宣传新农合政策,协助做好参合农民医药费用报销补偿情况的定期公示工作;
7、使用适宜技术和国家基本药物,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急重病人的初级救护、及时转诊和家庭康复指导;
8、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本管理责任书仅作为指导村卫生所落实一体化管理职责的依据,不作为债权债务、民事纠纷等依据。由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村卫生室补助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核证、换证的重要依据。
为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底,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XX]1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皖政[XX年]77号)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内在尚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全面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村卫生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底,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使全县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活动明显规范,公益性质得到体现。为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奠定基础,从而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建设范围
全县所有尚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原则上均应按“一村一室,一室不少于2名医务人员”的要求,全面建设规范化村卫生室。卫生院和卫生分院所在行政村可以不设村卫生室,人口少于500人或面积较小且交通方便的行政村也可以不设村卫生室,未设置村卫生室的行政村,其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由卫生(分)院或相邻村卫生室提供。人口超过XX人,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可增设一个卫生站。
四、创建方式
(一)建设标准。规范化村卫生室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实行诊室、药房、治疗室和观察室四室分开。
(二)选址要求。规范化村卫生室应建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群众就医的处所,原则上设在村部或学校附近。以当地群众步行30分钟能到达为宜,医疗机构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三)建设模式。规范化村卫生室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创建,实行“院建院管”,可以利用原村小学、村部的房屋改建,也可以租赁房屋进行改造。
(四)人员准入。乡村医生进入规范化村卫生室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经个人申请后,由乡镇卫生院聘用。每室2-4名(其中有1名女性为宜),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
(五)运行管理。规范化村卫生室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由乡镇卫生院按照“八统一、两独立”的原则,对其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即:统一机构设置、统一房屋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档案规范、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规范化村卫生室经考核合格,可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
(六)执业风险承担。规范化村卫生室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进入规范化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应预先交纳1—1.5万元执业风险责任金,用于在卫生室执业期间发生医疗纠纷时属于个人责任的赔偿。执业风险责任金不计利息,由乡镇卫生院保管,乡村医生离开规范化村卫生室时,执业风险责任金予以退还。建设初期乡镇卫生院可将该责任金用于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然后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中归还。
(七)养老保险。进入规范化和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应逐步办理养老保险,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购买,保险费由县卫生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村医个人按一定的比例负担,由县卫生、劳动等部门制订具体办法。
五、工作步骤
(一)试点阶段(2011年7月至8月)
县卫生局选择一个乡镇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试点,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9月至12月)
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12月份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使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奠定基础。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开展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卫生工作方针,关心农民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二)明确职责。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是卫生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县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全县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总体规划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制度,指导各乡镇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县发改、财政、土地、建设等部门,要从民生工程的高度,加大对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的支持力度,为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岳西县标准化公益性村卫生室设置建设规划》(岳政办秘〔XX年〕121号)精神,负责制订辖区内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具体规划,并组织落实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及时解决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村民委员会要为规范化村卫生室提供良好环境。
(三)加强督导。建设“院建院管”的规范化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抓紧实施。县政府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列为民生卫生工程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通报各地进展,推动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村卫生室结核病管理职责】推荐阅读:
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管理07-11
村卫生室考核管理工作制度09-27
村垃圾卫生管理协议07-25
村爱国卫生管理制度09-21
河北省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标准06-02
江西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06-20
卫生室管理员职责11-10
村卫生室扩建报告06-04
村卫生室如何做好工作06-29
村卫生室工作制度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