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推荐10篇)

低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1

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将传统的教为主,转向了以学生的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悟以文字和符号的方法在文中及空白处进行标记和书写,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式。怎样教孩子批注式阅读,学生能进行这种阅读吗?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带着一连串疑问,我开始进行这种阅读尝试。

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帮忙学生到达这一要求呢?

(一)重视范读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潜质,教师的示范朗读十分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必须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透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入境”。引导学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法、描述法、回忆法、音像法、看图法、创设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是示范法。所谓“示范法”,能够由教师范读,也能够用朗读磁带代替教师范读,还能够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a生共鸣。只有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才会是深刻的,终生难忘的。哲学家黑格尔以前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教师在范读课文时,学生能够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资料和感情基调。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在我的教学中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课件中课文的示范朗读,还是来自我自身的朗读示范,亦或是朗读水平很高的学生范读都能让班级中的学生激情澎湃。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十分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好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到达明白文章的目的。其次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读书习惯,如唱读、语速过缓、平淡乏味等等。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听者会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常用的标点贴合的作用、停顿时刻和可迸发的语感关联,组织学生学习标点诗歌。要让学生熟悉了解并学会运用速读、跳读、精读、略读、赏读等多种读法,并逐步学会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取不一样的读法。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潜质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就应向学生说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批注阅读法的精髓,我在课前进行了细致的学习与准备,总结了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操作性的批注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固定一些符号或表达以便交流。如“1、2、3„„”表达的是小的自然段;“△”标注会认的字词;“○”标注会写的生字词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而产生影响。会认的字全部注音,同桌之间说出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扩词训练,要求音、形、义的结合。会写的字,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并进行组词、造句训练。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孩子们自学生字的能力大有提高。

我告诉学生批注式阅读是阅读的方法之一,只要在平日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我还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制定了一年级批注式阅读预习提示:

1.试着读第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音节读准它。

2.读第二遍课文,画出课后的两类生字(生字条和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把这个生字在文中的新词画出来多读几遍。(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3.给生字分别注上音节并口头组两个词,想办法巧妙识记生字。(如: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猜迷法、形象记忆等)

4.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想想他们的意思。看从中知道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可在旁边画上“?”,第二天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5.自己试着解决课后问题。

批注式阅读,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

低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2

经过教育实践和探索, 笔者认为, 循序渐进地教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并且引导学生长期坚持自主阅读批注, 将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效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批注式阅读的内涵与优势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是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批评的形式之一。“批”即批点, “注”即注释。批注式阅读即“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 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和发现, 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 写出阅读心得、评语, 进行批注, 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 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 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提高阅读质量”。

批注的形式主要有文字、符号和图形, 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长短不限。批注的位置也并非固定不变, 可以自由灵活地进行“眉批”“尾批”“旁批”和“夹注”等。阅读过程中, 读者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形式进行批注, 将思考痕迹记录下来。

2.批注式阅读的优势

(1)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 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批注式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充分地自读自悟, 鼓励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批注式阅读激发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促进了学生解读的创造性, 尊重了学生解读的差异性和独特性。通过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产生智慧的碰撞, 在不断的自读感悟和交流探讨中,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加深了, 阅读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批注式阅读经过“阅读—思考—批注”的环节, 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增长、探究文本的内涵。批注式阅读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 还让学生的语文理解、感受、欣赏、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培养, 契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记的良好习惯, 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使语文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二、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1.做好引领示范,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能真正理解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 就需要先让学生消除畏难的心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 将名家名篇的批注片段和自己的批注片段展示出来, 为学生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年级起接触批注, 在预习过程中进行圈生字、标注音序部首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批注的方法以培养兴趣, 再由易到难, 逐步提高要求。要运用多种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产生“我也想试一试”的兴趣;也让学生明白批注并不难, 树立起“我也行”的信念。

2.课前自读批注, 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老师重课内教学、轻课前预习, 重知识的传授、轻习惯的培养, 这是很大的误区。学生课前自读批注, 能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对于不同的学段, 预习要求应有所不同,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中年级可要求学生在通读文本几遍后将生字、新词圈出来, 给生字注上部首和音序, 尝试给课文分段, 尝试归纳主要内容。高年级不仅要预习生字, 还需培养自主查阅工具书批注词义的习惯。在通读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再给文本分段、归纳主要内容, 不解之处进行批注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 自主搜集、整理文本的作者或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并批注, 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经过实践探索, 笔者发现课前落实了自读批注后, 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更准确, 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3.课中方法指引, 成果交流共享

课堂上教师应保留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能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细细品味、感受、体会、思索, 并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痕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 找准切入口进行深层次的品读, 围绕文本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开展批注, 避免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周旋, 背离了教学目标。

课堂上教师还需教给学生批注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段落、关键句、关键词, 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分析、对比、归纳。让学生体会到文本语言的优美, 人物形象的鲜明, 表达方式的特点, 行文结构的巧妙, 等等, 从而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批注的方式, 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感想式: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2质疑式:将对文本的疑惑之处或者是自己的不同理解记录下来;3联想式:由文本展开, 记录下联想到的有关的人、事、物、景等;4评价式:可对文本的语言文字、人物形象、描述方式、篇章布局等进行评价;5补白式:对文本语意未尽的空白处进行联想补充, 扩写、续写文本。

例如, 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时, 要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得知爱子牺牲后的悲痛心情并体会其凡人形象, 我示范了具体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批注。

师:当毛主席收到毛岸英牺牲的电报时心情如何呢?老师在读课文时觉得第5自然段有句话很好地体现出毛主席当时的心情, 就画了下来。 (课件出示:“‘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当主席收到电报时, 声声呼唤着爱子的名字——

生接读:“岸英!岸英!”

师:这一声声的呼唤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与不舍啊!但是岸英还能听得见吗?主席心里的苦, 心里的痛, 都化作了情不自禁的喃喃 (课件出示:将“!”圈起来, 在“喃喃”下面标注▲) 。

师:他能放声大哭吗?不能啊。他只能呼唤着 (生接读:岸英, 岸英) ;只能情不自禁地 (生接读:喃喃) ;只能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 (课件出示:在“用食指按着紧缩的眉头”处标注▲) 。

师:此处是对人物进行什么描写呢?你能体会到毛主席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

生: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生:毛主席非常痛苦, 难过……

师:此处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读到这, 老师在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痛失爱子, 悲痛不已”) 。

师:请你找出表现毛主席当时心情的句子, 也像老师一样批注自己的感受吧。

此处教学中, 笔者围绕教学重点抓住了表现人物心情和形象的关键句, 让学生明白了抓重点的句子和词语进行有的放矢的批注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语进行圈圈画画和品味分析, 学生对人物内心情感和凡人慈父形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经教师的示范指导, 学生在自主批注式阅读时, 就能做到目标明确,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此外, 课堂上要避免教师过多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体验。还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讨论中, 各抒己见充分表达, 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提高综合素质。

4.课外坚持批注, 能力巩固提升

在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共读一本书”活动,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教师精选的名著、美文进行批注式阅读, 将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在语文实践中使阅读能力得到巩固提升。同时,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 让学生能够在互相交流中分享阅读的成果, 共同进步。

此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书目, 定期交流阅读的收获,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交流借鉴其他同学的方法和成果, 能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切实提高阅读的能力, 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 批注式阅读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批注式阅读是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良好途径, 也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期坚持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摘要: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存在着语文阅读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何转变现状, 是每个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通过教育实践, 笔者归纳总结出了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做好引领示范, 激发学生兴趣;课前自读批注, 提高课堂效率;课中方法指引, 成果交流共享;课外坚持批注, 能力巩固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李岩.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初探批注式自主阅读 篇3

一、学习类型,掌握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先让学生了解文字批注的类型主要有:评文字、释意思、析含义、议内容、谈感想、存疑问、类举补充、评写作方法和特色、观点等。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掌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文字批注一般写在课文句段对应的页眉页脚页侧。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

文字批注好多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生学习文字批注应分阶段进行,教会学生方法。

1.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头、结尾及一些重点段落旁边都是作批注的好地方。

2.可以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翠鸟》的第一段旁边可这样写道:“这一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按头上——背上——腹部的顺序写的,重点突出了它的颜色鲜艳。”

3.可以谈对写作方法的感悟。如《燕子》的结尾处可以这样作批注:“作者把电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喻成音符,这样的比喻句真生动,作者的想象太丰富了。”再比如,你发现一个过渡段,可以这样作批注:“这是一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文章前后衔接自然。”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如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开头写道:“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其中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就是重点词语,批注可以这样作:“这几个词语写出了小村庄的美丽,跟以后被毁坏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用管别人读后是什么感觉。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应如实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体会,所思、所想

6.鼓励同学们质疑。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几乎人人会说,“梭”是什么?不理解,就查词典。有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记下来带到课堂上,问同学,问老师。

二、逐步深入,形成能力

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掌握。为了发挥给文章做批注的真正功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评价依据。

1.看态度——与作业的批改紧密结合

实践证明:教师批改的内容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非常认真的,投入的精力足。因此,在学习完一篇文章后,我经常把给文章做批注作为项专门的作业布置给学生。“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长此以往,给文章做批注这种行为才能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自觉行为。

2.抓质量——与课堂的分析紧密结合

在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地解析文本时,每当学生有好的见解时,我总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提醒学生即时记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出了给文章做批注的精髓就在于把自己对文本思考的痕迹写下来,每一处批注都是一处精彩的见解。值得提醒的是,“批注”时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一开始,学生运用工具书只会摘抄大段大段的资料,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言语,写上简洁的中心词语,在汇报中进行还原(利用上次交流的指导学生说完整话的方法),防止学生只会照书抄袭、照本宣读、没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

三、舍得时间,反复练习

学生的能力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今天会一点,明天会一点。例如:在课文领悟过关课上,先教学生怎样交流批注。先让他们把书交换过来,组长和组长助理交换,副组长和副组长助理交换,读一读别人的批注,再把别人精彩的地方记在自己的书上,这本身就是一个的学习的过程。基本用半年多的时间,才把学生训练得说话、学习比较条理,一年后才能比较深入理解课文。开始的时候,必须细致地指导。

最初学生们都不会做批注,都用课本上的话代替自己的语言,照着课本读一点,就是他们读懂的内容。我就拿来一篇课文教他们如何作批注,我认为哪个地方需要重点理解,就让他们反复读,不要停留在文章表面,让他们深入体会进去。这样,平时读书多的孩子,就会说了。说得好,我就表扬他们:对啊,就是这样,这就叫批注。有了示范,其他学生就照着学,久而久之,就会了。

四、养成习惯,延伸课外

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学生每人选其中3条左右交流汇报。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

2.这本书中令你最受(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

3.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

4.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5.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

6.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7.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 篇4

——读书方法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批注式阅读这一种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有效阅读。

2.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认识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激发阅读兴趣,鼓励阅读。

2.掌握批注式阅读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学会多角度进行批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批注,释疑解惑

1、播放微课,认识批注。

2、学生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交流困惑,师生共同释疑。

(二)小试牛刀,引领批注

1、多媒体出示小诗《秋》。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品味哪些地方值得写批注,怎么写批注。

3、师生共同批注。

(三)大显身手,尝试批注

1、明确阅读要求。

2、自主批注,之后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共同评价互补。

(四)课外拓展,电子批注

1、播放微课《如何做电子批注》。

小学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探究 篇5

一、批注式阅读的基本含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巨大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说明是这样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能力包括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筛选能力、鉴赏能力和记忆能力,而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所谓理解,就是弄明白课文意思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凡认真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到:有效的阅读一定是“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而课文批注恰恰可以对这一过程的实现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批注,简单地说,指在阅读过程中及时把批语、评论、心得、疑问、警句、注释等写在读物的空白处的阅读法。批注可以使文章醒目,能够促使自己在阅读中思考,增强读书时的感受力,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开拓剖析作品的思路,提高表达能力,与作者进行对话。

“批注式阅读的特点是:‘意(批注)随文(文本)生’。”①通过一边阅读一边点评把读、想、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从古至今都用得十分普遍。宋代理学家朱熹把这种读书法称为“标记阅读法”,它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语文教学意义上的批注类似于评点式的读书笔记,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经验去赏鉴、探究文字暗含的各种“意义”并加以精到的文字表述。它不仅是评点者自身感受的外溢过程,而且是合作交流语言运用、字斟句酌地表情达意的言语实践过程,最能见出个性和才情。

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具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小学生,就会解开很多小语教学中的难题。批注对于小学生,不仅仅是点评别人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极大地发展思维能力。因为批注的过程是一个文本发出刺激→学生接受→进行内化→做出对文本再创作,表达反应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在自主状态下的学习过程,更是用精当文字进行创造性对话的过程。将批注引入语文教学是新课标的需要。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小学生批注来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批注的种类一般有三种,常规式批注、特殊式批注、自由式批注。常规式批注指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及中心思想等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特殊式批注指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先自读思考题,然后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做出简明的批注。自由式批注指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

批注的内容包括对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辨析,对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的辨析,对重点句或段落的体会,对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比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等写作方面的问题的体会及对课题的分析等。

批注的符号比较随意,一般不对学生做生硬要求。教师可做简单介绍,由学生自己做选择。如:“~~~”波浪线(也叫曲线)可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可标在文章的重点词下面。“——”直线,可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批注的地方一般在书页正文的上面、下面或是两边空白的地方,也可在行间或文章最后结尾处。

二、分阶段教会学生批注方法

第一阶段:讲清含义,初步试批,交流反馈。

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批注这一新的学习方法,什么叫批注,批什么内容?在哪批?怎么批?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在批注前给学生一一讲清。尤其是试批的课文的难度要合适。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京版实验教材,第一课的课文是诗歌《我们爱你,中国》。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内容批注起来有其特殊性,所以不适合作试批的对象,斟酌一番,决定以第二课写事文章《拐杖》为例,教学生批注。《拐杖》主要写了“我”为丈夫买拐杖,无意拄着拐杖走,被一位小姑娘当作“腿脚不方便的人”,一路上受到关照的事,表现了小姑娘关爱他人的好品质。文中有许多关于小姑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内容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姑娘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们埋头读书,教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的批注五花八门,对“从人群中拽了拽我的衣服,说‘阿姨,您坐这个位子。’”这一句话的批注就各不相同,有语言罗嗦的:“我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有理解不到位的:“小姑娘想一会自己坐过去。”有表述太笼统的:“她是好孩子。”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做任何评判,只是将几种典型批注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看一看规范的批注应该是什么样子。当然,通过对一课书的批注,就要求学生规范批注是不现实的,此后,教师又通过指导学生批注《北京老人》、《记金华双龙洞》、《猫》、《买小狗的小孩》等十余篇课文,逐渐使学生能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抓住重点词按老师要求去批注。

第二阶段:扩充批注时段,鼓励多角度去批注。在第一阶段,教师只在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课时带领学生批注,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掌握批注方法后,可将批注时段扩大范围,在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阶段就把自己的疑惑标注出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能力大小的重要体现,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等限制,在发现、破解深层信息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疑问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问和困惑就更加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种疑问或见解往往是一闪而过的,很有必要及时记录,以便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确定自己的批判恰当与否。批注阅读就要求学生把点滴疑问或不同的见解表达出来,这能清楚地反映出阅读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往在第一课时的口头质疑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批注可使学生深入思考,使质疑更有实效性。例如:学习《白杨》前,学生在书上批注疑问:“文章开头为何有环境描写?这和描写白杨有什么关系?”“作者写白杨为什么用写人的词语?”这些有质量的质疑恰好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不仅在第一课时,学生学完课文后,对课文的正确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认识,思想情感都有了很大提高和深化,这时趁热打铁,深化批注,既是对原文批注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又能检查其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学生在学完《军神》后批注到:“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呀!真是个极不平凡的人!”“如果我能有他的一半精神,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了。”

同样的内容,批注的角度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例如:《桂林山水》一课,既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批注,分析排比句、比喻句,结构特点,也可以从作者情感角度去批注,还可以从文章内容入手,写体会及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批注,尊重了学生理解文本的差异,又训练了思维的广度。第三阶段:掌握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批注方法。利用“二次批注”提高批注精准性。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批注训练,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批注经验,掌握了一定的批注技巧,见识了不同类型的文章,教师可在此阶段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看看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的批注方法。例如,学生学过的写人的文章有《北京老人》、《森林警察》、《爱的奇迹》、《买小狗的小孩》、《深山风雪路》、《在炮兵阵地上》„„。说明文有《只有一个地球》、《蝉》等等。写景的文章有《记金化双龙洞》、《颐和园》、《慕田峪观云海》、《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诗歌有《我们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经过归类,学生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批注,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批注,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用词之精妙。说明文主要抓住说明方法去批注,深入体会作者用词之严谨,写作手法之灵活。诗歌可抓住重点词及诵读技巧去批注,体会诗歌内容的跳跃性,语言文字的音韵感及诗人丰富敏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了解了不同文章批注的侧重点不同后,遇到新的课文不用老师指点,会目的明确地直入主题,很快的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

在批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批注的不到位,这体现在批注内容的浅显、用词不准确或不知如何表达。如果教师能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后提醒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批注内容,学生将受益匪浅。“二次批注”不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学生已有水平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有意识地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特之处,开阔思路,丰富批注内容。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概括性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木笛》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听了这句话,朱丹的眼中顿时涌出苦涩的泪水„„”,因受自己的理解水平限制,学生只批注道:“没被录取,心情沉痛。”学生与老师交流后才得知,他内心的苦楚不仅是因为个人前途的渺茫,也同样因不被人理解而伤感,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而悲痛。学生经点拨对课文理解得更深了,此时我要求学生将新的收获补充进去。几课下来,学生的思考有了方向性,更注重听别人发言,学得也更扎实了。

三、批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有明确的批注目的及要求

每次安排批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是为了批注而批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课文重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研讨、探究,进行批注指导。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如: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默读课文,批注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大榕树的特点。学习《在炮兵阵地上》时,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示是:画出描写彭总的句子,抓住他的神态变化,批注变化原因及彭总是个怎样的人。要进行批注式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降低。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适时批注,批注只是让学生“如愿以偿”的一个过程。在学生特别想说的时候让他写下来,水到渠成满足了他们表达自己看法的愿望。另外,在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能说空话套话。因此在批注时要巧妙安排切入口,精心设计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阅读,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给足学生独立思考批注的时间 学习应该动脑又动手,手脑并举才会有创造。批注是一种需要动手的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如果匆匆而就,其表达就难免肤浅、草率。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在有所感悟处、思维困惑处、求异创新处深入思考,还有些批注需要学生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思考表述的时间。就一般情况而言,每篇课文学生大约需要10到15分钟的时间。在学习批注方法的初期,学生的速度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得细,自然思考的深度就得到了保证。阅读课文相对于讲读课文较易,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缩短批注时间。像《跳水》、《挑山工》、《鸟的天堂》这些名家名篇可回味、品读的地方很多,留给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更要充分。

(三)注重交流及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批注的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人人都有发展,都有提高,避免了少数人发言,多数人听的弊端。而且学生在批注过程中思考更有深度,表述更有条理。

(四)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进行批注训练

“略读课文是学生在课堂进行阅读实践的材料之一,目的是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运用。”②许多阅读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文,教师切不可放弃这阅读训练的好机会。《鸟的天堂》、《乌塔》、《漫谈沟通》等等这样的略读课文完全可以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批注训练,既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巩固了批注方法。实验教材第十册的第四单元有两篇讲读课文:《义犬复仇》、《金色的脚印》。这两篇讲读课文写的都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批注式阅读,学生已经深深感悟到军犬文尔内的无限忠诚,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并在周记当中谈到了这种情感给自己带来的震撼。随之而来的阅读课文《母爱》同样描写了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真实感人的故事,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把以死抗争得来的水给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从整套书的内容安排来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有其延续性,学生在批注时,自然而然的抓住描写老牛的语句,尤其重点批注了一些关键词语“挣脱缰绳”、“强行闯入”、“不肯挪动半步”、“慈爱地看着”。这些词语直入人心,学生在旁批注“伟大的母爱”,“孩子的需求胜于自己生命”。通过对阅读课文的批注,学生的批注方法得以巩固。

(五)注重批注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持续性 1.层次性

指导学生使用批注,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从讲读课文延伸到略读课文,从课文延伸到实践活动中的短文再到单元测验中的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简单到复杂。从字词句扩展到篇章、结构、主题、写作技巧,从遣词造句到分析作用,领会含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便不断加强。

2.差异性

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在阅读文本时,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语言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批注式阅读属于主观式解读”③,每个人的经历、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悟性是各不相同的,这决定了阅读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这是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批注阅读追求的正是这种可贵的差异,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保护绚丽多彩的个性,不能压抑甚至抹杀个性。其实,学生阅读文本,既是文本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文本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学生的个性特点、心智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决定了阅读批注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同的学生批注的质量并不相同。如:学生对《木笛》一课中“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种取出木笛。”一句中的“小心地”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有的同学批注:“很从容、轻松。”这种理解明显有偏差。有的同学批注:“爱惜乐器,喜欢木笛。”这种理解无明显错误,但比较浅显。还有的学生联系上文理解批注“对本次考试很在意、很重视。”理解到这个程度,也就对下文中朱丹的选择放弃考试的举动而深感痛惜却暗暗敬佩。虽然经过了一学期的批注训练,学生因自身情况的不同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持续性

教师要用各种教育技巧督促学生对于批注持之以恒,不断激发热情,直至自然成习惯。一般可采用上课抽查,经常组织交流,定期组织检查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采用必要的激励机制,让学生愿去做,想去做,并努力做好。笔者在课上巡视学生的批注状况时,经常针对不同的批注状况称赞到:“你的字迹很工整。”“你的重点词抓得很准确。”“你思考的角度很新颖。”“你的语言很简洁。”“你这一处批得很准确。”„„学生听到这样的鼓励,信心倍增,有了坚持下去提高能力的美好愿望。

批注式读书法不仅现在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对未来的阅读同样实用。即使脱离了笔,这种宽广,深度的思维方式还会继续。大语文教育观认为,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是贯穿终身的。学生走出学校后,依然要读书看报或上网,阅读活动几乎天天进行。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性,阅读批判、阅读反思、阅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阅读,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这样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帮助学生将来成为有独特个性的创造型人才。??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它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批注是形式,用心是根本;批注是手段,促进用“心”阅读是目的。学生学习给课文批注这种“动笔墨”阅读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的应用语言,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在理解、分析、概括、评价等能力层面去展开阅读,促进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实现,逐步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提高了感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学生细心阅读、读思结合的良好的阅读个性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低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初探 篇6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预设性,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基于此,当前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2.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1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体性。

2.2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3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

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3.2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3.3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3.4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 篇7

一、目标指向:含糊不清, 无视客观情况

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在带领学生通读全篇文章后, 要求学生在第二段中找出圆明园由哪些园组成。于是, 学生在读完全篇后, 又接着仔细地再读一遍第二段, 然后做出标记, 明确圆明园是由圆明园、万寿园和长春园组成。显然, 批注式阅读在此处的应用是很不得当的, 以上这些内容不是文章的精彩之处, 是没有必要去进行多遍地阅读和做大量的批注, 只需对它大致看一遍, 明确这段文字的大致内容以及它的作用即可。此外, 高年级的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就已知道, 在此又让他们重新读一遍, 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 并非是任何文章、任何内容阅读时都要求对它做出批注, 要做具体情况的分析, 在需要进行批注时进行批注, 不该的时候则不必批注, 切忌忽视客观情况, 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

[解决措施]

依据课程目标以及文本的内容合理地采用批注式阅读。事实上, 离开了文本内容, 批注式阅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 离开了课程目标之后, 批注式阅读也就成为一只无头苍蝇, 失去了目的性。可见, 课程目标和文本内容对批注式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 为了使批注式阅读发挥出其明显的积极作用, 就必须认真考虑这两者, 依据二者做出选择。假使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那就对文章中出现比喻、排比、拟人等的修辞手法的地方进行批注式阅读, 认真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以及在语句的表达;如果文本内容中出现了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 那就需要对其进行批注式阅读, 仔细揣摩隐藏在语句之下的作者的思想。

二、批注内容:无边无际, 难于着手

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一面》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学生通读完全篇后, 向学生提问:通过读文章, 文章中哪些地方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同学们认为“一面”有什么含义?那么,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通读全文, 对自己感触颇深的语句做标记, 写下感受, 对文章中一些重点的句子也做下标记。可是, 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文章中好多语句已被做下标记, 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但就是很难体会题目“一面”的深层含义。不难发现, 其原因是该文章出自著名作家鲁迅之手, 其擅长杂文, 其文章中的每字每句都用得恰到好处, 值得学习、仔细推敲的地方总是太多太多。此外, 小学生的总结能力还有待提高, 很难概括出文章的大义。所以, 学生在面对这种文章常常是焦头烂额, 收益不多。

[解决措施]

从重难点出发建立专题。批注式阅读的应用核心之处在于明确批注所研究的关键问题, 即所研究的专题。一个恰当的专题的建立, 则会使小学生的阅读目标得以明确, 增强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以及阅读质量。此外, 批注专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首先是感想式批注, 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 对那些引起自己产生一些感想的语句做下批注, 写下自己的感触, 这样的话, 有助于培养学生读想同时结合的阅读习惯;其次是质疑式批注, 这样的专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提出并分析疑问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 学会对文中的语句甚至段落、文章的结构提出质疑;其三是联想式批注, 这种批注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 依据文章中的内容做出一些联想, 它有助于发散小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其四是补充式批注, 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其敏锐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 同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作出补充。

三、批注能力:指导欠缺, 较高估计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种问题:在要求学生做一些批注的时候, 会发现学生的批注几乎都是长篇大论。事实上, 在课堂上作批注的时候, 不必写一段密密麻麻的文字, 只需要写几个能概括体现自己观点的句子即可,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指出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批注指导较少, 较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

[解决措施]

传授方法, 由浅入深。传授方法是作为批注式阅读操作的保障。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设立阶段目标, 由浅入深。最初的时候, 当然需要教师进行亲身示范, 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不一样的标记。比如, 碰到疑惑的地方, 可作出一个问号的符号, 然后及时查找答案, 避免影响之后的阅读进展;碰到一些让自己产生思想火花的地方画上横线, 然后在旁边写下几句自己的所感所想, 毕竟这种思想的产生是一瞬间的, 这一秒还记得, 也许下一秒会忽然忘记;碰到重点, 可作下三角形的符号, 每每看到此处, 提醒自己此处为重点。

四、交流评价:单项汇报

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向学生提问:文章围绕着小艇具体介绍哪些内容?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学生会认真通读全文, 对文章中出现的与小艇相关的人或物做下批注。但是, 教师为了单纯地追求效率, 没有对文章中出现的事物进行全面分析, 只是选取其中的几项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会使一些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 当然就会失去一些新颖的想法, 因为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不在教师所讲的内容里面, 那么便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兴趣度不高。

[解决措施]

利用差异。批注式阅读看重的是学生个人的感触, 显然,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 那么, 批注式阅读中产生的感悟则有的新颖独特, 有的朴实无华;有的恰当, 有的存在偏颇;有的比较深入, 有的比较浅显。这样的感悟差异的存在, 就使得合作交流变得很是重要。那么,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自我阅读、自我思考感悟的基础上, 积极与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 讲出自己的观点, 听取同学的意见;当然, 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 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 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

五、结语

总之,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较科学的阅读方法, 它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也有助于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外, 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体现了教师由掌握阅读的地位转变为指导阅读的地位, 有助于小学生由被动地阅读转变了主动地阅读, 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相信只要广大教学工作者采用科学的方法, 并加以指导, 定会使得批注式阅读在小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发挥出重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琴.关于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 2009 (25) .

[2]张丽.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推进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 篇8

关键词:语文阅读;批注式阅读;小学语文

批注式阅读就是使学生在阅读时能进行交互式的阅读,对有些地方能够进行批注,这些批注包括自己的感悟、心得、疑惑等。这样的阅读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比较有利于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方式。对话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阅读之上。

一、现有阅读教学的弊端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个人工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其他教师有关阅读教学作品的研究,我发现现有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诸如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1.大众化的浅阅读

学生的本性中存在惰性。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对文本的深入思考,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阅读。没有深入阅读,更谈不上个性化的解读。导致学生以老师的解读为榜样,千篇一律,囫囵吞枣。

2.机械式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些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并不是建立在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水平为主线的基础上,而是简单地依据教学大纲或者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其结果就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更提不出独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注重预期效果,忽略了课堂上的活跃因子,严重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导致课堂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课堂,阅读成了老师一个人的阅读。关于文本的解读,诸如内容分析、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很难让学生独立地进行。

3.缺乏系统性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写作环节的参与,等同于一台戏缺乏主角。如何针对文本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阅读问题,并进行写作练习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体是写作思路、技巧和思想,学生是学习并运用这一主体的主人公。阅读教学的系统性也包括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拓展式的思维训练,学会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总结归纳,吸收消化。

二、批注式教学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批注式阅读的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新创的,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除此之外,还有李卓吾评点的《水浒》、毛宗岗父子评点的《三国演义》、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都是“批注式阅读”的典型。

1.什么是批注式阅读

批注分为“批”和“注”。“批”是指把自己的阅读感悟书写出来。而“注”则是简单地对文本进行圈、点、勾画、注写等,不包括感悟。批注式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个人观点、感受、疑惑等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在文章空白处,是一种交互式阅读。

2.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批注式阅读正符合这一阅读规律。它能充分发挥每一个读者的个性,表现不同的情感体验。

批注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阅读,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思路和方式。这样的阅读是多元化、个性化的,它对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体会阅读快乐有很大的帮助。

三、批注式阅读的实施

首先,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将自己优秀的批注作品展示给学生,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以此激发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学生讲解批注的历史、发展,批注的好处以及具体的批注方法有哪些。然后给学生推荐经典的作品片段,要求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换批注作品,交流阅读心得,并对学生的批注进行客观的对比评价,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

批注式阅读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大有裨益。利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小学阅读教育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亚梅.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7).

[2]朱琴.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浅谈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下),2014(12):128.

[3]聂晓艳.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J].黑河教育,2014(3).

批注式阅读,培养孩子自主阅读 篇9

——第一单元教学随笔

板芙镇深湾小学 郑秀珍

批注式阅读法是指在阅读时,对阅读内容的部分章节或词句抒发欣赏、疑问、批评等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注的读书方法。着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实现感情,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批注式阅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自从上学期在新联小学接触了三乡邱运来校长的课,了解了批注式阅读法后,甚为激动,回到学校,迫不及待的把此法授予学生,并利用一周时间与孩子们一同阅读,一同感受。在这过程中,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批注——小组交流——指名展示。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很快理解课文,并且阅读速度很快,连一些平时不愿意看书的孩子也投入其中,让人意想不到。

本学期开学,在上学期末学习的基础上,本人继续引领孩子利用批注式阅读法开展自主阅读,并以课文为例子增加类似文章的阅读,使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开阔了,阅读兴趣更浓了,阅读速度也更快了,教学起来的效果更加明显。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阅读方法,我经常在测试后表扬一些阅读量大成绩较为理想的孩子,使孩子们更加坚信这一阅读方法的作用。现在,我们进入师生共读一本书的阶段,我也鼓励孩子们用批注式阅读法进行阅读,并结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与孩子们一同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浓浓的读书氛围在六(1)班正弥漫着……

批注式阅读课题研究报告 篇10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与研究意义

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和谈话调查方式对七、八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到我校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以讲代读”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师的大量讲解挤占了学生阅读、接触文本的时间。《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

批注式阅读有利于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而这种触动有时是稍纵即逝的,有了批注,就有可能抓住这种感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批注式阅读课题的研究,让孩子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触摸作者的内心,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课题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规律,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其成果汇报如下:

1、批注式阅读教学概念的界定

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所谓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2、在什么地方作批注和批注什么:(1)什么地方批注:

①给词作批注,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词用的很好因为它能让我想到了……

②做修辞方法批注。比喻句。批注模式: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来写,这样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拟人句。批注模式:这是一个拟人句,把……当做人来写,这样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句:这是一个排比句,批注模式:这样写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③为句子作批注。方法①说明如何好。批注模式:这个句子写得非常好,我仿佛看到了……。方法②我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已有的知识谈一谈)批注模式:从这个句子我想到了……

(2)批注什么:

批注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

①.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工具书或参考书,把查询结果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

②.提要:在读书时,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段落之后,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

③.批语:读书时,对文章用词、采用手法及其好处、提出的观点等等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可以引导学生随手把它们写在书的空白处。时常记下这些宝贵的思维火花,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还可使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得以提高。

④.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3、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策略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 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同时,为了作好批注,学生对预习课文十分专注,这也大大提高了预习的质量,为精读课文作了有力的铺垫。(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如《范进中举》第九段有一句话“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好几十回”中的“扯”把屠户的形象写的入木三分。为此,我要求学生对“扯“做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数量方面:“次数多,反复动作”;心理上:“想巴结,想讨好 ”;态度方面:“殷勤、逢迎、执着 ”;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拉长音”人物评价: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屠户前倨后恭的丑陋形象,又对“扯”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深入全面,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3)、课后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如读完《喂,出来》,学生所作的批注很有深度和广度。有表达

内心情感的:“人类是多么可悲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就是自我毁灭啊”;有的写生活感受:“我们村的环境就是垃圾围村了,照此发展,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终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有关注社会、告诫世人的:“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绿色家园。”扩展批注,推动了阅读活动的纵深发展,促进了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让课文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抓手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当然,课文批注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正确引导,就一定能让课文批注成为学生阅读的好助手,成为学生不断汲取新知的动力源泉,使之受益终身!策略二:

1、引导学生认识“批注法”的好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主动作批注的前提是喜欢做批注。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批注法”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当学生深刻领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后,他们对批注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2、逐步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习惯的时候,应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学生逐步地爱上阅读,爱上批注式阅读。相对来说,符号批注是常规性

批注,学生使用几次后,基本上能掌握方法。而文字批注因为是因文而异,在指导学习文字批注时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简单文字的批注。批注的内容:疏通文字,初见梗概,发现疑问,提出问题。

预习步骤 符号批注 文字批注

①.读通课文(写什么)○(圈)标在课文生字中。()标在课文新词中。

①②③(序号)标在每一自然段前。给生字组词(记录成语)。给新词找近反义词。想想文章写了什么。②.读懂课文

(怎样写)‖、/(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

△△(或“•”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查查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写作顺序/写作结构 赏析佳句,记录心得。③、读透课文

(为什么写)===(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句末尾 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体会主题,获得启迪。

第二阶段:课中讲读——启发性批注。

(1)专题批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实施。批注的内容:在老师引导下对重点句的赏析,以及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的要点、言简意赅的评语等。

(2)释疑批注。在阅读过程或练习中实施。批注的内容:解答疑问,学习心得,理解要点。

第三阶段:课后拓展——延伸批注。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作批注,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通过定期交流,使批注逐步成为学生阅读时的习惯。

指导学生给课外读物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什么故事);这本书中令你最(感动、伤心、高兴……)的地方是什么;说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明理由;交流这本书中你最(喜欢、崇拜、讨厌……)的人,并说明理由;说说书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他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你想对文中主人公说些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你由这本书中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读完这本书以后,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等。通过读书汇报会,交流这些读书心得。

给自己的习作作批注可参考以下重点:哪些词语用得巧妙,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哪些写法值得总结。通过作文赏析课,交流这些习作心得。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障

事实上,批注在语文课堂中并不鲜见。但更多的时候,教师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作批注,往往是才开始几分钟,学生连文本都还没有读完,就开始汇报了。没有细致地读,自然没有高质量的批。结果教师只得自己讲授,批注成了一种形式。因此,除了给学生创设多样的批注平台,采取多样的批注形式外,给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也很重要。

三、课题研究收获

(一)批注式阅读,改变了学生的阅读方法

批注式阅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研究的专题,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它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批注式阅读加强了学生合作性。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但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体封闭式的自学感悟,而是要在进行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开展合作、交流与分享。合作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同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观点,以达到批注的内容更完善、更具体。学生从他人的表达中发现独特之处,可以使自己的批注更加深入,而且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在欣赏别人的创意及成果,获得了别人的赞同与理解,同时也就学会了欣赏别人。

2、批注式阅读培养了学习自觉性。在本课题总结阶段,我们又一次进行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调查形式及人数:抽样调查80人;调查时间:2012年10月。

奎中七八年级学生批注式自主阅读现状调查(实验后统计)题目

A

B

C

D 1.现在,你在学习新

A.经常预习B.偶尔预习C.经常不预

课前经常做批注

(94%)(6%)习(0%)

吗?

2.你课前批注的原因A.自己已养

B.老师要求C.家长要求

是什成良好习惯

(10%)(2%)

么?(88%)3.你有时没及时完成A.老师没布B.老师不检C.不知怎样D.不想预课前批注的原因是

置(34%)查(29%)预习(14%)习(11%)

什么?(可多选)

A.重要,对B.有点重4.你觉得课前批注C.不知道

学习帮助很要,有一定重要吗?(0%)

大(86%)帮助(14%)

A.读通课B.读懂课C、读透课文,完成简文,赏析词文,做深层5.你都怎样完成批单符号批句,理清结次批注;质

注?(可多选)注,了解主构,做简要疑问难;体

要内容。文字批注。会主题。(100%)(91%)

(82%)

6.现在预习还经常需A.一般不B.还经常

要老师指导吗? 需要老师指需要(7%)

导(93%)

7、课堂中,针对老

C.看到别人师讲课的重要内容,A.会自觉做B.需要老师D.经常不做

做了也跟着你会主动做批注批注(87%)提醒(7%)(0%)

做(6%)

吗?

8.你对自己的预习态A.认真对B.度怎样评价?

C.为任务草般

草了事(0%)

从以上调查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批注式阅读习惯基本养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都能较自觉地进行批注式的阅读,懂得在书本中圈圈点点,写下自己的点滴感悟,阅读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平时测试中,学生对阅读题的分析更到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了,分析问题更加全面了,概括能力也加强了.(二)批注式阅读,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

1、在批注式阅读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是关键。批注式阅读实施的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并非轻了,而是重了。教师充分体现了“课堂组织者、情感引导者、学习参与者、思维点拨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

待(77%)(23%)

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在课堂中,教师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还给孩子在课堂中本应该有的阅读时间与阅读空间,从最大的层面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参与文本阅读的热情。在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尝试阅读批注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阅读的快乐与充实感,为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良好铺垫。

2、在批注式阅读中,老师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计划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案例,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重意轻文”现象

在指导学生批注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总结出了一些批注方法:质疑法——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地方用相关符号划出,包括课题、文本内容和插图;联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积累进行批注;解释法——对文中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进行解释;联系法——联系课文题目或前后文、文中人物等写出所感;补白法——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空白处”、插图展开联想,进行补写、续写或扩写等;对话法——设身处地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欣赏法——对字的准确生动、词的灵动形象、句的修辞运用、段的构成方式、篇的巧妙布局等进行欣赏。这些批注方法中,只有欣赏法指向了“文”,其余均指向“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大多常用的也是前几种,所以在批注理解和汇报交流中,就对作者表达的意思,内心的情感着力过多,而对表达的方法、技巧却关注不够,出现“重意轻文”的现象。2.关照整体不足

如果说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圈养”,那么批注式阅读教学就相当于“放养”。让学生自主、自由地走进文本,去寻找批注点进行阅读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学生的着眼点会在一词一句一段上,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批注本来是在“体会那微妙的咀嚼味儿”(朱自清语),但这里容易出现的这个“味儿”却仅是一草一叶的,缺乏整体的关照,便不深不浓。若教师再不加以引导,汇报交流中出现的就是一些文本的散点,极易导致理解上的肢离破碎。丁培忠老师生前一直倡导,阅读一篇文章要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批注式阅读教学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3.深入细部不够

学生的自主批注是一种精读,要求潜心默想,沉入到字里行间去涵泳。但在实践中,学生往往是边读边批注,对某处有所感悟就开始写,记录下的是初始粗糙的感受。大多是对句、段的总体、模糊的感受,尤其缺少对词语的批注。即便是对词语进行批注,也只是浅层次的,未经过多思考与深入理解的。如对“端详”一词,学生的批注有“看”、“认真地看”、“欣赏地看”,距离“仔细地看、反复地看”正确理解还存在着差距。要沉入文本,潜入到语言的深处与细部,就必须通过对词语蕴含的精细寓意的理解来达到。这也是批注式阅读教学需要加强的。4.缺少质疑环节

缺少质疑,其实是阅读教学长期来的一个基本现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掌握着课堂的提问权,学生习惯了答疑。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尽管将“质疑法”作为一种批注方法总结出来,但在实践中,学生的质疑批注从量上和质上都不理想。这说明学生还不具备质疑的能力,而质疑又是通向深度阅读、独立思考的主要途径。

五、今后的设想

(1)、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注重学生个案研究。

(2)、继续完善教师教学步骤、环节,继续探索培养学生批注阅读能力评价措施

上一篇:压题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应聘回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