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若干思考论文(通用10篇)
[摘要]数学教学应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非智力因素,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概念 学生智力因素 学生非智力因素
数学教学应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非智力因素,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谈一点我个人的认识。
一、讲清楚概念的实际来源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点,使学生望而生畏。事实上,不少数学概念等内容都可以找到它的实践原型。如:正负数、数轴、绝对值、点到直线的距离、函数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可使学生不会感到抽象乏味。就“数轴”来说,是规定了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单单这样讲,学生不易接受。其实人们早就懂得怎样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各种数量,如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轻重,温度计上用刻度表示温度的高低,它们都有数轴三要素:度量的起点、度量的单位、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模型”都是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
二、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教学,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形象思维为主,过度到经验型的抽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对数学中抽象的概念、理论的学习往往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而停留在表面上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学中要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把具体的东西和抽象的东西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帮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透彻思维,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三、应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据相关资料介绍,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善于用数学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创新的前提是对数学概念及数学思维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从知识能力再到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的真谛理解透而不是仅仅会解儿道数学题。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别出心裁,独立思考的数学品质。“一题多解”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切入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同一题目。少数学生受固定思维方式的束缚,不善于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在解题时,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要别出心裁,标新立异,找出更多更新的切实可行的解题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意识。
四、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应阐明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教育。如我教“实数”的一节课时,向学生简介了从自然数产生到整数、分数出现再到无理数的出现,告诉学生数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它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有着辉煌成就,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数学科学的历史,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如介绍古代刘微的“海岛算经”,祖冲之保持千年世界记录的“圆周率”、“勾股定理”,杨辉的“三角形定理”,现代华罗庚的“优选法”,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等等。这都是我国数学在世界上值得骄傲的成就。
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个别学生数学基础差、意志薄弱、对学好数学失去信心,我给他们讲数学家张广厚的故事,从数学不及格没考上中学到艰苦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终于成为数学家。学习他不怕挫折、持之以恒的精神。个别学生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我给他们讲数学家高斯的故事。高斯是近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而他总是十分谦虚,坚持不懈,永远探索。学习他谦虚谨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
总之,加强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每位教师身上肩负着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之重任。我们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成为祖国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层党支部建设是保持党的战斗力的基础, 是整个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 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脚点。党支部是否坚强有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称职的党支部书记。随着国有煤炭企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也将日益艰难, 如何在困境中逆市而上, 这就要求党支部书记要有更高的素质。作为带头人的国有煤炭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 其素质如何, 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能否协调并进。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面临新的形势下, 国有煤炭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 应是党建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1 正视目前企业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问题
近年来, 通过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以及多种形式的培训, 并在反复的实践中, 国有煤炭企业党支部书记的素质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 不少党支部书记仍存在能力偏低、知识面较窄、缺乏系统的党务工作知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主要还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较长时间以来, 尤其是在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进程中, 企业党组织的任务由过去政企不分, 全面领导企业的工作, 转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上来, 不少人对这种新体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 误认为是削弱党在企业中的领导, 从而导致轻视或忽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素质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在党支部书记人选的要求上, 往往只考虑政治要素, 较少考虑文化专业知识和能力等综合要素;二是个别党支部书记认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 党建工作打打“擦边球”“敲敲边鼓”, 少开展活动, 少占用时间就体现了服务和服从。三是有些夸大客观, 怨天忧人。有的同志总是在客观上埋怨上级领导不重视, 政工干部没地位, 抓党建工作不认真, 不在乎。四是还有些基层党支部支部书记存在着思路不清晰、工作重点不突出、创新力度不够、工作措施不具体、工作标准比较低的问题。
2 对企业党支部书记素质的要求
我们知道, 人的素质是构成人的整体各种内在因素的总和, 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构成素质的因素有的是先天的, 但主要是后天获得的, 也就是在人的生理、心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 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其中, 就国有煤炭企业党支部书记的素质而言, 笔者的看法和体会是:
2.1 必须做到思想到位
党的干部素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应努力践行“三严三实”, 从政治的角度看, 党支部书记必须代表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时代的角度看, 应具备新时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工作的角度看, 要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从领导的角度看, 则要关心群众, 信任群众, 依靠群众。
2.2 必须做到认识到位
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素质不是各个要素的孤立的、静止的组合, 而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整体。党务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 一个政治素质低下的党支部书记, 不仅不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认真贯彻执行, 而且那里必然问题成堆, 使党的领导流于形式;一个缺乏文化知识的党支部书记, 很难在员工群、特别是在青年职工中树立威信, 从而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一个没有强健体魄的党支部书记, 即使满腹经纶, 有济世之才, 也难以坚守岗位, 做好工作。所以, 素质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其中某一方面要素的低下都会影响到其整体素质的优化功能。同时, 由于不同企业领导干部的素质、职工队伍的素质以及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异, 因此对构成企业党支部书记素质的各要素的要求不可能有一个定量的模式。
2.3 必须做到工作到位
煤炭企业党支部书记的素质要求应比普遍党员更高。党员素质大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人阶级政党所固有的党性;二是每个党员发挥作用所具有的主观条件, 即在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应有的素质。企业党支部书记既是基层组织的带头人, 又是企业的主心骨, 政治上必须是一个明白人, 因此除了具备党员的一般素质外, 还应有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党性方面要求更高。基层党支部书记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促进企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前进。这就要求党支部书记既要有原则性, 敢于坚持党的方针政策, 维护党的整体利益, 又要支持厂长经理对生产的统一指挥。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 其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 厂长经理对生产经营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党支部是企业的政治组织, 党支部对企业实行思想政治领导, 起保证监督作用。这就要求支部书记既要理论政策水平高, 又要党性强。可以说, 理论水平的高低, 党性的强弱, 是能否充分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关键。其次是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新时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团结协调的能力。企业基层党组织的任务之一, 是支持厂长经理实现任期目标和生产经营的统一指挥, 支持群众组织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行政领导之间, 与各群众组织之间, 各部门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关系, 团结全体职工共同奋斗,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这就要求党支部书记要有广阔的胸怀, 要有民主作风, 要密切联系群众, 要有综合管理协调的能力。再次是要有较强的影响力。影响力是一个人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及行为的能力。企业党支部书记其工作对象主要是人, 而要做好人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做到脑清、身正、心明。因此, 凡是要求党员、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凡是禁止党员、员工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 而要做到这点, 就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 把自己培养成践行“三严三实”重要要求的人, 才会赢得员工的信任和爱戴。
3 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党支部书记素质的思路
在积极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如何提高国有煤炭企业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应紧紧结合不同单位、不同党支部书记的各自特点, 采取“破除三种观念、抓好三个提高、树立三种精神”的思路开展工作, 这样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就能取得一定成效。
3.1 要有坚定政治信念, 破除“三种观念”
党支部书记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注意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战略、安全生产等中心工作内容, 丰富自己的业务和理论知识, 做到胸怀大局。一是要破除做党支部书记“吃亏”的观念, 树立起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 是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一种特殊义务的观念。要明确党支部书记必须以中心工作为重, 任何时候都没有“特殊权利”, 而且还要比其他党员担负更重的责任, 操更多的心, 流更多的汗, 吃更多的苦, 受更多的委屈。这才是党支部书记的岗位特点和党性所在, 也是落实好“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二是要破除“没有权力, 说话不硬气”的观念, 树立起要当好党员职工的领路人的观念。明确党支部书记岗位责任的义务性, 决定了自身影响力非权力性, 这种非权力性的影响是党支部书记党性原则所要求的。它通过自身素质、品质、才干表现出来的这种影响力, 在支委、党员、职工中会产生信服性、感染性与凝聚性。三是要破除思想政治工作难, 两副“担子”没法“挑”的观念, 树立起支部书记需要“角色”多重变换的观念。明确党支部书记既承担行政工作, 又承担党务工作的两重性。二者都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 既有统一性, 又有区别性。这需要党支部书记正确处理好所担任职务的“角色”变换, 不仅仅是日常工作如何摆放问题, 更重要的是党性原则对党支部书记岗位特性的内在要求, 无论抓行政, 还是抓党务, 都必须站在“三严三实”的高度, 自觉地履行应尽的职责。
3.2 要注重素质培养, 做到“三个提高”
(1) 提高政治素质。要把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善于管理、政治坚定、事业心强的同志重点培养, 重点从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方面, 加强教育和引导, 增强其政治素质。
(2) 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煤炭企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党务工作者, 努力使其整体素质做到“长×宽×高”。 (“长”就是要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上有所专长;“宽”就是要视野开阔, 知识面宽;“高”就是思想境界高、综合素质高) 。坚持政治理论、党建业务和经营管理常识、专业技术知识并举, 使党支部书记的知识面得到“扩容”。
(3) 提高文化素质。要注意在高学历和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中培养选拔党支部书记, 改善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知识结构, 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文化素质。同时大力扫除“科盲”和“网盲”, 从根本上改变多年以来促膝谈心、我说你听等朴素的经验式思想政治工作老一套的作法, 改变长期存在的“一张报、一块板、一只喇叭漫天喊”的陈旧状况。
3.3 要抓好作风建设, 树立“三种精神”
(1) 树立奉献精神。坚持“党务工作日”制度, 无论专职还是兼职党支部书记, 每周必须保证有一天的时间, 专门用来处理党务工作, 组织开展党内活动。如研究和思考党建工作, 酝酿讨论生产安全重大问题, 召开“三会一课”, 组织开展“争先创优”考评, 组织党员或职工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 做好职工思想分析, 开展谈心走访等。通过实行“党务工作日”制度, 强化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 解决党支部书记在抓党务工作上“兼而无法顾”的矛盾, 使党支部工作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了统一、规范、有序, 从而保证党支部建设制度的落实。这就需要有奉献吃苦的心理准备, 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严格要求自己, 从而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 树立实干精神。党支部书记日常工作中, 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扎扎实实, 任劳任怨, 坚持一件事情抓到底, 一项工作干到底, 说话要实实在在, 真心实意的为职工解惑释疑。通过有形的服务, 有效的引导, 真心为职工说话办事, 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 团结和带领职工全力以赴搞好经营管理。
(3) 树立创新精神。党支部书记如何履行职责, 带领企业员工“争先创优”。一是要立“志”。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一种“企业不兴我不安”的志气,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以创业为荣, 超前为任, 把员工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最高准绳。二是要务“实”。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因地制宜出实招, 真刀真枪办实事, 狠抓落实求实效。三是要求“进”。要激流勇进, 永不言败, 与强的比, 与快的争, 向高的攀,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摘要:在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期, 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势在必行。必须摒弃做思想政治工作难、没有权力、吃亏的观念, 必须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必须坚定政治信念, 破除“三种观念”, 注重素质培养, 做到“三个提高”;抓好作风建设, 树立“三种精神”。
【关键词】中职 幼师学生 数学素质 启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21-02
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数学启蒙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的数学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学观,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良好的数学精神,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掌握一定的数学素质教育理论,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本文分析中职幼师学生数学素质的现状,提出提高其数学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职幼师学生数学素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幼儿师范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下降,幼师毕业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以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近年来学校幼师专业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入学学生98%是女生。与中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幼师专业虽然也有一些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尤其是数学基础很差。笔者曾对2013级8和9两个班的学生对数学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与2012级幼师3和6两个班顶岗实习之后对幼儿园数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第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目的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数学被淡漠化和边缘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学习数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没有用,因为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内容十分浅显,幼师生所具有的初中数学知识足以应付幼儿教学。不少学生课后几乎没有主动复习数学,作业也是看课本模仿例题甚至抄袭他人。第二,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的幼儿园数学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具制作能力比较弱,主动开展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强,在活动中不能很好把握数学概念和数学关系,不能真正地挖掘出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往往是在机械地传授知识,将注意力集中于“数学事实”的获得上,忽视了对儿童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造成以上学生数学素质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数学本身的原因。数学抽象、枯燥乏味,历来不受学生欢迎。二是中职课程的原因。中职幼师的课程丰富,语言、琴、舞、歌和画等技能学科更受学生欢迎,这些课程花样多,有趣味,于脑于心都不是太累人。三是教材的问题。一直以来,幼师数学教学使用的教材都不是很理想,这些教材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与学生的专业、就业相脱节,忽视了实际应用。四是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数学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偏重于知识的直接获得上。
二、提高幼师学生数学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要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其数学能力,中职幼师学校可采取以下的措施和方法。
(一)选择或研究开发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与专业性。幼师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半,前一年半开设的是基础的数学教育,后一年开设的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理论实践课,总体来说数学课的课时少,时间短,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能否将开设的数学课程内容简单化、实用化。如“空间和图形”,在空间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辨别空间方位,同时能够用镜子指导方位,即用自己相反的方向教导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方法,因为在幼儿园活动中经常要用到镜面示范法。在立体图形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将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各种几何体的概念准确地用幼儿语言和数学语言表述出来,能够画出它们的直观图,要求图形美观,有立体感。能够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几何体进行熟练地拼组与制作,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制作幼儿园的教学工具、玩具,学会幼儿园活动区角的布置,为幼儿园的环境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教材的内容一定要与专业需求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学以致用,生活中的数学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二)认真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包括知识的导入、学生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
1.知识的导入。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导得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对幼师学生来说,如果能将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联系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比如,在学习集合时,可以用这样一段对话来引入它的概念,这是一个妈妈和4岁儿子的对话。妈妈问:“你的脸在哪儿?”儿子指指腮帮子。“不对,那是腮帮子。”儿子又指指鼻子。“那是鼻子呀!”儿子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此时,妈妈告诉他说:“把你的腮帮子、鼻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然后我们再给出集合的定义,这会不会比直接给出集合的定义,或者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一些呢?
2.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幼师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又要达到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相当程度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数学教学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更着重于深层次能力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组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能力。
(1)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规律的发现、公式定理的学习等都是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联想和抽象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反复展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观察、操作、表达、思考,培养其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相应的数学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2)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幼师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分散于教材各个部分、隐含于数学知识的各个层次中,因此教师需要用心设计渗透方式,抓住渗透的时机。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悟,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其存在,体会到其在解决问题过程当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组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若干年后,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已成为我国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趋势,因此除了要加强幼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培养其感悟数学、营造数学教育环境的能力。因为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学是难以主动感知的,比如,我们提供给幼儿一些玩具、材料而不做任何指导,幼儿玩了这些东西一会就会丢在一边,他不会自主去关注哪种玩具有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这些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让幼儿获得关于数学的兴趣、情感与态度远比让其学会多少数学知识更有价值,所以培养幼师学生感悟数学的能力、增强数学的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数学教育契机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营造学习数学的生活环境的能力都应该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进行德育渗透,培养熏陶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困难的精神、科学的美感等。数学教学过程同样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首先,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教师对本学科的热忱态度、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都可以感染学生,有可能让其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喜欢数学,也许对他们数学素质的养成有一定帮助。其次,可向学生展示数学的美。数学的美在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的,数学中的和谐美、对称美、简洁美等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都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沥泉.源于教学高于数学——我的数学教学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9(1)
[2]郑毓信.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子兴.“论数学素养”[J].数学通讯,2002(1)
是由一种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联想既是一种记忆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其种类包括纵、横向的单维联想和立体交叉式的多维联想。多维联想是指对眼前呈现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以寻求问题解决的联想方法,它又包括条件的多维联想和解题方法的多维联想。例如,我们由完成与未完成工程量的比是”5∶6“这一条件,可以联想到下列可做逆推的其他条件:已完成的占总工程量的511,未完成的占总工程量的611,未完成的是已完成的115倍;已完成的是未完成的56,未完成的比己完成的多16,已完成的比未完成的少16等。此关不过,学生解分数应用题难的现状就不易解决。现在用上述条件组编一个应用题:”一个建筑队20天完成一件工程的511,再干几天可以完成该工程?“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可得到以下解题方案:(1)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每天的工作效率,列式:(1-511)÷(511÷20)或(11-5)÷(5÷20);(2)先求出完成该工程的总天数再减去已干的天数,列式:20÷511-20;(3)看剩下的工作量是已完成工作量的几倍,就有几个20天,列式:20×〔(1-511)÷511〕;(4)看已完成的工作量是未完成的工作量的几分之几,由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算法可列式为:20÷〔511÷(1-511)〕。进行多维联想的能力训练,要围绕一定的目的,要做到适时、适度、因人而异,要善于发现最佳解题思路,使其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路李小学 栗永莹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全乡而言,目前我校小学数学成绩整体靠前,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学校成绩一直较好。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在这里谈一些不成熟的浅析认识和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优化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或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 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生活的好朋友,学习的引路人。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上,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趣味化教学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巧施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 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得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四、用“活”教材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 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对高年级家长的建议
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课外时间做好孩子的数学辅导工作,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的问题”。毫无疑问:学生的学习必须以课堂教学、学校教学为主,课外教学、家庭教学为辅,并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校内外各自的优势,使孩子的学习得到更大的进步。
下面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谈谈我的一点建议: 思考一:怎样学好数学?
可以说数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科。学习数学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重视的是方法;应用知识,强调的是策略。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策略可以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但都离不开知识这个基础。人就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思维得到发展,变得更聪明。为此,我们家校要多联系,老师和家长都要较全面地了解孩子目前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解答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我们辅导时应注意:一要注意方式、方法:即以引导、点拨为主;二要有信心和耐心,复习与检查相结合;三要多鼓励少责备,让孩子感到有希望,使孩子减轻思想压力和增长兴趣,孩子才会更努力地学习。从上学期期末测试的情况分析: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能独立克服,并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所以建议家长在补基础的同时,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训练上。有一条谚语: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充满信心,并为此而奋斗,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取得成功。
思考二:怎样解决粗心“失分”?
粗心“失分”历来是学生懊恼、家长头疼和老师棘手的普遍性问题。从外显的成绩来看,粗心 “失分”无疑是对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的重大打击;从内隐的素质来想,粗心“失分”体现了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策略优化的重要性。学生不要以“学会了只是粗心”这样的话安慰自己。简单一句话:“粗心就是不会!”。解决的办法:
1、读题、审题要练就火眼金睛,能揭穿题目陷阱。建议平时要重视典型分析,加强对比分析。
2、训练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效率,增强计算的能力。计算有口算、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估算等等,训练要有侧重、有针对性,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使计算更专心、更细心。新课标指出“要减去繁琐的计算,加强口算,重视估算”的教学,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口算训练。
3、解决问题思路要清楚、方法要灵活、策略要优化。看清楚条件和问题;想清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理清楚解题的思路、写清楚解题的步骤;画出图表帮助分析。思考三: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目前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平时的作业较多,心理压力较重。上学期小学毕业数学试卷题量多,题型灵活多样,难度较大,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考得不理想。可以说三门总分的高低,关键是数学成绩,所以本学期平时测试试卷会较灵活,适当增加一些难度,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适应。目前家长首先要与数学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数学学习的情况,分析、研究对策。家庭辅导时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针对三类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指导上提个建议,供家长参考。
1、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分析,孩子成绩差,做家长的也有责任。不能放弃不管,对孩子要有信心,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很多科学家如: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曾被认为智力不好的儿童,但他们有着超人的意志力,认定目标,持之以恒,最终成为杰出的科学家。也许你的孩子大器晚成呢。对他们辅导的重点是补习基础知识和习惯训练。
2、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家长要分析一下能否再提高一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是可以提高的,为他们确定一个提高的目标。辅导的重点是对平时练习、测试中较典型的错题做好摘记、订正、反思。
3、对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辅导的重点是加强课外拓展,适合参加“奥数”辅导,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技巧,克服粗心毛病,提高正确率。(高年段数学组提供)
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怪现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会逐年下降,尤其在数学方面更为突出。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测试中也默许了这一点,一二年级的数学均分大概在90-100,三四年级的均分大概在80-90,五六年级在75左右也能接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很多老师认为:知识层次加深了,对学生的要求高了。大浪淘沙,继续保持的就是些金子。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一点,但这绝非是造成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在我们的教学方面,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一下原因,商讨下对策。
一、高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学习习惯上过分依赖,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
第一,为提高分数,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年级后,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还象低年级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毫无头绪,没听到“门道”。
(二)学生思想上比较松懈。有些学生把低年级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年级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临考试前才发奋一下就轻而易举地考了好成绩,因而认为读高年级也不过如此,一、二年级时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星期,也一样会考得好成绩。高年级不同低年级,低年级有许多知识是日常生活都接触到的,或者入学前就学会了,但上了高年级就不一定了,有许多知识点是第一次接触的,学起来当然不比低年级的容易了。
(三)学习态度上不重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的学习
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学习后续性“能源”不足
高年级数学与低年级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
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年级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五)学习的方法不得要领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维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一节课下来,问题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提高成绩的方法。要提高学习成绩,必须“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自己会了,什么地方自己还不会,要专心听讲。(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巩固成自己的技能,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各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惯性”。
(二)学习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学习也一样,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时,切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当有些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洋洋自得时,我们要适当给予点提醒,当学生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我们也要及时给点鼓励。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基本功扎实,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三)抓住学科特点,寻求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
求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光看书,或者只做题都不行。学习数学既要钻进去,也要跳出来,不要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学习的知识一定要会内化,每天学习的新授的内容,必须消化,并且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量体裁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
不同的目标。
(四)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思维状况,做好衔接内容的教学。在授课时,应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练习题、习题,再作提升。高年级数学教师最好能掌握低年级数学的特点。同样低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时,也要适当地放一放,为了
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为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来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高校学生在校时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培养而学到的实现职业理想、满足人力市场需求, 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本领。一般来说,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内容具体包括大学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应聘求职技能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知识技能是否扎实、就业心态是否端正、是否有适应岗位的实践能力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 专业知识技能欠缺
专业知识技能是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在校应该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并且要系统的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文化知识和应用方法, 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它们。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方面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 与之相对比的是现今大学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大市场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不再能满足相关的行业和岗位需求。
(二) 就业目标不清晰
很多学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 就形成了“十年寒窗苦读, 终于熬出头”的放松思想, 从入学到大二甚至大三都无心学习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贪图享受,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形成了所谓的“迷茫期”。到了临近毕业, 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不能按照自己的自身特点、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 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盲目的跟风;对各行业及岗位的特点、要求不清楚, 对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也是一片茫然。
(三) 就业心态不端正
我们在以往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分析发现, 部分学生缺乏自我了解、没有市场竞争意识、欠缺相关的择业经验, 所以面对当前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求职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 导致了一些学生却悲观失落、缺乏自信。与此相反, 一些大学生期望一毕业就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工作, 于是寻寻觅觅、挑挑拣拣, 难作决断。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创造以及能力素质估计过高, 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无法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
此外, 还有相当一些大学生存在“优越感”, 到了就业单位后, 不愿从基层、从小事做起的就业心态, 也成为这部分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录用或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实践能力不强
有些大学生对社会的实践认识不够, 不能很好的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意识不强, 有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怕参加社会实践会吃苦受累。因此, 自身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意识和行为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 自己不能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虽然有部分学生掌握了较强的专业技能, 但求职简历制作不规范, 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又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在招聘面试的环节不能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 而失去较好的就业机会, 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五) 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大学生的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历史使命的完成和成才目标的实现。有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说不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不安心现有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少数学生还缺乏应有的诚信, 在面试时随意表决心, 表示录用后一定会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但是到用人单位工作后, 他们不是嫌做的工作杂乱, 就是说薪酬偏低, 有的毕业生甚至不辞而别。
另外, 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受组织纪律的束缚, 我行我素, 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的相对匮乏, 使得他们失去了长远的发展机会。其实, 企业在招聘人才中, 他们更加喜欢聘用具有敬业精神及具有优秀职业操守的毕业生。
三、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体会, 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提升专业知识技能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课程改革, 将课程设置综合化、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我们可以将学科相互渗透, 跨专业、跨学科选修, 增设综合性选修课程。例如,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相互渗透, 让文科类的学生学习相关基础的理工类知识, 理工学生要同时培养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 根据大学生的能力与学习基础, 展开分层次教学。高校应鼓励在校生跨学科、跨专业进行课程选修, 允许在校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专业, 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高校要坚定不移的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度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
此外, 我们还可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分专业、分岗位的专业化教学, 让大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 切实了解不同行业、岗位对个人就业能力的相关要求, 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学习, 提高他们自身的就业能力, 并且也加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操作性。
(二) 明确就业目标, 开展系统化就业指导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 根据人职匹配原理以及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依据高校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分阶段、分专业, 以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择业技巧培训、大学生创业的引导以及升学深造的教育教学为主线, 来贯穿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 对二年级学生则要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灌输, 对三年级学生要进行就业观及就业能力的培养, 对毕业班的学生需要加强应聘技巧的培训。同时, 要对各年级学生讲解就业政策, 传授就业技巧, 培养大学生获取和利用就业信息的能力, 提高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 增强抗压能力, 做好心理咨询服务
从大量的大学生就业实例来看, 学生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 克服就业带来的焦虑情绪, 以积极地态度参加应聘, 才能正常发挥甚至是超长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 我们要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 消除他们的就业顾虑, 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使学生能以最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求职应聘中, 增加他们应聘成功的机会。
针对那些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的学生, 我们要通过心理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导他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积极面对社会的检验,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能力。
(四)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就业技巧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教学的层面加强他们的理论和专业学习, 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例如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兼职、加入高校创业基地以及各类社团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同时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实习基地, 让在校学生到企业中去见习或实习, 让毕业班的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 对照自身,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五) 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提升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社会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 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当前, 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品德的好坏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聘时都非常看重应聘者是否诚实可信、严谨认真、具有务实、进取精神, 是否具有先做人、后做事的价值观, 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等等。故此, 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氛, 通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 给大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 如各类竞赛、社团活动、拓展培训等, 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总之,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 各高校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进行大学生就业教育,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以促进大学更多更好的就业。
参考文献
[1]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 2009.30.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切身体验和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伴随着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的转移而完成的。所以,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先导,并直接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关系着人的内心政治、思想、道德等信念转移的方向和程度。因此,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观察、认识、分析,解决其思想、观点、立场和行为,确定学生教育的重点,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把握认识规律
人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和人对社会的体验。人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积淀的过程。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等认识都是由社会存在而来,是由社会存在经过人脑的反映及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观念。所以,认识也是心理倾向定势的表现之一。当代学生处于时代瞬息万变、信息急剧膨胀、各种思想纷至沓来的特定时代,这对于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学生来说往往会由此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形成诸多“热点”,在思想上产生飞跃式迷惘,认识出现多元化倾向。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学生思想实际出发,不但要有敏锐的目光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功底,施以适当的方式方法,还要努力研究学生认识的心理过程,从认识心理的规律出发,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进行科学引导,以实现学生内心信念的科学转移。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实事求是面对现实。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诸多矛盾,直面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解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努力化解学生的困惑和迷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教育方法。第二,坚持双向交流。即师生间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关系进行交流。教师要以理服人,着重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不能搞居高临下的“我打你通”。应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努力在思想情感的交流中形成共振,以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第三,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发展开放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适应需要动机,激发人生追求
需要是人生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当人的需要有了可以达到满足的条件时,就产生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主观愿望和动机,进而产生为实现这种主观愿望而进行的行动。因此,需要是人行为的基础和根源,而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直接原因。需要、动机、行为三者的关系是: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紧张→解除→产生新的需要,不难看出,需要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了解和认真解决学生的需要,以形成高尚的动机,对转变学生的思想,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在校学生来说,最突出的需要就是生活上的需要(主要是饮食需要)、求知需要、健康需要、求助需要、荣誉需要、文艺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等等。只有正确对待学生的多种需要,并承认其合理性,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应该看到,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没有正确对待学生的某些需要,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需要表现出厌烦、冷漠的态度,甚至认为学生多事,强调客观理由太多,太强调个人利益,这种思想有碍于学生正当需要的解决,甚至会激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调节平衡,做好需要的转化工作。对不合理、不切实际或者合理、但又一时不能满足的需要,要以党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加以限制和否定,使学生的需要保持平衡,有所抑制。因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思想教育也是如此。其次,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把学生的知识需要、成才需要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形成群体的内在动机,把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努力学习上来。第三,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及时正确引导学生当个人与集体需要发生矛盾时,能把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实际行动,使个人行为与集体的需要协调一致,而不为一时利益所束缚。
三、实施情感渗透,升华理想信念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对于个人和集体而言,情感具有强烈的驱动力、凝聚力。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认识结构中最为活跃、最为恒定的因素,它伴随着人类认识发生过程的始终。情感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强烈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
当代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动荡、微妙的。他们常常因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欢欣鼓舞,也会因一时得不到满足而悲观失望。他们的情感一般易于外露,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但有时也表现为内向性和闭锁性,这是由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很强,不愿意把内心秘密和真实思想轻易向别人吐露。
如果学生不愿和领导或班主任老师说心里话,认为说了也不解决问题,心门紧锁,那么,教育就难以奏效。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操纵着人心灵大门的启闭,对接受外来的教育影响起着过滤和催化作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情感心理过程的规律,注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情通理顺、顺情入理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尚、炽热的情感,真心实意去关心、感化、激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发挥情感在生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争取以情感叩开学生的心扉,努力进入他们的精神天地,从而引导学生在理智上不断升华理想、信念的境界,确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抱负;在情感上不断升华对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学校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义务感,把能为祖国和集体贡献一份力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审美上不断升华对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追求和修养,以健康、稳定、高尚的情感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只有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较深刻地了解德育对象的情感、情绪倾向和状态,才可能启动情感、引导爱憎、培养意志,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四、重视意志品格,塑造完美个性
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品格,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学生属于认知性很强的社会知识层次,他们由于知识量逐年增加,实践能力日益增强,意志品格水平也不断提高。在学习竞争和社会生活中意志相应得到锻炼。但当代的学生多数是在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应试教育的氛围下,他们的人生道路比较顺利,受挫折少。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参与社会的意识逐年提高。面对社会急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刺激,面对学校生活的新特点,他们的心理定式被打破,意志脆弱的心理缺点有所暴露。当学习遇到困难、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竞争遭受失败、心理受到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失落感和困惑感。尤其是当挫折强度较强或时间较长时,如意志不强,不能及时对自己进行适应性调整,就可能由失落化为自卑、失望,甚至心灰意冷,精神上出现萎靡不振,心理上产生严重障碍,导致轻者休学、退学,重者出走、自杀。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心理规律,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要通过系统而有效的教育和实践,帮助学生增强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讲究道德、追求完善的自觉性,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乐于奉献的果断性,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坚持性和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的自制力等,使其成为意志坚定的一代新人;二要通过用正确的思想道德理论指导学生,用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的事迹鼓舞学生,用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弱;
3.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比较窄;
4.课堂缺少实时的交流;
5.学生缺乏探索性,而借于网络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声、像并茂和多互性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做到多媒体网络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意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同时,很多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的正陷入无所适从的教学状态,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因此我们开始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探索。
一、确立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过程。在网络化教学过程当中,不少人在“主导”和“主体”认识关系上存在误区,他们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结果达不到教学目标。实际上,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若想取的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引导。所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完全可以在网络条件下统一起来。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网络化语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
1.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资源丰富多样;
3.各别化交互便利等。
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教学平台。在网络环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了,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削弱,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准确把握,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要精心设计,避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自由的驾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利用自己在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上的优势,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其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学生误入歧途。网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激增,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全方面,立体化的新局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学生被汹涌的网上信息淹没了,超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变得心浮气躁,学生们丢掉了教材,丢掉了涵咏吟诵,精读深思等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学生的言语思维深度急剧降低,不规范,粗俗的网络语言,出现在学习的口头作业中间。由于信息过量,学生在语文学习迷失方向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教授郭沫若的《雷电颂》一课的时候,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对于屈原生活的春秋战国,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抗日战争不甚了解。于是我们在课前在网上进行了搜索,选择了一部分网址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花功夫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自主地阅读,去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会自主探索,尽量多了解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领悟文章中各种人物的象征意和文章的主题。这样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后。教师提问:通过这段时间的浏览阅读,你们知道了什么,了解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先通过这些浅层次的问题来检查学生感性层次上对文章所写的事情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体会,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次的反馈机会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新近的发现和问题。这样,通过师生的交流和讨论,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化,学生也逐步的接近了知识的前沿,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屈原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这种探究的过程既有独立的思考,也有集体的分析讨论,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了良好学习效果。
二、学生在网络化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条件的局限,教学中知识与信息,信息的匮乏限制了学生的探索活动,禁锢了学生的手脚,将学生的学生仅限于课堂的方寸之间。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可以借助于网络。网络上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丰富多样性,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的呈现在学习者得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供了多种外部的刺激,为了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学习舞台,学生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等方式主动探究,分组协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有效的从时间,需要和自主性的满足等方面体现了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特点。
三、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的教学特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语文素养,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依据教材,让学生经历一个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思想感情-——积累运用词语的过程是十分必要和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走进文本,从而感知人物,体验情感,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和结构布局的巧妙精当,进而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材尽管只是个例子,但是这个例子的作用不可或缺。地位无可替代。因此从语文的教学和技术使用的关系看,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手段之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其在教学中的使用必须坚持:依据教材,服务教学。纵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是“文,情,辞”的聚合体,具体形象的“文”的是“情生”、“辞发”的刺激源。作为“作品再创造”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深刻领悟文中之情,自觉内化文中之辞,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恰当的方法与手段,再现具体的生动形象,让学生“触文而生情”,“情动而辞发”兴趣然地进入思考的王国,与作者产生共鸣。创设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持续学习,走向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在教学当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尝试。在教授《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我们启动搜索引擎,在网上进行搜索,打开相关网页进行浏览,把有价值的东西下载下来,进行信息整理,加工处理,制作成课件。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必要的时候,点击课件中的相关连接,进入相关内容的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文本的理解内化得生成。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强效果较好。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代替了原来的大纲指导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的框框条条,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既改变了以往数学过分注重知识本身严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又突出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普及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新教材体现了当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而教学过程改革必然涉及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革新。本文通过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自身数学教学实际,针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1、新课程改革体现教师观念的改变。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会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而教师观念更新的速度以及自身行为变化的力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跟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因此,在新的形式下,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变换自己的角色,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来。
2、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情感与兴趣为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兴趣,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① 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兴趣。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学生兴趣浓,就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②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动机,让学生做真正的学习主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新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真正的主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对知识的引入常采用先让学生“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等形式和手段,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去学习数学,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视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全班学生轮流到讲台前从三个方向观看摆放的一堆正方体纸盒,然后要求学生画出示意图并进行交流和 讨论。学生积极性很高,心情愉悦,全班学生均能正确画出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效果很
用心
爱心
专心
好。为了突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新教材还大刀阔斧地弃用或少用“公理”、“定理”、“判定”等 词语,旨在让学生跳出条条框框,展开智慧的翅膀去思索、去发现,成为学习和知识的主人。③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学教材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际上,教材并非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自然、社会和丰富多彩的环境都是知识的来源;有关统计表明: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更加干兴趣,因此,数学教材教学或者习题应该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初中阶段,数学课程提出让学生探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结合生活经验的研究课题,以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教学案例: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使上网者更合算?在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并倡导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增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外,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统计观念。这也是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统计与概率的思想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也决定了数学教材必须联系我们实际生活,并得到运用。例如:体育彩票中奖几率,股市行情走向,天气预报中的降水概率等等。
4、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开放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手段和简单的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使得教学情趣盈然、丰富多采,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计算机的高分辨率的动态图像演示功能和绘图功能,以及快速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演示教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开发计算机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能力,进行素质教育的崭新教学系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计算机与人“面对面”和人与机“交互性”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及时反馈矫正。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进度的差异,提高教学效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拓宽了开放式教学新渠道、新途径。
5、注意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我们应该转换角色,指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索、实践、提炼、创新.从而深刻的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数学知识.主动创造而不是被动的接纳,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甲乙二人从A、B两地骑车相对而行,甲的速度是20km/h,乙的速度是30km/h,两地相距100km,开始时一只蜜蜂从甲飞向乙,遇到乙后折回飞向甲,遇到甲后再折回飞向乙„„,如此下去,如果蜜蜂的飞行速度是60km/h,那么到甲乙相遇时蜜蜂飞了多少路程呢?教学中当我把这个问题出给学生的时候,他们都觉得有趣,但同时又认为太难了.那么,答案究竟怎么样?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问题其实很简单,不论蜜蜂怎么样飞,我们可以把它的飞行路线转换成一条直线,那么最后的总路程就是速度乘以时间,而这两个量都很容易获得.谜底出来后学生都大呼原来这么简单,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实际上象这样的“没有想到”我们常常会碰上,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大胆地去创新和实践,从而体会成功的欢乐和喜悦.用心
爱心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若干思考论文】推荐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论文10-04
音乐教学学生艺术素质提高论文07-24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探究论文11-25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2-04
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论文10-18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01-1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0-03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素质10-06
提高教师素质的论文11-18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