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通用14篇)
——五里界小学留守儿童工作剪辑
留守儿童渴望亲情,需要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五里界小学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及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心理疏导等服务,使留守儿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学习,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打造温馨家园,为孩子们提供快乐的活动场所。五里界小学现有77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240名。为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学校特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并成立了以校长陈纶国为组长、政教主任罗朝霞为副组长的领导工作小组。在全校举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启动仪式,一些社会团体、爱心人士也相继来到我校,为“留守儿童之家”送来温暖和爱心“大礼包”:2013 年11月20日,市长唐良智到学校视察留守儿童工作,并与部分留守儿童互动。2014年1月20日,区 团委、区文明办来我校慰问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捐赠关爱资金2万元 ;五里界街道办事处、五里界财政所、五里界教育总支纷纷来到学校看望留守儿童,并给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每人两百元的资助金。在街工委领导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五里界小学“留守之家”为留守儿童配备了“四室一场”,并在相应的活动室配置了4个书柜,装有800余册图书,购买了一批文体器材:篮球、羽毛球拍、跳绳、毽球、各种棋类等。另外,还配备了2部电话,8台电脑,3个视频。温馨的家园里,齐全的设备,精美的布置,是孩子们活动的快乐场所。
为了全面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成长需求,学校分班对留守儿童进行细致地调查,详细记录每个儿童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其父母的姓名、电话及打工地址、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个人信息卡,并汇编入册,存入档案。现在,“留守儿童之家”存放着240名留守儿童的个人资料档案。240名留守儿童既是“留守之家”的成员,也是“留守之家”的主人。
留守儿童部分在学校寄宿,一周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为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小时,是“留守儿童之家”开放的时间。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看书、下棋,一起在操场上打球、跳绳、踢毽子。对于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五里界小学还配备了学习辅导教师在学习之余辅导他们的学习。同时还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的兴趣爱好,特别成立了合唱、书法、绘画、体育、篮球等兴趣小组。每周二下午活动课,由各指派专业教师进行辅导训练,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报名参加喜爱的兴趣活动。
二、社会、教师的深情关爱,让孩子们感受温暖,享受幸福。
关爱小组,即:一名教师关爱五名留守儿童,一名社会爱心家长 关爱一名留守生。学校每一位党员教师捐出100元,选择一名留守生进行重点帮扶,弄清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并登记入册,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六年级一班的学生何翷子在爱心家长杨心安的关怀下各方面都有进步。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帮扶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儿童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假日里,定期安排老师到社区辅导学生做作业、看书、游戏;有时,老师们和爱心家长将帮扶儿童接到家中,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为了及时了解孩子的心里状况,学校开设了心语室,并专门为留守儿童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师。还鼓励孩子们给老师同学说悄悄话、鼓励学生给老师同学写“悄悄话”纸条,为师生搭建起彼此了解、互相沟通的有效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它们精神上的动力,培养他们拥有健康、阳光、自信的性格。
三、亲情互动交流,为孩子们架起一座“爱”的桥梁。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留守儿童之家特别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和QQ视频,并利用发短信或打电话的方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对方可以与孩子通电话和视频的具体时间。这样,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和父母见见面,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受到父母的爱。六(2)班严敏诗在QQ博客中给妈妈留言:亲爱的妈妈,你最近还好吗?我真的好想您啊!这次考试我没有考好,心里好烦啦!„„妈妈回复说:敏敏,你在妈妈心目中永远是最优秀的!这次考试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的进步,妈妈相信你!五年级二班魏腾阳在与远在安徽的爸爸QQ聊天时说道:爸爸,你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我在家挺好的,老师和爱心妈妈对我很好„„
辛勤的努力,无私地付出,终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几年来,五里界小学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出现辍学退学的现象,孩子们的父母也经常在节假日归家探亲的有限时间里专程去拜访感谢老师。一位留守儿童家长在给学校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五里界小学是一所另人民满意,令家长放心的学校。因为这里,有一群充满爱心、富有责任心的人民教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孩子的亲切关怀和辛勤培育,感谢学校为关爱教育留守儿童而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我们作为家长,一定会积极配合学校,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
一、成立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
为了让更多教职工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 使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可考核,我校成立了“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部署、方案制订,监督、考核工作的落实情况。主管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分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心理。各班主任任组员,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落实,如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组织文体活动、搜集社会对中心小学校的有关意见,等等,及时将留守儿童情况向副组长汇报。工作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为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把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引向健康轨道,共同把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做牢、做实。
二、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辅导, 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个人卫生等方面赶不上其他儿童, 在社会、家庭上很难得到肯定和鼓励,久而久之,这些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对他们的成长及为不利。面对留守儿童渴望得到鼓励的客观实际,我校专门制定《留守儿童评优管理办法》,在留守儿童中设立学习进步奖、行为规范奖、自强自律奖,奖项设置标准不过高,而且让他们明白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学期末,每个班级评选出各奖项1~2名获奖者,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他们鼓励,激励他们下学期做得更好,产生良性竞争。
三、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要求各班主任建立本班级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及务工地点、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具体信息。各班班主任负责联络本班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 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让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校长信箱, 这个信箱主要承接留守儿童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信件及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成员对校留守儿童工作建议的信件。信箱钥匙由校长负责直接保管,每周一早上由校长打开信箱,查阅信件,保证写信人的隐私。从来信的内容来看,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丢下自己不管,由于长期远离父母,与父母的感情渐淡。这时,就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告诉这些孩子,父母外出务工,不是不疼爱你们,而是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你们要明白父母的苦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该信箱自开设以来,平均每周收到各方面来信5.4封,平均收到来自留守儿童的信件接近3封。信箱逐渐成为家长与学校、留守儿童与学校、教师与校领导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注重对监护人的教育培训,每次家长会后紧接着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学校向家长、监护人传递新的教育理念,向家长、监护人宣传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特别是引导老一辈监护人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与教育,从而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通过开展家长和监护人班会,有效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六、举办留守儿童兴趣活动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特长和技能, 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学校专门设置了体育、音乐、英语、书法、科技制作、科学实验为主的兴趣小组,并配备专门老师进行指导,让留守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兴趣小组。学校每学 期举办一 次留守儿 童参加的 各种兴趣 小组活动 ,届时,每位留守儿童都可以对自己平时所学、制作的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七、鼓励留守儿童寄宿制
父母外出打工后, 农村留守儿童被留在家里或由祖父母或由亲戚、邻居代为照管,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有效约束和管教而养成行为放任自由, 不服从管教等不良习惯。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不仅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和教育,督促其认真学习,防止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 而且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的良好行为习惯。两家子乡中心小学高年级班主任轮流留校住宿,专门照顾和关心留守孩子,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学生聊天,关心饮食起居。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隐患。
八、不断强化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寒暑假历来是学生安全问题多发期, 尤其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安全更是令人担忧。为此,我校采取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利用班队课、红领巾广播站、家长会、监护人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把预防溺水、交通事故、鞭炮事故、食物中毒、火灾、防雷击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与家长、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度过快乐假期。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除了学校和老师无怨无悔地为留守儿童付出外,更要呼吁社会加强导向, 让我们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用爱心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生长空间。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焦点。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必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作者所处学校虽地处吉林市昌邑区农村,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积累了一定经验。
“好久没人牵我的手,好久没人摸我的头,冰凉的小手,发烫的额头,生病是最想你们的时候……”一首《留守儿童之歌》唱出了众多留守儿童的心声,也让人们对留守儿童现状倍感心酸。然而,笔者在江苏省如皋市林梓小学看到的留守儿童却是另一幅画面。
201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笔者走进林梓小学校园,不由得被校园的一间留守儿童“关爱小屋”吸引。小屋内不时飞出动听悦耳的琴声和热情奔放的诗朗诵,顺势走进去,小屋里阅读区、绘画区、弹琴区、涂鸦区、祝福区,到处都有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感叹:好一个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
林梓小学创办于1906年,系江苏省实验小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课题的重点实验小学。学校栉风沐雨百余年,在励精图治的一路风雪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源远流长的素质教育使学校声名远扬,而真情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则成为学校德育特色工作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爱的起源,一种现象诞生一个爱的组织
谈及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现,现任林梓小学副校长张军感慨万千。张军今年44岁,1987年如皋师范学院毕业后回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自走上三尺讲台后,他就将一腔热情倾注到孩子们身上。由于教科研工作出色,张军于2001年8月调至镇中心小学———林梓小学任教研室主任。
2003年9月下旬的一天,张军在主持召开五(4)班家长会时发现一种怪现象:与会者,60%是学生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些则是其他亲属。“孩子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参加会议呢?”张军问。“出去打工赚钱啦!”老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张军听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随后,他在调查中了解到,苏中地区的不少农民家庭中,双亲往往是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外出打工挣钱。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将土地转包出去,平时更很少回家。他们在城里难以找到安稳的工作和固定住所,子女进城读书有着诸多不便,只好将其托付给祖辈或他人抚养监护,这些孩子便成了留守在故土家园里的特殊花朵、“空巢家庭”中的留守儿童。此后发生的现象,更让张军和学校老师震惊。
一个月后,张军在召集老师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失时发现,各个班级的后10名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全校1200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614名,占学生总数的51.2%。此后不久,一篇留守儿童日记更把该校老师们的心揪得紧紧的。
“世界上没有妈妈不知道儿女的生日,没有妈妈会忘记对儿女许下的诺言。过生日的那一天,妈妈你是否知道,女儿心里有多难受啊?没有父母呵护的童年会幸福吗?……”这是留守儿童李云的日记,它蘸着几多泪水,寄托着几多思念,也饱含着孩子们对亲情的几多渴望。李云的父亲远在安徽合肥一家机械厂打工,母亲则是上海某汽车出租公司司机。一家三人聚少离多,李云被长期寄养在外婆家,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饱尝思念之苦。
听着留守儿童近乎成人化的哀怨言语,老师们心灵深处为之一怔,学校要以超前的意识审视和挑战一个新的课题: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谁来管?面对留守儿童这样一个庞大的未成年人群体,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如何让他们幸福地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阶段,怎样用爱心为他们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全体老师开始行动了。然而,老师们深深感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仅靠学校的努力势单力薄,必须得到各职能部门和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千方百计动员和整合全社会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地度过特殊的人生阶段,最终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用的人。2004年5月10日,林梓小学成立了全国首家“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其委员有镇党委书记及机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张军当选为秘书长。短期内,镇辖区的所有中小学均成立了“关留委”。从此,每年的5月10日被确定为林梓小学及全镇“留守儿童关爱日”。林梓镇还健全了经纬两条线的“关留委”网络,各学校、村委会均建有“关留委”,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延伸到关注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后不久,林梓小学向留守儿童双亲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在打工之余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孩子。“关留委”委员通过走访、打电话等形式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及抚养、监护人联系,及时传递留守儿童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针对不少留守儿童缺乏自信、缺乏勇气这一弱点,“关留委”从精神鼓励入手,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林梓小学三(1)班的一位学生,家境优越,父母在外地开公司挣大钱,他在家由保姆照料,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忧无虑生活,学习不思进取,劳动怕苦怕累。班主任老师及“关留委”委员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班上关启门窗的任务交给他,培养他爱劳动、负责任的好品质。一段时间过后,这位学生变成了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好学生。
爱的升华,一项研究催生一个爱的模式
一、所取成绩
1、所有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2、大部分留守儿童懂得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在家自觉干家务的占大多数。
3、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更高,大部分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显著。
4、多数留守儿童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拔河比赛、合唱、各种讲故事等。
5、学好样、讲正气、求进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流,一学期来,留守儿童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大家远离不良习气,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为了使留守儿童有机会可以和家人联系,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开学以来,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亲情电话、视频聊天成了留守孩子的亲情纽带。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校把关爱留守学生、倾情引领他们健康茁壮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并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儿童之家建设,先后安装了亲情电话、电脑、摄像头,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开放并免费使用,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联系,大大方便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开设亲情电话、视频聊天后,留守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高兴地说:“学校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谢谢学校。”
留守儿童渴望亲情,需要关爱。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结合教育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使留守儿童能在家或在校安心生活和学习,父母在外能安心务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工作如下:
一、打造温馨家园,为孩子们提供快乐的活动场所。
1、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我校现有251多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98名。为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学校特建设“留守之家”,并在全校举行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启动仪式。
为了全面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成长需求,我们分班进行细致地调查,详细记录每个儿童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其父母的姓名、电话及打工地址、其监护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个人信息卡,并汇编入册,存入档案。现在,“留守之家”存放着98名留守儿童的个人资料档案,张贴了全体留守儿童生日榜。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网,为当天过生日的留守儿童点播生日快乐歌,送去我们美好的祝愿。98名留守儿童既是“留守之家”的成员,也是“留守之家”的主人。因此,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当家作主,并制定“今天我当家”管理值日表,聘请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儿童担任管理员,负责“留守之家”的卫生、设施的管理、活动的纪律、图书的借阅与登记等。温馨家园里,孩子们互帮互爱,团结协作,亲如一家人。
2、丰富课余生活,定期开展活动。
为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每天下午第三节,是“留守之家”开放的时间。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看书、下棋,一起在操场上打球、跳绳、踢毽子。我们还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的兴趣爱好,特别成立了书法、绘画、手工、篮球、电子琴等兴趣小组。每周二、周四下午,由各指派专业教师进行辅导训练,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报名参加喜爱的兴趣活动。
二、教师的深情关爱,让孩子们感受温暖,享受幸福。
1、成立“3+2”模式关爱小组,组织师生结对互助帮扶活动。
“3+2”模式关爱小组,即:一名教师和一名爱心家长共同关爱三名普通生和两名留守生。学校每一位教师选择三名普通生和两名留守生进行重点帮扶,弄清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并登记入册,积极动员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家长。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帮扶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儿童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寝室里,教会他们怎样洗澡、叠被子,教育他们怎样克服困难,学会自理;每年的“爱生日”当天,老师们纷纷向帮扶儿童献爱心,为孩子们赠送所需的学习、生活、文体用品,争做“爱心爸爸妈妈”。假日里,老师们和爱心家长将帮扶儿童接到家中,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在“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大力推动下,老师们对帮扶儿童进行入户走访,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详细做好家访手记,并与其监护人商讨措施,共同教育。
2、关注儿童健康心理,创设“心灵港湾”悄悄话信箱。
学校结合本地方特色和学生认知水平,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分低、高两个学段,每一学段分上、下册,每一册教材都融入了符合本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儿童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给老师同学写“悄悄话”纸条,为师生搭建起彼此了解、互相沟通的有效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它们精神上的动力,培养他们拥有健康、阳光、自信的性格。
三、亲情互动交流,为孩子们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1、开展“五个一”活动,增进孩子与父母的情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结合,共同教育。为此,我们给每个留守守儿童在外打工的父母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呼吁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其父母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后,了解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再通过给孩子打电话或写信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排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充满自信。让远在异地的父母用亲情去感化孩子,用真爱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利用班级博客,搭建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父母能及时、如实地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活动情况。各班班级博客中分别开辟了留守儿童专栏,并上传本班留守儿童个人照片、信息资料及日记习作等。班主任定期将每个儿童近期好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在空间里公示出来,让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沟通与交流。
班级博客以它自由、开放的交流方式,受到了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通过班级博客认识了孩子们,并经常在博客中给孩子们留言,鼓励他们树立理想,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们也抢着在博客中向冬青奶奶问好,给冬青奶奶送去祝福。他们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一起感受心与心的碰撞。
四、丰富的集体活动,使孩子们锻炼能力,健康成长。
1、举办留守儿童生日聚会
每一学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次生日聚会。多才多艺的同学们为过生日的留守儿童表演精彩的节目,学校特意为留守儿童订购了多层生日蛋糕。孩子们围坐在蛋糕周围,一起唱生日快乐歌,一起许愿,一起吹生日蜡烛,一起吃生日蛋糕,一起分享生日祝福,开心和幸福洋溢在他们的笑脸上。
2、组织一年一度的自主管理能力展示竞赛。
每一年的下半年,学校都要组织一次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展示竞赛。根据留守儿童年龄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竞赛项目,如:低、中年级学生穿衣服、收拾书包、系红领巾,高年级学生叠被子、烹饪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3、开展各种校内外集体活动
每学期,政教处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开展各种校内外集体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拔河、野炊、放风筝等课外活动
一、山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 厌学逃学, 学习状况亟待改善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 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学习观念淡薄, 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健康成长。上学期末我特别统计了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的成绩, 结果如下表: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可见, 正常家庭组两门科目的所有数据都高于留守儿童组。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和鼓励, 致使他们成绩落后, 逐渐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以致经常存在逃学现象。这说明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亟待得到改善。
(二) 思想道德状况令人堪忧
因远离父母, 留守儿童受到父母的教育关爱较少, 而学校的思想教育又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问题, 导致他们的思想出现教育真空, 成为所谓的“问题儿童”。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 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很不完善, 而由于他们的思想状况等得不到关注, 也得不到相应的教育, 致使一些孩子往往变得十分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表现出小偷小摸, 欺骗撒谎, 甚至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学校纪律、拉帮结派、打架等。
(三) 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相较于其他同学, 留守儿童鲜有父母关心疼爱, 往往会产生失落和自卑心理, 并且, 由于他们难以向外倾诉自己的内心, 就会感到没人能真正理解自己。长期的心理压力与情绪低落, 致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感, 进而有的学生就会自暴自弃, 丧失学习信心。
(四) 逆反心理严重
由于潜意识里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存在着极强的逆反心理, 对抗情绪十分严重,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一切充满了怀疑, 习惯拒人于千里之外, 对各种人际关系更是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于老师、亲人的教育和批评, 他们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 导致人们往往采取高压政策限制, 然而并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
(五) 价值观念扭曲
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 往往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 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 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 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坏习惯, 并直接催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调查显示, 很多留守儿童认为读书无用, 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致使成绩持续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怎样帮助留守儿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建立教师“一帮一”和学生“二帮一”机制
在学校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在生活上可以给贫穷的留守儿童募捐, 不仅捐助资金, 也可以捐助衣物、学习用具等东西, 只要能够帮助到这些儿童的都可以。在学习上也以老师“一帮一”, 学生“二帮一”的形式, 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为留守儿童构筑温暖的“大家庭”。在心理上, 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我与父母说说心里话”来激发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 让父母在忙于挣钱时收到远方儿女信件, 融洽亲子关系。
(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身为教师, 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情绪放在眼里, 特别是留守儿童, 更要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活动, 并加强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积极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据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 而心理健康问题通常都表现为隐性, 不容易察觉, 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容易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据统计,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异常问题, 年龄越小的孩子往往表现越突出, 女孩比男孩突出, 所以在对待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谨慎, 既要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本质任务, 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向的引导, 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 了解他们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使留守儿童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三) 正确地教育孩子
针对留守学生自身狭隘、偏执的性格缺陷,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对症下药, 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别要注意严禁采取强硬的教育措施, 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对学生取得的进步, 要及时给予表扬, 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以保持和稳固他们的信心。
关键字:留守儿童 关爱 行动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一、团组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不足
(一)思想落后、动力不足。
团组织在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思想比较陈旧,也没有动力坚持下去,这主要归结于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受益群众要求比较广泛的,工作内容又要非常有系统,而且还要考虑不同的留守儿童群体有一定的差异性,关爱行动的实施有着一定的困难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团组织发现受益群体的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所以大部人分只好借助往年的经验,缺乏创新,同时没有动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二)内容空洞、方式单一、可持续性不强。
团组织关爱工作的内容很空洞、方式比较单一且可持续性不强。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好多做的都是表面工作,无法真正的关爱到留守儿童。而关爱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只是象征性的关心一下,比如:一次性完成留守儿童的建档后却没有及时更新;“代理家长”出现工作调动等原因不能继续进行照顾孩子时,未能进行及时有序交接;大部分社会公益活动多为一次性捐助;志愿者活动仅仅集中在寒暑假等等,这些缺乏创新和空洞的关爱没有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爱。
(三)覆盖面窄、影响力弱。
团组织的关爱工作行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关爱工作覆盖面窄、影响力弱。各个行动主体分别开展着有着自己特色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但他们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和合作。“代理家长”“一对一关爱”等关爱工作的人员多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特别是计生办、妇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留守儿童的建档工作主要由学校开展负责;志愿者关爱行动的主要人员多为在校的大学生;慈善活动的贡献者大部分是企业家或个人。上面的关爱行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情感和物质支持。然而,这些行动主体之间缺少协同机制,开展活动缺少合作意识,没有实现人力和财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不能实现规模效应,从而使团组织的关爱工作效果覆盖面窄、影响力偏弱。
二、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身建设存在缺陷。
政府在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设中存在存在一定问题,政府的功能在于制定方案和解决问题以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整合和调整资源,促进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以加强和改善自身的建设。在面对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涌现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新问题,县级团组织虽然都有一定的关爱意识,但由于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大家基本上是处于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的氛围、相互没有沟通协作。表面上虽然看起来工作做了很多,成效却不是很理想。如果不能重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建设体系,改善自身建设存在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将会遇到很多阻力。
(二)社会发展带来体制性障碍。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各地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各不相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和教育内容自然会不尽相同,这些不同也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不同的体制格局。因此,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发展环境,将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是最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致使农村留守儿童不管是在与父母沟通,还是在学校教育上,他们的需求都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外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意识不强,亲情培养缺乏时间和空间,临时监护人监护不能尽全力,学校各项基础设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心理教育工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这些都是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体制性障碍,都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资金匮乏,关爱诉求难以满足。
团组织在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第一,大部分的关爱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的财力支持,然而事实上专项资金的投入却并不是很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主要障碍就是资金短缺。目前全国各地各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起步比较晚,新出台的很多相关政策还停留在文件上,计生办、妇联等部门经常面临资金能力不足的尴尬境地。其次,关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还仅仅局限于市、县级拨付,没有做到省级统筹,省内各地之间的差距也比较显著。另外,社会上其他资金来源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补充。许多留守儿童并没有政府资金和设备上的支持,也没有社会上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由于资金的限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难以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的关爱诉求难以得到满足。
三、团组织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基本策略
团组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各地区部门的共同参与,协力推进,紧密配合。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心,动员社会广大力量,加强自身建设,破除体制障碍,创造开放格局,确保留守儿童亲情有护、安全有保。为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团组织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转变职能,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团组织要加快转型,打造服务型、枢纽型团组织。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首先,要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授先进地区的先进成熟经验,使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关爱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受益。其次,应对全面考查留守儿童的状况,为留守儿童逐一建立档案实行系统化的管理。其次,对待集中居住儿童和分散居住儿童要用不同的关爱方式。在相对集中的留守儿童地区,要完善儿童活动中心的机能;在相对分散的留守儿童地区,要充分发挥“代理家长”的功能。第二要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健全组织体系。团组织要探索建立由政府为主导组成的全方位留守儿童救助保障体系。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给予较好的医疗救助;对符合临时生活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给予足够的生活救助;同时当留守儿童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时,司法部门给予100%的法律援助。同时,政府需要发动慈善机构、企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献爱心,救助困难的留守儿童。
(二)破除体制障碍,创造开放格局。
首先团组织要争取党的重视,支持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主体之间要加强配合、协同合作以避免关爱工作的缺位或重复,从而实现人力、财力和物资的合理配置。在确定以政府职能和责任的前提下,由政府负责协调企业、大学生群体、社会自助组织、媒体等各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使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工作形成合力之势。加强参与主体的联系和动力,避免各个主体各自的盲目性,使关爱工作从单一性走向综合化,让留守儿童得到全面的关心和爱护。整合多方资源,完善关爱工作社会化运作机制。第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要拓宽关爱行动资金来源的渠道,首先,政府应该安排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各项专项经费,并且纳入财政预算,为完善留守儿童体制等给予资金保证。其次,要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鼓励企业多多关注留守儿童困难的,设立专项基金,以此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这样利于破除体制障碍,创造开放格局。
(三)创新关爱方式,完善关爱体系。
团组织的关爱不仅仅是从单一物质上的关爱,也要转向多维度关爱,而且要建立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关爱体系。建立长效性和灵活性兼备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进一步发挥教师、大学生等具有专业素质的志愿者的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日常学习指导、心理检查和健康教育。要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走向平常化,通过书信交流、见面等形式与留守儿童建立长期的关爱体系。同时,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假期支教、儿童夏令营活动、企事业单位募捐等短期有益身心的活动,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长效体系做充分的准备和行动。我们还要充分开发各类资金来源的渠道,发动社会各界广大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捐赠电话、视频设备、学习用具等物资,这些措施有利于完善关爱体系,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也是一大重要的举措。
四、结语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关注留守儿童问题,要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和其他同学同样的关爱和教育,我们要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一个幸福的家园。团组织要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理念,认真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引导和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少峰.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完善[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01)
[2]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3]李丽辉,赵丽丽,张金峰,张成芳,曲海英.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医学与社会. 2008(03)
[4]汤竟峰,汪宣浩.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导致的问题与对策[J]. 学习月刊. 2009(16)
[5]张磊.加强团建工作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双清区教育局综治办有关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实践育人的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姚恭平副组长:贺敏 朱贇智
组 员:刘恩杰 聂岸义 周秀萍 李成思 刘燕飞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开展社团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开学初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日前, 随着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汇聚福建、黑龙江, “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志愿者行动正式启动。今年, 志愿者团队将走进四川、湖北、福建、黑龙江、山东5省, 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最温馨的关爱。该计划2010年由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发起。通过物质援助与情感沟通双管齐下的策略, 在长期进行设施援建的同时, 选择以志愿者爱心支教的形式输出关爱。两年间, 该计划已落脚全国10个省区, 覆盖近6万名留守儿童。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2-10-23)
组 长:熊巍
职 责:审定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副 组 长:陈立华
贺虎
周玉华
职 责:拟订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督促各班级认真实施并考评。成 员: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
学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学校与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队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此帮扶制度,希遵照执行。
一、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
二、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四、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政教处备查。
五、帮扶人员有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儿童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
留守儿童谈心制度
一、谈话便于了解儿童的思想动向,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便于及时全面了解每位儿童.二、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的找每一位儿童,每学期要谈话两次.三、谈话要重视后进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信心.四、找优生谈话,要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一定能把班中的学习风气树立起来,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五、代理家长和儿童的谈话面,须100%.六、学期中,代理家长应及时把握,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等现象的儿童,进行个别谈话.七、谈话后要求谈话教师做好谈话记录,关注重要信息.八、谈话记录要求每学期开学后上交教导处,情况分析后存档
“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
一、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留守儿童之家设立、开通“亲情热线”(0719-7475539)建立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儿童”。
三、在学期结束时,要求留守儿童给在外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汇报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四、要求代理家长至少每学期对所监管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
“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一、“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突发事件,必须要在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层层签定留守儿童安全责任书,确保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公布了班主任的联系电话和详细通讯地址。
三、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学校常常专门组织交流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增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策略性。
四、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健康知识讲座。明确职责,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五、加强各方面统筹,建立农村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即“留守儿童”→班主任→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建立完备的联系方式,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
一、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各班主任教师及随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动态等,有针对地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
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重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儿童;
四、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五、课程教学中加强留守儿童的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
六、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留守儿童,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七、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教给他们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方法,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八、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封信,汇报自己在学校及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及自己要想向父母倾诉自己的情感。
九、留守儿童是社会普遍的问题,学校全体教职工要多关注了解留守儿童,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为他们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氛围。
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一、留守儿童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各部门、班级、科任教师都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留守儿童的校外管理责任人是其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应对其监护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跟踪管理,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生活和活动,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三、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要坚持经常开展思想品德、文化知识、法纪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家长和监护人开展定期专题培训活动,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要在学年初和留守儿童的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分清责任,细化措施,抓好落实。
五、学校提倡、鼓励老师和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担任“代理家长”、“爱心妈妈”,给予留守儿童热情、亲情和友情,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组织和家庭的温暖,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六、留守儿童要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听从老师、家长和监护人的正确教导,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护、自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
一、教职工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留守儿童,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
二、教职工要遵守学校常规,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按时开会,坚持住校。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离校、不无故旷工。
三、教职工要积极服从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分份内份外,尽职尽责,同心协力,搞好学校工作。
四、教职工要顾全大局,注意团结,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发挥中心小学教师的示范作用,正确树立个人和集体的光辉形象。
五、教职工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品德言行堪称儿童表率。关心爱护留守儿童,注重差生留守儿童转化,不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若造成不良后果个人负全部责任。
六、教职工对学校各项工作有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对学校工作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共同搞好学校工作.
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学习制度
一、全体教职工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订阅报刊,读书读报,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
二、教职工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职业特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和其它政策法规,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法制观念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发扬无私奉献、忠诚敬业的伟大精神。
三、业务学习要结合自身的教课内容,学习大纲,深钻教材,学习教育学及留守儿童心理学等业务知识,坚持业余进修和继续教育学习,参加业务培训,苦练基本功。积极学习他人及外校(地)的好经验、好方法,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班子成员要多学习管理知识,丰富管理经脸,提高管理水平。
四、学习时间为每周两小时集体政治学习,两小时教学业务学习,六小时个人自学,学校要定期组织讨论、交流、检查、评比
五、学校对教师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内容、有汇报、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有记载,学校要把教师学习情况纳入教职工的综合考核。
六、教师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每期至少精读2本教育专著。
七、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业余学历进修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
留守学生教师工作制度
1、督促住宿学生按时作息,按时熄灯(灯由值班室统一控制管理)。管理校园夜间照明灯具及学生寝室电扇的开关。
2、指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疫病防控;负责寝室卫生;监督学生个人卫生。负责管理各寝室内设施,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
3、每天检查住宿人数,严禁旷宿和外来人员留宿情况发生。
4、指导留守儿童提高安全、自护防范能力。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学生人生及财产不受他人侵犯。负责处理乱窜寝室、在寝室内打架斗殴、高声喧哗、胡写乱画等违犯住宿规则的事件。
5、值周期内检查寝室墙体、房顶是否断裂,床板、床撑、门窗、用电安全等,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触电、被盗等事件发生,保证学生住宿安全。
6、加强与留守儿童及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思想动态、家庭情况,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热情接待家长,征求家长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发现学生生病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采取必要的措施。危重病人要及时送医院治疗,和班主任一起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7、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配合学校、班主任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等主题教育,引导他们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爱好和兴趣,感受到亲情的关爱。要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各寝室的管理情况,纪律状况,发现不良情况及时采取对策予以纠正。
8、学生夜间在宿舍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
“留守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六、课间活动由科任教师组织管理,不准学生随意走出校门,若发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规定,严肃处理。
七、上下楼梯分别靠右边走,不拥挤,不打闹,不设置障碍,不准从扶手上滑下,不得随意开楼上后窗。
八、对于违犯上述规定,酿成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留守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六、课间活动由科任教师组织管理,不准学生随意走出校门,若发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规定,严肃处理。
七、上下楼梯分别靠右边走,不拥挤,不打闹,不设置障碍,不准从扶手上滑下,不得随意开楼上后窗。
八、对于违犯上述规定,酿成事故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
“留守儿童之家”安全管理制度
一、全体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加强安全教育,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天天讲、经常查,防止和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严禁留守儿童携带易燃、易爆,易伤害等能造成事故的器械和玩具。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之间要互相监督,发现后要及时查收,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八防”:防火、防水、放电、防中毒、防倒塌、放跌伤、防车撞、防意外事故。
四、教育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路途中走路骑车靠右行,不玩耍,过十字路口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搭乘“三无”或超载车辆。
五、体育课、课外活动教师紧跟学生、严格管理,若发生不安全事故。体育课教师,各兴趣小组辅导教师要负全部责任。学校安排的各项劳动,班主任必须跟班指导、科任教师协同参加,精心组织,一同劳动,严防事故发生。若出了事故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负责。
六、课间活动由科任教师组织管理,不准学生随意走出校门,若发生不安全事故,按“前七分后三分”的规定,严肃处理。
七、上下楼梯分别靠右边走,不拥挤,不打闹,不设置障碍,不准从扶手上滑下,不得随意开楼上后窗。
——xx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方面进行帮扶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上疏导,学业上辅导,言行上引导,生活上帮助,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精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为留受儿童营造健康、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特制定“为爱行动、圆梦江淮”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各班班主任
三、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生活失助:约有6%的留守儿童生活贫困,衣食住行等方面缺乏照顾,营养不良,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3、心理失恒: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网吧,行为失控、如擂肥、等恶劣行为。
4、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5、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生活安全问题:煤气、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下学途中的交通安全)。
6、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四、措施及活动内容:
1、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进行一次关于“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国 旗下讲话,号召全校师生都来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
2、在少年儿童之间开展“手拉手”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
3、在班主任、辅导员中开展“每月一访”活动。
4、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会活动。各班真正行动起来,关心帮助身边的留守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
5、写一封亲情书信。指导留守学生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亲情书信,问候父母近期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6、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开设心理咨询课堂、心理咨询热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7、组织留守学生开一次座谈会。
8、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学校体检、生活关心)。
9、联系驻镇企事业单位为“留守儿童”圆“微心愿”。
10、联合镇工委、青联、妇联和村委会等部门参与的,为“留守儿童”献爱心集中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各级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收到实效,各班必须详细、准确,及时上报留守学生花名册。
2、各班主任与帮扶对象谈心时,要有耐心和细心,更要投入爱心。
3、各项活动的开展要组织周密,确保收到实效。
六、活动时间:
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xxx小学
【五里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06-04
五里一徘徊09-12
五里中学教师考勤制度07-13
十五里河方案10-21
2024年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12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措施06-09
小学留守儿童教案06-01
同心寨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情况自查报告05-30
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小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