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精选7篇)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相关的现象.

●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由气体的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体验.

●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即包围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的压强,今天我们介绍某一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所谓某一容器内的气体的压强,例如一个乒乓球内的气体、自行车胎内的气体的压强。

新课教学

一、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1.实验。我们先做一个实验。这是一个注射器,活塞位于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的小孔,这样筒内就封住了一部分空气,空气跟外界隔绝。这些气体就是一定质量的气体。现在,我们向前推活塞,筒内的定量气体的体积变小,手指有什么感觉?(请几位同学试试看)。这个实验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向后拉活塞,手指有什么感觉,怎样解释。

2.实验。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插入装有水银的容器内(边讲解边演示)。用手指堵住上口,管内封住了一些空气,而且这部分空气的质量是不变的。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空气柱的长。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将管轻轻上提,下口仍在水银面下,我们看到管内水银面上升,说明管内气体的压强变小了。再用刻度测量空气柱的长度,显然气体的体积增大了。

3.这两个实验中的气体温度没有变化。可见,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4.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得到应用。我们人体的呼吸就是这个道理。

人吸气时,胸部扩张,肺泡同时扩散,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体压强变小,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中。呼气时则相反。胸部收缩,肺容积减小,肺内气体压强增大,超过了外界大气压,肺中的一部分气体呼出体外。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胸部肌肉的力量,有利于增大肺的收缩和舒张,对增大肺活量和改善呼吸大有好处。

二、打气筒

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还应用在打气筒、抽气机、空气压缩机和喷洒农药的喷雾器上。

这是一个打气筒,将它拆开,我们发现它的构造很简单(边讲边拆)。在金属圆筒中有一个活塞,活塞上安装一个橡皮圆盘,俗称皮钱。它和金属筒之间有空隙。活塞下压时,活塞下的定量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橡皮盘紧贴筒壁使气体不能漏出,较大的压强冲开轮胎的气门芯进入轮胎。活塞上提时,活塞下边的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筒外的空气顺着橡皮盘周围的缝隙进入活塞下边。这样往复运动,可以将大量的空气打进轮胎(学生叙述)

根据打气筒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可知,打气筒中的关键部件是橡皮盘,它必须大小合适、且成凹形。这为我们维修打气筒提供了线索。

打气筒可以使定量气体的压强增大到三个大气压,要得到压强更大的压缩空气,应使用空气压缩机。我们这里只简单介绍压缩空气的应用。

三、压缩空气的应用

在很多机器设备上都要使用压缩空气,矿山上用压缩空气开动风镐、风钻,电车和汽车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火车上用压缩空气制动等等。小 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 篇2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人教版 (新课标)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与浮力》的第四节, 主要由“流体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和“飞机的升力”两个核心问题组成, 是对《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力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 是中考的热点, 其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由于“流体的流速越大, 压强越小”所引起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 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教材抓住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 利用实验探究, 激发思考, 掌握规律, 从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二、说学生

学生为以原140中学招生的最后一届学生, 但是较往届生源质量有明显提高。但是有个别学生学习能力极差, 经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 喜欢动手动脑, 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 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 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相对来说知识面窄, 知识信息不丰富, 所以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 激发其求知欲。

三、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这一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针对这一要求和课程标准的总要求,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会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机翼模型的制作与评选,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 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及分析、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 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热爱祖国, 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通过解释日常生活中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相关现象。

如何突破:

1.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 学生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因此, 教学时尽量选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直观且生动有趣的小实验, 引导学生把压力、压强跟流速联系起来,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飞机上升的原理可以通过制作机翼模型进行演示分析得出, 进一步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科学原理的价值。用飞机的机翼模型做机翼受气流作用的实验, 可以获得机翼在水平气流作用下, 向上翘起的现象。由于前面已经学过“在气体和液体中,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的结论, 学生会想到机翼向上翘是由于下面的压强大引起的。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接受“机翼向上翘是由于下面的压强大引起的”的结论。对于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要求学生认识机翼的特殊造型, 通过分析认识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流过机翼上方时, 流速大, 压强小;空气流过机翼下方时, 流速小, 压强大。由此产生向上的压强差, 也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说教学准备

1.气压传感器自制教具

2.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自制教具

3.两张纸条

4.瓶盖是学生的生活垃圾

5.注射器的针头处理

6.学生自制机翼的处理 (体现了教育改革和中考改革对教学的倒向, 让学生在做中学, 玩中学)

六、教学流程

对照ppt简述流程

七、感谢

首先感谢王红老师和金老师对我的指导帮助, 金老师这种帮助年轻教师的精神, 是触动我心的。感谢组内吴晓光老师、马岭田老师、艾彤老师和郭东辉老师平日里对我的指导, 分担工作, 无声无息的默默支持, 感谢实验员孟老师, 为了我跑前跑后, 晚下班, 去老校址搬实验器材。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 我的课根本就不会上的这么成功 (当然这是我心里认为) 。

昨晚我心里突然特别激动, 除了紧张之外, 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 我想到很晚, 有了答案, 在座的各位老师中有几位曾经就是我的物理老师, 今天能有幸在这我来讲课, 您们来听, 我很激动, 我认为这是一种传承, 教育的传承, 谢谢你们曾经对我的教育,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请大家批评指正。

【课堂实录】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 篇3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压强”的知识有了更丰富的了解,本节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从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1.2教学目标的制定

1.2.1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2.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1.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1.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因该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且较为抽象,所以教材中有关它的应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欠缺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研究,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人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3教法与学法

教法:这节课综合采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并辅以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倡导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学法把学生置身于大量的物理情景之中,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产生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教学过程设计

4.1情景引入

由PPT配音介绍1905年鄂洛多克火车站发生的惨案,由事件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4.2展示学习目标

4.3新课教学

4.3.1流体概念的教学

直接引出流体的概念——有流动性的气体、液体统称为流体。

4.3.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

先由液体和气体静止时内部压强的特点轻松过渡到液体和气体流动时的压强,再利用简单的小实验“吹纸条”为猜想提供事实依据,最后利用伯努利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前,首先从连通器的角度分析各细管中液柱的高度为什么相等,并猜想流体流动后液柱的高度的变化,实验时引导学生找到“液柱高度的变化”及“不同位置的流速”这些实验的观察点,并从液体和气体压强的角度对液柱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是解决这一重点知识的关键。

先探究气体,再探究液体,探究完“气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先回头分析“吹纸条看到的现象”,以验证猜想,然后再进行液体流动时压强的探究,实验完成后,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并简单进行物理学史教育:这就是著名的伯努利原理,实际上早在200多年以前,瑞士物理学家伯努利已经用上述装置验证了这一结论。

此时,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内容基本解决,而且课前设下的悬疑也已拨云见日,即将被揭开,然后回到“鄂洛多克惨案”,并顺势带出另一个相同的事故“奥林匹克”号惨案[PPT),因为这两个事故的产生具有共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现场模拟,自己选择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找到藏在幕后的“黑手”,(根据各组的情况可选择其中一个事故进行模拟实验,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设计出了很多合理的方法,请看视频:(播放学生实验时的实时录像),通过这些实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利于同学们成功找到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感叹人类的不遵循自然的规律必遭大自然的惩罚,并知道了不能跨越安全线,不能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不能让两船并列行使,由此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增强了安全意识。

另外,把“危害”放前,“应用”置后,有两个用意:一是为课前的悬疑服务,为解决这个悬疑,必须把两个事故放在前面,以迎合学生们急以解决疑问的好奇心理,提高课堂效率,二是符合人类认识大自然,战胜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科学发展的真实历程。

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一建立事实——形成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主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第一个设疑已经解决,再创设下一个悬疑。

4.3.3飞机的升力的教学

(1)比一比,谁是大力士?

首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游戏性的竞赛,漏斗口朝上,放入乒乓球,从下方使劲吹气,看谁能把乒乓球吹出去,其结果肯定是吹不起来,然后再口朝下的吹,同学们会发现还是吹不下来,但不吹的时候反而却掉下来了。

这个活动把课堂推入一个小高潮。

选用这个学生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对知识加以巩固深化;二是体会身边的物理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增加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三是为飞机升力的教学埋下伏笔,承上启下。

然后欣赏飞鸟与飞机的视频,再次设疑:向下吹乒乓球时,由于乒乓球受到了向上的压力差克服了自身重力而没有掉下来,“小鸟和飞机为什么也能在空中飞翔而不掉下来呢?”。

(2)飞机的升力

首先让学生回顾视频中飞机起飞的情景,并提问:飞机起飞之前为什么要在长长的跑道上加速?

然后进行现场模拟,先把长方体机翼的飞机放在跑道上,用电扇使空气相对飞机发生相对运动,通过档位的控制以改变空气流动的速度模拟飞机的加速,结果飞不起来,此时可不失时机地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是曲折的、艰辛的、严谨的,是需要失败的,再把流线型机翼的飞机放在跑道上,结果飞起来了,通过两架飞机的对比实验,让学生真实直观的认识到上凸下平的机翼形状是飞机飞起来的关键,这是一次实验的对比,一次科学的跨越,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火花的进发,引发学生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将课堂带入另一个高潮。

③这种形状机翼的飞机为什么就能飞起来呢?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还得解决机翼上下空气流速大小的问题,怎样让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流动非常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呢?只有靠课件[flash]。

在突破难点知识的过程中,还原了人们认识发现物理规律的历程和科学探究的曲折道路,使教材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亲历探究,在动手动脑中形成知识,在应用知识中享受快乐,切身感受物理学科学习的特点,课堂教学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4.3.4知识的应用

有关这一知识的应用我又选择了三个素材:灰雁倒飞、汽车尾翼板、香蕉球,灰雁倒飞[PPT],实际上是利用情景设疑让学生猜想“灰雁怎样才能迅速降低高度摆脱危险?”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冲突,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灰雁倒飞、汽车尾翼板又都是对飞机机翼倒置的应用,具有相似性,美丽的曲线——香蕉球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品尝足球运动的魅力和神奇,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满足学生的欲望。

素材是课堂的灵魂,只有好的素材,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大量的情景,利用情境引入、情景设疑、情境探究、情境观察、情境分析和情境应用等环节环环相扣,既体现出知识的呈现规律,又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创设了可以触摸的学习研究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拓展了思维空间,体现出情景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4.3.5课堂小结

与以往不同的是,采取了一种诱惑式的方式,因为到此为止,这节课的内容已基本完成,但学生的思维已经有所疲乏和倦怠,利用同学们想了解香蕉球产生的欲望激励同学们必须达到老师的要求——回答“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现,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主要知识,给新知识的授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4.3.6巩固练习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 篇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

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验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在本节课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同学不够积极、教师对低差生照顾不周等。我认为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5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能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动手、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介绍流体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当液体和气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压强会怎么样呢?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做硬币“跳高”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使硬币“跳”了起来呢?

引导学生做出猜想:吹气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变大了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所以很可能是流体的流速改变后压强也改变了。

通过以上实验和猜想引出课题。

环节2:新课教学

为了验证猜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几个小实验并进行分析:

(一)气体:

1.实验一:如图甲,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进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两张纸应该如何运动?”

2.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提问观察乒乓球运动状态的改变。

学生汇报现象及小组讨论结果,一起分析原因,教师进行提问:“在这两个实验中,我们吹气改变的是什么?”学生根据经验可以发现改变了空气的流速。由此引导学生从力的角度进行分析,速度的改变就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运动状态改变的实质是收到了力的作用,空气所受到的力的作用是由于大气压力,而产生大气压力的实质即存在压强差,进一步产生压力差,从而体现出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液体

在分析了气体实验后,学生对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液体实验这里,可以由教师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如图所示进行安装,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分析讨论,汇报结论。 把吸管插入水中向两只小船中间吹气,两只小船会向中间靠拢,表明两只小船之间的压强变小了,而小船外部压强不变,产生压强差,进而产生压力差,从而使小船向中间靠拢。

由此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环节3:巩固提高

让学生用今天的结论解释硬币“跳”了起来的原因。

环节4: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点。

2.学生课下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现象。

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教案 篇6

主备:

审核: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应用其解释相关生活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具体应用。

器材准备: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器、漏斗、乒乓球、三通管、打气筒、烧杯、水。

学习过程:

A、复习及预习展示

1、液体压强的特点是:(1)液体对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2)在同一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同一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

有关。2、第一次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实验;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值的是

实验。1标准大气压=

=

Pa。

3、大气压的大小与高度有关,在海拔3000m以内,没升高

m,大气压减少

Pa。

一切液体都是气压升高时沸点,气压降低时沸点。

4、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产生的压强,流速越小的地方产生的压强。

B、探究新知

1、观察实验并得出结论:。

2、动手小实验:(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图1)。

图1

图2

图3

(2)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现象记录:图1

;图2;

图3。

3、学生演示实验:(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

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2)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图5),观察现象。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3)把一根长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中用力吹气(图6),观察现象。

现象记录:图4

:图5;

图6。

4、看图思考:热水器中冷热水的混合,如图7所示,当水平管中不断有冷水通过时,会产生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5、课外动手做一做:

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C、当堂巩固习题

1、如图所示,下垂的两张纸,当用力向纸中间吹气时,两张纸将向()

A、两边分开

B、中间靠拢

C、自然下垂

D、无法判断

2、取一张白纸将一边夹在书中,另一边折叠在书面上,如图13-23所示,当用力向纸面纸气时,纸将向,其原因是。

3、如图所示,把两个粗细不同的T形管用橡皮塞连接起来,当水流过时观察竖直管的水位不相同,实验表明粗管的水流速,压强

;细管中水流速度,压强。

4、在下列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喝饮料的吸管一端削成斜口面

B.铁钉的尖端做的细而尖

C.剪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锐利些

D.书包用宽而扁的带子/

5、一只烧杯中盛满水,若放一只手指入水中,则杯底受到水的压强将:()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流体压强说课稿 篇7

首先通过一个开放性实验引入新课,如何不直接用手将纸片拿离桌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吸管吸气摩擦吸管等方法,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学生一招,用吸管吹气,(演示)问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那么一起来探究一下。

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环节,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分组做下这几个实验看自己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三个实验共同点是吹气,吹气改变的是什么?气体流动的速度。发生了什么现象,向中间靠拢,谁的作用?这个地方可适当进行点拨。气体压强。之前为什么不动,压强相同。之后为什么会动,压强变化了,而吹气是改变中间的气压,所以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是不是这样呢,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是一个改装的压强计,两面都与大气相连,当这端气压变大时,这边液柱下降,反之升高。直接这样做实验效果不明显,所以我改装了一下,让压强计可以旋转,这样效果就明显了,我吹气试试,液柱升高,说明结论是正确的。通过用水流做实验说明液体也符合这一结论。这样就得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如果是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呢?让学生做用漏斗吹乒乓球实验,并让学生分析乒乓球不下落原理,上下表面压力差合力向上克服了重力。

克服重力,翱翔于天空,自古就是人类的梦想,看一则新闻图片:这是一位农民通过自我努力,自制了一架飞机实现了蓝天梦。飞机怎样才能升上天空呢?给学生介绍仿生学,飞机的机翼就是仿照鸟的翅膀做成的。这种形状有什么功能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我做了一个机翼模型,让空气流过模型,观察发现凸面流速大。为了使实验更准确,调换一下小球的位置,(展示小球),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机翼上方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慢,压强大,上下方存在压力差,它们的合力向上即飞机的升力。飞机就是靠这一原理升空的。再通过模型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说道仿生学我们像动物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设计了几个应用拓展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第一个不可思议的灰鹅、水翼船、汽车尾翼;第二个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第三个飘柔广告视频,让学生找出违背科学规律的地方,说明广告是摆拍的;而且存在安全问题。河南铁路高速发展,在这里顺便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再回到课前的问题,再教学生一招,看是不是很壮观呢?地上弄得很乱,不要紧套上一个过滤网,收拾下就好了,吸尘器就是这样制成的。

上一篇:高考百日冲刺宣誓大会演讲参考下一篇:施工标准化验收汇报材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