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心得总结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弟子规学习心得总结(精选10篇)

弟子规学习心得总结 篇1

通过这几天培训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只有在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它所蕴含的道理。《弟子规》不但使我增长了智慧,而且还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深有感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首先我们最应该报答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正因为如此,所以《弟子规》总叙下来紧接着就是以《入则孝》为开篇。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为儿女应当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们却有很多没有做到。比如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甚至置之不理等等。想想自己平日里对父母的关心太少,而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呀!父母对我们的爱胜过一切,只是我们没有好好地珍惜,这份永恒的无私的爱。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通过这一次《弟子规》的学习,让我真正懂得做人必须学会感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细心地关心体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日夜操劳的父母带来幸福的生活,能让他们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也算是作为子女应当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吧。

二、做人做事要有恭敬之心。做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谦虚是一种美德。在为人处世上有时候爱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有时真的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伤害,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遇事谦虚谨慎,多向他人请教,虚心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进步。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本身就是一种规范,一种道德品质的规范;同时也是一个让大家去身体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弟子规》这本书,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弟子规学习心得总结 篇2

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和寻找有效的班级工作的切入点和方法。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送给过我一本《弟子规》和几张相关的光盘, 平日工作太忙, 我还没顾得上认真看。利用周末时间, 我把书和光盘都找出来, 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这一读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弟子规》中既有为人子女的礼仪, 还有为人弟子的规矩;不但有做人的道理, 而且有求学的方法。这些不正是老师所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这不正是学生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吗?我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诵读《弟子规》的活动。

熟读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手中的《弟子规》小册子里面对每一句的内容都做了详尽的解释, 我想,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看, 那么学习《弟子规》就有可能是走走过场,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决定在读报时间举办“班级讲坛”, 让同学们仿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形式来解读《弟子规》。但是由谁来讲, 如何讲得让同学们既爱听又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和班委们一商量, 孩子们一致同意由同学们“轮流坐庄”, 这正合我意。同学们轮流讲不但能使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 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把《弟子规》按照内容进行了划分, 安排好每天要讲的语句。然后, 进行“招标”, 也就是让学生们自己预定将要解读的内容。说实话, 一开始我是有一些担心的, 因为毕竟初二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平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都寥寥无几, 会有人来“投标”吗?然而,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招标”工作非常顺利, 很快每天要讲的内容都有人“中标”了。但是毕竟《弟子规》的篇幅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走上讲台。于是, 我们安排没有“中标”的同学负责搜集资料等辅助工作。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把自己负责的《弟子规》的内容讲好、讲透、讲出自己的风格?经过一番讨论, 我和同学们商定了“班级讲坛”的“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规定内容”有:提前在黑板的左侧书写出自己要讲语句;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讲解语句含义;讲述自己的理解。“自选内容”包括:引经据典、播放视频等。

弟子规学习心得总结 篇3

3月26日,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河南省首届传统文化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在海内外报名12081人中,经过筛选,只有1200多名听众参加。南京菲尼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总裁李慕松有幸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在开幕式上与众人齐声诵读《弟子规》,并作了《中华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专题报告,受到与会听众热烈回应。

5月19日下午,应南京三江学院高职院和中德职业教育学院的邀请,李慕松为学院师生做了一场德育教育报告会。首先,李总通过引用《弟子规》语句“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回忆自己成长经历———讲述了出身贫寒,家境贫困不丢人的道理,要求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磨炼。接着,李总回顾了公司十五年的发展历程及作为外企员工在特定历史发展中所承担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使命,让同学们对当代企业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诠释了大学生应该如何成长为企业所需人才。

在另外一次公司举行的为受灾同胞捐赠仪式上,李慕松总裁再次引用《弟子规》中“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贤语,代表菲尼克斯中国公司全体员工表达了对灾区同胞的同情之心和慰问之情。

……

李慕松,可谓与《弟子规》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在企业管理上,菲尼克斯中国公司这个落户于南京的合资企业并没有完全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而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全力导入《弟子规》,推行“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置身于南京江宁开发区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厂房内,你能看到墙上随处挂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书法作品。公司大厅的液晶欢迎屏幕里显示的是《弟子规》的经句,到处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据了解,公司在新员工入厂初期,发给他们《弟子规》等书籍,并有专门的培训老师讲课、辅导,公司还分批组织员工到安徽省“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结合文明礼仪、奉献爱心等实际内容进行《弟子规》的传统文化学习,教育员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领导亲民拴人心

一个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个是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两者融合在一起,却是相安无事,相得益彰,从而培养了一支100%的本土员工和100%的本土管理团队。这不仅开了跨国公司管理模式本土化的先河,也为南京乃至全国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中能够如此得到弘扬,又深得民心呢?李慕松认为,“《弟子规》是我们祖宗5000年留下的价值观。在西方那里,也有他们的价值观。这一点我觉得并不相悖。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和谐的家庭和身心和谐的个人,《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强调学文化与学做人的统一,强调做到个人的心智和家庭和睦,它是顺着人性,或者是顺着事物的本来的规律,来引导人的,它能够使人欢心喜悦地来接受它的指导,所以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从做人做事两方面看,《弟子规》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指导,在企业里头也是指导。我们公司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大家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从理论上该怎么指导自己,该怎么做人做事情,跟以前大不相同。”

作为企业老总,李慕松本人就以身作则,不断从《弟子规》中吸取营养。《弟子规》中说,“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意思是说,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李慕松悟道,从字面上看,这论述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社会里的主仆关系,但实际上它更广义的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一种人文关系。领导者,他处于一种领导的地位,就要求他必须有仁慈之心,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者,就可以对属下呼来唤去,甚至不把他当人看。这样做就错了。

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李慕松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员工,而现在好多企业都在讲,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跳槽向钱看等等。关键的问题,还是一个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问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外商投资企业,所以很多人有一些误解,认为社会责任仅仅是捐款捐物。我觉得外商投资企业的第一条首先应该保护自己的员工,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员工都不能保护,奢谈什么社会责任的话,一定是别有用心、另有图谋的。我们是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我们不但关心员工的福利和员工的收入,我们更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员工的道德以及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金融海啸”对企业的影响异常现实。2008年12月底,德国总部董事会突然发来指令:停止一切扩张计划,将原本用于投资的全部利润汇回德国。同时公司还接到总部通知,总部已经裁员,有一批人合同到期,要求他们不续约,实际上等于裁员。有一批管理人,先是25%,后来说95%,要缩短工作时间、减薪。很明显,德国总部已经受到了危机的冲击,全球业务都在收缩。

是继续进行大胆投资,还是全面“收缩战线”?菲尼克斯公司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经过慎重考虑,李慕松最后决定,通过E-mail向德国董事会说明中国公司的意图。最终让德国总部收回了成命。

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南京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出台了“四不”的“寒冬战略”,一是不做经济性裁员;二是不做经济性减薪,不将困难转移到员工和他们的家庭头上;三是不改变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四是不改变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承诺。他们不但是菲尼克斯电气全球唯一的不裁员、不减薪,而且也是江苏南京地区为数不多的这样做的一个外商投资企业。经济危机使很多企业不胜其寒,有的收缩,有的甚至倒闭,但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却打破了经济危机下效益必然下滑的铁律,以两位数的优势一举超过20多年来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公司,正式跃居德国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全球56个公司的排行榜首。

对员工有仁爱之心,留住了人心。不仅仅影响了员工,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家属。公司一个部门的经理,十年前是从一个超大型的国企过来的,到公司十年期间,他不断受到猎头公司的邀请,而且价码一次比一次高,职位一次比一次高。有一次他动心了,打算跳槽,回去跟太太商量。太太跟他说,我就到过你们公司一次,我听过你们的李总介绍过你们公司的发展,汇报过你们的贡献,我当时的感觉是家的感觉,信任、宽和,是你能够发展的地方。你们公司在南京,别人想去还去不了,你怎么还想走。在家人的劝说下,这位经理取消了跳槽念头。公司发展的时候,也有员工因为家庭和各方面原因离职,到了比公司大得多的欧美的企业,但是这些员工去了以后一直和公司保持联系,一位曾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发给李慕松的电子邮件说,感谢您和公司给我学习做人的机会,尽管我离开了菲尼克斯电气,但是中华文化和菲尼克斯核心文化的价值观将陪伴我的一生。

职工感恩有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给企业打开了一个通向未来的新的智慧之门。通过《弟子规》学习,员工们在循序渐进中,充分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国家社会的培育之恩,领导、老师的教育之情;感悟到了社会、公司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真情,明白了助人、爱人是做人的本分。员工们学会了如何在工作中与人相处,与人交流,学会了听取不同的意见。在家孝顺老人,在外感恩社会,做人谦虚,做工奉献,守信,和谐,如今已成了菲尼克斯每个职工的座右铭和为人处事的准则。

以前,大家想的大多都是从企业得到多少,而很少想到额外地回报企业。可是自从公司组织学习《弟子规》,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企业日常管理后,员工挖掘对公司的感恩的心,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大家的工作变得更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了,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他们利用班余时间主动做一些关心集体、帮助别人回报社会的事情。在菲尼克斯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厂区的绿地上,一套自动喷灌系统现在取代了原先的人工喷灌。不过,这套自动喷灌系统并非由该公司投资建设,而是由公司的几名员工主动设计和义务安装的。他们连夜画图设计,自己进行施工,用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不仅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也可以给公司带来四到五万块钱的水费的节约。

学习弟子规心得 篇4

近一年来,学校倡导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并且还派了部分同事外出学习。听了同事们的学习体会,看到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我不由得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生向往。百闻不如一见,今年7月19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明德国学教育中心举办的幸福人生讲座。

四天四夜封闭式的学习,每个讲座都安排得很紧凑,但每个讲座都是精华,所以整理笔记时我只能在精华中再提取自认为最精华的部分与大家共勉。——家和万事兴(蔡礼旭老师主讲)

孝悌为传家之本,吃饭应先挟菜给父母,言行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

——新世纪健康饮食(周泳杉老师主讲)

产生富贵病的体质主要是酸性体质和低钾高钠体质。

肉类是一切富贵病的主因,素食其实比肉类还营养。

——传统文化与人生抉择(尚彦伟老师主讲)

努力有结果,但努力不一定有好结果,人生最重要的是抉择。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抉择事情的先后顺序,个人成长才会更加顺利。——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李越老师主讲)

人际中不要变助力为阻力,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

——爱心伴孩子成长(肖陈颖老师主讲)

老师是协助孩子的角色而非责怪的角色。

孩子做错事受责罚时,要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被责罚,让他主动请受责罚。……

幸福人生讲座从家庭、健康、文化、礼仪、音乐、教育、经济等各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去解读和阐述《弟子规》,给人耳目一新而又似曾相识的感觉。说它耳目一新是因为它融入了与时俱进的观念,精辟合理地解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困惑,让人不禁惊叹,哦,原来《弟子规》无处不在啊。而似曾相识是因为它把人们心灵深处向善的一面光明正大地挖掘了出来,使人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心底的真、善、美释放出来。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5

《弟子规》由“入则孝,出则弟,行则谨,事则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内容涉及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弟子规》从古至今,经过前人的著作与不断完善,才有幸传承到我们手中,成为了我们现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虽是一本儿童启蒙读本,但它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髓,虽非集大成于一身,但却是传统至今不变的奉事准则。更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取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纵观历史,它虽是封建时期的产物,也许有些难免会过时,与当今会产生碰撞,但只要我们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弟子规》不但在那时行的通,当今照样走的通。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每一次学习《弟子规》,都会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被传统圣贤文化影响,被书苑式的学习环境影响,被例子中的人、事、物影响„„每一次学习《弟子规》,像从一个混沌的尘世间步入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不再有尘世间的烦杂,清新而又美好。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开篇就是首孝悌,可见孝在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份量。在晋武帝时期,蜀汉亡,晋武帝任李密为太子洗马,而李密为行孝,躬亲抚养祖母,特冒生命危险上书《陈情表》,“至

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但现今的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小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也许是仁爱的最高境界。因为爱自己,所以爱父母,因为被人爱,所以爱人,因为爱生命,所以感恩爱。我们生命有限,但爱是无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同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心相映,共同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奉献微薄之力,与灾区人民共度难关。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大爱”之歌,在大爱之下,再大的困难都已微不足道,因为爱,我们有了团结度过难关的勇气;因为爱,我们不再畏惧黑夜,我们坚信,黑夜之后总会迎来全新的黎明;因为爱,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6

孔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影响是最大最久远的,孔子不仅用他的言行教育着他的弟子们,同时也给我们后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教诲。

为了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组织全园职工学习《弟子规》,在初读《弟子规》时,觉得应该是孩子要好好学习的`书。但通过初读《弟子规》书中的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照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虽然自己已经很孝敬爹娘,细读《弟子规》后,总觉的我们以后还应该做到即时父母没有呼唤自己时,也要常常回家,多做家务事,去聆听父母的教诲,与父母说话时和言悦色,声调柔和不要嫌父母唠叨,因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还要做到为父母着想,关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带父母体检,对父母的喜好要做到了如指掌,及时过问父母的生活和开心的事情,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多做让父母高兴和顺心的事,及时为父母做事。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从初生到成人,付出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当我们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才开始去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图任何回报的,做为父母的子女我们为父母做任何的事,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做子女的本分。所以说:“对待父母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借口,忙!忙!忙!”要学会及时的关心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和需要,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关心和温暖。在与同事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与长辈相处时要有礼貌,讲礼节,做到关心幼小,尊重长辈,尤其是遇事不能急躁,耐心对待任何事情,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诚信待人,在工作,学习中要努力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多利用业余时间多读有益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书籍,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自身素质、充实知识,将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行动中。

弟子规学习心得总结 篇7

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落实《弟子规》,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

一、学习《弟子规》,以身作则

老夫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听其言,观其行”,我们要做表率成为学生的榜样。所以,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弟子规》并给学生讲《弟子规》及相关的故事。《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无私地爱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学困生,要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成为学生的典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弟子规》,从生活小事入手,例如:用“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衣贵洁 不贵华”教育学生如何穿衣、待人接物等形成良好健康的行为习惯、大方的仪容举止,还可以培养他们严谨、诚信的生活态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良好的习惯渐渐养成。如,班中有些学生以前亂放东西没有规矩,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很多学生明白了“置官服 有定位”的道理。桌面整洁了,寝室衣物被子整理得规范了。

三、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篇就是如何教育孩子养成爱学习,勤思考的。“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告诉学生,读书有三个要领,就是“心眼口”要具足。“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教育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对自己要有信心,通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四、感受践行《弟子规》的快乐

学习《弟子规》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我每周都给学生留感恩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体验学习《弟子规》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家里摆收碗筷、打扫卫生、给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洗脚……在学习《弟子规》分享班会上,有的说洗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不仅懂礼貌还爱劳动了;有的说我知道感恩花草树木了……

让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下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习践行《弟子规》心得 篇8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通过一年来对《弟子规》的学习讲座,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受过几年教育,对我们的管教是严而宽。“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我的老家在农村,生活也不是很宽裕,记得爷爷奶奶中风时,父母四处寻药,尽心尽力给老人治病。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传统教育。但自从学校开展学习诵读经典课题活动以来,《弟子规》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到广西师范大学参加了广西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培训大会以后,感悟更加深刻。《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

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得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

弟子规学习心得作文 篇9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最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平时感到做得不错,可仔细回想,做得并不是尽善尽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佛法里说人有四种恩德必须报答:父母、师长、国家和众生。上面已经提到了父母之恩;老师的恩德,启发我们的智慧非常的大;今天如果没有国家,没有一切的施政,我们就没有办法生活在安定的社会里头;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都是一切众生努力才有的结果。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

第三,为人要谦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让别人喜欢与你相处,你的态度首先要恭敬,行动上要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所谓做人难,不就是难在这里吗?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敏感度不够,其实是缺乏平日的训练。《弟子规》让我知道在平时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后,在独处时都要持恭敬的态度,恭敬才会成为一个人自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出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学习弟子规的体会与感受”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这样的经典为他们指路、引航,让他们从心中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不是很难的事情,但真正对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然流露的品质。

《弟子规》给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让我学会了什么是知足,知道了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又有积极人生目标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其次,看了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要去学习《弟子规》而且要不时的把自己的行为和《弟子规》的要求对照,看看哪些做到了,哪些差距还比较远,我要从小事情,小细节做起。要继续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的快乐带给周围的人,《弟子规》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学问,我们学习圣人经典文化,是教育学生及自己的子女从小学会为人处事的根基,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学习、解读、实践这一经典,使圣人经典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范文二: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从本学期伊始在学生和教师中,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做法和体会。

一、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弟子规》一书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几点做法。

①以自己先学,带学生跟着学,不懂的字句问语文老师或上网查资料,课间或班会课与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哪些句子、段子印象深刻,哪些平常没做到或没意识到,现在怎样做等,对照《弟子规》一书,哪些没做到位,或还需改进的学生的不良言行,要求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②学懂了要求会背诵,可以在跑操时一边跑一背,既培养、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跑出节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自己的几点感受。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①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 心灵净化了。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③觉悟增强了。学校发起《弟子规》教学活动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习来提高每同学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范文三:

迎来暑假以后,我就开始国学经典诵读,经过多天的诵读,我学完了《弟子规》。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训而编,用精炼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生活的规范。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对大家有爱心,并且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多读书,多学习。

“入则孝”篇中我感到了古人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尽心尽责替父母着想的精神。其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也就是说,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认真的去听,不要分心。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不要顶嘴或插话,要顺从地接受并制定改正的方案。

昨天,本来应该写《弟子规》学习心得,可是我认为这有别于读后感,所以毫无头绪,急得满头大汗。爸爸见我这副狼狈的样子,让我今天先背诵《弟子规》一章,从前到后温习一遍。到我背完,已经晚上9点了,我喜欢的电视节目开始了。这时,爸爸回来了,就跟我讲明天如何去做这件事,我假装听爸爸讲,实际上在看电视节目。爸爸对我说了方法,我随便说一句听懂了,就去看电视了。到了第二天,我仍是手忙脚乱,关键时刻掉链子,遭到了爸爸的批评。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古人的教诲,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和践行,父母说话时,要用心去听,这样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好。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解释: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也就是说,不能对饮食不满意,不要专挑好吃的吃。食物再怎么好吃,也不要过量的吃,要控制自己适量的吃。

昨天晚上,妈妈带我去吃排骨面,香喷喷的面激起了我的食欲,我吃得很起劲。不一会儿,碗里就只剩下排骨和青菜了。我回避青菜,夹起排骨大口大口往嘴里塞。正在这时,妈妈夹起碗里的青菜就要往我嘴里塞,我避开妈妈,满脸的不情愿,谁都知道青菜不好吃。在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拣择”,对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只有不挑食才不会生病。细想想这句话,里面似乎包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我把青菜吃了下去,感到更健康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饮食不能只拣好吃的吃,一定要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壮。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释义: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也就是说,要想有效的阅读,有三个要点,用心地想、仔细地看、专心地读,这三个要点缺一不可。昨天下午,爸爸让我背《弟子规》,我看了看译文,了解了意思,又读了好多遍。到了背诵的时候,却结结巴巴,一句一卡壳,勉强背过。我很奇怪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遍还是背不熟?爸爸说我没有用心的去读这本书,没有用心地想,仔细地看,专心地读。《弟子规》就讲了读书的方法,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几点都很重要,一样也不能少。我试着用这些方法去背书,果然灵验了――我才读了一遍,就轻松的背下来了。看来孔老夫子说的没错,这也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读书应心到、眼到、口到。

古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上都给我们现代人做了很好的榜样。诵读《弟子规》的谆谆教诲,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和规矩:人最基本的就是孝心,其次就要培养自己的爱心,让自己的心像草原一样广阔。相比之下,自己和古人有天地之分,我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我要“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们不应该让时间白白流走,要读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第二期弟子规学习心得 篇10

包信中心校邹光耀

有幸参加了在秦皇岛市民族学校举办的第二期《弟子规》师德师资培训班,在为期十天的紧张有序学习活动中,受益颇深,现将自己学习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民族学校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教育手段和内容的特色学校。刚去学校的时候自己很质疑这样硬件设施看起来并不是很完善的学校,能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否如传言中那样特别。但是刚进校园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了接待人员的热情,以及走在校园内学生们礼貌的鞠躬,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一样的言行举止特别有礼貌。在校园中,学生们没有追逐打闹,只有文明的言行,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教室布置很有文化味道,书柜中摆放了许多传统文化的书籍,书法作品苍劲有力,工艺美术作品精美,处处都彰显出浓郁 的书香气息,学生们彬彬有礼,而且落落大方,学生们对于一些经典的诗文几乎都耳熟能详,如《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等。在最后一天的听课过程中,聆听了一节音乐课,一节健康课,还有一节美术课,从课程开设上,民族学校就很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音乐侧重传统文化的礼乐,使学生在音乐中受到熏陶,校园内播放的歌曲也基本山都是感恩的歌曲,以及传统乐器演奏的曲乐,在校园内基本听不到什么流行歌曲,学生们也没有哼唱流行歌曲。美术课上,学习的内容是国画,而不是我们身边学生们常常画的漫画和卡通。一张张牡丹跃然纸上,尤其是男生,很难想象一个大男孩怎么就那么能画出那么栩栩如生的国画来。在绘画的时候,教室里配的是古筝音乐,老师们说,画国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耐心和细心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操的过程。养生课,侧重中医穴位,类似于我们学校开展的健康课,但民族学校的养生课更能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中医中的观念渗透其中,使学生受益终身。民族学校的特色还体现在什么事情都是学生主动参与,大到接待老师,升旗仪式,小到劳动,维修,看到的全是学生们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民族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周的实践周,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分散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战中锻炼,所谓知行合一的校训,就在活动中得到落实,而我们的学生,缺少的就是实践,而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那份责任感,是无法用说教能够做到的。最为感触的是一次下课,正赶上升旗仪式,正在行走和忙碌的师生,立刻全都面向国旗的方向肃立,足见学生们的素质。整体的印象就是如陈老师说的,民族学校是硬件比较软,软件比较硬。

二、十天的学习是一个净化内心和修身的过程。刚开始去的时候,以为就是听课,和以前的培训没什么两样。但在第一天的欢迎晚会上,就被深深震撼了,太极拳,传统礼乐,还有书法表演等等,完全是自己从没有见过的震撼,在第二天的学习中,自己就认真了许多,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里,我认真做笔记,认真记录,仔细聆听倪敏达老师的讲解,受益颇深,尤其是教育本质的讲解,使自己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教育。上所施下所效,长善救失,其宗旨是伦理道德教育。听了讲座,我才对“教育”两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即上行下效;“育”就是养子使其作善者。可见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因为当今社会家庭的幸福源泉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所谓“长善 ”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精心加以培植与呵护,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所谓“救失”,就是正确认识与把握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并通过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和改正。我想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赏识。而清代李毓秀先生写的《弟子规》就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讲的都是一些朴实的做人之道,亦可称作是做人的交通规则。《弟子规》不光是读,也不光是背,而是要一条一条的做到。就和交通规则一样,把交通规则背会了还不行,必须要上路做到践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潜意识中必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一生,活得有无作为、价值大小、幸福与否,主要体现在他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上。做人与做事相比较,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我认为在重视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亲和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和源泉。引用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在今天给我们另外的启示是,应通过教育把孩子们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的人,要用爱的力量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塑造其健康的人格。民族学校知行合一的校训,正是这样的体现。几天里,参加过一次祭祖仪式,明白了什么是祭祖,没有参加过的人不会知道那是多肃穆的事情。参加过一次跪拜父母的仪式,颇受感动,在座学员无不落泪。我县徐果老师讲诉他母亲的故事,吴红

老师讲诉她母亲的事情,很感人,让自己在这些人的分享中灵魂得到升华。在于别人的交谈中,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交流心得的时候,我想我回去以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从自己做起,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籍,每天三省己过,每天记录自己和别人的善行,以深化自己学习的效果,从而运用到工作中去。

关于孝道的讲解,是几天里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孝经开宗明义篇第一》说,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在老师的开解中明白了孝的含义,之前一直对于忠君思想很反感,但是早倪敏达校长的开解中,对孝道,忠君等一些思想,有了新的认识,虽说古时候所讲的那一套孝道放在今天会有很多人认为是不合时宜的,但其所阐述的道理是不变的,古时讲父母在,不远行。有的人会认为这个理论早就过时了,现在交通如此的便利,远行早已可以在短时间内回来,但其更深层次的意思是父母在不要长时间的在外,即使总在外面奔波也要常回家看看,他们不会对自己的子女指手画脚,他们只想拥有一份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只要你时时将他们放在心头,你就一定有时间陪伴他们。古时经典语录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写成的,但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一定是它凝聚了普遍真理。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从而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我对孝道的浅薄认识。

《礼记学记》是几天学习中最重要的,这个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所有从事教育的老师们的。我认为这就是所有老师必须要学习的文章,不但要学,还要会背,会理解,会运用。《学记》 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一个颇深的道理,要想教好别人教会别人,就要先自己懂自己会自己理解,只有在不断的学习的同时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不 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教别人和自己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一心的 想把别人教的更强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真正变的更强,这世间的知识太多太多了,只有我们每天不断的吸取,才能获得更大的积累。我可不想哪天让学生问倒,答 不出学生问的问题!现在社会进步的这么快,知识更新的也很快,我们如果不每 天学习,每天不留心存在的变化,因为在当前的社会只有我自己更好的适应别人,适应我的学生,不能要求别人适应我。我们迟早要在教师的队列里被淘汰。《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 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 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 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 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 促进者,而非给予者。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 受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自己主动学习,只有真正的主动学习,才能真 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第一、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 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 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 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 程的要求不断接近。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组 合而成的,只强调教师的教,就会使教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 受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新课程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 素质和能力,这包括了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因此,教育教学 中要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 心理相容”,《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道而 弗牵”。第三、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居于怎样一种角 色?有着怎样一种地位?这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和易以 思”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鼻子往前走,不能强制 学生学习和接受教师所希望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又不能代替学生,直接帮助 学生获取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他是一名启发者,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他是一名引路人,引导学生科学、快捷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 他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时 代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虚心学习,永不满足,努力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一名领导认 可、同事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 验的好老师。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它、学习它,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经 验,是为了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为美好的现实。

三,关于习讲的体会。习讲的过程中,认真备课,认真练习,感觉用心备课是在工作中自己缺失的,尤其是在评讲的时候。互相指出彼此的缺失,大到提纲和内容 错误,小到咬文嚼字,用词达意的纠正,有时候给对方提出的建议能有26处之多,在别人的建议中发现自己的失误,并认真改正,所以下次习讲就特别有进步。这一点我在工作中,在正常的教研活动中是从没有经历过的,平时工作中,没人会给自己的教学提建议,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得失,也就没有进步。在恭维里,是没有进步的空间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学着给别人提出建议,这是帮助别人成长是成就别人,是做善事,我也会把这个观念告诉我身边的同事,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上一篇:《近代化的探索》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无违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