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精选8篇)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1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保护本省的传统工艺美术,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根据国务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研究、创作、教育、生产、经营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主要采用天然或者传统原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和技艺。

本规定所称的省工艺美术精品,是指创意独特新颖,设计构思巧妙,因材施艺或对传统材料有新的利用方法,技艺精湛,富有文化内涵和情趣,造型完美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

本规定所称的工艺美术大师,是指依照国务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本规定,经评审认定取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以下简称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者和制作者。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工艺美术纳入地方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扶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传统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及相关事项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作。第六条

工艺美术协会、学会,在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协助做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相关工作。

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破坏、危害传统工艺美术的行为,有权劝阻、制止、检举、控告。

第八条

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工艺美术大师实行评审认定保护制度。评审认定工作原则上每4年进行一次。

本省设立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及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认定工作。

经评审委员会认定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省工艺美术精品的,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后颁发证书,并予以公布;经评审委员会认定为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予以公布。

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认定办法,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省相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条

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评审专家和主管部门代表等组成。评审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应从省传统工艺美术专家库中确定,并经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予以聘任,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艺人应占有一定比例,需要时也可聘请省外对应专业的专家参加评审。

省传统工艺美术专家库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业中介组织建立。

第十条

申报国家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从本省评审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中评选产生。申报国家评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候选人应在本省评审认定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评选产生。

第十一条

省工艺美术大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从事工艺美术专业设计创作20年以上;

(三)获得省级以上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评审的工艺美术名人荣誉称号,或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高级技师的;或连续从事传统工艺美术50年以上,且经业内确认技艺精湛,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

(四)有丰富的创作设计实践经验,较高的艺术造诣;

(五)技艺精湛、作品优秀,而且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六)热心带徒传艺;

(七)对本省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突出。

第十二条 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及省工艺美术大师名单预先向社会公示。自公示之日起20日内,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受理并做出书面答复。

第十三条

经评审认定为本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其产品或作品可以使用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的“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证书或标识”、“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证书或标识”(以下统称“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证书或标识”)。

未被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为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的,其产品或者作品不得使用“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证书或标识”。

第十四条

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编制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和技艺目录,向社会公布。

被列入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和技艺目录的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政府相关部门应予以优先采购。

第十五条 对经评审认定为本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下列保护措施:

(一)搜集、整理、建立档案;

(二)对濒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行业的代表性人物、代表 性作品等采用录像制作、文字记录等措施进行抢救,对已失传的品种和技艺,进行补救或发掘;

(三)征集、收藏优秀代表作品;

(四)对其工艺技术秘密确定密级,依法采取保密措施;

(五)加强研究和传统技艺专门人才的培养。

第十六条 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建立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基地或者研究机构,开展下列保护工作:

(一)进行传统工艺美术的学术理论的研究和交流

(二)挖掘和整理已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料;

(三)培养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传承人才;

(四)收集传统工艺美术优秀作品;

(五)开展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工作;

(六)宣传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

(七)推进行业整体技术、艺术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专门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鼓励高等学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高等学校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联合建立,设立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企业开展工艺美术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

第十八条 对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特需的珍稀矿种和原材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保护,严禁乱采滥挖。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采取必要措施,发掘和抢救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培养人才。

对从事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从艺人员,带徒传承技艺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

第二十条 对制作经济效益不高,但艺术、文化价值较高且面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 措施,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培育、规范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市场,促进本省旅游工艺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积极培育工艺美术产业类的旅游点,发展文化旅游市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扶持生产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单位、从艺人员参加国内外工艺美术展览,采用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推介本省工艺美术产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统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统计工作,掌握、分析产业发展状况,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三条

传统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省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牌建设,促进行业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传统工艺美术品标准的制修订,建立行业或规模化产品专业质量检测服务机构,支持传统工艺美术品牌的认定和宣传工作。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鼓励生产和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单位和从艺人员申请专利、商标或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并根据传统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二十五条 拥有经评审认定为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的单位,应当建立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保护和保密制度,对于经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工艺或者技艺,应当制定保密措施。

评审委员会成员对申报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工艺美术精品的申请材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十六条 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工艺美术馆或精品陈列馆,有偿征集、收藏传统工艺美术精品或其他优秀作品。经工艺美术馆、博物馆、精品陈列馆收藏的工艺美术精品,收藏单位可发给证书和奖金。

各种博物馆(院)、美术馆、展览馆应当为传统工艺美术展览提供优惠条件。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收藏传统工艺美术精品、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收藏展示场馆,并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其举办有偿展示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本省的工艺美术收藏展示场馆捐赠工艺美术精品和其他优秀作品。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工艺美术收藏展示馆捐赠,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在规定范围内予以扣除。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工艺美术大师所在单位应当关心和支持工艺美术大师的创作工作,并按照下列规定为其提供创作条件:

(一)所在单位应当为工艺美术大师设立工作室和到艺术院校进修提供便利条件;

(二)工艺美术大师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适当推迟退休年龄;

(三)为国家做出过特殊贡献,年老体弱并在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由当地人民政府在生活、医疗上给予补贴照顾;

(四)为工艺美术大师带徒传授技艺创造便利条件。

第二十九条

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并经考核合格的,可以由所在单位或所在地人民政府从专项资金中给予授艺补贴。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财力情况,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省重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保护资金),专项保护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事项:

(一)发掘、抢救濒临失传的品种和技艺;

(二)建立省级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基地;

(三)支持行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

(四)组织生产、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单位、从艺人员到国内外参展、推介活动,开展学术交流;

(五)对传统工艺美术代表性人物的作品、特殊品种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宣传;

(六)奖励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

(七)给予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带徒传承 技艺的从艺人员适当经费补助;

(八)传统工艺美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进修;

(九)重大保护、发展项目的补助;

专项保护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从艺人员,由县级以上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研究、保护、发掘、抢救、继承、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有突出贡献的;

(二)设计、制作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或省工艺美术精品的;

(三)捐赠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省工艺美术精品的;

(四)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成绩显著的;

(五)为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保护、发展、繁荣做出其他重大贡献的。

第三十二条

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作品骗取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证书、工艺美术精品证书的,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撤销其已做出的认定并收回证书,3年内不受理其申请。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人事主管部门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一)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作品骗取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

(二)严重丧失艺德的;

(三)因故意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泄露传统工艺美术秘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第三十四条

伪造、冒用“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证书或标识”,或者制作、出售假冒工艺美术大师签名和个人标识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由县级以上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可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最高数额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窃取、泄露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秘密,或者侵犯 他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非法开采(采伐)、占有或者破坏传统工艺美术特需的珍稀矿产资源和其他稀缺原材料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评审委员会成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者违反保密规定的,由省工艺美术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解聘,并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2

为推动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拓展韩国工艺美术市场,了解韩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状况,学习借鉴他们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先进经验,应韩国首尔市政厅邀请,2012年12月12日至17日,福建省联社谢超雄主任带领、省工艺美术重点产区主管部门和重点工艺美术企业负责人一行6人赴韩国开展工艺美术漆器类产业发展考察与交流。

在韩国期间,考察团就韩国工艺美术漆器类产业状况开展考察与交流,考察了首尔市彩绘漆器工艺研究所、南原市漆器工艺研究所、南原市工艺品一条街及首尔市仁寺洞漆器工艺品街等漆器市场,参观了首尔市民艺馆。■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3

作为全国公认的工艺美术大省,福建有着深厚而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当代工艺美术活动十分踊跃。在今年,有着成功寿山石拍卖运作经验的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和东南拍卖公司也即将在春拍中首次推出当代高端工艺美术专场。在这个春天,福建的当代高端工艺美术会有怎样的表现?是否能像寿山石一样破土而出,给世人带来惊喜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要素将会对此形成很好的推力。

市场成熟促使藏家心态渐趋理性

据雅昌2010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表明,去年秋季拍卖中国的艺术品成交总额达到372.11亿元,为同期历史最高纪录。其中瓷器杂项成交量占总额成交量的21.39%,成交额90.7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4.38%。总体表现为品类繁多、工艺精美、高文化附加值,一些特色专场的推出更为瓷杂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可以预见,今年中国的艺术市场将朝着更成熟的方向发展,而门类的完善将是艺术市场成熟的重要表现。作为工艺美术大省,福建有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工艺门类,如寿山石雕、木雕、陶瓷、竹刻、漆艺、古典家俱等,这其中的诸多精品将会很好地填补市场的空白,对藏家形成很大的吸引力。相信在整体市场强劲地带动下,福建当代工艺美术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在看过了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动荡和诸多奇迹之后,艺术品投资者和藏家的心态也会渐趋成熟,投资和收藏将走向理性。厚古不薄今,一些以名贵材质为原料、经名家大师创作的作品被普遍看好,特别是随着这几年玉石、寿山石、紫檀、沉香等材料价格的逐年升高,当代工艺美术作品的行情也随之抬升,对作品本身潜在价值的关注会让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青睐,与其花高价去买热门版块中的低端藏品,还不如在具有潜力的版块中寻找精品。

外部游资让市场出现新的增长点

天价艺术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市场成交总额的不断提升证明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实力。随着整体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回暖,以及这几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行情,财富新贵将会更多地关注这个领域,在此中寻找符合自身需求的藏品和投资点。

国家对楼市的打压政策也将使更多游资涌进艺术品领域,使新增长点的产生成为可能。在近年一些当代工艺美术拍卖专场中出现的高价拍品也很容易对外部资金产生吸引,2010年的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福建东南联合主办的寿山石雕珍品夜场专场拍卖成交率100%,30件当代寿山石雕珍品成交金额超过1500万元,很好地证明了藏家对当代雕刻精品的认同。而横向比较,更多当代工艺美术品类的价格尚且不高,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处于价值洼地,其潜力有待进一步的发现和挖掘。

在中国书画占据半壁江山、油画及当代艺术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业界及藏家也都很清楚地意识到过度依靠有限的古代工艺美术品将使这个市场难以为继。因此,很多机构都在有意识地开发当代工艺品种的范畴,推出一些工艺水平上乘材质精美的作品来,并引导藏家进入。这些作品不仅艺术水准高,而且材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升值潜力。在“当代高端的工艺美术作品就是以后价值连城的古董”思想的指引下,无论是拍卖公司还是藏家投资者,都会对这个领域产生更大的兴趣。而且当代工艺品赝品少,价格相对较低,更容易收集。

稀缺材质让当代高端工艺前景明朗

盛世收藏,当前中国工艺美术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首先,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让一些稀缺材质的开采进入了历史以来的最好时期。以沉香为例,现在的开掘量和质量都处于史上最佳时期,沉香雕刻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以寿山石、沉香、紫檀等为代表的这些稀缺材质,本身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价格逐年上涨。一克沉香的拍卖价格从1000元至上万元,最高价格曾达到1克沉香超过1万美金,其价格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资源稀缺性上。

另一方面,无论从工艺手段,还是艺术理念等方面,当代工艺美术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突破。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对书画篆刻等相关艺术形式的借鉴融合也为当代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一批国家级大师的出现更是大大提升了工艺美术的艺术创作水准,其作品甚至不让古代大师的杰作。在2006年12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中,单单福建就有14位大师入选,整体工艺创作水平由此可窥一斑。

以稀缺材质为基础,再以高超的技艺融入独特的艺术价值,当代高端工艺美术精品的价格或许会远远超过普通藏品,通过历来艺术品市场成交来看,高端工艺美术的精典作品具有最佳的保值增值潜力,未来几年,精品的优势必然会得到充分体现。

福建当代高端工艺专场值得关注

在拍卖市场,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率先拓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业务,今年春拍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以及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和福建东南,拍卖机构和艺术机构同时将目光聚焦当代工艺美术,可以说,当代工艺美术已经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以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和福建东南为例,两家机构共同举办的寿山石专场拍卖是寿山石收藏行业的风向标,并且以保真拍卖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交率屡创新高,甚至寿山石拍卖要保真,已经成为业界“潜规则”。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以其专业的视角和规范操作,多年来以市场化的方式着力推广,寿山石已经从一个地域性极强的小众收藏,逐步拓展,已经在国内收藏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国内拍卖巨头也被吸引,跟进寿山石拍卖市场。经过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诸多拍卖机构共同推广,寿山石在收藏领域中的地位以及市场规模都将同类藏品远远甩开,市场规模甚至超过其他印石品种总和的五倍之多。

福建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总结报告 篇4

一、发展历程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也是降低能耗、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的六十年,福建服务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时期。

(一)服务业缓慢发展时期(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前,福建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比重偏低。195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仅有1.21亿元,经过29年的发展,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也仅达到11.30亿元,年均增长8.6%,尤其在“三五”时期和“四五”时期,年均增长仅为2.8%和1.2%。从产业结构看,1950-197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74.0∶13.3∶12.7变为36.0∶42.5∶21.5。29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8.8个百分点。

福建服务业发展缓慢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经济理论偏差。曾经把服务部门看成不创造社会财富的非生产部门,把其比重增大看作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寄生性的突出表现。没有正确认识服务业比重的增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导致在实践中对“非生产部门”的歧视,使第三产业资源投入受阻、发展被遏制。二是发展战略偏差。在工农业已有较大发展的时候,没有及时把服务业的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四个现代化”只把工农业现代化列入议事日程,忽略了服务业现代化。三是政策失误。长期实行服务低价制,损害了服务业的利益;曾经把不少服务活动当作资本主义因素来批,挫伤了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服务业迅速发展时期(1979-200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多次制定并出台发展服务业方案和政策,提出转变“重生产”、“轻服务”的观念,福建服务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迅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1979年的11.7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249.59亿元,年均增长13.5%。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年加大,效果明显。1979-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由37.8∶42.3∶19.9变为10.7∶50.0∶39.3。改革开放3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9.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服务业的发展分三个阶段。

1.恢复性高速增长阶段(1979-1990年)。这一阶段,服务业增长速度高,比重提高快,但结构改善不大。第三产业增长主要靠传统服务业的带动。1979-1990年,福建服务业年均增速为14.7%,远远超过GDP年均11.5%的增速,服务业占GDP比重从19.9%迅速上升到38.4%。从经济增长贡献率来看,该阶段大多数年份第一产业贡献率在20%以上,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累计贡献40%左右。

2.相对平稳发展阶段(1991-1999年)。随着福建工业化进程加快,服务业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该阶段服务业年均增速14.0%,低于GDP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在37%左右徘徊,曾一度回落到34.1%。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10%-20%之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累计贡献4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累计贡献40%以下。

3.结构改善阶段(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服务业增长速度放慢,比重基本稳定,结构明显改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势头好。2000以来,福建实施海西建设战略,加快发展工业和服务业,GDP增速屡创新高,2007年达到了15.2%,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8年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GDP增速仍达13.0%。这一阶段,服务业发展基本上保持着与GDP同步,年均增速达到11.5%,仅比GDP增速略低0.2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稳定在38.3%-40.0%之间。

二、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为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特别是“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伴随着人们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服务传统观念的转变,全省服务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07年,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全省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较快发展、从业人员稳步增长、投资不断升温等显着特点,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一)服务业总量稳步增加,速度迅速提高

195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只有1.21亿元,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不足15亿元,“十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增加值由2001年的1618.24亿元快速增加到2005年的2527.47亿元,年均增长10.3%;进入“十一五”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249.59亿元,2006-2008年,年均增长14.0%,占GDP的比重39.3%。

(二)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1950年全省三次产业构成是“一二三”模式,属于典型的农业经济模式,农牧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1988年全省产业结构出现较大转折,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成为“二三一”模式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相继出台了各项重大战略决策,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农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影响也发生了变化。福建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改革开放前(1952-1977年)的23.6%提高到改革开放后的(1978-2008年)的40.1%,30年间共提高了16.5个百分点。2008年,福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1%,比1977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相应地,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则由(1952-1977年)32.6%下降到(1978-2007年)10.7%,30年下降了21.9个百分点,2008年福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7%;第二产业对GDP增长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贡献,由改革开放前(1952-1977年)的43.8%提高到(1978-2008年)49.2%,2008年福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2%。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减弱,长期以来福建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形成了以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如1993年和1994年,福建GDP增速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点,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9.4%和22.4%。2007年福建GDP增速再次达到1995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也仅为35.8%;在经济相对低迷年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如1990年和2001年,福建GDP增速分别仅为7.5%和8.7%,但服务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3%和42.4%。这说明服务业增长的稳定性好于第一、二产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1997年,福建人均GDP达1059美元,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2008年达到4337美元,突破4000美元大关,实现1000-4000美元阶段性跨跃,仅用了11年时间,福建人均GDP实现了翻两番。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回落,服务业贡献率稳定上升,特别是2000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落后于第二产业。从福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表明福建经济产业结构仍处于中级阶段,正逐渐向高级阶段过渡。

(三)服务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解放初,福建从业人口结构主要以农牧业从业人口为主,1952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仅有60.7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2.8%。2008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数为692.24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为33.3%,结构渐趋科学合理。

改革开放30年,福建从业人员共增加了1155.37万人,其中服务业就吸纳了新增劳动力的50.8%,服务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占到三次产业的一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978年的11.4%大幅提高到2008年的33.3%,提高了21.9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75.1%下降到2008年的31.1%,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13.4%上升到2008年的35.6%,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服务业平均工资水平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008年全省城镇单位平均工资水平25702元,其中一产、二产、三产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6768元、21662元、33218元。在国民经济19大行业中,服务业14个行业就有10个超过平均水平,其中金融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达到65119元、48671元,成为全省年平均工资超4万的两大行业。

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服务业提供的税收越来越成为全省税收增长的源泉。2008年福建服务业完成各项税收收入667.21亿元,占到全省各项税收收入的48.4%。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服务业生产税净额近达600亿元,是1978年0.86亿元的695倍,年均增长24.4%;而同期第一产业生产税净额年均增长6.1%,第二产业生产税净额年均增长18.8%。2008年全省服务业完成的生产税净额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43.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18.3%;金融保险业占11.7%;社会服务业占13.9%,房地产业占12.3%。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

60年来,福建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着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金融保险、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兴服务业行业快速崛起,比重有所上升。

解放初,全省服务业体系相对单一,表现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开放程度低;金融、保险、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新型行业长期处于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状态之中。“九五”、“十五”以来,这种状况开始改变,特别是进入“十一五”,全省第三产业体系初步完善。在传统行业持续增长的同时,金融保险、房地产、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兴行业快速崛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643.69万亿元,贷款规模9430.03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营业收入近百亿元,实现增加值超过40亿元;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近30年增加值年均增长15.7%,新兴行业已经撑起了服务业发展的脊梁。

(五)服务业投资不断升温,吸引外资力度继续加大

改革开放前,福建投资重点是加强生产性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福建城镇以上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仍保持着10.7:49.6:39.7。1980年后,全省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服务业项目建设,服务业向开放式外向型转变。自1989年起,福建服务业投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2008年,福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8.5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调整为1.9:38.4:59.7,服务业投资所占比重均超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之和。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投资亿708.74元,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5%;房地产投资1304.64亿元,占41.4%。

改革开放后,随着招商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福建更加注重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调整外资投向,使其符合福建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福建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2008年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397个,占外资项目总数的36.1%;实际利用外资亿20.50美元(历史可比口径),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0.4%。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为福建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民营经济是服务业的主体,领先于服务业的发展

福建民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随着近年来福建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贡献逐渐显现。在企业的经营环境上,国家逐步放开了经营的领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环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服务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83.4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51.4%,比1997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在批零贸易业、餐饮业,公路水路运输业等行业,民营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公共交通、卫生、教育及公共服务等,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扩大。

三、发展启示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全省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期间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立足实际、合理规划,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重点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对海西的战略定位:一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二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三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安排资金、立项、贷款等方面,把服务业摆在更加重要、更加合理的位置,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坚持在做好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同时,转变观念,科学认识资源优势,在打好资源牌的同时,把打造“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作为发展服务业的突破口”。在做强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当前须借助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对福建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五缘”优势,积极引进海峡东岸—台湾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有的放矢承接其现代服务业转移。台湾服务业成熟度较高,占GDP的比重达到70%以上。随着台湾制造业生产基地向祖国大陆转移,台湾岛内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向祖国大陆市场延伸的迫切性也越来越强,从而推动全省服务业整体向前推进。

(二)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一、二、三产业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部署,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培育特色优势,壮大产业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二产的同时加大发展服务业的力度,以“壮规模,扩总量,提质量”为目标,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协调发展格局。

(三)集中发展、改善环境,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全省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新机制和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推动各类服务工具创新;依靠福建毗邻港澳台的地缘优势,吸收更多港澳台资金、技术和管理,推进福建传统服务业改造,促进服务业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加快发展;清理现行服务业中过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准入门槛障碍、歧视性政策限制、不合理行政性垄断规定,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条件等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环境。有效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5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

第99号

《福建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17日省人民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七年九

福建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利废,建设节约型社会,根据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墙体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及其相关的工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型墙体材料,是指具有节约土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改善建筑功能等特点的非粘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工作的领导,将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协调解决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新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型墙体用的管理工作,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可委托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新材管理机构)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工作。

第六条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用,以城市为重点,逐步向农村推广。

鼓励生产、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限制生产、使用空心粘土制品,逐步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瓦)。

第二章 鼓励与扶持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促体材料的发展。对在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指导和支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工技术规范、规程。

第九条 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等加快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解决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研究成果的转化。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科研、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及推广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有关规定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给予补助。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符合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划的生产建设项目,应当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

第十一条 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当年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按照国家规定在计所得额时予以扣除或者在无形资产成本中予以摊销。

第十二条 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及生产规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后,生产企业依法享受减半征的优惠待遇。

第十三条 鼓励利用矿产尾砂、工业废渣和废弃物、建筑垃圾及江、河、湖、海的淤泥等替代资源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企业利用废弃资源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并达到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且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定要求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认定后可依法享受以下优惠待遇:

(一)对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锅炉炉渣、冶铁废渣(不包括高炉水渣)以及其他废增值税;

(二)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第十四条 鼓励建设单位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墙体完工后、打底粉刷前向新构申报;新材管理机构应当在5日内派员到现场核实,并出具核实凭证。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的主体工程竣工后,凭核实凭料,向原预收基金的新材管理机构申请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新材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会同财政部门予以核实,对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达到规定比例并符合返退条件有关规定退还其缴纳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返退,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示范工程、新农村试点建筑工程、农村村民住

对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示范工程、新农村试点建筑工程、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新材管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工程竣工验收后,其设计使用、实际施工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达到规定比例并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理机构可对该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予以奖励。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引导粘土砖(瓦)生产企业转产新型墙体材料。

粘土砖(瓦)生产企业转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新材管理机构可以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给予奖励;按规定停产、关地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妥善安置职工,并可以给予补助。

第三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规划,合理调整墙体材料产业结构、产使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使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及鼓励、限制、淘汰生产和使用的墙体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产品目录,并予以公布。

第十九条 新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推广、使用的指导,做好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宣传、信息咨询等服务工作。

培育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协会,发挥其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推广和使用过程中的作用,为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和技术服务。

第二十条 新型墙体材料必须符合产品标准,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销售新型墙体材料应当提供该产品检验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销售新型墙体材料的质量监督,依法查处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有关规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在禁止使用粘土制品的区域,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指定工程设计、施工单位选用粘土制品。

设计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设计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并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在图纸上标明所设计使用体材料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并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规程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监理单位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约定,对施工单位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情况进行监理;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墙体施工质量实施监理。

第二十二条 禁止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瓦)生产项目。

现有的实心粘土砖(瓦)生产企业,应当进行技术改造,逐步转产新型墙体材料;尚未转产的,不得异地搬迁生产,生将

其现有生产规模书面告知新材管理机构。

在设区的市城市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市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2009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实心粘土2013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空心粘土砖;其他区域禁止生产粘土制品的时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要况确定。

第二十三条 现有粘土制品生产企业取土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禁止以毁田、毁堤等方式生产粘土制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空心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为。

第二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按下列规定禁止使用粘土制品,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确认为价值的古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修缮,或者经有关部门确认建筑结构有特殊要求的建设工程,确需使用粘土制品的除外:

(一)设区的市城市市区、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市区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分期分批实心粘土砖(瓦);

(二)设区的市城市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11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空心粘土制品;

(三)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市区,自2013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空心粘土制品;

(四)其他区域禁止使用粘土制品的时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

前款

(一)、(二)、(三)项规定区域内,禁止使用粘土制品砌筑围墙和构筑临时建筑,但使用已建建设工程拆除的(瓦)除外。

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逐步减少使用粘土制品。

第二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开工前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二十六条 新材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征收、解缴和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当及时全额缴入国库。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减免、挤占、挪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扩大征收范围,不得改变征收标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墙体材料生产、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举报制度,接生产、使用墙体材料行为的举报和投诉,依法处理投诉,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对违法生产、使用墙体材料行为投诉的,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定并书面告知投诉人;不予以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告知投诉人,并在5日内移送有门;决定受理的,20内作出处理决定,但投诉事项紧急的,应当立即派员调查处理。

第四章 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关闭:

(一)新建、扩建实心粘土砖(瓦)生产项目;

(二)在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瓦)的区域内生产实心粘土砖(瓦);

(三)异地搬迁生产实心粘土砖(瓦)。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禁止使用粘土制品的区域内使用粘土制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逾期不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处以应缴金额1至3倍的罚款,但罚款最高额不得超过3万元。

建设单位逾期未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可按国家规定加收滞纳金,收取的滞纳金纳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新材管理机构实施。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材行政主管部门及新材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弊、贪污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有关税收优惠的规定,国家有新规定的按国家的规定执行。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6

福建省林产工业发展方向的初步研究

加快福建林产工业结构调整,跟上世界林产工业发展的潮流,是福建省今后林产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加快林产工业体系的`技术创新,通过林产工业高技术的产业化来实现.

作 者:王文烂 刘伟平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刊 名:林业经济问题  PKU英文刊名:PROBLEMS OF FORESTRY ECONOMICS 年,卷(期): 21(5) 分类号:F326.20 关键词:林产工业   技术创新   产品结构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7

1 原矿性质

该矿石为铅锌铜多金属矿石, 矿石以矽卡岩为主。金属矿物由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组成, 局部偶见磁铁矿。非金属矿物由方解石、绿泥石、透辉石等组成。矿石主要呈它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类型较复杂, 计有块状构造、团块构造、小团块浸染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等。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铅、锌。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2 选矿工艺流程分析

试验样品中铜、铅、锌的品位都比较低, 赋存状态复杂, 采取常规的优先浮选流程, 很难获得理想的选别指标, 根据试验样品的矿石性质, 创新采用一段磨矿混合浮选-优先浮选联合流程 (先混合浮选铜铅, 得到铜铅混合粗精矿, 进而再分离, 最后分选锌) 以及新型药剂进行实验室选矿试验研究。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浮选铜、铅阶段捕收剂用量对比试验

本次试验采用选择性较好的乙硫氮作为铜铅的捕收剂, 二号油作为起泡剂, 以石灰作为矿浆调整剂, 试验结果见图1。

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捕收剂 (乙硫氮) 用量的提高, 铜铅的回收率都呈上升趋势, 当用量达到75g/t左右, 铜铅回收率变化趋稳, 说明捕收剂用量控制在75g/t较为适宜。

3.2 铜铅分离药剂用量对比试验

铜铅混合浮选的铜铅混合精矿需经过分离作业以获得单独的铜精矿和铅精矿, 如采用以往传统的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进行分离作业, 铜矿物的回收率很低, 而且铜精矿产品中铜的品位也很难达到合格品的要求, 即基本上无法对铜矿物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造成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本次试验研究采用了新型的铜的抑制剂 (HJ-1) , 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而且在整个流程中未使用对环境有巨大污染的氰化物, 也符合国家对矿山企业的环保政策的要求。试验结果见图2。

铜铅分离药剂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铜抑制剂效果较为理想, 当用量达到160g/t左右时, 铜精矿中铜的品位可达20%, 能够满足铜精矿质量标准的要求。

3.3 磨矿细度对比试验

为确定整个流程的最佳磨矿细度, 尽量使各种矿物充分单体解离, 以提高各精矿产品的品位, 进行磨矿细度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见图3。

由图3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随着磨矿细度 (-200目含量) 的增加, 试验所获得的铜、铅、锌精矿产品中各主元素的品位呈上升趋势, 当磨矿细度 (-200目含量) 达到70%后, 品位变化不再明显。说明磨矿细度定为 (-200目含量) 达到75%较为适宜。

3.4 浮选全流程闭路试验

通过以上条件对比试验, 查明了磨矿细度以及铜铅粗选、分离阶段药剂用量对于试验指标的影响, 锌的抑制及回收采用常规药剂制度, 在此基础上进行全流程闭路试验, 试验流程及条件如图4。试验结果见表2。

4 结语

本次试验研究针对的原矿为福建省某多金属矿石, 其中铜、铅、锌的品位都比较低, 赋存状态复杂, 属难选矿石。据矿区地质报告, 铜、铅、锌矿物均被定为共伴生表外矿。其中有用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 试样中含铜仅为0.31%且黄铜矿嵌布粒度细小, 一部分黄铜矿呈乳滴状分泌物分布于闪锌矿中, 一部分呈它形及短细脉状, 包裹交代闪锌矿。在综合回收铜时, 直接影响到铜、铅、锌的选别指标, 特别是铜的回收率不高, 各精矿产品的主品位难以保证。本次试验研究在充分查明矿物的赋存状态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验及各种条件的对比试验以及浮选全流程闭路试验, 试验结果说明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流程方案针对该类型矿石综合回收效果较好, 是一种综合回收该类型矿石中铜、铅、锌的简单而有效的技术方案。

摘要:随着国内外矿产资源日益枯竭,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对低品位共伴生矿物的综合回收利用显得更加重要。本次试验研究针对矿石中铜、铅、锌的品位较低, 且有部分黄铜矿呈乳滴状分泌物分布于闪锌矿中, 使分选指标恶化的情况, 采用新型的选矿药剂替代传统的抑制剂, 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选别指标。

关键词:低品位,嵌布关系复杂,多金属,表外矿,综合回收

参考文献

[1]胡熙庚.有色金属硫化矿选矿[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2]见百熙.浮选药剂.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5.

福建省工艺美术品发展 篇8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问题。文章在从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教练员队伍现状以及消费者现状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以期对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科学化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乒乓球俱乐部 俱乐部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福建省

在我国,乒乓球俱乐部作为乒乓球运动发展最基层的一个体育组织,它的广泛存在和发展,不但反映了我国的体育经济水平,而且对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虽然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总体上仍然是处于探索和摸索的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原因,提出对策,以此来促进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针对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

一、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首先是,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现状。目前,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规模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是以中小型的乒乓球俱乐部为主的,大型的仍然较少。大部分的乒乓球俱乐部的面积都在300m2-500m2之间,500m2以上的乒乓球俱乐部目前在福建省仍然极为少见。而且绝大部分的乒乓球俱乐部的投资资金都在20万元以下。而在经营性质上,目前福建省绝大多数的乒乓球俱乐部都是个体投资兴办的或者是股份筹资兴办的,个人兴办经营性乒乓球俱乐部和集体筹资兴办乒乓球俱乐部的方式已经慢慢成为了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这对于福建省人民乒乓球健身运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另外,在经营方式上,目前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会员制和非会员制两种,其中会员制的经营方式是目前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采用最多的,但是有部分乒乓球俱乐部在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的同时,也会采用非会员制的方式进行经营,也就是所谓的采用混合制的经营方式,单纯的采用非会员制经营方式的乒乓球俱乐部目前在福建省是较少的。

其次是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员现状。对于乒乓球俱乐部来说,其最为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乒乓球健身娱乐服务,因此,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将会对俱乐部的利益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乒乓球教练员作为乒乓球俱乐部最为重要的服务人员,是与消费者直接进行沟通和接触的人员,教练员队伍的情况是影响俱乐部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中,大多数教练员都是男性,女性的教练员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之所以会存在这种情况据分析主要是因为乒乓球教练员的工作比较累,很多俱乐部经营者在招聘时,考虑到男性教练员更能吃苦,而且一般来说水平也会相对较高,所以多选择招聘男性。从学历层次上来看,目前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员多是以本科学历为主的,而且多数都是全职教练员,但是同时也有一少部分兼职的教练员,这部分兼职的教练员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虽然授课的次数较少,但是威信普遍较高。

最后是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消费者现状。目前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消费者主要是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的,女性消费者所占据的比例偏低,在年龄分布上,年龄在5-15岁之间的消费者最多,其次是55岁以上的消费者,15-25岁之间、25-35岁之间以及35-45岁之间这几个年龄段的消费者虽然也有,但是相对来说,所占据的比例较少,这很好的反映了乒乓球运动的普适性和终身性。而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多是以休闲娱乐和增强体质为主的,这部分人几乎占到了消费者总数的80%以上,出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扩大交际的目的,这说明俱乐部在经营时,也应根据消费者的上述需求,有意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运动环境,并注意提供合理的锻炼指导。

二、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的发展对策

首先,要注意提升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很多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对乒乓球运动了解的较多,但是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较少,这对于俱乐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确保俱乐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注意提升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对乒乓球俱乐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还可以组织和鼓勵他们进行学习和进修等等,以此来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其次,要注意提升俱乐部教练员队伍的业务水平。虽说在目前看来,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绝大多数教练员的业务水平都是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但是随着消费者技能的提高,如果教练员的业务水平不相应的有所提升,则会对消费者的满意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会因此进一步影响到俱乐部的未来发展。因此,一定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俱乐部教练员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例如:规范乒乓球教练员的聘用标准、组织教练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组织开展科学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等等。

最后,要注意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目前福建省乒乓球俱乐部消费者参加俱乐部锻炼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大的,并没有形成稳定的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这说明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还不强。因此,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俱乐部应积极的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宣传,加大宣传的力度,例如:定期组织乒乓球比赛、利用网络和报刊杂志社来进行多角度的宣传等等,来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快乐六一亲子游园活动方案下一篇:描写友谊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