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崛起观后感700字心得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700字心得(精选10篇)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700字心得 篇1

第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相对于故事片而言的,纪录片表现的主体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一特性令观众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往往期待它是写实的,更进一步,就是是获得真相。但是问题在于,观众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获得的只是建立在非虚构影像基础上的对于现实的再现--而不是复制品。

于是矛盾出现了,当观众发现纪录片与真实(或者自己理解的真实)不符合的时候,就认为纪录片在造假。

事实上,只要有摄像机和制作人的介入,纪录片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大国崛起》不是一部”墙上的苍蝇“式的纪录片,作为一部说明性纪录片,它的”上帝之声“式的旁白让观众感到自己在面对一个权威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所传达的,只是一种看待这些事实或者历史的方式。

关于这个片子是真实或是虚伪或是部分真实其实,其实都是伪命题,因为纪录片的任务只是再现现实,从某个人为设置的角度。

大国崛起观后感600字 篇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少年强则国强,国强则少年荣。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国民生活幸福的坚强后盾。国家强大了,在国际上说话才有力量,才能够保护她的国民。如何使我们国家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在古代我们也曾经发达过,也曾以繁荣而闻名于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个国民值得思考并付诸于行动的问题。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 篇3

大国崛起德国观后感1000字

在12集的大国崛起中,德国的主题是“帝国春秋”,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它饱受古典音乐的滋润,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统一和强大一直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跌宕坎坷的命运不断考验着德意志人。勃兰登堡国门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圣的象征,200年前,当法国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时,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运到了法国,屈辱降临。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欧洲走廊的主战场,饱受周围列国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1648年,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了分裂状态。在19世纪,统一和自由这一主题一直贯穿着整个德国,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战败,法国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却要再次面对着一个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庆幸的是,法国大革命统一、自由的思想使人们从禁锢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光明的曙光迎面扑来。经济实力的增长,给德意志带来了飞速的发展。1871年,称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上台,不断增加的军队力量使德意志成为“和平时期的兵营”,俾斯麦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为德国争取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展开,1913年,德国经济跃居世纪第二,经济的发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谋求更大的利益,于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争摧毁了世界,同时也摧毁了德国,德国再次一分为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纪念为二战付出惨痛代价的犹太人。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德国面对二战的态度与日本大不相同,他们不仅没有回避,而是勇敢的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这让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国,甚者对德国更加尊敬。经过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分裂了41年的德国重新统一了。

在振兴祖国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要强大,要自强,要靠我们不断奋斗。

大国崛起观后感精选650字 篇4

日本这个国家封建历史上一直是我们中国的学生,然而十八世纪后中国已经走上了封建社会的末期而日本则及时调整了自己——跟上了资本主义的末班车。并且日本民族天生有一种嗜血性和侵略性。他们把侵略作为一种对当地人民的解脱来看待,信仰驱使着他们去战争、去掠夺,而掠夺来的东西又会作为资本积累从而增加。

再者日本人做事比较公瑾认真,做一件小事往往带着信仰去做,诸如包装这种生产环节也是做到尽善尽美,日本产品的质量可见一斑。日本工业生产师承德国及欧洲发达国家,经济体制也是。经济体制与技术相辅相成再加上民族的优秀品质,能使弹丸小国跃居世界列强也并非难事。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如果把日本的时代化成几个阶段的话,会发现每个阶段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日本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好一个学生(做好一个学生比做一个好学生容易),明治维新前中华文化在日本影响极广,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汲取资本主义较封建主义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如果说发达的文明影响逐渐蔓延,那么日本是在有意识的,加速这种蔓延,并且在这种影响中使自己更加开化强大。

还有一点日本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其获得了大批高技术人才,不管战争对其硬件条件的摧残有多大都不能抹掉这种人才资源的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我个人认为小的基数对一个民族的迅速崛起来说有很大优势。类比清末洋务运动,尽管那是出现了一批能人志士尽管诺大的中国有足够的劳动力和足够的资源,然而我们的体制及几千年形成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尤其清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愚民政策,不仅关闭了与世交流的窗口从而导致落伍而且使人民的思想停留在满足上,要不怎么叫做自给自足的经济小农经济呢?试想一下中国清末的四亿人口加上大多数的自傲自恋的态度,视外来为蛮夷是先进如幻想,与日本的精简的人口比较那个更容易达到统一的认识形成统一的力量从而迅猛的发展呢?科学统计中国每年增长的人口就能高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一个国家是怎么生活的呢?要吃要喝要穿吧,要接受教育吧,总而言之要消耗资源吧,如果每个人有没有较高的节约意识,光每年的浪费可以养活一个国家吧。中国发展有这种不利,日本可没有,尽管是个岛国但人口基数少了,总量比上总人口,平均可不小吧,既然每个人都感觉到比较满意(注意:是满意而不是满足)那么人们会不会积极地建设国家呢,我认为会。

观看影片大国崛起观后感800字 篇5

另外,罗斯福的领导力在这场危机中也得到了极大彰显。所谓真正的领导是个影响过程,是影响他人和团体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力也就是影响力。而这时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无疑是一枚强心剂,在当时的美国民众间极具现实影响力。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耳边说,大家放心,没事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坐在炉边的人应该是怎么听就怎么觉得窝心吧。(插一句,一直觉得,他就职演讲时的话真的很经典: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the fear itself.说得多好啊,正是这句话让当时冒着大雪来听他演讲的10万人都没白来。)

今年,美国的关键词估计是经济危机和奥巴马。历史的转轮有时真的很奇妙,转来转去又转到了一处(当然不能排除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影响)。次贷危机越演越烈,第一位黑人总统似乎也有意效仿罗斯福,来个网上谈话,稳固人心。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一波三折,120多位经济学家们举着大旗反抗,说布什政府是在花纳税人的钱,送华尔街大亨们金色降落伞,有失公平。而政府好像也不知道拿着这7000亿钱砸哪儿,最近刚刚砸了200亿来救花旗,明儿不知是救哪个了。今早的手机报又说,奥巴马刚建成自己的经济团队,还保证兑现布什的救援金融市场的承诺。

大国的崛起观后感700字心得 篇6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是一部真正的强国文明的进步史。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

(一)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这里仅仅从另一个角度,稍作窥探。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考虑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最终垮台,总的来说,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制。而美国在大萧条期采取的经济恢复措施,包括增加国家支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都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中国拥有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中国人具有发展所需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很高兴地看到,仅仅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正全速发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国留学生,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而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则更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已经可以轻松驾驭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术之高超,甚至更胜美国一筹。比如最近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由局外人到作为重要利益方而参与斡旋,就体现了高明的国际政治策略。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随着众多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不仅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中国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强盛。这是世界公认的,仅有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可与之比拟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必将稳步向前!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2000字

大国之路-《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7

这几年来的风风雨雨的变革,地震后的大爱,经济的走强,世博的展示,民族的精神力量觉醒。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的思考,中国的未来不变的计划,而作为九零后,国之漫长,国之复兴,也就重重的压在了我们的肩上。如何继往开来,如何以天下为己任……

世界的格局总是随着大国的崛起与没落而悄然地变化。我们看到的各大国的兴衰,也终在风云变幻的巨浪下时起时落。没有了那妄自尊大闭关守过,没有了那不识时务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没有了那崇洋媚外。伟大的中国站起来后,所思所想的不是复仇忠国。而是如何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纵观风云变幻的世界大国!

十六世纪左右海洋上的那一阵风,吹来了一个完整的地球。恩里克王子一纸檄文,迎来了泱泱大国的崛起,迎来了世界的天翻地覆。首先葡萄牙成为了一个傲视群雄的仓皇。而后即而上的西班牙,在伊莎贝尔女王皇冠的庇佑下,哥伦布掀起了一阵飓风,把那陈旧的地球吹翻地七零八落。而此时的中国,依旧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明朝。两国中间一刀,抽出来世界为两级!

海洋的竞技远比文明野蛮,马车夫扬鞭浩淼,终极霸主。荷兰的体系打败了伊比利亚的两打强国,证券交易,现代银行。小国大业证明了海洋时代的结束,而一个崭新的生产力随之挺立——工业的蒙起。

由于地理位置,由于劳动力。马车夫的皮鞭折段于一个岛国的变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最终踏上了这片土地。伊丽莎白的舰船首先敲开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继而打败了海上霸主的荷。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伟大的工业革命在蒸汽机的沸腾下打开了日不落的神话。莎翁的笔杆,书写了世纪之风。打败了陆地霸主法国的号角,激励了大不列颠的热血,一个新经济体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最前端,考问世界。

十七世纪在路易十四的军事战争下,与英国隔海相望的陆地大国,终视全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迅速遍及欧洲,接着大革命的爆发,拿破仑的挥刀,到二战后,戴高乐的政策。向地球宣布,法国,不是可有可无。

悲情德意志,帝国春秋。一个一直四分五裂的国家,也在无尽的森林里,寻一条出路。像一位哲人而言,德国不是考问世界,就是拷打世界。是一个天使,也是一个野兽。俾斯麦的铁血,马克思的哲学,希特勒的独裁,爱因斯坦的思维,左右着世界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始终是国家复兴的筹码。一战的一败涂地,二战的不为世界所容,得到的只是国家民族的分裂,经济的落后。历史的教训一直是拷问人心的。企图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一直都只是失败的。勃兰特的一跪,却迎来了德意志的觉醒,世界的认可与尊重。奥迪、西门子、阿迪,德国不再是一个只会用武的蛮人。

一直对一个国家有仇,那么这个国家只有日本了。一个曾经是自己学生的岛国,竟然在中国大地上作出禽兽的行径,罄竹难书,天理不容!但,他们与德意志一样,始终成于武力,败于武力但一个小国如何成长为一个经济第二强国,值得思榷。美国的黑船首先洞开了幕府的大门,江户不再,德川不再。太久保利通,伊藤博文,明治天皇,开始了百年维新。而同时期的大清王朝,也只是百日维新。而日本国的维新,也为自己的军国主义埋下了一枚互伤的重型原子弹。学习欧美的先进工业技术,先进的教育体系,先进的生产模式,或许是这一个国家的一贯作风——好学,且能融会贯通。然而,罪恶的侵华战争,带给了我们无尽的伤痛和愤怒。终于,小男孩和胖墩在广岛和长崎开出自由之花。日本为罪恶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资助下,抓住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衣襟,焕然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盛田昭夫索尼、松下、本田、丰田,一个个企业大厦立于了各大陆,或许我们哈日无可厚非,我也见到了许多日本产品销于国内。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日本的产业为何能崛起,我们应该如何去发展自己的产业。十七世纪末,一个升高近两米的人,到欧洲做工。归国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终成一强。他就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接着,一个德国女性嫁至俄国,她一跺脚,俄国又前进好几步,她便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二十世纪的风云,十月革命的共产党,一个真正的,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呱呱坠世。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工业化,这神一般的速度,使罗斯福也见证了计划经济的伟大。在借鉴了计划后,安稳地度过了经济危机。红军的身躯是伟岸的,苏联用3000万士兵的代价,破败了纳粹的阴谋。苏联是伟大的,仅这一点,就无愧于世界大国的称号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但斯大林经济重工抑农,终于再冷战的辉煌后,红星陨落。1991年,一个俄罗斯诞生。

真正的大国总是步履蹒跚的来了。自由女神托起了合众国的神气。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的贡献,名垂青史;南北的奴律制废除,带来了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内战——南北战争。林肯的身躯倒下后,一个名字的国家渐渐长大。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宾夕法尼亚的计算机,开启了一个信息时代。从此,人们进入了伟大的时代。时间惊人地进入了二十世纪,我们这些九零后也成长为一个个对国家负责的热血青年。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肩负着的是祖国的未来。风繁世界,中国再近两百年受尽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夺,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内战和灾害。千疮百孔的中国不复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我们留下了祖辈的文化,精神遗产。而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几乎被外国列强榨取殆尽。不过这已经够了,我们的精神仍在,我们的国家仍在,我们的民族精神仍在。

毛主席的雄狮挥兵万丈,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的清风,中国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人第一次抓住了时机,欣喜。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中国不做霸主,中国旨在和平发展,而如今的形式依然不乐观。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国的无端挑衅,欧洲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两次令人心痛的地震,三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经受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入世之梦,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如火如荼。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一个只会吸大烟的东亚病夫。我们也在成长!

文化中,我们继往开来,但,很不够!为什么日本从小学就开设书法课,而中国却只重视数理化?为什么连端午节都会被韩国抢去?难道我们的文化真是如此不中用?现行的教育体系的不足可见一斑。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实践;只会做题,不会变通;只会模仿,不会创新;只会有才,却无德。这是大国吗?经济中,我们开拓发展,但,很不够!到处都是污染,到处都是奸诈,到处都是腐败,到处都是豆腐渣。政治建设,也很不够。

或许中国人一直期望着大国梦,而大国之路离我们还很远。事实证明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能够起领导地位,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中国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有民族凝聚力、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8

高红丽2009511459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己之见,中国面积全球第三,中国GDP总量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而中国人口又是稳居第一,怎么看来都算得上是大国吧。在看了《大国崛起》纪录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拿西方国家来说,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也没有进入大国之列,而像荷兰、葡萄牙那样的小国,却位列入大国之中,显然影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简单的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那何为大国,如何称得上崛起?看完这九大国的兴衰起伏后,我感慨万千。

现在提到大国,几乎每个人会想到美国,然而它从诞生到发展,从一个殖民地到一个独立的国家,再到现在的世界超级大国,经历了怎样崛起的过程?英国对当时属于殖民地的美洲大陆增加税负,从而使矛盾激化,引发了人民的反抗,最终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3个州签署《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成立。之后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的又一大战---南北战争,消除了奴隶制。稳定下来的美国自西向东扩展领土,照搬欧洲技术,鼓励创造发明。又经历了奥兰多•罗斯福反垄断,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还有两次世界大战,这些对美国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今天的美国是强调个性化的,这是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在几百年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造就了这种“通过奋斗,实现个人理想”的独特 “美国精神”。在我看来,这样一种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相当重要的。国家的崛起可以分解为人民的自立自强,每个人在国家倡导下独立自强奋发向上,使得这种精神一直延用于今日。当然,美国十分注重创新和招揽人才。美国由照搬欧洲技术到后来的自主创造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里不是简单的量变而引起的质变,而是美国的政策所向。美国抓住了工业革命的时机,鼓励自主创造发明,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把专利权写入宪法,这点燃了全体人民的创造热情,正如那句话“专利制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再加上美国政府重金吸引全球各个阶层的人才,并且政府出台多种政策为精英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此为自己的壮大崛起积聚了厚重的力量。

美国还抓住了发展的机遇。美国的重要机遇之一就是战争,战争之于其他国家或许有一些利益可图,但它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而美国凭借其进退自如的地理优势,频频参战,从中捞取利益,而其损失,无疑是小之又小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次劫难,而对于美国来说,却成了一次天赐的发展良机,之后的美国,很快地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

提到大国还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称霸一时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曾以“日不落帝国”自称的英国如何爆发并在工业革命的带领下走向辉煌?英国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所以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得以成功。在那个年代,英国较为民主的政治制度造就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三个优秀科学家让英国奏起工业先声: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这些人才的努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还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是一部权益保护法,只有当公民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时,他才会有激情去创造、去贡献。这是所有的政府都应该铭记的。政治的民主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造就了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这就是英国的强国之路,直到现在为止这条道路仍值得我们借鉴。

在亚洲有一个国家我们都有血的记忆,那就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太平洋西岸岛国日本。它本是一个贫穷落后并且封闭的封建小国,但在两百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从日本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国的迅速发展中探其崛起因素,即使心有怨恨也会感叹其民族精神的强大。

在19世纪中叶,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将军,率领四艘军舰开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打破了幕府政权闭关锁国的政策。而后上台的明知天皇开始了日本国内风风火火的明知维新运动。在明治维新的纲领领导下,日本政府组织考察团,赴欧美各强国进行访问,引进当时强国的最新工业化成果,学习当时世界上最新科技,在国内大力支持开办工厂比如说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的弃官从商。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日本从一个农业国成了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在教育方面,政府也开始兴办学校,实行教育的普及。那时起,日本也开始渐渐迈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虽然在当时日本的国力大大得到了提升,但是,军国主义也开始在日本蔓延起来。日本各方面的发展以及宪法的改革,使日本的军人开始拥兵自重。而且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他们不单单满足于国内这个狭小的市场,他们需要的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他们效仿德国,信仰用武力来称霸,来征服。他们不但击败了中国,甚至连欧洲强国俄国也被之打败。之后随着法西斯的蔓延和二战大范围的爆发,日本肆无忌惮的将魔爪伸向了中国,开始了对中国长达8年的全面侵犯。但是在最后美国两颗原子弹的强力攻击下,日本最终战败,此时的日本国力大受打击,可是在短短的数十年间,日本人又再次以他们的努力使这个弹丸小国迈进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我们不应被仇恨蒙蔽眼睛,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日本何以有如此的力量能够经受住打击并迅速崛起,我们要从中学习其成功之处。

从上述大国崛起的例子不难看出,之所以称之为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他们存在一些共同之处。比如有过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进行殖民统治,经历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并在坚持的突出表现,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经过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中国也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但是,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

观后感--大国崛起 篇9

高中的时候,这部纪录片就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放映了,由于高考的原因,一直没有时间去观看,直到自己拥有了自己的电脑,才把它全部的下载完放在自己的硬盘上,从《大国崛起01_海洋时代.开篇》到《大国崛起12_大道行思.结篇》,自己已经前前后后的看了3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以至于自己硬盘里的电影换了又换,删了又删,却一直把这部纪录片保存着,没有删掉。虽然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却一直没有想起来写点什么观后感,说实话,自己长这么大,写的作文不在少数,但观后感,却寥寥可数,要不是老师的要求,自己估计就不会写观后感了,虽然今天老师又叫写观后感,自己却觉得自己没有以往的那种反感,反倒觉得自己可以写写观后感了。

我时常思考,学习历史的意义。我想大国崛起里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略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苏联给我们的启示是精神的力量。而其广袤的疆域无疑是成就大国的资本。俄国的崛起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虚心,什么叫谦卑。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作为世界上面积几乎最大的国家,却拥有着世界上几乎最落后的制度。为了让这个国家崛起,一国之君彼得一世,虚下心来,在欧洲成为了一名谦卑的学生。正是这个欧洲人眼中优秀的学生,工匠,凭借着一己的满腔热忱不顾一切的推动着农奴制的帝国赶上资本主义的快车。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难以释怀的尊严,更有着难以割裂的历史和文化。全盘的西化只能是过眼的烟云。皈依东正教的外籍女皇叶卡捷琳那二世,用自己的抱负重拾起彼得的梦想。两位国王几乎都在以无产者的身份献身于国家,用属于自己的特权和财产筹建起

帝国的革新,最终赢来了亚历山大欧洲的仲裁者的崇高地位。当然最终他们的努力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他们没法真正推翻他们所代表的贵族阶级。地广人稀的国情依旧囚禁着农奴制的社会。但是财富的积累,文化的奠基,以及像托尔斯泰一样的思想者对于一个真正没有剥削社会的美丽构想,还是为俄罗斯民族的崛起铺好了基石。

也许是民族的特性,俄罗斯是一个崇拜英雄,呼唤英雄的民族。这些温寒带的人民能够很好的适应非个性的社会,这也为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列宁的功绩不仅仅在于结束了沙皇的统治,更在于奠定了新国家的经济基础。在全世界的敌视和包围中,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打开了出路。阿曼得哈默是一条绳索,联系起了新兴的苏联和外面的世界。苏联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意识形态上的一个让世界震惊的突破。所以让人觉得这个国家的崛起完全是自我的塑造,其实无论是列宁的新经济,还是标榜自力更生的斯大林,他们都充分利用力西方的工业成果发展了自己,这正是他们的智慧。斯大林没有延续列宁的思想而将苏联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极端,这当时的情况下也似乎是别无选择,也正是高度的计划体制,和俄罗斯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让这个国家创造了崛起的奇迹,也深刻的影响了世界的思维。俄罗斯真正在军事和政治上无比强大,但也埋下了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硬伤。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范文网原创范文,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候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0

葡萄牙与西班牙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个国家,它们也最早从事黑奴贸易,从中获得了暴利,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掠夺了无数的资源,将美洲广袤的大地变为他们的殖民地,使得至到今日拉美文化仍然折射出葡西文化的影子,但是葡、西着实是输了,输在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上,掠得的大量资源被皇室挥霍,资本主义并未获得充分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葡、西也不能算是大国。

商业文明的代表荷兰,在不知不觉中崛起了,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取代西、葡成为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其贸易范围包括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荷兰人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来进行国际竞争,这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商业头脑。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过贸易垄断的方式,累积了大量财富,简直称得上富可敌国。荷兰还占领了很多殖民地,连我国的台湾也曾落入他们的魔爪,直到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出现才扭转局面。

然而法兰西的崛起打破了荷兰人的美梦。在路易十四的权杖下,法兰西迅速成为一个封建强国,但是此时在海的另一边,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绝对的优势,1688年光荣革命产生的《权利法案》,使英王沦为资产阶级的工具,在英国,议会至上。法兰西在路易十四“朕即国家”的专制统治下,看似强大,其实早已软弱无力。于是英法七年战争充分显示了工业文明的优势,法军溃败,英国成为“老大”。经过百余年的经营,英国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此时的世界,葡、西、荷早已显得微不足道了,世界舞台主要是英法两国之间的争斗。

当法王路易十六热心帮助北美殖民地独立于英国之后,法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了。1789年7月14日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欧洲封建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路易十六无奈地悲叹:“是卢梭毁了法国”,只能走上断头台,得到查理一世的下场。西欧各国封建势力(包括资本主义的英国)纷纷对法国进行武装干涉,法国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丹东到罗伯斯比尔都接二连三地被推上断头台,直到一位伟大将星——拿破仑的出现,法国大革命的果实才得以维护,拿破仑凭借出色的才能,以及资产阶级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拿破仑帝国不仅打退了封建势力的入侵,还四处扩张,使之盛极一时。

其实法国大革命如同英国光荣革命一样,都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历史潮流,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英国和法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它们的发家建立在侵略之上,但它们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做出了贡献的,它们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归根结蒂是人类的生产力的进步,而思想文化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至于继英法之后,主要是美、德、日、俄等强国,它们也无一不是继承了英法的变革精神。

德、日、俄是三个封建残余比较多的国家,它们在以后发家的过程中无一不吃过“封建”的亏,只有美国与封建界限划分得清,这可能是美国至今仍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原因之一吧?

作为一个强国,其经济实力强自然不必说,可是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它们的文化竞争力也很强,它们之政府对科技及教育的重视也是它们能成为大国的原因。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德国的洪堡大学,那么多震古烁今的伟(名)人,例如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均出自该校。德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德意志民族成为一个“盛产诗人与哲学家”的民族,但是普鲁士的封建残余及军国主义传统却使德国两次挑起世界大战并“两败涂地”。日本也有相似的经历。

上一篇:创业能力的提升方案下一篇:7.11世界人口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