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精选6篇)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 篇1

要求统一文件夹(另附图片),内容成册(附目录模板),文件夹名称及内容要点如下:

1.诊疗方案:2009-2012年,每年一份,至少3种常见病的中医诊疗常规,标明年份、修订日期,临床分析要做细,要求逐年持续改进,评估,难点分析要求写成类似论文的形式。

2.临床路径:要求至少3个路径、表单,要体现改进。自2012年4月1日开始。

3.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设备(名称、型号、运行情况、购置日期、年限等)

4.科室制度:核心制度+医院下放的红头文件、其他文件及通知+科室规定。

5.总结和未来规划: 2009-2012年,每年一份,总结要突出中医诊疗,规划要写5年规划及当年规划。

6.人事资料: 科室人员组成,包括职称、工作时间、执业证书及各种证书复印件等。

7.优势病种完成情况:列表说明;科室发展情况对比;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总结。

8.继续教育:科室每个人的完成情况(2009-2011年),列表说明,并附原始材料及各种证书的复印件。

注:以上文档材料以电子版形式及纸质版形式上报评审办备案,各科室留资料迎接检查。

病历准备要点

1.自即日起,全院各科室现行病历均写中医病历,需符合以下病历书写要求。

2.书写病历需参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手册》、2010年7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住院病历质量控制表(2010版)》的相关要求。

3.要突出中医诊疗特色、诊疗常规,在首程及病程记录中要体现如下字样:依据我科本诊疗常规诊治如下。

5.准备好20份归档病历(2011年5月至今,从就近的开始准备),其中必须包括5份疑难病例。

各病区完善落实核心制度的11个记录本

即:

1.医师交接班记录本

2.法律、法规及下发文件学习记录本 3.病历讨论记录本

4.住院病历自查记录本 5.急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6.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本

7.术前讨论记录本(限手术科室)8.科主任(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本 9.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10.会诊记录本

11.业务学习记录本 以上记录需完善3年的。

备注:会诊记录本和业务学习记录本为新增记录本。

迎接检查要点

(一)访谈注意事项

1.访谈涉及三级医师,包括科室负责人,熟练掌握诊疗常规、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需做到宁粗勿忘,即宁可只会回答主要的条框,也不能说忘了,不知道。

2.访谈要求:评审专家的提问,尽量展开说明,丰富相关内容。

3.注意着装。

4.各科室还需要准备本科方剂,分中医医师掌握部分及临床医师掌握部分的纸质版提供给来检查的专家。

(二)准备材料:宁烂勿缺(所有材料必须有,好不好不重要)、宁中勿西(所有材料必须突出中医特色,中医优先,所有材料前后必须保持一致)。

(三)招待专家宁繁勿简:考虑要周全,包括生活和工作等,例如:为专家准备铅笔、小刀及橡皮,最好把亮点、评审结论拟草完成,提供给专家组。

(四)宁弱勿强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 篇2

1 认真学习评审标准, 掌握评审主导思想

我院是山西省首家按照卫生部《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 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来评审的医院, 护理部认真学习评审标准, 统一认识, 明确《细则》中核心条款是必须要达到合格的一票否决条款,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章节有2个核心条款, 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核心条款有患者身份识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手术安全核查等3个, C级 (合格) 中要求的所有小项都要达到合格, 否则视为D级, 以此类推。

同时要学会应用追踪方法学。评审过程采用追踪方法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评审者识别医院服务流程中影响服务质量的缺陷及危害患者及其家属、员工等友好来访者的潜在风险, 评估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各科室、各医务人员之间所经历的体验, 与医院系统与流程之间的关系和潜在问题[1]。

2 根据医院实际和本专业特点, 制定合理、高效的迎评计划

2.1 机构建设, 明确任务

我们成立了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 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 各科室护士长为成员的护理迎评领导小组。利用1周时间, 依据《细则》要求逐条摸底, 明确每个条款达到的档次, 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各条款的责任人。

2.2 健全和完善科室配置

根据我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管理人员兼职较多的特点, 护理部请示院领导, 并与人事科协调后, 提拔一些中级职称护士到管理岗位, 按优质护理工作要求, 根据护理人员的层级分配, 配全护理人员, 使各项工作能顺利有序进行。

2.3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对护理质量实时监控

为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变传统的终末检查、评比为信息平台实时监控[2], 护理部与信息科合作, 利用我院网络信息制定了护理绩效考核, 并实时督查各护理站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 严谨务实, 抓好自评

在迎评阶段, 领导组制定了3次自评。首次自评时护理相关条款的A级条款达到了32%, 远远高于三甲评审要求的结果, 经迎评小组讨论分析, 是各小组对评审细则吃不透, 并害怕承担责任所导致。针对这一情况, 迎评小组再次和大家一起学习相关条款, 分别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要求大家严谨务实, 提高标准, 通过自评真正反映出我们的实际工作情况。

3 补强优势条款, 兼顾劣势项目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 眼病专科医院不同于其他专业的一个主要特点:眼科专业性强, 全身检查及急救操作知识和能力匮乏。《标准》要求急诊科至少要达到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要求, 我院急诊任务多年来一直由眼创伤科兼任。为了完成急诊科的组建工作, 护理部派有相关经验的护士到各大医院学习, 与急诊科医生一起反复学习急诊科相关知识及操作, 并对全院医生和护士进行每周1次的相关培训, 逐一过关。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顺利通过了急诊科的验收准备工作。

一直以来, 护理科研论文有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特点。我们在组织大家培训护理论文书写方法的基础上, 征得院方同意, 相关政策向护理方面倾斜:在全额报销论文发表费的同时, 对核心期刊以上杂志上发表的护理论文加大奖励力度, 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同时, 对眼科专业手术多、操作多的特点, 我们在坚持每月1次实际操作考试的基础上, 要求护理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督查力度, 每次检查要针对上一次的问题做重点检查, 检查时护士长和相关人员必须到场, 在检查中发现问题, 在改进中提高, 更加符合PDCA循环要求、等级医院评审的宗旨。

4 注重与相关科室协作

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采用追踪方法学, 一个案例要追查到相关的科室, 涉及到的每个人, 这一质量管理方法已被应用到各专业, 并取得满意效果[3,4]。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 注重与医疗、医技、后勤等护理相关科室交叉条款的衔接工作, 做到不留死角。

我们针对性模拟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一位患者出现低血糖性昏迷, 测血糖为2.8 mmol/L, 我院规定血糖低危急值为<2.5 mmol/L。经相关科室申请, 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对血糖的低危急值做了调整。这时候, 我们就要追踪查看该患者的病历记录、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医疗质量管理会议记录、检验、护理及与调整后文件相关的科室, 询问参与的人员, 保证了一个新流程的实施, 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通过运用追踪方法学, 不仅可以避免虚假资料, 增加资料记录的真实性, 还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细节中不合理之处, 及时给予纠正。要求护理部在评审之前, 对工作细节, 设置追踪线路图, 对小组成员进行追踪项目分工, 确定各自的追踪内容、步骤、目标等。

5 加强专业护士的思想工作, 克服焦虑心理

专科医院有自身的专业优势, 专职岗位的设置有利于专业的发展[5]。但因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少, 院级护理技能评比少有参加, 缺少了必要的锻炼机会, 在等级评审前后的焦虑心理比综合医院更甚[6]。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护理部一班人先从各科室护士长工作做起, 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传统且实用的方法, 即到近期已经参评过的医院参观学习, 实地了解其克服焦虑心理的方法、感受。回来后, 各科室采取座谈会的形式, 让大家畅所欲言, 并由护士长或参加过评审的护士谈经验, 采用一对一帮扶形式, 先科内模拟, 进而扩大至请护理部、院领导参加的模拟场景。邀请综合医院的护士给全体人员谈她们的亲身感受, 减轻大家的思想负担, 提升自信心。

经多次反复模拟演练, 使绝大多数护士进入了迎评模式, 消除了焦虑心理, 并将这一经验在全院推广, 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6 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促进护理工作质的飞跃

开展迎评1年多来, 我院的护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录和简单的表格统计, 发展到学会应用管理工具,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对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 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前觉得护理部的工作复杂凌乱, 现在坐在办公室内许多工作都能第一时间看到。

等级医院评审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方面的作用已不容置疑[7,8], 只有按照评审要求, 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 扎扎实实地工作, 才能从以前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去探索更高的领域, 进而促进护理工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郦忠, 吴定英, 袁芳, 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院, 2010, 3 (3) :15-17.

[2]刘俊雅, 孙俊菲, 陈敏.三级综合医院护理质量实施监控方法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 (11) :74-76.

[3]刘继萍, 黄娟, 张蓟.追踪方法学在优化手术室交接工作流程中的应用[J].眼科研究, 2015, 29 (8) :3053-3054.

[4]金丽萍, 王宁, 宁永金, 等.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院, 2012, 5 (5) :47-49.

[5]李华, 黄惠根, 黄蝶卿, 等.专科护士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4) :364-366.

[6]余俊慧, 章彩珍, 陈心舒.医院等级评审前后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心理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5 (10) :1287-1288.

[7]刘立美, 叶政君, 雷光锋, 等.医院等级评审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 2013, 21 (12) :186-188.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时间进度表 篇3

从卫生部和卫生厅的会议精神中得知,目前我院的医院评审的进度如下:自评阶段:6月1日-8月30日;申请卫生厅的评审:9月份;申请卫生部的优质医院评审:11月-12月。根据上述时间安排,本院的工作进度分四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5月-6月)

搭建组织机构,全院动员,营造评审工作氛围,对评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月-8月)

各科室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进行全面自查自建,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狠抓落实。

第三阶段:持续改进阶段(8月-9月)

在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邀请卫生部、卫生厅领导和评审专家对全院进行模拟检查,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迎检总结阶段(9月)

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评审申请,认真做好评审迎检准备,研究部署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建立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5月-9月份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五月份:

1、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组及办公室。(已完成)

2、全院分层次动员大会,医院门户网站建立评审工作专题网页。

(5月25日前)

3、建立评审工作督导专家组和联络员制度。(5月31日前)

4、针对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进行任务分解并下达。(5月31日前)

5、制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奖罚暂行管理办法》,与各科室签订责任状。(5月31日前)

6、全院各层次培训讲座(拟邀请北医大李岩教授、本省李世忠处长)。(5月31日前)

六月份:

1、各科室、各部门针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逐条进行自查自建,并把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及整改的时间表上报医院评价办。(6月15日前)

2、运用追踪法对核心条款、院感控制、护理、医疗安全、药事管理等进行专项及其他形式督查。(6月25日前)

3、对督查发现问题进行反馈、下达整改通知。(待定)

4、全院培训讲座(拟邀请省内外专家等)。((6月30日前)七月份:

1、组织院内评审专家进行全院第一次模拟评审(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要求C级指标全部达标。(7月15日前)

2、针对第一次模拟评审结果召开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

调下步工作开展,下达整改通知书。(7月20日前)

3、参照评审标准和各科室的实际情况,各科室必须提出2-3个质

量持续改进的方案、措施和时间推进表,上报医院评价办进行 督办。(7月25日前)

八月份:

1、组织院内评审专家进行全院第二次模拟评审,重点查危急重症医学科、院感控制、医疗质量安全、药事管理等重点部门和重要环节。(8月15日前)

2、针对第二次模拟评审结果召开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下步工作开展,下达整改通知书。(8月20日前)

3、对持续改进的进展进行跟踪和总结,上报领导小组。(8月31日前)

九月份:

1、对省卫生厅提交评审申请。(9月10前)

2、邀请卫生厅、卫生部领导专家参与,对全院评审工作进行全面评

价督导和模拟检查。(9月10前)

3、针对第三次模拟评审情况召开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调下步工作开展。(9月13日前)

4、根据第三次模拟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完成全院整改。(9月21日前)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 篇4

一,根据《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实行)》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有以下急需改进

措施,需评审办公室帮助改进。

1,建立急诊检诊导诊制度。(2.3.3.1)

2,检(分)诊台标识标牌。(2.3.3.1)

3,检诊人员经过培训,掌握履职要求。(2.3.3.1)

4,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部门要有急症窗口优先标识标牌。《指南》 5,急诊科门牌应换成“急诊内、外科诊室”。(2.3.1.1)

6,抢救设备缺少:呼吸机。《指南》

7,急诊医生未经专业培训需培训。(2.3.1.3)

8,急诊科医护人员年度培训计划及落实记录未建立需要建立。(2.3.1.3)

二,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需建立以下岗位职责及制度:

1.统一规范的急诊(含抢救)服务流程图。(2.3.1.3)

2.紧急情况下各科室、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流程。(2.3.2.2)

3.明确的各部门,各科室职责分工与服务时限要求及制度。(2.3.1.4)

4.急诊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急诊转诊转接服务机制。(2.3.2.1)

5.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由院领导负责指挥协调制度。(2.3.2.2)

6.有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负责协调急诊科日常管理;并知晓职责要求。(2.3.2.2)

7.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演练记录。(2.3.2.2)

8.急诊科留观患者的管理制度与流程。(2.3.3.2)

9.医疗器械部门及保障部门能提供24*7天连贯不间断的心肺复苏等抢救设备,有后勤保障支持服务要求。(2.3.1.4)(需要医务科协调制定落实。)

10.有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2.3.4.1)

11.明确界定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与药房等科室职责与配合的流程。(2.3.4.1)

12.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梗、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2.3.4.2)

13.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个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室与收费室)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2.3.4.2)

三级医院评审答谢词 篇5

xxx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反馈会答谢词

尊敬的市卫生局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女生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医院党委、医院全体职工向一直以来参与、支持并关心医院评审工作的各位领导、医院全体职工,向参加医院评审小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是医院上台阶、上水平的一次医疗综合质量大检阅。莒南县人民有幸作为临沂市首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单位,我们深感荣幸与自豪。这是我们难遇而今天遇到的契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更是对我们医院工作的鞭策与鼓励。为此,再一次感谢市卫生局对我们的认可,对专家这几天辛勤的督导,耐心的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你们辛苦了!

刚才,各位专家分别对我们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整体工作进行了客观、公正且很有保留的点评,也对我们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工作进行了肯定。我知道,作为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的领班班长,我们的工作离专家的要求,离三级综合医院各项指标差距很大,存在着亮点不闪耀、缺点不小的现象。我们决心,就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提出的建议及意见,逐条分解、逐项落实,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修正、完善、提高!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无论这次评审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视为一次最得力的练兵和有意义的真正的跨越。

最后,我们衷心地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期待各位领导和专家下一次的光临!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准备工作要点 篇6

关键词:医院评审标准,职能科室,协调机制,实践

2011年4月开始, 卫生部相继印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标准》) 《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等文件, 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新评审标准采用追踪方法学, 要求评审员通过病人的就医流程来审视医院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及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给予评价。引导医院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医院建设、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设计等方方面面。

医院设立职能科室旨在加强某一方面行政业务工作的部位管理, 具有独立的工作职权有相对明确的业务范畴, 是医院管理的中坚力量。职能科室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参谋辅佐作用、沟通协调作用、服务保障作用和监督控制作用。

一、职能科室协调机制在医院评审中的意义

《标准》要求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构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和服务体系, 对职能科室的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机制等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 内容覆盖各章节。比如对口支援, 多发伤、复合伤、疑难病例的救治, 医院应急管理, 预约诊疗, 大规模抢救, 患者入院、出院、转科, 投诉管理, 院务公开, 质量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 传染病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信息化建设, 护理管理等等都明确要求部门间的工作协调。而《标准》“6.2.3”专门提出“各科室、部门责任明确,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履行协调职能”。因此,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 按照系统化原则, 加强职能科室的综合协调机制建设, 对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在于医院能否顺利地通过评审, 更重要的是为医院构建更加安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真正发挥医院功能, 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强大的支持保障。

王晓荣等从医院感染管理的角度出发, 进行了多学科协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探讨。该院从2011年8月开始, 以感染管理科为主, 加强与医务、护理、总务、检验、药剂、临床科室、重点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ICU、内镜室) 等多学科协作, 配合等级医院评审, 加强学科、部门间协调沟通, 明确分工职责, 落实工作措施, 合力推进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我院职能科室协调机制建设的实践

2011年以来, 我院在学习贯彻新《标准》过程中, 把职能科室建设、能力提升作为重要内容, 不断优化职能组织, 界定职能科室的管理工作, 健全协调机制。各职能科室充分履行职责, 通力合作, 协调运转, 促进了医院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2013年顺利通过三甲复核, 受到专家好评。

(一) 组织优化。

2011年, 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遵循医院评审标准, 运用流程优化的ESIA (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化) 原理, 按照以事为中心、目标一致、关键要素、层次管理、统一高效的原则, 对职能科室进行了整合重组。重点解决了职能重叠交叉、分工不明确、多头领导指挥、环节过多流程过长等问题, 如将医务科、门诊部、医保办整合为医疗事务部, 加强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 特别是强化医保监管、门诊医疗工作协调、调度。将原分属于后勤部、车队、事业发展部、保卫部等部门的会务准备、公务用车、医院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职能与院办职能整合, 成立行政事务管理部。同时, 建立应急办、院务公开办、综治办、公立医院改革办等协调型机构挂靠在行政事务管理部。通过改革, 将原有26个部门整合为18个部门, 将部分协调性工作由部门间协调改为“内部化”管理。2013年在复核迎检中, 进一步完善了职能组织, 如统一投诉管理, 并将组织优化向临床医技科室推进, 强化一级学科建设, 将原内科9个、外科7个二级专科整合起来, 试点成立内、外科部, 强化科室行政、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教学、科研、运营等管理。

(二) 职能界定及协调事项清理。

在完成机构改革、部门整合、岗位竞聘后, 2012年, 组织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学习、解读标准, 进行职能界定。由各部门负责人依据《标准》、医疗卫生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 结合工作实际, 清理工作职能事项清单、多部门协调协作事项清单, 总结职能管理中的经验, 分析检讨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 提出改进的办法与措施。医院组织召开部门工作协调会, 由各部门报告工作, 相关部门就协调事项提出意见、建议, 分管领导及相关领导点评, 院长归纳总结等程序, 细化、完善了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经过反复7次的修改,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部门工作责任事项及协调事项, 作为部门管理的责任清单。据此, 将工作事项在部门内细分到岗位,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说明书, 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位。

(三) 协调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2009年, 医院制定了《职能部门工作协调制度》。2013年对该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明确了部门协调的统一牵头部门、协调的内容、协调的方式、协调的工作流程。要求各部门在充分履职的前提下, 坚持积极沟通、主动协调, 衔接互补、密切协作, 调查研究、分级负责, 在制定制度、形成计划、草拟公文、处理事务、承接新任务、项目性工作、关系处理等涉及跨部门工作时, 充分会商、达成共识, 必要时请牵头部门、分管领导协调处理。

(四) 协调机制的运行。

1.日常事务协调。对于日常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协作或遇到理解不一致和执行不统一的问题时, 主办部门主动征询协作部门意见, 共同商讨。协调无果时, 主办部门应进行调查分析, 制定可行性方案, 提交职能部门工作例会或请示分管院领导组织协调会联商。2.公文协调。协调办理上级文件和医院文件中涉及多部门共管、交叉或边缘工作时, 牵头主办部门必须会商相关部门联合成文或进行会签, 否则不得呈报院领导处理。3.制度协调。要求部门在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时, 处理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规章制度相互之间的衔接, 增强规章制度的完整性、适用性, 避免先后制定的规章制度彼此矛盾或执行过程中发生冲突。4.会议协调。医院建立了职能部门周工作例会制度和临时会商制度。督导办、综治办等建立了投诉管理、安全及应急管理、院务公开的月度协调会议制度。对于临时性工作, 由牵头部门发起或行政事务管理部牵头组织。2013年, 仅由行政事务管理部主持召集的协调会议就有35次。

三、讨论

职能科室由多个互相联系的分支科室组成, 各科室之间、科室人员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只有协调一致, 才能达到高效的良性运行。

(一) 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标准》充分体现了坚持“以病人为关注焦点”, 作为医院任何一项工作都应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职能科室协调工作也必须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 建立健全医院制度规范体系、资源管理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质量安全分析与改进体系。在贯彻《标准》的过程中, 始终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目标, 着力解决病人最关心、最担心、最需要的问题, 职能科室协调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工作中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二) 职能组织持续优化是基础。

在职能机构调整的过程中, 引入了大部门制的思路。大部门体制可以有效解决职能部门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权限冲突等问题, 是推进统一、精简、高效的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选择。通过大部门制, 减少了职能科室工作的交叉、重叠, 一些工作由科室间的协调调整为部门内部化工作, 优化了部门结构,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明确了协调的综合管理部门, 综合部门在公文协调、计划协调、制度协调和会议协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 职能科室责任划分是关键。

协调需要规矩、需要程序, 协调不是无原则的让步, 也不是“能者多劳”“乱点鸳鸯谱”。职能科室协调的基础在于职能的厘清、任务的明确和责任的履行。职能的界定作为职能科室协调机制建设的重要一环, 既明确了职能科室的基本职能、常规协调事项, 又建立了相应协调工作流程, 将其制度化。在职能划分的同时, 也进一步细化了职能科室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说明书,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格局。经常性的协调会议、会商制度, 促进了职能科室间相互的信息交流, 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各部门之间密切协同配合, 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 朝着医院的发展目标团结共进。

(四) 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保证。

ISO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二条即“领导作用”。院长高度重视职能科室协调工作, 从组织机构调整、职能界定都全程参与。在三甲复核中, 院长还亲自参与《标准》解读, 主持召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周工作例会等, 牵头协调、督查护理垂直管理、门诊服务体系、急诊急救体系、疑难危重症救治体系的建设, 促进了协调机制的深入、持续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丽平.关于医院评审工作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 28 (11) .

[2]胡海霞.浅谈基层医院职能科室效能提高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9) :119-120.

[3]齐晓林, 徐伟才, 绳慧峰, 陈友东.提升职能科室执行力增强医院管理效率[J].东南国防医药, 2012, 14 (5) :468-469.

[4]王晓荣, 王茂光, 苟旭.基层医院多学科协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探讨[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4 (1) :101-102.

上一篇:高三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下一篇:第五讲银行业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