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导学案(精选9篇)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教学时,首先,通过看动画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再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积极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接着“以读为主线”的思想,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读读说说,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本节课所学到四个我会写的生字。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通过强烈对比,感受情感。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看这个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出示课件)
师:多么神奇的笔啊!你想拥有这枝神奇的笔妈?
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这枝神笔,因为他想用这枝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他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
(板书课题:假如并读读课题。)现在,我们共同来倾听这位小朋友的心愿。(出示:课文范读课件)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听得多么专注啊!而这首小诗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108面,请打开课本108面。
1、看读书要求,(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请同们按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圈生字,标出节号。
(2)、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3)、划出不懂的词。
2、检查生字新词,并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我都不忍心打断,(出示生字)看这是什么?老师很想了解一下你对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几个。(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师:我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认吗?
(2)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学生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读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几朵漂亮的云朵想送给你们,但是你要读准它的名字才能得到。
(3)出示九个生字,开火读。(4)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同学们对本课的生字掌握的这么好,那读课文一定会更棒!课文共有几节? 生:课文共有四节。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都答对了。那哪四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人读一节。师:(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们读得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先用铅笔做个记号,等下我们一起来评一评。)
三、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对,我们初读课文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字音。或(这几位同学评得真好,那你就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文,)
1、思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开始读。(1)指名说,师:好,那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自己再一次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1)指名说,师板书
(2)三个句子用课件出示,分组读。
(3)再出示读读说说这两句话,齐读,后说说我要
小结:小女孩用神笔给小树画太阳,给小鸟画谷粒,给不幸的朋友画一双好腿,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等下节课我们再学习。接着看这节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生字,(会写的字)
1、谁愿意起来读?(1)指名读。(2)齐读。
2、交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四个字,并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得位置。(2)看老师范写、生书空。(3)生在书上仿写。
4、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这篇课文仍真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2、试着背诵课文。板书: 23.假如
小树——————太阳 小鸟——————谷粒
不幸的朋友————一双好腿 教后反思
1、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2、疑惑和不足:
教学设计时想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但语文教学总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总有所欠缺。教学时,我“不放心”地“抱”着学生走,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的心理素质问题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造成自己说的多,学生说的少,似乎就是我一个人的课堂,这实在是一个败笔。
一、“学案导学”的实践背景
(一)新教育改革体制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呼唤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由教师设计教案,在课堂的实践中也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经常造成“满堂灌”的局面,在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次要角色,教学方法受到重视,学习方法不被看重,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是提问多过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学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思维、数学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概而论”,忽视了学生个体,使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新的教育改革将这个问题提上案点,呼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
(二)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的教育改革体制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看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自我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学案导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实践
(一)出示学案,明确学习内容
在“学案导思”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应先对教学进行设计,同时引导学生对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问题进行预习,给出其中的方向,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据案自学
在布置学案后,学生可以通过对原有的知识的概括性理解去理解新的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扩充、转换、合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对课程进行思考,尝试自我解答,以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的讲授也穿插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习。
(三)精讲总结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说要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自我提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探究、讨论内容进行指导,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论点也要进行讲解和剖析,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将学生的错误问题展现出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课后练习
在学案导思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不仅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还应包括学生课后主动巩固。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应当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未完成的问题以及疑惑放到课后继续思考,也可以在课堂中布置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三、“学案导学”的实践思考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国大学中有一句名言:“我听见的,就忘记了;我看见的,就领会了;我做过的,就理解了。”“学案导思”教学模式中先“先学后导”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重教育而轻视学习、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点的填鸭模式,给学生时间与机会自主学习、自由思考,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取知识,同时也提高学习能力。
(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案导思”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驱动,学习欲望增强,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缓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案导思”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在学案设计、使用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成为一个课堂中自顾自讲的主体,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思考中来,指导学生会学、学好,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向专业型教师发展。
“学案导学”虽然受到老师与学生的欢迎,但毕竟是新事物,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挖掘,而“学案导学”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了现代教育方式,只要我们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找准方向,就可以让“学案导思”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赫会英.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6).
[2]曹天平.小学数学导学案实施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7).
[3]付守良.导学案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法 课前预习 实践探究 问题思索 展开讨论
一、“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环节
“学案导学”教学法可具体划分为几个环节,主要有:课前预习、实践探究、问题思索,展开讨论和教师解惑释疑几方面。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就是要抓好各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使其发挥出实效。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先学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能让学生主体作用达到最充分的展示,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能否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例如,我们现在所用的人教版高一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本单元分为四节内容:“高亢的西北腔”、“独特的民族风”、“醇厚的中原韵”、“飘逸的南国风”,每一节都从民歌不同角度来学习了解我国的民歌。之前因同学们对民歌接触较少,所以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如果想通过这几节的学习对我国民歌有个深层次的认识,仅仅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通过老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需注意的是,学生的预习需在老师指出的重点、难点,并精心设计出预习的目标、程序和应思考的问题基础上进行。例如: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去了解什么是民歌,民歌的产生及民歌的特点,为什么不同地域间民歌会有差异。在这些的基础上来学习少数名族的民歌,并且了解不同少数名族的民歌的各自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文化特点、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如果没有课前预习,学生也就不可能对课堂上遇到问题展开思考,更难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
在预习了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困惑,这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会自我实践探究、问题思索。实践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把思考的问题结合所查阅的资料再运用到实践中。教师让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可先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方面的资料,收集掌握一定的事例、图文等材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说明某一理论、观点或实际问题。此种形式的活动,要注意的是(1)所收集的材料要有实用性,防止材料与内容脱节;(2)所收集的材料要有真实性,能可靠地说明问题,防止为完成任务而捏造虚假的材料;(3)所收集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能强有力地说明问题,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然后再根据查阅的资料、所积累的经验,在课堂中进行运用,用实践的方法探究教学中的问题。
音乐课堂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是“学案导学”教学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讨论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或一些容易混淆、易发生错误的理论、观点、认识等问题。例如,在对民歌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讨论“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有何关系”,可让同学们通过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对二者的旋律进行比较,从他们的创作特点、旋律特点等不同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进行这种方式的活动须注意倡导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用各种方法组织学生辩论、讨论,从中寻求正确答案或结论,也有利于巩固自己预习和思考,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解惑释疑也是“学案导学”教学法一个重要环节。在讲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仍要注重教师对重要内容的讲解。以前,老师娓娓动听地讲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可如今人们似乎是在强调,教师多说一点,就成为了个人秀,或者越俎代庖,有违新课程理念。而这种强调可能会使教学步入歧途,部分教师可能只是让学生自我学习,学生间彼此交流,忘记了教师对一些疑难问题解释的重要性。有些问题不是学生自主学习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自己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适当的时间给予必要的讲解。例如,聆听《好汉歌》的旋律并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学生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就学生发现的现象做分析,说一说“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就学生讨论的情况,虽然可以对两首歌曲讨论,分析涉及到一些方面正确的知识,但是毕竟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也较薄弱,所以讨论分析的结果不一定能够全面的涉及到问题的精髓,这时老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讲解,适时引导学生解决疑惑,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实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解惑释疑是有必要的,是学案导学法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举例
教学中注重对“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学习研究,重视和音乐教师们的交流、和学生的沟通。指导学生按“三步”预习法进行预习,并根据每节课的主要内容列出具体要求。所谓“三步”预习法,指的是:第一步要求看清本单元本章节所学习的内容及课后的拓展问题,大致掌握一些知识点及相关概念;第二步要了解框题,知道整节课的结构及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步熟悉重要旋律观点及知识点的表述等信息,找出重点内容和本课中心。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
重视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高中生音乐潜能及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有效途径。例如:学习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可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首先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预习,了解本章学习的内容及重难点;其次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戏曲音乐,如安庆的“黄梅戏”、和县身边的东路“庐剧”等;了解这些戏曲的特点,再联系京剧,试比较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如何产生的。带着这些问题再和老师在课堂上互动,这样更能够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也达到了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目的和效果。
三、“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优点
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中,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法具有许多优点,这种方法既有利于进行高中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积极参与意识,并在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中使自身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1.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学目标便能轻松地完成了。例如:对第九章第16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歌曲”的学习,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先查阅舒伯特这位作曲家的相关资料,如:为何他被誉为“歌曲之王”,他所创作出的艺术歌曲有什么特点,《魔王》这首作品的故事内容、涉及的人物及特点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有了自己的初步意见,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实现学习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真谛就是要求学生去自我探究,用各种“实践”培养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音乐课程中所蕴含的道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这样一番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这一观点正确的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例如:鉴赏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时,老师要想更好实现教学,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就必须和课堂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在一定的鉴赏基础上,可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让学生根据作品分角色参与到演绎作品的实践中来;例如分别找四个同学担当儿子、父亲、魔王和叙述者,通过自己演绎作品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教学效果更为明显,体现了“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视实践教学的优点。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式的被动学习方式。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地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4.激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法的特点,即这种方法是循着这样的路径而学习的:自学—问题—讨论—讲解—释疑—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法倡导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行为品质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有关的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尝试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通过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效果来看,学生做好自学等课前准备,探究发现问题,再通过老师的讲解、释疑,学生再实践,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效果明显,充分验证了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进行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为了将该教学法更好地运用,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应多和其他音乐老师交流,结合共同的实践经验来更好的完善教学法,从而推动音乐教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知识链接】
冰心(1900-),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学法指导】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自主学习】
1、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作者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是什么?
2、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呢?
环境 红莲 我的心情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三写红莲
【合作探究】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首先,展示你的朗读风采然后这样说:我喜欢这句话,因为 。
2、写一写,仿照下面的句式,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多读几遍,你就是诗人了)
仿写母亲啊!你是 我是 , 来了,除了你,谁是 。
【达标测评】
2(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 瑞 菡萏( )( ) 徘徊( )() 欹( )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欹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四、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积累歌颂母亲的诗句。
【学习反思】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是: 为人处事的启示或人生感悟是: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后自学检测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 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五、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1、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2、背诵、默写古诗。
5、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在交流学情 自学时间8分钟。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 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 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⑶、学生再谈体会。作者的“身”在那里?作者的“心”在那里?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1、背诵本首词。
2、默写。
7、桂花雨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 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三、先学后教后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 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当堂训练: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不来台风,我们()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2)、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3)、桂花()开,母亲()开始担心了(4)、()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比摇下来的差不多。
2、模仿文中“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写句子。
5、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先自学,后交流学习情况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五、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师生共同总结:
七、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6、梅花魂导学案
6、梅花魂 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学习难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谈话,导入新课。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 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2)同桌互读。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归纳小结。
六、当堂训练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然一新()然若失()然开朗()然不顾()然不同
情。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四、学生先学后教 检测学习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 些词语知道?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五、第二次先学后教,合作探究 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六、第三次先学后教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2、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
1、择优录用。在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画上“_”(1)、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败 衰老 衰退)了许多。(2)、由于每天对着电脑工作,我的视力大大(衰弱 脆弱 衰退)了。(3)、庭院里长满了草,呈现出一片(衰弱 衰退)的景象。(4)、她太(衰弱 脆弱 衰退)了,这点儿打击都经受不起。
2、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主备人:
使用者:
课 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学习方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一、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出示自学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先学后教,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五、总结延伸: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 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 那诗一样的生活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主备人:高保山审核人:全宪存课型:练习课班级:姓名:
一、解决问题。
1、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4、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5、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6、明明买了6本练习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习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1)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2)明明和兰兰买练习本共花了多少钱?
7、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9、用边长是 15 厘米的方砖给实验室铺地,需要 4000 块,如果改用边长 25 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
10、学校舞蹈室的宽是6.4米,长是宽的1.5倍。舞蹈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小丽家第一季度3个月共交水费146.4元。照这样计算,小丽家全年一共要交水费多少元?
12.周浦乡要挖一条长22.2千米的水渠,已经挖了6.5天,平均每天挖1.2千米,剩下的要求8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千米?
二、文字题
⑴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是 20.16,其中一个因数是1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⑵ 把 65.8平均分成 47 份, 每份是多少? ⑶ 0.72 加上 30.45 除以 8.7 的商, 和是多少? ⑷一个数的 2.6 倍是 9.62 , 这个数是多少?⑸ 235.17 除以 3.9 的商,再除以0.3 , 得多少? ⑹ 65.09 除以 0.27 的商, 减去 38.5 ,差是多少? ⑺ 一个数的 1.5 倍比 5.6 少 0.8,这个数是多少?⑻ 用17.8去除0.178 , 所得的商再乘以 6.4 ,积是多少?
⑼ 3.08 除以 1.76 与 2.5 的积,商是多少? ⑽ 8.72 除以 0.2 的商的 3.5 倍是多少?
2、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3、某人没有出行却能坐地日行八万里,此人的位置应当在A、赤道上B、回归线上C、极点上D、无法判断
4、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冬季比夏季晚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5、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B、此时南半球是夏季C、此时南半球白昼最长D、此时赤道上昼夜平分
7、下列关于学校所在地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不确定
8、右图为山东某地春秋分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冬至日的光线是()
A.1B.2C.3D.没有
9、下列节日时,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大的是()
A三八妇女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D九月十日教师节
1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难亦。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 23.5°N—夏至日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当地球公转到一日为日,北极圈内出现现象。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夜状况,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在点至点之间。圣诞节时,太阳直射点离(纬线)最近。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纬线),时间是月日前后,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__。4)、地球公转到D点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
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理坐标:A,B,C,D。(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点。(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13、读右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A点节气为日期是前后。(2)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上。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运行到_____点。今天地球运行到两点之间。当地球运行到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14、读图回答: 自3月21日至6月22日
(1)读甲图,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_段。(2)读乙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箭头的代号是_______。(3)此时段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年级 班 学科: 编号: Q03007
本周习惯: 学习小主人:
课题:4、槐乡的孩子 课型:略读课 课时:一课时
主备人:马全玲 审核人: 商敏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读懂课文内容,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重点)
3、我能逐渐学会独立阅读,并能从一些句子中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难点)【时间预设】
导入、明确目标3’ 学文32’ 达标检测5’
学习流程 教与学
【预习单】
1、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能达到第 (①读正确②读流利③ 读出感情 )项要求。
2、我会正确认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槐乡 花苞 耷拉 塞着 缕缕炊烟 磨好
家长签字:
1、我能正确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争取读流利。
2、对子轮读课文。(对子读对了,竖竖大拇指,对子读错了,记得要纠错。)
3、小队合作,进行预展。
4、小队展示勇者胜。
1、独学。我能把朗读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满载而归、觅食等。。
2、对子交流对词语的理解,相互提问或补充。
3、群学难理解的词语,队内抽测。
4、小队展示智者胜。
1、独立思考: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示例:
(1)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队风采展示。
【达标检测】 )
一、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散发-- 飘荡-- 勤劳--
反义词:
黎明-- 劳累-- 满载而归--
二、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槐乡的孩子是 孩子,我从
知道的。
【反思与评价】
1、自我评价:好 良 加油
2、对子评价:好 良 加油
3、队长评价:好 良 加油
展示要求:
大声、大胆、自信、站位合理、站姿美观
听展要求:聚焦快
主备人: 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 班级:二年级 班
13.立志
单元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从小立大志,并未实现自己的志向发奋努力。
2.综合运用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识字30个,写字13个。认识多音字:“要”和“难”,明确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能够区别:“祸——锅”等六组形近字。
3.继续练习默读,做到重点段落不出声,不指读。
4.学会课文指定词语造句,能结合“语文天地”用“为„„而„„”和“虽然„„但是„„”仿写句子,表达自己的志向。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成语,并逐渐由课内引向课外,培养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单元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学习课时 5课时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难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本课16个生字。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育孩子们从小立大志,并懂得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必须发愤学习。
学习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师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指名读。
4.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他读书的目的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互助探究,合作求解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汇报: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概括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可分为几段?
四、学习生字生词。
1.教师板书要求学会的字和要求认识的字。2.学生自由读生字。3.指名读生字。
4.学生带着以下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
(1)怎样读准要求学会的字的音?怎样记住要求学会的字的形?通过书中的生词和课外的词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样记住要求认识的字的音?
五、分组展示,适度拓展
1.汇报小组学习生字的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2.汇报要求学会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导学生读准。“惩”是阳平,强调不要读成上声。(2)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记忆:租—祖振—晨嚷—囊
(3)通过组词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帝国主义、租界地”的意思。(4)“凡”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嚷”字右边分上、中、下三部分,这两个字教师边强调边范写,帮助学生正确记忆。
3.汇报要求认识的字。(1)指名读。(2)开火车读。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练习朗读课文。2.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
2.指名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阔学习思路。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
三、互助探究,合作求解
学习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1)、周恩来的话应该怎样读?伯父的话应该怎样读?(2)、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后再指名读。学习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
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学习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四、分组展示,适度拓展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学生谈听后的感受。2.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六、布置作业:
1.搜集周恩来总理的资料。2.背诵课文。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4.自学课文生字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学习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
事。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自学课文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互助探究,合作求解 1.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3.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轰隆隆:像声词。塌下:倒,下陷。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四、分组展示,适度拓展 指名读文,正音。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3.指导熟读全文。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3.联系臭氧层进行环保教育。
三、互助探究,合作求解
(一)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3.指导学生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3.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三)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四、分组讨论,适度拓展
1.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祸
佛
模
熔 张 炼 歇
恼 锅
沸
摸
溶 帐
练
竭
脑
2、填一填
一()汪洋
一()小锅
一()帐篷 一()大火
一()乌龟
一()石子
3、造句。发誓要„„
六、布置作业:
给家长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学习目标
1.比一比组词,辨析形近字。读一读,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仿照例子写一写,练习使用两组关联词。挑出课文中的成语,积累成语。自读《爱写诗的小螃蟹》。口语交际:说志向。
2.通过辨析、造句、仿例写句,练习用关联词来提高积累词语、运
用词语的能力。
3.通过积累成语、自读短文、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4.在多形式的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习重、难点
使用关联词造句。自读短文。口语交际:说志向。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以第一组生字为例,学生在音、形、义三方面比较两个生字的异同点,口头组词。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剩下的几组。3.班级反馈,口头组词。
4.动笔写一写,组成词语,集体订正。
二、造句
用“立志”“下决心”“发誓要”三个词语造句。(一是为了强化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二是引导学生感知近义词的细微区别。)
三、练习用关联词
1.读例句子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虽然„„但是„„”学生口头说,然后写下来。注意:转折关系的句子,前面的意思与后面的意思相反。
四、找出课文中的成语
1.本单元的成语有:浓眉大眼、恼羞成怒、日月星辰、筋疲力尽、专心致志等。十到十四单元的成语还有:自言自语、一干二净、隐隐约约、气喘吁吁等。
2.学生先口头说,然后动笔写,看谁写得多。
五、读一读《爱写诗的小螃蟹》 1、自读,画出朗读障碍的字词。2、提出不懂的字词句,班级解决。
3、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螃蟹的志向是什么?在它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螃蟹为什么笑得很开心?你有和它一样的经历吗?
4、课后问题要让小组讨论后写下来。
六、口语交际
1.说说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2.表扬那些有切实想法的孩子。
3.检查开学初自己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了,进步了多少,还需要怎么怒力。
【二年级音乐导学案】推荐阅读:
二年级下册咏柳导学案11-02
范进中举 导学案 第二课时八年级下册07-06
《贺年片》导学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07-21
二年级下册音乐计划07-19
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10-11
花城版二年级音乐06-17
二年级上学期音乐课本09-14
人教二年级音乐上教案09-16
森林音乐会作文二年级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