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篇1

一、我们为什么要经常讲形势?

1、经常讲形势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一代对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战略格局能否有一个恰当的把握与判断,对我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应有位置以及应取的正确战略对策,能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对于我国在新世纪能否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专心致志搞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和教职工了解形势,干部必须先学一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通过学习,努力做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努力帮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2、正确认识形势是我们干部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政治多极化的逐步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使得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例如: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就牵动了全球的神经;两次海湾战争的发生,国际石油供应格局的变化,任何一个大国都不敢掉以轻心;等等。)。而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获得极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度也大大增加。我们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联。关心祖国的未来,关心国际事务,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为此,作为一个现代人而言,要正确认识国内形势,正确认识我国在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战略格局中的战略方位,国际问题知识已成为现代人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关于国内形势

1、关于国内经济形势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经济发展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速度较快。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这是我国自2003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10%或略高一些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平均4~5%的水平。二是效益较好。全年财政收入达到3.93万亿元,增长24.3%,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超过1996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从投入看,但为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3%,这是2003年来的首次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三是物价较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各类价格指数涨幅都相对较低。在经济增长连续4年达到或略高于10%的同时,物价涨幅稳定在较低水平,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少有的。四是运行较稳。2003年以来,GDP增速无论是年度之间,还是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改善。五是实惠较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4%和10.4%。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六是后劲较足。粮食连续三年增产,库存充裕;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支撑条件改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

困难,从深层次看,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具体来说主要是“三过”、“两难”。“三过”就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两难”降低能源消耗难、降低污染物排放难。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去年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纲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大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一个对于国家、前途命运十分重要和正确的判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可以认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 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随着我国和世界的相互联系日益加深,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同国际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妥善处理各种经贸摩擦,妥善处理市场、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维护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安全的

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为我们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二是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鉴,唯有通过不断总结自身执政实践的经验,又不断借鉴其他国家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这当然同时也为我们加强这方面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三,从发展环境来看,随着我国进入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迎来了我国的“黄金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显期”。如果我们能正确反映、妥善协调、充分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并不失时机地建立起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就会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这个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反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能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因此,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也为我们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四,从国家主权和安全环境来看,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以及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同样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如果香港、澳门问题处理得好,就会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重要示范作用。反之,就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处理香港、澳门问题和解决台湾问题,既考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又锻炼和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这当然也为我们党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关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04年、05年和06年初,中共中央分别举办了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连续三年的新年伊始,中共中央举办这样高层次的专题培训班,引起了国内外的浓厚兴趣。人们普遍认为,这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所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治国方略,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在中央召开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伟大长征。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今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这个讲话,丰富了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党的历史观和群众观,更加明确了我们为谁建设、靠谁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我们一定能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到强调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从提出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反映了我们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与实践中,在治国理念、治国方略和执政能力建设上,不断取得进步和走向成熟。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幸事,在未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也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三、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对外政策

新中国外交工作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正确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已逐渐形成日益清晰的国际战略思想并付诸于实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显著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内工作、同时也是国际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

1、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4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为40.11亿美元。其中,美国达11.75万亿美元,占了近30%,第二是日本,约4.62万亿美元;接下去是德国2.67万亿美元,英国2.13万亿美元,法国1.99万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都是1.65万亿美元,加拿大0.97万亿美元,西班牙0.96万亿美元,韩国0.66万亿美元。

美国军费开支最多,2005财政年度达到4162亿美元,比其他主要大国的总和还要多。美国科技实力也很强,每年研发经费近3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1/3。2003年度“全球1000强企业”中,美国有487家,占了几乎一半。

“9·11”事件后,美国调整安全和外交战略,把反恐、防扩散和确保本土安全列为首要政策目标。但是,多数国家不赞成美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美国的盟国也有不同意见。

仅在伊拉克,美国就付出了很大代价。据美国官方统计,伊拉克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以美军发起“斩首行动”为标志爆发,到2003年5月1日主要作战行动结束,美军共死亡139人。但之后死亡人数成倍增加。据美国媒体统计,截至2006年10月7日,美军已有2739名士兵死亡,1万多人受伤。美国在伊拉克的军费开销也很大,预计今年总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为伊拉克战争支付2000多美元。

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连续6年增长,国力逐渐恢复,2004年经济增长7%。普京总统2004年连任后,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去年5月1日扩大到25国,经济总量达到12.48亿美元,超过美国。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去年10月签署了《欧洲宪法条约》。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

日本除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债权国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逐渐走出经济长期停滞的阴影,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

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 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一架波音747飞机有450万个零部件,共由65个国家的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其中包括不少中国企业。生产药品的德国拜耳公司,同35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由拜耳提供中间产品,其他企业加工成最终产品。这种企业层次的国际化,使原来在一个企业进行的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组装和总装等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根据联合国04年12月的统计,世界上人均年GDP(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超过5.7万美元,最低的只有86美元,两者相差666倍。人均预期寿命,高收入国家为78.3岁,低收入国家只有49.1岁,两者相差近30岁。换句话说,不同国家的人一出生面临的预期寿命就不平等,这是西方人权专家通常不愿提及的一个简单而严酷的事实。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为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主张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而关键在于每个发展中国家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的成功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根本方针。

3、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其中,恐怖主义威胁尤为突出。去年一年全球就发生了近1700起恐怖事件,特别是西班牙“3·11”爆炸事件和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举世震惊。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能源安全、资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等也是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

4、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个民族,讲着6000多种语言。有名目繁多的宗教,也有许多无神论者。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得中国式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倾慕对象和学习榜样。“中国模式”,成为中国对于当今多样性的世界的一个重要贡献。个别国家反其道而行之,竭力要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这是对别国人权的侵犯,违背了民主潮流,也导致世界上一些地方矛盾激化。

在2005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大价值观。中国现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其重要性和影响力不亚于上世纪70年代前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

“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的理念。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舆论指出,“和谐世界”理论,展示了中国外交的成就与魅力,起到了“改变全球力量对比”、“催生世界新秩序”的成果。这一理论对于国际社会和全球发展的重要影响,今后还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5、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率超过9%。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十倍多,人均超过了1000美元。卫生保健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己经从1949年的39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以上。

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共解决了2亿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原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中国是20年来对全球扶贫事业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为全球扶贫行动提供了范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速比世界快6个百分点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1980年至2000年间,中国对世界贸易和服务增长的贡献率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03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2%。舆论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带动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这两年国际上那么关注人民币汇率,正说明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中国发展已经并将继续给地区和世界带来广阔市场和合作空间。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贸易额达1.4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的市场容量至少在今后十年还将持续快速发展。世界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市场,加强对华合作成为各国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国投资。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车巨头全部进入中国,世界信息产业100强中已有90多家进入中国。外商在华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超过30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急邻国之所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通过多边和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40多亿美元援助,对地区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都表明我们朋友多,他们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

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世界上开始出现学习汉语的热潮。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大约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35个国家的87个城市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最近,还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致力于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加拿大,除了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以外,使用汉语的人最多。在澳大利亚,汉语是第一大外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努力创建和谐世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服务。

四、关于如何正确观察、分析形势问题的几点思考

1、要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形势。(1)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红旗还能打多久?”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江苏大学校本部校园背依长江,假日漫步于江边,面对浩浩荡荡奔向大海的江水,大家可能就会想起地理教科书告诉我们的,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由西向东奔流入海。长江的流向是由西向东。但是,长江流经湖北的一段称为荆江,它的流向就比较复杂了,在不同的区段流向也不同:有由西向东的、还有由南向北、由北向南的,甚至还有由东向西的。复杂的流向使得传统的江南岸、江北岸的说法在这儿行不通了。于是聪明的当地人发明了一种办法,即面向长江下游,在左手的称左岸,在右手的称右岸。然而,若站在荆江边想起地理教科书上关于长江流向的结论,就会产生疑问: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我眼前的“实践”——长江的流向,和教科书上说的完全不一样,书上看来错了。那么,究竟是地理教科书上的结论对,还是眼前的“实践”对呢?答案是肯定的:书上说的对。那么,错又错在何处呢?错就错在,不能用对长江在湖北某一个区段、某一个局部的流向的判断,代替对长江的总的流向的判断,否则就会犯认识论上的以局部代替全局、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界演变的规律有相通之处。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迄今,只有短短的八十多年。在社会主义的鼎盛时期,全球有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3,还有更多的国家人民对社会主义心向往之。经历苏、东剧变后的今天,社会主义暂时处于低潮,即令如此,世界上还有近1/4的人口在走社会主义道路!怎么能说社会主义垮了呢?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的角度观察问题,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从来都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曲折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全球范围而言,花了三百多年时间,其间经历了很多次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如此艰难,那么,以取消剥削压迫为其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所遇到的反抗,必然要比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时所遇到的反抗激烈得多,所需时间也可能更长。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曲折,即令像苏东剧变这样的反复、曲折,也并不奇怪。历史从来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的。

(2)要学会正确观察、分析国内形势。

中国在前进,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是前景光明,形势越来越好,还是前程晦暗,不知去向何处?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对当代中国形势的认识,在我们身边都存在。要使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必须要使人们能正确估价中国的形势。

(a)要站得高些、望得远些来看中国,要看全局、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成就是巨大的。从53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到今天,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

面对琳琅满目、要什么有什么的市场,现在的青年人很难想象直到七十年代中国人手捏几

十、上百种票证去商店的日子;八十年代初,有一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就很能让左邻右舍羡慕了,而现在,普通城镇居民人家拥有一台以上彩电的已毫不稀奇;九十年代初,打一个长途电话甚至要到邮局等上几小时。而现在,哪一家的电话都能打往世界各地,而且一拨就通,等等,等等。总之,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虽不能说已经多么富裕,但比过去要好过多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绝大多数人都相信会越来越好。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始终处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其间,我们走过弯路,甚至犯过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都是在没有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很快纠正了错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从此走上了“快车道”。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动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未来将会比现在更美好,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创造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必将在国际共运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

(b)要把中国放到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中看,借外国人的眼睛看中国。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崛起,世所瞩目。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经济强国在着眼于21世纪世界战略格局中自己的有利位置时,都把对华关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纷纷与我构建各种各样的“战略关系”、“协作关系”和“伙伴关系”。中国的崛起,使得西方的智囊团们惊呼“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甚至是“中国世纪”:更有人在中国周边邻国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还在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按汇率法计算为300多美元时,世界银行等组织就曾经按购买力平价法(国际比较项目法)算出中国的人均GDP为一千多美元。中国在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和加入世贸组织(WTO)的谈判中,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对我国提出这样的要求:按GDP总量计算,中国已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发达国家,因此应当以发达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应当指出,“中国威胁论”是毫无道理的。中国早就宣布过,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中国即使强大了,也决不会欺侮别人。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虽已位居世界第四,但按人均计算还比较落后,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西方不可能期望中国吞下损害本国民族利益的苦果。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从各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到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出现,不都是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发展、进步和正在走向强大,不都在说明中国的发展前景看好吗?

(c)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现有的问题都是前进中、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发展,问题必将得到逐步解决,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强大。经常听到人们议论:你说形势好,可看看身边、社会上,什么腐败现象、社会治安问题、职工下岗、国企改革问题,可说是问题多多,这又如何解释呢?

应当指出,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有些还很严重。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应当影响我们对国家形势总的判断。因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前面,我们说要借外国人的眼睛看中国,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自己也不能总是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有一首咏庐山的诗这样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庐山常年云遮雾罩,身在庐山中要想看清庐山全貌是很困难的,只有站在高处或远处看,才能看得清楚。观察国家形势也有类似道理。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环绕在我们身边,交织在我们周围,就如同庐山云雾一样,往往容易遮住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对各种矛盾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主流看不清楚。要在一个12亿多人口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谈何容易?新旧体制的矛盾,新旧运行机制的碰撞,利益调整使得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的冲突,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激荡,国际环境的影响,两方敌对势力的破坏与干扰,就使得中国的改革进程异常复杂,矛盾格外尖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驾驭复杂局面,妥善地处理各种矛盾,才使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腐败问题,古代有,现代有,中国有,外国也有。党和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法律的、政治的、经济的、舆论的,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和遏制力度,力图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指望通过一次“运动”就彻底消灭腐败现象,杜绝腐败行为。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世界上“绝对纯净”的事物是没有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党中央早就宣布,改革开放搞多久,反腐败就搞多久。这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与腐败斗争到底的决心,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战胜重重艰难险阻,绕过道道激流暗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2、外交历来是为内政和本国战略利益服务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应以符合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形势比人强。我国当年发起“乒乓外交”,邀请基辛格到中国秘密访问,从而逐步改善中美关系;而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是历史上有名的强硬反共分子,他也主动要求到尚未与美国建交的共产党国家中国来访问。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实际上,双方的意识形态立场并未改变,而政策改变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本国的战略利益。国际交往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意识形态,就可能束缚我们的手脚。我国对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以及印度、越南等国的外交政策的及时调整,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实行独立自主的、务实稳健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切以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战略利益为出发点,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外交上的体现。今后,如果遇到别人(别国)告诉我们中国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我们就应当冷静思考,不但要研究他所说的内容,更要看看他这样说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任何人都不如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更热爱我们的中国。别人说“中国应当怎样”,归根结底是希望中国变得更适应他们的需要。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

3、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外交发言权以实力为后盾。集中精力搞建设、让中国进一步强大起来,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出路。当年的中国外交部长陈毅,曾经对当时的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说过这样的话:“聂老总,你的原子弹一爆炸,我这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多啦!”这就是实力的作用。我国在当时国力还不强盛的情况下,集中财力物力发展“两弹一星”,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有了这些东西,成了核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为什么现在世界上某些国家似乎能飞扬跋扈、为所欲为?为什么有同学认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有时似乎“不够硬”?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各自的国家实力所致。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影响力,增大发言权,根本出路还在于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让中国进一步强大起来。

4、中国的和平崛起势不可挡。但必须高度警惕西方及先发国家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形式的遏制和扼杀。韬光养晦的政策必须长期实行。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7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的发展中国家。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但是,中国正在、并且必将崛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不争事实。问题是如何崛起?对此,国际社会有一些疑虑,某些别有用心者也乘机造谣惑众。因为历代列强的崛起,都是以发动战争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为手段的。和平崛起,这是我们自己提出的一个新命题和既定政策,正在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提出的建立“和谐世界”的理论,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发展的实践表明,我们不但不会对别国造成威胁,反而会给邻国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发展和崛起,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良好的国际环境非常重要。从历史上看,先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的发展和崛起,从来是十分警惕的。如果撇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前苏联国内的原因来看苏联解体,美国和西方国家等先发国家对苏联在政治上的围剿、经济贸易上的遏制、军事上的“挑逗”竞赛(“星球大战”计划),耗尽了前苏联的国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美国军界上层有人鼓吹:美国现在可以一次性摧毁俄罗斯和中国的核武器而不必担心遭到报复。目的何在: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我们必须注意防止先发国家对于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发展的遏制和扼杀,也必须十分警惕某些西方先发国家用对付前苏联的类似办法来对付我们。我们应当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周边和国际环境。韬光养晦的政策必须长期实行。

5、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确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调查表明,当代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信任,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和建设取得的成绩高度肯定;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同时,大学生高度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对一些重大问题也时有疑惑,对此,我们有责任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必须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形势,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现状及变化趋势以及我国在这一格局中的应有位置,牢固树立青年一代正确的国际战略观,明确当代中国青年在新时代的历史重任,并积极为之而努力奋斗。要帮助大家认识到未来二十年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确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6、努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篇2

1 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养猪形势

1.1 当前生猪存栏确实大幅增加

经过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和长达两年多的高价位市场的拉动下, 当前生猪存栏较2006年年底已经大幅增加, 并且是全国性的。养猪户可以用最直观地了解生猪存栏的情况:自己或自己周边的养猪户养的猪是否多了很多。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上半年, 国内繁殖母猪存栏增加比例较大。比去年同期生猪存栏增加15%~20%, 繁殖母猪增加20%~30%, 能繁母猪占存栏猪的比例已达10%以上, 超过7%~8%的稳定发展水平。

1.2 明年的养猪形势更严峻

目前, 生猪价格已在盈亏平衡点徘徊, 在“保本”与“亏钱”的临界点上, 广大的养户又该如何应对的呢?高价购猪苗育肥和生产成绩、管理水平较差的养猪场已亏损。但根据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种猪的销售情况来分析, 预计到今年年底及明年年初养猪业才正真进入低潮。由于生猪价格已接近盈亏平衡点, 高价购仔猪育肥和管理较差的场户已处于亏损状态, 此时一些非正常现象的出现, 例如, 疾病危害, 猪价继续走低, 低价位猪肉的进口增加等, 使一些中小型猪场和散户被迫退出, 大量淘汰母猪, 也会使生猪行情提前探底, 生猪市场较快恢复正常。虽然当前已经有部分养猪户开始淘汰母猪, 但正常情况下, 明年生猪出栏的数量仍会比今年多。因而可以初步判断, 明年的养猪形势更为严峻。原因如下:一是2~5月份母猪数量增加太快, 产仔出栏高峰在2008年底和2009年。据调查, 目前存栏育肥猪体重多集中在60~75kg左右, 生猪后期供应充足。据供求关系分析, 预计2009年生猪行情将处于低谷。二是猪肉消费短期难以增加。民众对食品安全意识和保健意识的提高, 越来越注重营养、安全和风味等。也就说从吃饱、吃好到吃保健的消费意识转变, 抑制了部分消费群体的猪肉消费。有钱的不吃肉, 没钱的吃不起。随着天气变凉和猪肉价格的下调, 这种潜在需求能力会逐步释放。但是很难抵消生猪存栏的大幅度增加。

2 要保持平稳的心态

养猪不是投机, 而是长期的投资, 需要保持平稳的心态。上半年及去年的价格走势是不正常的。一头生猪赚几百上千元, 一头猪苗赚几百元, 这是养猪正常的利润吗?当前养猪户叫苦的一个原因与养猪利润落差大有关, 由年初的近千元的利润到如今的微利, 甚至亏损, 大半年的时间, 利润落差上千元。而当前亏损严重的大多是年初高价买猪苗饲养的养猪户。当时, 不少养猪户认为猪价还会上涨, 这一判断导致了养猪户高价购进猪苗, 这也是当前购猪苗饲养的养猪户大亏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从目前来看猪价似乎还没有触底反弹的迹象。在生猪价格的垂直打击下, 养猪从业者的心情早已跌入谷底。从早期对后市的乐观预测到目前价格的持续走低, 似乎很难再仅仅用传统的供求关系理论来解释。从我们统计的2000~2007年生猪价格走势图来看, 2005年生猪价格的走势与2008年已过月份生猪价格走势基本吻合。那么2008年生猪市场的后期和2009年走势可能会比2005年更不乐观。多数猪场认为, 上半年的暴利是不正常的, 目前价格下滑是正常现象, 经过动荡和调整, 市场会走向平稳, 生产会趋于稳定。行业人士普遍认可的正常养猪利润可维持在100元/头左右。

3 依托规模优势、技术优势

实施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 而规模化养殖有增加经济效益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回望过去, 2005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 2006年遭遇高致病性蓝耳病, 猪价下降到6元/kg左右、猪只大面积死亡, 很多养猪户出现亏损, 但一些大型养猪基地依托规模优势、技术优势, 疾病防治得当, 实现了“市场虽滑坡, 效益仍可观”的现象。现在生猪销售价虽然掉了, 但生猪生产的各项成本基本都实现了同步下滑, 所以养猪还是有点利润的, 如果生产效率上去了, 规模和产量提高了, 也是能赚一些钱的。

4 要采取措施

搞好自救, 主要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 面对市场和疫病的双重威胁, 为了尽量规避风险, 提出如下自救措施:

4.1 认真做好市场调研

建立健全生猪产销信息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 全面掌握产销情况, 给生猪生产形势做出准确判断, 加强宏观管理和引导, 准确调控生猪市场。

4.2 规避风险要从生产入手

设立准入门槛, 减少无效投资, 支持和培育技术、管理水平高, 抵御市场风险强的规模养殖, 规范粪污处理, 加强防疫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行标准化改造, 推动生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稳定发展。

4.3 疫病的隐患和负面影响非常大

要坚持自繁自养, 杜绝从外面引进仔猪, 特别是疫区引进仔猪。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饲料霉变和涨价引起的营养打折, 给猪群提供充分全价的营养, 干净舒适的环境, 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 这是防病的基础和根本;做好猪瘟, 伪狂犬等重大疾病的免疫, 疫苗采购要理性化, 靠对产品的深度认识和临床实践来检验和确定采购;定期对猪群做好保健工作, 尽量减少细菌病的继发感染, 降低细菌继发感染引起的死亡;增强生物安全意识, 加强猪场内外环境的消毒, 将疫情拒之门外;密切注视猪群的健康状况, 做到对病猪早发现, 早隔离, 早治疗, 传染猪只无害化处理, 严防造成疫情扩散;对病猪的治疗要对症对因用药, 严禁滥用药, 超量用药, 防止重蹈因药物中毒而死的覆辙。

4.4 积极引导猪场和养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进行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 提倡微生态、营养性添加剂和全价平衡饲料饲喂, 中草药防病保健, 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和违禁药物, 确保猪肉安全, 消费放心。

4.5 组织好养猪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间的产销对接

正确认识当前的价格运行形势 篇3

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拉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点

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构成因素来看,今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引发的。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1—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8.7%,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9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5个百分点。两者合计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占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97.1%。也就是说,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构成中,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占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97.1%,而其余6大类价格上涨仅仅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1个百分点,仅占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的2.9%。在居民消费价格的8大分类中,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三大类价格是下降的;烟酒、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三大类价格小幅上涨,涨幅均小于2%。尽管与老百姓的感受有一定的差异,但统计结果说明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价格的上涨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出现由于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而引起全面的价格上涨。

二、价格总水平的平均上涨幅度仍处于适度范围内

从目前价格总水平的平均上涨幅度来看,1—7月份累计上涨3.5%,虽然超过了预定的3%的计划目标,但仍处于温和上涨的范围内。而且,3%的价格涨幅目标是以8%的经济增长目标为前提设定的,但目前经济增长幅度已经达到了11.5%,而3.5%的价格涨幅与11.5%的GDP增长相比也在适度的范围内。从历史上看,实施工业改革的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超过11%的年份一共有7年。在这7个年份中,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是1994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为24.1%,最小的是1992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为6.4%,7年的平均涨幅为12.7%,上述年份的价格涨幅最小的也大于今年1—7月份价格涨幅3.8个百分点,而7年的平均涨幅则高于今年1—7月份价格涨幅8.9个百分点。因此,从历史的比较以及经济增长的对应速度来看,今年1—7月份价格平均涨幅仍处于适度的范围,物价总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控范围,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三、今年价格总水平的上涨,是由于生猪短缺导致的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 是特殊原因引起的短期现象,不具有持续性

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原因并不是国内总供求关系失衡,也不是因为农产品整体出现了供求失衡,而主要是由于5月下旬以来猪肉价格急剧上涨引发的。这种以猪肉价格短期内急速上涨引发的价格总水平上涨,虽然具有影响大的特点,但不具有持续性。

从短期来看,肉价的大幅度上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因为肉类在居民消费价格中的权重较大,而且对其它食品价格、特别是食品工业和餐饮业价格的影响也较大,但这种影响只限于即时的影响或滞后时间较短的影响,不会产生过长时间的影响。一般来讲,生猪的生产周期是3个月左右,如果算上母猪怀仔的时间,大约在半年左右。如果从6月份生猪供应明显短缺、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时算起,以3个月为短周期计算,到10月份猪肉价格有望实现基本平稳并可能略有下降,以6个月为长周期计算,则到明年1月份,猪肉价格有望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从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作用来看,一般来讲,我国粮食与生猪的合理比价为5∶1,即5斤粮食可转换1斤生猪,而现在一斤生猪的价格相当于10斤粮食的价格,目前养猪的收益预期高于传统的合理范围一倍左右,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很高。加之国家近期出台了生猪饲养的一系列扶持措施,如对每头饲养的母猪补贴50元、生猪防疫采取免费强制免疫、设置生猪规模饲养奖励基金、对病害猪实施每头500元的补偿、对生猪饲养贷款实施担保政策措施,使企业和个人养猪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因此,生猪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最长的时间可能不会超过6个月。从市场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8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逐渐平稳,并出现了小幅的回落。如果考虑到9、10月份天气转凉、猪肉需求有所增加的因素,猪肉价格仍可能高位运行,甚至不排除猪肉价格在9月份有可能出现一波新的小幅上涨,但随着生猪出栏数量的相应小幅增加,供求矛盾不会出现明显的加剧,猪肉价格涨幅将会小于6、7、8月份,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减小。10月份以后,随着生猪供应的逐渐增加,猪肉价格将逐渐回落,从而影响价格总水平涨幅的逐渐回落。到明年1月份之后,随着生猪供应的明显增加,猪肉价格将出现显著的回落,从而对价格总水平产生向下运行的影响作用。

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对居民消费价格上升的压力较小

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之后向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传导,从而产生价格总水平的大幅度上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严重通货膨胀发生的重要特点。但从目前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来看,今年1—7月份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仅上涨2.9%,其中采掘工业出厂价格仅上涨0.1%,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上涨5.7%,明显低于1985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1%的其他7个年份。7个年份平均价格涨幅为20.6%,高于今年1—7月份涨幅20.5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出厂价格的最低涨幅为6.9%,高于今年1—7月份涨幅1.2个百分点,七个年份平均价格涨幅为16.2%,高于今年1—7月份涨幅10.5个百分点。可见今年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低于上述经济高增长年份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因此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也是明显小于上述7个年份。

五、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消费需求压力较小

同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超过11%的7个年份相比,目前的消费品市场呈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格局,而上述的7个年份消费品市场均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消费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是明显不同的。我们知道,投资和消费双膨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但从目前来看,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虽然很大,但消费增长相对较慢。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需求因素是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消费的高速增长,是居民消费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必要条件。今年1—7月份,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5%,虽然是近几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但同其它7个年份相比,则是明显缓慢。统计数据表明,1985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高于11%的其他7个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分别为20.7%、17.6%、27.8%、16.8%、13.4%、30.5%、26.8%和15.5%,除了199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略低于今年之外,其它各年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幅度均明显高于今年。这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2.8%,高于今年1—7月份的平均增幅7.3个百分点。比较来看,今年消费需求对价格总水平的拉动作用明显小于其他7年。这样的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是难以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的。

六、汇率变化的影响环境不同

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是浮动变化的,总体的变化趋势是人民币平稳小幅升值。自去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已经上升了7.3%。随着经济增长和竞争能力的提高,经济界预期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还要加快、升值的幅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这种变化,对于抑制国内价格总水平的过快上升是有利的。目前的人民币汇率的这种变化与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超过11%的其他7个年份相比,是完全不同的:1985—1995年,人民币对于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贬值的过程,从官方的汇价来看,1985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是293.67元兑换100美元,而1995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是835.05元兑换100美元,这期间人民币的贬值速率为每年11%。这期间人民币大幅度贬值的环境,对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期间出现的严重的通货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述分析表明,今年我国价格上涨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与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超过11%的7个年份相比有较大的区别,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虽然较大,但价格运行没有持续上涨的条件,影响价格上涨的压力远没有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超过11%的7个年份大。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度上涨的影响较大,加之生猪生产有一定的周期性、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肉价上涨短期内难以彻底消除,因此在一两个月内价格总水平涨幅还有小幅增加的可能。此外,目前国内流动性充分、资产价格涨幅较大、国际价格上涨以及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也会支撑8、9、10月份价格总水平涨幅仍将在高位运行,对此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从长期来看,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消费品供应大于需求是当前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不存在价格总水平涨幅持续高位运行的经济条件。在目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阶层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没有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价格总水平基本平稳运行是现阶段价格运行的主要的、基本的特征。尽管在一定的特殊环境下、在特定的时间内价格运行出现一定的波动或结构性上涨,并不会改变价格运行基本稳定这一长期的、基本的运行趋势。

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篇4

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篇5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91分 [考试说明]: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

正确

错误

2、人民群众始终是反腐败的主力军。

正确

错误

3、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

正确

错误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

错误

5、新时期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正确

错误

6、在人类政权的更迭史上,执政者因腐败而垮台是一种普遍现象。

正确

错误

7、加强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度是关键。

正确 错误

8、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政府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

正确

错误

9、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

错误

10、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正确

错误

11、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领导人员目标管理,与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正确

错误

12、远离腐败,我们要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正确

错误

13、在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行为实施责任追究时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予追究。但已退休的免于追究。

正确

错误

14、反腐败归根结底就是让一切掌握权力的干部不腐败,也就是说,对干部要“管住”。

正确

错误

15、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违反或者未能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的,应当追究责任。

正确 错误

16、党委(党组)应当建立走访座谈、社会问卷调查等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机制,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有序参与,广泛接受监督。

正确

错误

17、党委(党组)应当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每年专题报告上一级党委(党组)和纪委。

正确

错误

18、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一般不列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内容。

正确

错误

19、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是纪委书记。

正确

错误

20、党委(党组)可以将检查考核情况在适当范围内通报。

正确

错误

21、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家化、革命化。

正确

错误

22、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正确

错误

23、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公职、开除党籍。

正确 错误

24、在国家立法中,充分体现反腐倡廉基本要求。适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反腐倡廉具体制度和有效做法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

正确

错误

25、各级政府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政治责任。

正确

错误

26、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正确

错误

27、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子女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正确

错误

28、监督的形式主要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舆论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正确

错误

29、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根本是要解决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问题。

正确

错误

30、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

错误

31、领导干部责任考核的评定分为()、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

优秀

合格 优良

良好

32、从本质上说,腐败是()的产物。

利己主义

剥削思想

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拜金主义

33、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的方针。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立足教育,着眼防范

34、用人制度改革的取向是()。

民主公开

德才兼备

注重实绩

扬长避短

35、党章规定:“党按照()的原则选拔干部”。

德才兼备

群众路线

注重实绩

扬长避短

36、()是防治腐败的基础。

教育 预防

惩罚

法律

37、《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第六条规定,领导干部发生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事项的,应当在事后()内填写《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并按照规定报告。

7天

10天

20天

30天

38、《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第八条规定,党委(党组)应当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制度。

检查考核

半年自查

考核检查

年终考核

39、《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的各项规定,“不准()决定干部任免”。

擅自动议

临时动议

个人动议

突击动议

40、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

责任制

票决制 问责制

委任制

4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中央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法规性文件是()。

《中国共产党中央和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法》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

《工农检察部组织条例》 42、1923年召开的()通报了一些党员因违反党的纪律而被开除党籍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根据党的章程规定开除违反纪律的党员和停止党员参加会议的权利。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三届一中全会 43、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受第五届中央委员会的委托,制定和通过了()。决案增设了“党的监察委员会”一章,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决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决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修正章程决案》

44、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是()。

叶坪村谢步升贪污案

宾县煤霸王守信受贿案

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

洛阳市委书记武振国受贿案

4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惩治腐败

经济建设

法制教育

思想建设

46、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

主要标志

核心标志

关键因素

重要标志

4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干部队伍

党的基层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纪律 48、2003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一部专门的党纪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4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 知情权、执行权、监督权

立法权、执行权、监督权

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50、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

示范教育

岗位教育

廉洁教育

反腐倡廉教育

51、()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应当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

分管领导

纪委书记

办公室主任

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52、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以()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改革

发展

创新

继承 53、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开放

全面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54、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的工作总基调是()。

稳中求进

提质增效

又快又好

多快好省 55、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着力()。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

调增长、稳结构、促改革

稳增长、促结构、调改革

促增长、调结构、稳改革 56、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坚持创新

坚持发展

坚持改革

坚持开放

57、()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反对腐败,说建设廉洁政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8、党的十八大提出:健全()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反腐败法律

反贪污受贿法律

反行贿法律

反贪污腐败法律

59、《廉政准则》第一条第二款规定,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身、娱乐等活动安排。

礼金

现金

吃请

宴请

60、《廉政准则》规定了()个“不准”。

52 12 18 6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责任追究,要实事求是,要分清()责任。

集体责任

个人责任

主要领导责任

重要领导责任

62、党的纪律处分包括()。

警告)以及旅游、健 严重警告

免职

撤销党内职务

63、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的方针。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惩防并举

注重预防

64、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不断增强()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

65、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

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

接受党员和群众的来信来访

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 66、党的基层组织要对党员进行(),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

监督

服务

教育 管理

67、转变发展方式、党的先进性建设、惩防腐败体系建设要()。

三位一体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68、《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的原则。

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权责一致、惩教结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依靠群众、依法有序

6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大兴(),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求真务实之风

艰苦奋斗之风

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70、当前反腐倡廉的有利条件有()。

有党中央旗帜鲜明、坚强有力的领导

有健全的制度保障

有一支好的干部与队伍

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7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

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运行体系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7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

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政府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73、要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完善对腐败的惩处机制。

法律

政策

纪律

制度

74、廉政文化的三个层次是指()。

理念

制度

物质

文化

75、当前错误的干部选拔标准包括()。

任人唯钱

任人唯亲 任人唯吹

任人唯“杠杠” 76、廉政教育定位于()。

人性教育

底线教育

实践教育

警示教育 77、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

总体设计

统筹协调

整体推进

督促落实

78、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

79、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文化传承的考验

80、中央在反腐倡廉形势判断方面,深刻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是三个并存即:(),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

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

案件查处力度加大与违纪涉及面广并存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篇6

内容摘要: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掀起了一阵反腐之风,许多的大老虎应声倒下,总多高官的落马的事实证实了十八大报告对反腐败态度鲜明,“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中央时刻保持着“苍蝇老虎一起打”,的高压态势,落马高官不断从军队、地方、中央部门、国有企业,覆盖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系统,他们的级别不可谓不高,其中“副国级”以上就有3名,“省部级”以上55名,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有6名,“刑要上常委”得以兑现。虽然现阶段反腐斗争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面对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对党的建设非常不利。

关键字:反腐败 打虎 公务员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分析、认识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斗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存在的腐败问题

1、腐败案件不断增长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2013年1月,《检察日报》刊登了2012年反腐十大典型案件,这其中有: “打黑英雄”四罪加身的王立军案;染指矿业又“卖官”的刘卓志案;同一岗位的第4个落马者的董永安案;“杰出青年”变腐败官员的肖明辉案;从开始廉洁到最终腐败的张国华案;镇长挪用公款1.78亿的李丙春案„„小到乡镇正科级,大到国家部委正部级,范围之大,波及之广,令人痛惜和心寒。

2、三公消费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 奢靡和公游铺张。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 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3、越权渎职

腐败并不只是贪污受贿,它还包括政府官员的越权渎职,有时后者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危害远大于前者。最可怕的是那些“公仆”为了追求政绩,大搞面子工程、献礼工程,大把花掉我们纳税人的钱,却

1 对国计民生于事无补。我们目前的发展虽然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但硬性发展盲目发展,把形象工程各类盲目工程当作发展,以地方政府领导的主观上新的计划经济思想来促进生产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大跃进式发展,涸泽而渔,拔苗助长式的发展,只顾眼前利益,破坏环境,4、无礼寸步难行

如今老百姓都在抱怨,说要想在中国办事,就得请客送礼,读懂潜规则,并熟悉官场的游戏规则。尤其是生意人,对此的感触更深。申办一个许可证,申请一个专利权等等,没有礼尚往来的适当表示,就要面临无数繁琐的手续,甚至给你冷板凳。老百姓嘲弄,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二、我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的立场与目标

我国党风廉政和反腐斗争的立场目标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1,保持反腐高压,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

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共十八大后,以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坚持反腐的高压态势,采取“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不姑息政策,只要党员干部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我们党绝不姑息。高官不断从军队、地方、中央部门、国有企业中落马,覆盖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系统,他们的级别不可谓不高,其中“副国级”以上就有3名,“省部级”以上55名,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有6名,“刑要上常委”得以兑现。彰显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反腐败上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意志品质,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和严厉举措。在这一反腐高压下,党员干部想要犯错误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2,简政放权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腐败看作是来自外界的诱惑、腐蚀。权力是否会腐败,主要要看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只要对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腐败是可以遏制的。事实说明,腐败往往是公权力运行的伴生物。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与权力有着必然联系。如果不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直接的后果就是政府权力涉及领域越多,腐败现象也越多。那么,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就无从谈起。建设廉洁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是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政府的集权化、过度行政化是多年来腐败多发、易发的症结所在。权力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为民办事,用不好会误民误事,甚至滋生腐败。中央简政放权的背后是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土壤,从根本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发生。3,反腐教育,警钟长铃

对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腐败是可以得到一定遏制的。开展反腐教育,并不是只是开开会,上上课哪样走走形式。位于北京的秦城监

2 狱是我国关押高级贪腐犯的场所,中央曾组织现任党员干部去参观秦城监狱,去看看原先一起工作的同志现在的窘况,昔日的他们是封疆大吏,部委领导,大权在握,现在再去看他们时早已风光不再,沦为阶下之囚,在这一前一后都是因为贪腐,许多 “参观者”看完后深受触动,这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严惩贪腐,痛打“老虎”,不仅是政治领域的斗争,也是市场经济领域的较量。只有严查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行为,才能营造自由、平等、法治的市场环境,才能让守法企业和投资者在法治、规则框架内自由发展、平等竞争,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经济繁荣。

反腐败不仅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斗争,更是社会价值观的较量。近年来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种思潮,即一边骂公务员一边向公务员队伍靠拢的畸形态度,考公务员热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些问题,“官好当,好当官,当官好”却忘了 “当好官”,从前几年的公务员热到现在国考报名人数的明显下降视乎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即官没有原来那么好当了,福利少了,灰色收入少了,还有就是腐败的机会少了,不敢了。

打“老虎”、拍“苍蝇”、纠“四风”,针对党员干部队伍开展的惩腐肃贪、正风肃纪所带来的红利已经外溢到社会层面。

三,虽然反腐倡廉与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也应该从现在开始,加强对党风廉政的认识,廉洁修身,反腐倡廉。

第一,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懂礼仪,懂道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做人要懂得礼仪,要懂得自爱。古人有云:人之贪,性也。人贪婪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因而如果我们没有克制自己的贪念,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的要求,那么我们就会滋生腐败的因子,玷污我们的人格,模糊了我们前进的视线。

第二,我们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行为规范。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分之想,我们要摒弃个人主义人生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权力意志论的人生价值观;我们要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为马上步入社会,投身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浪潮中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三,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目前大学校园里的校风正在逐渐变质,腐坏。请客繁、花红酒绿烂、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大学这块人生路上的最后一块净土。近年来,有一部分大学生,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试想:如果在大学校园里就产生了这种不和谐、不健康的意识,那么当他们步入社会接触到实实在在的公共权力和利益时,后果又将怎样?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

3 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始终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修身,廉政。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是,作为党和国家的接班人,作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我们大学生的廉洁修身就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我们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无论现在还是以后,始终保持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廉洁自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玛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11月第一版。

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篇7

一、正确研判国际经济形势, 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

2008年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 近年来发展成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危机发生至今, 已经四年过去了, 国际经济时好时坏, 波动起伏, 总体低迷。去年, 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统计, 全球经济增长3.8%, 比上年下降1.4%。世界贸易增长6.9%, 比上年下降5.8%, 世界经济与贸易出现双降。

美欧日都采取了多种方式促进经济复苏, 但实际效果甚微。即使重新重视实体经济, 培育新型战略产业, 加强金融监管、实施自救与互助, 短期内都难以根本好转。

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扩内需, 必须稳外需。以出口为例, 我国目前虽已成为出口额第一的国家, 但我国人均出口仅是原来出口第一大国德国的十六分之一, 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潜力与差距仍然很大。目前, 我国对外经济中, 出口受阻, 利用外资下降, 但是对外投资增长强劲, 去年达到601亿美元, 成为世界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鉴于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 尽管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力挽危局, 但复苏之路将会曲折而漫长, 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告诉我们, 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 不仅十分重要, 而且更加紧迫。

二、坚持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不动摇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影响到世界新兴经济体, 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也难以独善其身。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们走过了国外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历程,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但是别人一、二百年曾经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也会在我们今天集中表现出来, 改革、开放、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我们目前的发展方式代价高昂。以2009年中国、日本的主要能耗与经济指标相比, 日本消耗了世界3.3%的煤炭和5.1%的石油, 创造了占世界8.7%的GDP。同年, 我国消耗了世界46.9%的煤炭和10.4%的石油, 创造了占世界8.6%的GDP。中、日当年实现的增加值差不多, 我们却消耗了相当于日本14倍的煤和2倍的石油。长期依靠资源低价、环境无价发展经济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转方式、调结构具有十分的紧迫性。

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也是艰巨的。转方式调结构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一些制度的变革, 改革已进入“趟深水、啃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时期, 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此外, 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一路“高歌猛进”, 虽有调整的要求, 却无调整的压力和动力;现在增速下滑, 各方面的关系又开始“绷紧”, 虽有改革调整的紧迫感和压力, 却缺少财力等有利条件的支撑。近期, 稳增长的压力增加, 使转方式、调结构的工作更觉困难。

科学发展是“十二五”的主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二五”的主线, 转方式、调结构是“绕不过、推不开、拖不起”的时代课题。“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舒舒服服转不了方式, 轻轻松松调不了结构。继续沿着资源低价、环境无价、劳动力廉价的发展方向走下去, 会出现发展的成本越来越高, 代价越来越大, 空间越来越小, 路子越走越窄。我们必须正视矛盾, 迎难而上, 沿着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 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三、认清形势, 苦练内功, 努力实现我国餐饮业的科学发展

2011年, 我国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20635亿元, 同比增长16.9%,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 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收入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 用了五年时间, 这个历史性的新突破, 离不开包括在坐的全体代表在内的全行业职工的辛勤劳动和长期贡献。

但是, 去年我国餐饮业的增幅已呈现下行趋势, 近两年还略低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幅。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上升和利润率下滑, 这个“三高一低”的状况使餐饮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餐饮业“用工荒”、“用工贵”、渐成常态。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 实现经营模式创新、企业重组、产业转型正顺应历史的潮流, 催生我国餐饮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们要认清形势, 苦练“内功”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我们行业的紧迫任务认真付诸实践, 努力实现我国餐饮业的科学发展。

苦练“内功”, 首先要认清形势, 胸有全局, 腹有良谋, 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世界各国、各个行业的经济发展都出现困难的时候, 创业者的机会来到了。我们的经济包括餐饮业在内, 增幅仍居各国之先, 我们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仍然较低的人均消费, 使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

其次, 转方式、调结构对餐饮业而言, 要始终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守法纪, 树立诚信。餐饮行业是广大消费者在第一线的生产者和服务员, 也应该是他们在第一线的安全卫士。要坚决执行食品安全的所有法规, 拒绝一切“地沟油”、“瘦肉精”、不合规的“添加剂”等等, 真正使“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安以诚为本, 诚以质为根”的理念成为每一个餐饮工作者的“经营基因”和工作信条。

此外,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任何企业都处在“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的境地, 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统计分析、市场开拓、用工管理、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当然是最基本的“内功”。但是, 在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之后, 企业规模、改组改制、业态选择、发展方式、人才组织、模式创新、提高信息化水平, 等等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容常常是破解“三高一低”“魔咒”的有效手段, 也是企业必须苦练并带有战略性的“内功”。

中国美食, 世界瑰宝。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中国美食不仅蕴含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艰苦历程中, 还将注入我们“永不言败”、“永远向前”的奋斗基因。中国的餐饮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切实做到大企业要强, 小企业要活。我深信, 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和发展困境的中国餐饮业, 将会以更加崭新的姿态, 屹立于世界餐饮业之林。

上一篇:廉洁教育意义下一篇:任志强的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