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精选8篇)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 篇1

本部电影的主角:瓦力、伊娃。瓦力,英文名字“WALL-E”,是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s-Earth(地球废品分装员)的缩写。

故事发生在2085年,由于人类无度地破坏环境,地球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于是人类不得不移居到太空中的一艘大飞船上。并且聘请Buy N 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于是Buy N Large公司向地球运送了大量机器人来捡垃圾,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渐渐的都坏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叫瓦力的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预定程序捡垃圾。显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过了几百年,瓦力收集了不少人造的物品,其中最让它喜欢的是一盒录像带——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唯一仅存的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感到孤独。有一天一艘飞船差点落在它头顶,一个先进的机器人伊娃来到地球负责搜索一些东西,捡垃圾的瓦力“爱”上了伊娃,但是它面临着抉择,是随着伊娃和飞船离开地球,还是继续按照预设的指令把垃圾捡下去。当然它最后选择和伊娃一起离开,飞向太空。

看到这,想必很多人都感动得留下了眼泪,为瓦力执着于自己的使命,更为瓦力对伊娃的爱。作为一个机器人,瓦力本不该有人类的感情,但在几百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瓦力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懂得了孤独,懂得了欣赏人类的影视作品,并模仿其中的动作,而这已经超出了一个机器人的能力范畴。虽然如此,瓦力仍重复着它清理垃圾的动作。只是,当伊娃出现的时候,注定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影片中有两个片段很感人。一个是瓦力在在伊娃昏迷不醒的时候守护在她的身旁,为她遮蔽风雨,纵使电闪雷鸣、刮风下雨也不在意;当她离开地球的一刹那,纵使浑身碎骨也是义无反顾只为她的一个心形微笑,只为和她的一次牵手,只为她的平安。看到这我们会想,谁说机器人就不能有爱情?谁说机器人就不配拥有爱情?虽然自己其貌不扬,在心爱的人面前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虽然她

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天空恣意飞翔;虽然她是一个离自己不知有多远距离飞行器上的植物守护体,而自己仅仅只是地球上的垃圾清理工„„可是,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这些有能代表什么呢?这些又能阻止什么呢?

另一个是在太空船上,船长的机器人助手将瓦力弄坏时伊娃痛苦的神情令人动容,催人泪下。两个机器人的感情至此得到了最高程度的升华,当他们回到地球,伊娃修好了瓦力,却痛苦地发现瓦力瓦力已经失去了之前的记忆,认不出自己了。伊娃痛彻心扉,一声声呼喊着瓦力的名字。最终,结局如大家预料的那样,伊娃唤回了瓦力的记忆,他有认出了伊娃。我们为他们温馨、唯美而又充满艰辛的爱情感动,并祝福他们能够永远幸福下去。

写到这,想必大家应该大致了解了本片的主题,除了歌颂瓦力与伊娃的爱情,另一个就该列举一下人类的罪恶事迹了。当看到那触目惊心的垃圾山,当看到瓦力一次次的将垃圾压成一个个正方体堆起来,我们就可以想象得出来人类到底“创造”出了多少的垃圾,多到地球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这是何等悲哀的事。而人类将地球变成垃圾球之后却拍拍屁股走人,将清洁地球的任务交给了无辜的机器人。当瓦力产生意识,有了感情,发现自己只是人类的工具,他心里怎么想的我们无处知晓,或许只有那一幢幢的垃圾大厦才能看出瓦力对地球作出的贡献。当胖得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的人类回到地球,看着地球的满目苍夷,才能了解到自己的过错。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 篇2

关键词:影视动画鉴赏,应用,新颖性,生活观察和体悟

一、开设影视动画鉴赏及应用通识课的意义

影视动画欣赏是一门视听艺术, 既可以丰富学生知识, 也可以开拓学生眼界, 在欣赏过程中, 经过反复的品味观摩, 让学生由表层及内在地感受影视动画艺术的丰富内涵。同时通过欣赏优秀动画电影, 体会动画电影的不同风格, 感受不同形象的夸张、幽默, 真正了解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公共影视动画鉴赏课程将会带动所有喜爱动漫的艺术类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 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一起探讨学习, 丰富课堂教学, 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影视动画鉴赏及应用通识课的现状

(一) 思想不重视, 定位不明确。

多数院校开设该门课程仅是因为教育部的红头文件, 对该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不明确, 不够重视, 流于形式。

(二) 课程随意性较大, 缺乏统一性。

由于该课程涉及面广, 包含内容众多, 无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等, 主要由该门课程的老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觉来确定, 随意性很大。

(三) 教学设备陈旧, 教学环境不完善。

为节约教育成本, 一般采用大教室大班授课, 学生众多, 不便管理, 教学效率低。同时, 影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 硬件的不完善严重影响影视鉴赏课程的效果。

(四) 教学观念陈旧.

大部分开设影视动画鉴赏的高校对该门课程抱着陈旧的教育观念, 认为高校非专业影视鉴赏无非是组织学生看看片子、写个观后感之类, 没有正确认识影视教育在信息社会中对大学生发展的价值, 不利于其全面素质的开发, 在审美和教育方面没有表现处独特的价值。

(五) 教学方法和内容匮乏单一, 缺乏新颖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意识, 很少和学生展开艺术和思想上的交流、讨论, 而把看片作为唯一的授课方式, 学生的观影往往是盲目和随意的。由于学生人数众多, 各人喜好不一, 标准模糊不清, 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生双方没有形成互动的双向交流, 既违背了影视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也不符合21世纪大众传媒的本质要求。

三、影视动画鉴赏及应用通识课教学改革

(一) 鉴赏

在课堂教学中, 常规的方法是先看后讲或者边看边讲, 极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消极而看片积极,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大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设定, 先由影视动画鉴赏的基本知识点导入对影视具象语言的讲解, 再引出对影视艺术审美特征的探讨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即首先观赏影片局部片段, 引出影视鉴赏基本的知识点, 包括影视艺术知识及内涵层次讲解。第二, 观赏正片, 导入影视语言学习, 具体讲解影视动画作品语言的构成元素及之间的功用和涵义。第三, 结合动画影片观赏进行点评, 讲解影像的美学特征:形象性、造型性、运动性、隐喻性和假定性的讲解。第四, 结合三到四部经典的影片观赏后具体讲授影视动画艺术的具体鉴赏方法, 即构图手段、镜头语言、运动方式等独特的动画影片, 由虚拟摄像机的运动、拍摄不同的角度等分析, 最后引出对影视动画色彩隐喻性、运动性、色调明暗性等全方位探讨, 使之多角度、全方位真正了解和掌握影视动画艺术的特殊美学特征。

教师要把学生带入特色课堂、兴趣课堂, 引导学生活跃的发散性思维, 从动漫影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开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拓展个人创造性艺术思维和修养。

(二) 应用

任何的创作灵感都源于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体悟, 同时于此基础上进行形象的联系和艺术的再加工。要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本质特征加以概括和提炼, 再辅以鲜明的特点作恰当的夸张再创造。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 在原有故事的情节上能动的再创造, 打开宽广角的思维模式, 形象的将原始素材强调、夸张、再加工, 突出故事的高潮点, 传达出自己内心独特的故事, 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根据文艺创作的需要, 走出僵化的思维模式, 构思出具有张力的故事情节, 形象生动的角色和场景不同于内心记忆中的同类事物, 千人千面。为了避免学生在第一视觉印象中留下乏味的枯燥感觉, 可以从身边熟悉及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来培养和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熟悉的人物形象 (家人、亲戚、朋友、老师、学生, 也可以是自己喜欢和崇拜的明星、电视剧角色) , 再由生活中收集人物的具象鲜活特征, 加以概括、提炼和归纳, 避免人物的性格角色的脸谱化, 创作出或鬼马精灵或憨厚发呆或狡邪阴险或愚蠢笨拙的鲜活人物形象。不过在运用变形夸张的基础上还是要关注基本的人体解剖和结构, 这就需要完善基本的的美术基础, 不能随意、无准则的夸张和变形。故事中角色的设计要活灵活现, 同时善于运用角色的肢体动态语言表达具体的内容情节, 创造适合人物具体性格的服饰作为陪衬和烘托。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影视鉴赏;现状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006年3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各高校从2006年秋季起,陆续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开设。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同时要求各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努力提高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从2006年秋季开始,公共艺术课程在各高等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而纵观课程设置中规定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除《影视鉴赏》外,均为传统而古老的艺术门类,因此影视鉴赏课程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里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鉴赏公共选修课程是从2007年开始开设的,到现在已有5年的时间,共有2000多名学生选修过该门课,是学院开设时间最长、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本文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鉴赏公共选修课程的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课程教学情况等几方面对影视鉴赏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本校影视鉴赏课程今后改革提供方向和建议,为其它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鉴赏公共任意选修课程。该门课程从2007-2008学年第1学期开始开设,为全院公共任意选修课程,2学分,共36学时,每周三节课,共上12周,具体上课时间与全院公共任意选修课时间一样,2007-2008学年为周二晚上和周四晚上上课,2008-2009学年和2009-2010学年第1学期为周六上午和周六下午上课,2009-2010学年第2学期和2010-2011学年为周二晚上和周六上午上课,2011-2012学年第1学期为周二晚上上课,2011-2012学年第2学期为周二、周四晚上上课。上课地点为学院多媒体大教室,一般每班人数为80人—100人左右,有个别学期有120人的班。固定开设该门课程的老师有2-3人,都是公共基础教学部的老师,而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来自学院各个系。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选修影视鉴赏课程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问卷123份,回收率96.9%,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99%。

(2)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维普期刊网上查阅大量的直接和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3)访谈法

对有关老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为本研究提供了实际的指导意见。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鉴赏课程选修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据调查,学生选修影视鉴赏课程的动机(表1)依次是提高艺术修养(47%)、看电影放松(41%)、凑够学分(11%)、其它(1%),从调查结果来看有47%的学生是想通过影视鉴赏课提高艺术修养,只有11%的学生选修的目的是想混够学分,同时还有41%的学生想通过影视鉴赏课观影得到放松,这说明很多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学校有无必要开设影视鉴赏课(表2)依次为,有必要(51%)、非常有必要(25%)、一般(22%)、没必要(2%),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6%的学生认为影视鉴赏课是有必要开设的,只有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从这点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学院开设这门课程还是比较认可的。

在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对自己欣赏影视作品的水平是否有提高上(表3),有23%的学生认为提高很大,68%的学生认为有点提高,只有9%的学生认为没有提高。这点说明通过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具备了欣赏影视作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

2.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在上课时间安排上,有96%的学生认为周二晚上或周四晚上上课要比周六上午上课更有效率。在课时安排方面,有66%的学生认为每周两课时比较合适(表4)。班级人数方面,有44%的学生认为每班80人是比较合适的,28%的学生认为每班100人是合适的。

在对现有的观影教学设备的满意度方面,有43%的学生比较满意,有32%的学生觉得设备一般,18%的学生不满意现有的观影教学设备。

三、结论与建议

1.调查发现,选修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对课程的认可度较高,通过课程的学习基本上掌握了欣赏影视作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2.在时间安排上,安排在周二或周四的晚上要比安排在周六上课更有效率,课时上每周2课时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班级人数方面每班80人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影视鉴赏论文 篇4

学 院:经济学院 班 级:金融四班 姓 名:陈曦 学 号:201040102122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从整体节奏中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解读影片《天下无贼》

学 生:陈曦

经济学院10级金融四班,学号201040102122

摘 要:《天下无贼》的故事可谓丝丝入扣,从其紧密而有序的节奏和深入人心的细节里,我们了解人物、贴近人物,从而在人物身上看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有爱、有信仰、有道德,在正邪的激烈碰撞中我们也完成了一趟自我审视的灵魂之旅。

关键词: 理想 信仰 责任 价值

《天下无贼》讲述了单纯的青年和斗智斗勇的两帮贼同车而行的故事。简单纯朴心无杂念的民工傻根带着准备建房娶妻的六万元血汗钱踏上了回乡的火车,却无意中成为了两帮盗贼的目标。一帮是神偷侠侣王薄和王丽,因王丽与傻根有一面之缘并受过其帮助,心怀感恩故一直想保护傻根不被他盗所侵扰,另一帮贼是以黎叔为首的盗窃集团,意欲吞掉这只毫无戒备的羊。期间还穿插着搞笑滑稽的劫匪和低调观望的警察,整个故事里中警察一角坐山观虎斗,终收渔翁利。结尾处,傻根还在熟睡,黎叔一伙人被端掉,黎叔在杀了王薄之后也被逮捕了。警察最终还是放掉了因新生命的到来而心生善念的王丽。结局是伤感而完满的,故事真的以天下无贼告终,虽然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但还是表达出了导演和很多观众的心声。

一、从人物特性上看到的理性与信仰

在影片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理性如何与情感和信仰纠缠在一起,宗教救赎如何戏剧性地影响事态的发展。毫无疑问,傻根是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他仅根据幼年拾粪画圈的事情和与狼共处的经验就断定人都是讲诚信的,不可能比狼还坏,是在缺乏理性。而黎叔是个康德先验理性的忠实履行者,他崇尚技术理性,不惜余力维护制度和秩序,他太相信自己,也只相信自己。

至于王薄,是是情境理性者。他对这个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甚至闪烁着哲学的火花。比如他曾说一段话:“他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即使如此,他还是会被感情所左右。当听到王丽说她已经怀孕,想为后代积点阴德,他理性的天平立马倾斜。他不惜得罪道上呼风唤雨的黎叔、违背自己的原则,甚至抛弃性命去维护一个“天下无贼”的幻想世界。对王薄来言,对王丽的爱情是不变的,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理性,就可能失去爱情。只有在这点上,他始终是理智的。

在王丽身上我们看到了尼采的影子,她的情感往往能战胜她为贼的理智,当她诈骗人家一辆宝马车后,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一时间良心发现,决心洗手不干,到庙里烧香拜佛。受了傻根滴水之恩,便决定涌泉相报。她的良心发现,更多的是向朴素人性的回归,而“因果报应”、“积善行德”的佛家理念只是回归的结果而并非原因。这种回归是母爱的冲动,为了孩子,她觉得必须回归社会,也完成对自我良知的救赎。

二、从人物心理中看到事实与价值

在影片中,傻根无法区分事实和价值,他只相信他所看见的,并把其当做自己的价值观。王丽一直处于身份认同的危机,不愿意做贼,有一种洗心革面的原罪意识。她仅仅把“贼”当作种谋生手段,事实和价值的完全对立迫使她寻找宗教和自发的人性即母爱作为两者的缓冲。王薄不相信正义、善良、怜悯,因为这些价值对于一个贼来说是致命的。他相信弱肉强食、趋利避害,只有自己才能保全自己。然而他的价值取向还保留着自发的道德意识,比如忠于爱情,哥们义气,反抗邪恶。

黎叔和警察的价值观就基于牢固的制度理性,以不变应万变,事实只是价值的体现。黎叔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职业惯偷良好的职业道德。用褒义词来形容的话,他顾全大局,坚毅果断,沉着冷静,业务精通。他自觉维护“道上的规矩”,在他身上,体现了事实和价值的辨证统一,通俗来说,就是他是个坏人,所以他做坏事。

影片末尾警察放走王丽,看似渎职,实则不然。警察的核心理念无非是守护正义,惩治邪恶。在他看来,两伙贼窝里斗是符合群众利益的,黎叔被捉和万薄被杀都是罪有应得。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王丽已经改过自新,他亲自向她说出王薄之死,既是一种同情,也是一种惩罚。在警察这个角色上,事实和价值基本一致,只是价值被微调,使得职业道德服从更高层次上的道德,从而带来了事实的微调。

三、从人物思想上看到的自由与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傻根的自由是极为脆弱的,这种道义上的自由是有国家暴力作为后盾的。即便有警察罩着,他经济自由的象征——钱包还是几经转手,差点把他盖房子娶媳妇的生存自由都弄丢了。很难想象他丢了六万块血汗钱,还能保持道德上的自由,一味天真地傻下去。

如果没有警察,那么黎叔也是自由的。他只需要考虑组织、纪律、人才、权术、道上的规矩,而他也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来解决群界和己界的棘手问题。所以说好人和坏贼都是很自由,而好贼却不那么自由了。王薄和王丽亦正亦邪,在黑白两道之间无所适从。王丽本来有不帮助傻根的自由,没有保护他的责任,可是赎罪意识和良知的鞭策使得责任压倒了自由。王薄本来有盗窃任何钱包的自由,可因为对王丽的爱,他放弃了自由,而承担了保护六万块钱的责任。他清楚地知道这责任的分量难以承受,尽管他不能指望这份责任带给自己任何好处,终于他还是因责任而离 去。影片最后的镜头意味深长。当王丽听到丈夫的死讯,只是强忍着泪拼命吃烤鸭的卷饼。王薄用自己的命换来警察的宽恕,警察给了王丽自由,而王丽则把自由变成了另一种责任——母亲的责任,责任之下孕育了一个新的希望,两个自由的灵魂。

五、结束语

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承载了许多个道德失衡的灵魂。《天下无贼》显示了我们时代道德困境,也显示了救赎之道。在跟随人物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次良好的自我审视的过程。在普适观念中是否有一种人性的真实侧面是单纯而至善的,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思索。

参考文献

[1]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影视鉴赏作业 篇5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都试图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影视作品亦不例外,课上,老师通过对作品的读解把握和主题揭示,深刻而明了的阐述了电影的主题,尽管每个人在赏析时对主题读解和把握可能有所差异,但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毕竟我们自己看过一部电影之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上课却不可儿戏,我深信老师是在查阅众多资料的基础上来给我们讲课的。

一部电影,最勾引人的非情节莫属。对情节结构的把握,直接决定了一部电影的成败。

成功的电影,能用最简炼的语言介绍银幕故事,能对全片的情节结构准确把握。了解全片情节的起点和终点,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走。上课时所选的电影,我不知道是老师自己的喜爱,还是教务处的要求,总觉得上课放的电影太过古板,对情节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一部电影看完,最大的遗憾就是对学生群体没什么吸引了。教学要看对象,电影其实是最吸引年轻群体的,不然我们为什么花大把的金钱和时间去电影院。当初选这门课的时候,还是带着憧憬的,但是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当然,不是说,让老师放一些哗众取宠的电影,毕竟这是上课。但是可以稍微现代一些,有看点,才有吸引力。其次,影视鉴赏,鉴赏人物也是其中重中之重。21世纪的明星效应,已经不言而喻了。一个国际巨星,代表的是高票房,高收入。所以,在中国,大部分的群众都是随着媒体和舆论走。我们,也是如此。一部作品,真正的鉴赏,是需要分析主次人物及他们的关系,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把握和分析人物关系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的方式,他们和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的关联的。年轻人喜欢看名人,男生喜欢美女,美女喜欢看帅哥,因为抢镜,有效果!在这样热血的年纪,我们的鉴赏能力明显是脱节的。看完,有时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看完一部电影,自然会有感想,想要有写作的欲望。查了下资料,专业术语称之为“视听语言的初步读解 ”--对影像的读解主要包括画面、色彩、灯光、镜头运动方式等;对声音的读解主要包括音乐和音响,台词和对白、旁白等;还有蒙太奇以及表演、细节等的读解与分析。初涉影视艺术,要学会对语言的读解和分析,要善于抓住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和段落,或他们在开头、结尾高潮中的综合运用。以上为影评写作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一一列出并不意味着考试必须面面俱到,影评写作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倡在相对完整(思想与艺术)的分析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看完这段文字,觉得有点头晕,其实满明了了,却做不到这种程度。在我的思想里,影评应该是随性而至的,想说什么,就说点什么,在自己的记忆里留下一些痕迹,而不是字字句句的解读。我没有那种专业性的眼光和文笔,也么有那种耐心。

总之,影视鉴赏应该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希望老师将继续加油,把它打造成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一句话电影评价

《满城尽带黄金甲》:挣扎过,还是深渊,父王,母后,儿臣唯一死!《山楂树之恋》:纯爱,恋歌,一曲回肠,绕梁三日。

《我的父亲母亲》:初恋这条小路,我们始终手牵手,一路相伴。《金陵十三钗》:还是那个南京,风尘,女子为战,撑起一片天!《泰坦尼克号》:荡气回肠的海夜,一男一女,一生不悔!《十面埋伏》阴谋下的真爱,更令人动容。

《夜宴》:明明谁都无无辜,却,王子,皇后,皇上...结局都是悲剧。《失恋33天》:失恋没什么人大不了,我们都能找到彼此的唯一。《逃出克隆岛》:欲望无止境,永生?不可能!《火星上的秘密》:外太空的科学,始终成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青春,始终都在,那些年,那些美好,我们从没忘记。

《活着》:活着,便是美好,便该珍惜。

《血蟒》:原始的欲望,没了生命,我们还有什么? 《东成西就》:没有最搞笑,只有更搞笑。《神探》: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搏击俱乐部》:双重人格的迷茫。

《窈窕奶爸》:有这样的爸爸一生呵护,该是无憾了吧。《医龙》:医生的职责比总统大多了。

《杜拉拉升职记》:职场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

《阿凡达》:工业革命的负罪,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人类欲望的无止境,通过这部电影为心灵上了一课。

尔雅影视鉴赏要点 篇6

   

A 打架 B 吃饭 C 追女友 D 谈话

电影《有话好好说》中饰演知识分子的是:(d)

A 姜文

B 李琦

C 傅彪

D 李保田    

一般来说,知识分子比较喜欢逻辑理性的东西。()

 

《有话好好说》中饰演书商的演员是谁b    

A 姜武 B 姜文 C 李保田 D 张国立

《有话好好说》这部电影中书商代表的是什么意识形态d A 青年、边缘意识形态

B 主流意识形态

C 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形态

D 市民意识形态    

《有话好好说》被称为(c)风格的电影。

   

A 相声

B 戏剧 C 小品

D 都不对

《有话好好说》电影里面同时存在市民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形态dui  

《有话好好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王家卫x  

在香港电影中,喜欢用晃镜头的是(c)。

   

A 陈可辛

B 关锦鹏

C 王家卫

D 李宇森

下面有关电影《有话好好说》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片子中用了大量的晃镜头 dui B 片中青年赵小帅是一名个体书商

C 姜文主演的

D 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     11

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反映城里人生活的影片是下面哪一部:(a)

A 《有话好好说》

B 《红高粱》

C 《一个也不能少》

D 《英雄》    

晃镜头的画面很稳定。(x)

 

电影《有话好好说》中李保田饰演的张秋生是一个知识分子,代表的是精英意识形态。dui  

《有话好好说》中电脑是被厨师摔坏的。x  

电影《有话好好说》的导演是:(b)

A 冯小刚

B 张艺谋

C 陈凯歌

D 王家卫    

提交作业 暂时保存

电影的大众文化性

(一)待做

中国的娱乐片讨论“艰难的观念转换”发生在哪一年:(b)

A 1958年

B 1988年

C 1978年

D 1968年    

电影《甲方乙方》中的圆梦公司叫“3T公司”。x  

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确是与生俱来的。(y)

冯小刚的贺岁片的喜剧风格是一种青年喜剧。(x)

 

席勒认为什么冲动调节理性冲动和感性冲动,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d A 心理

B 生理

C 一时

D 游戏    

对于大众文化量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游戏和娱乐并不是人的一种天性需要

B 电影具有假象性替代性满足的娱乐化功能

C 电影具有真实性替代性满足的娱乐化功能

D 游戏和娱乐是人的一种后天需要    

席勒认为当人游戏时,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x  

“庖丁解牛 謋然己解 如土委地”出自哪部著作?(a)

   

A 《庄子》

B 《孟子》

C 《论语》

D 《春秋》

电影《非诚勿扰》充满年轻人的欢乐气氛。(x) 

庖丁解牛的一个形象化的展示是(b)里面的小伙计。

   

A 《有话好好说》 B 《新龙门客栈》 C 《红高粱》 D 《黄土地》

电影具有假想性替代性满足的娱乐化功能,比如《顽主》中的‘三T公司’。y  

下面哪一项不是席勒的观点:(d)

A 理性冲动

B 感性冲动

C 游戏冲动

D 视觉冲动     13

下面哪一部电影既具有转型性意义又被称为“杂种电影”:(c)

A 《大红灯笼高高挂》

B 《黄土地》

C 《红高粱》

D 《一个和八个》    

“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哪部著作:(a)

A 《庄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论语》    

提出“人天然有理性冲动、感性冲动、游戏冲动”的是哪位诗人:(d)

A 歌德

B 但丁

C 培根

D 席勒    

提交作业 暂时保存

电影的大众文化性

(二)待做

描写男女主人公的五十年婚姻生活史的电视剧是:()

A 《金婚风雨情》

B 《金婚》

C 《和平年代》

D 《欢喜姻缘》    

电影《集结号》的导演是:()

A 冯小刚

B 张艺谋

C 陈凯歌

D 王家卫    

电影《十月围城》的编剧是:()   

A 李樯 B 王蕙玲 C 陈可辛 D 兰小龙

张艺谋在《红高粱》电影中完成了其大众文化转型

 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涉及到文化大革命

 

下列不是后现代“后假定”美学特征的是

A 反传统

B 现实主义

C 反文化

D 自相矛盾     7

《秋菊打官司》拍摄于()年。

   

A 1991 B 1992 C 1993 D 1994

中国影视的大众文化的源泉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 古典经典

B 民间文化大众化

C 红色经典

D 精英文化大众化   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影视的大众文化:()

A 古典经典

B 红色经典

C 民间文化的大众化

D 传统文化的世俗化     10

张艺谋走的是商业化/主旋律和下面哪一项混合的道路:()

A 国际化/高雅艺术

B 大众化/世俗艺术

C 大众化/高雅艺术

D 国际化/唯美艺术    

下面哪一部电影不是张艺谋直接导演的:()

A 《老井》

B 《英雄》

C 《活着》

D 《十面埋伏》    

后现代“后假定”美学的崛起:反传统、反文化、滑稽模仿、叙述游戏、颠覆和结构等等。

 

下面哪一部电影不是张艺谋创造前史阶段的作品:()

A 《老井》 B 《活着》 C 《黄土地》 D 《大阅兵》    

电影《老井》是张艺谋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

 

田壮壮曾导演过《蓝风筝》。

 

张艺谋是中国第几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A 第二代

B 第三代

C 第四代    

D 第五代

《建国大业》《建党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十月围城》是贺岁电影。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 篇7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讲,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的指标。 根据这个定义,他在《智力的结构 》( Frames of Mind, Gardner,1983) 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 后来增加至八个) 级,即: 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在发展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泊来品,多元智能理论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得到了强烈的认同,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与素质教育异曲同工。

随后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之上,智能商数学说产生,它是对人智力水平的一种表示方式,它代表一种潜在能力,提供记忆、运算、问题解决等生存必备的能力,也就是智力测验所测出的数值。它包括智力、情绪、判断、逆境、健康、精神、发展等九个方面商数。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个体的智力能力,在某个方面数值越高,越能体现其突出的能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学习的成效。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或展示能力之间在认知活动和方式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因此,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而因材施教,这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慢慢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至少让学生发现自己具有一方面的优点,这样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去追求其自身内在的兴趣。同时,也会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于英语影视鉴赏课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是十分浓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英文媒介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很多高校在大学课程中开设英语电影鉴赏课程,通过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大学英语电影鉴赏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一直以来都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这门课程对于大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电影鉴赏课程中合理利用英文电影资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智力能力。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开设了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这门公共选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为了满足大学生迫切需要通过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来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动态的需要,在大多数学生都对英文电影很感兴趣的基础上设置,本门课程的开设可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增进理解各国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促进个体多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对英语影视文化的分析与鉴赏,让学生能够如身临其境般地体会电影中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了解各国的文化、风土人情、地理、文学、 历史、宗教信仰等特点。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搜集各种文化素材与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索影片中所反映的语言特色和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上通过构建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交际手段和非语言交际手段去沟通,学会地道的语言素材,回味经典的电影片段,欣赏优美的语言艺术,感受不同的文化元素,引发深层的文化思考,塑造独立的人生价值观。

本课程在云南农业大学已经开设3个学年,由本校外语学院资深教授讲授课程。笔者选择2014年3月至7月这个学期为研究阶段,这门课程本学期共32课时,每周2课时,计划16周完成教学内容。本学期选修此门课程的学生涉及三个年级( 共181人) ,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7. 45% ,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所占比例为47. 45% ,大学四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为4. 20% 。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观看了10部精心挑选的英文电影,在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来了解本门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的影响。调查问题被设计为此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的最后一道主客观结合的试题。内容包括三个大问题:

问题1: 你是否对观看英文电影感兴趣?

问题2: 英语电影影视文件鉴赏这门课程对于你自身是否提高了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

问题3: 为了改进这门课程,请提出至少一条以上的建设性意见?

此次调查共发放181份问卷,实际收回168份,其中有效问卷161份, 无效问卷7份。研究对象对调查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回答,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心中的想法。调查的结果包含了语言学习,多种智能的发展,学科发展与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以多元化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此次调查的结果中,笔者发现,学生回答的内容反映了多种智力因素对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欣赏英文电影,虽然存在个体差异, 但每个学生都在至少一个智能方面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给出了正面的回应。对于第一个问题,所选研究对象中只有2人表示对观看英文电影不感兴趣,其余160人都对此很有兴趣。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主观上都愿意通过英文电影这种英文媒介来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对于第二题中第一个问题,所有研究对象中有3人在不同程度上认为通过电影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效果不明显。除此之外,有占98. 14% 的人认为通过这门课程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智能方面激发学习者潜能,培养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1. 语言技能的提高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

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影片中人物地道的口语表达,使学生羡慕不已,他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接触到纯正的语音,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言,让学习者在这一部部优秀英文影片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在调查中,42. 24% 的研究对象认为,通过英文电影可以提高口语实际应用能力; 29. 12% 的研究对象认为,通过选修英文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提高了自身的听力能力; 47. 21% 的研究对象借助英文影片增长了词汇量,深入理解习语、俗语等习惯性用法,巩固语法知识。其中一部分研究对象在观看电影时会不自觉地跟着电影的字幕跟读出影片中的台词,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纠正自己以往错误的发音,同时加强阅读英文的能力。他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或者实用的英文句子。每次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即将结束时,授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观看的影片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撰写体会短文。写的过程促使学生对影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可以学以致用。其中,19. 25% 的研究对象提出课堂撰写体会文章增强了其写作能力。由此可见,英文电影可以高效地将学习者所听到所看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学习和生活中,达到提高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

2. 稳定的积极情绪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调查中,很多学生提到自己现在正处于非常迷茫的状态,因此而产生学习焦虑现象的学生不在少数,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的授课教师为此选取了几部有关青春励志的影片让学生观看。49. 69% 的研究对象在观看后从困惑中走出来,对自己的大学学业生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规划。 在学习方面,有80. 75% 的研究对象表示所选的英文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提高了英语的学习兴趣,还有学习者甚至提到在选修这门课的过程中,一开始有逃课的现象,在偶尔观影后慢慢地不再逃课,坚持上课到学期结束。积极稳定的情绪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习者的情绪因电影正能量的传播而得到良好的管理,这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语学习兴趣的产生及其增强。

3. 价值观念的改变带动了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转变

英文影片直观地展现了英语国家社会生活,它涵盖了许多文化信息, 包含风土人情、民族精神、价值观、知识、信仰、道德、法律、礼仪、艺术、历史、地理等特点,影片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又能触动学生的内心,转变其对待异国文化的固有观念,同时带动英语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充满异国风情的影片中,亲自去挖掘文化信息,寻找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影中会出现很多富有文化信息的谚语、俚语、习语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化语言,活学活用。78. 26% 的研究对象在英文电影中获取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带动了英语学习的主动性。52. 79% 的研究对象从以前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的被动学习态度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英语的态度。他们中16. 15% 的学生从选修这门课程后开始养成在课余主动去寻找优秀的英文影视作品,自己学习其中的英文内容,摘抄英文笔记,并把这种英语学习行为坚持了下去。

4. 逆境的耐挫能力坚定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毅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与挫折。同样,当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逆境或困难时,如何学会面对、应对困难和挑战, 是当代大学生急切需要学习的。57. 14% 的研究对象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遇到英语语言规律很难掌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本内容的讲解枯燥乏味,很少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都自称英语基础比较差,希望教师给与帮助,引导他们走出这样的英语学习困境。通过英文影片“永不妥协”的观看,很多学生领悟到如果在逆境中,一直沮丧、迷失,甚至处处抱怨,逃避问题,终会一事无成,而要像影片中主人公一样,用自己无比坚韧的毅力,克服困难,增长学习兴趣,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5. 健康的身心状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问卷调查发现60. 87% 的研究对象反映现在大学的学业压力很重,正常的教学课时已经把他们的日常时间安排得十分充实,而这门公共选修课的上课时间被安排在平常日程的晚上授课,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可以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放松身心,用愉悦的心情去体会文化盛宴。 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展英文电影文化的学习,学生产生积极地情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有83. 85% 的研究对象提到: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在英语听力、口语及写作方面都有很不同程度上的的提高,从而产生成就感。这激励着学习者不断进取,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了自主学习能力。

6. 深刻的内省反思指引学习和未来的方向

62. 73% 的研究对象在影片中得到人生感悟和启迪,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慢慢地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动机、欲望, 学会静思来规划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的学业、未来事业和生活的发展方向。他们从所观看的英文电影中得到启示,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业生涯的规划,思索学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考虑自己的人生方向。学习者通过英文媒介,有感而发,逐渐地认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建立全面的英语学习体系,培养其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英语电影影视文化鉴赏课程的教学,大大提高了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有效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从而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同时,这门课程经过几个学期的授课,学生通过回答最后一道问题也为这门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在课程内容方面,39. 13% 的研究对象希望在今后的影片选择方面,学生可以推荐更具特色的英文影片,影片的类型可以涉及更多的题材,范围更为广泛些,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英文电影文化。在教学方法方面,21. 12% 的研究对象主动要求教师对所选影片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 影片主题、影片中所出现的经典或实用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进行更加细致详尽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影片的文化内涵;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 希望教师在授课时,尽量采用英文讲解,适当插入中文解释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在影片字幕显示方面,7. 45% 的研究对象希望进行双语字幕放映,传统的字幕放映形式通常采用中文字幕在上,英文字母在下的方式,但如果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把英文字母在上面放映,中文字幕在下面放映的方式,让学生先接触英文,在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内容时再对照下方中文字幕可能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影台词,更有利于英语学习。

由于绝大多数研究对象自身喜观赏爱英文电影,通过英文电影文化知识的学习,该课程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各项智能的发展,除了激发上述几种主要智能外,还激发了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在调查结果中,10. 56% 的研究对象听到影片中的音乐,刺激大脑,感染着听者的情感,触发听者脑细胞进行工作,一边听音乐一边输入英文信息,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刺激大脑,使听者对英文信息印象深刻。学生希望在课前或课间播放一些电影音乐会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欣赏影片的兴趣,培养语感, 陶冶情操。4. 23% 的研究对象从英文电影中感受到非语言交际的巨大感染力,借助肢体动作、表情、话语的沉默等形式表达信息。其中22. 36% 的研究对象认为英文电影促进人际交往,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结识朋友,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

英语电影鉴赏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加强了英语国家文化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各种智力的潜能,提高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培养了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诚然,英文电影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题材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或不够灵活多样, 学时太少不够尽兴、每周授课时间过短经常无法完整地赏析精选的影片, 等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适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行为和习惯。

摘要: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英语影视鉴赏课程一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如何利用此门课程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习者个体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帮助改进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影视动画鉴赏课论文 篇8

【关键词】影视经典大学娱乐致死人文精神艺术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一天可以接触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也许大过以往单一的纸板文字阅读时代一年的总和。每天铺天盖地地涌入每个人眼前灌入每个人耳中的信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然而,在享受信息带给我们的便捷的同时,如果不能抵御住五花八门的垃圾信息带来的种种诱惑,从海量的信息中汲取自己真正最需要的东西,我们将一无所获、无所适从。因此。学会对有效知识的筛选利用和无效信息的剔除放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事业获得成功的法宝。

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和信息,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而经典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今天,视听语言像传统的文学语言一样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娱乐的重要媒介,电影、电视等视听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像重视文学鉴赏一样重视影视鉴赏。

一、让影视经典进入大学语文课堂

影视经典与文学经典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全然没有生硬的面孔,而是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美好的情感、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来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美好人格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一些发达国家,以电影、电视为主的视听作品,在中学阶段就直接进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并且规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法国《中学语文科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学习电影、电视和其它视听作品:在系统的文学作品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日本《中学语文科阅读教学目标》规定:“(初中生)能辨认戏剧和电影中的是非善恶,能从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单中选择和鉴赏有价值的节目……(高中生)能鉴赏和批评戏剧、电影和广播节目。”从这两段引文,我们就可以看出法日两国语文教学对影视等视听作品的重视程度。法国把视听作品和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对视听作品的学习与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一道成为提高学生文化修养f当然包括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日本则在初中阶段就要求学生,从众多的视听作品中,选择有价值的作品,并且能够分辨影视、戏剧中的是非善恶;在高中阶段进一步提出“能鉴赏和批评戏剧、电影和广播节目”的要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影视经典到大学阶段才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已经有点晚。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体制和现状一时还难以彻底改变,影视教育根本无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展开,对影视经典的鉴赏只有到高等教育阶段来弥补和加强。其一,大学生的升学压力明显小于中小学生:其二,大学的每一个教室几乎都有多媒体设施,电脑、音响、投影仪等等一应俱全,非常便于视听教学:其三,大学语文主要任务不再是教授大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而是通过文学的熏陶,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让影视经典进入大学课堂的有利条件。

大学不仅具备开展影视教育的有利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影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必然的选择。首先,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往更加拒绝一本正经的说教。单一的文字阅读以及粉笔、黑板外加教师一张口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文字作为人类语言和思想的符号系统。毕竟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书面语言有时确实不如活动的音像那般形象直观生动逼真,以音像、多媒体技术为媒介的视听语言,正好以其形象性直观性弥补书面语言的不足之处。最后,由于现代人越来越倦于书面阅读,视听“阅读”的时间和次数,实际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书面阅读。因此,指导大学生“阅读”影视经典和阅读文学经典一样,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必然的选择。

二、选择影视经典的标准

何谓经典,只有人文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才称之为经典,影视经典也不例外。无论媒体宣传多么天花乱坠,无论场面多么宏大耗资多么巨大阵容多么强大,无论导演多么著名女主角多么漂亮男主角多么英俊,我们选择经典的标准始终是——作品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接下来,笔者想和大家共赏两部名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首先来看《辛德勒的名单》。该片一举获得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第六十六届奥斯卡奖评委会是这样评价它的:“它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起初也只是一个贪图享乐、惟利是图的商人,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被唤醒并不断升华,最后,他散尽万贯家财,冒着生命危险。从纳粹的枪口下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的生命。心存感激的犹太幸存者。用仅存的一颗金牙,为辛德勒打了一枚戒指,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生命等于拯救全世界。”犹太人自古以来就一直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是拯救抽象的人类,而是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生命,拯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影片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手法运用得相当成功,不仅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同时象征犹太人的黑暗时代。正是因为黑暗的笼罩,贯串影片的一点红色烛光和小女孩红色的身影才突显出深刻的宗教寓意,强调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的同时,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促使辛德勒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不断得到升华。因为与长时间的灰暗色调的反差,当犹太人获得新生走出地平线时,银幕上突然出现的彩色画面。才会带给观众那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斯皮尔伯格谈到这部他引以为豪的影片时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拍电影,导演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正如写小说,作家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才能感动读者。看完《辛德勒的名单》,许多观众不知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我们再来看一部同是二战题材的影片,意大利人罗布托·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它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它是一部处处带着眼泪的喜剧,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经典。它以一种超越常规的角度,通过一个从来没有人注意的侧面,来重新面对和诠释那段历史。

影片为什么要以喜剧的手法来描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笔者认为罗布托·贝尼尼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观众不再沉浸在浅层的感动和人生的悲哀中,为了表现更深层更乐观的思想。纳粹试图通过集中营来毁灭犹太种族,也毁灭他们的人性,但人类灵魂深处毕竟有超越死亡的情感和品质。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基多,为了不让幼小的儿子面对人生悲剧,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说服儿子,也说服自己,这个集中营只是人生一个荒谬的游戏,他一直小心翼翼而又竭尽全力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这个伟大而可爱的父亲最终成功了。即使在集中营里,基多也始终是笑声不断,因为他坚信:人生的痛苦是暂时的,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

《美丽人生》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着重写纳粹的残忍。而是突出受害者的勇敢,通过小人物也能做到的事情来教育观众。但是,它获得的荣誉甚至超过了《辛德勒的名单》,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电影之一。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奖:一九九八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九九九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一九九九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剧本奖这些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奖接踵而至,很能说明问题,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永远是最能吸引人心和打动人心的东西。

三、拒绝“娱乐致死”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我们花在电视和网络上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以前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合上书本看电视,关了电视上网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笔者却认为,如果不主动加以节制,这将养成一种可怕的惰性,我们将逐渐丧失独立和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

信息时代,影视被人们更多地当作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艺术。面对充斥荧屏的情色、暴力和偏见,面对那些所谓的“视觉的盛宴”里津津乐道的奢华无比的伪生活、粉饰太平的伪历史和无病呻吟的伪纯情,尤其是面对某些利欲熏心的编导,为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在影视中反复宣扬的那种只图自己开心不顾他人死活的极端个人主义。我们要学会拒绝,用自己的良知去衡量和判断。

尼尔·波兹曼说:“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这种说法尽管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波兹曼的预言不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吗?当代社会,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经典都可以被戏说、歪曲、篡改和简化。面对金钱、美女、权力、名声等等太多的诱惑,现代人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勤劳、勇敢、诚信、善良,有时甚至是一点点起码的同情心和内心的一丝感动,这一切都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中的大多数,幸好是大多数还不是全部,不再阅读经典。更谈不上创造新的经典,文学的哲学的史学的影视的所有人文科学的精华,充其量读读前言后记和一些短小的评论。我们中的大多数也越来越不关心政治,越来越谈不上什么信仰,越来越耐不住寂寞,越来越不愿意沉思,那怕是想想自己灵魂深处到底需要什么。这样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怎样?趁我们还没有完全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无可奈何地发现。如果再不紧急刹车,人类将不再拥有崇高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尽管人类拥有先进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和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因为人文精神的缺失,人类真的将如波兹曼所言,成为“一个娱乐致死的物种”。

上一篇:路灯管理维护承诺书下一篇:员工宿舍检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