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省政府办公厅(通用8篇)

省政府办公厅 篇1

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意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意见明确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目标任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制度化,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更加完善,政府工作更加透明,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全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围绕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意见要求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加大行政决策公开力度,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加强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载体建设,增强信息公开的普及性和便民性。

围绕统筹推进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意见要求将全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统筹规划,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促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机构建设、信息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以服务中心为主体,整合政务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推进基层便民利民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省政府办公厅 篇2

近日,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 (辽委办发〔2015〕14号,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 并对全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提出了要求。

该《实施意见》分为五部分16条, 除用简练文字强调中办发〔2014〕15号文件所规定的精神和原则外, 还结合辽宁实际, 对完善档案工作体制、强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明确国家档案馆主体地位、推进档案馆库建设、做实档案收集征集工作, 加快档案馆 (室) 数字化建设, 统筹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以及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着重重申了强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行政许可、监督指导、行政处罚等法定职责, 开发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三位一体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立, 档案保管维护费每年每卷2-3元的落实, 档案利用严禁收费, 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列支等规定。

《实施意见》的出台, 对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14〕15号) 精神, 推动辽宁省档案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省政府办公厅 篇3

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根据《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三重职责:一是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地区政府明确由政府办公厅(室)履行此项职能,也有少数基层政府指定设在监察部门的政务公开办公室或政府法制办公室承担此项职能。二是承担着本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任。三是承担着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本身政府信息的义务。但从《条例》施行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主要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载体——各级政府网站),省、市、县三级政府办公厅(室)总体情况均不理想。从31个省级政府和366个地级市政府(含省级辖区)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来看,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多数政府网站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中无政府办公厅(室),这在省级政府办公厅中尤为突出;在中国软件产品中心发布的2009年政府网站测评中排名靠前的不少政府办公厅也未主动公开自身信息,不能不说是遗憾。二是以政府代替办公厅(室),点开部门网站的政府办公厅(室)就是政府主网页,如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的信息公开目录实质是河北省政府(除办公厅的职责、领导及人员分工外)的信息公开目录。三是相当部分有政府办公厅(室)的名录,但信息公开不全,只公布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责、领导分工和内设机构。四是少数按照行政机关的要求主动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但由于缺少规范,栏目设置不一,信息量差异很大。求同存异,共同的目录为:机构职能、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工作和其他栏目;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于业务工作内容和政策法规内容的把握上。如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包括十二项之多:公文处理、会议管理、建议提案办理、政务督察、信息新闻、电子政务、财务审计、安全保卫、对外经济协作、行政服务、大型活动和应急管理;广东省广州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只有公开招聘、录用通知、公告三个子栏目;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工作则包括了民生信息、社会管理和人事信息等政府本级信息;河北邯郸市政府办公室的业务工作包括了领导活动、会议讲话、工作部署、公告公示、突发公共事件和政府大事记等方面。

二、规范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具体设想

如前所述,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职责,不仅要承担起本级政府和指导面上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职责,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无愧于《条例》赋予的使命。从全国各省和部分地级市已公布的政府办公厅(室)“三定”规定来看,在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均强化了政府办公厅(室)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职责,这无疑是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福音。尽管各地情况不一,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承担的职责不完全相同,但在保留一定自主权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规范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应“上交”政府的四项工作

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职能看,下面四个方面的政府信息工作应上调到政府层级中去。一是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名义印发的文件原则上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当然要剔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内部管理的文件。二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实际从事的应急管理工作应放到各级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中。尽管省级和地县级应急管理办公室是相应的政府应急委的办事机构,但从《条例》的要求看,其主要内容应纳入政府级信息公开内容。三是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具体负责的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重点工作会议等会议同样应放在政府层面主动公开。四是电子政务工作。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牵头的电子政务因涉及到各政府部门的资源配置和力量整合等,而不仅仅是政府自身的办公自动化和政府网站建设,故应放置到政府层面。

(二)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根据《条例》,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共性职能和部分地区成功实践提出共性栏目设置规范,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子栏目进行适当增加或删除。以地级市为例,市政府办公厅(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栏目设置:

1.机构设置概况

⑴机构职能(“三定”规定);

⑵领导班子成员和工作分工;

⑶内设机构(应公布联系电话和负责人);

⑷下属单位(如有)。

2.政策法规(只放与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职能及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相关的内容)

⑴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保密法等);

⑵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如《条例》、**省实施《档案法》办法等);

⑶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政府规章);

⑷规范性文件(各级各类规范性文件);

⑸政策法规解读。

3.业务工作(根据职能不同可以增或减子栏目)

⑴工作计划(包括年度计划、阶段性计划等);

⑵工作简报(如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和督查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简报、调研资料等;如内容较多可分别单列子栏目如公文办理、建议提案办理、督查工作、调研工作等);

⑶领导讲话(只放办公厅(室)领导涉及办公厅(室)职能等方面的讲话);

⑷工作总结(包括年度、季度、月度工作小结;办公厅室业务工作专题总结);

⑸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⑹市长信箱、人民来信办理;

⑺市长公开电话办理等工作;

⑻其他业务工作。

4.其他

⑴其他需要主动向社会公布的政府信息

①加强自身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的文件;

②各类动态政府信息;

③其他类;

⑵资料下载

①政府办公厅(室)使用的A4通用模板和方正字库;

②政府办公厅(室)公文受理名单等等;

③友情链接(可直接点击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内其他城市政府办公厅(室)、所属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厅(室))。

三、加强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障机制建设

《条例》赋予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职责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特别是保障机制是否健全。

(一)明确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人。各级政府办公厅(室)作为协助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的机构,要把本级政府、面上指导和本办政府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班子要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严格按照《条例》和本地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的要求,明确本办具体负责政府信息工作的机构和责任人以及分管领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机构负责、有责任人负责。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生成和发布同步。各级政府办公厅(室)要按照《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内部考核、错误信息澄清、对外发布协调、过错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完善信息生成、制作、保密审查、发布的工作机制,保证各项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第一时间公开、依申请公开信息在法定的期限内得到有效处置,以率先垂范的行动取信于社会和公众。如为保证各类文件的及时有效公开,有效的做法是在发文稿纸上增设“可否公开”、“在何种载体上公开”等栏目,在文稿起草、审核阶段就同步考虑公开工作;其他应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核、批准可按保密审查的要求设计相关表式,以便及时运转和明晰责任。

(三)加大考核和督查。一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政府办公厅(室)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办公厅(室)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其内设机构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按月或季公布信息提供和录用情况,年终与全年绩效考核挂钩,奖优罚差。二要发挥督查、责任追究的效应。对接近《条例》和本地实施办法规定应主动公开而未公开的处室,各级政府办公厅(室)的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要及时提醒,发生3次及以上超限的应通报批评,情节恶劣的应予责任追究。

省政府办公厅 篇4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切实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委,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切实改变目前会议过多、事务性活动过多、文件简报过多的状况,进一步从源头上解决“文山会海”问题,促进领导作风的转变,保证领导同志集中主要精力议大事、抓大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现就精简会议、事务性活动和文件简报通知如下:

─ 1 ─

一、严格会议审批。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重要会议,应提前制定会议计划,报省委、省政府审批后执行。确需临时安排召开的重要会议,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每年8月份为“无会月”,除重大紧急事项外,不得安排会议。凡未列入会议计划或未按规定程序审批的会议,财政部门不得核拨会议经费。

二、减少会议数量。省委、省政府已经发文部署的工作,原则上不再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会议进行部署。省级机关部门召开的全省性工作会议,原则上每年不超过1次。其他会议,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会议尽可能合并召开,参会对象相同或相互交叉的会议应套开或连续召开,可采用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会议形式一次性传达、部署到基层的不集中或层层召开大会。严格控制各类纪念会、研讨会、庆祝会、表彰会等,一律不准巧立名目召开各种联谊性的“片会”。

三、控制会议规格。可由部门召开的会议,不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不为部门召开的会议代发会议通知。省各非常设性议事协调机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的会议,不以省委、省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召开。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某一方面工作会议,原则上只安排分管领导出席,其他领导─ 2 ─

不陪会;省级机关部门召开的全省性工作会议,经批准有各市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原则上可安排一位省委或省政府分管领导出席;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省委、省政府领导一般不出席。除全局性重大会议外,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会议原则上只开到省辖市,不开到县(市、区);未经批准,分管省领导及省级机关部门召开的会议不得要求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

四、简化会议程序。尽量开短会。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会议,原则上只安排一位领导同志作主题讲话;非全局性工作,不安排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讲话。除有重要审议事项的会议外,一般不安排分组讨论。确有必要安排大会交流发言的,原则上每次不超过5人,每人发言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五、严格控制各类事务性活动。各地各单位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出席有关活动,一般应按程序提前15天报省委办公厅或省政府办公厅审批;除省领导所在单位外,各单位不得自行邀请省领导出席公务活动;邀请分管省领导出席的活动,一般不再邀请其他省领导出席。严格控制邀请省领导出席的各类庆贺、剪彩、奠基、首发首映式及评比表彰等活动,省领导非经统一安排不参加各地各

─ 3 ─

单位举办的上述活动,一般不题词。

六、改进领导同志下基层考察调研工作。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对改进省领导同志下基层考察调研接待工作作出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考察调研要坚持轻车简从,尽量减少随行人员和层层陪同人员。考察调研活动应安排集体乘车,不搞边界迎送,除确有必要外不用警车开道,不清场封路,不动用警力现场维持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扰民。

七、规范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对规范和改进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作出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从严控制省领导出席各类活动包括会议的新闻报道,切实精简报道数量、篇幅,恰当安排报道版面或时段。除省主要领导同志外,其他省领导同志考察调研活动省主要新闻媒体原则上不作单独报道,可在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因特殊情况确需省主要新闻媒体公开报道的,可由省相关办公厅商省委宣传部统一安排发综合性报道或简讯。除省主要领导同志出席或有特殊意义的重要会议、活动安排在《新华日报》头版和省电视台主要新闻节目报道外,其它确需报道的,均安排在《新华日报》2版以后和省电视台晚间新闻等非主要新闻节目作简要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 4 ─

要注意把握好角度,突出工作性主题和实质性内容。省各非常设性议事协调机构的内部会议、部门工作性会议原则上不作报道。省领导出席与否不作为会议、活动必须报道以及安排版面、时段的主要依据。

八、精减文件简报。大力压缩发文数量。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文件,一律由部门自行或联合发文;能通过办公网络、电话、电报、便函等方式传递的,不再印发纸质文件。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分管范围的一般工作性会议上的讲话原则上不印发《苏办通报》、《江苏政办通报》,只在有关系统内印发传达;省委、省政府领导讲话可通过公共信息载体公开发布的,一般不再印发《苏办通报》、《江苏政办通报》。凡已及时公开发布的文件,不再统一印制下发或层层转发。严格控制简报和一般性工作信息报送数量。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应对上报省委、省政府的简报和一般性工作信息进行全面清理,凡超出有关规定新增设的一律停办或合并。除新成立的部门、单位外,原则上不再增加部门、单位备案简报信息种类。压缩简报信息报送范围,除分管领导外,一般不向省委、省政府其他领导直接报送简报信息。倡导清新朴实的文风,起草文件简报要注重针对性、指导性,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搞“穿靴戴帽”,─ 5 ─

不说套话空话,尽量压缩篇幅,做到意尽文止、文字精炼。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要把进一步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下决心抓好落实,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优良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7月12日

(此件发至县)

主题词:作风建设

精简会议活动

文件简报

通知

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

2009年7月13日印发

(共印550份)

省政府办公厅 篇5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现就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活动(以下简称“三解三促”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部署,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重要举措,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实际行动。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期坚持的制度,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增强领导机关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二、活动内容

(一)走访民情。通过驻点调研、走访慰问、面对面交谈等形式,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了解惠民政策落实、民生改善情况,了解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宣传政策。采用政策宣讲、形势报告、上党课等多种方式,宣传中央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凝心聚力,推动工作。

(三)解决问题。结合基层实际、群众需要和部门职能,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维护稳定。排查信访、宗教、安全、治安等方面突出问题,协助抓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对象为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级机关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分管工作和部门职能,深入到村镇、社区和基层单位。到农村驻点的,提倡驻村住户。每年下基层驻点时间,为5-7天。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

(二)严肃工作纪律。轻车简从,不事先踩点,不层层陪同,不搞特殊接待,力戒形式主义。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

省政府办公厅 篇6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10年 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为50项重点工作,并明确由省政府领导成员牵头协调、责任部门负责落实。半年来,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力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近期,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对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印发给你们。希望

各地各部门结合总结上半年工作,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落实政策措施,科学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一着不让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实现2010年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

上半年进展情况通报

近期,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对省政府2010年50项重点工作上半年进展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基本达到年初确定的计划进度要求。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1.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力争销售量达到180万台(部)、销售额达到40亿元。全面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贴农业机械14万台(套),力争销售额达到55亿元。促进旅游、通讯等重点消费,旅游增加值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15%、10%,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9%。(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农机局、旅游局、通信管理局)

全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达到195万台(部)、销售额达到42亿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补贴农业机械7万多台(套),销售额超过30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937.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20%。电信业务收入增长7.7%,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7.4%。

2.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以上。加强商品住房预售管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

源厅、物价局)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866.41亿元,同比增长29%。省辖市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6285元/平方米,其中6月份的商品住宅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四季度各个月。

3.抓好重点项目建设。200个省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3200亿元。积极规划并组织实施连云港港、太仓港和禄口国际机场、苏南机场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9.5亿元、5亿元、20亿元、1.5亿元。按期建成沪宁城际铁路和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南京四桥和盐河三级航道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00亿元、50亿元、14亿元、4.6亿元。开工建设连盐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榆河南段航道,力争开工建设沪通铁路。治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沿海水利基础设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太湖治理走马塘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5.8亿元、20亿元、10亿元、10亿元、10亿元。加快能源设施建设,新投产电力装机700万千瓦,完成电网投资220亿元。(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水利厅、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

2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21亿元。连云港港和太仓港分别完成投资11.6亿元、4亿元。禄口国际机场、苏南机场工可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苏南机场货站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于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江都至海安高速公路、南京四桥、盐河三级航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分别完成投资5.7亿元、7.1亿元、— 4 —

2.3亿元、2亿元。京沪高速铁路江苏段完成正线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按计划开展路基、桥梁桩基施工。连盐铁路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通榆河南段航道完成初步设计送审稿。沪通铁路长江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研究报告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治淮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沿海水利基础设施、水库除险加固和太湖治理走马塘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2亿元、5亿元、6.5亿元、5亿元、5亿元。新投产电力装机577万千瓦,完成电网投资95亿元。

4.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搞好煤、电、油、运要素保障,满足经济运行需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厅、能源局)

建成全省煤电油气运信息统计平台,加强对煤电油气的供应监测和运行调节,全省未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

5.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市、县(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以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担保总额均比上年增长20%。重点培育100家公共服务平台、100家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中小企业局)

市、县(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4%。预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0亿元、担保总额超过650亿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组织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50家。

6.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亿元。省级一般预算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其中用于农林水、农村义务教育、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农业保险、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支出249亿元,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317亿元,用于科学技术、环境保护、服务业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155亿元。(责任部门:省财政厅)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26.4%。省级预算已足额安排“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分配使用意见以及相应预算调整方案已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经财政部核准通过。

7.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全省各项贷款增幅高于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幅,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幅达到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3家以上,首发融资超过180亿元。争取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年备案创业投资企业数和实收资本规模均比上年末增长20%。(责任部门:省金融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江苏证监局)

全省各项贷款增幅为11.3%,高于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增幅分别为12.5%、13.2%,超过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6家,首发融资超过264.5亿元,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正在抓紧制定省级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新增14家备案创业投资企业,实收资本金15.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3.9%、14.1%。

8.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新兴产业总量达到2万亿元。突破100项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形成1-2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新授牌10家特色产业基地。(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财政厅)

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万亿元。组织企业申报100多项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项目。围绕生物医药、光伏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2个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完成特色产业基地组织申报工作。

9.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深入实施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确保新开工100个重点技改项目。落实工业优化升级分解任务,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达到115家。(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新开工60个重点技改项目。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达到30家。

1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培育形成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省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争取达到35家。(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研究制订鼓励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认

真做好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审批工作。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数需到年底统计。

11.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设立和兼并国内外研发机构,力争70%的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内部研发机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20%,授权量增长25%;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20%,授权量增长25%。

(责任部门: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

新认定4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专利申请72462件、授权61560件,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6275件、授权2669件,同比分别增长10.8%、72.2%;企业专利申请36187件,授权32885件,分别增长18.6%、88.4%。

12.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建设。新建20家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责任部门:省科技厅、教育厅)

全面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建设。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正在组织立项。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完成初评工作。

13.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组织实施“六大人才高峰”第7批资助项目,选拔高层次行业拔尖人才1500名。引进海外高层次紧缺人才2000名。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00个。培育认定100个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教育厅)

近期将组织“六大人才高峰”第7批项目资助计划的申报。面向全省征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需求信息,开展“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预报名。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86个。组织申报72个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

14.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稳定3000万亩水稻面积。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40万亩、高效渔业面积60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0万亩、设施渔业面积20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建立20个农业种苗繁育中心。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育20万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重点建设100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200家农业科技企业。

(责任部门:省农委、科技厅、海洋渔业局、农机局)

预计水稻种植面积3355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9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7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75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40万亩,提前完成目标任务。小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达96%,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45%。扶持建设20个农业种苗繁育中心。培育20万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启动建设116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156家农业科技企业。

15.扎实推进农村六件实事工程。

(1)农村人才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万人,农技人员培训1万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1万人。

(责任部门:省农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乡镇企业局)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1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3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8万人,农技人员培训5290人,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4000人。

(2)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资金不低于15元。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不少于100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3000个村卫生室基本设备建设。

(责任部门:省卫生厅、财政厅)

正在对各地上报申请补助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审核,近期将拨付第一批补助资金。完成6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扶持建设任务。明确经济薄弱地区村卫生室扶持建设条件和申报程序。

(3)为农服务工程。继续实施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000个为农服务社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00座。建设农村小型桥梁5500座。

(责任部门:省扶贫办、供销社、交通运输厅、财政厅)

第二批2391个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展开。新建580个为农服务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58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119座。省财政下达补助资金4.02亿元,支持农村小型桥梁建设。

(4)农村文化工程。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全覆盖。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0万户。实现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责任部门:省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

正以县为单位进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政府采购。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97.3%的行政村建有“农家书屋”。

(5)农村环境工程。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亿立方米,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5亿立方米。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8万处、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600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0处。新建农村卫生户厕83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80%。建设200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试点。

(责任部门:省水利厅、农委、卫生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环保厅)

疏浚县乡河道土方2.05亿立方米,疏浚整治村庄河塘土方1.5亿立方米,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2万处。基本完成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新建农村卫生户厕74.1万座。200个省级环境整治试点村庄已经确定。

(6)脱贫攻坚工程。完成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新增经济薄弱村脱贫目标实现村208个、累计达到500个。

(责任部门:省扶贫办)

全省向苏北2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4.5亿元,对34.7万户贫困农户落实帮扶措施。

16.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300万亩。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入社农户新增60万户,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主体改革的集体林林权登记发证率和股权登记发证率均达85%以上。新设50家农村小额贷款公

司,开展农民资金互助社试点。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4%。

(责任部门:省农委、林业局、金融办)

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68.4万亩。全省农民合作组织入社农户新增37.5万户。完成主体改革的集体林林权登记发证率达62.3%、股权登记发证率达56.3%。新设59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正在抓紧起草规范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13.2%。

17.积极推进城市化。全省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完成《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有序解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和社会保障问题。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保、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改革试点。(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委、国土资源厅)

全省城市化率需到年底统计。《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已经编制完成。对进城务工人员落户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初步意见。全省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371.6万人、387万人、449万人。

18.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修改完善《江苏省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

作。认真做好200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出台《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责任部门:省国土资源厅)

全省共签订各级各类耕地保护责任书(状)870多万份,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检查。基本完成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13个省辖市土地利用规划大纲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复,4个省辖市土地利用规划成果上报省政府。全面开展2009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下发实施。

19.大力推进沿海开发。沿海3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350万标箱。加强沿海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连云港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投产,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分别完成投资12亿元、15亿元。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沿海办、交通运输厅)

沿海3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91.6万标箱。连云港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建成投产并试运营。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临海高等级公路分别完成投资7亿元、2亿元。

20.推动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编制完成滩涂围垦开发利

用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滩涂围垦配套公共设施建设。启动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条子泥40万亩滩涂围垦综合开发实验区工程。

(责任部门:省沿海办、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及开发利用规划》已上报省政府。条子泥40万亩滩涂围垦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抓紧建设,综合开发实验区工程待10月大潮汛后正式开工建设。

21.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力争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超过2000个,苏北实际引资额增长15%。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各项参展任务。全面完成支援四川绵竹灾后重建任务。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援建指挥部)

预计苏北地区新开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000个,实际引资额同比增长15%。按时完成上海世博会江苏展区工程和参展运营方案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世博“江苏周”活动。四川绵竹灾后重建项目完工数和投资额均超过95%。

2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组织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和污染减排工程,力争形成节能能力300万吨标准煤,COD和SO2减排能力分别超过10万吨和12万吨。组织对500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新建3个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确保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下降6%。

(责任部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

围绕冶金和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以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为重点,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重点工程。COD

和SO2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6.01万吨、8.91万吨。下达20105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3个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万元GDP用水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

23.落实污染治理重点任务。基本完成146项淮河治污工程。统一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定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完成沪宁城际铁路和既有沪宁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及环境整治任务。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00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6%以上。

(责任部门:省环保厅、铁路办、农委、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厅)

淮河流域治污工程完成率为58%。环保检验机构实现全省基本全覆盖,省级机动车环保检测监管平台建设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意见》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沪宁城际铁路和既有沪宁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及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60万立方米。

24.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力度。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其中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削减10%,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完成太湖流域758万立方米的生态清淤任务。

(责任部门:省太湖办、环保厅、农委、水利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

太湖流域氨氮、总磷分别比上年全年减排1.95%、2.04%。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完成削减任务的58%、63%。5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8%。太湖流域758万立方米生态清淤任务全面完成。

25.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新增造林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力争6个市(县、区)达到国家级生态市(县、区)考核标准,5个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标准。全省城市新增绿地50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

(责任部门:省林业局、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新增造林131.2万亩。森林覆盖率需到年底统计。溧阳、高淳通过生态县(市)国家技术评估,无锡、苏州市以及南京市浦口区、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海安县通过省级考核。淮安市被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全省城市新增绿地37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99%。

26.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抓好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等试点。

(责任部门:省编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完成或基本完成省辖市政府机构改革、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以及苏州、南京等9市乡镇机构改革,徐州、连云港等4市乡镇机构改革正在组织实施。协助南京市研究制订2010年综合改革工作计划,支持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若干政策措施已

上报省政府。成立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加强对苏州试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27.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省属企业在交通、能源、高科技和城乡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超过75%,推动省属企业完成20户劣势子企业的清理整合工作。

(责任部门:省国资委)

预计省属企业在交通、能源、高科技和城乡公用事业领域的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0%。14户省属企业劣势子企业完成清理整合工作。

28.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制定江苏省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开展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绩效目标管理试点。推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工作量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比例不低于60%。

(责任部门:省财政厅、审计厅)

拟订江苏省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并广泛征求意见。继续实施省科技厅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在专家评审基础上下达绩效目标管理评审批复意见。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量占上半年审计工作量的比例达66.9%。

29.着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建立苏锡常联动、南京和其他部分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立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与试点学校。加快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步伐,确保60%的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力争完成42家市级、63家县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工作。

(责任部门:省教育

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厅、文化厅)

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初步方案已上报省政府。第二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基本确定,预计新增50个左右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11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县级院团的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30.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服务贸易进出口和服务外包出口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20%左右。

(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外贸进出口总额2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9.1%。组织企业参加商务部中国品牌出口商品英国展、春季广交会等境内外展会,成交意向35亿美元左右。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00.7亿美元,增长78.4%。初步统计,服务外包出口17亿美元,增长50%。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968.3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20%。

31.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5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32.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增长20%,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保持全国前列。积极引导企业并购境外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协议额增长30%。

(责任部门:省商务

厅、发展改革委)

境外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27.3亿美元,增长20.8%。并购类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08亿美元,增长221.1%。

33.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出台创新型园区认定办法,认定一批创新型园区。新设20个特色产业园区、10个科技创新基地和出口基地。重点支持苏通科技产业园、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建设。(责任部门: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

出台《江苏省创新型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新设3个特色产业园区、10个科技创新型园区(基地)。积极做好苏通科技产业园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相关准备工作。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区签约、在谈、在建项目40多个,涉及金融基金、总部销售、物流商贸和生态农业等方面。

34.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帮助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万人。扎实推进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实际参训人数达应参训人数的80%以上、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后三个月内就业率达95%以上。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

新增城镇就业5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7万人。帮助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89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参训率达到

89.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35.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全省一、二、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均达12%以上。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力争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数比上年增长10%。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从2月1日起,全省一、二、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调整到960元、790元、670元,平均涨幅超过12%。全省新签集体合同9.4万份,新签工资集体合同4.3万份,同比均增长10%以上。

36.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实行新农保。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财政厅)

全省参加新农保人数为1258.8万人,参保率达62.7%。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为1764.5万人、1369万人、4349万人,参保率达96.9%、97.3%、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级财政平均补助标准每人每年已超过120元。

37.继续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水平。启动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农村小学和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分别提高到370元和610元,省属普通高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

准提高到4800元。省财政安排的省属高校化债补助资金全部到位,进一步降低高校债务风险。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省级培训8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50%以上。

(责任部门:省教育厅、财政厅)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上报省政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370元、初中610元。省属普通高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到4800元。下达省属高校化解基本建设债务补助资金35.66亿元。完成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省级培训1万人。

38.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街道为单位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培训城乡基层医务人员1万人。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和研判,有效防范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暴发。15个以上市辖区通过城市社区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检查验收。

(责任部门:省卫生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建设8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城乡基层医务人员5534人。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加强疫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落实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没有发生疫情大面积扩散和聚集性暴发。城市社区药品“两网”建设全面启动。

39.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计划生育率保持95%以上。新建200个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构。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切实做好普查登记与审核等各项工

作,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任务。推进特困家庭妇女妇科疾病免费查治和流动留守儿童“快乐家园”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省人口计生委、统计局、妇儿工委办公室)

计划生育率保持95%以上。新建175个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机构。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省、市、县、乡、村均已组建人口普查机构,组织开展省、市、县(市、区)三级综合试点以及人口普查专项试点。20万特困家庭妇女接受免费妇科疾病检查,患病妇女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建成留守儿童“快乐家园”130所。

40.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组织实施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精品剧目4台。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特展馆、历史馆土建主体结构工程。

(责任部门:省文化厅)

组织评选10台剧目入围精品剧目,并研究提出修改、加工意见。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特展馆、历史馆桩基工程。

41.全面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参加广州亚运会、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并取得好成绩。办好第十七届省运会,确保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出重大问题。成立南京青奥会筹委会,启动相关筹备工作。

(责任部门:省体育局)

全省共有110余名运动员、20余名教练员正在参加国家队备战广州亚运会集训。有300人参加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26个大项的比赛,获得一等奖20个、二等奖71个、三等奖60个。提前完成第十七届省运会足球、篮球等5个项目决赛,对连云港4名运动员

及其教练员兴奋剂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二届夏季青奥会组委会,并启动各项筹备工作。

42.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确保国家信访局交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办的重要信访件100%按期报结。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不发生恶性信访事件和信访群体性事件。全省进京上访总量、非正常上访量在全国排名20位之后。继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活动,化解率力争达到80%。

(责任部门:省信访局)

办理国家信访局交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办的重要信访件347件,按期结案率达100%。没有发生上访人员到沪规模聚集以及到世博园区周边滋事事件。进京上访总量和非正常上访量保持在全国排名20位之后。排查梳理出523件信访积案,全部由县级以上领导包案,并实行备案管理。

43.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确保全省现行命案破案率和打击犯罪工作总绩效全国领先,公众安全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力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低于前三年平均数,力争不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扎实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不发生涉及江苏的重大政治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确保在我省举办的相关论坛安全顺利进行。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确保应援尽援。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5%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省公安厅、司法厅)

全省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5.96%,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道路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9.5%,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作严密有序,在我省举办的相关论坛和主题活动安全顺利。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9549件,援助群众29704人,分别增长32.6%、32.7%。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12.42万件,其中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受理矛盾纠纷4.49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1%。

44.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全面建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开发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系统,建设应急管理信息数据库。推进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责任部门:省应急办)

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并选择张家港、海门、铜山三县(市)作为示范县先行开展相关工作。应急平台信息系统库完成总体功能设计。省应急平台实现与省安监局、民防局、地震局、林业局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国务院红机视频会议系统的互联互通。

45.强化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管。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到100%,消费者对申(投)诉处理满意率达90%以上。加大产品监管力度,力争不出现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责任部门:省工商局、质监局)

组织申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消费维权网络基本实现乡村、街道、社区、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全覆盖。全省产品质量水平总体稳定,没有发生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

故。

46.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考核目标以内。

(责任部门:省安监局)

全省发生各类事故9569起,死亡2209人,同比分别下降6.04%、16.36%,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考核目标范围以内。

47.继续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

(1)着力帮扶困难群众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70%、年终总就业率不低于90%,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86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2.2%。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661户、849人实现就业,帮扶农村零转移家庭339户、497人实现转移就业,持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0万套,建成廉租住房1.4万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万户以上,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0万间(套),完成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730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6.7万套。建成廉租住房51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9万户,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新增公共

租赁住房4.49万间(套),完成城市危旧房、棚户区改造417万平方米。

(3)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苏中、苏北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

(责任部门:省民政厅、财政厅)

从7月1日起,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苏中、苏北地区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55元以上。

(4)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60%和60%,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责任部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

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79%、54.5%。新农合县、乡两级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达58.5%,所有统筹地区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上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

(5)支持养老事业发展。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领取率达95%以上。新建200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机构养老床位数增长10%以上。所有市、县(市、区)建有一所示范性养老机构。

(责任部门:省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以上,人均月养老金增加145元。符合条件的老年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领取率达67.2%。2000个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正在按计划有序进行。12个省辖市、86个县(市、区)建有一所示范性养老机构。

(6)加大助残力度。新建50家市、县(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成500家乡镇和街道残疾人托养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根据家庭收入状况给予护理补贴。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责任部门:省残联、财政厅、民政厅、发展改革委、卫生厅)

新建4家市、县(市)残疾人托养机构,建成350家乡镇和街道残疾人托养机构。苏南、苏中部分地区利用国家阳光家园计划经费,已对3万多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将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已起草完成。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费的补贴方案正在抓紧制定。

(7)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寄宿生免收住宿费。按10%的比例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苏北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比例提高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5%。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为所有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提供助学金。

(责任部门:省教育厅、财政厅、— 27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从2010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寄宿生住宿费。按照每生每年小学500元、初中750元的标准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平均补助面为寄宿学生总数的10%。苏北发放普通高中助学金比例已提高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5%。免除1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2009-2010学年学费。全力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定4.5-5亿元的发放规模。

(8)推进文化惠民。继续开展“送科普、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向47个财政转移支付县和黄茅老区每个乡镇送价值1万元的科普图书、4场戏,每个行政村送12场电影。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0万户。符合条件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率达到80%。

(责任部门:省文化厅、广电局、文物局)

向47个财政转移支付县和黄茅老区所送科普图书正在进行政府采购,已向每个乡镇送2场戏、每个行政村送6场电影。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4万户。对全省已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保障免费开放的工作建议。

(9)积极解决城乡居民出行和饮水安全问题。新辟公交线路100条,新增公交客运车辆1000辆,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5%以上。解决农村4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三年1200万农村居民改水任务。

(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水利厅)

新辟公交线路81条。新增公交客运车辆1004辆,提前完成— 28 —

目标任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4.3%。完成4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计划的30.2%,实际工作量占全部工作量的60%以上。

(10)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再脱贫100万贫困人口,提高贫困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村级运转经费村均最低保障标准提高到12万元。

(责任部门:省扶贫办、财政厅)

全省向苏北25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4.5亿元,对34.7万户贫困农户落实帮扶措施。下达财政奖补资金计划9.47亿元,以县(市、区)为单位,将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标准由村均10万元提高到12万元。

48.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配合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编制上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组织开展省“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立项申报、编制及衔接工作,指导各市县编制“十二五”规划。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纲起草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抓紧起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部署,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49.着力深化政务公开。把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做到在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全面完成县(市、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

(责任部门:省监察厅、法制办、经济和信息化委)

13个省辖市、73个县(市、区)完成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并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30个省自建单位中有29家完成系统建设,并与省级平台实现对接。22个省统建单位全部具备网上运行条件。

50.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各级行政机关因公出国人数在上年基础上压缩10%。各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得新建(购置)办公楼,不准建设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中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例不低于30%。

(责任部门:省监察厅、发展改革委、外办、审计厅)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和案件线索766件,查实472件,给予413人党纪政纪处分。认真开展“小金库”重点检查阶段的审理工作,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分别作出处理。党政机关因公出国(境)团组793批、3924人次,同比分别下降28.9%、9.3%。全省没有新批一个党政机关办公楼、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各级审计机关计划安排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206个,其中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422个,占项目总数的34.9%。

主题词:综合重点工作△ 进展情况

通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 篇7

各市人民政府, 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各大企业, 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根据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智慧山东”的战略部署, 经省政府同意, 现就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建设“智慧山东”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 以信息、知识为核心资源, 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等网络的融合集成为基础, 通过更加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 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 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 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建设“智慧山东”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我省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智慧山东”试点工作为当前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强领导、创新思路、统筹谋划、精心组织, 积极稳妥地推进, 务求取得实效。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

(一) 总体要求

坚持“政府统筹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典型示范引路、市场主体运作”的原则, 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 深入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无所不在、高速互联的宽带信息网络,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 提升信息化应用效能及各领域的信息服务和知识创造能力;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保障信息安全, 净化网络空间, 优化发展环境, 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保障民生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促进和支撑作用。

(二) 基本目标

“十二五”末, “智慧山东”试点工作形成比较突出的示范效应。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光纤到户、无线宽带网络对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 城市家庭带宽接入能力不低于20Mbps (比特/秒) , 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多热点的无线宽带网络, 全省宽带网络出口达到6640Gbps (比特/秒) , “三网融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信息技术在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及节点、应用软件、高端集成、服务应用以及网络通信、云计算、云安全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 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收入比重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 基本形成效能显著提升、成果惠及全民的信息化应用发展格局, 基本建成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信息化总体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三、重点内容

(一) 试点先行, 树立“智慧山东”典型和示范

以试点为载体,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努力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1. 积极推进“智慧城市”试点, 探索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

选择潍坊、威海等市作为“智慧城市”试点, 重点围绕交通、能源、物流、工农业生产、金融、智能建筑、医疗、环保、市政管理、城市安全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热点和难点找出突破口,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以智慧应用和服务为核心, 充分发挥地方智慧型产业的优势, 选择物联网应用基础较好的领域, 分期分批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和项目。

2. 着力推动“智慧城区、社区”试点,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

以济宁市任城区等为“智慧城区”试点, 围绕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 利用先进、可靠、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 通过强化跨部门数据整合和业务协同, 实现对供水、供热、路灯、城市防汛、排水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 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枣庄市安乔东城国际小区等为“智慧社区”试点, 利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等先进信息技术, 通过智能家居、智慧楼宇、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区呼叫中心等信息技术在节能、安防、物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 进一步完善社区内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应用系统, 加快推进“数字家庭”建设。

3. 重点抓好“智慧园区”试点, 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发展。

在禹城市等开展“智慧农业园区”试点, 重点在粮食作物生产、农用地资源利用、农用水资源、畜禽水产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果园精细管理、设施农业等领域部署物联网试点与示范应用;在济南、淄博市等开展“智慧工业园区”试点, 以装备制造智能化为核心和突破口, 深化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船舶、机械设备、消费品等我省优势传统产业上的渗透融合, 创建装备制造智能化示范园区;在德州市等开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 以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食品及药品追溯与风险预警等为切入点, 选择重点物流企业、园区和基地开展智慧物流应用示范。

(二) 突出重点, 培育智慧产业

依托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济宁、淄博、日照市7个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位置感知技术、微机电系统 (MEMS) 和软件产业, 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 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 做好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 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

(三) 提升服务能级, 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宽带山东”建设工程, 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 率先完成国内领先的第三、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3G、4G) 、无线网络 (WIFI) 、卫星等多种制式综合服务的无线通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 加大骨干网升级改造力度, 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和宽带网络接入速率。加快高性能数据中心建设, 探索云计算运营服务和统一建设模式, 推动云计算相关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广播电视网、电信宽带网的建设和功能提升, 全面推进广电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 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 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智慧山东”试点工作协调机制, 日常工作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 组织协调和推进试点工作的实施, 研究解决试点工作的重大问题。建立省与试点城市、重大项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 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加强部省合作, 建立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合作机制, 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二) 注重规划引导

加强“智慧山东”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 强化对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地区要紧密结合实际, 抓紧制订本地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 及时纳入省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确保有效实施。

(三) 完善扶持政策

研究制订财政、土地、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省级信息产业、制造业、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业发展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科技等专项资金对“智慧山东”试点项目建设、示范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重点支持, 为“智慧山东”建设的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四) 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健全“智慧山东”试点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细化目标任务, 明确责任部门, 落实考核内容, 定期通报各项目标任务的进展情况, 对责任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确保试点工作目标实现。

(五)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省政府办公厅 篇8

一尧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种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种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研育种要素向企业有序流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政府支持和引领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组建大型种业集团,做大做强我省种业。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1.种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进展。到2015年底,公益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完成事企脱钩,非公益类逐步施行企业化改制,初步形成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基础科研为支撑,分工明确、机制灵活、运转高效,资源、成果、人才有序流动的种业科研体制。2.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底,基础性、前沿性育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获得一批自主创新的育种材料,选育出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品种,玉米自育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提高35%以上,水稻种子保持基本自供。3.种业竞争能力大幅增强。到2020年,全省集中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大规模的现代种子企业5个,其中1个进入全国种业前10强,3个进入前50强。4.种子生产供应能力显著扩大。与规模农业、效益农业深度结合,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有效满足现代种业发展需要。5.种业管理法律、法规更加完善。种子标准化体系基本完备,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二尧深化种业科技体制改革

(三)加快公益性科研单位与其所办企业脱钩。全面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科研与商业化育种分离工作,逐步建立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以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体制。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尽快与其所办的种子企业脱钩。脱钩后,原科研教学单位的种业资产经依法评估、合理作价可以到企业入股,但不得在企业中控股和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育种科研人员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工作年限视同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种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股份制研发机构,打造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强强联合,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分段攻关、成果共享。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构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共享科研成果。

(五)提高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省级财政逐步加大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科研经费投入。打造以省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核心的种业科研基础性创新平台,加强种业相关学科建设,着力加强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工作,强化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注重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研究,为企业商业化育种创新提供支撑。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要向省内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放。积极做好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快编制并组织实施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服务体系,启动重点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

三尧鼓励种子企业做大做强

(六)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按照市场机制和办法支持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种业资源,加快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组建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对种子企业兼并重组产生的增值、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照国家政策和税法规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支持种业发展的资金和项目向种业集团倾斜。

(七)加大对种子企业工程项目支持力度。由省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行业协会研究制定省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骨干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创新。实施良种培育工程建设,推进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并向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倾斜。

(八)积极为种业发展筹集资金。进一步发挥现有专项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在省级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可采取探索设立省级种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方式,建立种业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金融资本投入,为全省种业发展筹集资金。推行林木种苗机械化发展,将林木种苗适用机械设备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积极利用国家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促进大型种子企业改制、增资扩股。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贷款,支持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各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根据种业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基地建设、品种研发和种子收储等项目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投、贷、租、债等多种方式给予支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种子企业上市融资。

四尧促进种业人才尧资源尧技术依法有序流动

(九)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资源依法有序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确定为公益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国家拨款发明的育种材料、新品种和新技术等成果,可以作价到企业投资入股,也可以上市公开交易,科研成果转让净收入的70%一次性奖给完成人或团队,调动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转化速度。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搭建由省农委、省林业厅、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省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行业协会具体承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参与的种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成果持有者和企业等成果转化者之间实现成果信息发布、咨询、评价评估、展示交易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建立科研成果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价值评估机制和政府推动、合同约定、市场化运作的成果托管机制,禁止私下交易,促进种业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到种子企业。endprint

(十)创新科技人员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加强人才合作交流,加快科研人员流动。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与企业签订科研合作合同,派遣科研人员到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不包含领导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本单位技术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经与本单位签订协议后(包含时间安排、收入分配、成果权益等内容),到企业兼职;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选派优秀人才(不包含领导人员)到企业挂职,挂职期由原单位与企业协商确定,挂职期间只能从企业或原单位一方领取工资,挂职期结束返回原单位,其在种子企业工作期间的业绩,可以作为职务竞聘考察内容;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不包含领导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经批准,允许3年内保留原职务级别、编制、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待遇。鼓励育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十一)调整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导向,鼓励引进高端人才。改变种业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的论文导向机制,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主导的职称评定机制,把育种技术突破、育种材料创新、商业化育种成果及推广面积作为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对来我省工作的域外科研拔尖人才和管理精英人才,在职称评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高等院校开展企业育种研发人员培训。加强种业实用型人才培养,建立种业人才出国培养机制。

五尧推进核心技术尧重点作物品种研发实现突破

(十二)加强良种重大科研攻关。贯彻落实《吉林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吉政办发〔2013〕20号),推动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突破,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在综合性状上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突破性新品种;水稻品种区域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的“超级稻”水稻品种和抗逆性强、耐盐碱、适宜我省西部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加快大豆、马铃薯、杂粮和花生等育种步伐,提升瓜蔬、人参、食用菌、果树等园艺特产作物品种研发水平。制定主要造林树种、珍贵树种等林木中长期育种计划,提高红松、长白山落叶松及珍贵树种良种科研创新能力。

(十三)鼓励育种科研创新。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在各科研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企业商业化育种的支持力度,将突破性品种选育列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尽快在核心技术、重点作物上实现突破。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对有较好推广前景的新品种给予转化资金支持,对推广面积较大、增产增收贡献突出的新品种或有重大应用价值的育种新技术实行后补助。

(十四)加快优良品种审定推广速度。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品种审定上优先安排试验,对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有突破性品种,适当简化审定程序,开辟“绿色通道”;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有标准化育种试验基地、有完善的品种测试网络、有相应风险承担能力的大型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可试行品种登记制,在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后的品种可以在省内的适宜区推广应用。

六尧加快种子生产和南繁育种基地建设

(十五)加快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制种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以洮南市等制种大县(市)为重点,充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财政补贴政策,在我省西部建立农作物制种基地。加快林木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建设,落实林木良种补贴,林木种子贮备等政策。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制种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大型种子加工中心建设,提升种子生产保障能力。采取保费补贴等措施,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种子生产保险业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推动土地向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种子企业与制种大户、农民合作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十六)加强南繁育种基地建设。要加强对南繁和林木高世代育种工作的领导,各级财政要支持南繁和林木高世代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省南繁指挥部作用,加强与农业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加强育种单位协调管理,为南繁工作做好服务。整合我省海南育种基地资源,统筹协调使用,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加快育种速度。

七尧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上一篇:电大作业网下一篇:街区经营商户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