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翻译:《赠从弟》(精选3篇)
赠从弟(亭亭山上松) 作者:刘桢
原文 Original Text
译文 Translated Text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悽悽,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注释】
[1]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zòng)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2]亭亭:高耸的样子。……
[3]瑟瑟:形容风声。
[4]一何:多么。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从弟,堂弟。
【试题】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4分)
(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3分)
(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
⑴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2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1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1分)
(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1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分)
(5)(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1)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4分)
答案: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2分)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1分), “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1分)。
解析:第一步,先通读全诗明确诗中运用衬托手法(或者是对比);第二步,抓主要意象“风声”“松枝”;第三步,结合作者情感具体点明其效果。第四步,整合答案,注意答案表述的简明、连贯。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1分),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1分)。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2分)。
解析: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松柏”“ 风”“冰霜”等,再由从象征的角度,以及诗人的情感角度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旨趣?请简要分析。
答:作品歌颂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诗人以此自勉并勉励从弟要不畏险恶环境,保持坚定、端正的高贵品格。起首四句,写松树在猛烈的寒风中坚强挺立的生命状态,反映其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品格;五、六句,写环境恶劣,但松树“常端正”;最后两句以问答作结,揭示了松树不畏严寒的原因。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注释】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有高耸挺拔的意思。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lí):遭受,这里有怕的意思。
凝寒:严寒。
【今译】
高高的松柏,屹立在高山之上,承受着来自山谷中的`瑟瑟寒风。不论寒风刮得多么强大,松枝总是那么劲挺!即使面临着悲惨凄凉的冰雪景象,松柏依旧端正挺拔,痴心不改。难道松柏就不怕严寒吗?那是因为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鉴赏】
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是采用的比兴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上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寒风非常的凶猛,可是那些松柏依然不畏强暴,刚劲挺拔。诗人所以扩展开来对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做进一步的具体描写,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松柏树不畏寒风冰雪、不惧外在压力的高贵品格。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正当寒风、冰雪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的时候,松柏树却仍然是那么挺拔壮美。作品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再一次衬托了松树不畏严寒的精神与高尚纯洁的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难道松柏就不怕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作品在此处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作品的主题。
诗人如此赞颂松之品格,其用意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另外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学习目标:
背诵诗文,赏析全诗,学会面对挫折。课前预习:
一 读准下面斜体字字的字音。
亭亭
瑟瑟
惨凄
罹
凝寒 二 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
罹:
凝寒:
瑟瑟:
一何:
惨凄:
三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思考:本诗主要叙述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自主学习:
出示诗歌。初读诗歌,划分节奏。(1)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4)指名朗读。师生互动:
1,全诗一共描写了几个意象?
2,通过这几个意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探讨本诗所用的写作手法? 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篇咏()的诗歌,我从中懂得了在面对()的时候,我应该()。
当堂检测:
【古诗文翻译:《赠从弟》】推荐阅读:
古诗鹿柴王维全文翻译06-03
名言警句古诗及翻译07-16
小学古诗及翻译苏教版11-1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翻译06-07
古诗文论文07-15
古诗秋夕古诗今译07-25
古诗文复习20106-03
古诗文比赛试题06-27
古诗文背诵篇目09-14
古诗文默写专题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