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精选3篇)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篇1

各位朋友:有句话说得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一个属于智者的世界—抚仙湖,它位于云南澄江县以南三公里,距昆明约70公里,请看,我们眼前这碧绿橙清,白浪如银的湖泊就是闻名滇中的抚仙湖,抚仙湖由于大部分水域都在澄江县内,所以也称它为澄江海,它像一个倒放的葫芦,面积212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三大湖泊,可它却是我省第一深的湖泊,最深处有157.8,平均水深87米,也是我国第二深的湖泊。湖容量达189亿平方米,相当于12滇池或6个洱海的水量。

抚仙湖南窄北宽,南北长31.5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属半封闭高原湖泊,抚仙湖水的补给除靠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处,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涌出,抚仙湖水清澈纯净,透明度平均为8米,最深处可达12.5米,是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居云南省湖泊之最。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游览抚仙湖西岸的禄充村,这里原来生长很多芦苇,郁郁葱葱,故原名芦冲,在这里,有十步一秀才,百步一进士,和百步两翰林,一门双进士的美誉,故将芦冲雅化为“禄充”,在这里,我们会寻找到,人在景中走,村在湖中游的感觉…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篇2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管理

玉溪市自2009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取得了成效。总结经验, 探索工作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玉溪市9县区建立健康档案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1.2 方法通过市综合卫生信息及省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 数据采集、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县区纸质档案情况全市常住人口233万, 其中农业人口173.19万, 非农业人口59.81万。全市纸质档案建档人数1948492人, 纸质建档率83.63%, 其中农村居民建档率96.50%, 城镇居民建档率46.35%。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分别“以户”或“个人”为单位, 对不同重点人群分类进行建档存档和更新资料。

2.2 各县区电子档案情况在1948492例纸质档案中, 有1802716人实现电子档案, 建档率达77.37%, 其中农村建档率89.06%, 城镇建档率43.53%。居民电子档案有专人负责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讨论

3.1 卫生行政部门主管, 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由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建立和更新维护, 各县区卫生局直接进行数量和质量考核。不同重点人群随访管理由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 例:慢性病、老年人和重性精神病等由疾控中心负责;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由妇幼保健院负责, 其中还涉及中医药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因此, 分类管理是促进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齐抓共管”, 才能筑建居民健康信息的根基。

3.2 加快信息化进程, 逐步实现信息共享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技术应用, 规范了档案的存储和使用, 既可随时做动态考核, 又可科学进行数量统计[1]。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之前, 各专业已建有部分业务管理系统, 如传染病直报系统、妇幼直报系统、公共卫生直报系统等;这些系统, 因业务管理需求自成体系, 难于提供业务协同及信息共享机制。因此需要实现信息共享, 使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联动, 建立“公卫诊疗一体化、预防控制一体化”的信息平台, 使“死档变活档”, 使一下左右在就医和从业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居民健康档案价值和便利。

3.3 拓展业务, 提升质量。

完善分配机制, 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坚持防治结合工作原则, 实行卫生技术人员组成服务团队, 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巡诊服务、预约服务, 积极探索签约服务。将重点人群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 既不盲目追求高指标, 又考虑确保工作质量, 提高居民对服务机构信任度, 刷新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库。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县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大篷车, 医务人员携带心电图机、血糖仪、血压计、视力表、身高体重称等设备, 深入山区、半山区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和生化检验, 建立健康档案, 并将检测结果送一份到百姓手中, 消除“体检无果”的顾虑, 真正将公共卫生服务送到乡村, 送到农民身边。在整个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 面临着资源不足和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 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对单项目经费进行限定。根据服务项目及项目成本, 设立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系数、难度系数, 建立能灵活调节的经费分配与绩效考核机制[2]。

3.4 扩大宣传, 提高居民建档率。实际工作中发现, 城镇居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缺乏信任, 参与建档积极性不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能否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在村医, 村医对服务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服务对象的认知态度和依从性[3]。因此, 一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信任度, 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宣传, 解答问题,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和配合, 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

参考文献

[1]王留明, 俞娟.某区基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配机制现状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4) :1-3.

[2]陈虾, 陶红兵, 罗乐宣, 等.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分配与绩效管理体系的情况和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6A) :1763-1769.

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 篇3

云南省澄江县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 又有南盘江从境内流过, 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素有“滇中水乡”、“鱼米之乡”的美称, 自古以盛产特有鱼种抗浪鱼而闻名于世。特别是近年来, 云南省澄江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抗浪鱼养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 通过在抚仙湖径流区外实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规模经营等措施, 初步形成了鱼苗、鱼种、成鱼生产系列的新格局, 使抗浪鱼养殖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今后如何大力发展才能使抗浪鱼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真正成为在市场竞争中为一个成熟的优势产业是值得深思的。

1 澄江县抗浪鱼养殖现状

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 北依省会昆明, 东临南盘江 (珠江上游) , 南临江川、华宁两县, 地理环境优越, 水利资源丰富, 这里有中国第二深高原淡水湖—抚仙湖, 湖中盛产特有的土著鱼种抗浪鱼。20世纪70~80年代抗浪鱼年产量在500t以上。但是, 90年代以来, 由于滥捕、外来鱼种的影响和抚仙湖局部环境恶化等原因, 抗浪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据统计, 1998年全湖抗浪鱼产量只有7t, 2000年以后每年产量仅有不到1t, 鱼价也由过去的低于10元/kg变为1 000元/kg以上, 抗浪鱼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抗浪鱼资源的快速衰退受到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 拯救抗浪鱼已成当务之急。为使抗浪鱼的种群得到尽快恢复, 完善抗浪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 2000年, 在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 澄江县农业局水产站与昆明动科所有关专家一起, 利用抗浪鱼的生物学特征, 在海口水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对野生抗浪鱼进行人工驯养。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 科技人员初步掌握了抗浪鱼的整个生活周期和生活习性、人工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从2005年开始, 澄江县在县域内大力推广抗浪鱼人工流水养殖, 到2014年, 澄江县域内推广抗浪鱼人工养殖已达130多亩, 年产量达15t左右, 抗浪鱼人工养殖总产值达到1 000万元。并且每年向湖内投放抗浪鱼鱼苗100万尾以上, 增加抚仙湖抗浪鱼数量、恢复种群数量的同时, 让渔民、养殖户真正得到了实惠, 对抗浪鱼的保护和推进抗浪鱼产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力促进了抚仙湖旅游业的发展。

2 主要经验与做法

2.1 做好科学规划, 突破抗浪鱼养殖产业发展现有瓶颈

澄江县地处抚仙湖北岸, 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是头等大事, 为防止渔业污染, 已不能在抚仙湖径流区发展抗浪鱼养殖。抗浪鱼养殖要想在新一轮发展中形成竞争优势, 必须改变观念, 在抚仙湖径流区以外打造新的抗浪鱼养殖园区, 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从2012年起, 澄江县专门组织人员深入海口、九村镇等重点乡镇进行调查研究, 科学制定了抗浪鱼养殖发展规划, 在抚仙湖径流区以外的海口镇永和、九村镇七江两地规划两个抗浪鱼养殖园区, 规划面积300亩。

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这一目标, 澄江从创新机制入手, 引导各类企业、协会、合作社带头进行抗浪鱼养殖, 实行股份制经营、市场化运作。为增强抗浪鱼养殖发展后劲, 加大了对抗浪鱼养殖的投入, 吸纳多方资金投入到抗浪鱼养殖, 除此之外, 充分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扶持抗浪鱼养殖, 出台了《中共澄江县委、澄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 (澄发[2013]25号) 的文件, 鼓励扶持发展抗浪鱼养殖。

2.2 推进抗浪鱼产业化, 壮大抗浪鱼养殖规模

为促进抗浪鱼养殖增效、增收, 澄江县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 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目前, 澄江县已注册成立了永和抗浪鱼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建设的发展, 有效地提高了澄江县渔民的组织化程度, 有力地推进了澄江县渔业产业化进程。

2.3 搞好技术服务, 调动群众养殖积极性

近年来, 澄江县十分注重科技在抗浪鱼养殖发展中的作用。过去几年只是在养殖方面的探索研究, 效益不明显。自2005年大力提倡抗浪鱼养殖以来, 首先在在养殖技术上下功夫, 建立水产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广泛开展抗浪鱼技术推广培训、观摩和展示工作, 并重点推广了池塘流水养殖技术, 大大提高了全县抗浪鱼养殖的科技水平。2014年以来, 全县共举办水产技术培训班7期, 培训抗浪鱼养殖技术人员800人 (次) , 发放技术资料达1 000余份 (册) 。通过培训, 养殖户全面掌握了抗浪鱼养殖知识, 增加了养殖抗浪鱼的积极性, 为澄江县抗浪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借鉴外地经验, 结合澄江实际, 在管理上重点把好苗种引进、饲料投放、病害防治、及时起捕上市等关键环节, 使亩纯利润均达5万元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存在问题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全县抗浪鱼产业养殖面积仅130余亩, 抗浪鱼总产量不足15t。抚仙湖径流区外各种水库、溪河大多闲置或粗放管理, 冷水资源利用率仅为5%, 水面利用率较低, 除部分水库纳入饮用水备用水源外, 尚有600余亩水面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3.2 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部分鱼池没有及时清理和整修, 池底淤泥较厚, 隐藏多种致病细菌, 容易引发鱼病。有些鱼塘排灌水渠不通畅, 甚至没有排水设施, 堤坝年久失修, 暴雨季节容易引起池堤塌陷, 逃鱼、死鱼现象时有发生。

3.3 现代化水平不高

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机构萎缩, 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推广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导致全县抗浪鱼养殖标准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落后, 增氧机、捕捞台网等现代抗浪鱼养殖机械使用率较低, 严重阻碍了澄江抗浪鱼养殖现代化发展水平。全县平均亩产仅120kg, 低于全市平均亩产150kg的标准。

3.4 市场建设相对滞后, 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近几年, 澄江县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养殖户解决了部分销售难题, 但成品抗浪鱼还是以传统、零散的自产自销形式为主, 组织化程度较低, 影响了生产效益。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抗浪鱼养殖产业扶持力度

抗浪鱼原产于澄江, 抗浪鱼养殖在澄江虽属一个较小的产业, 但独具特色和优势。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已逐步成为极具特色的朝阳产业。如能加大投入,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因势利导加快发展, 抗浪鱼养殖产业将在澄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农增收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加大对抗浪鱼养殖业发展支持力度, 在财政预算中落实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抗浪鱼发展。对抗浪鱼养殖企业或抗浪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苗种、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的企业、养殖户参与抗浪鱼养殖。

4.2 努力提高抗浪鱼养殖科技含量

首先要加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及职能, 建立镇 (街道办) 、乡水产站, 形成以县、乡站为主体, 覆盖面广和服务功能强的的多层次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落实推广经费、试验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确保水产管理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和正常运转。其次要大力推广抗浪鱼养殖技术。进一步加大鱼苗繁殖基地建设, 提高繁育技术, 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种苗。积极开发新型生态养殖新技术, 实现抗浪鱼养殖增效增收。另外还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和水域监测, 用标准指导生产、加工、管理、营销, 严格抗浪鱼市场准入制度, 确保澄江抗浪鱼养殖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4.3 大力加快抗浪鱼养殖产业化进程

要突出本地特色, 重点打造抗浪鱼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 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交易市场建设, 扩大产品销售渠道, 在昆明、玉溪等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 将分散的经营个体组织联合起来, 及时研究市场销售问题, 有效提高养殖效益。

4.4 积极拓展抗浪鱼养殖效益空间

一是加快中低产池塘改造步伐, 对生产条件差、科技含量低的鱼塘进行改造, 提高中低产池塘的生产能力。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冷水资源, 提高库塘水面利用率, 在发展生态、精品、休闲养殖上下功夫。加强对养殖水面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源治理, 强化宣传和培训, 大力发展休闲养殖和庭院养殖抗浪鱼, 把抗浪鱼养殖与餐饮、垂钓、度假、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抗浪鱼养殖的综合效益。三是在抗浪鱼深加工上下工夫。大力扶持加工企业, 发展盐水鱼、烤鱼等生产, 不断提高抗浪鱼的附加值。

摘要: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特有的土著鱼种, 一直以鲜美的风味、奇特的“车水捕鱼”和独特的烹调方式“铜锅煮鱼”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度成为云南极富特色的旅游食品。虽然抗浪鱼种群一度濒临灭绝, 但在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 经过澄江县农业局水产站技术人员和省、市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 抗浪鱼于2003年实现了规模化人工繁殖并驯养成功。从2005年开始到2014年, 抗浪鱼在抚仙湖东岸的河谷地带已形成一定养殖规模, 正逐渐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 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抗浪鱼养殖发展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对此文章提出一些合理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抚仙湖,抗浪鱼,人工养殖,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银瑞, 杨君兴, 李再云.云南鱼类多样性和面临的危机[J].生物多样性, 1998, 6 (4) :233-272.

[2]石建高, 毕士川.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 2004, 19 (3) :21-23.

上一篇:安全风险评估与预案下一篇:中学法治教育活动方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